疾病预防中心(精选12篇)
疾病预防中心 篇1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2年3月28曰, 由原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成都市苐二卫生防疫站和成都市健康教育所优化组建而成。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是对重大污染、重大中毒、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实行危机管理的技术中心, 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业务指导中心, 承担了七项基本职能, 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千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泸州医学院等教学实习基地。
中心现有14个业务科室 (传染病防制科、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科、寄生虫与地方病防制科、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科、慢性病防制科、食品环境学校卫生科、职业病防制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理化中心实验室、预防医学门诊部、健康教育科、健康教育材料编辑室) 和7个职能科室 (办公室、应急与业务管理办公室、党群工团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科、总务设备管理科、财务审计科和科研教学信息管理科) , 另有一个派出机构一一高新分中心, 设有办公室、卫生科、疾病防控一科、疾病防控二科和疾病防控三科等5个科室。
中心在职职工349人, 专业技术人员284人占81.4%。其中高级职称70人, 中级职称106人;博士7人, 硕士79人, 本科生138人;享受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政府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选3人;第二届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 四川省司法厅批准的司法鉴定人3人。
中心位子武侯区龙祥路4号, 占地面积33.8苗, 总建筑面积29986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2006年投入使用, 总面积〗7488平方米, 业务办公用房面积7195平方米, 实验室面积9431平方米.辅助用房面积862平方米:二期建筑2013年投入使闲, 总面积12498平方米, 为预防医学诊断性门诊甩房。中心现有设备3123台件, 总价值6490万。其中10万一50万设备108台件, 50万一100万设备18台件, 100万以上设备8台件。
中心现有2个理化检验科和1个微生物检验科, 共有流感实验室、艾滋病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脎道病毒实验室、食品检测室等15个实验室, 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 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 检测能力处于西部地区领先, 全国省会城市一流。截止目前, 已取得实验室国家认可、省级资质认定 (计竃认证) 、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艾滋病确认实验室、食品复检机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乙级)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乙级) 及预防医学诊断性门诊部等9项资质和证书。其中实验室国家认可70大类564个参数, 资质认定7大类49S个参数,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3大类280个参数。
中心每年发表论文70余篇, 科研立项15余项, 通过鉴定8余顼, 获得华夏奖、市政府科技进步奖、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等6余顷, 实施艾滋病、慢性病等国际合作顷@10余项。
近年来, 中心及时高效处置了“非典”、禽流感、“5.12”汶川特大地震、“4.M”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及泥石流、洪涝灾害等多起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后的疾病防控, 为“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卫生保障, 为保障全市入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继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卫生部、食药局、中医药局、总后卫生部授予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集体称号,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中华预防医学会评为抗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 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市委授予全省、全市抗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成都市政府授予防治高治病性禽流感先进集体称号, 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四川省卫生应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首次确认为省级文明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集体称号, 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O ?
荣誉与表章多 共获得各级荣誉表彰51项次
我市幵展"安全有一套” 大型公益宣传演出系列活动
参加成都市第44届元旦越野赛
卫生部、国家疾控中心领导考察 指导我市免疫规划示范区创建工作
幵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一一 LCAASMS测定动物性食品中曽药残留
全球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卫生防病 保障一一在住宿酒店幵展水质快速检测
成都市人民政府资政杨伟同志 (石二 : 为我市艾滋病义务宣传队授旗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一召幵全体职工动员大会
党风廉政建设 中心副主任马林同志 (左四) 带队 走进《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 节目解答市民热线
疾病预防中心 篇2
江疾控〔2018〕81号
签发人:郑南
才
关于报送江门市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
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引的报告
市卫生计生局:
疾病预防中心 篇3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利用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对业务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直接关系到业务开展过程中对成果的利用价值,这些档案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研究而汇聚的成果,所以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具有很强的利用价值。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中,对于档案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档案管理包含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立卷到保管利用整个过程,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并且做好明确的分工,由此才能够确保档案资料的齐全,并且发挥出档案的最大价值,为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一、疾控中心业务档案两级管理原则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主要有两大类,一方面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文件资料,另一方面是在各个科室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这些资料都需要汇总成档案进行管理,对于疾控中心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疾控档案管理中主要实行两级管理原则,即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站级、科级的两级管理。在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体系下,将业务档案划分为中心和科两个层次,然后分别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和保管利用。两级管理制度可以明确的划分各自的职能范围,并且能够提高业务档案的管理利用价值。
二、中心级、科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各有其划分的范围和界限,中心级档案的划分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级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档案: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单;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测的总结分析;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科级档案的划分范围大致有以下几种:中心在日常业务活动中直接形成服务对象的档案,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科保存更为便利;常规性卫生监测材料:包括所辖地区和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等材料;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笔录、人员录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三、实施两级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业务档案的管理效率
在疾控中心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档案资料,其中一部分档案资料具有很大的保管和利用价值,这就需要与一般性质的档案分开存放,便于对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查找也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实行两级管理也会提高工作效率,将业务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减少因为分散而造成丢失的情况,各个科室在查找利用档案时会更加快速便捷。实施两级管理更加明确的划分各自的范围,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并且对于业务档案的开发利用具有更大的价值。
(二)中心级档案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中心级的档案管理中,都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并且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整个中心的工作全貌和水平,具有很强的总结性,所以通过中心级的档案研究,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疾控中心的防疫工作水平。由于中心级档案的范围界定,各科室的业务人员也会对自己的工作标准有所提升,在进行业务研讨时,会对监测资料进行更加细致而深入的分析,从而加工整理出分析性更深的报告,对于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因为中心级档案能够全面的反应出整个疾控中心的现状,所以便于领导对疾控业务动态的掌控,从而对疾控中心的发展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三)科级管理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的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因此,科级管理就要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四、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工作
(一)加大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要通过建立疾控档案信息化中心为龙头,切实提高资源体系的信息化程度。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快信息化资金投入,实现疾控档案数字化加工,真正把疾控综合档案室建设成为疾控中心信息保管和利用中心。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疾控档案管理体制。针对疾控档案种类多、利用率高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领导组织,制订符合实际的档案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要加大疾控档案业务指导力度,科学标示,科学保管,切实提高疾控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三)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总要求,加强对专兼职档案干部的配备、管理和继续教育,提高档案业务技能和水平。要积极开展业务协作组交流机制,学先进,比创新,重实绩。要关心爱护档案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帮助,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结束语
疾控中心档案实行两级管理是我国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对于疾控中心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两级管理模式能够更加明确的划分各自的职能范围,在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基础上,为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业务档案的开发利用,最大程度的挖掘档案的价值,是促进疾控中心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对疾控中心档案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是提升疾控中心业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我国卫生防疫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建业.档案管理对促进疾病防控的意义[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2]许鹏.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年08期.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的规划设计 篇4
1 CDC建设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及平面功能分区的建议
1.1 CDC建设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CDC建设的规划设计应包括下列各个专业的设计:建筑工程与结构工程、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及污水处理、建筑通风空调工程及废气处理、消防报警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公用工程、装饰工程、园林绿化景观、节能与环境保护、专业实验室、建筑形象CI专业设计等。对于CDC的规划设计, 除了考虑常规的民用建筑的各专业设计之外, 应重点强调总体规划与方案设计、实验室平面布置工艺设计、实验室气流控制系统设计、实验室“三废” (废水、废气、废物) 处理设计、各专业实验室的专项设计等方面。对实验室的气流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各专业实验室的专项设计工作应进行多方论证、全面比较, 以确定最优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实验室的功能需求。
1.2 CDC建设平面功能分区的建议
在进行CDC规划设计时, 按照CDC的主要职能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为方便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建议CDC规划设计在建筑空间和平面规划上分为三大功能区:实验检验区、综合业务区、后勤管理区。各大功能区相应可以进一步细分由不同的模块组成。实验检验区:微生物实验模块、理化检验模块、毒理实验模块;综合业务区:综合办公模块、信息处理及应急指挥工作模块、社会服务工作模块;后勤管理区:仓库、餐厅、运动场、宿舍等后勤保障与服务配套设施部分。但各类实验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 垂直布局由上至下宜按照毒理 (包括动物实验室) 、理化、微生物依次安排。业务、实验、行政及保障等各类功能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 实验用房宜置于楼宇上部。
2 对CDC建设总体设计工作的建议
2.1 CDC总体设计应以“科学、安全、合理、适用”为原则
能达到并充分体现CDC的功能要求和专业要求, 以职能来确定CDC的建设各要素, 优先满足功能需求, 满足仪器设备条件要求, 满足安全环保标准, 体现建筑的智能化、标准化、系统化、人性化、实用化、模块化的基本要求。
2.2 确保实验室安全
注重生物安全的防护设计, 设计以人为本, 符合人体工程学特点, 工作环境舒适, 同时预留一定的扩展和发展空间。建筑物按功能合理布置, 规划符合工作流程, 主次分明、功能明确、工艺流畅, 能科学地提高工作效率, 能够避免交叉污染。
2.3 充分考虑市政规划与CDC规划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着手, 按照总体规划、分部建设、布局合理、留有余地的原则分区分块进行规划设计, 确保建筑工艺设计一体化, 总体规划与单体设计相辅相成。
2.4 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中有关建设规模的规定, 对建设规模进行总量反推
充分考虑CDC各科室各部门的实际需求, 确定业务用房、办公用房、辅助用房的面积需求以及比例大小。
2.5 建筑设计与实验室工艺设计要完美结合
建筑师与工艺设计专家要互通有无、沟通协调配合, 充分 考虑建筑功能及内外风格的协调一致, 对内实用, 对外和谐, 不追求地标性建筑、综合性建筑, 但求和谐统一, 强化建筑CI设计。
2.6 编写并全面讨论确定建设功能清单
提倡管理创新与经济实用, 充分考虑实验设备的布置需求, 提供设备规划方案, 充分考虑建成后的资源共享与资源配置, 分工明确, 量化管理, 协调统一, 降低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部门合作, 在部门、实验室设置时强调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
2.7 要充分考虑建筑四周环境保护的需求, 最大限度的尊重基地环境
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估, 与环保部门加强沟通, 在确保安全、实用、环保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减少运作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整体建筑设计不同实验室均需达到并通过相应的实验室国家或协会认证标准。
2.8 加强建筑专业及各专业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
理顺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在工艺流程上分区分室明确实验室技术参数、管线布局、装修材料选择、各区色彩调配、实验室标志等建筑参数, 标识清楚, 确保人流、物流 (洁污分流) 、车流的分流与顺畅。
2.9 CDC建设重点在实验室部分, 对于实验室的平面工艺布置方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重点做好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要重点考虑实验室工艺流程、实验室技术参数、实验室管线布局、实验室装修材料选择、各实验区色彩调配和实验室标志等内容。
2.10 空调通风系统的处理和实验室智能控制则是实验建设的重中之重
空调通风系统是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压力梯度、温度、湿度的根本之所在, 而实验室智能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空调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 所以建设投资应以保证实验室的先进性、安全性为根本, 重点投资在实验室的空调通风系统和智能化方面,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整个工作域的舒适性。
3 国家对CDC建设的规划设计要求及主要设计依据
3.1 国家对CDC建设的规划设计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设施建设标准 (讨论稿) 》和《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对CDC的建设规划设计原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 建设规模应根据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卫生服务内容与需求量、地理、交通等因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确定, 要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用地的原则, 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 适当考虑未来的发展。 (2) 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要求, 地形应比较规整, 交通方便, 要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不宜与市场、学校、幼儿园、公共娱乐场所毗邻;要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场所;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 (3) 建设用地面积宜为建筑面积的1.4~1.9倍, 建设用地包括业务、实验、行政、保障及公共配套设施用房的占地, 各地可根据教学与培训的需要适当增加5%~10%的建筑面积。其中实验用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省级不少于41%、地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同时对新建CDC的建筑覆盖率不宜超过35%, 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40%。 (4) 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 科学布置各类建筑, 正确处理功能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合理组织人流、物流, 实验用房宜独立设置;其它用房在不影响使用、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 可适当提高建筑组合的集中程度。 (5) 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需求, 建设CDC如有可能则尽可能不在市中心地带或人口稠密商业区建设;CDC的实验区应考虑与周边环境有一定的距离, 建议在CDC四周设置宽度为20~40米的绿化隔离带, 以实现周边环境的缓冲, 达到保护周边环境和降低对周边环境污染的风险。
3.2 CDC建设的主要依据
在2003年“非典”之后, 有关CDC的建设国家正在制定相关的建设标准与规范, 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或指导意见, 对整个CDC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设施建设标准 (讨论稿) 》 (2004年5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讨会会议材料之四) ;《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0号)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50346-2004)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GB19489-200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233-2002) ;《实验动物 环境与设施》 (GB14925-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200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 (国务院令第424号) ;《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 。
除了上述CDC建设相关的规范标准之外, 国家基本建设的设计施工规范也是CDC建设必需遵照执行的建设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对CDC的建设批文也是CDC建设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实验室的设计, 也可借鉴或采用国外CDC建设标准和世卫组织有关实验室安全的规定。
4 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篇5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的指导帮助下,我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认真履行防病工作职责,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切实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始终把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强化工作责任,提升服务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并重,综合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一)抓思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我们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传染病防控工作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促进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健康、良性发展。完善了窗口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群众评议、绩效考核等机制,在落实窗口单位创先争优各项工作要求的同时,注重统筹推进,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各种有利于提高窗口单位服务水平的活动载体结合起来,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中心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工作作风风明显转变,工作效能显著提高,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行风评议活动中,我市连续四年取得好成绩,分别在2008、2009、2010年市直33个窗口服务部门中排名第三、第一和第二,2011年上半年又名列前茅。
(二)抓理论培训,业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初,制定了详细的业务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全员培训、短期培训和进修培训等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全年我中心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培训学习23次,培训人员67人次。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共举办内部学术讲座10次,培训内容涉及各科室各学科。同时积极组织对县市区疾控人员、城市基层医生、农村基层医生进行培训,全年共培训县市区人员734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2011全省疾控系统技术大比武中名列前茅。
(三)抓制度建设,疾控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我们把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切入点,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办公制度》、《考勤制度》、《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会议制度》、《工作计划总结制度》等制度,同时还将党建制度、实验室管理相关制度等一并纳入制度汇编,确保制度切实可行,实现了以制度立规范,以规范促管理,以管理出实绩的工作目标。同时,积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更加量化、细化、具体化。疾控工作一整套科学规范管理机制正在形成。
(四)抓硬件建设,基础发展能力更加夯实。
近两年来,市疾控中心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顺利完成疾控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投资20万元建立了HIV抗体确认实验室和CD4检测实验室,并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同时在全市28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基础上,每县市区建3所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任务已基本完成,等待省级验收。
2、投资430万元建设了PCR实验室和P2实验室,购买了PCR仪器及配套的相关仪器设备。
3、投资10余万元,按生物实验室二级标准进行了实验室改造,面积共计58平方米,分细胞培养主实验室和染毒主实验室各1间,具备了病毒分离的实验室条件,已正常开展病毒分离工作。
4、投资8万余元,购置了毒物检测仪等职业卫生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和生活饮用水检测设备,充分利用日元贷款项目购置各种检验仪器设备,为各类检验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检测检验能力。
5、向市政府申请财政资金400万元,加强中心综合实验室建设,目前市长已经签批,资金将分三批到位。届时,水质监测106项指标的目标有望实现。
二、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一)大力加强麻疹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2011年,我们不断调整防控策略,规范组织开展麻疹和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立专人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疫情分析工作。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和重点阶段的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通知传达到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建立“疫情联系人制度”,全面落实晨午检制度,落实消毒、卫生保健等措施;加强医院病例的监测,及时搜索发现病例,规范采集样本,统一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为科学研判提供依据。
截止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3298例,其中重症76例,死亡5例,试验室诊断381例,发病率为75.977/10万。全市11个县市区均通过网络直报报告了传染病疫情。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7850例),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乙肝、肺结核、痢疾;丙类传染病7种(5653例),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手足口、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503例,发病率为311.074/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11.521%。
(二)积极做好霍乱监测工作。全市31所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了肠道门诊,实行了逢疑必检,全年共接诊1499例腹泻病人,采集1349份腹泻便样进行检测,便检率为89.99%,未检出霍乱弧菌。其中对市级监测点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和市二院完成可疑(腹泻)病人便检65份。重点监测县故城县、阜城县、景县共接诊293例腹泻病人,完成便检259份,便检率为88.40%。衡水湖、滏阳河、滏阳新河外环3个采样点和县级疾控17个监测点共完成342份样品的采集和检测,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流行性出血热病共报告4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采集了病人血清,将调查资料输入数据库并报送省疾控中心,血清学核实率和个案调查率均为100%。
(三)SARS、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列入常规化管理。督导县级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对发热病人、流感样病人、不明原因发热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进行监测,每周进行汇总分析并报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选定我市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周围为国家级人禽流感监测点,全年共采集鸟粪、湖中物体表面等环境标本3次,共计120份,均进行了人禽流感病原检测,未发现人禽流感病毒。采集禽类养殖、贩卖、屠宰等职业暴露人群血清133人份,并按要求送省疾控中心。
(四)做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在衡水市区设立了蚊虫、成蝇、蟑螂、鼠类监测点共56个,根据病媒生物的生活特性开展每月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我市病媒生物现状,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联合市爱卫办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共调查了3个县、15个乡、300户居民,采集土壤样品60份,任务完成率为100%。
三、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在原有应急队伍的基础上,2011年又从县疾控中心抽调4名疾控人员,充实了市级应急专业队伍,完善了应急预案,对其中8项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确保了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不断规范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继续坚持每天24小时疫情浏览和12320电话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同时开展基层督导检查和网络设备维护,保证信息畅通,确保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到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全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即饶阳县留楚乡初级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共报告病例38例,无死亡病例,与去年同期(1起)持平。均得到有效处置。
(二)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圆满完成了3月份衡水军分区、市政府组织的两次民兵专业应急拉练,共出动车辆9台次,应急队员61人次,使用应急处理箱58个、消毒喷雾器6台次。下半年又组织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演练。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规范处置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应急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免疫规划工作成效明显
(一)做好麻疹防控工作。按照《2010-2012年河北省消除麻疹攻坚行动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消除麻疹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加大了常规麻疹疫苗的接种力度,将我市乡镇接种门诊的常规接种服务周期由月接种改为周接种,城市接种门诊改为日接种,确保麻疹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同时积极开展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每季度对外来人口集聚地主动开展一次流动儿童调查摸底,把外来儿童纳入常规管理,及时查漏补种。3月份开展了对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共调查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352个,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儿童13120人,补种麻疹疫苗9070人次。10月份组织开展了在校大中专学生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接种麻疹疫苗15643人次。
(二)强化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2011年新疆和田地区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给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为防止可能出现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等文件精神及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们周密部署,严防严控,在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AFP监测的同时,制定了《衡水市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有序应对,科学防控,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为提高医务人员发现报告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的意识,8月份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临床医生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培训,全市共培训疾控机构12个、县级以上医院41个、乡镇卫生院206个,村卫生所4550个,共培训各级医务人员6372人、疾控人员219人。
(三)免疫规划监测系统有效运转。我市全年共报告AFP病例38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4.10/10万。AFP报告后48小时调查及时率100%;麻痹14天内双份便标本采集率86.84%;便标本7天内送省实验室率100%;随访及时率为93.8%,全部达到了省目标要求。麻疹监测:报告后48小时调查及时率为93.33%,血清标本采集率100%,标本及时送达率100%,标本检测及时率100%。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监测:共报告AEFI病例715例,未发生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无疫苗质量事故报告。乙肝病例监测:全年共报告15岁以下急性新发乙肝病例5例,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个案调查率为100%。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报告病例1例。
(四)基础免疫接种工作。全市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全年共报告接种疫苗近200万人次,累计报告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5%以上,各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病例县级覆盖率达到100%,及时报告率100%,及时调查率98.53%,全部达到了省疾控中心目标要求。
五、艾滋病、慢病防控力度显著增强
(一)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实验室建设,提高艾滋病检测能力。目前艾滋病检测网络已覆盖全市,全市共有HIV抗体确认实验室1个,初筛实验室28个,妇幼机构监测点11个。为完成2011年底每县建3所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任务,市疾控中心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衡水市医疗单位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通知》,对新建实验室的房屋、设备、人员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目前11个县市区新实验室已全部建设完成,并通过本市初审,随时迎接省专家组的验收。2011年全市共完成HIV抗体检测87714份,复检36例,确证阳性10例。全市共报告感染者16例,其中本市11例,外省市报至我市5例,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干预、随访、CD4检测、相关防治知识告知及关怀政策落实等工作。
(二)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工作进展顺利。对冀州市示范区进行了2次工作督导,完成工作指标61项。为完成冀州市妇幼实验室建设,通过多次协商,克服困难,改善实验室条件,最终实验室建成并通过了市级初审,改变了示范区妇幼机构无艾滋病实验室的现状,在全市发挥了带头作用。
(三)积极开展预防干预和关怀救治工作。目前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已覆盖全市。全市11个县市区疾控系统共建立12个自愿咨询室(市本级1个),医疗系统建立15个(市妇幼1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27个单位实现了自愿咨询检测数据网络直报。2011年全市共对7410人提供了咨询,检测7408人,提供转介服务13人,查出阳性感染者5例。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的比例达100%,咨询检测结果告知率100%。全市对个娱乐场所开展了干预活动,干预暗娼人群16930人次,同性恋行为干预4422人次,完成400人份干预问卷调查,干预外来务工人员67612人次,干预性病病人1人,收集了大量信息,初步掌握了我市高危场所和人群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等情况。
(四)广泛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12月1日,全市举行了“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组织了32家艾滋病防治成员单位在休闲广场开展大型艾滋病专题宣传活动,强调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并与衡水学院的志愿者组成了30多人的宣传队伍,在市休闲广场设咨询台3个,悬挂宣传布标6条,展示宣传展牌40块,自制大型红丝带胸卡200枚,宣传活动期间副市长杨新丽到现场指导工作。在衡水技术学院开展了“宣传活动进校园”、“千名学生签名”和“防艾知识走上公交车”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公众的防艾知识知晓率。
(五)加强慢病防治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对病人实施系统的随访和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慢病监测人数、管理率,确保慢病随访记录的及时、完整、真实、准确。截止2011年底,已为280430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相关要求实行了动态管理。继续做好慢病监测工作,在监测区规范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工作,在监测区实行疾病月报制度,全年共报告新发现病例269例,报告死亡43例。充分利用“世界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心脏日”等积极开展慢病宣传。全市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6场,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45次,参加讲座健康咨询472325人,设置宣传栏31000块,宣传栏定期更换版面,受到广大居民好评。
六、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新突破
(一)地方病防治工作。从采样送检、检验到出具检验报告各环节都认真进行督导,确保了碘盐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011年居民碘盐覆盖率为98.4%,碘盐合格率98.4%,合格碘盐食用率96.8%。全市11个县市区每月30日前均按时上报监测数据,批发分装企业碘盐碘含量均符合标准,批质量合格率为100%。为了解高水氟高水砷地区改水现状,按照国家卫生部改水中心的统一要求,开展了高水氟高水砷地区改水现状调查工作,共采集82份水样,检验合格水样2份,不合格水样80份,不合格率为97.6%,高水氟地区人群受高氟危害严重。我们及时把这一情况向有关部门和市政府作了汇报,为我市饮用水安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职业卫生培训实现新突破。2011年7-9月份共举办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技术、粉尘职业健康检查技术、物理因素职业健康检查技术、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及实验室检验技术等4期培训班,共培训419人次,远远超出项目要求的341人次,培训合格率达80%。无论培训完成时间还是培训人数、质量都名列全省前茅,受到了上级领导好评。
(三)积极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1年我市武强县被卫生部确定为本次调查贫困农村监测点,抽取了3乡6村75户居民为监测对象,内容涉及社区、家庭、基本情况、家族情况、饮食情况及健康体检共400多项指标。9月16日监测项目工作正式启动,历时两个多月时间,进行跟踪入户调查,现已圆满完成调查任务,数据录入正在进行。
七、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检测能力有新提高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开展室内质控,并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完成了省疾控中心质检处和省技术监督局下发的全部质控盲样的考核工作,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二)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我们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2011年共完成蔬菜、冷饮、淡水鱼、熟肉制品、粮食制品等样品检测总计536份,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致病菌等4706项次的检验工作任务。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检测10类29个品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10类26个品种。以上两项国家专项项目,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无错误直报现象出现,得到了省主管部门的肯定,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承担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委托样品检测任务,完成熟肉制品、月饼、水产品(鸭血、鱿鱼、百叶等)、凉拌菜共154份样品,564项次检验;完成餐具433份大肠菌群任务。
(三)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不断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了重点突出、分工明确、城乡兼顾的常规监测网络。为确保全市饮水卫生安全,制定了《衡水市生活饮用水监测方案》,全市11个县市区都严格按方案要求,建立了覆盖辖区的生活饮用水监测点,并加大监测力度,密切关注饮水动态变化。11个县市区共建立监测点220个,丰水期、枯水期共采集水样440份。水质检验工作,全年完成水质临检委托样品85份,共计1700项次。完成市政五大水厂委托检验244份,共计5240项次。
八、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疾病预防中心 篇6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疾控中心发展比较快,但是财务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防疫拨款来自于国家财政,以致于其对其财务管理目标定位非常片面和狭窄,而且认知层次也比较低,片面地认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做好资金管理,而没正确认知财务管理于作对疾控中心的意义。如财务分析、成本核算以及内部控制等。对于疾控中心而言,经费压力以及经济责任并不大,所以缺乏管理积极性,成本、效益难以实现统一。
2.财务管理工作重心不明,成本管理不到位
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理解不透彻,难以准确把握管理重点,以致于重资金、轻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在目前国内会计制度中,对同定资产的折旧核算、流动资产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未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且财务分析不全面,无法满足高效决策之需求。同时,疾控中心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做的不够细致,考虑不全等现象比较常见,严重影响着疾控中心预防性投入,资金有效利用率低。
3.内控制度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但是政府并无法直接参与到资金的应用决策中,只是通过预算对其进行约束而已。实践中,将工作重点放在财政资金管理上,严重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不健全。同时,信息化水平低,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较之于企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疾控中心在对财务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良莠不齐。比如,知识、业务贫乏,专业技能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难以深入贯彻新的会计制度。同时,还存在着监管乏力,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效率。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于:
1.加强思想重视,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意识
针对当前的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需结合实际,进行统一部署,尤其是管理层应当集体学习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都能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基于财务视角对中心运营情况进行考虑,从而使成本效益机制深入人心。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控,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把握财务管理重心,优化调整管理方向
对于疾病控制中心而言,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既非单纯地对成本进行控制,也非追求账面金额最大化,而是应当关注怎样将资金效益实现最大化,对现金风险进行严格管控。第一,疾控中心应当严格控制成本,有效利用每一分钱,确保正常工作、救死扶伤。第二,做好成本管控,强化应收、预收以及预付账款管理,对现金流管理进行优化,防止因现金流不畅而影响疾控中心的运行。在此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并根据应收账款明细做好帐龄分析工作,对风险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收款激励机制、惩罚机制,尽快缩短收回账款周期,以免出现坏帐。
3.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其管理层、财务部门一定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到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基于控制环境的构建,设计和优化控制政策,强化监督管理与信息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统一的内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和利用会计的监督职能,做好财务记录工作,并且根据机制要求,完整的反映疾控中心的财务状况。同时,财务人员还应当熟悉业务流程、业务性质,明确管控目标,对控制点进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以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防止资产流失。疾控中心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财产定期盘点、检查制度,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彻底清查财产,对账存、实存进行核实,保证账账以及账实相符。尤其在同定资产应用、交付以及维护和盘点、报废清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核对控制工作。
4.加强疾控中心运营信息化建设
在建立和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工作程序以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杜绝木正之风,确保其准确性、安全可靠性。实践中,利用信息化系统可自动牛成所需的数据、统计报表,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优化系统软件,以此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对疾控中心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各项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改变原来不规范的工作步骤,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结语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逐渐凸显出来,对此应当从多方面着手,努力实现高效化财务管理目标,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强化财务监督管控。
参考文献:
[1]邱锦异.新形势下做好疾控中心财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 (32)
[2]肖斌.浅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12(03)
[3]李莉,贺世辉.疾病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与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
疾病预防中心 篇7
疾控中心是国家的事业性单位, 是政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机构, 主要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监测与控制、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指导下级开展疾控工作及对基层进行疾控业务培训等工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 避免运营资金的非正常缺失, 从而促进疾控中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方面, 随着国家对疾控工作的重视, 逐年调拨专项经费。但疾控中心作为事业性单位, 其经济活动相对较为单一, 因而财务管理的内容也较为简单, 主要涉及出售药品和疫苗的收入、相应的费用支出及工作人员的薪酬等。另一方面, 疾控中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拨款及部分事业性收入。从我国疾控中心的实践来看, 财政拨款往往受到严格的预算约束, 各级财政对疾控工作的投入不足, 业务经费不能得到保障, 部分疾控机构单纯依靠财政拨款维持, 工作开展逐步减弱。虽然各级单位积极开展有偿服务, 但受政府政策及价格管制等因素的影响, 致使收入较为微薄。因而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 疾控中心的成本控制任务较为繁重。
二、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众所周知, 疾控中心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性单位, 其所需运营资金绝大部门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 且疾控中心实行的是预算会计制度,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 疾控中心并没有沉重的资金压力, 也无需承担较大的经济责任, 因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少管理人员把财务管理活动狭隘地理解为现金管理, 认为只要管理好现金就是做好了财务管理工作, 对成本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不够重视。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工作多凭自身经验, 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最终会影响疾控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 工作重心不够明确, 成本核算不健全
前已述及, 不少疾控中心把财务管理活动局限于现金管理这一单层次上, 从而忽略了疾控中心的其他资产管理。实践中, 现有的会计制度并不要求疾控中心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导致疾控中心无法明确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实际状况。除此之外, 大部分疾控中心对应收账目及重要资产 (如疫苗等生物性资产) 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工作重心偏颇严重。另一方面, 疾控中心的成本核算不够细致, 成本核算中考虑不周全的现象屡见不鲜。成本核算包括直接成本核算和间接成本核算, 而这两者又分别由众多的子项目构成。在疾控中心的实践中, 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 成本核算存在的疏漏往往致使减少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无法按预期实现。
(三) 资金管理不完善
当前, 很多疾控中心的资金管理混乱, 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对待资金管理问题不严肃, 有些疾控中心甚至出现出纳和会计串岗或由一人兼任的现象。第二, 不少机构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国家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挪作他用, 或将专项资金与正常公用经费支出混合使用, 相互挤占, 造成专项资金余额有数无钱。第三, 疾控中心编制的财务预算收入和支出数据失真, 与疾控中心的客观情况偏离较大, 且财务预算执行乏力。第四,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监督体系不完善, 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不能合理使用资金, 造成浪费。毋庸置疑, 这些行为不利于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 势必会危及疾控中心的健康运营和发展。
(四)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首先,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有的综合素质较低, 他们有的甚至不能胜任会计信息的记录、整理工作和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其次, 相比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 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流程, 对财务管理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较少。再次, 有些财务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 对电算化财务管理生成的结果缺少必要的复核程序, 致使财务管理出现一些较为低级的错误, 给疾控中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 强化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观念
树立财务管理意识, 强化财务管理观念是疾控中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 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确保财务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 尤其要引起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通过上行下效的效应促使各部门人员配合财务管理的工作, 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 对各部门对待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实施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积极配合财务人员工作、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鼓励和精神奖励。
(二)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 它包含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为了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必要在疾控中心内部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全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同时预算计划的编制要打破原有的模式──“基数法”, 即在去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加减得到今年的预算。鉴于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大分支, 在编制预算时可以分别考虑, 如对收入沿用原来的调整法, 对支出则采用零基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为了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 疾控中心要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从而保证财务预算制度的权威性。最后, 还要制定科学公平的财务预算考核评价体系,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各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
(三)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 在当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较不完善的形势下,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疾控中心在选聘财务管理人员时, 要选择综合素质优良、专业水平较高的财会等相关专业的人员, 从源头上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 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 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电算化和信息化的操作方式, 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作为财务管理人员本身, 要倡导“活到老, 学到老”的精神, 随着新改革、新法规、新制度不断出台, 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新知识, 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 增强继续教育观念, 以确保自己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不被淘汰。
(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国家只是无偿地划拨款项给疾控中心, 在财政拨款之后并不参与财务管理工作, 这就要求疾控中心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促进其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其一,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 同时根据制度的要求定期对中心的财产进行清查盘点, 对盘亏的资产查明缺失原因并及时上报, 确保中心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账实相符。其二, 财务人员要做好日常工作, 熟练掌握中心的各项业务性质和业务流程, 明确控制目标, 准确把握控制点,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并能够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 提高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此,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也理应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一方面, 疾控中心要建立符合自身运营需求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并结合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差错, 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有效降低传染病可能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 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计算机的管理知识, 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确保切实将计算机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综上, 我国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疾控中心要不断地采取改革措施加以完善, 以实现疾控中心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而为全民公共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下简称疾控中心) 主要职能是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疾控中心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 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对疾控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却存在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疾控中心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文章对疾控中心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期能为我国疾控中心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疾病预防中心 篇8
(一) 缺乏针对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了当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点疫情监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项工作, 与事业单位、医疗单位的业务均不相同, 由于受到人员编制、卫生防疫站变更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范围增大的影响, 财务人员对单位业务的变化缺少培训, 客观上对业务缺乏深入的了解, 虽然制定了医疗机构会计制度, 但疾病预防又有与医疗机构有不一致的地方, 对这个行业未制定单独的适应疾病预防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 缺乏足够内控意识
因为疾病预防控制是个特殊的卫生医疗机构, 承担着疾病预防、公共场所监测等多项公共卫生活动, 建立适合自身内控体系难度非常大, 实施起来进展缓慢。分析原因, 一方面单位缺乏对疾病预防控制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 没出问题就以为制度是完整的;一方面单位对内控存在误解, 往往注重内容或形式, 忽视控制过程中书面记录和重要性, 认为只要实施了控制活动就可以了, 而不太关注控制过程中是否留有证据。
(三) 缺乏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物资管理主要是以疫苗、试剂为主, 财务部门通常起到“核算”、“付款”作用, 会计人员只是将其登记到账簿上, 对后期是否发生坏账、损坏等了解很少, 对业务来龙去脉, 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虽然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财政统管和政府采购制度后, 购置得到有效控制, 但对这些物资的使用过程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另外管账不管物、管物不管账的现象严重。如疫苗的保存是否符合条件, 是否造成疫苗的报废及过期, 使用的不同疫苗生产批号是否记录在案。如收到上级部门调拨的固定资产后, 是否及时入账, 是否根据固定资产的特性建立相关的使用制度, 是否定期盘点, 是否调拨手续齐全等。
(四) 费用支出缺乏控制
目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经费来源一部分是靠上级财政补助, 一部分是靠国际合作项目, 还有部分靠单位开展预防接种疫苗、中小学学校卫生体检、公共场所监测等业务收入来解决。因为没有专项的资金管控制度以及使用标准, 单位对经费的支出 (如招待费、办公费、车辆费等) 均采用实报实销制, 只要单位领导签字同意, 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 造成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经费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开支, 被挤占、挪用现象也普遍, 资金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建议
(一) 完善货币资金控制
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 尽管人员少, 但在货币资金使用方便必须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在资金的使用情况上, 笔者通过一些典型案例, 促进了资金审批及授权制度的建立, 基本上确定了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的权限等;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和高效, 建立现金盘点制度, 此举间接促进了资金使用业务的快速处理。
(二) 细化支出与采购控制
县级预防控制中心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 导致采购频繁, 既有大额的固定资产采购, 又有经常性的疫苗等药品采购, 所以亟需建立较为完整的采购体系。完善从头到尾的审批制度, 针对发生量较大的几项具体的业务, 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流程梳理, 确认每个环节权责, 完全体现不相容职务分离, 以及建立特殊情况下审批事项等。以疫苗采购为例, 专业人员在技术层面进行采购审核制度, 以确保试剂、疫苗的质量、数量是否单位业务需求相适应, 商务人员负责签定采购合同, 专业人员和库管、财务共同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 付款则由商务人员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审批。并规定了每个环节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 经过试行取得较好效果。
(三) 重点固定资产控制
县级预防控制中心的重点固定资产都较为特殊, 专业设备大部分是靠上级调拨, 少数分专业设备进行自行采购, 如对收到上级补助的西部大开发实验室设备时由负责实验室业务主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实验室设备的数量、规格、质量、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验收完成后交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资产管理部门不定期的检查实验室设备质量和管理现状并进行分析, 是否有人为操作错误造成设备损坏及资产闲置现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多数设备都是实验室设备, 分布在实验室, 如低温冰箱是否更换了使用人员, 是否进行维护, 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因此在以下方面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首先因为使用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 在管理上配备懂业务的专职人员, 并希望掌握数量的计算机功能;其次在使用上按照采购控制体系进行管理, 尤其是采购、移交、报废等环节以跨部门小组的形式进行, 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再次在账务记录上, 管理人员制作固定资产明细表, 财务人员不定期盘点, 做账卡物相符, 对疾病监测实验室的固定资产结构、质量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确保实验室设备正常运转, 让报表数据为最真实的信息;还有。
(四) 强化全员内控意识
疾病预防中心 篇9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组织,其主要的社会职能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突发疾病以及为公共卫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由此可见,疾控中心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是是十分必要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对各种活动开展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在保证充分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前提下,减少对国有资产的消耗。另一方面,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产的闲置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以及为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的能力,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项社会职能完全发挥。总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势在必行。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实际内部控制工作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方面: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因而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环境,单位内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流于表面,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当然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控制目标。2.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都比较薄弱,虽然有些单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建立了新型的会计制度,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高。3.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和控制规章制度,导致资产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影响了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4.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有效的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资产闲置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资金浪费。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程度比较低,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难以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三、探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让领导人员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高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促进领导人员积极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建立以领导人为组长的管理小组,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还需要将内部控制水平作为考核领导人员绩效的主要指标,单位领导人对内部控制负有直接责任。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的教育,使员工主动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当中,形成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局面,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最后,需要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并注意提高审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旦发现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不合理或违法乱纪的问题一定要追究到底,并对相关的责任人做出严厉的惩罚,并责令相关部门改善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摒除过去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其次,根据新会计准则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有效。最后,单位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三)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台账制度,有效解决“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所造成的问题,保障单位内部各种收支都及时入账,并且需要对往来账目进行核查,避免出现呆账和坏账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和物资都需要记录清楚,相关的人员需要签字,避免在出现问题时无法确定责任人。其次,定期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盘点,以清楚掌握单位的“家底”,并且还需要对单位的一些药品和药剂保存是否科学以及是否在保质期内等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资产浪费或流失的情况。最后,还需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和控制的力度,对于单位一些比较贵重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四)提高资金控制的水平,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
在内部控制当中,资金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由于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相对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经济实力较弱,这就更加凸显了加强内部控制,节约成本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对资金的控制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度,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同时还需要建立资金使用情况的盘点制度,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与管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购买清单,尽量减少资产闲置情况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五)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对于内部控制和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适当增加一些投入开发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避免和减少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出现的人为差错,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财务管理不科学、缺乏完善的控制和管理制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重要的职能部门,在疾病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单位内部财产的安全完整,从而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好的开展工作。基于此,文章将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首先简单地阐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其次分析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江莉.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5(14).
[2]姚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6).
[3]夏会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08).
疾病预防中心 篇10
关键词:疾病预防,能力建设,评价
自2003年SARS疫情以来,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已建立了符合国情的防控体系。但随着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改变,环境和意外伤害、新发传染病、各种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1]。特别是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北京市怀柔区,现有的公共卫生资源能否承担疾控体系的公共职能要求,是急需了解和掌握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怀柔区疾控中心填报的房屋建设、人力资源、经费使用、仪器设备和能力建设等数据。
1.2 方法
(1)对2015年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信息系统填报的相关指标数据与国家标准和全国区县级平均水平比较分析。(2)卫生人力综合素质计算选用学历、职称和年龄三个指标已不能反映人员的真实综合能力,借鉴孙雯雯[2]。研究的人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系数包括A(专业技能0.4679)、B(知识结构0.1385)、C(心理素质0.0724)、D(能力素质0.2613)、E(专业业绩0.0214)、F(智力素质0.0384)等6项,制定本单位《人员综合素质考核评估标准》,并报请专家认可此评分标准后开始实施。每项分值均为100分,其中权重系数最高的A(专业技能)考核方法是全体专业人员统一参加专业笔试及现场操作考试,B(知识结构)考核方法是按照个人晋升时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成绩,C、D、E、F四项则由单位领导、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根据所制定的标准对人员进行现场打分。计算方法为:各项所得分值×其权重系数,即为所测项目的分值,然后各项分值相加总和即为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分;>95分优秀,80~94分良好,65~79分中,<64分不合格。
2 结果
2.1 人力资源
截至2015年底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编人员101人,实有在职人员118人。其中在编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9人,占在岗人员的75.42%;临床和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占在岗人员的46.61%,其中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占38.98%;检验技术人员占27.97%;影像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只占0.85%。见表1。
2.1.1 年龄及学历构成
怀柔区疾控中心在岗人员年龄以25~34岁、35~44岁年龄组为主,其次为45~54岁年龄组。学历构成以研究生最高,但占比例最小,为7.63%;本科学历占比例最大,为53.39%;第三为大专学历,占23.73%;中专及以下学历占15.25%。见表2。
2.1.2 专业技术职称构成
怀柔区疾控中心在岗人员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占4.24%,副高级职称人员占9.32%,中级职称人员占38.98%,初级职称人员占30.51%,无职称人员占5.08%,其他占11.86%。
2.1.3 执业范围构成
传染病地方病控制占15.25%,计划免疫占4.24%,慢性非传性疾病占3.39%,健康教育和信息情报占5.08%,卫生检验占16.10%,从事五大卫生工作的人员占12.71%,预防医学门诊占11.02%,卫生应急管理占0.85%,行政管理占6.78%,工勤管理24.58%。
2.1.4 人员变动情况
近五年,伴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扩大,人员流动也相应加大。2010-2015年进入中心69人,其中大专10人(14.5%)、本科49人(71.0%)、研究生10人(14.5%);调出12人,大专2人(16.7%)、本科9人(75.0%)、研究生1人(8.3%),退休20人。见表3。
2.1.5 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怀柔区疾控中心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得分>95分0人,80~94分40人,65~79分65人,<60分13人。
2.2 基本建设
截至2015年底,建筑面积12 251.36m2,使用面积7 698.1m2,其中实验用房5 145.6m2,业务办公用房2 817.8 m2,行政办公用房1 225.16m2,保障辅助用房3 062.8 m2。人均建筑面积为98.8 m2,超过了国家县级平均建筑面积[3]。见图1
2.3 经费收支
2015年总收入3 125.45万元,年总支出3 057.58万元,经费总支出占收入总额的97.83%;支出中商品和服务支出所占比例最大,达42.45%,其次是机构工资(追加了人均一次性绩效工资、2014-2015绩效工资调整增资部分、调入及新增人员经费和离退休人员调资增加部分)支出,占40.84%。见表4。
2.4 仪器设备
现有A级标准设备284台,比国家推荐县级标准配置设备多178台。见表5。
2.4 能力建设
2.4.1 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
截至2015年底中心共具备102项实验室检测能力,总体开展率为56.98%。其中开展A类基本项目72项,缺少46项,开展率为61.02%;B类(推荐项目)为61项,实际开展30项,缺少31项。
2.4.2 应急处置能力
2008年成立业务办公室同时执行应急管理职能,制定并完善了《怀柔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21个专业技术方案,应急物资储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得到进一步加强,成立由中心主任任组长的应急队伍,做到24小时应急值守,经常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2015年怀柔区共报告应急事件30起,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排除1起。
2.4.3 应用性研究能力
应用性研究能力是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水平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是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和针对性措施的依据[4],近五年来,怀柔区疾控中心共获得政府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与其他单位合作申报市级科研课题1项;获得区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撰写论文138篇,核心期刊103篇,非核心期刊35篇。
3 讨论
3.1 人员情况
现有人力资源配置较均衡,人员趋于年轻化,在岗人员的年龄构成呈“纺锤形”,66.10%的人员集中在25~44岁,45~54岁占21.19%,与苏海军[5]等分析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人员年龄构成一致,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中坚力量。综合能力素质评分显示,95分以上高素质人才变缺;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普遍在中等偏低,缺乏高素质、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及综合业务人才。
中心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符合国家标准,职称结构比例高于国家县级职称平均比例,执业范围中公共卫生人员、检验人员比例符合国家标准,慢性病、健康教育等专业人员缺口较大。人员流动频繁,调入人员初级职称比例明显高于调出人员,主要是因为引进的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均为初级职称。而中高级职称人员调出的比例明显高于调入人员的比例,可能的原因:在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的职称晋升工作受名额的限制,许多专业人员感觉晋升无望,工资短期内也无法通过晋升渠道上涨,且疾控中心职工年收入远低于本地区医疗行业的收入水平,只相当于医疗单位人员收入的1/2,从而严重影响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由于受编制、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影响,优秀人才引不进来,现有人员的素质也难以尽快提高,因此既影响事业发展,又难以适应急性突发事件的需要。
3.2 基本建设
2015年7月交付使用的疾控中心检验楼能够完全满足检测工作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求。经费及仪器设备经费收入高于2014年全国县区级疾控机构[6]平均水平,收支基本持平;仪器设备的配置除冷链设备及器材外,其他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3.3 能力建设
实验室检测和诊断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的重点[7],中心的检验能力明显不足,基本项目的开展,只达到国家标准的[8]61.02%,推荐项目开展率为49.18%。原因为:(1)检验仪器设备老化,配置偏低;而仪器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是预防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9]。(2)检验人员的技能水平有限,急需提高自身业务技能。(3)实验室大多数检测项目属于消耗性工作,基本不能创造经济效益[10],再加上绩效工资改革,客观上造成实验室轻视政府指令性服务项目。在应急能力上,中心的应急职能由业务办公室兼职管理,应急体系建设较为全面,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均达到国家标配,应急队伍实力强大,能够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应用性研究方面,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没有独立完成的科研立项项目,撰写论文水平偏低,中心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学术氛围不浓;人员水平有限,平时工作中又不注意总结和积累数据,造成没有数据支持科研立项和论文的撰写。
综上所述,建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卫生资源配置应强化政府责任,增加专项业务经费预算;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要迅速提高检验能力;更新管理模式,制定科研激励机制;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争取多渠道晋升机制,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只有在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迅速提升软件能力建设,才能够承担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公共职能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与能力建设思考[J].首都公共卫生,2007.6(1):136-137.
[2]孙雯雯.疾控人员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1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5-6.
[4]孙梅,罗力,励晓红,等.三年建设前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性研究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3):229-231.
[5]苏海军,汪华,张瑜,等.2005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结构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05.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R].2014.
[7]罗力,孙梅,王颖,等.三年建设前后中国疾病预防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3):221-223.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Z],2004.
[9]王建国,刘晓峰,万丽葵,等.某疾控中心仪器配置对检验能力的影响[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3,3(5):461-464.
疾病预防中心 篇11
摘要:实验室管理水平是衡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的要素之一,检验工作的每个流程均关系到下一流程的进行,因此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检验工作中,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使检验流程更加规范统一,检验设备管理合理化,检验数据实验准确化,检验报告格式统一化。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信息化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验实验室的业务也在不断发展,自2005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疾控机构高水平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得到大批量的更新,检验项目大批量扩增,分析测试任务繁重,按照传统的检验工作流程原始记录的填写、检验报告的编制工作量巨大,检验报告格式不统一,导致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客户满意度降低。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要求,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迫切需要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辅助管理支持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2007年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大集中式的数据构架,通过Internet把中心各检验业务办公点及县级疾控机构纳入网络管理,通过业务资源共享,加强中心各检验业务办公点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经过一年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2008年中心顺利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
2系统架构
依托现有的公众信息网建立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昆明市疾控中心各检验业务办公点及县级疾控机构检验科室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建立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建立应用支撑与集成环境,共享数据交换体系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统一的系统信息库管理平台,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3系统功能结构
系统包括业务管理、统计查询、基础信息、系统设置四个功能模块。
3.1业务管理
包括样品登记、验收、留样管理、样品检验、检验复核、签发、报告评价、评价审核、签发、报告打印等工作流程。
(1)样品登记:对不同类别样品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及样品需要进行监测的具体监测项目、卫生标准。对样品的监测情况进行任务分配,为样品后续的质控和监测做准备工作。同时打印样品登记表和样品标签。
(2)样品验收:样品登记完成,进行样品数据的监控(主要监控样品的基本信息、监测项目信息)。对样品现场采样、样品登记过程(例如:样品数量不够、监测项目选择错误、样品的基本信息错误、样品本身不符合监测要求等)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后续样品的检验,能够得到合格的样品检验报告单。只有通过验收要求的样品才可以进行后续的样品检验,打印样品检验任务分配单,否则退回重新核实样品,重新登记。
(3)留样管理:对留样样品进行编号及信息登记,对留样样品期限进行管理,到期自动提醒。
(4)样品检验:检验科室可以直接调出已经分配到该科室的样品数据,检验人员根据样品的检验项目进行样品检验。输入检验结果,就可以打印样品的检验单。样品项目全部检验完成就可以进行样品评价。
(5)检验复核、签发:样品检验完成后,由受权人对检验项目、结果、记录进行复核、签发。
(6)报告评价:对已经检验完成并通过复核、签发的样品给出评价。系统可对样品自动评价,评价完成打印出标准格式的样品检验报告单。同时可以统计出常用的样品统计表。
(7)评价审核、签发、打印:按质量控制相关要求对出具的评价报告进行受权人的审核、签发,打印生成最终检验报告。
3.2统计查询
包括综合查询、检验报告合帐、检验报告汇总、检验项目汇总。
(1)综合查询(领导查询):在整个样品检验流程中,都可以对样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跟踪。对样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对样品的检验过程进行跟踪;打印卫生学评价单、检验报告单。
(2)检验报告台账:检验报告受控管理,打印及领出人签字痕迹管理。
(3)检验报告、检验项目汇总:可以按照报告单类别、检验类别、行业类别、检验项目统计检验数据及检验的收费情况等;统计的数据可以直接打印或导出为电子表格。
3.3基础信息
主要是对地区、组织机构、单位等信息、卫生标准进行维护,设置检验报验模板,对设备进行管理。
3.4系统设置
主要是对用户、权限、业务流程的管理。
4系统运行方案
4.1系统软件
市级数据处理中心的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和SQL_Server 2000标准版数据库软件,各工作站安装WindowsXP/2003使整个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维护性。
4.2应用软件
昆明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此客户端软件为免安装软件。
4.3运行环境
根据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要求,服务器硬件要求:P4 2,4G以上,1024M内存,10/100M网卡;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 2000/2003 Server;数据库系统:SQL_Server2000标准版,我们选用了IBMSystemx38508864型服务器。客户端硬件要求:P4 1.5G以上,256M内存,10/100M网卡;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 2000/XP/2003;数据库驱动程序:SQL_Server 2000的客户端工具。防病毒软件:趋势Officescan 7.3网络版。
4.4系统硬件设备
市级网络交换中心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光纤交换机、交换机、10M电信通信光纤、大型后备电池组。
各检验业务点及县级网络节点包括计算机、激光打印机、交换机、不低于2MADSL。
5系统特点
5.1样品内容全面
检验样品涉及食品样品、餐具样品、水质样品、化妆品样品、环境样品、消杀样品、劳动卫生监测、放射卫生监测等。
5.2卫生标准及时更新
卫生标准统一,及时更新,避免出现使用过期或作废标准的错误发生。
5.3工作流程规范统一
统一的检验基本流程,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检验工作。统一的检测报告文书格式也保证符合计量认证要求。
5.4安全的数据管理
系统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用多层次、逻辑处理、数据存储分层的分离技术,安全管理包括数据和用户操作。每一种操作都规定了操作权限,通过给用户分配特定权限,只允许观察和操作某些指定的程序,防止信息被未授权用户更改或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用户(或攻击者),防范病毒的破坏和人为修改,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库每日自动定时备份,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
5.5系统维护方便
疾病预防中心 篇12
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地、州级的疾病预防控制分支机构, 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
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对传染病、疫苗与接种、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影响人们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预防和控制, 它的宗旨是创造健康环境,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国家安全, 促进人民健康。
那么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工作应如何适应新常态下档案工作发展的要求, 为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
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在原黔西南州防疫站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 防疫站1965年成立, 至2001年更名为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2年与黔西南州卫生监督所分离, 2012年又与黔西南州安龙疗养院、黔西南州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整合, 形成了集免疫规划、地方病、慢性病、艾滋病、麻风病、结核病、性病、职业卫生等等全方位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历史档案的归集整理和集中统一管理为单位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在中心领导的有力支持下, 不断完善档案设施, 不断发挥档案部门的主导和协调作用, 并且进一步不断提高单位科室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 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效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制度体系
《档案法》为我们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相应地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 为中心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按档案收集、整理条例, 单位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项目工作它是一个带有延续性的工作, 跨年延展, 很多项目病种资料是跟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项目检查督导同步, 因此, 跨年移交档案总跟科室工作产生矛盾, 每年3月前科室交来档案时一个督导检查项目还没有结束, 因此资料不全, 也不可能分两年存档, 并且很多数据还要参照上一年。
另外, 考虑科室先移交档案室档案, 再借出使用, 但资料的完整性又不能保证, 因此,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作的顺利开展, 找不到一个完备的科学合理的办法, 我们只能在工作中不断调整, 在方便工作中不断改进, 使之为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三、积极助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转型升级
新形式下, 档案数字化已提上日程。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 (录音、录像) 、数字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 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 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 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 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 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及时提供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高效、安全、保密、便于保管、资源共享等特点。
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 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 节省了占地空间, 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 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同时,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 并尽快提供利用。再有就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 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 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 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本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
增强档案原件保护, 将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 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尤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 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 另外, 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 防止了部分档案遭篡改的行为。
档案数字化是我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迫切等待实现的任务, 它的实现将使我们对疾病宣传、疾病预防、疾病控制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时网络化管理将使疾病控制的资料信息跨国界、跨地区, 为人们研究疾病的产生、控制、预防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便利, 从而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整合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在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加强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不断完善新旧档案归档建设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保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提高对档案利用率的认识, 加强档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 不断探索出解决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 新形势下使档案工作不落后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程, 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开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疾病预防中心】推荐阅读:
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5-21
江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10-23
安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要08-26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级文明单位自查报告06-14
瑞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方案12-07
预防疾病12-06
疾病预防控制08-05
疾病预防简报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