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中心

2024-08-21

疾病防治中心(精选12篇)

疾病防治中心 篇1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2年3月28曰, 由原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成都市苐二卫生防疫站和成都市健康教育所优化组建而成。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是对重大污染、重大中毒、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实行危机管理的技术中心, 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业务指导中心, 承担了七项基本职能, 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千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泸州医学院等教学实习基地。

中心现有14个业务科室 (传染病防制科、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科、寄生虫与地方病防制科、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科、慢性病防制科、食品环境学校卫生科、职业病防制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理化中心实验室、预防医学门诊部、健康教育科、健康教育材料编辑室) 和7个职能科室 (办公室、应急与业务管理办公室、党群工团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科、总务设备管理科、财务审计科和科研教学信息管理科) , 另有一个派出机构一一高新分中心, 设有办公室、卫生科、疾病防控一科、疾病防控二科和疾病防控三科等5个科室。

中心在职职工349人, 专业技术人员284人占81.4%。其中高级职称70人, 中级职称106人;博士7人, 硕士79人, 本科生138人;享受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政府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选3人;第二届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 四川省司法厅批准的司法鉴定人3人。

中心位子武侯区龙祥路4号, 占地面积33.8苗, 总建筑面积29986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2006年投入使用, 总面积〗7488平方米, 业务办公用房面积7195平方米, 实验室面积9431平方米.辅助用房面积862平方米:二期建筑2013年投入使闲, 总面积12498平方米, 为预防医学诊断性门诊甩房。中心现有设备3123台件, 总价值6490万。其中10万一50万设备108台件, 50万一100万设备18台件, 100万以上设备8台件。

中心现有2个理化检验科和1个微生物检验科, 共有流感实验室、艾滋病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脎道病毒实验室、食品检测室等15个实验室, 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 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 检测能力处于西部地区领先, 全国省会城市一流。截止目前, 已取得实验室国家认可、省级资质认定 (计竃认证) 、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艾滋病确认实验室、食品复检机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乙级)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乙级) 及预防医学诊断性门诊部等9项资质和证书。其中实验室国家认可70大类564个参数, 资质认定7大类49S个参数,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3大类280个参数。

中心每年发表论文70余篇, 科研立项15余项, 通过鉴定8余顼, 获得华夏奖、市政府科技进步奖、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等6余顷, 实施艾滋病、慢性病等国际合作顷@10余项。

近年来, 中心及时高效处置了“非典”、禽流感、“5.12”汶川特大地震、“4.M”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及泥石流、洪涝灾害等多起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后的疾病防控, 为“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卫生保障, 为保障全市入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继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卫生部、食药局、中医药局、总后卫生部授予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集体称号,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中华预防医学会评为抗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 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市委授予全省、全市抗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成都市政府授予防治高治病性禽流感先进集体称号, 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四川省卫生应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首次确认为省级文明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集体称号, 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O ?

荣誉与表章多 共获得各级荣誉表彰51项次

我市幵展"安全有一套” 大型公益宣传演出系列活动

参加成都市第44届元旦越野赛

卫生部、国家疾控中心领导考察 指导我市免疫规划示范区创建工作

幵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一一 LCAASMS测定动物性食品中曽药残留

全球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卫生防病 保障一一在住宿酒店幵展水质快速检测

成都市人民政府资政杨伟同志 (石二 : 为我市艾滋病义务宣传队授旗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一召幵全体职工动员大会

党风廉政建设 中心副主任马林同志 (左四) 带队 走进《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 节目解答市民热线

疾病防治中心 篇2

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计划

2008年工作总结

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地病中心)全体职工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在防治监测、科学研究、健康教育、学科建设、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地方病防治

(一)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 受卫生部委托,本地病中心组织执行了2007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制定了技术方案,并开展了项目启动、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等工作。

2007年12月18~20日,“2006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工作总结暨2007地方病防治项目启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上,总结了2006项目执行情况,讲解了2007项目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2008年8~9月受卫生部委托,地病中心派专家赴河南、广西、新疆3省(区)进行了中期督导检查工作。2008年9月,地病中心受卫生部委托对2007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至卫生部。10~11月,协助卫生部完成了本项目执行情况自查工作,撰写了督导自查报告。

2006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已经完成,地病中心编印了“2006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子项目技术报告”和“2006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各省报告”2本材料汇编,并发放至各项目省。

协助卫生部编制了“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1

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经费预算,目前正在起草2008项目技术方案。

(二)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病防治恢复重建工作需求调查评估 7月12~13日,协助卫生部疾控局在哈尔滨召开了《地震灾区地方病防治工作》专家论证会,提交了关于地震重灾区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建议。协助卫生部起草了《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病防治恢复重建工作需求调查评估方案》,并于8月27~28日在成都举办的“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病防治恢复重建工作需求调查评估”启动会上,对四川、甘肃、陕西地震灾区地方病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9月1日~10月15日,四川省、甘肃省和陕西3省地震重灾区和极重灾区县开展了相关调查评估工作,地病中心在对3省上报的调查结果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地震需求调查评估总结报告》。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四川、甘肃和陕西3省地震重灾区地方病防治机构损毁严重,地震对水砷、水氟变化影响不大,灾区碘盐供应充足,未发现疑似新发克山病病例,大骨节病病区儿童X线检出率均小于10%,但克山病病区部分居民有蛋白摄入不足、大骨节病区部分人群有硒营养不足的现象。

(三)饮茶型氟中毒调查

全面总结了全国饮茶型氟中毒现况调查的数据资料,形成了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总结报告,上报了卫生部。报告指出:

1、我国饮茶型氟中毒的地区分布主要为西藏全区、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青海、宁夏、甘肃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重病区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没有饮茶型氟中毒的大范围流行。

2、饮茶型氟中毒的民族分布特征为藏族、蒙古族病情较重,病区的汉族和回族也有一定程度的发病;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病情不严重。

3、饮茶型氟中毒的职业分布特征是牧民病情严重。

4、饮茶型氟中毒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对群众健康的威胁最大。

5、饮茶性氟中毒的年龄分布特征是随年龄的不断增加而加重,40岁以后更加明显。在防治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年龄分布特征。

6、全国 2

现有氟斑牙患病人数为665.16万人,其中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人数为50.53万人;成人II度及以上临床氟骨症患病人数为259.03万人。

(四)氟砷测定实验室质量控制

对全国31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省份和26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或高砷区省份,发放统一制备的含氟和含砷质量控制水样,进行了全国地方病防治机构省级实验室氟砷测定质量控制工作。总体来看,全国省级实验室氟砷测定结果质量较上年有很大提高,不论是氟测定还是砷测定,各实验室内精密度都能满足低含量样品测定要求。但是,有少数实验室表现出较大的系统误差,应该查找原因,进行整改。本项工作对提高我国地氟病和地砷病防治的实验室数据质量产生了积极效果,今后将继续进行下去,并将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扩大到各县级地方病防治机构。

(五)《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制定 7月28~3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制定会议,对地病中心提交的考评方案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修改。为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9月7~11日地病中心协助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专家在广东省、云南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开展试点工作。据此,完成评估方案的最终修改和定稿。

(六)停供碘盐前后不同水碘含量地区甲状腺肿流行病学调查 2005年,初步查清了水源性高碘地区的范围和病情状况,高碘地区开始落实停供碘盐等防治措施。为了明确停供碘盐前后不同碘水平对甲状腺肿流行的影响,了解加碘盐在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病情中的影响作用,2008年7月11~25日碘缺乏病所和山东省地方病所的专家,在山东省开展了停供碘盐前后不同水碘含量地区高碘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调查结果表明,在停供碘盐前后,水碘浓度为10~149.9μg/L的嘉祥县大张楼镇儿童尿碘中位数在接近300μg/L、水碘范围在150~299.9μg/L的郓城县黄堆集乡和水碘中位数>300μg/L的高青县唐坊乡儿童尿碘中位数均大于700μg/L,说明人群处于碘营养过剩状态;停供碘盐后,高青县唐坊乡、郓城县黄堆集乡无碘食盐 3

率达到99.0%,嘉祥县大张楼镇无碘食盐率达到64.2%,但人群尿碘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在高碘地区,水碘是影响儿童碘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停供碘盐前,高青县唐坊乡、郓城县黄堆集乡、嘉祥县大张楼镇触诊甲肿率分别为27.3%、10.5%和50.0%,明显高于同期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山东省缺碘地区的甲肿率(触诊4.4%)水平,说明高碘地区的8~10岁儿童存在因摄入碘量过多而导致的甲状腺肿大;停供碘盐后,调查点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呈下降趋势,高青县唐坊乡、郓城县黄堆集乡、嘉祥县大张楼镇触诊甲肿率分别降为8.5%、8.0%和3.3%。

(七)西部大骨节病重点病区调查

针对我国大骨节病重病区分布在西部地区的情况,选择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和内蒙古5省(区)中病情较重的病区村开展了儿童病情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调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贵德县的4个调查村中,除贵德县新建坪村外,其他3个村儿童X线检出率均在10.00%以上,尤其是贵德县斜马浪村检出率达18.00%,持续在较高水平。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和萨迦县的2个调查村X线检出率均在5.00%以下,其中萨迦县调查点的检出率为0,结果显示西藏病情呈下降趋势。但在调查中了解到,西藏自治区的重病区在昌都地区。甘肃定西市渭源县和庆阳市西峰区2个村和内蒙自治区阿荣旗1个村X线检出率均略高于5.00%,与近年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病情在控制范围内。陕西省彬县、咸阳市永寿县、宝鸡市太白县和陈仓县4个调查村X线检出率均在5.00%以下,说明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得到了持久有效的控制。

(八)青海省儿童大骨节病现场防治项目

大骨节病所与青海省地方病所及贵德县、兴海县CDC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协作组,于8月29日~9月10日对青海省贵德、兴海两个县儿童病情进行了调查和现场防治工作。对贵德县2所寄宿学校儿童大骨节病调查结果表明,基本排除搬迁寄校发生病情流行的可能。并将贵德县斜马浪村定为换粮干预点;新建坪村为对照点;兴海县糖乃 4

亥乡上、下鹿圈村为投硒干预点,目前,基线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准备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试验。

(九)黑龙江省大骨节病历史病区回顾性调查及成人大骨节病治疗试点

2008年3月和10月分别对黑龙江省历史重病区尚志市、富裕县、克山县和林口县进行回顾性调查,4个调查点的280名学生中未发现临床病例。X线检查尚志市光辉村有1例干骺端检出,检出率为1.06%,其他3个调查点的X线检出率均为“0”。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点儿童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结合连续18年病情监测结果,可以初步估计黑龙江省儿童大骨节病新发已经完全得到控制。

2008年7月开始,在黑龙江省尚志县光辉村进行了“成人大骨节病药物治疗和疗效判定的研究”工作。

(十)黑龙江省克山病病区硒营养水平调查

2008年9~10月,克山病所完成了黑龙江省克山病病区硒营养水平的现场调查和采样工作。发硒和粮食硒的测定工作已经完成,土壤硒的测定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12月份完成全部任务。

(十一)黑龙江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井GPS定位试点

2008年8月,在安达市调查了318口改水井,其中报废75口,正常使用和停用水氟大于2.0mg/L的改水井19口,具体结果正在分析中。

(十二)修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

2008年3月,在成都召开了《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修订会议。会上讨论了《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的修订计划,布臵了修订编写任务。目前,该防治手册编写任务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还需要召开编审会议,经讨论修改后定稿。

二、地方病监测、统计及标准工作

(一)全国地方病重点监测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自1990年开始,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地方病重点监 5

测工作,监测结果为我国制定地方病防治策略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2008年开始,卫生部决定停止地方病重点监测,改为范围更广的抽样调查。为了总结18年来监测取得的成绩与经验,表彰在监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与个人,11月26~2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全国地方病重点监测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全国地方病重点监测先进集体47个、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荣誉个人33名和先进个人132名。会上,地病中心作了自1990年监测开始以来的全国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监测总报告,各省也介绍了本省的监测结果与监测工作经验,与会代表还就下一阶段的监测工作进行了研讨。

(二)编制新的重点地方病监测方案

为了适应目前地方病防治工作需要,卫生部决定将重点地方病监测纳入“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中,为此,地病中心起草了新的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监测方案,为开展新一轮的重点地方病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2007年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

完成了2007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收集、核对、汇总工作,并于2008年3月在云南大理召开地方病年报表统计工作会议。会议上对2007各省上报的地方病年报数据进行了核对,并汇总了2007年全国地方病工作年报表;对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好的经验进行研讨、交流;讲解了卫生统计学基础知识。

受卫生部委托,对地方病年报数据进行了分析,完成了“2007年地方病病情现状与防治动态分析报告”。结果显示,随着防治措施的加大落实,各病种的病情均呈下降趋势。另外,近几年的年报数据产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省(区)病情波动大,以往的病情数据来源于80年代的调查,每年按一定率推算得出,随着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的调查,一些新的病情数据得以更新;二是部分省(区)对病区二次确认,修改病区类型,使改水率、改灶率下降,对此类问题进行纠正;三是一些省(区)的病区范围波动较大,尤其是 6

燃煤型氟中毒的病区户数呈波浪式变化,湖南、四川病区户数增加较多。

(四)全国水氟、水砷筛查数据复核

受卫生部委托,复核了2004~2007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中水氟、水砷调查数据,复核了未改水和已改水氟含量超过2.0mg/L的高氟村、高氟井及报废井数据;未改水和已改水砷含量超过0.05mg/L的高砷村、高砷井及报废井数据。结果显示,全国共筛查出2.0mg/L以上高氟村14993个村、0.05mg/L以上高砷村842个村、2.0mg/L以上高氟井及报废井11081个、0.05mg/L以上高砷井及报废井248个。

(五)建立地方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完善碘缺乏病信息平台报告

为了建立全国地方病病情和防治措施数据库,做好建立地方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碘缺乏病信息平台的准备工作,撰写了“建立地方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完善碘缺乏病信息平台报告”。

(六)标准工作

1、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重新改选,孙殿军再次聘任为主任委员,申红梅为副主任委员,魏红联为秘书长,王铜为委员;申红梅研究员获第五届卫生部卫生标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和《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16006-2008)2项地方病标准颁布并实施。3、2008年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上报并获批准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5项,即《氟斑牙诊断标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判定标准》、《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控制标准》、《克山病诊断标准》和《大骨节病病区控制及考核验收标准》。4、10月21~22日,“2008年卫生部地方病标准委员会工作会议”在青岛市召开。会上讨论并通过了7个标准送审稿,即“地方性氟中毒控制标准”、“克山病病区基本控制标准”、“克山病病区划定和类型划分标准”、“克山病治疗原则和疗效判定标准”、“大骨节病诊断标准”、“大骨节病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及“食用盐碘含量”,现正在 7

修改并整理标准报批材料,准备上报。5、10月14~16日参加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召开的“2008年卫生标准工作研讨会”。会上,汇报了2008地方病标委会的工作总结及下一工作计划和地方病标准制修订项目落实情况,参与讨论了“卫生标准体系框架建设”事宜并介绍了地方病专业卫生标准体系框架。

三、技术咨询

(一)起草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地方病优先领域研究报告。为了完成卫生部陈竺部长提出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目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各相关单位,起草《“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地病中心组织起草《“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地方病优先领域研究报告》,并通过专家论证。本研究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的地方病防治目标:建立可持续消除地方病机制;重点消除碘缺乏病;重点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和高碘性甲状腺肿;消除克山病、大骨节病、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和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将地方病患者治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重症地方病患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实施医疗救助。目前,《“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地方病优先领域研究报告(初稿)》已经完成,并在国家CDC组织的“优先领域重大疾病防控策略论证会”上介绍了地方病防治措施与防控策略。

(二)11月2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氟砷病组、克山病组、大骨节病组3个专家咨询组工作会议,讨论了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新的监测方案以及当前地方病防治重点工作。

(三)针对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和影响因素调查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完成了调研报告。

(四)受卫生部委托,开展了“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降氟炉灶价格市场调查”,并撰写了分析报告。为调整项目补助经费标 8

准,更好地完成下中央补助地方地方病防治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2008年2月受卫生部委托,起草了“青海、西藏、新疆和海南等省(区)碘盐价格补贴调研提纲及实施方案”。

(六)参与起草了“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组对上海专家和舟山市政府提出的食盐加碘干预策略有关意见的回复”。

(七)赴云南省对该省申报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评估工作进行指导。

(八)起草了“全国大骨节病概况及四川阿坝州历史病情与现状”报告,为卫生部制定《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九)起草了“青藏高原地区大骨节病现况及工作重点”报告,该报告为卫生部、扶贫办对制定青藏大骨节病防治方面的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意见。

(十)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文件要求,汇报了我国儿童大骨节病病情、防治现状及措施。

(十一)撰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的“中国公共卫生丛书”中的地方病部分。

(十二)协助卫生部撰写“卫生事业改革30年成就”地方病部分。

四、科学研究

(一)中标科研课题情况

2008年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分别是“硒对克山病预后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BMP和PI3K-Akt在氟促成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交互应答”和“黄绿青霉素在低硒低蛋白大鼠体内的代谢模式与心肌病变特点”。

(二)在研课题管理情况

目前,地病中心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共48项。其中,国家十一 9

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骨节病综合预防措施”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但由于地震等因素影响,并未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我国不同地区碘缺乏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还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开展了预试验;与中国医科大学合作的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砷暴露与健康效应及其评估技术”,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天镇县和应县完成了部分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样品采集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饮水型慢性砷中毒发病特点与砷代谢模式多样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均按计划进行。

(三)科研课题结题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砖茶中的氟、铝、茶多酚在饮茶型氟骨症发病机制中的联合作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硒蛋白P与云南省地方性猝死的关系”的项目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准备结题报告。

(四)科研工作检查

2008年11月初,地病中心组织了科研工作检查,对4个研究所的45项在研及未结题课题进行了检查,撰写了科研课题检查报告,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要求未结题的课题尽快完成结题工作。

五、人才培养

(一)2008年3月,地病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培训教材—《地方病学》,该教材已经下发至各项目省,并应用于地市级地方病专业人员岗位培训。8月15~21日,在浙江省舟山市举办了“全国地方病防治业务骨干高级培训班”。本次培训班聘请了国内知名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地方病学等专家做了专题讲座,受到全国业务骨干的欢迎。

(二)2008年执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即“地方病学及GIS基础知识培训班”、“全国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大骨节病X线诊断方法及其相关知识培训”、“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培训班”、“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监测质量控制技 10

术培训班”。申报200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项。

(三)为了提高各省B超检测技术的整体水平,使各省间甲状腺容积检测结果更具可比性,碘缺乏病所于6月23~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了第四次甲状腺容积B超检测技术培训班,来自1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0名代表参加了培训。

(四)多名专家参加了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南等省组织的地方病防治专业培训班,完成了地方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培训工作。

(五)2008年地病中心招收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3名,进站博士后5名,毕业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7名。目前地病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4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9名,博士后8名。

六、健康教育

(一)建立了全国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库。向23个省(区、市)、5个国内、国际组织及单位征集地方病健康教育资料154份,聘请6位国内地方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方面专家对资料进行了函审,从中筛选出118份资料用于建立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库。对部分优秀作品在地病中心网站上进行了公布。

(二)为第15届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做了许多技术支持工作。一是设计了主题宣传画;二是制作并向全国下发了《千万别买非碘盐》三维动画片光盘;三是完成了6个预防碘缺乏病节目的组织及审片工作;四是参加了防治碘缺乏病日现场宣传活动。

(三)编制了《预防大骨节病科普宣传片》。2008年9月,地病中心与《健康时空》栏目合作,赴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阿荣旗现场拍摄预防大骨节病科普宣传片,后期制作工作正在进行中。

七、学科建设

(一)流行病学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检查工作

10月6日,省人事厅组织专家对我校重点学科梯队建设进行检查,我中心与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共同迎接了省人事厅的检查。在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汇报会上,重点学科带头人孙殿军主任向省人事 11

厅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流行病学重点学科的人才梯队建设情况,包括目前的研究方向和2006~2007取得的主要科研课题、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等方面内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二)黑龙江省高校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 2008年9月,地病中心起草了《黑龙江省高校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哈医大地病中心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支持计划》和《哈医大地病中心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进一步从实验室总体建设、人才建设和团队建设三方面,明确了今后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

(三)组建了病中心中心实验室

正式组建了地病中心中心实验室,利用日行贷款和中央转移支付项目,进一步装备实验设备,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地病中心对本单位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进行了登记及图像采集工作。

八、学术交流

(一)11月8~9日,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首届青年委员会由50人组成,地病中心孙殿军研究员任主任委员,于光前研究员任副主任委员,李颖副研究员任秘书。会上,青年委员会的代表进行了大会学术交流。

(二)开展中国地方病防治史展工作。已经完成了《中国地方病防治史》展初稿,并于10月份向全国重点单位征求意见,目前,正在准备布展工作。

(三)完成了2008年全年6期《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的出版和发行工作,《中国地方病学杂志》获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二等奖,在118种杂志质量评审中,排名第27名。编发“地方病动态”7期。完成地病中心网站维护与内容更新工作。

(四)编印并发放了《辉煌的20年》——庆祝地病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

(五)5月25~31日,在卫生部组织和UNICEF北京代表处资助 12

下,孙殿军主任率领中国饮水安全与监测考察组对荷兰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学到了很多有关水资源管理和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经验,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六)8月7~11日,孙殿军主任等2人次参加了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的第28届国际氟学术会议,会上孙殿军主任作了题为“The study on the alternations and mechanism in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tissue of rats caus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fluoride and aluminum”的大会报告。通过本次会议,使国际上对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增进了国际间的交流。

(七)5月,地病中心王铜研究员参加了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世界心脏病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中国克山病监测”的报告。

九、国际合作

(一)“减轻砷中毒危害”项目

1、对湖北、江苏、安徽3省饮水砷最高的15个村进行了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其中湖北省共普查5146人,检出率为0.097%;江苏省共调查1252人,检出率8.1%,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组;安徽省共调查1246人,检出率1.12%(14/1246)。2、10月30日,召开了控制中国砷中毒协作组工作会议。来自生物医学、疾病控制、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水利工程和地质环境等研究领域的代表共2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从生物医学、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等专业角度分析了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解决影响中国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的主要科学问题。会议还讨论了不同部门在砷中毒防治研究方面合作的内容。3、11月14~17日,举办了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技术培训班。学员来自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21个省份。地病中心聘请多名大学、国家疾控中心和内蒙的专家,针对地砷病诊断、地方病防治经常使用的统计软件和我国地砷病防治与科学研究进展开展了培训。

(二)河北省泊头市和东光县非碘盐率升高原因的现场调查

3月17~22日,碘缺乏病所和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所的专家,在河北省泊头市和东光县调查了5个乡镇。泊头市5所学校儿童甲肿率均在5%以下,总甲肿率为2.3%,居民户非碘盐率达64.8%,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晓率为51.5%;东光县3所学校儿童甲肿率均在5%以下,总甲肿率为2.0%,居民户非碘盐率达35.8%,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晓率为46.4%。本次调查发现,这两个县的居民户食用盐非碘盐率仍然较高,其原因除了由于周边高碘乡停供碘盐,造成一定数量的非碘盐冲销调查地区外,另一主要原因是所调查地区市场上出售的包装上注明碘盐的食用盐实际上是非碘盐,居民无法辨别真伪,当作碘盐购买所导致。

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将继续以《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为指导,以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为中心,做好防治、监测、健康教育、信息网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工作。

一、地方病防治工作

(一)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继续完成2007项目总结工作;做好2008项目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项目总结和2009年项目编制工作。

(二)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2009年将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工作。地病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将召开项目启动会,对各省进行项目培训,在各省(区、市)自查期间进行检查督导,协助各省解决考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协助卫生部组织专家对申报验收的省份进行国家级验收。

(三)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调查评估。对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8个未实现或基本实现消除碘缺 14

乏病阶段目标的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调查评估,为这些省份申报省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提供病情数据。

(四)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和应急处理。在1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42个碘缺乏病高危县进行高危地区监测,根据高危地区监测结果,对碘盐覆盖率较低病区的育龄妇女适时采取应急强化补碘(碘盐、碘油)措施,防止出现新发地方性克汀病和儿童智力损伤。

(五)研讨制定我国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策略。随着我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束,针对病区具体情况,制定防治规划与防治策略。

(六)继续开展全国地方病防治机构实验室氟砷检测外质控工作。研究制备不同氟砷浓度的质量控制样品,下发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进行地市级实验室检测质量考核工作,并开展技术指导,召开经验交流工作会。

(七)继续援助西藏和青海完成病情调查,切实掌握两省大骨节病病区分布及现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进行大骨节病综合预防措施的研究。继续完成今年在青海进行的儿童大骨节病现场预防试验性干预的工作。

(八)结合成人大骨节病的试点治疗工作,制定二、三级预防方案。

(九)出版《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修订《克山病防治手册》。

二、地方病监测、统计及标准工作

(一)开展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新监测方案培训工作,并做好技术督导,顺利地从哨点监测过渡到全国抽样调查,完成上述地方病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与分析,并形成监测报告。

(二)汇总2008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准备召开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会,撰写分析报告。

(三)对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水氟小于1.0mg/L的未改水村和改水 15

工程、水砷病情调查数据进行复核,从而掌握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范围和砷中毒的病情现状,撰写分析报告。建立县级数据库。并制作GIS全国地氟病、地砷病病区分布图。

(四)建立及开发地砷病数据库,总结分析unicef国际合作项目和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支持的2003~2008年全国水砷筛查所获得的数据,全面描绘我国高砷水源分布状况和饮用高砷水受威胁的人口数量,评价地方性砷中毒对病区居民健康的影响。

(五)建立健全全国克山病数据库,申请组织各省克山病防控机构,探索初步建立克山病监测数据库,包括克山病病区的历史资料、克山病监测的病人个案库、克山病监测的患病和发病数据库,使克山病防控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六)召开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制定2009年地方病标准制修订计划;组织做好地方病标准的制修订和评审报批等工作。

三、技术咨询

(一)协助卫生部组织全国专家制定我国地方病中长期防治规划。

(二)协助卫生部制定《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

(三)协助卫生部做好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换届工作,召开换届会议。

(四)召开每种地方病专家组会议,讨论每种地方病重点业务工作的技术难度,积极向卫生部献计献策。

(五)完成卫生部临时安排的技术咨询工作。

四、科学研究

(一)完成好在研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保质保量完成课题任务,争取在SCI收录杂志多发表文章。

(二)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争取再承 16

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

(三)组织申报各级成果,争取申报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1~2项。

五、健康教育

(一)完成中国地方病防治史展的布展工作,并不断搜集有价值的实物予以充实。

(二)拟参与起草2009年第16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方案。

(三)针对目前全国地方病健康教育力量薄弱、人员短缺的状况,召开全国地方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讨及培训工作会议。

(四)完成好全国地方病健康教育资料库的持续收集、整理工作。

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一)执行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即“EPI统计软件及地方病学基础知识培训班”、“全国基层地方病防治培训班”和“全国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班”

(二)举办“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健康教育理论和改炉改灶技术培训班”,对全国地方病防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三)抓好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完成“十一五”期间“211工程”项目的各项任务。

(四)继续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争取增加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

(五)进一步修改、完善《地方病学》教材,争取正式出版。

七、学术与防治工作交流

(一)组织召开第七届全国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学术交流会议。

(二)进一步提高《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的质量,争取进入Medline医学检索系统。

(三)做好地病中心网络日常管理、维护及网页更新工作,增加全国各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进展栏目以及地方病防治知识相关内容,不断丰富网页内容。继续做好《地方病动态》的编辑工作。

八、国际合作

继续进行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减轻砷危害”和碘缺乏病方面的合作项目;争取将“补硒对克山病预后的应用性研究”列入2009年儿基会项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浅谈靖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3

靖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身靖宇县卫生防疫站)成立于1982年,办公楼880平方米。2003年靖宇县卫生防疫站利用国债项目资金异地重新建设综合办公楼,选址在靖宇镇新华路与河南街交汇东南角处,建筑面积2137平方米,总投资206万元。站内设有应急装备储备库1个、计划免疫专用疫苗储存室1个;疫苗低温储存库1个;实验室9个;毒品库1个。

2007年7月,经靖宇县机构编制委员会靖编字[2007]8号文件批准,靖宇县疾控中心和靖宇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由靖宇县卫生防疫站分拆后重新组建而成,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形式开展工作。目前,疾控中心设检验科、传染病防制科、艾滋病防制科、病媒生物防治科、学校卫生监测科、健康教育科、地方病防治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免疫规划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科、职业病卫生监测科、醫疗机构监测科、环境卫生监督科、门诊科等17个科室。共有在职职工61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3人,主管医师33人,助理医师24人,工人3人。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4人,中专及以下学历26人。是靖宇县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共同承担着靖宇县14万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靖宇县疾控中心强化硬件建设,创造良好工作平台。先后购置快速检测设备和各类仪器设备70余台套。主要有:落射荧光显微镜、生物解剖镜、酸度计、电泳仪、食品理化安全检测箱、多参数水质快检箱、生物显微镜、声级计、二氧化碳培养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纯水处理器、散射式浊度仪、液氮罐、微波消解器、样品粉碎机、紫外光灯、紫外线强度分析仪、生物安全柜、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低速离心机、超低温冷冻储存箱、电热恒温水槽、洗板机、酶标仪、美凌冰箱、立式高压蒸气灭菌器、有毒气体测定仪、CO2测定仪、便携式电导率仪、紫外线强度仪、甲醛分析仪、风速测定仪、便携式放射检测仪、数字式温湿度计等,现在已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检验的项目为115项,食品检验认定20项,检验结果变得更加快速、更加准确、更加可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需求提供技术服务。

目前,靖宇县疾控中心拥有办公电脑26台、笔记本电脑9台、办公打印机10台、复印机2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HP扫描仪1台、碎纸机1台、速印机1台、录音笔5台、数码相机5台、摄像机5台。拥有固定资产总额为557.89万元。同时还建立了宽带微机网、光纤专线微机网络、视频网络,使靖宇县的卫生防疫与疾病控制工作有了质的飞越。

靖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始终坚持科学、创新、务实、奉献的疾控精神;秉承坚持服务健康生活、服务靖宇百姓、服务和谐社会的服务理念,全面履行疾控机构基本职责。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极大加强,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启动全民健身行动,慢性病防控工作更加深入;加强人才培养,实验室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和重大洪涝灾害面前,充分体现了疾控队伍团结奋进、勇于挑战、不辞辛苦、甘于奉献、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依据,为灾后防病做出重大贡献。

靖宇县疾控中心以“公正、诚信、严谨、准确”的质量方针和“以人为本,关爱健康,敬业务实,诚信服务”的疾控精神,积极开展各项卫生防病工作,1986年被吉林省卫生厅授予“创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1987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验方法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2007年被白山市人民政府地主病防治领导小组评为先进集体;2009年被省健康教育所授予“吉林省烟草控制项目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1年被白山市防治艾滋病委员会授予“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被市疾控评为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被白山市疾控中心授予“目标管理二等奖”; 2013年被省疾控中心评定为“生活饮用水能力验证优秀等次”、被市疾控中心授予“白山市疾控系统抗洪救灾应急演练一等奖”。

靖宇县疾控中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疾控工作中创佳绩,写辉煌!2012年在吉林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中获个人奖项第三名、在吉林省疾控系统实验室检验技能“创十佳”大赛中荣获第八名、同年作品《关注流行性出血热》、《戒烟的十大建议》及《呼吸字之间,生命抉择》,分别被吉林省健康教育中心评为“影视制作宣传品类二等奖”、“平面影像宣传品类二等奖和三等奖。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促进了靖宇疾控的工作能力、服务水平、工作层次和工作效率。这是靖宇全体疾控人的骄傲,更是靖宇疾控队伍今后奋斗的力量,未来靖宇疾控将开展更加深入的业务练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必胜的疾控队伍。

疾病防治中心 篇4

.达言畲疾王氏康达兽药总汇成立于1994年, 凭借雄庫7fff接[售后服务, 协作的团队意识, 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断提高。—.王氏康达畜禽疾病诊所诊治中心、王氏康达兽药总汇、王氏丨咨询中心场、国家良种补贴猪精液供应站是王氏康达兽药总汇的核心署, 蹶咨询、培顯|^§、种猪精液供应为一体, 形成全方位服务。各连锁店统一购药、统.训、统一服务_, 经营全国各地知名厂家的上千种新药、特药, 品种齐全, 质量可靠。王成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特授予兽医师资格, 结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 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在2000年参加了英国、加拿大营养培训, 继而又参加了北京全国猪病快速诊断和国际高效饲养管理。2002年发表《猪链球菌病防治》一文被评为世界优秀论文并获奖, 又荣获"中国新世纪科技精英"的称号。2003年, 结束北京全国肉羊配套技术培训和北京全国禽病剖检及药敏实验。2004年发表《猪链球菌病与附细胞体混合感染》一文荣获一等奖, 并被《共和国建设者》所收录。2005年又有数十篇论文入选。发表的作品被收录在《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研究丛书》、《新世纪发展论丛》、《华夏英才文集》等刊物。还被授予"中国新世纪科技精英"、"中国当代创新人才"、"当代中国人"。现任"多家兽药公司技术顾问"、"王氏康达兽药连锁法人及技术总监"、"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国际专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市政协委员"、"吉林省动保协会副理事"、"省、市专家成员"。其先进事迹多次被省电台、省广播电台、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所报道, 先后培训出学员20·多名, 深受广大养殖户关注和好评。王氏康达兽药总汇现有员工百余人, 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来为我省养殖户服务。实验室具有剖检、化验、抗体监测等先进手段和科技设备。由王成达教授亲自坐诊, 根据当前疾病流行特点, 病理学检査, 实验室检测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我们愿与广大用户共同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为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而努力。王氐康达兽药总汇各连锁店联系方式如下:公主岭市王氐康达兽药总汇电话:0434—8886888公主岭市王氏康达畜禽疾病诊治中心电话:0434—6109158公主岭市大岭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781264公主岭市怀德镇王氐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S03217公主岭市黑钵子镇王氐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737688梨树县榆树台镇王氐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3844473790白城市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5095851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611810公主岭市双城堡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581760梨树县孤家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5855211梨树县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522211梨树县郭家店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844418988公主岭市二十家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886002701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815711梨树县万发镇王氐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144695655伊通县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044406288梨树县小城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143498688伊通县靠山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4570120伊通县小孤山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8743467030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王氐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419766公主岭市莲花山镇王氐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143447881梨树县喇嘛甸镇王氐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3843495651梨树县金山乡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590268310辽源市安恕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568181722公主岭市八屋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451225

疾控中心防治工作总结 篇5

今年,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中心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我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为工作指南,扎实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着力提高疾控服务水平,全面促进了我市疾控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年来,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中心,以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目标管理为手段,不断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在中心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务求实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理念

1.不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明确政治思想方向,明确工作思路,狠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认真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习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

2.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等一系列活动,围绕本行业务与改进服务质量相结合,从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技能等方面查问题,找不足,定措施,抓整改,真正在“实”字上下功夫,见成效。加强了医务人员岗位服务和创先争优意识,使中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了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1.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高效规范的机构运行机制

我中心根据疾控机构服务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实行动态调整,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形成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机制,一个季度为一个考核周期,完善绩效分配机制。

2.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提高服务均等化水平(1)健康教育

各乡镇卫生院及局直属医疗机构,都能面向全体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健康教育宣传信息与咨询,每个机构每年都能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在机构正常应诊时间内,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17个乡镇卫生院共设置了34个符合标准的健康宣传栏,版面更新共270次,能结合卫生日开展一系列健康咨询活动和讲座。(2)免疫规划

截止11月20日,今年出生儿童已建卡5716人,卡介苗、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均在98%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已达91%。周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4岁组前免疫规划疫苗加强接种率可达90%,6岁组白破二联、流脑a+c疫苗加强接种率仅为80%。离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和加强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考核指标仍有一定差距,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率100%。

1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2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含麻疹成分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补充免疫19186人,接种率为96.46%;含麻疹成分疫苗补充免疫16341人,接种率为96.44%。

按照上级要求,每旬对我市3间哨点医院的afp病例进行主动监测,未发现afp病例。每月对20间医疗机构进行nt、mv主动监测,乐昌人民医院发现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1例;全市发现报告疑似麻疹6例(人民医院2例、第二人民医院2例、疾控中心1例、梅花卫生院1例)。监测结果为实验室确诊麻疹2例、风疹1例,排除3例麻疹病例。另外地医疗机构报告户籍及居住我市梅花、坪石麻疹病例各1例。按《广东省麻疹散发疫点工作技术处理指引(试行)》,我中心对以上4例麻疹病例进行了疫点173人的应急接种及疫点处理,没发现报告二代病例。

按《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要求,至10月,全市接种一类疫苗152250剂次,二类疫苗47664剂次,报告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3例,均为一般反应,其中发热23例,接种部位红肿6例,接种部位红肿伴硬结4例,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3)传染病防治 截止10月份,全市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例,与上年同期比下降了*%,其中死亡*例,与上年比持平。与上年同期比下降幅度较大的病种有:钩体病(*%),疟疾(*%),风疹(*%),手足口病(*);与上年同期比上升幅度较大的病种有:艾滋病(*%),乙肝(*%),麻疹(*%),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

我市医院报告其它感染性腹泻连续2年上升超过*%。本年度暂没有暴发疫情发生报告,我中心参与处理*起散发疫情:*起腹泻病散发疫情和*起麻疹病例疫点疫情。通过积极防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10月全市共对*例暴露者进行了狂犬病暴露医学处理,本年度没有报告发生狂犬病病例。(4)老年人健康管理

截止10月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管理人数32612人,管理率为80.71%。(5)慢性病管理

截止10月底,我市高血压患者已管理人数31644人,管理率88.30%,规范管理人数23836人,规范管理率75.33%,血压控制率64.52%;糖尿病患者已管理人数7426人,管理率85.62%,规范管理人数6051人,规范管理率81.48%,血糖控制率65.49%。(6)死因监测工作

截止10月底,我市通过网络报告死亡病例455例,审核455例,报告及时率100%,审核及时率100%。

(三)抓好食品安全,按要求完成食品风险监测任务

1、省食品风险监测:我市乐城镇和廊田镇为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全年分四个季度分别采样食品样品进行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食品以及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其中检测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的食品采样包括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等共110份,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采样包括肉及肉制品等四类食品共52份,检测结果由省疾控中心掌握,没向我中心反馈。

2、韶关食品风险监测:7月17、18日根据XX市食品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在我乐城镇采集了大米、土榨花生油、肉制品等8类食品共35份进行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检测,采集熟肉制品、生食水果、生食蔬菜、水产品等4类食品共20份进行食源性致病菌;另我中心检验室承担全XX市各县市采集的水产品共40份进行铅、镉、总汞、总砷检测任务。所有食品样品有3份不合格,其中有2份大米镉超标,1份土榨花生油aftb1超标。

3、XX市售食品专项监测:11月6日根据XX市食安办2013]16号的通知要求,在乐城镇采集散装花生油、米面制品、腊肉、干山货等12类共45份样品,送XX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在检测中。

(四)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积极落实质量考评指标

根据《今年全国艾滋病防治数据质量评估方案》的要求综合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截至今年11月21日,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我市的感染者/病人共*例,累计报告死亡*例,传播途径以注射毒品和异性传播为主,完成流调率*%,随访率*%。共对暗娼*人次进行高危行为干预,免费提供安全套*个。我市3间初筛实验室(疾控中心、人民医院、二医院)共报告对*份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其中初筛阳性*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共完成hiv自愿咨询人数为*人次,*名求询者均接受了hiv抗体免费检测,经我中心实验室初筛,其中*份为hiv抗体待复检,*份hiv抗体阴性。对前来咨询检测的人群,我中心工作人员为各类人群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安全套等。截止11月21日全市现有存活的hiv/aids*例,今年已进行cd4检测的人数为*例,检测比例为*%。我市应治疗艾滋病人*例,已治疗*例,治疗覆盖率为*%。

(五)卫生检验 1、7月进行了食品污染物项目的检测,其中收集有韶关各县10个点共40份鱼样品做理化项目的检测,包括铅、镉、砷、汞四个重金属项目;微生物检测项目是做本市的鱼、卤制品、水果、面制品等20份样,包括菌落总数、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菌群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检测工作已完成,所有的检测结果已上报XX市疾控中心。

2、我中心初筛实验室报告对*份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其中初筛阳性*例。今年10月份我室参加了市疾控中心组织的抗hiv初筛实验室的质控考核工作,共*份标本,其中*份为阳性,结果全部符合。今年我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为100%,被评为“优秀实验室”。

3、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主管单位由省卫生厅变更为省安监局,在今年的7月我们对《广东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进行了变更;新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已领取。

4、碘盐监测:根据广东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6月下旬对我市5个镇20个村委会的300份居民家中的食用碘盐进行检测,碘盐合格率96%。

5、今年5月16日至5月21日对我市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初中年级学生510人,其中alt异常8人,异常率为1.6%;总胆红素(tbil)异常的学生有7人,异常率为1.4%;血常规检查异常的学生有18人,异常率为3.5%。

(六)加强地方病监测,落实重点病区和人群防治措施

1.地氟病监测工作:根据今年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项目工作要求,以及《今年广东省医改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技术要求,我中心在今年对我市廊田镇岩前村饮水型地氟病区进行了地氟病监测工作,对廊田镇岩前村5个病区自然村全部在岩前小学就读的在校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共检查了45名8~12岁在校学生,检出轻度氟斑牙2人,检出极轻度氟斑牙1人,可疑氟斑牙6人,氟斑牙检出率为6.67%,氟斑牙指数为0.178。对岩前村的改水工程进行水氟含量检测为枯水期为0.30mg/l,丰水期的水氟含量为0.30mg/l。调查显示廊田镇岩前村的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该病区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水氟含量能够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于儿童氟斑牙病情控制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2、碘缺乏病项目:⑴碘盐监测。根据技术方案要求,经XX市疾控中心确定九峰、大源等5个镇20个村委会为监测点,在每个村委会随机抽取15户居民进行调查和采集盐样,共采集碘盐300份,并在现场进行碘盐的半定量检测,未发现非碘盐。碘盐结果:300份居民食用盐的结果范围为9.82~60.30mg/kg,中位数为26.90mg/kg,均数为27.62mg/kg。其中>50mg/kg的有2份,<18mg/kg的有11份,结果在18~50mg/kg范围的共有287份,食用碘盐合格率为95.67%。⑵、水碘监测。根据方案要求,对上述5个镇的20个村委会的集中式供应的生活饮用水采集水样进行水碘检测,分别采集水源水和末梢水各20份,共采集水样40份;水样采集后送XX市疾控中心进行水碘测定。水碘结果:饮用水碘检测结果为〈0.001ug/l~11.608ug/l之间,〈0.001ug/lug/l有18份,1.000~10.000ug/l有21份,〉10.000ug/l有1份。

⑶碘营养水平调查。分别在九峰、白石、云岩、秀水4个镇的中心小学里对8~10岁的儿童采集尿样进行尿碘检测,共采集了204份;在妇幼保健院、第二人民医院、坪石镇卫生院、梅花镇卫生院、廊田镇卫生院、乐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对进行孕期检查的农村孕妇采集尿样进行尿碘检测,共采集了114个农村孕妇的尿样,所有采集的尿样都送XX市疾控中心检测尿碘含量。尿碘结果:4个镇中心小学的204份8~10岁的儿童尿样的尿碘结果在47.51~756.30ug/l之间,中位数为231.66ug/l,均值为269.30ug/l;114份孕妇尿样的尿碘结果在60.86~1000.00ug/l之间,中位数为162.25ug/l,均值为215.80ug/l。

(七)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XX市教育局、卫生局《关于开展2012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乐教联2013]1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我中心只承担乐二中、乐三中两间学校的义务阶段学生的健康检查工作,两间学校有学生1329人,参加检查学生1315人,检查率为98.95%。检查项目有肝功能检查,血常规、内外科常规检查等六大类健康体检项目,对在检查中检出异常情况均如实反馈给了学校,并要求其通知家长带领学生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八)居民饮料酒、饮料消费状况调查工作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年印发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范》和今年印发的《关于今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根据《中国居民饮料酒、饮料消费状况调查广东省工作实施方案》的技术要求,我中心在乐城镇、廊田镇、北乡镇的6个村(居)委会开展了居民饮料酒、饮料消费状况调查工作。调查内容有家庭基本信息、个人基本信息、个人饮料酒、饮料消费状况,调查对象有住户人群、典型人群。此次住户人群调查共调查301户(每个调查点50户)调查人数801人,典型人群调查203人。

(九)武江河乐昌段铊污染事件处置

今年9月13日凌晨30分我中心接到政府通报:武江河乐昌段出现重金属污染,我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在9月13日8时开始对我市使用武江河河水为水源的三间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未梢水进行采集水样检测重金属铊、砷、镉等指标的检测,26日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主任谢忠文同志通知我中心从26日起暂停对乐昌自来水厂铊污染的监测工作。此次监测工作共派出工作人员156人次,出动车辆52车次,采集水样324份;检测项目中铊检测315项次(由于我中心无法检测铊,所以每天采集水样后都派车送XX市疾控中心检测),砷检测324项次,镉检测324项次,铁检测243项次,锰检测243项次,ph值检测324项次。

(十)生活饮用水监测

每月对XX市自来水厂、坪石青山自来水厂、河西供水厂、梅花供水厂进行常规水质监测,并在丰、枯水期里进行水质常规全分析检测工作。根据粤爱卫办2013]20号文《关于印发今年广东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通知》的技术要求,完成了我市农村饮用水监测及农村改水监测网共44个监测点丰、枯水期的水质分析,共检测了176份水样,并及时完成资料的网络上报工作。根据20**年广东省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的技术要求,对我市XX市自来水厂、坪石青山自来水厂、河西供水厂3间水厂的出厂水、未梢水以及10间二次供水单位的未梢水进行水样采集、检测及数据的网络上报工作。

(十一)其它卫生监测工作

1、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至11月15日乐城镇、坪石镇及各乡镇从业人员健康检查3607人,较去年同期有增加,无检出陈旧性肺tb及其他“三病人员”,对所检测出转氨酶异常者,要求进行复查正常后才给予发放健康证。到11月15日止共发放健康证3482个。

2、公共场所监测:全市的公共场所进行了41间次的经常性卫生监测,其中理发店、美容店32间次,旅业5间次,其它4间次;共检测项目660项,合格项目643项,合格率97.42%。

3、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今年对全市9间市县属医院、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共检测了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液、高压炉、紫外线灯等共1170份检材,合格1159份检材,合格率99.05%;对2间幼儿园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检测项目35份,合格项目35份,合格率100%。

4、职业卫生工作:今年对5家企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人数261人,其中上岗前4人,在岗257人,其中粉尘作业257人,有害化学因素14人,噪声作业257人,检出疑似粉尘职业病患者10例,在体检报告中通知该10名患者到上一级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确诊,检出其它职业禁忌证11例,均要求调离接触原工作岗位。对乳源桂头1间采矿场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粉尘4个点,噪声5个点,全部合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的工作正常运作,同时也制约着我中心公益事业的市编办“三定”方案定性我中心为公益ⅱ类事业单位,目前仍实行财政差额拨款,我中心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目前仍靠二类疫苗等收入补充维持人员工资,实行分配激励的绩效工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相应地影响着我中正常发展。

疾病防治中心 篇6

【关键词】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经费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断重视,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中国“SRAS”事件后,国家对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重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省、市、县级疾控中心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方面,国家投入非常巨大,改善了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国家投入加大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也有了经费保障,但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存在不少问题。

一、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1.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不强

县级疾控中心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责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检验监测。传染病防治是疾控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如重点传染病中的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鼠疫等。中央转移支付是传染病防治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县级疾控中心顺利开展业务工作的经费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县级疾控中心没有严格按照传染病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要求进行。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者没有较好的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有的单位负责人指使财务人员编制虚假报账资料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或者是专项经费混用乱用、或是经费开支执行规定不严等。所以提高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势在必行。

2.传染病防治工作与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联系不紧密。

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任务较重,既包括各类传染病的防控、疫情处置,也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所以对疾控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较全面的公共卫生专业知识,也要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能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能基本懂得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在整个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资金怎样管理、怎样使用才符合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规定。作为疾控中心的财务人员,要求是具有专业的财会专业知识,对单位的各级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要有非常准确的理解掌握。同时,对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传染病处理流程、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等比较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传染病防治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往往相对独立,各自为政、互不理解、你做你的传染病,我干我的财务。有时可能会相互制肘,针锋相对。从而导致传染病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相互影响,或是出现传染病发现率、追踪率、管理率、治愈率低,或是出现专项经费管理使用不合规、不合法,没法通过专项资金审计关。

3.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不规范不完善

县级疾控中心承担着辖区内各种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机构很小,管事不少。尽管十多年来国家不断投入,但县级疾控机构普遍存在编制少、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配备少、专业技术能力弱、实验室缺乏大型高端精密设备、卫生专业人员对传染病防控处置能力培训不足等现实。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处置程序不规范,不按传染病处理流程处置。疾控中心对乡、村级业务督导工作方式简单化、程序化、工作不积极主动。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处置工作流程不规范,方式单一,行动迟缓,检验结果出具过程漫长或出具不了结果而不了了之。整个疾控工作社会评价满意度不高。

二、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探讨

1.增强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意识,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级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合法与否、安全与否、规范与否,主要体现出单位负责人的守法意识、遵规意识有多强。财务人员是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做好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高不高、专业能力强不强的具体体现。首先,在资金管理方面,专项经费从预算管理、资金安排、资金使用、工作任务目标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财务人员要有专项经费管理大局意识,转变传统财务观念,对整个专项经费各项具体工作要求要非常熟悉,把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特点,用专项经费推动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其次,在资金使用方面,财务人员报销在专项经费和帐务处理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各类传染病专项经费支出类别、严格遵守专项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第三,财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独立思维,工作中做到不受单位负责人不良思想的利诱,严格按照财务规定办事,做到专项经费不套取、不混用、不超范围开支、保证专项经费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专款专用,依法依规。

2.传染病防治工作与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紧密联系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中央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立法,更多的是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根据自身部门规章和行业特点,针对各自专项资金制定实施方案、操作规章制度。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也具有这一特点。专项经费更多地体现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特点。重点传染病病人的发现、报告、追踪、管理等各个环节均有专项经费预算安排。传染病业务培训等也有专项经费支持。对乡、村工作督导也有专项经费保障。首先,财会人员在掌握经费管理使用的同时,对单位的卫生专业工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在专项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财务知识和卫生专业知识两者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不能单一的理解或两者分割开来处理。其次,传染病防治专业工作人员与财务人员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要悉心向财务人员请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从最初的项目立项,到最后的工作总评考核,到底有多少专项经费支持、经费预算标准、开支标准、开支范围、如何开支等要有所了解;对基层业务工作人员培训时,尽可能请财务人员对专项经费作详细讲解等。总之,传染病防治工作与财务工作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只有加强沟通和紧密配合,工作才能开展好。

3.完善县级疾控中心工作规范

针对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任务重、编制少、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配备少、专业技术能力弱、实验室缺乏大型高端精密设备等现状,建议县级疾控中心对外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首先,对内加强单位内部业务科室和人员整合,实行工作人员一岗多责、一岗多职或科室人员双向选择双向交流。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制,定期监督考核。其次,实行重大事项、重大开支单位中层干部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单位支出党政领导共同签字报销度制,单位支出公开公示制度等。第三,完善单位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制度、报帐制度、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疫情处理工作规范、传染病督导制度。第四,完善单位内部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减少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因绩效工资的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矛盾,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基于县级疾控中心自身专业性较强的特性,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考验的是整个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管理者的勇气、智慧和耐心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疾控中心的工作才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不断提高传染病综合防治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作兰,王红玲.县级疾控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和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216-4216.

[2]雷新军,孔金屏.关于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3,(23):48-49.

疾病防治中心 篇7

王氏康达兽药总汇簡介康达畜禽疾病诊治中心王氏康达兽药总汇成立于1 9 9 4年, 凭借雔厚的技朮实力, 先进的经营策略, 完善的售后服务, 协怍的团队意识, 市场占有率釦知名度不断提高。目前拥有二十几家连锁式经营药店。王氏康达畜禽疾病诊所诊治中心、王氏康达兽药总汇、王氏康达牧迎咨询中心、王氏康达祌猪场、国家良祌补贴猪精液供应站是王氏康达兽药总汇的核心帆构, 以咨询、培训、诊治、祌猪精液供应为一沛, 形成全冇位服努。各连锁店统一购药、统一培训、统一服努标准, 经营全国各地知名厂家的上千祌新药、特药, 品祌齐全, 质量可靠。王成达是中华入民共釦国祆迎部特授予兽医师资楮, 结迎于中国火民解SS军兽医方学, 毕迎于吉_农迎宄学。在2 0 0 0年参加了英国、加拿衣营养培训, 绁而又参加了北京全国猪病快速诊断釦国际高効饲养管理。2 0 0 2年发表《猪链球菌病防治》一文被评宄世界忧秀论文并获奖, 汉荥获“中国新世纪科技精英”的称号。2 0 0 3年, 结束北京全国肉羊配套技朮培训釦北京全国禽病剖输S药敏实猫。2 0 0 4年羟表《猪链球菌病与附缃胞沛混台感染》一次荥获一等奖, 并被《共和国建设者》所收录。2005年又有数十篇论次A选。羟表的作品被收录在《世界名A录》、《担界文化研究丛书》、《新世纪残展论丛》、《华夏英艿次集》等刊物。坯被捜予“中国新世纪科技精英”、“中国当代创新入对”、“当代中国入”。现任“多家兽药公司技朮_问”、“王氏康达兽药连锁法入及技JK总盟”、“世界华八交流协会国际专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市政协委员”、“吉赫省动保协会副理事”、“省、市专家成员”。其先逬事迹多次被省电台、省广揺电台、市电视S等多家媒沛所报道, 先后培训出学员200多名, 深受广杰荞殖户关注釦好评。王氏康达兽药总汇现有员工百余入, 8 0%以上具有宄专以上学历, 来如我f养殖f服务。实骝室具有剖輸、化猫、抗沛盟测等先进手段和斜技i§畜。由王成达教授亲包櫬据疾病流jii点, 病理学输查, 实骝室輸测及丰富的临席经验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我们愿与广方用户共同以斜学的态度和努实的精神为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王氏康达兽药总汇各连锁店联系冇式如下:公主岭市王氏康达兽药总汇电话:0434—8886888公主岭市王氏康达畜禽疾病诊治中心电话:0434—6109158公主岭市杰岭镇王氏康迗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781264公主岭市怿德镇王氏康达兽药词料连锁电话:0434—65032 1 7公主岭市黑棘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737688梨榭县輸棚台镇王氏康迗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38444737900城市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509585 1公主岭市畅杰搣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61 1810公主岭市双城堡镇王氏康迗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581760梨榭县抓家子镇王氏康迗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58552 1 1梨榭县王氏康迗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5222 1 1梨榭县郭家店镇王氏康迗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844418988公主岭市范蒴屯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815711梨棚县万菽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 144695655伊通县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044406288梨榭县小城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 143498688伊通县靠山镇王氏康迗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4570120伊通县小孤山镇王氏康迗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8743467030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王氏康迗兽药词料连锁电话:0434—6419766公主岭市莲花山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143447881梨榭县喇嘛匈镇王氏康迹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384349565 1梨榭县金山多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155902683 10辽源市安恕镇王氏康迗兽药词料连锁电话:15568181 722公主岭市九屋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电话:0434—645 122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的规划设计 篇8

1 CDC建设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及平面功能分区的建议

1.1 CDC建设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CDC建设的规划设计应包括下列各个专业的设计:建筑工程与结构工程、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及污水处理、建筑通风空调工程及废气处理、消防报警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公用工程、装饰工程、园林绿化景观、节能与环境保护、专业实验室、建筑形象CI专业设计等。对于CDC的规划设计, 除了考虑常规的民用建筑的各专业设计之外, 应重点强调总体规划与方案设计、实验室平面布置工艺设计、实验室气流控制系统设计、实验室“三废” (废水、废气、废物) 处理设计、各专业实验室的专项设计等方面。对实验室的气流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各专业实验室的专项设计工作应进行多方论证、全面比较, 以确定最优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实验室的功能需求。

1.2 CDC建设平面功能分区的建议

在进行CDC规划设计时, 按照CDC的主要职能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为方便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建议CDC规划设计在建筑空间和平面规划上分为三大功能区:实验检验区、综合业务区、后勤管理区。各大功能区相应可以进一步细分由不同的模块组成。实验检验区:微生物实验模块、理化检验模块、毒理实验模块;综合业务区:综合办公模块、信息处理及应急指挥工作模块、社会服务工作模块;后勤管理区:仓库、餐厅、运动场、宿舍等后勤保障与服务配套设施部分。但各类实验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 垂直布局由上至下宜按照毒理 (包括动物实验室) 、理化、微生物依次安排。业务、实验、行政及保障等各类功能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 实验用房宜置于楼宇上部。

2 对CDC建设总体设计工作的建议

2.1 CDC总体设计应以“科学、安全、合理、适用”为原则

能达到并充分体现CDC的功能要求和专业要求, 以职能来确定CDC的建设各要素, 优先满足功能需求, 满足仪器设备条件要求, 满足安全环保标准, 体现建筑的智能化、标准化、系统化、人性化、实用化、模块化的基本要求。

2.2 确保实验室安全

注重生物安全的防护设计, 设计以人为本, 符合人体工程学特点, 工作环境舒适, 同时预留一定的扩展和发展空间。建筑物按功能合理布置, 规划符合工作流程, 主次分明、功能明确、工艺流畅, 能科学地提高工作效率, 能够避免交叉污染。

2.3 充分考虑市政规划与CDC规划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着手, 按照总体规划、分部建设、布局合理、留有余地的原则分区分块进行规划设计, 确保建筑工艺设计一体化, 总体规划与单体设计相辅相成。

2.4 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中有关建设规模的规定, 对建设规模进行总量反推

充分考虑CDC各科室各部门的实际需求, 确定业务用房、办公用房、辅助用房的面积需求以及比例大小。

2.5 建筑设计与实验室工艺设计要完美结合

建筑师与工艺设计专家要互通有无、沟通协调配合, 充分 考虑建筑功能及内外风格的协调一致, 对内实用, 对外和谐, 不追求地标性建筑、综合性建筑, 但求和谐统一, 强化建筑CI设计。

2.6 编写并全面讨论确定建设功能清单

提倡管理创新与经济实用, 充分考虑实验设备的布置需求, 提供设备规划方案, 充分考虑建成后的资源共享与资源配置, 分工明确, 量化管理, 协调统一, 降低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部门合作, 在部门、实验室设置时强调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

2.7 要充分考虑建筑四周环境保护的需求, 最大限度的尊重基地环境

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估, 与环保部门加强沟通, 在确保安全、实用、环保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减少运作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整体建筑设计不同实验室均需达到并通过相应的实验室国家或协会认证标准。

2.8 加强建筑专业及各专业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

理顺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在工艺流程上分区分室明确实验室技术参数、管线布局、装修材料选择、各区色彩调配、实验室标志等建筑参数, 标识清楚, 确保人流、物流 (洁污分流) 、车流的分流与顺畅。

2.9 CDC建设重点在实验室部分, 对于实验室的平面工艺布置方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重点做好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要重点考虑实验室工艺流程、实验室技术参数、实验室管线布局、实验室装修材料选择、各实验区色彩调配和实验室标志等内容。

2.10 空调通风系统的处理和实验室智能控制则是实验建设的重中之重

空调通风系统是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压力梯度、温度、湿度的根本之所在, 而实验室智能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空调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 所以建设投资应以保证实验室的先进性、安全性为根本, 重点投资在实验室的空调通风系统和智能化方面,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整个工作域的舒适性。

3 国家对CDC建设的规划设计要求及主要设计依据

3.1 国家对CDC建设的规划设计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设施建设标准 (讨论稿) 》和《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对CDC的建设规划设计原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 建设规模应根据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卫生服务内容与需求量、地理、交通等因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确定, 要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用地的原则, 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 适当考虑未来的发展。 (2) 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要求, 地形应比较规整, 交通方便, 要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不宜与市场、学校、幼儿园、公共娱乐场所毗邻;要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场所;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 (3) 建设用地面积宜为建筑面积的1.4~1.9倍, 建设用地包括业务、实验、行政、保障及公共配套设施用房的占地, 各地可根据教学与培训的需要适当增加5%~10%的建筑面积。其中实验用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省级不少于41%、地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同时对新建CDC的建筑覆盖率不宜超过35%, 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40%。 (4) 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 科学布置各类建筑, 正确处理功能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合理组织人流、物流, 实验用房宜独立设置;其它用房在不影响使用、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 可适当提高建筑组合的集中程度。 (5) 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需求, 建设CDC如有可能则尽可能不在市中心地带或人口稠密商业区建设;CDC的实验区应考虑与周边环境有一定的距离, 建议在CDC四周设置宽度为20~40米的绿化隔离带, 以实现周边环境的缓冲, 达到保护周边环境和降低对周边环境污染的风险。

3.2 CDC建设的主要依据

在2003年“非典”之后, 有关CDC的建设国家正在制定相关的建设标准与规范, 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或指导意见, 对整个CDC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设施建设标准 (讨论稿) 》 (2004年5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讨会会议材料之四) ;《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0号)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50346-2004)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GB19489-200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233-2002) ;《实验动物 环境与设施》 (GB14925-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200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 (国务院令第424号) ;《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 。

除了上述CDC建设相关的规范标准之外, 国家基本建设的设计施工规范也是CDC建设必需遵照执行的建设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对CDC的建设批文也是CDC建设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实验室的设计, 也可借鉴或采用国外CDC建设标准和世卫组织有关实验室安全的规定。

4 结语

疾病防治中心 篇9

疾控中心是国家的事业性单位, 是政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机构, 主要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监测与控制、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指导下级开展疾控工作及对基层进行疾控业务培训等工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 避免运营资金的非正常缺失, 从而促进疾控中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方面, 随着国家对疾控工作的重视, 逐年调拨专项经费。但疾控中心作为事业性单位, 其经济活动相对较为单一, 因而财务管理的内容也较为简单, 主要涉及出售药品和疫苗的收入、相应的费用支出及工作人员的薪酬等。另一方面, 疾控中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拨款及部分事业性收入。从我国疾控中心的实践来看, 财政拨款往往受到严格的预算约束, 各级财政对疾控工作的投入不足, 业务经费不能得到保障, 部分疾控机构单纯依靠财政拨款维持, 工作开展逐步减弱。虽然各级单位积极开展有偿服务, 但受政府政策及价格管制等因素的影响, 致使收入较为微薄。因而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 疾控中心的成本控制任务较为繁重。

二、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众所周知, 疾控中心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性单位, 其所需运营资金绝大部门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 且疾控中心实行的是预算会计制度,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 疾控中心并没有沉重的资金压力, 也无需承担较大的经济责任, 因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少管理人员把财务管理活动狭隘地理解为现金管理, 认为只要管理好现金就是做好了财务管理工作, 对成本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不够重视。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工作多凭自身经验, 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最终会影响疾控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 工作重心不够明确, 成本核算不健全

前已述及, 不少疾控中心把财务管理活动局限于现金管理这一单层次上, 从而忽略了疾控中心的其他资产管理。实践中, 现有的会计制度并不要求疾控中心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导致疾控中心无法明确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实际状况。除此之外, 大部分疾控中心对应收账目及重要资产 (如疫苗等生物性资产) 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工作重心偏颇严重。另一方面, 疾控中心的成本核算不够细致, 成本核算中考虑不周全的现象屡见不鲜。成本核算包括直接成本核算和间接成本核算, 而这两者又分别由众多的子项目构成。在疾控中心的实践中, 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 成本核算存在的疏漏往往致使减少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无法按预期实现。

(三) 资金管理不完善

当前, 很多疾控中心的资金管理混乱, 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对待资金管理问题不严肃, 有些疾控中心甚至出现出纳和会计串岗或由一人兼任的现象。第二, 不少机构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国家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挪作他用, 或将专项资金与正常公用经费支出混合使用, 相互挤占, 造成专项资金余额有数无钱。第三, 疾控中心编制的财务预算收入和支出数据失真, 与疾控中心的客观情况偏离较大, 且财务预算执行乏力。第四,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监督体系不完善, 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不能合理使用资金, 造成浪费。毋庸置疑, 这些行为不利于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 势必会危及疾控中心的健康运营和发展。

(四)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首先,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有的综合素质较低, 他们有的甚至不能胜任会计信息的记录、整理工作和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其次, 相比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 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流程, 对财务管理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较少。再次, 有些财务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 对电算化财务管理生成的结果缺少必要的复核程序, 致使财务管理出现一些较为低级的错误, 给疾控中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 强化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观念

树立财务管理意识, 强化财务管理观念是疾控中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 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确保财务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 尤其要引起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通过上行下效的效应促使各部门人员配合财务管理的工作, 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 对各部门对待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实施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积极配合财务人员工作、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鼓励和精神奖励。

(二)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 它包含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为了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必要在疾控中心内部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全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同时预算计划的编制要打破原有的模式──“基数法”, 即在去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加减得到今年的预算。鉴于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大分支, 在编制预算时可以分别考虑, 如对收入沿用原来的调整法, 对支出则采用零基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为了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 疾控中心要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从而保证财务预算制度的权威性。最后, 还要制定科学公平的财务预算考核评价体系,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各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

(三)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 在当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较不完善的形势下,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疾控中心在选聘财务管理人员时, 要选择综合素质优良、专业水平较高的财会等相关专业的人员, 从源头上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 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 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电算化和信息化的操作方式, 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作为财务管理人员本身, 要倡导“活到老, 学到老”的精神, 随着新改革、新法规、新制度不断出台, 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新知识, 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 增强继续教育观念, 以确保自己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不被淘汰。

(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国家只是无偿地划拨款项给疾控中心, 在财政拨款之后并不参与财务管理工作, 这就要求疾控中心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促进其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其一,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 同时根据制度的要求定期对中心的财产进行清查盘点, 对盘亏的资产查明缺失原因并及时上报, 确保中心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账实相符。其二, 财务人员要做好日常工作, 熟练掌握中心的各项业务性质和业务流程, 明确控制目标, 准确把握控制点,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并能够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 提高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此,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也理应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一方面, 疾控中心要建立符合自身运营需求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并结合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差错, 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有效降低传染病可能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 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计算机的管理知识, 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确保切实将计算机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综上, 我国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疾控中心要不断地采取改革措施加以完善, 以实现疾控中心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而为全民公共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下简称疾控中心) 主要职能是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疾控中心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 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对疾控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却存在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疾控中心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文章对疾控中心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期能为我国疾控中心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疾病防治中心 篇10

由于我国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发展与增加,致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辆持续增加,城市噪声环境受到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我国众多县级城市,噪声污染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由于我国环境问题解决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在于占有广大面积和大量人口的县级城市,只有把它们的环境问题解决了,我国环境污染状况才能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才能被认为落到实处。所以,了解县域噪声污染状况并进行成因分析,提出符合县域自身特点的对策就显得更为必要。

1 区域现状

1.1 区域基本情况及噪声功能区现状

三原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地势北高南低,以四十里原坡为界,北部为黄土台原区,南部为泾渭冲积平原区,县境南北长29.5 km,东西宽22 km,总面积576.9 km2[1]。中心城区面积近10 km2,城内人口近9.1万人,现有9条主要大街,5条主干道,51条背街小巷,道路主长度7 km;目前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2 869辆,其中,载客汽车1 250辆、载货汽车1 020辆、摩托车3 280辆、其他车辆250辆,出租车210辆、公交车58辆;城区人均绿地1 m2,绿化覆盖率8.81%[2]。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市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三原县城市噪声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三原县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面积约7.2 km2,其中,Ⅰ类区面积为3.4 km2;Ⅱ类区面积为3.2 km2;Ⅲ类区面积为0.6 km2;Ⅳ类区位于5条道路两侧[3]。

1.2 区域噪声污染现状

1.2.1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

通过对2004年~2007年中心城区9条主要道路路段进行交通噪声监测,可知三原县道路交通噪声超过70 dB的路段有80%,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严重的路段有南环路、池阳路、临履大街、宴友思大街等6条主要路段,另外还有部分道路将趋于噪声轻度污染,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

1.2.2 功能区噪声污染现状

2004年~2007年各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可知,Ⅰ类区西关2005年(昼间)与2007年(昼间)的噪声值分别超过国家Ⅰ类标准(昼间55 dB)0.1 dB和2.2 dB,2007年(夜间)噪声值超过国家Ⅰ类标准(夜间45 dB)3.9 dB;Ⅱ类区电影院2004年(昼间)、2005年(昼间)与2007年(昼间)的噪声值分别超过国家Ⅱ类标准(昼间60 dB)0.2 dB,1.5 dB和3.4 dB,2005年(夜间)与2007年(夜间)的噪声值分别超过国家Ⅱ类标准(夜间50 dB)0.2 dB和7.1 dB;Ⅲ类区预制厂2007年(夜间)的噪声值超过国家Ⅲ类标准(夜间55 dB)0.7 dB;Ⅳ类区南关粮站2007年(昼间)的噪声值超过国家Ⅳ类标准(昼间70 dB)0.3 dB,2005年(夜间)与2007年(夜间)的噪声值超过国家Ⅳ类标准(夜间55 dB)1.4 dB和1.2 dB;其他各功能区昼、夜间的噪声值未超过国家相应的环境噪声标准。另外噪声等效声级的较高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频率较大的几个时段是上午8:00~10:00,下午14:00~16:00以及夜间20:00~23:00之间,在这3个时段三原县中心城区噪声的污染比较严重。

1.2.3 中心城区噪声污染现状

通过对三原县中心城区(约6 km2)2004年~2007年噪声的区域普查,获得187个噪声等效声级数据(昼间),经过统计学处理得出如表3所示数据。

从表3可以看出,Ⅰ类区环境噪声值均已超过国家Ⅰ类标准(55 dB);Ⅱ类区、Ⅲ类区环境噪声值均未超过国家相应标准(60 dB和65 dB)。由此可知,Ⅰ类区的居民居住噪声环境均已受到污染,污染面积已达4.5 km2。

2 噪声污染成因分析

结合三原县噪声功能区现状以及三原县实际情况,可以认为三原县噪声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 三原县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大,机关、学校、商业、工业企业及居民住宅布局比较混杂,城市功能布局不是很合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不是很配套,城市公共用地与绿化用地也比较少,这是造成三原县城市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根本原因。2)道路建设规格低。三原县城市中心道路路况较差,路面损坏严重、质量不高、道路狭窄,并且池阳街、宴友思大街、南环路主干道机动车与自行车混合使用,这也是造成城市道路拥挤、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重要原因。3)机动车辆增长迅速。这几年,三原县政府对城市道路进行了整修和升级改造,但是却远远跟不上机动车辆的增长速度。过境车、客运车、货运车、私人汽车的急剧增加,使得三原城市道路更加拥挤,交通噪声污染更加严重,这是造成三原城市噪声环境污染加重的直接原因。

3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根据三原县的实际噪声污染现状,结合噪声防治的有关理论,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1)加强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县级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功能规划工作,编制噪声防治规划细则。科学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干线的网络布局,进一步改造升级城市道路质量,拓宽车流量大的道路,建立外环路,减少十字路和断头路,达到从工程上降低噪声污染的目的。

2)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绿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加强道路绿化隔离带建设,减少城市噪声污染。

3)加强城市管理,强化环境管理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严格环境监督和环保执法力度,对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商业和生活噪声源要严格监督管理。

4)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宣传工作应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环境保护法》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增强公众参与环保的自觉性,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4结语

由于县域环境保护的先天性不足以及基层对环境保护事业的普遍重视不够,导致县域环境保护工作经常处于薄弱或边缘化状态,而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则是拥有广大面积和人口的县级区域,所以我国将来的环境保护重点应逐步从大中城市向各级县域城市转变。三原县环境噪声的污染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市的环境噪声污染现状,所以对其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其积极意义。

摘要:依据陕西省三原县环境监测站对2004年2007年三原县城区的主要道路、各功能区以及中心城区的噪声监测与调查结果,对三原县中心城区噪声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三原县实际状况与噪声防治理论,提出了防治三原县噪声污染进一步加重的对策,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关键词:县域,噪声污染,污染成因,污染对策

参考文献

[1]三原县人民政府网站[EB/OL].http://www.snsanyuan.gov.cn/index/index.asp.

[2]三原县年鉴编纂委员会.三原年鉴(2004卷~2007卷)[G].2004-2007.

疾病防治中心 篇11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疾控中心发展比较快,但是财务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防疫拨款来自于国家财政,以致于其对其财务管理目标定位非常片面和狭窄,而且认知层次也比较低,片面地认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做好资金管理,而没正确认知财务管理于作对疾控中心的意义。如财务分析、成本核算以及内部控制等。对于疾控中心而言,经费压力以及经济责任并不大,所以缺乏管理积极性,成本、效益难以实现统一。

2.财务管理工作重心不明,成本管理不到位

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理解不透彻,难以准确把握管理重点,以致于重资金、轻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在目前国内会计制度中,对同定资产的折旧核算、流动资产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未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且财务分析不全面,无法满足高效决策之需求。同时,疾控中心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做的不够细致,考虑不全等现象比较常见,严重影响着疾控中心预防性投入,资金有效利用率低。

3.内控制度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但是政府并无法直接参与到资金的应用决策中,只是通过预算对其进行约束而已。实践中,将工作重点放在财政资金管理上,严重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不健全。同时,信息化水平低,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较之于企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疾控中心在对财务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良莠不齐。比如,知识、业务贫乏,专业技能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难以深入贯彻新的会计制度。同时,还存在着监管乏力,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效率。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于:

1.加强思想重视,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意识

针对当前的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需结合实际,进行统一部署,尤其是管理层应当集体学习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都能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基于财务视角对中心运营情况进行考虑,从而使成本效益机制深入人心。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控,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把握财务管理重心,优化调整管理方向

对于疾病控制中心而言,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既非单纯地对成本进行控制,也非追求账面金额最大化,而是应当关注怎样将资金效益实现最大化,对现金风险进行严格管控。第一,疾控中心应当严格控制成本,有效利用每一分钱,确保正常工作、救死扶伤。第二,做好成本管控,强化应收、预收以及预付账款管理,对现金流管理进行优化,防止因现金流不畅而影响疾控中心的运行。在此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并根据应收账款明细做好帐龄分析工作,对风险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收款激励机制、惩罚机制,尽快缩短收回账款周期,以免出现坏帐。

3.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其管理层、财务部门一定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到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基于控制环境的构建,设计和优化控制政策,强化监督管理与信息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统一的内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和利用会计的监督职能,做好财务记录工作,并且根据机制要求,完整的反映疾控中心的财务状况。同时,财务人员还应当熟悉业务流程、业务性质,明确管控目标,对控制点进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以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防止资产流失。疾控中心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财产定期盘点、检查制度,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彻底清查财产,对账存、实存进行核实,保证账账以及账实相符。尤其在同定资产应用、交付以及维护和盘点、报废清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核对控制工作。

4.加强疾控中心运营信息化建设

在建立和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工作程序以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杜绝木正之风,确保其准确性、安全可靠性。实践中,利用信息化系统可自动牛成所需的数据、统计报表,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优化系统软件,以此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对疾控中心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各项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改变原来不规范的工作步骤,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结语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逐渐凸显出来,对此应当从多方面着手,努力实现高效化财务管理目标,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强化财务监督管控。

参考文献:

[1]邱锦异.新形势下做好疾控中心财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 (32)

[2]肖斌.浅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12(03)

[3]李莉,贺世辉.疾病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与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

疾病防治中心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6月, 在卫生部举办的8期“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培训班”上, 利用调查问卷对我国32个省级疾控中心和141个地市级疾控中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问卷由各疾控中心负责人填写。同时, 还对部分疾控中心领导进行了访谈, 并参考了卫生部疾控局的省级疾控中心绩效考核数据。

2 结果

2.1 人员管理体制

在管理体制上, 目前全国有31个 (96.9%) 省级疾控中心为“事业单位管理”, 广东省疾控中心自2010年起开始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138个 (97.9%) 地市级疾控中心为事业单位管理, 3个 (2.1%) 为参照公务员管理, 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基本集中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 分别是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和西藏昌都疾控中心。 (表1)

在管理体制上, 有5个 (15.6%) 省级疾控中心和31个 (22.0%) 地市级疾控中心负责人认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更有利于疾控中心发展, 目前疾控机构投入不足, 参照公务员管理可以保障工作经费, 更好地协调管理社会事务, 提升疾控队伍待遇水平和荣誉感;77个 (54.6%) 地市级疾控中心的负责人认为事业单位管理更有利于疾控中心发展, 能体现疾控机构公益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注:本研究中, 东部省份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北京、天津、上海等11个省、直辖市, 中部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8个省, 西部省份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2 行政级别

在32个省级疾控中心单位的行政级别上, 9个 (28.1%) 疾控中心为副厅级, 其他23个 (71.9%) 为正处级;在139个地市级疾控中心单位的行政级别上, 47个 (33.8%) 地市级疾控中心级别为正处级, 69个 (49.6%) 为副处级, 22个 (15.8%) 为科级, 1个 (0.7%) 没有级别。在不同地域分布中, 西部地区疾控中心正处级别的构成最大, 占42.0%, 同时, 西部地区正科级别的构成也是最大, 占26.0%。地市级机构和领导的行政级别。 (表2、3、4)

2.3 经费投入

在经费投入机制上, 8个 (25.0%) 省级疾控中心为“全额拨款”, 23个 (71.9%) 为“全额拨款, 收支两条线管理”, 1个 (3.1%) 为“差额拨款”。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筹资渠道有三个:地方财政拨款;上级补助和其他收入;机构技术服务收入。2009年省级疾控中心财政投入占机构总收入的比重为67.2%, 与2005年54.5%相比增长了23.3%。各省级疾控中心财政收入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机构技术服务收入所占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 2009年技术服务收入占机构总收入的比重为27.4%, 与2005年41.0%相比, 下降幅度达33.2%, 但仍与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实现全额预算管理的要求尚有距离。2009年省级疾控中心技术服务收入各省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占机构总收入比重小于20%的有23个省[1]。 (表5)

在所调查的地市级疾控中心中, 103个 (73.0%) 为“全额拨款, 收支两条线”, 25个 (17.7%) 为“全额拨款”, 9个 (6.4%) 为“差额拨款”, 4个 (2.8%) 为其他形式。中部、西部为“全额拨款”的比例较高, 分别为25.7%和21.6%, 东部仅有9.1%, 而东部“差额拨款”比例则高过中部和西部。 (表6)

在经费投入机制上, 有10个 (31.3%) 省级疾控中心和76个 (53.9%) 地市级疾控中心负责人认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更有利于疾控中心发展, 能体现疾控机构的公益性, 不用关注单位收入, 可以更好履行政府职能, 但是要保证投入能足额到位;7个 (21.9%) 省级疾控中心和28个 (19.9%) 地市级疾控中心负责人认为“全额拨款, 收支两条线”更有利于疾控中心发展, 目前疾控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有社会需求, 收支两条线可以有部分财务自主权, 可灵活聘用临时工作人员, 利于单位发展;1个 (3.1%) 省级疾控中心和1个 (0.7%) 地市级疾控中心负责人认为在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 针对东部地区社会市场需求大的情况, 差额拨款可能更有利单位的发展。

2.4 人力资源

2009年, 省级疾控中心共有在岗工作人员约1.20万人, 平均在岗人员数量为374人, 比全国省级平均编制数 (418人) 少44人, 较2005年下降了5.6% (表7) 。有16个省级疾控中心在岗人员数量4年来呈负增长, 下降幅度在0.4%~28.1%之间。以服务人口计算, 省级疾控中心在岗人员数最高达9.85人/10万户籍人口, 最低0.40人/10万户籍人口, 平均为0.88人/10万户籍人口, 较2005年的0.91人减少了3.13%。有17个省级疾控中心呈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在2.0%~31.6%之间。

省级疾控中心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57.9%, 比2005年提高了24.3%;高级职称比例为26.6%, 比2005年提高了6.7% (表7) 。人力资源结构明显优化。但与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的省级机构本科人员65%以上的标准仍有差距, 未达标的25个省中, 最低仅为23.7%。省级疾控中心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尚有5个省低于20%, 最低尚不到10%。

注:本研究中2005年数据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展报告》 (2006) 样本数据。

3 讨论

2011年4月, 中央已就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出了全国性的整体改革部署, 标志着事业单位改革走向了快车道。按照文件要求, 事业单位改革被划分为“参照公务员类”、“自收自支类”和“财政补贴类”目前, 各地疾控中心对改革的基本思路还不清晰, 对机构筹资机制、管理体制等问题发展方向的认识还并不统一, 亟需开展疾控机构改革和发展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加强新出台政策的解读和宣传, 以促进疾控机构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健康发展。

目前,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服务收入所占比重虽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2009年技术服务收入仍占机构总收入的27.4%。目前, 绝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名义上是“收支两条线”, 实际上收支并未脱钩, 存在明脱暗挂甚至全额返还等回潮现象。辖区政府应完全保证其履行公共职能的投入, 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 确保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经费[3], 争取对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在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同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通过编制财政综合预算, 合理核定部门和单位预算支出标准, 保障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能所必需的经费开支, 使非税收入与经费支出彻底脱钩, 真正实现“收支两条线”。

卫生部2011年2月印发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提出了“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这些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 需要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疾控机构积极参与, 尽快核定各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准入制度, 优化人员结构, 合理配置人员, 确保人才质量。同时要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岗位职责规范、考核和评价标准[4], 逐步建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创建完善公共卫生医师在职培训体系, 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 以及在实施绩效工资和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背景下, 如何探索员工激励机制, 这些都亟需深入调查研究和落实。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现状。方法 2011年利用调查问卷对我国32个省级疾控中心和141个地市级疾控中心的人员管理体制、行政级别、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 并参考省级疾控中心绩效考核数据。结果 96.9%的省级和97.9%的地市级疾控中心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省级、地市级疾控中心机构、领导的行政级别不一;3.1%的省级和6.4%的地市级疾控中心仍为差额拨款单位;省级疾控中心平均在岗人员数量为374人, 较2005年下降了5.6%, 人力资源结构明显优化。结论 积极开展疾控机构参与事业单位改革的调查研究;探讨建立稳定经费投入机制;落实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工作。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展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报告——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上一篇:语文课中的乡土教学下一篇: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