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与保健(共12篇)
疾病防治与保健 篇1
现代的猪场, 规模不论大小, 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保健方案、疾病预防方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猪场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能够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 而是笼统的称为“保健预防”, 造成工作没有针对性, 缺乏明确的目的, 成效自然要大打折扣。下面笔者仅就本人对保健与预防的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 希望能对猪场制定保健方案和预防方案有一定帮助。
1 首先要澄清的是, 什么是保健?保健目的是什么?什么是预防?预防的目的是什么?
对猪群而言, 保健就是让猪群保持健康状态, 目的是让猪群拥有强健的体质。而预防则是防止猪群发生某些疾病, 目的是消灭已感染的致病原, 让猪群免于发病。
2 保健
保健关键是针对体质而言。把体质这个抽象的概念解析开, 变成我们日常的工作内容则是:营养平衡、微生物群落平衡、免疫平衡、机体各项功能平衡。上述四大平衡的统一体构建了一个拥有强健体质的健康的动物群体。
2.1 营养平衡
除了要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生产、生长所需营养外, 还需要满足动物在应激、感染、免疫等情况下的特殊营养需求。正常营养需求可以从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中获取, 特殊营养需求则要从另外的产品中获得, 可供选择的有:阿梅诺 (意大利亚士可, 含18种氨基酸、12种维生素) 、强力拜固舒 (主要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绿益态 (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 等, 各有利弊, 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目的仔细选择。
2.2 微生物群落平衡 (简称为微生态平衡)
定植在猪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生物群落主要是各种细菌, 有的是革兰氏阳性菌, 有的是革兰氏阴性菌, 它们互相制衡共同构成了局部微生态屏障, 参与局部防御等多种功能, 一旦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 某一方菌群的过度繁殖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各种应激因素及长期使用药物都可以导致菌群失衡。
那么针对菌群平衡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降低应激反应、使用有益菌制剂 (很多的) 、正确使用和限制使用化学药物。除了黏膜表面定植的菌群外, 还有另一群微生物, 它们定植在动物细胞内, 那就是病毒。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会对动物体造成伤害, 它们在动物细胞内也构成了局部微生态群落, 维持动物细胞内病毒群落的平衡同样重要。各种常在病毒相互制衡, 共同参与抵御外来病毒的侵害。任何一种病毒的过度增殖都可以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就目前猪群疫病流行情况而言, 最迫切的“病毒性”问题就是降低蓝耳病病毒与圆环2型病毒的感染量, 因为这两种病毒的感染导致了其他疾病控制难度的加大, 这两种病可列为源头性疾病。众所周知, 这两种病使用疫苗控制的效果并不确实, 争议也相当的大, 更可怕的是, 在养猪实践中频繁出现不打苗时猪群还稳定, 打了苗很快就发病的现象, 相信很多猪场都有这种经历, 虽不能说注射疫苗本身有问题, 但总有不成熟的感觉。那么针对这两种病怎样采取措施呢?“破坏病毒复制过程所必需的关键酶, 使这两种病毒的复制过程不能完成, 进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本着这个思路去做, 对控制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目前是更安全可靠的方法, 可选的产品有:圆蓝多抗 (浙江大飞龙, 主要成分为盐酸环丙沙星水溶性粉, 干扰素, 免疫球蛋白) 。
2.3 免疫平衡
一是激活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微弱提升免疫系统功能的物质有:左旋咪唑、西米替丁、VE。作用稍强一些的产品有:黄芪多糖 (芪黄素、北京生泰尔) 、甘草酸等。为免疫物质合成提供原料的产品有:阿梅诺 (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 等。
二是维持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之间的相对平衡。临床上大剂量干扰素类产品的使用常引发后继的细菌感染就是因为打破了这一平衡的原故。
2.4 机体各项功能的平衡
机体各项功能的平衡是上述三个平衡的统一体, 三个平衡关系掌握好了才可达到机体功能平衡。为达到机体功能平衡同时应该做的工作还有:保肝护肾、维护心肺功能 (阿梅诺) 、 (金美康, 北京生泰尔) 、解除微循环障碍 (甲溴酸东莨菪碱) 、抑制和降低饲料源毒素的吸收 (饲料脱毒防霉方案) 、促进体内毒素的降解和排除 (芪黄素+人工盐+霉吸安) 。如此, 共同达致机体功能平衡。
综上所述, 猪群保健实际上“保”的是平衡, 通过营养平衡、微生态平衡、免疫平衡、机体功能平衡来完成, 通过使用阿梅诺, 有益菌制剂、圆蓝多抗、芪黄素、霉吸安、人工盐及一些功能制剂来达到目标。
3 预防
针对已感染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病原体设计而成的特殊方案, 包括使用疫苗控制某些病毒感染, 使用圆蓝多抗控制蓝耳病与圆环病毒, 使用敏感的化学药物, 暂时杀死特定的细菌, 使用激活免疫系统功能的产品提升免疫系统功能, 最终, 靠动物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的功能, 重新获得各种平衡关系达致健康状态。可见, 预防工作本身防的是病原体, 通过使用疫苗、圆蓝多抗、特定的药物组合来达到目的。所选药物必须是针对可预见的细菌性感染, 而且是最敏感药物, 使用治疗剂量坚持疗程扑灭这次感染。有猪瘟、伪狂犬病时可以使用疫苗, 但有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时可先注射圆蓝多抗。
4 预防与保健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 猪场应该以保健为主、预防为辅,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在猪场层面而言, 就是七分保健三分预防。
5 常见的困惑
5.1 免疫
很多猪场有体会, 疫苗剂量小了不管用, 剂量大了有时会引发病症, 于是产生了不打苗心里没底而打苗时心里更没底的感觉。
建议解决方案是:猪群先打圆蓝多抗, 同时饲料中添加300克/吨芪黄素, 过3~4天后再打苗。
5.2 预防剂量
很多猪场都会有这种想法, 既然是做预防, 那么药物应用“预防剂量”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预防剂量”本身是由一些公司造出来的概念, 就用药来说, 根本不存在这种说法。用药就是治疗剂量, 而且是很严格的, 有的药物在使用治疗剂量一段时间后会改为维持剂量来完成疗程。如果用药时使用所谓预防量 (通常是治疗剂量的一半) , 那既然不能杀灭细菌, 结局只能是让细菌产生耐药性。
因此, 猪场在做预防方案时, 所用到的任何药物都应该是治疗剂量, 根本不存在“预防量”的说法, 而且要坚持药物疗程, 用药时间过长、过短都不对。
疾病防治与保健 篇2
全网发布:2011-06-23 19:52 发表者:张纪蔚(访问人次:1517)
Framinghan在1961年首先提出了“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学说,最初认定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清总胆固醇和吸烟与心血管疾病有明显因果关系,目前对心血管致病机理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在我国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史、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运动缺乏、肥胖和精神压力等10种。除了前三项无法改变的因素
外,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可以降低其他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心血管病的自我保健包括疾病常识、心理保健和健康锻炼。
疾病常识应了解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危害。高血压病人如果血压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或血压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增加“中风”或心梗的危险。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发生全身性的动脉粥样硬化。而血脂对心血管的影响也相当大,有证据表明总胆固醇水平<160mg/dl、160~199mg/dl和>200mg/dl三种状态时,对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分别为
1.35、2.43和2.76。如果采取积极的降脂治疗可明显降低大动脉硬化程度,改善血管弹性,并使高血压易于控制。糖尿病目前有逐渐增多趋势,约有70%糖尿病人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应予以足够重视。持续血糖升高会引起全身所有蛋白质糖化,导致自由基增多损伤细胞分子
结构,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容易导致血管栓塞。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患,病程较长,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保健包括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真诚诚实的工作作风和和睦宽容的人际关系,切忌焦躁、紧张、猜疑、恐惧、愤怒和悲观。妥善安排日常生活,避免过度脑力紧张,保证足够睡眠休息时间,劳逸结合,有利于神经和血液循环功能,增强与
疾病作斗争的决心与信心。
目前认为,中等量的体力活动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锻炼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如果操之过急,超出自己的适应能力,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运动量的大小以不发生主观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为原则。运动方式则要强调呼吸运动,例如轻快的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和打网球。这些运动方式会对心肺系统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改善心肺的健
康状况。
70~80年代,美国和欧洲开始了许多预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
率的社区试验,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区内居民采取合适的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应当借鉴其经验,重视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将其作为医院工作的补充和延伸,进行有效的疾病监测和适当的预防性治疗,开展心理咨询
家禽一般性疾病预防与保健措施 篇3
关键词:家禽;疾病;保健;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40-2
1 预防保健
1.1 生活习性与发病的关系
不同种类或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家禽,生活特性各异,抗病能力也不相同。猪是单胃杂食性动物,可广泛利用精料、粗料、青料和各种动物性、矿物性饲料,但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差。猪有择食性,能辨别口味,不耐热,爱清洁,一般大小便有规律,因此,除传染病、中毒病、寄生虫病和营养缺乏症之外,较少患其他疾病。牛和羊是反诌动物,具有大容积瘤胃。喜采食粗料如秸秆、果壳、枝叶等饲料,并能通过瘤胃中的微生物利用食物中的非蛋白氮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供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不耐热。因此,除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中毒病之外,牛、羊较易患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前胃性疾病。
幼年动物因其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健全,特别是体温调节功能和免疫功能不健全;妊娠母畜,特别是妊娠后期,胎儿迅速发育,营养需要剧增,母体各器官生命负担较大,因此幼年家畜和妊娠家畜抗病力较弱,容易发生多种疾病,且患病后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对饲料、饮水和饲养管理要求很高。
1.2 合理控制环境
家畜生活的畜舍小气候环境对家畜健康和家畜疾病,特别是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畜舍小气候环境和良好的群居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影响家畜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1.2.1 温度:过冷过热都不利于家畜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容易出现生长停滞、体重减轻、泌乳下降等,过热时还可以出现热射病和日射病;低温时出现感冒、肠胃炎、风湿病、关节炎等。因此,夏天应采取搭阴凉棚、设浅水池、泼洒凉水、淋水、供给充足饮水、多喂青饲料、加强畜舍通风等措施;冬天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干燥,并增加一些高能量饲料,增加热能。
1.2.2 湿度:空气湿度以40%~75%为宜。当气温适宜时,湿度高一点或低一点对家畜影响不大,但濕度过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滋生,易患介癣、湿疹等皮肤病;低温高湿则易发生关节炎、肠炎、痢疾等;湿度过低易患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湿度太高时应加强通风,保持地面干燥;湿度太低时,采取向地面洒水、向空气中喷雾等办法来调节空气中湿度。
1.2.3 空气新鲜度:畜舍空气污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尘埃、微生物含量过高将影响家畜健康,防范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A、合理选择场址和规划场地布局,合理设计畜舍。
B、正确通风,通风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应按不同家畜要求进行合理通风。
C、及时清理粪便,保证排水系统畅通,防止粪便淤积舍内。
D、严禁在生产区内堆粪便污物,乱扔畜尸。
E、在清扫畜舍前洒水,不要在舍内抖落干草、尘土。
1.3 科学配料和饮水
饲料和饮水是直接参与家畜机体新陈代谢活动的生命物质,其品质好坏、数量多少都直接影响着家畜健康。饲料易霉烂变质,尤其在阴雨高温季节,配合饲料或饲料原料如玉米、豆饼、麦麸等。都容易发霉变质;有的青绿饲料放时间过长,温度太高,或部分地区农户习惯文火煮潲,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毒物;有的饲料被一些致病微生物污染,如鱼粉加工保存不当,容易被大肠秆菌、沙门菌、克雷勃菌等污染;有的配合饲料质量太差,各营养成分不平衡,一些必须营养成分太低;或者饲料与农药、其他有毒物一起存放,受到污染;某些饲料原料如菜籽、棉籽饼等本身含有有毒成分,未作脱毒处理,直接饲喂。若使用上述饲料喂养家畜都会引起家畜发病,造成损失,应努力避免。必须选用未腐败、霉变或没有受到毒物、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饲料原料,按照家畜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将各饲料原料通过加工和科学配方,配制成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才能既提高饲料转化率,又保护家畜健康,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饲料效益。
饮水污秽,被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病原菌、病毒原虫等)、寄生虫(或虫卵)、有毒物质(如农药、化学毒物、重金属盐类、氟、硒过量等)污染,或饮水中某些微量元素显著缺乏(如碘、硒、氟、铁、钴等)有没有从饲料中得到补充时,也会引起家畜患病,因此必须选用经消毒处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回检验合格的深井矿泉水供养殖场生产用。
1.4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要根据家畜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是否妊娠、泌乳、役用以及季节特点而区别对待。
1.4.1 幼畜饲养管理 幼畜的体温调节、消化功能都不健全,要特别注意防暑、防寒,饲料应易消化,营养丰富,注意卫生,在生长发育过程只要适时调教,防止争食、咬斗。分栏分圈,肉猪要及时断尾。初生幼畜应保证及时吮食到初乳,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哺食初乳。
1.4.2 妊娠母畜饲养管理 由于胎儿发育的需要,妊娠母畜对营养需要剧增,因此应选用优质的适应妊娠阶段的全价饲料饲喂;确保饮水,场地平坦,环境安静,防止剧烈驱赶;分圈饲养,防止争斗跌摔,注意防暑防寒。
1.4.3 泌乳畜的饲养管理 由于乳汁中带走大量营养成分,因此必须根据泌乳畜产奶质量的高低及时调整蛋白质和能量饲料以及微量元素比重,使用泌乳期的专用全价饲料,并注意防暑和加强休息。做好畜舍畜床的清扫和挤乳器消毒,确保乳房和乳头卫生,有效防止乳房炎的发生。
1.4.4 高温和寒冷季节的饲养管理 夏季应提供充足、清凉的饮水,气温高时用水冲圈,或向空中洒水,向畜体淋水,在早晚进行喂饲。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减少粗纤维含量,减少饲养密度,增加通风。冬季气温很低时饮用温水,适当增加饲料和提高饲养密度,在保证空气清洁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通风。
2 传染病的预防
2.1 传染病的概念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了自卫,动物形成了各种防御功能,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只有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时,动物机体才在临床上表现一定的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显性感染;当病原微生物在动物机体某一部位定居,虽然能生长繁殖,但不能呈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动物机体称为带菌者。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过程中不一定引起感染,在多种情况下,动物体的身体条件不适合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该入侵的生物体消灭,这就是抗感染免疫;动物如果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染性,如猪对猪瘟病毒有易感染性,感染后能发生猪瘟,而牛则有抵抗力,不发病。
由病原微生物入侵引起,表现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特征,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共同特性是:
1.具有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特定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例如有结核秆菌感染,动物才会发生结核病。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从传染病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另一有易感染性的健康畜体内,能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当条件适宜时,某一地区易感畜群可能有许多动物,甚至全部感染发病。
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改变,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这种改变可通过特异的免疫学方法检查出来。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在一定时间内,甚至终身不再感染这种传染病。
2.2 传染病流行三要素
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传染病在畜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采取适当的防疫措施来消除或切断三个基本环节的相互联系,即可使疫病不再继续传染。
2.2.1 传染源 即传染来源,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即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2.2.2 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传播途径,通常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
2.2.2.1 直接传播接触。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而引起的传播方式,如狂犬病的传播。
2.2.2.2 间接接触传播。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大多数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都以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间接接触传播媒介主要有空气(飞沫、尘埃)、饲料、饮水、土壤、动物、人、用具等。
2.2.3 易感性 畜群中易感个体所占比例和易感性高低,直接影响到传染病是否能造成流行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畜群的易感性除了受畜体的遗传特性以及气候、饲料、饲养管理等外界因素影响外,还主要受特异性免疫状态的影响,即在某些疾病流行时,畜群易感性高的个体易于死亡,余下的家畜耐过或无临床症状,却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或者通过特异性的疫苗免疫,使相应传染病难在这种畜群中流行。在某种疾病的疫区,选用这种疫病的生物疫苗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目的就是降低这些易感动物的易患性,增强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从而遏止这种疫病的流行。
2.3 传染病的一般防治方法
2.3.1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兽医卫生管理
2.3.1.1 制定兽医卫生防疫规程。规模养殖场必须把防疫和兽医卫生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要建立一套严格而切实可行的防疫规程和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养殖场全体人员的行动准则。
2.3.1.2 坚持自繁自养。实践证明,引种调种是疫病传人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防止疫病传播,应建立本场的供种体系。坚持不从外地、外场引种,如果确因品种改良需要从外地、外场引种,必须对引种地做好充分的疫情调查,种畜调入后要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系健康畜后方可合群饲养,否则要坚决予以淘汰。
2.3.1.3 定期进行杀虫、灭鼠。昆虫、鼠类等野生动物在许多疾病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在生产区定期进行杀虫和灭鼠,对于控制一些传染病的传播,消除病原体有关键性作用。
2.3.1.4 做好粪尿和病死畜尸体无害化处理。粪尿和病死畜尸体常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且能直接污染畜舍、饮水、空气,造成蚊蝇滋生,对搞好兽医卫生极其有害。粪便通常采用堆积发酵的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畜尸体则根据疾病性质不同采用深埋、高温、烧毁等办法。
2.3.2 消毒 消毒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外界环境和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将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消除,使传播媒介无害化。常见的物理方法有:机械清扫、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方法是用化学药品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这种化学药品叫作消毒剂,常见的消毒剂有:乙醇、漂白粉、消毒威、菌毒灭等等。
动物传染病是严重威胁养殖业发展的要敌,它可以引起大批动物患病和死亡,也可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降低饲料转化率,大大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要控制动物传染病,必须解决好三个环节的问题: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易感动物。消毒从前两个环节入手,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大大减少,并防止病原微生物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是动物防疫实际中最常用的防疫措施。
家禽的疾病预防与保健措施 篇4
1 家禽保健的基本要求
1.1 精选种源防止引种带病
引种前必须详细了解该场禽群的健康状况。应该引入种蛋或初生雏, 不易引入成禽。对引入的家禽必须进行隔离、检疫和观察1 个月后, 可以进入场内。要从可靠的种鸡场引进雏鸡, 品种来源清楚, 检疫合格, 鸡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 能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1.2 实行生产专业化
现代化蛋鸡场只养同一日龄或日龄相近的蛋鸡。如果一个鸡场养有各个阶段、各种不同日龄的鸡, 一旦发生传染病, 会不断地造成损失, 很难控制。
1.3 不同类型的鸡舍
雏鸡舍、育成鸡舍、成鸡舍应该分别建在彼此相隔较远的地方, 各栋鸡舍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宽些, 孵化室更应远离鸡舍。
1.4 不同种类的家禽不可同场饲养
任何一个鸡场不可既养鸡又养火鸡, 也不可将鸡和兔等同在一养殖场养殖, 否则一些共患疾病难以有效控制。
1.5 清洁卫生
在每批家禽进舍之前, 必须县更换垫料, 并对鸡舍、设备和用具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1.6 提供优质全价饲料
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 实现生产规范化, 不用霉烂酸败或结块的饲料。配备饲料必须严格按照配方的比例, 并按规定的方法合理充分搅拌均匀。还要保证饮水的质量, 尽量不要用河水、塘水等表层水作家禽的饮水。
1.7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按时对每群家禽进行疫苗接种。按照控制传染病和内、外寄生虫的防治计划, 定期做好预防性投药工作。认真作好灭蝇, 灭鼠工作。
1.8 严格养鸡场管理
养鸡户最好入住养鸡小区或使鸡舍单独成院, 做好鸡舍通风向阳, 鸡舍面积适当。鸡场尽量谢绝参观。住在场内的工作人员不得外购任何种类的鸡产品外, 也不得饲养家禽或其他鸟类。严格禁止在养鸡场剖检病禽、死禽, 死禽或病禽由专人处理, 在指定地点剖检后死禽应尽快焚烧或深埋。
2 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2.1 全进全出制
生产程序包括三步, 全群同期进场, 后备蛋鸡从孵化场接养一日龄母雏, 蛋鸡场从后备蛋鸡场接养18~20 周龄的后备蛋鸡。接养进场的日期愈集中愈好。
2.2 全群同期出场
后备蛋鸡场的鸡养到出场日龄, 蛋鸡场蛋鸡养到淘汰日龄, 全场所有的鸡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出场。
2.3 全场消毒, 鸡舍空闲
鸡群全部出场后对鸡舍设备进行彻底消毒。然后, 至少在1~2 周各栋鸡舍空无一鸡。
3 隔离饲养
隔离是普遍采用的很有效的防疫措施之一。目前有些传染病, 如鸡的白血病既无疫苗又无防治药物;有的疫苗如鸡霍乱苗的免疫期很短, 马立克氏病疫苗的保护率不太高, 因此, 接种疫苗和预防性投药虽然是防疫的主要措施, 但不是唯一的措施, 而必须配合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和日常卫生消毒工作, 确保家禽安全生产。
4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4.1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杜绝一切传染源是确保禽群健康的又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当前的条件, 首先要求育种场, 种鸡场和大型商品场具备必要的消毒条件和充分保证消毒防疫的效果。
4.2 人员消毒
进入生产区人员进行消毒, 进入生产区的所有人员一律要进过淋雨, 换上消毒过的工作服、帽和胶鞋。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有喷雾设有喷雾消毒装置。要求喷雾粒的直径为60~100μm, 雾的辐射面为1.5~2m, 消毒液可用0.1%新洁尔灭或3%克辽林溶液。
4.3 鸡舍消毒
在消毒前必须先进行彻底的清扫与冲刷, 这是保证和提高消毒剂效力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4.4 清洁卫生
清除所有垫料和粪便。在运送过程中, 尽量避免将清除物撒落在道路或禽舍周围, 要运到远离禽舍堆粪场进行发酵处理。
5 检疫与免疫
5.1 检疫的目的在于检出并淘汰如鸡白痢、鸡霉形体等的带菌鸡, 减少这些病的传染率。检疫工作是整个养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5.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 使家禽体内产生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 从而获得对其相应疾病的免疫力。定期预防接种是防止家禽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尤其要做好鸡马立克氏病、禽流感、鸡新城、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
5.3免疫程序、预防接种必须根据疫苗的特性、当地疾病流行情况、结合实际合理的使用各种疫苗。
6 预防措施
养鸡场可能发生的疫病种类很多, 因此, 预防这些疾病, 除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检疫诊断、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外, 有这些疫病的多发时期、敏感阶段或根据疫情情报等, 进行一段时间的预防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发现疫情应及时上报, 并采取有效的封锁、检疫和隔离措施, 淘汰病鸡, 避免疫情扩散蔓延。
7 监管常态化
养禽场要建立养禽档案和家禽标志使用的有效监管, 从源头上保障禽产品质量安全, 实现监管常态化。规模养禽场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包括进雏日间、数量、来源;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日期、鸡的日龄、死亡数、死亡原因、存栏数、温度、湿度、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用药记录、喂料量, 鸡群健康状况, 出售日期, 数量和购买单位, 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
参考文献
[1]邱祥聘主编.家禽学[M],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刘益平编著.果园林地生态养鸡技术, 第2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 第2版.
牙齿疾病及保健方法 篇5
这在医学角度来说属于牙龈的营养性营养或牙周病严重引起的萎缩,但最终都归根为牙龈本身没有营养供给而造成萎缩牙齿松动。
牙齿松动的主要原因,是牙龈萎缩,有效防治牙齿松动,必须要从客观地分析牙龈萎缩这个原因开始。
防治腰痛的保健体操 篇6
劳损性腰痛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而一些保健措施则行之有效。现将临床验证为有效的保健体操介绍给大家。
一、增加柔韧性
腰痛患者常常局部肌肉痉挛,使腰椎的生理弯曲改变,姿势异常。通过此套系列保健运动,使痉挛僵硬的腰部和下肢肌肉变软,增加其柔韧性。可以起到舒缓腰腿,预防或缓解疼痛的作用。
1、仰卧,屈膝90度,足底抵床,腰椎触床,舒缩腹肌,使骨盆后倾。
2、仰卧,双手抱一侧膝近腹,另侧下肢伸直不离床,交替进行以锻炼髂腰肌及臀大肌(图1)。仰卧屈膝,在吐气的同时双手抱双膝贴近腹部,锻炼背肌及臀大肌(图2)。
3、仰卧屈膝,两腿同时左右倾倒以锻炼腰部肌肉(图3)。
4、坐在床上,右腿伸直,左腿跨过右腿,左足底平贴于床上。右手压左膝,身体向左侧扭转,锻炼左侧腰部肌肉。左右肢体交替进行,同样的方法锻炼右侧腰部肌肉(图4)。
5、一腿屈曲置于臀部边,两手置于身后,上身向后倾斜,双肘部支撑身体重量,另一腿尽量前伸。两腿轮换重复上述动作(图5)。
6、一腿屈曲,另一条腿伸直,腰向伸直一方腿倾倒,以锻炼髂腰肌和膝关节的屈肌。两腿轮换重复上述动作(图6)。坐于床上,两腿对称分开,深呼吸,在吐气的同时,上身慢慢地弯向左腿,然后坐直,再慢慢弯向右腿(图7)。
7、坐位,两脚并拢向前伸,上身前倾,双手触摸脚尖,伸展臀大肌及屈膝肌(图8)。
二、增强肌力
腰痛常常导致腰部力量不足。通过系列体操,增强腰部椎旁肌肉力量,起着均衡稳定腰椎的作用,达到治疗和预防腰痛的目的。
1、仰卧,屈曲膝90度,双手搭于上腹部,深呼吸,在吐气的同时收腹抬头,使背与床成45度夹角。在吸气的同时慢慢地恢复原位,强华腹肌力量(图9)。
2、仰卧,两膝屈曲,两手臂置于床上,作为支点。深呼吸,吐气时抬起臀部直至膝、臀、腰、肩成一直线。在吸气的过程中慢慢恢复原位,增强臀大肌及背部肌肉(图10)。
3、俯卧,两手置于头的两侧,两上肢及两下肢同时上举,并保持数秒钟,加强背部肌肉及臀大肌(图11)。
4、两膝屈曲,左手伸向右膝,身体扭向右过缓缓抬起,以增强腹部肌肉,左右轮换(图12)。
5、俯卧,屈肘支撑上身,脚趾抵住床面,先稍稍弓起腰椎,然后随重力下沉,以锻炼背部肌肉(图13)。
6、爬姿,收缩腹部肌肉,弓起腰背,增强腹部肌肉,同时向后倾斜骨盆(图14),锻炼髂腰部肌肉。
注意事项:1、每一项操练反复5~10次;2、每次按一定的顺序进行;3、活动幅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4、根据年龄、体力状况确定屈伸幅度与次数;5、增加柔韧性和增加肌力的保健操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选择进行,但两者配合效果更佳。
疾病防治与保健 篇7
一、定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CDs) 简称“慢性病”, 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而不是特指某种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
二、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系统分类 (I C D-10) 标准将慢性病分为:
1.精神和行为障碍:
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
2.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等。
3.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胆囊炎、脂肪肝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等。
7.恶性肿瘤:
肺癌、肝癌、白血病等。
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慢性病发病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 其危险因素有上百种, 但常见的有10多种。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的内在关系基本明确, 见图1。
四、在我国的流行现状
1.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2.患病人数多, 发病人数增加速度快。
3.疾病造成的负担重。
4.近年来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正在发生变化。
(1) 吸烟率下降。
(2) 经常饮酒率下降。
(3) 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
(4) 超重和肥胖者增加。
(5) 血脂异常者增加。
(6) 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
(7) 老龄人口比例增加。
五、防治目的
1.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2.降低慢性病的患病、早亡及失能率。
3.提高慢性病患者及伤残者的生活质量。
六、预防策略
我国根据慢性病的特点, 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 采取以社区为基础, 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 三级预防相结合, 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的综合预防与控制策略。
(一) 健康促进策略
包括五大活动领域: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是一级预防的基础, 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策略。
(二) 全人群策略
由政府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等措施, 在全人群中控制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慢性病发生,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 高危人群策略
一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积极干预慢性病危险因素, 推迟或减少慢性病发生。
二级预防:对高危人群通过普查、筛检和定期健康体检等方法, 做到慢性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恶化和复发。
三级预防: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康复指导, 控制病情, 缓解症状, 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延长寿命。
(四) 社区综合预防与控制措施
1. 控制吸烟。
2. 限制饮酒。
3. 平衡膳食。
5. 适量运动。
6. 心理健康。
[复习题]
1.简述慢性病的定义
2.简述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4. 预防肥胖, 控制体重。
第二节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又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注:如果一个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处于不同类时, 则按较高类型定义
一、定义
1 9 9 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ISH) 重新修订了高血压诊断标准, 其定义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收缩压≥1 4 0 m m H g及/或舒张压≥9 0 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 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 亦应诊断为高血压。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见表1。
二、高血压的危害
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3.血压升高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
4.脉压对老年人心血管发病的影响:研究提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有关。
三、流行特征
(一) 地区分布: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 (寒冷) 地区高于低纬度 (温暖) 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二) 时间分布: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自1959年以来呈现递增趋势, 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 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三) 人群分布:高血压在人群中的流行有以下规律:
1.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 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食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 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4.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很少有高血压, 经济文化越发达, 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5.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 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6.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 (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 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四、危险因素
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
1.体重超重和肥胖或腹型肥胖:
中国成人正常体重指数 (BMI:kg/m2) 为19~24, 体重指数≥24为超重, ≥28为肥胖。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基线体重指数每增加3, 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女性增加57%, 男性增加50%;腹型肥胖:中国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2.饮酒:
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
3.膳食高钠盐:
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 在控制了总热量后, 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及0.58。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 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 m m H g。
4.遗传:
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五、防治策略与控制措施
(一) 高血压的防治策略
高血压防治必须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早治和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三个环节入手,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相结合, 开展一体化的综合防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以疾病为主导, 转向以健康为主导。
2.从以患者为中心, 转向以人群为中心。
3.从以医疗为重点, 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
4.从以专科医生为主, 转向医生、护士、检验、公共卫生等人员共同参与的团队管理。
5.从以大医院为中心, 转向以社区为中心。
6.从重视疾病的防治转为关注身心健康及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7. 从卫生部门转向社会共同参与。
(二) 高血压的控制措施
1.一级预防: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患者 (包括血压为正常高值和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 都是一种合理的治疗, 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并存临床情况。
(1) 减重:建议体重指数 (kg/m2) 应控制在2 4以下。
(2) 采用合理膳食: (1) 减少钠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2) 减少膳食脂肪,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3) 注意补充钾和钙; (4) 多吃蔬菜和水果; (5) 限制饮酒。
(3) 增加体力活动。
(4)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平衡心理。
(5) 戒烟。
2.二级预防:通过普查、定期体检、经常测血压等措施及时发现高血压人群, 及时诊治;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教,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三级预防: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随访和健康教育, 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命质量。
[复习题]
1.简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简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简述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第三节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器质性 (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 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 (心绞痛) 或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 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一、流行特征
(一) 地区分布
冠心病流行存在地区性差异, 差异存在于不同国家间和同一个国家内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的分布特点。
(二) 时间分布
冠心病高发国家的死亡率在出现高峰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如美国;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属于较低水平, 但是近30年在逐步增高, 且近年增速明显。
(三) 人群分布
1.年龄: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男性40岁, 女性50岁以后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
2.性别:
各年龄组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且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女性发病多为心绞痛, 男性以心肌梗死和猝死为多见。
3.种族:
冠心病患病率存在民族差异。
4.职业:
通常情况下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冠心病患病率高。
二、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 全人群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传统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及家族史等, 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吸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同时近年来研究的发展提示一些与冠心病相关的新危险因子。
(一) 传统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明, 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能够强有力地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
2.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 L-C) 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属于保护因素。近年来认为载脂蛋白A (A p o A) 的降低和载脂蛋白B (ApoB) 的增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且对冠心病的预测性分别优于H D L-C和L D L-C。
3.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
4.吸烟: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引起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戒烟可使冠心病发病危险性降低, 并可减少死亡率。
5.肥胖和超重:
主要是通过影响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增加冠心病的发病。
6.遗传因素:
冠心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7.缺乏体力活动:
无论性别、年龄, 经常性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均可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8.
A型性格
(二) 新危险因素
1.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 (C RP) 和白细胞介素-6 (IL-6) 。
2.感染因素: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感染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
3.代谢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血清胆红素降低均与冠心病发病存在相关性。
4.高纤维蛋白原。
三、预防策略与控制措施
三级预防并重, 重在一级预防。
(一) 一级预防
1.控制血压。
2.合理膳食: (1) 低胆固醇膳食; (2) 限制钠盐的摄入; (3) 低热能的低脂膳食; (4) 富含抗氧化剂食物; (5) 饮食中有足够的其他营养素, 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等。
3.适量运动:主要增加有氧运动。
4.戒烟。
5.限制饮酒。
6.调整精神和心理状态。
7.控制糖尿病。
8.调脂治疗:可通过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 和L D L-C。
(二) 二级预防
通过普查、筛查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患者, 并积极控制可逆性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三) 三级预防
对于已发病的病人, 积极治疗,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命质量。[复习题]
1.简述冠心病定义
2.简述冠心病的人群分布特点
3.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有哪些?
疾病防治与保健 篇8
1 发病因素
1.1 传染性因素
(1) 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
(2) 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等。
(3) 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等。
(4) 寄生虫:蛔虫、后圆线虫、弓形虫等。
1.2 非传染性因素
主要包括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饲养密度过大、温差过大、湿度大、转群频繁、日龄差距大的猪群混饲在一起、未采用全进全出制的饲养方式等。
2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于保育猪和18周龄内的生长育肥猪, 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没有特征性的季节性, 但以秋冬季节多发。多数是由于饲养环境变差, 饲养管理不当而引发。新建猪场一般呈暴发性发病, 而已经发病的猪场则多呈慢性经过。
3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甚至废绝, 皮肤粗乱。高度呼吸困难, 由胸腹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气喘、咳嗽, 眼角的分泌物增多, 眼结膜发炎。一般情况下病猪多由急性病例转变成慢性病例, 急性病例可突然死亡。如出现混合感染, 则临床表现更为严重。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猪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橡皮样肺, 个别者或有化脓灶。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有些病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等脏器出现坏死、出血等病变。
5 治疗
可以采用广谱抗生素和中草药制剂进行治疗, 例如应用氟苯尼考配合黄芪多糖进行治疗。对于健康猪群可在饲料中加入泰乐菌素进行预防用药。该病治疗效果一般不太理想, 主要应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
6 药物保健
该病对猪场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要做好平时的药物保健工作。针对最常引发该病的病因, 选用对各病原敏感的药物, 如长效土霉素、氟苯尼考、支原净、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金霉素等, 将药物进行适当的组合, 添加于饲料中以预防该病。
6.1 仔猪的药物保健
可在仔猪生后7天和21天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 于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2周, 在每千克仔猪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50mg、金霉素200mg, 用于预防。
6.2 母猪的药物保健
妊娠母猪在产前1周注射一次长效土霉素, 在母猪产前、产后的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50mg、金霉素200mg, 用于预防。
6.3 育肥猪的药物保健
生长育肥猪的药物保健可按在母猪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剂量, 分别在育肥猪的第9周、第15周和第20周各使用一次, 每次连续使用1周, 用于预防。
摘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又称多因子性呼吸道病, 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该病发病因素复杂, 临床以呼吸道症状较为明显, 需联合用药才能控制。应对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可通过做好饲养管理和药物保健, 来减少损失。
奶牛产后保健技术及常见疾病预防 篇9
规模化奶牛场与个体养殖户在养殖规模、饲养管理模式、疾病预防与治疗及繁殖育种工作上都存在很大差别。在人均饲养奶牛头数不断增加的形势下,饲养员、技术人员及牛场管理者对个体牛关注的时间、 精力在不断缩短和减少。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做好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泌乳期产奶量,还可以提高繁殖效率、降低淘汰率,从而提高牛场经济效益[1,2]。本文对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产后保健现状进行了调研,收集各规模化奶牛场产后保健效果良好的方案并进行总结。
1奶牛产后保健方案
1.1产房管理
规模化奶牛场应备有专用的产房,产房应保持适当的温度,一般在18 ~ 20 ℃,待产牛进入产房前应铺好垫草,并及时更换垫草、清理产房地面及其他分娩牛的羊水和污物,保持环境卫生的清洁,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产后将母牛和犊牛分开饲养,产床必须每日清扫,并用生石灰消毒。
1.2分娩管理
规模化牛场产房应常备有产科绳、产科剪、助产器、长臂手套、碘酊、石蜡油、催产素、补益清宫净等常用器械及药品。
按照牛场资料员的记录,将分娩前期的奶牛调至产房,出现分娩、临产征兆的母牛,兽医工作人员应定时巡视,观察分娩征兆及时处理。
以自然分娩为主,需要助产时应采取正确接助产方式,切勿生硬、粗暴地牵拉,并注意产前对待产牛用0. 1% 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外阴清洗、消毒和使用石蜡油等润滑剂,避免母牛产道污染及创伤[3,4]。
1.3子宫复旧保健方案
1. 3. 1产后监护对体质差及曾发生过产前、产后瘫痪,卧地不起综合征等疾病的牛,产后灌服口服速补钙500 m L、补益清宫净500 g、红糖500 g,1次/d, 连用3 d。若产后牛发生瘫痪则采用静脉注射25% 葡萄糖1 500 m L、5% 葡萄糖酸钙500 ~ 1 000 m L、复方氯化钠1 000 m L、复合维生素B220 m L、维生素C 40 m L,1次 / d,连用3 ~ 6 d。
对奶牛产后实施全程监护,每头牛建立一张资料登记卡,产后1周每天定时巡圈观察产后奶牛的精神状况,对精神状态不佳的牛及时测量体温并进行对症治疗。
1. 3. 2奶牛产后子宫净化奶牛产后6 h内,灌服补益清宫净500 g、口服速补钙500 m L、红糖500 g, 1次 / d,连用3 d,有助于产后胎衣排出、恶露净化,促进子宫尽快恢复。
产后1 ~ 3 d内观察胎衣排出情况,若胎衣排出, 在子宫深部投放宫康三号或宫健栓剂2粒,观察产道和外阴部有无感染,做好预防子宫炎措施。
产后7 ~ 10 d观察恶露,若恶露异常或有炎症要立即处置。
产后14 d进行第一次产科检查,发现子宫分泌物异常时,进行子宫炎治疗。
产后30 ~ 35 d进行第二次产科检查,直检子宫恢复程度和卵巢的机能状况。对卵巢静止或发情不明显的牛只要及时进行治疗,可采取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 0. 2 mg /支,3支/次) 治疗,促使母牛发情。
产后50 ~ 60 d,对一检、二检治疗的牛只进行复检,如未愈继续治疗。对卵巢静止或发情不明显的牛只,通过诱导发情的方法催情( 产后40 ~ 60 d奶牛可以配种,若已配种成功即此时不作处理)[5,6]。
1.4卵巢机能恢复的保健方案
1. 4. 1不发情奶牛的治疗对不发情的奶牛,可灌服催情促孕散,500 g /次,连用3 ~ 5 d,并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3支( 0. 2 mg /支) 。
1. 4. 2持续发情奶牛的治疗对持续发情的奶牛, 可注射促排卵素3号3支( 25 μg /支) ,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支( 500 IU/支) 。
1. 4. 3发情不规律奶牛的治疗对发情不规律的奶牛,可在牛阴道内进行黄体酮埋栓处理,连用9 d,取出后即可发情。
2常见疾病的预防
2.1胎衣不下的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增加妊娠后期母牛的运动和光照,在日粮配制中注意钙、磷、硒、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的补充; 产后及时按摩乳房或让犊牛吸吮乳头, 促使母牛分泌大量的垂体后叶素。如有胎衣不下病史,可在分娩后灌服收集的羊水。母牛产犊后2 h内饮自体乳或皮下注射自体初乳30 m L,另加子宫按摩。由于初乳中含有类似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的成分,因此能增加子宫的紧张性,加强子宫的收缩力,加速胎衣分离和排出。此外, 临产前2 ~ 3周日粮中应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降低钙的水平。产前1周对年老体弱及有胎衣不下病史的牛应肌肉注射维生素D3。同时注重干奶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在干奶牛的日粮中要添加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供给干奶牛营养平衡的日粮。
2.2子宫炎的预防
产房要彻底清扫消毒,对于临产母牛的后躯要清洗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要无菌操作。
2.3乳房炎的预防
加强环境卫生和牛体卫生。坚持挤奶前后2次药浴制度。定期对牛奶进行体细胞检验,以监控牛群中隐性乳房炎的动态。产奶牛牛床每天生石灰消毒, 有效降低乳房炎发病率。奶牛干奶期乳房健康的牛可乳头灌注乳悬抗菌剂,另外干奶期乳房炎要及时治愈,干奶后前3周及产前生乳期要注意观察乳房变化。
2.4生产瘫痪的预防
母牛应在产前2个月开始停奶,以确保胎儿与母体的营养需要,在母牛干奶期,最迟从产前2周开始转入产房,低钙高磷饲养,并减少从日粮中摄入的钙量,激活甲状旁腺机能,从而提高吸收钙的能力,使产后快速适应、及时动员骨骼中的钙溶解,保持血钙正常水平含量。奶牛停奶后要减少谷物精料的饲喂量, 同时增加优质干草的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减少难产的发生。奶牛产后不能饮用冷水,应喂一些麦麸温水或红糖水或龙胆酊之类的健胃药,保证其良好的消化机能和旺盛的食欲,有利于产后恢复。母牛产犊后不要急于挤奶,初挤时也不要把奶挤净。正确的挤奶方法应是少量多次,逐日增加。1 ~ 2 d挤出奶量的1 /5 ~ 2 /5,产后第6天开始挤净,防止钙从初乳中大量排出而造成血钙骤降造成瘫痪。母牛产后立即恢复高钙饲料,保证奶牛的钙代谢平衡。保持牛体、产房的清洁卫生,保持牛舍安静,预防可能诱发产后瘫痪的各种应激反应,注意观察牛群动态,及早发现瘫痪迹象,及早治疗。
2.5酮血症的预防
改善饲养,调整日粮,少喂或停喂豆类精料,给予易消化的糖类饲料,适当减少青贮饲料的饲喂量,增加青干草并驱使奶牛加强运动。
2.6皱胃变位的预防
干奶期应适当减少精料的喂量,严格控制妊娠后期精料的进食量,保证充足的优质干草,增加运动。 同时,注意日粮配方的合理性,及时补充维生素和钙、 磷等矿物质并保证其平衡。此外,应注意剔除饲料中的各类异物如泥沙、杂物等。对缺乏优质干草或饲喂精料较多的奶牛,可在日粮中添加Na HCO3; 对舍饲且无运动场的养殖户,要对孕牛做强制驱赶运动[7]。
摘要:为了提高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产后保健效果,减少奶牛产科和代谢类疾病,缩短产犊间隔,增加产奶量,提高经济效益。笔者对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产后保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奶牛产后保健临床用药试验和各养殖场的用药经验,总结归纳出适合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应用的产后保健方案,并对常见疾病提出了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疾病防治与保健 篇10
中医治病讲究“三分治, 七分养”, 即以养为主, 以治为辅的观点。所以, 失眠症在祛除原发病的基础上尤其应以养生保健为主, 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 树立战胜失眠的信心, 可取得一定疗效。以下着重谈谈睡眠的养生保健。
1 改善睡眠的条件
睡得舒适安稳, 原则上要具备6个条件: (1) 光线。就寝时最好看不到任何光线, 应选择柔色或暗色窗帘。 (2) 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最理想。冬天以19℃为适宜。湿度为50%~60%为宜。 (3) 空气。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 经常通风换气。 (4) 饮食。讲究饮食卫生, 不暴饮暴食或食之过饱。尤其睡前不要吃过多的食物。 (5) 环境。卧室内应保持安静。 (6) 睡眠寝具。合适的枕头应高度、硬度和弹性均适宜, 让人在
。
躺下时颈椎曲线呈S形, 脸部的倾斜度约5, 以仰卧时枕高15~20cm, 侧睡时枕高约20cm为宜。少年儿童的枕高一拳, 侧睡时枕高一拳半。枕头过高或过低都对人体健康不利。枕芯软硬适度;床垫不能太软, 否则身体会往下沉, 对腰椎造成负担;被子以轻盈松软、柔韧顺滑、保暖度强、透气导湿好、不变形结块、经久耐用为佳;睡床以硬制木板为宜。
2 睡前十忌
(1) 忌睡前进食。这样会增加肠胃的负担, 造成消化不良。
(2) 忌睡前用脑。不要带着问题上床, 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 易形成失眠症。
(3) 忌睡前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和紊乱, 睡前应避免情绪激动和忧愁焦虑, 特别是不宜大动肝火。
(4) 忌睡前说话。俗话说:“食不言, 觉不语。”卧躺时过多说话易伤肺气, 使人精神兴奋, 影响睡眠。
(5) 忌掩面而睡。睡时用被子掩住面部会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缺氧, 影响身体健康。
(6) 忌张口而睡。睡觉闭口包养元气的最好方法。睡时张口呼吸, 吸入的冷空气和灰尘没经鼻腔过滤, 有口腔直接被吸入肺部, 易引起口腔及肺部炎症。胃也可能因此而着凉。
(7) 忌当风而睡。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 易受风的侵袭, 引起中风或伤寒, 故在睡眠时注意保暖, 切不可让风直接吹。
(8) 忌对炉而睡。对炉而睡会使人体过热, 易引起疮疖等病症。夜间起来时还会着凉感冒。
(9) 忌睡前饮茶、饮酒、咖啡。因茶含有咖啡碱、咖啡含有咖啡因都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易引起兴奋, 不易入睡。而酒多饮也可使精神兴奋, 且易成瘾, 损伤肝肾。
(10) 忌睡前过度娱乐。睡前过度娱乐会使人的神经持续兴奋, 影响睡眠。
3 睡前八要
3.1 要起居有常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一般为每天7~8h。
3.2 要睡前散步
晚饭后进行0.5~1h的散步或其他活动 (如做气功等,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 既可促进消化又可促进睡眠。
3.3 要睡前喝杯热牛奶或吃个水果
牛奶和水果中含有色氨酸, 能使人产生疲倦感, 有利于睡眠。酸奶效果更佳。但忌太甜的东西, 因为甜品易使人紧张。
3.4 要睡前泡脚或洗澡
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10~20min或洗个热水澡, 不仅去垢除臭, 更能促进血液循环, 消除全身的疲劳, 促进睡眠。
3.5 要放松心情
古人云“先卧心, 后卧眼。”善于自我调节心理平衡,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刺激。
3.6 要睡时听轻音乐
睡时听音乐, 既可以有催眠效果, 又可避免产生闲思杂念而转移到听音乐上来, 产生疲劳感后易于入睡。
3.7 要睡前催眠
学会简单的自我催眠法。 (1) 诱导催眠法:默念数字, 或听单调的滴水声, 钟表滴答声; (2) 自我按摩法:按摩:双侧涌泉穴、足三里各36次。
3.8 要睡觉时给身体“松绑”
充分放松身体的肌肉和神经, 以促进新陈代谢, 调节机体功能和血液循环: (1) 避免穿着紧身内衣入睡; (2) 睡前摘掉手表、假牙; (3) 睡前脱掉袜子; (4) 睡前务必卸妆。
睡眠是健康之本, 只有睡眠好, 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养生之道在于“防病于未然。”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改善睡眠, 战胜失眠, 呵护健康!当然, 失眠对人体危害很大。失眠如果超过2周, 经自我调整失败, 可配合中医药治疗。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加大, 以及人们心理生理的变化, 精神因素及疾病的折磨等因素, 都容易引起失眠。本文就失眠症谈谈其养生保健, 通过改善睡眠的条件、做到睡前十忌和睡前八要等方法, 从而改善睡眠、防治失眠, 呵护健康。
关键词:睡眠,失眠症,养生保健
参考文献
[1]王国斌.睡眠红宝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5.
[2]李敬忠.睡眠是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猪场疾病的预防保健用药方案 篇11
1.后备种猪
每吨饲料用支原净+金霉素或阿奇霉素+氟苯尼考拌料,每月应用1周,直至配种或配种前连续集中饲喂1周,以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
2.种公猪
每吨饲料用支原净+金霉素或阿奇霉素+氟苯尼考拌料,每月应用1周,同时加用氨基多维或鱼肝油粉拌料,以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增强公猪性欲,提高精液品质。
3.经产母猪
(1)母猪产前产后1周用利安欣(利高霉素)拌料,以预防产后感染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感染。
(2)母猪产后1小时内肌注得米先10毫升,以预防产后生殖系统感染。
(3)母猪断奶后用林肯霉素或阿莫西林拌料4~5天,可防治乳房炎、子宫炎,提高受精率。
(4)条件允许的,母猪配种前2分钟肌肉注射20国际单位的催产素,可提高受胎率。
4.仔猪
(1)1日龄口服新霉素或链霉素1次,可抵抗早期感染,防治仔猪下痢。
(2)3日、21日龄各注射牲血素1次补铁,可有效防治仔猪缺铁性贫血。
(3)3日、7日、21日龄每日保健注射得米先,可有效防治猪呼吸综合征和下痢,促进生长,提高断奶整齐度,减少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和猪瘟等引起的继发感染。
(4)仔猪断奶后用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甲氧苄氨嘧啶(TMP)拌料,饲喂1周,可有效预防猪的水肿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及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
(5)第12周龄(育成转育肥期),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拌料饲喂1周,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综合征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5.育肥猪
(1)每月饲喂1周利安欣(利高霉素),可有效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日增重。
(2)在每年春秋气喘病易发生季节,每月用泰乐菌素拌料1周,可有效防治本病的发生。
(3)在冬季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多发时,用痢菌净粉+病毒灵粉拌料饲喂,能有效防治本病。
疾病防治与保健 篇12
关键词:多形式宣教,老年慢性疾病,保健知识,疾病控制效果,影响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除与用药方案有关外,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及治疗遵从情况对于疾病的控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患者对于疾病的相关控制治疗知识掌握及重视性不够,则均对其疾病的控制不利[1]。而健康宣教是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和重视性提高均有显著作用的干预方式,但是常规的宣教方式较多患者的接受程度不高[2],因此找到一种能够引起患者接受相关知识积极性的宣教模式是重点。本文中笔者就多形式宣教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保健知识及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具体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6月的19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宣教组(对照组)95例和多形式宣教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中,男57例,女3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9±3.7)岁;病程2.5~25.5年,平均(11.7±2.8)年;疾病种类:高血压38例,糖尿病30例,慢阻肺15例,其他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例,高中和中专16例,初中58例,小学12例。观察组的95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9例;年龄60~79岁,平均(69.0±3.6)岁;病程3.0~26.0年,平均(11.9±2.7)年;疾病种类:高血压39例,糖尿病30例,慢阻肺14例,其他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和中专17例,初中57例,小学1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疾病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注: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95例慢性疾病患者根据不同疾病分类分别制定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内容,然后分别对其进行宣教,注意宣教时的沟通方式,使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为目标,并引起其对疾病治疗的重视性,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引起重视。观察组的95例慢性疾病患者则采用多形式宣教的方式进行宣教,宣教内容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分别制定,然后每种疾病的宣教知识再根据患者的性格及接受理解能力分别制定多形式的宣教方式,包括板报、宣传册子和单页、讲座、面对面语言宣教等多种形式,每次宣教后根据效果于下次进行宣教方式及内容的调整,并根据患者的诉求进行知识的补充及扩展,使患者对于治疗、生活习惯、健康锻炼等多方面均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宣教沟通的频率要加大,并激发患者配合宣教的积极性、配合性及参与性,使其从思想上对疾病的控制引起重视,并且可以进行操作实践方面的示范,使患者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从而能够有意识地遵循保健方面知识的要点。后将两组患者宣教前及宣教后3、6个月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疾病控制情况及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1)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主要来自与患者沟通宣教的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综合评估,两种形式的信息结果评估即为最终结果,其中评估的知识面涉及与慢性疾病相关的知识点,评估结果总分以0~100分来表示掌握程度,分为优良(≥75分)、一般(60~74分)、较差(<60分)。(2)疾病控制情况则主要根据宣教期间的疾病状态情况进行评估,以患者的疾病控制较好且较为稳定为优良,基本可以保持较好,而出现波动为一般,未达到上述情况为较差。(3)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及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果的评估,问卷对此方面的满意程度包括十分满意(自我感觉自身需求的知识均在宣教过程中得到满足)、较满意(自我感觉自身需求的知识均在宣教过程中得到部分满足)和不满意(自我感觉自身需求的知识均在宣教过程中未得到有效满足)三个方面,由患者根据自身的主观满意程度选择其中一项。(4)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采用不具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其中包含三个选项,分别为十分满意(对宣教形式和方式感觉能够非常好地接受)、较满意(对宣教形式和方式感觉能够较好地接受)和不满意(宣教形式和方式感觉不能够接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宣教前及宣教后3、6个月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宣教前两组患者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疾病控制情况优良率均无差异(均P>0.05),而宣教后的3个月与6个月观察组的上述两个指标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宣教前后的数据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宣教后3、6个月的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及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比较
宣教后3个月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及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的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率(十分满意+较满意)均高于对照组(P<0.05),宣教后的数据比较见表2。
3 讨论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往往预后较差,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大多患者因为疾病需要长期持续服药治疗,对于治疗产生懈怠甚至厌恶,而这对于其治疗信心和积极性均极为不利,因此改善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及提高其对疾病治疗的重视性非常重要。另外一方面,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知识掌握不完善甚至掌握错误的疾病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有效控制也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3,4]。另外,较多患者对于知识获取的途径不甚明了,对于相关疾病知识虽然有较为强烈的需求,但是对于获取途径的限制性影响到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控制效果。而健康宣教即是对患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宣教的有效方式,其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态度有一定的干预性,对于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也有良好的影响,但是较多患者长期接受传统的健康宣教干预,对于其逐渐产生忽略,导致宣教效果较差[5]。而多形式宣教则充分考虑到传统宣教方式单一枯燥的不足,采用多样化的宣教方式进行宣教,并且充分顾及到每例患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宣教[6,7],故可达到较佳的宣教效果。
本文中笔者就多形式宣教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保健知识及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发现其在改善患者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疾病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的宣教形式,而且患者对这种宣教形式呈现更高的满意度,因此肯定了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与其多样化的形式更能引起患者的重视,并且更易理解有关,并且在宣教的过程中患者对于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有效激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所以对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就更好,同时因为对知识的掌握面更广了,知识需求满意度的满足情况自然得到提升,另外这也是患者对疾病重视性进一步提升的前提,患者在知识面掌握广同时重视性较高的情况下,对治疗用药和生活习惯等影响疾病的因素的实施情况也就更好,而这就是疾病得到较好控制的原因,疾病得到了较佳的控制患者的满意度自然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对于治疗干预的重视性和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再次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多形式宣教可满足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对于改善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效果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科.社区宣教后居民对高血压病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304.
[2]陈妙珊,李春红,黄惠珍.社区高血压人群的健康宣教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200.
[3]周美芳.社区健康宣教在社区高血压病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41.
[4]邹国红.健康宣教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及相关行为影响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B,2011,30(8):217.
[5]Newton WP,Lefebvre A,Donahue KE,et al.Infrastructure for large-scalequality-improvement projects:early lessons from North Carolina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Practice[J].J Contin Educ Health Prof,2010,30(2):106-113.
[6]刘敏霞.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相关宣教[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9):181.
【疾病防治与保健】推荐阅读:
羔羊常见疾病与防治07-19
母猪的常见疾病与防治05-29
疾病防治与基因组测序12-13
疾病防治12-20
疾病防治中心08-21
疾病防治技术11-26
冬季家禽疾病防治08-26
冬季肉鸡疾病防治10-26
宠物疾病防治论文09-08
微型猪常见疾病防治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