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共12篇)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篇1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一般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病情均较为复杂,临床症状容易出现神经、视觉、意识以及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及其并发疾病[1]。神经内科患者一般住院时间较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有文献报道,在我国下呼吸道感染位居医院感染首位,是最常见也最难预防的感染并发症,占医院感染的50%左右[2]。患者并发感染可直接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增加病死率。因此降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发率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该研究为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病愈率,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期间的患者进行一些病例探讨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共710例神经内科患者,以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确诊患者感染标准,确诊500例神经内科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0例,女230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62.9±18.2)岁,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冠心病、颅脑损伤、高血压、糖尿病等。对照组210例神经内科患者未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其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52.6±13.2)岁,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冠心病、颅脑损伤、高血压、糖尿病等。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经行年龄、住院时间比较。对手术操作进行比较,重点比较侵入性操作,如动静脉插管、泌尿系统插管、使用呼吸机情况。患者自身病情以及运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比较。对500例神经内科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后病理检查。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差异进行t检验,均数均采用(x±s)方式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500例下呼吸道神经内科患者中有310例患者同时伴有两种以及两种以上危重疾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冠心病、颅脑损伤、高血压、糖尿病等),占62%。对照组210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64例同时伴有两种以及两种以上危重疾病,占30.48%。观察组500例下呼吸道神经内科患者中有410例经过侵入性操作,占其中156例进行吸氧侵入性操作,占38.05%,75例进行胃管鼻饲,占18.29%,144例进行泌尿道插管,占35.12%,35例进行静脉置管,占8.54%。观察组500例下呼吸道神经内科患者有332例使用两种抗菌药物,占66.4%,168例采用三联疗法,占33.6%。见表1。
对500例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行痰培养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500例患者中313例因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占62.6%,47例病情恶化,占9.4%,27例死亡,占5.4%。见表2。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平均年龄大于未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神经内科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与患者年龄有关系。因为年龄稍长患者自身免疫力与防御功能比年龄稍小的患者衰弱,更容易受到外来细菌、真菌侵入,最终引发感染[3]。该资料中发现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远远大于未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说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与住院时间有密切关系。因为医院是病原菌聚集的场所,医院收治各种疾病各种类型的患者,病原菌来源不能切断,只能依靠医院对环境的清洁来减少病原菌数目,所以住院处病原菌是随处可见,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接触病原菌时间越长越容易并发其他危重疾病,从而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力以及预防能力快速下降,并发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升高。有文献报道[4],住院时间增加不仅仅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率,同时也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影响患者预后以及康复的重要因素。所以医院应严格规定清洁卫生条例,对住院环境的检测也应重视,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洁净、安全的环境。
该次资料中发现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82%进行过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会破坏患者表面完整的防御系统,特别是呼吸道的侵入性操作,如吸痰、吸氧、鼻饲、给予呼吸机等,都会破坏呼吸道完整黏膜系统,使防御功能最强大、天然的免疫屏障被破坏,使病原菌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侵入患者体内,存活下来引发呼吸道感染。由于肺部表面积大,可粘附更多的病原菌,所以更容易发生感染,也导致下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发生的并发症[5]。且因为一般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多数会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临床上对于危重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多为经验用药,一般以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主,这些药物的起点高,用药时间较长,特别容易破坏患者机体内正常菌群,直接导致机体内菌群失调,甚至出现耐药菌株,对于免疫力衰退的患者更容易并发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对于年老患者更容易发生这类情况,所以对于年老患者用药更应小心谨慎。
该资料中针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500例患者进行痰培养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所占比例最高,以及多重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既给治疗原发病带来较大困难,也给控制下呼吸道感染增加难度。可见并发感染的病原菌本身就将给控制预防带来较多困难。所以针对患者特别是并发感染患者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种类给予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控制以及预防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定时给予翻身扣背等护理,可以有效排除患者呼吸道黏膜上粘附的痰,可以及时有效的排除病原菌,减少患者并发感染的机率。对于长期住院的神经内科患者应合理管理饮食搭配,增强患者抵抗力,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较多,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与自身免疫力以及医院环境、治疗方案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长期住院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这类患者是并发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易发患群,应对其住院环境洁净度和用药方案都要合理规定与安排。对于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应时刻注意患者用药反应,预防并发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林芝.探讨性分析63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及其护理[J].心理医生, 2012 (5下半月) :211-212.
[2]郭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7 (5) :620-630.
[3]周素静, 雷俊香, 王向阳.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 :38-39.
[4]吕东苗, 孙玉玺, 刘喜梅.3055例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8) :738-740.
[5]徐昕, 许燕卿, 左亚沙, 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肺炎细菌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5) :329-331.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篇2
一、常喝白开水: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二、常喝枣姜汤: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三、坚持冷水洗脸: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四、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用薄荷油一小瓶,置于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五、夜卧桑菊枕: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使人头脑清新,入睡适意,也能防治感冒。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篇3
【关键词】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菌;分布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29-01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引起该病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菌的感染。为了很好的治疗该疾病,需要对引起该病变的相关的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合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一临床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以呼吸内科的普通病房患者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资料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下呼吸道咳嗽后的痰标本、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后的分泌物、气管插管取下分泌物,然后将这些分泌物分离,得出用于临床研究的感染病菌。以上临床研究的患者,可能表现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热、肺部有炎性病变、肺部有湿啰音、支气管有阻塞性肺气肿、咳粘痰。其中发热在38℃以上,并且患有上呼吸道炎症的患者,譬如鼻炎、扁桃体炎等,不适合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
二临床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以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作为主要设备,分别进行下呼吸道体外药物的培养和敏感性试验,然后提纯分离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其他真菌等;将相关资料输入电脑系统当中,并绘制相关的统计图表,以及借助PEMS3.1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最后分析不同年龄的下呼吸道患者感染细菌的分布状态及菌株体的耐药性,明确合理用药的具体方法。
三临床研究结果及讨论
1、病原菌分布。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菌主要有5种: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这种病菌是革兰氏病原菌的主要类型,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呼气管插管、分泌功能衰弱、病菌耐药性高、排痰不及时、免疫功能降低、菌群失调、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这种病原菌的监测难度大,耐药性高,严重影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生命健康,并且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心血管以外等急性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病原菌耐药性 革兰氏病原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陽性菌两种,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如下:(1)革兰氏阴性菌 其特征是不发酵、无动力、生长要求低,常见的有假单胞菌属、寡养单胞菌属、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主要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均可能引起的接触传播,譬如化疗、内镜、器官插管、血液透析等,属于条件致病菌,并且容易产生ESBLs水解窄谱青霉素,以种间转移或者属间转移的方式,损害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并导致二重感染,这些病菌对内酰胺类抑制剂、内酰胺类复合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较为敏感,而对于青霉素类、内酰胺类等具有非常高的耐药性,因此在进行经验性抗干扰治疗时,应选择内酰胺类抑制剂、内酰胺类复合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2)革兰氏阳性菌。SA与SE是主要的菌种,SA所产生的金黄色色素,能够分解甘露醇,使得血液的纤维蛋白,沉积在菌体的表面,对吞噬细胞吞食作用形成阻碍,进而诱发皮肤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为充血、水肿和坏死,SA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类、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性明显,对于出现老年人、呼吸机治疗患者、长期卧床患者、注射不洁净静脉患者、具有静脉药瘾患者等,应选择替考拉宁、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力奈唑烷、万古霉素等作为治疗药物;SE寄生在皮肤和黏膜位置,所产生的白色色素,具有次之于SA的致病性,其中留置静脉导管操作的患者致病率最高,尤其是免疫功能较低的患者,譬如早产儿、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激素治疗患者等。
3、病原菌耐药性控制.耐药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使得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因此在掌握病原菌耐药性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讨对病原菌耐药性的控制。(1)了解抗菌药物的适应性,在经验性治疗过程中,应该通过对病原菌的培养,以及试验体外药物的敏感性,提供科学选药和用药的临床数据,同时在用药的3d后,再次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找出具有耐药性的病原菌株,然后针对性地拟定诊疗方案。(2)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其剂量和疗程,是控制耐药性病原菌的关键,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具体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通过联合用药和替换用药的方式,兼顾病原菌在耐药性方面的危险性因素,尤其是患有免疫性疾病、接受放疗/化疗患者、90d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患者、住院时间在5d内的患者等,都要求以联合用药和替换用药等方式,杜绝不适当治疗行为的出现。(3)针对不同耐药性的病原菌,在选取抗菌药物时,应该设置相对应的耐药机制,同时持续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其中临床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需结合病原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浓度,以限制耐药突变体的扩增,以及根据抗菌药物的循环使用原理,坚持抗菌药物的循环使用,保持抗菌药物的良好疗效。
结束语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的感染,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抗菌药物,以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不同类型和分布状态的感染病菌,具有不同的耐药性。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菌的分布状态、耐药性及耐药性控制方法,可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临床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毛长庚,郑丽宏.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检测与耐药性相关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7)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神经内科897名患者的病例,897名患者有97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有52名患者是下呼吸道感染,占53.6%,患者的感染标准参照卫生部规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52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为33名,女性患者为19名。年龄18~81岁,平均(63.7±1.6)岁,平均住院时间为(64.3±1.2)天。选取同期住院的没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68名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17~72岁,男性患者43名,女性患者25名,平均住院时间为(20.8±1.2)天。
1.2 方法
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调查一下几方面的情况:(1)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2)患者所患疾病,比如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其中心衰、冠心病、风心病、心梗等都属于心血管疾病;(3)患者有没有使用呼吸机,泌尿系统插管、动静脉插管等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都是通过SPSS 15.0统计软件获得,均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的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组间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多有的数据都进行单因素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进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中各个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分别是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患有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泌尿系统插管次数等并发症以及使用呼吸机。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有35名,占67.3%。60岁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46.5%,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4.3±1.2)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8±1.2)天。观察组泌尿系统插管的比例以及使用呼吸机的比例分别为32.7%(17/52)、19.2%(10/52),都明显高于对照组23.1%(12/52)、11.5%(6/52),P<0.05。观察组患者中患有肺部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5%(13/52)、26.9%(14/52)、36.5%(19/52)、40.38%(23/52);对照组患有相应疾病的比例分别为:25%(17/68)、19.1%(18/68)、16.1%(11/68)、14.7%(10/68),观察组患有高血压、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一共有5项:住院天数、性别、年龄、使用呼吸机的次数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例数。见表1。
2.3 单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共有8项,分别为ICU例数、年龄、泌尿系统插管的例数、糖尿病、住院天数、使用呼吸机的例数、高血压、患心血管疾病的例数,P<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是我院感染高发的科室,这其中又以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居多。神经内科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复杂,患者神经系统病变,很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同时患者的视力以及精神状态均有所下降,还会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这些都给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有学者通过调查分析指出神经内科发生下呼吸感染的患者比例占神经内科感染总病人数的56%,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下呼吸道感染在神经内科感染中所占比例很高。
本文通过回归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神经内科897名患者的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神经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是导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因素,而患者所患疾病以及其他并发症是引起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综合因素。
针对上述感染因素,医疗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措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神经内科的患者往往可能会伴有意识障碍,而意识障碍又是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在护理时应该注意经常更换患者的体位,帮助患者勤翻身,防止误吸的发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正确的吸痰方法。同时医护人员要注意勤洗手,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在治疗时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呼吸机和一些辅助器械要勤消毒和灭菌,帮助患者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方法 通过回归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神经内科897名患者的病例,总结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结果897名患者有97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有52名患者是下呼吸道感染,占53.6%。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患有心血管并发症以及使用呼吸机等都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做好预防和监控工作,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便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对策
参考文献
[1]郭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5):620-630.
[2]Valdezate S,Vindel A,Saéz-Nieto JA.Preservation of topoisomerase genetic sequences during in vivo and in vitro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resistance to ciprofloxacin in isogenic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strain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5,56(1):220-223.
[3]Edelstein M,Pimkin M,Palagin I,et al.Prevalence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TX-M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Russian hospital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3,47(12):3724-3732.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症状 篇5
她同时提醒:以往感染RSV的主要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而这次不少4-5岁儿童也感染了。因此,如果是读幼儿园及以下的孩子出现发热、喘息、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要警惕RSV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憋喘,伴阵咳、流涕、呕吐、呼吸急促。少数患儿面部、躯干可出现单纯性红斑,严重者可并发呼吸道阻塞、肺不张、呼吸衰竭。
一、典型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较多,多表现为上呼吸道疾病,约25% ~ 40%婴儿表现为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一般常以低热、流涕、食欲减退等上呼吸道症状起病,继而咳嗽,常伴喘息,中度呼吸急促,鼻涕增多,间歇发热。肺部可有弥漫性干鸣、细啰音和哮鸣音。早产儿和月龄较小者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可表现为发作性呼吸暂停,并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成人受此病毒感染则表现为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老年人可引起发热性气管炎和严重的甚至致死性肺炎。
二、其他症状
皮肤损害:少数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儿童可在面部及躯干发生单纯性红斑。亦有报道,在发病的第4天在肩部、胸部发生弥漫性斑丘疹,第5天播散到躯干、前臂及臀部等处。亦可见有少量瘀点,皮疹在12小时后消退,同时体温也下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一般需要给予对症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的感染,其中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比较常见,尤其是对于成年人、青少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能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此时仅需要使用一些感冒药进行对症治疗,病情通常可以逐渐恢复。另外,有的时候也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时可以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以后,可能会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导致胸闷、喘息的表现。此时通常还需要使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还需要积极进行平喘对症治疗。甚至有时患者还需要给予吸氧等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治疗。
呼吸道合胞病毒到底是什么?
HRSV为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HRSV,但HRSV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HRSV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8天,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早期HRSV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篇6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50-020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均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根据当前全球疾病死亡率调查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痢疾。由下呼吸道感染可能造成患者脏器功能衰竭,相应的也使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因此,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进行临床检验分析,对临床合理治疗用药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帮助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选择了4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分析其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结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选择了39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其中男240例,女150例,年龄46~84岁,平均67.4岁,住院时间6~38d,平均16.8d。
1.2标本采集 采集前要求患者先用清水漱口数次,应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部位的清洁,以去除口腔内大量杂菌,然后取深部痰液盛放于无菌容器中送检验;相比痰量过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预温至45℃左右的氯化钠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采用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法,并做药物敏感试验,测定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包管检查结果的准确。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病原菌分布 本组390例患者总计分离出菌株687株,包括G-杆菌356株(51.8%),G+球菌298株(43.4%),真菌33株(4.8%)。356株G-杆菌中包括产气肠杆菌182株,铜绿假单胞菌126株、肺炎克雷伯菌45株、大肠杆菌3株;298株G+球菌中包括肺炎链球菌154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7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粪肠球菌15株,溶血性葡萄球菌4株,尿肠球菌1株。33株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25株,热带念珠菌8株。
2.2耐药性情况 由以上看来,G-杆菌耐药率十分高,只有复方新诺明呈现部分耐药,其他药物均表现为完全耐药;G-杆菌中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完全用药,其他药物也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真菌耐药性较低,为部分耐药和敏感。
3 讨论
当机体健康情况下,下呼吸道应是无菌状态,而当呼吸系统防疫机制被破坏时就会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在我国下呼吸道感染方面一直维持着平稳的发病率,不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发生在下呼吸道的感染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由于下呼吸道紧连重要脏器,一旦下呼吸道严重感染极有可能迁延至重要脏器,致其功能衰竭,增加死亡率[1]。
下呼吸道标本主要为痰液、支气管分泌物和支气管灌洗液,排出的痰液经过咽喉及口腔后,常混有上呼吸道的常居菌,因此在进行痰液取检时应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及浅咽喉部位的清洁,本文39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以G-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G+杆菌和真菌[2]。G-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是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G+杆菌中所占比例最多,以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尿肠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2种。本组G-杆菌出现普遍耐药性,只有复方新诺呈现部分耐药;G-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普遍耐药,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部分耐药。真菌耐药性较轻,对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均敏感。重视病原学检查,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减少药物浪费及盲目使用抗生素最为科学的方法[3]。
因此建议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注意:一是选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如果发现细菌对某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之后,应及时更换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或选用其他抗生素;二是熟悉抗生素的抗菌谱,严格控制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一种抗生素能治疗的不联合用药,用窄谱抗生素能治疗的,不要使用广谱抗生素;三是掌握科学的使用方法,对于急性感染使用抗生素时,开始宜用厂家推荐的较大剂量,使血中的药物尽快达到有效浓度,防止因剂量不足而产生耐受[4]。 临床工作者应增强抗生素规范化用药办理,患者用药前尽大概进行病原学检测,并进行药敏实验,作为调整用药的参考。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疗程应尽量缩短,一種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应尽量不采用多种药物联合用药治疗。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和联合用药对象,避免长期应用和滥用,以降低临床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刘璨,崔小广,等.104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分析[J].临床医学,2011,24(12):321-322.
[2] 李宏辉.4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5(2):162-163.
[3] 钟小珠.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监测分析与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0,15(20):178-179.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篇7
关键词: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
呼吸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该病涉及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随着药物的滥用、人口老龄化及不规范操作等影响因素发生了较大改变, 进一步加大临床治疗难度[1,2,3]。通过痰的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可确定病原菌并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该类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为临床用药提供些许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痰菌或支气管分泌物培养, 在这些检查结果中, 共发现1 537例阳性。这些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是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患者。
方法:①检测方法:嘱所有患者, 在早晨起床后, 使用清水漱口2次, 然后用力咳痰, 将第2口痰装在无菌容器内, 2小时内送检, 并连续检查3天。避免其他人体分泌物混入影响检查结果。对于支气管分泌物应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取, 尽量在10分钟内送检。②细菌培养与分离鉴定:采用郑州安图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由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 鉴定可信度>99%。判定致病菌的标准为连续培养>2次有同一菌株生长者。③药敏试验:采用由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药敏分析进行药敏实验。④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粪肠球菌ATCC29212和肺炎链球菌ATCC49619为质控菌株。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 (±s) 形式表示,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痰培养阳性率和分离菌构成比:672例培养出782株病原菌, 其中双重感染110例, 其中546例革兰阴性杆菌, 157株革兰阳性球菌, 79株真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真菌, 见表1。
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率: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疗效, 其敏感率83.00~100.00%, 但是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差。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四代头孢菌素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差。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不及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外各种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除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和亚胺培南, 表皮葡萄球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等敏感率高, 见表2和表3。
讨论
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 各种病原菌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人们在治疗各种病原菌感染中所付出的精力和资源也越来越多。目前,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情况逐渐加剧, 使得日常常见的一些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耐药菌越来越多[4]。近年我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逐年上升, 且治疗困难越来越大。在该类患者中老年人居多, 且大部分老年人有肺部基础疾病, 该人群的病原菌谱与其他人群明显不同。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下呼吸道感染会加重其病情。在COPD各个时期, 下呼吸道都有较多细菌聚集, 且此类患者免疫力低下, 呼吸系统没有完善的防御功能,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感染, 预后差[5,6]。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 且反复住院, 因此医源性感染常见, 多感染革兰阴性杆菌。
本资料显示, 与近年来文献报道相符的是:本院患者主要病原菌中69.82%多数为条件致病菌性的革兰阴性杆菌, 其中居首位占14.20%是广泛存于自然界的土壤、水和植物的铜绿假单胞菌, 其次为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天然对多种抗菌药物不敏感,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 最主要的耐药途径是微孔蛋白突变, 一般在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不张和气胸等病变基础上易感染该菌, 可形成块状细菌菌膜黏附在气道上可对巨噬细胞、抗体、白细胞及抗菌药物对此菌的杀灭起到阻止和抑制作用[7]。本资料显示, 80.2~92.2%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的敏感性较好;22.5~40.5%对三代头孢敏感率较低;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要积极采取预防感染产生和传播的措施, 如刷手和消毒、环境和医用辅料器具的消毒灭菌、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慎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等[8]。本资料显示,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疾病合并感染多见。因为这些患者住院时间长, 次数多, 并且抵抗力较差, 存在医院感染可能性大。
调查可以看出, 革兰阳性球菌中, 59.9%是葡萄球菌属, 32.5%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27.4%是表皮葡萄球菌, 21.0%是肺炎链球菌, 19.1%是肠球菌。由于近年来广泛应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和MASA通过接触途径可易感传播的因素, 使得分离的菌群中58.8%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 67.4%是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 。目前治疗MRSA和MRSE的首选药物仍是万古霉素。随着耐药性和抗药性的不断增加, 人们最关注的是用于治疗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如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药敏情况进展。经抗菌药物的选择, 一般敏感菌株被杀死, 耐药菌株生存下来并且大量的生长繁殖, 所以耐药菌株感染和传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广泛滥用抗菌药。本组资料显示, 肺炎链球菌中54.5%耐青霉素, 93.9%耐红霉素;药敏试验显示, 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大部分青霉素和红霉素产生耐药性, 而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左氧氟沙星以及亚胺培南敏感性好。
综合上述, 开展药敏试验比较困难的原因有两点:第一, 大部分是经常用药且效果不佳或者是久治不愈的农村患者, 病情严重后才送到我院;第二为临床上不断生产的新型抗菌药物在患者身上不做药敏实验就广泛的滥用, 而导致广泛的细菌耐药性以及抗药性。所以我院研究病原微生物和抗菌谱的检验以及药物敏感试验, 在临床上积极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并且实施穿无菌手术衣和带无菌手术套、刷手、消毒等无菌原则, 从而预防细菌抗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这些措施在临床中预防和减慢细菌耐药和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建西.132例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 :136-137.
[2]谭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12) :3023-3025.
[3]李邕善, 卢芝强.125例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11) :1659-1660.
[4]朱建军, 赖福才, 段娥英, 等.防污染毛刷采样定量培养法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1) :8-10.
[5]许琦, 张姝, 何军.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分析[J].贵州医药, 2014, (1) :70-71.
[6]徐永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19) :4366-4367.
[7]王峥嵘, 朱昀, 刘振英, 等.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与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8) :1168-1171.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篇8
关键词:病原菌谱,呼吸内科,耐药性,下呼吸道感染
目前, 在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感染性疾病中, 下呼吸道感染尤为常见, 在不同的地域, 导致人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也大有不同。在所有导致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菌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且在本研究中, 各类菌种对于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大不相同[1,2]。为了对此类感染疾病进行有效地控制, 就必须根据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来对患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将对我院16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所收治的16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做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是经过临床特征以及病理学诊断等综合检查得以确诊的患者。其中90例男性, 74例女性, 年龄为24~83岁, 平均年龄为54.2岁。在本研究的痰液标本中, 被检出的病原菌总共有174株。本组患者中, 支气管炎患者有82例, 肺炎患者44例, 支气管炎扩张患者共26例, 其余10例患者为其他病症。
1.2 方法
清晨让患者在用清水漱口, 漱口后将第一口痰咳去, 然后再将深部的痰液咳在无菌器皿中待检。选择标本将其接种到无菌麦康凯平板和血平板中。本研究中的标本处理必须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要求。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表格来对本研究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 并利用百分率来对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检查率
在本研究所收集的痰液标本中, 总共有174株病原菌被分离出来, 在这些被分离出来的病原菌株中, 革兰阴性菌为122株, 其比率为70.2%;革兰阳性菌21株, 其比率为24.1%;真菌10株, 其比率为5.7%。
2.2 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见表1。
2.3 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
见表2。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研究资料表明, 革兰阴性菌在所有导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患者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耐药性细菌的定植生长、有创或无创呼吸机的应用使得患者下呼吸道中正常菌群生长失调、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下呼吸道痰液不能及时地被排出、纤毛运动能力减弱、呼吸道的分泌功能不断退化等因素有关[3]。
有研究资料表明, 医院呼吸科所收治的患者中, 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在呼吸内科,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菌类药物[4]。同时, 还需要对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等侵入性相对较强的操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的自身的抵抗能力不断下降, 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其各项身体功能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咳嗽反应的强度也在不断的减弱, 痰液不能顺利的从患者的呼吸道中排出, 上述的这些情况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在本研究所收集的痰液标本中, 总共有174株病原菌被分离出来, 在这些被分离出来的病原菌株中, 革兰阴性菌为122株, 其比率为70.2%;革兰阳性菌21株, 其比率为24.1%;真菌10株, 其比率为5.7%。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为复合型感染, 患者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5]。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由于假丝酵母菌是一种人体的正常定值菌, 一般情况下, 它在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以及口腔中呈现出正常分布的状态。不过在对患者进行标本采集时, 假丝酵母菌有可能对标本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 在对有真菌分离出来的患者进行治疗时, 必须根据其分离出来的真菌类型、数量以及患者的临床综合表现来对患者制定出科学有效地治疗方案来对其进行治疗。
从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在所有被检测出来的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菌占到了70.2%, 这与某些学者在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在所有被分离出来的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最广, 此外, 该病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范围也相对较广, 在医院的物体表面、水、空气等都有分布, 这就使得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增大。
通过对本研究所分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药敏反应检测, 我们可以发现,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于临床中常用的抗菌药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的耐药性较高, 且具有多药耐药的特点。
综上所述, 在导致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所有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菌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且在本研究中, 各类菌种对于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大不相同。目前, 医院呼吸内科所收治的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为了降低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就必须在临床中强化对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的监测力度[6,7]。由此可见, 在对患者的感染菌种进行确诊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初次治疗后的病情转归情况以及病原学检查的相关结果考虑在内, 通过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后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对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巴特尔.我院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42 (11) :1354-1355.
[2]尹琦, 陆贞妮, 刘和艳, 等.5种抗真菌药物对常见感染酵母菌的抗菌活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5 (5) :786-787.
[3]黄滨.非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检测必要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 (6) :1044-1045.
[4]巴特尔.我院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C].//首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 (宁波会议) 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集.2010:167-170.
[5]官宇男.非典型病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的抗菌治疗[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1, 9 (11) :41-41.
[6]余晓君, 王晔, 应蕾, 等.儿童肺炎链球菌对三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C].//全国抗菌药物临床新进展与规范应用 (大连) 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9:1-4.
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感染患者中, 根据医院感染标准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者24例, 男15例, 女9例, 年龄25~45岁。
1.2 标本采集方法
患者先用盐水漱口, 尽量少粘唾液, 咳痰入消毒容器, 痰样品做革兰染色镜检, 观察样品是否适合作培养, 室温下立即送检。
1.3 病原菌分离鉴定
按中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的培养, 分离及鉴定[1]。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2]。采用5%羊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 (分离革兰阴性菌) 培养基来培养[3], 质控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和各种抗菌药物纸片均购自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微生物种类及检出率
2 4例患者共作培养8 9次, 7 8份标本有致病菌生长, 阳性率87.64%。其中10例分离出2种或2种以上细菌, 共获病原菌96株, 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71株, 占73.96%,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 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 革兰阳性菌19株, 占19.79%, 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 真菌6株, 占6.25%, 结果见表1。
2.2 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较敏感, 其余多不同程度耐药, 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较敏感, 对头孢类很大程度耐药。见表2。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 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 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 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 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铜绿假单孢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
从表1可见, 2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液中, 革兰阴性杆菌占73.96%, 仍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较大, 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也在增加19.79%, 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真菌类感染在逐年增加, 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大挑战[4]。
从表2可以看出, 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较敏感, 故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可作为首选药, 但亚胺培南由于价格较贵, 一般只在重症感染中才使用, 抗生素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联合用药会引起二重感染, 还会增加药物过敏性及毒性, 不宜长期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其使用原则应根据致病菌的种类, 参考抗生素的抗菌谱, 在应用抗生素前取痰做细菌培养, 应用中华医学会推荐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抗生素治疗;一般抗生素应用3d无效才考虑更换, 不宜频繁更换抗生素;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抗生素应用条件。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杜, 2006:473.
[2]徐晖.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1602例分析[J].中国误诊, 2008, 8 (8) :1983-1984.
[3]黄文智, 李淑英.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促进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5, 4 (4) :363-364.
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中,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60~80岁, 平均70.6岁。其中COPD、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18例, 肺癌并阻塞性肺炎2例, 支气管扩张6例, 慢性支气管炎性发作期9例, 支气管炎并感染4例, 气管插管1例;对照组40例中, 男19例, 女21例, 年龄62~85岁, 平均69.8岁, 其中COPD、肺心病合并俩部感染16例, 肺癌并阻塞性肺炎1例, 支气管扩张8例,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8例, 支气管炎5例, 气管切开1例, 白血病1例。
1.2 方法
治疗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静脉滴注, 2次/d, 加硫酸阿米卡星0.4 g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是曾报道[2]治疗下呼吸道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静脉滴注, 2次/d, 加硫酸奈替米星0.2 g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均为10~14 d。从用药开始至停药1周内禁酒, 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生素。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拍胸片, 痰培养, 检查肝、肾功能, 血尿常规, 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以上四项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③进步:病情无明显好转, 实验室检查至少一项检查恢复正常;④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加重, 实验室检查无指标恢复, 以痊愈+显效计算有效率, 统计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25例, 显效10例, 进步2例, 无效3例, 有效率35/40 (87.5%) 。对照组:痊愈28例, 显效8例, 进步3例, 无效1例, 有效率36/40 (90%) , 两组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细菌学疗效及药敏试验结果
80例患者均留痰作培养, 共培养出病原菌65株, 细菌培养阳性率81.25%。其中治疗组34侏, 对照组31株, 治疗组清除菌株31株。清除率31/34 (91.18%) ;对照组清除29株, 清除率29/31 (93.55%) , 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耳鸣, 3例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对照组有1例出现恶心, 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 其余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讨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头孢哌酮钠与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钠按1:1组成的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 是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舒巴坦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因而可保护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遭受水解破坏, 两者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硫酸阿米卡星属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许多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 不会为此类酶钝化而失去抗菌活性[3]。临床分析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 安全性好。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40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 2次/d, 同时给予硫酸阿米卡星0.4g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40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 2次/d, 同时给予硫酸奈替米星0.2g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均为10~14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相当, 两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40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 安全性好。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戴臣英.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7-18,
[2]何光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替米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2005, 27 (4) :521,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篇11
【关键词】 抗生素;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17-01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以及支气管炎等。该研究将于2012年1—12月期间选取该院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探讨临床抗生素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9例,女性患者为41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为(100.34±1.28)岁,疾病类型:大叶性肺炎患者为4例、慢性组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47例、间质性肺炎患者为4例、支气管肺炎患者为36例、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患者为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者为6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制定的下呼吸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1]可知:①患者新近均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疾病相关临床表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相关临床症状程度加重且伴有脓性痰液;②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可出现或不出现胸痛、发热、肺部湿罗音以及肺实质变体征;③患者经白细胞检查可知含量正常或不小于10×109/L;④核伴或不伴左移;⑤经X线、CT或MRI等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可知,患者肺部出现侵润阴影,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或发生肺间质改变以及肺纹理异常增生等现象,部分患者可发生胸腔积液。若患者具有上述任一项并加第⑤项,均可确诊其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
1.2.2 研究方法 (1)痰液样本采集。①于清晨采集清醒患者痰液标本,方法为指导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2~3次漱口[2],之后指导患者用力咳嗽,将深部痰液收集于无菌痰盒内,采集完成后一小时内送检;②昏迷患者痰液标本采集。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无菌吸痰管于人工气道内将痰液吸出,采集完成后1 h内将痰液标本送检[3];(2)病原菌检测将痰液标本接种于麦康平板以及哥伦比亚血平板,之后将其置入36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进行18~24 h孵育,同时将痰液接种于巧克力平板,之后置于浓度为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18~24 h孵育,三种平板孵育完成后均将可疑菌落挑出给予革兰氏染色,之后转接中与PC11板或Microscan Nc21板,放置在36攝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再次进行18~24 h孵育,之后应用得灵型号为MicroScan-4微生物鉴定仪器对平板上致病菌进行读板鉴定;(3)药敏试验。采用K-B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质量控制标准菌株选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结果
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 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对三代头孢类药物均未发生敏感。
3 讨论
经该研究可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未出现明显耐药性,因此提示临床可使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但由于不同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将可能出现不同的病原菌,而患者体内致病菌以及耐药性将随着时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提示临床医师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若未进行病原菌检测而直接应用抗生素治疗,则可能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贻误患者病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临床医师在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依靠临床实验室检验技术,及时准确的掌握患者体内致病菌情况以及患者自身耐药性,从而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药物,同时可以避免选用患者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类药物。
该次研究结果中,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且以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对三代头孢类药物均未发生敏感。综上所述,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首先应明确患者致病菌及耐药性,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正确抗生素,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家泰,杨敏, Weinstein AJ.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11(1): 8-15.
[2] 朱青静.不同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学探析[J].医药前沿 ,2013,(18):180-180,181.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 篇12
关键词:荔城医院,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下呼吸道感染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且年龄大、身体素质差,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抗感染治疗对其至关重要。治疗时需明确感染的病原菌,方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1]。目前临床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耐药菌株也显著增多,如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这些病原菌耐药严重,是导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又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3]。因此,探析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感染状况十分重要,故回顾性分析荔城医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痰培养资料及药敏试验资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荔城医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42~83岁,平均(68.6±2.8)岁。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经胸部X线平片、痰培养试验等检查确诊。疾病类型:其中肺炎80例、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80例、支气管扩张3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0例。住院次数2~8次,平均(3.5±1.3)次。所有患者均选择最后一次住院的菌痰标本。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地患有慢性肺病、慢性心衰、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慢性基础病,或者长期卧床。
1.2菌株来源及检测方法从荔城医院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菌痰标本200份中分离出病原菌100株,均为不同患者合格标本中分离出的异种菌株。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TMNew生化分析鉴定系统予以鉴定,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患者晨起用清水漱口两次,后用力咳痰,第一次痰液不要,第二次痰液在无菌容器内置存待检,连续3 d,采集标本后2 h内送检,在采集标本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混入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尽量降低咽腔、鼻腔、口腔的长居杂菌对标本的污染,在低倍镜下检测标本,若涂片的鳞状上皮细胞低于10个,多核白细胞超过25个,或者两者比例小于1∶2.5,则为合格标本,并在10 min内进行洗涤及培养合格标本。
1.3培养基及药敏纸片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血平板、M-H平板及药敏纸片。
1.4培养、鉴定病原菌及药敏试验方法应用画线法在萨布罗平板、羊血琼脂、麦康凯平板上接种标本,应用常规方式进行培养,如连续两次培养,发现同一菌株生长,则为致病菌,检测各种抗生素的抑菌环直径应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判读结果按照CLSI2008-2010年标准,以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菌株筛选;根据CLSI2008年标准进行ESBLs纸片法筛选及确证试验。
1.5质控菌株ESBLs纸片法筛选及确证试验选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ESBLs阳性)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ESBLs阴性)作为质控菌株;药敏试验选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质控菌株。
2结果
2.1不同病原菌检出阳性率情况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0例菌痰标本中,阳性者90例,阳性率为45.0%;在90例阳性菌痰标本中,病原菌为10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57株(57.0%)、革兰阳性菌30株(30.0%)、真菌13株(13.0%)。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80.7%;革兰阳性菌中,溶血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占76.7%;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混合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合并真菌感染为主。见表1。
2.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中,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其次为阿米卡星。5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株20株,阳性率35.1%。见表2。
2.3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中,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头孢呋辛;利奈唑胺最低,其次是万古霉素。在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MRSA菌株4株,阳性率40.0%。见表3。
2.4真菌的病原菌情况13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0株,检出真菌的菌痰标本中有10个同时检出其他细菌,大部分是革兰阴性菌。
3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指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的感染性炎症,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多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发热,严重患者有气促、咯血等症状。大量的研究发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居多,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亦呈不断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杆菌在近20年已成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株不断增加,且产生超广谱酶,成为防治中的难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多样,能对多种抗生素快速产生耐药,抗菌治疗难度大,且易定植导致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固有耐药机制复杂,生命力极强,极易对消毒剂和抗菌药产生耐药性,除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43.8%~93.8%。这些病原菌耐药严重,是导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同时又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抗感染治疗对其至关重要,需明确感染的病原菌,方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4]。常用抗菌药物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等;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同时需要对症治疗,如平喘、祛痰等,重症患者注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5]。随着临床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耐药菌株显著增多,合并真菌感染也显著增多,导致患者的药敏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反复感染住院的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因高龄患者脏腑器官功能降低,身体素质差,病情相对较重,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耐受性与年轻人比较差异较大[6,7],容易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上升[8]。目前,对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感染状况分析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9,10,11,12]。分析荔城医院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有助于分析病区乃至全院的感染状况,为更好地治疗疾病、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制定预防院内感染措施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推荐阅读: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07-22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08-01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06-17
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10-07
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11-02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分析论文09-12
呼吸内科08-27
呼吸内科总结07-19
呼吸内科疾病06-23
呼吸内科考试题目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