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

2024-08-27

呼吸内科(共12篇)

呼吸内科 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在呼吸内科临床上是较常见疾病, 其多以气流受阻为主要特征,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随着肺部损害程度加重, 患者极易并发呼吸衰竭症状, 从而危急患者生命[1]。虽然目前临床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药物与方法较多, 但临床仍有较高病死率。为了探寻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本文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9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 疗效颇为明显, 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 男41例, 女37例;年龄42~83岁, 平均 (60.5±8.7) 岁;病程3~17年, 平均 (9.2±2.5) 年。排除标准: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合并气胸患者;合并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患者。入选标准:临床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试验患者。将78例患者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数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方法: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解痉平喘、抗生素、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类药物治疗;同时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呼吸机参数与呼气压, 并同时依据血氧饱和度检测值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参数, 使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 (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 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后, 将其疗效进行对比。

评价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2]:检测时间确定为8∶00~11∶00;检测前15 min患者处于静息状态。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两组对比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 并采用率表示;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 并采用 (±s) 表示, 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呼气流速峰值、第1秒呼出气量、肺活量等检测值均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讨论

COPD是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 多与有害气体、有害颗粒引发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有关[3]。近些年, 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 COPD临床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该病症具有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COPD发展至晚期时, 患者通气受阻严重, 常可导致呼吸肌疲劳, 增加了二氧化碳在体内的潴留, 当二氧化碳潴留量不断增加时, 即可导致呼吸衰竭发生[4]。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是氟替卡松与沙美特罗混合制剂, 其中沙美特罗具有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 使受体敏感性增加, 激素效能得以显著提升;氟替卡松可增强β2受体转录与合成, 促进肺泡内二氧化碳排出, 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 另外, 该药物还具有较高脂溶性, 易穿透细胞膜到达病灶处, 致使肺组织内浓度较高, 且药物停留时间长, 可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5]。

肺功能检测是判断患者气流受阻的客观指标, 可较好地反映疾病进展与转归的情况, 并具有良好重复性。

综上所述, 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 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与体征, 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及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权, 唐菊梅, 黄勤, 等.舒利迭与无创通气联用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5, 9 (1) :36-38.

[2]周萍, 邱泽亮, 范正君, 等.Bi PAP呼吸机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20) :2208-2210.

[3]朱勤瑞, 周政敏.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的影响[J].医学综述, 2014, 20 (6) :1106-1108.

[4]童亚玲, 李乾兵, 徐建林, 等.沙美特罗替卡松 (舒利迭) 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中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 (12) :1392-1397.

[5]李九红.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临床体会[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32 (8) :435.

呼吸内科 篇2

一、单选题:

1、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发绀呼吸困难明显,经治疗后疗效欠佳,呼吸浅慢、暂停与神志欠清,须使 用呼吸机。下列哪项不是其使用的目的(C)

A、纠正低氧血症

B、增加通气量、扩张肺泡

C、纠正休克

D、减慢呼吸频率

E、减少呼吸功耗

2、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有意义的肺功能检查结果是(B)

A、肺总量增加

B、残气量/肺总量增加

C、时间肺活量减低

D、最大通气量减少

E、小气道功能-流速-容量曲线改变

3、.男,62岁,常夜间发作哮喘,伴频繁咳嗽,咳泡沫痰,有时带血丝,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患者为下列哪种疾病所致哮喘的可能性最大(C)

A、支气管哮喘

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心源性哮喘

D、肺癌

E、过敏性肺炎

4、男性18岁,阵发性晨间咳嗽3周,偶胸闷、憋气,查体双肺偶闻哮鸣音,追问病史患者2个月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闻刺激性气味引起咳嗽,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价值(D)

A、胸部X线片

B、运动肺功能测定

C、常规肺功能

D、支气管高反应性测定

E、过敏原皮肤敏感试验

5、男性,37岁。3天前受凉后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咳少许黄痰。今日病情加重,出现气促、烦躁、四肢湿冷、唇指发绀。体检:右肺呼吸音减弱,心率120次/分,血压80/60mmHg。最可能的诊断是(A)

A、重症肺炎

B、肺梗死

C、真菌性肺炎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张力性气胸

6、关于休克性肺炎的治疗,下列不正确的是(C)

A、抗休克治疗

B、控制感染

C、慎用糖皮质激素

D、防止心肾功能不全

E、重症监护和支持治疗

7、院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首选治疗是(A)

A、青霉素

B、耐青霉素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C、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E、氨基糖苷类

8、经检查痰菌阳性,确诊为肺结核,在药物敏感试验测定结果报告之前化学治疗方案拟定应主要参考(E)

A、中毒症状

B、病变范围

C、病变的组织破坏程度

D、痰菌量

E、既往治疗史

9、成人肺结核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D)

A、低热、咳嗽、盗汗、乏力

B、血沉增快

C、胸片有渗出阴影

D、痰涂片检查结核菌阳性

E、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A、通气功能减低

B、肺内分流、V/Q比例失调

C、弥散功能障碍

D、耗氧量增加

E、支气管痉挛

10、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为(A)

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现顽固低氧血症为(B)

一、判断题:

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大量脓臭痰及呼吸困难。(F)

二、填空题:

1、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三、简答题:

1、临床上引起肺心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呼吸内科 篇3

【关键词】呼吸内镜;呼吸内科诊疗;荧光支气管镜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73-02

呼吸内科是对病人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科室,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诊疗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呼吸内科的现实需要,提高呼吸内科的诊疗手段是当前呼吸内科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呼吸内科的传统诊疗方式主要存在着诊疗时间过长,诊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支气管镜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很大的贡献。

1 呼吸内镜技术概述

呼吸內镜技术能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能通过微创技术来治疗病人。呼吸内镜技术是一种以内窥镜为基础的诊疗技术,内窥镜是一种可以送入人体腔道内的窥镜,它可以使医生非常直观的观察病人检查的部位。呼吸内镜以支气管镜、胸腔镜和纵隔镜为代表,其中支气管镜最早被提出是在1897年,当时德国科学家Killian报导了利用直径8mm,长度为25cm的食道镜取出骨性异物,从此开启了支气管镜的发展历史。在支气管镜发展的100多年来,从最初的硬质支气管镜发展到纤维支气管镜再到现如今的电子显微镜为气道疾病诊疗带来了极大的变化[1]。胸腔镜是1910年由瑞典内科教授Jacobaeus首次提出的,现在已经普遍应用于胸部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纵隔镜则是在1959年由瑞典医生Carlens首次提出,用于上纵隔检查和活检,可应用于癌症的分析检查。当前呼吸内镜已经在肺感染、胸外伤、食道气管炎以及肺癌手术前检查等多项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借助于呼吸内镜医生可以对病人的病情有一个准确、快速、直观的判断,避免患者的病情被延误,解决了传统呼吸内科诊疗技术不能准确判断病人病情的问题。

2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2.1医生要科学使用呼吸内镜作为诊疗的手段

呼吸内镜能够送入人体腔道内,直接观察患者的病变位置,使得医生能够直观准确的了解患者情况,与以往的诊疗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率。虽然呼吸内镜极大的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治疗,但是也不能盲目的使用,医生应当要从患者的病症特点入手,以患者的初步诊疗和呼吸内镜技术的特点作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医生应当加深对呼吸内镜技术的了解,积极分析在呼吸内科中应用呼吸内镜技术的优势与不足,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呼吸内镜技术的发展,实现提高呼吸内科诊断效率的目的。

2.2 当前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

呼吸内镜主要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确定患者的情况能否采用呼吸内镜技术进行诊疗,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诊疗的具体方向。在应用呼吸内镜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医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就避免了患者遭受较大的病痛,能够有效的提高诊疗的效果。

2.3 在临床中应用呼吸内镜进行诊疗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呼吸内镜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对以下几项加以注意[2]:第一,要保证呼吸内镜诊疗患者在诊疗前6小时内不能进食与饮水,当诊疗结束后2小时内不能进食与饮水。女性患者还应当错开月经期。第二,在诊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憋气感、异物感,医生应当提前将这种可能性告知患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像医生说明。医生会妥善的处理。第三,在患者诊疗之后可能会出现痰中带血丝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处理,患者也不必恐慌害怕。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过大时则需要医生仔细检查并予以处理。第四,呼吸内镜使用之后注意消毒,由于呼吸内镜其材质特殊、精密度高且结构复杂,因此在患者使用后需要严格的清洗消毒。如果呼吸内镜的消毒不合格很容易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在对呼吸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

3 呼吸内镜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呼吸内镜以管镜和胸腔镜为核心,可以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极大的便利。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呼吸内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呼吸内镜技术的应用在多学科复合应用的推动下也呈现出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荧光支气管镜技术以及超生支气管镜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呼吸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荧光支气管镜技术医生可以利用蓝色激光下患者病灶的荧光性来清晰的观察患者的情况,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而利用超声支气管镜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气道壁各层组织结构,能够准确的观察出早期侵润型肿瘤的侵犯深度和范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超声支气管镜将是呼吸内镜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对当前呼吸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来看,呼吸内镜未来的发展将会以多学科复合的方式为主,对于提高呼吸内科诊疗的准确性具有极大的意义[3]。近几年,我国的呼吸内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我们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得到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及肺癌临床分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呼吸内科是现代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呼吸内镜是呼吸内科诊疗中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呼吸内科诊疗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生通过呼吸内镜可以对患者的病情、病灶位置有更加直观、准确的了解,与传统的呼吸内科诊疗方式相比,呼吸内镜可以有效的提高呼吸内科诊疗的效率。从当前呼吸内镜的发展前景上看,多学科复合方式将会是呼吸内镜未来发展主要方向。随着呼吸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强.呼吸内镜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1-102.

[2]陈正贤.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应用的一些争论[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前沿版).2006,26(4):53-54.

呼吸内科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解放军第九四医院2008年8月~2013年6月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91 例, 其中发生VAP者17 例, 发生率为8.9%。 17 例VAP患者中, 男11 例, 女6 例;年龄41~75 岁, 平均 (58.6±5.7) 岁。 VAP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订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相关标准[3]。 VAP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 例, 肺癌5 例, 支气管哮喘2 例, 肺间质病变2 例, 其他3 例。

1.2 调查方法及资料收集

对相关的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统计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呼吸机使用时间、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行气管切开术、患者意识状态等。 VAP归因死亡的诊断标准:1患者死亡时其肺部感染未被控制;2由肺部感染直接导致的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而死亡;3肺部感染是患者死亡的加速或合并因素[4,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 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及治疗情况

共发生VAP 17 例, 发生率为8.9%。 全部病例均治愈, 无死亡病例。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1~14 d, 平均 (8.5±1.5) d。

2.2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

VAP发生率在年龄 (≥60 岁、<60 岁) [13.2% (10/76) 、6.1% (7/115) ]、 呼吸机使用时间 (≥7 d、 <7 d) [14.5% (9/62) 、6.2% (8/129)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是、 否) [18.8% (3/16) 、8.0% (14/175) ] 等因素间进行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VAP发生率在性别、气管切开、意识状态等因素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2.3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年龄、性别、呼吸机使用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管切开情况、意识状态等因素进行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年龄≥60 岁 (OR =2.218) 、呼吸机使用时间≥7 d (OR = 6.32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OR = 5.575) 与VAP发生相关 (P < 0.05) 。 各因素赋值情况及结果见表2、3。

3 讨论

VAP是临床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 其发生与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有密切的关系, 是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较为多发的并发症之一, 预后较差[6,7]。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 其病死率可达到40.0%左右, 因此, 明确VAP的发病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8]。 在相关危险要素分析方面, 患者发生VAP后, 直接导致住院治疗时间的延长, 增加了治疗成本, 相应也导致了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本研究对临床实际工作中有可能影响呼吸机治疗患者发生VA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VAP发生率在年龄、呼吸机使用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因素间进行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VAP发生率在性别、气管切开情况、意识状态等因素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3年龄≥60 岁 (OR = 2.218) 、呼吸机使用时间≥7 d (OR = 6.326)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OR = 5.575) 与VAP发生相关 (P < 0.05) 。 其中, 就实际工作看, VAP发生最重要的因素是呼吸机使用时间。

注:VAP:呼吸机相关肺炎

因此, 在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时, 可根据上述统计学结果, 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相关护理措施的处理, 如:1加强口腔护理。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口腔分泌不足或蒸发较大, 无法起到唾液的杀菌作用, 因此, 细菌会移位进入呼吸系统等, 从而加大了VAP的发生概率。 对患者口腔有效行护理是降低VAP出现概率最为直接的护理措施[9]。2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 应用配有恒温的湿化装置雾化吸入, 可降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 有利于痰液的排除, 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8]。使用时注意湿化器及湿化水至少应该每天彻底清洗并更换1 次。 3呼吸机管道的护理管理。 呼吸机管道是是VAP病原微生物的潜伏来源。 在临床工作中, 呼吸机管路应每2~5 天更换1 次, 如有可能污染的情况出现, 应随时替换。 定期清除、更换储水瓶及呼吸机管路内的凝结水。4吸痰技术。及时、正确的吸痰措施对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VAP的发生至关重要。 但应保证吸痰措施使用的频率不能过高, 过于频繁的吸痰容易导致患者呼吸道黏膜损伤, 降低呼吸道的局部抵抗力, 反而会对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有利。 吸痰措施前辅以拍背护理及气道的雾化吸入, 可减轻吸痰的难度, 每次吸痰的吸引时间应低于15 s, 吸引的压力不超过2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每次吸痰操作后, 应通过肺部听诊来判断其效果。5加强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管理, 并及时予以隔离, 可以有效减少此类肺炎耐药菌的扩散。 6合理洗手及病房环境的消毒:接触传播是耐药细菌的重要传播途径, 其中医护人员徒手操作是传播的重要媒介, 有研究发现, 医务人员手部常附着有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肺炎细菌。 因此, 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洗手、消毒规则, 可有效减少耐药细菌在患者中的播散, 尤其是在危重患者中的传播[10]。7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疏导及感染预防措施:对病人及其家属应充分解释呼吸机使用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及预后效果, 减轻家属及患者的心理疑虑, 疏导心理负担, 希望患者及家属积极地配合治疗及采取相关预防措施[11,12,13,14]。

呼吸内科实习小结 篇5

来医院实习一个月的这段时间里,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临床,跟着查房,第一次与病人有了正面的接触腼腆的问诊,虽然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但却让我获益良多。

呼吸内科是我实习的第一站占实习1/10的时间,在这里什么都是从头学起,很多时候都让我有点手足无措。在两位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学会了开肺功能检查、FeNO、心电图、支气管镜和其它项目的申请单。慢慢地也开始会看老师开的医嘱了,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对于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查房过程中,带教老师会对某些疾病的要点进行讲解。有新病人时,老师会认真修正我所写的首程、大病历,第二天查房时还会讲解一下他们的诊断思路,这让我从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呼吸科碰到的病种较多,有copd、气胸、胸腔积液、哮喘、肺炎、肺Ca、肺TB等,通过书写病历和体格检查,对这些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有了一定的了解。看了两次胸腔置管引流术才知道临床上的操作跟书本上的差异,知道了X线上胸水表现B超下表现

感谢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学习到了除了知识之外的医德医风及对病人负责,对疾病负责,要在临床学习中学会做聪明的医生,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胆大心要细,耐心地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程度,改善医患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彼此应当“换位思考”。作为我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个月,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我喜欢现在这种状态,喜欢这个科室给我带来的新鲜感。我会好好利用剩下的每一个月,努力学习,相信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成长。

儿童呼吸内科 告别小儿冬日咳 篇6

冬天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对我们人体的呼吸道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皮肤及鼻腔黏膜干燥,加上空气寒冷,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常引起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极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久咳不愈的病因

1感染。

小儿久咳不愈的病因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与成人相比,小儿鼻腔短、鼻道窄、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小儿气管和肺组织发育尚不完善,支气管腔较成人狭窄,缺少弹性组织,支撑力量不足,气管中黏膜血管丰富,清除细菌的能力差;小儿辅助呼吸肌力量小,同样也影响小儿通气换气功能;小儿时期呼吸道免疫功能较成人低,再加上冬天干冷的空气,常常导致小儿比成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小儿扁桃体在1岁时逐渐增大,4~10岁是扁桃体发育高峰期,因此扁桃体炎也常发生于儿童期。

2警惕其他基础疾病。

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还可能与存在一些基础疾病有关,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先天性呼吸道畸形、佝偻病引起的胸廓畸形、营养不良、肺结核等。因此对于存在反复感染征象的小儿需警惕这些先天性疾病的可能。

3感染后咳嗽。

在门诊,我们还经常见到许多既往健康、没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在经历了一次感染后,出现久咳不愈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感染后咳嗽”。检查胸×线片无异常,咳嗽呈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黏痰,咳嗽可以持续超过4周。其原因与感染破坏了气道上皮的完整性、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鳞状化生等原因有关。这样的小儿可以应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药物,如顺尔宁、开瑞坦等,可短期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但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则应考虑其他诊断。

4过敏性咳嗽。

另一个引起小儿冬日久咳不愈的常见原因是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有下面这些情况家长要留意是否过敏性咳嗽:持续咳嗽,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无感染征象或经过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有过敏性疾病史或家族史。因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所以顺尔宁、开瑞坦仍是应用指征,还可以加用B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

5上气道咳嗽综合症。

如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也常引起小儿久咳不愈,主要与上气道炎症分泌物常常流向后鼻道、经常刺激咽喉壁有关。小儿咳嗽以清晨或体位改变时较厉害,常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我们称这类咳嗽为上气道咳嗽综合症。这一综合症的首要治疗是针对各种慢性的鼻咽部疾病,要寻求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行鼻腔盐水冲洗,有过敏性鼻炎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加用顺尔宁、开瑞坦和鼻吸入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另外,引起小儿咳嗽的原因还有胃食管返流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异物吸入、药物诱发性咳嗽、耳源性咳嗽及心理因素引起的咳嗽等,尚需注意识别并及时进行对应治疗。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人生这段脆弱的时期呢?

1北方的冬天都有供暖设备,但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也不要太干燥,否则对人体的生理与健康都会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采暖期室温控制在14~18℃之间,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35%~45%,对人体比较适宜。

2注意日常护理。我们常常见到许多家长,对孩子关爱有加,冬天给孩子穿很多衣服或盖厚重的被褥,生怕孩子着凉。殊不知,这样的孩子反而容易经常感冒发烧。总是“久治不愈”。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穿了较多衣服的孩子往往活动后大汗淋漓;睡觉时因为盖得太多,内衣汗透,加上不能得到及时更换,总是不断着凉。

3平素注意营养均衡,婴幼儿要适时添加辅食,鱼、肉、蛋、奶、菜等都应该调配着成为学龄前、学龄期儿童的盘中餐,要注意粗细搭配。全面均衡的营养才是健康身体的保证。

4注意适当的锻炼,如循序渐进地游泳、爬山、日光浴等,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进行空气浴;养成开窗睡眠的习惯,让新鲜空气不断进入室内,维持室温的相对稳定,让室内空气经常保持流通,新鲜。

5还可以用一些有效的增加抵抗力的药物,如转移因子口服液、玉屏风颗粒、万适宁片等。

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重症哮喘的病人,当中男性病人67例,女性病人33例。年龄在31-79岁,平均年龄为57.4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病程8.3年。其临床症状包括有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有哮鸣音,RR(呼吸频率)每分钟在30次以上,HR(心率)每分钟103次。100例病人全部经过相关临床检查,并被确诊为重症哮喘。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病人采用综合临床治疗。

1.2 临床治疗方法

对两组病人全部采用心电监护,其中包括有24小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24小时液体出入量。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其中包括有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氧气流量每分钟1-5L;补充液体,对水、电解质进行调整;对伴有细菌感染的病人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2]。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

对病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80毫克,采用静注方式,每隔12小时进行注射一次,持续使用1-3天。根据病人病情的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药物剂量,而且逐渐改为口服用药,一直到发病之前的维持治疗剂量。氨茶碱0.3-0.7克,每天一次,采用静注方式。同时还采取沙丁胺醇水溶液1毫升,并加入到异丙托品水溶液2毫升,采用雾化吸入疗法,每日2-3次[3]。同时加入机械通气治疗。

还有就是采用硫酸镁(25%)10-20毫升联合多巴胺10毫克共同加入到生理盐水500毫升,采用静注方式,同时采用西米替丁0.8克加入到250毫升5%的葡萄糖注射液,采用静注方式。两组的一个治疗过程全部为三天[4]。

1.3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使用药物12小时当中其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好转,各项监测指标保持正常水平;有效:使用药物12-72小时其临床症状、体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各项监测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经过临床治疗72小时以后,其临床症状、体征没有任何好转,甚至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之间对比

实验组病人一共50例,其中显效1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病人一共50例,其中显效11例、有效26例、无效13例、总体有效率为74%,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病人治疗之前和治疗以后血气分析和峰流速变化之间对比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72小时以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出气体峰流速都有明显的好转,其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3 讨论

重症哮喘病人大部分会出现平滑肌增厚、黏膜纤维增生,通过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引发肺气肿(阻塞性)和肺心病,对心脏和肺部功能带来巨大的影响。重症哮喘一般采取氧气治疗、激素治疗等其他治疗方式,但是会导致呼吸道阻力明显增加,使肺泡充气过度,对通气功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最终导致病人出现低氧血症以及呼吸酸中毒。因此,应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临床治疗。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治疗,使发生肺炎的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痛苦程度降低,同时也使病人感觉到舒适。除此之外,根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5],硫酸镁静脉注射以及肌肉注射通常对惊厥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肾上腺受体充分激活,进而使支气管得到充分扩张,对哮喘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使钙离子浓度明显减少,使支气管平滑肌充分舒张[6]。多巴胺属于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使排出血液量明显增加,使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同时对附近血管起到一定的收缩作用,使动脉压明显增高。西咪替丁能够使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使诱升的抑制因子明显降低[7],对夜晚出现重症哮喘的病人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笔者采用综合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出气体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哮喘采用综合临床治疗模式,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同时也使病人心肺功能得到明显好转,对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重症哮喘采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哮喘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出气体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哮喘病人采用综合临床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治疗分析,呼吸内科,重症,哮喘

参考文献

[1]马春芬.85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6):32.

[2]李建龙.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4(8):5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26(3):132-138.

[4]杨立新,孙春香,侯艳华.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11,12(4):57-58.

[5]苏传芝,白艳玲.硫酸镁联合多巴胺、西米替丁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102-103.

[6]彭振东.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3,13(3):111.

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5~12月的完整住院病历450份, 调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药品、总用药天数等, 该组患者中使用抗生素者367例, 使用率为81.5%, 对该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品种、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89例, 女性178例, 年龄18~84岁, 平均年龄45岁。治愈147例, 好转187例, 未愈21例, 自动出院9例, 3例死亡病历, 住院日9~72d。

1.2 方法

根据WHO建议, 用规定日剂量DDD (Defined Daily Dose) 和药物利用指数DUI (Drug Uvilization Index) 作为医生是否合理用药的指标, 对应用的药物作统计分析, 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参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 (第二部) 》、《临床川药须知》和第15版《新编药物学》及有关说明书确定DDD, 确定某约的DDD值时以常见适应证的用量为准[2]。用药频度 (DDDs) =总用药量/DDD, DDDs是不同药品间消耗比较的指标, DDDs越大, 药物使用频度越大, 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UI=DDDs/总用药天数, DUI>1为用药不合理, 规定DUI≤1为用药合理。

2 结果

2.1 抗生素的使用品种

该组患者中有367例使用了抗生素, 使用率为81.5% (367/450) , 抗生素的种类有32种, 其中使用最多的前10中抗生素以及其比例依次为:头孢他啶43例, 占11.72% (43/367) , 头孢哌酮/舒巴坦39例, 占10.63% (39/367)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08% (37/367) , 阿奇霉素32例, 占8.72% (32/367) , 头孢呋辛24例, 占6.54% (24/367) 、环丙沙星20例, 占5.45% (20/367) , 青霉素钠18例, 占4.90% (18/367)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7例, 占4.63% (17/367) , 头孢曲松钠17例, 占4.63% (17/367) , 万古霉素17例, 占4.63% (17/367) 。

2.2 使用抗生素的种数、例数及联合用药情况

使用1种抗生素者79例, 占21.53%;使用2种抗生素者120例, 占32.70%;使用3种抗生素者75例, 占20.44%;使用4种抗生素者53例, 占14.44%;抗生素使用≥5种40例, 占12.53%。其中一联用药有169例, 占46.05%;二联用药有159例, 占43.32%;三联用药有28例, 占7.63%;四联用药有11例, 占3.00%;抗生素单联使用最长达16d, 最短1d, 平均9d;联合交替使用最长达31d, 最短1d, 平均10d。

2.3 使用前10位抗生素DDDS排序及DUI值 (表1)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 我院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使用率为81.5% (367/450) , 使用抗生素品种达32种, 主要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 且头孢类的使用比例最大, 头孢他啶使川率最高, 处方量和DDDs均最大。这与该药价格适中, 患者容易接受, 疗效较好, 在体内分布广泛, 易进入组织体液中, 浓度高, 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对其高度敏感, 其对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杆菌等有高度抗菌活性有关。用药过程中, 一联占46.05%、二联占43.32%、三联占7.63%、四联占3.00%, 疗程最长为31d。可见, 抗生素的应用多为单联和二联用药, 三联用药多为二重感染患者, 四联用药均为肺结核患者。DDDs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他啶、阿英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 这与该类药物临床效果较好, 抗菌作用强大有关。综上所述, 本院呼吸内科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但用药时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以广泛产生避免耐药菌。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中, 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的监测, 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选择敏感高的抗菌药物或交替使用抗菌药物, 降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减少耐药性的发生[3]。同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菌药, 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很有必要。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5~12月的住院病历450份, 对使用抗生素各种情况进行调查, 并用检验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中有367例使用了抗生素, 使用品种有32种。用药过程中, 一联占46.05%、二联占43.32%、三联占7.63%、四联占3.00%, 这些抗生素的使用者中最长用了31d。结论 我院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比较合理, 但是疗程太长, 应该有所节制。

关键词:抗生素,用药,品种,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强, 金岩, 李婉.药品的解剖学, 治疗学, 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52~7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2005年版) [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396~2430.

呼吸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体会 篇9

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 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又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 三级医院应配备>5名临床药师, 全职专科从事临床药物治疗工作, 在≥4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中设有临床药师, 其工作覆盖≥4个临床专业科室。为适应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 我院于2006年开始开展临床药学。笔者先后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10多个临床科室轮转学习, 实践临床药学;又于2010年开始在呼吸内科开展专科临床药学。现将3年来的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1定专业前的准备工作

孙淑娟等[1]认为, 临床药师培训过程中, 专业越细化越易快速走出困境, 取得成效。而临床药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 却要求临床药师成为“多面手”, 具有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一定医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

1.1 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呼吸科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并发症多、用药品种多, 要求临床药师要有足够宽的知识面, 且需掌握临床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专业课, 熟悉内外妇儿常见病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方案, 以方便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1.2 熟悉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知识

系统药学专业知识是临床药师立足于临床的法宝。大学毕业后经药师资格、主管药师资格考试的锤炼, 使临床药师的药学知识系统化, 便于药师发现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疑点。对非呼吸科常用药品的了解越深, 与呼吸科医师的互补性就越强。到临床微生物室的学习经历, 对本院、本地区、国内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的研究[2], 则成为药师的长处。

1.3 进修学习

在成为一名专科临床药师前, 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十分必要, 也易获得本院医务人员的认可。进修学习最大的收获, 一是结识国内的同行朋友, 便于交流沟通, 了解国内发展现状;二是借鉴上级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成熟的方式方法。

2开展专科临床药学的方式方法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对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作了一般规定。作为一名专科临床药师, 重要的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工作, 让医护患受益。对于有志开展专科临床药学的药师, 更要关心工作的方式方法。

2.1 实施药学监护与用药医嘱审核

笔者认为, 实施药学监护与用药医嘱审核是点与面的关系, 最终都是通过药师的建议权体现价值。在轮转学习阶段, 对重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 书写教学药历, 有助于对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理解。

2.2 用药咨询

临床的咨询内容五花八门, 从假劣药识别到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保政策, 从药品供应情况到品种选择, 不一而别。有时, 个人力量无法解决, 需要团队力量。

2.3 吸入制剂用药指导

在呼吸内科, 吸入制剂的使用相当普遍。由于患者文化背景、就医经历、年龄、疾病特点等不一致, 讲解方法、讲解内容都应有所区别。对文化程度较低或医学知识较缺乏的患者, 还需结合呼吸系统简图、吸入剂结构示意图等予以讲解。

2.4 药品不良反应预防与药源性疾病识别

世上无安全的药物, 只有安全用药的医师。熟悉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 是临床药师的优势[3]。2008年, 一例患者在使用头孢美唑期间, 白葡萄酒约50ml, 迅速出现面色潮红、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痛等。结合患者用药史及症状, 笔者考虑发生了双硫仑反应, 避免了误诊风险[3]。

2.5 举办合理用药讲座

将各诊疗组共同存在的用药问题在科早会上予以讲解, 效果较好。如针对维生素K1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用于胆绞痛这一不合理用药问题, 可从药物的药理作用、脂溶性、制剂中增溶剂、光不稳定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等方面解释, 医师明白了其中道理, 就不会再犯类似问题。又如, 果糖在体内易代谢为乳酸, 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易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2种作用叠加可能使患者症状加重。因此, 使用果糖注射剂时应严格把握好用药指征, 慎用于有酸中毒倾向的患者。

2.6 参与治疗标准的制定

随着医学和药学的发展, 临床用药越来越复杂, 同一科室、不同治疗组的用药模式, 甚至同一医师、不同时间段的用药模式都是不同的。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拟从最迫切的抗菌药物剂量着手, 达成科内共识还应根据研究进展、临床疗效定期修订。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是获取病原学资料的第一个步骤, 通过与临床微生物室、临床科室合作, 达到院内共识。通过标准的制定, 发挥各方面力量, 总结经验, 提高认识。

2.7 编写合理用药教育材料

针对药物体外配伍禁忌, 编写呼吸科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 提醒护士加药接瓶时予以注意。针对某些药物的特殊用法, 编写呼吸科常用口服药特殊用法表, 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要求餐前0.5h服用, 凉开水送服, 禁用热开水;不可打开或嚼破后服用。

3专科临床药师的价值

现阶段, 专科临床药师接受临床科和药剂科双重管理, 且身兼数职。在临床科, 临床药师使医师、护士、患者受益;在药剂科, 临床药师活跃了科内的学术氛围;在医院层面, 临床药师通过处方点评、全院性讲座、编写药讯及处方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参与医院药品遴选等手段, 促进了医院整体用药水平的提高。因此, 临床药师的价值, 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对临床药师的考核, 不能只看工作时间、工作数量, 还要看其技术难度, 而这成为考核的难点。

从2004年《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提出“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以来, 临床药学得到普遍开展。临床药学不同于传统的医院药学, 丰富其切合实际工作的方式方法, 建立一套科学的临床药师考核标准, 以调动临床药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 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孙淑娟, 袭燕.抗菌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2.

[2]郑祥云, 甘日宝, 范淑华, 等.2008-2009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海峡药学, 2011, 23 (3) :171-174.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篇10

1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药物的不恰当使用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医生在选取药物时感到盲目,同时由于一些医生的医学知识不够丰富,因此,他们对于药物的选取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现在许多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竟然利用一种药物来治疗几种病症,还有一些医生擅长给患者诊断病症,但是对于药物的研究却不够透彻,从而使得他们在选取药物时会出现一些误差。药物的不恰当轻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严重时甚至会[下转67页][上接47页]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1]

(2)药量的不恰当使用

医生必须认真对待药物的剂量问题。一部分医生由于对药物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因此,他们对于药物的剂量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使得药量不是过高就是过低。所有药物的剂量都有一个严格的标准,由于一部分医生粗心大意,在配置药量时与标准药量出现了差异,从而阻止了患者康复的进程。过低的药量不能起到治疗患者病症的作用,过高的药量不仅会降低抗菌药物的药效,同时也会增加患者伤口的感染程度,使得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

(3)忽视了患者的心理以及身理状态

在配置药物的剂量时,医学专家是根据大部分人的身理状态而进行配置,但是,呼吸内科患者不仅仅有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因此,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以及身理状态进行开药,在国家医学院规定的标准程度上适度的降低药量或增加药量,从而使得药物能够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医生在为患者开药之前,首先必须对患者做一个全身检查,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身理状态,然后对患者配置相应的药量。并且,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对于康复过程的信心,让他们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他们的病情。

2 改变目前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不恰当的措施

(1)增强医生的医学知识

在患者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医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决定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过程,因此,医院必须竭尽全力对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介绍所有的关于抗菌药物的知识,并且对他们实施考核制度,确保他们能够完全的掌握所有的医学知识,并且准确的掌握所有药物的使用方式以及各种药物的使用药量,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治疗。[2]同时,医院必须向医生介绍所有关于药物使用的知识,避免他们为患者选取的药量不恰当,最终导致患者不能快速的康复。

(2)了解患者身理状态

我国所规定的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药量是根据大部分人而制定的,然而,这一药量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患者,因此,医生必须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身理状态为他们配置药量。医生为患者配置药量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他们不同的身理特征,然后对症下药,从而帮助患者更快的康复。

3 不适量的药物对患者的影响

不适量的抗菌药物不仅仅会降低药物的药效,同时也会增强患者伤口的感染程度,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康复速度。过低的药量并不能迅速起到治疗呼吸内科的作用,患者必须通过增加服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来达到正常药量的效果,这不仅阻止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而且也会浪费患者的时间。[3]过高的药量不仅会降低药物的药效,同时也会增加患者伤口感染的程度或引发其他的病症,最终不仅不能治疗患者的病况,也会使我国的患者渐渐的失去了对我国各大医院的信任度。

4 小结

随着我国呼吸内科患者的渐渐增多,我国的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我国成为了世界上使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最频繁的国家之一,适量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病况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量不恰当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抑制抗菌药物使用不恰当的现象,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更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庆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5.05(11).14-17.

[2]申音,吴慧欢,宋洪涛,2010年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21(05).298-302.

呼吸内科老年病重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04-02

呼吸系统的疾病,一般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特别是老年病重的患者,更是容易反复发作,导致老年病重患者情绪消沉、精神高度紧张、恐惧、且情绪极易烦燥。有些晚期老年病重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差和发绀等,甚至部分老年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极易咋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险状态,使病情恶化,甚至呼吸衰竭而死。所以,对于老年病重患者的抢救护理,除了依赖于有效的专业治疗之外,还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给患者创造洁净舒适的修养环境,提供专业有效的口腔、呼吸道及皮肤护理,提供与患者本身文化水平相符的心理支持以及与其身体状况相适宜的康复锻炼,进行个体化治疗。呼吸内科老年病重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对于治疗效果非常重要,也是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先对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病重患者的护理做回顾性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临床护理

1.1一般护理: 对于老年病重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吸氧或使用呼吸机,但是对于老年病重患者来说容易出现操作不当或由于不适感而私自摘除。老年病重患者对一些不适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使用呼吸机的时候,如果是第一次使用,会对呼吸机产生恐惧感和陌生感,加上面罩或鼻罩的不适应,使得老年病重患者极易自行取下。此外,对于老年病重患者应当注意的是,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于老年病重患者自身因素及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其极易发生压疮。呼吸内科老年病重患者因长期卧床、病情重、消瘦或因活动时气促而拒绝翻身,容易使皮肤发生破损而导致继发感染。对于需要使用呼吸机的老年病重患者,应当予以详细讲解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告知老年病重患者会出现的一些不适应,让老年病重患者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使用,会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开导患者,让其明白这是治疗的一种手段,并予以配合。在对老年病重患者皮肤的护理上,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常规的预防压疮和皮肤护理的措施以外,应当要求老年病重患者适当的进行沐浴,但注意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要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沐浴液或肥皂,告知患者家属每天给患者翻身、拍背的重要性,让患者家属重视起来。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气垫床防褥疮护理。

1.2心理护理:

对于老年病重患者来说,心理因素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老年病重的患者长时间的住院看病,容易出现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易怒、情绪暴躁等问题,而且其家庭条件也是影响老年病重患者的一大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对于老年病重患者所患的慢性呼吸性疾病,多是病程长、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等问题,这就使得住院时间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从而导致其不予配合,暴躁易怒等。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经济方面的担忧,并且出现不信任院方的治疗。一些病人由于家庭情况特殊,由于老人长期住院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一旦出现家庭纠纷,更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甚至有些老年患者自暴自弃,产生自杀等念头。对于有此类问题的老年病重患者,在护理方面应当予以重视。老年病重患者的心理相较年轻人来说更加脆弱,这就导致了以上原因的形成。对此,耐心的护理和开导患者是必须的手段。对于老年病重患者产生的焦虑情绪,应当表示理解并能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让老年病重患者明白自己并不是孤独无助的,向老年病重病人解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此类病症的特点,不让老年病重患者产生消极治疗的念头,积极配合治疗工作。此外,应当每天对一些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予以重点看护,嘱咐和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注意定时观察需要吸氧的患者是否每天按时吸氧和使用呼吸机。对于家庭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的患者,一方面应当及时和其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患者当前的情况,向其家属寻求配合,另一方面及时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聆听患者的倾诉,不要让患者心理出现负疚感和孤独感。心理护理方面,是让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途径,应当予以重视。

1.3 其他护理:

其他方面诸如患者夜寐情况差、饮食不节、起身如厕时容易出现失足跌倒等,这些琐碎的情况几乎每个老年病重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出现。 有些老年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腿脚不好行走不便等问题,在自行起床上厕所的过程中出现失足滑倒,这是非常严重和危险的,轻者出现骨折导致长期卧床,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睡眠方面,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加上长期卧床会使得患者精神一直低迷不振,白天也很难有充足的精神。在老年病重患者下床时应当有专人搀扶,如果其家属不在,护理人员应当陪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2结论

护理工作者应该根据呼吸内科老年病重患者的护理需求特点来开展护理措施,同时积极的和老年病重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工作,这既有助于护理人员不断丰富护理知识,提高职业自豪感;也有助于老年病重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重建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3.

[2]刘育慧.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临床护理,2009,1(8):192.

呼吸内科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随着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患者。其中在6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6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4.5)岁。病程在1~27年之间,平均为(11.5±2.3)年;在6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9~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3.8)岁。病程在1~26年之间,平均为(10.3±4.7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为哮鸣声响亮、喘息持续发作,并伴有言语不清、出汗、发热等症状。另外,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病史、病程、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重症哮喘呼吸患者都采用心电监护,具体包括24 h液体出入量,以及24 h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等等。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措施: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其中包括有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氧气流量要控制在1~5 L/min;针对患者进行液体的补充,对电解质、水进行调整。如果发现患者被细菌感染,及时采取抗生素药物予以治疗。给予患者服用氢化可松,控制在100~200 mg/d,连续服用3 d后,药量可酌情减少,1周后停止用药。

观察组采取的治疗措施: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将雾化吸入方案引入治疗策略中,给予生理盐水、异丙托品水溶液2 m L、沙丁胺醇溶液1 m L进行雾化吸入。采取静注的方式对患者应用甲基强,80 mg/次,12 h/次,持续周期1~3 d。再有,1次/d要注射氨茶碱,用量控制在0.3~0.7 g,采用静注方式。另外,当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疲劳等症状,需要加入机械通气治疗。

1.3 观测指标

临床效果评价:无效:患者有持续性喘息发作,呼吸功能不正常,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不正常,有病情加重的情况,甚至出现死亡;有效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有所改善,无持续喘息发作,呼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减轻;显效: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正常,呼吸功能顺畅,临床表现基本消失。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利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共有患者60例,其中更无效2例,占3.3%,有效38例,占63%,显效20例,占33%,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共有患者60例,其中无效15例,占25%,有效35例,占58%,显效10例,占17%,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观察组相差很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者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呼吸内科,重症哮喘是比较常见的哮喘类型,老年人是重症哮喘呼吸疾病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基础病,身体各项基础功能逐渐衰退,一旦发病,如果没有给予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出现黏膜纤维增生、平滑肌增厚等情况,随着病的发展很可能引发肺心病、肺气肿,将给肺部以及心脏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对于老年重症哮喘通常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利用激素治疗或者氧气治疗,这很可能给患者带来通气功能的影响,使肺泡充气过渡,呼吸道阻力增加,最终导致病人出现呼吸酸中毒、低氧血症。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的措施。通过综合治疗,将雾化吸入方案引入治疗策略中,采取静注的方式对患者应用甲基强,能够对哮喘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促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使病人痛苦程度降低,促使发生肺炎的几率大大降低。该文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随着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观察组采用多方面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宋静[8]的老年人是重症哮喘呼吸疾病研究中,研究对象为77例重症哮喘呼吸疾病患者,并且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观察组采用多方面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观察组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明显优于对照组,宋静的研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呼吸内科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呼吸疾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具体措施。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随着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观察组采用多方面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内科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呼吸疾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老年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张海锋,杜幼芹.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6):83.

[2]王旭.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4):32.

[3]哈日特别克,道勒特汉.探讨老年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66-67.

[4]倪省训.呼吸内科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7):99.

[5]姜小红.老年重症哮喘临床特征及治疗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0):105.

[6]谢忠学.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2):6-8.

[7]王顺梅.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6):183-184.

上一篇:美术教育的价值系统论文下一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