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

2024-06-23

内科学(精选12篇)

内科学 篇1

快乐中医教学是遵循中医药教学特点和规律, 充分调动和挖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在师生融洽、合作、愉快的气氛中,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1]。既往中医内科学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或照本宣科, 枯燥乏味, 导致学生厌学, 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将快乐教学法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能较快提高培养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就快乐教学法的实施目标、原则与具体方法进行论述。

1 实施快乐教学的目标、原则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 在目标导向上, 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和快乐教学有机结合为核心。快乐教学应该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以下几项能力进行[2]:认知和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中医内科诊疗技术操作能力、适应职业要求的综合能力。同时, 也应渗透一些国际医学教育的新理念, 如国际医学教育组织2001年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GMER) ”, 其涵盖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临床技能, 交流技能, 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 信息管理, 批判性思维和研究7个领域[3]。

快乐教学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思想境界、人格力量和知识魅力, 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 并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 使其在课程结束时就能初步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处理常见内科病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尽量融知、情、意、趣于一体,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形式上, 采用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显性教材与隐性教材、参考资料相结合, 课堂、医院、社会相沟通的形式;在文化环境上, 形成重视继承而具有时代特点的、不断创新的中医药文化教育氛围。

快乐中医教学的三根支柱是科学性原则、伦理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 即真、善、美的有机统一[1]。中医内科学教学同样要遵循这些原则, 并与快乐课堂教学的特点相结合, 做到学生学得愉快, 教师教得快乐, 师生关系融洽。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会学、乐学。同时教师要善于学习, 善于钻研教材, 善于研究教法。

2 快乐教学法的实施

2.1 建立激励机制

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魅力,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求知欲,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采用一些引起动机的方法, 挖掘和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需求, 使其自觉查找资料, 进行探究性学习。

如, 介绍名医的成长经历、行医事迹和高尚的医德医风, 结合国家现行的社区医疗、医改政策等, 展望未来, 激发学生的豪情, 使其立下志向。课前板书一个典型病例, 提出问题吸引学生, 然后导入新课程内容。并在讲课过程中层层剖析, 引人入胜,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快乐学习。在讲课过程中熟练穿插小病例, 不断设疑, 不断解惑, 让学生共享为病人解除痛苦的成就感。对于常用方药,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 自编有意义的短句, 形象讲述中医药古今传闻, 以帮助记忆。在见习时师生一起问诊病人, 但教师不给出治疗措施, 让学生分别发言或上交诊疗方案;也可以由教师扮演病人, 让一名学生进行问诊, 然后大家分别发言讨论;还可以进行一些能力题型 (主要是病例分析) 的小测验, 制造一些竞争机会, 但环境一定要宽松, 使学生在竞争中快乐学习。

充分运用多种评价手段, 正确发挥评价功能, 激励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不断达到新的标准。教师要随时为学生提供信息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应赞扬多于责备。学生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完成一个小作业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和临床见习时, 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注意优、差生搭配, 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上进的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环境,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 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 能将病证的常见证型、常用方药及其临床运用讲解清楚, 还要亲自参与临床实践, 让学生看到教师在临床运用中医药所取得的疗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都会感染和感化学生, 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心智。教师可巧妙运用歌诀、格言、典故、警句、比喻和联想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还应注意教学节奏、韵律要恰到好处, 张驰有度, 充分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的教学手段, 有抑有扬, 有徐有疾, 并善于质疑、激疑、解疑, 制造悬念, 牵动人心。

重视学生参与性、互动性教学。如抽取少数病证, 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讲到感冒、咳嗽、眩晕、头痛等病证时, 若班上学生恰有此症状者, 可以在课堂上现场讨论, 也可以在一边学习书本内容时一边拿出诊疗方案。还可以预先布置一个典型病例, 让学生先预习, 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2.3 运用直观语言和演示

直观化的语言描述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洁、化枯燥为新鲜、化沉闷为活泼, 学生在视野被拓宽的同时, 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中医内科学教学应特别重视传承, 不必刻意强调创新, 如果能把传统中医中的一些繁杂语言转化为现代直观的、甚至口头的语言, 那么学生会接受得更快。如某些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可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阐释, 某些病证的疗效评价采用现代医学标准, 中西医互通, 使学生更易理解。在此过程中, 注意维持中医学的自身特点, 遵循中医认识疾病的规律。另外, 也可以利用图片、网络、电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 把抽象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的原则是考核以平时学习过程为主, 分解为几个部分来分别评分, 不再是以期末考试来一锤定音。如平时出勤情况占总分的10%, 课堂参与解决问题的情况占20%, 课后作业占20%, 在见习时完成的临床病例诊治考核占10%, 中医内科学方药竞赛占10%, 期末理论考试占30%。

其中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如名医治疗该病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病证的名医验案阐述;以任一文学故事的形式表述一个证型;自由评论教材中的一个内容 (常为一个证型) , 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最好有新的观点;跨学科的综合性、探讨性命题作业;相关经典文献的查阅和摘录等。

总之,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运用直观语言和演示、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华, 雷春萍, 邹亮.实施快乐中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 3 (7) :48~50.

[2]余甘霖.中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教育, 2005, 24 (2) :68~71.

[3]张晓兰, 李晓松, 陈晓娟, 等.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6) :20~21.

内科学 篇2

1、肺炎: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2、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SP或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占CAP的半数。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X线影像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

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4、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5、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6、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作三个月以上,持续两年及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10、支气管扩张症: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续性扩张。

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指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治疗和预防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尘粒或气体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12、原发性肺结核:含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合,多见儿童与青年,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有结核病家庭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多为阳性,X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型阴影。

13、Koch现象:初次感染与再次感染机体对结核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的现象,称为科赫现象。

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

1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腔静脉被附近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

16、Horner综合征:肺尖部肺癌又称肺上沟瘤(Pancoast瘤),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

1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大,产生肺动脉压力升高,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伴或不伴有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18、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综合征。其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19、急性呼吸衰竭(ARDS):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如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点击、急性气道阻塞等,可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

20、结核球:多由干酪样病变吸收、周围纤维膜包裹或干酪空洞阻塞性愈合而成。结核球内有钙化灶或空洞,多有卫星灶。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1)凡有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后,诊断即可成立。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2)祛痰、镇咳,(3)解痉、平喘,(4)气雾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肺功能检查(金标准)

COPD 严重度肺功能分级:

疾病严重度分期特征

COPD I:轻度FEV1/FVC < 70 %、FEV1 ≥ 80%预计值COPD II:中度FEV1/FVC < 70%、50% ≤ FEV1< 80%预计值COPD III:重度FEV1/FVC < 70%、30% ≤ FEV1< 50%预计值COPD IV:极重度FEV1/FVC < 70%、FEV1 < 30%预计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

可采取停止吸烟、控制职业病或环境污染,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等措施。(1)抗生素(2)支气管扩张剂(3)祛痰药(4)氧疗(5)康复治疗(6)肺减容术(7)其他 哮喘的临床表现

(1)症状:1.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两肺哮鸣音

2.经平喘药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可逆性)

3.夜间和凌晨发作

4.咳嗽而不喘息的非典型症状

(2)体征发作时双飞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严重时可有“沉默肺”即哮鸣音减弱或消失。

重度哮喘的治疗

(1)氧疗与辅助通气(2)解痉平喘①2受体激动剂,②氨茶碱,③抗胆碱药(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抗生素的使用(5)糖皮质激素:可选用泼尼松、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6)并发症的处理

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为持续或反复的咳嗽、咳痰或咳脓痰

2.气道内有较多分泌物时,体检可闻及干湿啰音,严重时尤其伴有慢性缺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的患者可出现杵状指。

(3)掌握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1.呼吸频率>=30次/分,2.氧和指数=<250 3.多肺叶浸润4.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5.氮质血症6.白细胞减少7.血小板减少8.低体温9.低血压

1主要+>3次要可诊断重症肺炎

肺炎的治疗原则:

1.重症肺炎选用广谱、充分、联合用药—抗生素

2.CAP首选青霉素,其次氟喹诺酮

肺结核的临床分型: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分为五型:1.原发型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润型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肺炎球菌肺炎典型的病理变化分期:充血期 红色肝变期 灰色肝变期 消散期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

①全身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长期低热,多见于午后潮热,可伴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面颊潮红、妇女月经失调等。

②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

③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若病变范围较大可有肺实变体征,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罗音,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呼吸音减弱闻及湿罗音。肺结核诊断:

1.病史和症状体征 2.影像学检查(好发部位-肺部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3.痰结核分枝

杆菌检查(培养法-金标准)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引起大咯血该如何处理?

肺结核大咯血的治疗:①一般处理,保持气道通畅,吸氧等。②应用止血药物,如脑垂体后叶素等。③咯血过多者酌情输血。④局部止血,必要时可在明确出血部位的情况下考虑肺叶、肺段切除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和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主要是慢阻肺表现及肺动脉高压征和右心室肥大体征的表现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有或无右心衰竭、心律失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有慢阻肺或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疾病病史,并出现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增大或心功能不全征象(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右心增大)可作出诊断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

(1)控制呼吸道感染(关键);(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3)控制心力衰竭;(4)控制心律失常;(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6)降低血粘度;(7)并发症的处理

肺癌的早期症状

咳嗽,多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后可加重咳嗽。

早期诊断方法

X线(CT)

治疗原则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或/和放疗。

鉴别诊断:肺炎、结核球、肺脓肿

呼吸衰竭(书上空白一片)。。。

从伪科学、非科学和科学谈起 篇3

所谓科学,就是人的思维以逻辑的形式对规律的逼近体系。这里所说的逻辑,不仅包括形式逻辑,还包括形象逻辑等:这里所说的规律,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这里所说的逼近,实际就是:科学绝不是、也不可能是规律自身。

为什么说科学是人的思维以逻辑的形式对规律的逼近体系呢?第一、从历史来看。科学一产生,便承担着揭示规律这一根本任务。由于人脑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无法揭示出规律本身,人的认识只能向规律无限地逼近下去。比如,人们对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由于对带电体电量测量的能力限制,再由于人们使用的测力计的精确性限制,加之人们对物体几何关系的测量和计算算能力的限制,迄今为止,人类的认识水平,不过还是库仑(定律)的水平而已。这仍然是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定程度的逼近形式,而不是规律本身。第二、人类和一切生命之所以会产生认识,皆源于生命的趋利避害这一根本本能。就生命个体而言,它(他、她)表现为个体趋利避害形式和群体趋利避害形式。而科学就是人所独有的“以不变应对万变”愿望的表现形式。

既然科学是人的思维对规律的逼近体系,那么,这种体系就离不开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文字、录音、影视等;表达方式则只能是逻辑的形式,但绝不仅是形式逻辑这一种形式,还有形象逻辑等形式。

在形象逻辑表达方式的科学中,创新仅仅是形象逻辑的推理而已,而在形式逻辑的表达方式科学中,创新则表现为“神秘”的直觉或顿悟。对应形象逻辑的心理结构是非自遣意识,而非自遣意识的记忆形式则是拓扑结构,它是综合的状态记忆。而对应于形式逻辑的心理结构则是自遣意识,自遣意识的记忆形式是扫描结构,它是分析的离散记忆。由于这些原因,形式逻辑表达方式的科学容忍定性形式,而追求定量的形式;而形象逻辑表达方式的科学则表达为似乎是不定量的拓扑定量形式。拓扑与模糊完全是两回事,人脑中记忆有拓扑结构,没有模糊结构,计算机内的模糊结构的信息是处理手段错误的产物。中医学就是以形象逻辑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科学。

既然科学是人的思维对规律的逼近体系,那么,科学的标准就只能是动态的,其逼近的方向自然可以是任意的,而且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也必然是多种的。

就科学建立所选择的逼近方向而言,只要能实现较好的逼近,方向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比如,从“用进废退”的角度去研究生物进化规律和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去研究生物进化规律。一般说来,同视角的逼近成果,逼近度好的更有意义;而不同视角的逼近成果,即使是逼近程度差的也同样有意义。

而就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而言,则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认为某种某样的就绝对地好,余者就绝对地坏。就医学而言,不能绝对地认为中医学好于西医学或西医学好于中医学,应该说是各有千秋。同样道理,科学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同样是有意义的,也是各有千秋的。比如,同样是量子力学,薛定谔用波函数形式表现出来,而狄拉克则用矩阵形式表现出来。

人不可能得知规律的确切样子。因此,人类就不可能有科学是非性的权威评价权。所谓科学的是非格标准,就是指一个逼近体系是否达到了科学的最低格或下限。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解决同视角科学的理论是非格标准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由于人的思维对规律的逼近度不断提高,因此,这个是非格也在不断提高。在亚里士多德时代,认识到同体积和形状的物体重的落得快和轻的落得慢,这就可以构成落体物理学了。而到了伽利略时代,这就不再是够格的物理学了。可见,在科学研究的成果评价上,科学的理论是非格是动态的。对于从不同视角建立的东西只能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和评价:其一是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准则去分析;其二是用实践去检验。符合“其一”的有理论意义;也符合“其二”的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意义。现实中,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容易,因为不仅科学是非格具有动态性,而且有时还具有界限的亦此亦彼性。

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还有一种过程逼近体系,我们称之曰胚科学。他就好比动物胚胎,虽然没有完整的动物的生理,但它最终会发育成正常动物。我们把这种符合“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原则的处于合理内核项完整体系过渡的体系局部称之曰胚科学,胚科学也可称之曰准科学,它是一切科学从无到有的必经过程,不允准科学存在就等于拒绝科学发生。

二、伪科学与科学、非科学和准科学是两类不同的范畴

伪科学与科学、非科学和胚科学(准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范畴。把科学和伪科学当作一类范畴并提,是一种无知。科学、非科学和准科学分别是各自完整的事物,它们各自可以分别独立存在。而伪科学则不是一个完整事物,与科学、非科学和准科学完全是两回事。

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重大科学创新,往往是件艰苦的劳动。研究的结果可能构成创新性的科学,也可能构成创新性的准科学,这表现为劳而有功。当研究的结果为非科学时,则表现为劳而无功。这里要说明的事,劳而无功不等于劳而有罪。劳而无功的科研活动与伪科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可是,目前我国却出现了把两者混为一谈的“科学打假”,大量的科技自主创新,尤其是用形象逻辑创建和表达的科技自主创新,甚至是祖宗创建的中医学也被打成伪科学。大量因创建结果是非科学的劳而无功的科研工作者,大量因为使用形象思维表达方式(近乎于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创建了准科学和科学的劳而有功的科研工作者,大量虽然用了形式逻辑表达方式创建科学和准科学而仅仅与西方学科流派观点相异的科研工作者都被打成了伪科学的造假者,就连获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一等奖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成果都因与西方人观点不同而遭到“打假”。在几只老鼠被打死的同时,大量的珍贵器物被毁,多么令人痛心的“科学打假”啊!

内科学考试试卷分析评价 篇4

关键词:内科学,难度,区分度,试卷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对第三军医大学医学影像专业2004级59名本科生内科学期末考试试卷中试题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二) 试卷结构。

试题满分100分, 共43道题, 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客观题为20道, 单选题和9道填空题, 共计33分。主观题分为6道名词解释、5道简答题和3道问答题, 共计67分, 各类题型分布见表1。 (三) 数据处理。

将每位考生各题的得分及总分输入计算机, 用Office Excel分析计算出每道题的难度、区分度等指标。

1、难度。

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客观题难度P= (PH+PL) /2, 式中, PH为高分组 (前27%) 答对的百分比, PL为低分组 (后27%) 答对的百分比;主观题难度P=X/W, X表示全体考生所得平均分, W表示满分分数。

2、区分度。

指试题对应试者能力水平的区分程度, 区分度可以将不同层次应试者分数距离。客观题D= (XH-XL) /N (H-L) , XH:高分组的总分数, XL:高分组的总分数, N:总人数, H:最高分, L:最低分。

3、信度。

指试卷的一致性程度, 是反映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信度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信度k表示试题数量, Si2:第i题成绩方差, S2:整份试卷成绩方差。

二、结果

(一) 成绩统计。

2004级59份试卷最高分为97.5分, 最低分为56分, 平均分为78.33分, 标准差为8.03, 及格率98.31%, 成绩曲线均呈负偏态, 各分数段分布情况见表2。

(二) 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试卷质量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难度P值越高, 则难度越低。一般认为P<0.75为较难, P>0.85为较易。区分度D值越大, 则区分程度越高。区分度D≥0.40为优良, D在0.3-0.39之间合格, D在0.2-0.29之间尚可、需修改, D在0.19以下应淘汰。该试卷的难度如表3所示、区分度如表4所示。

三、讨论

学生考试平均分为78.33, 优良率达88.14% (70分以上) , 而不及格率1.6 9%, 说明总体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结果基本理想。从分数曲线均呈负偏态, 反映实现了教学目的。从及格的分数段来看, 低分段人数较少 (60-70分) , 而高分段人数相对偏多 (80-90分) , 因此影响了正态曲线图的分布, 说明虽然考试内容虽然偏难, 但大部分同学掌握较好。名词解释、问答题的难度较大, 单选题的难度较小, P>整卷难易度为0.65。选择题的区分度较小,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区分度均在0.3以上, 提示有较好的区别性。试题总体的区分度为0.28, 说明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不高。

由此次考试结果可反映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教的方面, 对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传授还可进一步强调, 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缺少必要的个别辅导帮助;在学的方面, 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加强知识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侯红瑛, 梁玲, 范建辉, 等。200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考试试卷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3) :248-250。

[2]饶国辉, 李洁明, 胡平, 等。核医学考试成绩分析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12) :1124-1125.

[3]邓树权, 李慧梅.试卷分析与需注意的特殊问题[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 13 (2) :40.

[4]吴清洪, 顾为望, 张嘉宁, 等.实验动物学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6, 8 (6) :602.

内科学 篇5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

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

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Horner Syndrome:肺尖肿瘤或颈部肿块压迫侵犯颈交感神经,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充血及同侧面部无汗。

Caplan Syndrome: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尘肺,肺内有多个圆形结节

弯月综合症(军刀综合症):肺血管发育异常肺血管沿右心缘有军刀样阴影,右肺发育不全。副癌综合症:paraneoplastic syndrome,又称肺癌的肺外表现,有些肺癌患者可出现一些少见的症状与体征,这些症状与体征表现于胸部以外的脏器,不是肿瘤的直接作用或引起,可出现肺癌发现前后。

Goodpasture Syndrome:肺弥漫性出血,肺内纤维素沉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Schemic precondition:缺血预适应,指反复短暂的心肌缺血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使心肌对更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增强,这一现象称心肌缺血预适应。

Beck三联症:血压下降或休克,颈静脉显著扩张,心音低顿或遥远,称为Beck三联症,临床以急性心包填塞多见。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又称中间综合征,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历时较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但无心肌梗塞的客观依据,常为心肌梗塞的前奏

梗塞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一个月内又出现心绞痛,由于供血的冠脉阻塞,发生心肌梗塞,但心肌尚未完全坏死,一部分未坏死的心肌处于严重的缺血状态下又引发疼痛,有随时发生再次心肌梗塞的可能。

Myocardial hibernating:当心肌灌注呈长期减少时,心肌可维持组织生存,但又处于一种持续性的左心室功能低下的状态,当血流恢复后,心脏功能也可以恢复正常。这种少供血就少工作的心肌称为冬眠心肌。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Myocardial stunning: 心肌顿抑,缺血心肌经冠状动脉再灌注挽救尚存活的心室肌,虽然无心肌坏死,但心功能障碍持续1周以上(包括心肌收缩,高能磷酸键的储备及超微结构不正常),在血流恢复之后收缩和舒张功能低下的时间拖长,以后逐渐好转,此现象称为心肌顿抑

Insulin Resistance:由于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相对不足,使组织利用糖的能力减低,导致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称胰岛素抵抗。

急性冠脉综合症:指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非Q波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等的急性冠脉事件。

舒张性心力衰竭:指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下降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发生的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

Marfan’s Syndrome:为一种遗传结缔组织疾病,通常累及骨关节、眼、心和血管,典型者四肢细长,韧带和关节过伸,晶体脱位和主动脉呈梭型囊样扩张。室性并行心律:心室局部自律性增高,且有保护性传入阻滞,及间歇性传出阻滞时临床表现的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为室早配对间期不同,且室性异位搏动之间存在着最大公约数,可出现室性融合波。

VVI起搏器综合征:经长期心室起搏的病人,心室起搏后由于失去正常的收缩顺序,心排量下降,导致一系列症状,如血压下降、头晕、眼黑或心衰竭症状,称VVI起搏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窦房结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慢快综合征等。

Myocardial concussion syndrome:心肌震荡综合症,严重心肌损伤时,心肌丧失除极与复极能力,成为“电静止”区域,出现暂时性Q波,伴有缺血性ST段与T波改变,随后R波再出现,ST-T恢复,这种心肌暂不激动现象称为“心肌震荡综合症”

X综合症:指病人具有心绞痛或类似于心绞痛的胸痛,实验室检查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如EKG显示缺血性ST-T改变),而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

Myocadial bridging:冠脉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如果一段冠脉行走于心肌内,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行走于心肌桥下的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Milking effect :由于心肌桥的存在,导致心肌桥近端的冠状动脉收缩期前向血流逆转,而损伤该处的血管内膜,因而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该节段收缩期血管腔被挤压,舒张期又恢复正常,称挤奶现象

Brockenbrough phenomenon:在有完全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时,期前收缩后的心搏增强,心室内压上升,但同时由于收缩力增强,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的梗阻也增强,主动脉压反而降低的现象。

心室晚电位:是出现于QRS波终末部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在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或严重心力衰竭时,病变的心肌组织可能存在正常的心肌细胞,这些正常的心肌细胞的心肌电活动沿着分割的心肌纤维束所形成的曲折,迂回的径路,缓慢不同步传导,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延迟出现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位,可能导致心动过速的发生,发生室速及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大。

心率变异性:正常人24小时窦性频率快慢随时间有一定的变化,称心率变异性。反映植物神经的重要指标。

QT离散度:同步记录的12导联体表EKG中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称――。

Ortner syn:左心房明显扩大,支气管淋巴结的肿大和肺动脉的扩张压迫左喉返神经所致症状。

Barret 食管:食管粘膜因反复的慢性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以上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Barret食管,易发生癌变。其发生的溃疡称Barret溃疡。

GERD:Gastroesophogeal reflux disease:胃十二直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的食管粘膜炎症,而产生的烧心、返酸的症状。称胃食管反流病。

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胃泌素瘤,是胰腺的非β细胞瘤,可分泌大量的胃泌素刺激壁细胞增生而引起大量的胃酸分泌,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消化性溃疡,不但常见部位,非常见部位也易发生溃疡伴腹泻,溃疡难治,易出血,穿孔。血中胃泌素大量增多。

Linitis plastica:皮革胃,癌组织弥漫侵润大部或全部胃壁,使其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消失,似皮革。

Blumer’s shelf:胃癌细胞从浆膜层脱落,种植转移到直肠周围肠壁和盆腔,在直肠周围形成的结节状板样肿块。

Krukenburg 瘤:胃癌细胞从浆膜层脱落,种植转移到卵巢,两侧卵巢肿大,临床常有阴道出血和腹水。

Virchow 结:胃癌经淋巴途径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质硬不易移动。

Stierlin sign:X线钡剂跳跃征,在溃疡型肠结核,钡剂于病变肠段呈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在病变的上下肠段则钡剂充盈良好,称-。

伴癌综合症:指癌肿本身代谢异常,分泌和产生的某种物质导致宿主机体内分泌或代谢的异常,可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Subclinical hepatic coma: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或电生理检查才能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Subclinical hepatic cancer:无任何临床症状和血液生化异常,经AFP和B超发现的肝癌。

Hepatic coma(hepatic encephalopathy):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Mallory-Weiss syndrome:由于剧烈干咳、呕吐和其他导致腹内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下造成的胃贲门-食管远端粘膜及粘膜下层撕裂,并发大量出血。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进展期肝病肝硬化,由于门体分流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增加,肺内毛细血管扩张,肺动静脉分流,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70mmhg),肺泡-肺动脉氧分压差增大(>20mmhg),叫肝肺综合症

Hepatorenal syndrome:肝肾综合症,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发生的功能性肾衰竭,主要由于肾脏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所致,肾脏无病理性改变,表现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

肿瘤标记物: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的某种物质,常以抗原、酶、激素等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根据其生化或免疫特性可以识别或诊断肿瘤。

门脉高压性胃病: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胃粘膜可以淤血、水肿和糜烂,呈马赛克或蛇皮样改变叫门脉高压性胃病。

Verner-Morrison syndrome:胰性假性霍乱;血管活性肠肽瘤。由于VIP瘤产生大量的VIP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低钾血症,无胃酸,水样腹泻为特征。

Courvoisier sign:黄疸的同时扪及囊状的,无压痛,表面光滑可推移的肿大的胆囊,称Courvoisier sign,为诊断胰腺癌的重要体征。

GFR: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双肾滤过的血浆的毫升数,它是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80-120ml/min.肾性糖尿:指血糖正常,糖耐量正常而尿糖阳性。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糖的功能减退造成。

Free-water clearance:表示单位时间内血浆经过肾脏时被清除出去的纯水量,即肾脏将超过等渗的过多溶质排出所需的水量。正常人排出的均为含溶质且浓缩的尿,故为负值。

薄基底膜肾病: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肾小球基地膜弥漫性变薄和部分断裂。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部分伴轻度蛋白尿,无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正常。

失衡综合症:于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出现的以神经元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可能与血浆中尿毒症毒素浓度下降不一致,形成渗透浓度梯度,使水分进入脑组织,导致脑水肿和脑脊液压力增高有关。

镜下血尿:每高倍镜下红细胞>3个,或1小时>10万或12小时>50万

IGA肾病:指肾脏病变以IgA沉积为主的病变。表现为肉眼血尿。

尿路综合症:凡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3次中段尿培养细菌定量阴性,排出结核、真菌和厌氧菌感染,可诊断尿道综合症。分为两类:感染性尿道综合症,由细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所致,尿白细胞升高;非感染性尿道综合症,病因不明,无白细胞尿。贫血:指外周血液Hb,Hct,RBC低于可比人群的正常最低值。男性<120g/l,女性<110g/l,妊娠<100g/l。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的破坏增多,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范围时发生的一种贫血

原位溶血: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放入血循环以前在骨髓内被破坏,称原位溶血

PNH: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指由于红细胞的后天获得性缺陷,对激活补体异常敏感的一种血管内慢性溶血,临床上表现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的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或反复血栓形成

MDS:myelodysplastic syndrom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全血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部分患者发展为急性白血病。包括RAEB,RAEB-T,CMML,RA,RAS.Aplastic anemia: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个临床综合症,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Aplastic crisis:慢性溶血的患者,由于病毒感染或者其它诱因引起骨髓红系暂时性停止造血,持续1周左右,表现为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称再生障碍危象。

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种临床综合症,指某些疾病因素下首先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微血栓,随后因凝血因子消耗,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导致全身广泛弥漫出血。

Complete remission:指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血象、骨髓象基本正常,外周血涂片中分类无白血病细胞,表现为血象Hb>100g/l or 9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PLT>10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裂孔现象:白血病患者骨髓象中细胞停留在早幼粒阶段,仅有少量的成熟白细胞,而成熟的中间阶段的白细胞缺乏,称裂孔现象。

Evans syndrome:自身免疫性溶血合并血小板减少。

无效性血小板输入:输注血小板1小时后回升值低于30%,18-24小时低于20%或血小板存活期<2天。

白细胞淤滞症:血白细胞增多(>200*109/l)时可发生血流缓慢淤滞,血管堵塞器官缺血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头晕,言语不清等症状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抗磷脂综合症,指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和生物学假阳性的梅毒血清试验,它们能引起体内高凝状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自发性流产,神经精神症状。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肾损害和发热及多发神经病变。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溶血尿毒综合症,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肾损害和发热,以儿童为主者称溶血尿毒综合症

ALIP:abnormal location of immature precusor,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指3-5个以上的原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聚集呈簇位于小梁旁区和小梁间区,可见于几乎所有RAEB,RAEB-T,CMML,半数以上的RA,RAS.其具有易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的可能。

Hemota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造血诱导微环境,指局限在造血器官或组织内的具有特异性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环境,有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组成,造血细胞能在内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归巢和移行。

POEMS syndrome:同时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疾病,单株球蛋白血症和皮肤改变者称POEMS综合症。

M蛋白:在大多数浆细胞病的血清或尿液中可找到结构纯

一、蛋白电泳呈现基底较窄而单一的单峰,称M蛋白。

总铁结合力:血浆中能够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总铁结合力。

溶血危象:见于急性溶血,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面色苍白和黄疸,是由于溶血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更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由于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和管腔堵塞,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骨髓被异常组织细胞浸润,增生所致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药物性狼疮综合症:服用某些药物后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狼疮样症状,ANA(+),停药后自动消失。

CREST syndrome:系统性硬化症,有calcinosis,Reynaud’s phenomenoun、esophogeal dysmotility、telangiectasia,手指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道运动障碍,硬皮指,毛细血管扩张

成人Still病:指病因未明,高热、皮疹、关节炎、外周白细胞增高、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的一组综合症

FELTY syndrome:.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脾肿大,可伴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

抗合成酶综合症:指PM/DM患者有抗J0-1或其他合成酶抗体阳性,并合并有间质性肺炎,发热,关节炎,雷诺现象及技工手的临床综合症

Reiter syndrome:尿道炎,痢疾,女性生殖器感染后出现的一种反应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尿道炎,关节炎,结膜炎三联症。

Wegener granulomatosis:以毛细血管,微小动静脉受累为主的全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为鼻窦炎,下呼吸道炎症,和肾小球肾炎。实验室可查出C-ANCA。

Churg-Strauss syndrome:是累及中小动脉为主的坏死性血管炎与肉芽肿性疾病,病变有大量的嗜酸性细胞侵润,表现为哮喘、嗜酸性细胞增多、血管炎。类风湿结节: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结节中心是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和含有IGG的免疫复合物的无结构物质,周围是成纤维细胞,外周浸润着单核、淋巴及浆细胞,形成典型的肉芽组织。

黎明现象:指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仅于黎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其机制可能为皮质醇等增多所致

Somogyi phenomenon:在黎明的时候有低血糖发生,但症状轻微,未被察觉,而后引起反应性高血糖的现象

Gestional diabetes mellitus: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Honeymoon period:指1型糖尿病的患者患病初期经胰岛素治疗后部分病人胰岛B细胞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胰岛素的用量可以减少甚至停止使用,称蜜月期。

Metabolic syndrome:代谢综合症,又名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指糖尿病病人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向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Whipple 三联症:指低血糖发作,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及供糖后症状消失的症状。

Pickwickian syndrome:即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症,指肥胖患者由于胸壁增厚,膈抬高而降低肺活量,引起活动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缺氧、发绀和高碳酸血症,患者嗜睡,可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Wernicke-Kersakoff Syndrome: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病变者为脑型脚气病又称Wernicke-Kersakoff Syndrome Wernicke以呕吐,眼球震颤,眼外展肌麻痹,共济失调为主,并可发展为精神错乱,昏迷,死亡Kersakoff逆行性遗忘,定向力障碍为主

重症哮喘:哮喘严重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一般支气管扩张剂不能缓解者

假性肠梗阻:

补救性PTCA:指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经药物溶栓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没有缓解或者胸痛缓解后又出现,ST段下移不明显或下移后又抬高,其后行冠脉造影术,如果其血流量在TIMI2级以下者行PTCA或植入支架的方法。

Ph1费城染色体,指患者的染色体发生移位表现为9号染色体长臂移至22号染色体短臂上,其基因型为bcr/abl融合,在大部分CML,部分ALL,及少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见。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指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时允许CO2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有利于低氧血症的纠正。

MRSE:

MRSA:

Budd-chiari syndrome:指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肝大,腹水,下肢水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阻塞而引起的心脏缺血缺氧性病变,它与冠脉功能不全(痉挛)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恶性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可由缓进性高血压发展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高血压。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达130mmhg以上。其临床表现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或尿毒症,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视力迅速下降视乳头水肿。

急进性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可由缓进性高血压发展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高血压。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达130mmhg以上。其临床表现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或尿毒症,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视力迅速下降,无视乳头水肿。

高血压危象: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由于血中循环儿茶酚胺过多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血压可达260/120mmhg

高血压脑病:指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突然或短期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头痛、恶性、呕吐等颅内高压的表现,严重者可以昏迷。

内科学 篇6

关键词:卫校;教学质量;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学科地位。对于目前学校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情况,笔者曾做过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安排不适应课程需要

(1)中医内科学内容繁多,涉及临床多科室、多病种,而教学时间安排较少。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医内科学共96学时,理论76学时,实践20学时。学校采用的教材是肖振辉主编的中医内科学(第2版),全书按脏腑系统分章,共介绍了46个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证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分证论治、预防护理、其他疗法和小结等。除去绪论和病历书写所占课时外,每个病种理论和实践加起来不到2学时。(2)在第一学年中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安排的课程时间不够甚至没有开设,这不利于中医内科这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医讲究“理法方药”,这在中医内科学每个病中都是融会贯通的。(3)中医内科实训室不够完善。如,中医临床的望、闻、问、切需要在实训室中进行强化,实训室尚缺乏切脉需要的模拟脉象仪,光靠学生相互切脉难以体会涩脉、芤脉、结代脉等较病脉的感觉;没有望诊中面色望诊和舌色望诊的相关的挂图和模型;在学生进行病历书写时,没有病历书写的现实样本和练习用的病案题库以供参考。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中医内科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形式单一;考试主要考查教师上课强调的重点。这种教学方法虽能满足一定教学内容的需要,考试也能达到一定要求,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很难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以应付考试为学习目的,不可能培养出学生临床思维的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以致出现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条主义现象。教师反映学生上课缺乏热情,不能主动提出问题,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

3.学生感觉教材内容不容易理解

如,对眩晕中的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两个证的比较,有些学生就不能进行区分;有的学生对为什么肝肾阴虚用左归丸、气血亏虚用归脾丸不理解。对此笔者调查发现学生中对中医很感兴趣的学生不到20%,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导致学习不够认真,这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其次,中职卫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对本来就比较深奥的医学课程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再者学校第一学年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诊断学合在一起上课,学生理论基础没有打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对后续临床课程的不理解。

二、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相关文献研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学校应努力改善教学条件

(1)学校应组织中医教研组的专业课教师对现行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改进,适当调整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对专业课和非专业课的课时进行增减,以适应教学的需要。(2)努力完善中医内科学实训室建设,每年应保证一定的资金用于实训室物品的购置,提高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切实落实“科研引领、技能见长”的办学思想。(3)努力争取创办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不仅是教师发挥自身职业技能的平台,同时也是锻炼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平台,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对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2.教师需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培养出临床能力强的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只有自己真正信中医、懂中医、用中医,才能用心去教学。在生活中,学生生病了,首先想到的是请教师看病,教师在学生身上去讲解中医内科学的理法方药,让书本的东西变得鲜活起来,而且开方用药后学生感觉病好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自己临床经验丰富,一讲到某个病马上能想到几个病例,结合课本绘声绘色讲述一番,学生听了就如同身临其境。毕竟理论是苍白的,而病人的表现是生动的。这样学生就能认真听讲,教学质量自然提高了。除了提高临床水平,教师还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PBL教学法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法,针对不同的病种和教学进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一方面靠教师的激发;另一方面还要靠自己的培养。虽然学校存在着一些客观的问题,但是只要学生自己愿意学,通过借阅一些中医学相关的书籍或者在网上搜索资料,学习中医内科学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曾见到一个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因为对中医兴趣浓厚,自学了中医课程,后被选为针灸推拿协会的会长,其中医理论水平比中医专业的学生还要高。

4.积极发展校院合作的办学模式

学校近年来大力创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提出了很多新的办学思路,其中有发展“校院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条。结合到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上,可以请医院的各科医生到学校进行授课,给予相应课酬。比如,心悸、胸痹可以請心内科的中医生代课,淋证、遗精可以请泌尿科的中医生代课。这样可以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临床进展,又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医院医生的交流,缩短学和做的距离。这对于一些没有条件开设附属医院的学校来说确实是一个迅速提高临床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办法。

浅析如何提高内科学教学艺术 篇7

1 提高授课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讲究讲课的语言艺术, 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吸引力, 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探索知识的奥秘, 感受学习的乐趣, 这样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也学得愉快。在语言方面要做到如下几点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 语言要精确

“精”是少而有分量, “确”是恰当地表达内容。讲课的语言应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做到精。对学生已知的东西, 以一言概括之, 恰当简明;对学生不懂而又必须掌握的东西, 就要讲得细致深刻。讲课或回答学生问题时, 最好不要用“差不多”、“还行”、“大概是这样”之类的话, 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是准确无误的。

1.2 语言要明白易懂

明白易懂跟精确并不矛盾, 讲课的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 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 顺口悦耳, 便于说、听、记。

1.3 语言要生动, 有启发性

讲课语言生动与否, 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关, 也与教师的语文水平、讲话能力和技巧有关。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也要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加强学习。

1.4 注意语调

语调要抑扬顿挫, 声音的高低和说话速度的快慢要适度。平淡而低沉的语调易使教室里气氛沉闷, 学生精神不振, 而声音过大又易使学生感到疲倦。在讲授重点、难点和问题承转处, 在解释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处, 说话要慢些, 语调要提高些,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对于学生已知的、具体易懂的知识, 语速就不妨稍快些, 声音低些。当然, 这种语调的变化要自然, 不要忽高忽低, 忽快忽慢, 把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 只听其头不闻其尾, 那就失去语调的作用和意义了。为了做到既不中断讲课又让学生记下笔记, 可以适当重复或插进一些对主要内容的解释性和过渡性的话语, 以培养学生在听课时能思考讲话内容、选择讲话要点、摘录笔记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写、理解、记忆等能力。

1.5 注意说话态度, 讲究说话方式, 考虑说话效果

教师讲课是以学生为对象, 以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为目的, 教师应用文明的语言和态度去改变现实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 有些学生说话粗鲁, 没礼貌, 因此对他们不需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态度, 不需要考虑说话的效果, 这是不对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言传身教, 讲究说话的艺术, 讲课过程中要多诱导少责难, 多鼓励少贬斥, 尽量避免用言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6 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也可称之为体态语。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 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 如一个真诚和蔼的眼神、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简单恰当的手势、一个随意的步态等, 就可以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去。同时, 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深化教育主题,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而且师生关系会更和谐, 教与学的良好效果会日益彰显。

2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艺术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很多教师仍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存在“满堂灌”、授课方式单一、课堂互动少、气氛不活跃等缺点,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以下教学法, 可以弥传统教学的不足, 吸引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质量。

2.1 幽默教学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幽默的语言,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消除学生的身心疲劳, 使枯燥的课程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幽默教学只要运用得恰如其分,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内科疾病治疗时可以巧用广告词, 如“泻立停泻立停拉肚一吃就停, 止泻药王泻立停”, “喝滕王阁牌强力枇杷露 (炼蜜) , 从‘喉’到‘肺’都舒服”, “治疗感冒, 黑白分明, 白天服白片, 不瞌睡;晚上服黑片, 睡得香”等, 使学生在笑声中记住治疗用药和药物功效。

2.2 口诀教学法的运用

口诀要简明扼要、浅显易懂,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比如:在讲授“心律失常”时, 常常需要判断电轴的偏移, 可用口诀“口对口, 向左走;口对尖, 朝右偏;口朝天, 重右偏;尖朝天, 则不偏” (以上的图形变化依据第1, 3导联的主波方向来判断) 。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可以概括为“一扩 (扩血容) 二纠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三调管 (调整血管活性药) , 四用激素 (糖皮质激素) 五抗感 (抗感染) ”。慢性心衰的主要治疗措施可以概括为“强心 (强心药的使用) 利尿 (利尿药的使用) 扩血管 (血管扩张药的使用) ”。

2.3 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把抽象内容形象化, 并增加课堂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电、光、形、声结合了起来, 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能力, 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 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也轻松。多媒体教学, 还具有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扩散学生思维等优点。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 在讲授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是瓣膜病时, 常常用到心腔容积、瓣膜活动、血液流动等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由于解剖和生理知识没学好, 在听课时很费力。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心腔容积、瓣膜和血流的状态。同理, 在讲授心律失常时, 使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把抽象的传导系统及心电活动的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4 情境模拟教学

情境模拟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展与发展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 让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这种能力培训的方法, 有助于学生激发自身潜能, 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增强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 增进人际沟通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才能。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 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在完成内科学某一系统疾病的教学任务后, 适当安排一次情境模拟教学。第一次情境模拟时由教师来扮演病人, 让学生扮演医生。也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抽一名学生扮演病人, 其余学生扮演医生。此种教学手段要求按照病人处置程序即询问病史、查体、做辅助检查、开医嘱和处方的过程进行模拟,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医德医风的教育。

2.5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扩充和革新, 通过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案例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以分组或集中的方式进行, 也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不管采取何种方式, 教师都应进行点评。案例教学要做到从简单到复杂。最初让学生进行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案例分析, 学生成功后便有一份喜悦, 每次成功对学生的自信心就是一次强化。通过不断的成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学生只有在成功中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 才会对内科学有学习、钻研的兴趣。

教学艺术涉及内容较多,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点。作为教师, 提高自身授课语言艺术是最基本的要求, 同时要能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 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蒉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提高内科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初探 篇8

1、教材和教学方法陈旧:

中等专业卫校的临床专业主要“五年一贯制”, 普遍存在教材改版缓慢、部分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加上传统教学方法又以“填鸭式”为主,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极大制约。

2、临床见习机会少:

我校无附属和教学医院, 学生见习和动手机会少, 导致实践能力弱, 到实习阶段医院多反映学生所学知识与临床脱节、动手能力差。

3、基础医学教育不能支持临床学科的教学需要。

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基础, 也是基础医学的综合。学生虽然经过学习基础学科后, 但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连续性, 不能将基础与临床知识联系。

基于以上原因, 学生多反映内科学难学, 理论多、重点多, 需要记忆的东西多, 导致学生对学习内科学没有兴趣, 学会的知识也是死记硬背, 无法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材存在的问题较难更改, 争取临床见习的机会也非朝夕能够改进, 目前除了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内科学的教学质量外, 还有一个问题亟需解决:即怎样在无法到医院的情况下构建一个“临床模式”使学生能体会临床氛围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的初步尝试, 以期能够改善上述问题。

1、教学设计思路:

笔者以为, 学习内科学主要的难度在于先学会诊断, 只要诊断能够明确, 治疗相对简单。在校学生对临床用药不熟, 在治疗上难有明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教学设计围绕“临床模式”展开, 主要解决“诊”同时兼顾“治”的问题。为学生设计一些临床情景, 告之在该情景中“患者”发生了什么情况 (主要症状) , 然后提出问题 (归纳临床表现) , 分析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病因和发病机制) , 最后解决问题 (治疗思路) 。

2、教学方法和过程:

到医院收集典型病例及临床医嘱和处方作为参考资料, 进行分析和整理, 归纳出病例的特点, 然后设计问题。在教学中采用病例教学法为主, 结合处方教学和情景教学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进行互补。

首先, 使学生思考“是什么?”即学会疾病的诊断。此环节以病例教学为主。

笔者认为每次均在课前提出病例并简单提问“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的方式并不妥, 因为课前学生并未学到该疾病的新知识, 就算是能说出诊断, 也是根据教材顺序“猜”出当天的学习内容, 并非是对疾病有所了解。为避免上述情况, 应根据授课需要将病例穿插在教学的各环节中, 问题的设置也应该多样化。如血液系统疾病一章, 贫血就有四个相关疾病, 在贫血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 精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四个病例,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以“会诊”的形式, 各组选派代表说出各自的诊断和依据, 并找出四种疾病的区别, 进行鉴别诊断。

第二步学会思考“怎么做?”即学会进行基本治疗和体会临床工作流程。此阶段以处方教学和情景教学为主。

为避免照本宣科死背治疗原则, 使学生以“临床方式”学会治疗疾病, 笔者在上课时就将疾病的治疗过程以开医嘱的形式讲解, 并说明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区别, 然后将常用治疗措施和药物列出, 让学生进行选择和判断。同时将一些临床病例的处方和医嘱给学生分析, 说出使用该药物的依据, 进一步强化治疗和用药。

三、评估和探讨

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来, 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关注度和注意力明显提高, 使学生意识到“一个临床医生该怎么做”, 同时也培养了其工作责任心。另外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总结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做病例分析题的正答率也明显改善。还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学生对基础医学与临床知识的联系和组织能力有所提高, 初步会将过去所学的知识与现在联系思考。

因为目前开展新的教学方法时间还不长, 很多准备工作和教学评估尚在摸索及完善中, 并且由于对教师备课质量和学生知识的准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一定局限性, 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课程和内容。但作为一名内科教师, 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补充和调整, 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关建明、庞淑珍、张雁:“内科教学改革的探讨”,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3.11 (2) 。

[2]詹莉琼、丁杰:“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内科教学的探讨”, 《实用医技杂志》, 2008:11-15 (31) 。

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心得 篇9

1 加强临床见习管理

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特点, 以“早期导入临床, 后期强化技能”为主线, 采用“早临床、多临床、不断线、零接轨”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要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 在中医内科学讲授期间, 留出1/10的课时作为临床见习时间, 了解临床中医内科就诊的基本流程、医患沟通技巧、应诊基本常识、中医“四诊”要点、方药运用观察、辨证施治过程等内容, 培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 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习的零接轨。同时, 根据见习情况确定考核成绩, 参与中医内科学考试成绩的评定。

2 重视临床实习前的实训教学

中医内科学实训教学是我们为学生搭建起的由中医内科理论学习到中医内科临床实践间的桥梁, 此阶段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内科理论知识1年后、临床实习前, 共计24学时。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学校实训中心的临床模拟设备及条件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医院医疗环境, 学生在内科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 以实训教材和实训教学大纲为蓝本, 对临床最常用、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 通过对诊法、辨证论治、医疗文件书写、仪器诊断、急症救治等5部分内容的技能进行强化, 学生既巩固了已学的内科理论知识, 对中医内科临床建立了形象直观的认识, 又锻炼了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为其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该阶段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核方式建立了多站式实训考核方法, 实行实训合格、实习准入制度, 强化了该阶段在中医内科全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3 注重临床实习教学

学生经实训考核后, 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该阶段学生以分组转科的形式直接接触患者, 进一步印证前2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实行以带教教师临床科室为划分单位、内科教研室教师分科带教负责的制度, 保证传授知识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3.1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

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使教学的组织领导、教师职责、教学工作、学生实习行为等有章可循, 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

3.2 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对临床教师的培训、考核和管理, 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教学水平。为了充分调动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评选为优秀的带教教师在职称晋升、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3.3 强化毕业实习岗前培训

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 安排为期1周的临床基本操作训练和中医临诊技巧训练, 以强化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 并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对病历书写与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培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一份完整的住院病历, 纳入实习考核。学生进入临床科室后, 由教学秘书介绍科室情况, 如科室环境、床位情况、专业设置、科室设备使用操作要求等, 便于实习医师尽快对本科室有比较具体的了解。然后, 介绍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要求实习医师认真遵照执行, 并提出相关实习要求和考核要求, 使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职责。

4 注重实习医师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4.1 病史采集技巧的培训

重点培训如何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询问病史;如何判断病史的可靠性, 并从采集到的病史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讲授如何在体格检查时采用适宜的手法技巧以获得患者的配合等。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4.2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带教过程中, 教师主要通过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组织规范的教学查房以及专题小讲座等方式培养实习医师严谨的临床思维。

病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 先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给学生, 让他们预先查找资料、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时由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发表各自的见解, 带教教师进行引导、梳理、总结。也可选择疑难病例, 让实习医师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通过辅助检查、查阅资料, 提出诊断结果以及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充分展示每位实习医师准备的内容, 再由各级医师进行点评、补充或修正。通过病例讨论, 能够培养学生的中、西医临床辨证思维, 很好地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形式, 每周1次, 由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主持, 选择典型病种作为教学查房的病例。查房前教师应认真备课, 学生详细了解病例情况, 复习相关的基本知识。查房时首先由主管实习医师汇报病例, 总结特点, 完成体格检查;然后, 学生共同讨论诊断结果、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等, 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指出不足之处, 并纠正示范;最后, 总结应当掌握的内容。通过教学查房, 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认识更全面、更透彻[3]。

专题小讲座由各科根据情况每周举办1~2次, 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主讲, 针对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诊疗常规、临床上易出错的问题等开展专题讲座, 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包括独立完成规范的体格检查、常规诊疗操作, 这是实习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4.3 发挥中医优势, 培养优秀中医人才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院名老中医的医德、医术, 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中医学人才, 我们利用医院设立“国医堂”的有利条件, 遴选一部分基础知识扎实、能力较强、素质较好的优秀医学生跟随名医出诊, 让医学生接触名老中医, 以名老中医深厚的医学功底、丰富而高超的诊治经验、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医学生, 为其成长为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和锻炼平台。

5 制订严格的出科考试制度

在一个科室实习结束前1~2天, 由教学秘书组织出科考试, 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诊疗操作、思维能力, 具体考核内容抽签决定。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级。考核成绩及格者方可进入另外科室实习, 不及格者须在实习结束后继续实习, 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另外科室实习, 时间较长者延迟毕业。通过出科考核, 提高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助于促进实习医师认真完成本科室的临床实习,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燕, 廖雅琪, 都宾宾, 等.中医实习医师临床实践能力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12) :1550.

[2]李卫平.加强毕业实习管理的有效实践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7 (3) :71.

内科学 篇10

《科学》杂志创刊于1915年, 作为我国创办最早的大型综合性科学刊物, 它同《新青年》一样, 在五四运动及其之后的启蒙运动中对启发民智、传播科学、促进现代科学发展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杂志主要用来刊载专业性较强的论文, 较少涉及科学普及方面的知识。然而, 在1935年, 《科学》杂志迎来了创刊二十周年纪念, 科学编辑部长刘咸在1月刊首发表社论, 指出“鉴于时代之需求, 谨将本杂志贡献于国家社会, 作为科学舆论之喉舌, 广播科学知识, 提倡科学建设, 自兹以往, 本杂志以力求通俗, 而同时能除去试下言科学者粗陋浅薄弊病为目的, 取材务求适宜”, 力求将科学知识普遍化, 而科学杂志的稿件选取也有了三个标准:能使读者产生科学兴趣、能记述科学进步、能传播科学消息。可以看出, 作为科学性的刊物的《科学》杂志, 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的特色之外, 还为了促进科学化运动而做出了一些改变, 对推动科学化运动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二、《科学》杂志在科学化运动时期科学传播内容

在1932到1937年间, 《科学》杂志每年发行一卷, 每卷包括12期 (其中1937年的9—10期、11—12期为合刊) , 虽然栏目因主编的改变而有所调整, 但是刊载的内容一直十分丰富,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农林、医学、工程学等各种领域, 下表是对杂志中刊载的内容进行的统计。

将《科学》的科学传播内容进行分类, 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 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物质运动最本质规律的反映。从《科学》杂志刊登的学科分布来看, 该杂志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这些基础科学十分重视。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 (算学) , 书中主要以介绍数学算法、几何证法、作图方法为主, 也会附带一些理论的介绍。对于其他的学科, 除了涉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学科进展之外, 还会介绍这些学科在生活、军事上的应用, 刊载国外关于这些学科的发明, 并说明原理。可以说, 《科学》杂志所关注的基础科学, 并不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 也会包括学科应用方面的内容。

(二) 应用科学

应用科学关系到国计民生,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实业的进步、国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作用。《科学》杂志有关应用科学的分类也包括很多方面, 这些被关注的领域也跟中国国情有关。

(注:本表中分类的依据是按照《科学》索引进行, 其中杂俎栏目并没有进行分类)

(1) 农林科学技术

中国是农业大国, 科学家对于农林科学技术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当时的中国科学家也不例外。从内容中可以看出, 当时的科学家较为关注的问题包括土壤的酸碱性、植物的抗虫性、农作物的改造等方面, 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亲自实验等方式进行研究, 对农林发展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帮助。

(2) 矿冶技术

对于矿产丰富的中国来说, 研究矿冶方面的技术也是很有实用意义的。《科学》会关注各领域的矿产信息, 对新发现的矿藏进行及时报道。此外, 还有对采矿方法、矿产纯度等内容进行分析, 可见, 当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注重矿产的质量, 而并非只注重产量。

(3) 工程技术

《科学》涉及到的工程技术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 这些有关事业发展的学科有利于当时的社会发展, 是极具意义的。

(4) 卫生医药方面介绍

《科学》杂志介绍了很多卫生医药方面的信息, 其中一部分是关于国外先进医学技术的, 如胃镜的使用、外科手术的进步、医学疾病的治疗等等。此外, 杂志还会介绍一些实用的医学信息, 如“霍乱症及其防治法” (1934年12期) 、“痘症新治法” (1935年11期) 等, 对当时公民的医学知识启迪有所帮助。

(5) 航空航天技术与气候学研究

航空航天与气候学都是《科学》杂志比较青睐的内容, 很多文章也会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探讨, 分析气候对航空航天的影响。也有很多文章是对二者进行分别的介绍, 有助于国人了解这些新兴的实用科学。

(三) 科学史

科学史的内容在《科学》杂志中占有一席之地, 有对近十年、二十年国内外学科发展进行探讨的, 例如1935年第10期中, 刊载了《近二十年来原子物理学之进展》、《二十年来中国植物学之进步》、《二十年来中国气象学之进展》等系列文章;也有对学科的发展史进行全面的回顾的, 如《宋元以后草本药理论概要》 (1933年第9期) 。《科学》杂志关于科学史的记载记载下了国内外尤其是中国科学技术走过的道路, 对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四) 科普知识

《科学》杂志上也有科普知识的介绍, 例如1935年第2期中的“足下知之否?”介绍了六年中俄罗斯人口增加的人数、硬水的沸点、如何推算陨石的年代等等科学常识, 十分精简。此外, 《科学》还会介绍一些科学常识, 例如《植物纤维之简易鉴别法》 (1932年第8期) , 介绍羊毛与其他纤维之间的鉴别方法, 十分实用。

(五) 科学救国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爆发, 中国也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科学》刊登了很多关于呼吁科学救国的文章。

编辑部长刘咸就在发表了《科学与国难》一文, 认为应当树立科学国策, 重视科学事业, 尤其应当注重可以让国家富强的科学研究进行实施, 也应当注重国防建设的科学, 对科学人才建立奖励保障, 以实现科学救国。此外, 科学还刊载了一系列呼吁科学救国的文章, 如《科学与民族复兴》 (1935年第3期) 、《科学研究为建设国家的始基》 (1937年第1期) 、《国难期间科学界同人应负的责任》 (1936年第4期) , 呼吁国家和国民重视科学。

(六) 教育及科学教育

教育是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质量的好坏对科学传播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对于教育事业, 表现出了很大的关注。刊载的内容包括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者的任务、教育机构的情况介绍、教育基金的情况、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等各个方面。

三、《科学》杂志科学化运动时期科学传播特点

(一) 注重科学性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的人权主义思潮较为盛行, 中国青年运动也在那时开展, 同时,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 以政权的力量强制灌输给民众。在这一时期, 农村经济社会经济矛盾突出也导致了“农村建设运动”的发起。这一阶段可谓是各种思潮与运动并发的时期, 加之民族危机的加剧, 当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 《科学》并没有因为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受到影响, 依然坚持刊登科学文章, 没有政治偏向性, 这对于科学传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 注重实用性

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应用社会, 造福社会。《科学》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对于科学的实用性十分注重。可以看出, 《科学》杂志除了对于应用科学十分关注外, 杂志还十分注重生产生活中的科技, 对于生产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例如, 1931年的水灾影响了淮河一带小麦的播种, 引发了荒灾, 《科学》杂志便刊载了《灾后种麦误期之补救》, 给出了“改种其他作物, 以及根据各地气候、土壤环境选择适合迟播的小麦品种”的建议, 对灾民灾后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又如, 在1935年第6期的新闻中, 介绍了价格便宜、亮度高的植物油灯, 以供当时经济欠佳的农村使用。另外, 由于蚊虫是引发疟疾、黄热病、丝虫感染、骨痛病的元凶, 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多不良影响, 杂志也在1933年第5期介绍了《蚊的驱除方法》, 对幼虫和成虫都有一定的驱除措施, 有利于公民的健康。

可以说, 《科学》杂志从各方面关注生产生活, 提出了很多极具实用性的方法及建议, 很好地贯彻了科学造福社会的功能。

(三) 注重新闻性

科学新闻在《科学》杂志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而在1935年改版后, 编辑部长刘咸更是增加了新闻在杂志中的比重。

*采用四舍五入法, 舍去小数点, 保留整数位 (注:本表所指的新闻来源于《科学》中的[新闻] ([科学新闻]) 这一栏目, 同时也包括[科学进步]栏目)

从新闻源来看, 《科学》杂志在科学化运动的早期, 大多采用国外医学会、科学促进会等科学协会以及各大高校、工商业的研究成果或报告, 也有来自于《Nature》、《Science》等国外领先的科技杂志上的论文及最新科学成果介绍, 之后, 《科学》也开始增加国内高校、研究所、科研机构以及国外报刊上的科学新闻内容作为新闻的源头。从内容上看, 《科学》杂志所刊载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 涉及的专业也逐渐增多。从一开始较多关注科研成果、科学发现, 到后来关注各领域的科技活动、科研动态以及科学家消息, 甚至一些科学生活常识, 也在新闻栏目中有所体现。从供稿的作者来看, 也由姚国珣、朱炳海两人发展到后期姚国珣、刘咸、重熙、戈合等多人。此外, 新闻的时效性也在不断提升, 很多新闻都对上个月甚至是当月早期发生的科学事件进行了报道。

虽然有些稿件从内容上来说并不能够属于新闻的范畴, 但是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科学杂志对于科学新闻十分注重, 并利用新闻短小精悍的特点, 将更多的科学信息传播给读者, 对读者了解国内外科学现状有很大的帮助。

(四) 表现了对科学家的尊重

科学家是科学传播的主体之一, 也是科技传播内容的来源之一, 对于科学的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于这一群体, 《科学》杂志给予了极大的尊重, 并利用很多版面和篇幅对科学家的事迹、精神进行了介绍。

在1932年第十期中, 《科学》杂志开办了专刊来祭奠科学家爱迪生的逝世, 刊登了数十篇文章, 从爱迪生的生平、发明、研究成果等方面对爱迪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使爱迪生的形象及精神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华刚讷行状》、《悼居里夫人》、《亚几默德》、《马尔萨士百年纪念》等科学家传记及悼词都是对逝去的科学家表示怀念的文章, 并认为, 他们的逝世是科学界的损失。此外, 在“新闻”栏目中, 还会对科学家的消息进行集中的介绍。在卷首, 《科学》也会刊登科学家的珍贵照片, 以展现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可以说, 《科学》杂志对科学家的尊重即是对科学的尊重, 更是向读者传达了尊重科学家的精神。

(五) 关注国民健康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处于动乱之中, 国民较为蒙昧、医学素养较低, 加之当时瘟疫严重、食品短缺, 医学也不发达, 国民的健康问题十分堪忧。《科学》杂志对国民健康问题可谓是十分重视, 刊载了不同的文章, 以求提高国民身体健康程度。

维生素是研究者较为关注的研究对象, 沈雄庆发表了《维他命研究之新发展》,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维他命研究的最新成果, 其他研究者也对各种维生素进行介绍。不少研究者还对当时较为流行的鼠疫、霍乱、天花等传染性疾病的原因、症候进行了介绍, 并给出了预防和诊疗的办法。还有研究者对上海人的膳食进行调查, 选取中等上海家庭为研究对象, 对膳食成分及营养分配进行研究, 并与美国进行比较, 通过分析, 提出对国人提高营养, 增强体格的建议。此外, 还有对蛋白质、营养元素的研究, 以及对于饮用水卫生监测的建议, 可以说关注的方面是非常全面的。

(六) 内容通俗浅显, 重视图片运用

《科学》是一个专业型的科学杂志, 传播了很多专业知识。尽管如此, 该杂志也没有忽视语言的通俗性, 并充分利用图片, 对知识进行展现, 使之形象易懂。

从该杂志20周年的社论中便可看出杂志对于语言的要求:“以深入浅出清畅顺达之文字论述各种科学问题, 务使初学者读之不觉深, 专门家对之不嫌浅, 各取所需, 则本杂志使命达矣。”在实际中, 《科学》也是这样执行的。首先, 《科学》刊登了大量的科学新闻, 简单易懂, 信息量大;其次, 《科学》选取的专著及论文也能用较为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明道理。此外, 《科学》对图片的运用也十分重视。在讲解动物结构、微生物的变化等内容时, 《科学》都会配上图片, 方便读者理解, 对其他需要作图表述的论文也都配有图片说明;此外, 《科学》还刊登了一些科学家的照片, 并用铜版纸印刷, 实属珍贵。

四、《科学》杂志在科学化运动时期的作用

(一) 普及和推广了科学知识,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当时中国教育较为落后, 学习新兴科学知识依靠的大多是原著, 为了方便讲课, 老师也采用英文授课, 而国内的教科书则很久没有更换, 不具前沿性, 并不有利于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将读者群体首先定位为“高中及大学学生, 次为中等学校之理科教员, 再次为专门学者, 最后为一般爱好科学之读者”。将高中及大学学生作为主要读者群, 并刊载文章对初高中试验室的配置标准、学院的学科建设提出建议, 可以看出, 该杂志对于国家科技发展未来主体的重视。《科学》在这些群体做好了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从当时情况来看, 有利于受教育者知识面的增长, 从长远上看, 更是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 传播科学精神, 提高国民科学智知

《科学》不仅对科学知识进行传播, 还始终凸显出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的精神, 而杂志中的文章也或多或少地反映着科学精神。

对于中国科学社提出的米制单位译名, 读者王子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千克”应当读成“克千”, “厘米”应当读成“米厘”, 这些提议被刊登在1935年第5期的杂志中。虽然该读者的建议并没有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但是对于该稿件的采用正是说明了《科学》杂志坚持自由交流、欢迎不同说法的态度, 也正是科学精神的极大体现。此外, 杂志中还有很多文章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例如对科学家的介绍, 一方面是让读者更加了解科学家, 另一方面也是对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解读。

《科学》通过对科学精神的传播, 提高了国民的科学智知,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接受和从事科学教育的人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 促进了国防科普工作

由于当时战争形势的需要, 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将国防科普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杂志中, 就多次提到战争中的毒气问题, 如《军用防毒器之活性炭》、《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军与毒气活跃之前瞻》、《毒菌战争》、《我们的防毒问题怎么样?》等。文章对毒气进行了介绍, 呼吁民众引起重视, 努力建设防空设备、增强国防意识, 而不是简单地喊口号, 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国防建设加强的期待。与此同时, 又从科学的角度对如何防毒进行了探讨。可以说是在科普的同时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这种重视国家灾难, 以科学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出建议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难能可贵的。因此, 《科学》杂志对国防科普工作的开展可谓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四) 促进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

科学化运动协会认为, 要解决中国的问题, 就不能回避中国自己的问题, 《科学》杂志正是这么做的。该杂志刊登的文章对中国社会存在的教育问题、学科建设问题、工业实业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探讨, 或是寻求解决的途径, 或是提出解决的方法。正是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才有利于提高。

此外, 《科学》杂志还十分重视科学名词的统一。从1932年开始, 杂志就开始刊登科学名词审查会审查通过的算学名词;接着, 对讨论通过的化学译名进行公布;同年, 杂志刊登了读者对于英文数学名词翻译的讨论。之后, 《科学》杂志又刊载了《昆虫译名之意见》、《有机化学名词改良委员会最后报告书》, 并发表了物理学会请求改善现行衡量制度的请求。科学名词的统一有利于科学的传播, 也有利于科学社会化的进行。

摘要:1932年到1937年的5年期间, 政府高官学者和研究机构学者发动了“中国科学化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进行科学教育、实现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是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目标。本文通过对科学化运动时期《科学》杂志的科学传播内容、传播特点进行分析, 讨论《科学》杂志在这一时期对推动科学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关于科学的科学 篇11

科学,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精神反映,是客观规律性的镜子。自从科学学诞生以后,科学就有了一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镜子,科学真理的镜子。

这一现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科学本身包含着自我认识的内在要求和能力。但在过去,以欧洲为例来说,科学的这一特征常常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歪曲而处于不自觉的水平。因为,当科学家本身还处于无权地位时,科学哪有权利自我认识。正如布鲁诺的肉体被他的衣冠同类用火刑消灭一样,科学的自我认识能力也受到它的精神族类——经院哲学和宗教的思想禁锢。中世纪之所以称为“黑暗的世纪”,从科学学的角度来说,盖源于此。但是,自从欧洲资产阶级凭借科学的力量打倒了封建的教权专制和君权专制之后,科学也就完成了从哲学与神学的奴婢地位解放出来的过程,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哲学再不能君临科学,而只能以“民主”的方式从自己的固有本职——方法论的功能出发对科学施加有往有来的影响。这一解放,使得蕴藏在科学内部的自我认识能力相应地自由发展起来。它首先表现为对科技发展史进行描述的兴趣,继而表现为对普通科学学和科学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兴趣。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终于使它通过其杰出代表人物的倡导而宣告科学学呱呱坠地。自此以后,科学学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至今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潮的哺育,今天已经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分支学科的独立科学系统而开始发挥其实际应用的作用了。到此为止,科学学可以算是已经历尽漫漫长夜而开始进入旭日东升普施光明的时期了。如果借用库恩创造的“科学革命”这个词的话,这才是一次真正伟大的“科学革命”,是科学史上一次再接再厉持续奋斗了几百年之久才基本上大功告成的“民主革命”。门捷列夫说,“科学具有人民性”;恩格斯指出,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些天才的洞察,已经由科学学的产生而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恩格斯在一八九○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曾说,马克思期望把工人阶级事业的胜利同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直接联系起来。今天,他的这个愿望已经进入自觉实现的时期。科学学的确立,同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政党自觉地掌握这个强有力的武器是异常重要的。

我国自从一九七九年以来,科学学研究的发展极为迅速。现在已经有十余个省市成立了科学学组织,在一些大学中开设了科学学课程,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科学学讨论会,创办了科学学的定期出版物。这些迹象是我国科学与民主定将兴旺发达的好兆头。它的革命化作用要远远超过十年动乱时期喊得震天价响的任何“革命”口号。

广义的科学当然应该包括社会科学在内(我国还把人文科学置于社会科学范畴之内),广义科学学当然也应该包括社会科学的科学学在内。因此,科学学的诞生和科学社会学的建立有同步现象,这绝非偶然。科学的许多方面或属性都是由社会科学来加以研究的。自从科学明显地变为直接生产力之后,自然科学就从现实的根本上与社会科学挂上了不解之钩。这是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化的首要内容,具体地说,就是自然科学已成为社会科学的广泛研究对象,或如列宁所说的,社会科学要研究社会现象中的自然规律。

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中,首先要在这个问题上研究自然科学的是政治经济学。科学,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是一种物化了的精神生产力,是一种精神产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也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要服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支配。它同样有价值与剩余价值范畴,要经历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的经济环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新出现的“思想库”、“思想工厂”及其“知识商品”,为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典型的可视形象,是科学政治经济学的一种具体研究对象,更不必说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有机构成、商品价值构成、劳动力价格结构、国民总产值结构和社会职业人口构成或劳动力结构等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技术脑力劳动对于单纯体力劳动的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的普遍趋势了。根据这种方兴未艾的趋势来看,现代社会的经济机制已与往昔大有区别,复杂多了。政治经济学势必有一天要研究精神劳动、知识生产的问题,要在传统的再生产理论之外讨论一种新的两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即物质生产部类与知识生产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传统两大部类的错综关系问题,以及其他许多远非传统政治经济学感兴趣的经济机制问题。本文集虽然收录了一篇关于科学经济学的论文,但可惜只讨论了科学部门经济学的问题,而没有讨论科学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例如,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高潮迭起,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已经不能回避关于资本对于科技脑力劳动的剥削(马克思曾经涉及这一问题),科技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变化和未来社会革命等问题的研究了。

不言而喻,自然科学及其社会应用不仅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研究,还应该从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角度加以研究。这就是具体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学科的科学学课题。例如,贝尔纳在一九五五年以十分沉痛的语调指出,“现在研究机关的教授们、所长们还在精疲力尽、低声下气地为争取研究条件而斗争。已经到了最后解放他们的时候了。”这种现象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这个问题就需要科学政治学、科学经济学、科学具体社会学等来加以解答。

不仅科学的外部联系(作为一种社会设施与其他社会设施的关系)有待社会科学方面的各种科学学去发掘其规律,而且科学的内部结构、内在逻辑和发展模式的问题,也等待社会科学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去进行科学学的研究。例如,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理论,有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贡献,但是,他对革命突变的过分强调,未免有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不应忘记,一切质变都不是突然从无到有地发生的,而是量变和微小质变的积累蜕化而成。量变是任何质变的基础。在“科学革命”的辩证过程中,被推翻的旧规范不能不是新规范这个合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科学发展的辩证法中,曾经占有一个量的地位的质,即使是魔鬼也不应无端地加以抛弃。应该抛弃的只是魔鬼企图超越真理的层次打扮成天使的奢望和达到这种奢望的反科学手段。任何科学,包括科学学在内,只有发达到能够应用数学分析的程度,才是完善的科学。本文集有不少作者主张质与量的综合方法和系统方法,这才是趋向完善的方法论。根据这种方法论,笔者认为,科学发展模式的图示更象一种来自不同中心的震波的交织,形成力的叠加的地方有可能是新的边缘科学的生长点,新的真理的形成、发展与激发更新的真理的起点。因此,科学的发展固然永远有偶然性,但预测和规划科学发展的可能性则将越来越大。

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必然有一个反馈作用,这就是社会科学也发生奔向自然科学的潮流,或社会科学也在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本来,从宏观方面看,人、社会和思维作为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当然地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过去自然科学家自身犹处于无权地位,他不能不小心地回避这方面的许多问题。今天,随着自然科学的解放与变为直接的生产力,并且影响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诸领域,它就自然而必然地要从科学学的角度去研究社会科学了。而首先要研究的,就是社会科学的哲学方法论问题。今后,社会科学不但向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也要从自然科学吸收方法论的营养(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等),使社会科学具有更高的精密性与预见性,从而反过来可以更好地帮助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不应忘记,在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中也包括社会科学在内,这就加强了对社会科学的严格要求,特别是方法论方面的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科学,更不用说科学学了。这里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不承认自己是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或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僚主义者,他们对科学又恨又怕,这是不足为奇的。例如,国外有一位不同凡响的大员,写了厚厚一本书,其中包括大量确实言之有物的反对官僚主义的内容,可是此人居然数典忘祖,在谈到科学界、教育界和知识分子问题时,却完全是一股冷嘲热讽的敌意。他认为要医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深蒂固的痼疾,首先“应从知识分子中的精华身上开始”,这显然是本末倒置,实际上在为大垄断资产阶级说话。

第二种情况,有一部分科学家虽然赞成科学学,但却顾虑有了科学学之后,国家对科学更要加强管理,从而妨碍个人的自由研究。

第三种情况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部分人盲目地把科学学的应用同专家治国、技术统治、技术官僚等联系起来而加以反对。

这三种情况搅在一起,的确是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来加以剖析,我们就不难理解发展的辩证法,辨认出历史的主流。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心与劳力的对抗已达到全面的、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由于自身的法则,不能不在剥削工人的同时越来越要求剥削脑力劳动者。它一方面使局部工人变为多面发展的脑力体力劳动者,另方面使教育与科学工厂化,大批培养知识分子,使越来越多的学术中心、科学研究所、实验室、情报资料库等成为物化的生产力,以便使脑力劳动成为其猎取超额利润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与一切劳动对立的局面就开始出现,它的末日也就不会太远了。技术统治论不过是从劳心与劳力的全面对抗过渡到资本与一切劳动全面对抗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资本主义官僚政治对科学技术最高也是最后的利用阶段(尽管为期很可能会相当长)。当然,资产阶级也会让一小部分专家学者分享一部分统治权(其形态即技术统治主义),以便利用集中的大知识来统治分散的小知识,用一批知识部门来统治另一批知识部门等等。这当然不是知识、科学的过错。更不能因噎废食反对科学。而且,当科学不断向深广发展积累以后,知识统治知识的差别和领域将日益消失。当资本主义面临汪洋大海一般的知识劳动大军的时候,就必然要陷于灭顶之灾了。

我们已经有了一本这样的介绍科学学的书,这是必要的。我们更希望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科学学著作,来促进、推动四化建设,使我国的科学的发展更加自觉,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医学专业留学生内科学教学初探 篇1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留学生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留学生工作被认为是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校于2006年招收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医学专业留学生,现已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对外医学教学机构。留学生总数达300余人,留学生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第一批留学生已经进入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如何提高临床课教师教学水平,将留学生培养成基础医学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较强、职业素质良好的医科毕业生,使留学生回国后能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临床课教师任重而道远[1]。

我校留学生来自亚、非、欧、美、澳五大洲30个国家,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不尽相同。加之留学生与我国学生有较大的文化差异,语言交流存在障碍,使得留学生的教学更为复杂。因此,要培养合格的留学生,必须发挥我校优势资源,严把教学质量关,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教材和课程建设,积极做好临床教学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内科学是最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其教学效果不仅影响整体教学质量,而且会对今后我校的中外医学交流产生重大影响。留学生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与我国学生截然不同,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常常不满足于目前的教学方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谈谈如何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

2 留学生内科学教学方法

2.1 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作为国际性的学术用语和教学用语,英语的地位不可动摇。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临床医学必须重视英语,不仅因为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而且在今后行医的过程中均需要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或接受继续教育。因此,学校的医学教育应采用全英语授课方式,这对临床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2.2 加快师资培养步伐,促进学科建设

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快涉外教学师资培养步伐,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培养步伐,医院提出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策略,即师资梯队递进培训方案。培养途径主要有3种:一是积极鼓励各教研室教师骨干积极参与留学生授课,特别是鼓励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参与留学生授课,因为这些教师对国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比较了解,英语知识较丰富;二是由学校组织培训,邀请外籍教授进行英语口语授课,纠正教师英语口语发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英语沙龙活动,以提高其英语口语能力;三是每年组织我校教师到有英语背景的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短期学习和深造。

2.3 加强教材建设

随着对外医学教学的开展,教师在选用教材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综合医学教学需求与国际接轨等特点,我校内科教研室依据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国外教学大纲和英文原版教材,结合留学生需求,采用教学大纲与英文原版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具有改革意识

教育工作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才能有新的动力、成果和经验。留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强,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灌输式教学。因此,针对留学生的这些特点,我校组织教师多次进行讨论和探索,转变教师思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灌注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采用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留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内科学教学中,教师较多采用病例讨论和病例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5 进行集体备课和试讲

备课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内科学教研室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了解各章节的课时分配情况,制订教案及教学提纲。任课教师也进行了积极准备,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插入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素材,使授课内容变得更加生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教员教学竞赛的做法与思考

曹蒙,金红希

(西安陆军学院军医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8312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关键词:教员;教学竞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0)15-0063-02

为检验教员平时教学和教学评估期间课堂教学准备情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09年6月6~11日、8月17~21日,分别组织开展了高、中、初级职称教员教学竞赛。这次教学竞赛历时较长,但竞赛准备较充分,组织较严密,效果较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

1基本情况

动、活泼;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并撰写英文教案。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进行课前试讲,由教研室主任审核把关。这些举措为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保障[2]。

2.6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法。我校内科学采取理论教学采取与临床见习同步进行的方式,使留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及早接触临床。学校还注重对留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为其提供临床技能培训机会。在临床见习过程中采用“三对一”形式,即一位教师主讲,另外2位教师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采集病史、进行临床操作,这样既提高了留学生的见习效果,又为科室内其他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为其以后成为临床课教师打下基础。

2.7 提高教学水平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留学生在医学院已经接受了3年的基础医学知识培训,他们的基础医学英语知识可能比临床教师更为丰富。因此,作为一名临床课教师,除了巩固本专业的医学英语知识外,还需要了解其他专业的医学英语知

此次教学竞赛从准备到结束,前后历时2个多月,期间共有15名高级职称(4名教授、11名副教授)、24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教员参加,参赛教员46名,几乎囊括我校目前在职教员。因此,这次教学竞赛无论是领导重视程度,还是教员参与范围,都是前所未有的。

1.1竞赛组织

教学竞赛分5个步骤实施。第一步,教员全面准备,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第二步,教员上报课程教学计划,机关制定教学竞赛标准、准备竞赛场地、组织参赛教员随机抽选竞赛内容和竞赛顺序;第三步,安排部分本校教员和第四军医大学

识,多阅读国外原版专业书和医学杂志,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2.8 注重留学生综合能力考核

学校始终严把留学生考核关,如诊断学查体考试要求每名留学生进行内科基础的全部查体操作。内科学要求授课教师出题,包括选择题及问答题,题目以临床分析为主,注重跨学科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病例分析等能力,使记忆型、解释型、操作型考核内容比例合理,以便同国外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

总之,我校临床学院的留学生教学才刚刚起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学习和提高。通过留学生教学工作,既提高了教师素质,也有利于国内本科医学生的教学改革。全英语教学是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值得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学习,以便促进留学生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学生,内科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艾来提·米吉提,张新花.机遇与挑战并存巩固与发展齐进——稳步发展中的新疆医科大学外国留学生教育[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08,4:79~83.

上一篇:考古研究下一篇:金融效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