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疾病

2024-06-23

呼吸内科疾病(精选12篇)

呼吸内科疾病 篇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肺动脉、动脉分支等被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所堵塞,而引发的肺循环障碍综合征[1]。PE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肺组织供血不足,致使肺组织坏死[2],对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性威胁。近年来,随之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PE患者的临床治疗也获得了高度重视。该文为探究PE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该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92例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分别予以瑞替普酶及尿激酶进行治疗,并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整群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共计患者92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参照《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及X线胸片、肺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被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20例;年龄在41~74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8.9±4.0)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4例、22例;年龄在44~7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8.5±4.2)岁。将实验组PE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与参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排除标准:将溶栓时间窗超过2周者、年龄超过75岁者、溶栓禁忌症者、活动下内出血者、先天性心脏病者、动脉瘤患者、糖尿病眼病患者予以排除。所纳入的患者及家属对于此次研究具有知情权,自愿参与,所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止痛、镇静等,溶栓治疗前需快速滴注肝素进行抗凝,80IU/kg。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瑞替普酶(批准文号S20070023,生产批号201001007)进行溶栓,用法用量:10 MU+10 MU,静脉使用。取10 MU瑞替普酶与10 m 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推注2 min以上,30 min后再次取10 MU瑞替普酶与10 m 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推注2 min以上。参照组患者予以尿激酶(国药准字H51021402,生产批号200901004)进行溶栓治疗,取150万U与100 m 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维持在2 h左右。患者在经瑞替普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5 000 U次,每12 h注射一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滴注7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经治疗,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缺损肺段消失或明显减少,减少范围在75%及以上,则为治疗显效。患者经治疗,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明显好转,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缺损肺段数量有所减少,减少范围在25%~75%之间,则为治疗有效。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缺损肺段数量未见明显变化,或病情恶化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4]。

1.4 观察指标

测量并对比两组PE患者的RF(呼吸频率)、HR(心率)、SaO2(动脉血压饱和度)、Pa O2(动脉血氧分压)、Pa 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将此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输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n(%)]表示,比较结果行χ2检验;RF、HR、Pa O2、Pa CO2、Sa O2等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t检验,当检验结果显示P<0.05时,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对比两组PE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PE患者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RF、HR、Pa O2、Pa CO2、Sa O2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结果显示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RF、HR、Pa O2、Pa CO2、Sa O2等指标优于参照组,t检验结果显示均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详细数据见表2。

2.3 对比两组PE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中共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参照组中共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见表3。

3讨论

PE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在临床中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诊断。患者在被确诊为PE病例后,需保持绝对卧床状态,并要对其各项生命体征严加监测,防止栓子继续脱落,阻塞动脉[5];为患者行镇静、吸氧、止痛等常规治疗,可使其胸痛、低氧血症、呼吸障碍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抗凝和溶栓是治疗肺栓塞的常用方法,二者可同时进行,在此期间尽量不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操作,可以降低患者的出血几率[6]。对PE患者实施早期溶栓,可使其血栓栓更更易易溶溶解解,,能能够够对对肺肺栓栓塞塞又又发发的的心心功功能能不不全全情情况况进进行迅速调节,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尿激酶是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属于二代溶栓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仍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瑞替普酶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属于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衍生物[7],近年来被引进临床进行溶栓治疗。

文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9%,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由于参照组,这是由于瑞替普酶具有较高的纤维蛋白选择性,且起效快,血浆半衰期为11~16 min之间[8];PE患者经其溶栓治疗,可使血栓快速溶解,将栓塞动脉及时打通,同时增加栓塞肺动脉的血流灌注量,从而快速恢复患者的肺循环功能。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RF、HR、Pa O2、Pa CO2、Sa O2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PE患者在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过程中,肺动脉高压会明显降低,缺氧情况得以改善,致使血气指标得以恢复,从而实现缓解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目的。在溶栓治疗时,患者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中需对患者予以防治。

刘海涛等[9]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用瑞替普酶溶栓法作为研究组,研究结果为:瑞替普酶治疗肺栓塞的总有效率为94.5%。鄢厚梓等[10]在《中高危肺栓塞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用尿激酶溶栓法作为参照组,研究结果为:尿激酶治疗肺栓塞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4%。该文研究结果与以上两组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充分说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实施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该文就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实验组患者入院后予以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参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6.09(P<0.05);实验组患者的RF、HR、Pa O2、Pa CO2、Sa O2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87%,低于参照组的28.26%(P<0.05)。结论 在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肺栓塞,呼吸内科,溶栓,瑞替普酶,尿激酶

参考文献

[1]周海霞,唐永江,王岚,等.肺栓塞远期死亡危险因素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273-276.

[2]秦志强,陈桂荣,陈显源,等.强化推广肺栓塞诊疗技术对肺栓塞诊断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11):995-998.

[3]Shah KJ,Scileppi RM,Franz RW,et al.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using ultrasound-accelerated thrombolysis directly into pulmonary arteries[J].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2011,45(6):541-548.

[4]姜鹏程.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1321-1323.

[5]王丹,赵娜,戴珩,等.阿替普酶用于中高危肺栓塞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4):342-344.

[6]李小凤.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8-59.

[7]焦雪.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2-3063.

[8]彭敏,陈莉延.阿哌沙班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10):923-926.

[9]刘海涛,何敬堂,田涛等.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3):270-273.

[10]鄢厚梓,刘丽平.中高危肺栓塞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0):142-143.

呼吸内科疾病 篇2

单项选择题

1、老年男性。咳嗽、咳痰20余年,气喘10年,3天前感冒后痰多伴气喘。查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少许湿啰音及哮鸣音,血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6%,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粗乱,散在小点片状阴影。最可能的诊断为:()

A、支气管哮喘发作B、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C、肺结核继发感染D、阻塞性肺炎E、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继发感染

2、慢性支气管炎的体征,下述选项中错误的是:()

A、早期可无异常体征 B、急性发作期常有散在干湿啰音C、啰音多变,易变D、常在背部出现固定性啰音E、可有哮鸣音及呼气延长

3、早期慢性支气管炎肺部X线表现是:()

A、无特殊征象B、两肺纹理增粗、紊乱C、肺野透亮度增加D、膈肌下降E、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

4、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膜炎鉴别,最主要的是:()

A、年龄的大小B、草黄色渗出液C、有无畏寒、发热D、血性渗出液E、胸水细胞学检查

5、最好发于吸烟者的肺部恶性肿瘤是:()A、腺癌B、小细胞癌C、肺泡细胞癌D、鳞状细胞癌E、支气管腺癌(类)

6、肺癌空洞的X线表现为:()

A、薄壁空洞,内壁光滑B、薄壁空洞,内壁凹凸不平C、厚壁空洞,内有液平D、厚壁空洞,内壁凹凸不平E、以上都不是

7、周围型肺癌的X线征象,具体表现为:()A、可出现段或叶的局限性肺气肿B、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常呈分叶状,有脐样切迹或有毛刺样表现C、可有阻塞性肺炎D、可有囊性空洞或斑片状浸润E、可有“S”形肺不张密度较高的片状阴影

8、周围型肺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为:()A、鳞状上皮癌B、肺泡细胞癌C、未分化癌D、腺癌E、转移癌

9、结核病传染的主要途径与方式为:()A、饮用未经消毒的病牛的奶B、皮肤外伤C、泌尿生殖道外伤D、吸入带菌的干燥痰液飞沫E、吸入病人咳嗽喷嚏时排出的带菌飞沫

10、成人肺结核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

A、低热、咳嗽、盗汗、乏力B、血沉增快C、胸片有渗出性阴影D、痰涂片检查结核菌阳性E、结核菌素试验阳

11、对结核菌有杀菌力,但对细胞内结核菌的作用较小的是:()

A、乙胺丁醇B、对氨基水杨酸C、链霉素D、异烟肼E、吡嗪酰胺

12、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结核菌素试验要在24 h内判断B、结核菌素试验要在20 min内判断C、经48 h测量皮肤硬块直径5 mm为阳性D、经24 h测量皮肤硬块直径5 mm为阳性E、结核菌素试验要在48~72 h内判断

13、血源性肺脓肿好发部位最多见于:()A、右上叶后段B、左上叶背段C、下叶基底段D、右下叶背段E、以上都不是

14、肺脓肿患者经各种抗生素积极治疗已3个月,仍咯脓痰,脓腔直径6 cm,下一步治疗应首先考虑:()

A、加大抗生素剂量B、加体位引流C、加用气管内滴注抗生素D、手术治疗E、人工气腹

15、急性肺脓肿的治疗原则是:()A、止咳,祛痰,解痉,抗感染B、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C、支持疗法,祛痰,有效的抗生素D、积极抗感染,辅以体位引流E、动静结合,中西医结合,全身用药及局部用药相结合16、急性肺脓肿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咳嗽、咯血B、急起胃寒、发热C、剧烈胸痛D、干湿性啰音E、咯大量脓臭痰

17、支原体肺炎自行消散的时间为:()A、7~10天B、3~4周C、11~20天D、2~3天E、3~5天

18、产生休克型肺炎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是:()A、真菌B、支原体C、肺炎双球菌D、呼吸道合胞病毒E、革兰阴性杆菌

19、治疗支原体肺炎,首选的抗菌药物为:()A、青霉素B、磺胺类C、红霉素D、庆大霉素E、链霉素

20、患者,男性,34岁。既往体健,突发寒战,高热39~40℃,咳嗽,胸痛,黏液性脓痰,次日症状加重,气促,烦躁,神志模糊,四肢厥冷,出汗,指端发绀,心率120次/分,血压10.4/6.5 kPa(80/50 mmHg)。最可能的诊断是:()

A、自发性气胸B、胸膜炎C、休克型肺炎D、肺梗死E、真菌性肺炎

21、男性,50岁。突然发冷、发热,咳嗽,脓性痰,黏稠带血,白细胞18×109/L,青霉素治疗无效,胸部X线所见右上肺大片实变影,叶间隙下坠。诊断可能为:()A、肺炎球菌性肺炎B、克雷白杆菌肺炎C、葡萄球菌性肺炎D、肺结核E、渗出性胸膜炎

22、下列肺炎中,最易并发肺脓肿的是A、肺炎球菌性肺炎B、支原体肺炎C、葡萄球菌性肺炎 D、克雷白杆菌肺炎 E、病毒性肺炎

23、肺炎球菌性肺炎的铁锈色痰,是因为:()A、痰内有大量红细胞B、痰内混有大量肺泡巨噬细胞C、是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结合的产物D、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含铁血黄素E、以上都不是

24、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衰时,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类型是:()

A、低钠血症B、高钾、低氯血症C、低钙血症D、低钾、低氯血症E、高氯血症

25、青年男性,哮喘持续状态,端坐呼吸,发绀,两肺喘鸣音,PaO27.98 kPa(60 mmHg),PaCO27.45 kPa(56 mmHg),pH 7.34。病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支气管扩张药物不起作用B、端坐呼吸C、发绀D、低氧血症E、二氧化碳潴留

26、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是:()A、反复发作阵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B、反复发作吸气性呼吸困难C、反复发作混合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肺部有较多的喘鸣伴肺底部湿啰音

27、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抢救措施中,一般不采用的一项是:()

A、静脉滴注氨茶碱B、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C、氧气吸入D、注射强心剂E、静脉补充液体

28、支气管哮喘病人PaCO2增高表示:()A、没有临床意义B、病情好转C、病情严重D、发作早期E、呼吸性碱中毒

29、支气管哮喘应用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的目的,在于取得何种主要药理效应:()

A、兴奋α受体B、兴奋β受体C、兴奋α、β受体D、兴奋β2受体E、兴奋β

1、β2受体

30、下列因素中,与支气管哮喘发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交感神经在支气管中分布少B、肾上腺素能β受体功能低下C、三磷酸腺苷增多D、环磷酸腺苷增多E、迷走神经兴奋

答案:

浅谈小儿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篇3

【摘要】呼吸内科疾病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常因为着凉等因素导致小儿抵抗力低下时发病。本文就其预防在母乳喂养、均衡营养、保证睡眠、身体锻炼、保持卫生、避免公共感染以及按时接种疫苗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预防措施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小儿内科 呼吸系统疾病

在新生儿期到学龄期年龄段之间的儿童统称为小儿,据资料显示,小儿在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究其原因,除却小儿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外,家长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预防工作不到位亦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分析,归纳了几点关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

一、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功能系统,呼吸系统同时也是最容易收到外部因素侵袭的部位,当其功能异常时常常引起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全身系统的异常反应。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及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当其呼吸系统受到侵袭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当小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时,家长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在平时就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预防,这样既可以避免小儿患病的可能性,减少因小儿患病带来的麻烦,又可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二、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措施

(一)对新生儿及婴儿时期的小儿进行母乳喂养

许多家长都明白母乳喂养的好处,但是能坚持到一岁的家长并不多,一部分家长是由于工作忙,一些是因为偏信奶粉的广告而过早的停止母乳喂养。其实相对于配方奶粉等食物,母乳内含有新生儿及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此时期小儿最理想、最天然的食物,并且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有利于小儿消化但不引起腹泻;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尤其是sIgA以及IgG等小儿最为缺乏的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儿的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防御疾病的能力;母乳还具有干净卫生、温度适宜、食用方便等优点。

(二)维持小儿安静的生活环境

保证小儿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可有利于小儿增加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质量,众所周知,充足的睡眠可保证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喜爱,以及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过多的长辈探访反而会对小儿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另外与成人的过多接触可增加小儿感染细菌的几率,较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三)维持均衡的营养和水分

婴幼儿的基础代谢率与成人相比相对较高,当机体能量供给不足时,可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止的现象。随着小儿机体的不断发育,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儿生长需求,因此,应及时并且合理地对小儿给予优质蛋白类物质的补充,如牛奶、豆浆、果汁以及蛋类等,为小儿免疫系统合成抗体提供必需的原料,以便于小儿免疫力的提高;另外应对小儿补充适量的水分,如糖盐水等,可避免小儿因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日常的饮食中应避免小儿挑食、偏食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保持小儿营养的均衡性。

(四)多进行日光浴及锻炼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起到杀菌的效果,经常让小儿进行日光浴,可部分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并且可以促进小儿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保证小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小儿生性活泼好动,对于平时的蹦蹦跳跳,家长不應过多的干预,小儿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可刺激体内骨骼肌肉的发育塑性,保证机体的健康发育;需要注意的是,当儿童活动出汗较多时,家长应注意其衣物的更换及保暖,防止因潮湿的衣物导致小儿着凉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五)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往往与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在呼吸道的大量繁殖有密切关系,如果小儿的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等存在痰液等异物时,小儿的肺部通气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上述呼吸道细菌的大量繁殖,引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应经常对小儿口腔及咽部进行护理,保持其清洁、通畅,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如经常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改掉某些小儿保着奶瓶入睡的习惯,或者在喝完奶后进行漱口;帮助小儿树立经常洗手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给小儿更换内衣内裤、床单被褥尿布等。

(六)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混杂,常存在多种呼吸系统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很容易通过空气、飞沫或者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小儿自身的免疫系统本来就较弱,一旦暴露在上述场所中,很容易被感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另外,若室内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下降,亦会导致小儿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发病,因此在家中也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少开空调,禁止吸烟等,以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避免过热过干,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维持小儿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七)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按时对小儿进行规定疫苗的接种,如白喉、百日咳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儿被动地增强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对特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抗病能力。根据研究显示,对于6岁以前的儿童,预防接种是避免传染病的最有效途径。

呼吸内科疾病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呼吸内科的患者45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瑞替普酶组 (16例) 与尿激酶组 (29) 例。其中瑞替普酶组男性10例, 女性6例;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 (55.2±2.3) 岁;尿激酶组患者男性18例, 女性11例;年龄45~74岁, 平均年龄 (52.8±1.6) 岁。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的标准[2]。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 三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卧床休息、镇静、吸氧、止痛及静脉支持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给予瑞替普酶组患者静脉注射18 mg瑞替普酶 (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70023, 18毫克/支) 和15 m L生理盐水, 整个注射>2 min内完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给予尿激酶组静脉滴注150万U尿激酶 (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1402, 50万U/支) 和100 m L生理盐水, 持续静脉滴注2 h。两组在进行溶栓治疗后, 给予皮下注射5000 U/ (次•12 h) 低分子肝素钙 (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190, 5000 U/m L) , 连续注射7 d。

1.3疗效评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 (1) 显效, 即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2) 有效, 即治疗后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3) 无效, 即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 甚至加重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分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瑞替普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 其中显效率65.6% (21/32) , 有效率28.1% (9/32) ;尿激酶组总有效率87%, 其中显效率69.6% (16/23) , 有效率17.4% (4/23) 。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有所下降, 而PO2, PCO2均有所升高, 且治疗前后瑞替普酶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 瑞替普酶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肺栓塞临床症状多样且非典型性, 因此, 除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外,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可以给肺栓塞的诊断带去有力的支持。在肺栓塞发病后10~30 h或数天内X线胸片出现改变, 70%肺栓塞患者胸片有异常, 其中60%表现肺实变或肺不张, 45%表现胸膜渗出[3]。胸部X线可以帮助查找肺栓塞线索、排查肺炎、肺内占位、气胸、胸腔积液等发现病变所导致的呼吸困难。超声心动图被认定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在筛查与对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的分层方面。经研究发现, 与经胸超声相比, 经食管的超声更有优势, 对于肺栓塞诊断的敏感度达82%, 特异度达到98%。经胸超声的敏感度仅为52%, 特异度仅为85%[3,4]。

绝大多数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可以治疗, 但得到正确治疗的患者仅25%。尽管肺栓塞的血栓可以部分甚至于全部自行溶解或消失, 但是没有经过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 病死率高达65%~75%[5]。因此, 一旦确诊, 就要积极治疗。

一般治疗:一旦确诊为肺栓塞或高度怀疑为肺栓塞的患者, 需要立刻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为避免栓子再次脱落, 患者需要绝对地卧床。出现胸痛现象, 可进行止痛治疗。出现惊恐和焦虑症状, 可注射镇静剂。有低氧血症的患者, 就要使用经鼻导管或面罩让患者吸氧。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时, 采用经鼻 (面) 罩无创性机械给患者通气, 或者采用气管插管给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由于抗凝和溶栓治疗可以同时进行, 所以需要避免切开气管, 以避免出现大量出血。

溶栓抗凝疗法:溶栓抗凝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特点。将尿激酶20000 U/kg溶于0.9%生理盐水100 m L中, 执行静脉滴注进行溶栓。使用期限1周内, 溶栓效果最好, 使用期限2周以上也会产生一定的疗效。待溶栓后, 对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监测。待凝血活酶恢复到基础值的1.2~1.8倍后, 就可以执行抗凝治疗7 d。一般抗凝治疗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如果患者存在高危栓塞、呼吸困难而无法接受ⅢT及核素扫描, 可以采用试验性溶栓治疗。早期使用溶栓治疗可以溶解血栓, 可快速调整肺栓塞引起的右心功能不全问题, 降低并发休克与病死率, 减少反复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调整血流动力学, 并可有效防止慢性肺血管阻塞的发生与进一步扩大, 从而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概率。而瑞替普酶是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 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 经研究表明, 瑞替普酶能够快打通梗死相关动脉, 经瑞替普酶组溶栓治疗后, 患者病死率、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都低于尿激酶组,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PE比应用尿激酶安全[6]。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呼吸内科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成瑞替普酶组 (16例) 与尿激酶组 (29例)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瑞替普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 高于尿激酶组的8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 瑞替普酶显著优于尿激酶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瑞替普酶及尿激酶均可以用于治疗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 但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栓塞,呼吸内科,瑞替普酶溶栓,尿激酶

参考文献

[1]于新淼.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方案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17) :90-91.

[2]刘敬才.关于肺栓塞的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5) :64.

[3]王保龙, 刘彦玲, 马莹, 等.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7) :82.

[4]陈锦平.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15) :106-107.

[5]刘霞.分析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5, 9 (1) :78.

推荐呼吸内科 篇5

局学习型先进科室事迹材料

阜新市中心医院工会

阜新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在院党政班子及院工会的领导下,以开展“创建学习型医院、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为契机,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在全科开展了以自主创新的“科技兴科、科技强科”活动,使全科医疗、护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多次被院评为先进集体。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科室管理

为加强全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科室建立了科主任查房制度、护士长、上级医生查房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使诊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确诊和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与漏洞,能更好地了解每名科室成员工作情况,在科室管理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了科室医疗、护理质量。

二、加强科室职工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结合“三甲医院”复审的工作,科室全力以赴,认真用“三甲”标准衡量科室的工作。认真完善、补充各种资料,同时针对这一契机补充修订医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护理常规及紧急预案。紧抓专业技能、知识培训规划,常规开展了每日晨会,就当前临床所遇到问题及重点内容开展讨论及知识讲座、专业技能培训。要求每名医护人员轮流进行新的知识宣讲,对在工作中所取得的体会进行广泛的交流。在平时工作中呼吸内科注重学术及教学工作。认真带教,耐心讲解受到了进修医生、实习生们的认可。

三、开展新技术项目,成为全院“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循环内科多年来,在科主任田慧丰同志的带领下,全科职工刻苦钻研业务,在呼吸专业的领域中不断学习、创新、开发新技术,在我市同行业中有较高的声誉,开展了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成功地抢救了氟化物中毒患者及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填补了我市该项目的空白。开展的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对于包裹性胸腔积液及脓胸的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开展的大块肺栓塞的溶栓治疗、甲强龙治疗重症哮喘,提高了哮喘患者的治愈率,并逐步完善与世界接轨。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紧跟心内专业的新进展、新技术,并及时将其应用于临床,将其转化成生产力,为我院发展做出贡献,为阜新地区百性造福。

硒与呼吸道疾病 篇6

研究证实,硒有抗氧化作用,可拮抗重金属,能够调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与利用。硒也是肌肉的重要成分,缺硒会使骨骼肌萎缩和呈灰白色条纹,甚至可能导致心肌受损。由于硒的作用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硒对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也越来越热门。

哮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哮喘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表现为支气管黏膜水肿、黏分泌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气道狭窄,引起胸闷、喘息、咳嗽等症状。其中,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固有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功能障碍是其重要发病机制。硒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能力,对哮喘的治疗有一定作用。研究发现,哮喘病人经过补硒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肺功能可得到一定改善。也曾有报道,硒的摄入量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相关,但尚需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加以证实。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最常见的气道疾病之一,我国现有资料表明,其总体发病率在8.2%,且有上升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研究亦证实,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可导致小气道功能受损并出现肺气肿。硒的抗氧化功能可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一定作用。曾有报道,每日适当补硒可提高肺功能,只是未见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其结果有待商榷。

肺癌 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够找出引起肺癌的确切病因,但氧化和抗氧化失衡是肺癌发病的重要机制。有研究提出,给正在接受放化疗的肺癌患者补硒,对减少放化疗副作用可能有一定帮助;患者在化疗前后补充硒,可能减少化疗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的降低。基于以上机制,肺癌患者应用硒,可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从理论上讲,给人体适当补硒,会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疾病有所帮助。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以上疾病均需接受现有的指南或共识建议的规范化治疗。若在此基础上适当摄入硒,可能有额外的获益。

呼吸内科疾病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资料均来自本院电脑管理系统病区药房管理子系统中内科 (病区) 2007年度的用药数据, 所有用药与退药均纳入统计范围。

1.2 方法

药理分类参照中国药典的分类标准, 用药频率 (DDDs) =用药总量/限定日剂量 (DDD) , DDD值参照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及本院内科用药习惯。药品日均费用 (RCD) =药品零售金额/DDDs, 单位:元/日, 头孢类从倍他内酰胺类中分离出来单独讨论。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本分析结果显示, 头孢类抗感染药全年用药总金额及用药频率均排全病区第一位, 本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 杀菌力强, 对胃酸及倍他内酰胺酶稳定, 过敏反应少等优点, 本病区所用多为二、三代头孢。如头孢哌酮, 头孢呋辛, 头孢三嗪, 头孢唑肟, 头孢曲松等, 此与全国医药市场头孢类抗生素被广泛采用, 且用量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致。本类抗生素的日均费用排序只在第三位, 仅为269.6元, 只占抗生素总日均费用的18.8%。这与近期国家降低抗生素价格有关, 也说明本科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不仅考虑到要安全有效, 而且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本病区应用的倍他内酰胺类药物为阿莫西林,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该类药物疗效确切, 杀菌力强, 低毒, 临床疗效好, 但该类药物的稳定性不如头孢类, 且用前需要做皮试, 故此其用药总金额 (总量) 及DDDs均屈居第二。目前, 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开发进程发展较快, 其第四代产品已应用于临床, 本病区使用的该类药物主要为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 为第三代和第四代产品, 具有广谱, 稳定, 用前无须皮试, 使用方便等优势, 且价格便宜, 日均费用仅为79.7元, 排第六位, 患者负担较轻, 应鼓励推广。但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疼痛, 静脉炎, 胃肠道反应的发生频率较大, 且影响16周岁以下儿童的骨骼发育, 因此其用药频率受到影响, 仅排第三位, 应在其常见不良反应方面做工作, 如提请护士注意减慢该类药物的静脉滴速, 以降低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大环内酯类属窄谱抑菌剂, 本文统计的该类药物仅有阿奇霉素的几个商业品种, 由于品种少, 所以其用药频率比品种较多的前三类药物要小应属正常, 如从单一品种考虑, 阿奇霉素的用药频率DDDs能达到3451.0, 用药总量能排第四位, 充分说明该药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疗效肯定, 毒性低, 应用方便安全, 而且其日均费用仅为58.2元, 排在最后第七名。因此, 该药在本文所诉范围内是合理的。林可霉素类包含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本文仅统计到克林霉素, 与大环内酯类一样, 因为是单一品种, 所以其用药总量和用药频率都不如前三类药物, 由于抗菌谱没有阿奇霉素宽, 且对衣原体、支原体和军团菌疗效差, 故此其用药总量和用药频率也不如阿奇霉素, 日均费用排第五位, 与用药总量和用药频率的排序相一致比较适中[2,3]。氨基甙类由于其强大的耳毒性和肾毒性, 临床一直应用的比较少, 本科在选用该类药品时也比较谨慎, 所以其用药总量和用药频率的排序均较低, 但由于目前抗生素的普遍滥用, 其他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增加, 迫使临床不得不选用目前耐药性较低的本类抗感染药, 使得本类抗感染药的用药总量和用药频率有上升的趋势, 应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注意, 特别是该类药物的价格贵, 日均费用竞排列第一, 给病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提请政府有关部门采取适当措施, 降低药价, 造福于民。抗真菌类药物由于其抗菌谱的特殊性, 用量受到限制, 但其日均费用排列第四, 也说明该类药物的价格较贵, 同样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起适当措施, 降低药价, 造福于民。

综上所述, 本院内科病区在呼吸系统疾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方面, 着重考虑了药物的疗效, 抗菌谱和用药安全性 (毒副反应) , 其用药总量和用药频率的排序与各类药物的化疗指数相一致, 即倍他内酰胺类 (头孢类和青霉素类) >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甙类[4], 并且兼顾了药价因素, 常用药物的日均费用均较低。因此, 本院内科病区2007年度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医院内科呼吸系统抗感染药用药情况及分布。方法对连城县医院2007年全年内科 (病区) 呼吸系统疾病使用各类抗感染药用药总量、用药频率、费用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类抗生素的用药总量、用药频率、费用均最高。结论全科全年用药基本合理。

关键词:呼吸系统,抗感染药,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殷凯生.实用抗感染药物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69:171.

[2]段金菊, 赵生芳, 张润梅, 等.1997年-2002年抗感染药物用量及其耐药率调查.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2003, 13 (B) :196-198.

[3]阙万才.我院门诊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分析.中国药业.2006, 15 (18) :50-51.

呼吸内科疾病 篇8

2 1 世纪将是一个人口日益老龄化的时代,在老年人常见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难治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瘘、胸膜腔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各种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加关注其适应证、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规范性等。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内呼吸内镜介入诊疗领域知名专家刘庆华教授、张杰教授、林殿杰教授等,分别详细阐述了硬质支气管镜、气管支架植入、封堵器、胸腔镜、氩气刀和高频电刀等不同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在老年人呼吸疾病诊治中的特殊性。希望通过这期专题能够使广大读者、特别是呼吸介入诊疗技术的初学者,对所介绍的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希冀上述常用介入诊疗技术能更安全、更广泛地在临床中得到应用,造福广大患者。

当然,除了本期所介绍的内容以外,随着各种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介入呼吸病学将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更加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经过三十多年临床研究与经验累积,光动力学、冷冻、热消融、近距离照射等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老年人不可切除的早期肺癌的治疗中的价值已越来越得到肯定。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将成为老年人不可切除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选择之一。 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其他应用在这里不作赘述。

总之,介入呼吸病学是一门新兴且前景广阔的亚专科,各位同仁仍需为其付出更多的努力。

禽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篇9

鸡, 火鸡, 孔雀, 鸭子, 鹦鹉, 鸵鸟等对禽痘都是易感的, 该病由禽痘病毒引起。禽痘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形式是羽毛少的部位 (头, 腿) 上出现突起痔疣状的病变。病变处愈合一般需要两周的时间。如果在完全愈合前将结痂移除, 病变部位表面很容易变得粗糙甚至流血。生长停滞, 精神沉郁也是禽痘的典型症状。对于蛋鸡而言, 禽痘能够引起产蛋量下降。另一种形式是嘴、咽、喉以及气管出现溃疡样病变。这种形式的禽痘可以通过阻塞上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鸡可以同时患有以上两种形式的禽痘。禽痘可以通过接触染病的易感禽类直接传播, 亦可以通过蚊虫叮咬间接传播。含有病毒痂皮也是病毒的一个重要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眼睛, 皮肤伤口或者呼吸道进入血液。蚊子在吸食病禽的血液时导致自身也感染禽痘病毒。蚊子往往是禽类养殖场首要的贮藏宿主以及传播者。有些蚊子会在禽舍越冬, 因此冬天或者初春也会暴发此病。

2 新城疫

速发型嗜内脏新城疫是新城疫具有高度传染性以及致死的一种形式。当然它并没有存在于所有养禽地区。新城疫可以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禽类, 甚至人类和部分哺乳动物也易感, 不过只会引起轻度的结膜炎。新城疫可以分为轻度, 中度以及高度致病三种形式。主要症状有突然发病, 发病鸡声音嘶哑, 流鼻液, 喘鸣, 呼吸困难, 面部肿胀, 麻痹瘫痪, 也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毒株强弱不同, 致死率在10%~80%。对于成年蛋鸡而言, 主要症状是饮水和采食量减少, 产蛋量下降。新城疫病毒可以通过空气短距离传播, 或者由污染的鞋帽、管理员、访客、饲料、污染的器具设备以及野鸟等带入。新城疫病毒可以经卵垂直传播, 但感染病毒的胚胎往往在孵出之前就死亡了。此外, 病禽也可以通过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等方式排毒。

3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鸡病。鹌鹑也会发生一种类似的疾病称鹌鹑支气管炎。不过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原不同。该病的严重程度同感染的日龄, 鸡群的免疫状况以及环境状况和是否存在有其他疾病有关。患病的鸡采食量以及饮水量均下降, 出现不正常的鸣叫, 眼睛以及鼻子部位有分泌物, 呼吸困难。蛋鸡产蛋量下降十分明显。蛋壳变粗糙, 蛋清变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在内的很多器官组织。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以通过空气、饲料、死禽、啮齿动物传播。病毒也可以经卵传播, 但一般染毒的胚不能孵化出来。目前尚无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定方法, 抗生素类药物连续用3~5天可以有助于抵抗细菌继发的感染。育雏阶段育雏室的温度提高5°C有助于症状缓解。

4 禽流感

禽流感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禽类, 可以分为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的主要症状有精神沉郁, 食欲下降, 呼吸困难, 腹泻, 产蛋量下降, 低死亡率。高致病禽流感的症状有脸部肿胀, 鸡冠发紫, 呼吸困难, 时常有脱水症状, 腿部以及鸡冠出现暗红色或白色斑点, 流出红色鼻液。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产蛋率以及孵化率明显降低, 产软壳蛋甚至无壳蛋的几率也增大。禽流感病毒在温和气候下可以存活较长一段时间。疾病可以通过没有适当处理过的病死禽类的尸体以及粪便传播, 也可以通过污染病毒的鞋子, 衣服以及其他器械传播。某些昆虫以及啮齿动物也有可能在将病毒传给易感禽类过程中起着机械地传播作用。

5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病毒可以感染鸡, 孔雀以及珍珠鸡。常见症状有脸周围肿胀, 有恶臭味, 鼻子以及眼睛有粘性分泌物, 呼吸困难, 有啰音。眼睑可能因刺激而粘合在一起, 同时也会出现腹泻, 生长期的禽类易出现生长停滞。传染性鼻炎的死亡率较低, 但感染会降低鸡蛋产量, 增强其他疾病的严重性。死亡率最高可达50%, 但一般在20%以下。临床上, 该病持续时间从几天到2~3个月不等, 主要取决于病原体毒力以及是否存在其他传染性因素如支原体。传染性鼻炎一般通过直接的禽与禽接触传播, 隐形感染的带毒禽类往往是疾病突然暴发的重要因素。空气中的飞沫, 污染的饲料以及水是该病传播的常见方式。

6 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和孔雀容易患传染性喉气管炎。14周龄以上的鸡比雏鸡更为易感。大部分ILT发生在成年蛋鸡中, 也可以引起3周龄以上的肉鸡严重的呼吸问题, 尤其在一年中较冷的季节。临床上首先观察到的症状是水样的眼睛, 患病鸡往往因为呼吸困难而显得很安静。接着会出现咳嗽, 打喷嚏, 头部晃动等症状。吸气时出现类似喘息或肠鸣的声音。患病禽类的气管内含有大量血样分泌物以及血清血块。由于气管内有阻塞物, 很多禽类因为气管阻塞而窒息死亡。ILT一般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 也有可能通过污染的衣物, 鞋子, 饲料等传播, 很多隐性感染的家禽往往是病毒的终生携带者。

7 鹦鹉热

鹦鹉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病原是鹦鹉热衣原体。易感禽类包括火鸡, 鸽子, 鸭子, 鹦鹉, 以及其他笼养观赏鸟类。鸡一般不易感。人对此病很易感, 尤其是老人或者免疫力差的人。从事火鸡饲养, 观赏鸟饲养或者禽肉加工的人很容易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不过发病率很低。患病鸟类的主要症状有眼睛, 鼻子有分泌物, 结膜炎, 鼻窦炎, 腹泻, 虚弱, 体重减轻, 进食量减少。火鸡会出现呼吸困难, 排黄色或者黄绿色粪便的症状。该病主要是通过粪便或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污染的衣物以及器具也可以传播该病。恢复期的鸟类可以成为病毒携带者, 尽管没有临床症状出现, 仍然可以继续排毒较长一段时间。环境应激因素常常能够引起该病反复发生。

8 鸡毒支原体感染/慢性呼吸道病

鸡, 火鸡, 鸽子, 孔雀鹦鹉等都能患此病。不同种类的鸟, 其临床症状也不同。成年鸡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肉鸡易出现黏液性或者浆液性渗出液从鼻孔流出, 眼睛有泡沫状分泌物, 鼻窦肿胀等症状, 气囊也会感染。病禽偶尔会出现啰音, 打喷嚏, 发育不良, 生长停滞;火鸡患病主要有两种形式的症状, 一种形式的症状有眼睛, 鼻子有分泌物, 眼眶下肿胀, 分泌物呈干酪样, 坚硬, 部分火鸡有啰音, 生长停滞。另一种形式以气囊炎为特征。鸡以及其他鸟类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往往是到屠宰时才观察到相关组织器官病变。MG感染鸡胚后引起鸡胚变小, 甚至死亡。MG也可以经卵传递给雏鸡。通过污染有MG的衣物器具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9 滑液囊支原体感染

通常感染鸡和火鸡。患病禽类主要症状是跛行、嗜睡、不愿动、关节肿胀、踩高跷步态、体重减轻, 胸腹部有水泡形成。感染呼吸道时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症状。因病死亡的禽类往往排绿色粪便, 在临床上, MS同MG较难区分。MS一般可以经卵传播, 鸡群中, MS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染, 也可以通过空气短距离传播。

10 火鸡支原体感染

内科患者呼吸困难的护理 篇10

1伴随症状

1.1 伴发热

常见于肺炎、肺脓肿、肺膜炎、肺结核、脑炎、脑膜炎等。

1.2 咳嗽、脓痰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并感染、肺脓肿, 大量泡沫痰见于急性左心衰竭。

1.3 胸痛

大叶性肺炎、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梗塞、肺癌、急性心肌梗等。

1.4 哮鸣音

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

1.5 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

见于急性喉水肿、气管异物、自发性气胸、大面积肺栓塞。

1.6 昏迷

见于脑血管病、脑膜炎、休克型肺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性脑病、急性中毒等。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和皮肤色泽等, 观察各类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 (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密切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呼吸的观察要在患者安静时, 观察患者的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次数, 可每次数0.5 min, 数字乘以2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呼吸微弱不易观察的患者, 可在其鼻孔前粘少许棉花, 观察棉花吹动的次数计数。正常人安静时呼吸16~18次/min。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都可看出病性的改变。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过快、过慢、节律不整或呼吸困难时都要请医生及时处理。

3护理措施

护理呼吸困难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必要时还要给氧。辅以以下护理会改善患者症状。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里, 室温应控制在2 0℃~25 ℃之间, 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患者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净化室内空气, 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3.1 一般护理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安置胃管患者应按胃管护理要求) 。保持病室整洁、通风, 2次/d。正确留取各项标本。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

3.2 心脏病患者劳动后发生呼吸困难一般分劳力性呼吸困难, 应减轻体力活动, 以保持心脏的代偿功能。可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用棉被或椅子倒置作靠背, 将上半身抬高40°~75°, 用毯子卷成筒状置膝下防止下滑。长期半卧位者尾骶部因压力较大, 易发生褥疮, 应垫气圈或棉花垫减压。床上可放一小桌, 便于患者伏案休息。患者若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应迅速给于端坐位, 两腿下垂, 可缓解症状。

3.3 给予氧气吸入, 供氧流量一般为2~3 L/min, 阻塞性肺气肿等患者以1~2 L/min持续吸氧为宜。

3.4 张口呼吸者应给予朵贝液漱口, 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防止口唇干裂, 并适当饮水, 补充因呼吸加快所丧失的水分。

3.5 鼓励或帮助患者咳痰,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年老咳痰无力者需以拍背助其咳痰, 其方法是护理者五指并拢, 掌指关节微曲, 由上至下, 由外向内有节奏地叩拍背部, 通过震动, 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予以吸痰, 以防痰液壅塞致窒息。危重患者每2 h~3 h翻身拍背一次, 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 应加强湿化吸。神志清醒者可2~3次/d做超声雾化, 喷雾吸入, 10~20 min/次。

3.6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护理者及探望者不要在病室内吸烟。室内的温、湿度要适宜。

3.7 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 稳定情绪, 以减少氧耗量, 避免呼吸困难加重。

3.8 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经上述家庭护理未缓解的, 或者是突然发生的严重呼吸困难患者, 应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4健康指导

冬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篇11

身体疲劳:极易引发肺炎

肺与大气相通,全身血液流经肺脏,如果遭受了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肺部炎症,通常称为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的感染性疾病,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全球引起发病和造成死亡的疾病中,肺炎被列为第三位高危疾病。我国在北京等9个城市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所患常见病中有26%是肺炎。老年人由于慢性病合并肺炎,死亡率更高。另外,肺炎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大多肺炎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但其它一些致病因素也可引起肺炎,如过敏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等。肺炎是常见病,在人的一生中,很可能会患一种或多种肺炎。数十年前,肺炎主要以肺部x线改变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目前将肺炎分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从治疗及预后等角度考虑,主要采用病原学分类。

肺炎常见临床症状为:畏寒、发热、胸痛、咳嗽、咯痰、气促等,咯出的痰可为脓性痰或血痰,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人群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最可能发生肺炎。一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破坏支气管黏膜的完整性,影响黏液和纤毛活动,进而导致细菌感染。二是突然受凉、饥饿、疲劳、醉酒等,全身抵抗力减弱,容易造成发病。三是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缺陷、糖尿病、心肾功能衰竭等。

临床医生确诊肺炎,需经过病史、听诊、血常规、拍胸片,必要时胸部CT检查。肺炎患者的胸片可表现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等,有的还会有胸腔积液。虽然通过血象和x线胸片可以诊断肺炎,但引发肺炎的病原体较多,主要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和真菌等,临床医生只能合理的取出患者的痰、血做培养,才能真正找出致病菌,并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治疗肺炎的关键是要进行抗病原菌治疗,要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近年来,由于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给肺炎的治疗带来了困难。临床医生在帮助患者治疗肺炎的同时,还要治疗原有疾病,提高免疫力。如糖尿病、肿瘤患者合并肺炎,应积极控制原有疾病。此外,要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热量、营养、蛋白质等,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烟尘弥漫: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临床医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咯痰以及气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COPD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当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我国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吸烟、粉尘、化学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都不同程度地损伤肺部,导致COPD的发生。早发现早治疗可减缓COPD发病进程,并可预防由它引起的肺组织破坏。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的症状和体征。

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而且不能完全逆转。慢性咳嗽、咯痰常先于气流受限许多年存在;但不是所有咳嗽、咯痰症状的患者均会发展为COPD。部分患者可仅有不可逆气流受限改变而无慢性咳嗽、咯痰症状。

COPD首发症状为慢性咳嗽,通常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咯痰,但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却无咳嗽症状;部分患者在清晨咯痰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部分患者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不是COPD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咯血痰或咯血。

根据肺功能可将COPD分为四级,也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是指短期内出现咳、痰、喘或气短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有发热;稳定期是指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COPD的诊断主要靠医师的问诊,病史和物理检查可提示COPD的可能性,胸部x线和肺功能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肺功能检查还可估计病情的严重性和随访进展。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需要进行长期的规范化治疗。COPD的治疗目标是预防病因、缓解症状、减慢肺功能衰退、减少急性发作和医院就诊、改善生活质量。COPD的预防治疗以戒烟为主,急性加重期治疗以控制感染、祛痰、镇咳为主。当伴有喘息时,可加用解痉平喘药。稳定期治疗一般安排在发作季节前,以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急性发作为主。

气候多变:引发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患者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哮喘患病率的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患病率约1%~13%不等。我国近年上海、广州、西安等地抽样调查结果,哮喘的患病率约1%~5%。全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13~14岁学生的哮喘发病率为3%~5%,成年人患病率约1%。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

支气管哮喘典型临床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扩张药后缓解或自行缓解。早期或轻症的患者多数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胸闷。该病可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刺激所激发,前者多为吸人性抗原,如花粉、螨尘及霉菌等;后者如组织胺、乙酰胆碱、冷空气及运动等。

哮喘的诊断要点如下:一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二是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三是用平喘药能明显缓解症状,或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四是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五是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24小时最大呼气流速变异率大于或等于20%。

呼吸内科疾病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门诊及住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肺炎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6例、支气管炎132例、哮喘123例、胸膜腔疾病112例、肺恶性肿瘤52例、气管内异物15例。患者年龄15~92岁, 平均年龄为 (45.8±3.2) 岁, 男性447例, 女性353例, 均给予肺部呼吸成像系统检查。

1.2 方法

该研究患者的检查采用以色列Deep Breeze公司生产的VRI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 受检者取坐位, 要求其掀开衣物, 仔细扫查其肺部, 并采集与存储受检者肺部声音, 并定量分析患者多点呼吸音, 从而可视化图形处理受检者肺部呼吸状态, 综合评估受检者肺部结构与区域肺部通气功能[2]。该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均经病理或手术证实, 作为对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 (%) 形式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肺炎的诊断情况

8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 肺炎患者252例, 经过与300例健康人VRI图像行盲法分析, 根据CXR诊断标准, 结果发现确诊肺炎为280例, 诊断准确率为86.15%, VRI图像跳跃感增强, 出现图像延迟、优势相反, 双肺交替增大, 与CXR诊断肺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2 胸膜腔疾病诊断

胸膜腔疾病112例, 患者胸腔积液图像特点为两肺运动不对称, 且患侧肺部能量降低、图像延迟, 可清晰显示胸腔积液面积与部位, 诊断的特异度为93.0%、灵敏度为86.0%, 且胸腔积液面积与胸片显示积液面积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r=0.67) , 诊断84例, 诊断准确性为75.0%。

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图像特点为左右下肺均出现了膨突, 伴有振动能量强、振动能量曲线异常等现象,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诊断标准, 诊断准确率为90.2%, VRI图像与肺功能诊断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4 哮喘的诊断

该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123例, 阳性组舒张试验后, 干啰音、动态图像跳跃感及振动能量曲线评分, 均明显好转, 诊断的灵敏度为64.0%、特异度为81.0%, 准确性为79.67% (98/123) 。

2.5 支气管炎的诊断

800例患者中共支气管炎患者132例, 影像学特征为肺纹理增多、增粗, 经肺部呼吸成像系统检测, 检测出128例, 检测的准确性为97.0%, 检测准确性较高。

2.6 肺恶性肿瘤的诊断

该研究经气管镜活检及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断肺恶性肿瘤患者52例, 经肺部呼吸成像系统检测可发现动态图像有跳跃, 振动能量曲线不光滑, 阻塞部位膨突或缺失, 伴有湿啰音或双肺运动不同步、曲线不光滑等表现, 检测的准确性为89.5%。

3 讨论

在过去, 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多使用听诊器、CT及X线, 其中CT检查与X线检查均需射线, 且无法频繁监测患者生理与病理变化;听诊器虽然实用性强, 但是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在目前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 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诊断系统, 利用振动反应成像技术, 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理想诊断方法[3]。通过采集与存储呼吸气流振动产生的信号, 通过电子计算机与数模转换, 可将系统引经处理后转化为动态图像, 从而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可靠依据[4,5]。

该研究结果显示:8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 肺炎患者252例, 诊断准确率为86.15%;胸膜腔疾病112例, 诊断84例, 诊断准确性为75.0%;支气管哮喘患者123例, 准确性为79.67% (98/123) ;支气管炎患者132例, 测出128例, 检测的准确性为97.0%。根据上述结果可看出, 在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 肺部呼吸成像系统均有着良好的应用,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清晰的动态图像, 有助于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与赵生涛等[6,7]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另外, 在中央气道狭窄、肺癌等疾病的诊断中, VRI成像技术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其中, 中央气道狭窄VRI图像为患侧肺组织振动能量整体降低, 且行介入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后, 梗阻侧肺振动能量明显增强, QLD值从原来的26%上升至48.0%。与李留成等[8]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说明该研究的参考价值高。

综上所述, 肺部呼吸成像系统是一种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全新技术, 可记录气体在肺部与气道流动中产生的振动能量, 通过生成动态图像, 直接反映肺生理与病理变化, 有效拓宽了医生肺部疾病诊断的视野, 大幅提高了肺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与监测水平, 值得在临床诊断与监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春明.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 (3) :495-497.

[2]张晓娇, 孙丽华.振动反应成像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3) :517-518.

[3]陈贤泽.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4) :623-624.

[4]李文献, 黄国胜, 贾奎, 等.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在肺癌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变化中的对比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36) :226-227.

[5]谭伟, 代兵, 纪志新.探讨VRI在支气管哮喘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哮喘杂志, 2012, 16 (6) :429-430.

[6]赵生涛, 刘翱.肺部振动反应成像系统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 2010, 12 (8) :1383-1384.

[7]刘震云, 谭燕, 孙丽丽.振动反应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1, 10 (2) :25-29.

上一篇:输油管道泄漏下一篇:核电厂管道水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