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门诊(通用10篇)
内科门诊 篇1
摘要:目的 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到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分析, 来总结并找出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侧重点。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以来, 来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4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总结。对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病种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神经门诊常见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头痛及周围神经痛。结论 神经系统疾病发生了某些变化, 需要我们不断调整疾病的防治战略。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病种分析,防治方法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这种特化细胞的网络所构成的器官系统, 调节动物的动作与在其身体的不同部位间传递讯号来应付环境的变化。神经系统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疾病对我们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活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连续的4000例患者的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以来, 来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4000例患者, 其中男2843例, 年龄20~69岁, 平均 (42.20±12.1) 岁;女1157例, 年龄23~63岁, 平均 (44.456±15.04) 岁。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进行CT、MRI、TCD、EEG、肌电图、脑脊液、生化检查等确立诊断。主要目的是诊断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方差表示, 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照所占比例依次为: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1232例 (30.8%) ;头痛患者1002例 (25.05%) ;围神经疾病共654例 (16.35%) ;失眠356例 (8.9%) ;眩晕235例 (5.875%) ;震颤125例 (3.125%) ;癫痫83例 (2.075%) ;肢体抽搐57例 (1.425%) ;下肢疼痛34例 (0.85%) ;其他 (记忆力下降、面部痛、面部不自主运动、胸痛、晕厥、耳鸣) 222例 (5.55%) 。结果见表1。
3 讨论
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是统率和协调全身各系统器官的重要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以此同时还包括与心理科交叉进行自主神经疾病、神经衰弱、失眠、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等功能性疾患等。
3.1 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则是指畸形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2]。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 如情绪不佳 (生气、激动)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3.2 头痛
头疼原因有外伤性头痛、发热性头痛、中毒性或药物性头痛、五官科疾病头痛等等。头痛的防治应减少可能引发头痛的一切病因, 包括避免头、颈部的软组织损伤、感染、避免接触及摄入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波动等, 同时还应及时诊断及治疗继发头痛的原发性疾病。
3.3 周围神经疾病
当神经系统受到破坏时, 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疾病表现。一旦出现神经症状和体征, 应尽快发现和解除病因, 改善神经营养功能, 并增强体质。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者, 应寻找营养障碍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3]。
3.4 失眠
失眠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 思虑过度、压力大、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等都容易导致失眠。需要处理好工作生活的环境和关系。失眠的人常常难以诱导师自己进入睡眠而苦恼。其实早期的轻度失眠, 经过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常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门诊常见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头痛及周围神经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饮食习惯的改变, 神经系统疾病谱也会发生某些变化, 需要我们不断调整疾病的防治战略, 以适应我国社会变革和心理卫生保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祖明, 罗滢.1000例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分析[J].华西医学, 1997, 12 (1) :41-42.
[2]陈秋秋, 柯疆琼, 王斌达, 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的调查及趋势分析[J].调查与实验研究, 2012, 50 (34) :11-13.
[3]滕军放, 赵山民.神经内科门诊头痛病例分析[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 31 (1) :123-124.
内科门诊 篇2
(一)急性胃炎:
处方1:兰索拉唑 30mg×10#×2盒
30mg 每日两次 Po 果胶铋 0.1×24#×1盒
0.1 每日三次
Po
左氧氟沙星 0.1×12#×1盒
0.2 每日两次 po 处方2:泮托拉唑胶囊 40mg×7#×2盒 40mg 每日一次 Po 庆大霉素缓释片 40mg×36#×1盒 80mg 每日两次 Po 蒙脱石散 3g×10袋×1盒
3g+饮用水500ml 每日三次 Po 处方3:多潘立酮 10mg×30#×1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雷贝拉唑肠溶片 10mg×14#×2盒 10mg 每日两次 Po 阿莫西林胶囊 0.5×24#×1盒
续用 1g 每日两次 Po 处方4:雷尼替丁 0.15×30#×1盒 0.15 每日两次 Po 三分三浸膏片10mg×36#×1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慢性胃炎及溃疡:
1、HP(-):
处方见反流性食道炎、食道裂孔疝
2、HP(+):
处方1:雷贝拉唑肠溶片 10mg×14#×2盒 10mg 每日两次 Po 果胶铋胶囊 0.1×24#×2盒 0.1 每日三次
Po
阿莫西林胶囊0.5×24#×2盒
续用 1g 每日两次 Po
左氧氟沙星 0.1×12#×1盒
0.2 每日两次 po
处方2:兰索拉唑 30mg×10#×2盒
30mg 每日两次 Po 阿莫西林胶囊0.5×24#×2盒
续用 1g 每日两次 Po 克拉霉素分散胶囊 0.125×12#×?盒
0.5 每日两次 Po 处方3:泮托拉唑胶囊 40mg×7#×2盒 40mg 每日一次 Po 左氧氟沙星 0.1×12#×1盒
0.2 每日两次 po 0.2 每日两次 Po 阿莫西林胶囊0.5×24#×2盒
续用 1g 每日两次 Po
处方4: 泮托拉唑胶囊 40mg×7#×2盒 40mg 每日一次 P 左氧氟沙星 0.1×12#×1盒
0.2 每日两次 po
克拉霉素分散胶囊 0.125×12#×?盒 0.5 每日两次 Po
处方5:雷贝拉唑肠溶片 10mg×14#×2盒 10mg 每日两次 Po 果胶铋胶囊 0.1×24#×2盒 0.1 每日三次
Po
左氧氟沙星 0.1×12#×1盒
0.2 每日两次 po
3.胆汁反流性胃炎: 处方1:兰索拉唑 30mg×10#×2盒
30mg 每日两次 Po 多潘立酮 10mg×30#×1盒
Sig: 10mg 每日三次 Po 铝碳酸镁片 0.5×20#×2盒
1g 每日三次(餐后1小时嚼碎后服)处方2:
泮托拉唑胶囊 40mg×7#×2盒
40mg 每日一次 P 多潘立酮 10mg×30#×1盒
Sig: 10mg 每日三次 Po 铝碳酸镁片 0.5×20#×2盒
1g 每日三次(餐后1小时嚼碎后服)处方3:
雷贝拉唑肠溶片 10mg×14#×2盒
10mg 每日两次 Po 莫沙比利片5mg×24#×2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铝碳酸镁片 0.5×20#×2盒
1g 每日三次(餐后1小时嚼碎后服)处方4:
埃索美拉唑片40mg×7#×1盒
40mg 每日一次 Po 多潘立酮 10mg×30#×2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铝碳酸镁片 0.5×20#×2盒
1g 每日三次(餐后1小时嚼碎后服)
处方5:雷尼替丁胶囊 0.15×30#×1盒 0.15 每日两次 Po 铝碳酸镁片 0.5×20#×2盒
1g 每日三次(餐后1小时嚼碎后服)枳术宽中胶囊 0.43g×24#×3盒
3# 每日三次 Po 反流性食管炎(RE)
处方1:多潘立酮 10mg×30#×1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雷贝拉唑肠溶片 10mg×14#×2盒 10mg 每日两次 Po 处方2:多潘立酮 10mg×30#×1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埃索美拉唑片40mg×7#×1盒
40mg 每日一次 Po 处方3:多潘立酮 10mg×30#×2盒 20mg 每日两次 Po
兰索拉唑 30mg×10#×2盒
30mg 每日两次 Po 枳术宽中胶囊 0.43g×24#×2盒 3# 每日三次 Po 处方4:多潘立酮 10mg×30#×2盒 20mg 每日两次 Po 泮托拉唑胶囊 40mg×7#×2盒
40mg 每日一次 Po 铝碳酸镁片 0.5×20#×2盒
1g 每日三次(餐后1小时嚼碎后服)胃脘发凉:
处方1:雷尼替丁胶囊 0.15×30#×1盒
0.15 每日两次 Po 小建中汤 水煎取汁,分两次温服
处方2:雷尼替丁胶囊 0.15×30#×1盒 0.15 每日两次 Po 小建中汤 水煎取汁,分两次温服
多潘立酮 10mg×30#×2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胃癌:
处方1:西咪替丁
200mg ×100#×1盒
2# 每日两次 Po 果胶铋胶囊 0.1×24#×2盒
0.1 每日三次
Po
处方2:兰索拉唑 30mg×10#×2盒
30mg 每日两次 Po 蒙脱石散 3g ×10袋×1盒
3g+凉饮用水50ml 每日三次
云南白药胶囊 0.25×32#×1盒
0.5 每日三次
Po 处方3:泮托拉唑胶囊 40mg×7#×2盒 40mg 每日一次 P 云南白药胶囊 0.25×32#×1盒
0.5 每日三次
Po 处方4:雷贝拉唑肠溶片 10mg×14#×2盒 10mg 每日两次 Po 云南白药胶囊 0.25×32#×1盒
0.5 每日三次
Po 处方6:Hp(+)患者同慢性胃炎Hp(+)患者
炎症性肠病:
处方1:SASP(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0.25×60#×1盒
1.0
每日四次 Po 处方2:美沙拉嗪肠溶片 0.25×24#×1盒
1.0 每日四次
Po
处方3:
柳氮磺胺吡啶 0.25×60#×1盒
1.0
每日四次
Po 甲硝唑片0.2×100#×1盒
0.2
每日三次
Po
左氧氟沙星 0.1×12#×1盒
0.2 每日两次 po 处方4:美沙拉嗪肠溶片 0.25×24#×1盒
1.0 每日四次 Po 甲硝唑片0.2×100#×1盒
0.2
每日三次
Po
左氧氟沙星 0.1×12#×1盒
0.2 每日两次 po 处方5:美沙拉嗪肠溶片 0.25×24#×1盒
1.0 每日四次Po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0.21×24#×1盒 4# 每日两次 Po 处方6:美沙拉嗪肠溶片 0.25×24#×1盒
1.0 每日四次 Po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0.2×12#×1盒 2# 每日两次 Po 处方7:美沙拉嗪栓剂
0.5塞肛用 2次/日
处方8:美沙拉嗪肠溶片 0.25×24#×1盒
1.0 每日四次
Po
泼尼松 5mg×100#×1盒 40mg 每日一次 Po 布地奈德混悬液 1mg(2ml)×5支×1盒 9mg 每日一次或3ml 每日三次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一)上腹痛、饱胀、烧灼感患者:
处方1:雷尼替丁 0.15×30#×4盒 0.15 每日两次 Po 三分三浸膏片10mg×36#×1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处方2:铝碳酸镁 0.5×20#×2盒 1g 每日三次 三分三浸膏片10mg×36#×1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处方3:泮托拉唑 40mg×7#×2盒 40mg 每日一次 Po 三分三浸膏片10mg×36#×1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处方4:雷尼替丁 0.15×30#×4盒 0.15 每日两次 Po 吗丁啉 10mg×30#×1盒 0mg 每日三次 Po 枳术宽中胶囊 0.43g×24#×3盒 3# 每日三次 Po 处方5:兰索拉唑 30mg×10#×2盒
30mg 每日两次 Po 伊托比利 50mg×20#×1盒 50mg 每日两次 Po 处方6:泮托拉唑胶囊 40mg×7#×2盒 40mg 每日一次 Po 莫沙比利片5mg×24#×2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二):Hp +的FD:同胃炎Hp(+)IBD(肠易激综合征)
(一)腹痛为主
处方1:三分三浸膏片10mg×36#×1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1小时嚼碎后服)(餐后 1 曲美布汀0.1×20#×1盒 0.1 每日三次 Po 处方2:三分三浸膏片10mg×36#×1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匹维溴铵 2# 每日二次 Po
(二)腹泻为主
处方1:地芬诺酯2片每次 每日1-2次
蒙脱石散 3g×10袋×1盒 3g+饮用水50ml 每日三次 Po 处方2:洛哌丁胺 2mg×6#×1盒
(口服成人首次4mg,以后每腹泻1次再服2mg,直至腹泻停止或每日用量达16~20mg,连续5日,若无效则停服)
处方3:蒙脱石散 3g×10袋×1盒 3g+饮用水500ml 每日三次 Po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0.5×24#×1盒
4# 每日两次 Po 洛哌丁胺 2mg×6#×1盒
(口服成人首次4mg,以后每腹泻1次再服2mg,直至腹泻停止或每日用量达16~20mg,连续5日,若无效则停服)
(三)便秘为主:
处方:六味安消胶囊 24#×3盒
3# 每日2次 Po
处方4:聚乙二醇4000粉 10g×10袋×1盒
10g 每日一次 Po 莫沙比利片5mg×24#×2盒
10mg 每日三次 Po
(三)抑郁者:
处方1:阿普唑仑 0.4mg×30#×1盒 0.4mg 每日一次 Po 处方2:帕罗西汀 20mg×10#×1盒
10mg 每日一次 Po
(四)肠道菌群调节药:
处方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0.5×24#×1盒
4# 每日两次 Po 处方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0.21×24#×1盒
2# 每日三次 Po 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病(NAFLD)
多烯磷脂酰胆碱 0.228g×24#×2盒 2# 每日三次 Po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0.5×10#×1盒 2# 每日两次 Po 维生素E 100 mg×60#×1盒 1# 每日三次 Po 酒精性肝病(ALD)
处方:维生素B 60#×1盒
每次2片 每日三次 Po 维生素C 0.1×100#×1盒 每次1片 每日三次 Po 叶酸 5 mg×100#×1盒 每次2片 每日三次 Po 多烯磷脂先胆碱 0.228g×24#×2盒
每次2片 每日三次 Po 自身免疫性肝炎
熊去氧胆酸 250mg ×25#×1盒
每次1片 每日2次 Po 强的松5mg×100#×1盒
40mg 每日一次 Po 胆囊炎、胆结石
处方1:消炎利胆胶囊 0.45×48#×1盒
每次3片 每日三次 Po 六味安消胶囊 0.5×36#×1盒
每次3片 每日三次 Po 处方2:胆维他 25mg×12#×2盒
每次1片 每日三次 Po 阿莫西林胶囊 0.5×24#×1盒
续用 1g 每日两次 Po 处方3:胆维他 25mg×12#×2盒
每次1片 每日三次 Po
左氧氟沙星 0.1×12#×1盒
内科门诊 篇3
关键词:内科;门诊;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307-02
1 心理特征
1.1 内科门诊病人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确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他们通常需要及时的获得病情信息,因此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生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初次就诊的门诊病患者会有一定的陌生复杂心理,病人来到医院对陌生的就诊环境常感到困惑和茫然,迫切希望护理人员能适时引导。来院就诊者希望对自己所患病痛得到合理的诊治。需要更多了解所患病症前因后果,治疗的确切效果和不良反应。
1.2 内科门诊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格外突出,表现为紧张烦躁、抑郁不安、容易激惹,有些甚至兼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表现。患者因病常处在情绪易激惹状态,常因小事与人争执。 除了就诊时的焦虑心理还往往表现为抗拒与依赖赖的用药心理。由于受到“病弱需进补”理论的影响,病患常常要求医生开些含有人参等补气养血成分的药物,对患者中最多见的这种盲目求补的依赖用药心理,医护人员要指出其危害性,必要时可做适宜的行为阻断。
1.3 大多数门诊就诊病人刚进入“病人”角色,行为退化、感情幼稚、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希望得到医生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期确诊断,了解到最佳治疗方案,并有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的心理。
2 心理护理措施
门诊护士需要积极主动的观察病情,寻查病因,实施治疗,了解思想,接受建议,征询需求。然而,门诊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各自的习惯和爱好,心理需求则不尽相同,对病人的外部心理观察是我们门诊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探讨门诊病人的心理,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应制定下列措施:
2.1 挂号室及住院处是门诊的窗口,我们要热情相接,礼貌相待,在其挂号、候诊、就诊、治疗、划价、收费、取药等过程中,用我们的言行去赢得真诚的信任和融洽的感情,做到认真解答病人就诊时的置疑,对老人、儿童、残疾、文盲、农村患者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必要的指导,解决他们就诊时的心理障碍和实际困难。
2.2 治疗室是一般实施治疗的地方,我们应“细”字当头,认真“三查七
对”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介绍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利用墙报、板报等宣传手段介绍有关卫生预防常识,使患者能在心理上感到主动的配合及自我保健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面,对幼儿应多给予疏导,注意语气、语声、表情等,设法使其对医生、护士的治疗与护理消除恐惧感,求得良好的配合。
2.3 分诊、候诊在心理护理上也是矛盾的一对,分诊护士希望秩序良好,而候诊患者则希望早些诊治,二者统一,因此护士应做到三勤:嘴勤解释耐心;腿勤——及時巡视;眼勤——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掌握各类候诊病人的心理动态,妥善安置分诊工作【1】。
2.4 对抢救患者要“快”字当头,争分夺秒。特别对由于心理偏激所致的患者,应酌情做好有针对性的疏导工作,达成思想与情感的融通,为成功的救治奠定基础。人、医疗技术、药品、仪器设备和时间构成门诊工作五大要素,而人是居首位的。作为一名护士,要端正医德医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技术,努力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讲解耐心、观察细致、治疗认真、服务周到,以求得病人心理上的信赖、行动上的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门诊是广大患者投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体现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单位。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反映医院护理的综合实力,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因此对门诊就诊病人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能开展恰当的全方位护理,使门诊病人及时得到治疗,及早康复。
3.2 门诊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理的分析,营造和谐就医环境;诊区设置标志或导医;医护人员仪表和态度;提高医疗水平,阐明门诊对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使医院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效果。
3.3 普通患者了解病情,经过适宜治疗,身体很快康复,呈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慢性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差,表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疑难患者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表现忧心忡忡。总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鼓励、支持、暗示、疏导,使患者面对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患者在患病期间,感情敏感,依赖性比较强,希望得到周到、方便、快捷的诊治服务,门诊护士必须处处为患者着想,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充满关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给予恰到好处的心理指导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消除其烦恼。总之,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患者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4 讨论
门诊是为不住院患者诊疗的场所,是患者对就诊医院的“第一印象”。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大病情各异,患者个人素质、经济状况、环境等因素影响,患者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但对便捷的服务、准确的诊断、合理收费的心理要求是相同的。护士要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即患者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把问题找准,做到心中有数,为超前服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超前服务,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
参考文献:
内科门诊 篇4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流行情况
在临床神经内科门诊中头痛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 导致头痛的原因较多, 而且也比较复杂, 主要和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自身病变以及环境因素等有直接关系[1]。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这样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状态和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最终导致头痛的原因越来越复杂, 因为患者自行用药、精神压力等因素导致的头痛患者人数越来越多, 导致神经内科门诊对头痛病症的诊断、治疗范围越来越大, 诊断和治疗的重点也开始转移到用药方面和精神方面[2]。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神经内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8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 希望可以让临床诊治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整群选择该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298例头痛患者, 入院的主要依据是患者主诉为头痛, 同时根据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1.2 方法
利用统一的表格, 从神经内科门诊病历和登记本中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3]。整理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情况、治疗情况以及职业等信息。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组间数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痛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
全部298例患者中, 男性104例, 女性194例;年龄为14~79岁, 其中14~20岁共21例 (7.0%) , 21~40岁共128例 (43.0%) , 41~60岁共71例 (23.8%) , 61~79岁共78例 (26.2%) 。从结果分析可知, 头痛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为21~40岁的头痛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几个年龄阶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004, P<0.05) ;41~60岁与61~79岁的头痛发病率显著高于14~20岁年龄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832, P<0.05) ;41~60岁与61~79岁的头痛发病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4, P>0.05) 。见表1。
注:*表示与年龄阶段为21~40岁相比, P<0.05。
2.2 头痛的病因分析
全部298例患者中, 偏头痛140例 (47.0%) , 紧张性头痛83例 (27.9%) , 高血压脑病37例 (12.4%) , 其他38例 (12.7%) 。见表2。
2.3 头痛发病时间分析
在全部298例患者中, 11月就诊的人数为86例 (28.9%) 最多, 其次就是7月就诊人数63例 (21.1%) , 就诊人数最少的为2月10例 (3.4%) 。在全年12个月中共出现2个高峰值。
2.4 头痛患者的职业构成情况
在全部298例头痛患者中, 排在前3位的职业分布为公司职员、教师以及学生, 人数分别为74例 (24.8%) 、65例 (21.8%) 和54例 (18.1%) 。其他患者的职业主要包括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以及待业者等。
2.5 门诊辅助检查的情况分析
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常见辅助检查主要是血常规、头颅CT、脑电图、头颅MRI、腰椎穿刺以及劲椎平片。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分布是腰穿检查、血常规、头颅CT。
2.6 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通过对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知, 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以及高血压性相关疾病导致的头痛。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治疗主要为门诊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室静脉滴注药物治疗、综合治疗和反复就诊以及住院治疗。
3 讨论
全部298例患者中, 男性104例, 女性194例;年龄为14~79岁, 其中14~20岁共21例 (7.0%) , 21~40岁共128例 (43.0%) , 41~60岁共71例 (23.8%) , 61~79岁共78例 (26.2%) 。从结果分析可知, 头痛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为21~40岁, 其次就是61~79岁年龄阶段。研究结果发现在全部298例患者, 女性的发病人数比男性多, 而在年轻人中发病率较高,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学习压力较大, 而且娱乐活动较多, 导致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出现改变, 睡眠时间不够、睡眠质量不高、情绪改变以及过度疲劳的人数越来越多[4,5];而且在饮食习惯改变的过程中, 年轻人摄入巧克力、咖啡因、酒精和烟草的增加也让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女性患者因为自身生理特征和性格, 激素水平不稳定, 口服避孕药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最终让女性头痛患者的人数越来越高[6]。
在全部298例头痛患者中, 排在前3位的职业分布为公司职员、教师以及学生, 人数分别为74例 (24.8%) 、65例 (21.8%) 和54例 (18.1%) 。该研究结果与相关临床研究报告结果相近[7]。这些人群大部分是因为肩部、颈部、头部肌肉出现持续痉挛、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忧郁、生气等因素诱发, 另外寒冷、吸烟等刺激也可能导致头痛。长时间伏案低头、不良姿势以及屈颈等也容易导致头痛。
在全部298例患者中, 11月就诊的人数为86例 (28.9%) 最多, 其次就是7月就诊人数63例 (21.1%) , 就诊人数最少的为2月10例 (3.4%) 。在全年12个月中共出现2个高峰值。因为7月和11月气温变化比较显著, 感染性头痛患者的人数增加, 气温变化会让老年人生理出现不适;另外7月和11月是就业、考试等比较集中的阶段, 所以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会加大, 最终让头痛发病率增加。
该研究中, 偏头痛患者140例, 占47.0%, 在临床诊断时比较难;紧张性头痛患者83例, 占27.9%, 其主要特征是压迫或者紧束感、双侧性;其他头痛患者75例, 占25.1%。在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 高血压脑病导致的头痛患者人数在不断上升, 而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 所以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该要加以重视和关注。
临床治疗偏头痛的目标主要是对头痛发作进行终止或者减缓, 对患者的伴发症状进行缓解, 对病情复发进行有效预防, 让患者能对头痛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比较清楚, 让患者树立良好的防治观念,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8]。对于紧张性头痛急性发作期可以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 而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或者频繁性紧张型头痛则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其他有原发病或者基础疾病的头痛, 则应对原发病进行有效治疗, 对头痛发作进行有效控制, 让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9]。
总之,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头痛患者时, 应该要对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的认识进行强化, 让诊断治疗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从而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国静.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 2013 (7下旬刊) :63-64.
[2]刘丽萍.神经内科门诊278例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14 (1) :36-37.
[3]胡格吉乐.神经内科门诊298例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 2014 (5) :78.
[4]张东玲.神经内科门诊60例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6下旬刊) :93.
[5]李艳.神经内科头痛症状的临床观察探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 (19) :49-50.
[6]李玉轩.神经内科门诊200例头疼患者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3 (13) :195.
[7]李冰.关于神经内科门诊72例头痛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13) :32-33.
[8]邱麟.关于神经内科门诊60例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11中旬刊) :93.
内科门诊 篇5
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0例头痛患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诊断,31例为偏头痛(51.67%),11例为紧张性头痛(18.33%),7例为高血压头痛(11.67%),4例为药物性头痛(6.67%),7例为其他原因头痛(11.67%)。本组患者经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后,头痛的强度、次数均有明显的改善。
结论:在神经内科头疼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患者病史资料以及临床症状的收集,有针对性的给出治疗方案,提高对头痛的治疗效果,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 头疼 临床资料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93-01
头痛为一种神经内科门诊临床十分常见的症状,由于其表现具有多样性,并且病因、分类比较复杂,所以在临床上存在不容易进行明确诊断的情况。特别是由于社会压力的加大,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日渐增多,神经内科头痛患者案例明显增多[1]。为提高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本文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0例头痛患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0例头痛患者,其中男性20例(33.33%),女性40例(66.67%),男女比例1∶2;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为(52.34±2.12)歲;病程最短的4天,最长的8年。
1.2 方法。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医生首先对患者的进行病史、生活习惯等详细的询问,再进行相关临床检查,例如:心理检查、CT头部检查、脑电图检查等,最后根据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汇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用药方案治疗[2]。
2 结果
经诊断,31例为偏头痛(51.67%),11例为紧张性头痛(18.33%),7例为高血压头痛(11.67%),4例为药物性头痛(6.67%),7例为其他原因头痛(11.67%)。本组患者经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后,头痛的强度、次数均有明显的改善。
3 讨论
由于近年来社会工作压力的加大,精神、心理紧张感加剧,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率的升高,在神经内科门诊中,主诉头痛的患者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为更好的、有针对性的给予头痛患者进行治疗。本文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0例头痛患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分析发现,60例患者中31例为偏头痛(51.67%),11例为紧张性头痛(18.33%),7例为高血压头痛(11.67%),4例为药物性头痛(6.67%),7例为其他原因头痛(11.67%)。
在本组患者中人数最多,也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头痛分别是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头痛。其中偏头痛的临床特点为,患者的头痛主要出现在头部或这颈部的部位,也可围绕头部出现在颞侧、额部以及眶部,临床主要患者人群为女性,并且大多是单侧疼痛大约占到三分之二[3],也有少部分会出现双侧疼痛,到病情的后期会发展成为全头的疼痛,患者头痛的性质是搏动性的疼痛,也有患者主诉是钻痛,其疼痛程度大多中度、重度的疼痛,患者会难以忍受,十分痛苦。紧张性的头痛,患者的头痛位置大多位于其两额以及枕部、颈部,是呈持续性的钝痛,患者会主诉其头部存在紧箍感以及重压感,一般不会伴有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紧张性头痛常发生在晨间刚刚醒来时或者患者起床不久后会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加重或者整天疼痛不止,有患者会主诉其头痛是持续性的,从没有缓解过的,有部分患者会有“空枕头”征的临床感觉,也有报道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是可以并存在。高血压头痛是近些年在神经内科门诊检查中发现病例不断增多的一种头痛,患者的高血压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血压的不断波动而出现的头痛,大多是中老年患者,患者的头痛会在颈枕部扩散到患者的眼眶以及面部,搏动性比较强,一般疼痛不剧烈,会伴有眩晕、四肢麻木、耳鸣等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时同时要对疑似偏头痛的患者进行更细致的内科检查以及神经检查,因为在临床我们经过影像学等检查后,常会发现患者的头痛是发生了器质性改变引起的[4],例如:如果患者出现突发性的头痛,要考虑是否出现了蛛网膜下出血,因为一旦在出血会出现死亡,再考虑是脑膜炎等可能。确定好病情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临床治疗,本组患者经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后,头痛的强度、次数均有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头疼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患者病史资料以及临床症状的收集,有针对性的给出治疗方案,提高对头痛的治疗效果,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妍,王建生.神经内科门诊1160例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1(33):6082-6083
[2] 刘秋伟.神经内科门诊356例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19-220
[3] 王大模,文世全,张玲燕,等.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症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06):1110-1112
内科门诊 篇6
1 资料与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 (HIS) 中调取2014年1月—11月期间内科门诊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处方, 患者年龄≥60岁和60岁以下处方分别导出。处方筛选条件: (1) 诊断中包含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或心力衰竭。 (2) 处方中使用的药物为西药和中成药, 排除中药汤剂处方。将HIS系统中的数据导出保存为Excel表, 统计心血管疾病处方总张数、老年处方数、老年患者中男女构成情况, 然后再查阅老年患者所有对应的纸质处方, 以药品说明书、《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3]、《新编药物学》[4]以及《中国药典》等为依据, 对处方进行评价, 挑选出不合理处方, 统计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及构成比。同一张处方中同时有2种或以上不合理情况时, 统计最典型的1种。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
2014年1月—11月期间内科门诊共有心血管病患者处方10 229张, 其中年龄≥60岁患者处方8 497张, 构成比为83.07%。老年患者处方中, 年龄最大92岁, 平均年龄 (70.2±5.4) 岁;单张用药品种数为1~9中, 平均 (4.0±0.6) 种;输液处方1 905张占22.42%, 口服处方张6 592占77.58%。8 497张处方中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见表1。
2.2 不合理处方分析
将不合理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的标准, 分为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以及超长处方三类。不规范处方共162张占34.11% (162/475) ,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处方前记、正文书写不规范, 诊断书写不不完整、涂改处未签名、处方后记无药师审核签名。其中药品规格、剂量、用法、用量等书写含糊不清等情况所占比例最高, 单张处方药物数超过5种或处方超过7 d用量但是没有说明原因也较多, 其他不规范情况比例较低。不适宜处方共256张, 占不合理处方的53.89% (256/475) , 以药物适应证、药物剂型、用法用量或联合用药不适宜问题表现最为突出, 其次是重复给药, 存在配伍禁忌或药物间有不良作用的情况及其他情况较少。超长处方整体比例较低占12.0% (57/475) , 主要是无适应证用药, 其他情况较少。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社会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人们的饮食也由素食为主转为荤食为主, 高脂肪、高蛋白、高盐饮食而运动量减少的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高发, 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5]报告,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原因中, 心血管疾病排首位, 而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合并2种或以上的心血管疾病, 而这些疾病直接或间接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老年患者除心血管系统疾病高发, 身体其他脏器如肺、肝、肾等功能也呈衰退趋势, 心血管系统之外往往还合并其他疾病。老年患者罹患多种疾病, 联合用药非常普遍, 但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导致药物间相互作用, 加之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与青壮年不同, 联合用药大大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用药风险[6]。因此, 加强老年患者临床药学监护非常重要。
本文对我院近11个月内科使用心血管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 并对其中老年患者的门诊处方进行了审核评价, 结果显示, 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10 229张处方中, 老年患者处方达到83.07%, 而这些患者中, 55.49%的老年人年龄在60岁~69岁之间, 患者中男女比为1.49∶1, 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8 497张老年处方中仅30.08%的处方诊断为单病种, 绝大多数都是2种或以上心血管疾病。上述情况说明, 我院内科就诊的心血管患者人群中, 老年人占绝对多数, 以男性为主, 年龄在70岁以内, 且同时患有几种疾病, 与其他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7]。统计还发现, 处方中药物品种数较高, 平均为 (4.0±0.6) 种, 且超过一半的处方中有1种或多种中成药。通过对8 497张老年处方进行点评, 发现不合理处方475张, 不合理率5.59%。不合理处方主要存在的问题以药物适应证、药物的剂型、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不适宜最为普遍, 占36.73%。如, 某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处方使用二甲双胍降血糖, 比索洛尔片降压, 比索洛尔是β1受体阻滞剂, 可能掩盖患者低血糖症状, 二者配伍不合理, 应该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类降压药与降糖药合用, 以减轻联合用药风险[8]。处方书写不规范或不完整也比较常见, 占19.32%, 主要是个别药品的规格、剂型、剂量、用法、用量等书写含糊不清。重复用药占11.46%, 以及处方超过7 d用量但是没有说明原因占9.77%也较多, 如, 某高血压三级患者, 处方开具硝苯地平缓释片+尼莫地平+卡托普利片+氢氯噻嗪+珍菊降压片 (含氢氯噻嗪) , 前2种药物均为Ca2+通道拮抗剂, 后面2种均含氢氯噻嗪, 联合用药不适宜, 重复用药明显。
综上所述, 老年患者是心血管类药物的主要使用对象, 我院老年心血管患者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 但是仍然存在书写不规范、用药不适宜等不合理情况, 药学人员应多联系和沟通临床医师, 通过参与临床治疗和提供药物信息做好患者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玉韶, 党俊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2.
[2]闫雪莲, 王秋梅, 刘晓红.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管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2, 10 (1) :24.
[3]吴永佩, 颜青.《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释义与药物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药房, 2010, 21 (38) :3553.
[4]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R/O].http://www.moh.gov.vn/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0/index2010.
[6]张英, 雷芳, 张璐.我院口服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处方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7 (7C) :6.
[7]任莉莉, 雷芳, 张英.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北方药学, 2012, 9 (6) :79.
大型中医院内科门诊量调查与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来源于本院2004~2007年门诊工作月报表中内科就诊病人数量及信息科电子工作平台的统计数据。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年度内科门诊量、内科各专科门诊量进行调查与统计。
1.3 统计方法
数据构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门诊量月度动态分析采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即将各年门诊量(Y)分别按月平均,求出长期趋势值T,再将实际值除以对应趋势值,得出剔除趋势影响后的“季节变动和随机变动相对数”,即Si=Y/T,将几年同月的Si加总,求月平均数Si消除随机不规则变动因素的影响,最后将l2个月的平均数加总算出总的月平均数S,计算月季节指数S月(Si/S)。
2 结果
2.1 内科门诊量的年龄构成
内科门诊量的年龄构成情况见表1。在内科门诊患者中,60-69岁以上老年患者最多,其次为70岁以上患者,青年患者最少。
2.2 内科门诊量在的专科构成
内科门诊量的专科构成情况见表2。在内科门诊各专科患者构成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再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神经、肿瘤疾病有增高趋势。
2.3 内科就诊病人的月份分布
内科就诊病人的月份分布情况见表3。由图1可见,我院的内科门诊量受季节影响而波动起伏,1至2月、10月为低谷期,3、4月及11、12月为全年高峰期,其中2月份为全年的最低谷(低至74.61%),4月份达到最高峰值(高达107.74%),5月和10月份门诊量有所下降。
3 讨论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型三甲中医院,是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近几年医院门诊量持续增长,年门诊量均达400万余人次,连续12年保持全国医院门诊量第一。内科门诊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部门诊量的2 0%-25%左右。因此对中医院内科门诊量进行分析,对于进一步完善医院门诊的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显示:在内科门诊病例中,60~69岁以上患者占34.9%,70岁以上占30.49%,这与中国城市人口逐渐老龄化的趋势相符,另外本院地处广州市老城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这提示我们在门诊工作中必须注意老龄化现象,在门诊医护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应以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作为培训重点,以提高门诊诊疗水平。
在我院内科门诊的病种构成中,心血管门诊患者位居榜首,4年平均占26.11%,神经系统疾病占18.09%,与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饮酒和高胆固醇饮食等因素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率增高的趋势相符,与广州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2]基本一致。肿瘤病人近年增高明显,可能与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通过对内科门诊的病种构成的分析,制订相关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护理常规,可使医护人员在门诊诊疗工作中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提高效率。另外根据各病种门诊量的构成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扩大相关专科,增加出诊的医生数量,提高各专科疾病的应诊能力。
从内科门诊量月季节变化情况看,l~2月是内科门诊量的低谷期,期间有元旦、春节两个节日,人们忙于团聚、走亲访友,对于较轻的疾病,很多人不愿到医院就诊。另外本地习俗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是不上医院看病的,这些是l~2月门诊量低的主要原因。广州地处沿海地区,3~4月气候潮湿多雨,气温变化较大,是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季节,也是老年人发病的高峰期。11、12月天气转凉,易于感冒,城市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同时为农村相对闲暇的时间,很多农民会选择该月份到省城看病,故门诊量增多。针对内科门诊工作量季节波动的特点,管理人员应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在门诊工作量的高峰季节,可控制医护人员外出。各专科应多安排门诊专家、医生,以保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来应对高峰季节的各项医疗活动。在门诊量低峰季节可考虑抽出部分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进修等,也可安排部分人员休假,以保证医生、护士有更好的精神、体力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燕,王满丽芳.我院近四年门诊量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10):1550-1552.
内科门诊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门诊部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有44例, 女性患者有36例, 患者年龄最小的为19岁, 最大的为64岁, 平均年龄为39.6岁。患者的病情情况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有58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17例,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有5例。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 每组有40例患者, 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多项基本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具有很强的统计可比性[1]。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方法, 对照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方法。①常规护理方法。首先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 对病房内的血迹、患者的痰杯等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和处理。每天用紫外线等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定时对病房通风换气。其次进行咯血的一般护理, 肺结核患者进入之后让其充分休息, 对于大咯血的患者全天候的卧床休息, 在患者的床边配备抢救药品和器械。根据患者的病灶和心肺功能调节卧床体位。之后, 止血护理, 患者在出现咯血情况时, 按照医师的医嘱及时的注射垂体后叶素等药物进行止血护理, 并且告诉患者用药之后的一些不良反应, 如出汗、心悸。胸闷、胸痛等。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必要使时采取措施进行缓解。最后, 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以及心理护理, 患者在发生1次大咯血之后, 经常会再次发生咯血, 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出现咯血现象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 咯血经常会来势凶猛, 患者通常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 医护工作人员已经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密切的关注, 及时的采取措施缓解。并且耐性的向患者讲解与其病情相关的知识, 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②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就是在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通过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织指导提出循证护理问题、获得循证支持以及进行循证应用的新型护理方式。该护理方法就是通过对来自患者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获得充分的证据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并将解决措施应用到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与常规的护理方向相比,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针对实际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
1.3 观察指标
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患者咯血的发生率、咯血量、咯血停止时间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分的方法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以及精神健康等指标, 最终获得的总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对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量采用的方式表示, 对比分析采用检验。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有P<0.05, 则说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咯血发生率、咯血量以及咯血停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咯血发生率为15%,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咯血发生率42.5%, 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咯血量为148.932.6 m L明显对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咯血量642.6 m L, 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咯血停止时间为7.61.4 d, 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剧咯血停止时间22.9 d, 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F-36进行评分之后得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P<0.0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多发于青年人身上的一种结核杆菌引起的机体感染性疾病。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低热、乏力、咳嗽和咯血等, 咯血是肺结核患者中主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状, 根据临床研究资料得到咯血患者占到肺结核患者的30%~50%。肺结核患者并发大咯血通常会是患者出现严重的大出血, 同时大量的出血非常容易滞留在患者的气管或者支气管中, 引发患者出现窒息现象,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分析得到咯血的发生和患者的病情、心肺功能、继发性肺结核以及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 寻找有效的内科护理方法对于降低患者的咯血发生率、咯血量, 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次研究可以得到在常规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 采用循证护理这一方法能够明显的降低肺结核患者的咯血发生率、咯血量以及平均咯血停止时间,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方法, 是以科学护理理念作为指导, 在传统护理经验的基础上, 以科学依据为核心, 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护理工作的一种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法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会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状况、心理情绪、价值和意愿, 制定出最适合患者自身状况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随着科技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生, 循证护理已经在临床护理的各个领域开始得到应用, 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到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的内科护理中, 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 制定出可行的、新近的护理方案。将方案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咯血的发生率、咯血量以及平均咯血停止时间, 有效的提高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这种护理方法值得在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临床护理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门诊肺结核患者合并大咯血的内科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门诊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均分成两组, 每组40例患者, 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方法,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咯血发生率、咯血量、咯血停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与常规的内科护理相比, 循证护理在降低肺结核患者咯血发生率、咯血时间, 缓解患者紧张和恐惧心情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因此在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的内科护理中可以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常规内科护理,循证护理
参考文献
[1]邵翠菊.肺结核大咯血护理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 8 (4) :242.
[2]何仲楠.肺结核大咯血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9 (8) :324.
内科门诊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93例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患者中发现抑郁障碍46例, 其患病率为9.33%, 其中男25例, 女24例;年龄21~83岁, 平均 (61.35±15.19) 岁;病程15 d~10年;文化程度:文盲5例, 小学6例, 初中15例, 高中9例, 大学以上11例:发病前有不良生活事件18例 (39.13%)
1.2 方法
2008年3~8月, 对493例于综合医院内科门诊就诊患者以中文版《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 CES-D) 共20项进行鉴定筛查。CES-D总分<16分为无抑郁症状, 总分16分者参照ICD-10的诊断标准进行评定, 发现抑郁障碍患者46例, 其中, 抑郁发作26例, 恶劣心境10例, 抑郁复发4例, 卒中抑郁6例。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1.1 第一主诉的分布:
躯体症状头昏、头痛27例 (58.7%) , 睡眠障碍7例 (15.2%) , 心烦及心悸各3例 (6.5%) , 全身疼痛2例 (4.3%) , 紧张、情绪低落、心悸、胸闷、易激怒各7例 (2.2%) 。2.1.2第二主诉的分布:睡眠障碍8例 (17.4%) , 心烦及心悸胸闷各6例 (13.0%) , 乏力5例 (10.9%) , 纳差4例 (8.7%) , 神经系统症状及胃肠不适各2例 (4.3%) , 情绪低落、易哭泣、便秘、害怕得病各1例 (2.2%) 。
2.1.3 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30例 (65.2%) , 睡眠不深17例 (37.0%) , 早醒15例 (32.6%) 。
2.2 其他情况
18例患者曾被诊断为精神衰弱, 精神官能症,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更年期综合征, 抑郁, 焦虑, 识别率为39.13% (18/46) 。
2.3 量表测定结果
HAMD评分8~27分, 平均 (16.17±3.71) 分, 其中8~17分30例 (65.22%) , 17~24分10例 (30.43%) , ≥24分2例 (4.35%)
3 讨论
情绪低落或兴趣减退 (或消失) 是抑郁障碍的两大核心症状, 但有些患者易于表现不明显, 程度较轻, 而以突出的躯体症状就诊于综合医院有关各科。本组患者中第一主诉涉及精神、循环、消化等系统。其中精神患者症状头昏、头痛最多 (58.7%) , 其次为睡眠障碍 (15.2%) 。本组患者大多反复就诊于临床各科室, 且在就诊时强调躯体症状而忽视情绪问题, 无相应的体格检查、体征和辅助检查支持, 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工作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本组资料中HAMD评分平均 (16.17±3.71) 分, 8~17分例数明显多于≥24分者, 表明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抑郁障碍多为轻度抑郁, 早醒为抑郁障碍较具特征的睡眠障碍形式, 本组已入睡困难为最多见。
18例患者曾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神经官能症,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识别率占39.13%。1994年, WHO调查了世界15个基层单位, 结果显示上海地区抑郁症识别率为6.2%, 治疗率为2.5%。Bridges等对综合医院的500例初诊患者调查发现, 当患者以慢性躯体不适为主诉者, 抑郁的漏诊率达58%。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提高对于疾病的认识, 不为第一主诉所局限, 降低误诊的几率。
综合医院的抑郁障碍患者大多因躯体方面的不适而就诊, 及早识别抑郁障碍和躯体化是相当重要的, 这对及早诊断和治疗抑郁障碍均有重要意义, 因而对反复多次就诊, 无相应的体格检查, 体征和辅导检查支持者, 应警惕抑郁障碍的发生, 以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任洪涛, 路英智, 田明萍.以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症误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27 (6) :453-454.
[2]曹红, 翟征霖, 洪晓军.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 27 (3) :214-215.
[3]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94-454.
[4]陆峥, 朱俊, 蔡军, 等.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师抑郁障碍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6) :3.
[5]李斌, 李强笃, 孙立娟, 等.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会诊的回顾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7, 28 (2) :123-125.
[6]胡雄, 付慧鹏.单用氟西汀与联合理性情绪疗法治疗抑郁症对照[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6 (21) :22-23.
[7]杨焕, 秦和平, 王晶, 等.米氮平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8 (32) :42.
内科门诊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近三年消化内科门诊就医的4650例患者, 其中男性1556例, 女性3094例, 年龄18至76岁, 平均46.5岁。所有患者就诊时均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病程至少在半年以上, 且均为首诊患者, 经过相关检查明确了诊断, 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按照RomeⅢ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对本调查均知情同意, 并能独立回答问题, 主动配合。
1.2 工具
(1)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1], 用于筛查焦虑和抑郁症状, 为调查对象自评问卷。焦虑和抑郁各有7个项目, 每个项目分0-3四级评分。本研究以≥8分为筛查阳性, 阳性者进一步行诊断性检查; (2) 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 (MINI) 为一种定式诊断工具[2], 使用MINI中文版与既往精神科常用的DSM诊断定式临床检查提纲的平行效度中等, 本研究使用了MINI的抑郁和焦虑相关障碍的诊断模块。
1.3 方法
被调查者在就诊时, 同时进行HADS自评筛查, 所有患者由医院提供部分检查优惠以实现相关检查明确诊断。HADS评分≥8分者由我院精神科医师协助完成MINI诊断性检查, 并作出相应临床诊断。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根据阳性诊断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计算患病率, 不同病种的抑郁焦虑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4650例患者诊断功能性胃肠病1632例, 占35.1%, 排列前十位的疾病中, 功能性胃肠病占四种, 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581例, 肠易激综合征265例, 功能性便秘144例,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135例, 其它507例。排列前十位的疾病中, 第二位是慢性胃炎, 有344例;第四位是胃食管反流病, 有260例;第五位是消化性溃病, 有168例。HADS评分≥8分者, 即筛查阳性的患者有2901例, 阳性率为62.4%, 功能性胃肠病筛查阳性率最高, 达到91.0%, 有1485例;其次是胃食管反流病, 为60.0%, 有156例;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酒精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胆囊炎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筛查阳性率在46%左右。经MINI诊断, 符合抑郁障碍1613例, 2/3以上为抑郁症;诊断焦虑障碍1117例, 其中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最多;同时符合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即抑郁焦虑共病的例数为309例;符合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中的任何一个诊断标准, 即抑郁焦虑任一诊断的例数为2421例。以4650例就诊者为基数, 可计算出抑郁、焦虑、抑郁焦虑共病、抑郁焦虑任一诊断的现患率分别为34.7%、24.0%、6.6%、52.1%。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的诊断阳性率, 均以功能性胃肠病最高, 分别达到56.9%、39.6%、13.2%、83.3%。本次调查排列前十位的疾病, 四种功能性胃肠病的抑郁、焦虑、抑郁焦虑共病、抑郁焦虑任一诊断的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它疾病, 但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器质性疾病中,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阳性率较高, 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病、酒精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胆囊炎的诊断阳性率也比较接近, 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四种功能性胃肠病与胃食管反流病及两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病、酒精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胆囊炎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合计⑴为有关功能性胃肠病的统计。
3 讨论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相互竞争加剧, 就业压力和家庭负担增加, 人们的工作紧张程度提高, 精神压力加大, 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 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我国近年来抑郁焦虑障碍的的患病率逐渐增高,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有接近之趋势。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虽然目前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多关注, 但因为人们对精神健康的相关知识缺乏, 一部分患者存在病耻感及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对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而就诊者的主诉往往是他们的躯体不适而非情绪问题[3], 故目前诊断率不高,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次调查显示:其一, 较以前比较, 近三年我院消化内科的疾病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功能性胃肠病有增多趋势;其二, 在我院消化内科, 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比较高的, 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焦虑任一诊断的患病率分别达到34.7%、24.0%和52.1%, 可能与抑郁焦虑障碍的社会整体患病率增高及目前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明显增多相关;其三, 功能性胃肠病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器质性疾病,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患病率的增高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增多呈正相关。本次调查与文献比较, 在消化内科方面的整体患病率较为接近[4]。考虑调查只对筛查阳性者做了诊断性检查, 而忽略了阴性者, 有可能漏诊部分筛查假阴性者, 故实际患病率有可能更高一些。提示消化内科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 针对某些疾病, 特别是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等, 要重视与抑郁焦虑障碍混杂并存的可能性, 症状典型患者可给予阿米替林等药物抗抑郁焦虑治疗;而疗效不佳的不典型患者, 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 可酌情考虑诊断性治疗。
参考文献
[1]季建林, 吴文源, 陈福国.医学心理学[M].3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317.
[2]Sheehan DV, Lecrubier Y, Sheehan KH, , et al.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M.I.N.I.)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tructured diagnostic psychiatric interview for DSM-Ⅳand ICD-10.J Clin Psychiatry, 1998, 59Suppl20:22-23.
[3]陈志恩, 黄国秀, 何伟莉, 等著.综合性与精神专科医院抑郁症临床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 7: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