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中医护理(共12篇)
内科中医护理 篇1
摘要: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11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心血管疾病治疗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或P<0.01)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中医辩证护理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在心血管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心内科,中医,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临床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 死亡率居高不下, 其临床治疗及护理已经引起了众多专家的重视。临床研究表明,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临床治疗的同时辅助针对性中医护理, 对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降低复发率具有显著效果[1]。我院在心内科实施中医辨证护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经常规检查后确诊[2]。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两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及患病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心血管疾病治疗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患者需卧床静养, 对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进行监控, 患者病情缓解后逐步进行恢复锻炼。针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3]。
1.2.2 中医辨证护理
(1) 气滞血瘀型:对该型患者注意实施心理疏导, 加强情志护理。患者发病初期要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探视和护理人员护理刺激,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减少气血耗伤[4]。饮食选择清淡食物, 少吃多餐, 中药汤剂治疗要保证温热。 (2) 阴寒凝滞型:对该型患者注意加强保暖措施, 饮食中避免寒冷食物, 尤其忌吃水果, 三餐以补气养阴食物为主, 中药汤剂要热服, 针刺治疗宜使用温针法或艾条灸。部分胸闷痛患者口服沉香和肉桂粉调和剂缓解。 (3) 痰浊内阻型:对该型患者注意经常更换体位, 帮助患者拍背咳痰。患者居住病房要经常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干燥。患者饮食忌刺激性或甜甘油腻食物, 多进行恢复性锻炼, 促进脏腑功能恢复[5]。 (4) 气阴两虚型:对该型患者注意多休息不可操劳, 实施心理护理, 舒缓焦虑和忧郁心情。饮食多食用红枣、百合等补气养阴的食物, 但要注意清淡。 (5) 阳气虚衰型:对该型患者注意保暖, 病房注意光线和空气良好。饮食以牛肉汤、羊肉汤等补益阳气且富含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部分伴有下肢水肿患者平躺时下肢适当抬高10°~15°。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使用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计数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或P<0.01)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3 讨论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发展较为成熟, 目前中医护理发展迅速, 尤其是在内科、外科、妇科等疾病的辩证施护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6]。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具有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心理压力较大等特点, 仅采取常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 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中医辩证护理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胸闷心痛、焦虑不安及便秘不良等症状发生情况都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表明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可见中医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实施中医护理需要准确掌握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理病机, 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针对性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田芳, 张静, 李荣, 等.对心血管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尝试.四川中医, 2008, 20 (5) :59.
[2]杨海燕.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新思路[J].中医学报, 2012, 15 (9) :71-72.
[3]崔雅婷.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内科的适用性筛选[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4]牟改变, 袁艳琦, 王小侠, 等.中医护理在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意义[J].西部中医药, 2012, 25 (9) :319-320.
[5]张爽.中医护理特色在心病科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8) :227-228.
[6]廖若夷, 冯进, 刘惠敏, 等.中医优势病种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 (上旬刊) , 2012, 8 (6) :36-37, 41.
内科中医护理 篇2
(一)分级护理标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呼吸衰竭患者;
② 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如腹腔恶性肿瘤术后,乳腺癌术后患者;
③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如瘫痪在床患者; ④ 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服务项目
①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 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③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中、西药用药治疗; ④ 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措施; ⑤ 实施安全措施,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到位,防止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安排专业陪检人员陪伴患者进行检查,保证患者人身安全;
⑥ 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治疗,如针灸,物理疗法治疗;
⑦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恢复训练,提高身体机能,根据时令、患者体制及相应证候给与患者中医饮食指导,中药汤剂服用指导;
⑧ 专科护理到位:如耳针,拔罐,足浴,熏蒸等治疗护理; ⑨ 书写护理记录。二、二级护理
(一)分级护理标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① 病情稳定、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平稳期患者;
② 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二)护理服务项目
①
每2-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③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中、西药用药治疗;
④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防止褥疮、烫伤、摔伤等发生。安排专业陪检人员陪伴患者进行检查,保证患者人身安全;
⑤ 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如针灸,物理疗法治疗; ⑥ 完成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根据时令、患者体制及相应证候给与患者中医饮食指导,中药汤剂服用指导; ⑦ 专科护理到位:如耳针,拔罐,足浴,熏蒸等治疗护理; ⑧ 书写护理记录。三、三级护理
(一)分级护理标准
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如:各种疾病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服务项目
① 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 ③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中、西药用药治疗;
④ 实施安全措施,安排专业陪检人员陪伴患者进行检查,保证患者人身安全;
⑤ 指导患者完成生理需求及康复,如针灸,物理疗法治疗; ⑥ 完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根据时令、患者体制及相应证候给与患者中医饮食指导,中药汤剂服用指导; ⑦ 专科护理到位:如耳针,拔罐,足浴,熏蒸等治疗护理; ⑧ 书写护理记录。
内科中医护理 篇3
【关键词】中医护理;内科疾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15-02
目前,以“治疗为中心”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临床服务需求,因此“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经逐步应用于各个科室日常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核心是以人为本[1],提倡个性化的诊疗方式,而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主张“辨证施治”,也是主张针对不同的病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基于此,将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应用于中医护理工作中,采用中医内科护理以有效弥补传统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本次研究笔者采用中医内科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8 月至2014年11 月我院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1~57 岁,平均年龄(35.28±7.39 )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71±1.11) d。对照组男性21 例,女性9 例;年龄24~59 岁,平均年龄(34.77±7.14) 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46±1.03) d。纳入标准:① 患者年龄20~60 岁;②文化程度小学以上;③ 无严重的肝、肾及循环系统疾病;④ 患者病情稳定,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正常;⑤ 治疗前无明显认知障碍或严重的精神疾病;⑥ 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此次研究;⑦ 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参加此次研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内科护理,即入院后,给予常规入院指导,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测量血压、体温等),密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等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护理。 ① 情志护理: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患者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视频、画册等方式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向患者介绍相应的康复手段,使患者初步了解将要接受的治疗,同时,向患者讲授成功治愈的案例,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每天护理人员都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的聆听患者的倾诉,对于不愿意倾诉的患者[2],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将自己内心的苦衷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效减少心理负担,调节情绪,指导患者掌握控制情绪,并从生活、功能锻炼、情志等方面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使患者保持积极的状态接受护理;② 整体护理: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与外界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并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因此,护理人员应对疾病产生的“内因”和“外因”进行全面了解,并依据“治未病”的理念,在日常护理中,加强对“内因”和“外因”进行控制、预防、治疗,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③ 饮食护理: 中医对于疾病饮食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病证为基础,结合气候、季节变化、地域特点和患者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合理搭配,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控制患者每天饮食的数量和口味,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④ 加强病友之间的互动: 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病房内、科室内的病友进行互动交流,让患者之间主动交流康复经验,共同分享病情好转的喜悦,一方面提高患者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转移患者对自身疾病发展的注意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1.3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程度、患者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抑郁程度采用SDS量表进行评价,焦虑程度采用SAS量表进行评价[3],SDS评分和SAS评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护理效果越差;恢复情况考察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价,满意: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未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未出现患者投诉事件;基本满意:患者对护理服务较为满意,偶与护理人员发生轻度纠纷,未出现患者投诉事件;不满意: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与护理人员发生明显纠纷,部分患者主动投诉护理人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和SAS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组织、器官是存在一定功能联系的紧密整体,人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不同,但是又相互影响,互为“相生”、“相克”。中医理论还认为人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使体内的气血运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人体无法适应外界变化时,体内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护理理论认为应给予患者整体护理,从而对患者的气血、脏腑进行调节,达到恢复体内“阴阳平衡”的目的。
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中医护理理论,即针对不同的机体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从而提高护理的针对性,提高护理效果[4],同时,中医护理过程中,还强调患者的情志和饮食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因此,中医护理是一种从情志、饮食、病症等多角度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方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焦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中医护理通过给予患者情志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绪;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中医护理通过整体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牛啸丽.中医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1):85.
[2]赵洁.内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效果[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3):96-97.
[3]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 2 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5-42 .
[4]封亚玲,加莉. 论中医护理应当突出中医的特色[J].光明中医,2011,26 ( 8) : 1686-1687.
内科中医护理 篇4
关键词:内科护理,护理方法,上消化道出血,食管,护理疗效
作为消化道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含由十二指肠、食管及胃等因病变所致的出血及空肠病变所引发的出血。这属中医学血证中的呕血, 便血范畴, 辩证时要辩虚实, 一般以实证为多见, 中医治疗科归纳为治火, 治气, 治血三个方面, 治火分虚实, 实火当清热泻火, 虚火宜滋阴降火;治气亦分虚实, 实证应清气降气, 虚证当补气益气;治血主要指止血, 又可分为凉血止血, 收敛止血和活血止血。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便血、呕血及病情程度不一的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性病症是急性出血, 临床上的出血病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裂开出血、急性出血胃炎等, 如若护理不当或未能按时治疗, 则对病患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1]。因此, 临床上搞好病患的内科护理, 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患, 对其临床表现状况加以细致观察, 并实施多种内科护理方法,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120例, 其中, 男82例, 女38例, 年龄30~74岁之间, 平均年龄 (57.2±2.9) 岁, 病患的临床表现是产生急性出血病患91例、慢性出血病患28例、大便呈黑色状病患45例、伴有腹痛病患58例、感觉头昏的病患80例;另有42例病患合并上述两种及其以上的病症。经上消化道钡餐、病理学分析及电子胃镜观察, 发现胃底静脉曲张54例, 胃炎23例, 肿瘤病患21例[2]。临床及病理学分析均出现休克、体温上升、大便呈黑色状及呕血等多种表现症状。
1.2护理方法
1.2.1普通护理病患入院后, 第一时间观察生命体征, 主要包含血压及呼吸等指标;注重病患临床表现症状的变化, 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测, 谨慎观察便血、呕血的临床前兆, 精确记下病患大便及其余呕吐物质的色泽、形态及量。取病患的尿液、呕吐物及大便加以系统登记, 并为今后的内科护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取患者平卧位, 病患的头部应略微朝一端歪斜, 减少或防范窒息现象。如若病患的病情较重, 则要极力避免下床运动;使病患头部略偏低而抬升脚部, 维持病患脑部血液供应的常规化, 切实防范呕血中吸进气管中, 诱发吸入性肺炎, 甚至窒息。绝大多数病患停止出血后会出现体温上升的现象, 若干天后会自行降低。在这期间, 护理从业人员应及时向病患解释病因, 叮嘱病患尽量不用防感染性药物, 及时排解忧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3]。同时, 取血标本完成血常规的检查, 明确血型, 及时配血;启动2~3条静脉输液管道。病患还需重视保暖, 谨慎地使用暖水袋等气温偏高的物品, 以防烫伤。
1.2.2紧急护理假若病患的收缩压仅维持在12KPa上下, 血红蛋白约90g/L, 就需考虑立即输全血, 促使血压回归到规范状态;假若病患的排尿量偏少甚至无尿, 就要行静脉滴注20~40mg呋塞米[4];如若出血量大, 便采用凝血酶或云南白药等止血疗效好的药物注入胃部, 达到止血目的。
1.2.3呕血护理引领病患把头部略微向一端歪斜, 以便缓解咳嗽过频的现象, 使病患小心翼翼地排出带血的痰, 每隔一段时长便漱口一次。假若病患的思想意识较模糊, 则要加大口腔护理力度, 确保口腔湿润与干净。护理员工的探访频率不宜过高, 防范病人受到思想意识的刺激, 同时, 科学示范正确的卧床休息方法, 使每位病患养成早休息、早起床的良好睡眠习惯;如呕血无法得以控制, 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 采取进一步的对症治疗手段。
1.2.4饮食护理病患在上消化道出血时会产生呕吐、呕血或恶心等不良反应, 这时, 正确的护理方法便是禁止病患饮食。一些病患依然会失去少量血, 但尚未表现出呕吐的情况, 可通过选用清淡及温凉性流质食物, 切不可选择坚硬不易咀嚼或刺激性食物。病患在饮食过程中, 要细嚼慢咽, 将食物充分地嚼碎, 以防曲张精美受损, 使病患再出血。病患出血终止后, 可服用若干富含营养成分且不具刺激性的半流质性食物, 根据身体状况, 适当地调整饮食结构, 并以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完成进食活动, 以促进食物彻底消化成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例如, 因胃底静脉裂开而引发出血的病患, 便不可选择含蛋白质及钠的食物, 在病患止血后的2~3d内, 可尝试选用一些维生素及热量相对较高的流质性食物[5]。
2结果
12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患经行之有效的内科护理后, 显效72例、有效39例、无效9例, 其中2例病患因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率为1.7%, 总有效率为92.5%, 护理效果相对理想。
3讨论
在本次临床调查研究中, 所选取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患, 经行之有效的内科护理后, 显效72例、有效39例、无效9例, 其中2例病患因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率为1.7%, 总有效率为92.5%, 表明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护理员工只有不断地查明病患出血原因, 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操作, 才会更快捷地实施应对策略, 进而配合主治医生完成各方面的治疗任务, 最终实现控制出血、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璐.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 10 (12) :122-123.
[2]曹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的内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3 (8) :335.
[3]唐光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12 (6) :135-136.
[4]张艳勤.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的内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6 (3) :805.
内科中医护理 篇5
1.中风先兆常可见: A.头晕头痛,肢麻语涩
2.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唇色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此眩晕证属: D.瘀血阻络
3.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少寐多梦,舌质淡红,脉象细弱。其心悸属何证型: C.心血不足
4.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其胸痹的护治原则为: A.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狂证的特征: A.表情淡漠
6.除哪项外均为中风发病的诱因: C.饮食不洁
7.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舌淡白,脉沉细。此胸痹证属:
D.阳气虚衰
8.眩晕,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其治疗方药为: A.左归丸
9.痫证发作日久,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懒言,苔薄腻,脉细弱。证属: A.心肾亏虚
10.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少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少寐,神倦懒言,纳呆,舌质淡,脉细弱。此眩晕证属:E.气血亏虚
1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的区别是: A.神志清与不清
12.下列哪项不是癫狂病的主证: E.流涎抽搐
13.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其护理哪项不宜: D.多食动物内脏
1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象细数。其心悸属何证型: D.心虚胆怯
15.患者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涩。其胸痹的治疗方药为: A.血府逐瘀汤
16.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此胸痹证属: E.气阴两虚
17.突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腹胀,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咯痰多而稠,舌质暗淡,苔黄腻,脉弦滑。其中风中经络证属: C.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18.以下中风的护理哪项不宜: D.多食牛羊鸡狗肉
19.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少动。当诊为: B.癫病
20.患者情绪躁扰不安,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面色晦暗,舌青紫有瘀斑,苔薄滑,脉细弦。此证属: D.气血凝滞型狂证
21.胸痹的饮食护理哪项不宜: C.可饮浓茶、咖啡
22.痫证的诱发因素有: A.情志过极
2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痫证要注意的生活调摄: C.谨防感冒
24.神识恍惚,迷蒙,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挛,烦躁不安,便干便秘,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大数。其中风之中脏腑证属: A.风火上扰清窍
25.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或不语,偏身麻木。兼见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其中风中经络证属: E.阴虚风动
26.患者平素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突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尿赤便干,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有力。中风中经络证属: A.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27.患者胸闷如窒而痛,痛引肩背,气短喘息,形体较胖,肢体困重,痰多,苔浊腻,脉滑。此胸痹证属: C.痰浊壅塞
28.痫证小发作时不发生: E.突然仆地
29.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滑。其中风中经络证属:
B.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30.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恶心,体倦多寐,苔白腻,脉濡滑。此眩晕证属: A.痰浊中阻
31.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唇甲青紫,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其心悸属何证型: E.心血瘀阻
32.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其心悸属何证型: E.水饮凌心
33.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少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少寐,神倦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脉细弱。其治疗方药为: C.归脾汤
34.痫证的诱发因素有: A.情志过极
35.患者,男,56岁,患高血压十余年,常感头晕肢麻,耳鸣,少寐多梦,两天前突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右半身不遂,神清,口苦咽干,尿赤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护治原则为: C.平肝泻火、熄风通络
36.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面色萎黄,心悸自汗,气短乏力,口角流涎,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苔薄,脉细弦。其中风中经络证属: D.气虚血瘀
37.眩晕,目花,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弱。其治疗方药为: B.右归丸
38.中风中经络病程中出现何症状说明向中脏腑转化: B.嗜睡,意识朦胧
39.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红,脉细涩。其胸痹的护治原则为: C.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40.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腰酸耳鸣,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其心悸属何证型: A.阴虚火旺
41.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其心悸属何证型: B.心阳不足
42.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此眩晕证属: B.肝阳上亢
4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痫证发作前先兆: D.昏仆
44.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中风的主要病因: D.外感时邪
B型题:
45.眩晕,头痛,失眠,心悸,面唇紫暗,舌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眩晕证属 E.瘀血阻络
46.眩晕,头重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濡,眩晕证属 C.痰浊中阻
47.心虚胆怯型心悸的特征是: D 心悸少寐,善惊易恐
48.心血不足型心悸的特征是: B.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
49.心血瘀阻型心悸的特征是: A心悸胸闷,唇甲青紫
50.心阳不足型心悸的特征是: C心悸胸闷,形寒肢冷
51.心血瘀阻型胸痹的症状特点是 E.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探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 篇6
【关键词】 中医;急诊;治疗
急症治疗需要医生对病人的突发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而内科急症正是急症治疗的难点与关键。随着近几百年间西医的日益壮大,人们更多的选择用西医治疗的方法去代替中医治疗,尤其是在面对内科急症发生时,人们更是普遍认为西医会对治疗内科急症更有帮助。这使得我们几千年发展流传下来的经验几乎无用武之地而且逐渐走向衰败。这种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回顾其发展历程,正视现状,分析原因,重树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之风,将其发扬光大。
1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历史
1.1 古代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历史 最早论述中医内科急诊的书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它奠定了内科急症治疗中热病的基础。将中医内科急诊的辨证论治大大推进一步的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他所著的《伤寒论》记录了对急性出血、急黄、高热、昏迷、暴吐、暴喘等急症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是治疗急性热病的专著。到唐代中医急诊发展迅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很多治疗急病的经验。明朝吴又可著《温疫论》,清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这些法则方药对于我们今天治疗内科急症都有十分显著与重要的意义。
1.2 现代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历史 1983年,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急诊工作座谈会上,经讨论决定把中医急症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学科水平标志的高度。1987年,举办的中医急症学习班为现代中医急诊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92年,第二次全国中医急诊学术会议明确提出急症治疗三原则: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199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学术会议正式提出中医急症工作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需要,是中医学科水平的标志,是中医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具有历史性的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仍在为其发展不断努力。
2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基本原则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例如肺痨病人咳痰带血为标,阴虚火旺是本,在病人突发咳血时,会先治咳血即治标为先,待其病情稳定后再调理治本。中医认为怪病久病重症多淤,因此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改善内毒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有些重症甚至可以用针刺放血的方式来排毒。清热解毒、菌毒并治对感染性急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方面可以消炎抗菌,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抗内毒素作用,保护机体免受损失。
3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独特之处
与发展迅速的西医相比,中医内科急症治疗有以下三点特色:一是辩证论治。众所周知中医是标本兼治,但是在面对内科急症时,我们采取的治疗方式往往取决于病人的实际情况,一般都会以治标为先,使得病人尽快脱离险境。当其生命特征平稳之后,我们会及时改进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深度调理,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二是宏观整体监控。中医治疗最基本的四点就是望闻问切,而宏观整体监控則充分将这四点融合。在对病人进行内科急症治疗时,可以对其精气神变化,脉象,舌象及身体内部气血的细微的变化进行整体监控,这对病人整体情况的掌握十分有益;三是复方整体治疗。由于中医治疗采用的是标本兼治并结合整体调节,因此,治愈的可能性大且日后病情多不会反复发作,能达到良好的根治效果
4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我们正在积极地加大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投入力度,但是现在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情况还是很严峻。一方面是墨守成规,缺少创新与发展。在治疗方法上多选择以前有记载的方法,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对已有的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并没有抓住当前发展的趋势,应借鉴西医发展的一些方式,比如大量的深入性的临床试验,用来研发新型的治疗性药物。我们应该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充分的创新研究相结合,发展出更多速效高效的多种治疗途径。在药品方面也要研制出更多的给药途径,不能一味的只是耗时费力的熬制并口服,可以像西药一样,口服药物、冲剂药物、皮下注射药物等形式。只有不断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5 如何发展中医内科急症治疗
针对上述的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发展道路上的几点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建立专业的医疗队伍。完善的治疗设备及专业的医疗团队是治疗急症的必要条件。专业的手术室及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应对内科急症时,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快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不能及时的解决突发性状况,给治疗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问题。而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面对危机情况时,具备高素质的团队可以及时作出应变,用其过硬的专业知识针对各种突发状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这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才能真正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病人生命。
加强基础研究。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于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让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人能进入内科急症治疗领域。在研究课题申报过程中也要严把质量关,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以提高整体研发水准。内科急症种类繁多,在发展内科急症时应该有侧重,将其中心放在中医比较擅长的病症上,例如闭、痉、厥、脱、大出血等常见的且能发挥出中医治疗特色的病症。
丰富中医药品的种类,增加针类制剂。在急症治疗过程中,可以说是分秒必争。传统的中药需熬制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故研制更加快捷方便易使用的针剂及片类的口服药品更是迫在眉睫。融合现代工艺技术,将传统的草药汲取精华后制成新型的制剂,这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有了更稳定的保证。另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给药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综合针灸、口服用药、外敷用药等多种方式,进而达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6 结 语
目前,我们还是面临着重重的困难,需要不断的努力去进行基础研究并深度钻研提出新的具有革命性的观点来推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以及传统中医的复苏,相信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优势一定会越来越突出,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也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乔之龙.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9(3).
[2] 罗侃.中医急诊医学及中药新剂型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
中医内科学快乐教学初探 篇7
1 实施快乐教学的目标、原则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 在目标导向上, 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和快乐教学有机结合为核心。快乐教学应该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以下几项能力进行[2]:认知和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中医内科诊疗技术操作能力、适应职业要求的综合能力。同时, 也应渗透一些国际医学教育的新理念, 如国际医学教育组织2001年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GMER) ”, 其涵盖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临床技能, 交流技能, 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 信息管理, 批判性思维和研究7个领域[3]。
快乐教学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思想境界、人格力量和知识魅力, 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 并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 使其在课程结束时就能初步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处理常见内科病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尽量融知、情、意、趣于一体,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形式上, 采用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显性教材与隐性教材、参考资料相结合, 课堂、医院、社会相沟通的形式;在文化环境上, 形成重视继承而具有时代特点的、不断创新的中医药文化教育氛围。
快乐中医教学的三根支柱是科学性原则、伦理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 即真、善、美的有机统一[1]。中医内科学教学同样要遵循这些原则, 并与快乐课堂教学的特点相结合, 做到学生学得愉快, 教师教得快乐, 师生关系融洽。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会学、乐学。同时教师要善于学习, 善于钻研教材, 善于研究教法。
2 快乐教学法的实施
2.1 建立激励机制
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魅力,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求知欲,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采用一些引起动机的方法, 挖掘和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需求, 使其自觉查找资料, 进行探究性学习。
如, 介绍名医的成长经历、行医事迹和高尚的医德医风, 结合国家现行的社区医疗、医改政策等, 展望未来, 激发学生的豪情, 使其立下志向。课前板书一个典型病例, 提出问题吸引学生, 然后导入新课程内容。并在讲课过程中层层剖析, 引人入胜,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快乐学习。在讲课过程中熟练穿插小病例, 不断设疑, 不断解惑, 让学生共享为病人解除痛苦的成就感。对于常用方药,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 自编有意义的短句, 形象讲述中医药古今传闻, 以帮助记忆。在见习时师生一起问诊病人, 但教师不给出治疗措施, 让学生分别发言或上交诊疗方案;也可以由教师扮演病人, 让一名学生进行问诊, 然后大家分别发言讨论;还可以进行一些能力题型 (主要是病例分析) 的小测验, 制造一些竞争机会, 但环境一定要宽松, 使学生在竞争中快乐学习。
充分运用多种评价手段, 正确发挥评价功能, 激励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不断达到新的标准。教师要随时为学生提供信息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应赞扬多于责备。学生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完成一个小作业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和临床见习时, 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注意优、差生搭配, 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上进的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环境,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 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 能将病证的常见证型、常用方药及其临床运用讲解清楚, 还要亲自参与临床实践, 让学生看到教师在临床运用中医药所取得的疗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都会感染和感化学生, 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心智。教师可巧妙运用歌诀、格言、典故、警句、比喻和联想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还应注意教学节奏、韵律要恰到好处, 张驰有度, 充分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的教学手段, 有抑有扬, 有徐有疾, 并善于质疑、激疑、解疑, 制造悬念, 牵动人心。
重视学生参与性、互动性教学。如抽取少数病证, 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讲到感冒、咳嗽、眩晕、头痛等病证时, 若班上学生恰有此症状者, 可以在课堂上现场讨论, 也可以在一边学习书本内容时一边拿出诊疗方案。还可以预先布置一个典型病例, 让学生先预习, 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2.3 运用直观语言和演示
直观化的语言描述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洁、化枯燥为新鲜、化沉闷为活泼, 学生在视野被拓宽的同时, 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中医内科学教学应特别重视传承, 不必刻意强调创新, 如果能把传统中医中的一些繁杂语言转化为现代直观的、甚至口头的语言, 那么学生会接受得更快。如某些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可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阐释, 某些病证的疗效评价采用现代医学标准, 中西医互通, 使学生更易理解。在此过程中, 注意维持中医学的自身特点, 遵循中医认识疾病的规律。另外, 也可以利用图片、网络、电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 把抽象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的原则是考核以平时学习过程为主, 分解为几个部分来分别评分, 不再是以期末考试来一锤定音。如平时出勤情况占总分的10%, 课堂参与解决问题的情况占20%, 课后作业占20%, 在见习时完成的临床病例诊治考核占10%, 中医内科学方药竞赛占10%, 期末理论考试占30%。
其中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如名医治疗该病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病证的名医验案阐述;以任一文学故事的形式表述一个证型;自由评论教材中的一个内容 (常为一个证型) , 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最好有新的观点;跨学科的综合性、探讨性命题作业;相关经典文献的查阅和摘录等。
总之,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运用直观语言和演示、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华, 雷春萍, 邹亮.实施快乐中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 3 (7) :48~50.
[2]余甘霖.中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教育, 2005, 24 (2) :68~71.
偏头疼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篇8
1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疼的资料与方法
1.1 治疗资料
本文针对某中医医院, 选取了2013年3月至10月的56位偏头疼患者, 并对这些患者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调查与跟踪。在56位偏头疼病患中, 男性与女性的数量均为28, 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5-50岁之间的患者有40位, 而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有16位。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疼的时间一般在2个月与3年之间, 而治疗的疗程多为20个月。为了得出更加准确的偏头疼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需要对这些患者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对比, 还要对治愈后患者进行访问, 并做好记录工作, 这样才能提高偏头疼的治疗效果与效率。
1.2 临床病状
偏头疼具有周期性, 对于发作比较频繁的患者, 会极大的影响其工作与生活, 严重者还会影响其睡眠效果, 如果患者睡眠不足, 则会精神不振, 而且也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有着偏头疼患者, 发作时间比较长, 而且不易治愈, 还有患者一开始工作就会出现偏头疼, 容易耽误单位的正常效率, 还会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不利于缓解病情。一些长期出现偏头疼的患者, 由于病情比较严重, 其性格也出现了较大变化, 性情往往容易变得暴躁, 使其无法与周围同事或者邻居和睦相处, 影响了其人际关系。有的偏头疼患者, 对该病不够重视, 而且不积极参加治疗, 延误了治愈的时间, 也增加了治愈的难度。所以, 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偏头疼症状后, 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还要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这样才能远离病痛、尽快痊愈。
1.3 偏头疼中医内科治疗的方法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疼, 需要配合多种中药, 本文介绍的中医医院针对56位偏头疼患者, 采取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医院选取的药物主要有红花、赤芍、桃仁、水蛭、当归、大黄、蜈蚣以及全蝎等等, 这些药物在抓取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 否则会丧失药效, 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患者出现了头部的前半部分疼痛, 我们可以根据病情在药剂中适量的添加10g的白芷, 如果出现的是后部头痛的状况就应该在药剂中加入10g的羌活, 如果是头部的巅顶部疼痛就需要加入10g的蒿本, 如果是侧头痛的话就加入15g的柴胡。这些药剂每天食用1剂, 最好用水来煎服, 偏头痛一直的疗程是5剂。病人在进行中医内科治疗的期间, 日常的饮食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的食物, 还要注意禁止烟和酒, 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 饮食起居要做到科学守时。
1.4 疗效评定标准
偏头疼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有一个痊愈的标准, 首先头痛的症状完全消失不见, 能够过上以前正常的生活, 并且需要在半年以上没有再头痛复发。发生偏头痛的患者具有的临床症状一般的表现主要包括感觉头痛反复发作, 且在偏侧或者是双侧有疼痛感, 在现代医学治疗中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可以彻底将偏头疼治愈的方法, 主要的解决方法是是进行控制或者是减轻症状。如果患者几乎没有再出现头痛的现象:并且他们的脑血流电图也有一部分是正常的, 头痛的复发仅仅是偶然发生, 这种疗效就是显效。如果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少了25%有效, 但是患者的脑血流图却没有明显改善, 这种疗效就是有效。如果患者的头痛没有任何改变或缓解, 疗效就是无效。
2 结果
在本医院进行中医内科治疗的56例患者里面, 治愈了10例, 有24例是显效, 有16例是有效果的, 仅仅只有6例没有得到治疗效果, 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9.3%。
3 讨论
偏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其属于慢性神经血管疾病, 具有复发性与周期性, 而且治疗的效果一开始并不明显, 偏头疼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 不但会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有着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治疗。出现偏头疼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血管或者神经出现了功能性障碍, 其会引发人体头部阵发性头痛。文本分析了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其主要是利用药物控制病情的发作与反复情况, 而且经过临床观察与愈后访问, 其治疗效果良好, 花费的费用也不高, 药物对病患身体的副作用较小, 所以,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疼的方法,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方法。
在临床上治疗的方法也是比较的多, 有西医、中医以及中西医的结合等, 中医治疗的方法和其他的治疗方法相比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且治疗的费用也比较少, 吃的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也很小, 所以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受到了广大的医生患者的欢迎。在本医院进行中医内科治疗的56例患者里面, 治愈了10例, 有24例是显效, 有16例是有效果的, 仅仅只有6例没有得到治疗效果, 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9.3%,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们在进行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中, 要切实的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人的发病特点, 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对各种药物进行科学有机的配合, 这样可以更加高效的熄风清热、化瘀通络, 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另外我们在治疗过程中, 不仅仅要遵循辨证的治疗原则, 也要实事求是根据患者的实际发病情况, 严格的参照博大精深的经络循环, 选择引药, 对病情的变化要随时观察, 及时改变药物的剂量, 这样才可以达到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靖.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体会[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14) .
[2]龚明煜.中医治疗偏头痛17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4) .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我选取了201 1年1月到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68例,年龄在20岁到72岁,平均38.7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到12年。98例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瘀阻脑络型38例、寒饮型30例、风阳上扰型以及肝肾阴虚型患者共计3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间对比,年龄、疾病分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偏头痛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的制定依据《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
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病例采用中医治疗,选择疏风通络,温经止痛的中药。方药如下:
川芎15g,防风15g,白芷15g,羌活12g,薄荷15g,蔓荆子15g,菊花15g,全蝎5g,蜈蚣1条,细辛6g。每天1剂,水煎内服。
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治疗。
选取药物:给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次/d,5mg/次。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期间不服干扰药物。
1.4 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的疗效评定参照国家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2]。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分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处理,组间对比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实验组中:得以控制的患者为20例,显效的患者为13例,有效的患者为7例,无效的患者是6例,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得以控制的患者18例,显效的患者9例,有效的患者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是73.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3 讨论
偏头痛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常见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2]。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和代谢因素、饮食与精神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目前也不十分清楚,主要有以下学说:血管学说、神经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西医治疗大多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如盐酸氟桂利嗪)扩张局部小动脉,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头痛症状的发作[3]。
偏头痛中医又称偏头风,其发作痛势剧烈,顽固难愈。病因病机为寒饮凝滞脑络,瘀血阻滞脑络,情志不遂,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或肝肾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清窍被扰。治疗关键在于标本同治,通络止痛为主。观察组病例采用《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加减,方中川芎,防风,白芷,羌活,全蝎,细辛,疏风通络、散寒止痛,薄荷,蔓荆子,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全方既用川芎、防风、羌活、细辛等辛温散寒止痛,全蝎、蜈蚣化瘀通络止痛,又用菊花、蔓荆子、薄荷疏风清热,避免了辛温药助热之弊。
本研究中,中医内科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内科,证实了中医在治疗偏头痛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浅谈其治疗体会。方法 9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中医内科、西医治疗,比较二者的总有效率。结果 偏头痛采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效果好于西医。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痛,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肖银刚,朱晓.散偏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216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3):129.
[2]雷平元.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健康必读杂志,2013;3:294-295.
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心得 篇10
1 加强临床见习管理
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特点, 以“早期导入临床, 后期强化技能”为主线, 采用“早临床、多临床、不断线、零接轨”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要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 在中医内科学讲授期间, 留出1/10的课时作为临床见习时间, 了解临床中医内科就诊的基本流程、医患沟通技巧、应诊基本常识、中医“四诊”要点、方药运用观察、辨证施治过程等内容, 培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 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习的零接轨。同时, 根据见习情况确定考核成绩, 参与中医内科学考试成绩的评定。
2 重视临床实习前的实训教学
中医内科学实训教学是我们为学生搭建起的由中医内科理论学习到中医内科临床实践间的桥梁, 此阶段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内科理论知识1年后、临床实习前, 共计24学时。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学校实训中心的临床模拟设备及条件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医院医疗环境, 学生在内科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 以实训教材和实训教学大纲为蓝本, 对临床最常用、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 通过对诊法、辨证论治、医疗文件书写、仪器诊断、急症救治等5部分内容的技能进行强化, 学生既巩固了已学的内科理论知识, 对中医内科临床建立了形象直观的认识, 又锻炼了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为其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该阶段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核方式建立了多站式实训考核方法, 实行实训合格、实习准入制度, 强化了该阶段在中医内科全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3 注重临床实习教学
学生经实训考核后, 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该阶段学生以分组转科的形式直接接触患者, 进一步印证前2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实行以带教教师临床科室为划分单位、内科教研室教师分科带教负责的制度, 保证传授知识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3.1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
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使教学的组织领导、教师职责、教学工作、学生实习行为等有章可循, 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
3.2 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对临床教师的培训、考核和管理, 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教学水平。为了充分调动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评选为优秀的带教教师在职称晋升、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3.3 强化毕业实习岗前培训
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 安排为期1周的临床基本操作训练和中医临诊技巧训练, 以强化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 并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对病历书写与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培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一份完整的住院病历, 纳入实习考核。学生进入临床科室后, 由教学秘书介绍科室情况, 如科室环境、床位情况、专业设置、科室设备使用操作要求等, 便于实习医师尽快对本科室有比较具体的了解。然后, 介绍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要求实习医师认真遵照执行, 并提出相关实习要求和考核要求, 使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职责。
4 注重实习医师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4.1 病史采集技巧的培训
重点培训如何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询问病史;如何判断病史的可靠性, 并从采集到的病史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讲授如何在体格检查时采用适宜的手法技巧以获得患者的配合等。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4.2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带教过程中, 教师主要通过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组织规范的教学查房以及专题小讲座等方式培养实习医师严谨的临床思维。
病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 先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给学生, 让他们预先查找资料、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时由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发表各自的见解, 带教教师进行引导、梳理、总结。也可选择疑难病例, 让实习医师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通过辅助检查、查阅资料, 提出诊断结果以及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充分展示每位实习医师准备的内容, 再由各级医师进行点评、补充或修正。通过病例讨论, 能够培养学生的中、西医临床辨证思维, 很好地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形式, 每周1次, 由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主持, 选择典型病种作为教学查房的病例。查房前教师应认真备课, 学生详细了解病例情况, 复习相关的基本知识。查房时首先由主管实习医师汇报病例, 总结特点, 完成体格检查;然后, 学生共同讨论诊断结果、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等, 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指出不足之处, 并纠正示范;最后, 总结应当掌握的内容。通过教学查房, 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认识更全面、更透彻[3]。
专题小讲座由各科根据情况每周举办1~2次, 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主讲, 针对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诊疗常规、临床上易出错的问题等开展专题讲座, 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包括独立完成规范的体格检查、常规诊疗操作, 这是实习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4.3 发挥中医优势, 培养优秀中医人才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院名老中医的医德、医术, 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中医学人才, 我们利用医院设立“国医堂”的有利条件, 遴选一部分基础知识扎实、能力较强、素质较好的优秀医学生跟随名医出诊, 让医学生接触名老中医, 以名老中医深厚的医学功底、丰富而高超的诊治经验、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医学生, 为其成长为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和锻炼平台。
5 制订严格的出科考试制度
在一个科室实习结束前1~2天, 由教学秘书组织出科考试, 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诊疗操作、思维能力, 具体考核内容抽签决定。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级。考核成绩及格者方可进入另外科室实习, 不及格者须在实习结束后继续实习, 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另外科室实习, 时间较长者延迟毕业。通过出科考核, 提高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助于促进实习医师认真完成本科室的临床实习,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燕, 廖雅琪, 都宾宾, 等.中医实习医师临床实践能力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12) :1550.
[2]李卫平.加强毕业实习管理的有效实践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7 (3) :71.
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分析 篇11
关键词: 头痛;辩证分析;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96-01
头痛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以单独出现,可以分为 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多属实证,内伤头痛病证复杂,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为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的头痛属实证,且虚证、实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头痛患者中医辩证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头痛患者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31~63岁,平均42岁。其中神经炎性头痛22例,偏头痛21例,颈性偏头痛7例,丛集性头痛5例,肌收缩性头痛5例。病程7天~20年,平均5年。外感头痛27例,瘀血型头痛15例,肝阳上亢型头痛4例,肝气郁结型头痛8例,气血两虚型头痛3例,痰浊型头痛3例。
1.2治疗
1.2.1外感头痛: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方中川芎疏风通络,散少阳之风邪,为治头痛之要药;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疏风散寒止痛;荆芥、薄荷疏风利窍;甘草和药缓急;茶叶清上降下。头痛剧烈,遇寒即发者,加温经散寒之桂枝、藁本、乌头等。兼头重、肢体困重者,加苍术、独活祛风除湿。若寒犯厥阴,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当温散厥阴寒邪,用吴茱萸汤加半夏、川芎之类。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加减。热盛伤津,舌红少津者,可加石斛、芦根、天花粉生津止渴。热甚便秘者,可加制大黄或黄连上清丸,通腑泄热。风湿头痛祛风除湿。羌活胜湿汤,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便溏,可加苍术、厚朴、陈皮燥湿宽中。若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生姜、藿香和胃止呕。
1.2.2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若肝肾阴虚较甚,症见头痛遇劳加剧,腰酸腿软,脉弦细者,可加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补益肝肾。肝火偏盛,目赤口苦者,加夏枯草、龙胆草清肝泻火。肾虚头痛补肾养阴:大补元煎,若脑内蝉鸣,常伴耳鸣、目眩者,可加鹿角胶、龟板胶。若肾阳不足出现头痛畏寒,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脉沉细无力,可改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治之。气血虚头痛气血双补:八珍汤加味,若兼阴虚,手足发热者,可加何首乌、女贞子。若心悸甚者,选加龙骨、牡蛎、酸枣仁养心安神[2]。
2结果
临床是常见病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经治疗60例头痛患者,显效23例,有效34例,无效3例。
3讨论
头痛是指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头痛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是现代医学的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丛集性头痛、偏头痛等疾病,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缓慢发作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新病,具有重痛、胀痛、掣痛、跳痛、灼痛、刺痛,痛势剧烈者属实;久病,具有昏痛、隐痛、空痛,疲劳易发者多属虚证[2]。头痛是临床是常见病,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外感头痛多由外邪引起,一般起病急,病程短,多伴表证,病性属实,治疗多以祛风散邪为法。内伤头痛多因情志、饮食、劳倦、房劳、体虚等有关,一般起病缓,病程长,多伴肝、脾、肾诸脏功能失调表现,有虚有实易虚实夹杂,治疗多采取补虚泻实,标本兼顾的治则。
外感头痛因邪气乘客,经脉阻滞:外感六淫,风寒、风热、风湿等邪客于三阳,循经上犯。因于风寒者,阻遏经脉,清窍失宣;因于风热者,邪壅络脉,清空失旷;因于风湿者,上蒙清阴,经脉阻滞,均可致络脉气血不畅,发为头痛。内伤头痛,肝病为多,涉及脾肾:内伤诸因,每多病及肝脾肾。肝为风木之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郁化火,肝阳上亢则可致头痛,久延耗伤阴血,则见阴虚阳亢,肝风上扰之候。脾主运化,若脾运不健,聚湿为痰,上蒙清阳;或中气不足,气不生血,清阳之气不能上升,血虚不能上荣,亦可引起头痛。头痛的治疗总以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在辨证处方时,还应根据头痛部位,注意选择引经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3-244.
内科中医护理 篇12
关键词:CMS,PHP,精品课程资源,精品课程网站
0 引言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 专业性很强, 课程中抽象概念多, 名词术语多, 涉及到与多门中医基础课程的联系, 以及许多古今医籍的论述, 甚至是现代医学的阐述, 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2011年, 《中医内科学》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科目, 本文结合笔者参与该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介绍了基于CMS的网站构架和开发所使用的技术, 总结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过程与实践经验, 并探讨了《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和维护。
1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意义
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载体, 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将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延展, 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可视化手段,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并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使学生的疑问能及时得到解答。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强调全方位的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 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目的是尽可能缩短学生从毕业到正式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过渡期, 包括适应时间及工作能力。《中医内科学》作为本校的一门专业课程, 在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开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临床实践教学的开展、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所有的教学环节方面, 都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工学结合的思想。在精品课程网站的栏目设置与内容建设中, 必须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措施与效果。
2 CMS和PHP的特点
本课程网站平台采用CMS管理平台和PHP语言。CMS是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 意为"内容管理系统", PHP是一种服务器端HTML 嵌入式的脚本语言, 它的多平台特性使其可以无缝地运行在所有的主流操作系统上, 它也支持大多数的Web 服务器和很多种类的数据库。
2.1 CMS优势
CMS有许多基于模板的优秀设计, 可以加快网站开发的速度。不论从系统的稳定性、代码的优化、运行效率、负载能力、安全等级、功能可扩展性和权限管理等方面, 还是从费用、方便性看, CMS都优于静态页面生成技术及动态页面生成技术建立的精品课程网站。目前, 国内众多新闻网站诸如新浪等都已采用CMS进行开发管理。
通过CMS可以方便地管理、发布、维护网站的内容, 而不再需要写HTML代码或使用Dreamweaver建立每一个页面。CMS将页面的显示进行了模板化, 由于采用了统一的页面标签, 所以只要更换页面模板就可以完成整站的改版工作。对于用户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组分配不同的权限, 各组用户根据自己的权限来进行网站建设和信息发布、信息审核等操作。CMS本身提供了许多功能模块, 如文章、图片、下载、分类信息等, 并集成自定义模型、自定义字段等功能组合成强大、易用、扩展性强的开源网站管理软件。
同时, 可以实现网站前后台代码及内容数据分离, 网站整体数据安全, 内容更新方便, 数据库及课程附件可在管理平台定期备份;课程网站建设速度快, 能够满足自定义网站结构和栏且内容的要求;CMS会针对精品课程网站的安全和性能方面作整体优化, 可以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循环中升级、整合。
2.2 PHP语言特点
目前, 构架网站使用的语言比较常用的有ASP、JSP和PHP等。ASP可移植性较差, 并且解释执行效率不高;JSP虽然功能强大, 但其技术特点决定了它在企业级应用的优势;PHP跟HTML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用户可以在源代码中直接加入HTML标签。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它的编程语言相比, 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去执行, 执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标记的CGI要高许多;与同样是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JavaScript相比, PHP在服务器端执行, 充分利用了服务器的性能;PHP执行引擎还会将用户经常访问的留言信息驻留在内存中, 其他用户再一次访问这个程序时就不需要重新编译程序了, 只要直接执行内存中的代码就可以了, 这也是PHP高效率的体现之一。通过PHP设计该答疑模块, 可以快速地获取问题的答案和页面最新信息。因此, 本课程网站采用PHP语言的管理平台构架。
3 课程网站的建设过程
3.1 网站版块
根据《中医内科学》课程网站的功能和服务对象的需求, 结合精品课程评价体系, 将网站的主要内容设计为申报材料、教学资源、教学队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技能、考核技能证书、课程特色、课程设置、实训课堂、实习指南、教师答疑等部分。如图1所示。
实训课堂:以典型病案为蓝本, 以模拟临床实践为主要目的, 配以文本、音频、视频等素材, 采用部分现代医学辅助检查结果和互助式智能教学, 学生在实训课堂模拟医生对病人的处置及病人的反馈, 将该课堂内容拍成录相后可以供教学双方共同寻找缺点, 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学生所犯的错误往往更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经过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点评, 反复探讨, 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如图2所示。
教师答疑:精品课程网站不能仅凭借简单的静态网页把学习资源电子化, 而应该通过在线交流、电子邮件等网络手段, 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能够在网络的协助下自主纵深学习。针对师生交流平台这一功能, 开发了“教师答疑”版块, 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自学时遇到的任何涉及该课程的专业问题都可以提问, 并得到授课教师的及时答复, 而且对提问者的身份无任何限制, 无需注册, 非常方便。课程概况是对该课程进行简介, 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条件和网上答疑构成网站的核心内容, 受到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两部分的支撑, 同时又对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起促进作用。如图3所示。
3.2 结构实现
3.2.1 工具和过程
网站主要是用管理系统“Empire CMS"作为运行环境, 它基于B/S结构, 是功能强大且易用的网站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经过完善设计的适用于Linux/windows /Unix等环境的高效的网站解决方案。管理系统采用了模板分离功能:把内容与界面完全分离, 特点是“灵活的标签+用户自定义标签”, 使之能实现各式各样的网站页面与风格;拥有栏目无限级分类、前台全部静态、可随时接受强大的访问量等优点。网站静态页面设计、动画制作、图片处理分别应用Dreamweaver、Flash和Photoshop软件完成, 视频的转换采用“格式工厂”、PPT (DOC等转换成SWF的工具) 软件flashpaper等使内容规范化, 确保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 提供安全的防护系统, 保证服务器的安全运行。
3.2.2 布局
目前, 网站的布局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TABLE方式, 另一种是目前较为流行的DIV+CSS方式。DIV+CSS作为WEB标准中新的布局方法较表格布局方法有更大的优势, DIV+CSS使网站的结构与表现分离开来, 网页中的代码更加简洁, 页面载入得更快, 便于网站风格的统一, 有利于网站的修改和维护, 利于搜索引擎的搜索, 当然这还是要看设计者的运用技巧。
精品课程网站是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 服务器端存有大量的课程视频文件。在用户访问量较大时, 服务器的负担就会变重。由于DIV+CSS的网页每次打开都要加载外部的CSS文件, 这样会加重服务器的负担,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的服务器基本都能胜任。所以, DIV+CSS方法仍是建设该课程网站的首选。
3.3.3 文件格式
精品课程网站有大量的教学课件, 很多课程网站中的PPT课件直接采用网页的形式展示。这种文件类型的好处是可以在浏览时显示动画效果, 但有播放速度慢、版面变形、只供浏览不能下载等缺点。因此, 笔者将制作好的PPT课件转换成常用的PDF格式传到网上, 可以直接在网上浏览, 也可以下载, 完全不影响播放速度和版面的美观。
本课程网站视频资料格式主要是flv。目前, 网络上的视频格式主要有RM、RMVB、MOV、ASFWMA、MPEG等, 连接协议大多数为rtsp://或mms://。在网站制作过程中, 笔者曾经参考过不少精品课程网站, 在视频文件方面存在着客户端不能播放视频文件的问题, 原因在于该视频文件的播放依赖特定的播放器和编解码器。FLV被众多新一代视频分享网站所采用, 是目前增长最快、最为广泛的视频传播格式。是在sorenson公司的压缩算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FLV格式不仅可以轻松地导入到Flash中, 速度极快, 并且能起到保护版权的作用, 并且可以不通过本地的微软或者REAL播放器播放视频。FLV视频文件由于文件极小、加载速度极快, 有效地解决了视频文件不能在网络上很好地使用等问题。
4 后期测试和维护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总计近百个页面与子页面。网站设计完成之后, 需要进行严格有序的测试, 以尽可能彻底地检查出程序中的错误, 提高网站系统的可靠性。网站测试采用系统测试方法, 包括模块测试、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3个步骤。首先把网站不同栏目所包含的页面集合作为独立系统单元进行模块测试, 测试每个栏目内各个页面之间的链接是否完整、准确, 页面包含功能是否正常、有效;然后把经过模块测试后的所有栏目页面全部链接在一起, 进行组装测试, 其中关键部分是测试前台页面与后台管理系统的接口是否正确;最后是确认测试, 将网站部署在服务器上, 结合软件、硬件和网络情况, 测试整个网站系统是否满足用户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实现导航清晰、切换自如。
目前, 仍有部分精品课程采用简单的静态网页制作技术搭建, 造成网站内容维护需要网页制作技术人员的辅助, 课程组的教师无法在线随时修改。教师觉得不方便, 技术人员也不胜其烦, 这也导致课程的后续建设困难。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网站的维护包括系统维护和内容维护两大部分。系统维护包括硬件和系统软件的维护和更新、网络的安全等。内容维护工作主要分为3部分:①网站内容的更新。课程管理人员和课程负责人要经常更新课程的相关内容, 如教案、习题、实训报告等, 并且要及时答复学生提出的问题;②网站安全的保证。网站管理员要做好服务器的安全维护工作, 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③网站数据的备份。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后台管理系统, 可以将精品课程网站常见的诸如发布通知、上传课件等功能包含其中, 该课程组教师使用独立的账号与密码登录后台管理系统, 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普通教师仅仅能够管理由自己发布的新闻和上传的教学资源, 能够独立完成网站的更新工作, 实现了网站维护方便而快捷的目标。另外, 网站管理员的操作会被记录在网站日志中, 以备网站维护人员查阅。
5 结语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从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出发,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 设计主要教学内容, 注重融入教研特色;网站采用清新活泼的色调和简洁的布局, 实用性强, 更新操作简单, 授课教师能够完成简单的网站内容更新, 为该课程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和开展网上教学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 该教学网站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当然, 作为一个应用型网站, 其系统的架构、实现模式以及实现技术都需要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高积慧.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导报, 2007 (6) .
[2]柯各平, 李文莉.高职精品课程网站栏目设计与内容建设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11) .
[3]张振东, 范咏红.基于CMS的高职精品课程网站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
[4]曾燕燕.基于PHP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J].科技传播, 2011 (2) .
【内科中医护理】推荐阅读:
中医内科08-30
中医内科治疗10-18
中医内科学06-24
中医内科学课程05-14
中医内科实习小结08-01
中医内科论文题目10-16
中医内科学总结歌诀05-11
七版中医内科总结05-18
中医内科学 重点总结06-19
中医内科中级基础知识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