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2024-07-12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精选8篇)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1

腹泻是一种关联性很强的疾病, 它是很多疾病的并发症, 而且腹泻病人同时也会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血便等症状。腹泻根据发病原因不同也可以分为很多种, 其中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其中急性感染性的腹泻一般情况下伴有发热、腹痛、呕吐;肠癌引起的腹泻常伴大便带血、贫血、消瘦;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伴腹胀、食欲差、伴水样便。此外, 腹泻还会对身体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比如腹泻可以引起脱水、营养不良, 进而造成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皮肤皱褶等不良影响。同时腹泻也是内科危重病患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高, 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和护理将对病人造成严重后果[2]。因此, 正确分析危重病患者腹泻原因, 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3,4,5,6,7]。

本项研究中通过分析了我院内科危重病患者中同时伴随有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 同时进一步分析内科危重病患者导致腹泻原因构成, 并且进一步探讨对于内科危重病病人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内科危重病患者共500例, 平均年龄30-75岁

1.2 腹泻诊断标准

大便次数明显增多, 粪便变稀, 形态、颜色、气味改变, 气味酸臭, 大便时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痛等症状[3]。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0例内科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腹泻的情况来判断腹泻的原因。

2 结果

500例内科危重病患者中发生腹泻50例, 发生率10%。其中肠道感染性腹泻15例 (30%)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5例 (30%) , 肠内营养性腹泻10例 (20%) , 机械通气相关性腹泻10例 (20%) 。

3 讨论

3.1 内科危重病患者腹泻类型分析

(1) 感染引起的腹泻:感染是引起腹泻的最主要原因, 危重病患者免疫力下降, 导致感染性腹泻发生[4]; (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也比较高。内科危重病患者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的混乱、导致分泌失调, 造成腹泻[5]; (3)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由于内科危重患者使用营养液, 营养液输注速度过快, 食物通过肠道时间缩短, 绒毛吸收能力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医生嘱咐量给患者肠内注射营养液[6]; (4) 机械通气相关性腹泻:机械通气患者胃液酸度降低, 给细菌提供了很好的繁殖环境, 细菌代谢旺盛导致腹泻[7]。

3.2 护理

(1) 腹泻情况评估。对患者大便各项参数加以观察, 为判断提供依据;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观察治疗后腹泻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2) 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引导, 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 (3) 身体卫生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肛周皮肤卫生, 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提高患者的卫生意识并且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4) 并发症护理。对可疑酸中毒者按医嘱采集血液做血气分析;按医嘱及时补充钾、钙、镁等电解质, 钾的补充尽量口服; (5) 腹部护理。尽量不要进行腹部按摩等刺激性的运动, 以尽量减少肠的蠕动, 同时要注意帮患者配备必须的衣物和被子, 特别应注意对腹部的保暖, 避免腹部受凉; (6) 饮食护理。饮食要注意含脂肪含量较低的米汤或粥、面条等, 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此外要注意食物新鲜和饮食卫生。

摘要: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500例内科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调查患者腹泻的比例, 同时进一步分析内科危重病患者导致腹泻原因构成, 并且进一步探讨对于内科危重病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对策。最终我们通过分析我院500例内科危重病患者, 发现其中伴有发生腹泻发生的患者共有50例, 发生率10%, 但各自的原因不同, 其中按不同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肠道感染性腹泻15例 (30%)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5例 (30%) , 肠内营养性腹泻10例 (20%) , 机械通气相关性腹泻10例 (20%) 。因此,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内科危重病患者中患有腹泻的频率较高, 而且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调查结果对病人进行危重病情和腹泻程度的评估, 并且对患者展开心理健康护理、并发症护理、个人卫生护理、饮食护理[1]。

关键词:内科危重病,腹泻,护理

参考文献

[1]张更, 林段裕, 张传儒.临床腹泻分类浅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26) :135-136.

[2]昊春艳, 张艳, 史伟, 等.腹泻的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 2009, 6 (30) :134-135.

[3]王红鲜.危重症病人腹泻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2B) :418-4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S].2001:10-12.

[5]曲晓菊, 付星华, 韩丽娟.肠内营养引起的腹泻及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5, 12 (3) :190-191.

[6]陈建荣, 郭锡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 29 (6) :17-18.

[7]刘欣, 郑晓蕾, 袁泉.ICU患者腹泻常见原因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23) :113.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2

【关键词】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72-02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大多病情严重,出现紧急情况的概率高,不仅抢救工作量很大,而且护理程序复杂,是一个具有很高危险性的科室。危重患者护理任务十分重要,提前观察、发现患者的病情异常并妥善处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挽救他们的生命。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原因很多,如护理人员自身素养、医疗内外环境、患者自身病情变化程度和医疗器械的精密程度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归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安全,减少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树立在职护理人员的责任和风险意识,提升了业务素养和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1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安全隐患原因

1.1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大多高龄、活动无耐力,站立及迈步困难,视力减退;脑血管病后遗症导致患者步行不稳、瘫痪、突发晕厥,引发跌倒。如遇地面湿滑、鞋底打滑、床脚移动,穿较宽大的衣服,灯光昏暗等防护措施不到位时,患者很容易跌倒。

1.2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对生命威胁程度较高,如脑梗死、脑出血、颅内感染等疾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等症状,很容易导致坠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对患者病情不熟悉,没有及时给予使用床栏,就会导致坠床;同时患者陪护不清楚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也易造成坠床。

1.3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疾病较复杂,症状较广泛,加上疾病的严重性,常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冷热感,对痛温觉感觉障碍。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健康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若家属不重视宣教,甚至对患者漠不关心,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易发生烫伤。

1.4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常伴有意识、吞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更新较慢,同时由于长期卧床、瘫痪致活动翻身不便、大小便失禁等因素,如果没有时常护理或护理没有到位,如未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擦洗、保持床单及患者衣服清洁及擦身保持卫生等,极易发生压疮。如患者压疮长期不愈合,可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增加。

2 针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2.1 制定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医院要随时检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成果,对那些不负责任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指正。特别是护理人员自身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严格实行护理操作制度,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防止因自己的操作错误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2.2 保证护理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对于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而言,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需要护理人员来承受,所以他们面对更大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为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护理人数流动,避免护理人员担子过重,排班没有动性,休息不及时,出现护理疲劳。要认真做好护理的排班工作,根据各时段的护理强度和各科室的护理要求,制定动态护理计划,争取以最少的护理人力投入,做出最有效的护理。另外,医院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地位,根据他们的工作强度给与相应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以此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3 阶段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由于护理人员是和患者直接接触的,所以他们的护理技术是安全护理的根本保障。医院要定期对所聘请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了解医学发展特别是神经内科的发展现状,紧跟医学发展步伐,用最强硬的技术,服务于我们的患者。另外,由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复杂性,在遇到紧急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或是将危害降到最小。

3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特殊护理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护理章程 对于病情特殊的患者要有完整的护理施行方案,如消毒责任制度、排班制度、药品和器械保管制度等,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改善病房环境,危重患者应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对轮椅等特殊护理设施须定期检查维修,预防安全隐患。

3.2 营造护理安全文化,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的培训,增强其责任心。掌握专科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各项操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潜在的危险因素,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3.3 由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常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在临床实践中只有形成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护措施、理念,对于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从而减少死亡,防患于未然。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如癫痫疾病患者会突然出现抽搐,应及时用毛巾或压舌板放入其口中,以保护患者的舌部;脑出血患者,必须要强调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再次出血。

3.4 对病情观察细致,护理到位且能准确及时识别危险因素,认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应急性防护措施,避免事故。这需要所有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护理技能,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进行规范化操作;同时要有护理责任心,做好护理记录,有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住院期间注意事项;认真评估患者病情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减少院内意外事故。对于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家属注意事项。

4 结 语

由于神经内科疾病的复杂性、症状的广泛性、疾病的严重性及难治性,护理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了很多意外伤亡。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神经内科专业护理知识学习,不断改进临床护理,提高预防能力,从安全角度正确评估护理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

参考文献

[1] 董敏.重癥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与对策的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304-305.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危重患者54例, 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 其中男性37例, 女性17例, 年龄分布为28~86岁, 平均年龄61.5岁, 病程有2个月~13年。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信息经调整后,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1.2.1 分析与评价护理风险因素[1]

神经内科的患者病情严重, 危重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发生紧急情况的频率高, 同时使得需要抢救的工作量加大, 护理程序增多, 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重症科室, 有大量护理风险的存在。多数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且因语言能力表达不清, 当发生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有效得告知医生和护理人员。此外, 患者长时间昏迷病卧在床, 翻身活动受限, 且大小便失禁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引起褥疮的发生。

现在神经内科存在的风险[2]主要有: (1) 突发意外:神经内科的患者年纪较大, 自主能力较差, 而且很多人存在肢体功能的不便, 很容易发生日常生活危险事件如摔跤、走失等。 (2) 并发症的出现, 很多患者卧床, 翻身活动受限, 且大小便失禁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出现褥疮。瘫痪的患者因反射活动减弱经常出现误吸食物等而窒息。 (3) 护理人员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在患者入院后, 没有详细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 从而引发很多不便。 (4) 神经内科患者病情严重, 医务人员工作量大, 处理事务多, 没有充足的时间休息, 在这种疲倦状态下很容易发生差错, 引起医疗纠纷。 (5) 很多时候, 患者及患者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 对病情的理解与医生不一致, 从而引起很多误解的出现。

1.2.2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5]

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 对护理的各个环节实施管理, 对试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使护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 减少护理过程中差错的发生。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 按照以往的程序进行。

1.3 统计分析

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 采用非参数检验 (Z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经过护理风险培训之后, 患者出现危险的概率下降了28%, 前后危险发生的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使得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及医院的医务人员受到了患者的普遍好评。

3 护理体会

3.1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疾病特点[4]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病情特殊、复杂, 而且极易发生变化, 患者常有肢体活动受限伴意识障碍, 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对于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应该采取各种手段降低颅内压, 适当抬高头部, 避免前屈、过伸侧转各种护理操作应尽量轻巧、仔细, 应力争做到快速、足量、准时的原则[6]。

3.2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对策

(1) 制订严格的护理规章制度[3]:对于危重患者需有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 例如消毒岗位责任制、轮流班制、药品的妥善保管制度等, 对于这些制度每位护理人员都需严格执行。 (2) 改善病室的周边及室内环境:危重患者的病房应该设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里, 周边噪声不能超过55分贝, 病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 地板、走廊等要保持清洁、干燥以防患者滑倒, 对于平车、轮椅等要定期进行维修, 以便发现存在的危险[7]。 (3) 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要加强健康教育[8], 家属或护工给食时要耐心、细致, 切不可麻痹大意, 要轻轻将食物放至患者的口腔近舌根的地方, 三餐要适量, 若患者进食时容易呛咳, 则不宜喂食干食, 要把食物搅拌成糊状。 (4) 预防褥疮[5]:褥疮是长期卧床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预防褥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时翻身拍背1~2h, 并按摩皮肤的受压部位, 定时协助活动肢体, 以防关节变得僵硬、畸形, 以及肌肉的萎缩。 (5) 收费制度的管理:医院应该把常规用药和检查的收费价格显示在显眼的位置, 以便让患者对医院的收费管理制度有所了解, 护理人员也要严格按照公开的价格表收费, 不能自行确定费用[8,9,10]。

综上所述,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 进行科学可靠的风险管理对策, 可以防止发生护理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也可以减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 评价影响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 探讨针对护理风险的对策, 训练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预防概念, 确定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 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经过护理风险培训之后, 患者因护理不善出现危险的概率下降了28%, 前后危险发生的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而使得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及医院的医务人员受到了患者的普遍好评。结论 进行科学可靠的风险管理对策, 可以防止发生护理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也可以减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红霞, 白如雪, 孙青娟, 等.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与临床, 2010, 14 (1) :65-66.

[2]邱亚华, 高玲玲.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7) :4121-4122.

[3]黄进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厂矿医学, 2007, 20 (4) :440-441.

[4]陈彩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0) :274-275.

[5]张云, 田素林.基层医院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9) :93-94.

[6]凌秋平.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8) :74-75.

[7]唐玉平, 熊爱民.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护理研究, 2006, 20 (6) :1473-1474.

[8]齐志华, 吴冬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西部医学, 2010, 22 (5) :962-963.

[9]胡玲利.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 :81-82.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4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记录单 管理体会 缺陷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56-01

护理记录单是护士对病人的临床反应情况做出的最开端、最基本的记录,这不仅可以反应一个医护人员自身的素养水平、其书写能力、应变能力、和临床的护理能力,更能反应其所在单位即其所属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员工素质,现在笔者会对300个抽样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记录单进行总结和管理,并谈出体会。

1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月份到12月份曾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共300份,检查患者的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等相应记录,一般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为198份,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为102份,以此来检验管理。

2 主要问题

总体来讲,护士在填写护理记录单都能做到认真负责,对患者也有一个及时的检查和详细的记录,懂得照顾病人,及时与病人沟通,及时记录,及时反馈。但是在工作中仍有一些瑕疵和不足:

2.1 体温单:刚入院的患者,未能进行及时的提问测量,对体温幅度有一定变化的,未能进行跟踪测量;体温单上的血压,体重栏出现了空栏、漏记的现象,没有按照正常的护理要求按时测量;体温单上日期、住院天数等常识性、基本型的问题没有准确填写。

2.2 医嘱单:在医嘱单上,出现较多的是代替签名的现象,不如值班人员或其他班次的代签,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医嘱单有时间上要求的,未能按时送到或传达到,耽误时间很长,容易造成不应该出现的医疗问题,;在医嘱单上,也有可能出现忘记签名的问题。

2.3 护理记录单:这就谈到了最重要的护理记录单的问题,在护理记录单中常出现的问题有:

护理记录单并未能根据医嘱单、体温单的情况做相应的记录和反馈;

对于患者的病情并未能做出专业的考量,并未运用专业术语详细的记录病情,遵照医生的嘱托较多,在护理方面,自己本职方面描述的较少;

护理记录次数的频数不符合相关规定,没有达到省级要求标准,并没有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的不同而增加记录次数;

记录不及时,有时会出现忘记录,和后期补充记录的行为,前后记录矛盾、没有进行客观观察、没有充分的依据;态度不认真,字迹潦草,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

未有职业注册的护理工作人员,实习生,在工作中并不能按照护士的指导进行护理和签名;

对于患者出院后的后期指导工作并没有做详细的记录和介绍,相应的后期保养的介绍做的并不是很完善。

3 影响因素

3.1 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在法律方面的意识不够健全,自身素养不够,记录时出现了比较粗心的现象。

3.2 专科护士的自身基础知识太差,不能完全胜任工作,也可能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出现了记录不及时的情况。

3.3 护士的资历不同,工作经验存在不足,工作年份较少的护士没有足够的经验,存在着工作上的失误。

3.4 神经内科的护士的整体调控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的安排资源,对各环节的把关不够,存在着安排不利的情况。

4 应对方法

4.1 加强对护士的法律教育工作,提前做好资格培训,让他们有了充分的意识概念后再上岗,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护士,要他们熟练的掌握临床方面的知识,加强实践,能做到举一反三,在品德上对患者有耐心,用谨慎小心的态度面对患者,确保在填写护理记录单的时候做到客观、及时。懂得从法律的方向思考问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医疗方面的失误。

4.2 加强基础文化的学习,提高书写的水平和质量,医院应该定期的举办讲座和病历讨论,丰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书写能力,举办各种知识竞赛,鼓励医护人员深入的学习和相互之间的深入交流,增加在外深造的机会,综合性的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質,改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3 通过记录的质量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记录过程认真,专业素质强,书写规范,专业术语运用准确,对患者耐心,记录时间精准,应变能力强的医护人员给予嘉奖,对工作时粗心大意,工作效率低,记录的不符合要求、不够认真的医护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使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直接与收入水平相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乐于学习,乐于更努力的工作。

4.4 不要使用疲劳战术,灵活的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他们工作时间精力充沛,身心愉悦,最完善的发掘他们的工作潜能,这也使得护士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丰富其个人生活。

5 小结

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记录单的管理,体会到了护理记录单的重要性,护理记录单的记录直接影响着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把握,有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这中的优点给予保持,克服其中的缺点,予以克服。只有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记录单的管理,才能让我们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找到克服问题的方法。零缺陷也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在发现问题以后,给予快速的解决,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护理记录单的重视,做到每个人都重视,每个人都把重心转移到护理记录单,每个人都受到良好的学术教育,每个人都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最终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零缺陷。

参考文献

[1]刘达玲,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分析与对策,中国实用临床200612(5):98-99.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5

神经内科ICU主要收治经过严密监测, 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有可能康复的各类危重患者。ICU患者被仪器包围, 留置的各种管道使患者活动受限, 仪器工作发出的声音对刚刚进入神经内科ICU或者神志清楚的患者属异常刺激, 都会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 极度缺乏安全感, 从而出现不愿配合治疗, 影响救治, 延误病情的可能。故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应该抓住ICU患者此类特点,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 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 特别是非语言沟通技巧来实施护理。

非语言沟通是以躯体语言作为载体, 通过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等进行的沟通。非语言信号所表达的信息常具不确定性, 却常比语言信息更真实, 更能准确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神经内科ICU患者多病情危重, 常伴多系统功能损害, 部分清醒患者因疾病与治疗的需要常须气管插管或切开以保证气道通畅, 由此引起失音, 言语障碍等, 易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 承受着生理、心理双重折磨, 此时非语言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护士通过非语言沟通技巧掌握患者最真实的信息,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非语言沟通技巧

1.1 仪表与形象

仪表和形象属无声的语言, 人们可以透过其表现自己、了解别人。护士仪表端庄稳重, 态度和蔼可亲, 举止高雅大方、训练有素, 会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因神经内科ICU特殊性, 为避免交叉感染, 保证患者休息, 不允许陪侍或探视。新患者进入ICU与家属隔绝, 从而感到茫然, 陌生的环境、没有家属陪伴等更会增加其不安与紧张[2]。而护士沉稳的态度, 娴熟的操作, 有条不紊地工作会使患者心情渐渐平复, 产生安全感、尊敬感和亲切感, 拉近护患沟通距离, 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 从而利于护患活动顺利进行。

1.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最直观的非语言信息, 微笑可使患者产生愉快和安全感, 缩短距离。故护士接触患者时应面带真诚的微笑, 以取得患者信任。神经内科ICU以老年患者居多, 因受疾病影响多会有大小便失禁, 往往单人护理就需耗费很长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情绪的控制, 学会自我调节。面部保持微笑, 不能使患者因歉疚等产生陌生感和不信任感。

1.3 姿势与手势

姿势和手势可更准确的传递信息并强化要表达的感情。在神经内科ICU中,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 常需通过气管插管或切开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呼吸, 患者病情严重, 全身肌肉困乏, 但意识多是清楚的, 这时护士就要根据实际情况, 正确评估患者肌力, 根据肌力选择适合患者的身体语言[3]。比如肌力较弱的可通过动脚来表示是否舒适, 上下表示可以, 满意。左右摆表示不舒服, 需要调整。肌力强的可以通过拍打床档表示, 拍一下表示头部不舒服, 拍两下表示上半身, 拍三下表示下半身, 这样就使护士能更快更准确找到患者不舒适的部位, 满足患者的需求。

1.4 触摸

神经内科ICU患者因病情危重, 活动受限, 沟通障碍, 身边无亲人陪伴而觉得孤单、恐惧和焦虑。适当运用触摸可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 帮卧床患者翻身时的按摩;患者发烧时用手触摸患者的额头;做侵入性的操作, 患者感到疼痛时拉住患者的手;值夜班查房交接班时用手拉拉患者的被子;静脉输液, 捆扎好止血带后, 用手来回搓揉寻找血管等。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护士的尊重、关心、体贴, 利于消除顾虑和不安。

1.5 充足的交流时间

不能用语言表达或听力差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在神经内科ICU的护理中, 因护士工作繁忙, 与患者的沟通多只有简单的几句, 则在闲暇之余应尽量多在床旁停留, 用语言或肢体动作鼓励患者, 这样可以使患者情绪放松, 心理压力减轻。护理人员也能更容易观察到患者的细小变化, 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

2 加强沟通能力培养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情绪, 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患者;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有一颗慎独, 严谨的心, 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生理、心理问题;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 非语言沟通技巧贯穿于整个ICU护理工作中, 是整体护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消除护患间的陌生感、距离感和对疾病的恐惧感, 使整个护理过程自然、和谐、愉快。要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 就要提高护士自身修养, 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还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以扩充知识面, 以应对不同层次, 不同要求的患者,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神经内科ICU,危重患者,非语言沟通

参考文献

[1] 罗秀华, 孙荣平.浅谈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J].健康新视野医学分册, 2006, 14 (8) :113-114.

[2] 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4) :305-307.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6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 神经内科收治89例危重患者, 其中男57例、女32例。年龄43~49岁, 平均年龄69岁。均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治疗。

2 方法

2.1 操作前准备

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解释工作, 告知留置针操作目的、方法、优点。减轻患者及家属恐惧心理, 取得配合。

2.2 备齐用物

除一般静脉穿刺所需用物以外。我院采用BD公司的Y型浅静脉留置针, 型号为22G×0.75, 3M公司无菌透明敷料。

2.3 穿刺方法

穿刺者立于床头, 将患者去枕平卧。尽量使头后仰, 头偏向对侧, 肩下可垫小枕, 使颈部尽量伸展[1]。暴露颈外静脉, 常规消毒皮肤, 消毒范围直径>8cm。注意局部消毒液待干后再穿刺。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留置针针翼, 左手食指和拇指在锁骨中段上缘处横向向锁骨下方按压, 使颈外静脉充盈, 以充盈的颈外静脉上1/3处为进针点[2], 呈40°沿静脉进行, 穿过皮肤后改15~30°, 注意进针速度不宜太快, 从导管观察回血, 见回血后以10~15°角沿血管前行。右手拔针芯, 左手将导管全部送人静脉内, 边进边退。穿刺成功后, 用3M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留置针, 固定好Y型分叉处。并将穿刺日期、时间及操作者姓名记录在透明敷料上, 以便定期更换。

2.4 封管

输液结束, 正压封管。封管液的配制按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含肝素100单位, 用注射器抽取3~5m L封管液, 连接到输液器的头皮针, 然后缓慢静推, 当剩余0.5~1m L时边退针边推注药液直至抽出头皮针头。其目的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避免导管内残留药液刺激局部血管。

3 结果

本组89例病人除4例失败外均顺利置管, 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5.5%, 全部病人无穿刺并发症发生。

4 护理

(1) 严格执行无菌消毒原则, 穿刺动作轻、稳、准。保持局部干燥, 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预防感染, 一旦有穿刺点发红, 回血不畅, 立即拔出。一般情况下留置针可保留5~7d, 在实际应用中, 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定[3]。每日输液前后用肝素钠稀释液冲管, 预防堵塞。 (2) 妥善固定, 避免颈部剧烈活动, 而使导管在血管内扭曲、折断, 防止留置针滑脱。 (3) 输液前将输液器空气排尽, 接头连接好, 防止滑脱, 并检查有无血凝块, 勿用力推注, 以防血凝块进入血管发生堵塞。

5 体会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由于病程长、病情重、血管条件较差。而静脉通路的建立在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尤为重要是保证治疗用药非常重要的途径。选择颈外静脉是因其粗大, 走形表浅, 相对充盈较好, 位置较固定, 血管弹性好, 穿制时间短容易成功, 且颈部相对活动范围小, 留置针易于固定, 减少了脱管、堵管、漏管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 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 正确掌握颈外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及时排除各种干扰, 规范操作, 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病人行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经颈外静脉穿刺的方法及优点。方法 分析89例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在治疗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资料。结果 观察89例病人经颈外静脉穿刺, 其中成功85例, 占95.51%。失败4例, 占4.49%。结论 经颈外静脉穿刺时间短, 成功率高、液体流速快、不易渗漏、导管不易脱出、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 能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关键词:颈外静脉,留置针,危重病人,护理

参考文献

[1]胡琼.经颈外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09, 7 (5) .

[2]江晓连, 王连仲, 张英霞, 等.280例穿刺置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 :40.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7

1 湿化的方法

湿化的前提是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液体入量随病情不同而不同, 机械通气时, 液体入量保持每天2500~3000ml。按照不同的湿化方法将人工气道的湿化分为如下几类:

(1) 电热恒温湿化器:可以加温湿化吸入管道的气体, 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 避免分泌物黏稠和排出障碍。

(2) 气道内间断推注法:临床常用注射器取湿化液 (0.45%盐水) 3~5ml, 取下针头后将湿化液直接滴入人工气道, 常在吸痰前推注。

(3) 气道内持续滴注法:传统持续法是以输液管持续滴注, 目前临床应用微量注射泵或输液泵持续注入较多见, 因为二者具有定时定量持续湿化的作用, 成本低、操作简单, 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

(4) 雾化吸入:通过文丘里效应[3]将药物水溶液雾化送入气道后在局部发挥药物作用。

(5) 人工鼻: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 是利用人体呼出气体的温度与水分来加温湿化吸入的气体, 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

2 湿化液种类与量的选择

(1) 湿化量:一般认为长期湿化的病人每天的湿化量在300~500ml, 小于300ml起不到湿化作用, 大于500ml则成为湿化过度。确切的湿化量必须视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体温、病人的出入量、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调整。

(2) 湿化液种类:传统的气道湿化液主要为生理盐水 (0.9%氯化钠水溶液) 。临床上应用生理盐水滴入气管的目的是增加呼吸道腔内水分, 稀释痰液, 利于咳痰或吸痰, 避免痰液淤积造成的肺部感染, 实验表明生理盐水进入呼吸道后随着呼吸水分蒸发, 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成高渗状态, 氯化钠的浓度逐渐增高, 在气道内形成高渗环境, 导致痰液脱水变稠, 不易咳出, 甚至形成痰痂、痰栓, 使呼吸道防御功能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弱,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减低而升高。而0.45%盐水和蒸馏水气道湿化效果相对较好。蒸馏水不含盐分, 对气道无刺激, 稀释粘液的作用强, 湿化效果虽好, 但蒸馏水有渗透细胞膜和进入细胞内的特点, 可使气道和支气管肺组织细胞出现肿大现象, 滴液时间越长, 细胞肿大数量增加, 用量多时也可增加气道黏膜的水肿, 使气道阻力增加, 临床上应慎重使用。我们采用的0.45%盐水属低渗溶液, 水分蒸发以后, 留在呼吸道内的水分渗透压符合生理需要, 痰液变稀, 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 不易形成痰痂、痰栓, 痰液稀薄, 不需重复吸痰, 减少气道黏膜损伤, 经临床验证采用0.45%盐水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

3 湿化效果的监测

(1) 人工鼻:在人工鼻和气管导管间存在有冷凝水为较好;没有冷凝水而分泌物性状及量没有变化为一般;没有冷凝水而分泌物明显变稠为差。

(2) 热加湿器:如有吸入气温度监测应使吸入气温度处于31-35℃;分泌物稀薄或由粘稠变稀薄为较好;分泌物性状及量没有变化为一般;分泌物明显变稠为差

经临床实验表明,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一个治疗过程而非简单的操作。在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中, 采取有效措施, 针对性地为病人进行气道湿化, 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 控制感染, 减少并发症, 以达到最佳的湿化疗效, 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 从而使病人早日康复。我科自2005年8月至2013年7月共采用人工气道病人85例, 其中5例昏迷患者咳嗽反射消失, 未实施堵管, 2例切开局部出血, 5例气管塌陷, 未实施堵管, 5例他科带入耐药菌者现痰培养显示耐药菌培养转阴, 其他患者经过加强护理后均顺利拔管, 康复出院, 无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施毅, 陈正堂.现代呼吸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1.

[2]李有莲, 郭搂英.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2) :141.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共20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67例, 女性33例, 年龄5~91岁, 平均年龄 (74.3±2.5) 岁, 其中共有肿瘤病危入院23例, 急性脑血管疾病入院25例, 严重创伤入院16例, 重度心脏病入院27例, 其他9例。观察组患者中共有男性65例, 女性35例, 年龄6~89岁, 平均年龄 (75.4±2.6) 岁, 其中共有肿瘤病危入院21例, 急性脑血管疾病入院23例, 严重创伤入院20例, 重度心脏病入院29例, 其他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医护人员先对其进行常规处理, 包括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生命体征监测等, 并对患者对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进行观察。患者去枕仰卧, 上半身倾斜30°, 保持斜型体位或平卧位, 使口、喉及气管尽量取直线位便于显露声门。要对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等进行清理、必要时予皮囊-面罩改善氧合, 做好插管准备[2]。观察组患者进行立即插管, 对照组患者进行延时插管。立即插管主要是通过喉镜, 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经口明视下行紧急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由麻醉科医生进行插管。如果患者具有比较强烈的心血管反应, 可予咽喉部表面麻醉或镇静、肌松后插管;不能耐受经口插管, 也可以使用鼻插管。完成插管后继续进行机械通气和下一步的急救。如果患者存在心脏停搏, 要立即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 对机体代谢紊乱进行调节, 并进行补液。

1.3 统计方法

观察记录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n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 (±s) 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准备到开始插管时间、抢救成功率、1个月之内的存活率方面,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在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所需时间方面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2。

3 讨论

一些病情危重的患者会出现心跳骤停、呼吸骤停的现象, 必须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保护呼吸通道的畅通[3]。对于心肺复苏患者, 气管插管还有利于将患者气管内的异物清除掉, 避免患者的胃内容物返流、误吸[4]。

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急诊内科医护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插管时机。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出现了插管指征时, 就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5]。如果等患者呼吸停止、心跳停止之后再进行插管, 可能会出现大脑过久缺氧、造成脑功能损害。还有一些患者存在呼吸功能不全的症状, 此时应该尽早插管, 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6]。及时插管能够有效的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率, 否则可能会造成延误治疗或者抢救失败[7]。

值得注意的是, 当患者仍然存在自主呼吸时, 选择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 此时患者仍然存在气道咽喉反射, 如果使用经口明视下插管, 由于患者不能显露声门, 可能会出现声带痉挛, 甚至造成危重患者的缺氧[8]。此时应适当给予镇静、肌松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 提高成功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亦可以选择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方式, 避开患者的气道咽喉反射。可以通过患者的呼吸音来判断患者的声门开放情况, 从而找到插管时机, 再进行插管。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方式是一种相对普遍的插管方式, 这种插管方式相对稳定, 而且患者的耐受性较长。

根据田翠莲[9]的研究, 插管的常规体位是去枕仰卧, 使患者的头部后仰, 从而使患者的气管、咽喉和口部出于同一条轴线上。有研究者对插管操作的体位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将患者的头颈部放置在病床的边框处, 使患者的头部下垂, 与脊柱之间呈45°角。这种插管体位不会影响插管的成功率, 而且能够对插管的时间进行缩短, 从而更加便利、迅速的进行插管, 从而赢得抢救时间, 使危重患者的致残率和脑损伤程度得以降低, 因此该文采取了斜体插管体位, 插管效果较好。

在该次研究中, 对照组插管所需时间为 (1.5±1.0) min, 抢救成功率为11.0%, 1个月内的存活率为3.0%;观察组的插管所需时间为 (3.1±1.0) min, 抢救成功率为19.0%, 1个月之内的存活率为10.0%,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插管成功率为98.0%, 准备到开始插管时间为 (5.3±3.2) min, 观察组的插管成功率为92.0%, 准备到开始插管时间为 (10.2±20.1) min, 对照组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插管成功率和准备到开始插管时间方面对照组具有更大的优势, 麻醉科医生, 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 做好插管准备, 并具有较高的插管成功率, 有利于一次插管成功。但是从抢救成功率和患者1个月内的存活率来看, 立即插管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而且提高患者1个月内的存活率。张小双[10]在研究中发现, 即可插管组具有8.1%的1个月内的存活率, 延时插管组具有2.7%的1个月内的存活率, 在1个月内的存活率方面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 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这与该文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插管是急诊内科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一种重要方式, 急诊内科医护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插管时机, 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 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和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吕隆鲲, 孙婷, 杨洪涛.下颌骨骨折115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7) :457.

[2]林金表.两种气管插管方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对比[J].吉林医学, 2011, 32 (9) :1691.

[3]李锦忠, 凌永体, 陆起峰, 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经口气管插管技术使用情况调查与培训[J].广西医学, 2011, 33 (9) :1192-1193.

[4]陈勇.新式经口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8) :1216-1217.

[5]张建鹏, 柳占虎.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1, 32 (11) :2201-2202.

[6]甄文, 徐绍莲.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 (5) :76-77.

[7]于美, 杜娟, 环晓锋.口导管保护套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5) :74-75.

[8]童幼良.气管内插管误入食管的识别与防止[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 (10) :1113-1115.

[9]田翠莲.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93) :65-66.

上一篇:高校电力分析下一篇:护士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