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护理(精选12篇)
危重症护理 篇1
急诊科患者病情均较危重,大多需紧急抢救,所以护理工作量加大,这对患者及时抢救极其不利,因此,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为高风险护理,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1]。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8例急危重症患者分别予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日后临床提供科学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济南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一2015年8月120例急危重症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68例),前者男女比例30:22,年龄61—78岁,平均(70.78±2.68)岁;后者男女比例35:33,年龄62—79岁,平均(71.28±2.9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2例,重症颅脑损伤31例,脑梗死30例,脑出血8例,严重骨折创伤9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于入院后采取相应急救措施;研究组予以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每日予以2次会阴护理,且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尿量及尿液颜色,拔除其尿管前应予以膀胱功能等训练,当患者导尿通畅,则及时予以拔除。②操作呼吸机前后均需进行无菌操作,当患者未出现禁忌证,将床头抬高4 5°左右;于鼻饲营养期间,定期检查患者胃潴留情况,且于每日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对患者积极吸痰,可予以雾化吸入,每周更换呼吸回路1次。③营养管插入深度60cm左右,根据患者实际病况将床头高度适当抬高;密切观察患者痰液性质,指导患者予以正确咳痰、咳嗽方式。④依据患者病情变化以改变适当体位,当皮肤潮红时则采用药物外用擦涂。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表现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误吸、感染、压疮方面。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当天向其发送本院资深心理医师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专员向其解释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十一般满意[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X2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VAP(51.92%)、误吸(19.24%)、感染(28.85%)、压疮发生率(15.38%)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18%高于对照组71.1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标准非完全固定,对现行护理质量予以不断改进,于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对影响患者的危险环节与因素予以改进,从而完善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3]。ICU护理要包括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基础护理三方面,专科护理主要包括控制VAP、感染、误吸等的发生,因此,选择一个高标准的护理指标且严格执行显得尤为重要[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VAP、误吸、感染、压疮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提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若患者存在留置尿管,护理人员每日予以2次会阴护理,且保持尿管通畅;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尿量及尿液颜色,并耐心询问其存在的不适症状。(2)护理人员于操作呼吸机前后均行无菌操作,当患者未出现禁忌证,将床头抬高45°左右,且于鼻饲营养期间,定期检查患者胃潴留情况,每日指导其进行口腔护理,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拍背、翻身,嘱患者家属予以配合。(3)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况将床头高度的适当抬高,从而减少食物反流而造成呕吐、呛咳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痰液性质,指导患者予以正确咳痰、咳嗽方式[5]。(4)依据患者病情变化改变其位,从而减少局部过长时间摩擦、受压。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18%比对照组71.15%高,进一步说明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的应用有效性、可行性。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患者予以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可取得满意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济南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120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68例),前者予以用常规急诊危重症护理模式,后者予以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VAP(51.92%)、误吸(19.24%)、感染(28.85%)、压疮发生率(1 5.38%)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18%高于对照组71.1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急诊危重症,效果
参考文献
[1]顾琴,张红,黄华.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04):1 09-110.
[2]胡琴节.急诊危重患者风险管理的策略及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02):12-14.
[3]任海瓯,胡琴节,林海鸟.急诊危重患者应用风险管理策略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12):136-137.
[4]陈小明,叶舒展,徐凤珠.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2):1823-1824.
[5]张利荣.曹东海.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2633.
危重症护理 篇2
1.安排患者到监护室,准备好抢救车、做好输液、生命体征监测、吸氧、负压引流等工作。通知医生、科主任、护士长。2.病室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一般温度20—22℃,湿度50﹪—60﹪。
3.每日至少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遵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重症记录。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重症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智、瞳孔、舌脉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合适体位,对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给予床档、约束带保护,防止发生意外。
(3).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观察引流物情况。
(5).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志等方面的问题,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
(6).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7).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8).根据病情做好相关的健康指导。5.须急诊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
6.对转科、转院的危重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班工作。
危重症护理 篇3
【摘 要】 目的:观察并探究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实时护理质控具有的效果。方法:选取28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不定期病房管理的质控方式,观察组则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实时护理质控的方式,对两组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展开统计并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患者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实时护理质控操作应用在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极大程度促进本科室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能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实现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实时护理质控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13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肿瘤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相连[1]。肿瘤重症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为加大对肿瘤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力度,有效避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充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我科以收治的280例肿瘤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应用实时护理质控具有的临床效果展开深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中,男86例,女54例;年龄分布为:22~83岁,平均年龄为(59.4±5.3)岁;疾病种类:30例为胸腹部肿瘤,27例为颅脑肿瘤,28例为呼吸衰竭,16例为重度骨髓抑制,18例为心功能障碍,15例为多器官衰竭,6例为其他疾病。观察组中,男83例,女57例;年龄分布为:24~85岁,平均年龄为(58.9±4.8)岁;疾病种类:32例为胸腹部肿瘤,24例为颅脑肿瘤,26例为呼吸衰竭,14例为重度骨髓抑制,15例为心功能障碍,18例为多器官衰竭,11例为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不定期病房管理的质控方式,护士长监督肿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情况,每个月不定期对科室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分项目进行检查,包括院感管理、文书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床边责任制护理等。观察组则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实时护理质控的方式,实时监控肿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并进行评分。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①开展组织管理。质控小组包括2名护士长,3名护理组长,共同组成肿瘤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以追踪方法学为依据,实时控制肿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②护理质控措施。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应管理时,应从几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利用重症监护电子系统对肿瘤危重症患者的医嘱进行查阅,对医嘱的准确性进行严格评判,以免出现用量方法以剂量错误的情况;其二,每天实时深入病房床边开展督导工作,指导责任护士在严格遵循相关护理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上[4],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及时仔细观察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做到对诊断、病情、治疗、检查结果的充分掌握;确保患者床单整齐、清洁,患者的口腔、头发、皮肤清洁,且身上无压伤;抢救时,配合技术熟练,药品、器材准备齐全,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等;其三,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进行认真听取,了解护理人员是否以和蔼、热情主动的态度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是否做到服装整洁,语言温和,礼貌待人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其四,护士长牵头每月定期开展科室质量分析会议,利用管理工具对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问题作为接下来护理质控工作的重点,从而全面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 质控标准以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制定(广东省2014版本)为准则,并与本科室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包含患者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及患者满意度等评价指标[3]。
病情观察:主要由护士长及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展开评分,评分标准包括护士适时进行宣教、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患者卧位舒适、静脉输液通畅等在内的二十项指标,每项5分,以实际完成情况酌情给分;
基础护理:评分项目包括患者生活护理个人卫生、床单及病房整洁、饮食状况、睡眠状况等十项,每项得分为10分,完成状况良好得10分,未完成不得分,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酌情给分,得分越高表明基础护理完成的情况越好。
患者满意度:采取本科室自制的问卷表对患者展开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工作是否及时、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等二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共有好、一般、差三个标准,分别对应5分、3分、2分,让患者自主进行评分。总分在80至100分之间为满意,总分在60至79分之间为比较满意,总分低于60即为不满意。
其他质控项目:采取核查表(check list)的模式,将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环境介绍、探视制度、疾病自我护理等10项标准)、并发症护理需要落实措施(包括疾病特色、并发症种类、观察重点等10项标准)、急救物品检查项目(包括各种急救物品检查登记、备用状态等8项标准)、护理文书检查项目(包括体温单、专科评估单、危重护理记录等12项标准)及规范分别总结成条款式标准,每个项目一个独立核查单。分别通过交谈式、问答式核查、现场检查等方式逐一质控各项目落实情况,落实到位则得分,未达标项目则按该项目分值进行扣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该质控项目落实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TX-*3]±s)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控的评分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4%(135/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119/14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医学技术的进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也报以了更高的关注[4]。因此,为了促进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康复,使其在良好的病房环境中接受护理服务,我们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大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实时护理质控的应用力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为科室的系统管理提供条件。在开展实时护理质控过程中,我们发现本科室存在护理制度缺乏规范性的情况。基于此,质量管理组成员以相关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为依据,就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制定了一套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对查对流程、项目执行单、规范操作及患者的评估等工作进行了统一管理;完善了物品清点本、工作量统计本等各种签字本;加大了急救药品、器械等的管理力度,每天进行检查与清点,按期进行了保养与维修。在开展实时护理质控过程中,本科室的药品及物品的保管完好率高达百分百,为抢救、治疗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支持[5]。
②大大降低了临床护理风险。科室通过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展开实施护理质控,充分调动了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与积极性,有效防止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的整体质量。此外,实时质控工作的开展,使护士全面掌握了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并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意识,全心全意为满足其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而开展护理工作。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人对患者的各个护理环节展开追踪式的实时质控,一旦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解决措施,并通过采取科学奖惩等手段,使每个护理人员形成安全意识及正确的护理质量观,从而让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爱心来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化的护理服务。
③促进了危重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每个护理人员工作的终极目标[6]。在护理部管理人员的实时监督与指导下,本科室的护士均转变了传统落后的护理理念,纷纷由被动完成规定好的工作转为主动向患者提供服务,尽最大可能为患者创设出温馨、舒适的治疗及护理环境。实行实时护理质控后,护士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来同患者展开交流,耐心询问其饮食情况,并对他们的病情及治疗展开深入探究。随着护士抢救水平及业务操作水平的提升,危重症患者及其家人肯定了他们热情的态度及娴熟的操作,从而实现了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将实时护理质控操作应用在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极大程度上促进本科室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在降低医患纠纷的基础上,实现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目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金叶,王泉莉,王新刚,等.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45-46.
[2]潘旭.重型脑外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护理路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3031-3032.
[3]李继平.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5-187.
[4]彭淑芬.全面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542-1543.
[5]王徼.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05):579-581.
[6]周家梅,江智霞,邵星,等.柏拉图在分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7):73-74.
危重症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疾病患者76例,男38例,女38例,年龄20~67岁,平均(39.1±10.5)岁,病程6~18个月,平均(10.2±4.2)个月。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ICU收治原则,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排除有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所有研究内容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实施。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实时监测患者临床体征,对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进行辅助。护理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护理关怀行为,具体如下。(1)风险评估:患者进入病房后,由于其自身疾病种类不同,患病程度亦呈现不同程度,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采用院内成熟的ICU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等进行模拟,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识别,用限制性护理干预方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调整。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护理配合工作,提高医患互动,减轻陌生感。(2)主动沟通:患者转移病房后,责任医师应第一时间进行探望,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细致的交流,介绍ICU环境、相关治疗手段和护理内容,介绍责任护理人员和相关医疗人员,说明主要仪器的应用,消除患者的紧张及不安等心理情绪反应。并注意充分利用半个小时探视时间与家属、患者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对患者或者家属的人文关怀需要进行详细地记录。(3)构建舒适环境:ICU中患者病情较重,多数患者的睡眠质量较低。在ICU内进行合理的病房布置,能有效调整患者对于环境的熟悉度,对于患者建立正常的睡眠生物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摆放花草、照片等,有条件的病房可播放音乐,通过调整患者情绪,达到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完成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采用SF-12生存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40分,最低分为8分,分值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具体分级如下,优秀:分数≥32分;良好:16分≤分数<32分;差:分数<16分。护理有效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Excel 2010版进行统计和归类,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组护理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1.1%。护理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0,P=0.018),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重症监护室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重症监护室是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是患者治疗、监护、抢救危重患者的生命岛。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其病情危重,机体功能及免疫力急剧下降,而且患者需长期卧床治疗,加上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ICU病房由于收治病例的特殊性,收治病患多数病情急,发病重,与普通病房患者比较更需要关怀和护理。而传统意义上的ICU病房护理,多数护理工作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患者自身生命体征维护及相关指标检测方面,忽略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该类行为的缺失直接导致部分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加重的发生。因此,如何有效加强ICU中护理关怀的工作开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3,4]。
本研究采用的ICU护理关怀从风险评估、主动沟通、构建舒适环境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的实施非常重要,ICU患者的病情常较为危重,患者的病情多变化,所以准确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这对提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主动沟通中,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进行亲切交流,告知患者科室相关情况及患者治疗的相关情况,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详细解答,这对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情绪具有重要价值,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密切沟通有利于建立护患信任,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多数患者病情较重,睡眠质量难以保证,所以构建舒适环境意义重大。ICU病房内的合理布置,为患者播放其喜爱的影视及音乐节目,可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缓解ICU沉闷、压抑的气氛,使患者保持良好情绪,促进治疗及护理[5,6,7]。
本次研究针对上述情况,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内容,包括患者入院后风险评估和护理方案的设计、医护人员与患者自身积极主动的沟通,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状况加以高度重视与关注,还需要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及人格等方面的关怀需求等,促进了护患和谐,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8]。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人文护理关怀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关怀是有效提高ICU病房护理效果的临床方案,该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关怀在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关怀行为,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优秀21例,良好14例,差3例,护理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中优秀12例,良好15例,差11例,护理有效率为71.1%。护理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关怀能有效提高ICU病房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护理关怀,ICU,危重症患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丕荣,王会,崔中兰,等.护理关怀理念对ICU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4(9):2247-2249.
[2]金玉花.86例ICU患者评价护理关怀行为与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7(6):61.
[3]肖敏智,李云,李丽嫦,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2,33(12):1812-1814.
[4]王翠.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9):220-221.
[5]杨霞,胡敏,袁秀辉.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9B):3268-3269.
[6]石建明.浅谈人文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4):397-398.
[7]史敏,陈丽英.护理人文关怀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737-739.
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总结 篇5
一、存在问题
1、对危重症患者基本情况掌握不够详细。
2、病区床位有限,危重症患者较多时急救室床位不够。
3、极个别危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未做到位。
4、病人多时未及时巡视病房。
5、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字迹太潦草。
6、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不够详细。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病历分析,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护理。
2、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加强基础护理。
3、按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房,严防液体挂错、漏打或空气进入输液管的情况发生。
4、规范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字迹清晰,严禁涂改。
危重症护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64-01
电话随访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护士和家庭及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有针对性、科学性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延续[1]。危重症婴幼儿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的内涵,缩短医患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对医疗知识的普及,帮助家长正确的护理患儿,提高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科对2011年11月~2013年6月共760例患儿在出院一周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电话随访内容及方法
随访人群:2011年11月~2013年6月自小儿ICU科治愈/好转出院患儿,除外死亡病例,除外放弃治疗病例。
随访内容:
科室建立规范的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登记本,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出院日期、家庭地址、电话号码、随访时间、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出院后情况反馈栏等。情况反馈栏应详细询问出院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康复功能锻炼及相关医学知识普及,征求患者意见等。
随访方法:
随访人员统一规范化培训:
电话随访的质量与实施者的专科知识,临床教育经验及教育方式直接相关。进行随访的护士应当是有临床经验的专科护士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培训。需对随访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评估技巧,检测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为患者制定恰当的疾病管理目标等内容的培训,对实施者进行倾听和谈话技巧的培训也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患者悲伤等相关心理问题回答技巧的培训,以便确保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具体实施方法:
患者出院前1d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同时认真填写随访登记本,于患者出院后3 d内开始第1次电话随访,其后每周1次,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均及時总结反馈。
二、结果
对760例出院患者3次随访资料分析总结:①赞同随访者693例,占随访患者的91.1%;②出院3周内按时复诊707例,占随访患者的93.0%;③能及时得到伤口护理指导者453例,得到合理饮食指导者381例。④625例对随访质量满意,占82.2%;⑤对自身疾病了解552例,占随访患者的72.6%。
三、讨论
电话随访是利用电话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等实施指导与监控,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继续接受与个体疾病康复有关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有效地将住院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
危重症婴幼儿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出院离开病房以后,家属对医生护士的嘱咐将逐步淡忘,治疗依从性降低,而随着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身心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模式正被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所代替,护理服务的范围已从病房扩展到社区、家庭,服务的时间也从上班延伸到24h全天候服务[2]。电话随访可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能了解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和其健康生活行为的有效建立。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使其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健康观念强化从而提高其自护能力和依从性。
电话随访对于长期的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3],通过电话随访一年后观察组医患及护患关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 综上,目前科室内电话随访工作的开展尚处于经验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能够参照的国内外依据资料较少。即便如此,在开展电话随访后患者满意率及就医依从率均明显提高,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使再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下降从而节约医疗卫生保健费用,同时为医院以及科室争取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电话随访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电话随访流程,医生的参与率低,干预后效果评价不全面缺乏情感支持等心理干预内容。因此规范电话随访流程,拓宽随访内容增加情感支持完善随访效果评价指标,延长随访时间观察远期效果,鼓励医生参与等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6. [2]樊旭燕.电话回访卡在妇科出院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7):128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危重症手足口患儿160例,其中男103例,女57例,平均年龄(14.3±3.36)个月。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重症诊断标准,在普通手足口病基础上有下列一项及以上表现者:(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抖动、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凝视或斜视;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瘫痪。体格检查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浅促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心率不稳定、节律不齐,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血压不稳定。甚至出现以下危重表现:(1)抽搐频繁、昏迷甚至脑疝形成。(2)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大量湿罗音等。(3)休克。 1.2 方法 患儿入院给于层流洁净病房、特级护理、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压、血糖及血气,控制液体入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甘油果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利巴韦林,神经节苷脂、磷酸肌酸钠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卡托普利、西地兰、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呼吸机辅助通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 2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156例(97.5%),因病毒性脑干脑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1.3%),放弃治疗2例(1.3%),有8(5%)例患儿出院时有不同程度肌无力,1个月后随访基本恢复,全部病例病程平均(8.1±3.05)d。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3.1.1 皮肤疱疹护理 较小疱疹,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破损,如出现疱疹溃烂可先用洁尔碘进行消毒,而后涂抹利巴韦林预防感染。静脉穿刺或其他操作时时,应注意避开疱疹部位。 3.1.2 口腔护理 给予生理盐水每天两次用棉签擦拭,减少定植菌生长,出现口腔疱疹溃烂溃疡时,可涂抹蒙脱石散、碘甘油或喷利巴韦林喷剂等药物;如合并有细菌感染,可应生理盐水清洗后,局部抗生素应用,以减轻患儿痛苦。 3.1.3 饮食护理 给予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热食物刺激破溃处引起不适、疼痛,患儿多有消化功能受损,忌食过饱,据食者可以留置胃管。 3.1.4 体温检测 按发热患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高热可加重脑组织代谢,加重脑缺氧,中枢性发热常常出现高热,不规则热,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比如擦浴、冰毯、冰帽等,配合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降温药物应用,对持续高热应用亚冬眠疗法,降低消耗,持续监测患儿体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当出现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注意四肢保暖。 3.1.5 病情观察 重点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疱疹、神经系统状态、末梢循环、大小便情况。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面色发灰、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抽搐、呼吸节律改变、咯血性分泌物、皮肤潮湿、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尿量少、血压升高或低血压、对各种刺激反应底下等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3.2 并发症护理 3.2.1 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 观察意识状态和有无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瞳孔的大小,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有无双眼上翻,易惊抖动的次数、程度、表现、有无呕吐等;有上述症状者按常规护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气道畅通,防止窒息,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或MRI。同时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糖皮质激素、呋塞米等脱水药物应用。 3.2.2 循环系统症状的护理 要求绝对卧床,上身体位适当抬高,以减轻心脏负荷。所有患儿均予心电监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尿量、四肢皮肤温度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注意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引起医源性心脏负荷增加,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如有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指(趾)发绀,皮肤出现花纹,血压升高或下降,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抽血查心肌酶,如出现心功能不全,给予吸氧、行血气分析,控制液体滴速,给予晶体及胶体液静脉滴注以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西地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并加强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2]。 3.2.3 呼吸系统症状的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儿应鼓励其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措施,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2)肺水肿肺出血的护理:应用呼吸机可减轻心肺负担,及早应用往往能逆转肺水肿的进程[3],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后胶布或专用固定带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各班测量气管插管的长度,作好记录,避免导管过深或滑脱。气囊充气2~3m L,每4h放松气囊1次,最好是以不漏气为准。上机早期减少吸痰或不吸痰,特别是肺水肿肺出血患儿,往往会加重症状,一般当听到痰鸣音或呼吸机波形异常,潮气量减低或氧饱和度下降时再行吸痰,吸痰前后给纯氧2~3min。肺出血时要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防止吸痰过程中肺泡塌陷及PEEP减小,加重肺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大小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一般是内径1/2~1/3,每次吸痰要更换吸痰管。在生理盐水中检查吸痰管通畅后,在无负压的情况下插至气管导管远端,边旋转边向上提吸痰管,吸痰时间<10s,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吸引负压<100mm Hg。吸痰时应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征及痰液的色、质、量。早期不宜搬动病人、拍背和胸部叩击[4],要轻翻身。做好气道湿化工作,湿化液选用灭菌注射用水,温度在32~34℃,痰液粘稠者吸痰前用生理盐水注入气管0.5~1m L/次应用球囊使痰液稀释。及时倾倒积水杯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倒流呼吸管路。 3.2.4 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所有上机后的患儿均预防性地应用奥美拉唑静滴。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如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首先用冷盐水洗胃,30min后,根据体重将凝血酶200~400U或云南白药1/2~1粒用生理盐水5~10m L溶解,经鼻饲管注入,每4~6h1次,暂禁食或减少进食量,每次注药及进食前前从胃管中抽出胃内容物,观察其颜色。如消化不好,可延长鼻饲时间。 4 讨论 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属自限性疾病,但危重症手足口患儿如不及时抢救,患儿很快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对于我们护理人员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及重症病例的出现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护理措施还不完全明确和完善,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摘要:目的 探索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系统治疗的同时,做好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156例(97.5%),因病毒性脑干脑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1.3%),放弃治疗2例(1.3%),有8例(5%)患儿出院时有不同程度肌无力,1个月后随访基本恢复,全部病例病程平均(8.1±3.05)d。结论 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我们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做好治疗抢救工作的同时,要严密观察并做好皮肤、口腔、饮食、体温等一般护理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重点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工作是完成危重手足口病救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危重,手足口病,护理 参考文献 [1]Shah VA,Chong CY,Chan KP,et a1.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outbreak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J]AnnAcad Med Singapore,2003,32(3):381-387. [2]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3]赵永,刘晓林,郭玉怀,等.25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5):319-321. 1 临床资料 172例危重症病人中, 男104例, 女68例;平均年龄64岁;共进行股动脉采血248次, 一次成功241例, 一次穿刺成功率97.18%。采血过程由当班护理人员完成, 采血者均经过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标准流程培训, 采血后认真记录采血部位、按压时间及局部血肿的发生情况。 2 采血方法 2.1 操作者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2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0.5%安尔碘1瓶、一次性2 mL注射器1具 (已用1∶100的肝素液按正规方法冲过) , 橡皮塞1个、无菌棉签、化验单。 2.3 病人准备 对清醒的病人, 解释采血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 避免因情绪紧张而引起呼吸的变化。过度呼吸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下降, pH值上升, 或因屏气使PaCO2上升, pH下降、实际碳酸氢盐、剩余碱等数值发生改变, 影响血气分析的准确性[2]。 2.4 体位准备 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稍抬高床头, 选择预采血侧肢体屈曲并彻底外展, 充分暴露采血部位。 2.5 采血 选择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用指甲轻压, 留下一浅痕, 以便消毒完毕抽血之前再次有目的寻找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0.5%安尔碘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2遍, 消毒直径大于5 cm, 待干, 以消毒好食指和中指在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固定股动脉于两指间, 右手持注射器, 在两指间垂直进针, 有落空感时, 动脉血则可自动进入乳头 (因现在一次性注射器的摩擦力大, 血液不能自动回至注射器) , 采血至所需血量拔出注射器, 拔针后助手按压穿刺处 (一般按压10 min) , 术者立即将针头刺入橡皮塞, 隔绝空气, 并轻轻搓动注射器使肝素与血液混匀, 以防凝血。标本送检要及时, 一般不超过30 min, 否则影响检验值的准确性[3]。 3 讨论 股动脉较粗, 动脉压力相对较高, 手感搏动强烈, 易见回血, 成功率高[4]。 股动脉血管粗大, 管腔直径9.65 mm±2.43 mm[5]。股动脉直径平均是桡动脉的3倍, 更比足背动脉粗。所以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要高于桡动脉及其他动脉。 危重症病人大多存在血容量不足、心律不齐、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等。休克病人往往桡动脉触不清, 穿刺较难成功, 可选择股动脉, 即使血压较低的病人, 穿刺成功率仍较高[6]。为了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减轻抽血时带来的痛苦, 采血过程中与病人交流, 减轻病人痛苦。另外, 股动脉采血时病人一般看不见注射器, 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恐惧心理。其次, 在临床观察中桡动脉采血时往往由于病人看见注射器产生恐惧心理而出现不自主肢体躲避现象, 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桡动脉穿刺的失败, 而股动脉采血基本不存在这种现象。动脉采血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先进行评估再选择部位, 应如端坐位及肥胖型的危重症病人更适合选择桡动脉。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应针对不同的病人选择最合适的动脉进行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 摘要:介绍了172例危重症病人进行248次股动脉采血的护理, 护士应根据股动脉的生理特征及病人的具体情况, 给予认真准备、规范操作, 采血成功率高、痛苦小。 关键词:股动脉,采血,护理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6-110. [2]于风岭.从动脉采血作血气分析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1996, 2 (4) :62. [3]王秀萍.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6. [4]臧小芳.2种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 :47. [5]史二栓.股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5, 21 (4) :34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用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在22~85岁,平均为58.5岁。镇静治疗的临床表现为:机械通气不耐受、强烈躁动不安、炎症刺激疼痛、睡眠障碍、强烈焦虑等。 1.2 镇静药物使用情况 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或咪唑安定镇静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将咪唑安定0.03~0.1 mg/kg通过静脉推注的方式注入到患者体内,然后继续给予静脉泵入0.03~0.2 mg/kg咪唑安定;丙泊酚药物的使用一般以起始剂量5μg/(kg·min)为主,5 min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适当的调节输注速率,此过程给予持续静脉泵入维持。 1.3 观察及护理方法 1.3.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一般需要给予镇痛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躁动和疼痛感,但是可能会阻碍一些疾病临床症状的体现,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24 h动态监测和记录,尤其是患者的血压、心率、神志、呼吸、瞳孔、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需要每隔15~20 min观察和记录一次。同时还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原发基础疾病的各项指标给予密切的关注,一般需要每隔1 h对患者全身、局部情况及病情变化进行监测,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医源性感染或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果出现异常状况,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给予科学处理,保证病情得到有效救治。 1.3.2 基础护理 对于危重症患者进行镇静治疗后,可以很好的达到抑制暴躁、镇痛综合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镇静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肌肉和精神长时间阻滞,降低患者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诱发静脉血栓的形成。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做好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的基础护理工作,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保持被罩床单清洁干燥,并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的协助其做一些被动运动,如下肢及足部抬高,上肢上举,增加肌肉及关节的活动量,加快血液的循环。同时护理人员还要采取措施固定好患者气管插管,预防管道弯折、脱落、堵塞,保持管道通畅,固定管道不可过紧,因为过紧可能会影响管道的通气效果。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控,每日清晨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患者发生误吸。而且每天早上暂时停止镇静治疗,以便于观察患者感觉运动及神志的变化情况[1]。 1.3.3 用药护理 镇静治疗通常需要采用静脉泵入输注,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和控制药物泵入速度,最好以较小的剂量持续泵入,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例如咪唑安定剂量较大、长时间用药、血容量不足等均会引起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适当的调节泵入剂量,如果上述现象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了加重的趋势,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关处理。如果患者躁动症状加强,可以快速推进2~4 mL镇静药物,然后再以最小剂量进行维持注射,此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作用。 1.3.4 并发症预防 对于危重症患者采取镇静治疗时,患者的排痰能力遭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并加重肺部感染。服用镇静药物之后,患者的咳嗽咳痰运动减弱,咳嗽反射中枢受到抑制,纤毛运动功能减弱,上呼吸道湿化功能丧失,分泌物排出不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气道阻塞、下呼吸道感染等现象。对于此类患者可以通过气管内缓慢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湿化处理,保证有效吸痰,还需要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的顺利排出,同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2]。 2 结果 通过镇痛治疗和相关护理之后,90例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有6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16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比较满意,仅有6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满意率达到了93.33%。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镇痛治疗已经成为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适当的镇痛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镇痛治疗还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担、减少机体能量消耗氧等作用,对于原发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其还能够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气管插管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由于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和耐受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治疗特点适当的调节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珺,蒋春.ICU患者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9):272-273. 我们通过对高血糖的控制,防止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现将60例危重症患者并发高血糖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1月至8月共收治危重患者合并高血糖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42岁。心肺复苏术后2例,各种大手术后44例,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14例。收入ICU后1小时测血糖均≥12mmol/1。患者均无糖尿病病史,禁食,测血糖前未输入葡萄糖液,入科前两周未用任何可干扰血糖的药物。 1.2 监测血糖的方法 入科后即采末梢血为标本测血糖,初期(1~2)小时测血糖一次,待血糖基本稳定后改为6或8小时一次。由于需要较频繁测血糖,抽取静脉血反复穿刺易给患者找成创伤。一般情况下采取末梢血作为测血糖标准。但当患者因为脉氧饱和度较低或低温及其他情况下造成患者末梢情况较差时,测得的血糖值往往偏低。此种情况则改为抽取静脉血标本测血糖。 1.3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危重患者降低血糖的治疗方法为:首先积极根治原发病和严格控制外源性葡萄糖的输入。患者一般不用或尽量少用含糖的液体,改用生理盐水、林格式液及复方氨基酸等。配置胰岛素泵入液方法为:50u胰岛素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即1ml液体中含有1u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期间注意观察并协助医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注意胰岛素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2 结果 60例患者血糖经治疗血糖均逐步控制在8mmo1/1以下,达到安全范围。血糖由波动到得到控制的时间为(15~30)天。通过积极治疗其原发病的基础上降低血糖,病情得到好转,有效避免了高血糖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危重患者身处重症监护室,创伤性及介入性治疗较多。应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流,沟通。如需要取末梢血或抽取静脉血测血糖,向患者说明及时监测血糖的必要性,并有计划的为患者选择测血糖的部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3.2 预防感染 对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应尤其需要加强呼吸道护理,注意加强肺部物理治疗,定时叩背、振肺及雾化吸入。注意无菌吸痰,注意定时更换呼吸机管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注意观察其术后伤口敷料是否渗出。若敷料有伤口引流液外渗,应立即更换,手术伤口引流所用引流袋应及时更换。危重症患者多数都有大静脉置管及PICC管。应注意观察置管处是否有红肿并及时更换输液贴膜。输液管路及时更换。定时会阴冲洗,碘伏消毒尿道口周围,加强口腔护理。 3.3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及时注意血糖变化,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患者低血糖时通常会有面色苍白、心慌、出汗、呼吸浅快等迹象。监护室的患者有很多处于镇静状态或昏迷状态,患者此时无主诉,所以更应该提高警惕。尤其发现患者出汗较多的情况下,更应该监测血糖,以免低血糖发生。胰岛素分泌有24小时节律,早晨开始升高,午后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第二天2:00-6:00为最低[3]。所以监护室护士更应该在夜间的时候更加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症状。 3.4 胰岛素使用的护理 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应该注意若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液停止泵入时,胰岛素泵应及时同步关闭。胰岛素泵入时应注意观察其是否输入通畅防止输液三通未开启或因为输液管路打折或脱开,而造成液体未按实际要求泵入体内。使用肠外营养时必须注意输液袋(聚乙烯袋)对胰岛素有吸附和洗脱作[4],使胰岛素集中在液体的中后段输入而导致低血糖。所以护士每隔1小时就需要将输液袋里的肠外营养液充分摇匀,并于夜间更加关注患者血糖。胰岛素泵每小时泵入剂量相对较小,应注意24小时及时更换药液,以免药效降低。 3.5 皮肤护理 危重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所以皮肤更为易破损。护理时更应精心。患者身上一般会有心电监护所用的电极片、固定套管针或大静脉置管所用的输液贴膜,外科术后患者身上还会有固定引流管的胶布及覆盖伤口的粘性敷料。以上患者皮肤直接接触的粘性物质,在更换的时候要尤其小心,不要用力的撕取。应该用酒精棉签此类湿润度较高的物品辅助换取。在医生换药时,护士也要加以配合和提醒。危重患者翻身时,要尤其注意勿让各种引流管及监护导线压在身下。患者手上所用的约束带,也要注意保持适当松紧。躁动患者也要做好保护措施,以防患者躁动时误伤自己。 4 小结 由于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所带来的并发症引起的后果严重,甚至会危机患者生命。所以越来越引起关注,通过治疗及护士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改善疾病的愈后。 参考文献 [1] Cerra FB.Hypermetobolism,organfailure and metabolksupport(J).Surgery,1987;101 (1) ;1~14 [2] Lewis ks,Kane-GillSL,Bobek MB,et al.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Ann Phamaoother,2004;38(7-8) :1243 [3] Boden G,Chen X.Polan glucose uptake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es(J).Diabetes,1999;48(11) :2182~2188 【关键词】重症药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44-01 药疹也称为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所致的粘膜、皮肤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以累及人体其它各器官系统。药物进入机体的途径除最常见的口服外,还包括灌注、外用、注射等方式。重症药疹的病人病情较重,且复杂多变,常常伴随明显的全身症状及严重广泛的皮疹,可出现高热,并常伴有口、外阴粘膜、眼、消化道和呼吸道的损害,甚至还可累及肝、肾、心等重要脏器,部分患者因继发感染,出现败血症而死亡。为降低病死率,尽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护理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1一般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皮损面积广泛,且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导致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造成创面,甚至全身感染。所以,应将病人均安置在单人病房,并每晚行紫外线消毒,病房温度保持在20℃左右,每天通风换气。应保证血压计、听诊器及体温表专人专用,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拖地,应限制探视人员数量、时间,以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每天监测生命体征3~5次。高热时采用冰帽、乙醇擦浴、温水擦浴等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并降低室内温度。 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护理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抑制了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可诱发糖尿病、电解质紊乱、感染、精神分裂症、应激性胃溃疡及出血甚至穿孔等。应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建议分时段均衡给药,同时密切观察使用激素后的效果及相关副作用;密切观察皮肤弹性、大便颜色、体温、精神状态及血、尿检查结果等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严格消毒隔离患者 因皮损面积广泛,使用大量激素治疗,容易导致感染。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并限制探视;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每日房间通风,每日行紫外线消毒;医护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隔离衣及,若需接触创面则应戴无菌手套,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皮肤和黏膜的护理 4.1皮肤护理 保持皮疹干燥,丘疹用婴儿扑粉每日2~3次。小水疱或渗液、少松弛的水疱可任其自然吸收,应尽量保持水疱庖壁的完整性,避免使水疱破溃。疱液多时,可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后,再用无菌注射器在低位穿刺抽吸疱液。糜烂面无感染者可涂灭菌紫草油,若糜烂面有感染,则可使用3%硼酸液湿敷治疗,可用6-8层灭菌纱布作湿敷垫,湿敷2-3次/天为宜,每次30min左右。严重患者可以持续进行湿敷,但湿敷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不宜超过体表三分之一,并需避免受凉、感冒。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患者多有全身脱屑,呈落叶状或鳞片状,其手足部则呈袜套或手套状剥脱,護理时应扫净鳞屑,及时更换床单及被套,嘱病人勿撕扯鳞屑。静脉输液时,需垫上多层纱布后才可扎止血带,固定针头时胶布不可直接贴在皮肤上,用无菌绷带包扎固定;穿脱衣裤时动作轻柔,防止将表皮撕脱,同时保持被褥及床单柔软、干燥,及时清理脱落的皮屑、痂皮;变换体位时应动作轻柔,应避免拉、拽、拖。 4.2口腔及外耳道的护理 出现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患者,用生理盐水每日2次进行清洗,保持口腔的清洁。疼痛明显时用0.5%利多卡因溶液含漱,每次清洗时注意观察口腔有否真菌感染。有血痂的嘴唇常用红霉素软膏或灭菌紫草油每日涂抹嘴唇3次,以软化痂壳,促使早日脱痂;外耳道水肿、渗液的病人,用生理盐水清洗。 4.3眼部的护理 重症药疹常合并眼部损害,临床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如处理不恰当,则易并发角膜溃疡,甚至导致失明。可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每隔2-3小时用眼药水滴眼,睡前可使用抗生素眼膏,以减少感染,避免出现结膜粘连。闭眼困难患者用油纱布覆盖,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对已有睑结膜粘连者,用无菌玻棒分离,每天2-3次,并嘱患者转动眼球。 4.4会阴护理 剪去阴毛,清洗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外阴每日2次,渗出糜烂者可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待渗液停止后选用氧化锌、紫草油外涂。注意在大便后用柔软消毒的卫生纸沾净肛周,以保持局部的干燥。 5支持疗法 根据患者黏模的损伤情况不同,指导患者进不同的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进食疼痛明显者可用0.5%利多卡因溶液漱口后再进食,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生硬的食物;避免吃得太饱,应少量多餐。饮食尽量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的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输入白蛋白、血浆等,维持胶体渗透压,有效减少渗出,同时增加患者的抵抗力,有利病情好转。 6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重,皮损重,精神压力大,常常出现绝望、恐惧、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部分年轻患者,心理反应更加明显,怕身上留有瘢痕和色素斑。病人情绪的不稳定将会对护理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解决病人心理上的负担是是病人顺利配合治疗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病人的疾苦,仔细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慰、鼓励工作,最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耐心讲解药疹的相关知识,使病人从心理上消除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及紧张感,增强病人战胜疾患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7出院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重症药疹的发病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嘱患者以后禁用这次引起药疹的一切可疑药物,并在患者的门诊病历本封面的过敏史栏上清楚记录,嘱患者以后看病时将自己的过敏史告知医生。切勿再用致敏的药物及疑似药物,若服用其它药物后出现发热、瘙痒、红肿等表现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郑志忠.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何勤国.常见药疹分类和诊疗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2008,29(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危重症病人中, 男16例, 女12例;年龄21岁~92岁 (60.0岁±2.5岁)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3例, 肺部感染3例, 药物中毒9例, 电击伤心肺复苏术后1例, 溺水心肺复苏术术后1例, 产后大出血1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1例, 糖尿病肾病1例, 急性心肌梗死1例, 慢性肾衰竭5例, 肝癌术后1例, 前列腺癌1例。行CRRT治疗前均伴有少尿或无尿, 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有8例血钾增高 (血钾>6.5 mmol/L) , 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0例, 16例机械通气, 10例需升压药支持。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日本旭化成医疗公司生产的持续徐缓式血液净化装置ACH-10与配套的持续徐缓式血液滤过器EXCELFLO (型号AEF-10) 滤器。置换液为Port配方, A液:生理盐水3 000 mL+5%葡萄糖液1 000 mL+10%氯化钙10 mL+25%硫酸镁3.2 mL, 依病人血钾水平加入适量10%氯化钾溶液 (10 mL~20 mL) 。B液:5%碳酸氢钠250 mL, 以上两组液体不同通道同步输入, B液不加入A液中, 以免离子沉淀。模式选择连续性血液滤过, 采取后稀释方式, 置换液量1 800 mL/h ~2 000 mL/h, 血流量100 mL/min~150 mL/min。血管通路:采取股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留置单针双腔插管或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抗凝方法:有出血倾向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无出血倾向者应用普通肝素抗凝。CRRT治疗时间最长176 h, 最短8 h, 滤器为一次性使用。 2 结果 2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CRRT治疗, 治疗后血生化值和动脉血气有明显的改善, 详见表1。28例病人中, 17例好转或治愈, 5例病人死亡, 6例病人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3 护理 3.1 CRRT治疗前的准备与护理 接受CRRT治疗病人均为急诊及危重症病人, 大多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与家属做好沟通, 说明行CRRT治疗的意义;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恐惧等不良心理;全面了解病人, 监测生命体征, 提供必要的数据, 及时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 正确执行医嘱;对接受CRRT治疗的病人在床边进行, 精心布置治疗环境, 备足抢救药品及器械。在行CRRT治疗前用12.5 U/mL肝素盐水1 000 mL预冲滤器及管路, 之后浸泡滤器及管路30 min, 再以生理盐水冲净肝素盐水后方开始CRRT治疗。 3.2 CRRT治疗时的护理 3.2.1 严密监测病情 CRRT治疗过程中, 设专人护理, 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 持续心电监护, 尤其是刚开始行CRRT治疗时更应注意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5]。监测每小时尿量,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及时调整血泵流速和超滤液量, 以免容量过多引起水肿、心力衰竭或超滤过多引起低血压。本组治疗前后定时检查血电解质、肌酐、尿素氮及血气指标。 3.2.2 血管通路的管理 维持血管通路的通畅是保证CRRT有效运转的最基本要求。病人均建立临时血管通路, 治疗期间保证了双腔静脉置管、血液管路的固定通畅, 无脱落、打折、贴壁漏血等发生。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 局部创口无渗血后采用3M Tegaderm 10 cm×12 cm 透明敷料, 7 d更换1次, 置管口局部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 潮湿、污染时要及时予以换药, 以减少感染机会。导管使用前常规消毒铺巾, 抽出上次封管的肝素液并弃去, 确定导管内无血栓且血流畅通后方可行CRRT治疗。CRRT治疗结束用25 U/mL肝素盐水20 mL脉冲式封管。 3.2.3 做好基础护理 由于病人病情危重、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应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动作应轻柔细致, 防止各种管路的脱落、扭曲;注意牙龈有无出血;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使用气垫床, 防止皮肤压伤。 3.2.4 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规范洗手、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限制陪人探视;地面每天消毒2次, 病房每日定时通风, 病室每天采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空气消毒, 每次2 h, 每天3次。 3.2.5 抗凝护理 采用普通肝素抗凝, 首剂0.3 mg/kg~0.5 mg/kg, 维持剂量4 mg/h ~8 mg/h;有出血倾向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首剂4 100 IU, 之后每隔2 h~4 h 2 050 IU~4 100 IU, 抗凝剂的应用应根据监测的出凝血结果调整。治疗前监测出凝血情况, 之后每4 h监测1次。 3.2.5.1 出血观察与处理 CRRT治疗中抗凝剂的应用使出血危险明显增加或加重出血。因此, 应注意观察引流液、大便、创口、牙龈出血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 及早发现, 及时调整抗凝剂的使用或使用无肝素技术, 以避免出现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本组有2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出现血尿现象, 予减少肝素用量, 治疗结束后予使用鱼精蛋白与肝素1∶1拮抗症状好转。 3.2.5.2 凝血观察与处理 病人在行CRRT治疗时抗凝剂用量少甚至无抗凝剂, 治疗时间长, 极易发生体外凝血。为此, 在CRRT治疗过程中保持血流量充足、血循环线路通畅, 开启加温装置可有效或避免体外凝血。更换置换液时注意防止空气逸入;严密观察跨膜压 (TMP) 、静脉压值的升高报警或观察到滤器出现条纹、变黑、管路中有血凝块时, 提示管路凝血, 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 并适当加大抗凝剂用量。如有严重凝血时, 应更换滤器及血液管路。 3.2.6 持续徐缓式血液净化装置行CRRT治疗中发生报警的分析与处理 2例因回路未拧紧出现静脉压下限报警, 予拧紧回路后运行正常;1例因护士操作不当导致气泡通过气泡检知器发生报警, 予打开闭锁器, 将气泡弹至静脉壶, 同时向上拨动调节器使液面上升到壶液面的3/4位置, 之后运行正常;5例发生采血不良报警, 常发生在病人体位改变或咳嗽时, 予检查轴枕是否过紧并予调节, 同时调整留置血管通路, 报警解除, 之后运行正常;2例发生TMP过高报警, 2例为TMP逐渐增高, 予追加低分子肝素用量, TMP有下降, 之后运行正常;置换液走空发生置换后液空了报警, 及时更换置换液, 报警解除, 之后运行正常。 4 小结 CRRT作为一种新技术, 在抢救危重病人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CRRT持续性、低流量的血液滤过对病人内环境影响较小, 能提供良好的液体平衡并能清除炎症介质, 是治疗急性肾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持续徐缓式血液净化装置ACH-10具有高度和高精密抗干扰性, 可以进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持续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等多种多样的血液净化治疗, 还可以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机器提供了预冲洗辅助功能和动、静脉壶液面调节器, 使得准备和临床治疗更加方便、快捷, 具有简易、快捷的操作性能, 采用液晶屏幕触摸开关等使主要的操作集中在系统的正面, 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做好CRRT治疗过程的护理十分重要, 护士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为抢救病人、促进病人康复而努力。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病人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28例危重症病人行CRRT治疗, CRRT治疗前给予精心准备与护理, CRRT治疗时严密监测病情, 做好血管通路的管理及基础护理、抗凝护理, 并积极预防感染。[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CRRT治疗, CRRT治疗前后肾功能、血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取得满意疗效;28例病人中17例好转或治愈, 5例死亡, 6例放弃治疗。[结论]在危重症病人行CRRT治疗过程中,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保证CRRT治疗的顺利进行, 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持续性肾替代治疗,危重症病人,护理 参考文献 [1]Vanholder R, Biesen WV, Lameriere N.What is the renal replace-ment method of first choice for intensive care patient?[J].J AmSoc Nephorol, 2001, 17:40-43. [2]唐欣元, 刘化侠, 玄燕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非肾脏疾病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4C) :1035-1037. [3]丁绣江, 姬萍.日间CRRT对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 2009, 23 (4B) :982-983. [4]季大玺, 龚德华, 徐斌.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 (18) :1292. 【危重症护理】推荐阅读: 急危重症护理11-03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07-02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08-26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07-12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10-24 危重病人护理查房07-23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08-12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10-16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10-23 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指引08-19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7
危重症病人股动脉采血的护理 篇8
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篇9
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 篇10
小议重症药疹的护理 篇11
危重症护理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