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共12篇)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 篇1
质量管理工具是为实现质量目标借以使用的标准、制度、规范、方法等手段[1]。护理质量在医院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2,3]。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评价和持续改进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一直是护理管理者重视的课题[4]。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 单靠经验管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必须注重科学管理, 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本院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 其中基础护理质控中常用的有检查表、排列图、鱼骨图、直方图等, 能更直观地列举各科室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将每次检查数据进行排列, 从诸多问题中找出全院各护理单元主要存在的问题, 再通过分析讨论, 整理改进措施[5], 使整改更明确、更具目的性。而通过对本次检查结果与以往检查数据比较, 可看出护理问题整改的有效率。本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12月, 护理部质控组——检查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小组对全院8个护理单元的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进行质控检查。小组成员固定, 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由1名组长、3名成员组成。
1.2 方法
1.2.1 制定危重患者基础护理检查项目和评分标准
医院护理部对全院护士长、各护理单元护理质控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培训;护理部根据卫生部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0年版9号《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试行》文件, 按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于2012年重新制定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经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认真讨论, 于2012年10月开始把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到护理质控中。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考核标准包括10个项目, 考核内容30条, 共计100分, 包括床单位;头发胡须;口腔;皮肤会阴;指 (趾) 甲;各种导管;巡回工作;补液观察;基础护理记录;卧位。≥90分合格。
1.2.2 检查方法
在全院8个护理单元中随机选择30名病情危重患者, 患者的基础护理不依赖家属。检查小组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估,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连续3个月, 每月检查一次, 查房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将检查整改后结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另外, 随机询问8个护理单元40名护理人员在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前后对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
1.2.3反馈总结
护理部质控组人员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并口头反馈给病区护士长, 要求各护理单元将检查结果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查找造成问题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将全院各病区上报的材料进行汇总。
1.2.3. 1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调查表
调查表又叫检查表法, 是利用统计表来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问题原因的一种方法, 见表1。
1.2.3. 2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排列图
排列图是通过找出影响基础护理不合格因素的主要问题, 以便确定改进关键项目的图表。依据各护理单元上报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统计, 分析8个护理单元基础护理中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见图1。
通过排列图显示, 本院基础护理缺陷是由翻身卡签字不及时、晚间护理未做、床单元不洁这三项主要原因引起, 而翻身卡签字不及时是主要问题的关键所在, 需首先得到解决。
1.2.3.3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鱼骨图
鱼骨图是一种分析质量特性 (结果) 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 (原因) 的一种工具, 又称因果图。鱼骨图可以将影响质量的诸多原因一一找出, 形成因果对应关系, 使人一目了然, 对于确定正确的对策方案有帮助。分析影响翻身卡签字不及时的各种其他原因, 见图2。
根据鱼骨图显示2012年10-12月三个月全院影响各护理单元基础护理中翻身卡签字不及时等原因, 护理部要求各科室对翻身卡签字不及时进行整改, 为期一周。
1.2.3. 4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柱状图
将2012年第四季度与2012年第三季度患者对基础护理满意度、护士对护理质控的重视程度、基础护理有效整改率的结果环比进行比较, 可看出基础护理整体质量的提高。在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统计分析第三季度结果:全院8个护理单元基础护理不合格项平均每月133项, 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44%, 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重视程度32%, 基础护理有效整改率22%。在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第四季度, 基础护理不合格项平均每月83项, 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74%、基础护理有效整改率46%及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重视程度66%, 见图3。
2 结果
自2012年10月本院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控统计分析后, 本院基础护理质量指标的合格率均有显著提高, 临床基础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控制, 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 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三个月连续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数据, 不合格项由之前每月平均133项减少到83项, 有效整改率达46%, 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工具重视程度由之前32%提高到66%。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由之前44%提高到74%。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责任意识、责任心等都有了积极评价。
3 讨论
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前, 对本院近1年来基础护理质控情况汇总, 得出基础护理总不合格项1600项, 每月平均不合格项133项, 整改率平均每月22%, 以往的护理质控反馈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口头反馈, 没有统计分析, 对质控结果难以表述清楚, 也很难让每位护士了解科室基础护理质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不够, 从而导致每次对存在问题的有效整改率很低, 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整改。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动态观察和分析控制, 通过过程控制和关键过程的监控, 让每一处问题明了。检查表的使用可看出各病区每月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存在的情况;绘制柏拉图, 可把当时查到的数据与以往数据进行对比, 能看出存在问题的发展趋势;选择鱼骨图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集思广益, 切身感受,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对问题的整改更具主动性, 整改效率也更加提高;用柱状图对检查结果进行比对, 可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 使护理质量明细化达到了用数据说话的目的[6], 利于管理者对质量的动态观察和分析控制, 优化了管理质量信息传递和质量记录可追溯性, 确保每一个存在的问题具有可查性, 以便追溯其发生原因。并且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 强调全员参与, 充分调动了每位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与其中的护士可以随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观察, 从中分析需改进的部分, 并可反省自己的不足, 主动思考[7]。因此, 护士是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人员, 也是护理质量的直接控制者[8]。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 把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贯穿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过程中, 持续有效地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优化护理质控,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应用统计表、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控分析统计, 提高了护理人员全员质控意识, 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 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较文字记录能更直观地反映基础护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数据及图表形式更具说服力, 每位护理人员能一目了然地知道科室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 激发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达到主动、有效整改。
关键词:质量管理工具,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控
参考文献
[1]尤建新.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于红梅, 张红梅.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困惑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 :211.
[3]张端香, 段秀卿.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240-241.
[4]张素珍, 卢明.特、一级护理质量的量化控制与持续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上旬版) , 2006, 12 (6) :75-76.
[5]林玉丹, 沈秋凤, 邱双双, 等.临床科室组建治疗控制小组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 2012, 26 (2) :166-167.
[6]田春梅, 张素珍, 曹君玲.护理质量量化考评程序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0) :36.
[7]仉京华, 王青春.实行质量控制与改进小组管理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J].解放军杂志, 2011, 28 (4) :68-69.
[8]陈汝兰, 苏保育.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5) :85-87.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 篇2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根据病情,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
2.根据病情给予监测护理。
3.持续心电监测,定时观察记录神志、瞳孔、面色、心律及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持续监测氧饱和度。对人工气道病人,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5.留置导尿,维持各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24h出人量。
6.根据医嘱确定饮食种类、方式。
7.熟悉病情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8.建立、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急救物品、药品。
9.及时留送检验标本。
10.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记录。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1.根据病情确定各种监测仪报警上下限。
12.对使用呼吸机病人,严密观察记录各种参数,发现报警,及时处理。
13.按医嘱设定电脑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参数,根据病情需要作及时调整。
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的护理 篇3
【关键词】 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39-01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由于疾病救治的需要,危重患者常需留置各种导管,留置导管的正确维护与使用,为治疗与护理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确使用,必须做好导管的护理。我院ICU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危重患者63例。其留置导管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3例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28~85岁,平均53岁。脑出血32例,脑梗死23例,CRRT2例,肺心病3例,高位截瘫1例,格林巴利2例,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应病情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其中气管插管20例,气管切开12例,引流管8例,胃管58例,吸氧管63例,尿管58例。
2 留置导管的护理
2.1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护理
2.1.1 呼吸指标监测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重等设定呼吸机的相关参数,并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正确实施机械通气。
2.1.2 牢固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并做好标记,防止移位或意外脱出,定时检查呼吸管路,保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
2.1.3 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如发现患者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咳嗽、有痰鸣音,即为吸痰指症;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均需更换吸痰管,每次吸痰前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绝对不可再吸气道内的分泌物,以防止污染气管。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防止吸痰时间过长造成血氧饱和度下降,在吸痰前后给予3 min纯氧吸入。使用电动吸引器前要检查负压吸引器,吸引时压力不超过0.06 mpa。
2.1.4 机械通气时气道的通畅与湿化 机械通气时经常检查气管插管插入的深度及导管固定是否妥当,保持呼吸机管道紧闭、通畅。呼吸机管道特别是与气管导管连接处要始终低于气道口,及时倾倒储液瓶内的冷凝液,防止吸入气管内冷凝液;将呼吸机湿化器水温调至35℃左右,吸入气体维持在32℃~35℃,使其湿度达到60%~70%,湿化罐内需加无菌蒸馏水。及时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接头,更换呼吸机管道每周一次[1],避免频繁更换管道增加脱机次数造成缺氧和污染;管道污染时随时更换。痰液黏稠时可行气道内注入湿化液3~5 min进行湿化。
2.1.8 气管切开部位换药每日两次,血迹或痰液污染时随时更换。
2.2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一般为脑出血术后放置。引流管与脑室相通时,引流管内有脑脊液流出,引流管最高点固定在穿刺点上10~15 cm开放引流,引流管内的脑脊液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引流管与脑室不相通時,手术当日引流管与穿刺点平行,保持颅内压平衡,待患者适应后将引流管低于血肿穿刺点10~15 cm。引流管装置始终保持密闭、无菌、通畅,各连接口衔接牢固,引流袋不可高于头部,以防引流物反流;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或脱出。护士应随时检查引流管的正确位置,尤其在协助患者翻身或进行各项操作后。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每日由近颅端向外挤压引流管数次,以防阻塞,切勿将引流管内的液体挤压回颅内,以避免造成颅内感染。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引流的速度;引流管口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若有渗出及时更换。
2.3 PICC 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2.3.1 预防感染的护理 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每周更换敷贴两次,并给予0.5%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更换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情况;出现潮湿、污染或局部红肿、渗出时及时更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出现感染征像时及时拔管并选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
2.3.2 预防堵管的护理 输液过程中防止输注通路受压、打折或输液器与可来福接头处脱开而造成导管内血液凝固导致堵塞;及时更换下步液体,避免液体输空。掌握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液体输完后及时用0.04%肝素钠盐水6~8 min封管。
2.3.3 预防脱管的护理 置管时妥善固定导管,记录导管内置外露的长度,每班做好交接班,每次输液时应严格检查,确保导管在血管内。
2.3.4 预防空气栓塞 由于导管直接位于上腔静脉入口,输液接管时必须排尽空气再连接,保持导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输空。
2.4 胃管的护理
2.4.1 妥善固定,定时检查固定是否牢固,在管道进入鼻腔处做好标记以识别有无脱出。避免胃管扭曲、折叠、受压。
2.4.2 定时冲洗胃管,输注营养液及特殊用药前后用20~30 ml温开水冲洗,持续管饲时应每间隔4 h冲洗一次。
2.4.3 鼻饲前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减少胃食管反流后误吸;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抽吸胃液,观察其性质及残留液的多少,如果大于100 ml应暂停或减少注入。鼻饲量不可过多,每次小于300 ml,进食30 ml内尽量避免拍背、吸痰等操作。
2.4.4 长期鼻饲者每周更换胃管一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2.5 留置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时应妥善固定尿管,储尿袋应置于膀胱水平以下,防止尿液反流;定时排尿,每2~4小时一次;记录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应用生理盐水每周膀胱冲洗2次,同时更换集尿袋;每日行尿道口周围清洁消毒2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
2.7 吸氧管的护理
面罩给氧者,使用一次性面罩,每日清洁消毒面罩一次;鼻导管给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一次;每日更换湿化瓶及其内的蒸馏水;每日清洁患者的鼻腔。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病情需要调节氧流量,一般2~4 L/min,密切观察氧疗效果;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时,将鼻导管连接氧气管再送入气管套管内口即可。要保证氧气吸入的有效浓度,达到改善缺氧的目的。
3 总结
留置导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方面应用较多,建立良好有效的管道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导管的正确维护与使用,为治疗与护理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确使用,提高导管的使用时间,保证导管的使用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与导管护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危重患者的护理 篇4
1 体位
术后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入ICU后, 护士应立即依病情安置患者于合适的体位 (如去枕平卧位、半坐卧位、平卧位等) 。病室应保持安静、清洁, 空气新鲜, 室温保持在21℃, 湿度保持在60%。
2 吸氧
按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术后全麻未醒者给予气管插管给氧, 昏迷、气管水平以上的呼吸道阻塞者行气管切开给氧。气管切开适用于人工气道需维持一周以上者, 气切护理包括:
2.1 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应妥善固定, 采用双带打死结固定, 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 松紧度以带子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
吸入氧气充分湿化, 并保持其装置的无菌状态。
2.2 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 室内经常洒水, 或用加湿器, 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因气管切开的患者失去湿化功能, 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2.3 凡与气道直接接触的操作须无菌进行;
保持切开部位伤口清洁干燥;金属套管的内管应定期消毒, 常规每6~8h一次;床边备有全套呼吸急救设备, 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 备用套管不能置入时, 可经喉行气管插管。
2.4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操作前洗手, 一根导管只用1次, 吸痰
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 先吸气管内分泌物, 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使用呼吸机者, 需过度通气2~3min, 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
2.5 拔管的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 呼吸肌功能恢复, 咳嗽有力, 能自行排痰, 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 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 一般第一天塞住1/3, 第二天塞住1/2, 第三天全堵塞, 如堵24~48h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
3 病情观察及监测
危重患者监测的内容较多,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肾功能的检测。护士应依患者病情至少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 查看、记录监测仪各监测值, 观察患者意识、体位、用药后的反应、各管道是否正常等。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动态依据,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防止病情恶化, 为抢救赢得时间。
4 基础护理
4.1 皮肤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营养不良及应激等因素, 故应加强皮肤护理, 做到“六勤一注意”, 即勤翻身、勤观察、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 注意交接班, 预防压疮。翻身同时可叩击背部以促进排痰, 汗多者给予温水擦浴, 必要时涂以爽身粉等。
4.2 口腔护理
对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及血液病等口腔清洁自理能力存在缺陷的患者, 应给予特殊口腔护理2次/日。
4.3 头发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协助患者梳头, 每日1次, 生活不能自理者应每周洗头1次。
4.4 眼部护理
眼睑不能自行闭合的患者, 由于眨眼少, 角膜干燥, 易发生溃疡, 并发结膜炎, 可涂金霉素眼膏或盖凡士林纱布, 以保护角膜。
4.5 足部护理
晚间患者入睡前协助其洗脚, 保持足部清洁、增加舒适, 促进睡眠。注意水温适宜, 根据个人习惯涂以润肤霜。
4.6 尿道口护理
留置导尿者尿道口消毒2次/d, 女性患者协助其冲洗会阴部。
4.7 整理床单位
根据情况随时整理床单位, 保持床铺无褶皱、无渣屑、无潮湿。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定时开窗通风, 促进空气流通, 消除异味。
4.8 排泄护理
维持排泄功能, 协助患者大小便, 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 留置导尿者应执行留置导尿护理常规。
5 各管道护理
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防止扭曲、受压、打折、阻塞等情况, 定时挤压引流管,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并准确记录。注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6 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按医嘱指导患者进食种类, 并说明意义, 明确可选用和不宜选用的食物及进餐次数等, 尽量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对于病情危重、存在消化道障碍、不能经口或不愿经口进食者, 可采取管饲饮食。
7 安全护理
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患者, 要注意安全, 合理应用保护具以防止坠床摔伤并维持患者舒适, 对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 要用压舌板裹上数层纱布放于上下臼齿之间, 以免因咀嚼肌痉挛而咬伤舌头, 同时室内光线宜暗, 工作人员动作要轻, 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使用热水袋或冰袋、冰帽者应注意防止烫伤或冻伤。
8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患者鼓励其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 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 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使患者头偏一侧,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 吸痰等, 预防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
深呼吸训练:深呼吸可帮助肺扩张, 促进肺部气体交换, 预防手术后肺炎和肺不张。深呼吸运动采用横隔肌呼吸, 方法如下: (1) 患者采取半坐卧位于床上, 双膝屈曲以利腹部肌肉松弛; (2) 双手放在前肋骨下缘, 手指顶于下胸部, 以感受胸腹的移动; (3) 教导患者由鼻缓慢平顺的呼吸, 吐气时需完全排空; (4) 由鼻深吸一口气, 当肺充满空气时腹部亦往上突起; (5) 摒息计数至五; (6) 由口呼出所有的气体; (7) 每做5次深呼吸后休息一下, 如此重复15回合; (8) 手术前每天训练2次。
有效咳嗽训练: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肺炎发生, 方法如下: (1) 患者坐在床上, 上身微向前倾, 双手手指交叉横压在伤口上, 以便咳嗽时能固定伤口免于振动; (2) 采用横隔呼吸, 口微开, 深吸气, 再以三次短促的呼气呼出所有气体; (3) 然后维持嘴微张, 快速深吸一口气, 再用力地咳嗽一两次。
9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 护士应做到: (1) 表现出对患者的照顾关心、同情、尊敬和接受, 态度要和蔼、宽容、诚恳、富于同情心。 (2) 在做任何操作前向患者做简单、清晰的解释。语言应简练、贴切、易于理解;举止应沉稳、稳重;操作应娴熟认真、一丝不苟, 给患者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3) 对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 应向其解释呼吸机的使用意义, 并向患者保证机械通气支持是暂时的。对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 应与建立其他有效地沟通方式, 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感受, 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保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4)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5) 尽可能多的采取“治疗性触摸”。这种触摸可引起患者注意, 传递关心、支持或接受的信息给患者, 可以帮助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确认身体一部分的完整性和感觉的存在。 (6) 鼓励家属及亲友探视患者, 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传递爱、关心、支持, 减少环境因素刺激。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 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在操作检查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要做好护理记录及各项健康宣教, 总结出入量, 严格交接班。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篇5
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生命。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欢迎阅读。
篇一: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20xx年我担任29病区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员,在护士长领导及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质控要求,每周认真检查,较好地完成了质控工作,现总结如下:
基础护理方面: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每日两次整理床单位,故床单位整洁、无污迹。能协助进餐,观察病人进餐情况。由于病人服不合身,故大多数病人不愿穿病人服。专科护理方面:管道护理做得较好,引流管妥善固定、标示清楚,通畅、安全、有效。但个别病人饮食不符;记录24小时尿量不准确;病情掌握方面:均知晓病史汇报程序,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诊断、病情、主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存在的护理问题。但个别责任护士特别是代班的对病人的既往史不了解不全,主要的阳性检查不了解,护理问题顺序不妥;大多数护士对专科体检不熟练、不全面。急救治疗方面:个别护士对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对抢救物品的作用及副作用知晓不全。
对存在的问题在晨会上反馈,在每月的护士会议上讨论,提出了整改措施:
1.对新入院病人责任班做好宣教,选择合适的病人服,对不原穿病人服的反复劝说。
2.对记录24小时尿量的病人,给予量杯,责任班做好宣教,规定了统计24小时尿量由深夜班负责,记录在体温单上。
3.责任班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翻阅病人的病史及相关检查报告,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
4.责任班加强饮食宣教,观察进食情况,及时跟经管医生沟通,及时更改饮食。
5.低年资护士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每周晨会提问专科知识及急救知识。
6.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7.护士长和护理组长每月进行抢救仪器、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专科知识的考核。
8.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9.对专科护理体检已申报QCC,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可组织观察关于消化专科体检的录像,加强练习,每周在三级查房的时候学习与考核。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危重护理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29病区 姜丽英
篇二: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总结
一、存在问题
1、对危重症患者基本情况掌握不够详细。
2、病区床位有限,危重症患者较多时急救室床位不够。
3、极个别危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未做到位。
4、病人多时未及时巡视病房。
5、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字迹太潦草。
6、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不够详细。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病历分析,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护理。
2、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加强基础护理。
3、按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房,严防液体挂错、漏打或空气进入输液管的情况发生。
4、规范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字迹清晰,严禁涂改。
5、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生活、饮食调护、情志等方面的指导,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体质进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
篇三:护理质控工作总结
我院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社会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于20xx年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 对全院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统一标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导,解决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将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1、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质控,各质控组织定期活动,每月组织一次质控分析、总结会议,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质量标准等,并组织实施,重点抓好落实工作。
3、护理管理人员及各级质控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抓好管辖部门护理质控工作。
4、科二级质控组织定期开展活动,护理部组织院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一次,并把质控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5、质控组织每月进行一次自查自评,护士长平时随机抽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6、薄弱环节、危重病人管理,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检查、指导、协助夜班护士工作,检查督促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落实。
7、强化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质量控制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从思想上重视医疗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要求科室积极上报,每月科室
组织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上半年来无重大护理安全事件发生。
8、规范病区管理,对临床科室病区随时进行检查,发现脏乱差现象立即要求整改,并进一步规范。
9、护理文书书写,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及连续。护理文书即法律文书,是总协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书写过程中要认真斟酌,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反映病人病情变化,不断强化护理文书规范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要求科内护士长、质控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护理部每月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继续监控。
10、院感方面,按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质控人员兼职监控院感,各科室护士基本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虽然其中有一些缺陷,但总体使院感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11、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①基础护理不到位,新入院病人入院宣教及处置不及时、到位;
②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带物品过多,物品摆放凌乱;
③为病人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解释欠耐心,满意度调查时有投诉护士服务态度差;
④学习风气不够浓,各科室均不组织科室内业务学习; ⑤护理文书书写有漏项、漏记,内容缺乏连续性,内涵质量不高等缺陷;
⑥各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差,在护士长不在时或值班
期间,不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我们护理工作是漫长而又艰辛的,每天将面临各种不同的挑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医院更好的发展,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再创辉煌。
护 理 部
二○xx年六月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转运;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9-02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经过初步的抢救、治疗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常需要在一定时间后到检查科室进行必要的检查,或者经过病房初步抢救后需要立即转运到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在转运途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但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的因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气管套管的脱落,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缺氧,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留置管路的脱落,静脉输液管道脱落,伤口裂开,颅内再次出血等。
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因此,转运途中的细致护理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共对246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6例中男148例、女98例,年龄6个月-82岁,其中颅脑损伤患者162例,脑血管意外84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4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66例,留置引流管患者112例,2例在转运途中病情加重,3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搏骤停,1例在转运途中留置引流管脱落,5例在转运途中静脉输液管路脱落。
2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DR、B超、磁共振等检查或者急诊手术。
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患者的评估 转运前主管护士应与主管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估计安全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留置管路的情况、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或是病情危重随时存在生命危险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与护士一起护送,并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如必要的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向患者或家属作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取得配合,才能实施转运。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运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对于昏迷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丰富的应急经验,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或者病情危重随时存在生命危险,则转运时主管医生应当一起护送,同时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
3.3 转运器材的准备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准备好必需的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急救药品和监护仪、便携式氧气瓶等器材,同时应保持急救药品的数量和质量,器材都安全可用,报警音量应调最大,电动力仪器应保证电量充足。
3.4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运前护士应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应佩戴手腕带,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电动力仪器蓄电池的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应尽量祛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或便携式呼吸机。对于昏迷患者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检查各引流管如胃管、胸管等,不要夹闭,并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控制躁动,必要时适当遵医嘱使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量泵,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应充满氧气,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使用便携式氧气瓶供氧,因为便携式氧气瓶的氧浓度与氧流量比较好控制。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3.5 转运时细心观察和护理 护士在轉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抬高头部、妥善约束,保护各种管道通畅、固定良好,外伤患者要注意伤口敷料渗透情况,内出血患者观察皮肤湿度、神志状况,有无休克发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冬天应注意保暖。转运中动作有条不紊,遇到病情变化能沉着冷静,给予必要的应急处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4 总 结
转运患者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生命体征的改变等。因此,重症患者转运前,医护人员应认真评估院内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估计意外,应规范患者转运制度,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转运前要做好人员、仪器、药品的充分准备,配备有经验的转运队伍、合适的转运设备,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以确保患者转运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命,将是每一名急诊医护人员的职责,才能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及医院内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涵真,危丽华,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027.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 篇7
1临床资料
2006年1 月至2008年10月, 57例患者使用人工气道, 其中男40例, 女17例, 年龄16~87岁, 其中气管插管15例, 气管切开42例, 脑梗塞10例, 脑出血7例, 重症肌无力危象24例,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7例, 另外9例为其他病种。57例患者全部使用熊牌电动呼吸机, 人工气道时间为2~58 d。
2临床护理
2.1 妥善固定导管位置
①护士应经常检查气管内导管上的标记, 插入气管内至门齿的长度应保持在 (22±2) cm处, 如下移至一侧主支气管可导致单侧通气, 上移至声门上即丧失人工气道的作用;② 听诊肺部以确定双肺的入气量正常及相同;③每次变换患者体位时, 应用手固定导管, 以防止脱出;④过长外露的导管部分应剪短, 以减少死腔及减低导管对声带所造成的刺激或损伤[1]。
2.2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 松紧度适中。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 及时更换切口周围敷料, 保持切口干燥, 更换频率应视其污染程度而定, 一般2 次/d, 必要时随时更换。使用金属套管时, 内套管应每天清洗消毒至少2次, 分泌物多时, 每4 h清洗1次, 以防止痰液堵塞套管;注意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 必要时切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 以指导用药[2]。
2.3 吸痰的护理
2.3.1 吸痰管的选用
吸痰管过粗会造成呼吸道有效通气量不足或形成死腔, 甚至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过细会影响吸痰效果, 使痰液蓄积, 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吸痰管过硬会加重刺激, 损伤气管黏膜;过软容易被负压吸扁, 影响护理操作。吸痰管直径不应超过导管的1/2。气道内吸痰管前端应是圆头单孔管, 因为单孔圆头管吸痰比用多孔管的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低。口腔内吸痰应选择圆头多孔管。吸痰时负压不应超过150 mm Hg。负压过小影响分泌物的吸出, 负压过大易对气管内黏膜造成损伤 [2]。
2.3.2 吸痰时间
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病情而定, 如患者出现咳嗽有痰、痰鸣音、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 (SpO2) 下降, 或患者要求吸痰等情况时再行吸痰[3]。
2.3.3 吸痰方法
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 边旋转边吸引, 痰液多时可延长吸引时间。应用无菌技术, 先吸气管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 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每次重新插入吸引管前, 应用盐水将冲洗吸痰管, 去除残留的分泌物, 如被分泌物堵塞应及时更换;在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时, 应鼓励患者咳嗽, 以吸出深部分泌物,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3]。如遇血氧饱和度下降, 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施行手动式通气, 以帮助患者维持足够的氧气及通气。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后再行吸痰效果更好。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纯氧吸入3~5 min [3]。
2.4 体位及鼻饲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保持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对建立人工气道鼻饲患者, 护理不当易导致胃液返流, 误吸。病情许可下尽量抬高床头30°, 并适当地抬高或充填颈部, 防止颈后部腾空所造成的不适。
2.5 气囊的管理
气囊是密闭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主要工具, 气囊压力应保持在18 mm Hg (25 cm H2O) 以下, 每天至少应检查气囊压力1次, 以防止气管内壁受压坏死, 气囊放气1~2次/d, 5~10 min/次, 注气5 ml左右。气囊放气前应先吸净气囊上方气管及咽喉腔的分泌物或血液, 以免误吸入肺或造成窒息。[4]
2.6 人工气道的湿化
临床气道湿化的途径有:蒸汽加温湿化、雾化吸入加湿、人工鼻的应用、喷雾器加湿、空气湿化、气道内滴注加湿。临床上常选用无菌蒸馏水或0.46%盐水。因0.46%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浓缩, 使之接近等渗盐水, 对气道无刺激作用。国外最新研究显示, 等渗盐水不能有效稀释痰液。故对于分泌物多且黏稠, 需积极排痰的患者, 宜用无菌蒸馏水, 因其稀释痰液作用较强, 用于维持呼吸道湿润和排痰功能的主张用低渗盐水, 因其对气道黏膜的刺激性较小[5]。
湿化液用量成人为200~250 ml/d, 确切的湿化量必须视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患者体温、出入量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的调整。温度一般在20℃~40℃ , 低于或高于此温度范围均可造成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诱发哮喘, 过热有灼伤局部黏膜的可能[5]。
2.7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对清除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和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意义。气管插管者先将分泌物抽吸干净, 然后用等渗盐水或或碳酸氢钠稀释液棉球进行口腔擦洗, 1~2次/d, 有溃疡者可涂以贯新克 (复方维生素B12溶液) 。口唇干裂者可涂液体石蜡油。
2.8 拔管前后的护理
2.8.1 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 于拔管前几日应做有效的咳嗽训练, 每次吸痰前让患者自己深吸气, 屏住呼吸几秒钟, 然后用力咳嗽2~3声, 训练其把痰咳出套管处, 为拔管后自己能有效咳嗽做准备。拔管后应注意观察有无声音嘶哑, 呼吸是否通畅分泌物是否排出, 以及呼吸困难, 喉头喘鸣等。
2.8.2 对于气管切开者在决定拔管前, 应先试堵管, 48 h后患者体温正常, 没有痰或痰能自行咳出就可以拔管, 拔管后妥善固定切口, 嘱患者咳嗽时用手轻轻压住切口, 是否每日换药视切口愈合情况而定。一般切口3 d内全部愈合。这期间可以嘱患者多进食含蛋白多的食品。
2.9 感染的预防
①室内温度在18℃~20℃, 相对湿度在70%以上 ;②加强空气消毒:中药苍术每周病房消毒2次;③合理使用抗生素:人工气道建立后应及时留取痰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 根据结果使用抗生素;④减少探视;⑤减少不必要的拆卸呼吸机管道, 频繁拆卸或更换会增加呼吸机管道内细菌散播到病房环境的机会[6]。
2.10 患者的需求和心理问题
由于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后不能进行正常的交谈, 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患者的需求只能通过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表达, 而医护人员往往难以理解, 常引起患者焦虑、烦躁、恐惧、孤独感等不良心理状态, 因此, 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及时为患者分忧和排除障碍,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 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6]
3体会
本组57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引起气道堵塞和窒息, 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只有规范地应用护理流程、科学地管理、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 才能为患者创造早日拔管的条件,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会芝.国内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现状.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9) :63-64.
[2]仲继红.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6, 19 (12) :1137-1141.
[3]李贵梅.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2 (11) :202-203.
[4]王琳.气管插管的气囊管理及口腔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 24 (11) :1293-1294.
[5]潘美飞.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04, 18 (4) :668-669.
浅说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危重患者110例, 通过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较客观和合理地认识疾病, 产生较健康的心理状态, 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明显改善病情和愈后,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 我科共收治危重患者110例, 年龄36~86岁, 平均年龄62岁。病程最长20年, 最短两年。其中心肌梗死42例, 高血压肾病24例, 恶性心律失常22例, 肾功能不全22例。
2心理特征分析
危重患者病情重而复杂, 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患者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特征:恐惧心理, 紧张、烦躁心理, 焦虑心理, 悲观抑郁等情绪。
3心理护理
首先,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 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及病情, 灵活运用心理护理知识与技术, 在精神上给予患者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支持, 使之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促进疾病的康复。
3.1 恐惧心理
所有危重患者都会出现“死亡”这一观念, 多数患者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反应, 其表现可有三种形式:①在病情加重时主要表现为对疾病愈后的过分担心和恐惧;②病情减轻时会出现怕被遗弃、被排斥的心理反应;③直接对“死亡”恐惧是在患者治疗无望之时。在护理处于危重状态的患者时, 心理照料的第一阶段是给予精神支持, 积极鼓励其求生的欲望, 在患者能清晰判断环境时, 要用简单明确热情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出对患者的尊重、关怀和照顾。实行治疗时动作要轻柔, 要征求并尊重患者的意见和要求, 尽量满足其愿望。能康复的危重患者通过这样的心理支持, 使其在精神上渡过难关, 在躯体上加强了抗病机制。
3.2 紧张烦躁的心理
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凶险、痛苦, 对自身疾病的预后和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心中无底, 因此会出现紧张烦躁的情绪。护理人员首先要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抢救时动作要轻稳、沉着、严肃、有序, 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身体痛苦, 使患者从医护人员的行动上, 缓解一些紧张情绪。病情稳定时, 耐心听取患者诉说, 对所诉痛苦及因疾病带来的诸多不便而引发的各种牢骚给予理解。在于患者交谈时, 要注意使用激性语言, 使患者弱化紧张、烦躁的情绪。此外, 保持室内的色彩协调, 减少一些引起紧张气氛的画面, 也可为患者带来轻松感。
3.3 焦虑心理
由于病情的折磨, 一些患者会出现焦虑的心理状态。此时,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较强, 要求多, 希望得到更多的重视, 得到高明医术的诊治和精心护理。护士要以热情的态度积极主动给予救护, 关心、体贴、安慰患者, 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 生活上给予必要照护, 循序渐进的进行治疗检查用药, 饮食方面的指导, 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有计划的安排来访者的探视, 适当增加亲朋好友的陪伴, 消除患者的孤独心态, 通过精心护理和对患者的高度尊重, 最大程度的弱化患者的焦虑心理。
3.4 悲观抑郁情绪
危重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而出现悲观抑郁的情绪, 护士要主动与患者多沟通, 鼓励其提出问题, 耐心听取并详细合理的解释, 如何向患者传授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病情现状及愈后活动方法和效果, 疾病控制情况, 并发症的预防等知识。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重视和尊重, 从而建立积极地心理状态, 由于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途径调动机体的潜能, 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
4重视并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危重患者的家属心情大都是担忧、焦虑、不冷静, 而且家属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情, 所以单纯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重视家属的心理护理。首先, 护士要完全理解家属的心情, 详细解答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 通过自己良好的语言、态度、行为举止去影响他们, 使其消除焦虑、担忧及不良情绪, 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通过家属与患者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 使患者的心理护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结果
感悟危重患者护理的细节管理 篇9
1落实制度, 规范细节
1.1 严格落实护理相关制度。
规范护理细节。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 细节则是规章制度的细化分解, 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笔者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ICU工作手册》与《护理细节20条》, 细化各个护理工作流程, 进行护理分组, 组长负责制, 由综合素质高的护士担任组长, 负责在岗时的护理质控, 逐步增强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和预见性, 形成科学的层层质控[2]。
1.2 细化危重患者交接班程序, 建立ICU患者转入转出护理交接流程。
危重患者交接登记本, 凡接、送到各科室或手术室的危重患者都必须与病房护士或手术室护士就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皮肤特殊用药, 当天检验指标交接输液情况及所带各类管路等进行详实细致交接、记录和双签名;明细各班责任。护士长带领组长每天对全科患者进行早查房, 了解当天患者病情各班床头交接班, 详细交接患者相关内容。
2设备物品的细化管理
2.1
各类抢救设备指定专人管理。每周定时清洁、维护、登记, 确保其性能完整无损或及时排除潜在危险。每月护士长亲自参与检查一次, 防止一旦抢救患者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而引发的不良后果。
2.2
做好一线人员的后勤服务, 科室配总务护士, 负责领取本科需用的各类物品, 每天定时检查各类物品的配备状态, 并将物品分格放置, 粘贴标识方便取放, 要求总务护士每天下班前对物品进行检查储备, 避免物品不全造成抢救延误。
3实施人性化护理, 完善护理理念
3.1
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 细作术前宣教, 结合图片详细介绍ICU环境设施人员配备必要时实地参观。清醒患者在部分护理操作前给予解释, 使其配合, 科里自制了一指明图册, 形象的显示出:伤口痛、胸闷、咽部异物感、喝水、要求翻身、吸痰等二十余副图片, 根据患者手指的内容, 以最快的时间了解患者需求。各班护士在上下班前对患者多一句问候对患者不直呼其名, 而称谓“老师、老先生、阿姨、老太太, 小朋友、好孩子”。适时教育新老员工对患者的态度要亲切和蔼, 语言要温和, 避免恶性刺激, 注重维护患者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 保持一颗同情心[1]。
3.2
大部分医疗事故的发生, 都起因于细节, 护理细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护理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要有敏锐的眼光, 树立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护理工作天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平凡的事, 做到极致也不会惊天动地, 工作中, 那些大的、明显的误区大家都会警觉, 会小心地避开, 而有很多细节却易被忽视。“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细节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关键, 是提高护理质量,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
总结:任何细节和环节的疏漏都会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医院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标准、工作流程比较全面, 但能否落实到位并使患者由满意到感动, 关键取决于细节护士的工作是一项细中求细的工作, 在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外, 必须注重细节, 因为细节有可能决定你职业生涯的成败。[2]
参考文献
[1]周正霞.人性化护理实施与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8) :165-166.
[2]王伟.浅谈“细节”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2) :85-86.
危重患者电子护理文书质量研究 篇10
危重护理文书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客观记录[1],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2]。卫生部2010版《病历书写规范》出台, 取消了一般护理记录单, 而危重护理记录单、体温单、医嘱单仍列入归档护理文书, 具有法律效力。我院2010年对住院患者病历应用计算机管理, 在实践中发现危重电子护理文书存在书写缺陷质量问题, 通过实行加强电子护理文书管理的策略, 电子护理文书缺陷减少、质量得到了改善, 现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56例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院治疗危重患者电子护理文书, 其中内科48份, 外科30份。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 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28天, 平均15.7天,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2天, 平均16.2天,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均进行《病历书写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标准化培训。
观察组护理人员除标准化培训外, 还采取加强电子护理文书质量管理的策略: (1) 加强学习, 强化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2) 认真落实电子护理文书质量控制; (3) 设计表格式护理文书, 使用专科电子模板; (4) 加强医护沟通, 合理排班;对照组除一般要求外, 未实施加强策略。
1.2.2 记录数据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电子护理文书中的危
重护理记录单、医嘱单、体温单、护理评估单缺陷病例数, 详细缺陷情况的病例数, 以及缺陷病例的总数。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缺陷情况 (见表一)
两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护理缺陷, 详细护理缺陷病例统计及占每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见表一。
2.2 两组缺陷护理单比较 (见表二)
分析护理文书单, 两组比较, 观察组危重护理记录单的缺陷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观察组医嘱单的缺陷病例数少于对照组, 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体温单、护理评估单病例数也少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减少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护理文书总缺陷例数比较 (见表三)
两组护理文书总缺陷病例比较,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观察组缺陷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病历是严肃的法律性文件, 而临床护理记录则是病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准, 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 在法律上有其重要的意义。不认真记录或漏记录、错记等均可造成差错事故或渎职罪[3]。
护理文书存在潜在法律责任问题都是由于文书不规范造成[4]的, 实行《病历书写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标准化培训有利于开展电子护理文书工作,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病历书写基本功, 使护理人员护理文书变得简洁化, 且避免了字迹潦草带来的不便。
对照组电子护理文书书写存在问题较多, 护理文书缺陷明显, 其中危重电子护理记录单缺陷占39.7%, 比例最大, 其他护理文书缺陷也有不同程度的出现, 这样以来, 护理文书质量得不到保证, 容易出现护理执行差错, 造成纠纷, 增加了 (上接1431页) 执业风险。
针对这一现象, 我院采取了加强电子护理文书管理策略, 如: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长利用病历书写中存在隐患与法律知识相结合每周讲摆, 增强护士自觉守法意识;呼吸道感染或气管切开失水量增加[5];.要求班班进行出入量小结, 24小时总结后填入体温单相应栏内;将危重护理记录单设计成表格式, 表格左侧为观察项目和计量单位, 护士只需准确填写观察、测量数据, 右侧表格只需简要记录病情转归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重复性记录, 节约有效工作时间;医护人员积极沟通、达成共识, 医护人员如发现对方记录中有不相符的内容, 应积极沟通核实后及时修改。
护理病例全程监控是是一种管理手段监督机制[6], , 采取加强电子护理文书管理策略后, 观察组电子护理文书项目缺陷病例数均有所减少, 危重护理记录单、医嘱单缺陷明显减少, 且护理文书缺陷总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大提高了护理文书质量, 减少了医疗纠纷, 为我院推广使用电子护理文书、提高护理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甘兰君.护理学基础[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37
[2]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EB/OL].[2010-02-04].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5/201002/45871.htm
[3]崔淼.护理学基础[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89
[4]辛燕飞.信息化管理下护理文件缺陷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9;9 (3) :34~35
[5]毛敏辉.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和方法[J].河北医学, 1998;4 (1) :81~83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 篇11
【关键词】风险管理干预;急诊危重患者;效果分析
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critical analysis
Hu Jua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Sichuan,luzhou64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isk manage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emergency care. Methods: our hospital treated 100 cases of emergency recentl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aditional nursing,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fter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nursing effect. Results: the team of nursing risk incidence,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nursing risk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research.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alysis of th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08-02
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且病情发展很快,病情复杂,抢救几率高、护理工作量大加上患者死亡率、致残率高等高风险因素使得急诊科成为医院高风险科室。因此,急诊科如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护理过程出现的差错,提高急诊抢救水平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1]。风险管理是一种临床医学管理模式即通过对各类风险事件进行明确和评估后制定出对应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安全的目的[2]。本次研究对我院100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干预旨在探讨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患者年龄在22-85岁之间。平均年龄 44.1±13.5岁。其中心肌梗死36例,重症颅脑伤20例,脑梗死、脑出血各20例,慢阻肺4例。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疾病、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临床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采用风险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护理组经过查阅大量的临床资料以及科研数据,对急诊危重患者各个环节出现的风险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设计危重患者的护理流程图,并按照风险大小、风险发生率来确定护理对策的先后顺序。(2)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监控风险。①合理布局急诊各个区域,按照以往发生的护理风险来决定临床护理指引,区分抢救区、重症区以及普通诊区,坚持危重患者先抢救的护理流程。②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安排专业技能娴熟的老护士对年轻新进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从而进一步规划急诊护理工作。共同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典型的护理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能力,并通过采取患者满意度来考核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从而鞭策护士认真工作,提升质量。 ③规范急救服务流程以及启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重症患者的转运以及交接班等规章制度,重新修訂护理人员各班的工作职责,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等。(3)护理风险的处理,对于护理风险发生时要具有及时处理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对急诊危重患者的资料登记、院内护理交接记录单等进行完善。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认真履行知情义务,详细耐心的向患者讲述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使患者和护士共同承担风险。
1.3 评估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护理差错、缺陷情况;急诊停留时间、 抢救成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表示、组间行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费用、护理差错、缺陷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通过对医疗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在明确各类医疗分析后制定的一系列的对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将医疗风险管理干预模式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能有效的规划护理工作程序并提高临床安全性,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抢救几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由于其急诊量大、患者病情危重以及抢救几率高、因此,护理风险比较常见[3]。因此,在急诊科危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由于主观因素也会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如漏查、文字记录潦草不清楚等造成误读、对家属缺乏有效的沟通等。因此,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要增强护士的法律风险意识,从法律角度规范护士的书写等日常护理行为。加强护士的责任感,出现问题勇于承担,及时告知责任人并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发生[4-5]。
在急诊科危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费用、护理差错、缺陷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意识到通过急诊护理人员对于急诊风险进行前瞻性的预防控制以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的应对和处置能力能有效的降低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综上所述,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承担了大量的风险,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风险管理模式能使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对于改善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質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文果, 樊国爱, 高海洋,等.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4):2168-2169
[2]宁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11:159-160.
[3]赵雪红, 程丽君.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05, 25:130-131.
[4]张梅清, 吴耀建, 邹佩珍,等.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批量外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308-309.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危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23~79岁,平均43.51±5.23岁;对照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24~80岁,平均41.56±5.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危重患者包括重症颅脑损伤、血气胸、脑出血、大型手术后等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临床采用ICU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发生意外情况立即通知医生救治,配合医生实施抢救;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及药物注射,做好基础常规护理,预防并发症。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4个小组ICU护理小组进行全面护理,各小组受护士长领导,采取轮班制度,每12小时换班1次。(1)采用护士长领导小组责任制,基于护理人员职称及工作能力设立护理小组,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1人,明确分工职责,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护理工作,责任到个人,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效率。(2)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定时查房,查房过程中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主动获知患者的临床需求,主动询问患者的不满并记录,之后通过小组会议解决相关问题,减少护理安全隐患。(3)主动完善细节管理,做好日常护理;除关注患者体征情况外,护理人员还要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做好日常清洁,保持空气清新流通;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普及相关疾病知识,传播正能量,增加患者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到位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数值越小,护理到位率、护理满意度数值越大,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实验组住院19.52±4.32天,对照组住院24.45±5.61天;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到位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 讨论
ICU患者为重症危急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变化反复、病种较多等临床特点,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护理措施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率,甚至加重患者病情[1]。
临床护理ICU重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熟练辨识心电图、血压、心率等临床指标并详细记录,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2]。良好的责任意识是ICU护理小组强调和重视的内容,责任意识缺乏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待重症患者必须保持耐心,主动了解患者需求,予以周到的临床护理;明确岗位职能,加强护理管理是ICU护理小组工作的特色之一,按照患者需求合理分配护理人员,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
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到位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ICU护理小组可以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超美,杨磊.ICU护理导小组的建立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4):279-280.
[2]丁志鑫.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2):7304.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推荐阅读: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08-26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07-12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10-24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10-16
危重患者的支持护理论文07-01
老年危重患者07-28
内科危重患者09-30
留观危重患者08-04
门诊危重患者处置08-10
潜在危重症患者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