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危重患者处置

2024-08-10

门诊危重患者处置(共9篇)

门诊危重患者处置 篇1

门诊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措施

为确保门诊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门诊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措施:

1、建立优先处置通道:凡遇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等危重症患者,即可启动优先处置通道。

2、门诊所有工作人员遇危重症患者,应实施“首遇”负责制,及时协助患者就近诊治,并通知门诊部。

3、凡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

4、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门诊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5、立即通知急诊一楼、告知相关病情。危重症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运,转运过程中必须由相关医护人员护送,并做好交接记录。

6、凡对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如有发现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和科室,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

7、对群体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情危重者,门诊部在协调救治的同时要上报医务处,必要时上报主管副院长、院长及卫生局。

门诊危重患者处置 篇2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7月就诊于本院急诊门诊的危重症患者, 共336例。

1.2研究方法

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病因、死亡存活情况等临床资料, 并进行数据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诊门诊危重症患者年龄、性别的统计分析结果

336例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53∶31 (212∶124) ;患者年龄范围为15~98岁, 平均 (55.1±16.5) 岁, 其中青年患者 (15~39岁) 83例, 占总患者人数的24.70%;中年患者 (40~59岁) 107例, 占总患者人数的31.85%;老年患者 (60~98岁) 146例, 占总患者人数的43.45%。

2.2危重症患者临床病情分析结果

对患者的临床疾病进行统计分析, 就诊人数最多的为创伤、神经疾病、循环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其中, 创伤患者68例 (20.24%)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65例 (19.35%)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60例 (17.86%)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57例 (16.96%) ;其它系统 (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 疾病患者86例 (25.59%) 。各年龄段患病情况见下表, 将各年龄段的创伤、神经疾病、循环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进行单独分析,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n)

2.2.1 就诊人数最多的病种患者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就诊人数最多的为创伤、神经疾病、循环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其年龄、性别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

(n)

2.3急诊门诊患者就诊时间数据分析结果

急诊门诊危重症病患每周救治的人数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救治的危重症病例人数最多的为1月、8月、11月, 就诊的危重症患者人数依次为68例 (20.24%) 、64例 (19.05%) 、60例 (17.86%) 。根据统计结果, 急诊患者就诊的时间最多的时间段为18:00到1:00, 其它时间段人数较少。相关结果见图1。

就诊人数最多的为创伤、神经疾病、循环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其就诊时间数据分析结果见表3。

(例)

2.4死亡病例分析结果

336例中有23例 (6.85%) 在就诊时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 其中, 12例患者在前往医院救治的途中停止心跳、呼吸;23例患者的病种有:创伤7例 (30.4%) , 呼吸系统疾病4例 (17.39%) , 神经系统疾病4例 (17.39%) 。死亡18例, 有5例复苏成功。

3讨论

现代人们的生活、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 人们对专科的治疗疗效尤其是对急诊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因此, 分析急诊门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可以有效地对医院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最大程度提高对急诊患者的救治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7月就诊于本院急诊门诊的336例危重症患者, 由临床数据可知, 急诊患者多为老年人 (60~98岁) , 有146例 (43.45%) , 其次是中年人、青年人;其主要原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 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同时临床猝死多与中老年有关[1]。就诊病种中, 排在前四的依次为创伤、神经疾病、循环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其中创伤多以中青年为主, 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多以中老年为高发群体;同一病种, 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 可能由于男性其自身生理特点及社会属性。因此应加强并提高对中老年心血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早期识别及院前急救水平,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研究结果显示, 急诊危重症患者有一定的季节性, 危重症病例人数最多的为1月、8月、11月, 其就诊的危重症患者人数依次为68例 (20.24%) 、64例 (19.05%) 、60例 (17.86%) ;就诊时间多在每日18:00到1:00。因此院方应加强相应时间段和时间点的医务资源数量, 提高急诊成功率。这与其它文献中冬春季节急诊较高发的情况一致[3]。

本文研究的33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中, 有23例 (6.85%) 在就诊时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 其中, 12例患者在来院救治途中停止心跳、呼吸;23例患者的病种有:创伤7例 (30.4%) , 呼吸系统疾病4例 (17.39%) , 神经系统疾病4例 (17.39%) 。死亡18例, 有5例复苏成功, 成功率为21.74%。心肺复苏有“黄金8分钟”的最佳抢救时间[4], 能否复苏成功、复苏的时间把握对病人的存活至关重要。因此, 急诊医务人员提高对患者心肺复苏的医疗技能对急诊患者的存活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不同疾病、不同患者都有差异性, 了解本地区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 对提高本地区急诊门诊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周莉, 王晓燕.危重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分析[J].贵州医药, 2012, 36 (3) :260-261.

[2]张在其, 陈文标, 陈玮莹, 等.广州市97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 , 3 (5) :103.

[3]王余俊, 王琼, 米晓薇, 等.内科急诊抢救3018例病者及死亡分析[J].贵州医药, 2002, 26 (3) :273-274.

门诊危重患者处置 篇3

一、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市卫生局批准,承担本市内的狂犬病暴露处置工作。

二、根据狂犬病暴露处置工作的需要,制定狂犬疫苗购买计划,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接收、购进疫苗记录。

三、严格遵守疫苗储存、运输、使用管理规范,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冷链设备,保证疫苗质量。

四、门诊工作人员要对狂犬病暴露者按照暴露情况依照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进行规范处理,同时告知暴露者或其监护人暴露级别及处理意见(包括所需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血清)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详细填写“狂犬病预防知情告知书”,留底存档。

五、认真开展与狂犬病暴露处置相关的宣传、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预防接种反应报告处理等工作,并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作好记录;做好狂犬病暴露处置资料的档案化管理。

六、收集所有门诊资料,并及时统计上报。

禹城市疾控中心

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工作人员职责

一、及时、规范的按照处理原则做好伤口的处理。

二、向咬伤者或家属做好相关知识宣传,说明常见的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详细填写知情告知书。

三、严格按程序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认真填写“狂犬病疫苗接种卡”,向被接种者预约每次接种的时间,每针次接种后都要记录疫苗批号,接种者要签字。

四、认真做好接种后观察,及时处理出现的接种反应。

五、每日要对伤口处理区,疫苗接种区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六、做好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常规冷藏保存,每日测温2次,并做好出入库登记。

七、认真做好咬伤者暴露程序、伤口处理、疫苗(免疫球蛋白)接种,异常反应等相关情况的登记,每月2日向市CDC报“狂犬病预防接种情况汇总表”和“狂犬病预防接种月报表”。

禹城市疾控中心

动物咬伤分级及处理原则

【暴露分级】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免疫程序】暴露后免疫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天(第1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本疫苗1剂,共5针,儿童用量相同。新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为“2-1-1”,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疫苗接种者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经济的接种程序,只需到接种门诊3次,分别在当天接种2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就能有效预防狂犬病,接种周期缩短了7天,且产生抗体迅速,对就诊时间比较晚、严重咬伤者更加适用,目前“2-1-1”已在我省全面推行。

【接种方法】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禁忌】

1、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后程序接种疫苗无任何禁忌症。

2、暴露前程序接种时遇发热、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或对抗生素、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禁用。哺乳期、妊娠期妇女建议推迟注射本疫苗。严重不良反应者,可做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注射后有轻微局部及全身反应,可自行缓解,偶有皮疹。若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较严

【注意事项】

1、疫苗有异物或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

2、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

3、禁止臀部注射。

4、严禁冻结。

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4

黄凤

一、基础护理概念

基础护理示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复杂的致病因素和疾病本身的特异性导致的病人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形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科学护理对策,帮助或指导患者解除由于这些变化而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使之处于协调、适应的最佳身心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于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示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二、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内容。

1.负责病房环境、家属陪伴的管理,给患者建立好的医疗环境,预防感染 2.维持患者的身体清洁,保持床单位整洁,给予患者合理的卧位 3.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观察病情变化的信息和治疗效果。

4.保证患者各种管道的固定并观察通畅情况,标示清楚,符合要求。5.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对不能进食患者进行饮食护理。6.协助执行治疗方案,配合医疗诊治工作。

7.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很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8.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恢复。

三、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实施

1、病房环境方面:要保持病室的清洁、美观、安静、舒适、方便、有序的治疗环境。行相关健康宣教。

2、床旁单元方面:保持床单元清洁整齐,床下无杂物,无血迹及污渍。各种管道的整齐固定,不要散落予床单元上。床头柜物品摆放纸和杯子等物品。

3、患者个人卫生方面:对于患者个人卫生方面应该做到“三短六洁” 三短:头发短、指甲短、胡须短。

六洁:头发、口腔、手、足、皮肤、会阴。

4、患者的体位方面:患者体位应该与病情相符,按时翻身,满足患者的舒适及安全要求。我科患者无禁忌症患者宜抬高床头15-30度,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脑水肿。

5、患者饮食方面:能经口进食者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对于不能进食者予以安置胃管,保持胃管固定通畅,予以管喂流质饮食,时间标示清楚。

6、患者的治疗方面:留置针、尿管、胃管等各种管道应该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并标记时间,药物应该现配现用,输入速度应与病情及药物要求相符。口服药用药准确、安全、及时。

7、护理方面: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情况,如有变化随时处理并记录,护理分级符合标准,标示与级别相符。掌握患者病情,每日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管、口腔、气管等护理。

门诊危重患者处置 篇5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B超、磁共振、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当班的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用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当班医生一起护送,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当班医生一起护送。

3.3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给予带上手腕带,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护理记录单或病人交接单),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 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后送入。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泵。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袋供氧,因为氧气袋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3.5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的护理记录单或转运病人交接单,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4 小结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篇6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认真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建立完善各专业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预案。

二、危重患者的抢救,见《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三、危重患者收治原则上应以主要病情责任科室为主,出现两个及以上重要脏器衰竭或损伤,危及患者生命的,原则上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进一步救治。

四、患者入院后病情发生变化,出现危及生命的病情超出所在科室诊治范围的,应及时联系相关科室会诊,参与会诊医师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会诊意见,意见一致后尽快转入相应科室。确因病情复杂,难以确定转诊科室时,由医务部组织相关科室讨论确定。确定原则:

(一)首先考虑危及患者生命首要病症所属专业;

(二)内科危重患者需要手术时,如病情允许则转入相应手术科室进行手术治疗,如涉及多个手术科室,原则上应首先考虑危及患者生命首要病症所属专业。如病情危重不允许转科的,仍在内科科室保守治疗;

(三)经会诊讨论仍难以确定转入科室的,由医务部根据专家会诊意见决定收治科室,任何科室不得推诿、拒绝。

五、转诊科室一经确定,转入科室会诊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协调确定床位,转出科室迅速完善本科工作,保证患者及时、安全转科。

六、确定转诊科室后,如转入科室以各种理由拒绝收治患者,延误患者治疗,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视情节严重,予以当事人及科主任通报批评或扣除科主任半年到一年津贴的处罚;如因此引发医疗纠纷,则拒绝转入科室为纠纷责任科室,当事人为医疗纠纷责任人,根据《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对科室进行加倍处罚。

七、经积极救治,转入患者病情缓解,无危及生命征象者,应及时转出,具体参照《转科制度》。

八、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患者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及时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患者的消毒隔离以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危重症患者护理会诊记录本 篇7

一、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满足病人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是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及为重要。但是,目前综合医院分科较细,专科护理内容局限,当重症病人发生非专科性疑难问题或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时,使护理的难度增多。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实施科室与科室之间,甚至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护理技术协作,进行必要的护理会诊指导,各专科可根据本科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在某些护理专科技术方面薄弱的科室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术指导,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专科护理人才和设备的作用。通过护理会诊加快专科护理技术发展的步伐,减少各类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二、病区护士长上报科护士长,由护理部确定护理会诊的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参加。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的护士长主持,科护士长和护理部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责任护士做病例报告和会诊记录。

门诊危重患者处置 篇8

为给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加强对发生在检查过程中的急危重症的抢救处理,特制定应急措施如下:

1.医技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主要是指各病区、急诊室(含ICU)、门诊等急危重症患者,虽已经处理,病情已得到稳定,但在检查过程中又发生变化者;在接受各种造影所需的对比剂过程中所发生的过敏反应者;或者非急危重症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病情变化者。

2.急危重症患者实行“绿色通道”制度,一律进行先检查,后补记费用的诊疗制度。

3、各病区、急诊室(含ICU)、门诊等急危重症患者,在检查前应对患者是否能接受检查进行评估。如属危重患者一般劝其暂停检查,如必须检查者应通知其所在科室派医师到场。

4、接受离子型碘对比剂造影,应有临床医生在场陪同,接受碘对比造影的患者,检查前做好碘过敏试验及相关的预防用药。被检查者或家属需签署“接受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

5、检查室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受检者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检查,并投入抢救。

6、在场的医生和护士立即处置病人,吸氧、测血压、吸痰,使用必要的急救用药。同时将身体放平,头侧转,以防呕吐物堵塞吼道。必要时使用气官插管。

7、医技科室医生应具有初步的抢救技能,一方面配合医生护士急救,另一方面电话通知急诊室或病区医生协助抢救,同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接到通知立即到场,一方面组织协调抢救,一方面向分管领导或院长汇报。

8、如临床医师尚未到场,此前放射科医护人员应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球囊通气;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迅速进行体外人工心脏按摩,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给予急救药品。

9、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患者抢救治疗。

10、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向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观

察治疗。

11、科室人员定期检查,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随时投入使

用。

心搏骤停急救原则:

1、疏通气道。

2、人工呼吸、吸氧或呼吸机。

3、拳击复率+心脏按压。

4、药物:

1)肾上腺素的使用:肾上腺素首次1mg静推,3-5分钟1次,3-5次后无效者

加大剂量至0.1mg/kg。

2)升压药物:低血压者可用盐水500ml+多巴胺80mg+间羟胺40mg静滴,效差

者加用肾上腺素1mg或去甲肾上腺素1mg,心衰者加用多巴酚丁胺120mg。

3)利多卡因:首剂50-100mg静推,可重复,每次50mg,见效后2-4mg/分钟静

滴维持。仍有室速和室颤者用胺碘酮。

4)阿托品:1mg静推,无效时隔3-5分钟1次至总剂量0.04mg/kg。

5)碳酸氢钠:首剂5% 碳酸氢钠60-100ml。

6)异丙肾上腺素:1mg+糖250ml静滴1-2ml/分钟。

临床急症抢救用药

一、代谢性酸中毒:

1.吸氧:10L/min

2.补液:N.S 500-1000ml

3.碳酸氢钠:每公斤体重给5%碳酸氢钠0.5ml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1mmol/L。

二、升压:

1.多巴胺:2-10微克/公斤.分(或0.25-1毫克/分)静点

2.多巴酚丁胺:2.5-10微克/公斤.分静点

3.肾上腺素:0.5-1毫克皮下或肌注

三、呼吸衰竭:

1.痰液引流

2.解除痉挛:氨茶碱0.25克+50%葡萄糖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

3.吸氧

4.呼吸兴奋:尼可刹米1.5-3克+5%葡萄糖500毫升静点,总量小于5克/天

四、强心:

西地兰0.2-0.4毫克+50%葡萄糖静推(慢推)

影像科药物过敏应急预案

一、【过敏反应应急预案】

(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

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

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

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

其家属。

(四)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应重做过

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五)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

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

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

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

迅速报告医生。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

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

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

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

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根据病人情况,适时配合急救人员护送患者到急诊科或病房继续诊疗。

(八)参加抢救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记录抢救用药,并保留各种药物安瓶及药瓶。

(九)与急救人员及收治科室做好病人的交接工作。

三、【程序】

(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 → 做过敏试验 → 阳性患者禁用此药 →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

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 → 现用现配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首次注射后观

20~30 min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 →平卧 →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 改善缺氧症状→ 补充血容量

→ 解除支气管痊孪 →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告知家属→护送患者到急诊科或病房继续诊疗→做好病人交接

B超室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篇9

为给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加强对发生在检查过程中的急危重症的抢救处理,特制定应急措施如下:

1、检查时必须有医生在场,在检查前应对患者是否能接受检查进行评估。如属危重患者一般劝其暂停检查,如必须检查者应通知其所在科室派医师到场。

2、在检查过程中,如患者病情危重应有家属在检查室陪同检查,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遇到意外情况及时通知检查室工作人员。

3、检查室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受检查者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4、如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出现意外,立即停止检查,并投入抢救。工作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值班医师,请求协助抢救。

5、B超医师应具有初步的抢救技能,在专科医师带来前,应做到给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必要的抢救药品。

6、电话通知医院总值班,同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到达现场组织协调抢救,并向医务科、业务副院长汇报。

7、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患者的抢救治疗。

8、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向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上一篇: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学校学校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