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

2024-10-16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共10篇)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 篇1

2010年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2010年我担任29病区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员,在护士长领导及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质控要求,每周认真检查,较好地完成了质控工作,现总结如下:

基础护理方面: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每日两次整理床单位,故床单位整洁、无污迹。能协助进餐,观察病人进餐情况。由于病人服不合身,故大多数病人不愿穿病人服。专科护理方面:管道护理做得较好,引流管妥善固定、标示清楚,通畅、安全、有效。但个别病人饮食不符;记录24小时尿量不准确;病情掌握方面:均知晓病史汇报程序,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诊断、病情、主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存在的护理问题。但个别责任护士特别是代班的对病人的既往史不了解不全,主要的阳性检查不了解,护理问题顺序不妥;大多数护士对专科体检不熟练、不全面。急救治疗方面:个别护士对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对抢救物品的作用及副作用知晓不全。

对存在的问题在晨会上反馈,在每月的护士会议上讨论,提出了整改措施:

1.对新入院病人责任班做好宣教,选择合适的病人服,对不原穿病人服的反复劝说。

2.对记录24小时尿量的病人,给予量杯,责任班做好宣教,规定了统计24小时尿量由深夜班负责,记录在体温单上。

3.责任班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翻阅病人的病史及相关检查报告,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

4.责任班加强饮食宣教,观察进食情况,及时跟经管医生沟通,及时更改饮食。

5.低年资护士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每周晨会提问专科知识及急救知识。

6.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7.护士长和护理组长每月进行抢救仪器、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专科知识的考核。

8.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9.对专科护理体检已申报QCC,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可组织观察关于消化专科体检的录像,加强练习,每周在三级查房的时候学习与考核。

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危重护理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29病区姜丽英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12月, 护理部质控组——检查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小组对全院8个护理单元的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进行质控检查。小组成员固定, 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由1名组长、3名成员组成。

1.2 方法

1.2.1 制定危重患者基础护理检查项目和评分标准

医院护理部对全院护士长、各护理单元护理质控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培训;护理部根据卫生部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0年版9号《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试行》文件, 按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于2012年重新制定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经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认真讨论, 于2012年10月开始把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到护理质控中。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考核标准包括10个项目, 考核内容30条, 共计100分, 包括床单位;头发胡须;口腔;皮肤会阴;指 (趾) 甲;各种导管;巡回工作;补液观察;基础护理记录;卧位。≥90分合格。

1.2.2 检查方法

在全院8个护理单元中随机选择30名病情危重患者, 患者的基础护理不依赖家属。检查小组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估,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连续3个月, 每月检查一次, 查房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将检查整改后结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另外, 随机询问8个护理单元40名护理人员在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前后对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

1.2.3反馈总结

护理部质控组人员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并口头反馈给病区护士长, 要求各护理单元将检查结果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查找造成问题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将全院各病区上报的材料进行汇总。

1.2.3. 1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调查表

调查表又叫检查表法, 是利用统计表来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问题原因的一种方法, 见表1。

1.2.3. 2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排列图

排列图是通过找出影响基础护理不合格因素的主要问题, 以便确定改进关键项目的图表。依据各护理单元上报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统计, 分析8个护理单元基础护理中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见图1。

通过排列图显示, 本院基础护理缺陷是由翻身卡签字不及时、晚间护理未做、床单元不洁这三项主要原因引起, 而翻身卡签字不及时是主要问题的关键所在, 需首先得到解决。

1.2.3.3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鱼骨图

鱼骨图是一种分析质量特性 (结果) 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 (原因) 的一种工具, 又称因果图。鱼骨图可以将影响质量的诸多原因一一找出, 形成因果对应关系, 使人一目了然, 对于确定正确的对策方案有帮助。分析影响翻身卡签字不及时的各种其他原因, 见图2。

根据鱼骨图显示2012年10-12月三个月全院影响各护理单元基础护理中翻身卡签字不及时等原因, 护理部要求各科室对翻身卡签字不及时进行整改, 为期一周。

1.2.3. 4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柱状图

将2012年第四季度与2012年第三季度患者对基础护理满意度、护士对护理质控的重视程度、基础护理有效整改率的结果环比进行比较, 可看出基础护理整体质量的提高。在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统计分析第三季度结果:全院8个护理单元基础护理不合格项平均每月133项, 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44%, 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重视程度32%, 基础护理有效整改率22%。在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第四季度, 基础护理不合格项平均每月83项, 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74%、基础护理有效整改率46%及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重视程度66%, 见图3。

2 结果

自2012年10月本院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控统计分析后, 本院基础护理质量指标的合格率均有显著提高, 临床基础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控制, 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 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三个月连续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数据, 不合格项由之前每月平均133项减少到83项, 有效整改率达46%, 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工具重视程度由之前32%提高到66%。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由之前44%提高到74%。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责任意识、责任心等都有了积极评价。

3 讨论

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前, 对本院近1年来基础护理质控情况汇总, 得出基础护理总不合格项1600项, 每月平均不合格项133项, 整改率平均每月22%, 以往的护理质控反馈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口头反馈, 没有统计分析, 对质控结果难以表述清楚, 也很难让每位护士了解科室基础护理质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不够, 从而导致每次对存在问题的有效整改率很低, 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整改。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动态观察和分析控制, 通过过程控制和关键过程的监控, 让每一处问题明了。检查表的使用可看出各病区每月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存在的情况;绘制柏拉图, 可把当时查到的数据与以往数据进行对比, 能看出存在问题的发展趋势;选择鱼骨图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集思广益, 切身感受,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对问题的整改更具主动性, 整改效率也更加提高;用柱状图对检查结果进行比对, 可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 使护理质量明细化达到了用数据说话的目的[6], 利于管理者对质量的动态观察和分析控制, 优化了管理质量信息传递和质量记录可追溯性, 确保每一个存在的问题具有可查性, 以便追溯其发生原因。并且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 强调全员参与, 充分调动了每位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与其中的护士可以随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观察, 从中分析需改进的部分, 并可反省自己的不足, 主动思考[7]。因此, 护士是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人员, 也是护理质量的直接控制者[8]。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 把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贯穿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过程中, 持续有效地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优化护理质控,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应用统计表、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控分析统计, 提高了护理人员全员质控意识, 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 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较文字记录能更直观地反映基础护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数据及图表形式更具说服力, 每位护理人员能一目了然地知道科室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 激发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达到主动、有效整改。

关键词:质量管理工具,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控

参考文献

[1]尤建新.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于红梅, 张红梅.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困惑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 :211.

[3]张端香, 段秀卿.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240-241.

[4]张素珍, 卢明.特、一级护理质量的量化控制与持续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上旬版) , 2006, 12 (6) :75-76.

[5]林玉丹, 沈秋凤, 邱双双, 等.临床科室组建治疗控制小组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 2012, 26 (2) :166-167.

[6]田春梅, 张素珍, 曹君玲.护理质量量化考评程序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0) :36.

[7]仉京华, 王青春.实行质量控制与改进小组管理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J].解放军杂志, 2011, 28 (4) :68-69.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 篇3

【摘 要】 目的:观察并探究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实时护理质控具有的效果。方法:选取28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不定期病房管理的质控方式,观察组则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实时护理质控的方式,对两组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展开统计并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患者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实时护理质控操作应用在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极大程度促进本科室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能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实现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实时护理质控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13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肿瘤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相连[1]。肿瘤重症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为加大对肿瘤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力度,有效避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充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我科以收治的280例肿瘤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应用实时护理质控具有的临床效果展开深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中,男86例,女54例;年龄分布为:22~83岁,平均年龄为(59.4±5.3)岁;疾病种类:30例为胸腹部肿瘤,27例为颅脑肿瘤,28例为呼吸衰竭,16例为重度骨髓抑制,18例为心功能障碍,15例为多器官衰竭,6例为其他疾病。观察组中,男83例,女57例;年龄分布为:24~85岁,平均年龄为(58.9±4.8)岁;疾病种类:32例为胸腹部肿瘤,24例为颅脑肿瘤,26例为呼吸衰竭,14例为重度骨髓抑制,15例为心功能障碍,18例为多器官衰竭,11例为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不定期病房管理的质控方式,护士长监督肿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情况,每个月不定期对科室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分项目进行检查,包括院感管理、文书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床边责任制护理等。观察组则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实时护理质控的方式,实时监控肿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并进行评分。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①开展组织管理。质控小组包括2名护士长,3名护理组长,共同组成肿瘤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以追踪方法学为依据,实时控制肿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②护理质控措施。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应管理时,应从几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利用重症监护电子系统对肿瘤危重症患者的医嘱进行查阅,对医嘱的准确性进行严格评判,以免出现用量方法以剂量错误的情况;其二,每天实时深入病房床边开展督导工作,指导责任护士在严格遵循相关护理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上[4],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及时仔细观察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做到对诊断、病情、治疗、检查结果的充分掌握;确保患者床单整齐、清洁,患者的口腔、头发、皮肤清洁,且身上无压伤;抢救时,配合技术熟练,药品、器材准备齐全,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等;其三,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进行认真听取,了解护理人员是否以和蔼、热情主动的态度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是否做到服装整洁,语言温和,礼貌待人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其四,护士长牵头每月定期开展科室质量分析会议,利用管理工具对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问题作为接下来护理质控工作的重点,从而全面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 质控标准以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制定(广东省2014版本)为准则,并与本科室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包含患者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及患者满意度等评价指标[3]。

病情观察:主要由护士长及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展开评分,评分标准包括护士适时进行宣教、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患者卧位舒适、静脉输液通畅等在内的二十项指标,每项5分,以实际完成情况酌情给分;

基础护理:评分项目包括患者生活护理个人卫生、床单及病房整洁、饮食状况、睡眠状况等十项,每项得分为10分,完成状况良好得10分,未完成不得分,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酌情给分,得分越高表明基础护理完成的情况越好。

患者满意度:采取本科室自制的问卷表对患者展开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工作是否及时、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等二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共有好、一般、差三个标准,分别对应5分、3分、2分,让患者自主进行评分。总分在80至100分之间为满意,总分在60至79分之间为比较满意,总分低于60即为不满意。

其他质控项目:采取核查表(check list)的模式,将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环境介绍、探视制度、疾病自我护理等10项标准)、并发症护理需要落实措施(包括疾病特色、并发症种类、观察重点等10项标准)、急救物品检查项目(包括各种急救物品检查登记、备用状态等8项标准)、护理文书检查项目(包括体温单、专科评估单、危重护理记录等12项标准)及规范分别总结成条款式标准,每个项目一个独立核查单。分别通过交谈式、问答式核查、现场检查等方式逐一质控各项目落实情况,落实到位则得分,未达标项目则按该项目分值进行扣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该质控项目落实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TX-*3]±s)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控的评分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4%(135/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119/14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医学技术的进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也报以了更高的关注[4]。因此,为了促进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康复,使其在良好的病房环境中接受护理服务,我们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大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实时护理质控的应用力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为科室的系统管理提供条件。在开展实时护理质控过程中,我们发现本科室存在护理制度缺乏规范性的情况。基于此,质量管理组成员以相关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为依据,就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制定了一套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对查对流程、项目执行单、规范操作及患者的评估等工作进行了统一管理;完善了物品清点本、工作量统计本等各种签字本;加大了急救药品、器械等的管理力度,每天进行检查与清点,按期进行了保养与维修。在开展实时护理质控过程中,本科室的药品及物品的保管完好率高达百分百,为抢救、治疗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支持[5]。

②大大降低了临床护理风险。科室通过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展开实施护理质控,充分调动了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与积极性,有效防止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的整体质量。此外,实时质控工作的开展,使护士全面掌握了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并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意识,全心全意为满足其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而开展护理工作。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人对患者的各个护理环节展开追踪式的实时质控,一旦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解决措施,并通过采取科学奖惩等手段,使每个护理人员形成安全意识及正确的护理质量观,从而让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爱心来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化的护理服务。

③促进了危重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每个护理人员工作的终极目标[6]。在护理部管理人员的实时监督与指导下,本科室的护士均转变了传统落后的护理理念,纷纷由被动完成规定好的工作转为主动向患者提供服务,尽最大可能为患者创设出温馨、舒适的治疗及护理环境。实行实时护理质控后,护士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来同患者展开交流,耐心询问其饮食情况,并对他们的病情及治疗展开深入探究。随着护士抢救水平及业务操作水平的提升,危重症患者及其家人肯定了他们热情的态度及娴熟的操作,从而实现了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将实时护理质控操作应用在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极大程度上促进本科室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在降低医患纠纷的基础上,实现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目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金叶,王泉莉,王新刚,等.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45-46.

[2]潘旭.重型脑外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护理路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3031-3032.

[3]李继平.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5-187.

[4]彭淑芬.全面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542-1543.

[5]王徼.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05):579-581.

[6]周家梅,江智霞,邵星,等.柏拉图在分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7):73-74.

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 篇4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士不仅要注重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它是危重病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萎缩、退化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全面、仔细、缜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于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时作参考。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因此对其各系统功能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动态了解患者整体状态、疾病危险程度以及各系统脏器的损害程度,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诊断和抢救处理极为重要。危重患者病情监测的内容较多,最基本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肾功能的监测等。

1.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包括意识水平监测、电生理监测如脑电图、影像学监测如CT与MRI、颅内压测定和脑死亡的判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识水平监测,可采用GCS计分。颅内压的测定可了解脑积液压力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其对脑功能的影响。

2.循环系统监测

包括心率、心律、无刨和有创动脉血压、心电功能和血流动力功能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量及心脏指数等。3.呼吸系统监测

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呼吸音、潮气量、死腔量、呼气压力测定、肺胸顺应性监测;痰液的性质、量、痰培养的结果;血气分析;胸片等。其中血气分析是较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护士应了解其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4.肾功能监测

肾脏是调节体液的重要器官,它负责保留体内所需物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同时它也是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因而对其功能的监测有重要意义。包括尿量,血、尿钠浓度,血、尿的尿素氮,血、尿肌酐,血肌酐清除率测定等。

5.体温监测

是一项简便易行、反映病情缓解或恶化的可靠指标,也是代谢率的指标。正常人体温较恒定,当代谢旺盛、感染、创伤、手术后体温多有升高,而极重度或临终患者体温反而下降。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患者应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1.保持患者良好的个人卫生

按要求为患者进行晨晚间护理,必要时行床上擦浴,及时更换污浊的床单位及病号服。保持口腔卫生,根据需要进行口腔护理,增进食欲。对不能经口腔进食者.更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注意眼睛护理,涂敷眼药膏或用盐水纱布覆盖患者双眼,以防角膜干燥而引起的溃疡、结膜炎。排便后清洁会阴部,定时会阴冲洗以保持会阴部清洁。

2.皮肤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营养不良及应激等因素,有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故应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通过规律翻身变换体位,保持床单位清洁,使用缓解局部压力的装置来避免患者发生压疮。

3.维持排泄功能

排便护理,协助患者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留置尿管者应执行留置导尿护理常规。

4.保持肢体功能

经常为患者翻身.做四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患者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其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或3次,轮流将患者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同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及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和足下垂的发生。必要时可给予矫形装置。

5.做好呼吸咳嗽训练,防止坠积性肺炎

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来预防呼吸道分泌物淤积、肺炎、肺不张等。

6.注意患者安全

使用床档或其他保护用具约束患者,防止坠床或自行拔管等;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7.保持导管通畅

危重患者身上有时会有多根引流管,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四、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包括:①病情危重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②突然在短时间内丧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身体功能的控制,完全依赖于他人;③不断地进行身体检查,甚至触及身体隐私部分;④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⑤治疗仪器所产生的声音、影像、灯光等对患者的刺激;⑥因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而引起的沟通障碍等等。患者的家人也会因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经历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因而,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护士应做到: 1.表现出对患者的照顾关心、同情、尊敬和接受。态度要和蔼、宽容、诚恳、富有同情心。

2.在任何操作前向患者做简单、清晰的解释。语言应精练、贴切、易于理解;举止应沉着、稳重;操作应娴熟认真、一丝不苟,给患者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3.对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应向其解释呼吸机的使用意义,并向患者保证机械通气支持是暂时的。

4.对因人工气道或呼吸机治疗而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应与患者建立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感受,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保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5.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6.尽可能多地采取“治疗性触摸”。这种触摸可以引起患者注意,传递关心、支持或接受的信息给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确认他们身体一部分的完整性和感觉的存在。

7.鼓励家属及亲友探视患者,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传递爱、关心与支持。减少环境因素刺激,病室光线宜柔和,夜问减低灯光亮度,使患者有昼夜差别感,防止睡眠剥夺。病室内应安静,尽量降低各种机器发出的噪音,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在病室内适当位置悬挂时钟,令患者有时问概念;在操作检查治疗时使用床帘,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发热的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2.体液不足的危险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4.焦虑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2.活动与休息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维持室温在18-22℃,温度在50%-70%。3.药物治疗及护理

1)药物降温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退热剂、静脉补液。

2)物理降温 在头部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敷冰袋、降温贴;温水或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

3)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对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疾病的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现象。

4)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4.观察要点

1)定时测体温 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

2)观察生命体征及伴随症状 如是否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伴随症状。3)观察饮水量及饮食摄取量、尿量变化 5.心理护理 1)体温上升期 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应加强巡视,给予精神安慰,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2)高热持续期 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6.其他

1)口腔护理 鼓励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行口腔护理,口唇干燥时给予涂护唇膏。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协助其翻身,防止压疮等并发症。7.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和家属保证充足营养及足量饮水的意义。2)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

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意识与瞳孔 2.肢体温度和色泽 3.血压 4.尿量 5.心率、脉搏 6.呼吸 7.全身状况

二、护理措施

1.维持有效的通气功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及时供氧,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3)呼吸困难者,尽早使用机械通气。

4)动态自主监测自主呼吸,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变化。2.维持有效循环

1)快速补液 开放静脉通路(1-2条),并保持通畅,一条扩容,一条输抢救用药。

2)血流动力学监测 根据病情动态监测CVP、co等。3)体位平卧或仰卧中凹位,更换体位后密切观察病情。4)正确记录出入量,记每小时尿量。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1)在补充血容量前提下,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

2)由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优先选择中心静脉,防止渗漏。3)使用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节药量。4.预防潜在性损伤 感染,压疮,坠床,意外拔管。

5.心理护理 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安抚家属。

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2.有误吸的危险 3.有感染的危险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营养失调 6.排便失禁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予鼻饲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流食;4-6次/日200-300ml/次。2.休息与活动

1)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2)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早期遵医嘱中频/气压治疗,预防肢体血栓形成。3)谵妄、烦躁不安者,立起床边护栏,避免坠床;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适当约束,防止外伤,剪短指甲,防止抓伤。

3.观察要点

1)神志、瞳孔、T、P、R、BP、Sao2.2)皮肤黏膜 有无压疮、感染等。3)进食情况 有无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4)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应激性溃疡。4.其他

1)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翻身、拍背q2h,按需吸痰。

2)眼睑不能闭合者,以凡士林纱布盖于眼上,以免角膜干燥或受伤;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覆盖。3)腕带标识要准确、清楚。5.健康教育

危重患者护理理论及技能考核 篇5

一、单选题

1、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

A、15cmH2O

B、12-20 cmH2O

C、3 cmH2O

D、5-12 cmH2O

E、25 cmH2O

2、有效判断患者缺氧的程度,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A、皮肤、粘膜的颜色

B、口唇、指端发绀的程度

C、血红蛋白和pao2值

D、pao2 和 sao2值

E、意识状态

3、ARDS患者的典型病理变化时()

A、气道阻塞

B、肺部感染

C、肺不张

D、急性心力衰竭

E、肺血管内皮和肺泡损害,肺间质水肿

4、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最早发生于()A、6小时内

B、3小时内

C、12小时内

D、24小时内

E、48小时内

5、机械通气时的吸氧浓度一般不超过()A、21% B、30%

C、40%

D、50%

E、50%-60%

6、急性左心衰常见咳痰的颜色为()

A、铁锈红色

B、粉红色泡沫痰

C、白色粘痰

D、黄绿色痰

E、鲜红色痰

7、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时色疼痛宜用()

A、休息

B、硝酸甘油

C、消心痛

D、吗啡

E、安定

8、使用简易呼吸器时挤压与放松呼吸囊的比为()A、1:1

B、2:1 C、1:2 D、1:3 E、3:1

9、护理意识障碍的病人不正确的措施是()

A眼部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以保护角膜

B、采用被动运动,预防静脉血栓

C、将压舌板放于上下门齿间,以防舌咬伤

D、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支持

E、室内光线宜暗,动作要轻柔,以免抽搐

10、危重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有哪几方面()

A、与呼吸有关的诊断

B、与安全有关的诊断

C、与生理交换有关的诊断

D、与活动及感觉有关的诊断

E、以上都是

ICU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篇6

摘要:针对ICU危重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总结提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强调护理人员在压疮预防和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相关知识的学习时预防压疮的关键;同时指出领导者在压疮的防治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PU),为临床常见护理问题。预防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ICU患者病情危重,均需卧床休息,有的因病情需要需制动禁止翻身等,这些都给ICU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带来困难,因此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ICU护理工作中的难题。我科获得性压疮患病率约24.69%左右,国外报道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介于4%~56%,我科介于国外研究报道的中等水平[1]。针对ICU患者的特殊性,在预防和护理压疮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科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总结汇报如下。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1.1体位的限制 ICU患者常因各种原因有体位限制。一些颈椎、脊柱的外伤或病变需平卧或者禁止翻身;病情重、血压低也禁止翻身;有人工气道患者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将床头抬高30°或以上,给患者骶尾部带来较大的压力,摩擦力也相应增加。

1.2心理因素 患者因伤口疼痛及身上各种管道过多等不愿自主活动甚至不愿翻身;有的患者担心翻身会导致伤口裂开或管道脱落也不愿翻身等。

1.3腹泻 腹泻导致骶尾部、肛周、臀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引起压疮的发生。

1.4其他 营养不良、高分解代谢状态、高热、肥胖、消瘦、老龄等。预防及护理措施

2.1成立压疮管理小组 任命一名护士为压疮管理组长。压疮组长为我院伤口管理小组成员,护师职称或以上,经过严格的压疮相关知识培训,能熟练应用各种压疮风险评估量表,正确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和压疮分期评估,对于各期压疮能给予正确处理和指导。实行责任护士-压疮组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患者入科时,有责任护士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皮肤护理计划。每24h需重新评估,严格交接班,重视皮肤情况,如有变化应立即重新制定护理计划,及时给予处理。遇有疑问或护理难度程度大的压疮应立即报告压疮组长处理,组长根据情况给予指导或上报护士长处理。压疮组长每天对疑难压疮给予评估和指导,并做好记录。

2.2加强全科压疮知识学习每月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压疮相关知识,正确应用压疮评分量表,把握具体测量的准确度。高风险患者需密切观察,并针对各种因素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皮肤护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全科压疮风险意识,重视预防,强调压疮护理的延续性,不断改进质量。

2.3体位改变 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发生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定时更换卧位,可使受压部位得到放松,使组织活力得到恢复。长期卧床患者每2h翻身一次,左右交替进行。为降低摩擦力和剪切力患者抬高床头尽量不超过30°,翻身时动作宜轻柔,禁止拖拉拽等。一般不建议按摩受压部位,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皮肤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 会自动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果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过多按摩还可出现脉搏增加,静脉含氧量降低,皮肤湿度降低等问题。

2.4预防用具的使用 尽量使患者卧于气垫床,特别是老年患者、外伤禁止翻身者、极度消瘦者、肥胖者以及生命体征不稳需减少翻身者等。也可将海绵垫、水枕或软枕垫于易受压部位,如脚跟、肘关节、肩胛部。颈椎受伤者还应注意枕部压疮的预防,可垫水枕于枕部并预防性贴减压贴。

2.5加强营养 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ICU患者一般处于昏迷状态,特别是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均无法经口进食,因此应给予管饲营养。ICU患者病情危重,存在高分解代谢状态,易引起负氮平衡,使皮下组织变薄,尤其是骨突部位更加明显。另外由于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皮肤破损的修复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丰富的营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预防压疮发生。一般首选用肠内营养,若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时可结合肠外营养。

2.6皮肤护理 避免大小便刺激,预防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皮肤浸渍后在受到摩擦力和剪切力时更易受到伤害而导致压疮发生。ICU患者应病情需要一般都给予的留置导尿管,小便失禁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对大便失禁的患者,首先应及时清理干净,用软毛巾擦干保持肛周及骶尾部等部位的清洁干燥,床单及被服污染或潮湿时及时更换,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预防压疮的发生。保持床铺平整、整洁、干燥、无渣屑。

2.7健康教育 对于可床上活动的患者,鼓励自主活动,告知患者产生压疮的危害,加强患者对压疮的认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根据病情适当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刺激,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小结

护理人员对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作用。护士是压疮预防和处理的主导者,护士的相关知识将会影响压疮的发生率、现患率。因此应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压疮的认识,提高预防压疮的意识。同时管理者对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也起到重要作用,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有力保障。医院应从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层层监控,使管理者与护士共同参与到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护理工作中。从而有效地达到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ICU压疮的预防是一项持续的、不断完善的服务过程。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促进ICU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 篇7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41—85岁,平均(62.9±19.8)岁;其中重症颅脑损伤11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脑梗死8例,严重骨折创伤11例,脑出血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7例。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2—84岁,平均(63.1±18.9)岁;其中重症颅脑损伤12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脑梗死9例,严重骨折创伤10例,脑出血3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例。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风险管理方法:

1.2.1 识别及评估护理风险: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筛选、统计平时所积累的患者的资料,明确各环节存在的风险,整理、研究护理风险发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自身经验设计危重患者护理流程图;针对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定量,并根据风险大小排序制定解决措施的顺序[3]。

1.2.2 健全危重风险管理制度,落实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国家卫生部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由专人监控,以及时发现现存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对重点部位及环节实施管控,提供业务指导,查漏补缺,以预防风险发生。

每年对护士进行各种应急预案及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观察、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常规完善危重患者的登记、病情记录及科室间得交接记录单等;在改善护士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培养其化解风险的能力。

危重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应对体贴、关心、理解患者及家属,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将病情、检查结果、医疗费用向患者及家属反馈,告知患者所面临的危险,使其理解并接受可能发生的危险,与患者及家属协商护理工作中的潜在危险,分析利弊,取得理解,合理满足患者感情及心理方面的需要,将护患纠纷降至最低。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1.2.3加强护患沟通,重视服务态度:

由表1可见: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危重患者病情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等特点。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临床高度紧张的救治工作前线,极易发生风险事件。所以,了解危重患者护理中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患者医疗及护理安全得到保障。

我院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防范对策,使护理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为患者提供一种方便、安全、满意、放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出处存在,只有正确衡量和识别风险,并不断完善和落实风险管理制度,才可将风险苗头扼杀于萌芽状态,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詹军华.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3,34(35):7545-7546.

[2]徐建芳,丁万红.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7、294.

护理部二级质控分析 篇8

第二季度,护理部按照《河南省中医医院管理年检查标准》,对全院4个护理单元每月分别进行了1次护理二级质量大检查、每月1次中医护理特色专项质量检查,现就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各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医护理指南及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以及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学习,激发全院护理人员学中医、用中医热情;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季度组织中医护理理论考试,考试大部份同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护士长质量检查把关不严,按规定检查病历书写质量落实力度差,病房管理整改措施不力

(2)个别体温脉搏未及时测量,安全管理措施差(3)治疗室保洁欠佳

(4)专科病房没有中长期计划

(5)护士长督促检查护理记录但不及时,护士长不审阅签字,个别护士态度差,病房巡视不到位

(6)急救药品管理不规范,消毒隔离管理差(7)手术病人和危重病人未使用腕带

二、病房管理存在的问题(1)急诊科:

1、病房、床头、床下、卫生间有杂物

2、地面有痰迹

3、病房有异味

4、晨间护理不到位(2)内科

1、个别护士着装不整齐

2、床单不整洁,大单不及时更换

3、遗嘱查对记录填写不及时

4、药品抢救柜有积尘(3)外科

1、病房地面、电视柜、卫生间有死角

2、基础护理不到位(4)妇产科

1、治疗室物品放置不规范

2、病房床头、床下有杂物

3、卫生间有异味

三、危重病患者的护理及基础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急诊科:个别护士个别病人口腔护理未落实,指甲未修剪,未按要求使用管道标识。

(2)内科:病人“三知道”、护理人员“八知道”掌握差,饮食护理要点不熟悉,床单位不整洁、床下杂物多,便器放置不规范,晨晚间护理、送开水措施、口腔护理、“三短”、“六洁”、用药告知落实差。

(3)外科:病人“三知道”、护士 “八知道”知晓率低,护士病室物品放置不规范,床单元布类更换不及时,饮食指导、头发护理、体位护理、用药告知落实差,晨间护理落实不扎实。

(4)妇产科:个别病人病人不知晓护士长、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对病人 “八知道” 掌握差,晨间护理落实不扎实,床单元不整洁。个别口腔护理未落实,用药指导落实差。产妇会阴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落实差。

四、消毒隔离方面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执行率100%;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类存放,放置规范;治疗室、换药室每日消毒一次,每周大清洁一次,记录规范;一次性物品用后处理和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处置符合要求,设专人管理,交接记录完善。存在问题是:

(1)急诊科:

1、个别护士着装不规范,未带口罩;治疗台清洁不规范。

2、洗胃机、吸引器、除颤器有积尘。

3、医疗垃圾桶不清洁(2)内科:

1、治疗台、冰箱、医疗垃圾桶不清洁有积尘。

2、止血带未按照一人一袋执行。治疗室无菌柜、治疗台面、医疗垃圾桶不清洁,有积灰

(3)外科、妇产科:

换药室内敷料过期,生理盐水无开瓶时间,垃圾桶不清洁,换药车上医疗废物未及时清理,一次性注射器用后未毁形,湿化瓶未清洁消毒

(4)手术室

手术室有浸泡器械现象,生理盐水无开瓶时间,紫外线灯管未消毒时间。

(5)产房

1、接生台未消毒,医疗垃圾桶不清洁,拖把未分室使用。

2、有浸泡针线现象。(6)供应室

1、硅胶管引流管不及时更换,有粘连现象。

2、个别手术器械有锈有垢。(7)检验科

1、医疗废物未分开存放,医疗垃圾处理不及时,分类不规范,操作台上有血迹。

2、未执行一人一袋。

五、急救物品管理

急救器材、药品要求护理人员做到齐备完好,标识醒目,数目、剂量、规格统一,班班交接,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管理,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记录完善,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合格率100%。其中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不熟悉管理制度

2、护理人员对个别急救药品药理作用不熟悉

3、急救柜药品有积尘,急救药品放置不规范 4,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未落实。

六、护理文件书写

护理记录基本做到了内容完整,及时准确,语言简练,层次清楚,点突出,符合要求;大部份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护特色、专科护理特色以及健康宣教特色。其中存在的问题:

(1)急诊科:医嘱执行单未签名;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专科指导缺乏针对性,无康复训练措施

(2)内科:漏大便次数、BP,体温单页面不洁;首次护理记录缺项完成不及时(长达一周),康复指导、特殊指导缺乏内涵,专科评估、特殊指导缺乏针对性,输液计划结束未签名。

(3)外科:医嘱漏执行签名,个别体温点圆大小不等;首次护理记录完成不及时,缺专科评估及特殊指导,诊断书写不规范,未作专科评估,特殊指导缺乏针对性。

(4)妇产科:

1、医嘱漏执行,术后医嘱未居中,特殊指导、常规指导缺乏针对性,专科评估、特殊指导完成不及时。

2、涂改,字迹潦草

3、无输液滴数

4、输血完毕护士未签字

七、特色护理项目 各科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检查,周有重点,能按照《2011年中医护理特色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中医特色护理考核标准》要求完成;护士长积极主动与科室同仁发掘中医特色护理新项目。存在的问题:

(1)急诊科

1、未开展中医护理

2、护理记录单缺乏中医护理内涵(2)内科

1、专病护理常规落实后无记录,无辩证施护

2、入院评估结果与病情、评价内容不相符,未作专科特色护理指导。

(3)外科

1、入院评估无主诉、无专科评估

2、中医护理特色不到位(4)妇产科

1、中医特色护理记录较少

2、执行中医护理操作不到位。

八、满意度调查:

(1)本季度较满意的科室是:供应室、手术室、内科(2)病人提名表扬的是重症监护室的全体成员(3)存在问题:

①上午输液太晚,护士主动巡视差,加取液体不及时 ②个别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费用解释不到位

③脏床单更换不及时,驱蚊措施落实差,夜间影响患者休息

④护士未主动说明所有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检查结果、用药告知、饮食指导、入院介绍等

九、原因分析

1、护士长缺乏全面质量观管理,平时重视治疗任务的检查,疏于各种制度、职责、安全风险、基础护理落实的检查,加之护士长督促、检查、执行力度不够,使一些质量检查流于形式。

2、青年护士是我院临床一线的主力军,大多数工作经验缺乏,只注重表面形式观察,缺乏深入实质学习,久而久之养成诚信危机,工作缺乏责任心和慎独精神。

3、个别护士平时不重视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和更新,知识面狭窄,法制观念淡漠,应急能力与护理文件书写能力较差。

4、虽然医院有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院感管理制度等,但控感办平时缺少检查指导,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长期已来使整体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意识淡薄,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

5、对卫生部关于“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精神实质学习执行不深入,由于护理人员少,基础护理仍然依靠家属陪伴,陪伴可以随意出入,这就增加病房管理的难度。

十、改进措施

1、护士长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执行,每日针对科室的主要问题进行检查,避免工作的随意性,检查督促的盲目性,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2、对全体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素质、职业修养教育,从而让她们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3、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人人知晓《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内容,个个落实医疗垃圾毁形、分类、规范存放,做到有菌观念,无菌操作;特别是在执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毒。

4、规范治疗室管理与正确洗手。及时清理治疗室内与治疗无关的物品或非无菌物品,加强科室工作人员责任心培养,每班做好清洁,并班班交接;护士长对清洁工的工作应常抓不懈,定期进行培训,重点进行督查,消除卫生死角;全面贯彻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时刻谨遵七步洗手法流程,进行正确洗手;随时保持洗手槽清洁,每日清洗肥皂盒,确保洗手肥皂干燥放置。

5、要求护士长每月深入病房3-4次了解患者对治疗、护理、饮食、起居、环境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提高病人满意度。

6、开展护理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从护理人员素质抓起,护士长要充分利用护理业务学习、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护理查房、护理质量缺陷评讲等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教育,促使其自觉按照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进行工作,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7、增强护理人员抗风险能力,确保护理安全。强化护理人员遵章守规,组织相关法律知识、护理核心制度学习,及时向全院护理人员传递有关护理差错事故的案例警示,规范使用各种标识。

定期对全员护士进行培训考核。

2011年6月份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 篇9

护理部组织召开“2013年第二季度护理质控分析会”,护士长及各护理单元骨干参加了会议。

护理部主任王丽:首先对护理部第二季度护士长护理管理检查中的优秀人员和先进事迹进行表扬;对平时工作不认真等出现的小差错进行剖析。使各护理单元负责人清晰认识护理管理疏忽之处,强化整改的责任意识,明确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是做好下一步工作,同时对第三季度护理工作提出相关要求。

护理单元负责人及科室骨干就4月份至6月份检查督导内容进行讨论:护士行为规范、各种护理表格书写、无菌技术原则、医疗废物分类、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等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会议小结:回顾过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态度端正,积极进行整改。为下季度工作有序进行打好基础。

友爱医院护理部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急诊科必须通过转运完成共427例, 男性269例, 女性158例, 年龄4~68岁, 其中脑血管意外139例, 急性心肌梗死4l例, 胸部外伤24例, 颅脑外伤155例, 骨折患者68例。转运目的:完成包括B超、X线、CT、MRI等诊断性检查或到专科住院治疗。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 对科室发生并记录在案的转运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整理统计, 归类总结。

2 结果

转运发生安全隐患的共34例次, 转运途中发生护理意外10例 (输液管道脱落或堵塞7例、各种管道滑脱2例、坠床1例) ;转运途中心搏呼吸骤停3例、休克2例、脑疝1例、窒息1例;护送人员不知病情4例、转运处理不当6例、相关科室运前未接通知6例、送错科室1例。

3 讨论

3.1 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

虽然院内转运患者只需短暂的十几分钟, 却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而加重病情, 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转运的患者有比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险[1]。其风险是多方面的:①急诊患者及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不知所措、急躁等焦虑心理, 希望能即刻得到诊治, 病情能迅速恢复等。尤其是创伤、车祸等意外事故, 患者本人及家属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往往不能接受已发生的事实, 转运忽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而造成其不满情绪, 引发纠纷;②未正确把握转运指征。病情危重的患者, 多有复合性外伤, 多脏器衰竭, 病情不稳定, 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发生病情恶化, 影响安全转运。因此盲目转运或不合适宜的转运都会造成转运失败。③转运前准备不充分。信息不准确导致的交接班安全隐患。急诊护士不能及时准确衔接应收治科室, 使接收科室不能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患者送至病房才开始准备床单元及抢救物品, 使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抢救处理;急诊护士护送患者入病房, 与病房护士未做好病情、生命体征、抢救使用药物、急诊检查等的交接班, 不但延误抢救时机, 一旦患者病情突变、恶化甚至死亡, 容易引发医疗纠纷。④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意识障碍、躁动、呕吐是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 这些症状都极易在转运中引起液体渗出、各种管道扭曲、不安全体位、监护仪脱落, 甚至烦躁患者意外拔管等情况。由于转运是在动态环境中进行, 护理人员往往未能及时发现纠正, 遇到低年资护士此类问题更突出。各项物品准备不完善, 备用不齐全是影响安全转运的重要因素。应急物品和药品备用不齐全可使转运途中中断治疗和抢救而影响安全转运, 转运工具准备不完善, 没有及时维修, 功能不良等影响安全转运。⑤环境限制病情观察和处理。转运中颠簸、搬动的客观环境, 不便于病情的观察, 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和烦躁程度, 患者躁动和体位改变会导致监护探头、血压计袖带移位, 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颠簸震动的环境还会使仪器的抗干扰能力下降, 产生干扰, 影响护士对病情的判断。⑥转运过程缺乏人性化设计。患者在转运时等待、转运路线拥堵、运送路线重复、无障碍设施少和相关科室配合不够等情况, 都延长了转运时间。

3.1 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的护理对策

急诊护理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患者生命, 减轻患者痛苦的专业艺术, 它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2],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环节, 如果操作不当, 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 既影响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 还会产生法律纠纷。因此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应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风险因素建立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①定期持续培训。提高转运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 更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观念, 要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自觉遵守法律、规范, 以防范由于法制观念不强所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 (如危重患者由护生护送等) , 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 掌握急救知识, 具备应急能力;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 同时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了院内转运救治体系;可从根本上防止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②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 不能强行执行转运。原则上一般在家属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③转运前应设计最佳路线, 联系好相关科室, 如电梯间、检查科室、接收科室, 尽量缩短等待、交接的时间;改善医院的环境及硬件设备, 畅通绿色通道, 开放危重症患者绿色安全通道, 实行“三先”制度, 即先接诊、先抢救、先入院, 让患者得到方便快捷、及时有效的救治。④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评估危重患者是否具有转运条件, 需要由主管医师权衡, 护士也应评估和了解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性安全隐患并作好应急抢救准备, 避免盲目转运, 如生命体征不稳定而又必须进行诊断检查或治疗时, 由主管医师随同。⑤转运前准备和预处理。做出转运决定后, 通知要转运的相关科室, 并汇报病情, 确保接收科室作好充分准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对高风险的危重患者进行预处理是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如转运前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解决支气管及喉头痉挛, 有舌后坠者可放置口咽通气道, 呕吐患者头偏向一侧, 保持气道的通畅。躁动患者明确病因, 采用止痛、导尿、降压、镇静等方法, 必要时上约束带, 防止坠车, 用留置针建立1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失血患者应建立2条以上l8G以上的静脉留置通路[4]。⑥正确实施转运。护士根据病情备好各种抢救物品, 如氧气袋、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便携式监护仪等, 转运前检查静脉通路及呼吸道通畅情况, 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转运时直接用抢救车转运, 让患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头部在后, 下肢在前, 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立即就地抢救行心肺复苏, 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救护, 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⑦做好交接管理。将急危重症患者需要交接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引流管、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按表格形式进行有序的排列, 便于护士熟记交接项目并认真交接, 做到交接时无遗漏, 使接收科室的护士尽快掌握患者病情, 达到交接顺畅, 更有效地为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及时检查补充药品和耗材, 消毒擦拭抢救仪器设备, 保养车辆, 使各种物品均处于完备状态[5]。⑧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转运流程。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人员面临的潜在伤害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 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6]。首先护理部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和教训, 识别并确定在转运急危重患者过程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 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转运工作流程, 完善了急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 并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制度和流程, 进行模拟演练。护理部不定期抽考护士对预案、流程的熟悉程度, 检查督促急危重患者转运护理风险预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肖烨, 吴永清, 蒋德玉, 等.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管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 (10) :954.

[2]曾惠洁, 赵爱兰.人文关怀融入急诊护理初步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3 (17) :115-117.

[3]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351.

[4]庄一渝, 虞雪琴.ICU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510.

[5]杨群英.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 2008, 7 (5) :60-62.

上一篇:电商101 优秀团支部下一篇:永昌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状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