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2024-10-23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共7篇)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篇1

我院因就诊病人多, 住院床位经常处于饱和状态, 甚至于在走廊上加床的地步, 而各科重症监护室由于床位有限, 病人病情好转缓慢, 使床位的周转率下降, 迫使一些需住院治疗的危重病人滞留在急诊观察室。因此, 急诊观察室危重病人病种多样, 涉及面广, 护理安全隐患贯穿在护理操作和抢救过程的各环节中, 若处理不慎, 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或引起护理差错事故。为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笔者对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 264例危重病人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45例, 女419例;年龄18岁~97岁;经头颅CT、MRI、胸部X线摄片、脑脊液检查及其他检查明确诊断的疾病, 脑出血376例, 脑梗死294例, 重症肌无力1例, 化脓性脑膜炎2例, 2型呼吸衰竭389例, 重症肺炎120例, 大面积烧伤3例, 重症颅脑外伤15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尿毒症15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38例, 癫痫持续状态6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 其中837例待住院有床后转送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298例在我科治疗好转或治愈后出院, 129例死亡。

2 危重病人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问题

2.1 压疮

大多数危重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等, 故压疮是该类病人最主要的并发症。

2.2 坠床

因病人烦躁, 翻身时动作过大或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 以及观察室条件有限等致病人坠床。

2.3 摔伤

因病人不习惯卧床排便, 执意下床, 发生晕厥导致摔伤;或因地面湿滑引起滑倒摔伤。

2.4 烫伤

昏迷或瘫痪病人, 在输液过程中, 陪护私自给病人使用热水袋致病人烫伤。

2.5 履行告知义务不到位

因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护理工作量大而致。

2.6 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

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 有时甚至记录相矛盾, 这种情况又多发生在危重病人的记录中[1]。如病人的意识记录:医疗记录病人呈嗜睡状态, 而护理记录病人意识清楚等。

2.7 专科护理不到位

急诊观察室病种多样, 护理人员专科性不强。

3 安全管理措施

3.1 组织管理

3.1.1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配备护士, 以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为前提科学排班。我科共25张床位, 其中监护室4张, 收住危重病人;观察1室3张, 收住相对危重病人;观察2、3、4室各6张, 收住普通病人。白班护士分2组, 1组管理监护室及观察1室;2组管理观察2、3、4室。我科护士长依据科内病人数量和危重病人的多少实行弹性排班。如危重病人多时, 则安排2名护士上1组班, 另安排1名低年资护士专门负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 由高年资护士为主, 并注重新老护士搭配, 能力强弱搭配, 安排中夜班时尤其注意。

3.1.2 基础设施管理

我科在病区楼梯、过道、洗涤间、厕所均放置了“小心地滑”的标牌;将收治危重病人的病床都换成了有床栏的气垫床, 且床脚带有轮子, 以减少危重病人外出做检查或住院时的搬动次数。

3.1.3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 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2] 。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行之有效的护理规章制度。我科护士长将这些制度制定成册, 人手一份, 并制定了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安全管理制度、告知制度、压疮申报制度、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 形成护理服务活动的工作规程、管理准则和质量标准, 使大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 防止随意性, 并以文件为准则不断对护理安全质量进行评价, 使护理人员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评价有依据。

3.1.4 加强急救器材、药品的管理

我科将急救器材、药品的名称、数量、剂量、有效期、检测日期、维护日期均登记在册, 安排1名高年资护士专门管理, 并摆放在合理固定的位置, 做到了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药品随用随补, 器材定期检查维护, 发现问题及时送检, 并详细记录原因, 以降低急救物品的损耗, 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 保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3]。

3.2 护理人员的管理

3.2.1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2] 我科每月安排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 对医疗、护理纠纷进行个案分析会等, 并及时通报其他科室或医院有关安全信息, 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护士的行为是法律行为, 受到法律约束, 培养护士的审慎作风和“慎独”能力。不定期培训、考核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各种规定的掌握程度, 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和诚信度,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2.2 加强理论与技术培训 我科因病种多样, 护理人员的专科性不强, 往往造成护理的不到位, 因此护士长有计划地组织科内护士院内各科轮转学习或院外进修学习;科室坚持每月进行1次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及“三基”考核;每周1次护理技术操作训练;鼓励护士积极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学习。

3.2.3 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病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牵涉病人法律问题、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 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护理记录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应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 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我科护士长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每天检查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修改。抢救过程中, 严格限制口头医嘱使用范围, 我科规定抢救病人时护士执行口头医嘱前要复述一遍, 并简单记录使用时间、药物名称及剂量;事后护士督促医生补记医嘱, 时间要准确, 双方签名, 以保证用药安全。

3.2.4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我科凡是对病人施行的侵入性操作或高费用的检查项目, 在实施前必定向病人或家属讲清楚并在手术同意书或特殊检查同意书上签名后, 方可施行。若病人执意拒绝, 应做好解释, 无效时及时向医生汇报, 并请病人或家属签字为证。对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治疗方案、检查结果等及时与病人或家属进行谈话, 并做好谈话记录及病人或家属签名。

3.2.5 加强基础护理质量 我科护士长每天参加或督促危重病人护理质量, 安排一名护士专门负责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 做到“三短、六洁、四无、八知道”。

3.2.6 认真做好新病人的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和安全知识宣教

3.3 病人的管理

①病人入观察室或转住相关科室时, 认真做好入院评估, 尤其是对昏迷、肢体瘫痪、老年、大小便失禁和长期卧床病人皮肤的评估, 对院外带入的压疮做到及时申报并详细记录在护理病历中, 告知病人和家属其危险性, 班班交接。我院特别注意危重病人的皮肤管理, 成立了压疮申报管理部门, 如发生压疮或院外带入压疮时及时向该部门申报, 则该部门将派专门人员及时到病人床边进行压疮评估、分期、指导处理、回访等。转住相关科室时要进行皮肤情况的交接班, 避免科与科之间的纠纷[4]。②陪护管理:对危重病人, 一律嘱其家属留伴, 并进行相关安全教育。③凡是烦躁病人, 除常规使用床栏外, 必要时对其进行保护性约束, 但需向家属解释其用途及必要性, 并征得同意。④凡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或转住相关科室时, 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转送前, 要认真、准确评估病情并记录, 途中携带必需的抢救药品和器材, 防止意外发生。

4 体会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和法律制度健全, 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护理安全质量是病人选择医院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在急诊观察室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中, 对照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和现有的制度中的薄弱环节, 我科一直在探索、实践、总结, 积极主动采取相应对策, 互相督促, 查漏补缺, 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护理投诉明显下降, 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季度病人满意度测评始终在97%以上。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责任感增强, 法律意识增强, 实现了安全第一、第一安全的责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迎秋, 袁丽瑛, 林石珠, 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改进护理记录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7) :50.

[2]唐玉平, 沈莉, 王爱华, 等.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9) :57.

[3]温冬娣.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6, 12 (5) :394.

[4]曾小英.加强急诊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5) :46-47.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篇2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包括重度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脊髓肿瘤手术后病人,尤其是术后48-72小时。由于全麻创伤、肿瘤所在部位的影响易并发脑水肿、脑出血、感染、中枢性高热、尿崩症、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常需观察神志、瞳孔、心电、脉膊、呼吸、血压、血氧、血气和其它生化指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 死亡率.所以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估及心理护理

急性期病人生命垂危,家属十分着急,及时给与患者及家属心理评估应,主动关心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愈后,并告知我们在尽力救治,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并告知合理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减少一切不良刺激,积极配合抢救和治疗。

二、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脑损伤病人最容易出现的变化之一,表现为嗜睡、朦胧、半昏迷和昏迷、在观察中如出现(1)由昏迷状态转入燥动,想抓伤口、拔尿管等动作系病情好转.(2)从燥动不安转入昏迷状态,对周围反应迟钝,强刺激可能唤醒,表示病情加重.三、观察瞳孔的变化

正常瞳孔等大等园直径3~4毫米对光反应灵敏.观察中如出现.(1)伤口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是乳内血肿的表现.如伤后病人神志清醒而一侧瞳孔散大可能为动眼神经损伤.(2)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应差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3)伤后一侧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4)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提示临终状态.(5)眼球若能外展伴复视为展神经损伤.(6)眼球振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7)双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桥脑或脑干伤损害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因使用冬眠药物.大剂量镇静药及吗啡等所致.四、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1)伤后血压上升脉膊有力呼吸深而慢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这是应立即报告医生作脱水降颅压.(2)脑出血的病人应每15~30/分钟测一次血压,一般血压维持在平时高度或稍高水平,如果不知平常血压则维持在150~160/90~100毫米汞柱之间.(3)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跳减弱呼吸减慢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4)枕骨骨折的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5)高热深昏迷表示下丘脑受损,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五、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1.头疼、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为三主征.2.病人出现剧烈头疼或烦躁不安症状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先兆,颅内压增高时呕吐呈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体征.3.脑疝的预防:(1)脱水降颅压(2)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的动向(3)抬高床头15~30度(4)吸氧改善脑缺氧降低脑血流量(5)控制液体入量(6)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六、呼吸道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或误吸导致肺部感染.2.深昏迷的病人必须抬起下颌或放入口咽通气道以免舌后坠阻碍呼吸.3.翻身叩背防止肺部感染.4.深昏迷者或呼吸不畅做气管切开

七、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1.病室环境要求:保持清洁,湿式清扫,室温在18~20度,湿度在50%~60%.限制探视人员,定时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三十分钟.2.观察呼吸频率和方式,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和出血如有少量渗血及分泌物,要及时吸出.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及血肿,有无气胸。患者取平卧或头高脚低位.3.吸痰方法:(1)吸痰前后均应洗手,评估病人痰鸣音的位臵和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压力成人一般在40千帕左右,小儿应小于40千帕.(2)一次吸痰不超过十五秒,连续吸痰不超过三分钟,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痰前后视病情加大氧流量.如上呼吸机人吸痰前给予纯氧持续2~3分钟, 预防低氧血症:(3)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管粗细不超过内套管直径1/2.(5)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保持无菌操作.(6)痰液粘稠不宜吸出我科采用如下方法雾化吸入定时气管内滴药凡是叩背.4.气管切口护理(1)及时清洁气管周围的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液(2)每天更换气管垫两次分泌物增多或出血多时应急时更换并保持干燥, 5.气管套管的护理(1)内套管定时取出清洗消毒时间不超过四十分钟防止细菌污染和痰液阻塞(2)消毒方法先用热水浸泡清洗再用0.3%的双氧水浸泡20分钟或煮沸1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后重新放回.6.拔管的护理,拔管应在病情稳定,无呼吸困难,吞咽反射及呼吸肌功能恢复,肺炎控制,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才能进行堵管试验.第一天堵1/3,第二天堵1/2,第三天完全堵塞.此时应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急促,面色发干,出汗等.如有及时报告医生.如堵管24~48小时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可拔管,拔管后漏口用2%的典伏消毒皮肤,再用无菌纱布及蝶形胶布牵拉固定2~3天可痊愈。

八、脑脊液漏的护理

1.取头高患侧卧位,将床头抬高15~20度,维持脑脊液漏停止后3~5天.2.于鼻孔处及外耳道口放臵干棉球,浸透后及时更换.根据棉球数估计脑脊液漏液量.3.及时清除鼻前或外耳道内血迹及污垢,防止液体引流受阻而逆流.4.禁忌作耳鼻道填塞、冲洗、滴药,严禁经鼻插胃管或行鼻腔气管插管.5.严禁抽烟,避免打喷嚏、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以免脑脊液压力突然升高后降低而使脑脊液发生逆流.6.口腔处理一日三次避免经口腔引起颅内感染.7.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迹象

九、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1.术后病人,立即接引流袋于床头.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3.适当制动头部,翻身及护理操作避免牵拉引流管.4.每天更换引流管袋,准确记录引流量色.5.引流管一般放臵3~14天即拔管.6.留臵引流管期间,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速度、量、颜色血肿腔引流时,引流管开口低于血肿腔.脑室引流时引流管开口要距侧脑室平面10~15厘米,以维持正常颅内压.脓腔引流引流袋低于脓腔30厘米以上.硬膜下或外引流时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厘米,术后不使用脱水剂,不限制水分摄入,病人采用平卧或头低脚高位.十、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1.体温大于39度多出现在伤后或术后48小时内.2.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头臵冰帽,降温毯持续降温,必要时加用药物降温.3.降温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如仍未降,加用冬眠疗法,降低体温,用冬眠药前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脉搏过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药物.4.病人出现寒颤,鸡皮疙瘩,肌紧张时,应暂时停用冰毯,待加用镇静剂后在用.5.停冬眠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6.降温过程应注意酒精擦浴时,禁擦前胸,后颈,腹部,足心,以免反射性的心跳减慢,酒精过敏者不可酒精浴(婴儿禁用酒精浴).另外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十一、尿崩症的护理

1.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每半小时测一次尿糖、尿比重、尿量.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3.遵医嘱应用抗利尿及胰岛素并观察用药效果.4.指导并鼓励病人喝盐开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5.禁止使用含糖食物、药物以免血糖升高,产生渗透性利尿.6.监测血糖每2~8小时一次.7.遵医嘱抽血查电解质并及时追查化验结果,以指导治疗.8.随时更换尿湿渗湿的衣被.十二、应急性溃疡的管理

1.神外的病人大都有应急性溃疡,及早留臵胃管,回收胃液作潜血检查,根据医嘱给予冰盐水或正肾盐水洗胃,4~6小时一次,洗胃后给予云南白药胃内住入,4~6小时一次.严格观察血压.如血压下降,胃内出血量大,及时报告医生,另外及时清洗胃内残留血液以免引起腹胀、腹泻。2.每次洗胃前应回抽胃液.十三、皮肤的护理 1.卧床病人使用气垫床.2.每两小时翻身叩背一次,避免推、拉、拖,按摩骨凸处.3.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无屑干燥.4.对兴奋、幻觉、躁动的病人,约束四肢时应内垫毛巾,松紧以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宜,防止造成肢端血液回流障碍,肢体远端缺血坏死.5.抽搐时正确使用牙垫,勿强行按压肢体以免造成舌咬伤、骨折.6.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指征,使用方法正确,避免烫伤和冻伤.7.及时更换汗湿、尿湿、渗透衣被并及时擦洗局部.8.每日两次为病人擦澡,水温在50度左右,不要用力擦搓,受压部位扑爽身粉,另外每日三次按摩四肢以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十五、康复指导

1.急性期保持患肢的功能位.2.病情平稳后根据病人自我照顾能力给予协助功能锻炼.3.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活动预防废用综合症.4.给予充分的时间适时的鼓励活动.5.教育病人和家属康复的知识,并能在行为上体现.十六、健康促进:

注意生活细节 防止中风发生 合理按排作息时间 保证规律生活 戒除不良生活 戒烟限酒

遇事不要激动 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 起床时注意三个‘半分钟’ 睡醒后在床上躺半分钟 起床前在床上坐半分钟

下地前两腿在床沿前再等半分钟

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选择有氧运动形式,如步行、慢跑、游泳等 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注:危重病人紧急预案: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3

护理:对危重症病人要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把危重病人看成一个整体的人,从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进行整体护理。

法律规范:护士护理危重病人时,要严格遵守护士的职责,不越轨,一切按护理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团队合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要具有团队精神,医护之间紧密配合,护患之间良好沟通,使危重病人得到高水平的护理。

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仪器到位,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抢救物品、药品完善,专人定期检查,管理规范,同时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自我发展:危重病人的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技术。

危重症护理对护士职业要求

首先,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应有慎独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其次,在没有人看护的情况下,能严格按操作规范工作,按要求巡视,要有精湛的监护技能,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危重症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需要随时进行搶救和治疗,这就需要护士常加班或因抢救病人延迟下班时间,因此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要充满爱心和热情,具有奉献精神。

广博的医学知识:在对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时,需要护士知识全面、技术精湛,及时发现问题,对观察到的症状能迅速反应出其原因和可能发生的结果。

严谨的工作作风:巡视、观察、思考、记录、询问均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能预见病情变化,为病人抢救赢得时间。

危重病人护理要点及质量标准

基本监护:是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监护,护士应熟练掌握监护仪器的使用,但同时不要忽视手工操作,尤其是仪器反映指标有异议的。

病情观察:应用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处理,并预见病情变化。

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应制度化,但对不同的危重病人要灵活运用,护理要有针对性、个体性、连续性,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要有危重效果评价,及时纠正不足。

多导管护理:对各种导管要有固定的标识、标记,要注意各导管勿扭曲、打折,保持导管通畅,并定时、定期更换导管或引流袋。

规范操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护理操作常规,要严格做到一人一次一管,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用药观察:加强用药观察,密切注意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中毒表现。

护理质量标准:①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目标,正确按护理计划实施,并有评价和反馈。②用药及时、准确、安排合理。病人能在治疗过程中按时用药,并且方法正确,并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③按时接受各种治疗,并且治疗和护理到位。④使危重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并保持良好的功能卧位,经常帮助危重病人翻身,按摩受压皮肤,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对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危重病人要采取安全措施,保证无护理并发症发生。⑤保持危重病人口腔清洁、湿润,协助病人进食,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⑥病人整洁、干净,病人的床单清洁、整齐,病室空气清新。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病人79例, 分为观察组 (中医护理技术) 64例, 男38例, 女26例;年龄19岁~78岁, 平均38岁;颅脑外伤10例, 重症胰腺炎7例, 急性肾衰竭后9例, 心肺脑复苏后8例, 严重多发伤22例,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例, 创伤大出血2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 12分~17分, 平均14.5分。观察组中64例病人均并发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 其中有42例病人并发中毒性肠麻痹。对照组15例, 男10例, 女5例;年龄18岁~75岁, 平均36岁;其中创伤性胰腺炎2例, 严重多发伤6例,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 吸入肺炎1例, 药物中毒1例。APACHEⅡ评分10分~16分, 平均13分。对照组中15例病人均并发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 其中11例病人并发中毒性肠麻痹。两组性别、年龄和APACHEⅡ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人选择

目前, 危重症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 笔者根据查阅到的文献, 纳入标准是各种原因所致MODS合并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中毒性肠麻痹。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的诊断依据是有应激的病因, 可出现呕血和黑便, 严重时可有血便;急诊胃镜检查可发现胃肠黏膜有广泛散在出血、糜烂或多发性溃疡存在, 并排除溃疡性出血、其他消化道病变等。中毒性肠麻痹的诊断:病人有明显腹胀, 感染症状比如发热等, 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排除低钾、麻醉、机械等其他因素。

1.3 治疗方法

在对两组病人均采用危重症相关治疗措施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常规危重症护理技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下中医护理技术的一种或多种, 即穴位注射、脐疗、耳穴压豆法。

1.4 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

1.4.1 止血效果的判断

无效:治疗后12h~24h胃液潜血持续强阳性或 (+) 不变为无效;有效:胃液潜血由 (++++) ~ (++) 以下、由 (+++) ~ (+) 或潜血试验 (±) 为止血有效。治疗24h无效病人, 常提示病人病情危重, 需加用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潜血试验前1h应用温生理盐水洗胃以避免干扰因素[4]。

1.4.2 中毒性肠麻痹的疗效

依据饮食耐受程度和肠鸣音, 出现微弱肠鸣音每分钟<3次或无肠鸣音前用药24h~48h为无效, 从肠麻痹到肠鸣音每分钟>4次并能耐受2 090kJ/d胃肠饮食为治疗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的治疗作用

观察组治疗例数64例经中医技术护理24h后47例有效, 有效率达73% (见表1) , 其中7d内有8例再出血发生, 14天内有3例再出血发生, 再出血发生率为23%。对照组治疗例数15例, 12例有效, 有效率达80%, 7d内有4例再出血发生, 再出血发生率为33%。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 对危重病病人中毒性肠麻痹的疗效

观察组发生中毒性肠麻痹的病人有43例, 其中恢复肠蠕动有28例, 且能恢复胃肠营养。对照组12例, 恢复肠蠕动病人有7例, 但能耐受胃肠营养仅有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研究显示, 胃肠功能损伤者MODS病人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 并认为胃肠功能损伤是MODS最为常见的、预后最差的因素之一[5]。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已经认识到, 有效防治胃肠功能障碍是防止MODS发生发展、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中医学认为,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后天各个腑器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完整均依赖于脾胃对饮食的运化、吸收、输布功能的正常。“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更是体现了中医学对胃气 (胃肠结构功能) 的重视, “顾护胃气”也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治疗原则。

针对危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 采用穴位注射、脐疗、耳穴压豆等三种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治疗, 以顾护胃气为手段, 以达到存留正气为目的, 阻断危重症的病情进展。

穴位注射内关、足三里两穴有拮抗胃肠道反应的作用。因为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 有宽胸利气、降逆止呕之功。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穴, 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穴位注射内关、足三里穴, 可促进胃肠蠕动, 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 增进食欲, 帮助消化[6]。

脐居正中, 名神阙穴。神阙穴通过任、督二脉联络全身。人体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 由于经络的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外与皮肤肌腠相连, 内与五脏六腑相接, 联络各部, 使气血运行全身, 抗御外邪, 濡养脏腑。取用中药研末外敷脐部, 取其补益元气、辛温走窜, 温经理气, 活血祛瘀通络之功, 达到疏通脏腑经脉, 暖肾温脾, 下气降逆, 疏导肠腑气机之目的, 进而促进胃肠蠕动, 防止胃肠功能紊乱, 加快胃肠功能恢复[7]。

人体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耳朵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联系。当脏腑发生病变时, 通过经络的反应和传导, 在耳郭所属该脏腑的经络或代表区, 就会发生异常, 出现阳性反应点, 从而可以进行治疗。根据中医辨证选穴原则, 选耳中、胃能降气利膈, 脾、胃能补气血之不足, 脾、肾合用能祛湿化痰, 脾统血、肝藏血主疏泄, 合用能止血化瘀, 小肠、大肠能协助通降胃气, 从而达到较好疗效[8]。

危重症病人胃肠道功能紊乱病势急迫, 症状复杂, 耗伤脾胃之气。在辨证治疗基础上, 精心施以多方位的中医护理技术, 能够做到对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 尽可能地促进和保持胃肠功能, 保护胃肠黏膜屏障[9,10,11,12], 确保胃肠营养的早日实施和正常进行, 从而避免或阻断SIRS向MODS发生发展的胃肠道机制, 最终成功救治MODS。更重要的是, 中医护理技术简单易学、使用方便、费用低廉, 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对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9例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对照组1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危重症相关治疗措施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常规危重症护理技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下中医护理技术。[结果]观察组在肠麻痹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对危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有显著调节作用, 且病人易于接受, 无任何毒副反应。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篇5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为急性心肌梗死

一、临床表现

疼痛,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等。

二、护理要点

1、休息: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2、备齐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 :当患者入院时,进行连续心电图监护,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注意保证电复律监护仪和临时起搏器,抢救药品及器械等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平时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术的训练,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进入急救状态。

3、吸氧:早期足量给予氧气吸入,要把吸氧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来对待,尤其注意患者在排便时或进餐后的氧气吸入。流量为4-6升/分。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正确控制液体量和速度,保证给药途径通畅。

5、适时镇静止痛: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而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则影响休息或导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要及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吗啡可抑制呼吸。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在巡视病房或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觉性和敏感性,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尽快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7、药物治疗:注意扩血管和镇痛药物的低血压反应,抗凝药物的出凝血监测,严格掌握极化液的滴速与剂量等。

8、其他主要症状的护理

1)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发病24小时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通过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性质的早博,并及时予以救治。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测质量,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急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多发生于心肌梗塞时的最初几天,合并感染、心律失常、大便用力、精神紧张均是常见的诱因,以左心衰竭为主。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3)控制休克:常发生在发病1周内,在病后24~48h内,常因广泛性心肌坏死,缺血致排血量降低,心肌收缩和减弱引起的心源性休克,观察时应密切注意血压、脉搏、末梢循环、尿量等变化,并详细做好记录。

9、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AMI患者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和绝对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及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尤其注意注意低脂低盐、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尽量少食茶、咖啡,忌烟酒。

2)排便护理:AMI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因此,应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对便秘者可以适当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等,配合腹部按摩,以解除便秘。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一、用物

插管钳、喉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材大小、插管的途径选择导管、管芯、衔接管、牙垫、注射器、氧气、呼吸机、胶布、吸引器、2%利多卡因。

二、操作与配合

1、经口插管

①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②术者站于病人头顶部操作,将喉镜从病人口腔右侧伸入,把舌推至左侧,见悬雍垂后继续向前推,显露喉头、声门。

③用2%利多卡因1ml行表面麻醉,消除咽喉反射。

④将导管轻柔地经声门插入气管内,经过声门时立即拔出管芯。⑤塞入牙垫,退出喉镜,用胶布妥善固定牙垫和导管。⑥连接麻醉装置或呼吸机。

2、经鼻插管术

①检查病人鼻腔情况,如有无鼻中膈弯曲、鼻息肉、纤维疤痕。

②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③从通气良好的一侧鼻腔插入,经后鼻腔接近喉部时,术者在推进导管的同时,用耳倾听通气声响,根据声音大小,来调整病人头的位置和导管的位置,调至气流声最大时,将导管插入。

④向导管内吹入空气,用听诊器检查导管的位置及是否插入气管内。⑤胶布固定导管,连接呼吸机。3、症状护理

①行床旁胸片确定气管插管的深度。

②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插管前应先行人工呼吸、吸氧,以免因插管而增加病人缺氧时间。

③固定导管,检查其深度。保持气管插管下端在气管分叉上1~2cm,插管过深导致一侧肺不张,插管过浅易使导管脱出。选择适当牙垫,以利于固定和吸痰。④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按需吸痰。

⑤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⑥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一口腔一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

⑦每12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气囊注气后,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灌注压35cmH20。

⑧做好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

⑨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

4、一般护理

①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②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及胸部的护理。③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④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⑤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

⑥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⑦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不安。

心跳呼吸骤停护理常规

心跳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完全停止的一种临终前状态,为心脏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

一、临床表现

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伴以浅表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青紫。

心跳骤停的分类:(1)心室纤维颤动(室颤):心电图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振幅较低、形态下

一、快慢下一的基线摆动,每分钟达到250-500次。这一类型在心跳骤停中约占80%。(2)心室停顿:心电图上QRS波群完全消失,而是一直线。此时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功能。(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可以显示为正常波群的窦性节律,也可以是各种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或室性自主心律(慢而宽大畸型的QRS波群)等,但心肌无收缩功能。心脏不能有效排血,测不到血压和脉搏,听不到心音。此型少见,复苏困难。

二、护理要点

1、按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3、快速准确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大动脉搏动及呼吸。

4、平卧地上或硬板床上,取仰卧位,传呼有关人员参加.心跳未恢复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流量为5-6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呼吸器。

5、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循环和使用各类特殊药物。

6、心电监护,观察抢救效果,必要时除颤起搏。

7、备齐抢救药品和用物,并能熟练操作抢救仪器和掌握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或先给心急救处理。

8、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并保留安瓿备查。

9、复苏后的处理:①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心率应维持在80-120次/分,心率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均易再次出现停搏或心功能不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②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置冰袋,预防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冰帽于头部,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保持体温32-35度之间,遵医嘱给以脱水剂,细胞活化剂,保护脑组织。③每30-60分钟测血压一次,应维持在80-90/50-60MMHG,血压测不到,应协助医生查明原因。④复苏后的呼吸功能不健全,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表浅,双吸气,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做气管切开术。⑤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以判断病情.⑥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尽早拔除插管,合理使用抗菌素。

昏迷护理常规

昏迷即意识丧失。神经功能高度抑制,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唤醒,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临床上广义的昏迷,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一、临床分类及表现

根据病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以及觉醒的程度进行分类。

1、嗜睡:病理性睡眠状态,病人能被痛觉及其他刺激,或言语唤醒,并能做适当的运动和言语反应。唤醒时意识可以清醒,当外界刺激停止时病人又转入嗜睡状态。病人的自发性运动、自发性言语比较常见。有时烦躁不安,有时动作减少。

2、昏睡:强刺激(较重痛觉或较响言语刺激)才可以唤醒,醒后定向力不正确。当外界刺激停止时,立即进入昏睡。自发性言语比较少见,常可见到自发性肢体运动。对痛觉刺激呈现防御性的回避动作。

3、浅昏迷:强烈的痛觉刺激仅能引起病人肢体简单的防御性运动,但对外界的语言呼唤声或强刺激无反应。不出现自发性言语,自发性运动比较少见。肌力可以正常,几种脑干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眶上压痛反应可以存在。或其中个别反射迟钝。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无显著改变。

4、深昏迷:对外界的一切刺激,包括强烈的痛觉刺激均无反应。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眶上压痛均消失,大多数病人深、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皆消失。四肢肌肉松软、大小便失禁,可能出现各种形式呼吸障碍,甚至自主呼吸停止。血压波动,脑电图示高波幅波逐渐平坦化。

二、护理要点

1、注意安全,防止意外,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适当约束,剪短指甲,以防皮肤抓伤,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2、鼻饲: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和水,药丸、丸剂应碾碎或粉剂,用水混匀,从鼻饲管中注入。鼻饲管每周换1次。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吸入气管,有假牙应取下假牙。2)定时翻身、拍背,随时吸痰,必要时吸氧。

3)如痰液阻塞、缺氧严重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注意昏迷程度变化。

5、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各种护理记录,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6、预防并发症:1)两眼不能闭合时,每日用金霉素眼膏涂覆,或覆盖凡士林纱布。2)重

视口腔护理,每日进行2次口腔清洁。张口呼吸者,口部盖湿纱布;3)预防压疮,定时翻身。被动活动肢体,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注意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肌肉萎缩。4)保持大小便通畅,留置导尿管应防治细菌感染。5)止坠积性肺炎。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各种不同的病因,使左心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引起的急性左心排血量降低和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一、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咳嗽伴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奔马律,两肺可闻对称性漫步湿罗音及哮鸣音,血压下降、并可出现休克,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

二、护理要点

1、按内科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心率、心律、紫绀及肺部体征,给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护。

3、绝对卧床休息,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4、宜清淡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忌饱食,保持大便通畅。

5、治疗护理

1)高流量吸氧,并用20~30%酒精湿化。2)给吗啡镇静扩血管。

3)利尿:首选速尿静推,以减少血容量。

4)强心:近期未用洋地黄者可予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5)血管扩张剂: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和(或)后负荷,常用制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6)其他:氨茶碱稀释静推,适用于有哮鸣音者;激素应用、地塞米松静推;消除诱发因素和积极治疗原发病。7)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篇6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危重病人;PICC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并发症,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会出现循环衰竭、便血和呕血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危及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减少出血次数、缩短出血周期、控制病情发展。PICC(英文: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中文:中心静脉导管,简写PICC)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措施。本次对我院近两年以来76例消化道出血危重病人应用PICC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6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在28岁至79岁之间,平均(65.5±23.2)岁。患者出血量为:800~1000ml之间42例,1000ml以上34例。

1.2 护理方法

第一 成功留置针。成功留置针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封管技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每次输液完成后,封管时避免血液回抽,使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的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脉冲式冲洗,正压封管。第二 选择置管时间和置管部位。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PICC护理应首选直、粗、静脉瓣较少的贵要静脉,肢体与手臂之间保持垂直时,药物能够通过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直接进入上腔静脉。然而,本次医学研究中所选患者入院前均接受过输液治疗,且贵要静脉已经被反复多次静脉抽血或是输液,因而凝血功能出现一定问题,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此时,可适当选择头静脉,其主要原因在于,头静脉针刺损伤少,触摸感明显,且血管弹性相对较好。

第三 了解局部解剖部位。在置管穿刺前,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静脉情况,不能选择静脉瓣和疤痕部位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若穿刺进针达到特定深度仍未见回血,则需退针至皮下,并改变角度进针。

第四 对导管位置进行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应定时定期检查患者导管固定情况、流通性能等情况,测量置管部位血压,对置管侧手臂进行适当活动,避免使用穿刺侧手臂提取重物。

2 结果

全部76例消化道出血为重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大出血复发现象,1例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而转至其他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其余7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效果良好,并在相应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

3 讨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特别是在患者出血量较大时,其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较为严重,甚至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对患者的高危因素和出血征象进行早期有效控制,稳定患者病情,实施积极的抗休克和补充血容量治疗[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PICC逐渐成为了临床上首选的静脉高营养供给方式,相关医学报道表明,PICC是最为有效、安全性最高的营养供给方法[2]。其主要原因在于PICC置管导管远端能够达到上腔静脉处,该部位血流丰富,且血管较粗,能够直接经PICC导管在血管中注入药物,并快速稀释,进而避免发生渗漏性损伤以及外周浅静脉损伤,保证临床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PICC置管穿刺不同于CVC插管治疗,对于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较低,且肺栓塞、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只需临床护理人员便可独立操作[3]。本次医学研究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PICC技术,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延误抢救治疗时机,保证血液采集、输血和抢救用药等治疗措施的快速、顺利开展。由于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通常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因而局部渗血发生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强化PICC置管后局部渗血的监测和护理,加强经验积累,实现规范化的PICC置管管理[4]。中心静脉导管是医源性感染的主要诱发原因,且其所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左右[5],因此,本次医学研究在置管过程中采用了十分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结果证实,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现象。我院实践表明,科学、系统地做好PICC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小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PICC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静脉输液过程中临床护理措施,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PICC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化解传统护理措施存在的种种缺陷,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血管壁所受的药物刺激,保证整个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顺利安全开展[6]。

参考文献

[1]刘华春.上消化道出血的亚吴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113-114.

[2]庞晓军,黄玉珍,何显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3,4(10):1969-1972.

[3]黄玲珍.5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9):123-124.

[4]万昕红,张婧,张志勇等.冠心病监护室药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消化道出血效果及成本的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0,13(9):955-957.

[5]陈保甲,张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181-2183.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篇7

【关键词】烧伤;心理护理;护理观察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会因各种原因被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力,热蒸气,热金属等等)。因此影响了生活和工作。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使烧伤创面尽快愈合,让病人尽快恢复生活和工作,我院近两年中对治疗各种中、小面积烧伤36例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们对36例烧伤病例进行心理护理,36例病例中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0岁。致伤原因:火焰、热水、热气、热金属、电火花、酸碱等化学烧伤。烧伤部位主要分布在头面部、四肢、躯干、会阴部等。 烧伤面积(九分法):5%TBSA以下者11例,6%TBSA-10%TBSA者20例,11%TBSA-20%TBSA者3例,均为浅Ⅱ度~深Ⅱ度的各种中小面积烧伤,其中浅Ⅱ度21例,占58.3%,深Ⅱ度15例,占41.7%。

2 方法和讨论

2.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指导,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积极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应的身心状态[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正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普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2.2 心理护理的意义和目的 心理护理能够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坏境;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一个人生病以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进入新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里状态,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2.3 心理护理在烧伤病人治疗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3.1 烧伤病人因起病急骤而缺乏思想准备,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3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心理,特别是面部及四肢烧伤患者,担心创面遗留疤痕而影响面容及肢体功能留下殘疾,情绪悲观不愿意接受治疗,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再加上治疗过程中身体某些部位需暴露病人感到羞涩焦虑不配合。因此接诊病人时态度应和蔼亲切,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严密观察,耐心细致地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详细介绍康复的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协助心理护理,从而达到了更好治疗效果。

2.3.2 烧伤的疼痛主要原因是皮肤表面痛觉神经末梢损伤,外界暴露刺激和局部缺血引起的。有效的药物止痛配合护士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2]。减轻病人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恐惧或对康复失去信心均可加重疼痛程度,而疼痛的加剧又反过来影响病人情况,形成不良循环。护理人员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病人,尊重病人在疼痛时的行为反应。病人情绪稳定,心境良好,精神放松,增强了对疼痛的耐受性[3]。分散病人注意力,使疼痛处于抑制状态,疼痛明显减轻,边与病人交谈边注射或轻柔地局部按摩,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2.3.3 感染是救治烧伤中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几所军医大学9329例烧伤病例分析,烧伤死亡原因中感染居首位(占51.8%);国外烧伤中心分析,大面积烧伤死亡病例中死于感染者占75%,感染如未能控制,其结果是内脏并发症接二连三,终因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4]。由此可见控制感染对烧伤病人来说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给予病人最好的心理支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加机体免疫力,更好配合治疗,避免感染发生。

2.3.4 烧伤往往合并混合伤,一些下肢烧伤合并骨折的病人需卧床治疗,褥疮时有发生。褥疮是由于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褥疮一旦发生,常规手段治疗很难愈合,病程迁延,且易合并感染,再次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5]。因此我们给予心理支持,积极做好沟通交流,向他们说明预防褥疮的重要性,使病人增强信心配合治疗。同时配给基础护理(翻身,对骨骼隆突处定时按摩,避免排泄物刺激等)、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等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了病人的早日康复。

2.3.5 烧伤后创面红肿,疼痛,水泡形成或水泡剥脱,在做好创面护理,保持清洁卫生的同时,耐心解释,心理开导,稳定情绪,实施全方位护理,取得了患者信任,促进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加快了创面愈合。

3 结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就是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它的知识和技术是永无止境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护理对象得到安慰与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平静稳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在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所以心理护理也是治疗烧伤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阻止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以及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有助于调节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心理健康的保持和烧伤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付晓影.护理心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55-59

[2] 辛孟彦.湿性医疗技术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临床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9,8(21):171-173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5-204

上一篇:行业传递效应下一篇:年度十大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