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

2024-10-25

危重病人(通用11篇)

危重病人 篇1

产科危重病人病情严重、发展快、风险大, 如果不及时诊断、抢救, 会给母婴带来极大的危害, 所以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胆大心细, 保持镇静, 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病人, 以保证母婴安全, 提高抢救成功率, 挽救病人的生命。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分娩2 780例, 其中危重病人31例, 31例危重病人中产后出血的 15例, 子宫破裂1例, 先兆子痫2例, 产后子痫1例, 羊水栓塞2例 , 其他10例;初产妇 13例 , 经产妇 18例。

2 抢救与护理

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胎心音、胎动及产程的情况, 目的是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给予病人间断吸氧, 使用胎心监测, 15 min~30 min听胎心音1次;密切观察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体征, 如有无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冷汗、血色苍白、血压下降、水肿等;密切观察病人的腹痛和阴道流血、流液情况;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尿量、皮肤颜色等。

2.2 抢救及护理

立即给病人取平卧位, 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 有利于静脉回流, 并把头偏向一侧, 给予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高流量吸氧, 氧流量5 L/min。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 一管用输血器, 留置针, 按医嘱给药, 如镇静、解痉、降压、扩容、利尿等, 必要时给予输同型血。查找出血或者病情变化的原因, 然后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 补充血容量、适时终止妊娠等, 子痫在抽搐控制后2 h可考虑终止妊娠, 以首选剖宫产为宜。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尿量、皮肤颜色等, 并做好记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早发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水肿、肾衰竭等并发症, 并积极处理。做好心理护理, 病人对自己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毫无心理准备, 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护士在病人清醒的时候要耐心安慰病人, 解释发病的原因和已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减轻其恐惧心理,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体会

抢救器材欠缺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因为抢救器材没配备齐全, 一旦遇到病人抢救, 就手忙脚乱的, 延误了抢救的机会。平时应该对护士进行各处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 这样在抢救的时候就做到心中有数, 忙而不乱。护士观察病情时要过细, 如果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对产后出血病人,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扩容, 积极寻找出血的原因, 迅速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对羊水栓塞病人, 由于发病快、来势凶猛、病情严重, 有的仅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死亡, 所以抢救必须做到分秒必争, 力求轻、快、稳、准[2]。对子宫破裂病人, 子宫破裂多发生在分娩期, 与阻塞性分娩、不适当难产、滥用宫缩剂、妊娠子宫外伤、子宫手术瘢痕愈合不良等有关[3]。故一定要健全三级医疗保健网, 宣传孕妇保健知识, 加强产前检查, 提高住院分娩率, 严格掌握子宫收缩剂使用指证, 密切观察产程[4]。对产前、产时发生的子痫病人, 一定安排在单人病房, 专人陪护, 护理动作要轻柔, 以免诱发抽搐, 抽搐时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牙齿之间, 防止舌跟后坠, 引起窒息。

关键词:产科,危重病人,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玲.浅谈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06, 9 (4) :439-440.

[2]王玲.抢救羊水栓塞的护理体会与经验总结[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8, 5 (3) :270.

[3]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49-251.

[4]饶惠玲.子宫破裂的防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3, 9 (5) :239-240.

危重病人 篇2

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六、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七、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八、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人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九、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3

护理:对危重症病人要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把危重病人看成一个整体的人,从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进行整体护理。

法律规范:护士护理危重病人时,要严格遵守护士的职责,不越轨,一切按护理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团队合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要具有团队精神,医护之间紧密配合,护患之间良好沟通,使危重病人得到高水平的护理。

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仪器到位,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抢救物品、药品完善,专人定期检查,管理规范,同时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自我发展:危重病人的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技术。

危重症护理对护士职业要求

首先,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应有慎独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其次,在没有人看护的情况下,能严格按操作规范工作,按要求巡视,要有精湛的监护技能,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危重症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需要随时进行搶救和治疗,这就需要护士常加班或因抢救病人延迟下班时间,因此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要充满爱心和热情,具有奉献精神。

广博的医学知识:在对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时,需要护士知识全面、技术精湛,及时发现问题,对观察到的症状能迅速反应出其原因和可能发生的结果。

严谨的工作作风:巡视、观察、思考、记录、询问均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能预见病情变化,为病人抢救赢得时间。

危重病人护理要点及质量标准

基本监护:是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监护,护士应熟练掌握监护仪器的使用,但同时不要忽视手工操作,尤其是仪器反映指标有异议的。

病情观察:应用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处理,并预见病情变化。

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应制度化,但对不同的危重病人要灵活运用,护理要有针对性、个体性、连续性,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要有危重效果评价,及时纠正不足。

多导管护理:对各种导管要有固定的标识、标记,要注意各导管勿扭曲、打折,保持导管通畅,并定时、定期更换导管或引流袋。

规范操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护理操作常规,要严格做到一人一次一管,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用药观察:加强用药观察,密切注意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中毒表现。

护理质量标准:①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目标,正确按护理计划实施,并有评价和反馈。②用药及时、准确、安排合理。病人能在治疗过程中按时用药,并且方法正确,并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③按时接受各种治疗,并且治疗和护理到位。④使危重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并保持良好的功能卧位,经常帮助危重病人翻身,按摩受压皮肤,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对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危重病人要采取安全措施,保证无护理并发症发生。⑤保持危重病人口腔清洁、湿润,协助病人进食,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⑥病人整洁、干净,病人的床单清洁、整齐,病室空气清新。

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 其中男34例, 女19例;年龄16岁~87岁, 平均49.5岁;颅脑损伤27例, 心脑血管疾病21例, 其他危重病人5例。

1.2 结果

53例危重病人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 无一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人工气道阻塞、切口感染、管道脱落导致窒息等并发症, 其中有5例病人死亡 (与人工气道护理无关) , 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 缩短了重症监护室 (ICU) 住院时间, 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

2 人工气道的护理

2.1 病室及床单位

室内保持清洁, 安静, 空气新鲜, 室温在18℃~22℃, 相对湿度50%~60%。床旁备无菌吸痰管、注射器、生理盐水、吸引器、氧气、呼吸囊和一次性手套。

2.2 体位

病人体位应根据病情而定, 对于机械通气病人, 提倡半卧位30°~45°姿势以利于呼吸并防止胃液反流[1]。特殊病人可采用俯卧位。翻身或改变体位时, 应同时转动头、颈和上身, 避免套管刺激气道或脱出。患儿或有可能自行拔出套管者应约束其上肢, 以免发生意外。根据病情实施体位引流, 每2h翻身、叩背1次, 促进痰液的排出,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3 生命体征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每小时记录1次心率、呼吸、血压和指脉氧饱和度, 发现发绀、呼吸频速等现象应及时处理。

2.4 湿化气道

建立人工气道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滤过功能消失, 机械通气必须使其达到生理需要的温度、湿度, 这对保持无菌状态非常关键[2]。人工气道建立后必须强调湿化。湿化可使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活跃, 稀释分泌物。气道湿化的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3]。有很多医院仍然采用吸痰前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 或是持续气道内泵入盐水来稀释痰液, 这样容易造成气道壁上的细菌移位, 增高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病人容易出现呛咳、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 2010年机械通气病人气通吸痰临床实践 (AARC) 指南就指出, 建议不要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滴注。现在使用费雪派克MR850加热湿化器对病人的气道进行主动加温加湿。2012年美国AARC最新的湿化指南上提出, 对于每一位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推荐使用湿化, 为有创通气病人提供主动湿化时, 建议湿化器能够提供湿度水平在33 mg/L~44 mg/L, Y型件处气体温度在34℃~41℃, 相对湿度100%。对于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提供被动湿化时, 建议HME提供至少30mg/L湿度。当为低潮气量病人提供湿化, 例如肺保护通气策略时, 不推荐使用HME。建议HME不能用于作为VAP的防护策略。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气道通畅是人工气道护理中重要的内容, 呼吸道管理的质量, 不仅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 而且对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和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4]。对于急危重症机械通气的病人, 应注意勤翻身、勤叩背、勤吸痰[5]。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可以清除呼吸道及套管内分泌物, 以免咯出之痰液再次吸入气管内或结痂阻塞气道。护士要掌握吸痰的指证和方法[6]。吸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无菌操作。建立人工气道后, 吸痰时吸痰管直接进入隆突, 因此吸痰管、湿化注入的生理盐水都必须无菌, 操作时戴无菌手套, 一手持吸痰管, 并保持不污染, 一手控制负压。绝对禁止用抽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抽吸人工气道, 避免将细菌植入下呼吸道。 (2)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据于晓芬等[7]报道, 吸痰前后若不给予病人高于原来使用浓度的氧气, 气管内吸痰会导致低氧血症, 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 加重脑损伤, 因此, 吸痰前后应给予2min纯氧。 (3) 带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切开处的套管[8], 估计导管下至最深处, 关闭负压再上提1cm, 直达支气管内, 刺激呛咳, 开放负压后旋转上提吸痰管, 不可上下提吸。 (4)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选择是正确吸痰的基本保证, 也是病人安全的保证。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及吸痰管插入的深度是决定吸出痰量多少的关键。必须根据气管导管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吸痰管光滑, 外径应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 (5) 掌握吸痰指证, 按需吸痰, 并做到适时准确吸痰[9]。根据双肺呼吸音、有无痰鸣、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病人出现呛咳、气道压力增高、呼吸机报警时, 给予及时吸痰。 (6)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呼吸窘迫, 应立即停止抽吸并吸入纯氧。 (7) 一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 吸痰结束至少进行5次深呼吸, 或生命体征恢复到基础水平后, 才可再次抽吸。

2.6 膨肺与叩背

无叩背禁忌的病人, 吸痰前给予叩背或振动排痰, 使痰液松动, 进行体位引流。叩背时手指并拢, 双手掌呈杯状, 由下而上有节律地震动胸背部。使用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等来选择合适的频率和时间。可促进黏附于气管壁的痰液松动, 有利于分泌物向外移动。吸痰后给予较大潮气量 (1 0 0 0mL~2 0 0 0mL) 膨肺, 减少肺泡萎陷。

2.7 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病人, 如意识不清或需机械通气, 应将人工气道的气囊充气。气囊充气的压力应适当, 过高的压力可阻断气管黏膜的血流, 引起缺血、溃疡, 甚至引起日后气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充气过少, 气囊上部的痰液流入气管, 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继发感染等, 而且可造成漏气, 致病人潮气量过少, 引起呼吸困难、缺氧。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内壁间的最小压力即“最小封闭压力”, 一般控制在2.45kPa以下[10]。采用专用测气囊压力装置, 不能依靠传统的手指捏感法来评估气囊压力, 维持气囊压力在2 5cmH2O~3 0cmH2O (1cmH2O=0.098kPa) 。气囊压力监测每天2次或3次, 并需密切观察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峰值、潮气量情况, 或用听诊器听诊, 发现漏气随时监测。

2.8 防止误吸

及时清理口腔内分泌物, 床头抬高30°~45°, 昏迷或无吞咽功能的病人, 即使不进行机械通气也应将气囊充气, 囊内压力保持在25cmH2O~30cmH2O。应尽早留置胃管进行鼻饲, 鼻饲前应先翻身、叩背, 吸尽呼吸道分泌物, 鼻饲后取半卧位30°~60°, 以利胃排空[11]。行机械通气病人, 应定时更换呼吸机管道 (48h~72h) , 及时清除管道中冷凝水, 防止误吸。

2.9 口腔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对人工气道的病人极其重要。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点, 生理状态下口腔内具有平衡状态的微生物。由于机械通气的需要, 气囊将呼吸道上下分开, 使声门下气囊上成为盲端。由于病人进食饮水减少或根本无法吞咽, 自洁能力减弱, 口腔内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残渣等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有可能沿气囊外壁移行至下呼吸道, 造成肺部感染。因此, 人工气道的病人, 应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清醒病人气管切开后可自行漱口, 昏迷或乏力者必须进行口腔护理。生理盐水是公认的最佳口腔护理液, 根据病情也可采用其他漱口液如碳酸氢钠、过氧化氢或高氧化电位水。

2.1 0 心理护理

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病情危重, 心里负担较大。对所有行人工气道的病人, 无论清醒与否, 均应受到尊重。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要主动亲近病人, 细致的解释、鼓励的语言和精神安慰可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通气效果。教会病人用非语言方式如手势、书写等表达需求和进行交流。多与病人家属沟通, 安排家属及关系密切者探视, 以满足双方对安全、爱、归属等层次的要求, 缓解病人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

3 小结

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 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人工气道建立后, 确保人工气道通畅和湿化是关键, 吸痰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气道湿化和无菌吸痰, 同时加强叩背和口腔护理。在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管理中, 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准确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保证氧疗有效进行的有力措施。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 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防止人工气道意外情况的出现, 减少护理并发症, 创造争取早日拔管的条件, 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CVP监测的临床意义 篇5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02-01

1 引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血液动力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CVP监测则是血液动力学监测中基本而常见的一种监测手段。CVP监测适用于危重病人以评估血容量,前负荷及右心功能。在左心功能良好的情况下,能提示机体血容量的多寡和耐受输血,输液速度和容量的程度,亦可用于危重病人静脉高营养和提供静脉通路等。故而CVP应用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对维护病人循环稳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径路主要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肘静脉置管入上腔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入下腔静脉,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应避免锁骨下静脉穿刺,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在临床上,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一般采用水压力计测压,其结构简单,方便经济,在测压前先调节测压玻璃管上零点与第四肋间隙腋中线位置在同一水平,即CVP体表零点位置,测压时阻断输液管道,在测压玻璃管与中心静脉导管相通后的液柱高度处,即中心静脉压。总的来说,深静脉穿刺置管可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据报道导管置管时间长达2~8周,且拔管后静脉仍可复通,以后仍可穿刺再利用,应用于病程长的患者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

2 测压方法

贝朗公司产品(测压标尺及全套管道),测压时嘱患者平静呼吸,使测压管标尺零点与病人右心房同一水平(仰卧时该点在病人的腋中线),关闭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颈内静脉导管相通,可见测压管内液面上下波动,到液面平稳时,所指标尺刻度数据即为CVP值。CVP通过装满液体的管道将血管腔与外部压力换能器相连接而测得,多选择上腔静脉置管监测,换能器设置方法与动脉测压相同,应注意在连续测量时应确保换能器和病人体位保持在同一水平(如冠状窦)。

3 影响CVP的因素

3.1 患者咳嗽,躁动,抽搐或用力时,可使外周循环阻力和胸内压增高,测得CVP值增高。

3.2 如零点位置不正确,体位改变,床头移动(抬高或下降),使CVP变异很大,故测压时最好取平卧位。

3.3 应用定压型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气道阻力增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可使CVP值增高。

3.4 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可使CVP升高2-5cmH2O。

3.5 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时引起胸腔内压,心包内压上升,CVP值明显升高。

3.6 血管活性药物,测压时药物一次性注入,使CVP值发生变化。

3.7 CVP导管内注入液的浓度和粘稠度,如当输入50%葡萄糖和脂肪乳剂等测压时,可使CVP值下降,故一般测压时应用等渗液。

3.8 心率增快,心动过速时,心动周期缩短,CVP升高。

3.9 CVP导管的插入长度,管壁弹性,管径以及通畅度也影响CVP值,测压时最好选用标准CVP导管,插管时插入过深至右心室,CVP值将会下降。过浅,CVP值会升高,颈内静脉穿刺长度一般为13~15cm左右,股静脉穿刺长度为40cm左右。

4 临床意义

4.1 CVP正常值6~12cmH2O(0.588~1.18kPa,44~9mmHg),CVP值的变化可作为静脉回心血量及心脏耐受输液的参考指标,但应当注意,不能孤立地观察其变化,必须结合动脉压、脉搏、毛细血管充盈度、尿量及临床征象进行综合分析。

4.2 CVP对了解血流动态是一个可靠的手段,以指导扩容避免过量或不足,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指标。CVP升高>15cmH2O(1.47kPa,11mmHg),意味着心脏泵功能不全或血管阻力增高,血容量相对过多。CVP下降<6cmH2O(0.588kPa,4.4mmHg),意味着血容量不足,病情不稳定时,应该每10-15分钟测量记录1次。

输液与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的关系

4.3 血压、心率、尿量和PtCO2虽能反映循环变化,但缺乏特异性,不能对循环变化的较复杂原因做出鉴别,这时CVP可提供更多的信息。血容量是构成CVP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除容量外,心血管顺应性,胸腔压力,心肌收缩力等对CVP均有影响。这些因素在正常时也许并不重要,但在病理状态下可能会变得非常突出,足以影响对容量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用CVP判断容量是不可靠的,其作用主要是被用来评价右心接受容量负荷的潜力。为此,采用一项基于容量-压力关系特性的容量负荷试验可作为对CVP较高,但仍有心排出量不足临床表现的病人的治疗参考。如果在20分钟内快速注入500ml液体,CVP升高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同时血压有所上升,心率下降,即表明病人有绝对或相对的容量不足,并且心脏有继续接受大量输液的潜力;反之,输液必须慎重。因此CVP的价值体现在其动态的变化和观察中,而不仅仅是某一孤立的数值,在左、右心协调,肺血管阻力正常的情况下,CVP在反映右心功能的同时也可以反映左心功能。但在危重病人,许多病理因素可以改变上述关系。因此当CVP增幅较大,甚至确定已经发生右心功能不全,也不宜立即限制输液,而应同时监测肺动脉楔压(PAWP)。较新的观点认为,右心衰竭如果同时伴有低PAWP和低心排时,可以在保持输液的同时给予正性肌力药物,以维持足够的心排量。原则上,在处理右心的问题时,要同时顾及对左心的影响,并将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基于此点,由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右心衰竭却需要慎重对待。在这类右心衰竭,增加输液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前不能如愿以偿地增加左心充盈,相反却往往导致右心压力进一步急促升高,并严重压迫心室隔向左偏移,或由于心包的限制,从而减少左心室的容量和导致左心排进一步降低,因此对这类右心衰竭限制输液是适宜的,并且右房压(RAP)应控制在2.67kPa以内。

危重病人的高血糖处理 篇6

关键词:危重病人,并发症高血糖处理

危重病人常伴发有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同时伴有应激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对于普通外科病人应激性血糖水平不变, 可很快纠正, 但危重病人这种高血糖则可以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比如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延缓患者的康复甚至死亡等。因此对于危重病人发生的高血糖应该积极应对和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发生高血糖的危重病人87例, 平均年龄 (42.4±20.8) 岁。高血糖的判定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将空腹血糖大于7.1mmol/L或者餐后血糖高于11.1mmol/L定性为糖尿病性高血糖。对无糖尿病史一般于入院后随机测定两次以上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的患者定性为应激性高血糖[1]

1.2 方法

对这87例病人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 具体采用Leuven等[2]在研究中的Leuven方案。Leuven方案监测血糖2h内的给药方案。具体见表1。

根据2h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 继续用药, 监测4h, 血糖正常则保持原剂量不变, 血糖接近正常则调整0.1~0.5IU/h的剂量, 若此时血糖急剧下降, 则应该将剂量减半并频繁监测, 血糖为3.3~4.4 mmol/L则需减少剂量测血糖1h;2.2~3.3mmol/L则停用, 保证足够的基础葡萄糖的摄入, 测血糖1h;<2.2 mmol/L停用并保证葡萄糖摄入, 给予10g葡萄糖快速静推, 然后再测定血糖1h。

2 结果

将血糖降至标准血糖水平4.4~6.1mmol/L, 对比分析以往采用的标准治疗将血糖控制在10.0~11.0mmol/L的水平而言, 87例病人的住院死亡率明显减低, 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下降。且相比较于以往的标准治疗而言, 机械通气的时间亦有所缩短, 重症监护的时间也有缩短。

3 讨论

近年来, 危重病人发生高血糖的研究越来越多,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很多危重病, 比如急性心梗、心胸大手术、脓毒血症、多发性创伤, 早期高血糖症都被认为是这些危重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胰岛素的使用也被认为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危重病人发生高血糖的原因是多样的, 但这些众多原因中都可归因于大手术、大创伤或者感染等造成激素应激性胰岛素抵抗和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3]。另外临床上对危重病人使用的各种激素如血管升压素、皮质激素类等也都可引起血糖水平的升高。因此在外科中危重病人发生高血糖是很常见的。当患者发生高血糖时不仅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增加, 还严重影响患者创口的愈合, 严重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增加患者的死亡率[4,5,6]。危重病人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症是其病情加重的重要标志之一, 很多研究显示, 高血糖水平越高, 患者病情越严重, 病死率越高, 预后也越差[7], 因此危重病人发生高血糖需要引起我们格外的关注。

对于危重病人的高血糖处理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是Leuven的研究[1]表明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降低至4.4~6.1mmol/L比控制血糖水平在传统认为的水平, 对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更有效, 本次研究与之相符。Leuven方案基于静脉胰岛素输注, 不包括快速推注, 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并不需要频繁测定血糖, 只需每间隔4h监测即可, 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率。

总之, 对于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应激性高血糖, 临床医师应该积极应对处理, 而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手段对于控制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非常有效, 不仅能降低患者感染率的发生, 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 而且还能改善机体能量和物质的代谢。

参考文献

[1]蒋方国, 宋炜.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80.

[2]VAN DEN BERGHE G, WOUTERS P, WEEKERS F, et al.Intalsive insulin therapy in criticallyill patients[J].N Engl JMed, 2001, 345:1359-1367.

[3]VAN DEN BERGHE G.How does boed glucose control withinsulin save lives in intensive care[J].C1in Invest, 2004.114:1187-1195.

[4]YENDAMURI S, FULDA GJ, TINKOFF GH.Admission hy-perglycemia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trauma[J].J Trauma, 2003, 55:33-38.

[5]KRINSLEY JS.Association between hyperglycemia and in-creased hospital mortality in a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ofcritically ill patients[J].Mayo Clin Proc, 2003, 78:1471-1478.

[6]LAIRD AM, MILLER PR, KILGO PD, et al.Relationship ofearly hyperglycemia to mortality in trauma patients[J].JTrauma, 2004, 56:1058-1062.

危重病人预防褥疮的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褥疮,翻身法,按摩法

褥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做好对危重病人褥疮的预防工作, 是减少褥疮发生的关键, 对预防褥疮的措施是多方面的, 包括及时解除局部受压, 良好的皮肤护理和良好的营养, 定时翻身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们于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 对106例危重病人预防褥疮的方法进行分组对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06例危重病人中, 男66例, 女40例, 年龄最大92岁, 最小14岁, 翻身组 (56例) , 肺心病并心衰16例, 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律失常9例, 脑出血4例, 脑梗塞20例, 胃癌7例, 按摩组 (50例) , 慢性肾小球肾炎并肾功能衰竭4例, 肝硬化并肝性脑病3例, 风心病并心衰9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9例, 肺癌18例, 白血病2例, 肝癌2例, 喉癌3例。

1.2 护理方法

1.2.1 翻身组

每个病人设翻身登记卡, 每2小时翻身1次, 翻身前后检查病人皮肤受压情况及改善情况, 并在卡上登记翻身时间、体位、皮肤情况, 执行者签名, 除此之外, 大小便后随时做好皮肤清洁, 保持床单干燥平整。

1.2.2 按摩组

其方法除与翻身组相同外, 再加50%酒精或红花酒行局部按摩。

2 结果

翻身组 (56例) , 未发生褥疮55例, 有效率为98.21%, 发生褥疮1例, 为胃癌患者, 因全身衰竭, 入院28日骶部皮肤出现1cm×1cm破损, 4d后死亡。

按摩组 (50例) , 未发生褥疮49例, 有效率为98%, 发生褥疮1例, 为喉癌患者, 入院22日骶部皮肤出现1 cm×2cm破损, 2d后死亡。

3护理体会

通过临床实践和观察, 翻身法与按摩法对预防褥疮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而翻身法较按摩法简单、实用, 每2小时翻身1次, 使身体骨突部位轮流承受身体重量, 达到或解除局部受压, 改善循环的目的, 不需用按摩法。据有关学者认为:如按摩手法及力度不正确, 反而会使按摩变成摩擦, 从而加速褥疮的发生。

在执行翻身时护士应认真负责, 不可马马虎虎,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 做好宣教工作,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褥疮发生的原因, 后果及预防知识, 从而配合翻身, 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护士应经常剪指甲, 不戴戒指, 以防擦伤病人皮肤。

注意病人原发病:并发症的治疗护理及全身循环和营养情况的纠正。

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尤应注意保持皮肤和床褥的清洁干燥, 肛周应涂氧化锌软膏。

通过对106例危重病人预防褥疮的护理, 我们体会到:对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如能做到早期预防, 及早采取预防褥疮的措施, 褥疮发生率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参考文献

[1]斯士军, 等译.褥疮护理禁用按摩疗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2, 1l (1) :39~40.

[2]刘正霞.褥疮的新认识及其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1989, 5 (3) :3.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干预护理 篇8

1 急危重病人的特殊性

所谓的“急危重病人”通常是指人所患的疾病为某种紧急、濒危的病症。它往往把人推向生命的风口浪尖, 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 这就区别于一般的普通病人。急危重病人应当尽早进行医学上的处理, 否则可能对患者身体产生重度伤害, 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一般的医院都会为这一类患者设有专门的急救室或重症观察治疗室, 在医学上也俗称“特护室”, 配备较好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 对急危重患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和治疗。而从事这种特殊护理的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架起病人、医生、护士和病人家属之间的桥梁, 准确把握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症结, 正确而又不失度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干预护理。

2 加强对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危重病人由于发病急, 病情重, 再加上病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因而会产生消极情绪, 影响自己的心理, 并且有可能使自己的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因此, 如果对急危重病人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 就会缓和其紧张的情绪, 有助于转危为安。作为医护人员, 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 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这是一个一直为人们所研究的话题。医务工作者在无数次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出来一些经验, 而这些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

(1) 在前边我们曾提到, 急危重病人由于病情的原因, 情绪可能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 单纯的语言安慰总是显得那么的苍白, 很难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而对急危重病人要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就必须高度重视, 接诊时热情, 询问时亲切而又有耐心, 治疗时有足够的信心, 体贴细心关怀到位, 这样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你的行动上的亲近, 从而缓和并消除紧张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安全感。然后在治疗过程中, 在减轻并终止病人因病情带来的痛苦的基础上, 适当的进行语言安慰, 这样可以使心理护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 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 而治病救人靠的就是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娴熟的技术可以使急危重病人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安全感的获得可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冲突, 减轻疾病在精神方面造成的痛苦。同时, 还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不管急危重病人的病情如何的糟糕, 医护人员都不能对患者进行消极暗示, 对于急危重病人的病情我们都应该进行肯定的支持和鼓励, 这也是医疗技术的一个方面。

(3) 当急危重病人经过医护人员的医治之后脱离了危险, 稍后是一个漫长的恢复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病人脱离社会生活时间过长, 角色转换不过来, 他们又希望早日康复, 不愿意继续呆在医院, 尤其是那些丧失生理功能, 不能自理的患者, 往往就会变得急躁、不安, 容易发怒, 情绪低落等, 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 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要有一定的责任心, 做好基础护理, 细心周到, 谦和, 笑脸相迎。这样可以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心境, 缩短治疗时间, 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4) 据相关数据显示, 急危重病人的家属心理状态低于普通人, 这就说明急危重病人的家属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 做好急危重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也同样重要, 并且还可以保障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护理人员, 要热情诚恳的接待患者家属, 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的家属, 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式, 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焦虑程度, 实现患者家属对整个医疗过程的满意, 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医治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3 在进行心理护理和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护理人员的思维决定着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面对急危病重患者, 要时刻关注他情绪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状态去揣度他的心理, 对症下药, 采取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面对患者家属, 当家属处于失落恐慌的状态时, 我们的语言和行为都要适度, 以免护患纠纷。再有就是护理工作者自身, 由于形势和病情不断变化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 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水平。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学发生了一场新的变革。护理也由单纯的对躯体进行护理转变为以心理护理为主, 躯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模式。不同的心理变化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与心理有关, 因此, 对于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护理干预就更加重要了。

参考文献

[1]郭安梅, 董希伟, 朱迎梅, 等.术前手术病人对麻醉认识及需要的调查[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 (4) :300.

[2]宋洁, 张淑香, 杜静.急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5) :12~13

[3]罗红艳.不同版本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材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1) :142~143.

危重病人 篇9

1 急诊科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护理不到位

1.1.1 护士基础护理的实施欠缺

基础护理包括“三短、六洁、四无”, 由于急诊医疗服务的突发性、紧急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危重病人繁多、任务的繁重, 又是抢救的前沿重地;加之绿色通道的开展, 注重了急救服务体系的畅通、高效;使护士淡化了基础护理的实施, 导致送往临床科室的病人基础护理不到位, 引起临床护士不满。

1.1.2 工作繁忙

急诊科是24 h不间断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 其连续性、突发性、被动性都决定了急诊科工作量是无法估计和预测的。抢救室每天接诊20余人次, 每位接诊病人都要经过检查、化验, 检查、送病人住院都需要安排陪护人员, 有时同一时间接诊多位急危病人, 护士工作量大, 力不从心, 导致没有时间或来不及给病人做基础护理。

1.2 沟通欠缺

病人办好住院手续, 护士与临床科室护士联系住院时, 忽略了告知对方该病人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导致病人到达住院部时仍有物品未准备齐全, 仪器设备未到位的现象, 延长了送病人的时间。

1.3 未能合理安排护送人员

目前, 我国医院护理人员的编配方案主要参照卫生部 (1978) 卫医字 (1689) 号《关于县及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组织编制原则 (试行) 草案》。自1978年颁布以来的20多年中, 护理专业不论是护理观还是护理内涵、人员职责、工作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配制标准一直没有修订, 早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1]。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护理模式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 护理人力资源缺编问题更为突显[2]。因此, 大部分医院聘任学历相对较低的护理专业人员担任护士助理。我院急诊科每班都配备护士助理, 协助护士完成本班的护理工作。护士助理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了送病人住院的工作。而她们的职责是做一些基础工作, 不承担责任, 所以他们对病人的病情、治疗以及病人的所有客观资料不是很了解, 对疾病风险没有预见性, 导致与临床护士交接病人时不能详细交代病人病情, 引起临床科室不满。

2 转送病人途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内科、外科住院部都是高层建筑, 转送病人需要用电梯, 医疗专用电梯还承担着接送手术病人、接送临床科室病人做检查的工作。所以经常出现转送病人时电梯不能及时到位的现象, 这也是延长送病人住院时间的一个主要原因。

3 临床科室存在的问题

3.1 床单元未准备, 仪器设备不到位

急诊护士在送病人住院前已经和病房护士联系好, 但经常在病人到达科室时, 床单没铺, 被套、枕套未换, 病人所需要用的仪器设备未能及时到位。

3.2 护士怠慢, 不能及时交接

急诊护士护送病人到达住院部, 临床科室护士不能及时到病床前交接病人病情, 病人的搬动往往是急诊护送人员与家属一同完成, 有时甚至要问哪位护士接病人这才出面进行交接。送病人是急诊科护士的职责, 接病人是临床科室护士的职责, 只有双方积极配合, 这项工作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 既能提高工作效率, 又使病人舒适满意。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工作, 却能反映出医院的整体水平。

4 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急诊科护理人员经过开会讨论、与临床科室沟通, 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4.1 更新观念, 做好基础护理

将医疗的首诊负责制贯穿到护理工作中, 急诊科作为急诊病人的首诊科室, 护士要重视病人的基础护理, 改变过去只注重急救的观念, 力求所有留观病人基础护理达标, 尤其注重危重病人的护理。护士长每天督促检查, 纳入护士素质考核。

4.2 加强沟通, 作好衔接工作

急诊护士与临床科室联系病人住院时, 告知对方准备床单元及该病人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并在一切准备就绪后通知急诊科转送病人。急诊科在转送病人前与电梯管理人员联系, 以保证电梯及时到位。

4.3 合理安排护送人员, 确保病人安全

严格杜绝护送人员不了解病人病情的情况发生。护士助理不能护送危重病人, 所有危重病人必须由当班护士亲自护送。危重病人的界定是下病危通知的病人、送重症监护室的病人。

4.4 调动临床科室护士的积极性, 加强责任心

护送病人住院是急诊护士的职责, 接病人是各科护士的职责, 只有双方积极配合, 密切协作,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病人安置妥当, 圆满完成交接手续, 使病人满意, 双方满意。我们制定了转送病人时间登记表, 记录到达科室时间和离开科室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临床科室护士不及时交接病人的行为, 使其能够及时认真履行交接手续, 缩短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志敏.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 2006, 14 (3) :184-185.

浅谈危重症病人的卧位管理 篇10

[关键词] 卧位;危重病人;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0-01

危重病人极易受意识状态、镇静剂、肌松剂等因素影响而长期卧床,从而导致包括肺不张、低氧血糖、肺炎、静脉血栓、压力性溃疡等在内的诸多不良后果。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的患者的病情而采取合适的卧位对预防因卧床不动而引发的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1]。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文献的方式指出仰卧位、抬高床头半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等不同卧位对危重病人生理的影响以及在危重症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注意的问题。

1 护理中常见卧位

有以下几种:水平仰卧位、半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另有持续转动体位,因需器械辅助使用不够普遍[2],在此不做陈述。

1.1 水平仰卧位 当体位变换时人体受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平仰卧位时,重力对于循环系统的作用减少,使回心血量增加;换气血流之比,上肺野和下肺野较为平均。因此,水平仰卧位适用于循环血量不足、血管扩张致静脉回流减少的病人。水平仰卧位时,头与足动脉压相似,故颅内压将增高;由于心脏、膈肌的压迫,肺容量会减少,顺应性也减少,静脉回流增加。因此有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肥胖者均不宜采用此体位。

1.2 半卧位 半卧位是上半身抬高30°-45°的体位,同时可将枕头放于膝关节下从而使腿屈曲,或两腿原样伸展。半卧位时有助于患者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从而有效减少反流及误吸的发生。半卧位还可使膈肌下降,减少呼吸时的阻力,增加吸气时肺扩张时胸膜腔的负压,有利于肺扩张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胸腔负压增加也有利于静脉血流及淋巴液的回流。所以,半卧位时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两方面都有好处,而且病人也会感觉舒服。半卧位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重要措施。常用于心肺疾病患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机械通气、颅内高压、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头面部手术后的病人。半卧位可能导致骶尾部压力性溃疡的发生危险率增高。因此,半卧位的禁忌症如下:低心脏指数、低血压、外伤性脑损害、俯卧位、医嘱规定禁忌的卧位等情况。

1.3 侧卧位 侧卧位是脸面向一侧的卧位。面向的一侧身子稍向上,上肢屈曲,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稍屈曲,下肢上侧比下侧伸向前。侧卧位的优点是可防止意识不清的病人误咽呕吐物和血液。早期的证据显示侧卧位对血压的改变个体差异很大,但是对低心输出量、低体温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病人影响比较明显。危重病人应采用左侧还是右侧卧位的判断依据是病人的肺部状况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病人患单侧肺疾病时,取患侧卧位,会产生通气与血流灌注的不匹配,导致低氧血症。因为当患侧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流会增加,但患侧肺的通气进一步受损,通气与灌注的比例进一步恶化。所以,单侧肺疾病的病人应采用健侧卧位。肺脓肿及肺出血宜采用患侧卧位,可防止引流物堵塞健侧肺。健侧卧位的禁忌症如下:肺脓肿、肺出血及间质性肺气肿。

1.4 俯卧位 不同体位时引起胸内压力变化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纵膈。俯卧位时纵膈邻近胸骨,它对背侧肺组织的压力作用消失。这时背侧胸腔压力小于仰卧位时背侧胸腔压力,胸腔内压力梯度差减少。研究发现,俯卧位时氧含量明显提高,但心输出量、有效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均没有明显的改变。俯卧位时病人腹内压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对肾功能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俯卧位通气不仅适用于ARDS病人,也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病人。目前认为,俯卧位通气应在ARDS的早期进行。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大部分ARDS/ALI病人的氧合状况,减少肺损伤的发生,但有关实施的最佳时机、频率、持续时间尚不清楚。采取俯卧位的病人要注意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记录。禁忌症为休克、急性出血、复合伤、怀孕、颅内高压、近期腹部手术、脊柱不稳定等患者。并发症为神经压迫、肌肉压伤、静脉淤血、视网膜损伤、气管插管脱落、受压部位褥疮、膈肌运动受限。

2 ICU病人体位护理现状

2.1 体位变换的频率 目前的护理标准是2h协助病人翻身一次,但具体执行情况不佳,90以上%的病人未能按照标准而得到护理,大约47%的病人平卧4-8h,23%的病人在8h内不翻身,原因有:护士不重视、担心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缺乏足够的人员和时间都可能导致此现象发生,同时,病人的耐受力、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疼痛同样影响定时转换体位,有证据显示重症病人转换体位时会承受较大痛苦。是否每个危急重病人都有必要2h变换1次体位至今仍无定论。

2.2 半卧位的执行 危重病人应采用抬高床头的半卧位,这一观点已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实践支持,但临床上并未广泛执行。因此有必要对ICU护士进行半卧位重要性的认知教育,提供方便、可行的测量方法。要求护士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抬高角度的测量及记录等一系列措施是执行规范的保证。

3 总 结

大量的证据表明[3],“抬高床头”半卧位能有效地降低VAP发生率,但是也可能造成压力性溃疡。应该加强护士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体位护理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及指引,使体位护理落到实处。要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必须根据病人的生理状况及科学的证据对病人进行相应体位护理。

参考文献

[1] Tyler ML.The respiratory effects of body positioning and immobilization.Respir Care,1984(19):472-483.

[2] Beckett WS,Vroman NB,Nigro D,et al.Effect of prolonged bed rest on lung volume in normal individuals.J Appl Physio,1986(61):919-925.

危重病人 篇11

1 设计方法

采用柔软的棉布做成的只有部分后背的倒褂:袖子长度到达肘部;领口为椭圆形, 最低处与锁骨平齐, 既露出颈部;前部长度在会阴部以下, 两侧到达腋后线;后部长度与腋窝平齐;如果是冬天可选用厚的棉布, 肩部放上垫肩。

2 临床应用

ICU的危重病人统一穿ICU病员服。

2 优点

上一篇:行政法基本理论下一篇:高职专业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