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

2024-05-10

ICU危重(精选10篇)

ICU危重 篇1

ICU危重患者由于局部长时间受压, 导致局部组织持续性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而发生褥疮[1]。褥疮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甚至会因继发性感染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笔者从所在医院选取收治的120例ICU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60例采用优质护理, 同期采用常规护理60例,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ICU危重患者中选取12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 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试验组男28例, 女32例;年龄45~78岁, 平均 (56.1±3.6) 岁;其中发生褥疮高风险的有42例, 中风险的有15例, 低风险的有3例。对照组男27例, 女33例;年龄46~79岁, 平均 (57.4±3.1) 岁;其中发生褥疮高风险的有42例, 中风险的有15例, 低风险的有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风险分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 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 30°侧卧位左右交替进行, 对于身体较差的, 采取每1 h翻身一次, 以防止创面长期受压。给予患者按摩创面周围, 为患者的骨突出垫上海绵垫, 减轻其受压的程度[3]。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提高其抵抗力, 使创面加快愈合。

1.2.2 优质护理模式

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 成立优质护理小组, 由主任担任组长, 护士长担任副组长, 科内其它护士为组员。 (2) 入室基础护理。危重患者进入ICU时, 首先应给予患者吸氧或接入呼吸机,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对于全麻未醒患者应让患者处于去枕平卧位的休息姿势, 预防因呕吐导致的窒息[4];同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 监测患者的血样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此外,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等, 注意测量体温, 对于体温持续升高的患者, 应给予物理降温, 对于体温不升者, 应注意保暖[5,6]。 (3) 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与干燥。组员每天为患者更换病号服、床单、被褥等, 每天一次为患者清洁皮肤, 并使用爽身粉或者滑石粉[7]。在患者受压皮肤处和容易发生褥疮的区域内贴透明敷贴或者喷赛肤润[8]。每次患者排便后, 先用纸巾擦拭, 接着用湿巾清洗, 最后用炉甘石洗剂外涂肛周。对于腹泻患者, 及时通知医生用药, 减少排便的次数[9]。 (4) 减压护理。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者水垫床等来分散患者身体的压力。夏天使用水垫床, 瘫痪急性期的患者使用气垫床。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 30°侧卧位左右交替进行, 对于身体较差的, 采取每1小时翻身一次, 以防止创面长期受压。给予患者按摩创面周围, 为患者的骨突出垫上海绵垫, 减轻其受压的程度[10]。 (5) 换药护理。使用0.5%碘伏消毒创面, 剪去坏死组织, 然后均匀涂抹0.5%碘伏, 使用棉签在创面上均匀涂抹云南白药, 用纱布覆盖并固定, 每天一次。对于创面大且渗出液多的患者, 局部配合烤灯照射[11,12]。 (6) 营养支持护理。根据营养师制定的营养支持方案, 鼻饲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矿物质以及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输血、输注白蛋白, 以改善患者身体的营养, 减少褥疮的发生[13]。 (7) 特殊治疗与护理。针对输TPN液的患者, 注意控制合适的速度, 切忌时快时慢, 保证24 h的均匀输入, 注意患者的血糖变化;针对给予呼吸机的患者, 应保持呼吸畅通, 定时放Cuff, 密切监测患者的Sp O2及血气变化, 必要时可以逐渐撤机, 鼓励患者自主呼吸;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保持呼吸道的畅通[14]。 (8) 引流管的护理。将各种引流管如胃管、尿管、胸引管、血浆管、T0管、胰管、膀胱造瘘管、瘤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接于床旁并妥善固定好,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完整, 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 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并作好特护记录, 若发生异常, 应及时告知医生, 给予及时的处理[1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以及治愈情况。采用Braden褥疮预测量表[2]评价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性:低风险为25分以上, 中风险为19~24分, 高风险为0~18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褥疮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0.05

2.2 两组患者治愈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60例全部治愈;对照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50例治愈,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ICU危重患者是褥疮发生的高发人群, 而褥疮发生的内在因素为患者的感觉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组织缺氧、应激;外在因素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环境潮湿。因此, 采取的护理措施应从这几个危险因素出发, 并对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进行Braden褥疮风险评估, 重点预防, 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Braden褥疮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为潮湿、感觉、活动、移动、营养、剪切力以及摩擦力这六大部分。每项得分1~4分, 总分为6~23分。得分越低说明发生褥疮的风险越高。

通过试验可知, 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可见, 对ICU危重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

综上所述, 对ICU危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能够有效地减少褥疮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褥疮的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20例ICU危重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以及治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比对照组治疗效果好。结论:对ICU危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能够有效降低褥疮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褥疮,优质护理

ICU危重 篇2

一、对入住与出ICU 病房的患者实施危重程度评分的目的是用于评价ICU 治疗效能、护理质量、预测死亡风险的状况,指导合理利用ICU 资源。

二、入住与出ICU 病房的患者在接受监测和治疗前后应进行危重程度评分。

三、常用评分方法包括:

(一)APACHE Ⅱ 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系统

(二)MODS 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

(三)MODS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症评分

(四)ISS-RTS-TRISS 创伤损伤严重性评分

(五)TISS-28 治疗干预评分

(六)Glasgow 昏迷评分(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昏迷的患者)。

(七)根据自身ICU 的性质与功能选用其它认为适宜的评分方法

评分的途径可有“实时”评分及“回顾”评分,均应严格遵循其规定的评分方法与程序,以确保科间、院际的评价信息比较可信度。

四、评分工作在医务科领导下实施,定期将评分结果报告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用于医院ICU 资源利用状况及对危重症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可作为外部(第三方)评价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指标。

ICU危重 篇3

【关键词】音乐疗法;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70-02

ICU 是集中抢救和监护危重症患者的场所,环境的改变及自身疾病状况易给患者带来消极的心理反应,甚至出现 ICU 紧张综合征,而音乐治疗在ICU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应用,音乐疗法能改善 ICU 清醒患者的生理状态,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和缓解伤口疼痛,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音乐疗法,可大幅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焦虑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表明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有明显的镇静安抚作用。

1音乐疗法的定义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产生一种物理能量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优美的旋律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它提升多种病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近年来音乐治疗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Br uscia认为,音乐疗法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 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目的。

2音乐疗法原理

目前认为,音乐对人体生理作用的影响是通过刺激听觉中枢而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丘脑和大脑皮层所实现的,它能使人体分泌有利于健康的激素或神经介质,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从而激发人的能量引起各种生理特征( 呼吸、心跳、血压的高低、皮肤温度、皮肤电阻值降、肌肉电位和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等) 的改变,而且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痛觉中枢相邻,听觉中枢兴奋还可有效地抑制痛觉中枢,从而明显降低疼痛;另一方面, 不同的音乐和音调能激发不同的情绪,当患者情绪低落时,通过轻松愉快的音乐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并将刺激传递给外周神经,以提高肌张力并增进机体活力,消退低落情绪,当人的情绪出现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通过音乐的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使人放松,缓解紧张状态,消退应激反应。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对人产生的作用与其影响机体大脑中内啡呔的分泌有直接关系。

3音乐疗法分类

3.1 音乐演奏法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即患者自己演奏,演唱或表演音乐作品 根据被治疗者的具体状况,采用演奏乐器,如弦乐和鼓乐等;演唱歌曲,或合唱或独唱;表演设定情节的舞台剧等方式,引导患者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去,以得到行为的改善,该法大多采用节奏平衡,音调恒定的乐曲或歌曲。

3.2 音乐欣赏法 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即患者通过听觉、视觉等来欣赏音乐, 用音乐本身具有的内在涵义及魅力帮助患者康复,在被动音乐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种、情绪状态、欣赏水平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选择音乐处方 可按同质原理选曲,如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则让其反复聆听节奏明快的曲子,根据负诱导的原理,将患者情绪转入抑制状态;也可按非同质原理,让情绪抑郁的患者接受欢快乐曲的感染,以改变其恶劣心境。

4音乐疗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實施

4.1 环境 要求宽敞明亮,整洁安静,光线柔和,一般选择耳机播放,以免患者之间相互干扰;在音乐选择上,对患者的风俗、教育背景、性格特征、音乐爱好等进行评估,有的音乐治疗师推荐应用治疗效果更佳的古典音乐,但多数专家建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在音乐节奏上,每分钟 60 ~ 80 拍的乐曲具有放松作用,诱导患者心率逐渐平稳,抑制因应激造成的心率和血压的升高。

4.2时间 建议每次不超过1 h,多项研究选择为 30 min; 在方式选择上,有选择单纯音乐治疗,也可结合其他方法如放松想像训练、运动疗法、软刷疗法和针刺疗法等,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方案确保获得最佳效果。

4.3注意要点 音乐疗法通过 3 个因素起作用音乐本身: 包括音乐的节律、旋律、节拍、调式和音色等作品本身固有的内容;听者本身: 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语言、对音乐的喜好程度及内容等;使用的工具: 即演奏或欣赏的工具,如乐器、耳机、手机、电脑等;扬声器类型、音质和音量等应妥善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应用音乐治疗前,护士应确定患者是否喜欢听音乐,如果患者不喜欢,则不适合给予音乐治疗;若患者喜欢,应由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且和患者商量音乐聆听的周期,允许其控制音乐选择的重复性,增加患者在环境中自我控制的能力,并把患者对音乐治疗的反应记录下来。

5小结

ICU危重 篇4

1 机械通气时使用镇静剂和镇痛时目的

(1)降低氧耗量和焦虑;

(2)改善通气;

(3)改善监护,增强患者的舒适程度和安全感;

(4)危重病人对镇静的需求。

2 镇静水平的监测

2.1 Ramsay镇静指数

Ramsay镇静指数可有估计病人的清醒和睡眠状态,但不能提供关于镇静程度的信息。Ramsay镇静指数通常认为镇指数2和3为理想的镇静水平,其表现为病人自觉舒适并且表现合作,对呼吸有反应。如能维持这一镇静水平,在中止镇静剂治疗后,镇静时间的延长和呼吸抑制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2.2 疼痛评估

由于个体对疼痛刺激反应的不同,疼痛是最难以准确评估的.疼痛引起的心理,生理上的应激,对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常用疼痛的测量方法有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数字评定量表、语言评价量表和面部表情量表四种。

3 护理

3.1 加强宣教

有相关研究对200例心血管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疼痛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术前77.5%的患者只有在经历中度以上疼痛时,才要求给予术后镇痛,4.5%的患者绝对不需要给予术后镇痛,原因是许多患者对术后疼痛和镇痛药存在误解,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术后疼痛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应该接受的。当中有40%的患者最为担心是镇痛药的影响切口愈合,18.5%的患者对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镇痛药存在成瘾的顾虑[2]。因此,在加强疼痛治疗的同时,需要重视患者有关疼痛知识的宣教,改变目前仍普遍存在的传统观念。告知病人或其家属使用镇静剂或镇痛剂时,能减少病人在机械通气时对呼吸机的对抗,增加舒适感,且苏醒迅速、完全,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并且对术后切口中的愈合无影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镇静剂和镇痛剂,护士在监护过程中提供病人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对镇静剂或镇痛剂的依赖。

3.2 减少刺激

在ICU的病人中有80%以上的病人有睡眠障碍,更可怕的是大多数ICU病人的梦境是迫害性的,常常是身体受伤害而不能做出反应.根据Egerton和Kay研究,多数病人认为其他病人的谈话和工作人员的各项活动产生的噪音影响他们睡眠[3]。Woods和Falk测量了ICU床头的噪音,结果通气机,监护仪,空气压缩机发出的噪音相当于收音机整个音量的90%.除了噪音外,夜间的护理活动和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也对病人的安静睡眠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护士要维持良好的ICU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灯光柔和,避免仪器设备不必要的噪音,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操作时,应选择适宜的时间段,集中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和排除持续刺激病人的因素,如膀胱充盈,尿管不适,输液外渗,疼痛等不良刺激。

3.3 严密监测

施行ICU常规监测,动态监测呼吸,循环功能,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瞻妄、皮肤红斑症状,并注意尿液颜色变化(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特别注意机械通气的管理[1],合理的调整各项工作参数,密切观察机械通气的正常运转和各项指标。注意通气机的报警。如有报警,应迅速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排除故障.如故障不能立即排除,首先取下通气机,如病人无自主呼吸,应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维持通气和给氧,保证病人的安全。控制好剂量及注射时间,由于个体对疼痛刺激反应的不同,但护士在工作中还应客观地选择适合疼痛评估量表,同时加强医护的协作,使医生了解病人的实际需要量严格按医嘱给予病人合适的剂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尿潴留等,并结合病人的实际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镇痛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应用输液泵静注镇静,镇痛药时,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三通管、延长管、注射器等),防止输液管道连接部位的脱落,栓塞及深静脉感染。

3.4 心理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镇静或镇痛治疗前应与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主要是希望其配合治疗并且说明镇静镇痛治疗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全身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在医师,护士的严密监测下进行治疗工作,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中风患者社区护理体会

黄秀玲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81)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病人社区护理的干预模式。方法选取出院回家的中风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即社区护理。结果中风患者出院后经过社区护理,在心理方面、行为方面、健康教育和康复方面都有明显进步。结论中风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完全可行,此干预模式有利于中风病人的进一步康复,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一种较理想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中风社区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

脑卒中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很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有效的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国外研究表明,早期出院后在社区或家庭康复的患者与在医院住院康复的患者相比,在取得相同的康复效果下,社区康复费用低于医院康复费用,而且社区康复的患者满意度更高。我们在近3年来,对出院后的中风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社区服务站对所属社区的出院后的62例中风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其中男41例,女21例,平均年龄65.3岁,脑梗塞39例,脑出血23例。

1.2方法

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和护理主要包括:(1)预防、诊断、治疗脑卒中伴发疾病和并发症,如肌肉萎缩、挛缩、骨质疏松等废用综合征及韧带松弛等误用综合征;(2)训练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独立;(3)促进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适应能力;(4)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5)帮助患者回归社会,重新开始家庭生活、娱乐及职业活动。

具体方法:实施社区护理前通过诊察对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环境

减轻痛苦,减少躁动,有利于各项治疗和监测的顺利进行,消除了患者对机械通气治疗时的恐惧心理。治疗的过程中,通常让患者的镇静指数保持Ramsay指数2~3的理想水平:临床表现为合作,定向力好和安静及对呼吸有反应,并且当其家属在探视时也能与病人进行简短地交流,加强病人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让患者家属也感到给病人应用镇静,镇痛剂并不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镇静,镇痛药物能为病人提供最合宜的镇痛效果,并且不会产生成瘾的后果。当患者的病情日渐好转可逐步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用药剂量及注射的时间和频率,提供患者一个正常的生物钟周期,即白天处于镇痛状态,夜间可适当加用镇静剂,保障其的睡眼质量。总之,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应用镇静,镇痛剂是利大于弊的,为日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减少其对治疗过程中痛苦的回忆。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危重病人中应用镇静,镇痛剂病例正在增【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7(a)-0112-02

状态,以及这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对病人生活障碍的影响。根据评估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康复护理方案:(1)心理康复: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程度直接左右患者的康复欲望和动力,欲望不高,动力缺乏,会因努力训练不够而失去肢体康复的最佳时期。社区中的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已形成病人角色和依赖心理,回到家里其负性情绪更加严重,先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有意给病人创造倾谈甚至哭诉的机会,启发病人宣泄不良情绪,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情绪变化,采用解释、暗示、认知疗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激发病人的康复愿望和动力,使病人主动参与康复治疗,并启发家属对患者宽容、理解,积极配合进行康复护理工作。(2)家庭康复锻炼:根据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制定康复计划,社区护士每天上门为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对家属进行康复技术指导,使家属掌握康复技术以及掌握帮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方法,家属掌握方法后,社区护士每周2次上门检查和指导,以保证家庭康复落到实处。并指导家属根据患者的需要改造居住环境,以保证病人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家庭康复。

主动运动训练[1]:脑卒中的社区康复重点应该放在主动运动训练上,这将对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好转,当患肢肌力恢复或患肢并未全瘫,即可进行主动运动。要为患者设计一套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的重点应放在瘫痪肌群力量锻炼、各关节协调运动训练及精

多,其原因主要是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时新的机械通气模式的应用,在危重病人进行机械通气时医生,护士的密切合作,充分配合,仔细观测病情和各项监测指标,注意镇静水平的调整,认真调节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物过量,药物蓄积作用,使镇静剂,镇痛剂的应用恰到好处。

摘要:ICU病人镇静不足及疼痛控制欠完善仍普遍存在。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后重症病人的镇静和镇痛都明显不够,远达不到有效的镇静和镇痛,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影响病人的整体预后。给予ICU患者镇静剂和(或)镇痛剂治疗,已成为重症监护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患者镇静,镇痛的过程中,护士心须了解镇静,镇痛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和加强临床监护治疗及心理护理。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镇静镇痛,护理观察

参考文献

[1]蔡柏蔷.机械通气时镇痛剂和肌松剂的应用.呼吸机监护和机械通气新进展学习讲义,150~164.

[2]王汉兵,等.心血管手术后疼痛200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2):124~125.

ICU危重 篇5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

【该指南由美国重症医学院(ACCM),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美国健康体系药学家协会(ASHP)支持完成。该指南得到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的认可,得到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的支持,得到新西兰重症医学会(NZICS)的审稿。关于该指南的联系人:barrj@standford.edu,出处:CCM,2013;41(1):263-306】 翻译者: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张翔宇、高成金、庄育刚、钱巧慧、王启星、李从烨

目的:修订CCM2002年发布的“成年重症患者持续镇静、镇痛指南”。

方法:ACCM组成了来自于多专业、多机构的20人特别工作组,其中包括制定指南、成年重症患者疼痛、躁动、镇静、谵妄处理与相关结果的专家。该特别工作组分为4个亚组,通过电话会议、电子通讯密切合作6年。亚组负责提出相关临床问题,运用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http://)的方法,回顾、评价、总结文献,产生临床描述与推荐意见。通过专业图书馆人员和联机文献工具(Refworks)数据库软件,他们建立了网络版电子数据库,通过8个临床收索引擎,得到成人ICU患者关于疼痛与止痛,躁动与镇静,谵妄与相关结果的19,000篇文献。该组也采用心理测量分析来评价和比较疼痛、躁动/镇静、谵妄评估工具。该特别工作组的所有成员被允许回顾文献支持每一天陈述和推荐意见,并向亚组提供反馈意见。应用命名组技术和改良Delphi方法,并由工作组成员通过电子测评无记名投票的方法,对所有陈述和推荐意见达成工作组共识。所有投票均在2010年12月完成。在此之后与本指南发布之前所发表的相关研究在文本中得到引述。每一项陈述的依据质量分为高(A)、中(B)、低/很低(C);推荐意见的强度分为强(1)、弱(2),以及支持(+)与反对(-)某种干预。一项强的推荐意见(包括支持与反对)表明这种干预的有利效果明确超过了其不良效果(风险、负担、代价),或反之。对于所有的强的推荐意见,在全文中均使用“我们推荐”的措辞。一项弱的推荐意见(包括支持与反对),表明该干预的有利效果与不良效果之间的权衡不太明确。对于所有的弱的推荐意见,在全文中均使用“我们建议”的措辞。对于缺乏足够依据的、或工作组尚不能达成共识的,使用“无推荐意见(0)”。专家意见共识并替代依据缺乏。如果工作组是相关研究的共同作者,使用一致的方法来说明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本指南的建立没有任何商业的资助。

结论:这些指南为预防和治疗重症患者的疼痛、躁动、谵妄建立完整的、循证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规范提供了路线图(Crit Care Med 2013;41:263–306)。

ICU危重 篇6

1 设计方法

采用柔软的棉布做成的只有部分后背的倒褂:袖子长度到达肘部;领口为椭圆形, 最低处与锁骨平齐, 既露出颈部;前部长度在会阴部以下, 两侧到达腋后线;后部长度与腋窝平齐;如果是冬天可选用厚的棉布, 肩部放上垫肩。

2 临床应用

ICU的危重病人统一穿ICU病员服。

2 优点

ICU危重 篇7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护理评估,护理质量

护理评估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1], 危重患者护理评估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客观准确收集资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过程。如何提高重症监护病房 (ICU)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保证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质量, 防患于未然, 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规范化的护理评估为制订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实施护理决策与干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我院ICU自2010年11月实施规范化护理评估以来,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共12张床位, 医生10名, 护士30名, 其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护士4名, 3年~5年10名, 2年~3年11名, 1年~2年5名;最大年龄47岁, 最小22岁;主管护师2名, 护师18名, 护士10名。收住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 外科患者由外科医生管理, 内科患者由ICU医生管理。2010年共收住危重患者688例, 2011年共收住危重患者786例。主要收治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呼吸科的危重患者, 占70%左右。本文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入住ICU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340例。

1.2 方法

1.2.1 评估内容

(1)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 (APACHEⅡ) :评分内容分为ABCD四个项目, A:年龄;B:有无严重器官系统功能不全或免疫损害;C:格拉斯哥昏迷评分;D:生理指标 (生命体征、动脉血气、血系列、电解质、肾功能) 。A+B+C+D≥16分的患者表示病情严重, 其风险较大。

(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DL) :最高分100分, 最低分0分, 0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40分为部分自理, 分值越小风险就越大。

(3)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Branden) :评估项目有感觉、活动、移动、潮湿、营养、摩擦力/剪切力, 6项分值相加≤12分为压疮高危患者, 分值越小风险越高。

(4) 镇静及躁动评分量表 (Ramsay) :分值1~6分, 1分表示患者焦虑躁动不安, 6分表示嗜睡、无任何反应。

(5) 导管评分:将所有导管分为Ⅰ、Ⅱ、Ⅲ三类, 分值分别为3, 2, 1分。Ⅰ类导管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套管、脑室引流管、心脏引流管、口鼻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管。Ⅱ类导管包括:腹腔引流管、手术切口引流管、造瘘管。Ⅲ类导管包括:吸氧管、胃管、尿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将所有插入体内的每根导管相加大于10分以上者为管路高危患者。

(6) 静脉炎分级标准:级别1~4级, 1级表示局部发红、伴或不伴有疼痛, 4级表示局部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

(7)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画一条长10 cm的直线, 两端标明“0”和“10”, 0代表无痛, 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

1.2.2 评估顺序 (ABCDEFG)

A气道:保证气道通畅。留置气管导管, 气管切开患者, 导管评分属于Ⅰ类导管, 护理措施要按照导管护理措施落实。 (1) 固定牢固; (2) 保证刻度; (3) 保持通畅; (4) 标识清楚; (5) 摆放整齐; (6) 高度适宜; (7) 无菌操作; (8) 经常听肺; (9) 痰性状、量异常及时报告。B呼吸: (1)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形态; (2) 咳嗽咳痰能力; (3)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动脉血气分析; (4) 听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 有无痰鸣音; (5) 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观察有无自主呼吸, 各参数是否需要调整。C循环和灌注: (1) 重点观察心率、血压、皮温、尿量; (2) 中心静脉压 (CVP) 、有创血压 (ART) ; (3) 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 要严密观察输入速度及有无周围血管静脉炎的发生。D引流: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 固定是否完好, 引流液的量和性状。E设备: (1) 检查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装置、氧气、简易呼吸气囊、听诊器、微量泵、输液泵是否完好, 各报警参数是否正确; (2) 床挡、气垫床、床刹车是否处于功能状态。G地面: (1) 地面清洁不湿滑; (2) 无电源插座及各种导线拖在地面; (3) 确保床间距, 不相互干扰, 便于医护人员移动。

1.2.3 使用方法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各项护理评估内容, 逐项讲解、演示并整理成随身小手册, 每人一册。新患者入院后, 对照手册上的评估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分。根据分值高低判断风险程度, 制定24 h护理计划。计划内容具体到每1 h的工作内容及评估时间, 如8:00、10:00、12:00、14:00、16:00等偶数时间点进行评估, 顺序依照手册上的ABCDEFG及高危分值项目评估;9:00、11:00、13:00、15:00、17:00等奇数时间点记录评估的病情变化, 治疗护理, 更换液体, 倾倒各种引流液, 分析总结出入量平衡, 判读各种检验结果, 协助医生做各种床边治疗。12 h对所有评估内容重新评分, 并进行床旁交接班。将3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0例, 将1~6床作为对照组, 7~12床作为试验组;30名护士亦分为2组, 2组护理人员在年资、业务能力、职称、个人素质等方面无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3。

3 讨论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护理评估是护士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客观、主观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得出完整全面的判断。以往临床工作通常以轻、中、重度来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2], 护士因工作时间、掌握专业知识不同对病情判断可能有很大误差。采用规范化护理评分量表仅需极少的时间就能完成计算过程, 提供科学快速准确的评价依据, 使护士对危重患者的判断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3]。通过培训的护士能制定正确的护理计划, 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使患者得到及时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评估顺序应用对低年资护士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避免了因工作繁琐而遗漏环节管理, 由浅入深, 使年轻护士在高强度、高需求、高忙碌的特殊工作环境中做到有章可循, 有序可依。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把简单的事情数字化, 把数字的事情信息化,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提高了护士预见性护理和应急能力。

3.3 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评估, 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正确处理, 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3.4 增强了护士护理体检能力。护理体检是做好护理评估的重要手段, 以往护理体检就是简单地测量生命体征。而通过评估, 使护士掌握了神经系统检查巴彬斯基征、膝腱反射、肌力、肌张力、压眶反射、角膜反射等检查;通过呼吸评估, 使护士掌握了听诊肺、腹, 叩诊等, 增加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3.5 培养了护士临床判断能力。

3.6 APACHEⅡ评估量表的应用, 使护理人员对各种阳性体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关注显著提高;对电解质紊乱的患者能主动指导饮食, 调整液体出入量;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能进行动脉血气结果分析, 从而调节呼吸机参数等等。以往一问到检验结果, 护理人员总认为是医生掌握的内容, 而通过评估, 护士会主动提醒医生危急值和需要复查的项目, 医护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有效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更好地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

我国ICU护理工作虽然发展较快, 但随着患者不断增多, 医院不断扩大, 新护士越来越多, 安全隐患也不断上升。与普通病房相比较, ICU临床护理风险性更高, 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活质量[4]。因此管理人员应更加重视ICU护理管理和对ICU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实践证明, 熟练掌握评估护理风险的专业技能, 可有效降低ICU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危重患者护理评估在我院ICU使用2年来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 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5.

[2]江学成.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临床应用和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 12 (4) :195-197.

[3]彭伶丽, 王红红.APACHEⅡ评分及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8, 21 (11) :78-80.

ICU危重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危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23~79岁,平均43.51±5.23岁;对照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24~80岁,平均41.56±5.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危重患者包括重症颅脑损伤、血气胸、脑出血、大型手术后等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临床采用ICU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发生意外情况立即通知医生救治,配合医生实施抢救;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及药物注射,做好基础常规护理,预防并发症。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4个小组ICU护理小组进行全面护理,各小组受护士长领导,采取轮班制度,每12小时换班1次。(1)采用护士长领导小组责任制,基于护理人员职称及工作能力设立护理小组,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1人,明确分工职责,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护理工作,责任到个人,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效率。(2)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定时查房,查房过程中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主动获知患者的临床需求,主动询问患者的不满并记录,之后通过小组会议解决相关问题,减少护理安全隐患。(3)主动完善细节管理,做好日常护理;除关注患者体征情况外,护理人员还要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做好日常清洁,保持空气清新流通;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普及相关疾病知识,传播正能量,增加患者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到位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数值越小,护理到位率、护理满意度数值越大,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实验组住院19.52±4.32天,对照组住院24.45±5.61天;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到位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 讨论

ICU患者为重症危急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变化反复、病种较多等临床特点,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护理措施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率,甚至加重患者病情[1]。

临床护理ICU重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熟练辨识心电图、血压、心率等临床指标并详细记录,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2]。良好的责任意识是ICU护理小组强调和重视的内容,责任意识缺乏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待重症患者必须保持耐心,主动了解患者需求,予以周到的临床护理;明确岗位职能,加强护理管理是ICU护理小组工作的特色之一,按照患者需求合理分配护理人员,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

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到位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ICU护理小组可以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超美,杨磊.ICU护理导小组的建立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4):279-280.

[2]丁志鑫.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2):7304.

ICU危重 篇9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长QT间期综合征 (Long QT Syndrome, LQTS) 的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 QTc>0.44 s, 容易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 (torsade de paintes, Tdp) 发生, 临床主要以晕厥、心脏骤停或猝死为表现。自1966年法国电生理学家Dessertenne发现尖端扭转性室速 (torsade de paintes, Tdp) [1]以来, LQTS逐渐被认识。美国每年有30万以上的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其中3 000-4 000名LQTS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发生心脏猝死。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由于编码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疾病, 。

获得性LQTS是指由药物、心脏疾病 (如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动过缓等) 或者电解质异常等因素引起的可逆性QT间期延长伴Tdp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QT间期延长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延长。凡能造成内向Na+、Ca2+离子流的增加和外向K+离子流的减少均可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延长。心肌细胞的主要复极电流是快速激活延迟整流性钾电流, 由hERG (the human ether-a-go-go-related gene) 基因编码。

一些药物或代谢产物可阻滞Ikr, 或阻止hERG通道蛋白转运, 导致心肌细胞外向K+离子流减少, QT间期延长[2]。引起这种变化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1) 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丙比胺、普鲁卡因胺) 以及钾通道阻滞剂 (索他洛尔、多非利特和伊比利特) , 诱发Tdp发生率约为1%~10%[3], 但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抗心律失常药如维拉帕米和盐酸胺碘酮, 它们阻断Ikr, 却较少引起Tdp[2]。 (2) 抗精神病药 (氟哌啶醇、氯丙嗪、利培酮和氟西汀) , 亦是由于抑制Ikr, 延长心肌动作电位, 引起QT间期延长, 从而可能诱发Tdp[4]。 (3) ICU中经常使用的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酮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物, 均可引起QT间期延长, 诱发Tdp。 (4)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 (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和阿奇霉素) , 也可引起QT间期延长, 诱发Tdp。因此在给危重患者使用上述药物时, 即使使用临床常规剂量也要注意心电监测。

心肌离子电流关键生物调节物之一的血清钾离子, 在心肌细胞的复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钾血症时可抑制Ikr通道的钾外流, Ikr的降低延长了心肌动作电位的终末相, 增加复极离散度, 诱发Tdp[5]。此外, 镁能使Na+/K+2ATP泵发挥正常功能, 从而维持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稳定, 低镁血症时会增加细胞内钾外流, 据统计约占住院病人中的10%~20%和ICU病人中的60%~65%发生过低镁血症。同样, 正常状态下钙离子流是心肌细胞2相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离子流 (Ica-L) , 与延迟整流的外向钾离子流 (Ikr、Iks) 互相平衡而使2相保持于“0”电位, 此时相当于心电图的ST段。血钙降低, 钙离子流进入细胞缓慢而使2相延长, 导致心电图ST段延长, 总的QT间期延长[6]。

Nguyen等[7]的研究发现:不同原因的脑损伤患者,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心肌细胞损害及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心肌顿抑现象。其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出血的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Nguyen还指出:有64%的颅内出血患者和45%~7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38%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其心电图的异常表现为QT间期延长。

2 诊断

2.1 先天性和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鉴别

因为先天性和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治疗策略不同, 因此先天性和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诊断尤为重要。先天性长QT综合征根据家族史、心电图、临床表现和.基因诊断, 参考Schwartz等[8]提出的遗传性LQTS诊断标准。

获得性长QT综合征主要见于住院患者, 根据原发病和可能导致QT延长的危险因素可获得诊断。引起QT延长的高危因素可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了“2010年美国院内预防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科学声明”[8], 其中列举出的“住院患者发生TdP的危险因素”包括: (1) 临床可识别的危险因素 (QTc>500ms) ; (2) 使用致QT延长的药物; (3) 心脏疾病; (4) 高龄; (5) 女性; (6)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 (7) 使用利尿剂; (8) 肝脏代谢受损; (9) 动过缓; (10) 临床潜在危险因素 (潜在先天性LQTS, 基因多态性) 。

2.2 心电图特征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 即心室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间期。因性别、年龄和心率而异[10]。女性和儿童较成年男性长, 心率快时QT间期短, 心率变慢时会延长QT间期。传统的Bazette公式仍然有意义即:QTc=测量的QT间期/ (单位为秒) , QTc>440 ms时称为QT延长;但正常年轻女性的QTc可以超过460 ms;但无论男性或者女性, QTc>500 ms都是危险的。

在多数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中, T波可以是双向或是有切迹的, 这表明了心室复极时限的区域性差异, 这些异常在胸前导联特别明显。还可出现一个重要的现象即多种形态的T波电交替。此外, 部分LQTS患者还可有多个窦性停博, 若突然出现窦性静止 (长间歇) , 间歇后常常可触发Tdp。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Tdp发作前的基础心率可为正常窦性心律, 也可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也可为心房颤动或其他异位心律。这些基础心律的心电图均有明显的QT或QU间期延长。Tdp发作时表现为:同一导联上QRS波群振幅和形态不断改变, 每隔3~5个心搏逐渐或突然改变其主波方向, 即围绕等电位线扭转其波峰方向;频率200~250次/min;常伴有QT间期超过500 ms的心室复极延长;U波也可变得明显;T波宽大、分叉、畸形、存切迹、双峰或电交替;发作前常以RonT或RonU型室性早搏开始;发作时心电图上可观察到长—短周期, 短—长—短周期和瀑布现象[11]。

3 治疗

3.1 重视获得性LQTS常见的非药物因素尤为重要。

David Pickham等[12]最新研究表明:他们在2011年对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的1 039例入组患者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研究。对其中154例危重患者还实施了持续QT监测系统 (Philips Healthcare) 。得到的主要结论是:通过67, 648 hrs的心电图数据, (65 hrs/patient) 分析:有252例患者 (占24%) 的QT间期延长 (以QTc>500 ms为标准) ;其中有16例患者发生心跳骤停, 这其中的一个患者就是因为发生了Tdp (占6%, 并例举了造成QT间期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使用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血糖过高、血肌酐升高、卒中病史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合并QT间期延长的患者住院时间较没有合并QT间期延长的患者长 (276 hrs vs.132hrs, P<005) ;而且前者的死亡率大约是后者的3倍。

3.2 重视获得性LQTS常见的药物因素

ICU中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谵妄, 此时需使用氟哌啶醇时;或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及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抗感染时;就应重视患者基础心电图的QT间期, 使用时应注意连续监测, 同时维持电解质正常等治疗, 予以高度重视。

3.3 长期治疗

各种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Tdp在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患者身上可能反复发作, 易导致晕厥和猝死, 因此, 缩短QT间期是其治疗的目的, 预防和终止尖端扭转性室速, 若无绝对禁忌需要终身服用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13]。

在去除病因后获得性长QT综合征患者的QT间期可恢复正常, 一般不需要长期治疗, 但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障碍导致的Tdp需要安置永久性起博器[13]。

3.4 Tdp的紧急处理

当Tdp变为室颤、患者意识丧失或已镇静的情况下应用电击复律。紧急治疗措施还包括抑制早期后除极 (EADS) , 提高基础心率和镇静, 去除诱因是关键, 必要时临时心脏起搏。

镁离子是快速治疗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综合征所致的扭转性室速的首选药物, 机制为通过阻断钠离子、钙离子内流, 降低EADs波幅, 抑制心律失常触发, 对Tdp的再发非常有效。出现Tdp时, 无论是否存在低镁血症, 30~60 s内静脉注硫酸镁30 mg/kg, 如果有效应静脉泵入2~4 mg/min维持, 如仍有Tdp发作, 15 min之后可重复给药。患者存在无症状室性早搏时, 可缓慢静脉注硫酸镁30 mg/kg (推注时间>2 min) 。注意监测镁离子的不良反应, 大剂量时可出现低血压房、室功能异常和心跳骤停。膝腱反射消失是镁离子中毒的标志[11,14]。

钾离子:当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到4~5 mmol/L时, 可增加钾离子外流, 加快复极, 对某些种类的LQTS是有效的[15,16]。

此外, 还可以提高基础心率, 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来增快心率达到预防Tdp再发的目的, 但由于它们兴奋交感神经的不良反应, 仅仅适用于获得性LQTS的患者[11]。

尖端扭转性室速为长间歇依赖型和心动过缓依赖型时还应考虑临时心脏起搏, 起搏频率设定在90~110次/min为宜[11]。

4 结论

ICU危重 篇10

关键词:危重患者,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时, 患者不会出现规章制度和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情况, 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护理管理人员必须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 找到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并进行及时的改正, 做到防范于未然, 这样才可能提高护理的实际质量。对于护理人员而言, 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能够衡量一个科室和医院的实际管理水平。ICU收治的患者病情比较严重, 病情复杂多变, 护理也会比较困难。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这样能够降低护理缺陷和事故出现的几率, 避免出现护理纠纷。

1 ICU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 1 意外拔管ICU患者病情危重, 身体内留置抢救及治疗的管路较多, 因此意外拔管是ICU常见的问题。常见的原因有置管不适;与置管方式和种类有关, 资料显示意外拔管的几率胃管及气管插管的几率比较大;导管固定方式欠妥;未及时使用镇静剂;未及时进行有效的肢体约束;进行心理护理宣传教育没有到位, 护理时没有严格根据规范操作。没有合理评估意外拔管风险, 或者是处理时不够恰当, 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1]。

1. 2 窒息气管插管的患者湿化不到位;未及时有效的吸痰导致痰枷堵塞;咳痰无力;气管痉挛;大量呕血;误吸;食管反流。

1. 3 执行医嘱错误, 医护沟通交流不畅, ICU患者病情变化快, 医嘱改变频繁, 口头医嘱多, 且患者多不能言语表达, 若执行医嘱不能规范查对, 将是影响护理安全的直接隐患。

1. 4 皮肤压疮全身营养状况差;被动或者被迫卧位;会阴部潮湿, 分泌物刺激。

1. 5 医疗文书书写和医护记录存在内容不相符和时间不一致的情况, 没有及时完整的填写护理文书, 甚至没有进行相关记录。填写护理记录书时不够清晰, 经常会涂改;护理内容不够连贯, 没有突出重点, 相关的出入量记录不够准确。如果发生纠纷, 护理文书将不能提供法律依据保护自己, 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2]。

1. 6 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 贻误抢救时机。

1. 7 男性患者在进行尿道口护理后包皮未及时翻下, 引起水肿嵌顿。

2 防范措施

2. 1 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2. 1. 1 及时对患者意外拔管出现的因素进行评估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评估, 全面了解管道的固定情况和耐受程度, 是否约束了患者肢体, 并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 降低患者身心的不适, 给其心理方面的帮助。

2. 1. 2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导管固定无论是引流管、气管插管还是胃管, 都需要定期进行长度的测量, 在进行气管插管固定前, 必须保证皮肤清洁干净;可用力学的原理两侧水平分力调整管路的方位, 确保导管位置和呼吸道水平。对于那些比较躁动的患者, 不但需要通过导管固定, 还需要通过编带绕颈来进行固定。

2. 1. 3 护理人员定时巡视各种管道的接头是否连接紧密, 保持管道通畅, 固定合理、安全, 并且每班严格交接班并且记录。

2. 1. 4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严格交接班, 加强护患沟通, 各种管路的标识醒目, 在患者拔管的高危阶段要严密观察。

2. 2 基础护理防范

2.2.1保证床边负压吸痰装置处于良好性能备用状态, 抢救物品、药品配备齐全。如发生窒息, 及时正确判断原因, 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对于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患者, 要及时进行适度有效的湿化, 避免管路干燥痰枷形成。吸痰及时负压适中。

鼻饲时床头抬高30°避免反流, 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0~60 min, 并且避免移动患者。

2. 2. 3 对于大量呕血患者要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 保持胃肠减压系统通畅。

2. 2. 4 为患者做完会阴护理后认真检查局部情况, 及时翻转男性包皮。

2. 3 正确执行医嘱, 加强医护之间的良好沟通。

2. 3. 1 在临床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不但需要执行医嘱, 还需要监督医嘱。若是发现医生的医嘱存在问题, 那么必须及时与医生沟通,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症状必须及时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确保医嘱正确时, 才能够执行。避免出现医护偶合性错误。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够将自身作用发挥出来, 确保医院的医疗安全。ICU中的患者本身病情比较复杂, 为了保证治疗的准确性, 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组长必须参与到查房中去, 这样不但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情, 做好医护交流, 还能够切实提高护理人员本身的知识水平。

2. 3. 2 严格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及口头医嘱执行制度, 对于有疑问的医嘱, 一定要与医生再次沟通, 并二人核对后再执行, 口头医嘱只在抢救时执行, 并要复述一遍无误后再执行, 并由一名护理人员在旁记录医嘱, 抢救结束后二人核对无误后, 即时补开医嘱[3]。

2. 4 生活护理上的防范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程序, 入院时即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评分, 及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减少护患纠纷, 根据压疮风险高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难免压疮及时上报护理部, 并请压疮小组进行会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鼓励清醒的患者进行活动, 对于昏迷的患者, 必须帮助其加强营养, 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 避免排泄物给患者造成刺激, 确保患者的会阴部和床铺真正的清洁, 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更换, 采取合适的手段, 避免出现皮肤损伤, 切实做好床头交接班。

2. 5 护理记录的规范落实,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 5. 1 ICU护理记录单是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 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 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 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中重要的法律依据, 护理书写记录中遵循一个原则, 即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的纪录。对于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记录, 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 重点记录客观事实、重点记录护理行为、重点记录护士确实做过的事情;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 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 含糊其辞的记录不能有。护士长要经常检查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消除安全隐患。

2. 5. 2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3 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ICU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5 项防范措施,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可供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

参考文献

[1]齐颖, 张萍.ICU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西部医学, 2011 (3) :80.

[2]张冰.影响ICU护理安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外健康文摘, 2012 (41) :151-152.

上一篇:血清内分泌激素论文下一篇:城镇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