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危重患儿(精选5篇)
疑难危重患儿 篇1
层级全责护理是指在组织结构和内容上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 对一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在排班上实行月班轮换制, 以相对保证患儿在整个住院期间得到同一组护士提供的全程护理, 是践行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模式尝试[1]。黄惠根等[2]指出层级全责护理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整体护理存在的瓶颈问题, 有效提高病区护理管理和服务质量;冯艮娇等[3]认为层级全责护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本院血液专科收治的患儿大多数是疑难危重患儿, 其治疗过程复杂、用药特殊, 在静脉穿刺、院内感染的预防以及病情观察方面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护理工作任务繁重, 而家长需求和期望值较高, 一旦患儿病情稍有变化, 家长情绪容易急躁, 极易引发医疗纠纷。为进一步提高疑难危重患儿的护理质量, 减少护理缺陷, 本科于2007年起将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应用临床护理工作中,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本院血液科收治的疑难危重患儿405例。
1.2研究方法
将在血液科住院的疑难危重患儿405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08例, 对照组197例, 两组疑难危重患儿的年龄、疾病及病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2组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等综合素质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实施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责任护士加功能制护理的排班方法, 选派一名护士担任该组的责任护士, 负责该组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每月轮转一次, 其它护士按功能制排班 (治疗班、中班、晚夜班) , 无明确层级管理。
1.3.2观察组实施层级全责护理。
1.4层级全责护理具体的实施方法
1.4.1层级全责组织结构:
人员结构上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工作职责上分全责和辅助;实施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技术及工作管理。
1.4.2重新制订工作职责:
明确责任组长一名, 负责主持床旁查房、协助护士长处理当班相关事宜。责任护士职责为该组患儿所有的护理, 包括患儿自入院到出院期间的各项护理和治疗、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医疗费用管理以及护理环节质控。辅助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各项临时治疗和配合抢救工作。助理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和外勤工作, 并要求每天提前30min上班, 负责晨间护理实施。
1.4.3分组排班:
将观察组分为2个小组, 每组成员由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组成, 责任护士相对固定, 晚、夜班各增加一名护士。
1.4.4患儿管理实行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相统一的模式。
责任护士随同医生进行床旁查房, 以增强医护密切配合。
1.4.5强化疑难危重患儿床旁查房的质量:
由责任组长主持, 查房时机选择于白班与晚班护士交接时, 时间为30~45min, 对象为新入院、病情变化者、变更治疗方案或进行特殊治疗的疑难危重患儿, 参加人员为当班参与该组患儿护理的所有护理人员, 包括进修实习人员。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 内容包括目前诊断、已实施的治疗、护理以及治疗与护理后的效果评价;接班护士对责任护士所报告的内容进行床旁确认与核实;责任组长对患儿的护理问题、护理重点与难点、安全隐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和要求;护士长进行综合评价和点评。所有内容由责任护士详细记录于科室护理查房本内, 供全体护士业务学习用。
1.5效果评价
1.5.1效果评价方法
(1) 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检查评价[5]: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是针对危重患儿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治疗处置、护理并发症、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六个方面的环节到位。由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按医院护理部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评价标准对两组危重患儿每日进行检查评价。 (2) 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控制作为护理质量观察重要指标, 以科室自查记录为准。主要针对疑难危重患儿病情观察不及时、主要治疗药物漏用或错用、特殊药物引起的皮肤渗漏、护理方法与措施不当导致的护理安全意外等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 (3) 疑难危重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于患儿出院前1d由护士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并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内容包括静脉穿刺、巡视与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知晓责任护士等。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的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观察组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08份, 对照组197份, 全部收回。调查时责任护士应回避。
1.5.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2组疑难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的比较 (见表1)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疑难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合格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0.01) 。
注:χ2=98.77, p<0.01
2.2 2组患儿护理缺陷发生比较
观察组发生护理缺陷1例, 为液体渗漏。对照组发生护理缺陷6例 (其中病情观察不及时3例、特殊药物渗漏2例、主要药物漏用1例)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3.92, p<0.05) 。
2.3 2组家长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比较 (见表2)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家长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χ2=9.66, p<0.01) 。
注:χ2=9.66, p<0.01
3讨论
3.1强化了护理环节质量控制, 明显降低护理缺陷通过疑难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督查, 对重点患儿、重点环节实施床旁护理查房, 规范了床旁护理查房程序, 强化了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夯实了危重患儿基础护理质量, 达到了预防为主的预警作用。表l结果显示:疑难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合格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发生的护理缺陷明显减少, 杜绝了左旋门冬酰胺酶等治疗性药物的漏用, 减少了抗肿瘤药物的皮肤渗漏与坏死。在病情观察和实施相关专科护理技术时, 如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 各班需切实做好水化、碱化的治疗护理, 强调密切观察尿pH值和口腔黏膜情况的重要性, 按时执行四氢叶酸钙解救治疗的准确性, 出现骨髓严重抑制需特别注重观察重要脏器出血和有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护理环节质量控制, 提升专科护理品质。
3.2加强了医护联动, 密切了医护协作关系, 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患儿管理实行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相统一模式, 通过责任护士规范参与医生查房, 可以及时为医生提供疑难危重患儿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 护士可较全面了解和掌握患儿病情、医生的诊疗思路和治疗原则。在治疗、护理措施实施的各个环节, 护士起到了执行、督促、检查、回馈的作用, 将三查七对制度落到实处, 避免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有效地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
3.3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增强了护士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疑难危重患儿实施层级全责护理分组管理, 使得护理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到人, 处理措施及时到位, 各级护士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家长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责任护士一方面能合理、有序安排组内工作, 在疑难危重患儿床边工作时间增多, 能够全面细致观察病情, 及时与医师沟通, 准确有效地进行现场处理, 另一方面能主动、及时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有效化解了护患矛盾, 和谐了医患关系, 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 层级全责护理较好地构建了目前社会状态下的护患关系, 增加了护士与患儿家长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提供新思路。但是,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相对不足或层次不合理, 层级全责护理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美华.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 2002, 2 (1) :25~26.
[2]黄惠根, 黄红友, 谢炜坚.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7 (6) :1529.
[3]冯艮娇, 关莹, 叶柳红.层级全责护理排班方法的实施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5) :45~46.
[4]肖柳红.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2) :55~56.
[5]印爱珍, 方立珍, 王和平.护理六到位管理在危重病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03, 5:79~80.
疑难危重患儿 篇2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适用于以下情况:入院1周以上诊断不明或者疗效较差的病例;住院期间相关检查有重要发现可能导致诊疗方案的重大改变;病情复杂疑难或者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疾病;病情危重或者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以及科室认为必须讨论的其他病例。
(二)讨论应由各医疗组提出或者科主任指定,科主任或医疗组长主持,本科(组)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职能部门人员、医院领导参加或者由医院组织全院性讨论。
(三)讨论前由经管住院医师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必要时提前将病例资料整理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经管医师简明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案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浅谈危重患儿的转运 篇3
1 转运前的准备
1.1 转运设备:配备有各种急救仪器设备、各种急救药物的急救车、完好的通讯设施。
1.2 转运人员资格:
转运人员应受到良好的训练, 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 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还应具备丰富的儿科急救经验。医师为经过专科培训后的高年资住院医师, 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娴熟[3], 每辆车上随车救护人员应达2名以上。司机应具备熟练的驾驶技术及应急能力。
1.3 当接到求助医院的医生要求转运的电话时, 应互通
信息, 了解患儿目前情况, 判断是否适合转运, 电话指导医疗, 以助稳定病情。并询问委托医院的名称、详细地址、转运目的、路况和距离、联系人名称和电话。委托求助医生告诉家长患儿在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与相关费用, 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再次通知接收医院, 启动转运程序。
2 到达求助医院的工作
2.1 判断病情, 通过查体和查阅病历对患儿病情作出初
步诊断, 必要时参与现场急救, 建立静脉通道, 抽搐者止惊, 烦躁者镇静, 颅内高压者应用脱水剂降颅压, 有活动性出血者应先止血、输液保证血压稳定, 有骨折者应先固定以免损伤血管神经, 循环血量不足者应先扩容, 有张力性气胸者应先行胸腔闭式引流, 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的指征应适当放宽以免转运途中插管。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患儿生命体征稳定, 更适宜转运。
2.2 详细填写转诊记录, 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向家属解
释转运风险、转运时间、转诊医院的情况等问题, 取得家属的理解, 以保证患儿获得最适宜的救治, 并签订转诊同意书及病危通知单, 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3 重新检查患儿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情
况是否稳定, 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等, 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固定好各种导管, 防止脱落、扭曲并保持通畅, 护送患儿上急救车。
3 转运途中工作
3.1 保持所有转运工具设备的完好工作状态;
严密观察病情,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及时与本院相关科室联系通知其做好相应的准备。
3.2 以娴熟的技术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尽最大努力稳定患儿病情, 取得家属信任。
子女一旦发病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 特别是危重患儿的家属往往表现出不安与恐惧, 应耐心与家属沟通, 解释病情, 尊重和爱护患儿, 给家属以心理支持和安慰。
4 转运后的工作
4.1 移交患儿时向ICU病房的主管医师汇报患儿的情况和转运经过。
并将已书写的门诊病历及危重患儿护理记录单交于接收病房的主管医师和护士。协助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 及时对患儿作出评价。
4.2 消毒整理转运所用的物品, 并及时补充, 保证完好状态, 为下一次转运做好准备;
对转运过程进行评价, 针对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 提高转运质量。
总之, 在当地医院进行恰当及时的处理, 是成功转运的基础;重视转运过程中的观察和救护是转运成功的保证;精湛的监护急救技术, 丰富的医疗护理经验, 完善的移动转运设备是危重患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于嘉.求助医院转运前的工作任务[J].小儿急救医学, 2001, 8 (2) :67
[2]张爱红, 徐亚平.危重新生儿转运621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 19 (5) :672~674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危重症手足口患儿160例,其中男103例,女57例,平均年龄(14.3±3.36)个月。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重症诊断标准,在普通手足口病基础上有下列一项及以上表现者:(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抖动、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凝视或斜视;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瘫痪。体格检查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浅促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心率不稳定、节律不齐,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血压不稳定。甚至出现以下危重表现:(1)抽搐频繁、昏迷甚至脑疝形成。(2)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大量湿罗音等。(3)休克。
1.2 方法
患儿入院给于层流洁净病房、特级护理、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压、血糖及血气,控制液体入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甘油果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利巴韦林,神经节苷脂、磷酸肌酸钠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卡托普利、西地兰、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呼吸机辅助通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
2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156例(97.5%),因病毒性脑干脑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1.3%),放弃治疗2例(1.3%),有8(5%)例患儿出院时有不同程度肌无力,1个月后随访基本恢复,全部病例病程平均(8.1±3.05)d。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3.1.1 皮肤疱疹护理
较小疱疹,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破损,如出现疱疹溃烂可先用洁尔碘进行消毒,而后涂抹利巴韦林预防感染。静脉穿刺或其他操作时时,应注意避开疱疹部位。
3.1.2 口腔护理
给予生理盐水每天两次用棉签擦拭,减少定植菌生长,出现口腔疱疹溃烂溃疡时,可涂抹蒙脱石散、碘甘油或喷利巴韦林喷剂等药物;如合并有细菌感染,可应生理盐水清洗后,局部抗生素应用,以减轻患儿痛苦。
3.1.3 饮食护理
给予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热食物刺激破溃处引起不适、疼痛,患儿多有消化功能受损,忌食过饱,据食者可以留置胃管。
3.1.4 体温检测
按发热患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高热可加重脑组织代谢,加重脑缺氧,中枢性发热常常出现高热,不规则热,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比如擦浴、冰毯、冰帽等,配合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降温药物应用,对持续高热应用亚冬眠疗法,降低消耗,持续监测患儿体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当出现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注意四肢保暖。
3.1.5 病情观察
重点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疱疹、神经系统状态、末梢循环、大小便情况。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面色发灰、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抽搐、呼吸节律改变、咯血性分泌物、皮肤潮湿、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尿量少、血压升高或低血压、对各种刺激反应底下等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3.2 并发症护理
3.2.1 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
观察意识状态和有无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瞳孔的大小,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有无双眼上翻,易惊抖动的次数、程度、表现、有无呕吐等;有上述症状者按常规护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气道畅通,防止窒息,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或MRI。同时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糖皮质激素、呋塞米等脱水药物应用。
3.2.2 循环系统症状的护理
要求绝对卧床,上身体位适当抬高,以减轻心脏负荷。所有患儿均予心电监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尿量、四肢皮肤温度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注意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引起医源性心脏负荷增加,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如有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指(趾)发绀,皮肤出现花纹,血压升高或下降,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抽血查心肌酶,如出现心功能不全,给予吸氧、行血气分析,控制液体滴速,给予晶体及胶体液静脉滴注以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西地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并加强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2]。
3.2.3 呼吸系统症状的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儿应鼓励其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措施,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2)肺水肿肺出血的护理:应用呼吸机可减轻心肺负担,及早应用往往能逆转肺水肿的进程[3],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后胶布或专用固定带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各班测量气管插管的长度,作好记录,避免导管过深或滑脱。气囊充气2~3m L,每4h放松气囊1次,最好是以不漏气为准。上机早期减少吸痰或不吸痰,特别是肺水肿肺出血患儿,往往会加重症状,一般当听到痰鸣音或呼吸机波形异常,潮气量减低或氧饱和度下降时再行吸痰,吸痰前后给纯氧2~3min。肺出血时要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防止吸痰过程中肺泡塌陷及PEEP减小,加重肺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大小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一般是内径1/2~1/3,每次吸痰要更换吸痰管。在生理盐水中检查吸痰管通畅后,在无负压的情况下插至气管导管远端,边旋转边向上提吸痰管,吸痰时间<10s,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吸引负压<100mm Hg。吸痰时应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征及痰液的色、质、量。早期不宜搬动病人、拍背和胸部叩击[4],要轻翻身。做好气道湿化工作,湿化液选用灭菌注射用水,温度在32~34℃,痰液粘稠者吸痰前用生理盐水注入气管0.5~1m L/次应用球囊使痰液稀释。及时倾倒积水杯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倒流呼吸管路。
3.2.4 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所有上机后的患儿均预防性地应用奥美拉唑静滴。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如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首先用冷盐水洗胃,30min后,根据体重将凝血酶200~400U或云南白药1/2~1粒用生理盐水5~10m L溶解,经鼻饲管注入,每4~6h1次,暂禁食或减少进食量,每次注药及进食前前从胃管中抽出胃内容物,观察其颜色。如消化不好,可延长鼻饲时间。
4 讨论
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属自限性疾病,但危重症手足口患儿如不及时抢救,患儿很快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对于我们护理人员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及重症病例的出现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护理措施还不完全明确和完善,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摘要:目的 探索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系统治疗的同时,做好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156例(97.5%),因病毒性脑干脑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1.3%),放弃治疗2例(1.3%),有8例(5%)患儿出院时有不同程度肌无力,1个月后随访基本恢复,全部病例病程平均(8.1±3.05)d。结论 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我们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做好治疗抢救工作的同时,要严密观察并做好皮肤、口腔、饮食、体温等一般护理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重点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工作是完成危重手足口病救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危重,手足口病,护理
参考文献
[1]Shah VA,Chong CY,Chan KP,et a1.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outbreak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J]AnnAcad Med Singapore,2003,32(3):381-387.
[2]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3]赵永,刘晓林,郭玉怀,等.25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5):319-321.
疑难危重患儿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共接收治疗41例危重患儿, 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该科接受治疗的普通患儿4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7例, 年龄最小4个月, 年龄最大24个月, 平均年龄为14.2个月;对照组中21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3个月, 年龄最大23个月, 平均年龄为12.6个月。41例危重患儿中, 肺炎15例, 心肌炎8例, 脑炎7例, 中毒4例, 腹泻4例, 其他3例。心电图辅助检查示: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患儿21例, 心律不齐患儿10例, ST段改变患儿7例, T波改变患儿3例;对照组患儿窦性心动过速患儿12例, 心律不齐患儿8例, 其余患儿均正常。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各项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遗传性疾病[4]。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 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 送实验室进行心肌酶谱测定, 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 (AST) 、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乳酸脱氢酶 (LDH) 。心肌酶谱异常的患儿治疗后再次测定, 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的变化。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单项心肌酶谱增高人数情况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单项增高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多项增高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儿中, 心肌酶谱单项全部正常为22例, 占总人数的53.66%, 对照组患儿中, 无一例心肌酶谱单项全部正常。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各项心肌酶测定值情况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儿各项心肌酶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危重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心肌酶谱测定值变化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 危重患儿治疗后各项心肌酶谱测定值均恢复正常, 明显好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
3 讨论
对于危重患儿,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 将各项抢救所需物品准备齐全, 积极配合医生的监护措施, 使患儿尽量卧床休息, 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避免各种刺激, 最大限度减少心脏的负担[5]。保证患儿周边环境安静, 温度适宜, 给予患儿有利的治疗环境。
对于急性期的危重患儿, 应当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检测仪随时观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并及时记录及处理。根据病情的需要调整监护的时间。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嘱, 出现意外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汇报并配合治疗。
抽血时保持患儿舒适的姿势, 抽血部位应选择粗大的静脉, 采用合适型号的针头, 动作轻柔, 减少针刺的次数, 避免损伤肌肉, 努力做到一针见血。
关注患儿情绪的变化[6]。抽血应选择患儿情绪稳定时, 避免患儿剧烈活动或哭闹时取血。
护理人员做好出院指导, 指导患儿家属了解病情, 不适立即就诊, 准时服用药物, 多休息, 避免劳累。补充营养, 提高免疫力。
该次研究显示, 危重患儿心肌酶谱单项增高人数明显多于普通患儿 (P<0.05) , 危重患儿心肌酶谱多项增高人数明显高于普通患儿 (P<0.05) , 危重患儿各项心肌酶测定值明显高于普通患儿 (P<0.05) , 危重患儿治疗后各项心肌酶谱测定值均恢复正常,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心肌酶谱的测定有助于对危重患儿心功能的检测,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 并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患儿心功能的恢复, 促进疾病的预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茹.秋季腹泻患儿心肌酶谱的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3) :213-214.
[2]令狐红霞, 强树华.危重患者心肌酶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9 (1) :1607-1608.
[3]王晓丽.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20) :186.
[4]梁传荣, 张玉华, 郭双敏, 等.中医特色护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的疗效观察研究[J].上中国实用医药, 200
[5]李惠卿, 廖楚云, 冯蕾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诱因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2 (12) :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