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统计复习疑难

2024-07-09

概率统计复习疑难(精选5篇)

概率统计复习疑难 篇1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 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的统计图是 () .

A.扇形图B.条形图C.折线图D.直方图

2.数据21, 21, 21, 25, 26, 27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

A.21, 21 B.21, 23 C.23, 21 D.21, 25

3.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 放有3个白球, 5个红球, 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 从中随机摸取1个, 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 .

4.如图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正六边形转盘, 其中三个正三角形涂有阴影.转动指针, 指针落在有阴影的区域内的概率为a;如果投掷一枚硬币, 正面向上的概率为b.关于a, b大小的正确判断是 () .

A.a>b B.a=b

C.a<b D.不能判断

5.以下是某手机店1~4月份的两个统计图, 分析统计图, 对3、4月份A型手机的销售情况四个同学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 其中正确的为 () .

A.4月份A型手机销售额为65万元

B.4月份A型手机销售额比3月份有所上升

C.4月份A型手机销售额比3月份有所下降

D.3月份与4月份的A型手机销售额无法比较, 只能比较该店销售总额

6.从2, 3, 4, 5中任意选两个数, 记作a和b, 那么点 (a, b) 在函数图像上的概率是 () .

7.一天晚上, 小丽在清洗两只颜色分别为粉色和白色的有盖茶杯时, 突然停电了, 小丽只好把杯盖和茶杯随机地搭配在一起, 则其颜色搭配一致的概率是 () .

8.甲乙两布袋都装有红、白两种小球, 两袋装球总数相同, 两种小球仅颜色不同.甲袋中, 红球个数是白球个数的2倍;乙袋中, 红球个数是白球个数的3倍, 将乙袋中的球全部倒入甲袋, 随机从甲袋中摸一个球, 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 .

二、填空题

9.“从超市货架上任意取一盒月饼进行检验, 结果合格”这一事件是_______. (填“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10.已知一组数据5, 8, 10, x, 9的平均数是8, 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

11.从分别标有数-3, -2, -1, 0, 1, 2, 3的七张卡片中, 随机抽取一张, 所抽卡片上数的绝对值小于2的概率是_______.

12.从1, 2, 3这三个数中, 任意抽取两个不同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 则这个两位数能被3整除的概率是_______.

13.某学校在“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调查中, 随机调查了若干名学生 (每名学生分别选了一项球类运动) , 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已知其中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比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少6人, 则该校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_______名.

三、简答题

14.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中华汉字, 寓意深广.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某校团委组织了一次全校3 000名学生参加的“汉字听写”大赛, 赛后发现所有参赛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50分.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次大赛的成绩分布情况, 随机抽取了其中200名学生的成绩 (成绩x取整数, 总分100分) 作为样本进行整理, 得到下列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请根据所给信息, 解答下列问题:

(1) a=________, b=________;

(2) 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 这次比赛成绩的中位数会落在________分数段;

(4) 若成绩在90分以上 (包括90分) 的为“优”等, 则该校参加这次比赛的3 000名学生中成绩“优”等的大约有多少人?

15.一个不透明袋子中有1个红球, 1个绿球和n个白球, 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

(1) 当n=1时, 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 摸到红球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否相同?_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 ;

(2) 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 记录其颜色, 然后放回.大量重复该实验, 发现摸到绿球的频率稳定于0.25, 则n的值是_______;

(3) 在一个摸球游戏中,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根据树状图呈现的结果, 求两次摸出的球颜色不同的概率.

16.某运动品牌店对第一季度A, B两款运动鞋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 两款运动鞋的销售量及总销售额如图所示:

(1) 一月份B款运动鞋的销售量是A款的4/5, 则一月份B款运动鞋销售了多少双?

(2) 第一季度这两款运动鞋的销售单价保持不变, 求三月份的总销售额 (销售额=销售单价×销售量) ;

(3) 结合第一季度的销售情况, 请你对这两款运动鞋的进货、销售等方面提出一条建议.

概率统计复习疑难 篇2

胡桂芬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汇报讨论、交流结果,师板书。教师:谁能简要地说一说,怎样求平均数? 预设: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教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互补交流──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并借助树形图形成知识结构。

(二)整理数据,自主探究 1.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教师:同学们,这是你们上节课集体智慧设计的个人情况调查表,现在学校想了解咱们六(2)同学的整体情况,大家想想下面我们该怎么做?

预设:将调查表上的信息整理分类、统计制成统计图表。教师:同学们,你们课前已经填好了个人情况调查表,这是数学课代表将你们要整理的项目条收集起来了,请六个组长将你们组感兴趣的项目拿去,先整理分类,再用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统计。动手之前,请看学习要求。

学生开始按课前分好的小组收集项目条,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各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说明:教学设计中接下来将选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际调查所得的数据展开教学。

2.求统计量和分析。

教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组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已经整理好了,请负责统计身高情况和负责统计体重情况的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1:我们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制成的统计表是这样的。

教师:观察这张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身高是1.52米的同学人数最多,身高是1.40米的人数最少。

学生2:我们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从表中可以知道,体重是39千克的人数最多,体重是30千克的人数最少。

教师:现在请男生算出咱们班的平均身高,女生算出咱们班的平均体重。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3:平均身高是1.50425米。我认为用平均数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学生4:平均体重是39.6千克。我认为平均数可以代表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教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效率非常高。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你能很快解答吗?

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预设: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因为体重在39千克及以上的人数比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人数更多。

教师: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小组同学解答吗?

【设计意图】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然后完成三个任务:计算平均数;讨论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依据数据判断哪个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大。整个过程以小组合作和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制作统计图并进行分析。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咱们班身高和体重的情况,下面请负责统计咱们班男女生人数的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

预设:我们先用统计表统计了男女生的人数,我们又想反映男女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又用扇形统计图进行了统计。

教师:你们真有自己的思想,能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下面请用统计图统计你们小组负责的项目的组长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5:为了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运动的人数的多少和人数的差别,我们小组将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观察这个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中,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学生6:为了反映同学们对自己一到六年级综合表现满意情况的变化趋势,选用的是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得怎样的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对各年级综合表现满意情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教师追问: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自己各方面表现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从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前提下,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各组统计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价值。后续的分析紧紧围绕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体现尊重事实、用数据分析实际情况的思想。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根据所要描述的情况,填写合适的统计图。

(1)描述六(2)班同学身高分组的分布情况,用___________。(2)描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用___________。(3)描述身高组别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用___________。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下面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情况。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量情况如何?(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小议收获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统计图?

五、课外作业,实践应用

概率统计复习疑难 篇3

回答

对于算法初步这章内容,考查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思想的可能性不大,而应重视流程图表示的算法及算法语句(伪代码)表示的算法.虽然不同版本教材中的算法语句不同,但是流程图是相同的,因此更应该重视对流程图的复习.在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的时候,不宜搞得太难,掌握基本思想及格式即可.另外要注意的是流程图与其他知识相结合的实际应用型题目,如2008年江苏高考第7题.

要做好算法的题目,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程序框图和基本算法语句.不管做哪种形式的算法问题,都要特别注意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常常用条件结构来设计算法的有分段函数的求值、数据的大小关系等问题,而循环结构主要用在一些有规律的重复计算的算法中,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分析计数变量、累加变量以及循环结构中条件的表达和含义,特别要注意避免出现多一次循环或少一次循环的情况.

问题二 复数问题会以什么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

回答高考对复数的要求还是围绕着“数系扩充”和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展开的,在考查时,题型仍以小题为主,难度不大.

复数的基本概念中,难点在于对复数中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特别要领会和掌握的有以下几点: ① 复数是实数的条件:z=a+bi∈R(a,b∈R)b=0z=z-;② 复数是纯虚数的条件:z=a+bi(a,b∈R)是纯虚数z+z-=0(z≠0);③ 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a+bi=c+dia=c且b=d(其中,a,b,c,d∈R),特别地,a+bi=0a=b=0;④ 复数z=a+bi(a,b∈R)的模|z|=a2+b2,共轭复数z-=a-bi.

复数的代数形式运算类似多项式的运算,加法类似合并同类项,乘法类似多项式相乘,除法实际是分母实数化(类似分母有理化).复数运算常用的结论有:① i2=-1;② i4n=1,i4n+1=i,i4n+2=-1,i4n+3=-i,其中n∈N;③ (1±i)2=±2i;④ ω=-12+32i,ω2=ω-,ω=1ω2,ω3=1,1+ω+ω2=0.

复数的几何意义是复数中的难点,化解难点的关键是对复数的几何意义的正确理解.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 复数z=a+bi(a,b∈R)的模|z|=a2+b2实际上就是指复平面上的点Z(a,b)到原点O的距离;|z1-z2|的几何意义是复平面上的两点Z1,Z2之间的距离;② 复数z、复平面上的点Z及向量OZ一一对应,即z=a+bi(a,b∈R)Z(a,b)OZ.

解答复数问题,要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求解.如果遇到复数就设z=a+bi(a,b∈R),则有时会给问题的解答带来不必要的运算上的困难,如能把握住复数的整体性质,充分运用整体思想求解,则能事半功倍.

问题三 概率统计部分考查的侧重点是什么?会出哪些题型?

回答统计初步主要考查对统计思想、统计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统计初步的考查重点是:

(1) 随机抽样的三种方法,即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量不多的情况;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量较多的情况;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具有明显层次的情况.三种抽样方法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等概率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公平性.

(2)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是表示样本数据的图表,在频率分布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样本数据在各个组内的频数以及频率;而频率分布直方图更加直观地表示了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上的点表示频率除以组距.解答频率分布图表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其含义.

(3) 理解样本数据平均数与方差的意义和作用,能从已有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

概率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随机变量的概率问题.古典概型是学习以及高考的重点,几何概型是等可能概型的一种,直观性强,特别要注意对几何图形的构造,体会测度的含义——对线段而言为长度,对平面图形而言为面积,对立体图形而言是体积.对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考查多以小题的形式出现,以中等难度题目为主.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复习关键是:

(1) 一个事件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实验是否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这两个基本特征.

(2) 几何概型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这两个特点.化解实际问题向几何概型的转化过程中,要清楚几何概型的意义和计算公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几何概型往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才能转化到几何度量值的计算上来.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转化,如把从两个区间内取出的实数看成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将问题转化为平面上的区域问题等,这种转化策略是化解几何概型试题难点的关键.

(3) 在求互斥事件概率时,要合理利用公式P(A+B)=P(A)+P(B).在求对立事件概率时,要运用公式P(A-)=1-P(A).对于比较复杂的概率问题,可尝试利用其对立事件求解(即逆向思维),或分解成若干个互斥事件(即分类讨论),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求解.

概率初步研究的是孤立的事件发生与否的概率,而随机变量研究的概率问题是在一次试验中,某类现象发生概率的状态(即分布).要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意义,掌握其计算公式,而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需要引起重视.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公式是E(X)=x1p1+x2p2+…+xnpn+…,此外有:E(aX+b)=aE(X)+b;方差公式是V(X)=(x1-μ)2p1+(x2-μ)2p2+…+(xn-μ)2pn=∑ni=1(xi-μ)2pi或 V(X)=∑ni=1x2ipi-μ2,此外也有:V(aX+b)=a2V(X).

问题四 近几年高中计数原理的重点在哪里?会以什么样的题型进行考查?

回答近几年高中普遍提高了对计数原理应用的考查要求,即高考对计数问题的考查更多着眼于对计数原理的应用,而淡化了技巧与繁琐的运算,很多考题已经很难区分是单独地考查计数原理还是排列组合,更多的是趋于统一与融合.

计数原理的复习关键是:

(1) 要理解两个原理的含义,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强调完成一件事有若干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完成这件事,各种方法互不干涉;而分步计数原理强调完成一件事分成几个步骤,各步之间彼此依赖,只有完成所有的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缺少其中任何一步都不能完成这件事且各步中的方法是相互独立的.

(2)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可以按元素的性质分类,按事件发生的过程分步;然后要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在”与“不在”,“相邻”与“不相邻”等,常用的方法有“先排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捆绑法”、“插空法”等.

(3) 常见的解题策略有以下几种:① 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② 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的策略;③ 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④ 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⑤ 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⑥ 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⑦ 定序问题除法处理的策略;⑧ 分排问题直排处理的策略;⑨ “小集团”排列问题中先整体后局部的策略;⑩ 构造模型的策略.

(4) 对于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计算问题,要注意依据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及其变形,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阶乘的运算、组合数性质的使用和提取公因式等方法的运用.另外,含有排列数或组合数的方程都是在正整数范围内求解.利用这一点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将方程及时化简.证明题一般用Amn=n!(n-m)!或Cmn=n!m!(n-m)!及组合数的性质,证明过程中要注意阶乘的运算及技巧.

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复习指要 篇4

一、考情分析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 对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的考查, 基本呈现出以下特点.

1.题型全面, 知识点覆盖面广, 但有所侧重, 一般以一大和两小的格局出现, 约占22分.2012年也有少数省市减少了对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的考查, 如江苏卷、福建的文科卷, 只考查了两个小题, 且为中低档题.深入分析这些考题, 由于各地教材的版本不同, 各省市的考查要求也不同.

2.贴近教材, 贴近生活.有些试题由教材例习题的改编或从实际生活中概括而来, 情境新, 富有时代气息, 贴近社会生活, 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2012年, 天津卷理科第16题是掷骰子游戏问题, 全国新课标卷理科第18题是花店销售玫瑰花问题, 重庆卷理科第17题是投篮比赛问题, 四川卷理科第17题是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问题, 辽宁卷理科第19题是体育节目收视率问题, 湖南卷理科第17题是超市购物量及结算时间问题, 陕西卷理科第20题是银行柜台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问题, 湖北卷理科第20题是工程施工期间降水量对工期的影响问题等.由此我们看到, 高考中出现的概率问题与其他题目有区别, 其应用性较强.

3.所有的试题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新课程卷的多数试题淡化了求解过程中对计数原理的考查, 而强化了对必然与或然的数学思想和基础知识的考查.

4.注重与其他数学知识的整合.如2012年, 辽宁卷理科第5题与函数模型的应用、不等式解法、几何概型综合应用问题, 江苏卷第6题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 江西卷理科第18题以空间坐标为背景, 给出“立体”的新定义问题等.

5.统计内容进入解答题.原高考中文、理科概率一般都有一道解答题, 统计是以小题形式出现.新课标文科概率的内容删去了很多, 概率只占8课时, 而统计占到30课时;理科的统计和概率的课时数基本相等, 都是23课时.所以从课标要求、课时等方面来看, 统计这一内容显得更为重要, 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统计已成为可能, 特别是文科.事实上, 2012年高考单独出统计解答题的有:广东文、理卷第17题, 辽宁文、理卷第19题, 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理解与应用;安徽文科卷第18题, 主要考查频率和频率分布表等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基本思想.2012年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统计与概率的省份还有:新课程全国文、理卷第18题, 山东理科卷第19题, 浙江理科卷第19题, 福建理科卷第16题, 安徽理科卷第17题, 北京文、理卷第17题, 天津文科卷第15题、理科卷第16题.这些题目, 将统计概率应用融为一体, 综合考查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对象有用的信息, 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进行整理、分析, 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在复习时, 要重视统计中的数据整理、分析、预测等能力.

6.排列组合中对分类讨论思想的要求较高.如2012年, 四川卷理科第11题利用排列组合计算抛物线的条数问题, 北京卷理科第6题排数问题, 安徽卷理科第5题纪念品交换问题等.

二、命题走势

分析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可以发现, 这一内容的高考命题有以下趋势.

对于统计的考查在逐渐升温, 由以往的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转为以解答题的面孔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主要考查抽样方法、各种统计图表等内容, 多为中档题.由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等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必将改变以往考试中较少涉及的现状, 逐渐成为高考的热点, 而线性回归、回归分析和独立性检验等知识目前仍为考试的冷点, 也有部分省市暂未列入考试要求.

对概率的考查文、理有别, 理科以解答题并设计多个小题的形式出现, 在考查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等内容的同时, 将含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方差和各种概率的计算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经常通过对课本原题的改编, 或是对基础知识的重新组合、拓展, 并赋予时代气息, 常以熟悉的生活背景为载体, 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知识为工具, 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与概率计算.试题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贴近生活实际;由于文科不再学习排列组合知识和独立事件的概率, 因此有关古典概型问题的计算要求会有所降低, 主要考查不用排列组合知识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计算.

在题型上, 与往年类似, 选择题、填空题一般考查概率、统计的一些基础知识;在解答题中, 文科注重考查纯概率题, 理科应重点关注将概率与统计结合起来的问题.

三、特别提醒

1.求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后, 要注意用分布列的两条性质检验所求的分布列或某事件的概率是否正确.二项分布、几何分布是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它们都是在做独立重复试验时产生的, 但二项分布是指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分布, 而几何分布是指在第k次独立重复试验时, 事件第一次发生的概率分布, 一定要注意区分, 避免混淆.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应注意两点:

(1) 期望是算术平均值概念的推广, 是概率意义下的平均.

(2) Eξ是一个实数, 由ξ的分布列唯一确定, 随机变量ξ是可变的, 可取不同的值, 而Eξ是不变的, 它描述ξ取值的平均状态.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应注意三点:

(1) Dξ表示随机变量ξ对Eξ的平均偏离程度.Dξ越大, 表明平均偏离程度越大, 说明ξ的取值越分散;反之, Dξ越小, 说明ξ的取值越集中, 在Dξ附近, 统计中常用来描述ξ的分散程度.

(2) Dξ与Eξ一样也是实数, 由ξ的分布列唯一确定.

(3) 教材中给出D (aξ+b) =a2 Dξ, 在应用此结论时, 要注意D (aξ+b) ≠aDξ+b, D (aξ+b) ≠aDξ.

4.简单随机抽样是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基础, 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由其定义, 应抓住以下三点:

(1) 它要求被抽取样本的个体数有限.

(2) 它是从总体中逐个地进行抽取.

(3) 它是一种不放回式抽样.

5.频率分布条形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不同的概念, 虽然它们的横轴表示的内容是相同的, 但是频率分布条形图的纵轴 (矩形的高) 表示频率;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轴 (矩形的高) 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 其相应组距上的频率等于该组距上的矩形的面积.

四、考点解析

近几年全国各地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中, 考查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的题型全面, 知识点覆盖面广, 但有所侧重.

1.新增内容, 全面考查

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对新增加的概率与统计的内容都有所涉及, 例如几何概型、茎叶图、运用统计图表估计总体等, 这些知识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均有体现, 一般以直接应用的基础试题为主.

例1 (2012年北京卷) 设不等式组{0≤y≤20≤x≤2,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在区域D内随机取一个点, 则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概率是 () .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几何概型的概率.用几何概型求解的概率问题和古典概型的思路是相同的, 同属于“比例解法”, 即随机事件的概率可以用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测度”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的总“测度”之比.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虽然都是等可能问题, 但是几何概型面对的基本事件具有无限性, 因此, 在求它的概率时, 需转化为相应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或几何体的体积等几何测度之比来实现.

例2 (2012年陕西卷) 对某商店一个月内每天的顾客人数进行了统计, 得到样本的茎叶图 (如图2所示) , 则该样本的中位数、众数、极差分别是 () .

解:根据茎叶图知, 共有30个数据, 所以中位数是, 众数是45, 极差是68-12=56.故选A.

评析:本题从统计中的茎叶图开始, 要求从茎叶图中正确读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2.文、理要求, 分层考查

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对文理科的考试要求, 在高考试题中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如对计数原理和二项式定理的考查, 只出现在理科试卷中, 对概率问题的考查, 文科一般只考古典概型, 对问题中计数能力的要求仅限于会通过枚举得到;理科会在文科的基础上, 要求会用排列组合的方法来加以计数.必须注意, 这里对排列组合计数的要求也不高, 一般会直接使用就可以了.

例3 (2012年全国新课标理科卷) 将2名教师, 4名学生分成2个小组, 分别安排到甲、乙两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由1名教师和2名学生组成, 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 .

(A) 12种 (B) 10种

(C) 9种 (D) 8种

解:将4名学生均分为2个小组共有种分法, 将2个小组的同学分给两名教师带有A22=2种分法, 最后将2个小组的人员分配到甲、乙两地有A22=2种分法.

故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3×2×2=12种分法.故选A.

评析:对于排列组合混合问题, 可运用先分组后排列的策略求解.无次序分组问题有“均匀分组 (比如本题) 、部分均匀分组、非均匀分组”等三种类型.计数时常有下面结论:对于其中的“均匀分组”和“部分均匀分组”问题, 只需按“非均匀分组”列式后, 再除以均匀分组数的全排列数.

例4 (2012年浙江理科卷) 若将函数f (x) =x5表示为f (x) =a0+a1 (1+x) +a2 (1+x) 2+…+a5 (1+x) 5, 其中a0, a1, a2, …, a5为实数, 则a3=.

解:x5=[ (1+x) -1]5, 故a3为[ (1+x) -1]5的展开式中 (1+x) 3的系数, 由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可得Tr+1=C5r (1+x) r (-1) 5-r.

令r=3, 得T4=C53 (1+x) 3 (-1) 2=10 (1+x) 3, 故a3=10.

评析:二项式定理这部分内容有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考方法, 比如系数问题、特殊赋值等.本题在设计上注重考查思维方式, 又不回避通性通法的考查, 题目入口较宽, 又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例5 (2012年山东卷) 袋中有五张卡片, 其中红色卡片三张, 标号分别为1, 2, 3;蓝色卡片两张, 标号分别为1, 2.

(Ⅰ) 从以上五张卡片中任取两张, 求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小于4的概率;

(Ⅱ) 现袋中再放入一张标号为0的绿色卡片, 从这六张卡片中任取两张, 求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小于4的概率.

解: (Ⅰ) 从五张卡片中任取两张的所有可能情况有如下10种:

红1红2, 红1红3, 红1蓝1, 红1蓝2, 红2红3, 红2蓝1, 红2蓝2, 红3蓝1, 红3蓝2, 蓝1蓝2.其中两张卡片的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小于4的有3种情况, 故所求的概率为

(Ⅱ) 加入一张标号为0的绿色卡片后, 从六张卡片中任取两张, 除上面的10种情况外, 多出5种情况:红1绿0, 红2绿0, 红3绿0, 蓝1绿0, 蓝2绿0, 即共有15种情况, 其中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小于4的有8种情况,

所以概率为

评析:本题紧紧围绕教材, 依据教材改编而成, 着重考查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内容, 既考查了计数原理, 同时又是概率论的经典问题.题目本身不难, 若不加分析就计算, 可能会失分.要是先进行分析和探索, 综合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问题就迎刃而解.

3.重点知识, 重点考查

(1) 对统计知识的考查

分层抽样、频率分布直方图、样本估计总体、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 (平均数、方差等) 是考查重点.

例6 (2012年广东卷) 某校100名学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3所示, 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50, 60) , [60, 70) , [70, 80) , [80, 90) , [90, 100].

(Ⅰ) 求图中a的值;

(Ⅱ)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 估计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

(Ⅲ) 若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某些分数段的人数x与数学成绩相应分数段的人数y之比如下表所示, 求数学成绩在[50, 90) 之外的人数.

解: (Ⅰ)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面积之和为1, 得

即20a=0.1.解之, 得a=0.005.

(Ⅱ)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 这100名学生在各分数段上的人数分别为:

[50, 60) , 5人;[60, 70) , 40人;[70, 80) , 30人;[80, 90) , 20人;[90, 100) , 5人.

所以这10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

(Ⅲ) 由 (Ⅱ) 及图表可知, 数学成绩在[50, 90) 内各分数段上的人数分别为

评析:本题以统计中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为背景, 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确读取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 对概率知识的考查

古典概型、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二项分布等是重点考查对象, 这类问题构成高考解答题的主体.

例7 (2012年天津卷) 现有4个人去参加某娱乐活动, 该活动有甲、乙两个游戏可供参加者选择.为增加趣味性, 约定:每个人通过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决定自己去参加哪个游戏, 掷出点数为1或2的人去参加甲游戏, 掷出点数大于2的人去参加乙游戏.

(Ⅰ) 求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

(Ⅱ) 求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的概率;

(Ⅲ) 用X, Y分别表示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乙游戏的人数, 记ξ=|X-Y|, 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Eξ.

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为C24p2 (1-p) 2=

(Ⅱ) 由题意知, X~B (4, p) , ∴P (X=k) =Ck4pk (1-p) 4-k (k=0, 1, 2, 3, 4) ,

因此, 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的概率为

(Ⅲ) ξ所有可能的取值为0, 2, 4.

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及其计算公式, 互斥事件、独立重复事件、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等基本知识.这种类型的概率试题在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比例较高, 且常考常新.对于此类考题, 要注意认真审题, 从数学与实际生活两个角度来理解问题的实质, 将问题成功转化为古典概型, 独立事件、互斥事件等概率模型求解, 因此对概率型应用性问题, 理解是基础, 转化是关键.

声明:本刊选用了部分国内外图文, 为了更好地维护著作者权益, 敬请与本刊联系, 以便及时奉寄稿酬。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重点 篇5

第一章:概率的性质(尤其两个事件的和,差公式和对立事件公式,独立和互不相容的关系),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大题),独立性。

第二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的性质,;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的性质,分布函数的性质,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大题)。

第三章:给定联合概率密度求未知参数,求边缘概率密度,判断独立性,求落在某区域内的概率(大题)。独立的正态分布的线性组合仍然服从正态分布。

第四章:期望的性质,方差的性质,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性质,独立不相关的关系,六个基本分布的期望方差,切比雪夫不等式做估计,离散型二维分布求相关系数(大题)。

第五章:中心极限定理近似计算(Laplace中心极限定理)(大题)

第六章:三个抽样分布的构造,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分布

第七章:点估计(尤其矩估计)(大题),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大题),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

上一篇:信息化管理人才下一篇:金属烤瓷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