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

2024-08-04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共12篇)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 篇1

我院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来自我区东部地区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的ICU专科护士。现已圆满完成三期专科培训工作。

1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1.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接到组建专科培训基地的任务,我院领导非常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基地委员会,由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质控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临床科室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参与此项工作。购置了教学器材、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资料等,教学参考书老师及学员人手一册。周密安排学员的食宿,充分考虑到学员来自基层医院,在住宿条件上既保证学员有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费用上又能够接受,使学员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业。

1.2制定周密的教学实施计划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及基地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特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专科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科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修改及完善,从而保证了基地培训工作。

1.3配置专职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管理护理部设专科培训办公室,由1名护理部副主任负责专科培训工作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基地工作。配置4名辅导员,负责学员学习、生活、教室、教具模型等管理,作为基地、护理部、学员之间的桥梁。财务科专人专帐管理。师资由医院的专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医院任命具有较高专科水平的临床科主任、医生担任临床基础教学工作。

2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我院成立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小组,抽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与临床技能培训。以ICU、CCU科室为单位,分成小组,分期分批进行专项操作培训,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训计划。临床操作技能是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培训的关键项目。对八项必考项目必须人人掌握,对我院没开展的项目要求在理论上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心脏电复律、心肺复苏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操作技能,由专门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强化记忆,人人掌握。同时还制定了技能考核临床实践表,进行培训考核。学员对此表如实填写,对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而且三期学员都提出了很好建议,对我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经过我基地培训的学员操作考核成绩均为优秀。

3培养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急救实践能力

3.1组织学员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学员大部分来自基层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在基层护理工作中危重患者不是很多,甚至一年也不能抢救几个危重患者。我基地提供让学员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机会,提高其急救配合能力和积极反应能力。抢救结束后,组织学员自己写出抢救危重患者的体会及收获,然后对照规范流程和要求进行学习。

3.2培养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启发护士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激发专科护士的想象力,锻炼专科护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问题,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3.3培养专科护士的实践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一方面为临床动手能力,主要通过亲自操作来完成;另一方面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深入思考、认真总结、进行反复实践达到理论操作或技术上创新,是临床实践能力的深层次体现。我们在教学中把动手能力与思维判断能力相结合,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从而使基地培养从传统的被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对象,临床教师从教育者转变为教育服务者。制定基地学员临床能力考核评价表,对学员进行能力综合评价。

4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4.1根据不同年限进行培训2~5年专科护士是培训重点,采用三基培训与专科护理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护士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首先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项目、拟达到的目标、所需时间、指导老师等内容。教学方法采用个体化的带教制。可将需培训的专科护士分配给一名固定的指导老师或将需培训护士的训练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由不同老师负责指导和评价。5年以上专科护士以继续教育为主,同时要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课题要精选实例,如典型病例、身边实例、反面举例等,使讲课内容具有感染力、吸引力。

4.2参加专题讲座、教学查房学习内容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我院每月都有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全部融入查房中去,通过参加教学查房,学员一致反映内容丰富,是学习的好课堂。制定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查房后由学员填写,并进行查房等级评分。

4.3培养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对学员论文书写进行指导,教会学员论文书写的简单方法。对学员书写的论文先进行科内交流、全体学员内交流,然后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的论文答辩。

4.4授课方法灵活多样在实践中采用教学查房、观摩、专题讨论、专题讲座、护理会诊等方法,要求学员参加到临床实践中去,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提高能力。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和治疗的重要场所,监护人员素质的优劣对患者的病情转归有着直接的影响,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ICU专科护士,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院共培训三期81名学员,经过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论文答辩、综合素质考评,全部取得专科护士培训证书。在毕业座谈会上,学员感到收获很大,提高较快,一致认为专科培训是提高和培养专科护士专业水平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 篇2

1 体位

术后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入ICU后, 护士应立即依病情安置患者于合适的体位 (如去枕平卧位、半坐卧位、平卧位等) 。病室应保持安静、清洁, 空气新鲜, 室温保持在21℃, 湿度保持在60%。

2 吸氧

按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术后全麻未醒者给予气管插管给氧, 昏迷、气管水平以上的呼吸道阻塞者行气管切开给氧。气管切开适用于人工气道需维持一周以上者, 气切护理包括:

2.1 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应妥善固定, 采用双带打死结固定, 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 松紧度以带子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

吸入氧气充分湿化, 并保持其装置的无菌状态。

2.2 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 室内经常洒水, 或用加湿器, 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因气管切开的患者失去湿化功能, 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2.3 凡与气道直接接触的操作须无菌进行;

保持切开部位伤口清洁干燥;金属套管的内管应定期消毒, 常规每6~8h一次;床边备有全套呼吸急救设备, 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 备用套管不能置入时, 可经喉行气管插管。

2.4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操作前洗手, 一根导管只用1次, 吸痰

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 先吸气管内分泌物, 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使用呼吸机者, 需过度通气2~3min, 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

2.5 拔管的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 呼吸肌功能恢复, 咳嗽有力, 能自行排痰, 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 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 一般第一天塞住1/3, 第二天塞住1/2, 第三天全堵塞, 如堵24~48h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

3 病情观察及监测

危重患者监测的内容较多,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肾功能的检测。护士应依患者病情至少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 查看、记录监测仪各监测值, 观察患者意识、体位、用药后的反应、各管道是否正常等。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动态依据,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防止病情恶化, 为抢救赢得时间。

4 基础护理

4.1 皮肤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营养不良及应激等因素, 故应加强皮肤护理, 做到“六勤一注意”, 即勤翻身、勤观察、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 注意交接班, 预防压疮。翻身同时可叩击背部以促进排痰, 汗多者给予温水擦浴, 必要时涂以爽身粉等。

4.2 口腔护理

对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及血液病等口腔清洁自理能力存在缺陷的患者, 应给予特殊口腔护理2次/日。

4.3 头发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协助患者梳头, 每日1次, 生活不能自理者应每周洗头1次。

4.4 眼部护理

眼睑不能自行闭合的患者, 由于眨眼少, 角膜干燥, 易发生溃疡, 并发结膜炎, 可涂金霉素眼膏或盖凡士林纱布, 以保护角膜。

4.5 足部护理

晚间患者入睡前协助其洗脚, 保持足部清洁、增加舒适, 促进睡眠。注意水温适宜, 根据个人习惯涂以润肤霜。

4.6 尿道口护理

留置导尿者尿道口消毒2次/d, 女性患者协助其冲洗会阴部。

4.7 整理床单位

根据情况随时整理床单位, 保持床铺无褶皱、无渣屑、无潮湿。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定时开窗通风, 促进空气流通, 消除异味。

4.8 排泄护理

维持排泄功能, 协助患者大小便, 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 留置导尿者应执行留置导尿护理常规。

5 各管道护理

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防止扭曲、受压、打折、阻塞等情况, 定时挤压引流管,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并准确记录。注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6 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按医嘱指导患者进食种类, 并说明意义, 明确可选用和不宜选用的食物及进餐次数等, 尽量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对于病情危重、存在消化道障碍、不能经口或不愿经口进食者, 可采取管饲饮食。

7 安全护理

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患者, 要注意安全, 合理应用保护具以防止坠床摔伤并维持患者舒适, 对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 要用压舌板裹上数层纱布放于上下臼齿之间, 以免因咀嚼肌痉挛而咬伤舌头, 同时室内光线宜暗, 工作人员动作要轻, 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使用热水袋或冰袋、冰帽者应注意防止烫伤或冻伤。

8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患者鼓励其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 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 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使患者头偏一侧,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 吸痰等, 预防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

深呼吸训练:深呼吸可帮助肺扩张, 促进肺部气体交换, 预防手术后肺炎和肺不张。深呼吸运动采用横隔肌呼吸, 方法如下: (1) 患者采取半坐卧位于床上, 双膝屈曲以利腹部肌肉松弛; (2) 双手放在前肋骨下缘, 手指顶于下胸部, 以感受胸腹的移动; (3) 教导患者由鼻缓慢平顺的呼吸, 吐气时需完全排空; (4) 由鼻深吸一口气, 当肺充满空气时腹部亦往上突起; (5) 摒息计数至五; (6) 由口呼出所有的气体; (7) 每做5次深呼吸后休息一下, 如此重复15回合; (8) 手术前每天训练2次。

有效咳嗽训练: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肺炎发生, 方法如下: (1) 患者坐在床上, 上身微向前倾, 双手手指交叉横压在伤口上, 以便咳嗽时能固定伤口免于振动; (2) 采用横隔呼吸, 口微开, 深吸气, 再以三次短促的呼气呼出所有气体; (3) 然后维持嘴微张, 快速深吸一口气, 再用力地咳嗽一两次。

9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 护士应做到: (1) 表现出对患者的照顾关心、同情、尊敬和接受, 态度要和蔼、宽容、诚恳、富于同情心。 (2) 在做任何操作前向患者做简单、清晰的解释。语言应简练、贴切、易于理解;举止应沉稳、稳重;操作应娴熟认真、一丝不苟, 给患者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3) 对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 应向其解释呼吸机的使用意义, 并向患者保证机械通气支持是暂时的。对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 应与建立其他有效地沟通方式, 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感受, 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保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4)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5) 尽可能多的采取“治疗性触摸”。这种触摸可引起患者注意, 传递关心、支持或接受的信息给患者, 可以帮助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确认身体一部分的完整性和感觉的存在。 (6) 鼓励家属及亲友探视患者, 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传递爱、关心、支持, 减少环境因素刺激。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 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在操作检查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要做好护理记录及各项健康宣教, 总结出入量, 严格交接班。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危重患者 心理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38-02

1 对危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原则

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复杂多变,有时一个护士要同时面对几个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的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有缓有急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首先处理紧急的,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心理反应,如心绞痛时出现的高度焦虑一般要比肾绞痛引起的心理反应严重得多。

1.2 有的放失 针对导致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有的放失地进行心理護理,如对于由于错误的疾病认识导致的焦虑,首先对患者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解释和教育。

1.3 与抢救同步 心理护理可与救护处置同步进行,情况允许时,护士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扼要说明意图,以达到消除患者疑虑又取得良好合作目的。

1.4 心理换位 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换位”谅解患者的过激行为,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急危重情况。

2 危重患者心理干预的实施程序

心理干预的基本程序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可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2.1 心理状态评估 护士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应采用观察法迅速评估其心理问题,以确保患者的严重心理失衡得到重点调控,待病情稳定后再用其他方法全方位收集患者心理状态的各种信息,确定其基本心理状态。

2.2 心理问题确定及原因分析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导致患者消极心态的基本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2.3 选择适宜对策 干预对策选择适当与否,是影响心理护理质量的关键。应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及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如对于老年危重患者,应在尊重的基础上耐心不向其解释病情。

2.4 观察干预效果并制定新的方案 对干预效果的评估,应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其中有患者的主观体验,但与患者身心康复的一系列观察指标(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更能说明问题。通过全面的评定,确定新的方案。

3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互相交往中进行的。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康复。

3.1 稳定患者的情绪 护理人员需有责任心,同情心要沉着,稳重、严肃,有序地进行抢救护理,这样可使患者对治疗产生信心,稳定患者的情绪。

3.2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是指所采用的各种心理治疗都能够在精神上给患者以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支持。

3.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客观合理的认识和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与态度,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

3.4 加强非言语交流 除加强语言交流外,对于因气管插管、气管造口等原因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护士要加强非言语交流,掌握一些特殊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如学会用感觉器官去“听和说”,学会用表情、手势,动作去“听和说”。通过对患者表情、手势、动作和口形观察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3.5 消除依赖心理 对病情有所好转的患者,护士应使患者明确自身疾病已经缓解,不能凡事都依赖护士和家属,应鼓励患者增强肢体功能锻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刷牙、洗脸等,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育珊 主编的《急救医学》.

[2] 李小寒、尚少梅 主编的《基础护理学》.

危重患者护理查房 篇4

梭形细胞肿瘤

梭形细胞肿瘤主要是以梭形细胞为主,可发生在任何器官或组织,形态学表现可以是癌也可以是瘤。如发生在上皮组织(如梭形细胞癌、梭形细胞鳞癌),也可以发生在间叶组织(如梭形细胞肉瘤,梭形细胞间质肉瘤),形态表现复杂,多类似肉瘤,或伴有形似肉瘤的间质成份,免疫表型既可表现为癌,也可表现为肉瘤,或表现为癌肉瘤结构等的一类肿瘤。该病变较难直接检查,需多方面的检测如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等。

分类

 上皮性梭形细胞肿瘤:梭形细胞癌有时由非上皮性标记物表达,较易误诊为肉瘤  间叶性梭形细胞肿瘤: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有时由细胞角蛋白表达,需与上皮来源的癌进行鉴别

 梭形细胞癌肉瘤:有时单靠细胞角蛋白表达易误诊为癌。需结合临床,病变部位,组织形态学特征,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诊断

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癌肉瘤)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由梭形细胞构成的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癌肉瘤)与子宫肉膜间质肉瘤,免疫组化角蛋白与波形蛋白都可表达,应注意鉴别

 胃肠道或胃肠道外间质肿瘤:胃肠道或胃肠道外间质肿瘤,瘤细胞形态主要为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混合细胞形式出现。胃肠梭形细胞肿瘤易被误诊为GIST(胃肠间质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DVT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有症状和体征的DVT患者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病人。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

虽然早期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明显症状,但是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必须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测深静脉以明确诊断。这样,大部分的深静脉血栓病例就可以得到早期诊断。

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抗凝治疗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案

(1)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先于华法令口服。华法令起效比较慢,用药早期可以诱导血栓形成。因此,一定要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启动抗凝方案。

(2)使用肝素后要检查血小板,预防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1.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15 °~30 °,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2.尽可能采用患肢远端浅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达到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一般患肢只作为溶栓药物给药途径,不作其他药物输入)。

3.严禁按摩、推拿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以免造成腹压突然增高致血栓脱落。

4.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

5.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油腻,以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6.每班测量患肢周径,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7.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多漱口、多饮水,大便干结者可用开塞露通便,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8.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低蛋白血症

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营养不良。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5~7.8g%。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0g%,则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

病因

1.蛋白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厌食,如严重的心、肺、肝、肾脏疾患,胃肠道淤血,脑部病变;消化道梗阻,摄食困难如食道癌、胃癌;慢性胰腺炎、胆道疾患、胃肠吻合术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2.蛋白质合成障碍。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低,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3.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消化道溃疡、痔疮、钩虫病、月经过多、大面积创伤渗液等均可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质丢失。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治疗时可经腹膜丢失蛋白质。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恶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可有大量蛋白尿,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巨肥厚性胃炎、蛋白漏出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也可由消化道丢失大量蛋白质。

4.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治疗

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60~80g,保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消化功能差者,可予流食或半流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

主要护理诊断

慢性疼痛

与疾病有关

营养失调

与摄入不足,疾病消耗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长期留置导尿管 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腹泻

与疾病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

腹泻有关 睡眠状态紊乱

与疼痛 咳嗽有关 知识缺乏

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

护理措施

1.2.3.4.5.6.7.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焦虑,做好家属宣教工作。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多饮水,忌油腻。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保持会阴部清洁。保持左侧患肢制动,抬高15°~30°。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5

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受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物品,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2、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真实、准确地书写护理记录。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护陪同前往。

6、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纠纷。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7、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佩戴手腕识别带,穿病员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合适的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于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栏、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给药。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洁”,使病人清洁舒适。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7、保持大小便通畅。

8、保持各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标识、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 篇6

制定危重、高危患者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及应急预案,并组织护理人员靴子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评估、预见及应急处理能力。

患者入院、手术后或病情变化后当日由责任护士根据《住院患者评估单》负责进行高危风险评估。

评估分值≥15分着,每周最少评估一次,填写相关报表,告知家属签字,严格班班交接。责任护士、值班护士掌握危重及高危患者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度护理计划,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院管理组加强对危重、高危患者的质量监控和护理安全管理,定期监控高危患者评估、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分析讨论,对发生率高的科室,帮助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跟踪了解改进效果。

附:评估及安全管理程序

1、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认真填写《住院患者评估单》 危重患者制定护理计划 采取防范措施 填写相关报表并严格交接班

2、安全护理管理:加强危重、高危患者巡视,严密观察病情 认真落实护理措施 护士长、高姿护士指导、检查落实效果 科护士长、院管理组、夜查房护士长加强监控管理 月底汇总分析 制定整改措施 组织落实改进工作 督导措施执行情况

评价改进效果。

附:危重患者关键环节护理措施及工作流程

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评估了解危重患者病情,包括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争取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开放静脉通路2~3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标。

遵医嘱予以患者多参数监护,48~72h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尿管、胃管、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用药注意三查七对一注意,杜绝差错发生。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特护患者至少每1h记录一次,如有明显变化随时记录。

11、详细标准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h小结,24h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3、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对丧失语言能力但一时清楚患者,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者,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14、病危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危重患者电子护理文书质量研究 篇7

危重护理文书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客观记录[1],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2]。卫生部2010版《病历书写规范》出台, 取消了一般护理记录单, 而危重护理记录单、体温单、医嘱单仍列入归档护理文书, 具有法律效力。我院2010年对住院患者病历应用计算机管理, 在实践中发现危重电子护理文书存在书写缺陷质量问题, 通过实行加强电子护理文书管理的策略, 电子护理文书缺陷减少、质量得到了改善, 现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56例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院治疗危重患者电子护理文书, 其中内科48份, 外科30份。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 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28天, 平均15.7天,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2天, 平均16.2天,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均进行《病历书写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标准化培训。

观察组护理人员除标准化培训外, 还采取加强电子护理文书质量管理的策略: (1) 加强学习, 强化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2) 认真落实电子护理文书质量控制; (3) 设计表格式护理文书, 使用专科电子模板; (4) 加强医护沟通, 合理排班;对照组除一般要求外, 未实施加强策略。

1.2.2 记录数据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电子护理文书中的危

重护理记录单、医嘱单、体温单、护理评估单缺陷病例数, 详细缺陷情况的病例数, 以及缺陷病例的总数。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缺陷情况 (见表一)

两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护理缺陷, 详细护理缺陷病例统计及占每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见表一。

2.2 两组缺陷护理单比较 (见表二)

分析护理文书单, 两组比较, 观察组危重护理记录单的缺陷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观察组医嘱单的缺陷病例数少于对照组, 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体温单、护理评估单病例数也少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减少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护理文书总缺陷例数比较 (见表三)

两组护理文书总缺陷病例比较,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观察组缺陷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病历是严肃的法律性文件, 而临床护理记录则是病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准, 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 在法律上有其重要的意义。不认真记录或漏记录、错记等均可造成差错事故或渎职罪[3]。

护理文书存在潜在法律责任问题都是由于文书不规范造成[4]的, 实行《病历书写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标准化培训有利于开展电子护理文书工作,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病历书写基本功, 使护理人员护理文书变得简洁化, 且避免了字迹潦草带来的不便。

对照组电子护理文书书写存在问题较多, 护理文书缺陷明显, 其中危重电子护理记录单缺陷占39.7%, 比例最大, 其他护理文书缺陷也有不同程度的出现, 这样以来, 护理文书质量得不到保证, 容易出现护理执行差错, 造成纠纷, 增加了 (上接1431页) 执业风险。

针对这一现象, 我院采取了加强电子护理文书管理策略, 如: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长利用病历书写中存在隐患与法律知识相结合每周讲摆, 增强护士自觉守法意识;呼吸道感染或气管切开失水量增加[5];.要求班班进行出入量小结, 24小时总结后填入体温单相应栏内;将危重护理记录单设计成表格式, 表格左侧为观察项目和计量单位, 护士只需准确填写观察、测量数据, 右侧表格只需简要记录病情转归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重复性记录, 节约有效工作时间;医护人员积极沟通、达成共识, 医护人员如发现对方记录中有不相符的内容, 应积极沟通核实后及时修改。

护理病例全程监控是是一种管理手段监督机制[6], , 采取加强电子护理文书管理策略后, 观察组电子护理文书项目缺陷病例数均有所减少, 危重护理记录单、医嘱单缺陷明显减少, 且护理文书缺陷总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大提高了护理文书质量, 减少了医疗纠纷, 为我院推广使用电子护理文书、提高护理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甘兰君.护理学基础[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37

[2]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EB/OL].[2010-02-04].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5/201002/45871.htm

[3]崔淼.护理学基础[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89

[4]辛燕飞.信息化管理下护理文件缺陷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9;9 (3) :34~35

[5]毛敏辉.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和方法[J].河北医学, 1998;4 (1) :81~83

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与护理 篇8

[关键词] 危重症;用药;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51-02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危重症患者也不例外。作为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和直接监护者,护理工作者在药物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站在第一线。危重症患者的用药除了具有一般患者用药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其特殊性[1]。应该说,危重症患者将某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体现得更为突出、集中,因此,对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护也更为复杂和困难,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236例。其中男146例,女90例;年龄24~78岁,平均(48.9±9.7)岁。心血管系统疾病74例,脑血管疾病52例,创伤疾病41例,胸部肿瘤手术后3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

2?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特点

对于危重症患者除了临床多系统的连续监护外,还应该特别重视其用药方案的合理制定和及时调整,严格按照要求给药,并严密监护其用药后的疗效和各种反应。具体地说,危重症患者的用药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2.1?以静脉为主,多途径给药

一般在急性期,因为要求药物治疗起效快,危重症患者的用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给药,有时也辅以肌内注射等多种其他给药方式。而急性期过后,一般可选用口服等方式维持给药。

2.2?用药常需个体化

危重症患者的用药应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和病情的轻重有所区别;而且由于多数药物直接影响到多种器官功能的调节,对用药品种和给药剂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常常需要对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甚至给药速度和具体溶媒等进行个体化,必要时还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治疗药物监测)[2]。

2.3?使用药物品种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会大

一般的危重症患者常同时或在短期内接受多种甚至数十种药物的治疗,这就增大了各种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对一些有益的相互作用加以利用,对可能发生的不良相互作用尽量避免或提前预防,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2.4?病情严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多

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常常伴随多器官功能的失调或衰竭而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使其发生不良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大,这些都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另外,一些与药源性疾病相关的药物(如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及一些可能容易导致滥用的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常常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使用。这些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护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护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药物不良反应,了解它给疾病救治带来的潜在的和巨大的危害,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并不断积累其防治经验。

2.5?用药反应监测难

有些患者昏迷或神志不清,往往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应)不能主诉;有些疾病、器官功能改变或合并用药影响到某种药物的敏感性或体内过程,导致对某种药物的反应观察起来不易抓住重点;有时由于抢救或治疗工作量大而不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观察药物治疗的反应。这些都对药物治疗所表现出的各种反应的观察和监测造成一定难度,除了常规监测,必要时应利用一些专用的仪器设备或手段以及药学专业人员的辅助指导。

3?危重症患者的用药原则

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医药学词汇。与之相关的词汇还有合理治疗学(rational therapeutics)、合理处方(rational prescribing)等。一般来说,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的、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安全第一,在此前提下才考虑尽可能发挥其有效性以及较适当的费用。同时还应考虑治疗是否及时和适时、药物供应和使用是否方便、保存是否容易、用途是否多样等。危重症患者合理用药原则:危重症患者合理用药,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含义外,还具有其特有的具体内涵。

4?危重症患者用药监护的要点

4.1?给药前监护要点

给药前监护的重点在于充分了解病情、病史及患者的个体特点,首先判断其是否具有用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然后选择其最佳的给药途径,并做好其用药前的准备。认真阅读病历和医嘱,明确用药目的。了解患者病情和病史,特别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了解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判断医嘱用药是否符合适应证、禁忌证,是否需要进行必要的过敏试验。是否需要调整给药剂量或间隔,医嘱的给药途径是否为最佳。根据自身理论知识,判断医嘱同时给予的药物之间或其他处理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矛盾或不良相互作用,如有疑问,应该及时与医生或药师取得联系,做出必要的调整[4]。如果是注射给药,应判断同时配伍的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一般认为,药物不宜加入血液、血浆、脂肪乳、甘露醇的饱和溶液、碳酸氢钠、氨基酸、右旋糖酐等溶液中。

4.2?给药时的监护要点

给药时的监护要点首先要注意每种药物的正确给药方法、部位及其他注意事项,靜脉给药时应注意静推或静滴速度的控制,还应注意给药时发生的一些特殊反应。注射给药前,尤其是在胸、腹腔注射或鞘内注射前,应估计患者的精神及体力状态,以判断其对该给药途径的耐受能力。必要时应向医生报告,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充分理解不同给药时间的目的(如3次/d与1次/8 h的区别),时间误差不应超过0.5 h。静脉给药应有计划地使用穿刺部位,部分易引起穿刺渗漏或静脉炎的药物,应选择较粗、较直的静脉穿刺,必要时还应事先做好给药部位热敷、乙醇涂擦等准备。在注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若出现心慌、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以及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等,应立即拔出注射针,将患者平卧于床上,同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处理。

4.3?给药后的监护要点

给药后应注意观察和了解给药患者的各种反应,主要包括对药物临床疗效的监测和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有时还可结合其他一些非临床指标的监护。综合分析判断用药后产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有的药物其疗效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改善来判断,但是仍然有许多药物的疗效并不能借助一些直观的指标直接观察。有一些反应可能是比较潜在的,到达一定的时间或造成一定的结果才能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危重症患者本身的疾病危重,常常缺乏一些正常的反应或主诉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医护人员对药物疗效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5]。为此,除了仔细观察,医护人员除尽量从患者的一些细微变化中明察秋毫外,还可监测一些相关的非临床指标。

血药浓度监测是常见的非临床指标手段,可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必要时进行体液药物浓度的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间接了解患者药物疗效,也可以据此利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原理帮助预测药物的疗效或潜在毒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给患者的用药方案。这种方法产生于上令世纪中叶,并且随着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及药物监测手段的日益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药物治疗和医院临床药学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冯海丽.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34(10):23-24.

[2] 杜岳.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34-35.

[3] 朱建英.循证护理在深静脉置管133例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67-68.

[4] 陈华.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32-33.

[5] 支晨.ICU患者Swan-Ganz导管病情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57-58.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 篇9

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室急诊护理工作重要内容,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抢救工作,是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对病情紧急的患者进行及时诊治和处理,时护士面临的重要任务。应引起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现将近期的工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简要总结如下:

1、护士未认识到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对基础护理中护士应承担的角色认知程度严重不足。实施基础护理的消极态度是基础护理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2、人员配置不足,医护配合不默契

由于护士少、工作严重超负荷,往往一个护士要负责一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且危重患者照顾需求较多,护理工作繁重,造成护士只能机械的执行医嘱,完成打针、输液、发药等操作,无暇顾及基础护理和晨晚间护理,更谈不上经常巡视和观察病情及与患者沟通。对病情观察较少导致与医生之间的配合不默契。

3、重治疗而忽视基础护理

当班护士只顾忙于治疗性护理,而忽略了基础护理,如压疮预防,床上擦浴、助患者床上大小便等,护士没有亲自去做而是依靠患者家属去完成。

4、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这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临床观察,专科护理知识欠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危重患者护理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1、转变护理理念:基础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要摒弃职业冷淡,体察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境,那种视患者的痛苦而不顾的人和事情应当受到指责。我们要重新认识理解基础护理的内涵,加强对护士服务意识教育,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提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护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解决患者的护理需求,满足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保证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2、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不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责班组长每天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修改。必须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真实、客观的书写各种护理文书。护理记录单上各项数据要准确无误,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以免贻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

3、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凡是对患者施行的侵入性操作操作前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并征得同意后, 方可施行, 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例如约束带的使用等等.4、加强基础护理质量 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我科护士长就有每天参加或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并有专门的危重病人管理小组。

5、认真做好新患者的入院介绍和安全知识宣教:①患者的管理:患者入院或转科时, 护士认真做好入院评估, 尤其是皮肤的评估, 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问题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做到防范于未然,有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申报。②陪护管理: 对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嘱其留伴或者请陪护看护。③凡是烦躁患者, 除常规使用床栏外, 还要对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篇10

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和护士长组织,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特殊患者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患者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分管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二、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主治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如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无法及时会诊,应由值班医师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延误抢救。同时将情况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在其他医疗工作结束后及时到达现场,指导抢救工作。

三、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严防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医生护士要密切合作,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无误后执行。抢救结束后,医师要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五、抢救过程应由责任医师及时、详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中来不及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七、安排有权威的医务人员及时向患者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涉及到医疗纠纷及法律法规的,要及时报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与患方签署《病危病重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归病历中保存,另一份交患方保存。

八、需跨科抢救的危重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分管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九、抢救工作期间,药剂、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 篇11

音乐疗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广泛,并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乐治疗从20世纪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虽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深入的、有影响力的治疗方式,仍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本文从音乐疗法的定义、原理、音乐疗法的分类、实施的方法及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ICU 是集中抢救和监护危重症患者的场所, 环境的改变及自身疾病状况易给患者带来消极的心理反应,甚至出现 ICU 紧张综合征,而音乐治疗在ICU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应用,音乐疗法能改善 ICU 清醒患者的生理状态,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和缓解伤口疼痛,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音乐疗法,可大幅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焦虑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表明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有明显的镇静安抚作用。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产生一种物理能量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优美的旋律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它提升多种病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近年来音乐治疗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Br uscia认为,音乐疗法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 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目的。

目前认为,音乐对人体生理作用的影响是通过刺激听觉中枢而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丘脑和大脑皮层所实现的,它能使人体分泌有利于健康的激素或神经介质,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从而激发人的能量引起各种生理特征( 呼吸、心跳、血压的高低、皮肤温度、皮肤电阻值降、肌肉电位和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等) 的改变,而且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痛觉中枢相邻,听觉中枢兴奋还可有效地抑制痛觉中枢,从而明显降低疼痛;另一方面, 不同的音乐和音调能激发不同的情绪,当患者情绪低落时,通过轻松愉快的音乐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并将刺激传递给外周神经,以提高肌张力并增进机体活力,消退低落情绪,当人的情绪出现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通过音乐的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使人放松,缓解紧张状态,消退应激反应。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对人产生的作用与其影响机体大脑中内啡呔的分泌有直接关系。

3、音乐疗法分类

3.1 音乐演奏法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即患者自己演奏,演唱或表演音乐作品 根据被治疗者的具体状况,采用演奏乐器,如弦乐和鼓乐等;演唱歌曲,或合唱或独唱;表演设定情节的舞台剧等方式,引导患者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去,以得到行为的改善,该法大多采用节奏平衡,音调恒定的乐曲或歌曲。

3.2 音乐欣赏法 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即患者通过听觉、视觉等来欣赏音乐, 用音乐本身具有的内在涵义及魅力帮助患者康复,在被动音乐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种、情绪状态、欣赏水平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选择音乐处方 可按同质原理选曲,如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则让其反复聆听节奏明快的曲子,根据负诱导的原理,将患者情绪转入抑制状态;也可按非同质原理,让情绪抑郁的患者接受欢快乐曲的感染,以改变其恶劣心境。

4 、音乐疗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实施

4.1 环境 要求宽敞明亮,整洁安静,光线柔和,一般选择耳机播放,以免患者之间相互干扰;在音乐选择上,对患者的风俗、教育背景、性格特征、音乐爱好等进行评估,有的音乐治疗师推荐应用治疗效果更佳的古典音乐,但多数专家建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在音乐节奏上,每分钟 60 ~ 80 拍的乐曲具有放松作用,诱导患者心率逐渐平稳,抑制因应激造成的心率和血压的升高。

4.2时间 建议每次不超过1 h,多项研究选择为 30 min; 在方式选择上,有选择单纯音乐治疗,也可结合其他方法如放松想像训练、运动疗法、软刷疗法和针刺疗法等,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方案确保获得最佳效果,。

4.3注意要点 音乐疗法通过 3 个因素起作用音乐本身: 包括音乐的节律、旋律、节拍、调式和音色等作品本身固有的内容;听者本身: 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語言、对音乐的喜好程度及内容等;使用的工具: 即演奏或欣赏的工具,如乐器、耳机、手机、电脑等;扬声器类型、音质和音量等应妥善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22-23],在应用音乐治疗前,护士应确定患者是否喜欢听音乐,如果患者不喜欢,则不适合给予音乐治疗;若患者喜欢,应由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且和患者商量音乐聆听的周期,允许其控制音乐选择的重复性,增加患者在环境中自我控制的能力,并把患者对音乐治疗的反应记录下来[24]。

6、小结

探讨危重心血管患者的护理方法 篇12

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2例危重心血管患者, 其中, 男45例, 女27例, 年龄29~91岁;心力衰竭46例, 不稳定心绞痛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发病原因: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梗、糖尿病、心肌病、肺部感染等。

2 病情监护

2.1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波的监测

危重心血管患者病情变化快, 如果发现不及时容易造成死亡, 因此是否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是快速做出诊断并应急处理的关键。护理过程中, 如果责任护士能够及早发现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可以减少或避免患者病情加重, 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于危重心血管患者的护理, 护士除了常规的护理和治疗, 还应该掌握关于心率失常的知识, 在对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护的时候, 应该提高警惕, 随时观察心脏频率、节律的变化并将心电图详细记录, 标注时间, 把急救所用的仪器与药品准备好, 协助医生做好应急措施。该组72例患者中, 有3例冠心病患者出现气促、出汗、心前区不适的症状, 心电图显示:S-T段弓背向上抬高、窦性心律。值班护士立即增加氧气流量、使用消心痛10 mg让患者舌下含服, 并及时上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0.5 h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2例冠心病患出现胸闷、气促、全身乏力、心悸等症状, 其中1例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 值班护士立即予以吸氧、并上报医生、静注利多卡因, 无效后改为静滴胺碘酮并进行强心利尿治疗, 同时准备好除颤仪。10 min后患者症状减轻。另1例心电图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紧急处理后, 转为窦性心律。

2.2 预见性的观察内容

心血管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率失常与心搏骤停, 即便是患者病情稳定也应该严密观察, 如果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严重的室性早博往往是室颤的先兆;室性心动过速为尖端扭转型室速时通常也是心室颤动的先兆;因此应该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2.3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近期并发症的观察

2.3.1 穿刺部位的护理

特别是对于股动脉途径的手术患者应对穿刺部位密切观察, 包扎松紧度应适中, 防止患者髋关节弯曲。对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不应该过早下床活动。

2.3.2 拔鞘综合征的护理和观察

对于PCI手术患者, 术后6 h时需将动脉鞘拔除, 此时容易出现拔鞘综合征, 具体表现为血压降低、心率下降等, 因此在此期间,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进行严密观察。

2.3.3 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可能由于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因为PCI术前、术后、术中都会使用到抗凝药物, 这也是导致出血的一个因素。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黑便、呕吐物呈咖啡色, 多为术后3~7 d时间出现。所以对于患者出血, 护士应该对患者呕吐物以及大便的颜色进行密切观察, 以及时发现患者出血症状并作出相应处理。

3 药物治疗的监护

3.1 药物疗效的观察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所使用药物的种类、使用途径、剂量、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全面了解, 能够对药物的使用情况作出判断并上报给主治医生, 而且遵医嘱对药物作出调整。

3.2 心电监护

对于药物转律, 应该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 推注药物的同时观察心电情况, 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推注, 转律成功后也应立即停止, 防止心脏骤停或房室传导阻滞的出现。

4 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的折磨, 危重心血管患者往往感到焦虑、恐惧、躁动、对治疗缺乏信心。护理人员应该予以耐心的讲解,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另外需预防外界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对患者情绪的的影响, 尽量减少探视人员, 家属亲友探视患者时不应提及一些生活、工作上的不愉快的事情, 以免影响患者心情。

5 饮食护理

对于危重心血管患者的饮食, 应该尽量避免高热量食品, 同时应少食多餐。高热量食品能够促进新陈代谢, 增加心脏负担和耗氧量, 影响心脏功能, 由于患者心功能处于一个不良的状态, 因此容易造成心衰、心率失常等, 严重者可能造成猝死。因此, 饮食应为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食品。同时保证大便通畅, 避免腹胀。

6 排便的护理

该类患者不宜移动至卫生间排便, 因此需要在病房内或病床上排便, 需要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排便方式、防护措施、清理方法等。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应告知不宜用力过度, 这会增加心脏负担, 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可采取腹部按摩的方式辅助排便, 如果仍然无效, 可使用开塞露。

7 安全管理

7.1 保证护理用品随时可用

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药品等保证随时可用。

7.2 防止坠床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最医嘱可使用镇静剂等药品, 床两侧可加床栏, 同时告知家属时刻注意避免坠床的发生。

7.3 外出检查陪同

对于患者需要外出检查时, 责任护士应该全程陪同, 并对可能出现的状况作出评估, 并告知家属, 在患者外出检查时, 全程陪同, 准备好应急的药品和急救物品等。

7.4 防止意外拔管

由于病情严重, 有些患者意识不清或者烦躁, 可能作出一些非理智的举动, 各种管道是用于辅助治疗的, 如:输液管、导尿管、鼻管、氧气管等, 应避免患者自行拔除。需加强巡视, 做必要的约束。

8 认真做好记录

对于护理工作, 应该做好充分的记录, 每个时间段每个细节都必不可少,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的证明, 能够起到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当因护理方面的问题出现医疗纠纷时, 护理记录可以成为极其有利的客观证明。一份合格的护理记录, 应该做到依据事实、记录真实、及时、准确等。尤其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 不仅要做到及时、准确而且要斟酌用词, 保证内容与患者病历的一致性。避免由于书写问题引起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144.

上一篇:学校学生作文600字下一篇:人力资源经理助理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