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精选9篇)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篇1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认真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建立完善各专业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预案。
二、危重患者的抢救,见《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三、危重患者收治原则上应以主要病情责任科室为主,出现两个及以上重要脏器衰竭或损伤,危及患者生命的,原则上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进一步救治。
四、患者入院后病情发生变化,出现危及生命的病情超出所在科室诊治范围的,应及时联系相关科室会诊,参与会诊医师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会诊意见,意见一致后尽快转入相应科室。确因病情复杂,难以确定转诊科室时,由医务部组织相关科室讨论确定。确定原则:
(一)首先考虑危及患者生命首要病症所属专业;
(二)内科危重患者需要手术时,如病情允许则转入相应手术科室进行手术治疗,如涉及多个手术科室,原则上应首先考虑危及患者生命首要病症所属专业。如病情危重不允许转科的,仍在内科科室保守治疗;
(三)经会诊讨论仍难以确定转入科室的,由医务部根据专家会诊意见决定收治科室,任何科室不得推诿、拒绝。
五、转诊科室一经确定,转入科室会诊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协调确定床位,转出科室迅速完善本科工作,保证患者及时、安全转科。
六、确定转诊科室后,如转入科室以各种理由拒绝收治患者,延误患者治疗,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视情节严重,予以当事人及科主任通报批评或扣除科主任半年到一年津贴的处罚;如因此引发医疗纠纷,则拒绝转入科室为纠纷责任科室,当事人为医疗纠纷责任人,根据《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对科室进行加倍处罚。
七、经积极救治,转入患者病情缓解,无危及生命征象者,应及时转出,具体参照《转科制度》。
八、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患者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及时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患者的消毒隔离以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九、凡遇重大抢救、群死群伤、集体中毒、涉外抢救、特殊人物的抢救及传染病疫情暴发或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紧急呼叫时,医院全体职工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安排,准备待命,随叫随到。院内急诊接收的突发群体损害危重患者,科室应严格按照医院临时安排进行收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与抢救和收治患者。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篇2
1落实制度, 规范细节
1.1 严格落实护理相关制度。
规范护理细节。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 细节则是规章制度的细化分解, 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笔者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ICU工作手册》与《护理细节20条》, 细化各个护理工作流程, 进行护理分组, 组长负责制, 由综合素质高的护士担任组长, 负责在岗时的护理质控, 逐步增强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和预见性, 形成科学的层层质控[2]。
1.2 细化危重患者交接班程序, 建立ICU患者转入转出护理交接流程。
危重患者交接登记本, 凡接、送到各科室或手术室的危重患者都必须与病房护士或手术室护士就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皮肤特殊用药, 当天检验指标交接输液情况及所带各类管路等进行详实细致交接、记录和双签名;明细各班责任。护士长带领组长每天对全科患者进行早查房, 了解当天患者病情各班床头交接班, 详细交接患者相关内容。
2设备物品的细化管理
2.1
各类抢救设备指定专人管理。每周定时清洁、维护、登记, 确保其性能完整无损或及时排除潜在危险。每月护士长亲自参与检查一次, 防止一旦抢救患者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而引发的不良后果。
2.2
做好一线人员的后勤服务, 科室配总务护士, 负责领取本科需用的各类物品, 每天定时检查各类物品的配备状态, 并将物品分格放置, 粘贴标识方便取放, 要求总务护士每天下班前对物品进行检查储备, 避免物品不全造成抢救延误。
3实施人性化护理, 完善护理理念
3.1
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 细作术前宣教, 结合图片详细介绍ICU环境设施人员配备必要时实地参观。清醒患者在部分护理操作前给予解释, 使其配合, 科里自制了一指明图册, 形象的显示出:伤口痛、胸闷、咽部异物感、喝水、要求翻身、吸痰等二十余副图片, 根据患者手指的内容, 以最快的时间了解患者需求。各班护士在上下班前对患者多一句问候对患者不直呼其名, 而称谓“老师、老先生、阿姨、老太太, 小朋友、好孩子”。适时教育新老员工对患者的态度要亲切和蔼, 语言要温和, 避免恶性刺激, 注重维护患者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 保持一颗同情心[1]。
3.2
大部分医疗事故的发生, 都起因于细节, 护理细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护理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要有敏锐的眼光, 树立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护理工作天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平凡的事, 做到极致也不会惊天动地, 工作中, 那些大的、明显的误区大家都会警觉, 会小心地避开, 而有很多细节却易被忽视。“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细节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关键, 是提高护理质量,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
总结:任何细节和环节的疏漏都会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医院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标准、工作流程比较全面, 但能否落实到位并使患者由满意到感动, 关键取决于细节护士的工作是一项细中求细的工作, 在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外, 必须注重细节, 因为细节有可能决定你职业生涯的成败。[2]
参考文献
[1]周正霞.人性化护理实施与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8) :165-166.
[2]王伟.浅谈“细节”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2) :85-86.
呼吸科危重患者的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呼吸科;危重;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17-01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呼吸科老年患者多,病程长,病情迁延,合并症多,自理能力差,护理任务重,如何做到科学护理,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我科针对近三年收治的216位危重患者实行安全管理,并进行质量追踪检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与护理技术有关的安全因素
1.1.1 新技术、新仪器的引进与使用,对护理工作的技术性要求增高。
1.1.2 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不熟练,如静脉穿刺失败、药物外渗。
1.2 非护理技术有关的安全因素
1.2.1 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如:吸引装置密闭不严,吸引压力不达标;备用甘露醇出现结晶现象;急救药品、物品用后补充不及时。
1.2.2 护理文书书写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字迹潦草,涂改不规范。
1.2.3 个别护士经验不足,不能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未严格执行监护巡视制度,如:气管插管患者意外脱管。
1.2.4保护性医疗制度执行不力。由于护士工作疏忽,把写有“肺癌”检查申请单发到患者手中,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引发医疗纠纷。
1.2.5 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院内感染机会增加。
2 实施安全管理方法
2.1 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学习 鼓励护士参加专科学习,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加专科知识讲座,以获取专业发展新知识、新观念、新动态,并将所学知识在科内进行传授。制定“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购入设备设施的同时,请厂家有关技术人员做专题讲座,使科内护士人人掌握相关仪器基本原理、操作及报警处理。特殊患者操作及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门负责,防止意外发生。
2.2 做好医疗保密工作 对家属要求向患者保密的肺癌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科内做到医生、护士包括实习医生、护士人人向患者保密,并将此形成制度,做好交接班。在科内新进人员时,在入科宣教中将此制度向他们强调。
2.3 加强护理文件記录检查 护理文书在医疗事故鉴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长应严格要求护士书写时字迹工整,并每天及时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及时向当班护士指出并修改,对共性问题,在护士会上强调,以免重犯。并通过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讲座、病历讨论、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加强护理文书书写培训。
2.4 科内组织学习特殊用药观察护理常规及护理紧急预案,并对新进人员进行考核,尤其是新入科实习护生的培训管理尤为重要。进入临床实习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变化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培养护士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和综合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发生不良反应时能使患者得到及时处理。
2.5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教育,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做好新老搭配,加强中午、夜间及节假日重点时段人力。呼吸科患者因情况特殊,常出现夜间病情变化及加重。医院夜班护士少,工作量大,责任重,应急任务多[2],工作态度及责任心尤其重要。对危重患者做到常巡视、常观察。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妥善固定导管,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必要时向医生请示使用镇静剂或约束带。
2.6 急救药品、物品规范管理 规定急救车、吸痰器、监护仪、呼吸机放置位置。班班交接,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100%。护士长每周重点检查一次,作好记录。
2.7 危重患者病房内保持空气流通,定时空气消毒。护士做各种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污染物的操作戴手套,医用垃圾分类放置。
2.8 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营造质量安全护理文化氛围,护士长每周进行护理行政查房或专项质量检查,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估、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在我科已使用各种安全标识,既方便患者又可提醒护士工作。对于较重的患者使用腕带,可有效保证对患者的正确识别。每周发放问卷了解患者心理、满意度,以改正工作中的不足。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杜绝和减少因护理工作缺陷而引发的医源性问题,使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同,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丽洋.黄小霞.刘一苇.探讨高级护理教育毕业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上海护理》2005.5(2):66.
[2] 许静华. 护士长夜查房制度的改革.《中国基础医药》.2004.11(8):48.
作者简介:
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篇4
1、危重病人应由高级责护负责,每班评估,包括一般情况、神经系统、精神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营养,实验室检查,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跌倒和坠床等。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对风险因素要进行防范,以保证危重病人安全
2、责护和护士长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方案,并保正护理措施的落实
3.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好病床和抢救用品,做好病情及药品交接。
4.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均应备好抢救物品、药品及监护仪由医护人员陪同。
5.遇病情发生异常时,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及监测生命体征等。
6.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纠纷。
7.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外界刺激。
8.抢救时,尽量避免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9.做好跌倒,坠床等防范,床头挂警示标识
10.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好基础护理,严防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11.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保证病人安全,保持工作连续性、严格交接班,确保安全。
12.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13.及时准确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14.认真做好新患者的入院介绍和安全知识宣教。
15、保证患者床单位整洁,卧位舒适,全身清洁无异味。
16、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案。
17、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目的。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篇5
评估和安全防范制度
一、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
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营养或代谢系统、排泄系统、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等。
三、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
四、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篇6
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生命。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欢迎阅读。
篇一: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20xx年我担任29病区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员,在护士长领导及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质控要求,每周认真检查,较好地完成了质控工作,现总结如下:
基础护理方面: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每日两次整理床单位,故床单位整洁、无污迹。能协助进餐,观察病人进餐情况。由于病人服不合身,故大多数病人不愿穿病人服。专科护理方面:管道护理做得较好,引流管妥善固定、标示清楚,通畅、安全、有效。但个别病人饮食不符;记录24小时尿量不准确;病情掌握方面:均知晓病史汇报程序,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诊断、病情、主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存在的护理问题。但个别责任护士特别是代班的对病人的既往史不了解不全,主要的阳性检查不了解,护理问题顺序不妥;大多数护士对专科体检不熟练、不全面。急救治疗方面:个别护士对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对抢救物品的作用及副作用知晓不全。
对存在的问题在晨会上反馈,在每月的护士会议上讨论,提出了整改措施:
1.对新入院病人责任班做好宣教,选择合适的病人服,对不原穿病人服的反复劝说。
2.对记录24小时尿量的病人,给予量杯,责任班做好宣教,规定了统计24小时尿量由深夜班负责,记录在体温单上。
3.责任班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翻阅病人的病史及相关检查报告,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
4.责任班加强饮食宣教,观察进食情况,及时跟经管医生沟通,及时更改饮食。
5.低年资护士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每周晨会提问专科知识及急救知识。
6.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7.护士长和护理组长每月进行抢救仪器、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专科知识的考核。
8.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9.对专科护理体检已申报QCC,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可组织观察关于消化专科体检的录像,加强练习,每周在三级查房的时候学习与考核。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危重护理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29病区 姜丽英
篇二: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总结
一、存在问题
1、对危重症患者基本情况掌握不够详细。
2、病区床位有限,危重症患者较多时急救室床位不够。
3、极个别危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未做到位。
4、病人多时未及时巡视病房。
5、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字迹太潦草。
6、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不够详细。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病历分析,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护理。
2、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加强基础护理。
3、按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房,严防液体挂错、漏打或空气进入输液管的情况发生。
4、规范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字迹清晰,严禁涂改。
5、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生活、饮食调护、情志等方面的指导,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体质进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
篇三:护理质控工作总结
我院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社会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于20xx年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 对全院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统一标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导,解决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将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1、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质控,各质控组织定期活动,每月组织一次质控分析、总结会议,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质量标准等,并组织实施,重点抓好落实工作。
3、护理管理人员及各级质控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抓好管辖部门护理质控工作。
4、科二级质控组织定期开展活动,护理部组织院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一次,并把质控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5、质控组织每月进行一次自查自评,护士长平时随机抽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6、薄弱环节、危重病人管理,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检查、指导、协助夜班护士工作,检查督促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落实。
7、强化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质量控制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从思想上重视医疗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要求科室积极上报,每月科室
组织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上半年来无重大护理安全事件发生。
8、规范病区管理,对临床科室病区随时进行检查,发现脏乱差现象立即要求整改,并进一步规范。
9、护理文书书写,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及连续。护理文书即法律文书,是总协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书写过程中要认真斟酌,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反映病人病情变化,不断强化护理文书规范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要求科内护士长、质控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护理部每月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继续监控。
10、院感方面,按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质控人员兼职监控院感,各科室护士基本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虽然其中有一些缺陷,但总体使院感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11、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①基础护理不到位,新入院病人入院宣教及处置不及时、到位;
②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带物品过多,物品摆放凌乱;
③为病人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解释欠耐心,满意度调查时有投诉护士服务态度差;
④学习风气不够浓,各科室均不组织科室内业务学习; ⑤护理文书书写有漏项、漏记,内容缺乏连续性,内涵质量不高等缺陷;
⑥各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差,在护士长不在时或值班
期间,不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我们护理工作是漫长而又艰辛的,每天将面临各种不同的挑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医院更好的发展,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再创辉煌。
护 理 部
二○xx年六月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住重症医学科的危重患者32例。入选标准:至少存在下列1个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或生物学表现[1]: (1) 收缩压<90 mm Hg, 或较基础水平下降40 mm Hg以上, 或平均动脉压 (MAP) <65 mm Hg; (2) 每小时尿量<0.5 m L/kg持续2 h以上; (3) 心率>100次/min; (4) 皮肤出现花斑, 肢端湿冷; (5) 血清乳酸升高≥4 mmol/L; (6) 持续需要高浓度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等。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80岁,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肺栓塞, 存在心内解剖分流 (房或室间隔缺损) , 主动瓣或肺动脉瓣疾病者。该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 并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设计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
1.3 患者分组
对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Pi CCO监测) , 以GEDVI、EVLWI为容量管理指标的患者作为试验组, 对只进行上腔静脉置管监测CVP为容量管理指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1.4 研究方法
1.4.1 一般处理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给予积极治疗, 均留置上腔静脉导管, 用于CVP测量和经肺热稀释法测量时注射冰盐水, 试验组同时在股动脉留置Pi CCO导管, 使用德国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Pi CCO) 监测仪, 采用经肺热稀释法测定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GEDVI) 、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 , 心排血指数 (CI)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 。早、中、晚连续测量3次取均值。当患者出现循环动力学变化时, 随时进行测量。
1.4.2 容量管理方法
对照组主要参考CVP测量值 (正常参考范围为8~12 mm Hg,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须脱机测量) ;试验组主要参考GEDVI、EVLWI测量值 (GEDVI正常参考范围680~800 m L/m2, EVLWI正常参考范围3.0~7.0 m L/kg) , 忽略CVP数据, 医师根据临床情况、CVP或GEDVI、EVLWI数据进行容量管理。
1.5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
治疗1 d、2 d、3 d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 (APACHEII) 评分。
1.6 病情转归
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3 d内液体总入量、住院病死率。
1.7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 (±s) 表示, 用t检验, 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分析 (两组比较采用LSD法) ,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基础数据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科时APACHEⅡ评分、主要疾病分布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监测治疗后1 d、2 d、3 d APACHEⅡ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比较
使用GEDVI、EVLWI作为参考指标对危重患者进行容量管理与传统指标CVP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试验组2 d和3 d的APACHEⅡ评分、HR均较1 d时明显下降, MAP明显升高, 提示病情总体明显改善, 对照组3 d时各指标无明显变化, 说明总体病情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见表2。
2.3 两组监测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3 d液体总入量、住院病死率比较
两组患者3 d内液体总入量无明显差异, CVP也维持在相似水平, 住院病死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 说明Pi CCO组患者病情较CVP组能较早改善, 可以给疾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平台, 早期的循环稳定对组织灌注和器官功能的保护有重要意义。早期脱机能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 见表3。
注:HR:心率, MAP:平均动脉压, CVP:中心静脉压;GED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EVLWI:血管外肺水指数。
该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以Pi CCO监测指标指导的容量管理在危重患者治疗中的有利作用, 但对其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更合理的液体量, 还需要设计大样本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同时, 对不同类别患者进行容量管理, 使之更准确有效都还需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目前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监测是临床明确诊断、指导治疗、评估治疗反应及氧输送水平的手段, Pi CCO是当前用于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的热门技术, 它较传统的经右心导管直接了解容量参数及血管外肺水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Pi CCO监测仪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 (CO) 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 (PCCO) , 可同时监测PCCO和容量指标, 并可监测血管阻力变化。经肺热稀释法可获得PCCO, 心脏指数, 胸内容量指数, 全舒数据, 经肺热稀释法对动脉脉搏轮廓法初次校正后, 可在以上测得指标基础上得到更多数据, 如连续监测PCCO、心率、每博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容量反应 (每博输出量变异性, 脉搏压力变异性) 、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左心室收缩力指数等。Pi CCO监测技术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尤其能够较准确地监测容量变化, 指导低血容量、肺水肿等疾病的容量管理,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测量参数中的2个重要容量性指标GEDVI和EVLWI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GEDVI是反映循环血容量的有效参数, 不受机械通气的影响, 由左, 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肺血容量组成, 与心脏充盈量密切相关, 该指数是一项可重复、敏感, 且比肺动脉阻塞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压、中心静脉压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 有研究表明GEDVI为反映心脏前负荷的理想指标[2], 而CVP的变化受很多因素影响, 如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房压、心脏射血功能、肺静脉压、心室顺应性及胸内压等, 说明CVP在反映心脏前负荷方面不如GEDVI敏感[3]。Pi CCO是可对EVLWI进行量化监测的一种方法, EVLWI与液体容量相关, 可广泛应用于需监测液体容量的疾中, 且是唯一的床边定量判断肺水肿的指标,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优于X线胸片和血气分析[4,5]。
因此, 在危重患者中应用Pi CCO监测指标来指导容量管理是安全、有效、准确、有保障的。GEDVI能有效、准确地指导补液, 而EVLWI能为补液提供保障, 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Lafanechere A, Pene F, Goulenok C, et al.Changes in aortic bloodflow induced by passive leg raising predict fluid responsiveness in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2006 (10) :R132.
[2]Wiesenack C, Prasser C, Keyl C, et al.Assessment of intrathoratic bloodvolume as an indicator of cardiac preloda:single transpulmonarythermodilution technique versus assessment of pressure preloadparameters derived from a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J].J CardiothracVasc Anesth, 2001 (15) :584-588.
[3]李敏, 秦英智, 马丽君.不同呼气末正压设定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9) :86-89.
[4]Fernandez-Mondejar E, Guerrero-Lopez F, Colmenero M.How importantis the measurement of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J].Curr Opin CritCare, 2007 (13) :79-83.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细节管理;心理护理;妇产科危及重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98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06-01
妇产科危及重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部分患者发病后心理波动较大,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护理,造成护理过程中差错较多。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1]。为了探讨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笔者医院诊治的52例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笔者医院诊治的52例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有26例,患者年龄为(21~41)岁,平均年龄为(36.5±0.8)岁;对照组有26例,患者年龄为(20~2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患者病程为(1.2~6.5)天。患者对其护理方案、治疗方法等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精神支持:入院后为为患者安置一间病房,并保持空气新鲜,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抢救过程中对于意识清醒患者要多与患者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心理疏导。患者发病后心理不免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向患者宣传教育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了解,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3)放松训练。患者治疗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锻炼指导,增强患者免疫,促进机体康复。
实验组联合细节管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护理时要具备细节管理风险意识,要深入临床、深入患者,做到有效的细节管理。医院要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规范护理制度,重视护理管理中的不同细节,加强护师细节管理培训。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统一的细节管理考核标准,把细节管理渗透到护理质量中去。定期为护师讲授成功的护理案例,优化护理工作的中的细节服务,做好日常急救用品及其仪器的细节管理,保证患者抢救顺利进行[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16软件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将得到数据通过t方法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采用n表示,并进行卡方检查,实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2.3%患者对护理方案给予肯定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方案(52.8%)(P<0.05);实验组88.5%患者对护理方案对满意,高于对照组(69.2%)(P<0.05),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危及重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疾病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有:产后异常出血、异位妊娠、先兆子痫等,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患者将威胁其生命。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危及重症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2.3%患者对护理方案给予肯定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方案(52.8%)(P<0.05);实验组88.5%患者对护理方案对满意,高于对照组(69.2%)(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这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它的实施更加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它是一种爱的延伸,它的实施能够让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护理模式等有一个了解,消除患者消极心理,促进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同时,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还能够能够完善医院规章制度,规范护师行为,强化护师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使得患者护理更加有依可循,让每位护士把小事做细,养成良好的护理工作习惯,主动去对护理,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为贴心的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此外,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护理过程中不需要患者过多的配合,更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妇产科危及重症发病率较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莉.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33(18):77-78.
[2]张贺真,傅华珍,赵正品.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63(5):874-875.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最终版] 篇9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四、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五、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六、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七、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
八、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九、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常规
十、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十一、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十二、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⒈ 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⒉ 及时评估:
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 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⒋ 卧位与安全
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⒑基础护理
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 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 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 次;注意眼的保护。
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 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⒒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瞳孔大小、对光反应。⒉评估GLS 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了解昏迷程度,发现变化立即报告医生。
⒊观察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记录24h 出入量,为指导补液提供依据。
⒋注意检查患者粪便,观察有无潜反应。㈡护理要点
⒈呼唤患者: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⒉建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备好吸痰用物,随时吸痰。⒊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量。
⒋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期给予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预防手足挛缩、变形及神经麻痹。
⒌促进脑功能恢复:抬高床头30-45 度或给予半卧位姿势,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和氧气吸入。
⒍维持正常排泄功能:定时检查患者膀胱有无尿潴留,按时给予床上便器,协助按摩下腹部促进排尿,导尿者或更换尿袋时应注意无菌技术。
⒎维持清洁与舒适:取出义齿、发卡,修剪指(趾)甲;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可涂石蜡油,唇膏,防止唇裂,定时进行床上檫浴和会阴冲洗,更换清洁衣服。
⒏注意安全:躁动者应加床档,若出现极度躁动不安者,适当给予约束,意识障碍伴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时,应给予有效降温并放置牙垫,防止咬伤舌颊部,固定各种管路避免滑脱。
⒐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刺激患者咳嗽,及时吸痰,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易超过50 度,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
⒑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骨突出部分加用海绵垫,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每1-2h 翻身一次。
⒒眼部护理:摘除隐形眼镜交家属保管。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时,定时用生理盐水檫洗眼部,用眼药膏或凡士林油纱保护角膜,预防角膜干燥及炎症。㈢健康教育
⒈取得家属配合,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帮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
⒉心理护理:关心鼓励患者,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存在价值,以增加战胜疾病信心。
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SBP 降至〈90mmHg 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⒉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意识状态反映大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⒊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⒋观察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
⒌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30 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⒍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患者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⒎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㈡护理要点
⒈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保持病房安静。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用药。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给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不升时作好配血、输血准备。⒊做好一切抢救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心电、呼吸、血压、血氧等监护。
⒋需要时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以便抢救用药,随时监测CVP。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⒌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立即准备行气管插管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⒍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⒎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防压疮。
⒏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与护理,预防各种感染。
⒐病因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按其不同病因进行护理。⒑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⒒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诊治经过、药物准备情况、患者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项等详细进行交接班每班要详细记录护理记录。㈢指导要点 ⒈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⒉指导患者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⒊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四、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 变化,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三天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⒉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⒊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⒋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㈡护理要点
⒈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 度左右,相对湿度60%。
⒉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⒊正确吸痰:防止感染
⑴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
⑵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 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以防损伤患者气道粘膜,吸引时间一次不超过15 秒。⑶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
⑷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 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⒋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常规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两次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⒌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时,要随时注意气囊压力,防止漏气。⒍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⒎保持内套管通畅:(金属导管);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⒏维持下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有条件者可用蒸汽吸入疗法。
⒐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⒑拔管:对于原发病以痊愈或减轻,喉梗已解除,作拔管准备工作——试行堵管,可先堵1/3-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24 小时 呼吸通畅,可行完全性堵管,观察24-48 小时后拔管。对于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病史者,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并于24 小时后拔管。拔管1-2天内应严密观察。㈢指导要点
⒈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⒉佩带气管套管出院者,应告之患者及家属
⑴不可取出外套管,注意固定带是否固定牢固,以防套管滑出发生意外。
⑵沐浴时防止水渗入气管套管内,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清洁消毒内套管的方法,告诉患者气管切开术迟发性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
五、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 变化。⒉注意观察导管插入的深度。⒊观察气管分泌物的性质、颜色。
⒋拔管后的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交换量是否足够,皮肤黏膜色泽是否红润,同时遵医嘱行血气分析;⑵观察有无喉头水肿、黏膜损伤等情况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㈡护理要点
⒈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 度左右,相 对湿度60%。
⒉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⒊无论是经鼻腔或口腔插管均应注意固定牢固,做好标记,防止口腔插管时牙垫脱落,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插管与头颈部的角度。⒋气囊管理: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在给气囊放气前或拔除导管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⒌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有效的进行气管内吸痰,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秒,吸痰过程中出现气管痉挛、紫绀、躁动不安等情况应停止吸痰,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⒍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止疼药或镇静药。
⒎气道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上气道的湿化、温化功能缺失,易导致痰液潴留、结痂等并发症应加强气道湿化,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 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
⒏保持气管插管局部清洁: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如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天做口腔护理两次。⒐经鼻或经口插管拔管方法:
⑴原发病治愈应适时拔管,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⑵如无禁忌症,以床头抬高30 度以上为宜,以减少返流和误吸 ⑶吸引气管插管以上及经口腔排出堆积在套囊以上的分泌物,因其在 套囊放气后可被吸入到下呼吸道。
⑷吸入高浓度氧数分钟,每分4~6L,将套管内气体放出
⑸将吸痰管放入气管插管略超过其长度,边吸痰边拔管,以防积存在气管内套管周围的分泌物被误吸
⑹拔管时在呼气相将导管拔除,以便拔管后第一次呼吸是呼出气体免咽部分泌物吸入
⑺一旦导管拔除后,将患者头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内分泌物误吸入气道
⑻拔管应尽量在白天进行,以便观察病情与及时处理拔管后发生的合并症。
⒑拔管后的护理
⑴以口鼻、面罩吸氧,以保证安全
⑵4 小时内禁食,因为此时声门关闭功能及气道反射功能不健全 ⑶禁止使用镇静剂,因在拔管后如有烦躁可能是缺氧的表现 ⑷予定时翻身、排背、鼓励患者咳嗽、咯痰。㈢指导要点
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恐惧感。
⒉吸痰前应与患者做好有效的沟通交流,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⒊为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在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最小漏气技术,(MLT)或最小闭合容积技术(MOV)。⒋拔除导管前必须使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⒌拔管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咯痰。* 最小漏气技术 囊充气后吸气时容许不超过50 毫升的气体从套囊与气管壁间的空隙漏出。先把套囊注气至吸气时无气体漏出,然后以0.1 毫升/次进行套囊放气,直到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为止。* 最小闭合容积技术;套囊充气后刚好吸气时无气体漏出。先把套囊注气至吸气时无气体漏出,然后以0.1 毫升/次进行套囊放气,听到漏气声后向套囊内注气0.1 毫升/次,无漏气即可。
六、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SpO2 变化
⒉评估患者的面色,肢体活动,自主呼吸的力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
⒊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了解呼吸机报警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⒋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pH、PaO2、PaCO2 的变化,根据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发现酸、碱中毒时,及时对症处理。⒌观察痰量及性状,了解有无肺部感染或肺水肿等。㈡护理要点
⒈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各种导线、传感线无松脱,确认呼吸机工作状态。预设潮气量(VT)6-8ml/kg,频率(RR)16-20 次/分,吸/呼比(I:E)1:1.5-2,吸入氧浓度(FiO2):40%-60%。
⒉向清醒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取得合作,消除恐惧心理。⒊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痰,吸痰前后要予以3min 纯氧吸入,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并妥善固定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套管,严格无菌操作。
⒋呼吸机通气过度可导致血压下降,未经医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参数。
⒌保持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或注射用水于正常刻度范围内。保持吸入气体温度在32-34℃。
⒍保持呼吸机管路中的集水杯方向向下,且处于最低点,以免集水阻塞管路或流入患者气道内或返流入湿化罐。勤倒集水杯内集水。⒎呼吸机管道一人一换,长期带机患者应每周更换。每周冲洗呼吸机上的过滤网。
⒏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加接螺纹管,以免牵拉刺激引起气道损伤和人工气道脱出。
⒐注意患者体位的舒适度,避免人工气道与患者气管成角,避免人工气道扭曲、折迭、滑出或接头松脱。
⒑有心血管功能不良、血容量不足、高龄、原有低血压、易导致低血压,应采取相应措施,维持循环稳定。⒒胸部物理治疗每4 小时一次。
⒓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在护理记录上准确记录用法用量及患者用药后状况。
⒔呼吸机旁备简易人工呼吸器,如遇呼吸机功能丧失或停电,先将氧气管与简易人工呼吸器相连,按操作程序先用气囊通气,直至问题解 决。⒕心理护理
⑴呼吸机通气支持的患者:由于本身病情危重,加上环境的陌生及呼吸机带来的异常声响、交流障碍、舒适改变等,易出现焦虑、恐惧及不合作等心理问题,部分患者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呼吸机心理依赖问题。
⑵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理解与疏导,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了解呼吸机治疗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建立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可备纸笔或写字板等非语言交流形式,鼓励患者主动加强自主呼吸,争取早日脱机。㈢指导要点
⒈患者发生缺氧和呼吸困难时,如不能马上找到原因,应立即脱开呼吸机,用简易人工呼吸器辅助通气。
⒉注意保持湿化器中蒸馏水量,并及时清理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⒊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七、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观察置管的长度、时间。
⒉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分泌物等感染征象。⒊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征象。㈡护理要点
⒈保持穿刺点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换药一次,疑有污染随时更换。⒉妥善固定导管,导管各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防止脱落。⒊深静脉测压通道连接专用延长管和三通,禁止连接头皮针、肝素帽。输液通路连接处尽量少用头皮针和肝素帽,一个肝素帽最多插头皮针2-3 根,肝素帽3-5 天更换一次,每次输液完毕,不需维持通道者用肝素液和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⒋及时更换液体,测压后及时打开输液通道,以避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
⒌血管活性药物应单通道泵入,连接专用微泵延长管在深静脉管近端防止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药物疗效,如需快速输液、输血应直接连接三通,TPN、血液制品、普通液体不能在同一静脉通道输入。⒍拔除导管后按压穿刺点5 分钟,防止出现局部血肿,用消毒液消毒局部,并用无菌敷料覆盖24 小时以上。㈢指导要点
若深静脉导管被血凝块堵塞不通或呈半通状态,立即用空针向外抽吸,切勿将血凝块冲入血管内,否则易导致血栓栓塞,若回抽不通,应拔除导管。
八、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监测患者意识情况P、R、BP、CVP、尿量、肢体温度、颜色注意有无休克的表现。
⒉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注意呼吸的形态及频率。
⒊观察腹痛的特征、无腹膜刺激症,判断是实质脏器损伤还是空腔脏 器损伤。
⒋观察患者的体位及局部软组织损伤、肢体活动情况。㈡护理要点
⒈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人工呼吸。
⒉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2-3 条,以上肢静脉为宜1 路扩容输血输液、1路滴注或推注各种药物,必要时行深静脉置管。⒊体位:抬高下肢15°-20°,合并休克者,取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⒋遵医嘱立即行备皮、皮试、合血、导尿、胃肠减压等,协助做好术前准备。⒌术后护理
⑴体位: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必要的体位,6 小时后可取半卧位 ⑵遵医嘱准确给药、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⑶严格记录24h 尿量,观察尿量颜色,并做好护理记录
⑷切口护理:定时观察敷料,是否有出血及不正常分泌物,敷料被浸湿时注意其颜色、性质及量,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并做好记录 ⑸疼痛护理:如采取合适体位、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辅助疗法等 ⑹引流管的护理:明确各种引流管的位置及作用,妥善固定和保护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定时更换引流袋。
⑺评估肠蠕动恢复情况,据情况鼓励适当活动。⒍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⑴病室定期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留置氧气管、胃管、导尿管按相应常规护理。
⑵口腔护理2 次/d,协助翻身、拍背、指导咳嗽咳痰,及时吸痰,防止肺部感染。
⒎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指导饮食。⒏心理护理:鼓励开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㈢指导要点
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情绪。⒉适当休息,注意锻炼,促进康复。⒊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⒋告知患者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38℃,或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九、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CVP、SpO2 和心电图。⒉评估皮肤温度、湿度、色泽及有无淤斑。⒊定时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和尿量、尿比重。⒋评估呕血与便血的量、次数、性状,估计出血量 ⑴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5ml 以上。⑵出现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ml-70ml 甚至更多。⑶胃内出血量达250ml-300ml,可引起呕血。⑷柏油便提示出血量为500ml-1000ml。⒌注意观察腹部体征。
⒍观察有无再出血先兆:如头晕、心悸、出汗、恶心、腹胀、肠鸣音活跃等。
⒎观察有无窒息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措施。㈡护理措施 ⒈出血期的护理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口腔、咽喉部呕吐物、分泌物和血液予以面罩吸氧,必要时床旁紧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⑵体位:采用头抬高15-30°,下肢抬高30-45°卧位。
⑶遵医嘱置入胃管,用温盐水洗胃后,在30-60min 内用1-4℃冰盐水冲洗胃。
⑷床旁合血:建立两根以上静脉通路,必要时协助医生进行深静脉置管和动脉插管,连接测压装置。
⑸若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立即予以快速、加压输血、输液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脉率100 次/min 以下CVP0.81.2kPa,尿量25ml/h。
⑹遵医嘱定时向胃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和冰盐水,注入硫糖铝等制酸剂,及时准确静脉应用止血药、制酸剂、抗菌素等。⑺做好护理记录,严格记录出入量,严密监测24h 尿量。⒉并发症期的护理 ⑴肝昏迷的护理 ①肝昏迷先兆:主要是发现并及时报告病情。
②中度和深度昏迷:主要是注意患者烦躁不安,以免造成意外伤害。③并发肝昏迷患者:反复性较大,所以必须延长观察时间。⑵防止褥疮的护理:长期卧床,必然有发生褥疮的可能,因此强调定时更换体位。㈢健康教育
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⒉生活要规律,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酸辣刺激性食物,如醋、辣椒、蒜、浓茶等,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⒊戒烟、禁酒。
⒋遵医嘱服药: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激素类药物。⒌定期复查:如出现呕血、黑便即到医院就诊。
十、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⒉注意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⒊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⒋观察用药情况: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㈡护理措施
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自行进食者予以鼻饲饮食。⒉保持呼吸道通畅 ⑴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⑵危重患者每2-3h 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⑶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 次,每次10—20min。⒊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⒋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⒌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⒍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⒎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⒏用药护理
⑴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⑵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㈢健康教育
⒈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⒉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⒋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⒌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
十一、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按其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按其发生的部分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左心衰时由于肺淤血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最早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右心衰由于体循环淤血而表现为腹胀、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呼吸、BP、神志等的变化,尽早发现各类型的心律失常。
⒉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症状及有可能诱发严重后果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心跳骤停等征兆,以便及时抢救。
⒊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有无副作用的发生。
⒋观察血气分析、电解质等与疾病相关的各种实验室指标。㈡护理措施
⒈休息及体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急性左心衰时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⒉氧疗:持续吸氧3~4 升/分,急性左心衰时立即予鼻异管给氧,氧流量为6~8 升/分,病情特别严重可应用面罩呼吸机加压给氧,给氧的同时在氧气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或给予消泡净(二甲基硅油),吸入有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给予间断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兼行间歇正压呼吸(IPPB)或呼吸末正压呼吸(PEEP)。
⒊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20-30 滴,以防加重心衰及诱发肺水肿发生。
⒋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剂和扩血管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利尿剂者,应注意低钠、低钾症状的出现,如全身无力,反应差,神经反射减弱,腹胀,尿潴留等,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使用血管扩张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
⒌遵医嘱准确测量并记录尿量,并注意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⒍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做下肢自主活动或下床行走,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⒎饮食护理:给予低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禁烟酒。水肿较重患者限制钠盐和液体入量。
⒏皮肤护理:伴有水肿时应加强皮肤护理,以防感染及发生褥疮,可用温热水清洁和按摩局部皮肤。
⒐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 活习惯和嗜好。㈢健康教育
⒈予以饮食指导,戒烟、戒酒。
⒉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诱发因素,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⒊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⒋指导患者学会自行记录出入量及水肿的变化情况。⒌指导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保持心情舒畅。
十二、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观察患者尿量情况。
⒉观察患者水肿情况、血压变化情况。
⒊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紫绀、大汗淋漓等左心衰表现。⒋观察患者有无高血钾症,如四肢乏力、神志淡漠和感觉异常、皮肤苍白发冷、心跳缓慢或心律不齐、血压低、甚至出现软瘫,呼吸肌麻痹,心跳骤停。㈡护理措施 ⒈绝对卧床休息。
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测每日体重。⒊少尿时,体内常发生水过多,应控制水及盐的摄入预防心衰。⒋给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质、宜消化饮食,避免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柑、橙、山楂、桃子、鲜桔汁、油菜、海带、韭菜、番茄、蘑菇、菠菜、榨菜、川冬菜、豆类及其制品等。⒌急性左心衰是急性肾衰的主要并发症,出现症状应立即给予纠正缺氧、镇静、利尿、行血液透析等措施。⒍注意皮肤及口腔护理。
⒎有高钾血症时应积极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输血选用新鲜血液,给予高糖,胰岛素静脉滴入或输入氯化钙合血液透析。㈢健康教育
⒈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限制液体及饮食的目的争取病人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配合。
⒉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少尿期对水、高钾、高钠及高蛋白食物摄入的限制,多尿期则注意水、含钠、钾的食物及适量蛋白的补充。⒊督促病人少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也要限制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⒋告之病人避免加重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如妊娠、创伤、及使用对肾有害的药物。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07-12
老年危重患者07-28
内科危重患者09-30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07-02
留观危重患者08-04
门诊危重患者处置08-10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总结08-26
潜在危重症患者05-08
内科危重病患者07-12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