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共11篇)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 篇1
概括:重症监护病房任务、设备与人员、危重病情监测、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发性损伤急诊医护常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环境因素及其他意外急症
重点是昏迷病人护理:
(一)卧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分泌物、呕吐物误入气管致窒息。
(二)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出假牙,舌根后坠时用舌钳拉出,及时彻底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张口呼吸病人用湿纱布盖口部,出现抽搐时防舌咬伤。
(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制定护理计划,准确记录出入量。
(四)饮食,保证营养及水份摄入,对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饮食。
(五)眼睑不能闭合者,用油纱布覆盖,防异物落入眼内或角膜、结膜干燥。
(六)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防褥疮,修剪指甲抓伤。
(七)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正确先用漱口液,2—3次/日。
(八)有尿潴留者,可安置保留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两次;有便秘者及时处理。
(九)注意保暖,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以50℃为宜,严防烫伤。还有一个重度烧伤护理: 2.1 对病员进行评估
病员到达医院后,护士应迅速对创面做出全面评估,通过收集资料(包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做出护理诊断〔1〕。列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及致伤因子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烧伤面积、深度、合并伤、心理创伤,有无并发症等,最重要的是面积和深度估计。[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2.2 初期护理
对病员进行评估的同时应立即行快速有效的急诊处理,即初期处理〔1〕。对病员要做出具体分析,制定抢救和护理方案,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及时有次序地进行并迅速准备烧伤病房。
2.2.1 维护呼吸道通畅:对合并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准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器械及抢救药品等,保持口腔、鼻腔清洁,及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
2.2.2 迅速建立静脉补液途径:一般常用静脉穿刺,但大面积烧伤病员的常用静脉穿刺难度大,5例行股静脉切开,其余早期行静脉留置针,保证了病员快速补液的需要。
2.2.3 心理护理:由于意外伤害,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对所遭受的痛苦难以接受,且担心留下疤痕,故患者心理负担很重。针对这种心理状况,我们在进行初期护理时尽量多与患者交谈,沟通,并向患者介绍医生的临床经验,同时让家属给予关怀与支持,使其有信心战胜疾病。
2.2.4 初期创面的护理:正确处理创面是治愈烧伤的关键环节。清创时可根据医嘱给镇痛剂,以减轻疼痛。在补液和镇痛的同时,对创面进行初步处理:剃净创周毛发,剪短指(趾)甲,去除皮肤表面的污物及坏死剥离创面,以1:10碘伏洗稀释液冲洗创面,再用0.5%碘伏消毒创面后送病房。其中7例有下肢烧伤,采用包扎疗法,应注意保护患肢,避免清创时加重损伤,余均采用暴露疗法。
2.2.5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设特别护理记录单,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每1小时测脉搏、呼吸和血压,每4小时测体温并记录。尿量能间接反映血容量情况,是临床上最简单、可靠的指标。一般成人每小时尿量在30-50ml.早期均给予留置导尿,密切观察尿液的色、量变化,并做好留置导尿期间的护理。
2.3 休克期的护理
由于伤后72小时内血浆样蛋白液体渗出,可导致低血容量休克。此阶段的护理重点在于防止休克,补充血容量,根据需要补给胶体、晶体和水分。护士的职责在于具体安排和调节各种补液的时间和速度,详细观察病情变化以协助医生完成并及时修订补液计划〔1〕。按照目前我国较统一的补液方案,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其中胶体和晶体各半量,最好在伤后8小时内输完,而水分则每8小时各输总量的三分之一〔1〕。根据上述原则及病情需要,我们严格掌握液体速度和胶、晶、水分的分布,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神志、精神和外周循环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根据尿量调节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给病人留置导尿,经积极补液,使病人尿量保持在每小时50ml左右,安全度过了休克期。
2.4 感染期的护理: 感染仍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全身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创面和护理方面。
2.4.1,密切观察创面的渗出情况,加强对创面的护理,及时更换床单和敷料,注意创面的颜色和气味,观察创面有无红肿,敷料有无异味、皮温、弹性,注意有无肿胀,询问疼痛情况。,对滲出较多的创面,随时用无菌棉球轻沾,并涂以庆大霉素加0.9%的生理盐水溶液。同时,为了保证创面干燥,我们自制了拱形烤架,用60瓦灯炮,每4个一组,分3组排放,根据创面情况及病人的温度,调节高度和密度,过高达不到保温,过低容易烫伤病人。在病人采取暴露疗法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要求每2-4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人员戴无菌口罩、帽子和手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除合并糖尿病患者于五天后出现体温上升,经处理创面和及时更换抗菌素后,体温下降外,其余均安全度过感染期。
2.4.2 按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菌素,对病人进行严密隔离,严格限制陪护,加强病房消毒护理。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40分钟。以每升含1000mg有效氯溶液擦拭地面,每日4-6次。
2.4.3 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的流食、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少量多餐,以保证机体的高代谢需求。对糖尿病病人,以低盐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宜,食物要多样化,选用绿色蔬菜,注意粗细搭配。
2.5 呼吸道护理和气管切开置管护理 :常规给氧气吸入,每分2升,对气管切开的病人,在护理中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注意患者咳出物及其性状是否为脓性、血性或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组织,对气道痰液阻塞者应迅速吸痰,选择粗细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可适当调高吸氧浓度,动作轻柔迅速,每次不超过15秒。吸引时避免吸痰管过深插入气道而加重气道损伤。妥善固定外套管,防止滑脱,每日更换套管处外敷料一次。每日清洗并煮沸消毒内套管2次,每次30分钟,管口用一层盐水纱布覆盖,间断滴入湿化液,常用:生理盐水+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每次2-3ml,并给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行雾化吸入前,应先吸痰,以防痰液膨胀后阻塞气道。
2.6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因病人患糖尿病5年余,平时血糖控制良好,因烧伤应激,血糖在入院6天内波动大,最高达24.77mmol/l,随时会有糖尿病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中我们采用美国强生-快速血糖仪,采手指或耳朵一滴血的方法及时监测血糖变化,每日早、中、晚三次,为防止误差,每周对病人采静脉血,实验室查空腹血糖对照,用试纸法测尿糖及定期实验室测尿糖对照作为参照,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汇总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7 心理支持 在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言谈举止,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慰病人,稳定情绪,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同情关心患者。其中有9例患者,应住院费用和疤痕问题,情绪显得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对病人耐心解释,交待家属,不要当患者面提及此敏感话题,生活上多关心患者,鼓励其要面对烧伤事实,要有坚强的毅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8 疼痛的护理:由于创面范围大,程度深,因此,疼痛是主要的护理问题之一。尤其在换药时,我们在护理中经常鼓励安慰患者,协助取舒适体位,保持病区整洁舒适,良好睡眠,同时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性质,根据病情遵医嘱给镇静、止痛剂,并评估其效果,指导其放松疗法以及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疼痛。
2.9 恢复期的护理
大面积烧伤创面愈合后常有疤痕增生,及早给予弹力绷带和软化疤痕药物(我们用美宝软膏)应用,以预防疤痕,鼓励和帮助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重点:重症病人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成效:对重症病人实施院内相关科室护理查房,拓宽了护理人员知识面,促进了业务学习。推广了新业务、新技术,克服了专科局限性,达到优势互补及监控整体护理工作落实到位的目的,使重症护理技术水平得到很快提高。希望你能应付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 篇2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分娩2 780例, 其中危重病人31例, 31例危重病人中产后出血的 15例, 子宫破裂1例, 先兆子痫2例, 产后子痫1例, 羊水栓塞2例 , 其他10例;初产妇 13例 , 经产妇 18例。
2 抢救与护理
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胎心音、胎动及产程的情况, 目的是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给予病人间断吸氧, 使用胎心监测, 15 min~30 min听胎心音1次;密切观察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体征, 如有无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冷汗、血色苍白、血压下降、水肿等;密切观察病人的腹痛和阴道流血、流液情况;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尿量、皮肤颜色等。
2.2 抢救及护理
立即给病人取平卧位, 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 有利于静脉回流, 并把头偏向一侧, 给予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高流量吸氧, 氧流量5 L/min。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 一管用输血器, 留置针, 按医嘱给药, 如镇静、解痉、降压、扩容、利尿等, 必要时给予输同型血。查找出血或者病情变化的原因, 然后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 补充血容量、适时终止妊娠等, 子痫在抽搐控制后2 h可考虑终止妊娠, 以首选剖宫产为宜。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尿量、皮肤颜色等, 并做好记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早发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水肿、肾衰竭等并发症, 并积极处理。做好心理护理, 病人对自己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毫无心理准备, 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护士在病人清醒的时候要耐心安慰病人, 解释发病的原因和已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减轻其恐惧心理,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体会
抢救器材欠缺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因为抢救器材没配备齐全, 一旦遇到病人抢救, 就手忙脚乱的, 延误了抢救的机会。平时应该对护士进行各处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 这样在抢救的时候就做到心中有数, 忙而不乱。护士观察病情时要过细, 如果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对产后出血病人,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扩容, 积极寻找出血的原因, 迅速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对羊水栓塞病人, 由于发病快、来势凶猛、病情严重, 有的仅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死亡, 所以抢救必须做到分秒必争, 力求轻、快、稳、准[2]。对子宫破裂病人, 子宫破裂多发生在分娩期, 与阻塞性分娩、不适当难产、滥用宫缩剂、妊娠子宫外伤、子宫手术瘢痕愈合不良等有关[3]。故一定要健全三级医疗保健网, 宣传孕妇保健知识, 加强产前检查, 提高住院分娩率, 严格掌握子宫收缩剂使用指证, 密切观察产程[4]。对产前、产时发生的子痫病人, 一定安排在单人病房, 专人陪护, 护理动作要轻柔, 以免诱发抽搐, 抽搐时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牙齿之间, 防止舌跟后坠, 引起窒息。
关键词:产科,危重病人,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玲.浅谈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06, 9 (4) :439-440.
[2]王玲.抢救羊水栓塞的护理体会与经验总结[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8, 5 (3) :270.
[3]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49-251.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 篇3
【关键词】实施;专人监管制度;危重病人;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06-01
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我院在最近两年实施了危重患者专人监管制度,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1]。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分别进行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每组各50例。男60例,女40例。护理组,年龄29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22±10.80)岁。对照组,年龄29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63±10.90)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就是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实施一对一的护理服务[2]。
第一,弹性排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工作计划表对自己工作时间需要负责的危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了解和护理监督,对患者的病情做好记录,同时在记录中要规范自己的书写,这样便于其他护理人员能够在交接过程中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在护理期间,患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的采取救护措施,同时在第一时间通知临床医师做好护理工作[3]。
第二,明确职责[4],护理人员在确定了自己所负责的患者后,就需要对患者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和管理操作,明确自己的责任,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第三,尽可能的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最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就是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对患者的病情信息掌握不当,从而对护理操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护理人员交接班过程中,前一任负责的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情诊断记录等对下一任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同时对患者的用药量、不良反应、精神状况等需要进行很好的记录和告知[5],这样能够保证下一任护理人员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危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心态,正确的面对疾病,配合医护工作开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护理服务工作中,对危重患者开展辅助检查,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后,需要及时的汇报给临床医师,降低危重患者的危险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和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健康教育、急救管理、病房管理、護理书写记录和医院感染的护理质量结果分别是92.00%、92.00%、96.00%、96.00%和94.00%,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危重患者是属于我院的重症监护区域,该区域的抢救设备是比较齐全,通常情况下,危重患者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同时患者的病情是变化多段且负责的,因此对于这类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就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那么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同时一旦护理不当,很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开展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关键。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分别进行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结果发现护理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实施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对于提高危重的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我院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极大的提高危重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小容,罗捷,廖花平,刘翠兰.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专人监控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6,09:12-14.
[2]戴晓珍,张立荣.护理管理干预对危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3:157-159.
[3]曲云云.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对ICU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9:305-306.
[4]吴益芬,郑艳萍.ICU实施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01:44-45.
危重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 篇4
(一)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笔记录。
(二)楣栏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住院病历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年—月—日)。
(三)病情栏内记录(表格内容栏):应将观察到的客观病情变化及时依日期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如: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异常化验结果、辅助检查和相应治疗,同时记录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护士和医生记录的项目相同但内容和结果不一致时,应及时核对并记录。
(四)根据患者情况及护理休养等级决定记录频次,一般情况下一级护理每日至少记录1次,二级护理每周至少记录2次,三级护理每周至少记录1次。手术患者手术当天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术后前三天,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五)护士记录后及时签全名并盖章。
(六)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附在病历内,连同病历一同归档保存。
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系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重症护理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危重患者记录时间以分钟为基础进行记录。
(一)医生开重症护理记录或特级护理医嘱后,护士应及时进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包括:随时需抢救、各种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患者、各种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
(二)日间、夜间均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笔记录。
(三)楣栏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住院病历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年—月—日)和时间。同一日记录过程可只写一次年—月—日即可,转页和转日要填写日期,转年要填全年—月—日。
(四)详细记录出入量:1.每餐食物记在入量的项目栏内,包括:鼻饲量、食物含水量和每次饮水量应及时准确记录实际摄入量。2.输液及输血:准确记录相应时间实际进入体内的液体输入量。3.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各种引流液,除记量(毫升)外还需将其颜色、性质记录于病情栏内。
(五)详细准确记录生命体征,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小时、分钟,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如病情平稳情况下,至少每1—2小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病情一次,其中体温若无特殊变化时至少每日测量4次并作记录。
(六)病情栏内应客观记录患者24小时内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手术患者还应重点记录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患者返回病室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麻醉是否清醒、清醒时间、伤口情况和引流情况以及从手术室带回液体的量及药物等。
(七)原则上日间至少1小时记录一次,夜间至少2小时记录一次,病情有特殊变化时,及时记录。遇到特殊情况应在6小时内据实补记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八)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
(九)日间结束时用一蓝横线标识,在蓝横线下项目栏中写:“日间小结”,日间小结时间以各医院交接班时间为准,小结日间出入量和生命体征记录,须有值班者签名并盖章。
(十)夜间结束时用双红横线标识,在双红横线下项目栏中写:“夜间总结”,夜间总结时间以各医院交接班时间为准,夜间总结24小时出入量及生命体征记录和病情总结并将24小时出入量记录在体温单上。
(十一)护士签名栏内签全名并盖章。
(十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附在病历内,连同病历一同归档保存。
三、体温单书写要求体温单主要由护士填写,用于记录病人体温、脉博、呼吸及其他情况住院期间体温单排列在病历最前面,连同病历一同归档保存。
(一)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笔填写下列各项:1.病人姓名。2.科室。3.病室、床号。4.住院病历号。5.住院周数、页数。6.住院日数。7.日期:入院日期,格式为年一月一日,例如:2001—1—10。每页:其第一日填写格式为月一日(例如:3—30)余6天,只填写日期;如遇到新的月份应填写月一日,遇到新的,填写年一月一日。
(二)40℃横线以上的填写内容(用红笔或铅字填写):1.在相应时间内,纵向顶格填写入院、出院、转科、手术、分娩、请假、呼吸心跳停止,除手术、请假不写时间,其他均应写出相应时间,要求具体到时和分。竖破折号占两个小格。
2、患者请假或因故离院须经医师批准,并履行相应手续,护士方可在体温单上注明。
3、手术后日数:(1)手术当日用红笔在相应时间内填写手术(不写时间);手术次日开始记数,用红笔连续填写7天,如病人未出院可继续填写手术日数至14天。(2)如在10天内又做手术,则第二次手术日数作为分子,第一次手术日数作为分母填写。例:第一次手术7天又做第二次手术即写作1/
8、2/
9、3/
10、„„连续写至末次手术的第7天。
(三)体温画法:1.时间:体温单绘制一般4小时为一间隔。如2—0—14—18—22。2.体温每小格为0.2℃。3.用蓝笔表示,蓝点表示口温,蓝圈表示肛温,蓝叉表示腋温。4.相邻两次体温之间用蓝线相连,若体温在粗线上不必连接。5.高热降温后体温的绘制方法:高热采取降温措施,一般30分钟后测体温,以红圈表示,并用红虚线与降温前的温度相连。如患者高热经多次采取降温措施后仍持续不降,受体温单记录空间的限制,需将体温单变化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
(四)脉搏画法:1.脉搏每小格为2次。2.红点表示脉搏,脉搏间用红线相连。3.体温与脉搏重叠时,在蓝叉外画红圈表示;肛温与脉搏重叠时,在蓝圈内画红点表示;口温与脉搏重叠时,在蓝点外画红圈表示。4.高热短绌脉以红圈表示心尖搏动,红点表示脉搏,二者之间为短绌,用绿色笔填满。
(五)呼吸画法:呼吸的记录方法用蓝点表示,相邻两次呼吸用蓝线相连,在同一行线上时可不连线。呼吸与脉搏重叠时,先画呼吸符号,再用红笔在其外画红圈,表示为“⊙”。
(六)体温、脉搏、呼吸应当同步测量并记录。计算机打印时体温、脉搏、呼吸可以用黑色标记。
(七)项目栏内容填法:1.项目栏内容:血压(mmHg)、体重(kg)、液体总入量、身高(cm)(ml)、其他出量(ml)用红墨水、大便次数、小便次数、尿量(ml)笔或红色铅字填写。2.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笔填写增加项目于空格栏内,如呕吐量、腹围等。3.大便次数应当每24小时记录一次,填写在相应格内。(1)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2)0/E表示灌肠一次,无大便。(3)11/E表示灌肠前有一次大便,灌肠后又大便一次。(4)3/2E表示灌肠二次后大便三次。
“※”记号:表示大便失禁或假肛。(5)“※/E”:表示清洁灌肠后大便多次。(6)若需记录大便量时以斜线区分,斜线上表示大便次数,斜线下表示大便量。(7)三天无大便时应给予处理,特殊情况例外。4.危重患者出入量每24小时总结并记录1次,其他需记录出入量的患者应当按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总量,填写在体温单相应格内。小便失禁时以“※”字表示。5.血压、体重应当按医嘱或者护理常规测量并记录,每周至少一次。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因病情不能测体重时,分别用“平车”或“卧床”表示。入院当天应有血压、体重的记录。
四、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要求手术护理记录用于巡回护士即时记录手术中所用器械、敷料的清点、核对及护理情况。记录单书写一式二份。
(一)复写时用蓝或黑色油水圆珠笔填写。
(二)记录内容:按表格上所有的内容逐项填写。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科室、床号、日期、住院病历号、无菌包监测、术前诊断、药物过敏史、术后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间、入室时间、手术体位、术中输血、输液、尿量、引流管、离室时间、血压、脉搏、意识、皮肤等护理情况记录,填写应当字迹清楚、整齐,不漏项。
(三)手术所用无菌包的灭菌指示卡及植入体内医疗器具的标识,经检验后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的背面。
(四)物品的清点:1.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须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并逐项准确填写。2.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应及时记录。3.手术中需交接班时,器械护士、巡回护士要共同交接手术进展及该台手术所用器械、敷料清点情况,并由巡回护士如实记录。4.手术结束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台上、台下的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告知医师并记录。5.清点时,如发现器械、敷料的数量与术前不符,护士应当及时要求手术医师共同查找,如手术医师拒绝,护士应在手术护理记录“其他”栏内注明,并由手术医师签名。
“其他”栏内:记录术前访视主要内容,术中术毕的护理情况,(五)需医师签字的项目要请医师确认后签全名。
(六)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在手术护理记录上签全名并盖章,签名要清晰可辨。
(七)术毕,巡回护士将手术护理记录一式二份,一份留科室存档,另一份放于患者病历内,一同送回病房。
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5
黄凤
一、基础护理概念
基础护理示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复杂的致病因素和疾病本身的特异性导致的病人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形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科学护理对策,帮助或指导患者解除由于这些变化而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使之处于协调、适应的最佳身心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于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示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二、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内容。
1.负责病房环境、家属陪伴的管理,给患者建立好的医疗环境,预防感染 2.维持患者的身体清洁,保持床单位整洁,给予患者合理的卧位 3.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观察病情变化的信息和治疗效果。
4.保证患者各种管道的固定并观察通畅情况,标示清楚,符合要求。5.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对不能进食患者进行饮食护理。6.协助执行治疗方案,配合医疗诊治工作。
7.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很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8.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恢复。
三、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实施
1、病房环境方面:要保持病室的清洁、美观、安静、舒适、方便、有序的治疗环境。行相关健康宣教。
2、床旁单元方面:保持床单元清洁整齐,床下无杂物,无血迹及污渍。各种管道的整齐固定,不要散落予床单元上。床头柜物品摆放纸和杯子等物品。
3、患者个人卫生方面:对于患者个人卫生方面应该做到“三短六洁” 三短:头发短、指甲短、胡须短。
六洁:头发、口腔、手、足、皮肤、会阴。
4、患者的体位方面:患者体位应该与病情相符,按时翻身,满足患者的舒适及安全要求。我科患者无禁忌症患者宜抬高床头15-30度,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脑水肿。
5、患者饮食方面:能经口进食者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对于不能进食者予以安置胃管,保持胃管固定通畅,予以管喂流质饮食,时间标示清楚。
6、患者的治疗方面:留置针、尿管、胃管等各种管道应该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并标记时间,药物应该现配现用,输入速度应与病情及药物要求相符。口服药用药准确、安全、及时。
7、护理方面: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情况,如有变化随时处理并记录,护理分级符合标准,标示与级别相符。掌握患者病情,每日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管、口腔、气管等护理。
基础护理学:病人死亡后的护理 篇6
由于死亡的不可逆性,人们对待死亡是非常重视的,护士必须把死亡看成人的死亡,对死者的护理仍然是对人的护理,是对人整体护理的继续和最后完成,要求护士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及时进行尸体护理。
(一)目的尊重生命价值,保持容貌端祥,肢体舒展,清洁无臭、无渗液,易于辨认,以安慰亲人。
(二)用物治疗盘内备衣裤,尸单,尸体识别卡3张,大头针数枚,血管钳,不脱脂棉适量,剪刀、绷带,松节油。有伤口者须备换药敷料,按需要准备擦洗用具,必要时备隔离衣和手套。
(三)操作方法
1.填写尸体卡(图21-1)
图21-1尸体识别卡
2.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安慰家属并劝说其暂离病室,如家属不在医院,应设法将病人已故消息尽快通知到。
3.撤去治疗用物,平放尸体,仰卧。置枕于头下,以免面部瘀血或胃内容物流出。将棉絮从被套中取出,用被套遮盖尸体。
4.洗脸按摩眼睑使之闭合。如不能闭合者,用湿毛巾敷或于上眼睑下垫少许棉花,使上眼睑下垂闭合。有假牙应戴上。夹棉球填塞鼻、口、耳;如为上消化道出血或肺部疾病者,应塞至咽喉部,以免液体外溢,棉花不要外露。必要时用四头带托住下颊,使口闭合。梳理头发。
5.脱去衣裤,擦净尸体(依次洗净上肢、胸、腹、背及下肢的血迹和分泌物)。如有胶布痕迹可用松节油擦净,用棉花堵塞肛门、阴道。
6.有创口者应更换敷料:有引流管应拔出后缝合创口或用蝶形胶布封闭,再用纱布盖上包扎好。
7.穿殓衣,胸前别尸体卡。
8.将尸体斜放在尸体背下或平车上,以两端遮盖头部和脚,两边整齐地包好。用绷带系住两踝,将两臂各缚于身体两侧,再将一尸体卡别在尸单上。
9.用另一大单盖好尸体,通知太平间管理人员,将尸体运走,放入冰箱内,并将第三张尸体卡插于尸屉外,以便认领。带回大单,放入污衣袋内。
10.整理死者遗物交给其家属或单位,如家属不在,应由二人清点后,列单交护士长妥为保管。
11.填写三份死亡通知单,分别送医务处、院务处和门诊,若是军人死亡应再填写一份送政治处。
12.整理病历,停止一切医嘱,在体温单上40-42℃之间写死亡时间,其余手续与出院相同。
(四)注意事项
1.病人经抢救无效,由医生证明,确已死亡,方可进行尸体护理。
2.病人死亡后,应立即护理其尸体,以防僵硬。
3.尸体识别卡要填写清楚,便于辨认。
4.若系传染病者,死后料理应按隔离技术进行
二、病室及用物处理
病人病故后,其所住的病室及用物,须经终末消毒处理后方可再用。
(一)关闭室内门窗,打开壁柜、床头柜抽屉、柜门,用乳酸薰蒸或用1%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1-2小时后开门窗通风。
(二)被褥类曝晒6小时(每面晒3小时),布单类洗涤消毒。
(三)其它用物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或刷洗后煮沸消毒。如器械类浸泡消毒,门、窗、病床、桌椅等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茶杯、痰杯、碗与汤匙等刷洗后煮沸消毒,地板用3%氯胺溶液(或消毒液)擦洗。
三、对死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危重症病人股动脉采血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72例危重症病人中, 男104例, 女68例;平均年龄64岁;共进行股动脉采血248次, 一次成功241例, 一次穿刺成功率97.18%。采血过程由当班护理人员完成, 采血者均经过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标准流程培训, 采血后认真记录采血部位、按压时间及局部血肿的发生情况。
2 采血方法
2.1 操作者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2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0.5%安尔碘1瓶、一次性2 mL注射器1具 (已用1∶100的肝素液按正规方法冲过) , 橡皮塞1个、无菌棉签、化验单。
2.3 病人准备
对清醒的病人, 解释采血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 避免因情绪紧张而引起呼吸的变化。过度呼吸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下降, pH值上升, 或因屏气使PaCO2上升, pH下降、实际碳酸氢盐、剩余碱等数值发生改变, 影响血气分析的准确性[2]。
2.4 体位准备
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稍抬高床头, 选择预采血侧肢体屈曲并彻底外展, 充分暴露采血部位。
2.5 采血
选择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用指甲轻压, 留下一浅痕, 以便消毒完毕抽血之前再次有目的寻找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0.5%安尔碘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2遍, 消毒直径大于5 cm, 待干, 以消毒好食指和中指在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固定股动脉于两指间, 右手持注射器, 在两指间垂直进针, 有落空感时, 动脉血则可自动进入乳头 (因现在一次性注射器的摩擦力大, 血液不能自动回至注射器) , 采血至所需血量拔出注射器, 拔针后助手按压穿刺处 (一般按压10 min) , 术者立即将针头刺入橡皮塞, 隔绝空气, 并轻轻搓动注射器使肝素与血液混匀, 以防凝血。标本送检要及时, 一般不超过30 min, 否则影响检验值的准确性[3]。
3 讨论
股动脉较粗, 动脉压力相对较高, 手感搏动强烈, 易见回血, 成功率高[4]。 股动脉血管粗大, 管腔直径9.65 mm±2.43 mm[5]。股动脉直径平均是桡动脉的3倍, 更比足背动脉粗。所以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要高于桡动脉及其他动脉。
危重症病人大多存在血容量不足、心律不齐、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等。休克病人往往桡动脉触不清, 穿刺较难成功, 可选择股动脉, 即使血压较低的病人, 穿刺成功率仍较高[6]。为了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减轻抽血时带来的痛苦, 采血过程中与病人交流, 减轻病人痛苦。另外, 股动脉采血时病人一般看不见注射器, 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恐惧心理。其次, 在临床观察中桡动脉采血时往往由于病人看见注射器产生恐惧心理而出现不自主肢体躲避现象, 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桡动脉穿刺的失败, 而股动脉采血基本不存在这种现象。动脉采血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先进行评估再选择部位, 应如端坐位及肥胖型的危重症病人更适合选择桡动脉。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应针对不同的病人选择最合适的动脉进行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
摘要:介绍了172例危重症病人进行248次股动脉采血的护理, 护士应根据股动脉的生理特征及病人的具体情况, 给予认真准备、规范操作, 采血成功率高、痛苦小。
关键词:股动脉,采血,护理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6-110.
[2]于风岭.从动脉采血作血气分析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1996, 2 (4) :62.
[3]王秀萍.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6.
[4]臧小芳.2种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 :47.
[5]史二栓.股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5, 21 (4) :349.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1.2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1.3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1.4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1.5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3.1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3.2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3.2.2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過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3.2.3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3.2.4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 篇9
①通知病人和家属。
②办理出院手续:病人出院后仍需服药时,护士凭出院医嘱处方领取药物,交给病人,并指导用药常识。护士收到出院证,协助病人整理个人用物,开具物品带出证
③健康教育:按不同病种指导病人。
④填写病人出院护理评估单。
⑤征求病人意见。
⑥护送病人出院。
二、病床单位的处理
①将污被服撤下,送洗衣房清洗,床垫、褥、枕芯、棉胎放于日光下曝晒6h,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隐藏:来源:考试大
②病床及床旁桌、椅用消毒溶液擦拭;
③脸盆、痰杯用消毒溶液浸泡;
④病室开门窗通风;
⑤铺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三、有关医疗文件的处理
1.填写出院时间——在体温单相应的时间栏内,用蓝色钢笔竖写出院时间。
2.病案归档——将病案按出院顺序整理好,交病案室保存。
出院病案排列顺序是:病案首页、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各种检验及检查报告、护理病案、医嘱记录、体温单。来源: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 篇10
1.协助病人坐轮椅时,将轮椅推至床旁,使椅背与床尾平齐,将脚踏板翻起,拉起车闸以固定车轮,如无车闸,护士应站在轮椅后面固定轮椅,防止前倾。扶病人上轮椅,病人坐稳后,翻下脚踏板,嘱病人把脚踏在脚踏板上。
2.推轮椅时,嘱病人手扶轮椅扶手,尽量靠后坐。嘱病人身体勿向前倾或自行下车;下坡时要减慢速度并注意观察病情。
3.协助病人下轮椅时,将轮椅推至床旁,固定好轮椅,翻起踏脚板,扶病人下轮椅。来源:
4.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轮椅,保持良好的性能。
(2)推轮椅速度要慢,以免病人不适或发生意外。
二、平车运送法
1.挪动法——适用于病情许可,能够在床上活动者。
(1)向病人解释,指导病人挪动方法,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将推车紧靠床边,将毛毯或盖被平铺于平车上,护士协助病人移向床边,护士用身体抵住平车。协助病人以上身、臀部、下肢顺序向平车挪动,使病人躺卧舒适,用毛毯包裹病人,露出头部。整理床单位,铺好暂空床。来源:
(3)下平车顺序是嘱病人先挪动下肢、臀部,再挪动上半身。
2.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病人或儿科病人。
(1)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钝角。
(2)向病人解释,以取得病人合作。松开盖被,协助病人穿好衣裤。来源:
(3)护士一只前臂自病人腋下伸到肩部外侧,另一只前臂伸到病人大腿下。病人双手交叉于护士颈后,护士抱起病人移步转身,将病人轻放于平车上,使病人躺卧舒适,用毛毯包裹病人。
3.两人或三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重的不能活动的病人。
(1)同单人搬运(1)。
(2)两人搬运时,护士甲一手臂托住病人的颈肩部,另一手臂托住腰部,护士乙一手臂托住臀部,另一手臂托住病人腘窝,合力抬起,病人身体稍向护士侧倾斜,两人同时移步至平车,轻放于平车上,使病人躺卧舒适,包裹好毛毯。
(3)三人搬运时,护士甲托住病人的头、肩胛部,护士乙托住病人的背、臀部,护士丙托住病人腘窝、腿部。其余方法同(2)。来源:
4.四人搬运法——适用于病情危重或颈、腰椎骨折等病人。
(1)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紧靠床边,在病人腰臀下铺中单。
(2)护士甲站于床头,托住病人的头及颈肩部;护士乙站于床尾托住病人的双腿;护士丙和丁分别站于病床和平车的两侧。四人合力同时抬起病人至平车上,使病人躺卧舒适,包裹好毛毯。
5.注意事项
(1)搬运时动作要轻稳,协调一致,推车速度适宜,确保病人的安全、舒适。来源:
(2)搬运时尽量让病人身体靠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缩短重力臂距离达到省力。
(3)推车时护士应站在病人头侧,以便于观察病情。病人的头应卧于大轮一端,可减少颠簸引起的不适;推病人上下坡时,病人的头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病人不适。推车出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避免震动病人或损坏建筑物。
(4)搬运骨折病人,在平车上应垫木板,注意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来源: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 篇11
1 腹泻定义
腹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肠蠕动过快、肠黏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异常, 导致每天大便超过3次, 粪便量大于200 g, 其水分超过粪便总量的85%[2]。
2 危重病人腹泻的相关因素
2.1 生理、疾病因素
2.1.1 低蛋白血症相关性腹泻 危重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 导致肠黏膜水肿, 影响营养物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同时大量液体因渗透压差而进入肠腔, 可引起吸收障碍[3]。有报道表明, 血清白蛋白低于25 g/ L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腹泻的发生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4]。
2.1.2 与年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引流Ⅱ (APACHEⅡ) 评分及住重症监护室 (ICU) 时间的相关性 吴铁军等[5,6,7]研究结果表明, ICU病人腹泻的发生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及住ICU时间有明显相关性。提示年龄越大、病情越重、器官功能不全数目越多、住ICU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腹泻。
2.2 肠内营养相关因素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在危重病人腹泻发生率中占首位, 为46.4%~61.0%[5,6,7,8]。其发生常与营养液渗透压过高、输注量过大、输注速度过快、灌注过程营养液被污染及营养液温度过低密切相关[9]。
2.3 肠道感染相关因素
胃肠道是脏器中最大的贮菌库, 当组织缺血、缺氧及炎症介质释放时, 胃肠黏膜是最敏感、最先受累的部位[10]。危重病人住院时间长, 侵袭性操作多, 影响了肠道正常菌群, 导致感染性腹泻发生[11]。
2.4 药物使用相关因素
2.4.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ICU病人基础疾病多, 全身免疫力低下, 侵袭性操作多, 抗生素多采用广谱、联合、长期应用, 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6]。其原因有菌群失调所致致病菌异常生长, 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菌群失调所致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 引起糖和胆汁的代谢异常而引起渗透性腹泻;抗生素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对肠黏膜的直接作用使黏膜绒毛缩短, 均可导致腹泻[12]。
2.4.2 胃肠动力性药物相关性腹泻 吴铁军等[5]研究报道, 胃肠动力性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为12.79%, 王红鲜[7]研究报道, 该因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为7.1%。原因为ICU 危重病人临床上多采用胃肠动力药物改善胃肠功能及预后, 此类药物的治疗剂量可导致腹泻[12]。
2.5 机械通气相关因素
病人使用呼吸机前无腹泻, 既往无胃肠疾病史, 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 h出现腹泻为机械通气引起的腹泻[12]。阙呈立等[13]的研究认为, 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腹泻的发生与胃肠营养支持不当、真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有关。
3 腹泻所致皮肤并发症
腹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 骶尾部皮炎及压力性溃疡, 这是因为粪便刺激皮肤, 使其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腐蚀的状态, 加上皮肤被摩擦, 形成会阴部和骶尾部皮肤红肿、溃烂[14]。
4 护理进展
4.1 肛周外涂药物法
此法是肛周皮肤损伤护理中普遍采用的护理方法, 外涂的药物主要有油膏、中药、创口保护膜等。优点:操作安全, 用于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效果最佳。缺点:排便次数多时, 护理工作量大, 频繁的清洗擦拭增加皮肤摩擦。
4.1.1 油膏外涂法
4.1.1.1 鞣酸软膏
鞣酸软膏其成分主要为鞣酸、甘油、凡士林等, 具有抗感染、保护、收敛皮肤作用, 可降低患部皮肤的亲水性, 减少大小便对皮肤的刺激, 起到收敛保护皮肤, 改善局部微循环, 增强免疫机能和代谢, 加速损伤组织修复和抗感染、止痛的功效, 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病人。贾红兵等[15]将自制鞣酸软膏用于22例老年腹泻、大小便失禁病人会阴部皮肤护理, 效果显著。周胜利[16]对60例发生腹泻的病人肛周皮肤使用10%鞣酸软膏配合电抗感染、止痛膜外涂, 可以延缓肛周皮损发生的时间。龚晓玲等[17]对55例老年腹泻病人采用鞣酸软膏配合赛肤润的方法, 能够加快肛周皮肤损伤的恢复。
4.1.1.2 强生婴儿护臀霜
强生婴儿护臀霜是由乳酸钠、二甲硅油、氧化锌等混合而成。二甲硅油具有润滑和保护皮肤作用, 氧化锌具有轻度吸附、收敛和一定的抗菌作用。安梅等[18]将其用于33例老年腹泻致肛周红肿的治疗, 收效良好。在此基础上, 该研究小组又将红外线与护臀霜配合用于老年腹泻致肛周红肿的治疗, 效果显著[19]。
4.1.2 中药外涂法
中药紫草具有清热、活血及抑制皮肤真菌的功效。黄爱玲等[20,21]均尝试使用紫草油治疗危重病人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六一散由滑石、甘草配制而成, 二味合一, 有清热而不留湿、利水又不伤身之用。钱一丹[22]利用六一散护理40例ICU腹泻病人的肛周皮肤, 表明六一散在收敛伤口上作用明显。蛇床子具有温肾、除湿、祛风、抗感染、抗病原体之功效。李国春等[23]以自制的蛇床子洗剂湿洗或湿敷于肛周皮肤表面, 经与红外线烤灯照射 30 min 涂锌氧油的方法对照证实蛇床子湿洗、湿敷法简单实用, 疗效显著, 减少护理并发症。山茶油为山茶科植物油, 其成分含脂肪油, 具有清热化湿、抗感染、止痛的作用。陈彬等[24]利用山茶油预防52例腹泻危重病人肛周皮肤红肿, 护理效果优于滑石粉。杨晋[25]的研究也同时证实茶叶在治疗肛周皮肤损伤方面的功效。
4.1.3 创口保护膜喷涂法
3M创口保护膜具有防水、防摩擦的作用, 可使皮肤与外界隔离, 减少大小便等造成的理化刺激, 从而预防了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同时保护膜还可以隔离大小便对破溃皮肤的刺激, 使破损范围不再扩大, 有效地预防肛周皮肤感染的机会, 利于修复[26]。 黄漫容等[26]利用3M创口保护膜对82例大便失禁的病人肛周皮肤进行干预性护理。王玉宇等[27]对182例ICU病人采用3M创口保护膜预防和治疗肛周皮肤损伤。两个研究同时证实3M创口保护膜在预防和治疗肛周皮肤损伤方面的效果。
4.2 肛周皮肤贴膜保护法
此方法适用于腹泻次数较多的病人。优点:护理成本低, 能缩短护理时间, 减轻护理工作量。缺点:粘贴时肛周易留空隙, 病人有不适感觉。
外科手术薄膜无菌、生物相容性好、透明、柔软、富有弹性, 防水、透气、黏附性强, 贴在皮肤上感觉舒服, 能有效保护皮肤, 避免粪便对皮肤的刺激及反复擦洗。孟尚梅等[28]总结用外科手术薄膜用于腹泻病人肛周皮肤的护理。黄漫容等[29]将肛周粘贴造口袋应用于20例大便失禁并腹泻病人皮肤保护, 此方法便于收集粪便, 保护皮肤免受粪便的刺激, 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同时, 能了解粪便的排出量, 为治疗提供依据, 并且能缩短肛周皮肤护理时间, 减轻护理工作量。
4.3 粪便导管引流法
适用于重症腹泻伴有大便失禁的病人。优点:有效阻止粪便溢出, 避免对皮肤的刺激, 减少耗材的使用, 减轻护理工作量[30,31]。缺点:病人躁动会造成肛管损伤肠壁[32]。李桂芳等[30]在对113例腹泻病人护理中, 利用气囊气管导管代替肛管连接胃肠减压器进行密闭式引流便液。该研究选择7.0~8.0号的气囊气管导管, 病人取侧位或平卧位, 用液状石蜡润滑导管前端, 自肛门插入直肠10 cm~15 cm后用注射器向气囊内充气15 mL~25 mL, 缓慢回拉至管道有阻力, 末端接透明引流管和负压引流器, 即可引流便液。贾灵芝等[31]在腹泻病人粪便引流护理中选用的是20F双腔气囊导尿管, 尿管管腔直径9 mm, 距导管前端3 cm处有一低压气囊, 充气后直径2.5 cm~3.5 cm, 用上述方法即可引流便液。也有研究采用留置气囊肛管接负压瓶持续低负压引流法护理28例便失禁的病人,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留置气囊肛管负压引流法引流, 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留置普通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法, 而肛周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肛管组[32]。
5 小结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推荐阅读:
危重病人护理查房07-23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10-23
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指引08-19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0-09
危重病人10-25
危重抢救病人05-31
抢救危重病人制度08-17
B-6危重病人报告及管理制度11-08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