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病人的护理

2024-08-07

高热病人的护理(通用7篇)

高热病人的护理 篇1

我院对高热病人,无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腋温>39 ℃者,采用了TY-98E电脑控制仪降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07年8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高热病人52例,腋下体温均波动在39 ℃~41 ℃。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0.5岁~84.0岁;阿托品中毒高热7例,产褥期感染高热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高热5例,肺部感染高热12例,中暑17例,小儿高热、惊厥10例。

1.2 方法

将52例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乙醇、温水擦浴,冰帽冰敷头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大血管,并配有药物降温等措施。观察组30例使用电脑控制降温仪降温,其中25例仅睡冰毯,5例同时使用了冰毯和冰帽,完全不用上述物理和药物降温。使用方法:将冰毯平铺于床垫上,冰毯上铺薄床单,病人穿单衣平躺于冰毯上,必要时可同时使用冰帽。正确连接电源、冰毯、冰帽,电源指示灯及AB两路数码管亮,此时仪器进入预备工作状态,经延时10 min后,仪器内部制冷器开始工作。开机时仪器显示内设预置温度为-1 ℃,可根据临床需要在-4 ℃~30 ℃调整,一般冰毯预置温度为20 ℃~25 ℃,冰帽(硬)预置温度为5 ℃~10 ℃,冰帽(软)预置温度为14 ℃~20 ℃。调好温度后按工作键开始工作。

2 结果

对照组降温速度慢而且不稳定,22例中有6例在停用冰敷等物理降温10 h后体温回升至39 ℃以上,而观察组降温速度快、平稳。30例全部能在0.5 h~3 h内下降至37.5 ℃以下,停用冰毯10 h后无一例体温回升至39 ℃以上。两组降温前后体温变化情况,见表1。

3 护理

3.1 注意事项

使用电脑控制降温仪时仪器必须使用标准的带地线的三芯电源插座,否则单独设置地线,以防漏电。冰毯的传感探头必须放置于冰毯下面。冰毯及软帽不能压折成死褶,连接软管不能过分扭曲,以免循环不畅通。电冰毯切忌直接接触病人身体,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和过凉导致病人寒战。另外,不要触及颈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跳过缓,对于婴幼儿及昏迷病人,使用前应用1次性中单将冰毯包好,以免大小便污染冰毯,使用冰帽时应将冰帽与病人头部边缘缝隙用毛巾掖好,防止与外界热交换,以提高治疗效果[1]。

3.2 生命体征监测

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病情变化,并随时记录。如发现寒战、面色苍白、体温急剧下降或心率迅速减慢,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必要时立即停止使用电冰毯、冰帽。监测体温了解降温效果,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

3.3 加强皮肤护理

勤翻身,衣服、床单一旦渗湿,要及时更换。对于高热昏迷病人,应30 min~60 min翻身1次,同时用少量的滑石粉轻轻按摩背部的受压皮肤,不但可以预防压疮,而且可促进背部血液循环,增加散热,否则会引起冻伤。如发现皮肤青紫表示静脉血淤积,血液循环不良,应立即停止使用。翻身过程中为不影响降温,无论侧卧或平卧背部自始至终应置于冰毯的制冷平面上。

4 讨论

4.1 电脑控制降温仪利用微电脑调节

用冷却水的循环速度来控制温度,控温精确,温度波动幅度小,对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高热病人进行降温,不但降温迅速而且平稳,作用持久而恒定,使部分传统降温方法效果差的病人体温平稳下降,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而且体温下降后脑细胞代谢和耗氧量降低,起到了保护脑细胞的作用[2]。

4.2 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轻了护士负担

软式冰帽设计能更好地贴近病人头部,防止与外界热交换,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方便插管引流操作。冰毯降温面积大,而传统的冰敷只局限于大血管处,同时使用冰毯和冰帽既能保护脑组织又能提高治疗效果。冰毯采用独特的蜂窝状设计,水循环更通畅,制冷更快,降温过程中既不需要更换冷源,又可以防止病人冻伤。解决了用乙醇、温水擦浴及冰帽、冰敷降温的不足,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摘要:[目的]观察电脑控制降温仪用于高热病人的疗效。[方法]将52例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脑控制降温仪降温,对照组22例,采用乙醇、温水擦浴,冰袋、冰帽等降温措施,观察两组病人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降温效果的时效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脑控制降温仪降温比传统的降温措施起效快而平稳,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关键词:电脑控制降温仪,高热,降温效果,护理

参考文献

[1]姚明亚,郑漫艳.冰毯仪降温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2,5(3):21.

[2]欧小云,杨燕,王慧.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高热的3种降温方法的效果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9.

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篇2

1 物理降温的方法

1.1 温水擦浴

温水擦浴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简便易行, 既经济又有效, 虽然作用不够持久, 但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理人员对此项护理措施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指导社区、农村地区家属及时处理高热患儿, 以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

1.2 乙醇擦浴

乙醇擦浴多用于39.5 ℃以上的高热病人, 乙醇是一种挥发性液体, 在皮肤上可迅速蒸发, 吸收和带走肌体大量的热, 而降低皮肤的湿度, 进而降低身体的温度。又因为乙醇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 故其散热能力较强, 临床上应用广泛。一般乙醇擦浴的浓度为30%~50%, 温度为30 ℃, 由于乙醇的温度与病人皮肤的温度接近, 擦浴时不会因刺激引起不适, 也不会因患儿哭闹增加产热。

1.3 冰袋和冰囊降温法

传统的冰袋降温法制作手续复杂。潘玉芹[1]通过对化学冰袋的应用总结出化学冰袋不仅可以通过传导作用吸收机体热量, 而且铵类化合物因其理会性质具有吸热作用, 两者合并使体温调节中枢定点下移, 导致体温下降。同时, 由于化学冰袋重量轻, 且不易破裂等优点, 容易被病人接受, 同时也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

1.4 灌肠降温法

一般可选用28 ℃~32 ℃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 保留30 min后再排出, 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 也有人提出, 对无低血压、意识清楚的中枢性高热病人使用冰生理盐水100 mL灌肠。

1.5 静脉降温法

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 体温升得很快, 降温效果较差。为探讨更理想的降温法, 姚梅琪[2]开展了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的临床研究, 其方法是将病人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入冰箱, 待液体温度阶为0 ℃~10 ℃时取出, 用棉套保温, 按“静脉输注法”把液体输入病人体内, 其体温疗效显著, 降温有效率达100%。

2 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用任何方法的物理降温, 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战, 使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对病人实施降温, 同时都应在其足心置热水袋, 减轻脑组织充血, 促进散热, 增加舒适度;尤其是冷敷头部, 更应高度重视, 降头温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 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 降低机体代谢率。一般认为, 体温下降1 ℃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6.5%, 颅内压可降低5.5%。所以, 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尤为重要。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损害的病人禁用乙醇擦浴, 特别是白血病病人, 乙醇擦浴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加重。擦浴时禁擦后背、胸前、脸部和足底等处,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采取降温措施30 min后测量体温, 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及神态变化。使用冰块降温的病人要经常更换部位, 防止冻伤。

参考文献

[1]潘玉芹.化学冰袋用于高热肿痛病人的观察[J].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 6 (8) :7.

小儿高热的护理体会 篇3

1 高热患儿的相关护理措施

1.1 降温措施

新生儿、幼婴儿常因高热而发生抽搐。门诊曾有体温在38℃时即发生了抽搐、昏迷和呼吸减弱的患儿。因此, 在治疗高热患儿时, 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常用的降温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1) 物理降温, 主要采取冷敷和擦拭。在现有条件下, 本院护理人员常采用头部冷湿敷, 一般在患儿体温达到38.5℃左右时即使用该方法, 平均间隔时间20~30 min换毛巾一次;当体温在39.1℃或以上时可搭配医用酒精擦拭, 擦拭动作要快, 用力均匀, 按头、颈、臂外侧、手背, 而后延手心、臂内侧至腋下的顺序反复擦拭;胸部及有大血管的部位也需要反复擦拭 (需两人完成全身擦拭) , 已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2) 药物降温, 当物理降温不能有效散热时可用美林2~5 m L喂患儿喝下, 平均间隔4 h喂1次, 1 d不超过3次;夜间可搭配退热贴于前额或脐周辅助降温。

1.2 抽搐现象及应对措施

抽搐是由于较长时间的高热引起神经功能暂时紊乱的一种症状, 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抽搐。患儿在抽搐前通常的表现有:嗜睡、不哭或哭声无力、烦躁不安, 易惊厥等现象。在这种情境下, 若患儿有因高热抽搐史时, 都应及时报告医生, 立即制定降温方案进行降温。若患儿有抽搐现象发生, 护士应时刻守护患儿 (最好有医生在场) , 放置头部偏向右侧, 口腔或鼻咽部有分泌物或呕吐物应及时清除, 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 准备急救药品、随时准备急救;可同时给予氯丙嗪, 按0.5~2 mg/kg肌肉注射, 缓解症状。

1.3 高热患儿的饮食

高热患儿能量代谢较快, 加上消化机能减退, 食欲不振, 因此导致营养缺乏, 又因出汗等情况致机体失水量增加, 故给予营养及水的补充是十分重要的。如患儿暂时不能进食, 应从静脉通道补充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脂溶性与水溶性维生素、脂肪乳等) , 如能进食则应鼓励家长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喂给患儿糖水、牛奶、菜汁、果汁等, 并按医嘱作静脉补液, 推持水盐、电解质平衡。

2 预防护理措施

对于住院时间较长的患儿, 应用甘油涂唇部防止口唇干裂;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 3~4次/d, 防止口腔内的炎症;若已经发生口腔溃疡时, 则以1%龙胆紫涂抹患处加以治疗。保持床铺的整洁、柔软、平坦, 经常更换患儿体位以防褥疮的发生, 患儿躺卧时经常受压部位要以20%酒精兑温水进行擦洗;大小便后臀部及会阴部要认真清洗, 清洗时应由前往后 (女性患儿更要注意) , 清洗后可拍打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伴有腹泻的患儿且臀部发红时可在局部涂抹甘油。患儿病房内空调设定温度为25℃, 不可让风直吹患儿, 更换衣物时应避免受凉。尽量保持病房内安静, 应开窗保持空气流通。病室内物品应放置整齐, 小部件应远离患儿, 以免误伤。

3 病情观察与急救准备

因患儿对自身病情尚不能用言语表达, 故对哭闹、好动、拒食或嗜睡、长时间不醒或短暂的醒来后又入睡等情况要严密观察, 准确反馈医师。一般高热患儿会出现全身发烫, 面部尤其明显, 但也有例外情况, 部分患儿反而皮肤冰凉, 或与平常相同, 但测量体温时却发现在40℃以上。因此, 管理规定, 禁止护士仅凭手的感觉来判断患儿体温的高低。护士必需清楚了解患儿高热引起的一些并发症的先兆症状;使用退热药物后, 应注意有无多汗、脉搏细速、呼吸浅快等表现。多观察皮肤是否有浮肿或黄染, 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高热患儿因抽搐导致严重缺氧, 或体温突降而引起虚脱, 因此有幼儿的家庭平日里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对急救箱内的各种急救药品、体温计、绷带、冰袋、医用酒精、输液器等物品进行日常检查, 用后立即补充。

摘要:目的 改进护理细节, 积极配合临床医师诊疗, 缩短小儿高热病程。方法 采用物理和药物降温措施结合, 使高热患儿及时退热, 防止抽搐、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果 小儿高热是儿科常见病症, 其治疗除临床诊疗外, 护理水平也是促进患儿恢复的重要措施, 结合孝昌县邹岗镇中心卫生院的实际情况, 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了细节改进, 从降温、预防并发症、饮食及病区综合处理等方面进探讨, 尝试了部分新措施。结论 通过对原有措施的改进和完善加上配合医师的临床诊疗, 争取让每位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以期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高热,护理,探讨

参考文献

[1]赵玲.小儿高热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 (16) :2189.

[2]刘玲, 左艳梅.浅谈小儿高热的物理降温及护理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3, 10 (6) :93-94.

[3]许家芹.小儿高热护理的要点[J].中国基层医学, 1994 (4) :131.

[4]籍凤英.小儿高热惊厥退热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 (4) :56.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篇4

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患儿, 其中男18例, 女11例, 年龄11个月~6岁, 平均2.5岁, 住院时间6~14 d, 16例呼吸道感染高热首次发病, 9例有高热惊厥病史、3例癫痫病史、化脓性脑膜炎1例。

2 护理措施

2.1 抢救措施:立即实施急诊急救, 争分夺秒地改善惊厥发作, 护士将患儿马上去枕平卧, 使头部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预防误吸, 强刺激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 根据医嘱给予安定0.3~0.5 mg/kg镇静药物缓慢静注, 药物止惊首选安定主要是其安全不良反应少和作用快, 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也可应用水合氯醛灌肠, 立即使用药物降温安乃近滴鼻法, 滴药后用手轻揉患儿双侧鼻翼, 促进药物尽快吸收, 同时配合温水擦拭物理降温, 我科室不太主张给小儿酒精擦浴, 现在有些儿孩子皮肤较敏感易出现红肿, 另外一些药物应避免与酒精接触, 所以我们主张用温水擦浴作用安全可靠。迅速给患儿建立静脉通路, 做好抢救用物的准备, 准确及时按医嘱严格给药。

2.2 加强观察:护士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将患儿安排入住安静整洁病房, 加强病情观察以防抽搐再次发生, 病房间避免强光线和噪声刺激, 减少陪护人员数量, 将患儿平卧, 头偏向一侧, 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准备好吸痰器及时清理吸出痰液和分泌物, 防止呕吐物误吸气管。及时鼻导管吸氧吸入, 给予流量0.5~1.5 L/min, 抽搐时用包裹纱布的开口器放于上下齿之间以免舌及口唇咬伤。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输液过程中的反映。

2.3 提高儿科护士业务水平:加强护士的基本功训练, 强化专科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科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学习培训, 特别安排老护士讲解讲解抢救患儿的经验, 护士长重点培训低年资新生, 强化低年资儿科护士静脉穿刺培训, 是儿童专科医院护理管理的必然趋势[2], 培训内容急诊急救、静脉输液、呼吸道护理, 本期我们科还组织成立了品管圈, 向日葵圈定期为3个月, 主要注重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目标是在做好护理的同时指导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和家庭护理急救方法, 特别是对从事体力劳动家长给予耐心耐心细致的指导, 缓解了患儿和家长的紧张焦虑、烦躁心理, 护士在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中自身素质得到加强, 经过强化学习使全科室护理水平整体提高。

2.4 健康教育指导:我们科80%以上患儿家长缺少高热惊厥发生发展以及救治相关知识的了解, 对患儿出院后的衣食住行护理也不是很在意, 所以据统计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约为35%[3], 护士在患者出院前要教会家长一旦患儿在家惊厥抽搐一定要给予人中、合谷等穴位强刺激进行院前救治, 拨打急救电话, 将患儿平卧,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我们在巡视病房时发现好多年轻家长不懂, 我们应告知患者家属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防止患儿发生误吸。天气寒冷注意做好保暖随季节增减衣物预防感冒诱发肺炎, 加强患儿饮食营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原发病的好转, 护士热情周到给家属预留科室电话, 定期沟通随访指导, 良好的沟通使患者焦虑心理降低, 建立信心满意度提高。

3 结果

本组29例患儿治愈26例, 好转3例, 无死亡病例, 患儿家长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掌握了护理相关知识, 患者家属满意率97%。

4 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病情危重, 需要医护人员积极采取有效地急救措施, 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4], 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护理上根据患儿高热惊厥的特点做好呼吸道护理谨防窒息缺氧发生, 严格遵医嘱用药, 基础护理要精心, 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告知家属一定要学会家庭急救知识, 注意患儿生活起居, 有感冒发热时不要在家随意用药, 病情变化再次发生惊厥时立即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拨打急救电话来院, 使家长掌握有关抢救和护理知识, 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护士精湛的技术进行及时抢救高热惊厥患儿, 精心细致的临床基础护理, 有效地减少了一些儿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使护理水平得到完善和提高, 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我科29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9例患儿治愈26例, 好转3例, 无死亡病例, 患儿家长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掌握了护理相关知识, 患者家属满意率97%。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病情危重, 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 护士精湛的抢救技术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精心细致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发生, 医患关系和谐,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

参考文献

[1]孙红霞, 程万里.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 2013, 8 (z1) :88.

[2]刘新文, 刘晓文, 花芸, 等.低年资儿科护士静脉穿刺强化培训初探[J].中国伤残医学, 2008, 16 (1) :39-40.

[3]朱怡然.临床护理全书·小儿科分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5:103-106.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篇5

1 护理方法

1.1 立即将患儿置于暗光、安静的病室, 松解宽衣, 调节室温为18~20℃。

1.2 将患儿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1.3 给予氧气吸入, 无论患儿有无缺氧症状均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以缓解脑细胞缺氧症状, 从而减轻脑损伤。

1.4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尊医嘱给予镇静解痉及退热药物, 同时给予物理降温, 如:

温水擦浴、冷敷、冷盐水灌肠等,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1.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患儿T.

P.R及神志、瞳孔变化, 如有改变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防止发生意外。

1.6 保证患儿安静, 减少刺激, 各项治疗护理要集中进行, 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 以方便随时用药, 严格交接班, 并做好记录。

1.7 退热期因患儿大量出汗, 故要叮嘱患儿多喝水, 适量静脉补液, 及时擦干汗液, 并用温水洗澡, 更换清洁宽松衣服, 以免着凉。

1.8 恢复期指导患儿合理膳食, 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保证充足营养, 居室要清洁通风。

2 体会

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 篇6

1 临床资料

患者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个月~5岁, 平均年龄2.5岁。其中1例为急性阑尾炎, 持续高热5 d, 17例为上呼吸道感染, 6例为细菌性痢疾, 4例为支气管炎, 2例为支气管肺炎。全部病例均为高热, 发病突然, 惊厥发作时间短, 部分有高热惊厥史, 很少连续发生, 无神经系统异常, 但高热可加重痉挛增加氧的消耗量而发生脑水肿。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体温可骤升高达39℃以上, 突然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或阵发性抽搐, 一般经数分钟后缓解。缓解后患儿精神基本正常, 意识清楚, 一般情况好。

2 护理体会

2.1 认真观察, 及时处理。

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应熟悉小儿高热惊厥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反应要敏捷, 尤其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惊厥持续时间及恢复后的情况, 惊厥发作的类型、状态及次数, 观察后详细做好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协助医生迅速作出诊断, 采取紧急措施:立即控制惊厥发作, 细心护理患儿。最有效的方法是: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 针刺2 m in~3 m in不能止惊时, 应迅速选用抗惊厥药物及退热药物,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动作迅速敏捷, 做到忙而不乱, 急而不躁, 与医生密切配合,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护理正确的护理与有效的护理是不可分割的, 惊厥患儿的护理问题应着重考虑三方面:

(1) 舌咬伤的可能; (2) 坠床的可能; (3) 持续惊厥的可能。找出问题后就要给予相应的有效的护理。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 而养的好坏关键在于护理, 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情的预后, 而全方位的护理, 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尤为重要。

2.2.1 急救时立即将患儿平卧床上取头侧位, 用纱布包

裹压舌板将患儿口腔扩开, 防止舌唇咬伤, 必要时用舌钳把舌拉出以防舌后坠而引起窒息。解开衣领, 利于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惊厥时应迅速给予氧气吸入, 鼻导管吸氧法0.5~1.5 L/m in, 面罩吸氧法2~3 L/m in.必要时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3~4 m g, 以减轻缺氧时对脑细胞的损害, 防止缺氧导致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处置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加重患儿的疼痛及恐惧心理。

2.2.2 防止患儿坠床及碰伤。

加强看护, 安好防护栏, 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肢体。

2.2.3 减少患儿持续惊厥的诱因也很重要, 如:

病室内须保持绝对安静, 病室内照明用光线不可过强, 室温以24~26℃、湿度60%为宜。衣被须舒适, 保持安静睡眠, 对抽搐频繁者应设专人护理,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动作要轻柔敏捷, 防止诱发惊厥, 定期测体温, 有发热倾向时可用冰袋、冰枕、温水浴给予物理降温, 并及时报告医生。

2.3 与家长的交流及协调做好健康教育的指导工作,

做好对家长疾病知识、用药常识、防护常识及饮食起居的积极宣传和正确指导, 可以减少小儿惊厥的复发。首先应向家长说明有关惊厥发作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并给予指导, 如让家长了解哪些原因可诱发惊厥, 如何预防等知识。因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为35%, 常见于6岁以下体质较弱的儿童, 所以要指导家长加强儿童的体质锻炼, 增强机体免疫力;平时要注意给患儿保暖, 注意饮食卫生等等, 并指导家长对患儿的日常护理, 使之熟悉掌握惊厥及有发热倾向的简便处理方法, 注意备用退热药, 最关键的是做好预防工作。

3 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 篇7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 本科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48例, 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2], 其中男30例, 女18例, 年龄6个月~14岁。体温在38.5℃~39℃ 6 例, 约占12.5%, 39℃~40℃之间 40例, 约占83.3%, >40℃ 2例, 约占4.2%, 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2急救及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解开患儿衣领, 使之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清除其口鼻分泌物, 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填于其上下齿之间, 以防咬破唇舌。必要时用舌钳把舌拉出, 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备好吸痰器和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具。

2.2 改善组织缺氧

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 加之耗氧增加, 导致组织缺氧。脑组织缺氧时, 脑血管通透性增加, 可引起脑组织水肿, 致使惊厥加重。缺氧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对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及预后均有一定影响, 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并适当提高氧流量, 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 呼吸规律后, 给予小流量氧气吸人。当屏气时间长, 紫绀严重时, 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方法无法改变SpO2, 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 扣紧面罩, 挤压呼吸囊, 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 反复而有规律进行, 以胸廓起伏为准, 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30%~50%的氧气, 以防氧中毒[3], 呼吸恢复立即停止。

2.3 控制惊厥

2.3.1 针刺止痉

针刺止痉是既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止痉方法。常用针刺或按压人中、合谷、百会、涌泉等穴位, 一般仅需1~2个穴位, 注意不要太用力, 以免损伤, 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4]。

2.3.2 药物止痉

要选用方便、作用快、毒性小的止痉药物, 剂量要给足, 使患儿在短时间内达到减轻或停止惊厥的目的,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两种药物, 如地西泮、10%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止惊剂, 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 是抢救的关键。用10%水合氯醛0.5~1 ml/ (kg·次) 灌肠, 灌肠止惊作用快而且操作简便快速, 必要时30 min重复1次。地西泮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推注, 外观虽混浊但不影响疗效[5], 静脉推注速度为lmg/min, 剂量为每次0.2~0.3 mg/kg, 一般婴儿用量不超过3 mg, 幼儿不超过5 mg, 年长儿不超过10 mg, 并注意观察抽搐停止即停静脉推注地西泮, 以免抑制呼吸, 必要时20 min后可重复使用。亦可使用鲁米那钠肌肉注射8~10 mg/ (kg·次) 。

2.4 高热护理

高热可进一步加重痉挛, 增加脑耗氧引起脑水肿, 故应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

2.4.1 物理降温

可选用温水或25%~35%乙醇擦浴, 冷生理盐水灌肠或冰敷降温, 冰袋置于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2.4.2 药物降温

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复方氨基比林, 持续高热者可静脉给予地塞米松, 必要时给予人工冬眠疗法, 对于癫痛的患儿禁用人工冬眠疗法或慎用激素。

2.4.3 液体降温

患儿因高热引起机体代谢增快, 酸性代谢产物增多, 需要的水分及营养物质增多, 在心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 给予足够的液体既能纠正代谢紊乱, 又能补充所需要的能量, 利于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的排出[6]。

2.5 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

对于频繁、持续抽揣继发脑水肿者, 可在应用止痉药的同时应用速尿、甘露醇或地塞米松、高渗葡萄糖, 并使用营养脑细胞的药物, 以减轻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 否则, 可加重惊厥或出现脑疝, 危及生命。持续而频繁的严重惊厥往往都是由于脑水肿存在, 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也是治疗某些严重惊厥的有效措施。

2.6 加强基础护理

①密切观察患儿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转归;②保持病室安静, 光线柔和, 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室温以24℃~26℃, 湿度65%为宜;③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应轻柔, 并集中进行, 尽量减少对患儿搬动;④惊厥发作时, 禁止饮食, 等待病情稳定后, 再喂奶或鼻饲;⑤注意安全, 防止坠床及碰伤。

2.7 出院健康教育

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为35%[7], 而惊厥反复或持续发作可以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因此, 加强患儿家属关于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防护常识及饮食起居的积极宣传和正确指导, 对于去除诱发因素及正确紧急处理发作至关重要。首次高热惊厥发生后30%~4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 75%的患儿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 90%在2年内[8]。因此, 对患儿家庭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 让家属思想上做好准备, 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并备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 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止痉药等。

综上所述,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 其起病急、发病率高, 如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使脑细胞受损, 影响智力发育, 转化为癫痫甚至危及生命[9]。因此惊厥发作时及时恰当的救治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4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 笔者体会到:①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 常致窒息而发生脑缺氧, 在其急救处理程序中, 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是其关键;②为赢得抢救时间, 护理人员应熟练地配合医生急救, 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械应完备, 准确执行医嘱, 分秒必争;③积极做好高热惊厥患儿出院健康教育工作, 使患儿家长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疾病知识, 对预防高热惊厥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莉, 蔡方成.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4 (1) :51-52.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486.

[3]曾因明.危重病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7.

[4]颜景红.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治.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 (10B) :23-25

[5]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58.

[6]吴保敏.抗惊厥药物在儿科急救中的选择与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4 (11) :648-650.

[7]朱怡然.临床护理全书.小儿科分册.北京出版社, 1995:103-106.

[8]张洪莹, 郭丽, 赵秀芹, 等.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26) :110-111.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探析下一篇:微生物蛋白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