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老年病人的体会论文

2024-06-26

护理老年病人的体会论文(通用12篇)

护理老年病人的体会论文 篇1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 老年手术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鉴于老年手术患者的生理变化具有独特性, 根据他们的具体特征拟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将对他们的手术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就多年来在这方面所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体会。

1 老年病人的一般生理、心理特征和护理体会

1.1 一般心理特征

老年人首先经历的一大变化是退休。首先导致每天生活时间的紊乱, 闲暇的时间多了, 每天紧张有序的工作时间被打乱了;其次是社会地位的改变, 自我成就感的缺失, 生活及活动环境以及接触的群体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工作环境变成了生活环境, 由复杂的工作群体变成了单一的家庭群体。由于上述的改变导致老年人表现出:空虚、无所事事、自卑、孤独和烦躁等心理变化。

1.2 一般生理特征

老年期由于生理机能的下降, 年高体弱, 全身条件较差。人院时除手术病症外, 常常伴随有诸多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贫血、营养不良等。其抵抗力、代偿力、应激力均较差。另外, 病人的手术病症也较复杂和严重。

1.3 一般情况的护理体会

这段时期的护理主要体现在入院的前期, 护士长、管床护士与病人亲属共同协作才能达到更佳效果。沟通成首要任务, 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素养和性格特征的不同, 在交谈中使病人得到真正需要的心理安慰和疏导, 恢复一定的心理平衡。医护人员在此期不应把病情的严重性全部如实告诉患者, 以达到不破坏病人的防御心理的目的。同时与亲属一起做好劝慰, 让患者对治疗充满希望, 调整好情绪, 保持心情愉快。使其能主动积极配合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但要注意一点, 患者的真实病情及严重性必须如实告知亲属。

2 老年手术病人术前心理、生理特征和护理体会

2.1 术前心理特征

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变化较年青者更为复杂, 一旦处理不好将给手术治疗及恢复带来许多麻烦。根据病人的性格、气质、生活质量、文化程度和思想修养等的不同而表现各异。主要有: (1) 消极悲观者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 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给自己的子女增添更多的负担;加之认为人都要生老病死, 过一天算一天, 自己的病自己清楚, 治与不治都一样的消极思想, 而不愿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 (2) 焦虑、孤独、猜疑者由于病痛缠身, 失去了正常交往。尤其是失去配偶或子女者, 孤独感更加严重, 自悲自怜;加之病程长, 自认为即使手术也难以延续生命或术后更添痛苦, 而对手术感到紧张和恐惧; (3) 医治迫切、想象完美者这类病人, 求医治疗心情迫切。要么认为自己的手术同其他年轻人一样是"小手术", 做完休息几天就恢复了;要么把希望寄托于医术高超的医生, 寄托于护理工作的创新, 幻想医疗奇迹的出现。

2.2 术前生理特征

老年病人除了正常的生理特征变化 (前述) 外, 主要还是依据相关手术病症的改变进行判别。但有几点必须引起重视:一是抵抗力差;二是代偿功能低下;三是应激能力迟缓。无论是对原发病还是继发病而言都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及时发现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2.3 术前护理体会

主要消除病人前述的三种表现;伙同病人家属一起安慰好病人, 使其放松;陪同主治医生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举例说明手术的良好效果, 取得病人的信任, 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术前晚必须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 保持病房安静, 必要时可适当应用镇静药;尽可能简化术前准备, 操作一定要轻柔、规范。如上导尿管、胃管、备皮、输液等。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3 术后心理、生理变化及护理体会

病人手术麻醉清醒后首先对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的成功与否、日后的恢复情况都非常的渴望了解;同时由于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影响, 术后病人表现极度虚弱, 精神状况差;麻醉过后手术部位剧烈的疼痛, 禁食水的影响, 以及各种监护仪声音对病人的刺激, 都会对病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术后恢复的前期, 护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手术后的常规技术护理操作外, 家属及好友的照顾也很重要。同时护士长及管床护士经常巡视病人, 主动与其交谈, 耐心解释手术的成功性及术后恢复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必要的处理。双方积极有效的配合, 使其放松, 消除顾虑, 转移注意力, 减少不良刺激对病人造成的紧张。

总之, 在老年手术病人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以严谨的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技术操作对待病人;同时多与其进行思想交流、沟通, 鼓励病人消除各种顾虑积极与医护人员协调配合,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老年病人的体会论文 篇2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自9月至9月共收治187例老年患者。其中,6l~70岁102例,71~80岁73例,80岁以上12例。治愈178例,占95.2%.回访102例,功能恢复良好。

2老年患者常见心理问题

2.1焦虑

老年人住院后对疾病过分担心,能否治愈,手术是否成功,有无并发症及后遗症,昂贵的医疗费以及对家庭、子女带来的影响等使他们忧心忡忡,常表现出焦虑、抑郁情绪,往往要求放弃治疗。

2.2对治疗存在恐惧感

老人大都是因为车祸或不慎摔倒致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对医院环境生疏,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感。

2.3担心出院后无人照顾

多数老年人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恢复过程不了解。担心出院后不能正确功能锻炼,又加上出院后身边无人给予指导,因此,患者不愿意出院。

2.4多疑

对别人的言语表情及周围环境敏感多疑,老以为别人在议论他的病情。一再追问医生:病情严不严重,能不能治愈,今后生活能不能自理等。怀疑亲友及医生隐瞒病情,怀疑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与治疗效果,始终处于焦躁不安状态。

2.5过分敏感

希望受到周围人员的关心重视,认为自己年长,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一旦自尊心受挫,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百般挑剔。

2.6被动依赖、悲伤自怜

部分老年患者入院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变得软弱无力,希望更多的亲友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

3护理方法与经验

3.1健康心理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观察其心理反应,收集分析心理信息;主动与老人打招呼,迎合老人心理给予适当的称呼,问寒问暖,耐心倾听老人的陈述,不可表现为不耐烦的情绪,对老人的健忘和哕嗦给予谅解。

指导鼓励老人正确看待疾病,介绍比他(她)年龄更大的同类型成功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治疗阶段的始终。教育内容以患者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技巧为主。由于老年人记忆力较差,每次讲解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可过长,要简单易懂,反复多次。

3.2适宜环境

环境性质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它关系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所以,要为康复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因老年人喜欢静,要尽力消除噪音和恶性刺激,保持光线充足、室温恒定、温度适宜、定时通风。舒适美好的感受有利于心身保持最佳状态,以利康复。

3.3文明礼貌

亲切体贴在患者心中留下好印象,尤其患者刚入院时。由于病房环境陌生,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因此,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打招呼,自我介绍,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制度、探视时间,耐心倾听患者询问,对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尽量予以满足。这样,可使老年人感到受重视、被尊重,产生信任感,减轻紧张、恐惧的心理。

选择形式多样、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如形象生动及图文并茂的小卡片、幻灯、电视、宣传册等,图片和宣传册的字迹要略大一些,方便患者阅读。在口头讲解的同时配合动作示范,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患者一般采取语言教育方法,口头进行教育讲课、解释、讨论和开导,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录音、电视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老年人害怕孤独。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关心,因此,聊天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使不良健康行为得以纠正。

3.4合理饮食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胃肠功能紊乱,加上活动减少,对饮食常有特别要求。饮食多样化,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少食多餐,低脂高钙,如瘦肉、蛋类、鱼虾、牛奶等,并铺以钙类药物治疗。少辛酸麻辣,多补充水果蔬菜,以利大便通畅。饮食营养护理有支持性和治疗性的作用,科学、适宜的平衡膳食有利于疾病治疗与康复。

3.5预防并发症

很多老年人自述平时身体健康。但是,老年人本身功能减退,许多合并症未被发现。加上卧床的不良刺激、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具体措施是保持床铺的整洁,注意翻身,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用防褥垫,以防褥疮发生。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经常拍叩背部,嘱咐患者做深呼吸和上肢扩胸运动,可以防止肺部感染。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预防泌尿道逆行感染,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尿液的机械冲洗作用。对触觉不敏感的患肢要注意防止烫伤和压伤。

3.6做好家庭、社会支持工作

老年骨科患者一般恢复期较长,需要长时间被人照顾,给亲属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个别患者家属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此时。护理人员除了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外,还要做好亲属的心理工作和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家属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耐心、周到的护理,给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消除自卑感、孤独感,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实。良好的家庭环境、亲戚朋友的真情关怀,常常能使老年患者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在院期间,让家属及周围朋友经常来探望患者,使患者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关心、照顾,而不再依赖医护人员,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生活自理。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家庭负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7恢复性训练

恢复性训练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没有正确、积极的功能训练,即使是骨折治疗复位很理想,也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复功能。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不同的骨折类型,在不影响病情恢复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恢复性训练。要按照循序渐进、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原则进行。

老人体质差而懒于活动,每天要督促患者训练,给予指导和协助,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凡是未被固定的关节及未被制动部位,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卧床功能训练,促进周身血液循环,防止肌萎缩或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要注意训练时的安全,穿平底鞋,地面不宜太滑,室内设置扶手。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在进行康复指导时要告知患者,平时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以增加体力,但要避免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和在雪地上快步行走,并注意多晒太阳、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态。

3.8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针对每位老年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发放爱心联系卡,交待具体复查时间、咨询电话,使患者和家属感到出院后仍能随时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打消患者担心出院后无人指导的顾虑。

4总结

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 篇3

【关键词】 老年病人;临床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11-02

在现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下,老年住院患者越来越多,且其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求被给予疾病护理,且要求在心理、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支持;而由于老年病人身体机能发生改变、组织结构老化、发病症状迥异等,使护理工作难度提升。因此,要满足老年病人身心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及较高的职业素质。

1 老年病人护理方法

1.1 心理护理 受老年病人身体功能下降、老化程度加重、病情严重等因素的影响,老年病人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恐惧、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为此,在护理中,关注老年心理,给予老年病人贴心照顾,在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改善其心理情绪,提升其生存欲望。①全面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个性、病情、兴趣等,抓住患者兴趣点,根据患者实际理解力,与患者进行轻松交流,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②在交流过程中尊重老年病人,使用敬称,以平和口吻进行对话,态度诚恳,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从患者言语中了解患者负面心理产生的原因,并以安慰、开导、支持等言语,减轻患者忧愁。③针对一些寂寞、孤独的患者,要多提供温暖、关心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提升其心理安全感;针对一些轻生、不配合治疗的患者,要以成功案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与生存的信心;针对一些理解力较差、听力受限的患者,在与其交流中,要注意使用肢体语言,以提升患者的理解度。

1.2 疾病护理 从老年病人病情来看,其病种多样、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身体抵抗力差,这提升了护理工作难度,因此,要实现有效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与知识,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专业的疾病护理。①了解疾病原因。从调查发现,造成老年患者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跌倒、用药不当、褥疮、多种基础病并发(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抑郁等,护理人员要在全面分析患者病因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②进行专业性护理。针对引发老年疾病原因,在护理中要重点突出此方面护理,并给予专业性护理。密切观察褥疮患者感染部位,并进行合理用药、及时换药等,以避免多种并发症发生;对跌倒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病状,保证患者血压、脉搏、心率正常;对尿失禁、尿感染患者要给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注意环境卫生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并要求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对一些炎症患者,如呼吸道感染,要以青霉素或红霉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体征、病情指导患者进行休息、合理运动,防止老年患者长期卧床造成便秘、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③强化日常护理。患者的衣食住行情况对患者病情产生重大影响,老年患者活动不便、体质较差、病情复杂,若不注意日常护理,则会加重患者病情,因此,护理中必须强化日常护理。进行饮食护理:提倡老年人以清淡食物为主,并多食稀软温热的粥,以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避免进食油腻、高脂肪、高糖、辛辣食物;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保持良好心情,最好将进餐时间控制在30-40min。进行皮肤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运动少,自我管理能力差,常发生皮肤损伤与感染、肌肉萎缩、静脉曲张等现象,日常护理中要保证患者皮肤干净、干燥,并按摩,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水肿、静脉曲张等发生;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训练、肌肉按摩,尤其对一些骨折患者,要对其进行专业性肢体训练指导,以防止肌肉萎缩、肢体功能下降。

1.3 健康教育 结合老年患者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向患者耐心讲述疾病形成原因、护理技能、治疗方法、患者配合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治疗后可能性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等知识,示范一些护理行为,并对患者自身护理行为进行指导,以提升患者的疾病意识,促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护理。

2 提升老年护理效果的有效条件

2.1 强化老年病人护理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实现护理效果,获得患者好评,医院必须强化老年患者护理管理,通过全面化、细致化规定,落实护理行为。①强化制度管理作用。將护理人员的举止仪态、工作事项等内容规定下来,如要求护士言谈举止要适度、面带微笑、吐词清楚、做好交接班、入院宣传、发药、打针等工作;以强制与激励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双重约束或鼓励,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护理人员行为、态度。②发挥护士长带头作用。各个科室护士长要发挥其带头作用,为下属做好行为示范,做好日常巡查、监督工作,并对护理人员及患者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护理人员护理行为,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③进行评价考核。采用患者护理满意度考评、上级评估、护理人员自评、同事互评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工作展开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以促使护理人员全面认识自身,改善日后护理方法。

2.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提升护理水平 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要保证护理工作持续开展,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强化老年病人护理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将本专业知识贯穿于临床实践中。另一方面,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与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教育,促使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端正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对老年病人进行精心、耐心、细心、真心的护理。

3 结 语

对老年病人的护理不单单是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尊重老年人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为老年患者提供基础性病理护理,且要面向老年患者心理、生活、安全等,为其提供综合性的护理,以使其感受到护理的人性化,产生舒适感、信任感、安全感、亲切感,进而提升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实现医院护理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桂芝.老年患者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9).

[2] 陈桂芸,于文凤,孙月兰.护理健康教育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2012(06).

[3] 王兆和.浅谈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

社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例老年患者, 均从某大型综合社区自愿招募而来,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2例, 最大87岁, 最小68岁, 平均年龄 (75.73±7.61) 岁。

1.2 调查和随访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形式[3,4,5,6], 各调查对象均事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分别统计:不同性别、年龄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类型的区别, 以及对医务人员的心理护理需求的不同, 心理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别。表中内容按预先拟好的问题, 通过日常治疗和护理, 观察接触病人, 定期随访1年, 并把住院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和适应过程归纳为紧张焦虑型、敏感多疑型、乐观稳定型[4]。表中日常生活能力项参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分册[5,6], 将日常生活能力分为5级, 其项目有使用自行车、做家务、步行、穿衣、梳洗、处理钱财6项, 程度分5级, 1级:日常生活全靠别人帮助不包括卧床病人;2级:活动需别人具体帮助和指导;3级:别人从旁指导或尚需器械辅助;4级:有困难但能独立完成;5级:完全自己做[6]。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年龄和性别与心理状态类型分布关系

见表1, 敏感多疑型人数最多 (15人) , 其次是紧张焦虑型 (14人) 和乐观稳定型 (11人) , 性别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χ2=9.361, P<0.05) 。

2.2 对医务人员的心理护理需求的不同

调查对象中有36例自我感觉需要心理帮扶, 其中需要了解病情和相关防治知识的有34人, 希望得到他人理解的有28人, 希望得到专业帮助的有29人。

2.3 心理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见表2, 心理护理前后调查对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统计学差异 (χ2=4.521, P<0.05) 。

3 讨论

语言是一种艺术, 尤其对病人。它具有无穷的魅力, 医学医治人类肉体上的痛苦, 艺术医治人类精神上的创伤。这两者其实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都是为人类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老年人由于寿命的延长, 生理储备、适应能力减退, 应激能力差。更要求护士应用心理护理[7], 通过语言交流如谈心、说话来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愿意说些什么、要求什么、忌讳什么,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开导病人和帮助解决问题。非言语性沟通, 即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 这点对于医护人员更为重要, 因为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对病人造成较大的影响, 运用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本文调查显示, 40例患者心理状态, 以敏感多疑型最多 (15) , 乐观稳定型 (11) 和紧张焦虑型 (14) 相对较少, 这与老年人体质差, 常患多种慢性病, 生活逐渐失去独立性和经常住院的心理因素有关。调查还显示, 女性患者中敏感多疑型比例较男性为高, 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8]。

老年人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 病情波动性大, 病人顾虑多, 特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属的理解。因此, 心理护理不能仅停留于帮助解除不良心理, 更重要是能够理解病人,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调查也显示, 大部分老年患者需要心理扶持和专业帮助。对调查首先理解他所患的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不能掉以轻心, 需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心身疾病的病人通常表现出心理应激水平较低, 每遇心中有解不开的疙瘩时, 单纯的说理方法难以奏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时, 医护人员特别是亲属应了解其内心矛盾, 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消除后顾之忧[9]。通过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前后调查对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显示, 心理护理能改善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满力, 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77-78.

[2]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1-123.

[3]何建谋.心身护理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关系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9 (9) :27-28.

[4]刘士双.老年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22 (10) :200.

[5]丁一, 徐涛, 李威, 等.浅析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9, 26 (1) :54-56.

[6]刘建芬, 潘孟昭.护理如何为老年保健服务[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10) :513.

[7]丁一, 徐涛, 李威, 等.浅析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9, 26 (1) :54-56.

[8]郝玉玲, 方秀新, 薄本芝, 等.老年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2) :148-150.

护理老年病人的体会论文 篇5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冬的心理特点及有效护理。方法总结32例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从护患关系、治疗环境,疏导负性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32例老年病人通过心理护理达到最佳的治疗状态。结论加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加速病人早日康复。【论文关键词】老年病人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老年人是健康较脆弱的群体,不仅身体各器官老化、功能衰退,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人在住院期间,护士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对病人恢复健康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作者对32例老年住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敏感的自尊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是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1.2孤独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1.3焦虑、猜疑和恐惧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老年人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1.4退化表象(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前提,常被指为自私自利;(2)依赖性加强: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这种心理不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兴趣狭窄: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更无增添新兴趣的动机;(4)强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2心理护理对策 2.1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地使其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1][2]下一页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护士对患者情况掌握的准确程度,护士在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下,可以对症下药。在和患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交往的分寸和技巧,以融洽和患者的关系。患者一旦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护士即可通过言语、态度、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感染患者,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empirenews.page--] 2.3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情绪(1)维护自尊,消除孤独感:热情接待新人院患者,做好人院介绍。耐心介绍医院、病区环境,介绍同病室病友及医护人员,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医护人员要理解并尊重老年人,称呼恰当,言语礼貌,行为端庄大方。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妥善解决,对一般无原则性问题尽量迁就,适当照顾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而对不能解决或违反原则的要求,要耐心地给予解释,说明原因,使其能够接受,避免产生抵触情绪,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为消除病人孤独感,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对病人充分理解和同情,使病人视护士为亲人,宣泄内心的感受。与此同时,重视家庭支持的治疗作用。动员家人经常看望,对危重病人应以疾病康复为目的,留陪护且勿多人探视。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病区开展趣味不同的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孤独感,保持愉快的心态。(2)消除焦虑、恐惧和猜疑的情绪:护士首先要细心观察,了解病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若因生活、经济上有困难,护士应尽量帮助解决或尽快与病人家属联系,给予妥善处理。若因病人对疾病本身不清楚,护士应进行细致的疾病宣教,讲解有关的科普知识,使其对疾病有所了解。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及检查前要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时应注意声音宏亮,语速宜慢,内容简明扼要,且根据病人的理解水平来讲解,使其尽量清楚。对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及用药后的反应、副作用,应事先向病人及家属讲清楚,消除其紧张情绪。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及时了解检查结果,明确治疗与康复过程及方向。鼓励病人尽可能参与疾病的医疗决策活动。护士在病人面前要表现镇定从容、耐心、处事果断,语言上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应随意议论病人,以免病人猜疑。护士应多举一些好转或痊愈的病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危重病人及癌症患者需实行保护性医疗,但应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3越度退化的引导:退化并不是完全有害的反应,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适度的退化是一种重新整合过程,有利于痊愈和康复。值得护理人员注意的是应适时给予正确的暗示,并在病清好转情况下,指导病人去关心临近病人和周围事物,吸引病人动手能力,恢复并增加兴趣,逐步为病人角色转化为原有社会角色准备条件。总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利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通过各种护理措施尽快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决不能忽视它,孙思邈告诫后人,对老年人“常须谨护其事,每起速称其所须,不得会其意负不快”。在对老年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使病人明白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并使其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只有重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护理状态。

护理老年病人的体会论文 篇6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03-0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上消化道疾病的并发症,出血的部位集中在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脏和胆道部位,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和便血,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弱现象,必须及时救治,否则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加强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是促进病情好转,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次数的重要手段。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逐年增多,再加上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正在不断退化,所以在临床表现上会和其他中青年患者出现差异,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我院从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0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并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69.8±2.3)岁。从患者的出血量来看,56例出血量较大,33例出血量中等,21例出血较少。从临床表现来看,恶心呕吐68例,呕血57例,黑便32例,心慌气短29例,发热83例,昏迷15例,且大多数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腹胀和乏力等症。从出血原因来看,39例为消化性溃疡所致,27例为急性胃黏膜损害所致,19例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10例为胃部肿瘤所致,还有5例为药物所致。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来看,共有87例有并发症,其中高血压32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20例,慢性支氣管炎8例,肺气肿7例,肺结核3例,脑卒中1例,还有1例为肝炎。

1.2 护理方法

1.2.1急救护理(1)随时准备好氧气、吸引装置等急救器械和止血、升压等常用的急救药品,以便随时开展急救治疗。(2)患者入院之后马上对其心电进行监测,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并向责任医生汇报。(3)采集血样,并快速进行血常规检查,确定患者血型之后对其进行交叉配血处理,并使用2-3条静脉输液线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功能正在不断老化,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再加上肌肉组织的松弛,使得血管不易固定,穿刺完成后极易发生破裂,所以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针管输液,减少因为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对血管的损伤。

1.2.2用药护理使用合适的止血药物,对患者的止血效果进行观察,查看患者是否依然出现呕血、黑便和血压下降等症状,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责任医生汇报。

1.2.3心理护理因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突然性发作,而且病情比较严重,所以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面情绪,产生悲观、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抓住患者的这种心理特点,主动和患者交谈,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言谈行动,关心患者、体贴患者,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对鼓励家属多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呕血,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处理,消除患者因此而产生的不安和紧张。除此之外,护士还可以向患者说明配合治疗的必要性。

1.2.4饮食护理溃疡患者在呕血得以控制之后就可以进食温凉的流质食物。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的患者则应禁食48-72小时,之后以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多维生素、少盐、低糖、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宜。此外,患者应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禁食生冷刺激性、油炸和多刺、多壳的食物。

1.2.5出院指导这个环节对于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出血基本知识的教授之外,还要提醒其注意出血的诱发因素,合理起居、合理饮食、坚持按时服药。阿司匹林禁用,因其可导致胃粘膜的损伤。嘱咐患者感觉不适时要及时就诊。

2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8例死亡。

3讨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没有特别显著的诱发原因和先兆性的临床症状。目前老年人发生急性胃黏膜疾病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应激反应、饮酒和的服用特殊药物等因素。在临床诊断中发现,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常都会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症。正是因为这些并发症的存在,使得老年人在发生出血症状之后,会给治疗增加一定的难度。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溃疡的概率比其他人更高。同时,动脉硬化会使老年人的止血功能变弱,从而导致反复性出血的发生,给患者的肾脏器官带来严重的压力。所以患有心血管、肺部和肾脏疾病等症的老年人,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就会大幅度上升。为了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控制病死率,就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桂芳.7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09,07(03):592-593.

[2]李萍.10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09,07(12):576-578.

[3]林阿珠,郑丽卿.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10(36):3346-3347.

[4]熊彩娟,张彩英,黄秋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12(19):1046-1048.

[5]邹雅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与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2(08):734-735.

[6]沈丽娜.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30):277-278.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7

1 人性化全程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1.1 了解病人心声和需求

一些老年病人患病后没有真正认识到糖尿病对于他们所造成的危害, 致使自己的身心都有所损伤, 住院后也很难走出误区, 经调查后做出了7个方面的需求标准以备改进。①作息时间:希望在07:00后进病房以免影响休息;②病区环境与设施:希望更家居化, 病房设施及服务给予温馨提示;③文化氛围:希望能享受到宾馆式的服务;⑤护理技术:希望护士操作过程中注重关爱病人;⑥病人权利:要求了解病情, 检查结果, 迫切希望得到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服务;⑦其他:从门诊到病区较远, 希望有人指引, 帮助办理入院手续、指导用药、检测血糖。

1.2 护理人员改变观念

老年病人入院前、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出院后为病人提供连续性、全程优质服务。以老年病人的7项调查结果为准改善护理方法和设施。利用护士例会, 组织学习有关人工理论知识, 深入了解人性化护理内涵, 引导护士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以人为本, 时刻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护理理念, 改变以往的护理工作, 在细微之处, 从身边每件事情做起, 把人性化护理融入护理的全过程。

1.3 情系病人、心系病人

老年糖尿病病人在住院期间对自己的病情治疗都依附于医务人员, 所以心情很放松。但是病人出院后心理反应就大大不同, 既归心似箭, 又担心回家后血糖能否控制好, 一些病人出院时心理反应较为严重, 出现失眠, 引起血糖增高, 以致延误出院时间。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我们予以心理疏导、出院指导、建立出院跟踪服务卡, 病人出院后困难或有问题时可以从跟踪服务卡得到需要的帮助。而且每个月电话回访病人, 了解病人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等。

2 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一些老年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使用存在误区, 有的担心会成瘾, 有的把胰岛素视为对付糖尿病的最后方法、还有的嫌饭前、饭后、按时、按量、吃药太麻烦等, 针对这些情况, 应着重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胰岛素、降糖药的使用, 让病人正确认识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

2.2 根据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运用科学的知识指导老年糖尿病病人正确饮食

老年糖尿病人可以根据各自血糖水平按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GI) 选择食物, 合理安排每日膳食有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营养与饮食水平, 使病人对食物的选择面更宽, 能够适量地选择水果, 饮食结构更近于科学、合理, 有利于病人糖代谢的改善和降低血糖水平。对于老年糖尿病病人合、其他合并症的病人, 如高血压、高血脂病人, 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及控制总热量, 达到控制体重、改善高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等目的。

2.3 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糖尿病病的人文关怀

应用GI概念开展糖尿病人的饮食健康教育, 使病人对食物的选择面更宽。过去不敢吃水果的病人现可以选择适量低GI值的水果, 提高了病人有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 体现了人文关怀。

3 健康教育指导病人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3.1 饮食与运动对于老年糖尿病病人缺一不可

饮食指导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基础是关键的一步,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适当有效的运动可有效增加自体胰岛素分泌, 有利于血糖控制, 促进全身代谢。

3.2 药物治疗对于老年糖尿病人病人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本身是糖尿病人最基本的治疗, 对于老年糖尿病病人又极为重要, 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必不可少, 因为糖尿病人终身服药, 老年病人很难接受和坚持, 必须端正病人有用药意识, 一定要遵守服药的原则性。按时、按量、按规定服药,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尤其是无法自理和记忆力减退的老年糖尿病病人, 护理工作起到监督、辅助的作用, 保证老年病人不会少吃、误吃。

3.3 对于老年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定时检测、复诊

定时为老年病人测量血糖、, 指导或辅助病人测定尿糖, 教会病人或家属使用快速血糖测定仪的方法, 有助于了解病情, 配合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定期复诊做好随访工作, 评价血糖及体重控制情况, 若血糖过高, 需监测尿中酮体。告之病人或家属促发糖尿病昏迷的危险因素, 如感染、食欲缺乏、酮尿及酸中毒症状、低血糖症状等。随身为年龄偏大或记忆力减退的老年糖尿病病人携带标志清楚的疾病识别卡, 以便发生昏迷时及时处理和利于救治。

我科长期住院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居多, 在护理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病人对饮食、疾病知识掌握率有明显提高。采用个人教育、分组学习、派人指导辅助、分发宣传材料等措施, 教育和指导内容有针对性, 具体实用。病人感到通俗易懂、好理解, 对自己每日合理饮食结构和食物、用药等做到心中有数, 并能够坚持, 因此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素萍.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护理进修杂志, 2004, 19 (11) :1047.

[2]周爱花.应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指导糖尿病病人饮食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8) :745.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高血压住院患者80例, 男52例, 女28例, 年龄63~81岁, 平均72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症护理

(1) 当患者出现明显头痛, 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时, 应让患者保持安静, 并设法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 对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详细记录出入液量, 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情况变化。 (3) 冬季应注意保暖, 室内保持一定的室温, 避免受凉。

1.2.2 药物治疗护理

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 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反复宣讲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原则和正确用药的益处,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 并做血压与服药关系的记录。当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 应继续服用维持量, 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 对无症状者更应重点强调。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不能擅自突然停药, 以免出现停药综合征[2]。

1.2.3 心理护理

(1) 精神紧张焦虑。护理人员应向其详细讲解引起高血压病的可能原因, 讲解紧张、焦虑对高血压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而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保持良好心态, 训练自我控制能力,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在护理工作中应十分注意, 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 为患者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 做好早晨和晚间的护理, 保持床单位的整洁, 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刺激因素, 保持情绪稳定。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到心平气和, 和颜悦色, 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 导致血压升高而引起不良后果。 (3) 恐惧心理。对恐惧心理的患者, 从入院开始就要以诚相待, 解除恐惧、焦虑心理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像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服务, 以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充分理解和同情他们, 维持他们的自尊, 使患者从入院就对护理人员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 (4) 抑郁心理。在与有抑郁心理的患者进行交谈时, 应密切注意其表情变化, 选择适当的话题进行疾病的保健知识宣教, 讲解心理因素对此病的影响, 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 达到降压的效果。

1.2.4 饮食护理

患者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 少吃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 如蛋黄、骨髓、动物内脏, 选择鱼类、兔肉、牛奶。蔬菜宜选含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 如芹菜、萝卜、胡萝卜等。水果选用含纤维素高的, 如香蕉、西瓜、山楂、柑橘等。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品, 如豆类、杏仁、花生、茄子、海带等。食用油应选择植物油, 少吃动物油。

1.2.5 出院指导

(1) 向患者或家属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按医师指示服药, 绝对不要任意停药或自行增加药量, 且服药前30min尽量少运动, 以免发生姿势性低血压。血压急剧上升时会发生头痛、头晕、面色潮红、耳鸣、想吐, 此时应立即休息及测量血压, 按医师指示服药, 若未能缓解应立即就医。 (2) 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维持心理平衡, 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3) 保持愉快、平稳的心情, 避免紧张、惊慌、激动、忧郁、悲伤或过度的兴奋。 (4) 每日应有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保持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慢跑;运动时发生胸痛、喘、脸部潮红时应立即停止, 休息后症状仍无法改善, 请到医院就诊。 (5) 避免抽烟、喝酒。 (6) 食物摄取均衡。

2 结果

本组高血压患者80例, 显效50例, 有效2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0.00%。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是许多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与重要的危险因素[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高血压发病患者明显增多。老年高血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具有某些特殊性,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实践证明, 单纯的药物治疗从有效率和远期疗效看, 难以令人满意。因此,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要从疾病观察、症状治疗护理, 同时还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了解,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并且还有关注饮食健康。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对策。结果 本组高血压患者80例, 显效50例, 有效2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0.00%。结论 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及细心的护理措施, 通过护理干预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了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降低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单太华.重症高血压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6, 4 (11) :56~57.

[2]高杰.浅谈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 2006, 8 (9) :130.

护理老年病人的体会论文 篇9

1 做好心理护理, 使病人积极配合

1.1 了解原因

老年病人的精神、情绪和心理障碍在临床上十分突出, 部分老年病人性格和行为反常, 甚至完全失去理性, 在治疗上表现为不配合治疗或抗拒治疗。其原因或是由于疾病长期的折磨对治疗丧失信心, 或是由于孤独而失去生活的希望, 或是由于经济压力而无奈无助, 或是丧失亲朋好友和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等, 从而造成老年病人产生复杂的心理和精神变化, 负性情绪增加、恶化, 导致沟通困难, 依从性下降。

1.2 加强沟通

有研究表明, 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他的外表[2]。所以, 在病人进入输液室时, 护士应着装得体、整洁, 面带微笑, 对待病人要热情、关心, 急病人之所急, 做到尊重、理解、体贴病人。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 语言亲切, 使其在心理上接受疾病。注意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提高沟通艺术, 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 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 解释耐心、细致, 态度真诚、和蔼, 以取得病人的信任、配合。同时可以选择聊家常、谈趣事等方式, 拉近护患距离, 让病人感受到温暖, 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伙伴关系[3], 并将此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尽最大可能避免病人负性情绪的发生。

1.3 积极宣教

在输液过程中, 还应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 对病人及其陪伴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输液的目的、意义, 讲明药物名称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注意事项;一般故障的紧急处理方法等。由于老年病人记忆力减退, 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降低, 焦虑、固执情绪严重, 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反复宣教, 使其心理放松, 认识到静脉穿刺的必要性。针对部分老年病人的特殊生理状况, 还应特别注意陪伴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可重点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共同帮助病人做好输液治疗。

2 提高穿刺技术, 减轻痛苦

2.1 选择血管

以上肢静脉作为主要穿刺部位, 尽量避免使用下肢静脉, 一般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首选手背、足背及前臂暴露较明显、相对较粗、富有弹性、平直易固定、长度至少0.5 cm的静脉。应尽量避开关节、虎口处及静脉瓣, 不宜选曲张或弹性差的血管, 忌用条索状的静脉。对需长期输液的病人, 要有计划地更换并交替使用血管, 应根据病情认真做好血管保护。

2.2 穿刺要点

穿刺前要认真观察病人血管条件及有无硬结、肿胀;穿刺时宜将止血带扎于距穿刺部位上方约6 cm处, 进针角度不宜过大。对少量输液者可充分利用手背部及掌指关节血管, 行离心方向穿刺;对水肿较重者可用拇指沿血管走行局部按压使皮下渗液暂时消退, 而后快速进针;对滑动的静脉可用左手食指及拇指分别固定在穿刺点的上下端, 从血管上方进入皮下后小心入血管内;对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 可用45 ℃~55 ℃热水泡手或泡脚10 min ~20 min[4], 使局部血管扩张而显露, 拭干皮肤后小心进针, 也可利用末梢血管, 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此外, 对每条血管在一个位置穿刺最多不宜超过3次, 避免反复回针。

2.3 固定针头

由于老年病人皮肤组织松弛、皱褶较多, 故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 应轻轻松开止血带, 谨慎使用输液贴, 粘贴时可用胶布将针尖两侧的皮肤拉紧固定, 以防滑脱或穿破血管壁。如在关节近处穿刺, 固定针头后可用软布或软纸包裹后的小木板或小纸盒垫在关节下, 并用绷带将关节与木板或纸盒一同包扎固定, 进行保护性局部约束。包扎固定时应避开穿刺部位和穿刺点上方, 以免影响观察输液滴速。

2.4 正确拔针

拔针前先关闭输液器。拔针时先用左手固定针头, 右手彻底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 动作要轻, 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血管腔。拔针后, 迅速用干棉签或棉球持续按压针眼及其稍上方, 力度适中。因老年病人拔针后针眼愈合慢, 故一定要多按压一会, 一般为5 min~10 min。注意不要揉搓穿刺部位, 且在拔针后15 min~30 min内不要进行已穿刺肢体的负重活动。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 提高血管的利用率, 防止皮下出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而且此方法临床证实为无痛拔针法[5]。

3 加强输液巡视, 严防差错

3.1 强化职责

老年病人一般疾病较多, 康复较慢, 常需反复、长期静脉输液治疗, 但老年人体内代谢迟缓, 吸收缓慢, 并且肾功能降低影响排泄, 故易造成药物蓄积。因此, 护士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 熟悉输液适应证和禁忌证, 注意输液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 加强责任心, 多巡视, 要充分考虑病人切身感受, 通过与病人交谈, 细心观察病情。

3.2 适宜体位

老年病人输液速度慢, 耗时较长, 容易引起疲劳, 应为病人选择比较舒适又利于活动的部位输液, 如手背、足背等。还应根据病情需要, 让病人采取舒适且不易引起外渗的坐位或卧位, 并定时变换坐姿或卧姿, 以避免因长时间受压而带来的危害。对年高体弱者可加用保护用具, 但应告知陪伴者注意防止其发生跌倒等意外事故。

3.3 输液速度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老年病人有心力衰竭症状者, 输液速度以不超过15 gtt/min;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好的病人, 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一般40 gtt/min~60 gtt/min;肺功能异常、发热、体弱等病人及滴入浓度大、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都应减慢输液速度, 严重者根据病情需要可将速度控制在15 gtt/min~30 gtt/min, 以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发现输液不畅或不通, 以及某些病人或陪伴者自行调快滴速的不当行为, 应及时予以纠正。

3.4 局部渗漏

老年病人血液黏稠度高、静脉弹性低, 穿刺时回血缓慢, 容易刺破, 导致药液外渗。在输液过程中, 要经常询问病人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由于老年病人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 对疼痛反应迟钝, 或行为出现失控, 或肌肉呈现不自主运动, 加之皮下脂肪少、组织疏松, 针头移位时轻微的渗液常常不易被察觉。所以, 护士要加强巡视, 细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等变化。发现异常情况, 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 且不在该处远端再行穿刺。

3.5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多是指输液所致的热源反应。发生反应的早晚, 视致热原进入体内的量、致热原性质和病人个体耐受性而异[6]。输液中应动态观察老年病人的意识、情绪变化、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及肢体活动情况、重视病人或陪伴者主诉。如病人出现寒战、发绀、恶心、头晕等不适时立即停止输液, 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并及时将发生情况报告上级主管护师及主治医师。

总之, 对老年病人实施安全输液, 不仅需要社区护士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而且需要其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和全新服务理念。社区老年输液护理是输液室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整个社区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社区门诊输液量逐年递增, 其中尤以老年病人居多。对于生理机能衰退的老年人, 安全输液护理应在了解病人病情的基础上, 积极沟通、宣教, 做好心理护理, 赢得治疗配合;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方法, 注意针头固定及拔针技术, 减轻穿刺痛苦;加强责任心, 多巡视, 严防差错发生, 及时处理意外事故及不良反应。

关键词:社区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

参考文献

[1]杜晓秋, 杜胜男, 杨明英.浅谈社区护患之间的沟通[J].西部医学, 2006, 18 (2) :255.

[2]孙文霞.老年患者的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8) :122.

[3]周佳.伙伴关系有利于患者的遵医依从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 (2) :77-78.

[4]梁素娥, 叶健浓.热水浸泡对血管状况不良患者静脉穿刺效果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7) :2365-2366.

[5]刘苏芳.浅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3) :134-135.

46例老年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患者中, 男27例, 女19例, 年龄58~87岁, 平均72.3岁。60岁以上35例, 发生并发症者38例, 其中肺部感染35例, 尿路感染19例, 上消化道出血22例, 脑疝5例, 同时存在2个以上合并症者24例。治愈28例, 治愈率60.9%, 留有完全瘫痪后遗症者12例, 死亡6例, 病死率13%。

1.2 临床表现

46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35例, 瞳孔改变18例, 偏瘫32例, 完全性瘫痪12例, 发病后血压明显增高39例, 发热36例。

2 护理对策

2.1 急救期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抢救准备,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绝对卧床, 发病24~48h内避免搬动病人, 以免出血面积扩大, 病人行侧卧位, 床头可抬高15°~ 30°, 减少脑部血流量、减少出血量、减轻脑水肿。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500ml输注, 以降低颅内压, 控制脑水肿, 防止脑疝形成, 一旦脑疝形成抢救成功的希望就很小了。

2.2 病情观察

2.2.1 生命体征:

(1) 血压:老年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 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 同时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血压一般控制在130/90mmHg (1mmHg=0.133kPa) , 长期高血压的病人因血压控制不理想, 不能马上将血压降至正常, 以免引起脑供血不足, 加重脑损害。 (2) 体温: 脑出血病人体温升高, 既可能是感染引起, 应加用抗生素治疗;也可能是由体温调节中枢受累, 出现中枢性高热或出血的脑发热, 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用散热药, 一般体温控制在37 ~38℃。 (3) 脉搏:颅内压增高的早期病人收缩压增高, 脉压差增大, 脉搏洪大而缓慢。当血压增高到一定程度仍不能保证脑血供应时便迅速下降, 脉搏变为不规则细而快。并可通过脉搏的观察了解病人有无心律失常。 (4) 呼吸:脑出血急性期由于脑组织缺氧、水肿, 压迫呼吸中枢, 使中枢性呼吸功能紊乱, 如鼾声呼吸、吸息或抽筋样呼吸及不规则呼吸, 均提示病情严重。

2.2.2 意识:

严密观察意识变化, 正确识别意识障碍的程度。昏迷快而深者应考虑内侧型出血、脑干出血或大量出血;昏迷浅者见于脑叶出血;如果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 应考虑脑内继续出血脑疝形成。若出现躁动不安应查找原因, 躁动有时是病情恶化的前提, 也可能是病情好转的先兆, 应仔细观察加以辨别。

2.2.3 瞳孔:

瞳孔改变是脑出血病人的一项重要体征, 如脑桥出血, 瞳孔极度缩小, 眼球固定;丘脑出血, 两眼可向下或向内下方凝视, 亦可向病灶对侧或同侧凝视。

2.2.4 呕吐物:

脑出血病人由于颅内压升高多伴有呕吐, 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 如出现咖啡样呕吐物, 多因应激性溃疡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可遵医嘱予治疗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并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2.3 心理护理

2.3.1 清醒后病人因偏瘫或失语, 生活不能自理, 常烦躁不安、恐惧害怕、悲观失望, 护理人员应关心爱护、细心护理和耐心解释, 充分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 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病人心理状态, 耐心与病人交谈, 使之对本病树立正确的认识并配合治疗, 以安全渡过危险期。

2.3.2 注意家属心理:由于病情危重, 家属多恐惧紧张, 加上陪护时间长, 精神压力大, 在病人面前流露出焦虑情绪, 引起病人情绪波动, 这可能加重病人病情。因此要安慰家属并给予健康的心理指导, 以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2.4 加强基础护理

2.4.1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清醒病人要指导其正确咳嗽, 以利痰液排出。对昏迷病人要及时吸痰、吸氧、叩背, 保证肺内分泌物引流通畅, 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防止窒息及坠积性肺炎。常规雾化吸入, 用生理盐水20ml加入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1支配制雾化液, 每日2次或每6h 1次,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4.2 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定时翻身, 每1~2h翻身1次, 并检查骨突出部位的受压情况, 严防褥疮发生。

2.4.3 预防尿路感染:

尿潴留者应给予持续导尿,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每日做尿道口护理, 定期做好膀胱冲洗, 定时更换引流袋。

2.4.4 营养及便秘的护理:

给予合理膳食, 选用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的流食, 少量多餐;必要时请营养师根据病人营养情况进行配餐, 合理的营养对脑组织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病人久卧在床, 进食少, 肠蠕动减弱, 易引起便秘, 应及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 避免灌肠或用力排便, 防止因排便引起腹压增高, 进而颅内压增高引起再次出血。对意识清醒者应鼓励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2.4.5 管道护理:

注意观察各种导管是否通畅, 如吸氧管、鼻饲管、尿管等, 定期更换。每日做口腔护理, 防止发生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5 康复护理

为使瘫痪肢体早日康复, 在发病后48h即可进行康复护理, 对四肢肌肉进行按摩, 对瘫痪肢体关节按摩及被动运动, 以免肢体废用。对失语者加强语言的训练, 指导其发音, 反复练习听读, 强化刺激, 并与其进行语言交流, 由简到繁, 及时鼓励其进步, 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2.6 健康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脑出血的基本知识, 告之本病易复发, 应长期治疗高血压, 避免诱因, 防止再出血;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避免情绪激动、过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并宜进低盐、低脂饮食, 要戒烟戒酒, 祛除病人的忧虑情绪, 达到理想的效果。已有肢体瘫痪及言语障碍者进行功能锻炼, 应循序渐进, 贵在持之以恒。通过对老年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 笔者认识到: 本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大、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 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 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家属、病人应相互沟通、相互联系、共同努力, 以最优质的护理质量, 最大的情感支持, 使病人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1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规律之一?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不服老,不承认老,这是不对的?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世界上也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我们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当代医学模式是由“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护理工作也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人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

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

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

1?当人步入老年后,社会角色发生重要改变,视乎已退出了舞台中央?退休后的失落?与子女的代沟?与社会的脱节等渐被忽视的地位?凸显了他们的矛盾心理?在机体机能方面衰退的情况下,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会发生明显变化?会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也会相应引发一系列特征出现:自尊?固执?孤独?自卑?落寞?返童?懷旧等?

2?个性与疾病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很多病人都能正确地估计病情,听医生的吩咐?一个精神健康的?性格稳定的?心理上成熟的人通常能比较现实地对待疾病(年龄≠成熟)?并且实事求是的估计病情,积极地通过检查和治疗摆脱疾病?一般来说,在躯体有病时,人的个性对于身体疾病的反应也是带有病态性质的?一个往往很安静的人可以表现为精神不安?抑郁和焦虑?

身体患病时神经精神的障碍一般都是由心理-躯体功能关系的失调和个性对疾病的反应造成的?在这种复杂的神经精神失调的情况下,每个人对于病情的反应亦不尽相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除与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外,也还取决于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阶段治疗的特点和心理治疗的水平?由于病人个体的特征不同而存在着对疾病的不同态度,所以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可以按其个性特点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漠不关心型?

2.1虚弱抑郁类型的病人最大的特点是时刻想着自己是病人,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看到健康人之间谈笑和生活上相互关心时他们会生气?这类病人总是述说身体不适,千方百计以此引起周围人们对自己的关注?

2.2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坚信自己的处境极坏病等待一切严重的后果?他们到处打听,找一个医生又一个医生,不管别人怎样劝解,经常会对照自己亲人或熟人曾有的症状,以为自己也害了类似的病?

2.3疑病型的病人对于疾病的不安和怀疑情绪极少,他们更多的是坚信自己有病,这类病人的主诉有时十分逼真,把从健康杂志或书报上看到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对号入座?

2.4歇斯底里型的病人最大的特点是极力夸大自己的病情?这类病人要求他人对自己要百般照顾,他们总是埋怨周围人对自己关心照顾不周,对自己的病痛同情不够?在医院里,他们总要指责医护人员冷漠?当医护人员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之后,又往往造成他们对某个医护人员的依赖和盲目崇拜?

2.5漠不关心型的病人对自己的健康毫不关心,否认自己有病,拒绝对自己体检和实施医疗措施?

3?针对不同的个性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3.1护士要做到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可亲?对患者和家属都要尊重,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特点?不同个性?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3.2一个人病前的个性结构可以影响到病后的行为和反应,一个人对疾病的态度和反应也往往表现出这个人特征的最真实的侧面?理智能力差的人会“一头栽在疾病之中”而老年人患病还会想到死亡的来临?对待虚弱抑郁型的患者应在轻松的环境中,使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惧怕疾病,放松自己?愉悦自己?从疾病的阴霾里走出来?

3.3对待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应是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讲解与之疾病相关的情况,但必须详细具体的了解这类患者的病因,通过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确定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3.4对疑病型的病人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要对病人耐心细致,这种耐心的表现不单是诊查方面认真负责,而且在诊治过程的开始到结束都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消除他们的疑虑,使他们对医护人员充满信服?

3.5歇斯底里型的病人,如果安慰他们时说:“你的病不重,不要过分担心”等,不但不会使他们安静,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歇斯底里的反应?为了适应每个患者的个性疾病的反应,在与病人交谈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要把各种心理的病态当做病人的痛苦一样去给予理解和帮助,让他们正视现实,按实际情况制定生活计划?不能迁就和毫无根据的鼓励,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3.6有些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其原因大部分是患者不能忍受现实状况和不可能认识自己已患了严重和危险的疾病?对待这类患者应该极端体贴,要从病人的兴趣出发有策略地进行治疗和护理,通过复检等手段用事实让患者及家属相信科学?消除杂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7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说明,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8态度决定一切,把热情对老年人多倾注一些,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多说几句话多几个搀扶的动作,都会使他们感到温暖?

护理老年病人的体会论文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 属我科住院的老年矽肺病人, 均为男性退休矿工, 其中Ⅰ期矽肺16例, Ⅱ期矽肺39例, Ⅲ期矽肺16例。年龄60-83岁, 平均68岁。文化程度:文盲27例, 小学24例, 中学11例。住院时间为15-102天, 平均为56天;年住院1次23例, 年住院2次19例;年住院3次20例。其中合并肺气肿52例, 肺部感染45例, 肺结核20例, 肺心病22例, 心力衰竭38例, 糖尿病10例, 营养不良29例, 高血压9例, 脑梗塞6例, 癌症4例。其中单纯矽肺病例0例, 同患2种疾病者19例, 同患3种疾病者21例, 同患4种疾病者16例, 同患5种疾病者6例。

2 心理特点

老年矽肺患者既有老年病人普遍的心理特点, 如固执、多疑、孤独忧郁、情绪易变等特点, 同时又有其不同于一般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矽肺病人是煤矿的功臣, 尤其老年矽肺患者自认为资历老、贡献大、经验足, 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 恭顺他。住院后对护理要求也比一般人高, 总希望护理人员能象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尊重他们。

(2) 因老年矽肺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较明显, 处处感到力不从心, 特别是心理上易产生老而无用, 孤独寂寞, 病后更加烦恼、焦躁。

(3) 老年矽肺患者所患疾病多而复杂, 大多不能完全治愈, 反复多次的住院治疗, 患者会出现不以为然, 自以为是, 或者无可救药, 悲观厌世等错误认识。

(4) 由于家庭负担重, 经济条件差, 疾病的长期折磨, 部分老年矽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孤僻性格。

(5) 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部分老年矽肺患者对于医嘱遵从性差, 还经常自以为是。

(6) 有些老年矽肺患者病患者有时显得得非常多疑, 听到别人低声说话, 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 觉得自己的病情重了, 甚至还会认为自己没救了。

3 临床护理

针对老年矽肺住院患者所出现的上述心理问题, 我们做到了如下护理工作: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从入院开始, 直至患者出院, 以及出院随访期间, 做到微笑相迎, 热情周到服务, 熟练、轻巧、稳健的进行护理操作, 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 对各种检查、护理、治疗内心充满信任。

3.2 交谈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积极主动、正确合理的交谈可沟通情感, 协调护患关系,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消减患者的诸多不良情绪, 建立良好的治疗氛围。护士应主动与老年矽肺患者谈心, 做其知心朋友, 多与他们拉家常, 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树立治疗的信心, 引导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但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 说话要坦荡, 不可吞吐含糊, 要温和有礼貌, 语言通俗易懂, 尽量避免用专业术语。护士解释病情时尽量使用暗示疗法, 对于客观检查的阴性结果可直接告知, 交谈时注意抓住以下几个关键:一是初入院时, 通过介绍环境和规章制度以及征求患者的意见和要求, 为住院后的心理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依据医师制定的医疗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 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 坚定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三是在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产生心理波动时进行交谈, 尽量使不良情绪对患者疾病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3.3 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

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 通过和患者亲友、家属交谈, 了解老年矽肺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文化修养等情况, 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 掌握其心理活动, 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

3.4 积极维护最佳心理状态

积极维护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 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矽肺患者的生理功能与性格出现明显变化, 因此极易出现情绪的波动, 以至进一步影响病情与治疗效果。我们做到了充分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患者。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 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 安排一些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 如下棋、打牌、手工制作比赛以及科技知识讲座、保健知识讲座等。使患者精神愉悦, 丰富了知识, 陶冶了情操, 为疾病的早日康复打下了精神基础。

3.5 重视老年患者珍惜生命的心理

老年矽肺病人尽管失去了健康, 仍十分珍惜生命。作为护理人员, 我们从生活及精神等各方面帮助关心他们, 使他们树立生活信心, 主动配合治疗, 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命。

4 结论与心得体会

(1) 老年矽肺病人由于矽肺所致多系统病变以及各种生理功能衰退, 器官结构发生变化, 体弱多病, 多种急慢性疾病折磨, 生活情绪低落, 心理机能逐渐衰竭。护士必须了解老年矽肺病人除生理机能日趋减退, 矽肺所致多系统病变外, 在其认知能力、心理和住院后的心理需求方面有独特之处。做好老年矽肺病人的心理护理, 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可促进老年矽肺病人的身心健康。

(2) 作为一名临床医护人员, 首先, 要有高素质的一般临床护理技能;其次, 要富有爱心, 要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再次, 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最后, 要善于观察,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符合临床的需要, 符合时代的需求, 符合心理护理的要求。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矽肺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回顾总结62例老年矽肺住院病人的心理活动。结果:老年矽肺病人由于以呼吸功能低下为主的各种生理功能衰退, 器官结构发生变化, 常受各种慢性病痛折磨, 情绪低落, 心理机能逐渐衰竭。结论: (1) 做好老年矽肺病人的心理护理, 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可促进老年矽肺病人的身心健康。 (2) 心理护理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日常护理技术过关, 而且要有高水平的沟通技能。

关键词:老年,矽肺病,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段荣梅.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第三卷.健康心理学, 1995.

上一篇:早期阶段下一篇:西湖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