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

2024-10-05

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共12篇)

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 篇1

我们的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患将日益增多。依照老年患者的心理、心态特点及护理要点,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才能适应今后社会医疗护理工作。

1 良好的外在形象是沟通的起点

护士应仪表端庄、整洁大方,使患者产生尊重信赖之感。如许多老年人的思想是比较传统的,欣赏思维还是以前的习惯。护士的穿着打扮、化妆佩饰不能过于时尚怪异、潮流化,以免与老年患者的习惯及心态不协调,而产生逆反心理,阻碍了沟通,影响进一步的护理工作。

2 亲切的态度会被受沟通者首先接纳

护士给予患者热情的问候、亲切的接待、和蔼的微笑、真诚的安慰,既消除了紧张顾虑,又产生了温暖和安全感,同时也叩开了沟通的大门。如多数老年患者希望态度亲切的护士为给自己做护理处置,认为她们操作时不会粗暴,并且有了要求和事情,愿意找这些护士述说,深信不会遭遇怠慢和厌烦。所以,沟通者热情、诚恳、友善的态度,会被受沟通者首先接纳,为进一步沟通打下基础。

3 尊重病人

3.1 根据老年人的自尊心理,护士要学会尊重老人[1]。如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和服从自己,因而,我们言行举止应礼貌谦逊,不可随意开玩笑,尤其初次见面。曾有老年患者向我讲述,某某护士肆意开玩笑,没老没少的素质低,并对其不信任,不愿让她为自己做护理处置。

3.2 老年人易坚持己见,表现出特有的固执和偏见,在护理工作中如果解释、疏导无效,切不可违背病人的意愿,强行完成护理任务。心目中树立一种观念———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是被任意处置、支配的简单疾病载体。

3.3 对老年患者提出的疑问及要求,要耐心倾听、尽力解答、合理地满足其要求。不损伤其自尊心,点点滴滴让患者感受到人虽然老了,但精神上没有受到冷落。

4 语言的运用

4.1 心灵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扶助是沟通的硕果,非治疗所能达到的。老年患者入院后主要是更加突出的焦虑和恐惧,孤独、猜疑、易怒并难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增加正性情感水平,帮助治疗和康复。如有进入手术室前看到护士熟悉面孔的关心询问、安慰、鼓励,老人会倍感依靠和信心。

4.2 与老年患者讲话语速要稍缓,掌握顿挫节奏,避免专业术语,但用语要准确严谨,语言简洁精炼。如能用老人所熟悉的当地语言,可更好的被接受。

4.3 对健忘、记忆不清晰的老年患者可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解释问题,以加深记忆,并耐心、反复交代,与病人角色互换,请病人复述,才能达到效果。

4.4 纠正老人错误观念习惯,要掌握恰当的时机婉转劝说,不能使用命令性语言。提问时营造轻松适宜气氛,在双向交流中进行。

5 倾听的技巧

5.1 护士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在患者心目中树立护理人员认真、可信、负责的形象。倾听时注意所讲内容,不要轻意打断或急于概括,也不要一边听一边做其它事情[2]。专心听对方的讲话,不受外界干扰,没有听明白的要询问清楚。

5.2 俗话说:“吃菜吃芯,听话听音。”倾听要听出玄外之音,辨其真实意图,而且倾听时要用“噢”“是这样”等心声语言给予患者支持以产生信心,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如点头等运动姿态,表示在听,鼓励继续述说。如果老人说话太罗嗦,离题太远时,委婉恰当地加以引导。

6 通过观察和发现有针对性的护理沟通

6.1 要观察患者的面部、姿势和体语,以发现线索,来了解患者的感受[3]。如一些离退休老干部(在岗时看病前呼后拥、远接近迎,离退休后倍感冷落),会出现失落感、自尊心强、易烦躁、脾气暴,对疾病及并发症有恐惧感,通过观察发现后,及时给予调整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及早治愈。

6.2 对于一些老年人因固执己见或健忘造成的不遵医嘱行为,及其累及的病情迅变,要及时发现、讲解纠正,避免出现不堪后果。

6.3 观察患者的衰老程度,包括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以及是否有多种慢性疾病等,来把握沟通技巧的尺度,不必过度殷勤。只有在各种功能衰退及多种慢性疾病情况下的老年患者,才会有越多的顾虑和更多的依赖性,必须给予加倍的情感交流与生活护理。

7 操作技巧

7.1 要有优美的运动状态,既避免了操作行为对患者的刺激,又让患者感到赏心悦目,愿意接近护士,接受护理处置。如:甩体温计的手态,持针的指法,挂吊瓶的舒展等,要将巧妙、轻盈、柔和、典雅的操作姿态习惯化。

7.2 掌握精湛的护理操作技巧,如无痛注射法、一针见血输液法等在护理操作时,营造融洽气氛、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尽量减少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和恐惧以及萌发的厌恶感。所以,良好的护理操作技巧[4],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

8 生活护理使护理沟通事半功倍

做好生活护理,会给病人心理上一个莫大的安慰和满足,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接受治疗还有利于护士全面了解和观察病情[5]。如一位糖尿病患者,男,69岁,入院后由于视力下降和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造成活动十分不方便,我们随时注意倾听他的呼唤,立即应答,尽早赶到他身边,并在操作处理之余,尽可能去陪伴他读报、拿水、取药、打饭等等,感激之中向我们述说退休后苦闷,失去老伴的孤独,展翅高飞的儿女不如我们更似他的亲人。所以,做好生活护理琐碎小事,会使我们成为被患者依赖的人、需要的人,对护患沟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我们掌握了老年患者护理沟通技巧,并且有的放矢熟练应用于工作中,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减轻、早日的康复、经济的节耗,而且使我们的治疗护理顺利展开并成功。不但提高了我们的交流能力和业务水平,还会为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且适应今后逐渐老龄化社会的医疗护理需要。

摘要:目的 掌握与老年患者护理沟通的技巧。方法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心态特点及护理要点或衰老程度,是否有多种慢性疾病,而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沟通。结果 首先仪表端庄整洁大方,适应老年人患者的欣赏习惯,然后服务态度亲切和蔼,会被老年人接纳认可。礼貌谦逊,尊重老人是沟通的桥梁。积极的语言消除顾虑,鼓舞患者战胜疾病,心身早日康复。掌握良好的倾听习惯。认真仔细的观察和发现使我们有针对性的时行护理沟通。精湛的操作技巧是维系沟通效应的纽带。生活护理琐碎小事,可使我们的沟通事半功倍。结论 掌握了与老年患者护理沟通的技巧,帮助我们在沟通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我们的治疗护理顺利展开并成功提高了我们的交流能力和业务水平。

关键词:老年人,患者,护理,沟通,技巧

参考文献

[1]全燕霄.老年人心理活动对疾病的影响及护理[C]//.内蒙古自治区护理论文汇编,1993:194.

[2]杨成旺,主编.临床医学新进展[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3:331-346.

[3]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则和技巧[J].红花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5.

[4]肖根秀.门诊注射室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81-382.

[5]米和平.生活护理中观察病情的意义[C]//.内蒙古自治区护理论文汇编,1993:196-197.

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 篇2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实验研究随机抽取我院12月至12月住院60岁以上的胃溃疡大出血住院保守治疗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1.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胃溃疡病史,病程为3~。入院诊断:检查无肝硬化。临床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呕血6例,便潜黑便11例,首次出血13例。

1.2研究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两组经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采用同一治疗方案。进行止血,输血,抗休克,补液,抗炎等治疗方法。

1.2.1实验组:实行心理护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以微笑的服务,主动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了解各位患者的是否有其他的老年病史,个人爱好,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子女赡养,亲属及朋友关系等,综合分析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在护理实施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心理沟通及家属及亲属的引导融合工作。

1.2.2对照组:采用胃溃疡并发胃出血的常规的护理方法。

1.2.3实验评价指标:①并发症(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褥疮为主);②住院时间;③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2结果

2.1实验组:引起并发症1例,住院时间为(13.84±4.45)d,护理满意度14例。对照组:引起并发症2例,住院时间为(16.27±5.12)d,护理满意度10例。

2.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综合多因素致病,要对上述三轴系统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重视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诸多因素,这就要求现代护理工作要注重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患者个体差异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形成的科学性。研究资料表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的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胃溃疡引起的胃出血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思想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使丘脑下中枢神经调节减弱,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皮下植物神经中枢紧张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引起胃平滑肌收缩痉挛,组织缺血,胃面膜营养障碍,导致胃黏膜抵抗力低下;也是引起的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酸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抑制胃黏膜上溃疡的愈合因素之一。影响住院治疗老年心理变化有诸多因素,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是导致老年人心里变化的重要因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风湿关节等疾病,老年病多数久治不愈,经常用药,加之随年龄的增长,机体逐渐衰退势必给思想带来压力,思想势必发生变化。

突然发生胃出血老年患者,由于医学科普常识的贫乏,对突然的呕血,便血,产生各种的思想负担。住院期间配偶及子女是老年人精神支柱,子女的探视问候,照顾态度都显示在同时病友医护人员的面前,是老年患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是影响老年患者心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他们对老人的态度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亲友关系是老年人业余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亲友关系是老年人诉说沟通的主要途径,住院期间亲友的探视问候是必会给老年人带来重归活动群体的渴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诸多不利因素会导致老年人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出现恐惧心理,怀疑心理,焦虑情绪,导致性格急躁、厌烦、自卑等多种表现,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治疗效果。为此,研究老年人心理学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基础,人文关怀是链接沟通的纽带,有针对性的沟通是缓解、解除老年心理压力的最佳途径。综合考虑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全方位做好心理教育及引导工作,是我们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先沿的护理学理论,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树立严肃的科学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护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如静脉点滴,外科处置,灌肠导尿等护理技能,都是患者对护理技能评价的常见指标,无菌观念,病房管理,查房投药等常规工作都能显示护理的工作作风。

热情的`服务态度是患者接纳护理服务的第一印象,如在查房、投药、处置等履行护士职责系列过程中,脚步轻盈,语言温和,态度和蔼,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对家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虚心接受耐心解释,构建良好的与患者亲友沟通对话的纽带,切实把心理护理要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医院、家庭、社会的合力,为患者打造和谐的治疗氛围和治疗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正确的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执行医嘱,严格按护理要求的体位卧床,禁食、进食、检查、用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常的生理代谢,发挥自身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溃疡的愈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实验组引起并发症1例,住院时间为(13.84±4.45)d,护理满意度14例:对照组引起并发症2例,住院时间为(16.27±5.12)d,护理满意度10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凸显心理治疗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治疗效果。

4结语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31-01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老年患者因生理、心理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问题,使其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好的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掌握沟通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沟通技巧

由于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同年轻人不同,对疾病的表现也有其特点,而不同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多数的老年人性格温和,易于交往,但有些老人性格古怪,难与之沟通及交流,还有些老年人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同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使他们易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增进理解,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全面的护理,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1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老年患者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弱、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等。随着年龄增高,精神活动、功能自然趋于缓慢和欠灵活,由于器官功能的减退,感觉能力特别是视、听、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以及意志行为逐渐减退,生病住院时诸多顾虑,情绪低落、焦虑等。

2老年患者心理变化的原因

老年患者心理变化除了躯体疾病影响外,很多外界因素亦可引起,如退休后社会交往少,生活方式单调,或因丧偶等致孤独、寂寞、情绪的低落、焦虑,使忧郁症、癌肿的发病率会相应地有所增高,老年人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下降,经济不富裕等。

3與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

3.1言谈举止要适宜:面带微笑是进行沟通的第一步。患者来到医院,在接待的过程中,护士言谈举止要适度,要面带微笑,言语要尊重,注意吐词要清楚。在与老年患者交谈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可使患者感到亲切。相反,如果在交谈时,护士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匆忙的态度,可使患者感到不被尊重和重视,将会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

3.2创造良好沟通交流技巧气氛:老年患者的心理表现为焦虑、恐惧与疑惑。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对疾病的担心,护士应该主动接近病人,热情地介绍环境,减少或尽量不用制造紧张气氛的物品[1],同时询问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并解答患者的疑问,陪同并指导其做各种辅助检查,使患安心放心。

3.3耐心倾听、语言交流:由于老年患者的心理、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脾气暴躁、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很容易对护士产生依赖、信赖和敬畏的心理变化,为此在与患者交流中力求亲切大方,以热情友善的目光正视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切不可粗暴、打断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用真诚的行动与细致、周到的护理去换取其信任。使他们愿意与你接近、沟通,为进一步配合治疗、护理。

3.4尊重老年患者、平等关系:只有尊重患者的权力、人权,维护患者的权益,进行平等、真诚的交谈才能有效地实施护理。如:老年患者特别喜欢受人尊重,护士在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给予患者一个恰当的称呼,使患者心情愉快、自尊心得到满足。

3.5正确使用语言,掌握语言艺术:与老年患者沟通时,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要用建议和商量的语气,不要用命令和强迫的语气。老年患者往往考虑问题较多,渴望对各项治疗操作有更多的了解。在回答与患者病情有关的问题时,在不影响保护性医疗的情况下,适当给予通俗的解释,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并用安慰性的语言,转移其注意力,减轻不适。操作后询问患者的感觉及交待必要注意事项等,使每次护理操作成为护患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2]。

3.6把握沟通的时机: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彼此间身心感受也最多。因此要把握每次与患者接触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沟通,融洽沟通的气氛,注意坚持不懈,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交换最多的信息[1]。

3.7良好的护理道德修养及操作技术:护士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老年患者充满爱心、耐心和诚心。良好的技术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应注意自身的技术培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娴熟的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并与语言交流是相辅相成的。当护理技术尚存缺憾时,完善沟通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弥补缺憾的重要手段,娴熟的技术又可增强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沟通 篇4

1 一般资料

2006年1~7月, 笔者对105例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观察, 男性70例, 女性35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95例, 其中, 60~70岁45例, 71~80岁50例;高血压病10例, 男8例, 女2例, 60~70岁7例, 71~80岁3例。

2 结果

经过细心护理, 全部患者心理状态良好。

3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由于生理功能衰退, 人体内各器官及组织细胞的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 常出现精力不足、反应迟钝、视力和听觉减退、记忆力减退等, 容易诱发情绪波动和性格改变, 继而发生行为方式的改变。

4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4.1 失落心理

离退休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不少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 无事可做, 虽然全社会都关心老年人和老年工作, 但部分老年人总感觉有种“隔墙戏两样天地”的失落感。

4.2 孤独心理

离退休后, 社交圈缩小, 门庭冷落, 感到人际关系暗淡, 逐渐封闭自己, 消极地生活, 加之与子女分开居住, 子女由于工作忙, 探望机会少, 孤独感就更为明显。

4.3 尊敬的需要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可能会情绪低落, 但也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曾经为社会做过贡献, 借以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安慰的心理, 他们自尊心强, 要求受到尊敬和重视, 如得不到尊重, 就会产生悲观心理, 甚至不愿出门, 久之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 为疾病埋下祸根。

4.4 多疑、恐老病、惧死心理

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 尤其是心、脑、肺、肾脏等器官, 往往会因为一种疾病的影响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状态的连锁反应, 并且常为几种疾病同时发病, 如有亲朋好友邻里中的某位老人一旦去世, 即形成一种负性心理, 生病住院更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 常表现为无病也疑, 有病更疑, 对疾病诊断、治疗、发展和转归的疑虑, 总要反复询问, 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 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 无药可救, 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 有的情感变得幼稚, 甚至和小孩一样, 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 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

5 护理对策

5.1 首因效应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首次接触某一事物而获得的感知认识, 也叫第一印象。良好的首因效应可以使患者产生信赖心理和安全意识。因此, 我们要热情接待老年患者, 详细介绍科室的一般情况及负责医生和护士, 耐心细致地做好接诊工作。

5.2 创造良好的环境

病室内环境要安静, 舒适, 保证老年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经常开窗通风, 保证病室空气清新, 使患者有住院如家的良好感觉, 静养调治,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5.3 尊重人格

护士应尊重老年患者, 护士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患者的心理波动, 如果言行不当, 势必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 护士的言行举止都应慎重, 对患者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 对患者讲的事情要耐心倾听, 要反映出护士对老年患者的一片诚心, 并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提出的正常心理需求, 这对稳定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

5.4 加强基础护理, 解决患者需要

自患者入院起, 责任护士应认真细致地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协助患者洗漱、大小便及生活需要, 尤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防止患者滑倒、坠床及意外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要定时翻身, 动作要轻柔, 同时给予局部按摩, 并要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皮肤清洁, 防止压疮的发生, 正确指导老年患者的饮食和起居。

5.5 护患沟通使用规范语言是基础

语言的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形式。包括:简洁的语言、清晰的语言、恰当和适时的语言、有针对性的语言、可信的语言等。老年患者由于工作、社会活动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 易产生孤独感、无用感及被遗弃感等不良情绪。因此, 在护理治疗中常与老年患者交谈, 特别是对于听觉能力下降的患者, 说话声音略放大, 但态度和蔼, 语调要平和, 语速要慢, 表情要亲切, 语言简单通俗, 必要时多重复几遍, 使老年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不孤独、被人理解, 容易接受建议, 同时也能达到消除老年患者的猜疑和不信任感, 使沟通顺利进行, 有助于患者在困境中进行自我调节, 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例如一位心脏病的女患者, 入院前由于与家人生气病情加重, 并自我感觉不能治好, 治疗及护理不配合, 经常发脾气, 胡思乱想, 这时, 护士应耐心细微地针对病情进行心理护理, 多关心、体贴患者, 以聊家常的方式经常询问患者哪里不舒服, 有什么想法, 需要帮她做什么, 使患者感到亲切, 并把护士当朋友, 同时采用疏泄的心理护理方法, 让患者把心理压抑的痛苦、感受、苦闷和不幸遭遇倾吐出来后, 配合药物治疗, 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病情趋于稳定, 渐渐恢复正常。

5.6 了解患者的心理, 做知心人

护士应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患者的个性、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与所在单位的关系及家庭关系等, 都可引起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 因此, 只有成为患者的知心朋友, 患者才能对你倾吐真情, 以减轻心理压力, 一旦了解情况, 应立即给予精神上的帮助。

5.7 做好健康教育

老年人的记忆力差, 听力下降, 反应迟钝, 知识水平有差异,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健康宣传, 对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指导, 饮食有节, 做到定时、定量、少吃多餐、高热量、低脂肪、充足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 关心患者身心状态,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5.8 体育锻炼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的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为使病情尽快恢复, 应鼓励、指导和帮助其进行适当的锻炼活动。

5.9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激事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 预防和降低抑郁的发生, 对住院患者来说, 除了医护人员应成为其重要的支持者外, 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以及朋友、同事等其他社会支持的作用, 鼓励家属、亲朋好友经常探视, 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照顾。

6 结论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健康包括躯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二者相辅相成。护理中发现, 老年患者的疾病与其精神情绪及心理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 负性心理可诱发疾病, 延缓疾病的治疗, 导致疾病的复发。躯体有病可导致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可诱发或加重躯体疾病。因此, 准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活动, 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治疗措施, 使老年人提高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 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提高生存质量, 对于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采取针对性的、有技巧的接触, 并及时交流信息, 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使老年患者提高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 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通过总结对10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 了解不同阶层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结果:经过细心护理, 全部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结论:老年患者的疾病与其精神情绪及心理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 负性心理可诱发疾病, 延缓疾病的治疗, 并导致疾病的复发。躯体有病可导致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可诱发或加重躯体疾病。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沟通

参考文献

[1]林菊英, 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黄津芳.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3]施永兴.老年护理实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及病情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较好。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消除糖尿病症状,控制高血糖,使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质,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93-01

老年糖尿病病人代谢紊乱症状群不明显:代谢紊乱症状群指“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6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0~72岁,血糖10.3 mmol/L~20.8 mmol/L,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就诊者。

1.2 治疗:饮食疗法为基础,终身如日;运动疗法宜适当,贵在坚持;药物疗法求效果,治必达标;教育疗法宜普及,助患成医;血糖监测常应用,适时调整。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病人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对低血糖症状及各种合并症防治措施所致副作用的恐惧等不良心理,使他们对病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病人又因内分泌紊乱易于烦躁、激怒、情绪激动等引起应激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波动及其他异常[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关心、鼓励病人及家属,讲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指导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便认真执行医嘱,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2.2 饮食护理: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应贯穿于糖尿病病人健康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维持合理体重和营养状态,防止血糖过高,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提倡食用粗谷类和适量杂粮、绿叶蔬菜、豆类及含糖成分低的蔬菜水果等;限制饮酒及进食甜食,包括各种食糖及糖果、甜点心、冷饮、含糖饮料等;忌食油炸、油煎食物。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炒菜宜用植物油,每日摄取食盐应限制在6克以下,少食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虾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免促进和加重心、肾血管并发症的产生。饮食中应增加纤维素的含量,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可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每日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不宜低于40克。以上的饮食治疗方案仅是原则性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观察患者并按实际效果做必要调整。

2.3 运动护理:强调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适度的运动,在帮助病人制订运动方案时,应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等选择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不必强求一致。一般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剧烈运动或不运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不利。通常选择餐后1~1.5小时进行运动,运动前或运动中可适量加餐(如3~4块苏打饼干或1个水果)。运动后测血糖,观察是否稳定。可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如呼吸费力、头晕、眼花、出大汗、面色苍白、胸前有压迫感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运动。随身携带糖尿病卡,便于意外时急救。运动时要注意足的保护,鞋袜要宽松柔软、合脚,每次运动前要仔细检查双足皮肤有无破损、溃疡,鞋内有无异物,避免不必要的痛苦。避免在恶劣天气中运动[3]。老年病人运动时,最好由护理人员监测,以防意外,便于急救。

2.4 病情观察和对症处理

2.4.1 定时监测尿糖及血糖,随时掌握病情。糖尿病病人的尿糖及血糖测定十分重要,测尿糖方法简便易行,可每天测量,分析病情。但老年糖尿病病人不能仅根据尿糖测试结果来调整治疗。测量早、中、晚饭前和睡前的尿液,留尿前30分钟小便一次,让膀胱排空,然后于三餐前及睡前留尿做尿糖定性实验,并正确记录。

2.4.2 观察代谢改变的症状、体征及处理方法。低血糖反应。如患者出现疲乏、饥饿、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发抖、烦躁、视物模糊、反应迟钝、行为改变等表现应及时处理;神志不清醒者口服糖水、果汁或其他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治疗无效,可多次口服糖,必要时可考虑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100毫升。也可应用胰高血糖素1毫克肌注,适用于一时难以建立静脉通道的院外急救或患者自救。高血糖反应。多饮、多食、多尿、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复视、头痛、腹痛、倦睡、虚弱、皮肤潮红、呼吸深快、脉搏细速、体温升高、丙酮味呼吸、低血压、进行性昏迷。处理方法:及时留取血尿标本,如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可以喝不含糖饮料、水可降低高渗状态,并及时请示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5 胰岛素注射技术及注意事项: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低血糖反应。主要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有关,表现为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毫升;按时进餐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患者应学会按规定的时间和量进餐并合理安排每日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食用饼干等。胰岛素过敏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严重过敏反应(如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罕见;对过敏反应者,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脱敏治疗,严重者需停止或中断胰岛素治疗。

参考文献

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 篇6

【关键词】护理,患者,纠纷,原则,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67-02

护患之间的矛盾可能产生于只言片语之间,也可能产生于不经意的行为当中。尽管有些时候可能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但是最终受到指责的可能还是护理人员。因此,医院的护理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实习与培训,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态度,而且言谈、行为举止都要得体,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一些突发情况作出及时有效合理的反应。但现实的情况是,护理人员从护校毕业直接进入医疗机构,由于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常常造成沟通受阻甚至引发巨大矛盾的局面,这与新生代年轻人的娇生惯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父母或长辈对其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并不像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而是更希望通过提供一些具体的实际工作经验来指导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

1 与患者有效沟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护理人员实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前提条件。一般而言,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过强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有人认为,护理工作是简单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实际的医疗护理当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有清楚的认识,而且要对药理、病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护理工作绝非简单劳动。正如陈红英和徐胜凤(2001)所言,“良好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1]。实践证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所建立起的相互信任程度越高,沟通效率也就越高,然而,要想获得足够的信任,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够令患者信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第二,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坚韧的心里素质。心理素质考验的是护理人员临场的应变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与事态控制能力。有些护理人员由于心理素质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往往被患者所左右,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不能有效地将病患向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方向发展;还有些护理人员由于对此认知不足,缺少足够的耐心常常与病患发生口角,这是典型的情绪失控表现。凡此种种,都会给我们的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作为我们医疗机构的一线工作者,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心脏,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要对自己的职业有足够的忠诚心,要对患者有足够的责任心。

2 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的四原则

2.1 必须以患者为中心

对医疗工作者而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患者是上帝。这实际上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生动比喻。的确,患者就医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或者缓解病痛,那么,对于医疗工作者而言,应该本着一颗仁心、爱心来对待我们的患者,护理人员照顾患者应该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细致、热情、温和,我们的任何护理工作都应该从方便患者角度出发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2]。

2.2 必须十分重视患者人权

中国人有个毛病,就是得了病在医院检查完了不愿意在医院治疗,这其中有些患者可能面临的主要是经济因素,但是在我们国家实行新农村医疗合作以来,看病的经济性问题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并不是主要问题,相反,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亿元的环境问题,俗话讲“触景生情”,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有个良好的外界环境,但有些患者可能在医院十分敏感,这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拥有足够的耐心、本着尊重患者的原则,对其多多体谅,公平、公开、公正地对待患者所面临的任何问题。[3]

2.3 特殊患者特殊对待原则

在实际的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常常越到重症、急症,甚至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护理人员必须采取特殊护理手段。重症患者心里焦脆、绝望,需要更为细致与温和的沟通方式;急症患者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特别是亲属们的表现,安抚亲属是关键;抑郁或者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的精神世界十分复杂,要想做到有效安抚,需要有足够的心里咨询技巧才能胜任。[4]

2.4 保密原则

患者在医院就诊与住院期间,向体院提供了非常详实的个人信息记录,这些信息包括,患者的自然信息和病情信息。医疗机构应该有义务为所有患者保守这些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其内心深入时时刻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把患者的一切作为重要事情来抓。

3 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技巧

本着上述原则,那些具备了职业护理人员基本素质的护生们,要想保证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在技巧上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3.1 善于倾听

现代社会把人们的心智都带到了随波逐流的境地。患者与亲人之间往往缺乏沟通,患者有很多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但其亲人往往无暇顾及。在医疗期间,护理人员恰恰可以充当其亲人的角色,深入了解患者内心的世界。所以,听,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是进行护患沟通的前提条件,不仅要听,而且要听清、听好、听出心声。只有善于倾听的护理人员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护生。在倾听过程中,切忌把患者当作病人。

3.2 言语技巧

人与人之间最为直接的信息传递就是来自于语言。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排序方式和语气讲出来给人的感觉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好的言语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特别是对于患者而言,好的言语好比一剂良药,著名的医学家波克拉底就曾讲过在医学里有两样东西可以为人类解除病患,一是药物,一是语言。[5]由此可见,语言带给患者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交谈是,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让患者感觉到“亲”,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其次,应该让患者提升战胜病痛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底蕴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使患者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自己宾至如归一般。

3.3 行为技巧

护士的行为主要包括查房、询问病情、给药、换药、通知服药、更换必备的医用物品、饮食查看、抽血、留尿等等,这些都是些具体而繁杂的工作,有些还涉及到卫生问题,尽管如此,护理人员也应该不卑不亢,严格按照医护人员操守来行事,务必做到仪表整洁端庄、举止大方有度稳重、动作敏捷准确干净,企业里有个精益生产理论,实际上,在各行各业都要求做到精益,减少动作浪费,减少物品浪费,减少走动浪费,减少搬运浪费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医院才能整洁如新,患者心情才能豁然舒畅,医患关系才能有效缓解。[6]

参考文献:

[1] 陈红英,徐胜凤.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10.

[2] 许亚红,李小寒.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的研制[J].护理研究,2008,22( 2):460 -462.

[3] 刘勇.护生如何做好与病患的沟通工作[J].中国-东盟博览,2013(4):246.

[4] 代丽萍.浅谈与病患沟通的技巧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9):300-301.

[5] 杨艳霞.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工作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2(4):264-266

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该院接收的老年糖尿病77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年龄是(70.65±4.65)岁,最大者78岁,最小者66岁,共39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1例、1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是(71.05±5.22)岁 ,最大者79岁 ,最小者67岁 ,共38例 ,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0例、18例。研究组与对照组 的一般临 床资料相 比 ,无明显差 异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同的临床护理,并对研究组应用护患沟通。

1.2.1心理入院后 ,热情接待患者 ,简单的向其进行自我介绍和医院制度环境介绍等,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相互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信任感和亲切感。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倡导患者主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详细、耐心解答,缓解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使用激励性及安慰性语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1.2.2宣教使用解释性语言及服务性语言 ,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包括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目 的和过程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于存在偏见的患者,需晓之以理,纠正不良认知,取得患者配合。宣教时,沟通应耐心,言语应柔和。

1.2.3运动向患者讲解适当运动对血糖良好控制、辅助治疗的积极意义,告知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糖氧化利用。邀请同期运动效果较好的真实病例,向患者介绍经验,培养患者参与运动的热情,增强参与积极性和自觉性。

1.2.4饮食向患者讲解均衡饮食对临床治疗的重要作用 ,提高患者对控制饮食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取得患者配合。制定科学饮食方案,并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护理后,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评分,对比护理满意度。

1.3 判定 标 准

不满意:护理评分<60分;基本满意:护理评分60~80分;非常满意:护理评分>81分。以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作为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4.87%(37/39),2例不满意,16例基本满意,21例非常满意。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81.58%(31/38),7例不满意,18例基本满意,13例非常满意。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与非老年性糖尿病相比,老年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表现复杂等特点,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自我保健意识差,因此,加强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对保证治疗效果、增强患者配合性具有积极意义。重视护患沟通,有利于构建良好、和谐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患者信任;有利于协助患者改正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保证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偏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缓解患者较大的心理及思想压力,稳定情绪,加强自我保健[2]。治疗期间,通过临床护理有计划的影响及引导患者,配合护患沟通,促使患者调节心理,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从而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延缓并发症,维护患者健康,提升生活水平。语言沟通是护患沟通的主要形式,包括运动、饮食、心理、宣教等方面,除语言之外,还可以通过眼神、肢体、表情等形式增强沟通效果。在该文研究中,对研究组进行护患沟通,与未进行护患沟通的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分别是94.87%、81.58%,表明护患沟通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认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时,重视护患沟通,可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搜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接收的老年糖尿病77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相同的临床护理,并对研究组应用护患沟通。观察并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 篇8

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1 不安和焦虑

老年人适应能力差[1], 因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而焦虑不安。同时因疾病带来的身体疼痛导致老年患者的心情紧张。

1.2 恐惧

对年老有病充满恐惧感, 住院后情绪低落, 对医生、护士言语非常敏感。认为自己快要死了, 特别是一些起病急、发病迅速以及多病的患者。

1.3 否认心理

多由于生活能力下降以及反复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对自己的言行彻底否认, 对他人过分依赖。

1.4 自尊心理

老年人平素性格固执[2], 病后更是固执己见, 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 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 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强。

1.5 自卑心理

由于长期孤独寂寞、社会角色的改变、家庭地位和生活能力下降, 对许多事均心有余而力不足, 表现沉默不语、郁郁寡欢。

2 医护人员与患者应具有的沟通技巧

护士要发挥“首轮效应”:即“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促进以后的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整洁的护士服, 淡妆上岗, 发不过肩, 端庄的仪表, 良好的气质及站姿、坐姿都展现了护士规范的精神面貌。护士对老年患者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 掌握分寸, 使其心情舒畅。外在形象要得体, 行为要符合职业规范, 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从而营造一个友善默契的氛围, 为今后护患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3 护理沟通的体会

3.1 以患者为中心是沟通的重要前提

以患者为中心是我们的服务宗旨。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尊重老人平时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也应体贴、关心老年患者, 给他们讲病房中同病种、同年龄段患者恢复良好的例子, 安排这些老年病友相互交谈, 向他们介绍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及主管医生以及科室的技术水平。提供生活设施 (比如手提式、坐式马桶, 轮椅等) 。保持室内温度、湿度, 保持地面干燥无水, 以方便老年人独立行走。同时主动帮助患者家属加强联系, 鼓励他们多来探望老人, 争取亲人在感情及经济上的支持。

3.2 同情老人、理解老人是沟通的基础

由于老年人适应能力差, 突然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 加上疾病的困扰, 会感到烦恼、恐惧, 家属则忧心忡忡。因此, 护士应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理解, 让他们懂得既然不幸已经发生, 就应该面对现实。同时给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治疗经过和愈后等, 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各种法律法规的普及, 特别是传插媒介的负面效应, 患者屡屡把医院告上法厅, 究其原因除了我们医护队伍个别有违规现象以外, 多部分是医院方面既无违法, 也无违规, 也就是说既不是医疗事故, 也不是责任事故, 那么患者为什么对我们医护人员不满意呢?甚至是对薄公堂呢?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的问题, 我们认为医护人员应学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使患者满意而来, 高兴而归。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 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 成为患者的知心朋友, 患者处于最佳的心态, 各种诊疗才能发挥最佳的疗效;患者只有感受到被了解、被尊重, 疾病才能早日康复, 从而使医患之间的纠纷和对薄公堂不愉快的场面减少到最低数量。

从我们多年的护患关系体会中, 我们认为一个出色的护理工作者, 不仅仅是要用自己的热情和自信, 积极平静的心态去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 更重要是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 从患者的病史资料, 眼神, 表情, 言语, 体态中要读懂患者的需求, 痛苦和渴望, 并且尽最大努力地去做, 虽然未能满足患者的完全需求, 但是患者及亲属感觉到了我们已经尽心尽力, 尽职尽责, 病情的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地, 那么患者和亲属就会对我们的诊疗和护理投上满意的一票。

参考文献

[1]郭雪艳.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园地, 2010:50.

[2]张树森.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 篇9

老年病科患者人格特质各异, 病情不一, 有些人患病时间长, 影响了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中,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护士要注意多观察, 并针对个体, 开展多层次有效沟通[1]。 笔者选择在2008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10例, 其中男6例, 女4例, 中位年龄61.2岁, 开展多层次沟通,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心理问题与沟通原则

1.1 焦虑不安

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存在, 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因对自己所患何病, 严重程度, 何时才能治好等不清楚, 此焦虑不安, 表现为烦躁, 食欲下降, 睡眠不佳等。 沟通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 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特殊情况除外如肿瘤患者等) , 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并进行放松训练 (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 。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 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 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 72岁, 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患者不了解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 因此焦虑不安, 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 取得了理想效果, 确诊后2周出院。

1.2 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患者。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 不善交往, 很少言语, 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 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 患者感到非常孤独, 十分寂寞, 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卧床等。 沟通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患者虽表面沉寂, 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 交流思想, 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 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 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 68岁, 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例3.女, 75岁, 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

例4.男, 69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糖尿病。

上述患者都很少讲话, 喜独自活动, 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医护人员主动同其交谈, 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患者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 并向患者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 鼓励其多与别人接触。

1.3 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 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 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求治的主动性不高, 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患者。 沟通原则:关心-支持-鼓励。患者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 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 主动关心患者, 使患者认识到亲人们爱他 (她) , 盼望他 (她) 能早日康复, 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 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应当指出的是, 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5.女, 62岁, 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强, 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 又患新病, 思想负担较重, 认为年龄偏大, 恢复无望, 遂产生悲观心理。与家属配合, 关心患者, 讲清道理, 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 经3个月的住院治疗, 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1.4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肿癌患者, 认为病入膏肓, 正向死亡靠近, 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 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沟通原则:对这类患者要给以更多的同情, 护理要更加细心, 服务周到, 言行要谨慎。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病情危重,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同时向患者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 可减轻恐惧心理。

例6.女, 68岁, 肺癌, 病情加重, 咳嗽加剧伴咳血, 胸痛明显加重, 患者异常恐惧。

1.5 疑病

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 此类患者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 如有一点不适, 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沟通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例7.男, 65岁, 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 1周后血压恢复正常, 查无器质性原因。

患者住院期间自觉身体多处不适, 对找不到病因感到不满。对此医护人员采用疏导的方法, 耐心地向患者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 说明与患者入院前1d情绪波动大有关, 并作了适度的保证性说明, 2d后患者出院。

1.6 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患者, 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 对象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沟通原则:对此类患者要理解、宽容和忍让, 同时进行开导, 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患者, 使其改变态度。

例8.男, 71岁, 冠心病, 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 护士打针太疼, 动作不轻柔等而大声斥责。对此, 医护人员不计较, 反而更加关心、帮助患者, 在护理操作上动作更加柔和细致, 患者很受感动。

1.7 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 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患者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 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 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 形成了依赖性, 对康复不利。沟通原则:向患者讲解活动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减少不必要的帮助, 根据病情制定每天活动计划。

例9.女, 64岁, 肾盂肾炎, 经治疗已显著进步, 但患者已卧床1月余, 很少起床活动, 凡事由家属或护士帮助完成。根据该患者的具体情况, 首先改变了护理级别, 让患者下床作适度的活动, 并规定每天活动次数和时间, 在家属陪护下鼓励患者做生活自理训练, 3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2 讨 论

对内科老年患者除进行对症治疗外, 对上述心理问题采取多层次沟通, 可帮助患者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2.1 语言性沟通

患者悲观失望时, 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患者, 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非语言性沟通

(1) 移情: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 移易精气, 变利气血, 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部分患者患病后, 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面, 怕病情变重、不易治愈, 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 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 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 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患者, 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 转内病为外病, 还可在病区加强有效卫生宣教, 组织卫生知识小讲课, 讲些预后好的病例给患者听, 以解除顾虑[2]。 (2) 相制:相制, 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 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 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3]。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 关心他们的生活, 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 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 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 以制约忧伤之情, 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S1:177.

[2]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1999, 16 (3) :109-110.

患者的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 篇10

1.1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

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我们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作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沟通过程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言语进行的,而非语言沟通的比重占到绝大多数(93%),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技巧的重要非同一般;

非语言沟通的定义非语言沟通是以身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1]。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大约有60%~70%是非语言沟通[2]。

1.1.2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Gazda等[3]于1991年分析并总结了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1.1.3 多渠道:非语言沟通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反应时间、身体、声音和环境进行传送和接收。

1.1.4 反应时间:指信息发出者所发出的信息被信息接收者接收到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一位家属来到护士站了解患者的有关情况,可是他在那里等了数分钟才有护士注意到他并接待他,护士对这位家属的反应时间,使对方可能接收到一个负性的非语言信息,即护士不关心他。

1.1.5 身体:身体是传递非语言信息的另一个渠道,被称为身体语言(体语)。身体语言是通过身体的外观、身体的姿势和步态、面部表情、目光的接触、手势以及触摸等传递的。

1.1.6 声音:非语言信息同样可以通过声音的渠道传递,如语调、语速、声音的大小以及用词等。

1.1.7 环境:主要指沟通双方相距的距离。人际交往中主要有3种距离:亲密距离(小于18in)。个人距离(18in~4in)和社会距离(4~12in)。亲密距离会使患者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舒服的感觉,个人距离是护患间交谈的最佳理想距离。在个人距离下,护患双方都会感到更舒服一些。因为个人距离既可以提供在帮助关系中一定程度的亲近而又不会使人感到过分亲密。社会距离适用于护士对一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在这种情况下,护士既出现在患者面前又不与他们发生身体的接触。

2 非语言沟通的种类

2.1 无声的动姿

面部表情、目光、点头、姿势的转换、手势以及拍打、拥抱等身体接触方式。

2.2 无声静姿

站姿、坐姿、沟通双方的空间距离。

2.3 辅助语言

音量、音调、节奏、停顿、沉默。

2.4 类语言

呻吟、叹息及叫喊。

3 非语言沟通技巧

3.1 端庄的仪表和稳重的举止

护士可从患者的着装、修饰了解其职业、健康状况、文化等信息,同样护士的仪表形象也会影响患者对护士的印象。患者住院后,大都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希望由资历深、技术高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此时,护士端庄的仪表、沉着稳重的举止可消除患者的疑虑,护士能够在急、危、重症患者面前采用娴熟的技术,表现出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无疑能取得患者的信赖、默契与配合。

3.2 身体的姿势和步态

护士的身体姿势,包括手势、静止体态、运动体态,如护士风风火火、动作粗暴,会给患者带来厌烦和恐惧心理;沉着、冷静、敏捷、娴熟的护理技术,可给患者留下安全、信任感,也能使患者的情绪得以平静。

3.3 关注的目光和微笑的表情

在人际沟通中,来自面部表情的信息,更容易为人们觉察和理解[4]。患者会时常仔细观察护士的面部表情,特别是他们想寻求帮助时,此时护士应给以亲切的微笑,使患者从中获得慰藉。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息,患者住院后自尊、自卑心理比较明显,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到尊重,因此,对患者的尊重是护理人员获得有效沟通的桥梁。护士可以坐(蹲)在患者的床边,投以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表示出对患者的尊重,这样既可减轻患者入院后的种种不安,又可增加信赖感。

3.4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患者有浓重的恋旧情绪,住院后陌生的环境及疾病等应激源的影响,常常会产生孤独、失落的心理。因此,尽量将同一层次的患者安排在一病室,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把病房布置成家庭模样,使老年患者有住在家里的感觉,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沟通环境又指沟通双方相距的距离,其中,个人距离是护患间交谈的最理想距离,在个人距离下,护患双方都会感到适宜与舒服。

3.5 适时适地的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交流关心、理解等情感。在专业范围内,审慎地、有选择地使用触摸对沟通是有促进作用的。患者由于患病,常出现焦虑、沮丧等心理,特别是临终老人,他们大多经历了否认、愤怒、协议、抑郁、接受等复杂心理,精神极度脆弱。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支持往往比生理上的治疗更重要[5],此时,实施非语言行为往往比语言更有效,护士可握住老人的手,耐心倾听对方诉说,适当地给老人拉拉被子,理好蓬松的头发,通过皮肤的接触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用无语的交流表现出对老人的理解和爱,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感。

3.6 目光的接触

护士与患者的目光接触,可以产生许多积极的效应[6]。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表示尊重对方并愿意去听对方的讲述。此外,通过目光的接触,护士还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示。目光接触的水平也影响沟通的效果,最理想的情况是:护士坐在患者的对面并保持眼睛和患者的眼睛在同一水平,这样既可以体现护患间的平等关系,同时也能表示出护士对患者的尊重。

3.7 适时的沉默与投入地倾听

部分患者由于长期被疾病困扰,对治疗失去信心,变得狂躁,蛮不讲理,甚至责骂医护人员,拒绝治疗。这时,护士不应对患者产生厌烦情绪,最正确的做法是适时地沉默,同时耐心投入地倾听,使其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患者会感到护士很能体会他的心情,真心听取他的想法,自己的愿望得到尊重。

4 应用非语言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反馈意见[7]

在与患者交往中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反应,从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眼神里发现信息,了解是否能接受、理解、有无兴趣听、态度如何、有何心理反应,这样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随时改变沟通方式及内容。

4.2 自我意识

护士应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时刻都在患者的注目之下,并对患者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护士要有身份意识,自觉地、有意识地以自己良好的体态语言、去促进患者内环境的自我矫正和自我平衡。

4.3 修饰意识

(1)要正确使用,符合非语言行为的特定性、群体性以及一定的交际习惯;(2)要控制使用,非语言行为受环境、场合、性别、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应慎重的、有选择性地、适度地使用;(3)要美化使用,通过刻意修饰,展示自己的优美风度,达到向患者传递真、善、美的目的,让患者在美的感受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8]。

总之,恰当的非语言沟通可给患者以亲切、温暖、安全、体贴、被尊重的情绪体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为护士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更好地实施心理护理提供了可行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护士要能用、善用、会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护理,以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5 结束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点,非语言沟通也在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完成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掌握非语言沟通的精髓,灵活运用,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关键词:护患,非语言沟通,应用技巧

参考文献

[1]曹力燕,刘荣玉.非语言交流在外宾门诊急诊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22~423

[2]陈爱萍.老年病人临终关怀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57~559

[3] Gazda G.Human relations development.4th edition.Boston:Allyn & Bacon,1991

[4]李小寒.浅谈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58~59

[5] Berger KJ.Fundamentals of Nursing:Collaborating for optimal health. Norwalk:Appletion & Lange,1992

[6]刘薇群,赵志霞.重视非语言行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0):47~48

[7]李学荣.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急诊护士必备的语言素质.护士进修杂志,1998;13(7):18

浅析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1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8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已逐渐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随之不断加大,老年病人亦随之增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老,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 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如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减退,睡眠质量不佳,视力减退,免疫功能低下等,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恢复慢,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伴随着社会环境和健康状况的改变,老年病人除了发生一些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外,心理状态也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既有可能导致疾病,又有医治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应引起每个家庭的重视,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科学的护理指导。以便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老年人患病率高,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所谓患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重视和认真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每位护理人员的神圣职责。

一、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由于老年人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医学知识的缺失,慢性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不愿给家庭成员带来麻烦,活动范围小,易出现对生活丧失信心,思维迟钝,,情緒低落、迟滞和躯体不适,抑郁寡欢,.焦虑烦躁心,无价值感和孤独感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 厌世等不利于健康的负面情绪,导致主动性语言减少,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和判断能力下降,睡眠差、心悸、脉搏及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潮热感;大小便意增加,脾气暴躁,易产生妄想和幻觉。难以与人相处等。常见的 心理分型 有孤独型,失落型,多疑型,老年性痴呆型,高度健忘型。由于心理上的消极状态,造成恶性刺激,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如果得不到科学的护理心理指导,得以疏导,缓解,心理问题会逐渐增多与加重。

二、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为老年患者护理提供身心的整体护理,根据其心理和生理的不同需求,把心理护理和躯体护理融合在一起,会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2.1积极与老年人患者沟通;运用各种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全面的沟通,多与他们聊天,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倾诉,言语得体,和蔼,温柔。态度要亲切,诚恳。护理工作更要耐心细致、体贴和周到,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到慰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尊重老人,提高老年人患者的依从性。了解患者的需求,掌握存在的心理问题,逐一进行疏导与解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的不同,针对其不同的个性,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争取亲属的配合与合作,并对影响病人康复的家庭因素进行对症处理,正确引导病人,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心情舒畅,心理平稳,情绪安定、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与目标,认识自身价值,生活的意义。

2.2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了解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础知识,,同时介绍同种疾病患者恢复较好的案例,消除思想顾虑,及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照顾能力。善于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与爱好。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的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增强与朋友的交往。丰富自己的的生活内容。保持家庭的和睦。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越充实,不会感到孤独与寂寞。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亲属进行多方面的联系,教育亲属多关心,体贴陪伴,照顾老年人。教育老年人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价值观,坚强的信念。

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养老机构收治的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组之后, 对照组55例, 男性31例, 年龄在71~8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79.5±5.8) 岁 , 女性24例 , 年龄在70 ~88岁之间 , 平均年龄 为 (79.6±5.6) 岁 , 病程为3~20年 , 平均年限为 (10.2±1.4) 年 ;观察组55例 , 男性30例 , 年龄在70~89岁之间 , 平均年龄为 (80.1±5.1岁, 女性25例, 年龄在71~8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79.3±5.5) 岁病程为1~21年, 平均年限为 (11.1±1.6) 年。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都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 合理的控制饮食等,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案, 即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 主要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沟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极为脆弱, 也较为敏感, 加上受到疾病的折磨, 在生活上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又担心预后, 时刻会出现焦躁、抑郁、恐惧等不良的心理情绪, 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 首先积极热情的接待, 主动的为患者讲解关于糖尿病的知识以及治疗的方案, 热忱的为患者解决各种疑惑,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的情绪, 安慰鼓励患者积极的引导患者树立起良好的心态,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以提高治疗的效果;2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 时刻影响着患者,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 倾听患者的诉说, 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交流时寻找共同语言,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等;3饮食指导:治疗期间为患者讲解饮食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让患者认识到控制饮食对治疗糖尿病的必要性, 为患者制定出健康的饮食计划, 让患者能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充分的减少胰岛β细胞负荷, 纠正体内糖代谢紊乱情况, 减轻或者消除糖尿病临床症状;4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可以促进糖氧化作用,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从而可以良好的控制血糖, 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积极的为患者讲解运动对于糖尿病治疗的好处, 积极的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必要时可以陪伴患者共同进行, 从而帮助患者对血糖进行控制。

1.3 评价指标

采取养老机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满意例数/分组例数×100%。显效标准:以患者测定的平均血糖高低作为标准, 较之治疗前改善非常明显为显效;有效标准:以患者测定的平均血糖高低作为标准, 较之治疗前有所改善为有效;无效: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不明显, 或者有变高反弹趋势。

1.4 统计方法

该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n或者n (%) 表示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经过养老机构的分组护理, 观察组显效例数为31例, 有效例数为2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显效例数为22例 , 有效例数为23例 , 无效10例 , 总有效率为81.82% , 则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满意度为96.36%,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5.4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良好的护患沟 通对于老年 糖尿病患 者治疗有 着积极的 作用, 能够帮助患者对血糖进行良好的控制, 提高治疗的效果。良好的护患沟通还能够拉近和患者之间的距离, 能够和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 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良好的关系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 为临床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3]。此外 , 良好的护患沟通还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的需求, 也能够让患者充分的认识到护理人员以及医生治疗的目的, 让患者自身注意治疗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4]。

在临床沟通中, 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的康复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以及抵触感, 和患者交流时面带微笑, 热忱的服务, 主动积极的倾听患者的诉说, 同样在交流时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自身的形象, 保证衣着整洁干净, 交流时语言得体, 吐字清晰, 用通俗易懂的语句为患者讲解关于糖尿病的知识, 交流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帮助患者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5]。

通过该研究显示, 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22例, 有效例数2例, 无效10例, 而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31例, 有效例数22例, 无效2例;从满意度来看, 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5.45%,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36%, 可见观察组无论是总的有效率还是患者的满意度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良好的护患沟通的作用较为明显, 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护患沟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瞿慧丽.浅谈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2) :2074.

[2]张艳丽.浅谈护患沟通在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2) :647-648.

[3]尹丽华.浅谈护患沟通在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1) :99.

[4]林阿珠, 郑丽卿.护患沟通在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08 (30) :2755-2756.

上一篇:形成要素论文下一篇: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