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患者

2024-08-27

老年慢性患者(精选12篇)

老年慢性患者 篇1

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住院率高、治疗费用高等特点[1,2]。使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 相互影响, 造成病情复杂化, 症状多样性, 掩盖心力衰竭症状。致使心力衰竭症状被患者或家属忽略或误认为其他疾病。另外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不典型, 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和患者不知情, 使得病情加重, 最终失去治疗机会。详细询问病史在心力衰竭的诊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1 老年患者慢性心力衰竭表现

(1) 易疲劳, 日常活动量稍微大一点, 就会感到心慌、胸闷、出不来气。多被患者认为是年龄大、衰老的表现。 (2) 呼吸困难, 老年患者晚上睡觉时需垫高枕头, 呼吸才感觉舒适, 夜间睡眠时会突然胸闷、气短, 甚至憋醒。 (3) 咳嗽咯痰, 老年患者常常表现为干咳, 白天或坐着时较轻, 而晚上或平卧时则加重。易被患者误认为呼吸系统疾病。 (4) 夜尿增多 (夜间卧床休息, 回心血量相对增加, 心输出量增多, 肾脏血流灌注量增加, 从而引起夜尿增多, 成为心功能不全的标志之一。) 男性患者多认为是前列腺增生引起。 (5) 体重增加或下肢浮肿的现象, 亦常常被患者忽视。此外, 心力衰竭时常伴有失眠、焦虑不安, 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滞等。这与心力衰竭时心脏排血减少, 脑细胞缺氧有关。

2 辅助检查

心力衰竭患者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者罕见, 如果心电图正常, 需要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作仔细的再评价。心动过速并不是特异性指标, 即使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也可以不存在。化验可有贫血, 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苷对心力衰竭治疗至关重要。未经治疗的心力衰竭很少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低钠血症和肾功能不全提示预后不佳。当肝脏瘀血时会出现肝脏酶的升高。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力衰竭与快室率房颤有关, 而且可能是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仅有的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安全、方便, 可以评价瓣膜、心腔结构、心室肥厚以及收缩和舒张功能等心脏功能参数。对心室容积的测定、收缩功能和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结果可靠。心力衰竭的简单分级可以采用6 min步行试验。目前广泛使用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 (NYHA) 来评价心功能。

心力衰竭的早期、正确诊断是及时治疗的前提。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必要辅助检查, 正确诊断心力衰竭。

3 心力衰竭的治疗

对临床心力衰竭患者, 除缓解症状外, 还应 (1) 提高运动耐量, 改善生活质量。 (2) 阻止或延缓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 (3) 降低死亡率。

3.1 一般治疗

(1) 积极治疗基本病因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和各种诱因 (感染、心律失常、甲亢、贫血等) 。 (2) 调整生活方式 (限钠、限水、营养饮食、休息、适量运动) 。 (3) 心理和精神治疗 (综合性情感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可改善心功能状态) 。 (4) 限制使用对心力衰竭造成不利影响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激素、I类抗心律失常药、多数钙通道阻滞剂) 。

3.2药物治疗

(1) 最早使用利尿剂:只要有液体潴留, 利尿剂须最早应用。液体潴留不消除,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疗效差、不安全。首选袢利尿剂, 从小剂量开始, 体重每日减轻0.5~1.0 kg。一旦病情控制 (肺部啰音消失, 水肿消退, 体重稳定) , 即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注意症状性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肾功不全。治疗中如无液体潴留而血压低、氮质血症, 可能利尿剂过量;如持续液体潴留、低血压, 可能心力衰竭恶化, 则应利尿剂加量。应用中出现利尿剂抵抗可静脉滴注呋塞米40 mg, 继以持续静脉滴注10~40 mg/h。或短期应用增加肾血流药物, 多巴胺100~250μg/min。 (2) 尽早加用ACEI或β受体阻滞剂:两药均能降低死亡率, 改善预后, 早使用, 早受益。ACEI全部慢性心力衰竭必须应用, 且终身应用。从小剂量开始, 一般每隔1~2周剂量倍增一次。直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并以靶剂量长期维持。如依那普利起始剂量2.5 mg, b.i.d.目标剂量10~20 mg, b.i.d.。如患者不耐受, 出现咳嗽, 可用ARB替代。β受体阻滞剂初期应用明显抑制心功能, LVEF降低。长期 (>3月) 应用可改善心功能, LVEF升高;4~12月可改善或逆转心肌重构。其独特之处是显著降低猝死率。β受体阻滞剂应用前需无液体潴留, 病情稳定 (4 d未静脉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从极小剂量开始, 每2~4周剂量加倍。如琥珀酸美托洛尔12.5 mg/d酒石酸美托洛尔6.25 mg, 2~3次/d, 逐渐加量至靶剂量。当清晨静息心率55~60/min即达目标/最大耐受量。不能因症状未改善而停用, 不能因为症状改善而停止加量, 不能因为症状恶化而立即停用。应避免突然撤药, 引起反跳和病情显著恶化。减量过程应缓慢, 每2~4 d减一次量, 2周内减完。 (3)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ACEI+β受体阻滞剂是神经内分泌激活抑制剂联合应用的黄金搭档。两者有协同作用, 尽早合用。切勿因为不能达到ACEI的目标剂量而推迟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4) 如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控制不理想, 加用螺内酯或地高辛:建议心功能Ⅱ级加用地高辛, 心功能Ⅲ、Ⅳ级或心梗后心力衰竭加用螺内酯。螺内酯起始量10 mg/d, 最大量20 mg/d。地高辛用于改善症状, 因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 宜0.125 mg/d维持治疗。 (5) 如心力衰竭控制仍不理想, 考虑合用地高辛+螺内酯。重度和顽固难治性心力衰竭应寻找潜在的原因, 并设法纠正。同时调整心力衰竭用药, 强效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及正性肌力药物联合应用。正性肌力药 (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只能短期静脉应用, 在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时改善症状。过度或长期应用正性肌力药使心肌损害更为加重, 导致死亡率增高。血管扩张剂 (如硝酸酯类) 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3.3 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代谢功能、肝肾功能下降, 甚至合并肾衰竭、肝功能异常。对利尿剂、ACEI和正性肌力药物的反应下降, 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应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另外老年患者多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应准确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药物特点、副作用、作用机制、心力衰竭用药与治疗其他疾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病情、治疗反应, 并及时调整药物。

4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指导

(1) 合理休息, 进行适当活动。 (2) 减少诱因:劳累、感染等。 (3) 坚持治疗:要严格按医嘱用药, 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 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后果。 (4) 要做好自身监测:脉搏、血压、面色、尿量、体重的变化。 (5) 定期随访复查。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胡大一, 吴彦.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老年慢性患者 篇2

健康体检总结

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更好的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院委会研究,从4月26日至5月30日,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卫人员下乡为颍南辖区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病进行免费健康体检;3岁以下儿童健康体检。现已经完成了5个行政村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患者体检、及3岁以下儿童健康体检工作。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患者体检项目包括常规体检血常规、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肝功能(ALTASTALBTBIL总胆红素)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心电图、B超等。体检后,工作人员将包含患者的基础情况、体检结果分析以及全科诊疗记录分村建档,检查结果反馈到体检者手中。目前已完成5个行政村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患者居民体检总人数2220人,其中筛查出高血压病患者231人,占总检查人数10%,筛查出糖尿病患者47人,占总人口数2%。筛查出冠心病患者41人,占总人口数1%。癌症患者1人。0-3岁儿童健康体检总人数161人,其中筛查消瘦儿童6人,占体检儿童总人数3%,筛查鸡胸2人,占体检儿童总人数1%。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300多人,根据老年人中医药体质辨识,向老年人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穴位保健等;让老年朋友们了解到自己身体属于那种体质。每天体检时,由专人向老年人、慢性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讲座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传染病的防治与治疗为主题,向来体检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作出了详细生动的介绍与解释,体检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各个都听的非常认真,他们是边听讲座,边体检,循环进行。随后采取问答的模式,让在座的体检朋友们询问出他们心中的不解,医生们尽心尽力的为他们回答;现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8000多份,健康教育宣传小册2000多份;此次活动充分表现了对老年人群体的重视与关爱,有效的提升了老年人、慢性病的防病意识与对疾病的了解,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今后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就诊信息将不断更新到健康档案中,以便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在健康查体期间,中心公卫科人员积极开展健康宣传,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和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3

【关键词】老年人 慢性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04-01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老年慢性病患者负性心理特点

1.1习惯及焦躁心理 老年人在家时有家人照顾,旧病复发住院后家属上班不便照顾,可产生诸多不习惯,为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照顾家人而焦虑不安,久住院又不愿出院,怕出院后病情恶化。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许多老年人常出现力不从心,又偏“不服老”而产生焦躁情绪。对疾病恢复寄予厚望, 一旦未达到期望值, 便会产生焦躁心理, 进入恶性循环。

1.2忧虑及猜疑心理 患者每天愁眉不展,寡言少语,唉声叹氣,对周围事情非常敏感,认为自己病情严重,敏感多疑,怀疑猜测医生、护士及家人隐瞒自己病情。

1.3绝望及抗拒心理 病情加重,特殊检查、护理及周围环境刺激,患者心理承受力低,出现不安、恐惧及惊慌,日常生活难以自理依附性大以致不愿与人交流,对病情不在乎,不相信医生诊断,不遵医嘱,尤其在病情初步好转后放弃或延误治疗。

2、引起负性心理常见因素

2.1 消极健康自我评价及负性生活事件 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消极评价,常对疾病过分担忧,更感老而无用,易消极对待生活,发生抑郁情绪。生活中突发意外、不幸事件较多,而家庭及亲友关心照顾较少的老年人抑郁情绪较重。

2.2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行动不便,功能衰退,加上躯体遭受病痛折磨变得不能自制或性情偏执、任性。

2.3 经济负担重 由于患有慢性病,常反复发作,需多次住院及常年服药治疗,对于经济条件不宽裕的老年人来说,住院费用便构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影响患者情绪和心理健康。

3、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全面收集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生活自理能力、对疾病了解程度、情绪反应、经济条件等评估心理状况,针对其心理特点,提出存在的心理护理问题,制订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

3.1 提供舒适安静环境及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新入院患者因环境陌生不了解病情而多疑、紧张和恐惧;老年患者多伴睡眠障碍,热情接待患者,提供舒适安静住院环境,利于休息及病情缓解。病友间交流及医护人员适度诱导帮助可减轻心理压力。在不影响治疗前提下,鼓励家属支持、照顾,使患者感到生活温暖。

3.2 善用美好语言,巧妙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

伤害性语言可给人以恶性刺激,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导致严重医源性疾病。美好语言使人心情愉快,亲切温暖,益于患者身心健康。交流时注意语速、音量适宜,必要时声音应略放大或多次重复,态度和蔼。避免直呼其名,不可用床号代替,在与患者交谈中注意尊重患者人格,不伤害患者自尊心,对于隐私要注意语言保密性,注意不生搬医学术语,通俗易懂。用目光接触来判断对方心理状态;细心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缩短交往距离及适当身体接触,更有利于情感沟通。

3.3 尽可能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 选择适宜诊治方案,加强联系如电话随访、健康指导等减少患者再次入院次数,减少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

3.4 加强老年患者主观康复能动性 教会老年人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帮助患者发现优点、长处发挥余热,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老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出发,考虑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让老人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使老人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护理, 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当其无法独立完成时,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

通过了解及掌握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特征,患者心理上不良情绪在医护人员耐心开导下得到了释放,尊重老年人,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使其在整个治疗期间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恢复。[2]

参考文献

[1]刘孟昌,刘国树,张明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中国临床康复.2005:9:87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本院收治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 入选246例, 按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132例, 其中男76例, 女56例, 年龄60~97岁, 平均 (78.24±8.94) 岁, 非老年组114例, 其中男61例, 女53例, 年龄28~59岁, 平均 (48.12±9.05) 岁。2组间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出院第一诊断为慢性心衰, 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2]。其中同一患者多次住院以最后一次为准。心功能分级按NYHA标准分级, 分为Ⅱ~Ⅳ级。

1.2 研究方法

分别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 (住院时间、入院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级别) 、基础疾病、使用药物的比例情况。比较2组数据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2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时2组一般资料比较

老年组入院时收缩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心功能Ⅱ级者所占比例少于非老年组,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在住院时间、入院时心率、舒张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 **P<0.01

2.2 2组基础疾病比较

老年组主要基础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其次是高血压, 非老年组则依次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老年组冠心病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 (P<0.05) , 风心病比例显著低于非老年组 (P<0.05) 。见表2。

2.3 2组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老年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低于非老年组, 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使用比例均亦低于非老年组, 2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见表3。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 *P<0.05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3.1 积极的药物治疗

积极的药物治疗在慢性心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药物治疗是慢性心衰的基石。随着药物治疗强度尤其是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比例的提高, 患者死亡率进行性下降。但是出于对老年人安全耐受性及伦理方面的考虑, 大多数临床研究都将老年患者排除在外, 专门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方面的相关研究就更加少。从表3中可以看出, 老年组β受体阻滞剂用量小于非老年组, 可能原因随着年龄增长, 心脏出现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改变, 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 严重者将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比中青年人高2~3倍[4]。临床医师对使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顾虑, 导致使用比例不高, 不能达到指南要求。既往大家认为β受体阻滞剂是老年慢性心衰的禁忌, 但BEST、卡维地洛US、SENIORS ENECA等大型循证医学研究结果, 证实老年慢性心衰也能从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明显获益, 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明确了在治疗慢性心衰上老龄并非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使得老年慢性心衰能最大限度地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关键在于缓慢递增, 直到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ACEI/ARB使用比例低于非老年人。可能原因为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减退而较易并发高血钾, 临床使用比例低于非老年人。虽有研究表明ACEI可减少老年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5], 但由于缺乏老年与非老年慢性心衰的大型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因此, ACEI在老年慢性心衰中的风险/效益比尚待充分证实。老人患者在使用ACEI时需注意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 用药期间需小心谨慎且应监测血肌酐。

3.2 从既病防变到未病先防

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提出ACBD 4阶段, 提出了从治到防的重大改变。从A阶段至D阶段, 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阻止疾病发展尤为重要[6]。在现实生活中, 众多危险因素往往合并存在, 通过协同效应使得心血管病风险倍增, 故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非常重要。目前广大医师需要改变观念, 摒弃“只管理终端患者”的理念, 从既病防变到未病先防, 将治疗的重心前移。临床医师应该正确认识疾病, 提倡个体化治疗, 而非治疗单一的疾病。

3.3 提高依从性

随着患者年龄增大, 各项功能减退, 记忆力下降明显, 依从性差, 漏服药物及服错药物情况屡见不鲜, 甚至有的老年患者不知目前服用何种药物治疗。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加强健康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其看护者讲解有关慢性心衰的基本知识, 出院前向患者详细说明服用药物的类型、剂量、药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最好能与患者一起讨论, 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能够实施的教育计划。

参考文献

[1]王士雯.前言——关注老年人心力衰竭[J].实用老年医学, 2009, 23 (5) :32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12) :1076-1095.

[3]陆惠华, 万宁远, 金玉华.实用老年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7.

[4]Jong P, Yusuf S, Rousseau MF, etal.Effect of enalapril on 12-year sur-vival and life expectancy in patientswith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a follow-up study[J].Lancet, 2003, 361 (9372) :1843-1848.

老年慢性患者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体检对老年人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社区常住老年人35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体检,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人干预后的血压值和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老年人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人。结论: 社区老年体检通过定期对老年人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慢性病健康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效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体检;慢性病管理;效果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如何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地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有效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可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传统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在进行健康干预的过程中过于笼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基于此,笔者在传统慢性病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社区老年体检的方式进行了老年人健康干预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社区常住老年人350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4.2±5.1岁,男性187例,女性163例,350例老年人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进行健康干预;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体检。两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健康干预方法 对照组老年人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方式进行健康干预。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社区老年体检的方式进行综合健康干预,即:① 健康体检 老年人分别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进行3次健康体检,并将体检后的资料录入老年人的健康档案中,每次体检项目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外科检查、内科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总胆固醇、血糖、心电图检查 [2],通过对两组老年人进行体检发现,观察组:高血压127例,糖尿病48例,对照组:高血压129例,糖尿病46例;② 健康教育 社区每月定期组织慢性病健康讲座,向社区内的老年人介绍慢性病的相关临床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通过视频、话剧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手册的学习,提高老年人参与慢性病防治的主动性;③ 饮食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老年人的体检结果,告知老年人及家属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老年人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每日食用油、盐的摄入量,限酒戒烟,鼓励老年人多吃水果、蔬菜,提高老年人日常饮食的健康性[3];④ 运动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通过老年人的体检结果,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危险性分类,对于糖尿病的老年人,严禁空腹运动,以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增加老年人对科学运动锻炼的认识,了解自己实际适合的体育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坚持锻炼;⑤ 检测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重视血糖、血压、胆固醇等重要指标的检测,并定期开展上门辅导检测,定期通知老年人去医疗机构检测,并将每次的检测结果录入至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系统中;⑥ 治疗依从性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向老年人及家属传授相应的药学知识,使老年人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通过电话、短信敦促等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

1.2.2 临床观察指标 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观察指标;糖尿病患者以空腹血糖值作为观察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老年人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结果见表2。

2.2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见表3。

3.讨论

社区健康管理是提高全民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通过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质量及医患沟通[4],并增进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信任。一套科学、合理、完备的社区健康管理体系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条件,虽然目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已经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推广,但是由于传统健康管理体系检测项目过于笼统,健康管理体系与健康干预之间缺乏互通的纽带,从而造成社区健康管理体系缺乏针对性,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老年人干预后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老年体检通过定期对老年人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慢性病健康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管理效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篇6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65-01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随之延长,我国目前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与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其中,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和代谢发生变化,老年慢性病患的增加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了解老年人各方面的情况,不仅要帮助患者维护机体健康,更要维护心理的健康。本研究通过对32例老年病人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高干病房32例老年慢性病人,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60~86岁,平均73岁。

1.2 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利用护理、治疗的一切机会,根据老年人性格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与指导。

2 结果

32例老年人经过护理人员的耐心护理,均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

3 讨论

3.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3.1.1 机体逐渐衰性变异,导致情绪消沉

3.1.2 感情脆弱,易于受损

3.1.3 孤独寂寞,不服老,不被他人理解

3.1.4 对周围事物猜疑心理重

3.1.5 对于疾病及死亡的恐惧心理增加

3.1.6 依赖心理:药物依赖,家属、医务人员依赖,周围环境依赖

3.2 护理

3.2.1 基础护理

(1)根据医嘱使用药物,合理安排顺序,调节输液速度。观察静脉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管道是否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由于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均降低,反应迟钝,加上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对病情观察应加密切,稍有疏忽,常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 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对于久病体弱,咳嗽无力老年患者,护士应给予翻身拍背,避免推、拉,防止皮肤擦伤,必要时在骨隆处垫气圈或棉圈。对于全身衰竭合并严重疾病而长期卧床者,应将床头抬高30~50°,床头垫软枕,且半卧位与卧位经常变换,检查皮肤受压情况,这样不仅可防褥疮发生,而且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3)排便失禁是老年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当老年人经历了排便习惯丧失后,经常出现意志消沉、抑郁、孤僻等现象,对自己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对此患者应采取启发、开导等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昏迷、瘫痪者,经常给予患者被动活动,按摩或针灸治疗,预防肌萎缩,促进恢复,树立自信心。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一般每天给予自然通风,清洁空气,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冬天限制人员出入,注意保暖,给患者更换尿布、翻身、拍背,进行治疗时尽量少暴露患者,病室温度保持在20℃~ 24℃。

(4)在为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技术熟练,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当老人病情恶化时,应沉着,不可惊慌失措。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平时应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护理技术精益求精,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操作能力,患者的信任往往是建立在护士的举手投足之间,而护士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和护理质量,相反可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力争操作无误准确,迅速实施各种治疗措施,取得患者的认可。

(5)加强老年患者恢复期的自由活动,指导他们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从事于身心有益的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如听音乐、养花、书法、绘画、打太极拳等,以改善其生理功能。

3.2.2 饮食护理

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减弱,应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品,要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应强调粗细搭配,同时还应摄取定量的钙、铁和多种维生素,饥饱适宜。因不同疾病,其调养方针也不同,所以最好按医生的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3.2.3 心理护理

(1)语言交流:注意语言艺术,维护老年人的自尊心。①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谨慎诚恳,不能搪塞,以免发生猜疑。②尊重老人的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保密工作,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③注意声音和语调的运用。要掌握声音的大小。语调柔和、吐字清晰、通俗易懂,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可模棱两可,应用医学俗语。④重视对方的称呼:许多老干部离休后,由于疾病的困扰和离休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了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因此与老干部接触时,称呼要得当,使对方得到心理上满足。⑤对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患者,应以亲切的语言、耐心地引导、鼓励患者说话,可以从患者的日常爱好或兴趣入手,然后切入正题。

(2)非语言交流:老年人由于生理及病理生理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①温和的面部表情可给患者安全感。护士的面部表情因情况而灵活运用 一般情况下常用微笑,它具有很大的勉励力、感染力,患者视之友善、轻松信任感,能有效地缩短双方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对不同场合的不同情况,能用微笑接纳对方可反映出本人良好的修养,待人的至诚。在焦虑患者面前,表情轻松自如、大方;在痛苦不堪的患者面前, 表现出温和、慈祥、同情;在抢救重患者时,面部表情要专注,不应微笑。患者会时常观察护士的面部表情,因此护士因尽力控制一些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的表情,如厌恶、敌意等。②要有热情、亲切的目光,给患者以鼓励与爱护,热情亲切的注视是对患者的爱护和鼓励,不注视是冷淡的表现。作为护士无论自然情况如何,专注和充满热情的目光,都能使产生一种友善的感觉与 亲切的印象,护士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柔和的声调,同情和关心的态度,这些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使患者主动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③通过亲切的触摸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护士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扣背、按摩,患者可产生温暖和亲切感,使患者增加安全感。④规范的仪表给患者以信任感,护士的仪表往往使患者产生很强烈的视觉反应,雅致的端庄仪表、适度的整洁之淡妆体现护士的严谨与认真,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及受尊重的感受,如果浓妆艳抹、佩戴大耳环、白色工作服脏污或缺个扣子,这是一种无形的刺激,会引起患者的反感,影响护患关系,从而影响治疗护理的效果。

总之,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不仅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还要加强对护理新理論、新知识的学习,要了解有关心理、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热忱,积极,能舍身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人的感受,语言亲切和蔼,让病人有在家的感觉,禁忌生、硬,冷、态度,全心全意护理每一位老人,及时发现问题, 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安全、自尊、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肖霞 陈华 干部病房老年病人幸福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 (4A):870- 872.

[2] 赵淑慧 潘秀贞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822- 823.

老年患者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接待的老年慢性咳嗽患者80例,就诊原因主要是持续性咳嗽。本次研究对象年龄皆在60岁以上,咳嗽病程皆在8周以上,无咯血、喘息及发热等症状,并且经常规抗生素处理无效,经肺部体检无啰音、X线片无异常情况。8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60~88岁之间,均值为(70.3±5.6)岁。

1.2 方法

根据前述信息,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4](2005版)中有关于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步骤与方法进行:第一,对患者详细病史与查体进行询问;第二,经胸部X线片正侧位,检查患者外周血常规;第三,采用诱导痰细胞检查;第四,进行肺通气功能+激发试验处理;第五,进行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与过敏原检查;第六,做出诊断并采取病因治疗;第七,治疗无效或者诊断无法作出则选择如下辅助诊断方式,包括支气管镜、CT、食道钡餐、鼻咽镜检查及24h食道PH测定等,根据检查结果来作出进一步对症治疗;第八,最终根据检查结果与治疗结果对病因进行诊断[5]。此外,针对本次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记录咳嗽症状变化与治疗反应,随访终止时的标准为患者咳嗽消失或者病因不能明确。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病因与患者资料相关情况

80例老年慢性咳嗽患者主要咳嗽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返流性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详细情况分析见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女性居多,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男性居多,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病程最短,而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病程最长,组间对比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咳嗽时间来看,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所需时间最长,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所需时间最短。

2.2 慢性咳嗽分类及其病因与特点

80例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经过相关诊断与治疗后,最终有75例患者病因明确,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表现有干咳,并伴有不同程度胸闷与咽痒等,症状多发生在夜间与清晨,部分患者在运动、说话较多或者吸入冷热空气后会进展。胃食管返流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者疼痛,并出现嗳气、反酸、少量白痰或者干咳等症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主要表现有刺激性干咳,且大部分有口服相关药物史,经停药处理后四周基本上能减轻咳嗽或者消除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主要表现有持续性或者发作性咳嗽、伴有频繁清嗓、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鼻后滴流感及咽后粘液附着等。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干咳,偶尔会有少量黏痰,咳嗽时间可在白天或者夜间,并且可能对灰尘、油烟、冷空气等敏感,属于咳嗽诱发因素。

2.3 治疗与转归

80例患者经过相关对症处理后,咳嗽症状有所减轻或者消失。具体而言,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采取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表面激素治疗,一周之后咳嗽有明显减轻;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患者采用胃动力药与抑酸药物处理,同时加强饮食调节与睡姿改变,咳嗽基本消失;针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患者,经停药处理后基本消失;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采用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处理或者联用抗组胺药物等处理,咳嗽症状基本消失。

注:与其余各组相较,*P<0.05。

3 讨论

从临床诊治慢性咳嗽来看,由于本病的相关伴随症状很少,故而老年患者中常将此病误诊后“慢性支气管炎”[6],以往误诊与漏诊率较高。随着对本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相关的诊断方式也越来越先进与完善,使得本病误诊与漏诊率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关研究显示,引发慢性咳嗽的病因,前三位主要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并且有9成以上的患者属于单独或者合并症状而引发慢性咳嗽[7]。这与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有相似之处,其中本次研究中主要病因也是前述三种,总计63例,百分比为78.75%。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老年患者的高血压与胃食管反流高发生率有关。

总的来说,在诊治慢性咳嗽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不同咳嗽病因及其临床特点进行诊断与治疗。比如说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的特点就是刺激性干咳,在夜间发生刺激性咳嗽的几率较高,并且伴有胸闷等症状[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则涉及了鼻、鼻窦、咽与喉等各种基础性疾病,特点主要有伴痰咳嗽或者伴有浓鼻涕等;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患者的症状比较轻微,但是黏膜的损害比较严重,并且反流、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等不典型症状比较多见,加上食道外症状如晨起恶心、声嘶等,容易漏诊或者误诊(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发生漏诊或者误诊),而这种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为24h食道PH值监测。

总的来说,老年不明原因所致慢性咳嗽患者,他们往往伴有其他多种基础性疾病,加上自身体质与机能都不断下降等,使得慢性咳嗽症状病因十分复杂,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必须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同时要做好患者体格检查,并给予其他相关辅助诊断检查,根据检查与诊断结果采取对症处理,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慢性咳嗽症状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80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接待的老年慢性咳嗽患者,全部以咳嗽就诊同时经常规与病理等检查符合慢性咳嗽诊疗指南,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分析咳嗽症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80例老年慢性咳嗽患者主要咳嗽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返流性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治疗后,全部经常规、CT、鼻咽镜等检查,其中病因确诊75例,确诊率为93.75%;80例患者经过相关对症处理后,咳嗽症状有所减轻或者消失。结论 老年患者慢性咳嗽主要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及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早期诊断与治疗,尽早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咳嗽症状。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咳嗽,症状,病因,特点

参考文献

[1]阳光.老年慢性咳嗽的治疗体会[J].北方药学,2011,08(10):86-86.

[2]付家东.老年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8):2533-2534.

[3]祁小鸣,陈恕之,周步良等.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0):933-935.

[4]吉宁飞,蒋雄斌,黄茂等.老年人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和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5):377-379.

[5]徐涛.老年患者慢性咳嗽临床特点和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115-117.

[6]王红鸾,王爱平,蔡金莲等.56例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7):35-36.

[7]庄蝶微.76例老年人慢性咳嗽临床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68-69,71.

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湿疹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最低年龄56岁,最高年龄72岁,平均年龄(64.31±3.28)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0年,平均病程(5.01±1.32)年。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最低年龄59岁,最高年龄74岁,平均年龄(65.38±3.19)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2年,平均病程(5.24±1.1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给予老年慢性湿疹患者主要的护理措施是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护理。其中激光、药物的治疗措施主要是给予患者静脉注射40ml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持续1个疗程(4周)。部分患者由于皮肤瘙痒而不停搔抓,当皮肤有渗出时可配以氦-氖激光照射,1次/d,持续1个疗程(10d)。

1.2.2 常规护理

患者的病房环境应保持舒适、安静和清洁,做到病房通风整洁,空气清新,使室温保持在21-25℃,湿度保持在50%-60%,且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在保证病房环境的同时帮助患者做好“三短九洁”,即胡须、头发和指(趾)甲短,面部、头发、手、口腔、会阴部、臀部、皮肤、足和肛门清洁。护理人员应对各项护理操作熟练掌握,并在对患者治疗前告诉患者治疗的注意事项[2]。

1.2.3 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疾病病情较复杂,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再加上长期的皮肤瘙痒,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痛苦不堪。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免疫力较弱,所以对治疗更加不利。因此,大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焦虑,精神不振、失眠、易发脾气等不良情绪反应,甚至有些患者还会失去治疗的信心。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热情的接待,对其主诉给予耐心的倾听,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患者表现出关心与体贴。对患者进行慢性湿疹正面的医疗、健康知识的教育指导,通过宣传资料的形式向患者介绍有关慢性湿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案,努力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治疗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1.2.4 健康教育

湿疹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再刺激,所以护理人员应告诫患者务必加以避免。患者由于皮肤常常出现严重的瘙痒,习惯用手搔抓或用热水敷,虽然能一时止痒,却容易使其更加严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告诫患者不能用热水、肥皂水洗涤,应该穿宽大的棉大衣,减少衣服与皮肤的摩擦。此外,患者的饮食也需要注意,禁饮酒、咖啡、浓茶之类的刺激性饮品,禁止食用辣椒、生姜、胡椒和花椒等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卤制熟肉制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鸡蛋和豆制品等。

1.3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3]:痊愈:患者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完全消失,瘙痒感也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完全消失,瘙痒感有着明显的改善;有效:患者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有所改善,瘙痒感也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和瘙痒感均无显著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资料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38人,总有效率高达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0人,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老年湿疹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加上患者经常搔抓,使得皮肤出现浸润肥厚呈现出不规则的苔藓样改变并且伴有色素脱失和色素沉着[4]。患者的病情比较不稳定,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皆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试验证明,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红媛.心理治疗配合药物并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慢性湿疹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4):93-94.

[2]王婷,杨梅.床边智能型熏蒸仪治疗老年湿疹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5):37-38.

[3]张姣苹.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慢性湿疹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55-156.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优质护理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3例老年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研究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60~83岁,平均(69.74±4.29)岁;病程3~14年,平均(6.3±1.1)年;高血压7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5例。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61~84岁,平均(70.88±4.43)岁;病程2~15年,平均(6.7±1.3)年;高血压6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被该疾病的身体症状所干扰,会有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治疗没有信心。护理人员首先要为患者介绍治疗环境、医院情况,医师情况,减轻心理压力[2]。还要针对患者具体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讲解和疏导,了解患者的病情,尽量满足其心理和生理需求。告知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效果,还有相关事项,以及我院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其对我院的治疗树立信心,提高治疗、护理等操作的依从性。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信任护理人员。

1.2.2 呼吸护理

根据医嘱,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吸氧治疗,在吸氧中,保持低频率、持续性的吸氧,还要对病情的变化密切关注,针对病情变化来调整氧流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在吸氧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确保不会有吸氧管的堵塞以及脱落等症状[3]。护理人员还要采取排痰护理,要求患者增加每天的饮水量,指导其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将痰液及时排出体外。若患者有咳痰困难,则采用雾化吸入的治疗,促进痰液较好的排出。

1.2.3 药物护理

该类疾病在治疗上主要采用抗生素的使用,按照医师的医嘱告知患者服用的药物、使用方法及正确剂量。针对药物本身敏感性和致病菌类的综合考虑,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注意病情、体温等情况的变化,一旦患者出现不适的身体症状,则及时处理[4]。每次巡视过程中还要询问患者的身体感受,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

1.2.4 出院前护理

出院前要叮嘱患者和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每天一定要保持充分的休息时间,饮食方面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取,促进肠胃蠕动,避免便秘等情况[5]。随着身体的好转,每天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快走、太极拳、健身操等,增强体质,同时也要注重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一旦患者有身体不适,要及时回院复查,避免病情延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4.45%,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2.05%;其中,研究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3%,对照组中有4例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0.3%,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中30例护理满意,占68.2%,13例护理一般,占29.5%,1例护理不满意,占2.3%,护理满意度为97.73%。对照组中16例护理满意,占41.0%,17例护理一般,占43.6%,6例护理不满意,占15.4%,护理满意度为84.62%。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老年人占有较大比例,而且近些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缓解症状,不仅需要提供给患者相关的药物治疗,还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首先给予心理干预,建立治疗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措施,尤其在吸氧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及药物护理,出院前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减少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的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身体不适,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生命质量,可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莲.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9):104-105.

[2]万焱迟.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7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3):118.

[3]董春华.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37-2638.

[4]洪依今,郑丽芳,陈晓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5,35(12):149-150,158.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 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 例, 观察组男25 例 (62.5%) , 女15例 (37.5%) , 男女之比1.67:1, 年龄 (65.8±11.4) 岁。心功能NYHA分级: Ⅱ 级12 例 (30.06% ) , Ⅲ 级12 例 (30.0%) , Ⅳ级16例 (40.0%) , 对照组男26例 (65.0%) , 女14 例 (35.0%) , 男女之比1.86:1, 年龄 (66.8 ± 11.4) 岁。 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2 例 (30.0%) , Ⅲ级11例 (27.5%) , Ⅳ级17例 (42.5%) ,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功能NYHA分级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包括: (1) 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知识、治疗过程以及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患者配合治疗的方法[1], 治疗过程中, 由于患者对疾病有恐惧心理, 护士要耐心解释, 也可以让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以积极配合治疗。 (2) 饮食护理干预:让患者明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指导饮食平衡, 少吃多餐, 饮食以清淡为主, 少油腻, 辅以水果、蔬菜, 低钾者多食用紫菜、海带等, 进行体重监测, 记录24 h出入量, 避免钠水潴留。 (3) 休息与活动的干预:帮助患者处理好休息与运动的关系, 要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 与此同时, 要做好适宜的运动, 早期锻炼对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剧烈运动, 以不出现气喘、胸闷, 运动后心率不超过静息时30%为佳。

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LVEF、心功能NYHA分级、生活质量、幸福度、家庭功能、功能性生活指数、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好转, 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护理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 两组护理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两组患者护理后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护理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 两组护理后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心力衰竭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 呈缓慢进行性发展, 预后不良[2]。但只要通过适当的护理, 规范、合理的用药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延缓病情发展, 减少复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加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 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质量。方法: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 随机分两组, 各40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 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休息与运动干预等。结果: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LVEF、心功能NYHA分级、生活质量、幸福度、家庭功能、功能性生活指数、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好转 (P<0.05) , 且观察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加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李霞, 宋莹, 沈勇.硝普钠、多巴胺微量泵联合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3) :24.

老年慢性患者 篇11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患者;健康素养;干预;社区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200-02

随着医学科技的普及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与日俱增。近些年来,老年人群患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比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为此,在社区内推行对患者健康素养的干预刻不容缓[1]。本文运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八三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100例行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患病比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八三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100例行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5.3±3.8)岁。干预前100例被调查病患中,有62例患有常见病,占总人数的62.0%;67例患有多发病,占比67.0%[2]。干预前后全部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1.2.1举办社区健康教育讲座: 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手段较多,主要有定期测量血糖、血压、举办疾病常识讲座等。通过了解和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的预防常识,老年患者会自觉地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根据临床显示,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减少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十分有效。基于此,依靠管理干预,老年病患需每天3次刷牙、饭后3min内刷牙,保证每次3min,每天排便、勤换衣裤,室内坚持开窗通风;饮食上要少食多餐,低脂低盐,粗细粮混搭,多食用水果蔬菜;严控吸烟,众所周知,吸烟是引发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直接因素之一,根据社区老年患者易发癌症、心血管病症的特征,在社区内要进一步拒绝烟草宣传,使吸烟率得以下降,并定期检查烟龄较长患者的健康状况;控制体重,老年患者常会因超重而诱发糖尿病、中风、痛风病、心血管等多种慢性疾病,致死率空前增加,这便要严格减轻体重,避免超重现象;保持心态健康、精神愉悦同样对于老年患者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大有裨益,社区要加大宣教力度,通过定期举办老年人群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活动,陶冶情操,使其及时将不良情绪得以排解,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情绪直面生活[3]。

1.2.2科学指导老年患者的运动: 老年患者要牢固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理念,根据身体健康情况选择适合于自身的体育运动,以延缓衰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生理机能。同时,由于社区活动空间有限,老年患者年事已高,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选择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太极扇、慢走、倒走、做体操等运动项目,每日坚持骑车或走路25-30min,每周3次则可提升心肺功能,缓解由于年龄所致的骨质丧失,使大脑更加灵活,精神得到放松,体质增强,改善了睡眠质量,有效地减少各类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出现。

1.2.3引领社区老年患者学会自我观察与监测: 老年慢性病患者要自主观察和监测,尽早发现慢性疾病症状,进而有效地防范病情蔓延。例如,针对常见的高血压这一老年慢性病,患者要对身体所表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感应,及时协助社区检测血压,患者同时要形成按时用药的习惯,将血压稳固在适当的水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也要加以控制,并定期测量血糖[4]。

1.2.4营造和谐、宽松的护患关系,提高疾病的预防意识 对于慢性病的临床健康护理干预需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针对住院期间的患者积极搞好评估、诊疗与实施工作,立足于症状和病情发展的实际,通过采用“一对一”护患沟通模式,病房悬挂健康宣传手册,发放传单等手段[5],引领患者与同类病症的病友互相交换治疗经验,加强心理的辅助性干预,在治疗中提高防治疾病的意识。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由科学、系统的健康素养干预后,被调查的100例老年患者中,常见病的患病人数下降到22例,占总人数的22.0%;多发病的出现人数下降到26例,占总人数的26.0%(P<0.01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社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动脉硬化和高血脂等[6]。患者患病时常会发生同疾病无直接关联的非正常改变,大都以精神不振、情绪失控为首要表现。择其要者,老年常见慢性病的主要特征有:并发疾病增多,病情相对严重,康复进程缓慢,病程较长;反应异常迟钝、主诉不多。根据老年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疾病类型,社区要及时进行健康素养干预举措,以患者作为健康干预的中心环节,通过多种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健康诊疗和健康教育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高效的医疗干预服务。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健康素养干预对老年慢性疾病的缓解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水洪,龙建. 对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干预的思考[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8,12(04):11-13

[2] 黄艳华. 120例社区慢性疾病病人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 家庭护士. 2010,10(19):32-34

[3] 龚燕青,王珍,杨妍妍,潘蓉,田凌云,刘丽娟. 国外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自我管理有效性的循证依据[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2,23(01):40-41

[4] 张琳,刘新,宁艳花,古博荣.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20(12):54-55

[5] 柴本正,宋兴坤. 实施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的调查报告[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1,17(04):39-41

老年慢性患者 篇12

1资料和方法

1.1老年慢性心衰的基线资料

将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7~80岁,平均年龄(72.54±1.07)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12±0.85)年。

观察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74.01±0.34)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74±0.65)年。

两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心衰对症及病因治疗,在手术期内要保证患者合理的睡眠,将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进出水量及相关的药物服用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做相应的记录[3],以供后期参考。

观察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的同时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服务,具体内容:

(1)积极叮嘱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适当的卧床休息,并随着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病情的好转而分别开展床边移步练习、辅助下的步行练习和站立练习,每天练习次数控制在四次,每次10分钟,不可过度练习,鼓励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选用床旁进食的形式,并逐步培养患者向床下自主洗浴和自行大小便的习惯。

(2)入院后,保证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天进行适时适度的室外散步和攀爬楼梯,步行距离应控制在一千米之内,攀爬楼梯层数应控制在2层,督促和鼓励患者自主洗漱以及日常活动,并适当开展体操等健康娱乐项目。

(3)饮食护理:给予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服用低盐、易消化且富含高维生素的相关流食,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3.2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恢复为二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有效: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恢复为一级,但未达到二级。

无效: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无变化或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例数+有效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例数)/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两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之间对比总有效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两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对比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心衰属于心室功能不全所引发的临床综合症,使患者产生心肌病变和心室功能减弱,由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容量负荷过重或长期压力,使心肌收缩力有所减弱,且不能维持正常的心排血量[4]。随着慢性心衰患者年龄的增长,其机体自身的泵血功能均会减弱,尤其是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丧失更为严重,并且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于常规护理和对症治疗慢性心衰(对患者进行心衰对症及病因治疗,在手术期内要保证患者合理的睡眠,将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进出水量及相关的药物服用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做相应的记录),疗效上并不能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

运动康复护理治疗慢性心衰,不仅能够加速患者心功能的康复,还能有效保持患者的运动耐能量和充足的体力[5],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焦虑、烦躁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运动康复护理效果;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护理和避免由于饮食不当带来的并发症。

经过研究,发现观察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综上所述,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运动康复护理服务,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老年慢性心衰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后对比各项观察指标,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提供运动康复护理服务,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运动康复护理,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明娥,霍红梅,王梅林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221-225.

[2]杨义明,张瑞霞,李玢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其它生化指标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74-76.

[3]徐爱萍.血浆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43-4044.

[4]黄炜,吴建东.卡维地洛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衰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890-4891.

上一篇:结果验证下一篇:事件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