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患者

2024-09-22

慢性肺心病患者(共10篇)

慢性肺心病患者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cor pulmonale, 简称慢性肺心病) 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32例, 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均明显好转出院, 随访6个月, 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加强病情观察, 规范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 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等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结构和 (或) 功能异常, 产生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 使右心室肥厚、扩大, 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常见病, 患病率高达4.6%[1]。常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 多数患者预后不良, 病死率较高[2]。其诱发因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吸烟、寒冷、潮湿等[3]。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32例, 经精心治疗和护理, 均收到满意效果, 现就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诊断参照1997年全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51~83岁, 平均65岁, 病程最短5年, 最长20年。

2 结果

本组3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 经精心的治疗和科学规范的护理, 通气及换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均明显好转出院, 随访6个月, 无复发病例。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注意意识状态的变化, 观察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观察患者有无右心力衰竭竭的表现;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 如有都要及时通知病师并协助处理。2休息与体位护理: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保证睡眠充分, 以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 其温度、湿度适宜, 温度大约在18~22℃, 湿度在50%~70%左右。体位要采取舒适的体位, 如:半卧位或坐位, 以减少机体耗氧量, 减慢心率和减轻呼吸困难。代偿期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 但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平时指导患者采取既有利于气体交换又能节省能量的姿势, 教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 鼓励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提高活动耐力。予高纤维素、富含蛋白质、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饮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因便秘、腹胀而加重呼吸困难。如患者出现水肿、腹水或尿少时, 注意限制钠与水的摄入, 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3用药护理: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慎用镇静剂、麻醉剂、催眠药, 若必须用药, 用药后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抑制呼吸、咳嗽反射减弱等情况;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观察有无心悸、呕吐、烦躁、面红、惊厥、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利尿剂具有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荷、消除水肿的作用, 但使用排钾利尿剂时要督促患者遵医嘱补钾、监测电解质变化, 防止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而加重缺氧等;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询问有无洋地黄用药史, 要遵医嘱准确用药, 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中毒反应;血管扩张药物可使肺动脉扩张, 减低肺动脉高压, 减轻右心负荷, 但血管扩张药物在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扩张体循环动脉, 往往造成血压下降, 反射性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 因此要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变化;抗生素使用后要注意观察感染控制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有无继发性感染。4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年老体弱, 常因为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恐惧、低落等不良情绪, 有的甚至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护理人员要有把患者当亲人的同情心, 对患者要高度负责, 处处为患者着想, 多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态, 理解其心理反应, 消除或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4]。5皮肤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水肿情况。因肺心病病程长, 患者常有营养不良和身体下垂部位水肿, 消化功能减弱, 加上各种药物的使用, 抵抗力降低, 易发生口腔、皮肤感染。若长期卧床, 极易发生压疮。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每天早晚用温水擦洗臀部, 经常为患者翻身, 定时更换体位;指导患者穿宽松、柔软的衣服;受压处给垫气圈或海绵垫。

3.2 急性加重期的护理:

急性期病情重、变化快、容易合并各种并发症, 因此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积极处理并发症, 因此护理至关重要。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咳痰, 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 协助痰排出[5]。对于不容易咳出者, 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或吸痰处理。2合理给氧, 以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改善呼吸功能。但在应用中要严格控制给氧的浓度和流量, 一般采取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法 (流量1~2 L/min, 氧浓度25%~30%) 。若氧浓度过高易发生肺性脑病, 甚至发生CO2潴留而危及生命[6]。给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发绀情况, 以便更好地调节氧流量及浓度。3心力衰竭的护理:予绝对卧床休息, 应用洋地黄类强心剂。但是要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类, 且剂量宜小, 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量, 同时还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用药时要缓慢推注, 同时要密切注意患者意识、心率和心律等。

3.3 缓解期的护理:

此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症状均已控制, 护理重点应转变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去除诱发因素, 增强机体抵抗力, 减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以减少或避免疾病急性、病情加重等情况。3.4健康指导:首先是疾病预防指导, 应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 劝导戒烟, 积极防治COPD等慢性支气管肺疾病, 以降低发病率。其次是疾病知识指导,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的方法, 使患者和家属了解该病发生、发展过程, 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 积极防治原发病,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如劳累、受凉、情绪激动等[7]。教会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疗法,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免疫功能。再次就是病情监测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变化的征象, 病情出现变化或加重时需及时就诊, 同时还要嘱咐坚持服药, 定期门诊复查随访, 以防复发。

4 讨论

总之, 慢性肺心病常因为反复发作, 急性加重, 肺功能逐渐损害, 多数预后不良。但经我们观察分析, 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抗感染、纠正缺氧、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一系列治疗的同时, 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加强病情观察, 规范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 减少复发次数, 提高临床疗效及好转率, 从而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

参考文献

[1]高芬, 杜发茂, 拉周, 等.青海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呼吸杂志, 2011, 31 (13) :989-992.

[2]段志波.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7) :1187-1188.

[3]王陵.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782例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11, 13 (4) :523-524.

[4]娄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与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11) :6384-6384.

[5]桑艳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13) :1665-1665.

[6]谢连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6) :1183-1185.

[7]薛文莉, 张承贤.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7) :3074-3075.

[8]谢艳玲, 付小清.整体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7) :1016-1018.

老年慢性肺心病的冬季护理 篇2

病室的环境:一般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弱,受寒引起支气管感染是老年肺心病的重要诱因,故大多数患者在冬季发病。加之这类病人多清瘦,比其他病人更怕冷。为此他们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0℃,湿度应保持在60%~70%以利痰易咳出。并且在午睡及晚饭后开小气窗通风换气,早晚对病室进行消毒,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预防交叉感染。

休息卧位及注意安全:老年肺心病急性期有严重心衰,呼吸困难,病人往往昼夜不能平卧,可让病人坐起身体稍向前倾,让病人俯伏在床头上,以减少疲劳,并将床头摇成60°~70°角,或用靠背架或床头支架把床头抬高,使病人能向后仰,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宜。为确保安全,患者即使能够步行,白天亦应扶其上厕所,夜间不要让患者自行上厕所,应把大小便器放在患者伸手可拿到的地方。针对老年患者怕冷这一特点,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多用热水袋保温。老年人感觉迟钝,加之有心衰、水肿等皮肤抵抗力差,在使用热水袋时水的温度不宜太高,同时应用较厚的套包住,以防烫伤。

饮食护理:老年肺心病病人由于长期缺氧,消化道瘀血而引起腹胀,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可少食多餐。用利尿剂的病人,应鼓励多食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也可预防大便干燥。

皮肤护理:应注意做好皮肤清洁卫生,右骶尾部、髋骨等处应给予气垫或海棉,定时更换体位,由于肺心病发作时呼吸机能不全,多呈努力性呼吸,加之CO2贮留作用于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故病人表现为多汗,往往在寒冷的冬季也会湿透衣衫,应及时更换衣服,严防着凉。

严密观察病情:①预防肺性脑病的发生:肺性脑病的先驱症状不一,其主要表现在精神及意识方面,有的病人表现淡漠、嗜睡,有的表现兴奋多语、躁动不安、大声喊叫,少数病人可出现离奇动作;除上述前驱症状外,同时头痛、结膜充血、水肿,应警惕有发生肺脑的可能。②观察呼吸频率及吸氧效果:在给氧过程中如呼吸困难减轻、心率下降、紫绀好转,为缺氧有所纠正;呼吸幅度减少,频率减慢,出现头痛或表情淡漠,可能为CO2麻醉,隨时作血气分析,加大给氧流量及观察吸氧后的效果。③预防肺水肿:应根据老年肺心病患者个体情况,输液时要注意控制滴速,严密记录出入水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量。注意患者的心、肺、肾功能,防止发生肺水肿。

心理护理:肺心病人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大多数丧失劳动力,有的家庭条件差无人照顾或无医疗保险而产生思想负担。我们常遇到有的病人怕花钱而拒绝吸氧,他们认为吃药、打针才能治病,吸氧无足轻重,这就要求我们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明吸氧与药物具有同等重要的治疗作用,关心体贴、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篇3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在我科住院的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出院后家庭护理指导。患者年龄45~75岁, 男性19例, 女性11例,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并发气胸、胸腔积液者;排除意识障碍和不能配合者。所有慢性肺心病病例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2 家庭护理指导生活护理

为家庭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床铺能长时间适应患者座位、半坐卧位, 准备棉垫或气圈以预防褥疮。保持房间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照, 温湿度适宜, 指导家属每天进行自然风通风1次, 每次15~20min, 冬季注意做好对患者的保暖措施, 随时检查取暖设备的安全性。患者的随身衣物及用品要做到勤换、勤洗、勤整理, 定时修剪指 (趾) 甲。

2.1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是预防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 严格制止患者和有关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 防止交叉感染。患者一般家庭备氧气瓶, 鼻导管给氧, 流量1~2L/min, 氧浓度为24%~28%。每天持续吸氧15h左右, 湿化瓶内的温度以40℃~60℃为宜。特别注意严禁烟火, 吸氧装置要离明火至少2m。

2.2 清除气道分泌物

对神志清的患者鼓励咳嗽排痰, 对衰弱无力咳嗽的患者, 协助翻身拍背, 护士将手心握拳适度从下至上, 从两侧至中央拍打, 震动患者背部, 每次反复3~10min, 然后让患者作有效咳嗽, 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用力将痰咳出。对高龄衰竭无力咳嗽或昏迷者, 采用定时刺激排痰, 用吸痰管经鼻或口腔轻轻插至咽喉部刺激反射, 然后将导管插入气管吸出深部的痰液, 每天数次。

2.3 坚持锻炼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不同状况, 经常做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活动, 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比如:早上早起沿路散步、打太极拳、做深呼吸运动, 指导患者进行长期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体操等呼吸练习。坚持并不容易, 因此, 在锻炼过程中除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动作外, 必须反复教育患者, 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慢阻肺患者光靠药物治疗效果差, 必须长期配合呼吸肌功能锻炼, 加强呼吸肌运动可以使受损的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 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但锻炼时应注意量力而行, 避免过分劳累。

2.4 合理用药

可适量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禁忌滥用抗生素, 以免出现耐药性或发生其他病菌的感染。也可用中医扶正固本的方剂,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重建呼吸系统免疫功能, 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2.6 合理的饮食指导

肺心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 应根据患者的基础代谢和营养状态给予营养补充, 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瘦肉、豆腐、蛋、鱼、新鲜蔬菜、水果等, 做到少量多餐, 忌食辛辣、油腻、罐制及腌制的食品。

2.7 心理护理

肺心病呈慢性过程, 且反复发作, 后期生活质量差, 并发多种并发症, 同时易产生悲观、绝望等不良心理, 甚至产生性格和行为的变化, 这些不良情绪都会加重病情, 因此要指导家属及亲友多给患者精神的鼓励和支持, 帮助其建立价值感、满足感,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与患者做良好的心理沟通, 耐心、细致地鼓励和帮助患者解理解他们的处境, 尊重他们的人格, 要让患者感到生活的温暖, 增加战胜疾病、回归美好生活的勇气。经过家属的努力可能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

摘要:总结了40例肺心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经验, 包括合理用药、预防感染, 有效的氧疗, 肺功能锻炼、焦虑抑郁的干预、饮食指导、安全防护指导, 认为良好的家庭护理指导能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减少并发症。

慢性肺心病患者 篇4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92-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展缓慢,患者除原有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逐渐出现的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等可导致脑水肿而并发肺性脑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对引发该病的肺部疾病进行早期治疗并有效控制其发展。右心衰竭多由急性呼吸道感染致使肺动脉压增高所诱发,故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是控制右心衰竭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应用氨力农联合尼可刹米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66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病历资料,男36例,女30例,年龄65-88岁。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体检示明显肺气肿表现,包括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听诊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心音轻,有时只能在剑突下处听到;肺动脉区第二音亢进,上腹部剑突,有明显心脏搏动,是病变累及心脏的主要表现。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首先接受常规治疗: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同时积极控制感染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氨力农(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7d;尼可刹米(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g静滴,1次/d,连续应用7d。治疗期间均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等,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用药其间的不良反应。

3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观察治疗,66例患者中,显效率达到85%。患者呼吸困难、咳喘、心悸、肺部啰音基本消失,肝大回缩、肢体水肿消退、颈静脉怒张明显减轻,心功能提高2级,血气分析PaCO2下降≥20mmHg、PaO2上升≥30mmHg;15%的患者治疗有效,患者上述各项症状、体征部分减轻,心功能提高1级,血气分析PaCO2下降<20mmHg、PaO2上升<20mmHg。

4讨论

慢性肺胸疾患的肺毛细血管床破坏使血管床面积减少,气流阻塞引起的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可致肺小动脉痉挛,慢性缺氧所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和血黏稠度增加等因素,均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发生右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是慢性肺心病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阶段。肺动脉高压早期,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或适当地进行对症治疗,有可能逆转病变或阻断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肺动脉高压晚期,病变处于不可逆阶段,治疗困难。肺血管器质性改变,反复发生支气管周围炎、间质炎症,由此波及邻近的肺小动脉分支,造成动脉壁增厚、狭窄或纤维化,使肺毛细血管床面积大大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大。长期肺循环阻力增加,可使小动脉中层增生肥厚,加重肺循环阻力,造成恶性循环。在影响肺动脉高压的因素中,肺血管床面积的减少虽有一定作用,但如程度较轻,范围较小,则肺动脉压力的升高不明显。只有当肺毛细血管床面积减少超过70%时,肺动脉压力才明显升高[1]。严重COPD出现明显肺气肿时,肺泡过度充气,使多数肺泡的间隔破裂融合形成肺大疱,也导致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减少。肺气肿的肺泡内残气增加,肺泡内压也增高,压迫肺泡间壁的毛细血管使之狭窄。此外,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呼气相明显延长,可达吸气相的5倍。呼气时肺泡内的压力更明显升高,压迫肺间壁血管和心脏,使肺动脉的血液不能顺利地灌流,也可影响肺动脉压。此外,肺血管性疾病诸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反复发作的肺血管栓塞、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均可引起肺血管狭窄、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发展为肺动脉高压。

氨力农是一种新型的非甙、非儿茶酚胺类强心药,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具有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左心室充盈压,改善左心室功能,增加心脏指数。尼可刹米属于呼吸中枢兴奋药,能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增加肺的通气量,改善缺氧和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时还具有加强咳嗽反射,改善排痰,通畅呼吸道等作用,所以尼可刹米可以促进患者排痰,改善血氧饱和度,减轻肺部感染症状,有利于纠正心功能等。正性肌力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PDE),特别是抑制PDE-Ⅲ,使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增高,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加强。氨力农的扩张血管作用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或心功能改善后使交感神经张力亢进减轻。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时,多伴有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使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而氨力农作用机制不同于洋地黄类和儿茶酚胺类,主要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和增加环磷酸腺苷的浓度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弥补了这一缺陷,扩大了用药范围。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达到改善其心、肺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慢性肺心病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心慌气短、尿量明显增加等症状, 患者均无神智障碍等症状,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有16例为男性, 14例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84岁, 最小年龄为59岁, 平均年龄 (64.56±3.11) , 有18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 12例患者为慢性咽炎;对照组中有17例为男性, 13例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85岁, 最小年龄为58岁, 平均年龄 (53.56±3.09) , 有16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 14例患者为慢性咽炎。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卧床平静休息,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指导患者的饮食方案, 限制钠盐的摄入, 检测患者的心率情况, 给予患者适量的强心剂、利尿剂、抗生素等[3],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硝普钠治疗, 剂量为25~50 g, 视患者的病情而定, 将药剂与50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设置滴注速度和输入浓度, 监测患者的血压等生命体征, 确保治疗过程中不会引起低血压且充分发挥药效功能, 持续为患者静脉滴注24 h, 并加用双氢克尿噻, 剂量为25 mg, 每天3次, 持续治疗4 d为一个疗程[4];观察组采用注射脉络宁治疗, 患者入院后亦给予吸氧治疗,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解痉平喘、利尿、强心、祛痰的药物, 并实施注射脉络宁治疗, 药物剂量为30 m L, 与250 m L浓度为30%的葡萄糖混合静脉滴注, 持续滴注15 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止其他药物治疗[5]。

1.3 效果判定标准:

本次效果判定根本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内科疾病诊断标准》[6]进行。显效:患者的心慌气短、尿量增多、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 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心慌气短、尿量增多、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并未消失, 血氧饱和度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心慌气短、尿量增多、咳嗽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剧, 血氧饱和度没有改变[7]。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0例, 占总数的66.67%, 有效9例, 占总数的30.0%, 无效1例, 占总数的3.33%, 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22例, 占总数的73.33%, 有效6例, 占总数的20.0%, 无效2例, 占总数的6.67%, 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硝普钠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以及注射脉络宁是两种常用的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治疗方法, 硝普钠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扩张静脉, 减少有效循环血量而减轻心脏前负荷压, 对于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8]。双氢克尿噻则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利尿[9], 使循环的血容量减少, 这两种药物联用时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脉络宁则主要是通过促进微血栓溶解, 并进一步改善血流和肺通气量的比例, 最终调整机体缺氧状态, 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 硝普钠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以及注射脉络宁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正旺, 蔡天晶, 吴君超, 等.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 :144-145.

[2]徐国良, 徐卉, 林淑梅, 等.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2) :252-254.

[3]王桂芳, 张萍.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1) :75.

[4]童亚玲, 李乾兵, 徐建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气、血浆BNP与D-二聚体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3, 32 (4) :278-280.

[5]吴喜悦, 杨桂芹, 史本国, 等.环磷腺苷葡胺并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 2013, 28 (5) :429-430.

[6]邬伟明, 张桦, 徐晓华, 等.血小板活化、高敏C反应蛋白与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09, 3 (5) :811-817.

[7]邬伟明, 张群英, 赵慧彬.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膜糖蛋白与Pa O2和Pa CO2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09, 3 (6) :972-977.

[8]杨生岳, 冯恩志, 沈君礼, 等.川芎嗪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临床医学, 2009, 16 (5) :717-719.

慢性肺心病患者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 共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 男36例, 女11例, 年龄50~78岁, 平均年龄69岁;对照组47例, 男30例, 女17例, 年龄43-80岁, 平均年龄6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差异无显着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及生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加强健康宣教和舒缓情绪训练等。

1.2.1 支持性心理治疗

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 利用首因效应, 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同情、关心患者, 采用疏导与支持的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允许患者表达不良情绪, 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给患者以积极的心理支持。肺心病患者因病情反复, 闷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生活长期依赖家人帮助, 对治疗失去信心, 表现为消极、悲观、烦躁, 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针对不同的心理表现采取护理措施;同时, 尽量安排相同病情的患者住同一病房, 引导患者相互鼓励, 相互交流, 激发与疾病做斗争的积极情绪。

1.2.2 制定健康宣教计划

(1) 疾病基本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经过及预后、目前的治疗方法, 并发放宣传资料, 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让患者知道有病早治, 及时控制症状, 只要控制好就能健康生活。讲解疾病的保健知识, 讲明负性情绪对肺心病治疗的重要影响。 (2) 饮食用药和运动锻炼。向患者介绍饮食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原则选择低盐低脂富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戒除烟酒。坚持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 和御寒训练。保证充足的睡眠, 生活规律。病情缓解期根据肺心功能及体力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提高身体功能。按医嘱按时服药, 药量不要随意调整。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住院过程的始终。

1.2.3 舒缓情绪训练

可采用音乐疗法, 播放舒缓和谐优美的音乐,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3]:“患者取仰卧位, 两臂轻松放于身体两侧, 让患者领会紧张与放松的主观感受, 如咬紧牙关-松开, 握紧拳头-松开, 然后深呼吸, 并想象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关节放松, 依次为面部、颈部、肩、背、上肢、胸、腹、下肢, 从而镇定紧张的情绪, 缓解负性心理。”1.2.4评定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四周后分别测评抑郁自评量表 (SDS) [4]。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 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见表1。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的SDS得分差异无统计意义 (t=1.65, P>0.05) 。两组干预后的得分分别为 (37.70±8.71) 和 (27.95±4.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3, P<0.01) 。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反复发作, 长期治疗, 疾病迁延不愈, 易使患者失去对治疗的信心。有研究显示, 临床肺心病患者实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且抑郁症状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 患者发病后恐惧抑郁使病情加重, 影响疾病的转归。其结果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症状。它与躯体症状相互作用,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可见消除不良情绪对肺心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DS评分发现, 综合性护理干预显着降低了肺心病患者伴发的抑郁情绪, 改善心理障碍,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缩短了住院日, 降低了患者的经济支出, 提高了临床疗效。使患者拥有良好的情绪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乐观的态度, 主动摒弃不良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的护理干预还可使患者对错误的认知进行纠正, 使他们学会心理放松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在预防肺心病患者发生抑郁情绪上发挥如下作用[3,4,5]: (1) 加强了护患沟通,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2) 通过与患者有效的沟通, 可尽早识别不良情绪, 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3) 增强了患者的保健意识, 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提高了临床疗效, 缩短了住院日,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防止抑郁情绪的发生。 (4)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和提高。 (5) 与家属的及时沟通, 协助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 笔者建议, 在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时刻关注其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 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及时发现和减轻其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7例, 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及生活护理;观察组47例, 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加强健康宣教和舒缓情绪训练等。比较两组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程度。结果 4周后观察组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显着降低了肺心病患者伴发抑郁情绪, 改善心理状态, 有助于其参与治疗和护理, 促进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护理干预,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姜伟, 许琳琳, 洪海燕.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2) :226-227.

[2]李娜, 赵芝焕, 万崇华.肺心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慨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2010, 31 (4) :513-514.

[3]郭亚君.肺源性心脏病抑郁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08 (8) :16-17.

[4]张丽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 2005, 4 (3) :11-12.

慢性肺心病患者 篇7

1 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的目的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纠正或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改善和促进心肺功能恢复;防治原发疾病, 及时发现和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 防止急性发作和加重, 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寿命。现如今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区医院的建设, 医院主导下的医院、社区、家庭构建的护理干预网络, 充分发挥了家属参与的协同作用, 使自我护理与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无缝对接, 相得益彰, 实现了护理干预的个体化、网络化和多元化[2]。

2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护理认知的干预

(1) 形成住院治疗、门诊随访、社区和家庭康复一体的治疗与康复指导机制。医护人员有责任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知情;对疾病发展和医疗前景知情;对长期治疗、康复和随访目的要求知情, 提高社区医疗对慢性肺心病康复管理、技术措施、设施和指导能力。 (2) 针对患者心理认知功能的改变, 由社区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肺心病及相关学科知识, 包括诱发因素、药物治疗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本病的预防、护理知识, 发放《肺心病家庭护理》手册, 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需经过长期治疗, 且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患者经济负担重, 情绪低落, 常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6]。大多数患者生活需要照顾, 反复入院治疗出现的经济问题, 使家属也有焦虑、消极情绪。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热情的服务, 良好的沟通技巧, 对患者及家属的康复依从性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以下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对患者的烦恼与抑郁心理加以正确疏导, 同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 增强患者心理应对策略。

4 行为干预

4.1 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

劝导患者戒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 宜多食蔬菜、水果等, 保持大便通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吸烟的危害, 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戒烟个案, 取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支持, 并与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戒烟计划。

4.2 呼吸功能训练的干预

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害怕锻炼会加重呼吸困难,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及体力强弱, 指导患者进行并掌握适当的呼吸训练, 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呼吸锻炼可增强呼吸肌尤其膈肌活动, 减慢呼吸频率, 降低呼吸时的氧消耗量, 变浅快呼吸为深慢呼吸, 以改善缺氧症状。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 提高肺泡通气量, 改善气体分布与氧合, 提高血氧饱和度 (Sp O2) , 从而改善肺功能, 减少或延缓疾病的进展[3]。

4.3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肺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提高免疫力对延长缓解期, 减少急性发作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4.3.1 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法, 改善营养状况

指导患者选择容易消化, 低脂肪, 高维生素食物, 根据患者习惯和口味合理烹饪, 少食多餐。

4.3.2 酌情锻炼以增强体质

解释活动对身体康复的意义, 注意培养病人的独立性和坚持活动的意识。由于疾病原因, 病人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 因而活动耐受力受限, 会变得依赖性增加。依赖的结果将使活动能力更趋下降, 形成恶性循环, 应有意识地鼓励病人进行日常活动, 并与病人共同制订活动计划, 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使病人摆脱依赖心理, 增强耐力和抗病力。

4.4 氧疗护理干预

4.4.1 氧疗的目的

缺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负荷增加, 诱发心衰。合理的家庭氧疗能纠正低氧血症, 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进程。

4.4.2 氧疗方法指导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氧疗方面的健康教育。

4.4.3 安全用氧指导

家庭用氧应注意安全, 氧气筒放在阴凉通风处, 做好防震、防火、防热、防油。对于长期康复性氧疗, 应防止氧中毒。在满足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91%的前提下, 吸氧浓度越低越好。坚持每日吸氧, 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直到≥15h/d, 氧气流量为1~2L/min。

4.4.4 慢性肺心病家庭氧疗的评价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检出低氧血症和评价氧疗效果。氧疗的依从性提高, 运动耐力提高, 症状改善。

4.4.5 消毒技术指导

每日更换湿化液1次, 可采用冷开水或矿泉水;每日更换单鼻塞1次;湿化瓶和输氧管每周更换2次, 换下的湿化瓶和输氧管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 晾干后使用。

4.4.6 减少氧疗不利影响的技术指导

长时间吸入常规湿化的氧气, 易出现气道干燥、痰液黏稠, 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将氧气通过加温至60℃湿化, 患者吸入后达到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的目的[4]。其做法是将暖水瓶塞打2个直径为0.8cm的小孔, 分别放入与孔径相应的长度, 分别为20cm、10cm的玻璃管, 暖瓶塞上面两管均留4cm, 暖瓶内盛4/5瓶开水, 盖好瓶塞。此时, 长管应在水面以下, 然后将长管与氧气表相连, 短管与鼻塞相连[5]。这样, 在氧通过开水时可以使之加湿加温, 以达到体温饱和水蒸气的湿度, 使呼吸道粘膜保持湿化湿润, 有利于痰液稀薄, 便于咳出。

5 结语

慢性肺心病患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患者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 出院后的健康问题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干预。社区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推广, 是现代护理人文关怀的新动向, 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由医院向社区的转变。

通过对肺心病患者实施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 使肺心病患者在康复中较好掌握饮食、运动、锻炼的方法, 显著提高了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同时改善了心理情绪, 进而减少急性发作, 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焦虑[7],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节约国家医疗费用及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其次实施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的社区护理干预[8],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明确社区护理干预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专业知识和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有效地延缓了患者病情的发展,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倪居, 云琳.内科护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22~24.

[2]刘玉萍“.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

[3]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9) :836~838.

[4]余香梅.氧气湿化液加热吸氧应用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04, 3 (4) :295.

[5]张巧华.肺心病病人的家庭氧疗的指导和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管理, 2007, 11 (27) .

[6]张祥敏.老年住院COPD病人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 (4) :7~8.

[7]pettv TL.Home oxygen therapy:a revolution in care of advancedCOPD[J].Med Clin NorthAm, 1990, 74:715~729.

慢性肺心病患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60例,通过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61.5±2.8)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13.6±1.7)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2.2±2.4)岁;病程5-24年,平均病程(14.6±2.3)年。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给予面罩吸氧,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患者卧床休息,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强ICU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①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控制:大部分肺心病患者都是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而这些患者的病情恶化则主要是因为呼吸道感染了致病细菌,因此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抗生素的应用应该合理,进而让感染面积有效减少,让感染得以有效控制,临床中常选择静脉点滴注射的方式;另外护理人员在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护理原则来开展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患者的用药量保证均匀。输液时,输注的盐水量应小于500ml,速度应控制为每分钟15-20滴。

②湿化呼吸道: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让患者的呼吸道保持湿润,进而来对痰液进行稀释,让患者能更好排出痰液,让水肿和黏膜炎症能有效缓解;并让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降低,改善通气障碍。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超声雾化治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雾化时间、雾量以及温度等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患者雾化吸入时间较长而引起缺氧现象。对患者进行鼓励,让其多喝水,每天的饮水量应该为2500-3000ml。护理人员应对病房内的湿度进行合理控制,定时清洗湿化瓶,并对其进行灭菌处理,定时更换蒸馏水。

③呼吸道保持畅通: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其选择舒适的体位,让患者能更好将痰液排除,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指导,让其掌握正确的有效咳痰方法,让患者更好排出痰液。可以在患者鼻腔内黏膜出涂抹润滑剂,防止患者鼻腔干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7%(5/30);实验组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3%(1/30);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肺部组织和血管的慢性疾病导致的肺部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患者血压上升,血管受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肺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老年人群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病程较差,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当慢性肺心病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患者因为呼吸困难,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所以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护理人员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肺功能状况进行严密关注,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来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和氧疗;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根据相关的护理原则来开展工作,让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面积减少,让患者及时排除呼吸道的残余痰液,防止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最终让患者能安全、顺利地度过急性加重期[3]。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ICU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ICU护理干预,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让患者呼吸道保持湿润,并让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让患者更好排出痰液,能让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有效降低,让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综上所述,加强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ICU护理干预,能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呼吸保持畅通,让患者死亡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锦绣.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ICU护理干预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3):3274-3275.

[2]李永春,苗淑贤,陈东禾.53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5):178-179.

慢性肺心病患者 篇9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慢性肺心病;疗效

肺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上多采用抗感染、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功能的方法治疗,但是疗效并不显著。我院近年来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加重期,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2岁,60例患者均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COPD病程9~20年不等,平均病程16.3年,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通用的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以及1个月内使用过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COPD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心力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在治疗的前3d同时给予0.2mg/kg地塞米松行静脉滴注,1次/12h,随后3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在治疗的最后4d同样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作为安慰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前3d与对照组相同,随后7d继续给予地塞米松,剂量改为0.1mg/ kg,1次/12h。两组患者均10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测定比较,并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测定,并以此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其中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脉血气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详见表1。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6.7%,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经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肺心病又被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且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肺心病在急性加重期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在临床的治疗较为棘手,一旦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 ]。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同时具有抗炎作用[2]。在临床中激素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同时有临床研究显示,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3-4]。但是糖皮质的大量长期应用会导致患者并发上消化道溃疡、高血糖、高血压、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对于糖皮质的应用临床上的疗程也不尽相同[5]。在本组的资料中,对两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不同时间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10d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和PaCO2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且总有效率明显大于仅给予3d地塞米松治疗的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这一结果与杨生岳等[6]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给予肺心病患者10d糖皮质激素应用这种治疗方案是可行和安全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总之,糖皮质激素在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但是一定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把握,以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0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J].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8(5):94-95.

[2]李鑫,杨蕊,胡永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1(7):27-30.

[3]张岚.老年慢性肺心病重度急性加重期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9,30(23):2982-2984.

[4]葛伦传,张侠,从兰兰.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1,10(11):41-42..

[5]杨秋敏.浅谈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2(2):2995-2997.

慢性肺心病患者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将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 , 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 确诊患有肺心病, 确诊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随机将这13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护理方法,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 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研究组患者65例, 男性占37例, 女性占28例, 年龄45~65岁, 平均年龄 (56.84±3.41) 岁。对照组患者65例, 男性占39例, 女性占26例, 年龄46~67岁, 平均年龄 (58.43±3.12) 岁。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均无明显差别 (P>0.05) , 研究对比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一般药物用法护理及谨遵医嘱。研究组患者给予ICU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防止呼吸道感染:大多数肺心病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而来, 而其也是由于呼吸道感染了致病菌导致病情恶化, 所以在实施护理时, 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感染面积的目的, 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在输液过程中, 给予的盐水滴注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15~20滴为宜, 为患者给予的盐水注射应不超过500 m L。

1.2.2加强呼吸道湿化:为了有效的帮助患者稀释痰液,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使患者的呼吸道长时间保持湿润的状态, 达到有助于患者痰液排出的目的。为了减少患者同期障碍, 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减少患者支气管痉挛的现象。护理人员也可以实施超声雾化, 但护理人员在实施超声雾化中要随时关注雾化的雾量、时间、温度等, 以避免患者由于长时间的雾化吸入而出现的缺氧状况发生。嘱咐患者适当饮水, 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500 m L左右, 避免饮水过度而引起心脏负担过重。

1.2.3确保患者呼吸畅通:为了患者可以顺利地排除痰液, 患者的呼吸道应当保持畅通。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状况, 为患者选择不同的体位。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氧气吸入的护理, 在患者鼻腔黏膜处可以涂抹具有水溶性质的润滑剂, 预防患者鼻腔干燥。

1.2.4饮食护理:合理的安排患者的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饮食多以水果蔬菜为主, 均衡患者饮食营养。

1.2.5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处在呼吸困难的同时往往会产生焦急、烦躁、抑郁的情绪, 所以护理人员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要及时的进行疏导,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也要进行交流, 嘱咐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度, 经常与患者聊天, 保证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情况, 以此评价护理后病死率。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 患者病死率用 (%) 表示, 用卡方进行检验。两组患者之间, 对比病死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2结果

对照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ICU护理。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人数为1例, 病死率只有 (1.54%) ;对照组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人数为11例, 病死率达到了 (16.92%) 。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 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3讨论

慢性肺心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2], 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 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慢性肺心病绝大多数是由于慢性病变而导致肺功能组织出现异常的现象, 进而导致肺动脉压力的升高最终引起心脏病[3]。在临床中的治疗主要是以止咳平喘、抗炎、抗感染为主, 但效果并不理想, 对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而言, 血液不但呈高凝固、高黏滞状态, 甚至存在小血栓情况以及血栓前状态[4]。慢性肺心病的护理干预也在治疗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采用什么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是讨论的关键。

ICU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5], 在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病情不再恶化, ICU护理干预中, 护理人员不但要防止呼吸道感染还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6], 这对防止病情恶化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护理中有效的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对患者痰液的咳出也有较好的效果, 在患者鼻腔黏膜处涂抹具有水溶性质的润滑剂, 能有效的预防患者鼻腔干燥, 对患者的呼吸畅通起到一定的帮助[7]。ICU护理干预中对患者的饮食也进行干预, 给予患者全面的营养。在患者的心理方面进行疏导[8], 帮助缓解患者焦急、烦躁、抑郁的情绪, 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协调, 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1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对照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ICU护理。对照组患者病死率达到了 (16.92%) 与研究组患者病死率 (1.54%) 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别, 研究组的数据较对照组更胜一筹, P值<0.05。

总而言之, 采用ICU护理方式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护理, 护理后效果显著, 能有效的帮助减少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实施ICU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130例 (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 。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 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给予ICU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为 (1.54%) , 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 (16.92%) ,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采用ICU护理干预对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情况,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ICU,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姚玉美, 杨秀丽.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4, 24 (7) :4201.

[2]李艳霞.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探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4) :169.

[3]江发英, 黄浩.7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加强护理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2 (5) :522-524.

[4]曹慧平.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通气治疗的护理研究[J].河北医学, 2011, 17 (9) :1252-1254.

[5]陈明菊.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4) :256.

[6]徐永慧, 陈晓琴.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5) :190-191.

[7]王庆芳, 韩婷.非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导管在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2) :469-471.

上一篇:名人的成功之道下一篇:物联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