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精选12篇)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1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使得冠心病发病率逐日升高, 不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还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1]。冠心病除了给予必要的救治措施外, 还需对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护理与治疗相结合, 可提高疾病治愈率, 对患者疾病康复更有利[2]。基于此, 我院结合冠心病患者实际情况, 对其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结果受临床工作者与患者的认可。现将整个干预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作本次临床研究对象, 依照简单数字单双号序列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9例) , 其中研究组男24例、女25例, 年龄52-73岁, 平均 (61.3±1.4) 岁, 病程4-12年, 平均 (9.1±1.3) 年;对照组男23例、女26例, 年龄50-70岁, 平均 (62.1±1.5) 岁, 病程3-11年, 平均 (8.7±1.3) 年, 所有患者均满足冠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心肌梗死34例、心绞痛28例, 合并高脂血症16例、高血压11例、肥胖症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患者营造健康环境, 让患者行为与生活方式均得到改善, 进而减少危险因子, 促患者尽快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给予不同临床护理措施。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嘱患者按时用药, 保持心情愉悦等, 并定期检测肥胖症、高脂血症患者、高血压患者血脂、血压情况, 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寒冷刺激, 但凡有不适, 则及时到医院就诊。
研究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辅以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
1、建档
社会护理人员利用计算机收集本次调查的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档案资料, 档案内容包括病患姓名、年龄、病情、用药情况、联系电话等信息。
2、集体授课
社区护理人员为病患发放关于冠心病的调查问卷, 了解病患对冠心病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 后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患者实际情况, 组织患者参加讲座、健康手册发放、医疗咨询、电话随访等, 并对其实施集体授课, 为患者讲述诱发冠心病的原因与危害, 增强患者健康意识, 转变冠心病患者的不健康饮食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减少各种会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并让病患或家属准确记录患者每次血压情况、运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等, 若有不明白之处, 可及时咨询。
3、跟踪随访并适时指导
定期随访冠心病病患对所讲述内容的理解与执行情况, 对错误理解者进行纠正。
4、制定干预方法
(1) 用药干预
社区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定期遵医嘱用药, 切忌自行减药或停药, 若病患有不适则应及时就医, 以防疾病恶化。冠心病患者外出, 需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常用药物, 心绞痛发作时则及时作就地休息, 并将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妥善保管硝酸甘油, 避免变质。
(2) 饮食干预
社区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科学饮食, 建构合理的饮食结构,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在社区护理干预中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清淡饮食, 尽量不吃油炸食品。对血脂高或有肥胖症的患者, 需严控动物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 少使用动物内脏或蛋黄, 还应控制脂肪与热量摄入量。此外, 需定期测重, 控制体重。若患者伴有水肿、尿少症状, 应控制好食盐摄入量。鼓励患者多食用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 包括豆类、粗粮类, 多食用新鲜蔬果, 以达到降低胆固醇功能的目的。社区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每日多饮水, 促排尿。
(3) 合并症干预与控制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冠心病患者常见合并症, 高血压病患冠状动脉灌注压持续上升, 会增加血管壁张力, 导致血管内膜损伤, 并透过脂质沉积与平滑肌增生, 终形成粥样纤维斑块。若未得到及时救治会减少冠心病患者自我修复能力, 引发心肌梗死。高血脂会诱发心血管内疾病, 血糖持续升高会引发血管内皮损伤, 提高动脉粥硬化出现几率。社区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对此类合并症进行用药干预, 合理控制血糖, 降低合并症发生几率。
(4) 运动干预
社区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述健康的、适宜的运动方式, 包括慢跑、爬山、散步, 做健身操、打乒乓球、练太极等有氧运动, 慢跑多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 不可从事竞技类运动、重体力劳动与摒气用力动作等, 以免精神紧张, 适当运动可增强病人抵抗力, 对患者疾病康复更有利。
(5) 心理干预
科学评估病患心理情况, 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心理包袱, 告知患者保持心情愉悦更利于疾病的康复, 不可有剧烈的情绪反应, 同住一社区的病患彼此间应多沟通, 多交流, 讲述彼此与疾病作斗争的体会, 缓解他们的紧张心情, 让病患心情更愉悦, 心境更开阔, 在与病友的接触中获取更多心理扶持。
以上所有患者均干预半年, 半年后展开效果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血脂值以表示, 采用t检验;心绞痛发作次数、遵医行为以[ (例) %]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心绞痛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后, 心绞痛发作1-6次/周的7例、1-4次/周的3例、低于1次/月的2例, 心绞痛发生率24.48%;研究组患者辅以社区护理干预后, 心绞痛发作1-4次/周的2例、低于3次/月的1例, 心绞痛发生率10.2%;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血脂值比较
从下表1中可看出,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血脂指标值均所有下降, 但研究组患者血脂值情况更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冠心病为并发症多、致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 健康生活方式与合理用药对冠心病预后非常重要, 但冠心病的治疗时间长, 很多病患在病情稳定后则开始实施院外治疗, 治疗效果较差[3]。社区护理干预则是满足医学模式转变而实施的整体护理干预形式, 让病患在自己所生活的社区里接受科学治疗, 得到正确的保健指导, 不仅提高了冠心病治愈率, 更是减轻了病患与病患家属的经济负担, 更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可让病患与病患家属更积极的参与到冠心病的防治计划中, 可增强病患对该疾病的认识与了解程度, 知晓该疾病的危害性与常见并发症等[4]。
有文献记载[5],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疾病治愈率, 对疾病预后更有利, 为了进一步了解与认识社区护理干预, 我们随机选取了49例冠心病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 又选取了49例给予常规护理, 最终前者的心绞痛发生率更低, 经实验室检测患者血脂值也更趋于正常范围, 与后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这更好的凸显了将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冠心病临床治疗中, 可进一步大力推广使用该综合护理模式, 以达到增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红芳.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8) :2129-2130.
[2]邓海波.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沦坛, 2012, 16 (33) :4456-4457.
[3]姜丽萍.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护理干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2) :210-211.
[4]康荣辉, 李金娟, 蒋红娜, 等.浅谈社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7 (23) :357-358.
[5]温金葵, 罗秋平80例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 2014, 45 (2) :83-84.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2
大多数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
有的对疾病失去信心,有的经济困难,债台高筑,心事重重,还有的见同室病友相继离开人世而感恐惧。
故我们既要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热情护理,又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取得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导工作,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饮 食
大多数患者由于长期缺氧,胃肠道瘀血,年老体衰,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
故对没有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均鼓励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饮食,如牛奶、豆浆、鸡蛋、豆腐、鲜鱼、米粥、水果汁等,还应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预防褥疮
患者大多数长期卧床,全身营养差,加上功能不全,全身水肿,同时长期半卧位,使尾骶部和坐骨结节承受压力大,故这两部位是褥疮最好发部位。
由于加强了护理,无发生褥疮。
方法是:①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每4小时协助翻身1次,汗多或大小便失禁患者每小时翻身1次,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并做好口头、文字、床头、三交班。
②促进局部血循环,在翻身同时,用红花酒精作环形按摩受压处涂上消毒过的滑石粉。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无渣屑。
④尾骶部垫上有色布的气圈、海面心要时睡,三马牌喷气式医疗气垫,以分散身体重量对局部的压迫。
正确收集痰标本
肺心患者的痰量多少,有无臭味痰的颜色及性状,都直接反映病情变化,正确收集痰标本,做好痰菌检查及药敏试验,能为医生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是:排痰前先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用0.3%的双氧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弃去第一口痰,以免混有口咽部杂菌)及时送检。
应避免留取唾液为标本,或使患者做无效咳嗽而造成疲劳。
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并发症发生
对病情重无力排痰的患者,每2~3小时翻身1次,同时护士手呈弓状,自边缘到中央,叩拍患者背部,促使痰液从细小支气管流至大气道,以利排出。
对于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我们鼓励更换体位,指导有效咳痰、即在咳嗽前先漱口,或喝水。
然后再深吸气后用力咳嗽。
对痰黏稠患者一般用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2次/日,利用其渗透压,不仅能达到上呼吸道湿化作用,而且还有使气管黏膜消肿作用。
长期吸氧的患者,在湿化和温化,并指导患者经常对着水杯呼吸热气,鼓励其多饮水,也可使痰液稀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新入院患者,每个责任护士都应详细询问病情,仔细检查患者,记录好入院病历,观察神志变化,若患者球结膜充血水肿,又出现变天睡觉,夜间失眠,认错亲友,神志恍惚,两手无目的地摸索。
四肢间断抖动等都可能是肺脑的.早期表现。
观察呼吸困难和紫钳程度,发现患者呼吸节律改变,鼻翼煽动,口唇、指趾端紫钳加重,提示可能发生呼吸衰。
观察循环系统变化,应注意颈静脉,血压脉搏,末梢皮肤温度和色泽的变化,发现患者紫钳明显,心率>100次/分,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恶心、尿少,血压下降,脉率不齐,四肢冷都提示发生心衰。
观察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肺心病时因全身及心肌缺氧、酸中毒、低钾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大为降低,常规洋地黄量极易引起不良反应,其心律失常是不良反应的重要标志。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3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干预;用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24-02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阻塞、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病变[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且易反复发作。冠心病的反复发作与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有着密切关系,指导患者严格遵医用药,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我院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了社区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确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肾、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大便潜血试验、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异常者;近半年内有出血症状者;心率不足70次/min者;对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过敏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40~72岁,平均(60.5±4.9)岁,病程1~10年,平均(5.3±2.2)年。冠心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稳定型心绞痛7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饮食护理,嘱患者饮食日常饮食要少盐,可多摄入高膳食纤维食物,少吃高达固醇、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只要遵医用药,建立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冠心病病情是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多疏导、鼓励患者,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健康宣教,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药物护理,嘱患者要遵医用药,禁止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①建立信息档案。在计算机中为每例患者建立一个电子信息档案,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病情、治疗方法、联系方式等内容。②指导患者做好病情监测。高血压是冠心病高危人群,而高血脂又能诱发心血管疾病或加重患者病情,高血糖会引起内皮功能不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所以,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正确地进行血压测量,分析血压值,以便有效控制血压。③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不良饮食习惯对疾病的严重的影响,嘱患者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养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抽烟、酗酒者,要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戒烟、戒酒方案,帮助患者戒除烟酒。鼓励患者培养业余爱好,如种花、绘画、书法、养鱼等,从而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④制定运动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运动方式可选择步行、保健操、慢跑、太极拳等,在运动过程中,患者要控制好运动强度,不宜过于剧烈,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30~45min为宜,以免过度劳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2个月后,检测、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LDL-C、TG、TC),调查两组的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总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用药依从性评价标准:12个月内不按量用药或漏服次数不超过6次,为完全遵医;12个月内不按量服药或漏服次数在6~12次之间,为部分遵医;12个月内不按量服药或漏服次数超过12次,为不遵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脂水平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研究组的LDL-C、TG、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进食无规律、缺乏运动等现象日益普遍,这也造成了冠心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冠心病患者若能长期坚持用药,其致残率、致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前提是患者必须严格遵医用药[3]。
社区护理是一种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理念,其有效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能,在新医学模式指导下,实现“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能通过传播保健知识与技术来影响个体及群体行为,达到消除危险因素,促进个体健康的目的[4]。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科学、有效地管理自身疾病,最终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干预深入患者家庭,有助于缓解病人压力,减轻其经济负担。通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增进护患感情,改善护患关系,并且还能规范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让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LDL-C、TG、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遵医率、总遵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翠群,赵汝丽.社区护理干預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7):2182-2184.
[2] 周婷,毛志锦,付阿丹等.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5):75-78.
[3] 陈汉琴,刘明秀.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34.
[4] 付凤秀.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33-2434.
[5] 李红.社区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探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232.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4
资料和方法
收治冠心病患者52例, 男32例, 女20例, 年龄48~72岁, 平均 (58.4±7.6) 岁, 病程1~8年, 平均 (3.2±1.6) 年, 上述社区患者均经过医院详细检查确诊, 符合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 Ⅲ28例, Ⅸ级12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缺陷和精神疾病, 该组患者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社区护理干预: (1) 建立档案:通过门诊调查、入户调查和电话随访等形式建立患者自身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年龄、职业、病史、病程、症状、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药物使用等相关资料, 将搜集数据录入电脑存档。 (2) 健康教育:安排专门人员制定冠心病知识问卷, 了解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 根据病情、文化程度和知识的掌握等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冠心病发病因素、治疗措施、饮食等。增强其相关认识, 促使患者配合治疗, 教育形式主要是单独宣教, 定期集中开展知识讲座, 观看科普录像, 现场解答患者疑问, 免费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3) 饮食干预:护理干预人员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科学制定饮食方案, 合理搭配当天所需摄入的营养。 (4) 病情观察:嘱患者定期接受检查, 详细了解自身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疼痛持续时间等, 如果属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则需要让家属加强夜间病情观察, 床边准备心电监护仪和必要抢救药物。 (5) 用药干预: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冠心病相关药物的了解, 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 保证用药安全, 用药期间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 指导如何自我监测不良反应, 嘱咐患者及家属用药中出现不良反应需到医院检查治疗。 (6)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社区患者的心理护理, 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态, 耐心倾听其要求, 多安慰、鼓励患者, 讲解成功病情控制案例,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指标:52例患者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前后需要采集空腹静脉血, 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设计调查问卷, 统计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在合理饮食、戒烟酒、运动锻炼、定期复诊和按时服药等遵医嘱方面的改善情况。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t检验比较分析, χ2检验比较分析, P<0.05时,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果
52例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改善, 上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比较情况见表1和表2。
讨论
冠心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危害巨大, 是导致死亡的重要临床疾病, 加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作为慢性疾病, 冠心病不能依靠长期住院治疗, 这样不仅给家庭造成负担, 对患者的身心也造成严重影响。社区是目前我国的主要生活区域单位, 社区人群健康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稳定[3]。已有研究指出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合理控制血脂水平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环节[4]。临床上主要通过降血脂药物, 但药物的长期使用难以彻底解决血脂过高的问题, 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在该病的控制中显现重要的作用。52例社区冠心病经过护理干预后血脂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患者遵医嘱行为也明显提高, 这些改善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本次护理干预本着以社区患者为本的理念实施, 通过建立档案、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科学锻炼、心理护理干预等手段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增强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而促进临床药物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效果, 改善了血脂水平, 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冠心病患者52例, 予以社区护理干预, 观察比较护理干预前后遵医行为和血脂改善情况。结果:52例护理干预后各项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的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改善, 上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提高了遵医率, 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冠心病,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王红芳.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8) :105-106.
[2]杨虹, 龙飞.社区护理干预46例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8) :93-94.
[3]田有逢, 杨春梅, 左雪梅, 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5) :55-56.
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篇5
肺心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具有病程长、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年均死于肺心病的人数已达100万,且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肺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肺心病患者采取系统化的自我护理教育措施,以研究该护理方法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月至8月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1977年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排除精神、认知异常及意识障碍者以及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8.53±10.05)岁;病程3~5a者5例,6~10a者13例,>10a者12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1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7.48±12.14)岁;病程3~5a者4例,6~10a者13例,>10a者13例;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1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的自我护理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自我护理教育针对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教育方案,其主要内容有自我饮食管理、自我护理技能培训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和自我日常行为管理等。
1.2.2教育方法挑出具有3a以上护理经验的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肺心病的相关护理技能,理解所制定的护理教育方案并付诸实施;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进行自我护理教育的意义,取得他们的认可和配合;在结束自我护理教育后,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及水平的评估工作。自我护理教育主要有集中授课、个体教育等多种形式。其中集中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自我护理技术的操作示范、病情检测及用药等知识的普及等,个体教育则包括对患者日常饮食、情绪以及认知等的解决方法等。
1.2.3教育时间自我护理教育时间为4个月,共实施教育8次,其中6次在住院期间实施,另外2次为患者出院后的电话指导和家访。
1.3效果评价
1.3.1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这一测量工具是Keamey和Fleischer根据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的,包括4个维度和43个条目,采取5分制评分,患者的分数越高,则表示其自我护理能力越强,该量表可实现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护理能力的`有效比较,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1.3.2肺心病相关知识问卷根据长垣县中医院肺心病相关专家修改和制定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肺心病的成因、症状、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共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自我护理教育后,观察组自我生活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分析 篇6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89-01
冠心病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心肌疾病,常见的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衰竭、心律失常、隐匿性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相应的病变,因缺血、缺氧程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冠心病[1]。严重的冠心病还会使心脏衰竭,发生死亡。冠心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药技术的不断完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也得到不断加强[2]。我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02例冠心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患者,男59例,女43例;年龄60-84岁,平均6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不良的情绪状态往往导致病情的反复或恶化[3]。我国住院冠心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13.6%[4、5]。面对这些不良状况,需要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医者仁心的情怀,在对患者进行社会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后,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办法。护士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医患关系,通过与患者耐心、温和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并为其分析病情及治疗计划,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把关怀体贴贯穿于治疗全过程,把鼓励和帮助贯穿治疗全过程,借助病人家属的力量把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贯穿治病全过程。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减少患者孤独、寂寞的情绪。并注意在护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护士还可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指导其在生活中照顾患者、在感情上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的亲友探视陪护,强化社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友爱与关心,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中接受疾病的治疗。护理服务人员应将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向病患和其家属讲明,并列举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病患解除疑虑,增强病患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病患的依从性,从而使治愈率上升。
2.2基础护理 患者住院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休息时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定期协助医生抽血检验,行心电图检查,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3用药护理 遵照医嘱坚持按时服药,为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另外要将药物的各种用法用量作好标记,以免错服。对有并发症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对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要随身带上急救盒,以备急用。如心绞痛发作马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或麝香宝心丸等。疼痛不缓解可给予硝酸甘油静滴,但应控制滴速,并告知患者及亲属不可擅自调节滴速,以防低血压发生。
2.4饮食护理 冠心病患者适合少食多餐,要定时定量,要避免暴饮暴食,饥饱不均。并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以6g~8g为宜。餐后应休息半小时左右。食用物应为容易消化食品,以含纤维素高的蔬菜,豆制品,多喝水,不宜饮用绿茶,少食用油炸类、生冷类食物,可控制摄入热量,保持体重。要禁烟酒,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对于嗜好饮酒患者可嘱咐其每天上午喝一点红葡萄酒,慢慢降低酒瘾,还可以嘱咐患者饮用丹参酒以及红花酒,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高血压患者可嘱咐其服用葛根粥,可以辅助治疗因高血压引发的冠心病[6]。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患者摄入糖分,并让患者适当运动,给予患者治疗糖尿病药物。
2.5运动指导 患者进行适量合理运动,如平衡性、柔韧性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患者抵抗力,对于年老患者可以预防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衰退,有利于患者稳步行走[4]。人体在清晨、上午分别是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高峰,所以患者应在下午5点左右进行运动。但对于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患者应嘱咐患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运动量过度的活动。
2.6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冠心病知识的普及、疾病发作的应急处理方法、日常合理饮食、药物应用常识教育、合理活动及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情绪激动;指导家属学习一些医学常识,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以便发现疾病发作征兆。
3结果:
87例患者治疗显效,11例患者好转,有效率96%,患者治疗满意程度97%。
4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冠心病的预防及护理有了更大的需求。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大、病程长、反复住院,心理和生理负担都很重,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支持,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康复出院。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掌握简单的自救方法,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心内科护士通过不断学习和健康教育宣教掌握护理的新学说、新知识,也提高了自身专业护理水平,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及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郭冬梅,胡蓉,赵郑波,等.重庆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1(4):350.
[2]王玉红,贾树艳,苇 塘,等.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6(24):186.
[3]江辅珍.浅析冠心病负面情绪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 [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4412.
[4]邓必勇,崔建国,李春坚,等.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702.
[5]王秀华,何国平,周文娟,等.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85.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4 月-2015 年4 月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50 例, 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选研究对象的判断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老年冠心病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了心功能在二级以下、心律失常较为严重和患有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的患者。所选研究对象:年龄58~84 岁, 平均 (72.6±8.9) 岁, 病史4~21 年, 平均 (13.9±4.1) 年;大学学历27例, 中学81例, 小学42例。其中试验组75 例, 男34 例, 女41 例;对照组75例, 男38例, 女3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和病史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采用老年冠心病的普通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 (1) 成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团队, 主要包括两个等级医院的冠心病专业副主任医生各1 名、主管医生3 名, 具有丰富的老年冠心病护理经验的护士4 名, 对团队成员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医院与社区卫生站保持信息系统的畅通。 (2) 对每位患者创建1 个电子档案, 主管医生要向即将出院的、符合要求的老年患者普及日常心脏恢复的必要性, 同时要向老年患者讲解日常心脏护理的内容和步骤, 在征得患者同意之后建立电子档案, 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状况、健康状况以及临床资料。 (3) 患者出院以后, 医院的负责医生考虑到患者的病情等因素, 和患者共同选取1 个社区服务站以供患者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 (4) 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制定适宜老年冠心病使用的饮食计划, 并为患者制定日常的运动计划。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对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 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 同时对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 总分100分, 评分越高, 说明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效果越好, 生活质量越高。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用进行表示, 计数资料用%表示, 并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试验组的物质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经过一定周期的护理之后, 试验组在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护理满意程度各项指标中的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冠心病的康复需要长期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护理, 普通人无法承担长期住院治疗的高额费用, 所以, 在出院之后需要十分注重日常的护理[3]。传统的护理模式中, 医生和护士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 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 一旦患者出院, 患者不能采取正确的日常护理措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 体现了以患者为重点的理念。
有相关研究表明[4],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提高作用。在本研究中, 接受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的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各方面评分都很高, 体现了这种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通过这种护理模式, 患者的病情也更加稳定。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 体现了以患者为重点的理念, 它将医院、社区卫生站和患者的家庭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从而使患者在出院以后也能接受更具有科学性的护理, 有助于医院对患者病情的追踪了解, 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观察、护理, 大大缓解了冠心病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生活困扰[5]。
综上所述, 和传统普通的老年冠心病护理方式相比,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更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和改善,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值得普及这种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方式, 试验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物质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状况等。结果:护理后, 试验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状况等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脏的康复率。
关键词:护理模式,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汤鸿鹰, 吴燕, 朱利月.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3) :61-62.
[2]王萍.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10) :155-157.
[3]高丽珍, 贺树敏, 邢宝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0) :318-319.
[4]李秀云, 徐蓉, 刘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照顾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5) :18-19.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8
1 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的目的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纠正或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改善和促进心肺功能恢复;防治原发疾病, 及时发现和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 防止急性发作和加重, 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寿命。现如今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区医院的建设, 医院主导下的医院、社区、家庭构建的护理干预网络, 充分发挥了家属参与的协同作用, 使自我护理与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无缝对接, 相得益彰, 实现了护理干预的个体化、网络化和多元化[2]。
2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护理认知的干预
(1) 形成住院治疗、门诊随访、社区和家庭康复一体的治疗与康复指导机制。医护人员有责任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知情;对疾病发展和医疗前景知情;对长期治疗、康复和随访目的要求知情, 提高社区医疗对慢性肺心病康复管理、技术措施、设施和指导能力。 (2) 针对患者心理认知功能的改变, 由社区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肺心病及相关学科知识, 包括诱发因素、药物治疗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本病的预防、护理知识, 发放《肺心病家庭护理》手册, 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需经过长期治疗, 且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患者经济负担重, 情绪低落, 常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6]。大多数患者生活需要照顾, 反复入院治疗出现的经济问题, 使家属也有焦虑、消极情绪。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热情的服务, 良好的沟通技巧, 对患者及家属的康复依从性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以下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对患者的烦恼与抑郁心理加以正确疏导, 同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 增强患者心理应对策略。
4 行为干预
4.1 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
劝导患者戒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 宜多食蔬菜、水果等, 保持大便通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吸烟的危害, 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戒烟个案, 取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支持, 并与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戒烟计划。
4.2 呼吸功能训练的干预
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害怕锻炼会加重呼吸困难,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及体力强弱, 指导患者进行并掌握适当的呼吸训练, 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呼吸锻炼可增强呼吸肌尤其膈肌活动, 减慢呼吸频率, 降低呼吸时的氧消耗量, 变浅快呼吸为深慢呼吸, 以改善缺氧症状。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 提高肺泡通气量, 改善气体分布与氧合, 提高血氧饱和度 (Sp O2) , 从而改善肺功能, 减少或延缓疾病的进展[3]。
4.3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肺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提高免疫力对延长缓解期, 减少急性发作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4.3.1 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法, 改善营养状况
指导患者选择容易消化, 低脂肪, 高维生素食物, 根据患者习惯和口味合理烹饪, 少食多餐。
4.3.2 酌情锻炼以增强体质
解释活动对身体康复的意义, 注意培养病人的独立性和坚持活动的意识。由于疾病原因, 病人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 因而活动耐受力受限, 会变得依赖性增加。依赖的结果将使活动能力更趋下降, 形成恶性循环, 应有意识地鼓励病人进行日常活动, 并与病人共同制订活动计划, 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使病人摆脱依赖心理, 增强耐力和抗病力。
4.4 氧疗护理干预
4.4.1 氧疗的目的
缺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负荷增加, 诱发心衰。合理的家庭氧疗能纠正低氧血症, 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进程。
4.4.2 氧疗方法指导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氧疗方面的健康教育。
4.4.3 安全用氧指导
家庭用氧应注意安全, 氧气筒放在阴凉通风处, 做好防震、防火、防热、防油。对于长期康复性氧疗, 应防止氧中毒。在满足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91%的前提下, 吸氧浓度越低越好。坚持每日吸氧, 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直到≥15h/d, 氧气流量为1~2L/min。
4.4.4 慢性肺心病家庭氧疗的评价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检出低氧血症和评价氧疗效果。氧疗的依从性提高, 运动耐力提高, 症状改善。
4.4.5 消毒技术指导
每日更换湿化液1次, 可采用冷开水或矿泉水;每日更换单鼻塞1次;湿化瓶和输氧管每周更换2次, 换下的湿化瓶和输氧管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 晾干后使用。
4.4.6 减少氧疗不利影响的技术指导
长时间吸入常规湿化的氧气, 易出现气道干燥、痰液黏稠, 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将氧气通过加温至60℃湿化, 患者吸入后达到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的目的[4]。其做法是将暖水瓶塞打2个直径为0.8cm的小孔, 分别放入与孔径相应的长度, 分别为20cm、10cm的玻璃管, 暖瓶塞上面两管均留4cm, 暖瓶内盛4/5瓶开水, 盖好瓶塞。此时, 长管应在水面以下, 然后将长管与氧气表相连, 短管与鼻塞相连[5]。这样, 在氧通过开水时可以使之加湿加温, 以达到体温饱和水蒸气的湿度, 使呼吸道粘膜保持湿化湿润, 有利于痰液稀薄, 便于咳出。
5 结语
慢性肺心病患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患者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 出院后的健康问题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干预。社区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推广, 是现代护理人文关怀的新动向, 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由医院向社区的转变。
通过对肺心病患者实施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 使肺心病患者在康复中较好掌握饮食、运动、锻炼的方法, 显著提高了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同时改善了心理情绪, 进而减少急性发作, 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焦虑[7],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节约国家医疗费用及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其次实施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的社区护理干预[8],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明确社区护理干预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专业知识和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有效地延缓了患者病情的发展,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倪居, 云琳.内科护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22~24.
[2]刘玉萍“.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
[3]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9) :836~838.
[4]余香梅.氧气湿化液加热吸氧应用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04, 3 (4) :295.
[5]张巧华.肺心病病人的家庭氧疗的指导和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管理, 2007, 11 (27) .
[6]张祥敏.老年住院COPD病人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 (4) :7~8.
[7]pettv TL.Home oxygen therapy:a revolution in care of advancedCOPD[J].Med Clin NorthAm, 1990, 74:715~729.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分析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患者45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5±5.3)岁,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6±6.2)岁,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类型等),差异显不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时巡视、口头叮嘱、用药指导与知识宣教。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具体方法为:
1.2.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密切关注其心理状况,真诚倾听其身心感受,并对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排解消极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护理依从性.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其积极面对疾病,早日康复。
1.2.2 用药干预
冠心病可用药物来进行控制,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口服安定、消心痛,含化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2],冠心舒合丸等。本次选取服用益安宁丸的患者,每次口服12~18粒,每日两次,患者服药以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给药。
1.2.3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相应饮食计划,患者应多吃水果和蔬菜,肉、鱼、鸡蛋、牛奶、豆类、荞麦。降低患者胆固醇,以清淡食物为主。
1.2.4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定期开展冠心病知识学习培训,让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培训时间大概维持在1h左右,培训内容可以涉及到药物治疗、疾病预防、饮食护理等方面培训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填写健康教育手册,便于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采取一定宣传手段,让患者对疾病有深层次的了解。
1.3 评定标准[2]
疗效判定:按照我院相关标准,疗效评为显效、好转、无效显效: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不良症状完全恢复.生活能力大为改善,为显效;好转: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不良症状有所恢复,生活能力有所改善,为好转;尤效: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不良症状无好转或发生恶化.体征无恢复正常趋势,为无效。
满意度调查:针对心理干预、饮食干预、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患关系进行评定,每项20分,总分100,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x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冠心病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2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29例,比对照组多3例;观察组好转15例,比对照组多1例;观察组无效仅1例,比对照组少4例。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7.78%,比对照组约高8%。比较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6.3947,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2组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非常满意23例,比对照组多2例;观察组满意22例,比对照组多2例;观察组不满意0例,比对照组少4例;2组总满意度相比,观察组为100%,比对照组约高9%。比较2组数据,差距显著(x2=17.2896,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患上此病的患者身体与心理都承受了一定的压力。目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在整个手术治疗中,护士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才能巩固手术。护理人员在对冠心病进行治疗时应该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3],并适当采取介入治疗。同时,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对冠心病防治措施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当护理人员想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对患者各种不良心理及时进行疏导,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本研究中,分别给予2组患者常规护理、社区护理干预,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效率为88.80%,明显低于观察组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47,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14%,明显低于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896,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中辅以社区护理干预[4,有利于提高临床有效性,促进]冠心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闻荣,黄小明,蒋其武,肖翔.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2):162-163.
[2]俞荣.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7):151.
[3]牟会伟.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22):38-39.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社区中选取经门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99例, 对照组101例。经统计学分析,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冠心病类型、病程长短等特征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后转回社区。干预组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社区健康教育, 对照组则不进行特殊干预。经过2年的随访, 对2组患者进行并发症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发生率、住院率、病死率的比较。
1.3 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
(1) 书面教育: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编印成小册子、小卡片, 深入社区家庭进行发放。 (2) 口头教育:将冠心病的防治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采用定期讲座、电话随访、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传递给教育对象, 平均1次/月。 (3) 大众传播:通过宣传栏、广播、录像等形式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传播。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原始数据均录入FOXBASE数据库, 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率间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并将2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见表1) 。
由表1得知, 2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病死率等各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确实有效。
3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3.1 心理疏导
社会心理因素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而且对冠心病的病程进展和预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焦虑、悲伤、惊恐、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可诱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以利于疾病的康复。我们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 争取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康复指导。
3.2 治疗指导
使冠心病患者认识到这种疾病需长期服药, 一定要遵医嘱,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不要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及种类。告知患者按时服药治疗, 外出时随身携带药物, 如速效救心丸等以及急救卡片 (上面写有本人姓名、疾病诊断、家庭住址、电话等) 以备急用。心绞痛发作时, 若多次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但效果不明显者, 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3.3 饮食指导
近年来, 饮食对冠心病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 不良饮食习惯、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要指导冠心病患者避免暴饮暴食, 戒烟限酒,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少吃或不吃荤油、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薯类等。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3.4 运动指导
科学证明, 适宜的运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脏每搏输出量, 降低日常心脏的负荷和氧需求, 扩张冠状动脉, 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适量运动还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及血脂, 从而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不要对运动心存疑虑,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选择一些有氧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医疗体操等, 每周3~5次。
3.5 睡眠指导
冠心病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好可能引起疾病复发。睡眠要有一定的规律, 要坚持午睡, 但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1小时左右。晚上就寝不宜过晚, 以9点睡觉为宜。睡前要避免刺激性的活动, 如看有刺激性内容的电视、报纸等, 要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以利于睡眠。睡前要喝杯牛奶, 用温水泡脚, 必要时可口服镇静药。
3.6 性生活指导
心血管疾病会增加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性交时会增加心肌耗氧量, 偶尔可诱发心肌梗死, 不少患者因缺乏信心而回避性生活。其实心肌梗死后经2~4个月可恢复健康, 患者进行性生活是可能的[3]。如果性生活前能耐受心率为110~120次/分的运动而不出现心绞痛, 就可以恢复性生活, 但应注意强度和体位, 必要时可备急救药品。
3.7 排便指导
大便必须通畅, 因大便干燥而用力排便时可增加腹压, 增加心肌耗氧量, 会诱发心绞痛。为防止大便干燥应多饮水, 可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 这是最好的通便方法。同时应注意饮食, 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如粗粮、芹菜、韭菜等, 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必要时可用泻药或灌肠。
4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是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干预模式, 医患之间建立的是伙伴式的关系。它的核心是积极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形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 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从而有效地防治疾病[4]。
4.1 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深入患者家庭, 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 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给予患者规范的药物治疗, 使患者、家庭成员与工作人员达成一致。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通过对患者和家属共同实施健康教育, 改变了其家庭的生活方式, 家属参与到了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 在对饮食种类的选择、烹调、盐的控制方面能较好地配合, 因此, 干预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控制得较好。
4.2 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冠心病病程发展及预后的影响
健康教育干预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只有控制了高危因素, 才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因此指导冠心病患者控制高危因素是冠心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健康教育干预使患者得到了来自医护人员、家庭、社会的支持, 着重生活方式的改善, 是减少或消除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关键所在。经过2年随访发现, 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病死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病死率,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命质量, 是一种切实可行且高效低耗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环, 许冰, 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J].护理学杂志, 1999, 14 (3) :48~49.
[2]解晨, 秦发伟, 金琳, 等.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 2002, 8 (12) :911~912.
[3]唐晓凤, 李峥.冠心病康复护理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6) :442~444.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11
【摘要】冠心病,简称CHD,是常见多发疾病之一,近年来,CHD的发率、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CHD不仅对个体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老年冠心病对老年人群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但冠心病是可以治愈的,所以老年冠心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极其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要对老年冠心病康复治疗进行合理规划,使得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康复护理;护理思路
【中圖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50-01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危害极大,冠心病的主要发病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在冠心病发病初期很容易造成患者的猝死,所以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要做好一定的规划,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也要对患者的心理波动。生活规划等做好关注,使得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成效。
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
在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首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一个全方面的病情评估,进而确保患者可以接受哪种程度的康复治疗,以此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例如若患者病情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要格外注意患者的情况,要避免运动,防止患者由于心肌压力过大造成病情加重。同时在老年冠心病的康复护理中,主要采取有氧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工作能力,回归社会。与此同时,通过干预各种危险因索,阻止病变的发展,减轻冠心病的残疾程度和复发几率。
二、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对于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要密切进行病情观察,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手段,防止病人的病情恶化。同时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治疗环境,让患者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让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和轻松的心情,这样才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率、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作为常见的老年疾病,不仅对个体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一般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对冠心病这一疾病的不了解,甚至误解,会产生悲观心理,抵触心理,甚至会产生过激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适当的心理护理和关爱护理能够有效地纾解老年冠心病的病症,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在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信息变化,为患者详细的介绍冠心病,告诉患者冠心病是可以治疗的,消除患者的悲观心理和抵触情绪。还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过激反应及时疏导,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反馈,与患者家属一同努力,使得患者可以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收获良好的治疗成效。
四、注重患者生活规划
冠心病治疗下需要对平时的饮食进行规划,禁食酒、糖、浓茶、肥肉、动物内脏等,还要注意少食多餐,禁忌禁食过饱。为了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饮食规划,可以根据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定制一套专属的饮食菜单,适宜食用粗粮、蔬菜、水果等,帮助患者规范生活饮食习惯。
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规划,对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合理适当的运动,帮助患者可以更好的进行康复治疗,最好选用舒缓的有氧运动,避免强烈的运动。
五、建立应急响应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很容易出现猝死的情况,所以在这一危险时期,应对患者的情况采取定期、定点的观察检查,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出现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患者可以再第一时间获得最及时的治疗。
另外,冠心病还伴有多种并发症,所以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要与医生及时沟通、配合,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及时治疗,这个时期还要对患者的心理波动做好观察,防止患者出现大的情绪波动,影响患者治疗。
六、总结
老年冠心病对老年人群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但冠心病是可以治愈的,所以老年冠心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极其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要对老年冠心病康复治疗进行合理规划,使得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以上的叙述,可以发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要对整个康复护理过程做好规划,在进行康复治疗前,要对患者病情做好预期,并与后期的治疗护理,在进行康复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也要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关注,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波动及时进行疏导,保证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如此,在老年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中,还要有机会的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合理规划,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而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还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急响应机制,对患者出现的突发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参考文献
[1]张美华;壮广梅;任玲;朱丽群.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
[2]廖梅芳;李萍;陈思.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社区2011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参照WHO 1979年提出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 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或曾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 41~77岁, 平均 (57.2±5.3) 岁;病程3个月~10年, 平均 (6.8±2.4) 年。心功能Ⅱ级10例, Ⅲ级30例, Ⅳ级20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 两组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所用治疗药物相同, 对照组按照医生处方取药, 自行按照说明服用药物, 有疑问者给予答复。观察组患者给予用药指导, 采用多种方式向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具体方法如下。
1.2.1 用药认知干预
举办社区集中讲课, 每2周举行1次, 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应用的目的、用药时间、服药方法以及用药注意事项作用机制、效果、不良反应、应急措施及不按医嘱用药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冠心病治疗药物应用时的择时原则;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的急救用药及急救药 (硝酸甘油) 失效的鉴别[1]。一方面要让患者认识到其所患疾病最需要的是合理、系统地治疗;另一方面, 让患者认识只有遵医嘱才能治好病。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语言要通俗易懂, 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 让患者感受到良好的医德、同情心、理解、关怀和耐心。并采用提问的方式强化教育, 要求患者复述以加强记忆, 提高患者对药物的基本认知和安全用药自我保护意识。
1.2.3 建立健康档案
对所有进入研究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内容包括首次就诊时一般资料和个人病史, 每次复诊时询问服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疗效等信息并登记。每2周进行电话、信件和家访式跟踪随访, 特殊患者一对一指导, 了解患者的遵医嘱情况, 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90%或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有效:胸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程度明显减轻或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无效:胸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无明显减轻或有所加重或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不到50%。
1.3.2 用药依从性
完全依从:患者完全按照医师的用药指导, 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部分依从:患者有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等部分依从医嘱服用药物;不依从:患者自行停药、增减药量或间断用药等不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依从性
观察组完全依从24例, 部分依从5例, 不依从1例;对照组完全依从16例, 部分依从12例, 不依从2例,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22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6例, 有效8例, 无效6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发病较急, 病情较重, 预后较差。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规律的服药是提高冠心病控制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手段。但就目前而言, 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令人满意, 2/3以上的患者无法正确使用药物[2]。因此, 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认识和教育有着重要, 提高遵医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社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该群体的用药知识教育尤为重要。用药指导从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 主动提供药物咨询、用药指导等与药物有关的药学服务, 使患者理解和执行治疗方案,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对指导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和降低治疗费用意义重大[3]。
综上所述, 用药指导有利于提高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保证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用药指导对社区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社区60例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用药指导, 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完全依从24例, 部分依从5例, 不依从1例;对照组完全依从16例, 部分依从12例, 不依从2例,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显效22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6例, 有效8例, 无效6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用药指导有利于提高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保证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用药指导,冠心病,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魏明霞, 麦春蕾, 魏豪娜, 等.个性化教育干预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家庭用药安全性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21) :2481-2484.
[2]艾买提江.阿不都克力木.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用药对策[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6) :662-663.
【社区护理冠心病患者】推荐阅读:
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11-19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07-03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10-12
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11-14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06-25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11-14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护理论文11-01
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05-17
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12-27
社区护理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