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管理(精选12篇)
社区护理管理 篇1
摘要:随着我国深化医疗卫生改革, 社区卫生服务迅速发展, 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医疗型为主向保健型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护理工作范围及职能也在不断地拓展和转变, 护理工作也从医院转向社区, 为之, 抓好护理质量管理是社区工作健康运转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质量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疾病谱、死亡谱改变, 医院功能和结构的调整等充分显示了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加强社区护理管理是培养和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 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的良好途径[1]。根据我院社区发展现状, 就如何搞好社区护理管理谈些个人粗浅的体会。
1 建立管理制度, 制订各项考核细则
对照社区有关文件要求建立社区护理管理网络、各级人员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制定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社区护理操作规程、社区护理工作考核标准。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 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使患者满意, 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2]。社区护理在内容上与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 如输液、导尿、灌肠等。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 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在完成正常的护理工作外, 还必须增加以下服务内容。
2.1 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
社区服务对象多为慢性病病人和老年病人, 他们不但患有躯体疾患, 心理上也常因久病不愈而产生焦虑、失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我们要求护士对他们都要有高度同情心, 热情服务, 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建立健康档案, 每季度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使卫生保健知识逐步在社区普及。
2.2 实行家庭访视、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捷服务
对中风、癌症等慢性病病人, 急性期已过, 长期住院给家庭生活、经济上带来很大的压力, 于是就可以转入社区由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家庭访视, 上门服务以减轻压力。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 依据需求提供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 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导尿等操作。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指导。如家庭急救、康复护理等。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2.3 开展妇幼保健
社区护士定期到居委会了解孕产妇的名单, 到区妇幼所拿产后访视本, 采取随机或定期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指导, 如预防流产、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行为能力测查, 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护理培训
社区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 它需要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还应掌握预防医学, 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1]。故制定护理培训计划。
3.1 科内培训
每月组织护士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 根据季节学习季节性疾病的护理常规, 如中暑、秋季腹泻等。根据社区的特点学习六种慢性病的护理常规。
3.2 院内培训
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及每季度护理查房, 提高专科护理知识, 如参加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查房, 可以了解目前心血管学科的新业务、新动态, 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慢性病人 (心血管病人) 服务。
3.3 院外培训
目前社区护士中, 学历大多为中专, 有些社区还聘用临时人员, 这些虽然能满足基本卫生服务, 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1]。因此, 我们在加强社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继续教育, 有计划、有组织的外派护士进行全科培训, 逐步培养综合型的全科护士。
4 转变服务意识
在社区工作首先就得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以居民的需求为主, 主动服务, 医护共同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 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 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 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完成。所以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 转变思想观念。
5 管理的方法
计划管理与随机管理相结合根据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指标, 对照标准认真领会精神, 在平时工作中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做到每月有重点, 每周有安排。并将每项计划都落实到人, 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工作中发现新问题, 及时反馈, 再重新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 这样就形成动态管理。
6 抓好质量管理是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1) 社区质控工作在医院护理部的监督管理下执行, 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 采取每月不定期抽查、医院护理部各质控小组每月大检查相结合,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及时解决, 并落实奖惩制度, 做到奖惩分明。
(2) 每月召开护理质控员例会, 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反馈护理问题, 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覆盖, 人民群众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日益提高, 社会对社区的要求标准和期望值越来越高, 建立健全的社区护理组织体系, 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使社区护理健康发展, 是每个社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护理学会.双月刊, 2005 (2) :61~62.
[2]赵红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9) :689~691.
社区护理管理 篇2
持续质量改进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不仅要实现将产品的质量提高,还需高度重视持续改进的过程[1]。因为质量的提高、控制和维持均离不开过程,其目标体现为追求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果,不断对改进的方式和机会进行探寻[2]。本次研究主要对持续质量改进在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期间的护理质量管理情况。该服务中心在201月之前均实施常规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年在该服务中心工作的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8~36岁,平均(26.1±1.7)岁;工龄:1~5年为9名,6~为19名,超过10年为4名;文化程度:6名为本科、18名为大专、8名为中专。
1.2方法
①护理标准:积极参考卫生部一级医院的护理质量标准,同时充分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对国内外先进社区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和成功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实际情况的护理基础标准、环节质量标准和终极标准。在各个标准中均是分成5个部分来实现质量管理的落实,这5部分具体为检查、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实施整改、追踪落实。检查环节主要通过发放各种调查问卷、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等几种方式来实现。分析问题是及时地将存在于显示当中的相关问题反映给当事人,并与质控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②效果评价:为了实现对护理质量进行动态、连续监控,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应包含患者评价、护理人员个人评价、科室评价、科室间评价、护理部评价5个部分。同时,对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时,还需灵活运用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全面评价。③过程监控:在护理过程中监控中,注重对护理过程中实施质量管理,将护理程序融入到整个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评价,将患者安全、舒适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最终指标。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工作细节,保证为患者提高最为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④反馈与改进:整改是由护理部主要负责人、护士长组织和指导,并进行监督,由医生与患者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由护理人员来实施具体改进措施,护理人员在会议上定期对改进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汇报,质控人员对改进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测和督导,并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护理部明确质控重点,以书面形式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负责人及科室进行反馈,促进科室整改得到真正落实。护理部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保证每个问题均能得到有效解决。⑤安全保证:护理安全为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点内容,是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护理部将护理安全的提升作为对护理质量提高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按季度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执行护理缺陷分享制度,促进护理安全隐患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进而保证护理安全。
1.3观察指标
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平分,观察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高情况、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等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方法
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以P<0.05表示相关数据间的比较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护理人员护理考评结果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95.2±2.8)分、(96.6±2.7)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1.5±1.7)分、(83.4±2.1)分,满分为100分,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6.25%(2/32)、3.13%(1/3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5.00%(8/32)、21.88%(7/32),差异比较也存在显著性(P<0.05)。
2.2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也随之得到降低,因此,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3.13%(1/32),护理满意度高达100%,应用该种模式之前分别为18.75%(6/32)、81.25%(26/32),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
3讨论
社区家庭护理手卫生管理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家庭护理;手卫生;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85-02
【Key words】Nursing home care Hand hygiene Management Investigate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在社区家庭护理中,由于工作的随意性,范围的不确定性,以及卫生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自觉性和依从性。为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降低医疗风险,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正确的手卫生可以有效控制感染。
1 指甲清洁
1.1不留长指甲,定期修剪
研究表明,指甲是典型藏污纳垢的地方。最常见的病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GNB),棒状杆菌和酵母菌,它们一般都隐藏在距离指甲皮肤1mm处[2]。不留长指甲并定期修剪成为手卫生的前提条件。
1.2不做人工指甲
人工指甲含有大量的涂漆、硬化剂、粘胶等。在进行手卫生时,人工指甲由于洗刷、浸泡后容易发生断裂或松动,其中的涂漆等成分与消毒剂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影响消毒效果。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在2002年的手卫生原则中提出,在直接接触高危病人,如ICU和手术室病人时,不能佩戴人工指甲或甲延长器[3]。
2 不佩戴手部饰物
在社区,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展、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护理工作走出了医疗机构的视线,导致监管力度降低。有少部分人责任心不强,缺乏自控能力而佩戴手部饰物。在家庭中做手卫生时,由于手部饰物的影响(如戒指),双手得不到彻底的搓洗;另一方面,手部饰物还会妨碍戴手套,甚至还会划破手套。
3 认识洗手的重要性并落到实处
3.1 掌握洗手的指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明确规定了洗手与手消毒的指征。因此,护理人员在家庭护理中,应牢记并切实遵照实行。
3.2 家庭中洗手的注意事项
除常规的六步洗手法外,洗手时水龙头的正确接触也是重点。社区卫生中心(站)明确要求: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在家庭中,洗手基本采用手接触水龙头。因此,水龙头应看作是接触传播感染的危险装置。人们在洗手时,首先是用污染的手接触水龙头打开水源,洗完手后又用清洁的手去关闭水龙头开关。在这一开一关的接触中,水龙头成为污染的传播媒介。家庭护理中,统一要求随身携带安全帽或避污纸。洗完手后,用清洁的手使用安全帽或避污纸去关闭水龙头,防止再污染的危险。
3.3手卫生用品
3.3.1 肥皂的选择及使用
利用上门服务的特点,随时进行卫生宣教。其中,肥皂的选择及使用方法也是宣教主要内容之一。对肥皂的选择要求使用杀菌型、固体状态、形状小。液体肥皂和潮湿肥皂是细菌滋生的温床。要求家庭中选取择固体肥皂并保持干燥。用绳子悬挂、或采用多孔的肥皂盒以避免积水;使用小块状的肥皂,用完后及时更换新的肥皂,避免使用时间长后细菌滋生。
3.3.2 洗手液的使用
建议家庭中最好采用杀菌型洗手液,通过挤压取用。不可将密闭口打开,用完后更换新的洗手液。切勿未用完就添加自来水、或其他自配液体,以防止细菌在溶液中生长。
4 干手用物
干手用物的正确使用是手卫生达标的重要环节。干手的不彻底是造成护理人员手再污染、直接给病人造成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仅少部分医护人员使用一次性擦手巾或消毒紙巾擦干手,绝大部分的医护人员使用的是公用的大毛巾或者是个人使用的小毛巾干手,用白大褂两腋下或内面擦手的人也为数不少。反复使用的潮湿毛巾可积聚大量细菌。在社区家庭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一手一巾,一用一消毒,最好采用一次性的;或者随身配备擦干手用的纸巾。
5 戴手套的重要性
戴手套不仅是有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自我防护的重中之重。社区中,由于经费紧张,太多地考虑耗材费用,戴同一双手套诊疗和护理病人;另一方面,戴了手套就没有必要洗手是错误的观点,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防止手被污染,它只是附属于手卫生,戴手套前应洗手,操作结束脱掉手套后也应洗手,认为戴手套就没有必要洗手是错误的认识。
综上所述,提高社区家庭的护理质量,重视手卫生是基础。要求社区医疗机构从思想上重视,得出病人的安全才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将手卫生形成相关的规章制度纳入社区卫生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定期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手卫生各个环节中的危险因素,提高社区家庭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瑛,包春蕾主编,社区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3):19
[2] Me Neil SA,Foster CL,HeaderwickSA,et al,Effect of hand cleaning with antimicrobial soap or alcohol-based gel on microbial eolonization of ar-tificial fingernails worn by bealth care workers,Clin Infect Dis,2001,32:367-372.
浅论社区护理服务与管理 篇4
1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既强调疾病的预防, 又强调疾病的护理, 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 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 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 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 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社区护理要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 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所以预防性服务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要面向整个社区人群, 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 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患者群。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在社区护理过程中, 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 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 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 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2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使患者满意, 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社区护理在内容上与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 如输液、导尿、灌肠等。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 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在完成正常的护理工作外, 还必须增加以下服务内容。
2.1 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
社区服务对象多为慢性患者和老年患者, 他们不但患有躯体疾病, 心理上也常因久病不愈而焦虑、失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我们要求护士对他们都要有高度同情心, 热情服务, 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建立健康档案, 每季度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使卫生保健知识在社区普及。
2.2 实行家庭访视、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捷服务
对中风、癌症等慢性病患者, 急性期已过, 长期住院给家庭生活、经济上带来很大压力, 于是可以转入社区由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家庭访视, 上门服务以减轻压力。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 依据需要提供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 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导尿等操作, 并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如家庭急救、康复护理等, 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2.3 开展妇幼保健
社区定期了解孕产妇名单, 到区妇幼保健院拿产后访视本, 采取随机或定期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指导, 如预防流产、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能力测查, 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护理培训
社区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 它需要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还应掌握预防医学, 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故制定护理培训计划。
3.1 科内培训
每月组织护士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 根据季节学习季节性疾病的护理常规, 如中暑、秋季腹泻等。根据社区的特点学习常见的慢性病的常规护理。
3.2 院内培训
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及每季度护理查房, 提高专科护理知识, 如参加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查房, 可以了解目前心血管学科的新业务、新动态, 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服务。
3.3 院外培训
目前社区护士中, 学历大多为中专, 有些社区还聘用临时人员, 这些虽然能满足基本卫生服务, 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 我们在加强社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继续教育, 有计划、有组织的外派护士进行全科培训, 逐步培养综合性的全科护士。
4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思想观念
在社区工作首先就得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以居民的需求为主, 主动服务, 医护共同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 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 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 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完成。所以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 转变思想观念。计划管理与随机管理相结合 根据护理部下达的各项指标, 对照标准认真领会精神, 在平时工作中收集资料总结归纳,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做到每月有重点, 每周有安排。并将每项计划都落实到人, 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工作中发现新问题, 及时反馈, 再重新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 这样就形成动态管理。社区质控工作要在医院护理部的监督下执行, 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 采取每月不定期抽查、医院护理部各质控小组每月大检查相结合,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及时解决, 并落实奖惩制度, 做到奖罚分明。每月召开护理质控员例会, 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反馈护理问题, 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护理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制度、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制度, 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光荣传统教育制度, 激发护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通过文化教育制度建设, 达到提到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目的,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也只有不断加强护理制度建设, 才能使护理管理正规化、规范化、公平化[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人们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 社会对社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健全的社区护理体系, 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使社区健康发展, 是每个社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社区护理管理 篇5
社区护理学
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一、A1
1、④对于消化道传染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A、隔离、治疗患者
B、发现、治疗带菌者
C、接触者预防性服药
D、切断传播途径
E、疫苗预防接种
2、④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要求
A、发现后12h内上报
B、发现后24h内上报
C、在城镇发现后2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h D、在城镇发现后6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h E、正在城镇发现后12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h
3、④下列关于加强对性传播疾病的自我防护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
B、尽量避免使用公共厕所的坐式马桶
C、不到消毒不彻底的理发店理发
D、到重视消毒的医院和诊所拔牙、打针等
E、预防性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4、④在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各项原则中,管理传染源的最好措施是
A、接种卡介苗
B、做好结核病人的登记管理
C、加强消毒隔离卫生制度,禁止随地吐痰
D、有效化学药物治疗已患病者,特别是开放性病人
E、加强社区宣传,避免家庭接触传播
5、④某社区护士在给一HBeAg阳性的患者采血时,不小心刺破手指,下列最为重要的处理措施是
A、立即用酒精消毒
B、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IgM C、接种乙肝疫苗
D、肌注高效价乙肝疫苗球蛋白
E、肌注高效价乙肝疫苗球蛋白,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
二、A3/A4
1、④患者男性,40岁。全身起红斑、手足心起褐色斑点1周,不痛、不痒。体检阴茎末端包皮与冠状沟连接处可见一指甲盖大瘢痕,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梅毒。
<1>、感染梅毒后第一期皮肤病变出现的时间是感染后
A、3日
B、1周C、3周D、5周E、8周
<2>、本病治疗首选
A、青霉素
B、红霉素
第1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C、四环素
D、螺旋霉素
E、甲砜霉素
<3>、不属于社区护理管理中对梅毒传染源管理的措施是
A、做好患者的登记报告工作
B、要求患者治愈后1年内定期复查和随访
C、妥善处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严格消毒
D、要求患者未治愈前性生活使用避孕套
E、要求患者避免妊娠
2、④患儿7岁,高热体温40.5℃,昏迷,抽搐,四肢厥冷,血压60/38mmHg,肛拭子取便镜检为脓细胞、红细胞(+)。
<1>、应考虑该患者为
A、细菌性痢疾
B、霍乱
C、钩端螺旋体病
D、阿米巴痢疾
E、伤寒
<2>、不符合该疾病致病微生物特点的是
A、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B、在外界生存能力较差
C、主要流行菌群为B群
D、可产生内毒素
E、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3>、预防该病的综合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隔离患者
B、发现并处理带菌者
C、加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
D、接种疫苗
E、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3、④患者李某,女,32岁,反复腹泻半年,3天前又发作,大便黄色稀便,带脓血,每天8~10次。大便常规:RBC+/HP,WBC(+++)/HP,PC(+)/HP。医生诊断为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1>、预防菌痢的重要措施是
A、隔离及治疗现症患者
B、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服用减毒活疫苗
E、预防性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2>、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的病程超过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6个月
<3>、下列社区护理要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A、患者的粪便应消毒后才可倒掉
B、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C、饮食以高蛋白、多纤维的饮食为宜
D、患者的食具、便盆应单独使用
E、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三、B
1、④A.城镇应于1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 B.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 C.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 D.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发现艾滋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
A、B、C、D、E、<2>、发现淋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
A、B、C、D、E、<3>、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
A、B、C、D、E、<4>、发现乙型肝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
A、B、C、D、E、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而言,消毒和消灭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子)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故正确答案是D。
第3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91】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发现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24小时内以网络直报或者传染病报告卡方式报告。故正确答案是B。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90】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性病的种类多,不可能有哪种抗生素对所有的性病都有效。病毒引起的性病(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使用抗生素根本无效。其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故不正确的选项是E。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89】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继发型肺结核的病人,痰中查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人具有传染性。管理好传染源的最好措施就是发现已患病者,特别是开放性病人,给予彻底的治疗,以切断结核分枝杆菌在人群中的传播。故正确答案是D。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88】
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该护士属于暴露于HBV的易感者,一方面可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获得被动免疫,另一方面可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获得主动免疫,故正确答案是E。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86】
二、A3/A4
1、<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期梅毒的皮肤病变为硬下疳,潜伏期为2~4周。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5】
第4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梅毒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6】
<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梅毒患者应避免性生活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未治愈前应避免性生活,以免生殖器充血使病情加重、自身扩散和传染给性伴侣。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7】
2、<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患儿表现符合中毒型急性菌痢的临床表现,中毒型以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毒血症症状,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而肠道症状轻,但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1】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该疾病致病微生物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G-杆菌,主要流行菌群为B群,可产生内毒素,该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2】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预防该病的综合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包括健康教育、社区卫生管理、检查和治疗带菌者、做好疫情报告和疫源地处理等。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3】
3、<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菌痢是消化道传播疾病,痢疾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因此广泛宣传细菌性痢疾的传播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重要措施。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77】
<2>、【正确答案】 B
第5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答案解析】 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慢性菌痢。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78】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菌痢患者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开始一两天最好只喝水、淡糖水、米汤、蛋花汤等。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稀饭、面条等,切忌过早给予刺激性、多渣、多纤维的食物。故不正确的一项是C。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79】
三、B
1、<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对甲类传染病、SARS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77】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乙类传染病中除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79】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流行性腮腺炎属丙类传染病,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81】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乙类传染病中除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82】
社区护理管理 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规范;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5-01
一前言
社区护理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的网底地位,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社区护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确保社区护理服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构建规范化的社区护理管理十分重要。
二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是由基层护理人员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 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为重点, 向他们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復、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 是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理。护理工作一般由社区护士单独在居民家中完成。
三湖北省社区护理管理现状
湖北省社区护理的发展之初,其管理方法基本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缺乏一套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规范。管理者中普遍存在对社区护理服务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对社区护士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鉴别不清,因此,出现社区护理管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目标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建全、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
四宜昌社区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受经济、文化、地区以及认识水平诸因素的影响, 许多地方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 社区护理机构还不完善,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
(二)社区护理缺乏专门人才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在我国, 大多数地区的社区护士是由临床护士转过来的, 年龄普遍偏大, 知识结构老化, 社区护理知识匮乏, 但由于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社区护理训练, 难以全面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护理需求。
(三)社区护理的普及度不高。我国的社区护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日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医院开展较普遍, 在经济相对落后及基层和农村地区尚未普及甚至还未开展。
(四)社区护理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社区护士仅以协助医生工作为主,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不了解、不认可、未参与、不重视, 从而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改善社区护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可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 先建立几个社区护理中心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社区护理的发展规划, 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逐渐建立专门的、系统的、完善的社区护理机构。
(二)建立并完善社区护理法规及质量控制标准。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经验, 深入研究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充分考虑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各种因素, 不断完善社区护士执业资格准入、技术操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标准、社区护理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 使社区护理工作趋于规范化、法制化。
(三)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鉴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可采取多种措施,如医学院校和护理学校应开设与社区护理有关的课程或相关内容的短期、长期培训;医院也可以成立社区护理组织与下属社区医疗机构联合, 负责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
(四)拓宽社区护理工作内容, 明确护理目标, 争取社区居民的密切配合。可以建立规范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开展以个体为中心的家庭康复体系, 协助家庭成员了解卫生知识,进行简单的医疗护理知识培训及应急抢救措施, 提供各类人群所需要的护理服务, 做到预防为主。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的优势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 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 尽力完善社区护理机构, 努力开展全面的社区护理工作, 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这需要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 积极探索、不懈追求, 充分发挥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包家明,胡斌春主编.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141
[2]包家明,付伟,胡斌春.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62
[3]牛素霞.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4) :30-32
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经验初探 篇7
调动护士积极性, 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对社区护理工作尤其重要
在医院下沉为社区卫生中心后, 护士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从单纯科室转变为社区家庭, 且社区护理工作覆盖面大, 工作范围广, 任务艰巨, 局面复杂。其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与医院临床工作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容易导致护士抵触情绪产生。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首先让护士走出去, 去先进社区卫生中心学习、观摩, 认识到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要, 以及社区护理的重要, 再把社区护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让护士从心里接受并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如何让社区居民信任社区护士, 护理工作者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了沟通技巧, 才能缩短与服务对象的距离, 取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我院首先邀请礼仪培训中心组织全院护士进行礼仪培训, 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等具体情况, 学习如何用清晰、通俗易懂的言语和委婉、温和的语调与患者进行交谈, 避免使用粗俗的语言和过于专业的术语, 进而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 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中[2]。
培养和提高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
社区护理的核心理念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社区护理一个融临床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由于护理对象是覆盖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 所以对有多功能综合服务能力的“全科护士”要求较高。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 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质量标准:针对慢性病无需住院的患者、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者等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 要做到既能对重点患者进行身心全面护理, 又能在伤者现场进行初步急救;既能指导患者进行恢复期功能锻炼, 又能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既能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又能熟悉药品器材的使用。不具备全科护士的素质, 难以胜任上述工作。我院在社区护理起步阶段, 不定期选派全院护士到上级医院进行全科护理培训3~6个月, 取得全科护士上岗证才能上岗。
虽然在护理工作中, 每项操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 要求护士必须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 但是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 护士面对的患者、病情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复杂多样的。所以, 为了提高护理效果, 就要求护士除了严格掌握操作的规范外, 还应该使其由会用提高到灵活使用的程度, 在不违反相关操作规范的基础上, 灵活操作。例如在社区护理实践中, 消毒灭菌技术是不可以变通的, 但所用器具是可以变通的。在区域划分和人员安排上, 做到强弱搭配, 优劣互补。
完善各项护理制度, 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应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特别是“三查七对”制度, 定时进行各部门的巡查,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在社区就诊的患者较多, 用药种类多且繁杂, 所以, 对使用青霉素等一些特殊药物的患者, 应该做好登记工作, 详细地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及用药情况, 然后对接班者进行严格的交接班要求, 防止工作中发生疏漏。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 一般均是单人操作, 所以, 护士应该认真核对患者的一般信息及治疗药物, 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所使用的药物来合理调节输液的速度, 严格执行相关的护理操作标准和规章制度, 防止差错、事故发生[3]。我院相关行政科室每月定期到各社区点进行检查, 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方案中。
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人选, 社区护理工作环境与科室有较大的区别, 控制感染的发生更加重要。医院制定了对本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在自己平时的工作岗位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观念, 对于一些重点科室, 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此外, 对于一些常用的消毒包以及一次性物品, 要做好检查, 严把质量关, 此外, 应该定期开展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加强对社区护理的宣传
社区护理人员可在给患者做治疗护理的同时, 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 定期采用广场咨询和各居民点小范围上课的方式, 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和功能, 认识到社区护理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康复途径, 从而自愿接受社区卫生机构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
小结
在现阶段, 怎样去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工作, 提高社区护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 是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基层护理管理者, 应深感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目前, 随着护理观念和护理水平的发展, 社区的护理工作已逐渐从治疗护理发展到预防护理, 从注重生理护理逐渐发展到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因此护理管理工作的范围、任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为一名基层护理管理工作者, 必须与时俱进, 因地制宜。正确地指导社区护士不断学习, 改善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技能, 从而更好地为社区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温馨服务, 为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社区护理管理中指导护士怎样做才能使患者和社区居民满意, 树立基层医疗机构的新形象。社区护士应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 并使之良好发挥。同时, 通过护理管理, 使社区居民和患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过程, 具有良好的健康心理、生理状态。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 只有不断地学习、改进, 才能使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体会
参考文献
[1]赵静, 刘秀梅, 宫彦婷.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与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3 (8) :42.
[2]陶燕君, 林梅.浅谈社区护士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J].科技资讯, 2011, 11 (35) :237.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管理 篇8
1 预防性服务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1.1 做好一级预防
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患病因素, 减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要定期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讲座, 提高居民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问题评估, 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史、摄钠量、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体力劳动强度和体育活动情况) 、既往史、家族史。为其测量血压、体重和身高, 并计算出体重指数 (BMI) 、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等, 帮助其评估是否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因高血压有时起病缓慢、隐匿, 早期血压波动较大, 在过劳、情绪激动时血压增高, 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 随着病情进展, 血压升高呈持续性且波动较小。患者的自觉症状不一定与血压高低相一致, 可无症状, 或可有头晕、头痛、头胀、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要耐心细致地对高血压潜在患者进行健康评估。
1.2 做好二级预防
通过对社区全体人群的筛查,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排查出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按照WHO1999年建议, 根据不同的血压分为三级, 即1级高血压属于轻度, 收缩压在140~159 mm Hg, 舒张压在90~99 mm Hg;2级高血压属于中度, 收缩压在160~179 mm Hg, 舒张压在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属于重度, 收缩压≥180 mm Hg, 舒张压≥110 mm Hg。对已查出的高血压患者应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对没有服过药的和已用药的如发现血压仍高, 指导其用药;2周后跟踪访视, 在访视过程中如血压恢复至140/90 mm Hg以下或糖尿病患者降压至小于130/85 mm Hg时, 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 mm Hg以下或降至正常高血压值 (140/90 mm Hg) 时, 即可认为达到高血压治疗目标, 定期进行1年4次的访视管理。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要改变社区服务旧观念, 更新知识, 转变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观念, 培养患者防治高血压的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使高血压的控制率逐步上升。
1.3 做好高血压的三级预防
对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要减少其病残和死亡, 促进恢复劳动能力。高血压社区卫生保健的重要目的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防止对重要器官的损害;因此对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的人群给予不同的健康帮助与指导, 要以治疗为主。与上级医院协调建立患者转诊制度, 及时将新发现高血压控制不良的和病情恶化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待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回社区, 随访跟踪服务。
2 一般护理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在过冷过热的环境中生活, 因为过冷过热会引起血管收缩和舒张, 使血管不稳定。冬天应注意保暖, 外出戴帽子和手套;炎热夏季避免室外活动过久, 室内空调不要调温过低, 合理休息, 适当运动, 保证睡眠充足。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度规律活动, 出现高血压症状时要注意休息, 年轻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因为排便用力可致收缩压升高, 甚至脑血管破裂, 年老患者易出现习惯性便秘。社区护士应指导老年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指导多吃含粗纤维的蔬菜, 如芹菜、大蒜、萝卜、青菜等。
3 心理护理
让高血压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包括血压水平, 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其他疾患等;告知患者高血压的风险和有效治疗的益处, 使其权衡利弊, 戒烟, 不过量饮酒;指导患者调整心态,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避免情绪波动;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可诱发高血压急症,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 提出改变性格的方法, 让其保持情绪平和、轻松、稳定, 防止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
4 药物护理
高血压患者在选择各类降压药时, 首先要注意有效性。老年人往往会有全身动脉硬化, 急剧降压会影响重要脏器的供血, 因此需要缓慢降压, 几天甚至几周内逐渐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老年人窦房结功能及心肌收缩力有所降低和减弱, 因此在使用对心功能、窦房结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时需谨慎;老年人用药需注意药物的蓄积作用, 使用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 密切观察效果及副作用;老年人由于植物神经功能较差, 使用交感神经抑制剂时, 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对高龄患者, 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降压治疗更应谨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提倡个体化, 开始剂量要小, 逐步调整, 剂量勿太大, 同时要选用简单有效, 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老年患者药物治疗的顺应性。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单用一种降压药药效不佳时, 可联合用药, 切忌单独一种大剂量应用, 易产生不良反应。在降压药物选择时, 有些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 虽有些组方不尽完全合理, 但降压却有一定疗效, 且价格较低廉, 适合部分受经济条件限制的高血压人群。
对于轻中度高血压, 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合并心力衰竭时, 适用利尿剂, 痛风患者禁用利尿剂,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慎用, 小剂量应用可避免低血钾、糖耐量降低和心律失常等反应。
钙拮抗剂适用于老年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尤其注意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一般情况下也可使用硝苯地平或尼群地平。
血管转换酶抑制剂适用于轻、中度老年高血压, 同时可提高生活质量。但需从小剂量开始, 如依那普利10~20 mg, 每天1~2次。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1) 拮抗剂, 目前主要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治疗后发生干咳的患者, 如氯沙坦50~100 mg, 每日1次。
α受体阻滞剂, 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或糖耐量减退的患者, 不但能降低血压, 也能改善前列腺肥大引起的症状, 但必须警惕体位性低血压, 常用的制剂有特拉唑嗪。
5 健康教育
社区老年慢病管理与护理干预 篇9
1 社区慢病的调查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城南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已在城南社区服务中心建档的老年人。
1.3 调查结果
1.3.1 已建档的慢病情况统计
对已建档老年人的慢病病人数、7种慢病患病数等情况统计 (表1) 。
1.3.2 健康教育处方
从表2反应出我们5年来老年人建档、诊断检查治疗情况, 以及对慢病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针对个体开的健康教育处方等 (表2) 。
1.3.3 七种慢病所占的比例
对老年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七种慢病进行统计, 所占的比例见表3。
1.3.4 每年度慢病排名
我们对每年度慢病老年人进行排名, 情况见表4。
上述各项社区慢病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慢病病人数逐年递增, 并且高血压居首位。
2 建立家庭档案
由社区护士完成, 主要记录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中的慢病情况, 如:主诉、症状、家族史、发病时间、用药情况并制订社区护理计划。
3 社区护理干预
(1) 正确认识疾病, 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告诉病人或家属慢病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
(2)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干预:如吸烟、酗酒。
(3) 不良饮食习惯的干预 (1) 加强饮食知识宣教, 使居民了解和掌握健康饮食的知识, 认识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2) 加强膳食指导, 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 根据慢病制订合理的食普, 指导人群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4) 运动不当的护理干预, 老年人运动要讲科学性, 根据老年人的慢病情况制订个体化锻炼计划, 在保证活动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 又要使锻炼得到长期坚持。选择适宜老年人的运动, 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美国运动学会推荐:老年人运动的适宜心率是110~130次/min, 每周3次, 每次20~60mim。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告知社区医生, 以便调节运动计划。
(5) 健康指导, 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或家属相关技能操作 (如血压、血糖的监测) 。
(6) 减轻心里压力, 压力可增加逆向调节激素, 可加重疾病或忽视疾病症状。采用松弛疗法, 舒解心里压力。
(7) 心理平衡, 保持良好的心境, 使机体免疫力能处于最佳状态。
(8) 养成遵医行为, 按时服药, 在老人的用药过程中, 力求简单方便, 指导对常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 定期随访。
(9) 并发症的预防, 根据各种慢性病急性发作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预防等。
(10) 症状和体征的控制, 如肿瘤疼痛的控制, 慢阻肺痰液的排出等。
(11) 家庭血压计与血糖监测的使用指导, 教会正确使用, 并定期校正, 保证它的准确性。
(12) 卫生指导, 包括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 如房间通风等。
(13) 睡眠指导, 根据老年患者睡眠少和易醒特点, 建议有稳定的生活规律, 多户外活动, 夜间不饮或少饮等, 睡前洗热水脚等, 必要时遵医嘱服安眠药。
(14) 强化慢性病人健康非药物干预管理, 使慢病得到控制,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我们通过对社区老年服务所取得的成效表明:社区老年慢病管理和护理干预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 这还有待于与同行探索!
摘要:德阳市城南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已经五年, 通过我们建档、搜集资料、调查并做了具体分析, 结果表明:84%的老年人都存在着慢性病病, 7种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达50%, 从构成比中显示:高血压、肺部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占据前四位, 我们针对疾病普的情况, 对属本辖区的老年慢病进行了管理, 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 并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讲座, 实行慢病管理, 以及心里护理和护理干预,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社区,慢病,调查,管理,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素珍.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1~130.
[2]周萍.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3]赵丽蓉.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3 (6) .
社区护理管理 篇10
1 社区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 社会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卫生服务是基于社区的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卫生服务, 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社区护理的范围更加广泛, 社区护理管理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效益和发展, 也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社区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它可协调护患之间的关系, 建立信任感, 增强医护、护护之间的关系, 起到团结协作的作用。一个医院好的护理管理, 不仅可以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还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护理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
2.1 明确护理管理目标
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护理服务效率和效果, 也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衡量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标准。医院需要健康发展, 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明确护理管理目标, 把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为患者服务的质量控制上, 做到人人知晓并定期进行考核。对我们护理的患者应遵循服务到位, 有始有终, 将患者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报告, 及时整改, 保证护理管理及时性、有效性, 使医院的护理管理和护理工作健康开展, 形成良性循环。
2.2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中的重点, 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水平高低及今后的发展。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 直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但由于人的素质水平和文化程度不一, 所以我们在面对不同人群时, 应秉着真诚、诚恳、敬业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服务。社区护理工作多琐碎、复杂, 受很多因素影响, 所以我们要重视各个要素, 规划全局, 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 并及时对工作中的态度、效率、质量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整改。从实际出发,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指导我们正确、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 改进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实现高效管理, 优化护理质量的目的, 为患者的健康做出积极地贡献。
2.3 做好心理护理和教育
心理护理和教育是提高护理质量, 体现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表现。由于我们社区医院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他们由于患病时间长, 病情久治不愈, 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心理上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恐惧的心理, 甚至不愿配合医生治疗, 使病情得不到有效地控制。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从心理和语言上安慰、鼓励患者, 增强他们对疾病和生活的信心, 并向患者讲解病情发展, 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和饮食,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没有家属照顾的老年患者, 要更加关心、体贴, 不仅要认真做好疾病护理, 还要加强生活护理, 从细节做起, 满足患者的需求, 让患者满意, 使患者早日康复。
2.4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及水平
医院的发展, 护理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加强。平时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 让护士从思想上相信:医院通过我们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会长久发展, 越来越好的。
2.5 加强科室、部门之间的协作
社区护理工作中, 护士接触的除病人外, 主要是院内医务人员或其他人员, 在平常工作中需要加强与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 使全体护士都为同一目标努力工作, 互相帮助。在社区中, 除医务人员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外, 还需要与当地行政、教育、厂矿等很多人员联系, 因此, 护理管理者需要培养护士的交流技巧, 要善于交流, 搞好人际关系, 主动与有关部门合作, 更好地为患者及社区居民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务。
3 体会
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务实的工作, 护理管理者是各项护理工作具体实施的统领者, 因此只有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才能培养出优质的护理队伍。我们应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 加强护理管理, 提升护士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使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术操作和全心全意为患者及社区居民服务的精神, 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向护理对象提供满意的服务。
摘要:目的 分析和总结护理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我在社区医院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 得出结论。结论 只有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才能培养出优质的护理队伍。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心理护理,护理工作,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恩英, 王世美, 崔丽文.浅谈护理工作中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16) :211.
社区护理管理 篇11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38-02
据相关的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数量的增多,使得疾病发展呈现出以慢性和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特点,如何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病情,已经成为社区医务人员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社区的医务人员,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工作当中实现必要的护理干预,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对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将具体的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所管辖社区内1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均在61—87岁之间,包括高血压63例,糖尿病20例和其他慢性疾病37例;从文化程度来看,有大专以上31例,高中45例,初中以下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血压测量和用药指导等基本内容;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2.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对社区居民发放有关慢性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手册和宣传单,在社区内部的告示栏、讲堂和咨询处等地点为患者及居民介绍与慢性疾病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从而逐渐改变不规律用药的不良习惯[1];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理解能力。
1.2.2心理护理
在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时候,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应该让患者及居民正确的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对病情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使得患者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帮助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为其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还要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消除患者心中存在的恐惧和忧虑的心理,树立治愈的自信心,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3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首先要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对其膳食情况进行认真的评估,告知患者不合理饮食对病情的不利影响,帮助其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尽可能的摄入低盐和低脂肪的食物,保证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不超过6g,并适当的补充钙等微量元素,多食用水果和蔬菜,以提高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2]。
1.3判定指标
①使用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总分为100分,其中70分以上为及格;②采用芝加哥伊州大学的日常生活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研究,共包括20个项目,同时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小于20分的判定为日常生活障碍[4];③对患者的血压和血糖等指标进行监测,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使用单因素方差对数据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率用百分比(%)表示,并用x2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患者的体质也均有所加强;但是,如下表所示,观察组患者在ADL评分、用药依从性、空腹血糖等方面的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人口已经从原来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逐渐转变为当下的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开始演唱,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变化趋势[5]。在这种背景之下,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为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社区护理干预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可及性的特点,是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本次研究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了综合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干预和运动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得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患者的体质也均有所加强,且观察组患者在ADL评分、用药依从性、空腹血糖等方面的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当中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纠正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彦丽. 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保健管理满意度的影响[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4:262-263.
社区护理管理 篇12
1珠海市香洲区社区护理存在问题
根据2009年香洲区卫生局督导检查以及本课题组采取的群体调查问卷方法,发现香洲区社区护理主要存在问题是:(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绝大部分属于民营性质,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2)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岗位人员职责不清。(3)开展社区护理工作需要遵循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社区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4)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5)社区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低,缺乏社区护理经验。主要体现在学历以中专为主,职称低、缺乏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见表1)。此外多数人员社区护理工龄小于3年,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社区护理培训,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差[3,4]。
2实施社区护理业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方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珠海市卫生局、香洲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本课题组积极探索有效管理方法,首先提出社区护理业务“集中式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2.1 整合香洲区社区护理服务资源,实现最大化资源共享
香洲区共有7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私人性质有39家,集体性质32家,公立性质5家,构成百分比见图1。调查结果显示,香洲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绝大部分属于民营性质,与公立性二、三级医院没有隶属关系,导致上级医院指导力度不足,技术支持不够。此外,社区护理的经济效益较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者对社区护理不够重视,制约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依托公立性香洲区人民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力资源,对全区社区护理业务实施集中式管理,优化和整合全区社区护理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民营医疗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引导其积极介入,大大推进和提升香洲区社区护理业务。
2.2 建立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制度
成立珠海市香洲区社区护理“管理组”,成员由香洲区卫生局人员及香洲区人民医院护理骨干组成,参照一级医院指标,制定统一的社区护理规章制度,使全区各级社区护理工作依法依规,明确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目标和岗位人员职责,完善管理体系。如制定适合香洲区社区护理工作服务规范、管理制度、定期培训计划、社区护理的检查考核标准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使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2.3 实施社区护理岗位培训
在珠海市和香洲区卫生局统一布处下,利用香洲区人民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对香洲区属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进行岗位培训。培训采取分期分批分小组进行,每小组由7~8人组成,培训时间为90学时,全脱产。培训主要由各临床科室承担,全程覆盖18个科室。培训内容主要分5大类:(1)社区护理综合素质培训:通过专题授课,进行护理理念、人文知识、仪表仪容和护理心理学等知识培训。(2)基本技术操作培训。采取五步法进行:模底→示教→模拟演练→练习→考核,包括各种注射法、氧气吸入法、血压测量、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导尿和灌肠法等16项操作内容。(3)社区急救技能培训。如心肺复苏术、包扎、止血、搬运技术和洗胃等技术。(4)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和专科技能培训,如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5)职业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理知识培训。如消毒隔离技术,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等。
2.4 建立综合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根据珠海市卫生局关于《社区护士管理的指导意见》,结合香洲区社区护理的工作范畴和具体情况,建立社区护理综合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指标:(1)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率达80%以上。(2)制定培训手册的评分标准,培训项目总计20大项,每一单项满分5分,共100分。基础护理操作能力、专科技能、社区急救能力考试成绩85分以上达标,理论考试80分以上达标。(3)培训合格率要求达100%,培训后考核没有达标者要接受再培训。此外,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由“管理组”每年2次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考评中坚持定期深入社区,现场检查的原则,包括检查各种记录、报表,看现场操作、服务情况,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等,有效监控和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3结果
3.1 社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随机抽样香洲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120名护理人员,比较实施“集中式管理”模式前后社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情况。统计分析指标为“社区护理技能”(包括社会急救技能和基本护理操作技能2个项目)和病人对社区护理人员“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和护理技能2个项目)。结果显示,“社区护理技能”合格率实施前为35.0%(42人),实施后为81.7%(98人)。病人对社区护理人员满意率实施前为28.3%(34人),实施后为71.7%(86人)。经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χ2=53.76、df=1、P<0.001,χ2=48.61、df=1、P<0.001。结果说明,实施“集中式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显著高于实施前,具有统计学差异。
3.2 社区护理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有明显提升
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实施“集中式管理”模式3年,香洲区社区护理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高级职称人员构成比明显提高,结果见表1。
4讨论
在珠海市卫生局、香洲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香洲区社区护理业务实施“集中式管理”模式。利用香洲区人民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力资源,将全区各单元社区护理业务集中统一管理,建立了有效的社区护理综合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和监督机制,有效解决了香洲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所有制性质多样性,以私营为主,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充分发挥和利用了民营医疗机构,优化和整合社区护理业务资源,节约了成本,达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由“管理组”制定统一的社区护理规章制度,使全区各级社区护理工作依法依规,有章可循,完善了管理体系,促进了社区护理业务工作的开展。通过社区护理岗位培训,加大了全区社区护士的培训力度,使香洲区社区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合格率和病人对社区护理人员满意率显著提高,同时推动了社区护理人员继续再教育的发展和护理人才的引进,使护理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明显提高(见表1),大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社区护理业务水平。
香洲区社区护理服务业务管理实施以综合性二级公立医院为依托,利用其护理人力资源对全区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业务进行集中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社区护理业务的开展,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模式,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了民营医疗机构为社区
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是保证和不断提高社区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是社区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尝试,对推进各级社区护理工作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辉.关于新时期社区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7,11(23):69-71.
[2]邓静,周颖清.重庆市社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7,11(23):71.
[3]艾艳,赵宁.珠海市香洲区社区护理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