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通用7篇)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 篇1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90 mm Hg,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 mm Hg,临界舒张压90~94 mm Hg[1]。高血压起病缓慢,初期多无症状,精神紧张时可出现头痛、头昏、心悸、颈项不适、耳鸣、失眠、易怒等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血压由暂时升高发展为持久增高,并发生靶器官受损的并发症。其病因不清,研究显示,高血压与遗传、肥胖、摄盐过多、精神紧张、情绪创伤等因素有关[1]。笔者所在的社康中心于2008年5~11月对所属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和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筛查
对高血压人群、高危人群进行确定。进行社区宣传咨询义诊活动[2],对20岁以上常住人口监测血压,对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两次血压达到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和已用降压药的人群,均确定为高血压人群,不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高危人群是指有引起高血压发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包括肥胖、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嗜盐、过量饮酒、缺乏体力劳动、不明原因头痛者,临界高血压也划入高危人群。
2 护理干预
2.1 建立健康档案
对高血压人群,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必须立即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坚持长期服药对于控制病情非常重要,不可随意增减或停用药[3]。在医生指导下,试行逐步减药时,应十分仔细地监测血压。给每位高血压患者建立血压监测记录手册,填写测量数据(体重、血压等),结果并签字,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对临界高血压及高危行为因素的人群,进一步了解情况,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危险因素2周,然后决定是否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建档记录体重及血压。
2.2 非药物干预
所有患者和高危人群都应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给予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包括饮食,运动指导等。主要通过改善不合理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进而使血压下降,具体措施如下:(1)减重,减少饮食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体重指数,kg/m2)保持在20~24,60%的超重高血压患者只通过降低体重即可使血压下降[4]。(2)膳食限盐,每日控制在6 g以下。(3)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猪、牛、羊肉)<10%,增加新鲜蔬菜每日400~500 g,水果100 g,肉类50~100 g,鱼虾50 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 g,每日食油20~25 g,少吃糖类和甜食[5]。(4)增加和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 min,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6]。(5)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应激能力。(6)戒烟限酒,不吸烟,男性每日饮酒量<30 g,女性<20 g,孕妇禁止饮酒。
2.3 随访
每个月随访1次,对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及时降压,提出处理意见,1周内密切随访,嘱家属和照顾者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协助送上级医院治疗。
3 结果
经过半年对高血压患者及有相关危险因素人群的干预,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定时定点监测血压,跟踪随访,高血压建档52例中,结合自测血压日记,血压恢复正常67.3%,肥胖者由32.0%降至28.6%,未出现有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变。
4 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或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非药物干预。改变生活方式[7,8],从源头上达到预防高血压,减少靶器官的损害的目标。护理干预的实施,包括访视、建档、自记血压日记,可以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系统地管理患者,让患者对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有清楚的了解,更有危机紧迫感,使其进行药物和非药物干预依从性更高。所以护理干预不仅可增加药物疗效,而且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有效地控制了血压,减少了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和临界高血压人群,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有慢性高危因素(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的人群和现患人群,进行登记随访,52例现患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并对个体进行指导和干预。结果:半年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人数减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无并发症发生,结合自测血压日记,血压恢复正常者占67.3%,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变,同时促进和提高了本社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筛查,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9.
[2]王祥梅.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44.
[3]彭刚艺,林崇绥.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01.
[4]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9.
[5]陈金喜.成功的探索——社区健康在宝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6.
[6]刘素珍.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7]李瑛,何佳峰,贾叙锋.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100.
[8]王爱瑛.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7,4(7):82.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3年12月随机抽取了社区范围内的高血压前期人群220例, 220例病人均有一种或多种诱发高血压的因素存在。将220例病人分为两组, 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
1.2 方法
1.2.1 成立社区服务干预服务网
由社区医护人员及街道、居委会和家庭组成, 社区服务人员都经过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1.2.2 收集社区有关病人资料
由街道和居委会发放调查通知和调查表, 社区服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调查、摸底, 对病人的血压和主要生活方式进行评估, 制订社区服务计划, 建立家庭、个人血压档案。
1.2.3 实施无偿社区护理干预
干预病人的主要生活方式, 自编病人监测记录卡, 包括姓名、年龄、体重、生活方式、运动情况, 每周定时测血压1次, 测血压前病人安静休息10 s, 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 取3次平均值。每季度对记录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对照组按照上述程序每周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 每季度对记录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2 干预方式
2.1 健康教育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教育形式:护理干预组的120例病人每人一本高血压防治宣传手册;将120例病人分为4个组, 每组30例, 每月组织1次例会, 宣讲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如肥胖、不合理饮食、吸烟、饮酒等, 以及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如何临时测血压等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2.2 运动干预
1个单位运动强度=身高 (cm) -105。对体重超标者因人而异, 制订减肥计划, 根据标准体重、工作性质, 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 酌减总热量, 三餐热量分配2/5、2/5、1/5。对肥胖者增加运动量, 每天增加1个单位~3个单位运动强度。家庭自备体重计, 每日测量并记录, 护理人员每月统计1次, 经过社区干预, 1年半时间肥胖者减轻体重 (5.00 kg±2.14 kg) 。
2.3 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根据个人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将病人喜欢吃的食物及本地习惯食用的食物100 g中所含脂肪、胆固醇、蛋白质是多少, 编成资料发给病人, 告诉病人宜食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食物, 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 少吃肥肉、骨髓、黄油、内脏等, 可选用鱼类、瘦猪肉、兔肉、豆制品、牛奶、蔬菜, 宜选用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 如芹菜、萝卜、胡萝卜、荠菜等, 水果宜选用含钾高、维生素高的香蕉、西瓜、山楂、柑橘等, 食用油宜选植物油, 少吃动物油。对吸烟者制订戒烟计划, 在家人的配合下, 吸烟者用坚强的意志, 采用逐日递减至全部戒烟。对饮酒者特别是饮酒量在150 mL/d以上者, 开始3个月内控制在50 mL/d, 第4个月~第5个月控制在30 mL/d, 以后逐步全部戒酒。
3 结果
4 讨论
4.1 社区护理干预改变了高血压前期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并解决了健康问题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的重要发病基础, 其发病除有年龄、遗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 更重要的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烟草中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含量较高, 吸入过多的镉和烟碱可致高血压。酒可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 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释放, 前者致钠水潴留, 后者使小动脉收缩, 长期饮酒使血管阻力增高[3]。体重增加, 因肥胖致全身总耗氧量增加, 基础代谢率增加,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心脏绝对排出量上升, 循环总量增多, 即使在静止状态下心搏出量也增加, 引起高血压。膳食中钠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发生呈正相关。有资料表明, 钠含量增加将导致体内钠的潴留, 循环血量增加, 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Ⅰ增加, 使小血管痉挛收缩, 总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升高。目前, 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认为:面对高血压这种主要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早期预防比高科技的手段更为有效。通过社区护理干预, 使高血压高危人群明确了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可使血压明显降低。从表2看出, 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后收缴压有显著降低 (P<0.01) , 舒张压也有降低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解决了病人潜在的健康问题。
4.2 社区护理要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发现, 少数病人在配合治疗一段时间后, 积极性有所降低。采取一对一方式,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心理舒导, 改变心理上的被动位置, 树立信心, 由配合治疗到主动参与治疗,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鼓励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4.3 扩大社区卫生资源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服务需求日益增强, 许多设立在街道、地段以帮助居民解决基本健康问题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应运而生[4]。大型综合医院社区护理应联合基层医疗单位、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及家庭形成社区服务干预服务网, 以达到为家庭和个人提供全面医疗护理服务的目的。要改变我国现存的“三高”“三低”现状, 应从高血压的预防开始, 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服务网的力量, 把有关预防高血压的科普知识普及到学校、家庭和个人。健康教育时要特别重视对女性的教育, 因为女性的知识行为对家人更有影响, 在自己接受干预的同时也让家人接受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为120例高血压前期病人建立血压档案, 并给予健康教育、运动干预、限盐干预、体重干预、不良生活干预等, 调查干预后不同时间干预效果。[结果]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后, 120例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 (P<0.05) 。[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前期病人的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预防,社区护理
参考文献
[1]林丽琼, 蔡美琳, 杨聪玉.门诊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5) :19.
[2]王顺铨.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综合干预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 2002 (7) :41.
[3]石湘文, 朱智明.高血压与肥胖[J].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2 (9) :15.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 篇3
1.1 调查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永丰社区常住人口5万余人,按地段分为11个片,随机抽取3个片区的若干居民楼,将以上居住点常住人口中30岁以上的居民分成十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随机整群抽取200余人,共计抽取2 125人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详细询问其一般情况,既往高血压史,在固定的室温环境下,使用统一发放器材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按1999年10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规定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将所测得的身高(M),体重(KG)数值按公式体质指数
(BMI)=体重(KG)/身高(M)2,腰臀比=腰围:臀围,分别计算出BMI,WHR。
2 结果
2.1 BMI和WHR分组范围及人群分布
有效调查共2 125人,其中男性1 039人,女性1086人,根据成年男性及女性的BMI<25kg/M2为正常体重,≥25kg/M2者为超重,≥27kg/M2者为肥胖;男性WHR≥0.9,女性WHR≥0.85为向心性肥胖[1]将BMI分为正常组(BMI1)、超重(BMI2)及肥胖组(BMI3),将WHR分为正常组(WHR1)和向心性肥胖组(WHR2)(见表1)
2.2 性别与高血压、BMI、WHR的关系
性别间高血压患者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MI和WHR处于正常及超常状态下男女间高血压患者病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 BMI和WHR与高血压的关系
男性、女性超重及肥胖者与体重正常者的高血压患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随BMI数值的增加而呈趋势性增高。男性、女性腰臀比正常者的高血压患病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
2.4 BMI和WHR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
BMI和WHR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HR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大于BMI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见表4)
2.5 BMI和WHR结合分组与高血压的关系
在WHR正常时,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随BMI增加呈显著性意义;在WHR超常时,男女高血压患病均随BMI值增加而增高。(见表5)
3 讨论
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是反映是否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指标。我国10人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基线时体质指数每增加1,5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9%[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BMI还是WHR对男性的影响都高于女性。从表1,表2可以看出,虽然本次调查人群男女间高血压患病女性多于男性,但在高血压患者中,男性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表明肥胖易患高血压对男性的作用要大于女性;表3显示,随BMI值的增高,OR值增大并呈趋势性显著差异,WHR正常与否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说明肥胖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这种易患性在男女人群中同时存在[3];从表4可以看出,在对高血压的影响中,BMI、WHR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男性和女性中也呈极显著性差异,表5显示,WHR正常时,BMI对女性高血压患病影响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男性中则随BMI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WHR超常时,男女高血压患病率随BMI的增加而显著趋势性增高。说明BMI、WHR对高血压患病产生显著递增性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永丰社区高血压患者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对永丰社区2125名30岁以上自然人群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结果:男女间高血压患病差异无显著性,在体质指数及腰臀比超常状态下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调查人群的高血压患者中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结论:体质指数和腰臀比超常均增加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肥胖对男性的影响高于对女性的影响。当腰臀比异常时,体质指数对男女高血压患病产生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高血压,体质指数,腰臀比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防病实用大全.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999,5~8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社区医院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168例高血压患者, 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98例, 女70例;年龄50~78岁, 平均 (66.74±8.47) 岁;学历:初中及以下26例, 高中46例, 中专56例, 大专及以上40例。所有患者均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上述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84例) 和干预组 (84例) ,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 并进行高血压社区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康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每个月由中医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辨证论治;中医心理指导:长期负性情绪易致气血风火上扬, 致头昏脑胀, 社区中医师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养生指导, 使患者减少负性情绪;养生讲座:每月15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宣教, 以期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运动疗法:指导患者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地坚持锻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嘱患者低盐饮食、控制情绪、戒烟限酒和补充高钾食物等。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
血压测量方法:测量前患者休息15 min, 以消除劳累或紧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暴露右臂或左臂, 将衣袖卷至肩部, 袖口不可太紧, 以免影响血流, 衣着厚时应脱去一件, 伸直肘部, 手掌向上;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患者的血压水平。
1.3.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
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观察, 共8个维度, 包括躯体健康 (PF) 、社会功能 (SF) 、躯体角色功能 (RP) 、躯体疼痛 (BP) 、心理健康 (MFI) 、情绪角色功能 (BE) 、精力 (VT) 和总体健康状况 (GH) 。患者得分越高, 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变化情况
与干预前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SBP和DBP均显著下降 (P<0.05) , 且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 (P<0.05) , 见表1。
mm Hg
*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干预前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的8个维度评分显著提高 (P<0.05) , 且干预组升高更为明显 (P<0.05) , 见表2。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干预前比较, 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也是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等致死、致残最重要的危险因素[4]。该病治疗比较棘手, 西医尚缺乏综合性手段进行整体治疗, 中医学的整体观与养生保健理论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中医理论认为, 高血压病的病因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 同时又与年龄、起居等因素有关。其中平素膏粱厚昧, 过食肥甘, 伤及脾胃, 聚湿生痰, 痰浊中阻, 上蒙清窍, 导致痰浊型高血压病;房事过度, 耗伤肾阴, 老年体衰, 水不函木, 可致阴虚阳亢型高血压;长期情志抑郁恼怒,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火邪伤阴耗液, 即可出现本虚标实的阴虚阳亢证。因此, 应规范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与治疗相对应的科学社区管理, 对辅助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徐凤励等[7]采用中医技术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 结果发现, 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 , 说明中医对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显著作用。刘登等[8]采用中医健康服务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 作者提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健康管理为服务新模式、以全科团队为服务提供者、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手段的理念对患者进行治疗, 故中医健康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通过阅读大量中医文献, 利用中医理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从中医心理指导、社区中医师、养生讲座、中医运动疗法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干预, 结果干预组患者SBP和DB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5) , 干预组患者SF-36的8个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 , 因此, 中医健康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章莉, 冯浓萍, 彭子日, 等.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7) :1954-1956.
[2]CHEN X J, GAO X L, YOU G Y, et al.Higher blood presssure control rate in a real life management program provided by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China[J].BMC public health, 2014, 14 (1) :801.
[3]潘雁, 叶颖, 朱珺, 等.应用SF-36量表分析高血压患者生命健康 (QOL) 的影响因素[J].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14, 41 (2) :205-209.
[4]高红英, 张艳云, 肖风, 等.南昌市社区中老年人高血压控制与医疗保险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2) :460-462.
[5]赖雪莲.中医健康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3) :3136-3137.
[6]邓丽金, 郑丽维, 郑智慧, 等.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1, 18 (8B) :1-4.
[7]徐凤励, 赵凡平, 夏卫平, 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9) :1061-1062.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 篇5
1.1 观察对象
在筛查发现收缩压 (HBP) 120~139 mmHg (1 mmHg=0.133kPa) 或舒张压 (DBP) 80~89 mmHg的居民中, 抽取2个居民点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同时以筛查发现高血压, 在本院确诊并建立了高血压病案的高血压病例853例作为对照。在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方面进行比较。
1.2 亚健康高血压人群的管理
在HBP120~139 mmHg或DBP80~89 mmHg的亚健康居民中 (下简称亚健康人群) , 实行高血压预防管理, 采用每天运动1 h以上, 控制钠盐和脂肪摄入, 超重或肥胖者控制能量摄入, 并将管理前与管理后血压变化进行对照, 同时与未管理的亚健康人群97例做对照。
1.3 男女体重指数统计
亚健康人群中, 将男性体重指数 (kg/m2) 大于24的人数与女性体重指数 (kg/m2) 大于24.5的人数进行比较。
1.4 均数和标准差统计
均数和标准差统计项目中, 采用两均数加标准差进行比较, μ检测。样本率统计项目采用两样本率比较, μ检测。
2 结果
2.1 亚健康人群与高血压病例的年龄比较
97例亚健康人群与853例高血压病例的年龄比较中, 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P>0.25。
2.2 亚健康人群与高血压病例的BMI对照
在与高血压病例体重指数比较中, 亚健康居民的体重较高血压病例轻, 两者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025。
2.3 亚健康人群与高血压病例的性别差别
在与高血压病例性别比较中, 亚健康人群中的男性人数较女性少, 比率为32.99%, 但男性高血压病例相对多, 比率为47.83%, 两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05, 见表1。
2.4 亚健康人群的性别相关性
亚健康人群中, 男性32例, BMI大于24为15例, 男性人数占46.88%, 其中女性65例, BMI大于24.5为27例, 占女性人数的41.54%, 两样本率进行统计, μ=0.4988。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25。
2.5 亚健康人群管理前后对比
对97例亚健康人群进行管理干预1年后, BMI、HBP和DBP下降有较显著性差异, 均P<0.05, 见表2。
2.6 亚健康人群管理组与对照组血压对比
97例亚健康人群管理1年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92例未被管理的亚健康居民的血压进行比较,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 见图1。
3 讨论
3.1 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亚健康高血压人群与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年龄比较没有显著差别。但体重指数较原发性高血压病例低, 随着体重增加, 可引起高血压发病, 因而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1]。体重控制效果与饮食量和运动量相关。随着生活条件提高, 过量饮食和运动减少, 可造成超重, 甚至产生肥胖, 从而增加了高血压危险性。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发生, 实行健康食谱饮食和全民健身尤为必要。
3.2 高血压病例中男性较女性多
在亚健康人群中, 男性居民人数较女性少, 男女之间体重指数也无显著差异, 但发展为高血压时, 男性病例较女性增加相对明显, 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别。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体重增加明显, 可能与男性没有女性重视控制体重, 造成饮食超量和运动减少有关。
3.3 亚健康人群女性人数较男性多
在亚健康人群中, 超重或肥胖的比例无明显差异, 发展成为高血压的女性病例相对比男性低, 但总数仍占52%, 说明女性病情加重相对比男性慢, 有可能女性比男性平均寿命长是主要因素。
控制钠盐、脂肪和体重, 坚持适量运动和合理膳食, 是亚健康人群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具有延迟或减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作用[2]。进行人口众多 (约占人口1/5) 的亚健康人群的高血压预防, 对预防高血压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牟建军, 杨军, 刘治全, 等.超重对青少年远期血压变化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8) :633-636.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我盟4个居委会>35岁常住人口中高血压患者560例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 即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 或过去在正规医院诊断为高血压, 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相关因素的确定: (1) 吸烟:在过去的1个月中, 每天吸烟≥1支; (2) 饮酒:每周饮白酒>3次, 每次>50g或每天饮啤酒或葡萄酒。调查问卷:根据高血压用药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特点设计问卷, 问卷题型为选择题。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个人疾病史及相关因素、服药治疗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对各相关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共560例, 回收有效问卷539份 (96.3%) 。539例高血压患者中, 男320例, 女219例, 年龄39~81 (54.2±2.5) 岁, 中位病程为30.4年。
2.1 相关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肥胖与高血压人群显著相关。见表1。
注:与无相关因素者比较, *P<0.05, #P<0.01
2.2 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药物种类分析
539例高血压患者中有480例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其中以钙通道拮抗剂 (CCB)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使用频率最高, 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应用相对较少, 其他降压药, 如α受体拮抗剂、利血平等应用最少。见表2。
2.3 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分析
480例用药治疗的社区高血压患者中, 单用1种复方降压药物128例 (26.7%) , 单用1种降压成分药物59例 (12.3%) , 非复方联合用药70例 (14.6%) , 复方制剂联合用药123例 (25.6%) 。
3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 有高血压家族史、酗酒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相关因素, 说明有高血压家族史、酗酒和肥胖者是高血压患者的高危人群, 与文献[3,4,5]报道一致。
我国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南方低, 地区差别很大, 与人群体质量指数差异平行。阿拉善盟地处蒙古族聚居地区,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蒙古族接近, 有饮烈性酒的习惯, 并且摄入动物脂肪和盐 (咸菜) 较多, 而植物油和新鲜蔬菜较少, 这可能是其高血压患病率比相关文献报道高的主要原因。
对于高血压治疗, 药物的选择是关键。《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CCB均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本区抗高血压应用较多的药物有CCB、ARB、β受体拮抗剂等, 其中CCB的使用率占首位, 为60.70%。所用CCB除了常规的硝苯地平片外, 长效CCB如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和氨氯地平片也应用较多。本次调查发现ARB也应用较多, 使用率为38.5%。尽管某些固定复方制剂组成成分的合理性有些争议, 但其有明确的降压作用, 且价格低廉, 因此在临床应用也较为普遍。ACEI在本区应用也较为普遍, 使用率为12.1%, β受体拮抗剂使用率为17.9%。而其他降血压药物如α受体拮抗剂和利血平应用较少。整体上, 本区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上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
我盟高血压患者较多, 应加强社区医院高血压的宣传力度, 提高社区居民的高血压预防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 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同时, 加强合理用药, 给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 共同促进血压控制率的提高。
摘要:目的 了解高血压人群中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539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高血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肥胖与高血压相关。539例高血压患者中有480例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其中以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频率最高。结论 应在高血压人群中普及高血压知识,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使其成为一项普遍的基本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
[2]吴锡桂.我国高血压、冠心病的流行概况与展望[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8, 6 (2) :52.
[3]赵秀丽, 陈捷, 崔艳丽, 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16) :1148.
[4]罗雷, 奕荣生, 袁萍, 等.中国居民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 (1) :50.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 篇7
1 社区康复护理
1.1 社区康复护理宗旨
社区康复护理的宗旨是将现代整体护理融入社区康复, 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 在社区层次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过程, 社区护士依靠社区内各种力量, 即残疾者的家属、义务工作者和所在社区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及社会服务等部门的合作, 对社区伤残者进行护理。帮助伤、病、残者恢复生理功能和生活能力, 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
1.2 残障人群社区康复护理特点
(1) 为所有社区伤残病人提供全面、连续和成功的康复服务, 具有专业性。 (2) 需要通过健康的环境, 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心理社会支持, 具有社会性。 (3) 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过程, 需要个人、家庭及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具有管理性。
1.3 社区康复护理服务原则
1.3.1 功能训练应贯穿全程
功能训练是康复护理的基本内容。社区康复护理人员应在总体康复治疗计划下, 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坚持对病人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促进其功能恢复。
1.3.2 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康复护理训练应注重实用性, 将训练内容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相结合, 帮助病人最大限度的恢复自理。
1.3.3 重视心理康复
要注重病人的情绪变化, 引导他们接受现实, 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发挥残存功能, 使其具备回归社会的能力。
1.3.4 提倡协作精神
良好的协作关系是帮助病人取得最大疗效的关键, 康复护理人员需要与康复小组的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并进行良好的沟通, 及时解决康复中遇到的问题。
2 国内外社区康复护理现状
2.1 我国社区康复护理现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模式主要体现为六位一体的功能, 即为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我国的社区卫生。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始阶段,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滞后, 相应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 在组织体系人员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 尚未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与地段保健、基层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但是, 社区卫生在组织形式、服务内容、提供方式和服务宗旨等方面, 具备独有的特性。尽管我国有健全的基层保健网, 不乏发展基层保健的经验, 但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广泛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过去, 由于政府部门对社区服务不重视, 缺乏有关培养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规定和指导, 我国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大多数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 知识需要更新。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开设社区护理学课及安排见习和实习很少, 教材也不统一, 导致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因此, 对社区卫生工作队伍的培育显得十分繁重、艰巨[5]。
2.2 国外社区康复护理现状
英国是最早发展社区护理的国家, 也是迄今为止组织结构保健服务制度相对比较完善的国家。当前英国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是国家保健服务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国家财政预算在卫生保健的投入占总卫生经费的80%以上, 凡是英国公民均可享受免费医疗服务[2]。其社区服务工作形式及内容主要有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3种形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荷兰在社区护理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大约有5%的荷兰人正在享受社区护理服务, 荷兰根据护生教育的程度方向时间长短将护士分为5个等级, 其中从事医院工作的护士必须是4级~5级护士, 相当于我国本科以上学历, 而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一般是1级~4级护士相当于中专到本科学历[3]。根据级别不同, 护士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 级别低的只能从事一些生活护理, 而级别高的才可以参与治疗活动。
纵观各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 不难看出国外社区护理起步较早, 有系统和规范的社区护理机构, 有严格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 有明确规范的收费标准, 服务项目和相关的法律条文做保障并逐步形成了“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的一条龙服务, 建立了“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 多元化服务模式, 有全社会和全民参与政府统一领导, 护理人员素质较高有较为完整的学历教育和注册制度体系工资固定由政府发放[4]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3 对比国内外现状提出社区肢体残障人群康复护理的建议
3.1 改善康复护理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3.1.1 改善康复护理
(1) 康复环境的整理:理想的康复环境有利于实现康复目标, 了解和掌握康复环境及设施的要求, 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2) 常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康复护理技术:饮食训练、进餐的体位训练、抓握餐具训练、进食动作训练、咀嚼和吞咽训练、更衣训练、个人卫生训练、床上运动训练、移动训练、轮椅训练。 (3) 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认识自己、培养病人自理能力。防止病人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疾病, 帮助病人重拾信心, 树立康复信念, 积极乐观勇敢融入社会面对人生。 (4) 家庭护理:残障人群在身体功能丧失的情况下, 可能出现攻击他人、毁物等行为;有些病人因抑郁或深感疾病的痛苦可能出现自杀行为;有些病人不接受现实, 常伺机外走。应指导家属注意以下事项:病人管理、危险物品管理、周围环境管理、帮助病人自我护理和回归社会、督促或协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料理。与此同时, 残障人群的家属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增进家庭成员关系的发展, 能积极面对矛盾及解决问题, 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方式并与社区保持联系。
3.1.2 培养专业型康复护理人才
(1) 建立进修制度, 定期组织康复技术人员到具备条件的机构学习, 提高技术水平。 (2) 鼓励专业康复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 必须取得高等学历, 杜绝非专业人员占用专业技术岗位现象。 (3) 不断改善康复人才待遇, 确定工资待遇,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4) 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优秀康复护理人才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 (5) 多方筹措加大投入, 为康复护理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障。
3.1.3 转变护理者传统观念
(1) 护理者本身要热爱本职工作, 热忱为残疾者服务, 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2) 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理论和技术学习, 提高素养, 还要关注护理学科的新发展, 改变对社区康复护理的传统观念以适应发展要求。 (3) 社会要积极调动各单位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推进社区康复活动, 深刻挖掘典型, 还可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帮扶试点工作, 提高康复质量, 改善人们对社区康复护理的整体观念。
3.1.4多形式、多方面加大宣传教育
(1) 通过多种媒介, 如宣传栏、宣传单、社区居民局域网、走访教育等, 大力宣传残障疾病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 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就医、治疗及康复途径。 (2) 成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和网络, 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成立专门的社区护理组织, 负责培训基层和家庭护理人员, 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理员和家庭护理员组成的综合护理队伍, 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3) 及时更新宣传栏、社区护理网站的相关消息。 (4)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树立协作意识, 为顺利宣教打好基础。
4 小结
我国卫生事业正面临医疗为主向康复保健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护理工作范围及工作职能也在不断拓展和转变, 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已成为中国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而肢体残障人群作为社区康复护理主体之一, 他们出院后的后续康复工作在医学治疗中越来越重要, 为了恢复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针对此类人群进行需求调查, 从而发现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进而为社区康复护理发展提供有力数据。
参考文献
[1]赵文婷, 唐四元, 张锋.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建议[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8) :1056-1057.
[2]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中国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
[3]濮丽萍, 文彩芬.荷兰的社区护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7) :86-87.
[4]刘腊梅, 李慧兰, 周兰姝.国内外社区护理团队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0A) :87.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推荐阅读:
高血压高危人群09-21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06-29
123.加强困难人群社区教育共建和谐社区07-30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07-29
社区防治高血压的体会09-26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论文05-13
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护理07-11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查房10-06
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