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2024-07-29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精选12篇)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篇1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1]。其高发人群为老年患者, 同时由于该类患者身体机能衰退较大, 原发疾病也较多, 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而随着社区医院的不断建立, 以社区综合治疗为主的高血压治疗模式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有关学者认为, 采取社区治疗高血压患者, 能够提高常规治疗的效率[2,3]。因此本组探究选取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临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 对其采取随机对照治疗的方法, 从而对社区综合疗法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 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同时排除以下特征的患者: (1)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2)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 (3) 意识障碍与精神疾病; (4) 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开展探究前, 以临床宣教的模式向所有患者讲述本次探究所采取的方法与探究目的, 获得其认可后, 与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而后以奇偶分组法, 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8例, 女性22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 (65.5±6.8) 岁, 病程2~1年, 平均病程 (5.6±1.9) 年, 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2例, 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3例;观察组男性39例, 女性21例, 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 (64.9±7.2) 岁, 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 (5.8±1.5) 年, 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3例, 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以进行本次探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对照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即单纯采取药物疗法, 对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予以其吲达帕胺2.5 mg, 1次/d, 氯沙坦50 mg, 1次/d, 均早餐后服用, 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予以其依那普利20 mg, 1次/d, 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1次/d, 早餐后服用。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社区综合治疗, 首先进行药物治疗, 其用药方法同对照组相同, 其次则进行健康宣教治疗, 一是通过定期开展高血压专题讲座, 引导老年高血压患者主动参加, 二是加强家庭教育, 定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 加强讲解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 然后进行心理引导治疗, 多与患者沟通, 倾听患者心理问题, 从而降低患者对高血压治疗的消极情绪, 再者加强血压监测, 定期上门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 或设立血压监测点, 免费为患者提供血压监测服务, 最后进行用药指导与健康宣教, 一方面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另一方面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习惯, 鼓励患者食用低盐、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食物, 同时为患者制定有效的锻炼计划, 提高患者免疫机能。

1.2.2 观察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临床治疗, 后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首先, 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数值。其次, 采取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 统计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与用药规范率。最后,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判断不同治疗模式的应用效率。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以t进行组间数据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效完成临床治疗。首先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发现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此外,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达93.3%, 用药规范率为96.7%,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0.0%、78.3%,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些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高血压患者也逐年增多[4,5]。因此, 如何保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而随着社区医院的增多, 以社区为单位来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则成为新型治疗模式。作者则结合探究结果, 对社区综合疗法的应用价值进行如下分析。

社区综合疗法的优势在于高效的利用了社区资源, 充实并丰富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环节。传统的药物治疗, 虽然也可以起到控制血压的效果, 但是不少患者不愿意按时用药, 而且没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因此严重制约了相关药物的药效。而社区综合疗法, 就是通过健康指导、心理引导、康复训练等治疗模式, 调动老年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从而能够按时用药、积极用药, 并逐步养成规范的生活习惯[6]。此外作者认为, 以社区为单位, 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小的病友圈, 互相监督互相交流, 更加促进了老年高血压社区治疗的效果。如本组探究所示, 观察组患者经过社区综合治疗, 不仅有效控制血压, 还提高了高血压防治知识, 并且形成规范的用药习惯, 显著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社区综合疗法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著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校玉山.综合干预措施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3) :595-596.

[2]卞文军.老年高血压社区治疗临床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03 (23) :232-233.

[3]翁庆忠.健康指导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观察.重庆医学, 2013, 42 (24) :2892-2893.

[4]郭鸿满.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60例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3, 19 (14) :66-67.

[5]陈秀玲.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安徽医药, 2012, 16 (10) :1509-1560.

[6]李文奎.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吉林医学, 2011, 32 (36) :7783.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篇2

4.1.1遵循高血压总的治疗原则即应将不良反应降低到最小而获得最大降压疗效。以达到防止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4.1.2积极治疗,适度降压老年人降压目标为<140/90mmHg,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150mmHg为宜,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4.1.3个体化原则老年人高血压初始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可以为成年人剂量减半,逐渐加量,中度高血压可以使用标准剂量的多药联合,直至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4.2非药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要高度重视非药物治疗。如果老年人肥胖,合并糖尿病者,应限制热量,使体重控制在理想水平,并强调低盐、低脂饮食。提倡必要的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限制饮酒,提倡戒烟,并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与防治相关的疾病。

4.3药物治疗

4.3.1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减少血容量,减轻周围组织和心脏前负荷,降低血压,广泛用于心衰和高血压的治疗。噻嗪类利尿剂作为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基本药物。因为老年人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及体位性低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测量立、卧位血压。痛风病人应慎用,老年人合用ACEI或ARB应注意首剂低血压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4.3.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及心肌耗氧量,以改善心肌舒张功能,防止减慢和逆转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肌重塑和内源性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遗产。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肥厚性心肌病等。如果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应使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周围血管病禁用。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篇3

老年高血压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造成老年人丧失自理能力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且有效控制率较低。如何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社区综合干预,对提高老年高血压的预防、治疗,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高血压病的现状

我国是原发性高血压病高发的国家,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根据一项调查发现,在这些高血压患者中,服药率24.77%,高血压控制在临界水平以下的仅占高血压患者的6.4%,高血压控制在正常5.8%。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有79.1%的患者不能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66.4%的患者不能自我监测和记录血压,5%左右的患者仍未戒烟酒,疾病不能控制[2]

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综合特征

临床特征:老年高血压有显著的临床特点:①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呈现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②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小时之内血压常不稳定、波动较大[3]。要求医生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③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④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比较常见[4]。最后,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包括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5],肾小球纤维化、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心理特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恐惧。当老年人得知自己得了高血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血压病容易出现的后遗症,如脑出血、半身瘫痪等,怕自己没有人照顾,怕连累家庭成员或突发脑出血死亡等,忧心忡忡。其次是忧郁。一部分性格内向的老年人,发现有高血壓时,怕增加家庭负担,顾虑重重,易导致情绪抑郁。再次是忽视。有些老年人长期闭塞于小家庭中,不了解高血压病治疗的最新动态,消息闭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因此对高血压病不加控制,导致病情加重。最后是急躁。有的老年人不能接受自己患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事实,情绪暴躁,无法化解。

环境特征:社区生活易产生群体性影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范围大多是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半径,主要信息也来源于此,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之间更能够感同身受,博得共鸣,从而相互影响,产生群体性效应。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习惯于依赖自己的惯有经验来解决问题,有身体突发不适宁愿“挺一挺”,更相信邻里之间言传身教的“偏方”,使得高血压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贻误病情。

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综合干预策略

社区层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宣传板报、宣传画册、观看录像等形式,广泛宣传高血压的防控知识[6]。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等以及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用药、检测血压等进行专题知识讲座。请社区老人及家属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家庭层面:积极开展家庭自我防护。首先取得患者家庭的配合,鼓励患者家属及重要关系人经常探望和陪伴,给予更多的温暖和支持,获得亲情的满足,并进行科学的防护、照料,更好地控制病情[7]。指导家属在家中正确测量血压,了解药物服用剂量、方法、不良反应,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促进患者康复。

个人层面:①建立健康档案,跟踪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借助健康档案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做好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8]。②做好心理减负工作:通过强化心理干预,树立老年高血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9]。③有效督导患者合理用药: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忌服药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忌突然停药引起反跳;忌睡前服药诱发脑血管意外[10]。特别告知患者使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应注意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尤其是在夜间起床时更应小心,防止晕倒,突然发生头晕时应原地休息,不可惊慌,待症状缓解后再活动[11]。④健康生活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运动时间[12],避免参加比赛性质的活动和举重等力量型活动,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最大心率=170-年龄)的70%以下为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激动,按时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和紧张。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天食盐量应低于6g,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摄入过饱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注意补充钾和钙[13],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正常体重,禁烟、禁酒。⑤定期随访,进行个体化指导:血压控制满意3个月随访1次;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的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定时随访,并适当增加随访频率。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不适应向其解释清楚,以消除顾虑,对血压控制长期不达标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同时做好跟踪随访。

综上所述,通过社区管理对患者实施药物、心理、行为等一系列综合干预,是实现老年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策略的关键点,可增强社区人群的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19-922.

2黄荣杏,陈秀杰,钟忠健.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180-182.

3杨瑾.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特点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2):60.

4何莉,曾朝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27(11):961.

5蒋礼,张玲,殷跃辉,等.原发性高血压病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7,27(2):1-3.

6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73-74.

7马山珊,郑红峳,王蓓.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365.

8戈立荣,孙晓华.老年人的高血压病健康指导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30-5731.

9胡健伟.老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109-110.

10蒋一鸣.老年高血压232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2,7(2):91.

11李随珍,武凤莲.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08,6(10):2625-2626.

12李卫红,李虹,张兰芝,等.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综合临床,2009,25(7):733-735.

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策略 篇4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老年人

老年是生物学以年龄分界的概念, 我国目前将60岁及以上者划入老年范畴。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年龄在60岁以上, 未服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和 (或) 舒张压≥140/90mmHg。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 我国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由于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 因此充分控制老年高血压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意义

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流动力异常疾病, 而且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 如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再加上老龄和收缩压升高本身就是危险因子, 所以如按危险因素聚集度来判断很多属于高危病人。因此, 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 改善脂代谢、糖代谢紊乱, 可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 降压治疗对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是有益的。

2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时机

老年高血压治疗时机的把握除血压水平外, 还需考虑是否存在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的迹象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的临床情况, 以期对高血压个体做出比较全面的心血管危险的评估[1]。老年高血压患者, 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情况需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应立即降压治疗。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患者, 收缩压150~159mmHg, 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情况, 应立即进行药物治疗。

3 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目标值

根据国际和国内的大多数临床试验发现, 老年患者存在较重的大动脉硬化, 在多种联合用药方案下使收缩压能够<140mmHg的非常少, 因此, 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2]将老年人高血压的收缩压目标值定为<150mmHg以下, 这一改变主要考虑到老年人收缩压控制的实际难度, 如果可能, 应当尽量将收缩压降至患者能够耐受的140mmHg以下。如伴有糖尿病时, 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但应避免将舒张压降得过低。

4 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包括低盐、减重、戒烟、限酒及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许多Ⅰ期高血压老年患者的首选治疗应该是生活方式的调整, 而不是药物。其方法包括减少钠的摄入, 对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盐敏感性比例较高。酒精消耗量与血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减轻体重对于降低血压也有一定效果, 这些措施的落实对控制和稳定血压十分重要, 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5 药物治疗

5.1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原则

老年高血压患者是非常脆弱的人群, 在高血压治疗时必须注意掌握基本原则: (1) 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 观察降压幅度和不良反应, 逐步调整到最适合剂量; (2) 注意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疾病以及合并用药情况, 掌握降压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避免药物相互干扰; (3) 治疗方案尽可能简化, 推荐长效药物, 以利于平稳降压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治疗顺应性; (4) 监测立位血压, 避免低血压; (5) 因人而异, 个体化治疗策略。

5.2 降压药物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 (βRB) 均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较强的证据, 因而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伴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者, 首选βRB或长效钙拮抗剂;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选用βRB和ACEI;心肌梗死后患者选用ACEI、βRB和醛固酮拮抗剂。对症状少的心力衰竭患者, 用ACEI和βRB;对症状多者可选ACEI或ARB、βRB、醛固酮拮抗剂与袢利尿剂合用。对伴有糖尿病患者, 应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因此常需联合用药。对伴有慢性肾病患者, 选用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 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对伴有脑血管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脑卒中史 (非急性期) 者, 不论血压是否增高, 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能减少卒中的复发。ACEI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降低卒中复发。对伴有骨质疏松者, 选用袢利尿剂以外的利尿剂较为合适, 可有助于保护骨结构。

对于高危和很高危患者, 可以考虑一开始启动2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案, 以保证患者的最大获益和安全。在减少血压波动方面, 尽可能选择副作用小、服用方便、能持续24h作用的长效制剂药物。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 尤其是伴有靶器官损害, 糖尿病或10年以上心血管疾病, 危险>20%者, 若无阿司匹林禁忌证, 应考虑应用阿司匹林75~160mg, 每天1次晚饭后2h服用, 同时应注意胃肠道和脑出血的风险。

总的来说, 高血压对老年患者的危害更大, 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死亡的风险显著增高, 美国心脏病学会2008年揭晓, 对于8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同样显著获益, 老年人高血压不仅可以治疗, 而且更值得去治疗, 有效控制血压可使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更多受益。老年高血压治疗应非常仔细, 并选用耐受性较好的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

[1]Scottish Inter collegiate Guide lines Network.hypertension in older people[J].A National Clinical Guide line, 2001.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篇5

引起老年人低血压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病后身体虚弱、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卧床引起营养不良,以及平素体质瘦弱、家族遗传等。

老年低血压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它和高血压一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长期的症状性低血压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导致各种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突发的低血压则可导致老年人晕厥、跌倒、外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以至危及生命,故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老年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尚不十分统一,文献记述至少有10 多种不同的标准。有主张单用收缩压,也有主张同时应用收缩压和舒张压两者下降或平均压降低,还有主张结合症状进行诊断;另外,规定血压低达的数值也不一致。有学者主张以血压≤ 12.0/8.0kPa(90/60mmHg) 为准, 也有学者主张以血压≤14.7/8.0kPa(110/60mmHg) 为准,而大多数学者则认为以血压≤13.4/8.0kPa(100/60mmHg)为准较适宜。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特别是女性老年人,收缩压常在13.4 ~11.3kPa(100~85mmHg),而一般活动时毫无症状或仅有乏力、易倦、轻微头昏,这种血压偏低多属非病理现象。资料显示,这类老人往往比血压正常者还长寿。某些心肌梗死病人,血压降在12.0/4.0kPa(90/30mmHg)以下;某些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舒张压也可低至4.0kPa(30mmHg)以下而并不发生晕厥;但长期收缩压高达26.7kPa(200mmHg)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若血压被迅速降至正常水平,即可出现明显的低血压反应,甚至诱发严重的合并症。所以,对低血压及其程度的判断要结合临床,全面分析,综合估价,不可仅仅被血压数值所左右。

老年人低血压的症状

(1)无症状性低血压几乎都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病门诊、住院时偶尔发现。老年人对低血压耐受较好,加上反应迟钝、其他病掩盖等因素,低血压易被忽略。事实上,经详细询问病史,绝对无症状者极少。患者常有轻度乏力,偶或头晕、头昏等。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其血压低而脉压小,心率偏慢,性格内向,不易激动,肥胖与消瘦者均可见到,以体格瘦弱者较多,老年人较年轻人、女性较男性多见。

(2)症状性低血压大多有轻或中度脑和其他脏器缺血症状,如软弱、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部分原患高血压的病人,在合并大面积、严重心肌梗死后,血压反而长期偏低,此时除有低血压表现外,还有心肌缺血的有关证据。

(3)症状性低血压严重时可有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伴体位张力的消失,也即晕厥的发生。晕厥的前驱症状有:①过度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出现头晕、头昏,改变体位常使其加重。②继头晕后很快出现视力模糊、眼花、黑朦等。③可有轻度的听力减退或耳鸣。④软弱无力,站立不稳,有欲倾倒感。⑤面色苍白、精神紧张、说话吃力,甚至欲言而张不了口。⑥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⑦多数患者来不及扶持支撑物或立即采取卧位、坐位便旋即发生晕厥而跌倒。

相当多的病人晕厥时无他人在场。部分病人可有面部或头部皮肤擦伤,老年人可因摔倒而骨折,也可因血压突然明显降低而合并脑血管意外或急性心肌梗死等,个别老人可因晕倒后长时间受凉而合并肺炎。除心源性和神经源(中枢)性者外,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心率可慢可快,心音多低、弱;深浅神经反射均存在(不同于昏迷)。病人多能清楚地描述晕厥前的情形或所处的环境。一般发作十几秒钟到十几分钟,很少超过20min。病人清醒后仍可见有面色苍白、多汗、手足发凉、无力言谈。少数晕厥时间不长且无严重外伤或合并症者,可自动或在他人扶持下到附近医疗单位就诊,此时多已无明显异常发现;只有存在引起晕厥的原发器质性疾病者,仍可检查到相应的阳性体征。

老年人低血压的措施

(1)针对几种易发生体位性低压的情况采取:①睡眠使用头高脚低、与地平面呈20°以上斜度的床板,以便降低肾动脉压,有利于肾素的释放和有效血循环量的增加。②夜尿使用床旁便器,以防止夜间如厕时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厕所宜设扶手以备随时扶持;保持大便通畅,便时不宜过分用力。③体位转换不宜速度过快,如由卧位到坐起、直立和行走等每种体位最好保持1~2min,经观察无症状、无低血压发生,方可进入下一体位。④浴室宜铺胶垫,浴水不宜过热,浴时不宜过长。⑤餐次适当增多,每餐不宜过饱,餐后不宜立即站立。⑥避免高空或其他危险作业。⑦尽量避免长期卧床、长久站立和过度运动,少用灌肠通便法。必须长期卧床者,宜加强下肢主动活动或被动按摩,以改善其血液循环。⑧一旦出现晕厥前驱症状,病人应尽快就地躺下,医护人员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

(2)康复锻炼宜循序渐进,这在年高体弱、久病卧床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尤为重要。体位变换不能过急过猛,应先由他人或器械辅助,然后逐渐过渡到独立地站立、行走,锻炼的内容和时间也需逐渐增加。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篇6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社区;综合护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收缩以及舒张压持续增高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情况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1]。研究中对社区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药物干预、饮食干预以及运动指导等社区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随机性选择社区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65.4±8.7)岁,年龄段在38~79岁,病程在1年-28年,其中有18例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3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收缩压(160.0士11.0)mmHg,舒张压为(97.0土16. 0)mmHg。

1.2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

1.2.1 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一起达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2]。可以采取举办高血压防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使用一对一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等方式将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其形成临床表现、常见的并发症、常用降压药物原理、血压的自我监测方法等知识进行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提高患者自我防护能力。

1.2.2 心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可达数十年,长期受到疾病困扰患者必将产生烦躁不安,对服药治疗等产生抵制情绪,有时出现放弃的念头,因此社会以及患者本身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的形成以及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社区护理人员应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调动患者治疗主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慢慢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尽量保持一个轻松、平和的心态。

1.2.3 药物干预[4] 首先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的服药,引导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给患者讲解各类降压药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切忌乱用药、随意增减剂量、擅自停药,使患者合理用药;服用降压药时一般从小剂量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改用维持量;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应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全面治疗,降压的同时治疗并发症;记录老年患者服药名称、时间、剂量、避免漏服或重服;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并通过随访,电话交流等方式随时了解患者服药状况。

1.2.4 饮食干预 高血压患者要合理膳食,少食多餐。以谷物为主,摄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盐的食物。选择多样化食物保证足够的钾、钙盐以及的摄入,富含钾的食物有阻止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的作用,富含钙的食物可以增强骨质,维持细胞的通透性[5]。富含粗纤维食物可以改善肠蠕动,避免便秘。多食水果、鱼类、豆制品等易消化维生素多的食品,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或腌制品。多饮白开水,忌饮咖啡、浓茶、可乐类尤其不要饮酒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控制体重。

1.2.5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坚持适量有度的有氧运动,例如打太极拳、慢跑、散步、跳舞、游泳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30min左右,以增强肺部供氧量,达到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的目标,切记勿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过量运动。

2 结果

经过对社区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10个月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认识度从之前的47.8%提升到90.0%;患者的服药依从度从56.5%上升到88.6%,患者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有4例患者不配合社区护士的护理干预,血压水平一直维持在高位,其中两例住院进行治疗。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广,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到重要作用。社区护理使护理工作从传统的病房扩展到社区和患者家庭,及时收集资料、评价效果,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患者恰当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更体现出社区对老年人的重视与关心,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不但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同时使血压得到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婉霞,杨春旭.高血压病多因素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22):2112-2114.

[2] 臧胜楠.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J].健康必读杂志,2011,9:130.

[3] 张连珍.浅谈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求医问药杂志,2011,9(8):155-156.

[4] 付丽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0,7(21):137-18.

[5] 胥利,李英,李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现代护理,2006,12(3):213-214.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中, 于我院治疗的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证实为糖尿病、高血压症状, 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治疗,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及恶性肿瘤等患者。通过数字随机发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5例, 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4~84 (70.22±6.23) 岁;病程2~18 (9.12±2.36) 年。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65~86 (70.75±6.45) 岁;病程2~19 (9.54±2.63) 年。两组患者在资料上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该组患者单纯氨氯地平 (国药准字H20020390, 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 每日给予1次, 每次5mg, 1个疗程为30d, 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给予该组患者氨氯地平与缬沙坦 (国药准字H20050508, 海南皇隆制药厂有限公司) 联合治疗, 氨氯地平每日给予1次, 每次5mg;缬沙坦每日给予1次, 每次给予80mg, 1个疗程为30d, 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 监测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 (FINS) 、餐后2h血糖 (2h PG) 及空腹血糖 (FBG) 指标水平, 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

1.4疗效评定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 显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 及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 恢复正常水平,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Hb Alc稍高, 血压未得到完全改善, 舒张压水平降低大于10mm Hg, 收缩压水平降低大于20mm Hg, 有轻微呕吐、眩晕的不良反应;无效:患者血压及Hb Alc与治疗前相比, 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 咳嗽、水肿及眩晕等不良反应严重。显效率加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 使用 (%) 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 用χ2检验;使用 (±s) 表示数据中的计量资料, 用t检验, 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时则以 (P<0.05) 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高,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2h PG、FBG指标水平

治疗前, 两组患者FINS、2h PG、FBG指标水平组间对比, 差异不大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FINS、2h G、FBG指标水平下降程度, 均大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 a:P<0.05;与观察组相比, b: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咳嗽、1例水肿、1例眩晕的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为6.67% (3/45) ;对照组患者发生7例咳嗽、5例水肿、3例眩晕的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为33.33% (15/4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 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 无论是两者合并还是单一发病, 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均占据较大比例。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不断下降等机体变化, 使得其较容易出现糖尿病与高血压疾病, 而该合并症可引发诸多严重疾病, 如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心血管病变等疾病, 不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 甚至还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3]。另外, 由于老年患者知识水平的限制, 使得其对自身疾病缺乏相应的了解, 并且缺乏足够的疾病防范意识和治疗意识, 从而使得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使其病情失控现象不断增加[4]。而在社区老年患者中的情况更为严重, 因此社区医师更应加强社区老年患者的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的防治, 同时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防范意识和治疗意识, 从而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及时救治, 减少患者病情恶化或并发其他疾病的情况[5]。

在糖尿病及高血压临床治疗中, 较常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等药物治疗, 但不同药物治疗效果各不相同。氨氯地平属于一种钙拮抗剂, 其能够对钙离子作出选择性抑制, 以阻止其跨膜进入心肌及平滑肌细胞, 进而可有效阻止其收缩-偶联反应[6]。另外, 该药还可对血管平滑肌产生直接作用, 能够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此外, 该药还可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能够促进肾动脉扩张, 提升肾小球过滤效率, 起到延缓肾小球损坏和硬化的作用[7]。而缬沙坦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其可高度选择Ⅰ型受体, 能够对其进行竞争性拮抗, 还可有效抑制醛固醇释放和血管收缩, 从而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该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对患者心率、尿酸水平、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等不产生明显影响, 大部分患者服用2h后便可起到降压效果, 并且在用药后4~6h达到血药高峰, 降压效果可维持24h以上[8]。但目前临床研究指出, 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方面, 单独使用以上其中一种药物治疗, 均难以取得显著疗效, 而同时使用两种药物治疗, 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 稳定患者病情[9]。

在王爱亮[10]等人研究中显示,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治疗, 及联合使用氨氯地平及缬沙坦治疗后, 联合使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使用组患者, 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降低程度大于单独使用组患者, 水肿、眩晕及咳嗽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率低于单独使用组患者, 提示联合使用两种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 可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胰岛素指标水平降至为 (8.23±2.21) mmol/L, 餐后2h血糖降至为 (7.03±3.85) mmol/L, 空腹血糖降至为 (4.55±0.42) mmol/L, 降低程度依次大于对照组患者的 (10.75±2.98) mmol/L、 (8.32±4.54) mmol/L、 (6.78±0.56) mmol/L;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6.67%,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 与王爱亮等人研究结果相近。由此更进一步说明, 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使用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 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血糖与胰岛素水平,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伟冰.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20例[J].大家健康, 2015, 9 (3) :12.

[2]张倩.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10 (21) :108-109.

[3]范秋兰.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 2014, 15 (5) :52-53.

[4]方明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4例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2 (17) :31.

[5]陈华.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和缬沙坦单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型糖尿病的对照试验[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 12 (7) :659-662.

[6]张守霞.撷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34) :175.

[7]康杰峰.撷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J].临床医学, 2014, 34 (7) :53-54.

[8]李莉.撷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17) :80-82.

[9]陈甍.氨氯地平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78例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19) :2996-2997.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35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年龄均≥60岁;3同意参与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不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肾脏等其他相关器官有严重疾病者;3精神严重障碍者。对照组有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为(70.50±1.20)岁,病程在1~14年,平均病程为(7.25±1.10)年,在病情的严重程度上,有10例患者为轻度,有10例患者为中度,有15例患者为重度;观察组有21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2~81岁,平均年龄为(70.43±1.15)岁,病程在2~15年,平均病程为(7.34±1.14)年,在病情的严重程度上,有11例患者为轻度,有12例患者为中度,有12例患者为重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物给予方法对照组:单一给予缬沙坦(国药准字H20103715)治疗,口服,1次/d,剂量为80 mg/次,对未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每日可以增加药量至160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19991083)联合治疗:口服,1次/d,最初的药剂量可以为5 mg,然后逐渐增加,但是最大的给予药量不可超过10 mg,对于体质虚弱、老年患者、肝功能受损者可从2.5mg开始服用。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个月。

1.2.2治疗观察方法血压测量:叮嘱患者保持静坐姿势,然后取其右上肢进行测量,3次/d;血糖等指标的测量:于患者晨起空腹时、于饭后1 h时,对患者的血糖以及胰岛素含量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患者基本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对于服药出现不适的患者应立刻停药,并及时予以相应措施。

1.3观察指标

在同一血压计等仪器的使用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空腹血糖、饭后1h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所要进行比较分析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梳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空腹血糖、饭后1 h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经过比较分析,见表1、表2。

3讨论

早期的高血糖可使血容量增加,肾脏出现超负荷、水钠潴留、全身小动脉硬化、外周阻力增强等现象,最终引起血压升高,而早期的高血压可导致患者出现代谢紊乱、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增大等现象,从而引起血糖升高,而两种疾病一旦同时发生,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互相促进对血管、肾脏的损害,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问题[3]。

临床上均针对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的研究,在降压药中,均存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而在降血糖的药物中,均有抑制患者糖脂、促进代谢的药物成分,但是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疾病中,均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将药物联用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大对疾病治疗的探究[4]。

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提起拮抗剂,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从而抑制血管的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又由于该药剂对患者体内缓激肽水平没有影响作用,因此药物的使用副作用极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氨氯地平为硝苯地平类钙拮抗剂,可以抑制钙诱导的主动脉收缩,且其药效是普通药剂的1~2倍,同时对患者血管的平滑肌具有选择性,选择功能亦大于普通药剂,其特点是与受体的结合、分离速度均较慢,所以药剂的滞留时间长,增加患者心输出量以及冠脉流量的作用大,从而在药剂的最大限度上减少脂肪在动脉壁累积,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现象,两种药物联合使用,靶向性更为明确,同时,两种药物在互相影响下可以降低药剂的副作用,延长药剂的作用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5]。该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虽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地改善,但是观察组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收缩压(130.42±1.26)mm Hg、舒张压(80.25±1.23)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40.28±4.22)mm Hg、舒张压(88.56±1.34)mm Hg,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5.23±1.20)mmol/L、饭后1h血糖(10.23±1.20)mmol/L、空腹胰岛素(10.32±1.20)mmol/L亦低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7.60±1.03))mmol/L、饭后1h血糖(15.33±1.23)mmol/L、空腹胰岛素(15.25±1.10)mmol/L,几组指标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疾病,予以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疗效显著,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脂代谢的紊乱现象,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宁文奇.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4):57-58.

[2]王雪阳.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413-3414.

[3]张建梅.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广微量元素科学,2016,23(5):41-44.

[4]邹小明,彭方.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6):158-159.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及社区管理 篇9

1 概念

威胁老年健康的高血压病有四大诱发因素:血压高、高脂肪的饮食、高胆固醇的血症、吸烟酗酒。老年人常见的一些症状,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主动脉瘤、肾功能衰竭及糖尿病等, 均与高血压病有密切的联系。老年高血压病是高血压病的一种特殊的类型, 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 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90mm Hg, 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与中青年患者相比, 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更为多见, 血压波动幅度增大, 脉压增大,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常与多种疾病并存, 并发症多[2]。

2 病因

2.1 生理功能退化

目前众多的研究调查显示大动脉硬化和 (或) 粥样硬化是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因素。小动脉发生血管重塑、内膜增厚, 中膜发生玻璃变形, 管壁和管腔直径比值降低, 管腔变窄, 外周阻力明显增加。老年女性因绝经后失去雌激素保护, 发生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

2.2 遗传和环境因素

过多摄入钠盐, 肥胖, 缺乏体育运动, 中度以上饮酒, 吸烟, 工作压力大等均可能导致高血压。

3 治疗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 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降压目标值<150/90mm Hg, 若患者能耐受可将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 若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 则需控制血压<130/80mm Hg, 均须避免出现收缩压<120mm Hg, 舒张压<65mm Hg的情况。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应包括非药物治疗 (即改善生活方式) 与药物治疗两部分。

3.1 改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减少钠盐的摄入, 适量地增加含钙和钾盐的食物, 减少脂肪的摄入, 戒烟, 限制饮酒, 加强运动锻炼, 减轻体质量。

3.2 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控制老年人血压的主要措施。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 (CCB)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TⅡ) 及β受体阻滞剂等。

3.2.1 CCB:

代表药物有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等。CCB降压起效迅速, 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 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 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相对于其他降压药物, CCB具有以下优势: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高钠摄入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影响降压疗效;对嗜酒患者也有显著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不良反应较少,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外周水肿、面色潮红、便秘及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等。此类药物不仅可显著提高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达标率, 更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被视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

3.2.2 利尿剂:

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塞米、螺内酯。利尿剂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良好效果, 不仅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卒中的发生率, 还可降低病死率, 因而也被推荐为老年人降压治疗的基本用药。由于长期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可显著增加电解质紊乱、糖及脂代谢异常的风险, 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剂应从小剂量开始, 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如低钾血症与高尿酸血症等。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压, 不宜与ACEI、ARB合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2.3 ACEI: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等。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循环和组织ACE, 使ATⅡ生成减少, 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 起效缓慢, 3~4周时达最大作用, 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主要不良反应有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血钾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血肌酐超过3mg/dl患者使用时需谨慎, 应定期检测血肌酐及血钾水平。

3.2.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等。该类药物降压作用起效缓慢, 但持久而平稳。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多数ARB随剂量增大降压作用增强, 治疗剂量窗较宽。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较少, 一般不引起刺激性干咳, 持续治疗依从性高。

3.2.5 β受体拮抗剂:

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该类药物降压起效较强而且迅速, 不同β受体拮抗剂降压作用持续时间不同。适用于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 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者, 对老年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主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拮抗剂对心肌收缩力、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3]。

4 社区管理

长期以来, 社区模式对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作用在全球诸多国家或地区均得到了证实。而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进行管理的方案, 旨在达到最终帮助社区高血压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并提高生活质量。

4.1 对辖区内及门诊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由社区责任医师团队服务模式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 并与患者签约家庭医师, 由家庭医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发放高血压防治知识资料和健康处方, 让患者认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最主要的是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而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必须由患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同时指导患者使用血压计及监测血压, 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依从性[4]。

4.2 分级管理

高血压分层分级管理内容:1级管理:血压≥140/90mm Hg、低危患者, 按照健康处方, 改变不良行为, 要求患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并记录, 由社区医师观察3个月, 如达不到降压效果, 则指导患者服药治疗;2级管理:血压≥140/90mm Hg、中危患者, 及时开展合理、规律用药的干预, 每2个月随访1次;3级管理:高危患者,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血压降至目标值, 每月随访1次。各级高血压均定期进行相关器官检查[4]。

综述所述,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及戒烟戒酒对血压控制具有促进作用, 开展社区健康体检和诊断, 从一级预防入手, 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 尽快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推进二、三级预防, 保护高发人群, 进一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负担, 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 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 2008, 47 (12) :1046-1050.

[3] 杜丽君, 白廷军.宁波市江东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高血压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4) :405-407.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本社区130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其中,患者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65岁。

1.2 方法

随即抽取本社区130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均运用一般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仅对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控制的效果。

1.3 护理干预措施

对研究组实施如下护理干预措施:(1)健康教育。通过讲座、访谈、赠送宣传画册等多种形式帮助患者了解关于高血压的有关知识。(2)定期体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体检,观察患者的血压,科学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资料。(3)家庭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的家属应该积极为患者营造一种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在家中对患者进行科学防护与照料。(4)用药指导。给患者介绍按时服药的意义与药物的治疗作用,为患者说明药物服用剂量、服用方法、临床不良的反应以及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5)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以清淡为主,严格限制盐的摄入。

1.4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30mm Hg。无效:未达到以上2项标准。

2 结果

研究组高血压控制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比较高,且多发于老年人。而高血压容易给患者带来心脑血管等疾病,且治疗时间比较长。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此病的治疗与护理。当前,高血压患者在社区接受治疗时,常常缺乏护理人员的指导与监督,导致疾病治疗效果不佳。社区护理人员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加强高血压知识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与家人都熟悉此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要点、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尤为重要[1]。近几年来,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正逐步展开与推广,社区护理干预为我国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做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本组资料研究表明,实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身体体质,帮助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有关预防与治疗的知识,疏导高血压患者的不良情绪,让高血压患者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即抽取某社区130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均运用一般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仅对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高血压控制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有益于促进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减少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赖性,稳定患者血压,促进降压药物临床疗效。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篇11

(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121)【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自我疗效,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治疗的依赖性方面的现状,研究护理干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为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积累经验。方法:本次试验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实行综合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知识普及、控制运动、药物干预等一系列的措施,样本采集使用典型抽样法,将6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3例,对照组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分别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个方面的差异,对比观察效果。结果:两组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影响自我疗效的因素、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治疗的依从性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干预护理效果良好。结论:经过护理干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逐渐掌握了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控制和稳定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重等指数据具有重要意义。效果观察初见成效。【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药物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3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2-01 作为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高血压疾病时刻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导致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患者的熟练剧增。国内研究表明,针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和稳定患者的血压,减少高血压患病率,控制因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我社区年龄超过5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人数共达229例。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根据社区中心已有的健康档案,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患66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普遍年龄在60岁和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岁,患者需意识清楚,生活自理,然后根据自愿原则,实施为期22个月的护理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3例,按照国家标准,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指标,经过比较并无统计差异P>0.05。1.2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都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其中对观察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效果观察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档案,安排定期的血压测量和相关体检,确保健康信息的及时更新,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特殊情况并进行随诊。(2)发放宣传手册,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内容,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了解,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3) 通过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习惯,针对不良的饮食习惯实施饮食干预:戒烟限酒;营养合理搭配,为老年高血压病患提供健康食谱,饮食宜清淡,多多食用蔬菜和瓜果,以及降压食物;减少对高胆固醇食物的使用,如动物内脏、动物脂肪等;注意盐量的摄取;减轻体重。(4) 根据病患的体制情况和年龄,实施运动干预,劳逸结合,动静结合,主张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大肌群有氧运动,如散步和太极。每周可保证2-5次,时间控制在30min-1h之间。避免剧烈运动,并确保患者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持之以恒的运动。(5) 根据高血压疾病患者通常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度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通过患者的行为方式,了解患者的思维活动和心理变化,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及时向患者反馈治疗信息,提供心理支持,坚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消除消极不合理的就医观念。(6) 正确指导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的病情、体质、年龄,在采取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用药谨慎,适当加重剂量,及时调整,并向病患以及病患家属强调遵循医嘱服用的重要性。对于新药和贵药,不要盲目追求。对于广告效益的保健药,应慎重对待。1.3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 info 6.0软件将所有资料进行双录入后转化文件格式分析,数据资料进行χ 2检验。2 结果根据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不同数据的比较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1. 66例患者分组干预观察效果血压值的比较(x-±s,mmhg)根据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干预效果在饮食干预、烟酒控制、盐量摄取、运动干预方面的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在得到护理干预之后,生活方式得到较大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的一种,对其治疗方案主要主张终身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血压波动剧烈将诱发心脑血管或者其他疾病。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身体功能的损害,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血压波动。服用降压药物是降低需要,控制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方法,但通常药物无法应对过激事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造成的一过性血压升高和血压剧烈波动。所以,应该在服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实施护理干预,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如合理搭配饮食、控制体重增加、烟酒控制、减少食盐摄入、运动干预和心理疏导等,将实现有效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发病几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等的发病几率,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防治教育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实现有效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效果,通过护理干预,改善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能够重视饮食、体重、烟酒、盐量、蔬菜瓜果以及其他注意事项,自觉修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遵照医嘱服用药剂,同构心理治疗和讲解,是患者能够遇到紧张事件等处境时,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尽可能的保持正常理想状态的血压值,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使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改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品質。综上,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疾病控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蒋樟勇,何瑾瑾. 义乌市义亭社区居民高血压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06(06)[2]文允镒.从几组数据看高血压危害及高血压新定义[J].医学研究杂志,2006(04)

社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本社区165例高血压老年患者,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护理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护理组85例患者中, 男49例, 女36例, 年龄60~84岁, 平均 (75.38±5.16) 岁, 病程2~19年, 平均病程 (9.34±4.97) 年。对照组80例患者中, 男47例, 女33例, 年龄60~87岁, 平均 (74.92±6.38) 岁, 病程1~25年, 平均病程 (12.07±5.72)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 患者系居住在小区中的老年人; (2) 患者沟通无障碍, 意识清楚; (3) 患者均服用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 (4) 患者年龄≥60周岁, 并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5) 患者本人知情并表示同意, 而且愿意配合实验方案。

1.3 方法

对照组80例患者进行高血压常规基础护理方案, 例如:健康宣传、常规用药以及饮食指导等。而护理组85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既往病史,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例如健康指导、心理干预、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

1.4 评价标准

根据孙燕改编的生活质量 (QOL) 评定标准制定本次研究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标准, 满分60分。 (1) 优:51~60分; (2) 良:41~50分; (3) 中:31~40分; (4) 差:21~30分; (5) 极差:<20分;总优良率= (优例数+良例数+中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护理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mm Hg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组的总优良率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治疗费用情况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治疗费用 (407.24±41.57) 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71.82±88.01) 元,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经常会伴有糖代谢紊乱、心、脑、肾、视网膜和脂肪等器官的功能性病变或者是器质性病变。有效的临床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方法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十分重要的[3,4]。目前社区护理已经成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干预方法, 社区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规范的治疗[5]。

3.1 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社区护理人员可以按照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对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含有钾类的食物可以有效地对钠所引起的高血压病症和血管损伤进行控制, 含有钙类的食物可以对患者的骨质起到增强的作用, 并且可以维持正常细胞的通透性, 所以应该多食用含有高钙、高蛋白的食物, 对于一些油腻、高脂肪、辛辣的食物要尽量避免食用[6]。对于伴有胃功能较差的患者, 应多食用含有纤维素的食物, 多喝粥, 可以避免便秘, 改善肠蠕动, 还应告知患者进行戒烟行为, 养成良好的进食规律[7]。在患者服药期间, 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的进行服用, 要坚持服药, 不可随意中断, 从而加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8]。因为高血压属于慢性病, 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 会使患者在治疗中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导致患者的血压上升, 加重患者的病情, 所以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心理的疏导, 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引发因素的讲解和治疗及护理的一些注意事项, 使患者提高生活的信心, 维持血压的稳定[6,9]。

3.2 对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逐渐的升高, 社区的护理人员应积极地协助健康机构做好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预防计划, 并严格地落实社区的保健措施, 对于社区中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 通过各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宣传,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对高血压的危害引起重视, 从而树立自我的保健意识, 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10,11]。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本社区165例高血压老年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进行高血压常规基础护理方案, 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既往病史,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理组的总优良率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护理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对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值得在临床推广。

上一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下一篇:密切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