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论文

2024-05-13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论文(精选9篇)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论文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1],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目前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4],减少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防治是防治高血压及并发症最好的办法。2006年3月~2007年3月,笔者通过一年的实践,体会到社区防治高血压有效可行,可减少费用、方便患者。现将防治过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通过体检调查发现,辖区有高血压患者406例,其中,男226例,女180例;20~29岁5例,30~39岁26例,40~49岁92例,50~59岁208例,60~69岁43例,70~79岁26例,80岁以上6例。糖尿病104例、高血脂52例、冠心病3例;肥胖5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规律、饮食情况、患病及用药情况等,并且做到定期随访。

2 防治方法

2.1 宣传教育

对35岁以上患者中血压偏高且确诊者,给予行为干预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开展1次形式多样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建立高血压俱乐部,让患者之间、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宣教,使其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结果有大概的了解,从思想上认识到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

2.2 危险性评估

每年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评估,按照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分优良、尚可、不良3个等级。优良:全年有3/4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尚可:全年有1/2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以下;不良:全年有1/2或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以上。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发症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层[5],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脑血管危险性评估,使其了解自己病情的重要性,增强防治的依从性。

2.3 生活方式干预

要求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膳食适当,限制钠、脂肪摄入量,多食蔬菜、水果,节制饮酒,坚持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讲究心理卫生。无论是优良、尚可、不良高血压,还是单纯期收缩高血压,均需认真、持久地将上述各项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即使已经接受药物治疗者亦不容松懈,并且要持之以恒。

2.4 药物治疗

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酌情为其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治疗。降压治疗的目标[5]: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 mm Hg,糖尿病患者降至130/80 mm Hg以下,出现肾脏损害的降至125/75 mm Hg。降压药的用药原则:(1)从单药低剂量或两种药物低剂量联合开始,单药剂量未达标,更换另一类药物,增加剂量;低剂量联合未达标,则采用较高剂量联合;如果还不达标,联合第三种药物。采取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同时使不良反应最小,如疗效不满意可以逐渐增加剂量。(2)为了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 h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防止血压波动造成的猝死和卒中或心脏病发作。(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最低剂量单药治疗不满意时,采取联合用药方式。

2.5 6类降压药物的选择

2.5.1 利尿剂

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尿剂有利于肾脏排出体内的钠盐和水分,从而降低血压;同时还能引起血管的扩张,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性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禁忌证为痛风。

2.5.2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交感神经起作用,特别适用于年轻人、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后、快速心率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禁忌证为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

2.5.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通过扩张动脉血管来降低血压,适用于年轻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蛋白尿。对服用其他药物出现较多副作用的患者,具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禁忌证为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

2.5.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类似作用机制,但是更加直接、全面。最新一类的降压药物如科素亚,适应证为高血压伴有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肾脏损害者及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大患者,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禁忌证为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2.5.5 α-阻滞剂

适应证为高血压伴有前列腺增生、高血脂。禁忌证为体位性低血压。

2.5.6 钙通道阻滞剂

一般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低肾素活性的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且不影响血糖和脂质代谢,不良反应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避免过度降压,以免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

所有患者应根据上述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选择降压药,开始用一种药,用药后两周复查1次血压,效果不好时联合用药。同时,对有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合理治疗。

3 结果

经过1年左右的观察,除2例患者患恶性肿瘤死亡,1例原有冠心病复发,手术过程中死亡外,大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为优良,未发生脑卒中及心肌梗死事件。

4 讨论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社区管理高血压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社区医院贴近百姓、服务态度好、药品价格便宜、疗效确切,使患者没有了到医院看病难、药品价格高的恐惧感,适合农村经济水平偏低、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因此,社区医院具有方便、经济、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所以,社区管理高血压的模式要继续加强,坚持不懈,把高血压病控制在社区,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健康。

摘要:近些年来,社区居民高血压病例不断增加,通过对辖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和非药物管理防治,建立社区管理高血压的模式,有效地防治高血压,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和病残总危险,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经济负担,方便患者,提高其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朴湘红,赵梅静.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就诊特点及诊疗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155-156.

[2]刘瑛,赵子彦,赵生法,等.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12-13.

[3]苟志平,宋镇,周黎黎,等.有家族史高血压病患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2-4.

[4]陆再英.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92-94.

[5]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3.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论文 篇2

来源:中国医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9-03-27

吴兆苏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3期第18卷 流行学及人群防治

一、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高血压问题的严重性

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高血压就不断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高血压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但实质上它反映了一种客观规律。一百年前发明了袖带式血压计以后医学界才逐渐对高血压的危害有了认识,但直到本世纪20~40年代才开始进行少量小规模的高血压人群调查。由于研究水平的限制,当时对高血压问题的认识较肤浅,甚至有错误的观点。50~60年代开展了大量流行病调查和有关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关系的临床和流行病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使医学界对高血压问题的本质和严重性达到了共识。

近半个世纪高血压流行病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基本上查明了高血压在人、时、地方面的分布以及高血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血压在人群中的分布(曲线)属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型。所谓高血压就是人群中血压偏高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人为的,有较大的随意性。尽管如此,用人为规定的高血压标准对人群进行普查所得的患病率仍是认识高血压问题的一个最常用的、最基本的和不可替代的流行病学指标。其他重要指标有人群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分布曲线特征。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表明高血压是一个

全球性的问题。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5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患病率较非工业化国家(地区)高。一般讲文明程度较高和经济发达的地区患病率较文明程度低和经济不发达地区高,城市高于农村。世界上有些至今仍与现代生活相隔离并保持较“原始”生活习惯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很低,且没有明显的随年龄上升的现象。高血压患病率还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和种族差异。我国人群高血压分布也有一定特点。50年代以来三次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及/或舒张 压≥90mmHg以上)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 趋势。按此计算,我国现有高血压约1亿人。在地区分布上基本上呈北高南低趋势。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来有不少地区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很快,有的甚至超过了城市。高原少数民族地区(西藏)患病率较高。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5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还表明,高血压与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国外九项前瞻研究结果显示舒张压105mmHg者比76mmHg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5倍。美国弗莱明翰研究34年随访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在最高四分位者比最低四分位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高2~4倍。美国另一项多因素干预研究随访15年结果显示收缩压较基线水平增加10mmHg时患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人数增加65%。研究还证明:1.心、脑、肾并发症发病危险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且不存在一个明确的阈值;2.同一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越多得并发症的危险越高。

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没有社区防治谈不上根本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社区控制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虽然血压越高患心、脑、肾并发症危险越高,但从人群血压分布曲线看重度高血压患者只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轻中度高血压者的比例占人群的大部分,虽然他们患并发症的危险相对较小,但患病的绝对数最大。因此,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一般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高危人群策略”就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予以适当干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一般人群策略”是以系统健康教育为手段,通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从而减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社区防治组织形式和防治计划实施

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我国过去的经验,社区防治通常的组织形式是由当地政府(区、县、乡政府)领导、主管部门(卫生局、医院等)领导和专业人员以及基层社区组织(街道、村)和卫生人员组成三结合的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治计划,其成员定期开会讨论并决定计划实施各方面的问题,包括人员培训、干预措施落实及计划的效果评估。

一个良好的社区防治计划应当融入到本社区的社会生活中去(包括社区现有的服务体系、服务组织和社会组织,例如老年协会和妇女协会等等),并使各种防治活动成为当地常规卫生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向社区提供各种宣传材料、专业人员培训、争取必要的政府支持、媒体的参与以及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来促进防治计划的实施。具体的现场工作可以由社区自身完成。全>社区和个人的参与是防治计划成功的关键。

社区防治计划的实施应建立在细致的社区人群有关社会卫生资料调查、详尽的社区诊断以及高血压流行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主要的工作范围包括:1.传媒宣传活动(健康教育);2.预防性服务;3.培训专业人员;4.环境改变;5.高血压病人检出、治疗和随访;6.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监测以及危险因素水平监测;7.计划评估和反馈。以下重点介绍有关内容。

1.健康教育 主要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和利用媒体进行教育。面对面教育生动直观,因此效果很好,但覆盖面小。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和宣教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血压、发放宣传品等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电话是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作为面对面教育的补充。大众传媒是对公众进行高血压防治教育的最有效的工具,应该充分利用。宣教的对象包括社区居民、病人和医务人员。优良的健康教育材料是基础。重点内容是心血管病知识、危险因素和高血压治疗的原则和正确方法。形式上可采用小册子、活页(折页)、张贴画、宣传板和黑板报等。要求文字简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标题醒目,主题突出,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每种材料内容不宜过多,如用当地语言可增加可读性和新鲜感。

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节目制作应由防治人员和节目编辑合作共同设计。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语言力求通俗,科学,形式多样,如采用热线现场问答或知识竞赛和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应尽量争取收视率高的时间(如黄金时间和节假日)播放。同一信息可反复强化。重要日期(如全国高血压日、世界无烟日和糖尿病日等)可造声势,加大宣传力度。各种宣教节目的演员、观众和主持人尽可能来自本地区和本部门,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和兴趣。有闭路电视设备的社区应充分利用。

健康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懂得高血压防治重要性的有眼光的政府领导人能主动帮助解决计划的经费,因此教育领导层也[1] [2] 十分重要。另外也可以取得药品和食品生产厂商、社会团体、协会和私人的支持和帮助。宣教材料也可以成本销售以补充防治计划的经费。

2.人员培训(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两部分)专业人员是社区防治计划实施的骨干,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计划的成功。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一项社区控制计划的领导人(高级研究人员)还应掌握更全面的防治技能,这包括:(1)社区诊断,即在分析社区人群人口学资料、主要健康问题(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社区政策环境和卫生资源的基础上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和干预重点;(2)制定防治计划,内容包括背景、目标、策略、干预活动、评估和经费预算等;(3)宣教材料的设计和制作;(4)调查统计 方法;(5)计划效果评价。

非专业人员包括社区所属的居家委会人员、红十字会会员、社区行政领导、志愿人员以及病人家属等等。对这些人员除了向他们讲述高血压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外还可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高血压病人的家属应该了解更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知识,他们不但可以对病人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帮助监督病人的治疗,起到“半个医 生”的作用。退休的医务人员是高血压防治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发挥他们的作用。在防治人员资源缺乏的地方可以培训下岗职工,开展有偿服务,既可解决防治工作的困难又可开辟一条再就业的新路子。

3.改变不良环境 环境是指社区中客观存在的影响人们行为的所有外部因素和条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改变环境要靠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两方面结合起来。政府行为包括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开展“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活动。个人行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改变不良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以及培养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和方法。食品行业与人们的饮食直接有关。在向公众宣传过度饮酒、高脂肪高盐摄入危害的同时应鼓励食品工业开发低脂食品和实用的低钠盐,生产低酒精或无酒精饮料等等。食品成分标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工作。要鼓励农业方面生产瘦型猪,增加蔬菜和水果的种植。总之要使工农业生产者们懂得这些改变不但有社会效益,也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取消烟草和香烟生产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但也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限制。

4.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随访 许多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轻中度高血压)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在没有开展定期健康查体的社区这些病人往往不能被查出。高血压病人检出的主要方法有三种:(1)基层医疗单位病人登记;(2)医院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3)人群筛查。

基层医院设立高血压门诊,利用平时病人就诊时随时登记 高血压病人并予以管理。这种方法在力量较强的医院效果较好,但这种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另外不去医院就诊的人这种方法无能为力。近年来少数城市推行医院首诊测血压制度,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这项工作的推广难度很大,特别是医务人员观念的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传统的方法是对社区中的成年人(主要是35岁以上)进行血压筛查。这种方法虽然需要一定费用,但效果肯定、显著,如组织得当可以事半功倍,所花费用也有限。在一个有良好高血压防治组织的社区可通过培训非专业人员来完成此项工作。筛查有一个独特的优点是通过它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高血压意识”。

高血压病人检出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和随访,这是社区防治必不可少的干预措施。要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确保高血压患者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使其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步地、谨慎地降低,达到预期的目标值并予以维持。要详细做好随访记录(血压值、服药副作用等)。原则上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应终生服药,但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撤药后无反弹者可以在严格监测的情况下减药或停药。如血压回升应及时恢复用药。治疗和随访工作最好能融入到当地日常卫生保健工作中去。在开展全科医疗的地区此项工作可由全科医生担任。通过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和随访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这一点是减少人群心血管病负担的重要保证。

5.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 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流行的特点和防治现状仍是“三高”(发病率高、并发症率高和死亡率高)和“三低”(检出率低、服药率低和控制率低)。社区防治的目标就是要遏止“三高”和提高“三低”。一项防治计划的评估就是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了准确地进行评估,需要收集以下的信息并采用恰当的评价指标。信息:主要有(1)基线资料,包括人口数和分布,干预前后危险因素水平,政策环境情况,干预实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和结果等;(3)疾病和行为监测资料;(4)病人管理前后随访资料。常用评价指标:主要有(1)政策环境改变实施情况的指标;(2)干预执行的次数、范围和质量;(3)干预活动参与率和覆盖率;(4)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率;(5)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率、治疗率、服药率和控制率;(6)疾病(重点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监测结果;(7)危险因素(主要是血脂、吸烟、体重和运动等)监测结果;(8)病人医疗费用的增减。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论文 篇3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社区防治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60-02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2010年公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指出正常成年人血压应≤139/89mmHg。當动脉血压即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同时或分别≥140/90mmHg时,称高血压。绝大多数(95%以上)高血压病因不明,称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但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有害的血管重塑以外,还可引起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障碍,甚至是致命性伤害。我国最近颁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呈逐年上升趋势。按人口比例来计算,通辽市高血压患者约达38.2万人。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海拔高,气候寒冷。本地区人口中蒙古族147.7万,占46.7%。饮食方面口味偏咸,喜食腌制食品,喜烟嗜酒,性格大多豪爽外向。综合这些因素,通辽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应高于预期值。而大多数高血压人口散在于社区当中,所以社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中是不可忽视的,社区医院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就针对通辽市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社区防治我们进行以下探析。

1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1不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3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尤其在35岁以前。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增高幅度可超过男性。遗传因素:本病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国内调查发现与无高血压家族史比较,双亲一方有原发性高血压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1.5倍,双亲都有原发性高血压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2~3倍。

1.2可改变的因素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和肥胖人口逐年增加,体重每增加10kg,收缩压升高约2~3mmHg,舒张压升高约1~3mmHg。钠盐摄入过多:通辽市每人钠盐摄入约14~20g/d,远远高出WHO建议的不超过6g/d。摄入过多钠盐,易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导致高血压。长期饮酒嗜吸烟:通辽市气候偏冷,人口中蒙古族比例高,饮酒吸烟也就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而饮酒吸烟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有氧运动相对减少: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车、看电视、玩电脑等所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多,而有氧运动相对缺乏。这使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大大增加。精神及环境因素:通辽市是一个发展中的都市,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家庭、生活环境等的影响,使一些人长期处于紧张、愤怒、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下或恶性刺激(如噪音等)的环境当中,这些不良因素最终导致高血压发病率增加。

2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随着社区的发展及社区医院的建设,决定了其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应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医院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主体,以上级卫生部门为辅助的防治模式。

2.1社区筛查和健康档案的建立

结合本社区人口特点,由社区医院主要针对年龄大于18周岁的人群进行筛查。筛查表格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体重、生活习惯(吸烟、嗜酒等)、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详细记录是否服药,如有服药史,应详细记录所服药物名称、剂量及时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家族史。如社区医院有条件还可将血糖、血脂、电解质、眼底检查等内容列入其中。将结果制成健康档案,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装订。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危险分层[1],决定下一步防治方案。所以,社区筛查和健康档案的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基础。

2.2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教育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24.7%,控制率仅为6.1%。可见我国人群对高血压及其危害的认识远远不够,高血压的社区教育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每一季度开展一次形式多样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让大家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建立高血压患者俱乐部,让患者之间、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对35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以行为干预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2]。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包括家庭成员的干预)。通过社区教育,提高大家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

2.3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治疗是关键。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治疗主要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和双向转诊。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控制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有氧运动和心理治疗。同时运用医学与心理学行为改变技术与方法,更加有利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转变[3]。在危险因素得到控制的基础上结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使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降压的速度和目标值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服药以前的血压水平、靶器官的受累情况和危险度分层来决定,具体用药应制定个体化方案,保证降压效果平稳持久。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以及规律药物治疗2~3个月,血压降低效果不满意患者或服降压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处理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的患者,应采用双向转诊。由社区的基层医院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经上级医院治疗后,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血压及伴随临床情况已控制稳定,再转回社区医院,由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长期监测、随访和管理。双向转诊的好处是确保病人得到安全和有效治疗,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医生和专科医生各自的优势和协同作用。

2.4定期随访及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及效果评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十分有意义。定期随访既可以对治疗效果做出评价,同时也能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终生服药的患者来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病程长短、年龄等相关。另外,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其他因素还有忘记服药时间,认为血压已控制不需再服药,担心长期服药副作用等[4]。制定合理的随访表格,既可以对高血压危险度进行分层,也可以指导治疗。通过定期随访及效果评价,结合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疗,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2004规范化治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3.

[2] 王健社区高血压病防治计划设计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 ,28:3906.

[3] 李秀兰,杨珺,韩铮铮,等.北京市德胜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依从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6:1110.

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根据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我区399人进行健康教育, 危险因素复查于2007年完成, 在调查的危险因素人群中再抽取小样, 分别进行膳食营养[3]、健康知识水平调查[4]和有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对干预人群进行疾病监测和死亡登记, 每年抽查漏报、误报情况。其中年龄≥35岁181人, 接受调查的人群经济水平和文化生活方式相近。

1.2 方法和措施

注: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注:*P<0.05, P<0.01

(1) 在卫生保健服务和社区组织体系基础上建立健全三级防治网:个体化原则:即用药因人而异。每个病人选择药物应根据:各人血压水平, 升高程度和急、缓, 病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 有无靶器官损害, 有无临床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 注意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 药物降低心血管危险的证据有多少, 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单药开始。在选用任何一种药物开始治疗时, 均应使用最低剂量, 以减少毒副作用。根据药物疗效和患者耐受情况酌情增加该药剂量。第一种药物耐受性差, 可换另一类降压药, 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种药物。

(2)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3) 重视对基层心血管病防治人员的培训。

(4) 加强对高血压检出、随访和管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数据比较使用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社区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基线和复查调查对象人数、年龄和性别构成 (表1) :干预前、后两次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在干预区和对照区之间具有可比性, 调查对象的年龄平均在46.3~48.9岁。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到2002年, 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8.8%。据卫生部统计, 目前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1.6亿, 而高血压疾病的控制率仅为6.1%, 这意味着只有不到1000万病人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由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心血管和肾病等疾病, 已成为群众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5]。

研究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中国高血压的控制率, 使其达到60%~70%, 并进一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评估出一套适合中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 为进一步保障群众的健康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将高血压疾病控制和社区防治有机结合, 在坚持对患者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对他们进行限盐、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和合理营养搭配等生活方式的强化干预研究指导。一方面, 将对社区高血压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 也将推动相关医生提高高血压疾病防控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高血压病成为我国最流行的慢性病之一。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6]。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是否可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国内外结果不一致。总结一套有推广价值的综合防治方案;通过健康教育, 提高干预区人群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降低干预区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钟光珍, 那开宪.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新指南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 2009, 37 (2) :67.

[2]陶寿淇, 武阳丰.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0:41.

[3]胡蓉, 侯永兰, 黄晓波, 等.重庆市老年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8, 27:225.

[4]戴生明, 刘或, 赵东宝, 等.上海市五角场地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479.

[5]方向华, 汤哲, 平光宇, 等.北京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现况的综合评价[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660.

浅谈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 篇5

1 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并明确职责

建设好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组织协调、疾控机构实施管理和评价、医疗机构进行防治、社区、新闻、健康教育机构参与的组织机构和防治网络是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关键。

当地政府领导是社区综合防治主要依靠的力量, 也是组织建设的核心, 在制定有效的政策、部门合作、资源调配、经费保障等方面政府起核心作用, 所以必须强化政府在社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面的职责。

卫生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协调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直接操作者, 并由他来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技术方案, 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进行质量控制、督导和考核及评价。

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的筛查、诊断、登记、治疗、随访管理和转诊等工作。上级医院负责对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干预方案, 负责重症病人救治和社区医生的培训工作。社区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发症预防、随访管理等工作。

新闻媒体和健康教育机构负责提供健康知识, 健康教育机构负责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和技能。

2 制定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专家制定详细可操作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报请政府批准之后付诸实施。有一个详细、周密的实施方案, 才会有一个好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成果。

3 做好实施前的技术培训工作

培训是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能力,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队伍建设。社区医生的高血压治疗、干预、随访等技术普遍缺乏, 防治技术培训非常必要。培训主要由疾控和医疗机构专家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 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高血压的防治知识、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相关知识和技能、社区高血压干预技能等。

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包括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 这方面工作由疾控机构来进行比较好, 他们熟练这些工作。

4 设立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专项经费, 保证工作需要

经费是社区综合防治的基本保障, 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也必须有经费支持, 这是必要条件。我认为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专项经费是工作的保障, 而且经费要项目化管理, 要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这也是项目运行成败的关键举措。

5 做好督导和考核工作

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协调下, 督导和考核各级疾控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自履行职责情况, 确保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督导内容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运转和进展等情况;工作计划、方案、质量控制等落实情况、进度、进展和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现、建档、随访管理、转诊、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健康教育开展、资料分析利用等情况;医护人员技能掌握情况和各重要环节工作开展情况。

我个人经验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督导考核中, 重点要放在患者血压控制、规范治疗和用药指导、非药物干预措施、患者随访、与患者沟通和传授知识与技能上, 只有这些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很好地完成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6 药物治疗和药物干预工作

在药物治疗之前, 首先要做的是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分层工作, 这是治疗的前提, 我们目前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修订版) 》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制所的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2005版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分层工作。

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分层管理, 治疗上按高血压的分级分层危险度 (低、中、高、很高) 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原则。

治疗和干预的原则是:1.对于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级低危险高血压患者, 首先进行单纯的非药物治疗, 6-12个月后视血压水平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2.对于有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一级中危的高血压患者, 首先进行单纯非药物治疗, 3-6个月后视血压水平决定是否开展药物治疗。3.对于分级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要同时开展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 必要时及时转诊。4.对于血压不好控制的2、3级高血压患者应该联合用药治疗, 这样治疗的效果更好一些。

非药物干预措施主要采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放松情绪等措施, 非药物措施也是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各类危险度的患者都要采取这些措施, 这对患者控制高血压是很重要的措施。

7 做好高血压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一是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很多患者不了解高血压的危害, 对防治工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配合治疗工作, 我们最好用身边的病例以及他们得病花多少钱、受多少苦、亲人受多少累等人和事教育患者, 使之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积极预防高血压并发症。二是要向群众传播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治疗的方面的知识, 使之掌握正确的预防、控制、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群众识别那些假广告、保健食品宣传疗效不法坑人行为, 使患者能规范治疗和预防。三是加强对干部的控制高血压的意义宣传教育争取干部对预防控制高血压工作的支持, 干部的支持会使工作进行得更顺利。四是要利用电视、报纸、板报、传单、折页等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确实存在沟通的问题, 一部分患者不听话, 不按医嘱用药这是事实, 但我们应该学会与患者的沟通, 多做一些工作, 我们要做的是:1.要学会尊重患者, 这很重要, 互相尊重谈话才可行有效;2.树立自己的威信, 树立威信靠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 要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和业务知识, 要让患者信服, 要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召患者。3.要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身边的例子教育患者, 我们身边有不少不听话、不吃药得病的事例, 一个人得病要花几千甚至几万元的钱, 要家人服持、自己要遭罪, 这对自己、对家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同时损失也是巨大的, 有的患者很年轻就死亡了很可惜。4.要与患者做朋友、做亲戚, 用心来沟通问题就好解决了。5.要学习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大家都应该认真地学一学这方面的知识, 它对一个人做医生也大有好处。

讨论:如何做好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 从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的组织机构与职责、防治方案的制定、技术培训、设立专项经费、督导与考核、药物治疗与非药物干预措施、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工作都非常重要, 必须认真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做好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国家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工作任务》和《省、市、县 (区)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中, 把慢性病防治和病人规范管理列为重要工作和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做好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的意义非常重大, 高血压控制了, 心脑血管疾病才能得到控制。以上有关对如何做好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是我们的做法和一点经验及本人的浅显认识, 难免有偏颇, 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岳松然.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J].河北医学, 2007, (07) .

[2]王凡, 刘国树.建立医院与社区高血压防治一体化体系[J].中国慢病预防与控制2005, (03) .

[3]李立明, 任涛.原发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干预模式的探讨[J].中国慢病预防与控制2001, (01) .

社区防治高血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1社区防治高血压存在的问题

1.1不积极配合治疗

长期服药使一些高血压患者无法坚持按照医嘱服药。比如,有些患者无视血压的升高程度,仅仅根据自身的感觉决定是否该吃药。这些不良的服药习惯很可能加重病情。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病情的发展[1]。一些高血压患者不懂控制饮食,生活节奏混乱。比如,大量摄入肉类、糖类的食物;工作强度大,精神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并未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等。这些都反映了患者对待治疗的态度不好。往往是这种不配合会造成病情的不断反复,甚至是越来越严重,导致原本预期的治疗效果都无法达到。

1.2高血压并发症的影响

高血压往往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左心室肥厚、心绞痛、心肌梗死、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硬化、慢性肾衰竭、高血压脑病等。这些并发症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会影响高血压治疗时药物的选择。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头晕、便秘、失眠等情况。

失眠、便秘都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会变得急躁、烦闷等,这种负面情绪会使血压升高。如果高血压患者并发其他疾病,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需治疗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服药量,易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在当今的临床治疗中,大部分采用西药,因为西药见效较快且作用强。但是这一点会造成通过加大剂量控制病情的局面,会加重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2]。

1.3长期服药,患者经济负担沉重

高血压现在仍然是一类难以完全治愈的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压[3]。但是,现在药物价格非常高,长期服用的话,一般家庭的经济负担会加重。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耕种或者外出务工获得的。虽然我国也有医保政策,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还不是很完善。在这种现实下,高血压的治疗会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质量。

2对策

2.1宣传教育,重点做好预防

社区医务工作人员要在社区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向居民讲解高血压的预防手段。要详细阐述何种生活方式会造成高血压。比如,建议居民不要过量吸烟饮酒,最好不碰烟酒;按照中国营养膳食指南摄入食物,不要食用过量的糖类和脂肪;同时避免高盐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鼓励居民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不要太过肥胖。社区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本区居民的基本身体状况,要定期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有遗传性高血压病史的家庭,要鼓励家庭成员经常进行体检,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

2.2前期做好病情控制

高血压前期基本表现为一种亚健康状态。为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必须在出现高血压前期症状时给予及时的合理的治疗。前期的话一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饮食治疗控制,如果病情转为加重,仅仅依靠改善生活习惯无法缓解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地采取药物治疗。

2.3合理用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有合并心绞痛、心室肥厚、糖尿病、溃疡、支气管哮喘、抑郁等,用药需要格外谨慎。

根据高血压防治的经验,合并心室肥厚、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选用卡托 普利、依那普 利等,但是长期服用会引起 顽固性咳 嗽,使用时要 配合治疗 咳嗽的药物。合并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的高血压患者,不能选用普萘洛 尔,普萘洛尔 会升高血 糖,收缩支气管。对患有 溃疡、抑郁的 患者不能 使用利血 平等药物。对于不同的患者,药物种类和剂量不一样,要做到用药个体化[4]。

2.4心理防治

有条件的话应该在社区设置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及时为高血压患者解决心里上的问题,给予他们心理上的疏导,舒畅患者的心情,稳定患者的情绪,排除高血压患者心里的负担。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患者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高血压面前不退缩、不放弃就能度过难关。社区的护士也可以为高血压患者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听音乐、跳舞、唱歌、练书法、听戏唱戏等,来增添这些患者的生活乐趣。

2.5完善医疗保障,减轻居民负担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规范医疗体制。合理控制药物价格,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看病吃药给居民生活造成的经济负担。才能提高居民整体的健康水平。

3讨论

在高血压防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积极发现分析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保证居民日常的生活健康,实现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也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由于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迁延,有的甚至可能长达一二十年。许多患者初期没有症状,直到出现临床症状或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时才会被发现。高血压发生后,如不积极治疗,会继发其他多种严重疾病,尤其可能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以至危及生命。但由于社区居民缺乏对高血压的规范治疗及防范意识,常常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危险。在社区诊疗服务中,针对高血压特殊群体,要认真分析高血压防治中的问题,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相应的措施。以期增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深度认识,并积极配合卫生宣教、健康教育,注意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认真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合理用药,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病情好转[5]。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相应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方法: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采取广泛的调查,了解病患的原因,总结多年来防治高血压的经验,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通过对该社区2010年到2012年高血压患者的广泛调查和研究,清楚了在临床防治高血压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且制定相对应的防治措施。结论:高血压的临床防治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防治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力,盛雪,李琳.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1,30(6):436-441.

[2]彭丽.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167-168.

[3]林坚,孟伟,姚岚,等.高血压社区治疗现状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研究[J].中国医疗保险,2012,12(8):32-36.

[4]饶学亚,王润华,何坪.高血压病社区防治工作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456-1458.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血压,干预措施,护理

高血压在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 在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中也扮演重要角色。高血压除对机体有直接危害, 同时可造成心、脑、肾脏等多器官功能损害, 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危害身心健康。由此, 我们要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是我国居民目前对高血压的认知仍处于较低级阶段, 许多人群对此疾病存在不正确或片面的认知, 控制高血压并不仅仅针对高血压本身, 而应关注高血压的整体危害[1], 其中不良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患者也不应该只依靠门诊和住院治疗, 应该长期对其关注、预防、治疗, 因此, 在社区内开展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有效途径。绍兴市马山镇是浙江省城郊结合部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试点单位之一, 为了全面推进《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 确定了以社区责任医生为业务骨干, 以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 探索本地区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 个体化管理高血压患者信息。经过3年的努力, 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绍兴市马山镇东安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血压筛选:东安社区总服务人数1 889例, >15岁者1 124例, 高血压干预894例, 其中, 高血压患者152例, 男98例 (64.47%) , 女54例 (35.53%) ;40~49岁者22例, 50~59岁者83例, ≥60岁者47例。方法如下。

分类管理:将高血压干预人群分3类: (1) 一般人群:血压<120/80 mm Hg; (2) 高危人群:血压在120~139/80~89 mm Hg; (3) 高血压人群, 指血压≥140/90 mm Hg者 (包括原有高血压病史, 最近2周内仍在服用降压药物的血压正常人群) 。并将信息录入电脑, 便于以后定时随访记录、管理。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 而健康教育本身包含多种方式, 共同作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钠盐摄入过多、吸烟、饮酒、过度进食高脂肪食物等, 针对以上因素进行护理干预, 提高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普及基本医疗知识, 患者自我治疗依从性增加, 能主动进行有利于健康的护理干预[2]。 (1) 口头宣教:社区护士利用家庭访视、入户调查等机会对社区居民进行口头宣教或发放宣传材料, 拉近与患者距离, 确保健康教育服务到实处。 (2) 大众传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健康教育, 如在输液室内播放内容为高血压防治知识的VCD, 创建健康教育橱窗, 在社区报刊中设高血压专刊等, 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认识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 (3) 个体传播:社区图书室增加高血压防治方面的书籍, 在服务站放置高血压防治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 免费阅读, 随时借阅, 增强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意识。 (4) 专家讲座:定期在社区内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 并组织讨论, 专家现场解答, 面对面地进行沟通。

健康促进: (1) 加强患者管理:主要通过改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危险因素, 进而使血压下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方式指导, 以达到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平衡心理的目的。积极调动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心, 通过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期提醒, 加强患者对疾病的长期治疗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2) 发挥家庭团体的效应:要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除自身需要努力外, 家庭作为整体也需要给予患者支持, 应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 充分利用患者家属, 切实起到支持、监督的作用。

定期随访: (1)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 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高血压, 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鼓励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同时,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 如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做到“四固定”, 即定时间、部位、体位、血压计;每次测量记录血压, 为用药提供依据。 (2) 入户调查:挨家挨户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进行随访评估, 有针对性地调整干预方式。 (3) 随访记录:建立健康档案, 并将随访内容分别输入个体健康档案中, 便于电脑信息化管理。随访记录包括随访时间、干预内容、近期状态、用药情况、血压波动情况等。

结果

经电脑信息化统计,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了社区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179例戒烟, 220例戒酒, 高盐、高脂饮食人群比例有明显下降, 有40%以上的社区居民每周都增加了有氧运动次数, 如慢跑、健身操、太极拳等, 有效降低了高血压发病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控制了血压, 降低了高血压发病率, 见表1。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 因此,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是今后高血压防治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达到综合干预的目的, 使患者逐步适应医学的进步, 加速护理干预的整体化、综合化。马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版) 》, 就一般人群、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实施分类管理, 对一般人群的护理干预以健康教育为主, 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对高危人群, 除了健康教育外, 还要使其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并给予心理调节指导;对高血压人群更要注重服药指导, 改变“没病不吃药, 有病猛吃药”的错误观点, 规律服药, 定时监测血压, 跟踪随访, 随着药物的调整逐步控制疾病, 改善健康状况,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205.

[2]古彩英.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9) :42.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论文 篇8

关键词:社区医疗机构,高血压,防治

1 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 是最常见的慢性病, 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极大危害身体健康, 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 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分别为30.2%、24.7%和6.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并且中国的人口基数大, 每年新发高血压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 导致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 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人数至少2亿。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 积极防治高血压,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及心脏病的风险, 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对个人、家庭和国家都有极大的益处。近年来,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然有所提高, 仍分别低于50%、40%和10%,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还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有1.3亿不知道自己患病, 在已知高血压患者中约有3千万没有接受正规治疗,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有75%血压没有达到目标水平, 可以说高血压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刻不容缓[1]。在社区医疗机构, 高血压患者远远高于其他慢性病患者, 已经成为慢性病管理的重中之重, 可想而知, 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在高血压防治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的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针对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 服务对象主要是城镇社区居民, 人群比较固定, 流动性不高, 约90%社区居民到社区就医, 步行15~30 min就可到达, 非常方便, 所以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就诊于社区医疗机构。高血压人群的防治工作, 关键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三率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 指导健康生活方式, 提供免费测量血压服务, 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 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服务等。目前在较大的社区医疗机构, 比如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经设置健康小屋, 可以进行血压测量, 中医体质辨识。在普通门诊对35岁以上成人可以免费测量血压。社区已经成为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 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因此, 基层高血压的检出, 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2]。

3 社区医疗机构的现状

随着国家的政策落实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 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条件明显改观, 首先是面积扩大, 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临床的检测仪器配备比较齐全, 能够基本保证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组成上除基本的医疗及医技人员, 还包括公共卫生管理人员, 并且定期进行全科医师培训。社区成立责任医师团队, 对辖区居民统一建立健康档案, 全部录入微机, 进行定期访视, 实现信息化管理, 每年定期对60岁以上成人进行身体检查。同时高血压管理已经纳入为慢性病管理当中。另外, 基本药物制度和社区医保的实施也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提供了根本性的保证, 使高血压患者用药更加方便、实惠。作为政府主办具有公益性质的基层医疗机构, 社区主要领导积极发挥着管理、组织协调作用, 同时调动社区医生的积极性, 努力提高基层医师的业务水平和防治技能, 为高血压防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 社区高血压防治具体措施和意义

社区医疗机构把高血压防治纳入到慢性病管理中, 通过高血压的防治有效的提升高血压人群的三率水平。高血压的防治其实就是防和治的问题。首先是预防, 医疗机构针对社区的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广泛宣传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让人们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 引导居民的高度重视, 提高社区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危险因素的干预, 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 如讲座、义诊、发放传单、专栏、板报、影音播放以及定期入户调查, 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也可以到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同时社区门诊还对35岁以上成人建立高血压登记管理, 重点干预35岁以上的正常高值血压、超重肥胖人群。再就是治疗, 一方面针对患者治疗率低, 医疗机构成立责任医师团队, 按照高血压患者的轻重进行临床评估, 根据危险分层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并进行分级管理, 进行合理药物治疗。按照长效给药、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原则, 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测, 使患者的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科学系统的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另一方面, 积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 比如减少钠 (盐) 摄入、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指数、保持心理平衡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 还可以降低血压, 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的风险。

综上所述, 社区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也应注意到还面临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比如各地医疗条件的不均衡以及医疗水平的有待提高, 还有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 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三率水平偏低的因素。另外, 近年来, 我国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急速上升, 肥胖是导致儿童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必须从儿童抓起, 应该从小就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目前来看, 社区在35岁以下人群高血压防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区, 如何针对上述人群进行高血压防治也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力生, 吴兆苏, 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修订版)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15.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论文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高血压血栓前状态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龄46~79岁,平均56.28±5.65岁,平均病程5.28±1.37年;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45~82岁,平均57.36±5.85岁,平均病程5.72±1.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高血压1、2级诊断标准,分类标准主要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②患者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合并脑梗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血栓患者;③严重心力衰竭、急性感染、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干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治疗方案。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次,每天2次;培哚普利片,4mg/次,每天1次。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体质干预。①健康知识宣传与教育:医院制定与印刷健康手册,让患者从手册上了解更多与高血压疾病相关的知识,手册内容主要是以中医体质特征为依据,告知患者养生保健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功能摄养、饮食调节等。②每季度定期举办知识讲座,每期定一个主题,如高血压的主要危害、高血压可能诱发的并发症等。③注重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若发现患者有不良情绪,需及时开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④中药调理,辨证施药;坚持扶正为先、祛邪为次的原则,告知患者身体需长期调理,不能操之过急,寓药于食,大方小剂;阴虚阳亢体质者可服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等药物;郁火偏盛者可服丹栀逍遥散;痰湿内盛者可予白术天麻汤、二陈汤、归脾丸口服;化热者可服用温胆汤;气虚体质者可服参苓白术颗粒、归脾丸、玉屏风散。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3、9、12月的血压情况与SF-36评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舒张压降低超过10mmHg,达正常范围,或舒张压未达正常范围,降低超过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到10mmHg,达正常范围,或舒张压未达正常范围,与治疗前相较下降10~19mmHg,收缩压与之前相较下降30mmHg;无效:治疗后不满足上述条件。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生活方式,每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结果

2.1血压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6、9月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 SF-36评分

观察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生活方式与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近几年,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据报道,我国每年约230万人的死亡原因与血压上升密切相关[3]。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较高,给其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高血压血栓前状态是机体可能形成血栓的状态,出现纤维蛋白前PTS(血栓前状态)可以为血栓栓塞的发生提供条件。以往临床主要通过常规西药治疗,通过抗高血压治疗,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所降低,但长期服药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出血的几率。

中医认为,这类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正气盛衰,与患者体质存在较大关联。前期研究发现高血压血栓前状态中医体质特征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案。高血压PTS患者常见体质主要有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可实施中医体质干预。研究表明,观察组实施社区中医体质干预,血压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贻禄,卢健棋,李成林,等.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4(1):31-34.

[2]卢健棋,雷贻禄,李成林,等.中医体质调理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研究[J].山西中医,2013,29(3):37-39.

[3]卢健棋,罗锦伟,李成林等.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社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的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6):13-16,89.

上一篇:汽车展厅空调节能设计下一篇:大学生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