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治疗体会论文

2024-07-01

高血压药物治疗体会论文(精选10篇)

高血压药物治疗体会论文 篇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1]。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值目前广泛接受的目标水平为:心血管疾病风险低中危患者为<140/90mm Hg,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以及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为<130/80mm Hg,老年高血压患者为<150/80mm Hg。由于高血压患者中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经多种药物治疗依然无法达到目标血压值的情况,此时我们称其为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是临床治疗难点问题,患者血压长期处于正常水平之外更容易导致靶器官受到损害。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8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总结不同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体会,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有68例,女性患者为60例,年龄在4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岁。病程在2年到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年。以上入选患者均符合2008年美国心脏协会所发布的专家共识[2]:患者应用三种或是超过三种降压药物之后依然不能达到降压目标,并且三种药物中有利尿剂,左右药物的使用剂量均已为最佳值。同时排除了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障碍、心肌病、严重瓣膜性心脏病、继发性高血压、进行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6个月内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情况。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6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常规服用氨氯地平片以及厄贝沙坦片,用量为:氨氯地平片每天服用5到10毫克,厄贝沙坦片则每天服用150到300毫克。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每天加服25到50毫克双氢克尿噻片,B组患者则每天加服20到40毫克安体舒通片以及6粒麝香保心丸,后者分三次服用。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两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并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心、肝、肾、电解质、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患者的DBP下降幅度超过10毫米汞柱并且达到正常水平或者是DBP的下降幅度超过20毫米汞柱,则为显效;患者的DBP下降幅度不超过10毫米汞柱但是已经达到正常水平或DBP下降幅度在10到19毫米汞柱之间或是SBP下降幅度超过30毫米汞柱,为治疗有效;患者经治疗后,没有达到以上任何一项条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压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TC、TG、LDL-C以及HDL-C等指标经治疗之后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B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观察指标的测定结果如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93%,差异较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在临床高血压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在20%到30%之间[4],目前还不清楚导致顽固性高血压疾病的详细原因,因此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也比较缺乏。目前临床上主张使用联用多种降压药物的方法予以治疗,但是效果依然没有达到预期。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析不同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效果,因此在联合使用氯氨地平以及厄贝沙坦的基础上,A组还加入了双氢克尿噻,探析三种药物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效果,而B组则是基于中西药物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思路,在联合使用氯氨地平以及厄贝沙坦的基础上同时加入了安体舒通片和麝香保心丸。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中西不同药物联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B组效果更好,总有效率为85.94%,明显高于A组,差异较为明显,因此提示,在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中西不同药物的联合使用有着较好的效果。

有临床专家认为,中西不同药物联合与单纯西药联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相比,效果更好的原因是中药在防止患者靶器官损伤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以本次使用的麝香保心丸为例,其含有苏合香、蟾蜍、冰片、麝香、人参以及牛黄等中药材,因此具有活血化瘀、益气扶正、理气散结以及培元固本等功效,同时还能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进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防止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通过调节患者的血脂功能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方式达到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治疗方案不适用于肾功能不全以及血钾含量偏高的患者[5]。

综上所述,联用多种不同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西不同药物,效果会得到显著加强,其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的出现,确保患者血液流通的顺畅,进而实现降压的目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汝宁,唐荣德,周振强等.安体舒通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2(13):133-135.

[2]王德均.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7(22):1069-1070.

[3]高翔.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3,05(31):61-64.

[4]彭夏.非洛地平联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22(27):136-137.

[5]杨月花.补肾活血汤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08(05):67-69.

高血压别忽视非药物治疗 篇2

一要减轻体重 超重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减重可使血压不同程度地下降,并可明显减少同时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减重的方法之一,是减少主食和膳食中的脂肪成分,少食煎炸类和含糖较高的食物,搭配一些热卡较少而富含营养素的豆类、蔬菜、水果等;一日三餐要规律;保持八分饱;少吃零食;等。

二要限盐 研究证实,限盐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人群血压或减慢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能增强降压药的疗效。人体对钠的生理需要量每日仅为5克,而日常生活中,膳食内的含盐量远远超过人体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群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4~5克为宜。

三要补钾补钙 高血压患者,尤其盐敏感者更应注意补充钾,多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新鲜的绿叶菜如菠菜、苋菜、雪里红、油茶等含钾较多;豆类含钾也丰富;蘑菇、紫菜、海带以及木耳等菌类也是钾的重要来源。补钙有增加尿钠排泄的作用。根据我国膳食结构中钙摄入普遍低而钠摄入过多的具体情况,增加钙的摄入,对预防高血压及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也十分必要。因此提倡饮用牛奶及其制品。新鲜蔬菜中,油菜、芹菜、萝卜缨、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含钙量也较高,要合理搭配食用。

四要适当运动 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体力活动具有自然、易行、方便、经济、健身等优点,应积极提倡和广泛推广。高血压患者最好有一张适应自己的生理条件和病理状况的准确、可行、有效的运动处方。运动项目如散步、快走、做操、登山、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程度、运动频率与运动持续时间一定要适合自身体质。

五要限酒戒烟 饮酒量大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有直接关系。长期饮酒使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儿茶酚胺水平增加,还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及血管加压素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主张饮酒者每日不超过一两白酒的量。我国专家认为,高血压病人应积极提倡不饮酒,对于肥胖和正在服降压药的患者以及孕妇,更应禁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可引起小动脉持续性收缩,天长日久,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渐渐增厚,形成小动脉硬化,促使高血压的进一步恶化。吸烟还能使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快,容易发生急进型恶性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下决心戒烟。

六要精神愉悦,心情平和 高血压与人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剧烈的精神刺激会使血压增高,过度喜悦或过度悲伤、忧虑等都会加重高血压病情。因此,高血压患者要保持一种相对平静的心情,避免情绪较大幅度波动。“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善于排除不良情绪,保证足够睡眠,与人和谐相处,积极参加健康文娱活动,如唱歌、旅游、钓鱼、书法绘画、棋类比赛,让生活富有情趣。

小贴士

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 篇3

1 一般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降压, 使血压稳定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水平,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恶化。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上是对每个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WHO-ISH认为, 任何一类均可作为高血压的初始治疗药物, 药物的使用顺序如下:利尿剂、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α-阻滞剂, 一般从最小剂量开始, 用药一般每天1次, 以防止靶器官的损害, 国内许多临床实践及实验表明, 2/3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多种降压药物使血压稳定达标。现被临床证实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利尿剂, 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ACEI或ARB。采用联合用药能有效避免长期大剂量产生的副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 应逐渐摸索一个有效最小剂量, 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在血压平稳控制1~2年后, 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减少药物的品种和剂量。

2 高血压并发症的降压治疗

2.1 脑血管病降压目标

由于高血压的原因, 脑血管的自身调节功能下降, 脑血流减少, 所以需要更高的血压来维持血流的流动。在临床上, 针对不同的脑血管疾病而采用不同的降压药物。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临床首选CCB尼莫地平, 主要是因为尼莫地平能选择性扩张血管, 无盗血的现象, 在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不影响脑代谢。对于脑动脉硬化患者, 降压目标为140~150/90~100mmHg, 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不宜降压治疗, 一般认为, 收缩压180mmHg, 甚至达220mmHg才需要进行降压治疗, 对于急性期是否需要降压目前没有一致的观点。脑梗塞慢性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再次复发, 控制好血压是基本的要求, 血压一般控制在140~160/90~100mmHg为宜, 原血压偏高但未达标者, 建议降至120/80mm Hg左右, 并坚持长期服药。应选用既有良好降压效果又有扩张脑血管作用的药物如ACEI卡托普利, 或以ACEI和利尿药联用[1]。

2.2 冠心病降压目标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正常血压者的2~4倍。在临床上,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降压药物的应用应全面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多数学者认为将收缩压控制在85~90mmHg最为理想。适当的降压可降低左心室负荷, 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对于冠心病患者首选长效CCB与β-阻滞剂。CCB可扩张血管, 降低外周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 扩张冠状动脉, 改善侧支循环等。原发性高血压可选用非洛地平5mg, 1次/d, 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每日服用75mg阿司匹林可预防心肌梗死。β-阻滞剂能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和再梗死的发生。

2.3 糖尿病降压目标

高血压在糖尿病人群的患病率大约在40%~55%,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血管风险大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 大多数学者认为血压的控制目标≤130/80mmHg, 这样能够减少发生肾病的危险性。但是同时有可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率和肾脏损害。一般药物多采用ACEI、CCB。ACEI可减慢肾病进展, 减慢血压正常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2.4 肾脏疾病降压目标

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肾功能障碍, 而肾功能障碍又可引起高血压加重, 导致恶性循环发生。因此适当的降压可以缓解肾脏疾病的发展, 大多数学者认为, 血压降到150~160mmHg为宜。对肾功能不全者, 首选CCB, 其次为ACBI (如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应禁用) , 亦可采用α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在早、中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但要注意低血容量或病情晚期可使肾功能恶化[2]。

3 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目标

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 (BP≥180/120mg) , 同时伴有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急性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3]。高血压急症治疗原则是迅速降压和控制性降压。降压治疗是将血压逐步降低血压, 降至安全范围, 一般在160/90mmHg左右稳定病情, 防止靶器官损害。常用降压药物有 (1) 利尿剂 (2) 受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有拉贝洛尔, 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以外的各种高血压急症, 每10min静注20~40mg能逐步将血压降低到预定的目标值, 达标后改用口服;或用0.5~2mg/min持续静滴也能有效逐步降压[4]。 (3) 血管扩张剂。主要应用药物为硝普钠。松弛血管平滑肌, 有效且快速降压并能降低左右心室的前负荷, 减少心肌耗氧量。 (4) 硝酸甘油。比较适用于伴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者。此药使用方便、血压下降平稳。是高血压急症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高血压,并发症,降压,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学夫, 龙登毅.高血压主要并发症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J].中国药房, 2008, 19 (26) :2069-2070.

[2]韩玉玲.高血压治疗要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2B) :68-69.

[3]郑德力, 孙得玲.高血压急症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5) :63.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临床观察 篇4

关键词 高血压 非药物治疗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2月期间门诊就诊的轻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60例,血压(140~159)/(90~99)mm Hg,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35~50岁,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闷和头胀、失眠、耳鸣、气短等症状。病症持续的时间在3~6个月,相关检查未见异常,亦无高血压病家族史。60例患者中均有喜食高脂肪食物、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40例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约为10g。肥胖者10人。

治疗方法:均采用了非药物治疗。①限钠摄入:生理需要量每日仅为0.5g,控制食盐每日摄入量在6g左右,盐浸食品如咸鱼、咸菜和酱菜等禁止食用。②防治体重超重:对于肥胖者限制饮食的过量摄入,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和增加热量的消耗。加强运动锻炼。③禁烟戒酒。④适宜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运动量过大及过于剧烈,量力而行。我国传统气功和太极拳是较好的治病养身方法。⑤行为治疗:针对有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者,鼓励多参与书法、绘画、娱乐活动等社交活动。

结 果

45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数月至半年后门诊或院外随访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血压偏高都得到控制,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头晕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精神状态改善,工作生活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5例患者因不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非药物治疗仍然作为基础治疗。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引起脑、心、肾的损害,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尤其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心肌梗死的5~6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高血压患者人数不断上升,估计有1亿2千万人,其中轻型患者约占80%。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近年来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因为非药物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非药物治疗不需服药,花钱少,可以极大降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其次没有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很多病人单纯应用非药物治疗,血压亦能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部分病人可以自动转为正常。另外非药物治疗还有着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非药物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所需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坚持服药的依从性[1]。

我国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占全国所有医务人员的70%左右,他们承担着占我国总人口80% 的农村农民和中小城市居民的疾病诊疗和防治任务。在全国上下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和提倡勤俭节约的今天,提倡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可以极大地减少当前我国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实现我国人均寿命的大幅提高,推动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2]。

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不能一味的治疗不变,如果应用非药物治疗后血压未降至正常范围以及中度以上程度的高血压患者都必须及时应用药物治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同时可以辅助非药物治疗。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不了解高血压病相关知识,不懂得高盐、饮酒和吸烟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特别不知道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社区医生有责任做好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指导患者有意识的维护健康,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二级预防和系统随防,建立医疗档案。消除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做到早普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高血压级别及危险因素,个体化的确定每一个高血压的优化干预策略,不断总结经验,让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得到应有的最佳治疗,从而提高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高血压防治的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

参考文献

1 张季平.临床内科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00-1102.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8月至2013年1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00例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患者知情, 依从性好;体质量指数<30 kg/m2;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合并肝、脑、肾等器官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降压药物的禁忌证。其中男231例, 女169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 (56.09±3.23) 岁;平均病程为 (10.56±3.25) 年;平均BMI为 (24.56±4.25) kg/m2;平均舒张压为 (164.23±2.36) mm Hg;平均收缩压为 (100.65±6.25) mm Hg。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0例,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0 mg口服治疗, 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 (由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批号000401, 每片含量75 mg) 75 mg治疗, 每天1次。两组都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分为为显效、有效、无效等三个级别, 显效:血压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血压下降20%左右,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在血压监测中, 我们选择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监测, 可读数据达80%以上方为有效。同时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主要包括头晕、恶心、乏力等。

1.4统计方法:

统计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来处理, 两组间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0%, 对照组为82.0%, 治疗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对比:

在治疗期间进行观察, 治疗组的头晕、恶心、乏力、心悸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对症处理后好转。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最大危险因素。我国目前有近1.5亿高血压患者, 血压的控制率仅为7.0%左右。而高血压患者积极降压治疗, 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5]。

在常规治疗药物中, 氨氯地平的应用比较多, 其能够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防止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起到保护甚至逆转靶器官损害的作用。

厄贝沙坦是继缬沙坦之后又一种应用于临床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高血压药物[6]。从治疗机制上来说, 厄贝沙坦能减少缓激肽的降解和抑制交感功能, 起到降低周围阻力、改善动脉顺应性、扩张血管、改善心室舒张功能、清除自由基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并且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比较好[7]。本文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0%, 对照组为82.0%, 治疗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厄贝沙坦的疗效持续性强, 可持续24 h, 对肝肾功能影响小、起效快、药效作用平稳[8,9]。本文在治疗期间进行观察, 治疗组的头晕、恶心、乏力、心悸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对症处理后好转。表明药物联合治疗能改善动态血压参数, 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总之, 高血压治疗中采用联合药物治疗能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eng LD, Xin HW, Salvesen H, et al.Review of the use of defined daily dose concept in dr ug utilisation research in China[J].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ety, 2012, 21 (10) :113-115.

[2]方焕荣, 张向红, 庄晓丹.珍菊降压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5) :88-91.

[3]Zhang LL, Li YP, Zeng LN, et al.Applying"children defined daily dose"to assess appropriate dose in pediatrics[J].J Evidencebased Med, 2012, 5 (1) :78-80.

[4]荆忱, 李洁, 傅涛, 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中国医药, 2014, 9 (3) :303-305.

[5]程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替米沙坦改善糖、脂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J].血管病学进展, 2008, 29 (3) :494-496.

[6]王秀玲, 兰超.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192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6) :100-101.

[7]Oparil S, Abate N, Chen E, et al.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evaluating losartan potassium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hydrochlorothiazide versus placebo in obes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Curr Med Res Opin, 2008, 24 (4) :1101-1114.

[8]陈江波.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 (3) :292-293.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 篇6

1 药物治疗现状

高血压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房颤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发病因子。约2/3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且很多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对收缩压≥160 mm Hg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能降低心血管事件,但对于收缩压为140~159 mm Hg者的最终治疗益处尚不很清楚[1]。

过去,降压临床试验一般是将治疗药(常用者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降压药)与安慰剂作比较,近10年来,多采取在两种或数种治疗药物之间进行比较。对于无特别治疗指征的一般高血压患者,美国有关的治疗指南推荐噻嗪类利尿剂为起始治疗药物,但欧盟国家治疗指南并未对此进行专门推荐,而是认为,对于任何年龄阶段的成年高血压患者,重要的是有效控制血压,而不是首选何种药物[2]。

由于多数老年患者需≥2种抗高血压药才能达到控制血压<140 mm Hg的治疗目标,如果在单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无效时,可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增强降压效果。而与ACEI+利尿剂相比,ACEI+钙拮抗剂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其死亡率的作用更明显。值得重视的是,接受利尿剂、ACEIs、ARBs的老年患者,有发生肾功能障碍和电解质异常的可能,应注意维持正常的血钾血钠水平;且此类用药患者不宜接受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肾损害和影响血压控制[3]。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为噻嗪类利尿剂、ACEIs、ARBs、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5类药物;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初始剂量宜为正常成人剂量的1/2,然后按血压控制情况,大约间隔4周时间调整1次为宜。

2 各类抗高血压药

2.1 噻嗪类利尿剂

代表品种为氢氯噻嗪和氯噻酮,这类药物的特点是价廉、多数患者耐受性好,并确能使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治疗品种。

840名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范围160/90~239/119 mm Hg),随机接受氢氯噻嗪(25~50 mg/d)和氨苯蝶啶(50~100 mg/d),控制不满意时再添加甲基多巴。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压下降19/5 mm Hg,且在7年随访期中,各种心血管事件下降29‰(人/年),心因性死亡下降38%[4]。

4 736名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219 mm Hg舒张压<90 mm Hg)随机接受氯噻酮(12.5 mg/d)或安慰剂,治疗组疗效不佳时氯噻酮剂量加倍或添加阿替洛尔(25~50 mg/d),5年后随访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主要终点脑卒中发生率下降36%,次要终点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也明显降低[5]。

3 845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 mm Hg),随机接受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d)或安慰剂,治疗组疗效不佳时再添加培哚普利(2~4 mg/d)以达血压控制靶值150/80 mm Hg,平均1.8年的随访期结束后,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血压平均下降15.0/6.1 mm Hg,脑卒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下降30%和64%,全因死亡下降21%[6]。

33 357例年龄≥55岁(平均67岁)伴有≥1个冠心病危险因子的1~2期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氯噻酮(12.5~25.0 mg/d)或氨氯地平(2.5~10.0 mg/d)或赖诺普利(10.0~40.0 mg/d),视血压控制情况可添加阿替洛尔、利血平或氯压定,仍无满意疗效时可再添加肼酞嗪。平均4.9年的随访期结束后的结果表明,主要终点(致命或非致命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在3个治疗组间无差异,但与赖诺普利组相比,利尿剂组患者脑卒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下降15%和19%;与氨氯地平组相比,利尿剂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38%。作者认为噻嗪类利尿剂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优点,是抗高血压药的首选[7]。

2.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已有数十年历史,但疗效不甚理想。4 396名年龄65~74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209 mm Hg/舒张压<115 mm Hg)随机接受利尿剂(氢氯噻嗪和阿米洛利)或阿替洛尔或安慰剂,平均5.8年随访期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利尿剂组患者脑卒中、冠心病和全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而阿替洛尔组并无明显治疗效果,且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差,中途退出率竟达63%。此后,多项临床研究亦得到类似结论。一个包含10项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6 1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型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利尿剂在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冠心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等诸方面均优于β受体阻滞剂。至此,临床不再提倡将β受体阻滞剂(特别是阿替洛尔)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还有人主张此类药物不宜作为首选降压药[8,9]。

尽管如此,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等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仍具有一定治疗地位。而且,β受体阻滞剂对于冠心病特别是有心肌梗死病史、收缩性心力衰竭及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的患者有治疗优势,适合于兼患有这些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2.3 钙拮抗剂

拮抗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而且安全。

在欧洲进行的一项有4 695名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219 mm Hg/舒张压<95 mm Hg)参加的临床试验,患者随机接受尼群地平(10~40 mg/d,视病情可添加依那普利5.0~20.0 mg/d和氢氯噻嗪12.5~25.0 mg/d或安慰剂),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尼群地平治疗组患者的脑卒中、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此后,在中国进行的同类型试验亦证明,与安慰剂组相比,尼群地平组患者的脑卒中、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10,11]。

不同钙拮抗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亦有报道。6 600例年龄70~84岁的高血压患者(>180/105 mm Hg)随机接受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非洛地平、依拉地平)、ACEI(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或复方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结果,除ACEI组的非致命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外,三类药物的各类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差异。此前,有报道氨氯地平、赖诺普利和氯噻酮防治55岁以上高危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终点(致命或非致命心肌梗死)无明显差异,但与利尿剂相比,钙拮抗剂可使心力衰竭发生率升高38%。而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使用维拉帕米+ACEI后,在降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等方面与阿替洛尔+噻嗪类利尿剂具同等疗效[12,13]。

新近报道的一项大型临床试验对11 506例年龄≥55岁且有高度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的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或氢氯噻嗪+贝那普利的相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组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各类心血管事件分别下降20%和17%[14]。总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适宜用于患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但其血管扩张作用可导致头痛、外周水肿、体位低血压等;而当其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时,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好,其原因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部分抵销了其心动过速、头痛等副作用。应指出的是,尽管新型钙拮抗剂的体位低血压发生率低,但老年患者使用时仍应注意防护[14]。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s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疗效与钙拮抗剂、利尿剂等相同。还有资料指出,与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相比,ACEIs(如依拉普利)使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下降17%,对女性患者则疗效相同。大型临床对照试验结果表明,9 297例有高度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年龄≥55岁的老年患者随机接受雷米普利(10 mg/d)或安慰剂,5年观察期结束后,与安慰剂组相比,雷米普利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下降37%,脑卒中下降33%,心肌梗死下降22%,防治效果十分明显[15,16]。

ACEIs适用于兼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肾病、心收缩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史和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亦是老年性高血压合并上述病症的首选药物。ACEIs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发生率为1.7%)、干咳(4.2%),偶见肾功能损害(0.7%);补钾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可发生高血钾。老年人特别是肾功能减退者开始宜以低剂量,视病情逐步增量。但双肾动脉狭窄患者不宜使用,以免恶化为肾功能衰竭[17,18]。

2.5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

ARBs降压作用与ACEIs相似,但不良反应(包括干咳)较少见。有评论指出,ARBs代表品种之一的氯沙坦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大型临床试验中之所以取得优越效果,其部分原因是作为对照品种的阿替洛尔疗效甚差(参见“β受体阻滞剂”节)所致;而在一项有15 000余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有高度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者参与的大型临床试验中,ARB另一代表品种缬沙坦防治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效果与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相同。尽管许多临床试验均已证明,ARBs治疗高血压确有疗效,但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s)相比,此类药物用于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证据并不多。ARBs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患者恶化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但对于患有此类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ARBs和ACEIs均是首选治疗药物。此外,临床实践已证明,ARBs和ACEIs不宜联用,因有加大肾功能损害和高血钾的危险,且联合用药的增效作用有限[1]。

2.6 其他抗高血压药

氯压定、甲基多巴、利血平等中枢降压药一般不推荐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因为这类药物的镇静作用明显,可诱发或加重抑郁症状。必要情况下,此类药物可用于联合治疗(常配合利尿剂)以取得最大降压效果。α肾上腺素能滞断剂降压作用明显,但可引起体位低血压,与扩血管药或利尿剂合用时发生率更高。24 335例患有高血压并兼具另一种冠心病发病危险因子的老年患者(≥55岁),随机接受多沙唑嗪(2.0~8.0 mg/d)和氯噻酮(12.5~25.0 mg/d),平均观察期3.3年,结果,与氯噻酮相比,多沙唑嗪各类心血管终点事件危险升高25%,其中心力衰竭危险竟升高1倍,多沙唑嗪不得不提前停止使用。有鉴于多沙唑酮不佳的临床效果,再结合这类药物较明显的不良反应,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时应特别谨慎[19]。

新型肾素抑制剂阿利克仑(aliskiren)降压作用明显,901例65岁以上患有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分别接受阿利克仑(150~300 mg/)和雷米普利(5~10 mg/d,活性对照),进行为期36个月的降压作用比较,结果,阿利克仑治疗组的有效降压率优于雷米普利(42%∶33%,P<0.01)。但是,心血管事件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指标,该试验未做观察[20]。

3 多药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间的配伍,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

但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肺病、神经系统疾病、关节疾病等,还需相关药物联合治疗。有调查表明,44%的老年男性和57%的老年妇女接受5种以上的处方药物治疗,除使用频率高的降压药外,这些品种还包括抗心衰药、抗糖尿病药以及阿司匹林、华法林、他汀类、非甾体抗炎药等。多药治疗带来的治疗代价、治疗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21]。

多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之一就是药物相互作用频率增加,同时用药达两种时,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发生率为13%,达6种以上时,发生率则剧增至82%,需要警惕。而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老年患者中也表现明显,接受多药治疗者发生率更高。如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常用药物,但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发生急性心功能失代偿,可导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发生间歇性跛行,可导致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发生支气管收缩,而且,β受体阻滞剂还可使抑郁症患者病情恶化。而非甾体抗炎药可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增高,使慢性肾功能损害老年患者产生急性肾衰竭。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利尿剂可发生高血糖,老年低血钾患者使用地高辛可发生心律失常等,均是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的典型案例。而且,老年人仅凭退休金生活,多药合用明显加重其经济负担[22],中国的情形尤其如此。

另外,考虑到一般门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仅为50%,而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差,秉性、疾病状态、生活习性(如饮食、运动、嗜好)、经济状况以及药品本身都可能对依从性造成影响。而随着药品数量和用药频率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下降。

4 结论

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药物治疗 篇7

关键词:高血压,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在临床上,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1]。近年来, 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 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尤其在农村, 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 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低[2]。高血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危害性极大。因此, 探讨适合于农村情况、安全、有效的高血压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治农村高血压患者126例, 分别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农村高血压患者126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63例。患者年龄40~79岁, 平均 (64.4±2.9) 岁;其中男65例, 女61例;病程1~10年, 平均 (3.5±1.4) 年。所有患者均为院外血压控制不满意且入院时血压已达到2级或3级的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10 mg/次, 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 具体方法为: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 mg/次, 1次/d, 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方法同对照组。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患者舒张压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但下降>20mm Hg或下降>10 mm Hg, 且恢复至正常水平; (2) 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 Hg或降至正常值或收缩压下降>30mm Hg; (3) 无效:不符合有效与显效的标准。

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2%,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见表2。

讨论

高血压疾病是一个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原因, 是因多种病因而导致的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近年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社会快速发展,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改变, 高血压的发病人数不断上升。在我国, 农村人口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人口, 且农村患者由于受经济条件或疾病认知较差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较差, 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因此, 探讨适合的治疗农村高血压患者的良好方法尤为重要。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 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3], 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 其具有血药浓度的时间曲线平缓且长久、不良反应小、作用时间长、价格低廉、费用/效益比好等优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其价格低廉, 长效降压, 作用平稳, 对患者的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受到国内低收入群体的青睐[4]。硝苯地平缓释片单一用药常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可对高血压的治疗起到协同作用, 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且治疗有效率高, 两种药物的价格低廉, 患者的治疗负担较轻, 尤其适用于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为探讨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药物治疗方法及效果,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6例农村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3例, 分别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及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 结果显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低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 (P<0.05)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 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 (P<0.05) 。

综上所述,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效果, 且价格低廉, 在农村患者的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要点解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 2007, 14 (10) :47-51.

[2]李慧, 刘懿卿, 田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11) :1349-1351.

[3]张念玉.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2) :24-25.

高血压肾病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发病年龄42~81岁,平均65.7岁。<60岁18例,>60岁28例。高血压病病程5~30年,平均9.8个月。其中高血压病1级8例、2级16例、3级22例。发现并发肾脏损害的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平均1.3个月。本组46例均符合卫生部和中国高血压联盟1999年10月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1.2 临床表现

本组有24例出现心悸、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同时伴有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压难以控制正常,部分患者尿量减少,临床以原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住院;12例仅出现头痛、头晕,有时伴有视物旋转等高血压一般性非特异性表现;8例既往诊为高血压肾病,其中2例合并脑血栓形成住院。

1.3 辅助检查

X线胸片:18例心胸比>0.50,11例心胸比大于0.55,17例心胸比正常。心电图:左室高电压13例,左室肥厚4例,ST-T波改变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永久性心房颤动1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正常7例。双肾B超:双肾缩小5例,正常35例,未检6例。眼底:病变8例。○55实验室检查:尿蛋白(±)~(+)5例、尿蛋白(++)10例,尿蛋白(+++)14例,尿蛋白(-)17例。BUN>7 mmol/L 19例,>20 mmol/L 14例,正常13例。Cr正常20例,Cr>135 μmol/L 17例,>200 μmol/L 6例,>400 μmol/L 3例。

1.4 诊断标准[1]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lj:① 为原发性高血压;② 出现尿蛋白前一般已有5年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③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镜检有形成分少;④ 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⑤ 除外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⑥ 除外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⑦ 年龄在40~50岁以上,有高血压性左心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有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病史,血尿酸升高,肾小管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病程进展缓慢等可做为辅助诊断条件;⑧临床诊断困难肘,可做肾活检行病理诊断。

2 药物治疗

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前提首先是必须把血压逐渐降到正常,避免肾脏的继续损害。应选择具有降压和保肾双重作用的药物。我院46例入院前未坚持服降压药治疗10例;间断服降压药治疗8例;规则服降压药治疗28例。入院后对症治疗为主,均给予控制血压、利尿、保肾、透析及各种对症支持治疗。(1)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2)水肿治疗:利尿剂。(3)降压治疗:①利尿剂;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拮抗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其中钙拮抗剂、ACEI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更有利,ACEI降低尿蛋白优于其他的降血压药物。使血压有效地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18.7/12kPa,140/90 mm Hg),能够预防、稳定或延缓高血压肾损害。(4)合并高血压脑病、视力迅速下降:,可静脉给药,常用硝普钠,力争在12~24 h控制血压。(5)联合用药: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也提倡“鸡尾酒疗法”,尤其是治疗高血压肾病比较顽固的患者。联合用药不仅能减少每种药的药量,副作用也会相对减少,甚至会抵消。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α、β受体阻滞剂,还有一些复方制剂,比如珍菊降压片、复方降压片等都可以作为高血压肾病的联合用药。(6)注意监测血压及不良反应。

3 结果

经治疗有6例尿蛋白、血BUN、Cr均恢复正常,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病情恶化(BUN>20 mmol/L、Cr>400 pmol/L)自动出院。心电图ST-T波改变16例中11例复查恢复正常,阵发性心房额动1例转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3例恢复正常,左室高电压13例,有6例恢复正常。X线胸片未复查。提示BUN>20 mmol/L、Cr>400 μmol/L的患者预后差。

4 讨论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预后差。高血压肾病的肾脏损害,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本组多尿、夜尿增多及腰膝酸软等早期肾脏受损的表现不明显,并不为人们所注意。因此高血压肾病不易早期诊断。高血压肾病早期常规检查可无异常,所以许多患者仅知自己有高血压病,却不知肾功能已有损害,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机会。当高血压患者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时,说明病情已发展到相当重的程度,一般很难恢复。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高血压肾病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在以往经典检测手段的基础上,寻找更为灵敏、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诊断依据的检测方法。其中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有重要价值[2],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率。其次血清和尿β2-MG的测定[3],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亦有重要价值。此外,有报道血α1微球蛋白(α1-MG)比血β2 m能更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高血压病的发病与治疗与肾脏关系十分密切,肾脏既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因此,不论是哪一期、病程多长的高血压肾脏损害,控制高血压对于防止肾脏病变的持续进展都起十分关键的作用[4]。这也是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的最主要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方法 根据我院4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人院时仅8例既往诊断为高血压肾病,其余均以高血压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为主。结论 高血压肾病仅依赖以往常规的经典方法 很难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控制高血压是延缓高血压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临床观察,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5.

[2]张秀明.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技术的研究进展.因外医学临床牛物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17(5):219.

[3]梅长林,徐洪实.血B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评价.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4):2001.

高血压药物治疗体会论文 篇9

(江苏省丹阳市开发区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江苏丹阳212300)【摘要】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8周以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仅能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提高降药疗效,还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关键词】氨氯地平;卡托普利;社区高血压;疗效【中国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45-01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mlodipin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apto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of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Methods: 120 cases of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captopril in th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only with amlodipine, 8 weeks later for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 P < 0.05 ). Conclusion: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captopril on community hypertension can not only play a drug synergism, raise drop drug efficacy,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Key words】amlodipine; captopril; hypertension; curative effect高血压是慢性病,血压升高对心脑肾靶器官造成慢性持续性损害,严重的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脏病。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经验均证明,控制好血压,可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应认识到长期平稳有效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诊,社区医生可及时通过随访,一方面了解用药、治疗效果等情况,并予以指导,同时可调整用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1]。本文旨在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12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5.3±10.7岁,平均病程7.4±3.7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52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5±10.5岁,平均病程7.6±3.6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5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 血压测量方法 两组采用相同的血压监测方法。上午9-10时、休息10min后取坐位测量右肱动脉血压,使用相同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每个病人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020467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5mg,每日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卡托普利(国药准字H44024904,汕头金石制药总厂)25mg,一日3次。8周以后进行疗效分析。1.3 疗效判定 显效:DBP下降>20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值>30。有效:DBP下降值<20mmHg,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值在5~10mmHg之間,或SBP下降值>20。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水平。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2 结果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P<0.05.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头晕4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率8.3%;观察组头晕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率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据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高血压病患者越来越多,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了社区居民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主要应该控制在初级阶段,社区医生在第一线防治高血压病有着重要作用[2]。对高血压前期的居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并定期给他们监测血压,降低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对已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他强调监测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其做法对降低社区居民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3]。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I转变为AngII减少,从而产生血管舒张;同时减少醛固酮分泌,以利于排钠;特异性肾血管扩张亦加强排钠作用;由于抑制缓激肽的水解,减少缓激肽的灭活;此外尚可抑制局部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组织及心肌内的形成。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氨氯地平特点为与受体结合和解离速度较慢,因此药物作用出现迟而维持时间长。对血管平滑肌的选择性作用大于硝苯地平。在心肌缺血者本品可增加心输出量及冠脉流量,增加心肌供氧及减低耗氧,改善运动能力。此外,本品可能激活LDL受体,减少脂肪在动脉壁累积及抑制胶原合成,因而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病人单用一种降压药,往往不能使血压降到正常范围,而两药联用往往具有协同作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在降低血压方面有协同作用,而且在稳定血压、保护靶器官不受损伤、最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往往使所用各药的剂量减小,副作用也随之减少 [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仅能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提高降药疗效,还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于华明,侯佃波.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J].预防医学论坛,2009,13(9):840-842.[2]冯巧云,刘丽云.谈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28~29.[3]卢云娟,韦薇,阮芳,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调查与分析[J].四川医学,2009,19(11):986-988[4]王苏中,顾缓,李丽霞,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者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7(3):135

浅谈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进展 篇10

1 利尿剂

利尿剂作为WHO推荐的一类最为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排钠利尿, 有效减少细胞外液及血容量, 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因其降压作用较为缓和, 已得到广大临床工作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在1997年美国高血压防治委员会的指导原则中指出, 利尿剂尤其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及合并心力衰竭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2]。而目前通过一系列试验证实, 小剂量的利尿剂在防治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临床效果, 且对于血糖及血脂等指标无不良影响, 确认了利尿剂的降压效果。

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为一类特殊心动过缓或窦房结抑制剂, 通过降低血压及心率从而达到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目的, 同时从根本上降低因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将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机体中, 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碳, 使得血管扩张, 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且不损伤其他细胞与组织, 临床效果较为突出且较安全。据JNC7报告显示, 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脏痛及心肌梗死的患者。另外, 其还适用于患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

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据JNC7报告显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起始药物, 在进入人体后, 通过选择性的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起到抑制血管收缩, 有效减少醛固酮的释放, 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3]。另外, 据糖尿病协会指出,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无论是否出现明显的高血压症状, 也应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为首选药物, 且其作用于人体中对其他受体均未出现明显刺激作用, 体现了用药的安全性。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相关报告指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适应证较为严格, 作为一类较为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 作用于人体后, 可通过扩张患者全身动静脉, 从而减少全身外周血管的阻力, 达到降压的目的。另外, 此类药物还可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 且阻碍醛固酮的释放, 从而缓解患者体内水钠潴留情况, 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压。而据相关报道显示[4], 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明显的改善心脏的功能, 可针对心力衰竭患者起到明显的临床作用, 对于防治循环系统疾病有突出效果, 因此, 可作为一条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新途径。除此之外, 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 需注意其相关禁忌证, 如应慎用于妊娠或高血钾患者中。

5 钙离子拮抗剂

据相关研究试验表明[5], 钙离子拮抗剂同样可作为一类较为实用的抗高血压类药物。其可通过作用于人体细胞中的钙离子通道, 阻碍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 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 降低心肌收缩力, 起到强效降压的作用。另外, 在试验中发现, 针对高血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不仅取得突出的临床效果, 且未增加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证实了此项研究的安全性。而在HOT的研究中指出, 亚洲人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效果较其他人群明显, 应引起国内外相关临床人员的重视。

6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作为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高血压类药物, 通过选择性的作用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使得血管出现扩张, 从而降低外周阻力, 达到降压的目的。而据有关研究指出[6], α-受体阻滞剂还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胆固醇含量, 同时使得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上升。因此, 若在临床中长时间服用此类药物对于脂质代谢也可起到明显的作用, 同时对人体内正常的糖蛋白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另外, 在临床工作中仍需注意的一点是, 应用α-受体阻滞剂易导致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尤其以老年患者或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主。这就要求相关临床工作人员能够在应用此类药物的同时, 对高危人群的血压进行全面的监测, 并注意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

总之, 在应用抗高血压类药物时, 应坚持长时间的规律性用药, 注意治疗过程的循序渐进, 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 应停止用药。

摘要:高血压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时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可诱发多种循环系统疾病, 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目前主要以药物作为治疗高血压的手段, 并且已被广大患者及临床工作者所接受认可。现笔者通过将临床上最为常用的6大类高血压药物的应用进展总结如下, 旨在加强广大人群对降压药物的认识, 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降压药物,新进展

参考文献

[1]张静, 刘洋.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指导[J].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 (8) :24-26.

[2]Aram V.Chobanian, George L.Bakris, Henry R.Black, 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7 report[J].JAMA, 2003, 28 (9) :2560-2572.

[3]李为民, 刘巍.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最佳选择[J].中国实用医科杂志, 2006, 26 (6) :417-418.

[4]钱之玉.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 2004, 28 (4) :145-148.

上一篇:供用电线路下一篇:小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