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

2024-08-15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精选10篇)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 篇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60%~70%。现在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中,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基础或危险因素;认识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优化治疗策略,有效控制血压,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其现实而深远意义。

1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关于老年的界限,我国以60岁为界限。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升高,即收缩压多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称为老年人高血压。

2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半数以上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并多与其他慢性病并存;血压变异性大,易造成血压波动及体位性低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老年人对血压升高可豪无症状,往往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3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降压目标是将收缩压降至140/90 mmm H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130/80 mm Hg以下。但下列情况例外:急性脑梗死160~180/90~105 mm Hg,急性脑出血为150~160/90~100 mm Hg,因脑卒中急性期过度降压有可能加重脑缺血,导致更严重后果;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收缩压目标值定为<150 mmm Hg,主要考虑老年人收缩压控制的实际难度,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要保证一定的舒张压水平有一定难度,因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存在舒张压J型曲线,对于一个收缩压很高和脉压差很大的患者,降低收缩压的同时很可能将舒张压降得太低而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也容易诱发脑卒中。在舒张压不低于70 mm Hg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收缩压使其接近140 mm Hg,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的损害,对于血压过大的波动难以作出迅速而准确的调节,不能耐受短时间内大幅度的降压,否则容易发生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加重靶器官损害。因此在非紧急情况下,降压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60~70岁老年人可在三个月内达到血压目标值,80岁老年人达到目标值时间更长,数月甚至1~2年。如收缩压>180 mm Hg时,可先将收缩压降至160 mm Hg以下,如收缩压在160~179 mmm Hg,可将其降低20 mm Hg,如能耐受可逐步将血压降至目标值[1]。

4 非药物治疗

关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选择,在非药物方面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严格控制血脂、血糖;合理膳食,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可进行轻、中度体育活动,总之运动的强度因人而异。

5 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符合以下特点的降压药,可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用药:(1)提高依从性,可以每日1次给药;(2)作用持续24 h的长效药,能有效的控制清晨血压;(3)兼顾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即存在多种并发症与伴发症。5.1联合药物治疗

5.1.1 CCB+ACEI的药物联合治疗

是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最佳方案,二者均有扩血管作用,都可使外周血管阻力减少,但作用机制不同,因而有协同降压作用;二者均有逆转左室重构作用;此外转换酶抑制剂能抵消钙拮抗剂对肾素-血管紧张素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CCB引起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及踝部水肿可被ACEI/ARB抵消;由于CCB有抗心绞痛作用,ACEI/ARB有抑制心肌重构作用、减少蛋白尿作用,联合应用适用于心肌梗死后有心绞痛或者糖尿病有蛋白尿患者。

5.1.2 ACEI/ARB+利尿剂的联合

ACEI/ARB通过抑制RAAS使外周阻力下降,而利尿剂可以使血容量减少,二者疗效互补;利尿剂可以延长ACEI/ARB作用时间,从而使降压更平稳;而利尿剂引起的RAAS激活、血钾下降、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血尿酸增高等不良反应,可被ACEI/ARB抵消或减轻,二者联用可预防高血压性的血管肥厚和冠状动脉收缩,可以应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厚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5.1.3 CCB+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

CCB主要减少外周阻力同时也有排钠减少血容量作用,β受体阻滞剂则通过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减少心输出量,二者合用疗效互补;其次CCB可抵消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β受体阻滞剂则可抵消CCB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的副作用;再则,CCB和β受体阻滞剂都有抗心绞痛作用,所以对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疗效也是增加的,二者联合适用于伴有心绞痛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5.1.4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少心输出量降压,利尿剂可以减少血容量,因而二者疗效有协同作用;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抵消利尿剂引起的RRAS系统和交感神经兴奋作用;而利尿剂能对抗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钠水潴留,二者联合应用还可以降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但应注意长期应用会导致血清甘油三酯的升高,糖耐量降低,血尿酸升高等不良反应,这一联合方案适用于高血压合心衰者。由于这一方案对代谢影响较大,因而合并糖尿病、痛风及高脂血症者不宜应用[2]。

应了解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对于老年人的降压治疗首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首先非药物治疗,若血压仍不能控制可给予药物治疗,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应逐步降压,多观察药物反应,特别在体质较弱的患者中尤为注意。若有的患者合并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药物选择更应慎重;应测站立血压以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建议应用长效降压药,每日给药一次,使24 h血压均获控制,谷峰比>50%,为达到目标血压需要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3]。

关键词:老年患者,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孙宁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1):7-9.

[2]刘力生.高血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7-491, 1217-1214.

[3]唐新华.老年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实用老年病学,2003, 17.178-180.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用药指南 篇2

老年人动脉硬化,其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管壁变硬、弹性减退,表现为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差比较大,是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80岁~89岁的老年人,血压在180/100毫米汞柱之间者,因中风、冠心病而死亡者,要比50岁~59岁的人高出6~8倍。但对老年人来说,过低的舒张压或收缩压同样具有危险性。国际上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舒张压小于70毫米汞柱或大于90毫米汞柱,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者,比那些舒张压70~80毫米汞柱者的危险性高3.4倍;收缩压低于110毫米汞柱者,比收缩压为130~140毫米汞柱者的危险性高3倍。因此,降压时速度不官过快,降压幅度不官过大。国外学者对15000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收缩压下降2毫米汞柱,中风危险性下降18%;下降4毫米汞柱,中风的危险性下降26%。这说明,平稳的降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弱,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中毒,所以,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来说,应为成年人用药量的1/2~2/3,或者是3/4。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检测血药浓度,计算出用药量,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钙拮抗剂 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较低,可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常见副作用小、药效高的此类药物有心痛定(硝苯地平)、络活喜(氨氯地平)、乐息平(拉西地平)等。

β-受体阻滞剂老年人由于β-受体的功能减退、心肌收缩功能减弱、窦房结功能低下、心率减慢等,应慎用或不用此类药物。

转换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有开搏通(卡托普利)、洛汀新(贝那普利)等。老年患者肾功能不正常或患有咳嗽等疾病者应慎用。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应用不当,可导致体内代谢紊乱。由于老年人肾脏功能有所降低,所以,在尿频、尿量增多的情况下服用此类药物降低血压,往往会导敛钾、钠、镁等元素的过量丢失,引发代谢系统疾病,因而不提倡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必须使用此类药物时,应监测体内所需元素的含量,适时加以补充。

还有一些降压药有导敛精神抑郁的副作用,如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利血平、可乐宁等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最好不用或慎用此类药物。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 篇3

1 临床资料

(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多见:有关资料研究指出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 ISH占50%, 而在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 ISH占87%以上。 (2)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功能减退、血管收缩因子活性下降, 血管收缩功能失调等有关。 (3) 血压波动大:老年人1d之内血压波动大, 并存在较大的季节变化, 所以老年人应常规测量血压, 每天至少测2次, 必要时可行动态血压监测。 (4) 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高血压患者SBP升高多见, 左室肥厚、心力衰竭与猝死的危险性增加。肾功能变化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出现更早, 且更为严重, 最终可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老年人心输出量降低, 可造成心、脑、肾灌流不足, 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可因此升高, 脑出血危险性较高。

2 治疗目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与年轻人相同, 经过治疗后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 Hg以下。ISH患者, 如果治疗前SBP≥180mm Hg者, 暂定目标是SBP先降至160mm Hg, 如治疗前SBP<160mm Hg者应降低20mm Hg或以上。

3 合理治疗

3.1 针对老年单纯性收缩压升高的患者

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降低这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与死亡率, 首选长效钙拮抗剂尼群地平。试验数据表明, 钙拮抗剂治疗可降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性。但在应用一种药物未能达到理想降压时, 联合用药首选利尿剂及ACEI能减少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2]。

3.2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LVH)

LVH是心脏对慢性压力或容量负荷增加的代偿性反应。目前减轻LVH的最重要的方法是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首选ACEI或Ag II受体拮抗剂。LIFE试验证实了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 氯沙坦将比阿替洛尔能更大程度上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复合终点[3]。

3.3 心力衰竭

长期高血压使左室肥厚, 最终导致左室衰竭。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衰以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对无症状但已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宜使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对有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ACEI、β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利尿剂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 剂量充足的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已在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能够纠正或改善心衰, 以及心梗后神经激素异常, 预防心律失常, 降低心衰的死亡率, 可减少再发心梗和猝死[4]。

3.4 肾脏病变

已知ACEI、ARB与CCB都有肾脏保护作用。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贝那普利与伊贝沙坦长期应用可降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 延缓肾衰进程。

3.5 脑血管病

高血压是出血或缺血型脑卒中最危险因素。一般认为在早期急性缺血型脑卒中, 除非血压很高, 如>180/105mm Hg, 应暂停用降压药, 否则过度降压会明显减少脑血流量。脑梗死溶栓时前24h要监测血压, 只有在SBP>180mm Hg、DBP>105mm Hg时, 才可以用静注降压药控制血压。出血型脑卒中血压明显升高, 应先降颅内压, 若血压仍在200/120mm Hg也需降压治疗。目前认为在病情稳定、好转前, 把血压逐步控制在中间水平 (160/100) mm Hg是适宜的。

3.6 糖尿病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治疗重点是将血压严格控制在靶血压 (130/80) mm Hg以下。HOT研究表明, 将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最低水平 (舒张压<80mm Hg) , 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5]。INSIGHT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II型糖尿病的患者若要达到靶血压几乎100%需要联合治疗。通常要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才能达到目标血压。

4 预防

老年高血压防治长期研究表明, 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预防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发生率和死亡率。

摘要:近年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1]。积极控制血压, 能明显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合理用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仅就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予以综述。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合理治疗

参考文献

[1]朱鼎良.我国高血压基因研究十年回顾和几点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 (7) :585.

[2]吴佩芬.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临床药学, 2007, 33 (12) :34.

[3]严晓伟.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临床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7, 5 (6) :11~13.

[4]孙宁玲.正确理解英国NICE指南定位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15 (1) :4~6.

老年带状疱疹的特点及中药治疗 篇4

一般而言,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皮肤损害和神经损害的程度会越来越重。而且由于他们患带状疱疹时出现皮疹症状的时间较晚,所以很容易被误诊,如:上肢的疼痛易被误诊为颈椎病引起的臂丛神经痛;胸部的阵发性疼痛易被误诊为冠心病或肋间神经痛等。据报道,20%~50%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在治疗后会有神经痛的后遗症。其中45%的患者其神经痛的症状可持续8周左右,22%的患者其神经痛的症状甚至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此外,老年带状疱疹若诊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内耳功能障碍、面瘫、眼球部位的急性炎症,甚至失明。因此,老年人一旦被诊断患了带状疱疹,应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服用阿昔洛韦等,以减轻临床症状。由于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痛的症状,病程一般较长,治疗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临床上可配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下面就介绍几则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选用:

一、内服方

1.取当归、丹参各15克,生地、赤芍、枳壳、延胡索、柴胡各12克,桃仁、红花、川芎、甘草各6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一般7天为一个疗程。痛甚者加全蝎、乌蛇各3克;气虚体弱者加党参、白术15克,黄芪30克。

2.取丁香、郁金、柴胡、赤芍各12克,川芎、枳壳、甘草各10克,板兰根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气虚者加黄芪30克;口苦便干者加龙胆草10克;胸闷者加瓜蒌12克。

3.取桃仁、红花各6克,当归、生地、白芍各10克,元胡、郁金、川楝子、防风各9克,沙参、枸杞子各20克,鱼腥草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服下,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可服用2~3个疗程(每服一个疗程后应停药1~2天)。

二、外用方

1.自制消炎止痛酊:取千里光60克,白芷、薄荷各30克,冰片6克,75%的酒精1000毫升。先将前3味药切碎,然后与冰片一起放入酒精中浸泡3天。用此药液涂搽患处,每日可涂3~5次。

2.桉树叶煎汁:取桉树叶适量。先将桉树叶加水煎成浓汁,再用纱布蘸取药液敷于患处,每次敷30分钟,每日可敷3次。

3.取中成药紫金锭或六神丸数粒,白酒或食醋适量。先将紫金锭或六神丸研成细末,再用白酒或食醋将药末调匀。用此药液涂搽患处,每日可涂3~4次。

4.取乌贼骨(桑螵蛸)、香油各适量。将乌贼骨用火烧焦后研成细末,然后用香油将其调匀。用消毒棉签蘸取药膏涂抹患处,每日可涂3~4次。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 篇5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特点分析,合理治疗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发病率高, 其临床症状及特点与中青年高血压明显不同, 在治疗中应注意老年人血压升高的病理、生理特征及机制, 做到临床合理治疗[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

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在60岁以上, 未服药物的情况下, 收缩压≥18.7kPa和 (或) 舒张压≥12.0kPa为老年性高血压;收缩压≥18.7kPa, 舒张压≤12.0kPa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SH) 。

1.2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 男/女比例43/37, 年龄60~88岁, 平均 (68.12±5.45) 岁;高血压病程4-41年, 平均 (15.67±8.23) 年。

1.3 临床表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时血压上升和颜面潮红、头痛、眼花、耳鸣、失眠、心悸、全身乏力等症状64例 (80.00%, 64/80) , 无症状检查时发现16例 (20.00%, 16/80)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3例 (28.75%, 23/80) 。

1.4 血压情况

收缩压平均 (19.67±1.65) kPa, 舒张压 (10.56±1.24) kPa, 脉压平均 (9.11±0.41) k Pa;ISH共39例 (48.75%, 39/80) 。

1.5 并发症及伴发病

本组病例有合并症者57例 (71.25%, 57/80) , 包括高血压病心肌损害、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脑病、尿毒症等。有并发症者33例 (41.25%, 33/80) , 其中包括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溃疡病、糖尿病、肿瘤、高脂血症、痛风等。

1.6 治疗情况

(1) 非药物治疗:轻度临界高血压 (140/90mmHg) 范围内患者12例, 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 限盐, 少荤多素, 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适当做气功及有氧治疗等。 (2) 药物治疗:六类降压药物[利尿剂、钙拮抗剂 (CCB)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均有应用。

1.7 药物治疗依从性

采用Morisky问卷[2]评价, 依从性好27例 (33.75%, 27/80) , 依从性差53例 (66.25%, 53/80) 。

2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是心、脑、肾病变的危险因素, 也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老年高血压具有下列特点: (1) 收缩压 (19.67±1.65) kPa, 舒张压 (10.56±1.24) kPa, 脉压 (9.11±0.41) kPa;ISH共48.75%占48.75%, 与文献报道相仿。与随着年龄增长, 血管系统由于退行性变, 导致大动脉的顺应性明显下降;并且由于受血管活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与5-羟色胺等的影响, 增强了血管收缩反应, 加重了大血管顺应性降低有关[3]。 (2)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 为28.75%, 多发生在由蹲位突然站立或由平卧位突然直立时, 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有关。 (3)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进展, 血压持续升高, 引起靶器官的损害, 最后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4], 本文合并症者71.25%, 有并发症者41.25%。 (4) 依从性好27例 (33.75%, 27/80) , 依从性差53例 (66.25%, 53/80) , 原因包括[5]: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和认识分辨力差;药物品种与剂型增多, 患者对此分辨不清;不能耐受降压药的不良反应等。

关于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心脑及其他器官功能减退, 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差等特点, 故需遵从一定的治疗原则, 以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预期寿命[6]:治疗前后应准确测量坐、立位血压, 治疗期间要动态观察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时, 宜选用作用平和、缓慢的制剂, 如利尿剂和长效钙拮抗剂等, 并根据血压的升降随时调整剂量;降压速度不要过快, 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剂量, 逐步降低, 为有效的控制血压, 一般常选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小剂量联合用药, 以便更好的降压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观察降压的治疗情况, 而且还要注意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反应。如果同时存在其他疾病, 如慢支、风湿病、糖尿病、肥胖、胃肠道疾病等, 要同时治疗, 严密观察合并用药情况, 避免药物相互干扰;治疗方案尽可能简化, 推荐长效药物, 以利于平稳降压, 减少服药次数, 提高治疗效果;最好不在夜间服用降压药, 以免夜间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加强用药指导提高用药依从性, 本组依从性好27例仅33.75) , 依从性差发生率66.25%,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实践工作中进行高血压药物科普宣传, 增强老年患者用药的意识, 提供足够的药物信息, 包括服药时间、用法用量、药效、配伍禁忌, 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并强调按规定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患者充分理解并合理使用药物,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

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等方面, 强调综合治疗, 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节律;限制食盐, 增加钾、钙的摄入, 每人每日平均食盐不超过5g, 在膳食中注意减少脂肪含量高的猪肉及内脏, 增加含蛋白质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鱼虾及豆类制品, 肥胖者须控制体重[8];适当运动, 如气功、太极拳、保健体操、慢跑等, 运动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反比, 标准是运动后心率在5min左右恢复到活动前水平;避免各种紧张激动情况, 在预计的紧张激动前2h服用中等剂量的β-阻断剂, 对紧张激动造成的不利反应是有益的[9];建立科学文明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避免激动, 做到科学文明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有关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老年人是高血压频发的年龄阶段, 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只到体检时才能知道, 要求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 有条件者可自备血压计, 学会自测血压。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郭艺芳.老年人高血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7 (19) :1942-1944.

[2]许卫华, 王奇, 梁伟雄.Morisky问卷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 (5) :424.

[3]赵连友.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的现代概念[J].现代实用医学, 2008, 20 (12) :915-918.

[4]黄祖坚.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用药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11) :80-83.

[5]粱丹伍, 俊妍, 严惠明.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2) :22-23.

[6]郭艺芳.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看老年高血压的防治策略[J].实用老年医学, 2009, 23 (2) :97-99.

[7]潘宏华, 王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停服降压药物的原因和对策[J].中国药师, 2006, 9 (2) :169-170.

[8]楼英彪.药师在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 2005, 15 (11) :93-94.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篇6

1临床资料

根据2004年WHO及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本干休所的离休干部和临近干休所的退休干部中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男49例,女7例,年龄65~94岁,平均78.3岁,病史5~36年,平均26.4年,其中高血压1级31例,2级19例,3级6例。

2临床特点

2.1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隐匿、缓慢症状多不典型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或并发脑血管病时才发现。本组病例中有17例属隐匿性发病,占30%。

2.2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循环调节功能失常所造成的。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α受体阻滞剂)治疗中更易发生。

2.3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明显老年人动脉顺应性降低,导致动脉平滑肌张力增高,血管组织胶原蛋白增多,降低了血管的可塑性,引起动脉硬化。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脑卒中。

2.4老年人高血压的脉压较大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弹性减弱,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导致了脉压加大。

2.5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能较好地掌握服药时间一些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与服药时间不当有很大关系,不是在血压升高至峰值之前服药,而是每日三餐饭前或饭后服药。

2.6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合并一种或几种慢性疾病如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使得老年高血压治疗变得复杂,服药时易产生冲突。

3防治措施

3.1广泛开展高血压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宣传采取专题讲座、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高血压知识,提高老干部对高血压知识的正确认识。高血压是终生性疾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只要防治的好,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有好的生活质量,一样可以长寿。强调降压治疗应该达标,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3.2非药物治疗说服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规律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注意控制体重、限制钠盐、脂类食物的摄入,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精神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快适应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平常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爱好的活动,充实老年生活,提高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明白只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发挥更好的降压效果。

3.3药物治疗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平稳降压;(2)有效降压;(3)联合用药;(4)坚持长期治疗:(5)宜选用长效制剂;(6)一旦确诊尽早治疗;(7)同时治疗合并症。目前常用的降压药有: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1)选用长效,缓释制剂,作用持久,降压平稳,患者依从性好,避免服短效药血压起伏大,也减少了因漏服或夜间出现的突发性血压升高而导致的心血管事件。(2)单一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降压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用,在疗效上可起协同作用,并可减少协同不良反应。(3)高血压是慢性疾病,对于治疗的长期性要有足够重视,只有坚持长期有效的降压治疗,才能明显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越低,心血管危险越低。(4)高血压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等,临床上强调标本标本兼治,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需积极治疗合并症,针对合并症合理选用适当类型的降压药。

参考文献

[1]华琦.老年单纯收缩压高血压的特点与防治.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3):165-168.

[2]凌玮,王丽琴,孟庆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物应用情况的研究.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12-14.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 男34例, 女26例;年龄60~86 (67.45±4.52) 岁;病程4~36 (16.23±7.12) 年。具有不同程度临床表现如颜面潮红、头痛、眼花、耳鸣、失眠等症状45例 (75.00%) , 无症状检查时发现15例 (25.00%)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0例 (33.33%) 。

1.2 血压情况

收缩压平均 (157.13±11.34) mm Hg (1mm Hg=0.133kPa) , 舒张压 (64.28±6.38) mm Hg, 脉压平均 (69.46±9.34)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4例 (40.00%) 。

1.3 并发症及伴发病

存在并发症44例 (73.33%) , 包括高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有伴发病36例 (60.00%) , 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糖尿病、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痛风等。

1.4 治疗情况

6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钙拮抗剂 (CCB)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均有应用。

1.5 药物治疗依从性

采用Morisky问卷[2]评价, 依从性好28例 (46.67%) , 依从性差32例 (53.33%) 。

2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 老年高血压患者特点包括: (1) 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老年期发生高血压心输出量减少, 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主动脉弹性降低, 脉压缓冲力下降, 形成收缩压高而舒张压基本正常的收缩期高血压, 本组患者收缩压 (157.13±11.34) mm Hg, 舒张压 (64.28±6.38) mm Hg, 脉压平均 (69.46±9.34)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4例 (40.00%) 。 (2)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 为33.33%, 多发生在由蹲位突然站立或由平卧位突然直立时, 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有关[3]。 (3) 并发症多存在并发症73.33%, 有伴发病60.00%。老年人高血压病史长, 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使脏器血流量下降, 尤以肾血流量下降更明显, 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脑血管意外等[4]。 (4) 用药依从性差。本组依从性差32例 (53.33%) , 原因包括[5]: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和认识分辨力差;药物品种与剂型增多, 患者对此分辨不清;不能耐受降压药的不良反应等。

欧洲指南与中国指南推荐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 用药时应根据患者上述特点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使用: (1) 熟悉各类降压药物的特点[6]。利尿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但传统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可升高尿酸, 使糖耐量下降;新一类利尿剂吲达帕胺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并能起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优于噻嗪类利尿剂。ACEI能有效降低血压, 降低并发症, 合并有心率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肾病及有预防脑卒中的指征时, 首选此类药物。ARB具有降压、减少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不良反应小, 适于各期高血压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梗死缺血, 适合有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CCB降压过程中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 长效缓释CCB为老年高血压一线用药, 尤其适用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α-受体阻滞剂能减轻前列腺增生症者排尿困难的症状。 (2) 掌握降压药物应用原则。主张联合用药, 发挥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减少单药剂量增加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 缓慢降压;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物, 以利于平稳降压, 提高治疗顺应性;选用降压药物需注意与治疗其他疾病药物之间的反应。 (3) 加强用药指导提高用药依从性。本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达53.33%,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药师在实践工作中, 充分利用对降压药物特性、老年人群在择药过程中的特殊反应等持有较充足的信息, 向患者和临床医务人员提供药学信息咨询和药学技术服务, 利用医院的壁报栏、板报进行高血压药物科普宣传, 增强老年患者用药的意识。药师在发放药品时, 向老年患者提供足够的药物信息, 包括服药时间、用法用量、药效、配伍禁忌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并向患者强调按规定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患者充分理解并合理使用药物,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药师应给予特殊帮助, 如在药品包装上标明用药方法, 帮助患者将药品按次、按日进行分类, 促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等, 以防止误服, 减少不依从性用药的发生。鼓励患者遵照医嘱积极配合医师和药师正确用药, 并要求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能判明或解决的情况及时与医师或药师联系, 消除疑虑, 提高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人,降压药物,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郭艺芳.老年人高血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7 (19) :1942-1944.

[2]许卫华, 王奇, 梁伟雄.Morisky问卷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 (5) :424.

[3]赵连友.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的现代概念[J].现代实用医学, 2008, 20 (12) :915-918.

[4]黄祖坚.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用药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1 (1) :80-83.

[5]粱丹伍, 俊妍, 严惠明.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2) :22-23.

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及健康教育 篇8

中国已迅速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即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病患病率高, 控制率低, 仅32.2%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 控制率仅为7.6%。

2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

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心衰、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 主动脉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老年高血压在病生理、症状和预后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有其特异的治疗和保健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定义: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老年高血压定义, 年龄在60岁以上, 血压持续或3日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mm Hg (1mm Hg=0.133k Pa) 和 (或舒张压) ≥90mm Hg。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定义:收缩压≥140mm Hg, 舒张压<90mm Hg。缩压增高为主, ISH占60%, 收缩压随意年龄增长持续升高, 而舒张压多在60岁以后则缓慢下降, 脉压差逐渐加大。收缩压升高与脑卒中, 左心室肥厚, 心力衰竭以及冠心病病死率呈正相关, 脉压差越大危险性越高。

血压波动大, 老上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低, 动脉壁僵硬度增加, 血压随情绪、季节和体位变化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左心室肥厚, 冠状动脉硬化, 颅内动脉硬化等, 血压急剧波动可增加发生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老年高血压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高达60%以上, 老年人心、脑、肾靶器后损害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合并症、并发症多, 常伴有血脂, 常伴有血脂异常, 糖尿病、老年痴呆等, 脑血管异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长期血压控制不理想易发生冠心病、脑卒中, 缺血性肾病及间歇性踱行等。体位性低血压:晨峰高血压现象, 几乎所有的心、脑血管严重事件主要发生在拂晓6时前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1) 整体目标:保护靶器疗, 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总风险。 (2) 降压目标:2005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老年人降压目标确立为收缩压至150mmHg以下, 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 (3) 治疗策略:a.小剂量开始, 逐步降压;b.慎重选药, 严密观察;c.多药联合, 逐步达标;d.监测立体血压, 避免低血压;e.动态血压监测, 了解血压波动;f.因人而异, 个体化治疗。 (4) 非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是基本措施, 包括改善生活方式, 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非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压, 控制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规范化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关键。对新诊断的高危高血压应立即药物治疗, 对低中危者应观察3~6个月。尽可能使用长效降压药, 长期平稳控制血压。廉价的中短效率压药也可以控制血压, 应根据患者长期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定, 要定期监测血压, 提倡家庭自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 坚持正规服药是防治高血压, 预防心血管病的最好办法[1]。

4 老年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良好的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空置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走出几个误区, (1) 对高血压相关知识认识不足; (2) 轻信社会上的广告宣传; (3) 认为有头晕等不适症状时才需服药, 没有症状就可以不治疗; (4) 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服药; (5) 服药断断续续, 不规范; (6) 过分依赖药物; (7) 治疗心切, 换药频繁。根据上述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多种形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高血压病的危害, 知道合理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使其愿意通过多种综合方法控制血压, 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教育高血压患者家属积极帮助和监督患者, 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如合理膳食, 减少脂肪, 钠盐摄入, 适当减轻体重, 适当补充钾和钙盐,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摄入, 禁烟限酒, 适当运动, 保持心情舒畅。配合规范化药物治疗, 使老年高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 避免心、脑、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 篇9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临床特点 效果降压药

肾性高血压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临床比较常见,占高血压病因的5%[1],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临床特点也存在着差异。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肾性高血压患者40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肾性高血压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5~79岁,平均61.8岁,同时选择同期治疗非肾性高血压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7岁,平均59.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治疗开始后每天监测同侧上肢血压2次,所选降压药种类:①利尿剂:双氢克尿塞片;②ACEI类[2]:依那普利片,洛丁新片;③CCB类:波依定片,拜新同缓释片;④ARB类:厄贝沙坦片,缬沙坦片;⑤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片;⑥α-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片。两组选择降压药的原则相同,按照上述降压药种类次序逐一加用,予低盐饮食。

结 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比较:治疗前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舒张压96.5±3.9mmHg,肾性高血压组平均舒张压103.4±4.5mmHg,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144.3±6.6mmHg,肾性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158.2±7.2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两组用药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用药种类2.3±0.3种,肾性高血压组平均用药种类3.7±0.4种,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剂量积分2.8±0.4分,肾性高血压组平均剂量积分5.2±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尿蛋白及肾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比较无吸纳在线差异(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尿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讨 论

肾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中称为肾性高血压。其发病机理与病理特点[3]:①肾实质病的病理特点表现为肾小球玻璃样变性、间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肾细小动脉狭窄,造成了肾脏既有实质性损害,也有血液供应不足。②肾动脉壁的中层黏液性肌纤维增生,形成多数小动脉瘤,使肾小动脉内壁呈串珠样突出,造成肾动脉呈节段性狭窄。③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引起肾脏血流灌注不足。

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如下:①症状少;②舒张压较高,脉压差较小;③安密妥降压试验不易使血压正常;④肢体往往湿冷,面色苍白的多;⑤病程恶性者相对较多,有肾病史,年轻者多;⑥肾功能不全分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辨别价值;⑦交感神经阻滞药一般效果差;⑧发生心、脑并发症相当缓慢。

本组资料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用药种类2.3±0.3种,肾性高血压组平均用药种类3.7±0.4种,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剂量积分2.8±0.4分,肾性高血压组平均剂量积分5.2±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比较无吸纳在线差异(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尿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肾性高血压病情复杂,危害性大,应选择不同选取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叶任高,郑伯良,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8):464-465.

2 姚建.α、β受体阻滞药在肾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05,38(5):54-55.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 篇10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进食油腻、高盐、高蛋白食物, 导致高血压患者增多。高血压已成为了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因素, 是导致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1]。高龄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称为老年高血压, 该人群发病有其自身的特点,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为探求降低高血压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治疗方法, 本研究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 男95例, 女65例;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6.8岁;所有患者依据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 测得收缩压≥140mmHg (1mmHg=0.133kPa) 和 (或) 舒张压≥90mmHg, 确诊为高血压。

1.2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

老年人以单纯的收缩压增高比较常见, 收缩压大于≥140mmHg, 舒张压正常, 其病理有着特殊性。

1.2.1 老年生理病理机制

随着年龄增大, 老年人机体器官退行性改变, 血管壁中膜的胶原纤维和黏多糖增多, 弹性纤维减少, 加之管壁的钙化, 使得血管变厚、变硬、动脉弹性减弱, 心脏射血时动脉无法完全膨胀, 引起收缩压增高;血管顺行降低, 因而舒张压偏低, 脉压差增大, 这是血管正常老化的结果;动脉壁上发生多个由于脂质沉积和坏死, 形成的灰黄色斑块, 同时伴有纤维增生, 从而引起动脉壁的增厚、变硬、失去弹性, 动脉管腔变小。由于管腔狭窄, 缩血管物质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内的高血压进一步增加了动脉的僵硬度, 从而使收缩压较舒张压增高更明显。这是病理结果。

1.2.2 血压波动幅度明显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 机体各大脏器功能衰退和内分泌衰退,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动脉血管弹性减弱, 顺应性减弱, 所以老年通常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高血压节律, 占80%。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密切相关。

1.2.3 脉压差大

脉压差大和老年人血管内膜增后, 伴有动脉粥样化, 动脉血管弹性明显降低, 血压调节功能下降有关;主动脉瓣膜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老年人舒张压不高、反而偏低的重要病理基础, 因而老年人的脉压差往往较年轻人增大。

1.3 方法

将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160例, 按发生心血管事件标记为观察组, 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67例, 对照组93例。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源性死亡。

1.4 指标采集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肾功能、空腹血糖及凝血全项检查, 收集各项化验值。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血脂、尿常规各项值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肌酐、低密度脂蛋白 (LDL-C)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 (HDL-C) 和载脂蛋白A较对照组低。两组血糖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和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 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和低控制率、低知晓率及低治愈率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随着年龄增大, 血管正常老化或病理所致, 老年人高血压疾病患者高于普通人群。有研究表明,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是血压正常的2~5倍, 高血压未得到控制的患者死于冠心病约占50%, 随年龄增大,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增高[4]。

高血压患者常伴随血脂异常, TC、TG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而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水低于血压正常人群;TC、TG、LDL-C增高和HDL-C降低都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5]。高血压患者尿酸、体质指数、肌酐水平均高于血压正常者。尿酸被认为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因素, 尿酸值每增加59.5μmol/L, 高血压发病相对的危险增加25%。

从本组研究得知, 160例高血压患者中, 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的TC、TG、LDL-C、尿酸、肌酐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 HDL-C及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高血压可引起微血管病变, 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合成增多。尿酸结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 导致血管收缩。高血压与高尿酸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尿酸与TG、LDL-C水平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 治疗高血压是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血脂、尿酸、肌酐、血糖的检测,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李新蓉.150例老年人高血压的诊疗体会[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1, 34 (3) :267.

[2]He J, Gu D, Chen J, et al.Premature deaths attributable to bloodpressure in China:a prospectivecobo~study[J].Lancet, 2009, 374 (9703) :1765-1772.

[3]常玉倩.浅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与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8) :120-121.

[4]李晗, 田文嘉, 刘彬, 等.不同性别冠心痛患者主要危险因素的比较[J].中闭老年学杂志, 2009, 29 (2) :189-190.

上一篇:生态防护模式下一篇:建筑工程评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