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

2024-07-05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共10篇)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 篇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60%~70%。现在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中,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基础或危险因素;认识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优化治疗策略,有效控制血压,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其现实而深远意义。

1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关于老年的界限,我国以60岁为界限。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升高,即收缩压多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称为老年人高血压。

2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半数以上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并多与其他慢性病并存;血压变异性大,易造成血压波动及体位性低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老年人对血压升高可豪无症状,往往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3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降压目标是将收缩压降至140/90 mmm H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130/80 mm Hg以下。但下列情况例外:急性脑梗死160~180/90~105 mm Hg,急性脑出血为150~160/90~100 mm Hg,因脑卒中急性期过度降压有可能加重脑缺血,导致更严重后果;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收缩压目标值定为<150 mmm Hg,主要考虑老年人收缩压控制的实际难度,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要保证一定的舒张压水平有一定难度,因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存在舒张压J型曲线,对于一个收缩压很高和脉压差很大的患者,降低收缩压的同时很可能将舒张压降得太低而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也容易诱发脑卒中。在舒张压不低于70 mm Hg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收缩压使其接近140 mm Hg,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的损害,对于血压过大的波动难以作出迅速而准确的调节,不能耐受短时间内大幅度的降压,否则容易发生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加重靶器官损害。因此在非紧急情况下,降压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60~70岁老年人可在三个月内达到血压目标值,80岁老年人达到目标值时间更长,数月甚至1~2年。如收缩压>180 mm Hg时,可先将收缩压降至160 mm Hg以下,如收缩压在160~179 mmm Hg,可将其降低20 mm Hg,如能耐受可逐步将血压降至目标值[1]。

4 非药物治疗

关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选择,在非药物方面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严格控制血脂、血糖;合理膳食,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可进行轻、中度体育活动,总之运动的强度因人而异。

5 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符合以下特点的降压药,可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用药:(1)提高依从性,可以每日1次给药;(2)作用持续24 h的长效药,能有效的控制清晨血压;(3)兼顾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即存在多种并发症与伴发症。5.1联合药物治疗

5.1.1 CCB+ACEI的药物联合治疗

是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最佳方案,二者均有扩血管作用,都可使外周血管阻力减少,但作用机制不同,因而有协同降压作用;二者均有逆转左室重构作用;此外转换酶抑制剂能抵消钙拮抗剂对肾素-血管紧张素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CCB引起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及踝部水肿可被ACEI/ARB抵消;由于CCB有抗心绞痛作用,ACEI/ARB有抑制心肌重构作用、减少蛋白尿作用,联合应用适用于心肌梗死后有心绞痛或者糖尿病有蛋白尿患者。

5.1.2 ACEI/ARB+利尿剂的联合

ACEI/ARB通过抑制RAAS使外周阻力下降,而利尿剂可以使血容量减少,二者疗效互补;利尿剂可以延长ACEI/ARB作用时间,从而使降压更平稳;而利尿剂引起的RAAS激活、血钾下降、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血尿酸增高等不良反应,可被ACEI/ARB抵消或减轻,二者联用可预防高血压性的血管肥厚和冠状动脉收缩,可以应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厚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5.1.3 CCB+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

CCB主要减少外周阻力同时也有排钠减少血容量作用,β受体阻滞剂则通过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减少心输出量,二者合用疗效互补;其次CCB可抵消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β受体阻滞剂则可抵消CCB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的副作用;再则,CCB和β受体阻滞剂都有抗心绞痛作用,所以对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疗效也是增加的,二者联合适用于伴有心绞痛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5.1.4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少心输出量降压,利尿剂可以减少血容量,因而二者疗效有协同作用;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抵消利尿剂引起的RRAS系统和交感神经兴奋作用;而利尿剂能对抗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钠水潴留,二者联合应用还可以降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但应注意长期应用会导致血清甘油三酯的升高,糖耐量降低,血尿酸升高等不良反应,这一联合方案适用于高血压合心衰者。由于这一方案对代谢影响较大,因而合并糖尿病、痛风及高脂血症者不宜应用[2]。

应了解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对于老年人的降压治疗首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首先非药物治疗,若血压仍不能控制可给予药物治疗,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应逐步降压,多观察药物反应,特别在体质较弱的患者中尤为注意。若有的患者合并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药物选择更应慎重;应测站立血压以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建议应用长效降压药,每日给药一次,使24 h血压均获控制,谷峰比>50%,为达到目标血压需要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3]。

关键词:老年患者,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孙宁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1):7-9.

[2]刘力生.高血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7-491, 1217-1214.

[3]唐新华.老年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实用老年病学,2003, 17.178-180.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治疗及护理 篇2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31-02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国约有一亿高血压病人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患者。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占四分之一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和相应的护理。

1 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

1.1 血压波动大 主要是收缩压易波动,有血压忽高忽低的特点。

1.2 收缩期高血压增多 很多老年人表现为高压(收缩压)增高,常常大于160mmHg,低压(舒张压)正常或下降,常常小于90mmHg,同时常有运动后头晕及心前区疼痛现象。

1.3 降压不可操之过急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尤其夜间血压不应太低,避免因降压而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1.4 老年人容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有直立位低血压表现。因此,老年人在服降压药期间活动应较缓。

1.5 老年人对盐敏感 如摄盐过量,较易发生高血压,因此饮食不宜过咸(盐<5g/日)。

2 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2.1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要点 ①个体化治疗主要的依据是按高血压的类型(如: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等)及其他并发症(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肾功能不良、脑供血不足、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来选择药物;②舒张期高血压选择钙拮抗剂;③肾功能不良选择钙拮抗剂或ACEI等;④冠心病心绞痛选择钙离子拮抗剂;⑤对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心肌梗塞后的二级预防,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特别适用于β阻滞剂。此外,特别是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的患者,不宜服含利尿剂的各种复方降压制剂。患有胃炎、溃疡病、高血脂、精神忧郁患者不宜服用复方降压片。在服用降压药治疗时,饮食上应该低盐、低脂,防止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通过上述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至少达到小于140/90mmHg。

2.2 老年高血压治疗基本原则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心脏及其他脏器功能减退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差等特点,故需遵从一定的治疗原则,以延长预期寿命,改善生活质量。①治疗前后准确测量坐、立位血压,治疗期间应动态观察血压;②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观察降压幅度和不良反应,为有效地控制血压,常需≥2种降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③注意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风湿病、糖尿病、肥胖、抑郁、认知功能障碍、胃肠道疾病等),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去痛片、消炎药、气管扩张药、胃黏膜保护剂、镇静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避免药物相互干扰;④治疗方案尽可能简化,推荐长效药物,以利于平稳降压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治疗顺应性;⑤最好不在夜间服用降血压药物,以免夜间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

2.3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①要求目标血压为140/90mmH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130/8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也不例外。但下列特殊情况例外:急性脑梗死160~180/90~105mmHg,急性脑出血为150~160/90~100mmHg,因脑卒中急性期过度降压有可能加重脑缺血,导致更严重后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颈动脉狭窄,影响脑供血;②将单纯收缩性高血压(ISH)定义为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而2004年及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将单纯收缩性高血压(ISH)的收缩压目标值定为<150mmHg,主要考虑到老年人收缩压控制的实际难度。老年高血压特别是ISH患者,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要保证一定的舒张压水平有一定难度,因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存在舒张压J型曲线(即降压药物治疗后舒张压过高或过低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对于一个收缩压很高和脉压差很大的患者,降低收缩压的同时很可能将舒张压降得太低而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也容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一般来说,在舒张压不低于70mmHg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收缩压使其接近140mmHg;③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的损害,对血压过大的波动难以做出迅速而准确的调节,不能耐受短时间内大幅度的降压,否则容易发生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加重靶器官损害。因此在非紧急情况下,降压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60~79岁老年人可在3个月内达到血压目标值,≥80岁老年人达标时间更长,数月甚至1~2年。如收缩压>180mmHg时,可先将收缩压降至160mmHg以下,如收缩压在160~179mmHg,可将其降低20mmHg,如能耐受可逐步将血压降至目标值。

2.4 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体重、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合理膳食结构、戒烟、限酒以及消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适用于临界、轻型高血压和各型高血压的基础治疗。有研究表明,单纯的限钠、运动、减肥方案能使老年高血压降低6/5mmHg。

2.5 老年人降压药物应用的特殊性 欧洲指南与中国指南推荐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患者是否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除非轻度高血压,一般均应联合用药,以更好降压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烦躁、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高血压病就要进行药物治疗,平时要做好护理工作。①高血压病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如压抑、敌意、攻击性或依赖性矛盾性格,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少数病人甚至会出现兴奋、躁动、忧郁、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此症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体贴照顾,减少其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紧张的工作和压抑的心理往往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及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也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压抑心理;②做好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起居十分重要,对于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但血压保持一般水平、重要脏器功能尚好的病人应适当进行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养花、有趣的活动和适当的家务劳动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③对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主要是要坚持低钠饮食,这样能使血压下降,并可增加利尿剂(治高血压的药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一般食盐量为每天5~6g,对于肥胖者还应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脂肪饮食,每日肥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要避免大量饮水,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④高血压病患者平时要十分注意避免血压剧变的因素,如不要参加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在冬天要注意保暖,以避免寒风侵袭引起血管突然收缩;要禁止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痉挛;要预防便秘,因便秘造成病人排便用力,易使血压升高;要节制性生活,因过度性生活会引起血压急剧上升。另外,还要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因某些降压药物有些副作用),如出现头昏、眼花、恶心、眩晕、昏厥等。预防方法是要避免久站不动、突然下蹲或头部朝下的动作,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如一旦发生低血压要立即平卧,抬高脚部,就可得到缓解;⑤高血压病患者在服药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但要注意降压不要过低、过快,尤其是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病人和老年人。因此,要注意开始药物治疗后有无不适反应,以调整药物的使用;还要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根据自己感觉来增减药物;服药要准时,也不可忘记服药或以下次服药时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换药物;⑥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是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尿毒症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观察预防,如注意头痛性质、精神状态、视力、语言能力等脑血管疾病的表现;⑦高血压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精神创伤、过度疲劳、过度兴奋、寒冷刺激等很易引起复发,因此,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等不良因素影响,避免过劳,冬季注意保暖。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2例, 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102例患者中, 男68例, 女34例, 年龄48岁~90岁。并且入选患者在监测期间均接受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入选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年龄≥60岁) 和中年组 (年龄<60岁) 。老年组60例, 男40例, 女20例, 年龄 (79.21±4.26) 岁;中年组42例, 男28例, 女14例, 年龄 (53.01±3.29) 岁。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变化, 包括全天平均收缩压 (24 h mSBP) 、日间平均收缩压 (dmSBP) 、夜间平均收缩压 (nmSBP) 、全天平均舒张压 (24 h mDBP) 、日间平均舒张压 (dmDBP) 、夜间平均舒张压 (nmDBP) 。计算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 (PP) :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 (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 /白天平均收缩压×100%, 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为四型:夜间血压下降率≥20%定义为超杓型;10%~19%为杓型;0~9%为非杓型;<0为反杓型。测量间隔时间日间为20 min, 夜间30 min, 06:00~21:59为日间记录时间, 22:00~05:59为夜间记录时间, 血压监测者日常活动不限, 有效血压测量次数>80%为有效病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24

h动态血压各参数的比较 全天、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之间没有差异。老年组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舒张压均低于中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平均脉压高于中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1。

2.2 两组24

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老年组主要表现为非杓型28例 (46.7%) 和反杓型20例 (33.3%) , 其次为杓型12例 (20.0%) , 超杓型0例;中年组主要表现为杓型18例 (42.8%) 和非杓型17例 (40.5%) , 其次为反杓型6例 (14.3%) , 超杓型1例 (2.4%) , 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 (P<0.01) 。

2.3 两组舒张压低于60

mmHg的发生率比较 日间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 老年组为45例 (75%) , 中年组为13例 (30.9%) ;夜间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 老年组为40例 (66.7%) , 中年组11例 (26.2%) , 老年组患者日间及夜间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 (P<0.01) 。

3 讨 论

在现代社会,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成人血压普查, 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一亿[2]。而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高血压患病率的增长更为显著, 2005年我国8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1 600万, 且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JNC7[3]指出, 55岁血压正常的人未来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为90%, 有研究表明大约2/3的高龄老人患有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具有其自身特点如:舒张压低、脉压大、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异常等。目前认为脉压主要受动脉弹性的直接影响和反射波的间接影响, 神经体液因子及内皮功能减退等因子也参与其中[4], 与血脂、血糖、血肌酐、体重指数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相比, 脉压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最佳指标。本文结果显示老年组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明显高于中年组, 平均收缩压在治疗状态下没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故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平均舒张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Stacssen等[5]研究发现正常人血压存在日高夜低的生理节律, 并随着年龄增加这种节律逐渐弱化, 到80岁以上约有83.3%的老人丧失了其被称为dipper型 (杓型) 的正常节律。本组资料也显示老年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 (非杓型46.7%, 反杓型33.3%) 明显高于中年组患者。目前认为这种昼夜节律异常可以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就高血压治疗而言, 早在1996年, 国外有学者就提出了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观点[6], 主张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心血管系统的生物节律及疾病发生的规律进行高血压病的治疗, 认为个体化的给药时间及剂量可能是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有效办法。

综上所述,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该在控制好血压的前提下, 注意怎样更好的兼顾舒张压过低及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参考文献

[1]Vdeecchia P, Schillaci G, Rebodi G, et al.Ifferent prognostic impactof hour mean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pressure on strok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Circulation, 2001, 103:2579-2589.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84-1285.

[3]Aram V, George I, Henry R, 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 7 report[J].JAMA, 2003, 289:2560-2572.

[4]蒋雄京, 李臣文.大动脉硬化-临床医师面临新的挑战[J].高血压杂志, 1999, 7:198-200.

[5]Staessen JA, Gasowski I, Wang JG, et al.Risks of untreated andtreated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meta-analysisof outcome trials[J].Lancet, 2000, 355:865-872.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用药指南 篇4

老年人动脉硬化,其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管壁变硬、弹性减退,表现为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差比较大,是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80岁~89岁的老年人,血压在180/100毫米汞柱之间者,因中风、冠心病而死亡者,要比50岁~59岁的人高出6~8倍。但对老年人来说,过低的舒张压或收缩压同样具有危险性。国际上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舒张压小于70毫米汞柱或大于90毫米汞柱,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者,比那些舒张压70~80毫米汞柱者的危险性高3.4倍;收缩压低于110毫米汞柱者,比收缩压为130~140毫米汞柱者的危险性高3倍。因此,降压时速度不官过快,降压幅度不官过大。国外学者对15000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收缩压下降2毫米汞柱,中风危险性下降18%;下降4毫米汞柱,中风的危险性下降26%。这说明,平稳的降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弱,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中毒,所以,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来说,应为成年人用药量的1/2~2/3,或者是3/4。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检测血药浓度,计算出用药量,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钙拮抗剂 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较低,可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常见副作用小、药效高的此类药物有心痛定(硝苯地平)、络活喜(氨氯地平)、乐息平(拉西地平)等。

β-受体阻滞剂老年人由于β-受体的功能减退、心肌收缩功能减弱、窦房结功能低下、心率减慢等,应慎用或不用此类药物。

转换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有开搏通(卡托普利)、洛汀新(贝那普利)等。老年患者肾功能不正常或患有咳嗽等疾病者应慎用。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应用不当,可导致体内代谢紊乱。由于老年人肾脏功能有所降低,所以,在尿频、尿量增多的情况下服用此类药物降低血压,往往会导敛钾、钠、镁等元素的过量丢失,引发代谢系统疾病,因而不提倡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必须使用此类药物时,应监测体内所需元素的含量,适时加以补充。

还有一些降压药有导敛精神抑郁的副作用,如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利血平、可乐宁等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最好不用或慎用此类药物。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因血压控制不佳住院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58~81岁, 平均69岁,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其中工期27例, Ⅱ28例期, Ⅲ期5例。

1.2 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上述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所服降压药名称、剂量和服用方法;近期情绪变化;生活规律变化 (包括作息规律、饮食规律、排便状况、睡眠质量等) ;活动强度变化;环境因素改变等。

2 结果

6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原因见表1。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护理。

①让患者了解服用降压药物是治疗的基础。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双峰-谷规律或患者动态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用药时间。遵医嘱按时服药, 不可擅自加量, 以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 如服用控释片和缓释片时需整片吞服, 不可掰碎;巯甲丙脯酸应餐前1 h服用;哌唑嗪类药物易出现“首剂现象”, 故首次用药后应卧床2~3 h;②根据病情采用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剂型, 尽量使用长效药、控释剂、缓释剂;③减少用药种类及药物更换次数:对服用的药物可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用药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放在老人易看到的位置, 也可将服药与生活中某些必做的事相联系, 避免遗忘。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前向患者讲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及其临床表现, 使患者心中有数, 不慌乱, 不恐惧, 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及时就医, 采取相应拮抗措施, 保证不中断治疗:或用药前有预见性, 估计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提前给予预防措施, 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④按阶梯给药, 合理用药在治疗过程中, 能通过非药物治疗, 则不用药治疗;在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条件下, 能单用, 不联合, 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 以减轻服药的负担;⑤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 合理选药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尽可能选用价格低、疗效肯定的降压药物, 不追求新、贵、进口药物, 使患者既能长期坚持治疗, 又不失治疗效果。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 争取家属配合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 做好家属工作, 指导患者家属学会观察病情变化, 监督指导患者服药, 争取家属互动参与, 配合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服药依从性, 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3.2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健康教育, 减少重复住院。

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一般常识, 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对疾病忧虑恐惧者, 讲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 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压, 便可健康长寿。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掌握劳逸适度, 避免情绪波动。

3.3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

指导家属和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 ①血压的测量, 方法过去认为测量肱动脉血压时, 肱动脉, 心脏, 血压计零点应处于同一水平, 但甘兰君实验证实, 只改变血压计的水平位置, 对血压几乎无影响, 因此, 只要将肱动脉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 即可测出正确的数值, 但听诊器的位置一定要放置准确;②时间目前临床上测量血压时间没有特殊规定, 有资料认为一天中测量血压的时间为6:00、12:00、16:00较为合适, 可掌握一天当中的峰谷值。也有资料认为7:00~19:00之间, 9:00时测量的数值为稳定, 指导患者适当地做渐进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并注意老年人记忆功能的训练, 组织卫生宣教, 给予具体的指导鼓励, 如读书、看报、与人交往, 以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同时要保证老人每日7 ~8 h的睡眠时间, 睡眠较差时, 可服用镇静催眠药物,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熬夜。注意气候变化, 避免受凉感冒或中暑。

3.4 合理营养

饮食应以低钠、低热量、低脂饮食为主, 增加奶制品、绿色蔬菜、鱼和水量的摄入, 多饮水, 忌烟酒, 忌暴饮暴食。有便秘习惯者应多吃粗纤维蔬菜, 如韭菜、豆芽、芹菜、青菜等, 保持大便通畅。目前, 对高血压患者在测定盐阈和盐负荷试验的基础, 应及时补钾, 嘱患者含钾食物, 利尿剂降压时应选择小剂量, 尤其对痛风, 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慎用。

3.5 控制体质量

保持正常体质量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方面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 强调少脂肪, 并限制过多糖类的摄入, 另一方面则需要增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 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 g, 少食腌制品, 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 少食咸菜及腌制食品。养活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少食含脂肪高的猪肉, 多食含蛋白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 多食蔬菜, 水果, 注意补充钾和钙, 如绿叶菜, 鲜奶, 新鲜瓜果, 豆制品。

3.6 戒烟限酒

烟中的尼古丁使血压一过性升高, 并降低服药的顺应性, 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 饮酒过量可导致血压升高, 酒可拮抗某些降压药的作用, 因此提倡戒烟戒酒。保持心理平衡,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 避免不良刺激, 情绪稳定, 切忌大喜大怒, 忧郁, 悲伤, 恐惧和受惊。

4 小结

知识缺乏, 药物不良反应, 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 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 是影响老年患者高血压不稳定因素, 因此, 加强健康教育,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 选用降压药物, 按梯度给药、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 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做好家属工作使之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血压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护理措施。根据上述影响因素, 按照老年患者的特点, 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配合医生正确治疗, 使60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取得了理想的降压效果。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 我院收入的130例高血压患者, 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65例, 称为观察组;非老年高血压患者65例, 称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35例, 女性30例, 年龄60~84岁, 平均年龄 (72±9.51) 岁, 收缩压 (141.1±0.85) mm Hg, 舒张压 (83.58±16.52) mm Hg;对照组男性40例, 女性25例, 年龄30~55岁, 平均年龄 (42.5±6.72) 岁, 收缩压 (140±15.32) mm Hg, 舒张压 (82.47±16.43) mm Hg。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指标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诊。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的比较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高血压分期、临床类型及病死率,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其中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为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结果比较:

显示观察组患者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 (46.15%) 高于对照组 (12.30%) (P<0.05) , 混合型高血压患病率 (41.54%) 低于对照组 (70.77%)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高血压分期比较:

两组患者高血压分期比较结果显示, 老年组高血压患者处于Ⅱ~Ⅲ期54例 (83.08%) 显著高于对照组11例 (16.92%) (P<0.05) , 观察组患者处于Ⅰ期11例 (16.92%) 低于对照组25例 (38.46%)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高血压临床并发症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 老年高血压组与非老年高血压组在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高血压病死率比较:

统计分析得出, 老年高血压组因高血压导致的病死率 (40%) 明显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 (10%)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与65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间的组间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单纯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老年高血压患者处于Ⅱ~Ⅲ期的例数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因其三高三低的特点明显, 是导致老年人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等疾病的主要诱导原因[1,2], 本院监测的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平均长达十几年或几十年不等, 因老年患者的体质对血压的升高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 因此症状不具有典型性, 较多患者直至出现并发症才入院就诊, 因此造成了病情的延误;第二, 老年患者在患高血压病的同时多伴有并发症及并发病, 危害较大, 如老年患者多具有肥胖病、动脉粥样硬化显著及糖尿病等综合并发症, 病情严重造成病死率的升高;第三老年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 血管的弹性较差, 因此机体对血压的调节能力差, 会造成患者24 h内血压波动大, 所以容易引起餐后血压低的情况。

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因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如老年高血压多处于Ⅱ~Ⅲ期, 病死率较高;单纯收缩期患者较多, 针对以上特点应采用利尿剂药物, 如氢氯噻嗪、美托拉宗等, 对于超过65岁的患者, 应避免使用利血平或者作用于中枢的药物, 以此避免抑郁症的引发;因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提高动脉顺应性, 与此同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及血脂的代谢影响较小, 可以选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由于老年患有高血压的症状及预后具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也是因人而异的, 针对老眼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结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原则, 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及伴发疾病, 采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开展几级的药物治疗措施, 针对患病的轻重给予低剂量或联合用药的方案, 避免药物过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应建立并逐步去完善对于该类人群的高血压病的诊疗方案, 努力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问题时, 更应该降低该类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可以采取健康教育的方式, 告知老年患者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多清淡饮食, 提倡患病的老年群众多做有氧活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广大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 将高血压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魏建宝.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对策的研究[J].吉林医学, 2012, 33 (3) :608.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门诊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 男45例, 女35例, 年龄60岁~80岁, 平均年龄 (70.5±11.5) 岁;病程5年~25年, 平均病程 (15±5.6)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规定的老年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 舒张压 (DBP) >90 mm Hg, 收缩压 (SBP) >140 mm Hg。患者的平均DBP为 (93.23±3.12) mm Hg, 平均SBP为 (160.12±5.23) mm Hg, 平均脉压 (PP) 为 (71.32±4.14) mm Hg。

1.2 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精神紧张状态, 且情绪激动时会出现全身乏力、心悸、失眠、耳鸣、眼花、头痛、面色潮红、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16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于健康检查时确诊, 占20%;23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占28.75%。

1.3 治疗方法

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层次和病情, 选择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 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长效钙拮抗剂及利尿剂。若患者存在心率过快或心肌梗死症状, 则需同时接受抗血小板、降血糖、调脂、β受体阻滞剂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药物治疗依从性

使用Morisky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 其中, 32例患者的依从性较高, 其余48例患者的依从性较差。

2.2 并发症

共有60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 发生率为75%, 主要的并发症类型包括肾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心功能障碍、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等。41例患者有合并症, 比率为51.25%, 主要合并症类型包括痛风、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症、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3 血压控制情况

经过药物治疗, 患者的平均DBP降至 (83.45±5.12) mm Hg, 平均SBP降至 (120.22±12.23) mm Hg, 平均脉压 (PP) 降至 (51.12±3.14) mm Hg。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疾病, 具有特殊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该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具有下述特点:第一, 脉压加大, 以高收缩压为主。第二,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受到体位改变影响,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较高, 尤其是在平卧位或蹲位改为站立位时, 晕厥现象更加严重, 且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存在直接联系。第三,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主要表现为周围血管病以及肾、脑、心病变等。第四,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主要脏器功能衰退和心脏功能减弱, 且自主神经功能较差, 因而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其生存时间[1]。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注意下述几点问题:第一, 降压药物的服用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大,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和血压控制效果, 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一般情况下, 在使用2种以上降血压药物进行小剂量联合治疗时, 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第二, 加强其他原发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包括胃肠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加强药物联合使用的管理, 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镇静药、气管扩张药、消炎药等, 防止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2]。第三, 治疗方案的制定要尽量简化, 最好选择长效药物, 以降低药物用量, 保持血压平稳, 主要的临床治疗目标在于改善肾、心、脑等关键器官的血流, 降低外周阻力, 因此, 首选的药物类型为ACEI和长效钙拮抗剂。第四, 通过用药指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 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传授原发性高血压的有关知识, 使其形成对疾病和治疗转归的正确认识,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另外, 还应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有效、及时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树立治疗的信心[3]。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老年高血压患病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该疾病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所以, 应依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以保证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从整体上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其致残率和临床病死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宗梅.6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特点分析及降压药物选择[J].山东医药, 2009, 49 (32) :76-77.

[2]安红梅.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 11 (14) :23-24.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 篇8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 男34例, 女26例;年龄60~86 (67.45±4.52) 岁;病程4~36 (16.23±7.12) 年。具有不同程度临床表现如颜面潮红、头痛、眼花、耳鸣、失眠等症状45例 (75.00%) , 无症状检查时发现15例 (25.00%)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0例 (33.33%) 。

1.2 血压情况

收缩压平均 (157.13±11.34) mm Hg (1mm Hg=0.133kPa) , 舒张压 (64.28±6.38) mm Hg, 脉压平均 (69.46±9.34)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4例 (40.00%) 。

1.3 并发症及伴发病

存在并发症44例 (73.33%) , 包括高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有伴发病36例 (60.00%) , 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糖尿病、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痛风等。

1.4 治疗情况

6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钙拮抗剂 (CCB)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均有应用。

1.5 药物治疗依从性

采用Morisky问卷[2]评价, 依从性好28例 (46.67%) , 依从性差32例 (53.33%) 。

2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 老年高血压患者特点包括: (1) 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老年期发生高血压心输出量减少, 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主动脉弹性降低, 脉压缓冲力下降, 形成收缩压高而舒张压基本正常的收缩期高血压, 本组患者收缩压 (157.13±11.34) mm Hg, 舒张压 (64.28±6.38) mm Hg, 脉压平均 (69.46±9.34)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4例 (40.00%) 。 (2)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 为33.33%, 多发生在由蹲位突然站立或由平卧位突然直立时, 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有关[3]。 (3) 并发症多存在并发症73.33%, 有伴发病60.00%。老年人高血压病史长, 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使脏器血流量下降, 尤以肾血流量下降更明显, 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脑血管意外等[4]。 (4) 用药依从性差。本组依从性差32例 (53.33%) , 原因包括[5]: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和认识分辨力差;药物品种与剂型增多, 患者对此分辨不清;不能耐受降压药的不良反应等。

欧洲指南与中国指南推荐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 用药时应根据患者上述特点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使用: (1) 熟悉各类降压药物的特点[6]。利尿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但传统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可升高尿酸, 使糖耐量下降;新一类利尿剂吲达帕胺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并能起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优于噻嗪类利尿剂。ACEI能有效降低血压, 降低并发症, 合并有心率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肾病及有预防脑卒中的指征时, 首选此类药物。ARB具有降压、减少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不良反应小, 适于各期高血压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梗死缺血, 适合有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CCB降压过程中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 长效缓释CCB为老年高血压一线用药, 尤其适用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α-受体阻滞剂能减轻前列腺增生症者排尿困难的症状。 (2) 掌握降压药物应用原则。主张联合用药, 发挥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减少单药剂量增加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 缓慢降压;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物, 以利于平稳降压, 提高治疗顺应性;选用降压药物需注意与治疗其他疾病药物之间的反应。 (3) 加强用药指导提高用药依从性。本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达53.33%,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药师在实践工作中, 充分利用对降压药物特性、老年人群在择药过程中的特殊反应等持有较充足的信息, 向患者和临床医务人员提供药学信息咨询和药学技术服务, 利用医院的壁报栏、板报进行高血压药物科普宣传, 增强老年患者用药的意识。药师在发放药品时, 向老年患者提供足够的药物信息, 包括服药时间、用法用量、药效、配伍禁忌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并向患者强调按规定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患者充分理解并合理使用药物,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药师应给予特殊帮助, 如在药品包装上标明用药方法, 帮助患者将药品按次、按日进行分类, 促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等, 以防止误服, 减少不依从性用药的发生。鼓励患者遵照医嘱积极配合医师和药师正确用药, 并要求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能判明或解决的情况及时与医师或药师联系, 消除疑虑, 提高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人,降压药物,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郭艺芳.老年人高血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7 (19) :1942-1944.

[2]许卫华, 王奇, 梁伟雄.Morisky问卷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 (5) :424.

[3]赵连友.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的现代概念[J].现代实用医学, 2008, 20 (12) :915-918.

[4]黄祖坚.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用药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1 (1) :80-83.

[5]粱丹伍, 俊妍, 严惠明.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2) :22-23.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 篇9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青年;老年;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14-02

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 2011年6月于我院健康体检、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308例,男157例,女151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划分年龄的标准,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中青年组157例,男76 例,女81例,平均年龄49.08±6.66岁。老年组151 例,男74 例,女77例,平均年龄72.68±7. 86岁。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至少停服降压药5个半衰期。排除标准包括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及哺乳期高血压病患者。

方法:详细询问高血压家族遗传史、吸烟史、饮酒史及是否从事高紧张度工作,并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所有患者均化≤验血脂、肾功能和空腹血糖,均行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根据ABPM 的结果分为6 组,即A组:24hdM SBP >135mmHg 且24hdMDBP≤85mmH g,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 B组:24hdM SBP≤135mmHg 且24hdMDBP> 85mmH g,即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C组24hdM SBP>135mmHg且24hdMDBP >85mmHg,即混合型高血压组。24hdM SBP≤135mmHg 且24hdMDBP≤85mmHg 时,即白昼血压正常时,分为D组:24hnM SBP> 125mmHg 且24hnMDBP≤75mmHg,即单纯夜间收缩期高血压组;E 组:24hnM SBP≤125mmHg 且24hnMDBP >75mmHg,即单纯夜间舒张期高血压组;F组:24hnMSBP> 125mmHg 且24hnMDBP> 75 mmHg,即夜间混合型高血压组[1]。

2 结果

两组高血压病类型分析,见表1。中青年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见表2。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动脉的僵硬度也不断增加,血管舒张功能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可能与各种类型的动脉管壁中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磷酸酶活性变化有关。血管平滑肌特别是阻力血管管壁平滑肌的持续收缩,进而导致血管张力增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基础。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远大于中青年。由于血管老化及重复循环应力的作用,传输血管的僵硬度增大,顺应性下降,导致在管道中脉搏的传递速度异常增大,使前向压力波从主动脉、外周传输动脉传递到各个反射点及返回到心脏的时间缩短,使得正常情况下应该在收缩末期或舒张早期返回中央动脉的脉搏波提前至收缩中期折返,进一步增加了原本已經升高的收缩压,降低了舒张压,脉压进一步明显增大[2]。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弹性尚可,然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感神经系统经常维持较高的兴奋状态,导致儿茶酚胺等内分泌因子持续增高,直接或间接地使中小动脉血管收持续处于收缩状态,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并且以舒张压升高更明显。

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是一种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慢性疾病。我们研究发现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有很高的高血压家族遗传史,再加上吸烟、从事高紧张工作等生活方式,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促使血压升高[3]。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具有升高血压、损害血管内皮的作用,激化血管硬化,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老年患者高血压主要与老年性动脉硬化、血管僵硬度增加、血管顺应性下降有关。年龄是不可抗拒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人们能干预和改变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紧张度工作等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4]。部分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大多在体检时才发现。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积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戒烟等,更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5]。因此,积极探讨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指导高血压治疗,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新华,金宏义,徐小玲,等.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4( 6):4-8.

[2] 林丽华.营养干预对中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J].2009,4(6):35-37.

[3] 王苏中,李丽霞.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控制与预防,1999,7( 3):136- 136.

[4] 江宇,李立明.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4(2): 49-49.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等 篇10

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据统计, 65岁以上老年人中2/3以上都有高血压, 并发症多, 血压波动大[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舒张压常正常或降低;易诱发心力衰竭;血压不稳定、昼夜节律发生变化, 1 d内收缩压上下波动可达40 mm Hg, 而且血压变化受情绪影响, 可出现夜间血压显著下降, 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此外血压可表现出随季节变化, 一年内收缩压可波动度为20~130 mm Hg[3]。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动脉的僵硬度增加, 血管的舒张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可能与动脉中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磷酸酶活性有关, 血管平滑肌尤其是阻力血管平滑肌的持续收缩导致张力增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基础。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远大于中青年人, 由于老龄及重复循环应力的作用, 传输血管的僵硬度增大, 顺应性下降, 导致管道中脉搏的传递速度增大, 使前向压力波从主动脉、外周传输动脉传递到各个反射点及返回到心脏的时间缩短, 使正常应在收缩末期或舒张早期返回中央动脉的脉搏波提前在收缩中期折返, 这进一步增加了已经有所升高的收缩压, 降低了舒张压, 脉压增大明显[4]。

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

2.1 心脏并发症

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血压升高使心脏后负荷增加, 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 心肌重构, 导致心肌氧耗增加及供血量相对不足, 形成心脏肥大, 造成心脏向心性肥厚, 心腔容量相对减少, 每搏量下降, 使周围循环相对不足;由于心肌肥厚, 舒张期顺应性降低, 可致左房压逐渐升高, 形成左室舒张功能下降, 对肺循环产生一定影响, 易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产生。如出现血压短时间内突然升高而持续形成左室后负荷过重, 亦可导致左室收缩功能急性障碍, 而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表现。再者, 由于心肌肥厚, 相对供血不足, 负荷增加, 心肌氧耗增大, 可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 同时, 因冠脉属中动脉, 在舒张期持续高灌注压的影响下, 易形成动脉平滑肌重构及动脉硬化而促进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的发生[5]。

2.2 脑卒中

高血压是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60%以上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直接相关。收缩压水平和脉压更大程度决定脑卒中的危险性。大量临床试验证实, 无论轻、中、重型高血压, 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可预防首次或再次发生脑卒中。有研究表明140/80mm Hg可能是预防脑卒中的理想血压值。治疗时注意降压速度不宜过快, 以不出现脑缺血症状为宜。初始阶段 (约2h内) 平均动脉压降低幅度不应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0%~25%。除适当降压外, 应改善脑水肿[6]。

2.3 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病可直接造成肾脏的损害, 形成高血压肾病, 包括良性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肾小动脉硬化。良性肾小动脉硬化是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玻璃样变, 从而引起肾脏缺血、缺氧、纤维化、硬化、坏死, 进而出现肾功能不全, 最终会导致尿毒症、肾功能衰竭[7]。恶性肾小动脉硬化是由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高血压导致的一种恶性疾病, 主要特点为肾实质性病变和肾血管性高血压[8]。

3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

上一篇:信息安全测评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