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

2024-08-18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精选10篇)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 篇1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老年人与青壮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做对比分析, 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特点, 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设立经内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老年组、青壮年组, 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诱发因素、症状特点、伴随疾病、溃疡部位、并发症、治疗与转归等。结果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在诱发因素、伴随疾病、溃疡部位、并发症、治疗与转归等疗面与青年人有很大的差别, 症状不典型, 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内镜,特点分析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且临床症状不典型, 容易漏诊和误诊[1]。自2005年以来, 经内镜证实60岁以上老年人消化性溃疡83例, 其临床特点与青壮年人有许多不同,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 经内镜证实181例患者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其中, 老年人83例, 男47例、女36例, 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71岁, 病程8h~19年, 其中有家族史4人 (占4.8%) ;青壮年人98例, 男58例, 女40例;年龄为31~59岁, 平均年龄47岁;病程1~19年;其中有家族史10例 (占10%) 。

1.2 方法

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诱发因素、症状特点、伴随疾病、溃疡部位、并发症、治疗与转归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8.0软件, 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差异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诱因与临床比较

烟酒与刺激性食物老年组显著低于青壮年组 (P<0.05) ;服用阿司匹林与非甾体抗炎药物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壮年组 (P<0.01) 。临床特征:节律性的腹痛为首发症状;伴反酸、烧心青壮年组高于老年组 (P<0.01) ;呕血和 (或) 黑便, 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壮年组 (P<0.05或P<0.01) 。溃疡部位:胃体溃疡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壮年 (P<0.01) ;十二指肠溃疡青壮年显著高于老年组 (P<0.01) 。并发症:出现癌变与幽门梗阻, 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壮年组 (P<0.05) , 见表l。

2.2 治疗与转归

两组中并发穿孔与癌变者转外科手术治疗, 并发幽门梗阻4例, 大出血2例 (均为老年组) 经内科治疗无效转外科治疗, 其余患者内科治疗。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给予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奥美拉唑、丽珠得乐四联治疗, 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给予奥美拉唑、丽珠得乐等治疗, 并发幽门梗阻者同时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营养等对症治疗, 疗程2周。胃镜复查, 溃疡全部愈合为显效。溃疡缩小≥50%为有效, <50%为无效。老年组显效63例占76%, 有效20例占24%;青壮年组显效82例占83.7%, 有效16例占16.3%。

3 讨论

[例 (%) ]

注:与青壮年组比较, *P<0.05, #P<0.01

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原因: (1) 胃酸分泌过多; (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病因, 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2]; (3) 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 (4) 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 (5) 胃肠肽的作用; (6) 遗传因素; (7) 药物因素; (8) 环境因素; (9) 精神因素。通过对本资料对比分析发现: (1) 老年组服用阿司匹林与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机会较青壮年组多, 其可影响胃黏膜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 降低胃黏膜的血流量, 破坏胃黏膜屏障, 使黏膜防御能力下降, 发生溃疡机会相应较多。青壮年组则以烟酒与刺激性食物为主要诱发因素, 吸烟可刺激胃酸分泌, 引起血管收缩, 并抑制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而减弱其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的能力, 导致十二指肠持续酸化;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 影响其关闭功能而导致胆汁反流, 破坏胃黏膜屏障[3]。 (2) 老年组胃溃疡多见, 青壮年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4]。随着年龄增加, 发生溃疡的部位由幽门向贲门推移, 老年组高位溃疡 (胃底、胃体) 发生率高于青壮年组, 可能与老年人生理上出现的某些退行性变化导致胃黏膜防御机能减退有关。 (3) 老年组慢性疾病伴发率明显高于青壮年组, 其中以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最多见, 且多伴有动脉硬化, 影响黏膜血运, 增加溃疡发病概毫老年人多伴高血压, 需要长期服用利血平等类降压药, 利血平具有组胺样作用, 可增加胃酸分泌, 有潜在的致溃疡作用[5]。 (4) 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多不典型, 节律性腹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壮年组, 反酸、烧心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青壮年组, 而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者较多见。故对老年患者无痛性呕血、黑便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行内镜检查, 以防漏诊。 (5) 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高, 出血最为多见, 幽门梗阻与癌变发生率也高于青年组, 故胃镜检查时应警惕溃疡癌变的可能, 尤其是高位溃疡, 活检取样应多点采取, 以提高确诊率[6]。 (6) 由于老年组患者胃肠黏膜血运差, 黏膜上皮的再生与修复能力差, 溃疡愈合相对慢, 故临床治疗疗程应适当延长, 以避免复发。

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手段, 内镜优于X线检查勿庸置疑, 特别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7]。因此在患有消化性溃疡的老年人中进行胃镜普查甚为重要。

由于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多不典型, 癌变发生率较高, 从胃镜分析癌变情况较青年人有如下变化[8]: (1) 老年人胃癌发生部位有逐渐上移的趋势, 故应重视发现高位病变, 尤其是胃体上段小弯移行部及胃底体交界处后壁, 全面地观察贲门区; (2) 警惕多癌灶的发生; (3) 对可疑病变及时活检, 注重第一块组织的准确性及质量。因此, 对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到如下几点: (1) 配合每年查体工作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2) 伴有不典型增生者3~6个月复查; (3) 伴有重要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内复查; (4) 有症状者随时就诊; (5) 随时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 (HPSA) 检查, 因此种检查诊断准确、快速、简便[9]。

参考文献

[1]张进举, 张平.老年人消化性溃疡425例临床特点分析[J].九江医学, 2008, 23 (4) :71-72.

[2]唐国都, 于皆平.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薪膜上皮细胞凋亡[J].临床荟萃, 2001, 16 (20) :956-957.

[3]郑芝田.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315-316.

[4]林三仁, 王润田, 田道年, 等.胃癌早期诊断及筛选方法[J].内镜, 1991, 8 (1) :5-6.

[5]张子其, 万军, 朱成, 等.内镜普查对老年胃癌的诊断价值[J].内镜, 1988, 5 (3) :147-148.

[6]Schlemper RJ, Itabashi M, Kato Y, et al.Differences in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carcinoma between Japanese and western pathologists[J].Lancet, 1997, 349 (9067) :1725-1729.

[7]Hanai H, Kaneko E.Current topics and endoscopic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diagnosis how to detect in early gastric or colon cancer[J].Nippon Rinsho, 1996, 54 (5) :1224-1229.

[8]朱成, 张子其, 赵东海, 等.老年人胃癌特点及内镜诊断体会 (附58例报告) [J].内镜, 1993, 10 (1) :16-18.

[9]王化冰, 许乐, 田自然, 等.老年人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2, 21 (6) :412-414.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62例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老年人;临床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56.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04-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人数也日益增多,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并发症、预后及溃疡本身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伴发其它疾病,易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故充分认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对提高诊疗水平意义重大。为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2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同期收治的78例中青年人消化性溃疡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40例,其中老年人组(A组)62例,青中年组(B组)78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或(和)术后病理组织的证实,所有病例胃镜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活检时分别在溃疡边缘和距溃疡2cm范围的周围组织中取材3-5块。

1.3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 选择3种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密切的相关因素,即Hp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和长期吸烟。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由NSAID所致增多,占24.2%,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相比P<0.01。

2.2 临床表现 包括(1)典型上腹痛,即有节律性和周期性;(2)非典型上腹痛;(3)上腹饱胀;(4)反胃、嗳气;(5)呕吐;(6)无症状:指无消化道症状,因并发症或贫血、消瘦等原因体检时发现。两组临床表现见表3:从表中可看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典型上腹痛者少,而非典型上腹痛、上腹饱胀哎吐及无症状者多。特别是无症状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 溃疡部位 见表4,已计入复合性溃疡的病列,不再计入其他部位。从表中可看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以高位胃体、胃底溃疡多见。

2.5 病理组织学改变 见表6,将A组62例中胃溃疡37例,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B组78例中胃溃疡27例作比较,根据胃肿瘤WHO分类(2002版)[1]列表,同一病例可出现多种组织学改变。从表中可看出,老年人胃溃疡,病理组织学改变中,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均较高(P<0.05)。

2.8治疗效果 A组62例中有56例接受内科治疗,6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治愈60例(96.8%),死亡2例(3.2%),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并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B组78例中,有76例接受内科治疗,2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均临床治愈,无死亡。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从消化性溃疡病因和发症机制来看,是由于胃粘膜损害因素(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增强或保护因素(主要是粘液屏障、粘膜屏障和粘膜血流量)的减弱,致二者平衡失调所引起。消化性溃疡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所致。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服用NSAID是已知的主要病因,此外与吸烟、饮酒药物副作用、遗传、情绪(应激、焦虑、忧郁等)、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等有关。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危害发大,有报道70岁以上消化性溃疡病死率高达43%[2]。因此,正确认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并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认识老年人的消化生理特点:老年人的胃及十二指肠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生理及功能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胃酸分泌功能减退,胃十二指肠粘膜萎缩,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增多,胃动脉硬化、胃粘膜供氧差(特别是并发肺部疾病)、防御功能降低、粘膜修复功能减退、胃壁变薄、胃肠蠕动功能减退,食物滞留胃的时间长,十二指肠病变时易梗阻,末梢神经感觉迟钝,机体对疼痛的反应能力减退。服药(特别是NSAID)影响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因素可能增多,另外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的变化、吸烟、饮酒等均有影响。本文资料显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中青年人有许多不同的特点:(1)症状不典型,作为消化性溃疡典型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症状老年人组明显减少,大部分表现为腹胀、嗳气、呕吐、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并且无消化道症状而因并发症或贫血、消疲、乏力等原因体检时发现的比例较多。有些患者表现为胸骨后、腰背部及脐周疼痛,易误诊为其他疾病。(2)胃溃疡多、巨大溃疡多、高位溃疡多:本文提示:老年人胃溃疡发生率较高(占59.7%),胃溃疡面大者多,巨大胃溃疡(>2cm)占29%,高位溃疡占33.9%,明显高于中青年人。在组织学上,胃溃疡大多发生在幽门腺区(胃窦)与分泌腺区(胃体)交界处的幽门腺区一侧[3]。

参考文献

[1] 张新华,周晓等,李德本.胃肿瘤WHO分类之2002年版新特点[J].中华消化内科杂志,2004,21:64-66

[2] 朱延红.老年人消化性溃疡64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9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392例, 均经电子胃镜、病理检查确诊。设定≥60岁的患者为老年组, 共206例, 其中男性118例, 女性88例, 年龄为60~86岁, 平均年龄 (68.51±0.46) 岁;设定<60岁的患者为非老年组, 共186例, 其中男性100例, 女性86例, 年龄为14~59岁, 平均年龄 (40.15±0.46) 岁。

1.2 方法:分别对两组之间临床表现, 溃疡直径大小, 并发症, 伴随疾病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为统计学有效。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对比, 老年组上腹节律性疼痛、嗳气、反酸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消化不良、呕血、黑便等症状发生率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溃疡直径大小比较:老年组患者巨大溃疡 (直径>2.0 cm) 较非老年组比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并发症的比较:老年组患者的出血、梗阻、穿孔、癌变等并发症发病率均高于非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4 伴发疾病的比较:老年组患者伴发冠心病、关节炎及2型糖尿病概率高于非老年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伴发支气管哮喘及脑出血疾病 (P>0.05) , 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主要有三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人胃黏膜出现退行性变, 并且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导致血管硬化、胃黏膜血供差, 从而使胃黏膜防御力下降, 加上某些药物刺激或破坏胃黏膜而诱发溃疡, 老年人群众多因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因素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日益增多, 导致老年人NSAIDs相关性溃疡发病率也日益增高[4]。老年人患消化性溃疡其临床表现、溃疡大小、并发症发生率均与非老年患者存在差异。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多不典型:上腹痛缺乏节律性, 暖气、反酸发生率也显著低于非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 由于老年人消化道黏膜呈退行性变, 对溃疡疼痛不敏感, 并且经常服用非甾体类药物使疼痛不明显, 常使症状、体征被掩盖, 而以消化不良、呕血、黑便等并发症就医[5]。因此, 临床上遇到老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 贫血等症状时应考虑到有消化性溃疡存在的可能, 应进一步行电子胃镜等检查以较少漏诊率, 及时治疗。而正是因为症状不明显, 故使诊治延误, 多造成巨大溃疡, 甚至出现出血、梗阻、穿孔、癌变的概率增大。另外, 伴发冠心病的老年性溃疡患者比率较高, 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会与溃疡症状相混淆, 亦会造成误诊、漏诊, 导致消化性溃疡无法得到及时诊治。

综上所述, 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 需根据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电子胃镜检查等综合分析, 以减少漏诊, 提高老年患者生存率, 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近4年来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20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另外选取186例非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特点。结果 老年组患者上腹节律性疼痛、压痛及暖气反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老年患者中大溃疡与巨大溃疡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老年患者梗阻、出血、癌变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老年消化溃疡具有发病危险因素多、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溃疡大和并发症相对较多的特点。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老年人,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1]Pilotto A, Franceschi M, Maggi S, et al.Optimal management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the elderly[J].Drugs Aging, 2010, 27 (7) :545-558.

[2]王学红, 范仲麟, 李一青.青海西宁海东地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1184例内镜下特点[J].高原医学杂志, 2006, 16 (4) :32-35.

[3]周华萍.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23 (18) :98-99.

[4]陈锐, 朱尤庆.老年消化性溃疡230例临床与内经特点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1, 6 (3) :51-53.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69例疗效观察 篇4

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率也逐渐增加。而在老年消化性溃疡疾病中,老年人胃溃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约为十二指肠溃疡的7倍,胃小弯溃疡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80岁以后有30%以上潰疡发生在贲门,而目前胃大弯溃疡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本文对69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认识,能够正确诊断、及时处理,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9例,男42例,女27例,年龄65~84岁,中位年龄66.4岁。病史4个月~8年,平均3.4年。患者主要症状典型腹痛是指节律性、周期性中上腹痛,与饮食有明显相关;不典型腹痛指无节律性、无周期性的中上腹痛,或仅有轻微不适,有典型餐后腹痛17例占24.6%,不规则上腹部隐痛36例占52.1%。幽门螺杆菌(Hp)阴性14例占20.2%。合并冠心病15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高血压病23例,动脉粥样硬化13例,糖尿病8例,肝硬化5例,慢性肝炎8例。

1.2 方法。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酗酒等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胃镜内镜检测报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等临床资料。

1.3 临床观察。

1.3.1 病因。消化性溃疡是多种不良影响因素所致的疾病,多见于长期吸烟、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饮酒使胃酸分泌增加、吸烟促进胆汁反流、胰腺分泌碳酸氢盐减少、胃黏膜屏障缺陷、Hp的感染使得致溃疡的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失去平衡[1]。本组男性患者42例中,有吸烟、饮酒史35例(83.3%),69例患者中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服用史29例(42%),Hp阳性41例(59.4%)。

1.3.2 合并症。老年人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类风湿和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应予以充分重视。溃疡穿孔是老年溃疡患者十分严重的并发症,这些患者有时既缺乏溃疡病的前期症状,又可能无典型急腹症的临床表现,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1.3.3 临床表现。老年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居多,而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老年胃溃疡占60.4%[2],本组中胃溃疡42例(60.8%)和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有腹痛症状21例占30.4%,不规则上腹部隐痛35例占50.7%。可见,老年溃疡病症状多不典型。Hp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老年巨大溃疡增多明显,而且老年人胃黏膜萎缩,泌酸比邻区上移,高位溃疡增多,所以在为这些患者行胃镜检查时动作应轻柔,少充气,直视下进镜,以免溃疡穿孔和高位溃疡的漏诊。

1.4 治疗方法。

1.4.1 心理治疗。由于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特点,其治疗应及时彻底。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应结合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老年人患病后情绪较为紧张,故在治疗时应注意精神安慰,必要时适当使用抗焦虑药以利于溃疡愈合。如长期处于持续负性情绪中,会使溃疡活动和症状加重,因此消除精神刺激,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则有利于溃疡愈合[3]

1.4.2 改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因为乙醇可以损伤胃黏膜,导致溃疡的发生或复发。吸烟能促进胆汁反流,延迟溃疡愈合。

1.4.3 药物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宜应用胃酸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可使溃疡治愈率明显提高。此类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大而持久,并可使血清胃泌素升高,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细胞更新,从而保护胃黏膜,增加胃黏膜防御机制的药物也可以促进溃疡愈合。为减少溃疡病复发,根治Hp已成为治疗Hp阳性溃疡病的必要措施[4]。本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阿莫西林1.0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埃索美拉唑20mg,2次/d。其中埃索美拉唑清晨和夜间临睡前空腹服用,其余饭后服用,疗程为15d,连续治疗2个疗程药物治疗。

2 结果

临床痊愈42例(60.8%),好转12例(17.42%),无效15例(21.7%),总有效率为78.3%。

3 讨论

发生于60岁以上的消化性溃疡称为老年消化性溃疡,原因多为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减低、小动脉硬化、血流减慢、流量减少、血流灌注不足使黏膜细胞营养供应障碍、代谢产物以及胃酸对胃黏膜渗透防御功能降低等,老年人又常发生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降低,可致胃肠蠕动迟缓、排空障碍。

老年消化性溃疡多发生胃溃疡,在胃溃疡中又多发生高位的溃疡,这与老年人的胃酸低下、黏膜防御功能低下以及胃内幽门腺上移、黏膜萎缩、炎症、肠化病变区上移相关。由于老年机体敏感性、反应性差、胃酸低下、其临床反酸、腹痛症状均不典型。

老年消化性溃疡诊断困难的原因在于其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各种生理机能以及修复能力的降低等原因,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老年消化性溃疡治愈后的复发率为60%~80%,易复发、愈合慢。主要原因为;①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溃疡面大而深,不易愈合;②与老年人吸烟有关,吸烟可导致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微循环障碍。胆汁反流致使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抵抗力降低,使溃疡难以愈合;③老年人病种多而复杂,用药种类多,某些药物会刺激和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如服用阿司匹林、经常使用镇痛药、降血糖药、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均会导致老年消化性溃疡复发而难治愈。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全面体检,及时检查,施行手术时应精心进行术前及术后监护,尤其要注意患者心肺情况,防止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老年人胃溃疡好发部位有所不同,故行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才能避免漏诊。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在使用抗Hp药物时应避免较多药物联合使用,亦不宜使用较大剂量。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95

[2]刘厚钰,石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7,13(1):5-7

[3]王金道,刘勇,郭念峰.临床疾病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58-160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近些年消化性溃疡185例, 分为老年组和青壮年组, 其中老年组消化性溃疡有89例, 年龄在61~85岁, 平均年龄 (69.5±3.4) 岁, 男女比例是54∶35;而青壮年组消化性溃疡有96例, 年龄在15~59岁, 平均年龄 (41.2±6.4) 岁, 男女比例56∶40。上述病例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

1.2 仪器

Olympus XQ260电子胃镜。

1.3 方法

对老年组和青壮年组均使用电子胃镜探查后, 首先判断溃疡的具体分型, 然后分别记录其发生部位, 病灶区的面积大小, 诱发的其他病症及其严重程度。并进行比较性分析。

1.4 观察指标

HP、肿瘤指标 (CEA、CA) 、糖抗原CA199、血常规、心功能、粪便隐血指标、胃酸p H。

1.5 统计学处理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检验分析, 分别用χ2检验, P>0.05时两组的结果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成立;相反有统计学上成立。

2 结果

2.1 症状表现

老年组中消化性溃疡引起明显痛感, 仅有45例 (50.56%) , 其中节律性疼痛21例 (46.67%) ;无节率性疼痛25例 (53.33%) , 多为放射性疼痛, 患者极易误认为心绞痛。另外44例 (49.44%) 老年患者几乎没有明显痛感。而青壮年组中痛感较为明显的患者81例 (84.38%) , 其中节律性疼痛的患者68例 (83.40%) ;无节律的阵发性疼痛只有13例 (16.60%) 。另外老年组溃疡性的出血倾向 (53.42%) 明显高于青壮年组 (13.45%) , 同时其他的生理性的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与青壮年组不同的是, 老年组除了患有消化性溃疡, 大部分还患有其他疾病, 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肿瘤等, 这也增加了老年组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难度性。

2.2 溃疡分型及其发生部位

老年组中胃溃疡的所占比例 (57.3%) 最高, 而在青壮年组中则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所占比例 (54.2%) 最高, 并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成立的, 见表1。因而临床治疗时, 应该注意根据年龄组的不同, 疾病发生发展不同, 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用胃镜对老年组51例和青壮年组31例胃溃疡患者进行检查发现, 老年组胃体部发生溃疡的占比 (41.2%) 最高, 与其他部分有明显的统计学上意义上的差异 (P<0.05) ;而青壮年组中胃窦部发生溃疡的占比 (41.9%) 最高, 与其他部分同样有明显的统计学上意义上的差异 (P<0.05) 。见表2。

2.3 病灶区的大小

消化性溃疡病灶区的大小, 直观的反映了溃疡病情的严重程度。其面积的变化, 同样也能直观的反映了病情的恶化或转归。本文通过用胃镜测量溃疡病灶区域的直径 (d) , 来进一步的反映老年组与青壮年组相比, 老年组消化性溃疡的特殊性。从测量数据发现, 老年组溃疡的病灶区 (直径超过2 cm占比) 明显大于青壮年组 (直径超过2 cm占比) , 并且有明显的统计学上意义上的差异 (P<0.05) 。见表3。

3 讨论

老年性消化道溃疡一种不容小觑的消化道疾病, 首先痛感不明显且无率性, 容易使患者误以为心绞痛而引起误诊, 同时易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 而且不容易治愈, 治愈后容易引起再次发作[5,6]。因而老年性的消化道溃疡严重危害着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

本文通过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集的89例老年性消化道溃疡和96例青壮年消化道溃疡对比分析, 应用胃镜, 进一步深入研究老年性消化道溃疡的发生部位, 疾病发展, 病理变化, 并发疾病, 以便于临床医师开展针对性治疗。研究发现, 消化性溃疡正常的临床表现会有明显的腹痛症状, 而老年组大约50.56%的患者出现该临床表征, 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 (腹痛率84.38%) , 经过统计学分析, 这明显的差异性存在意义。另外, 老年组中胃溃疡的所占比例 (57.3%) 最高, 而在青壮年组中则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所占比例 (54.2%) 最高, 并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成立的。其中老年组胃溃疡的发生部位在胃体部多见 (41.2%) , 溃疡病灶区较大 (d>2 cm的溃疡占30.3%) 。出血性溃疡的占比也高达 (53.42%) 。经统计学分析, 这些体征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临床医师可参考这些差异性, 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治疗, 能有效的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

摘要:目的 研究胃镜临床应用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实用价值及临床特征表现。方法 通过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老年患者89例, 作为老年组;另外还设立了对照组:青壮年组, 选取了未到退休年龄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青壮年患者96例。并对上述两组胃镜检查后, 做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正常溃疡表现会有明显的腹痛症状, 而老年组大约50.56%的患者出现该临床表征, 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 (腹痛率84.38%) , 经过统计学分析, 这明显的差异性存在意义。另外, 老年组中胃溃疡的所占比例 (57.3%) 最高, 而在青壮年组中则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所占比例 (54.2%) 最高, 并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成立的。其中老年组胃溃疡的发生部位在胃体部多见 (41.2%) , 溃疡病灶区较大 (d>2 cm的溃疡占30.3%) 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以球部为主。出血性溃疡的占比也高达 (53.42%) 。经统计学分析, 这些体征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结论 通过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综合分析, 发现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表现与正常表现差异较大, 常见的发病部位也不同 (胃溃疡居多) , 病灶区域大, 易伴随其他严重的副症。

关键词:老年消化性溃疡,胃镜

参考文献

[1]张淑鸿.老年人消化性溃疡300例临床及胃镜特点[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9) :1202-1203.

[2]黄诗琴.奥美拉唑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2) :57-58.

[3]林辉东, 胡晓明, 卢志平.胃镜下注射治疗联合药物保守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13) :2040-2041.

[4]王伟国.老年人消化性溃疡1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18) :2484-2485.

[5]郭修贵, 孙茂才.基层医院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27) :5962.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临床诊断,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患者被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有205例, 按照年龄是否在60岁将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 (年龄60岁及60岁以上) 112例, 非老年组 (60岁以下) 93例。老年组患者有男性62例, 女性50例, 年龄在60~89岁, 平均年龄为78.6岁。非老年组有男性51例, 女性42例, 年龄在43~60岁, 平均年龄为51.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在统计学上并无意义, 可以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1.3 治疗方法

在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当天, 就需要对患者给予止血处理, 同时为患者补充体液, 采用输液的方式。止血方式主要采用止血药物, 包括凝血酶以及止血剂等, 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给予每天5次的凝血酶, 每次1000U, 出血量少的患者给予每天3次即可。对患者止血的同时也要给患者补充葡萄糖溶液, 以保持体液的充足[5]。

1.4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 诱发患者出血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SPSS15.0来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t检验, 若P<0.05, 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若P<0.01, 则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特征统计

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特征并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老年组患者出现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头晕、全身乏力、呕吐、休克。而非老年组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及黑便。P<0.05, 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的诱发因素分析

对患者的各种可能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老年组患者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服用各种药物及嗜酒, 如降压药、阿司匹林、降血糖药物等, 而非老年组主要是由于劳累过度, 精神紧张等原因所致。

3 讨论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体质的减弱, 各种疾病会乘虚而入。消化性溃疡出血是威胁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本研究, 发现老年人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大多数的患者都没有明显的病前先兆, 常常占多数的是呕吐出血, 患者在病前无或者很少有腹痛症状, 但患上疾病后腹痛的次数会增加[6]。

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也有差别, 老年组中主要是由于服用各种药物, 如降血糖药、降压药, 还与生活习惯有关, 经常嗜酒嗜烟也会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概率。由于老年人的体质等原因, 常常有各种疾病, 对于各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各种药物来治疗, 各种药物的蓄积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这就增加了老年人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概率。而非老年组的主要是由于劳累过度及精神紧张等原因所引起。

对于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 除了要重视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慢性疾病, 减少慢性疾病能够减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同时也要让老年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要经常嗜酒嗜烟, 做好保健,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出血特点进行分析, 为今后有效预防老年消化性溃疡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20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112例, 非老年组93例。年龄在60岁以上 (包括60岁) 的患者为老年组, 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为非老年组。通过临床检查及化验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出血原因进行分析, 找出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 以及诱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组的临床特征有头晕、全身乏力、呕吐、休克, 非老年组的特征为腹部疼痛及出血。老年组诱发危险因素来自于服用一些心脑血管的药物及嗜酒;而非老年患者的诱发因素为患者的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等所致。结论 减少老年人服用各种降压药、降血糖药等对于预防消化性溃疡出血疾病的产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树新.老年消化性溃疡102例分析[J].中国医刊, 2009, 37 (8) :33-34.

[2]朱建平, 郭龙, 刘建兴, 等.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内镜136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08, 30 (2) :111-112.

[3]Zullo A, Hassan C, Campo SM, et al.Bleeding peptic ulcer in the elderly: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J].Drugs Aging, 2009, 24 (10) :815-828.

[4]严艳, 冯晓莹, 张伯伦.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附19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9 (8) :75-76.

[5]何福清.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特点[J].当代医师杂志, 2008, 3 (11) :3-4.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1例, 男37例, 女14例, 年龄61~73岁, 平均 (66±4) 岁, 病程1~34年。全部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 符合《实用内科学》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腹部隐痛不适37例, 其中规律痛14例, 无规律痛23例, 无痛者14例;反酸、嗳气41例, 食欲减退35例, 呕血、黑便5例, 头晕、乏力11例, 胸闷、心悸7例,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者7例。

1.3 治疗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阿莫西林1.0g, 2次/d, 克拉霉素0.5g, 2次/d, 埃索美拉唑20mg, 2次/d。其中埃索美拉唑清晨和夜间临睡前空腹服用, 其余饭后服用, 疗程为15d, 连续治疗2个疗程。1.4疗效判断标准愈合:上腹部疼痛消失, 胃镜检查溃疡完全消失或仅留瘢痕;有效:上腹部疼痛消失或缓解, 胃镜检查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上腹部疼痛无变化, 胃镜示溃疡面积缩小<50%或扩大。

2 结果

经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痊愈或有效者45例, 无效4例, 死亡2例, 总有效率88.2%。

3 讨论

3.1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老年人消化器官及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目前认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老年人胃黏膜防瘤能力减弱, 黏膜血供差, 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和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相关。老年人常有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 而且伴发病较多, 长期服用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 易引起溃疡病[2]。

3.2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特点

老年人胃粘膜普遍呈退行性病变, 且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 胃粘膜血供减少, 加之老年人胃末梢神经感觉差, 对疼痛的感觉性降低, 从而使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 给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带来困难。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大部分表现为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消化性溃疡具有的规律性、节律性、慢性腹痛几乎没有;并发症多, 癌变率高, 可能与老年人常伴动脉硬化, 血管反应能力差, 长期吸烟、其他疾病或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 这可能与老年人胃黏膜功能减退、p H值降低有关;老年人多因素共同作用下, 其预后较差。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 多发生胃溃疡, 在胃溃疡中又多发生高位的溃疡, 这与老年人的胃酸低下、黏膜防御功能低下以及胃内幽门腺上移、黏膜萎缩、炎症、肠化病变区上移相关。上消化道出血, 为老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并发症, 老年人常因伴心、肺、肾、肝疾病, 其出血常不易停止。

3.3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诊治

实施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和根治HP感染是治疗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关键[3]。治疗溃疡同时应兼顾治疗并发症及伴随疾病, 降低病死率, 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由于老年人溃疡复发率高, 治疗应适当延长疗程, 并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如精神刺激、药物、饮酒等, 对内科治疗疗效差或疑有癌变的病例, 如全身情况许可应手术切除。老年人一旦发生并发症, 一定要检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计算好出入量, 以保证各重要脏器血供。

总之,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 胃溃疡多见并且并发症多, 应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痊愈或有效者45例, 无效4例, 死亡2例, 总有效率88.2%。结论 老年性PU患者应早确诊、早治疗, 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565.

[2]王维国, 贾广利, 许建东, 等.无痛性溃疡1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 (3) :240.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与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经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60岁以上为老年组, l8~59岁为成年组。老年组100例, 其中男64例, 女36例, 平均年龄66.2岁, 胃溃疡56例, 十二指肠溃疡37例, 复合溃疡11例, 吻合口溃疡6例;成年组100例, 其中男78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28.6岁, 胃溃疡29例, 十二指肠溃疡59例, 复合溃疡9例, 吻合口溃疡3例。

1.2 方法

通过2组临床症状和胃镜所见溃疡的部55位、分布、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1 症状

根据病人主诉分类临床资料。典型腹痛群指:中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节律性发作, 与饮食有明显相关性。不典型腹痛群指中上腹疼痛无节律、无周期性的特点, 或仅有轻微不适、隐痛, 与饮食无明显相关性。嗳气反酸群:包括嗳气、反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唾液增多症状的一种或多种。无症状群:无明显的上述表现。合并症群。

1.2.2 胃镜

确定溃疡部位: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复合溃疡, 吻合口溃疡;确定有无并发症:溃疡出血, 溃疡穿孔, 幽门梗阻;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2 结果 (表1, 2)

3 讨论

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症状, 临床上较易诊断。但老年人临床上典型的病例表现不多。据资料显示, 老年人具有典型腹痛症状者为21.1%与成年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 2组症状观察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在溃疡发病部位的分布上, 本组资料显示胃和十二指肠比例, 老年人与成人呈相反关系。老年人以胃溃疡居多, 而成年人以十二指肠溃疡居多, 提示随年龄的增加, 胃溃疡的发病增加, 且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 表明由于症状的不典型是造成出血的发病率增多的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老年组与成人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增加,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高位溃疡较成年人多。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老年人胃液分泌及酸度均有所降低, 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却较高, 推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随着年龄老化带来身体器官、组织和功能减退, 老年人胃黏膜结构萎缩, 黏膜血流减少, 黏液分泌质和量的改变使胃黏膜屏障削弱; (2) 幽门螺杆菌感染; (3) 老年人胃酸虽较年青人为低, 但与健康老年人相比, 仍明显升高; (4)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损害作用。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不典型, 且往往合并有其他疾病, 易被这些疾病的症状掩盖, 也可能因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位置关系, 使得溃疡的疼痛或其他症状表现在非中上腹部位而误导诊断, 为临床诊疗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提示, 依靠临床诊断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往往造成误诊、漏诊, 虽然目前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无标准可寻, 但在有导致溃疡发生因素和诱发因素存在时、对其它疾病治疗轻度不典型腹痛症候群中, 或出现邻近部位不适而排除心肺疾病, 有应用对胃黏膜刺激药物, 或疑有冠心病、胆系疾病、不明原因贫血、呕吐、厌食或体重减轻时, 需要考虑到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何诚.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病人的治疗[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1 (1) .

浅谈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篇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11-01

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是泛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患的消化性溃疡,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由于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等因素,是一种顽固性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亦逐年升高,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差。本文报告了我院2006-2008年经胃镜或手术证实的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病人30例,并做简要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性别与年龄:

男性23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3.3∶1。65~70岁17例,71~80岁11例,81岁以上2例。该30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人的23.4%。

1.2临床表现:有规律性上腹痛10例(33.3%),无规律性上腹痛12例(40.0%),无腹痛8例(26.7%),腹胀18例(60.0%),返酸18例(60.0%),恶心呕吐20例(66.7%),纳差22例(73.3%),黑便或呕吐16例(53.3%)。

1.3溃疡分布:胃溃疡15例(50.0%),十二指腸球部溃疡12例(40.0%),复合性溃疡3例(10.0%)。胃溃疡中,胃底溃疡14例(46.7%),胃体溃疡13例(43.3%),胃窦溃疡3例(10.0%)。

1.4发病特点: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一般为精神刺激、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外感六淫等致病因素,导致肝胃不和,肝郁脾虚,气滞血瘀,阴阳失调而致。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生化充足,则“四季脾旺不受邪”,反之则易发生溃疡或溃疡反复发作。张景岳《景岳全书•心腹痛》中云“痛有虚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提示胃脘痛早期多为实证,久则由实转虚。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的患者多见脾虚证候,如胃痛隐隐,便溏,舌质淡或胖、边有齿痕,脉细等。老年患者因生理因素气血亏虚,加之溃疡耗伤气血,其症更重。

1.5并发症与死亡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6例(53.3%),穿孔8例(26.7%),幽门梗阻3例(10%),死亡2例(6.7%)。

2治疗注意事项

2.1病愈后继续补益气血: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确诊之后,应立即采取规范的药物治疗,并保证疗程,以期达到缓解症状,巩固疗效的目的。症状改善及溃疡愈合后可继续服用中成药以提高患者体质、补益气血。要求患者起居正常、精神平和,戒烟戒酒,忌食辛辣刺激饮食,消除复发诱因。如脾胃虚弱者,可服用补中益气丸,脾胃虚弱兼痰湿者可服用香砂六君丸,脾虚肝郁者可服用逍遥丸等。

2.2心理疏导:肝气郁结是消化性溃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药物的损伤、胃动力紊乱等原因之外,与个人生活、饮食习惯、心理和社会的压力密切相关。生活缺乏规律,心理压力大,情绪紧张等因素均可诱发溃疡发作。老年患者心理调节能力差,更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身心调护。

3讨论

普通消化性溃疡一般经规范治疗可以痊愈,而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因患者年龄大,自身机体修复慢、药物不敏感、症状反应不明显等因素,需延长治疗时间,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和体质因素,防止疗程不足或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溃疡病的发病率增高。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病率较高,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老年人抗溃疡病因素减弱,既使是少量胃酸和胃蛋白酶也可造成胃粘膜损害;(2)随年龄增长,胃粘膜萎缩带向上发展,伴肠上皮化生,粘膜抵抗力下降,易发生H+逆扩散;(3)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而胃内细菌阳性率增加,细菌感染可致胃粘膜损伤;(4)血管壁有动脉硬化改变,局部营养障碍。

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有以下特点:(1)胃溃疡发生率高,且多为高位胃溃疡(胃底与胃体)。可能与老年人胃窦炎增多,胃粘膜退行性变,胃体粘膜交界处上移有关;(2)常缺乏明显症状,这可能与老年人胃功能和形态方面的改变,伴有动脉硬化及反应能力降低有关。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少病人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始获诊断;(3)并发症多且严重,按其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出血,穿孔和梗阻。本组中出血发生率为53.3%,穿孔为267%,幽门梗阻为10%;(4)伴随疾病多。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常和其他系统疾病伴随出现,这此伴发病可影响溃疡病的临床表现,故应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以免漏诊;(5)治疗效果差。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病程多较长,进入老年后易形成深大溃疡,加之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萎缩性胃炎及动脉硬化,溃疡难以愈合。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5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均为我院2011~2012年住院患者。其中男51例, 女24例, 男女之比为2.12/1, 年龄60~80岁, 平均69.44岁;病程3天~40年, 大部分患者病程2~10年;有吸烟嗜好者45例 (60%) , 服非甾体类镇痛药18例 (24%) , 激素类2例 (2.6%) , 有进食不当者9例 (12%) 。另外24例诱发因素不明确, 占32%。合并慢性疾病 (冠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骨关节炎、肺结核等55例 (73%) 。

1.2 临床表现

典型规律性上腹部疼痛者20例 (26.7%) , 具有反酸、嗳气、恶心、食欲不振、胀气等非典型症状者32例 (42.6%) , 完全无症状者23例 (30.6%) , 并发症中上消化道出血24例 (32%) , 胃穿孔1例 (1.3%) 。本组75例中胃溃疡39例 (52%) , 十二指肠溃疡20例 (26%) , 复合性溃疡16例 (21.3%) ,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之比为1.95∶1。HP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检查行C214尿素呼气试验:75例中55例阳性占73.3%。

1.3 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戒烟戒酒, 饮食节制, 避免精神紧张, 停用或少用刺激胃黏膜的药。 (2) 药物治疗:本组病例均采用四联治疗疗法, 质子泵抑制剂 (泮托拉唑) +胃黏膜保护剂 (果胶铋治疗4~8周) +2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分散片) 治疗2周。

2 结果

本组75例治疗1~2周后, 溃疡愈合40例占53.3%, 溃疡好转22例占29.3%, 效果不明显10例占13.3%, 总有效率82.67%, 2例 (2.67%) 因风湿病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复发, 1例因溃疡穿孔保守无效, 手术治疗。出院后嘱患者按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服药总疗程4~6周复查胃镜, 复查胃镜的只有10例占13.3%。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老年人消化器官及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表现对疾病反应性低下, 愈合能力差[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胃黏膜防御能力减弱、黏膜血供差、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和HP感染有关。

本文结果显示, 老年性消化溃疡具有以下特点: (1) 男性多于女性, 可能与吸烟、饮酒占比例高有关。本组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中, 以胃窦部溃疡居多。而老年人巨大溃疡较多>2.5CM的有15例 (20%) 。 (2) 多数病例缺乏典型上腹节律性疼痛和周期性发作, 主要表现上腹不适、饱胀、纳差、嗳气等症状, 因此, 对老年人的不典型症状应引起足够重视, 及时做胃镜检查, 可避免漏诊、误诊。 (3) 老年人伴发的疾病多, 各种药物应用多, 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 破坏胃黏膜屏障, 是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和出血的重要诱因。故在治疗上存在以下问题: (1) 治疗时间长。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各器官系统退行性变伴随的疾病多, 加之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并延迟溃疡的愈合[4]。 (2) 生活习惯不易改变, 药物的不断损伤, 如吸烟饮酒, 进餐不规律等, 且伴发的疾病较多, 服用的药物过多, 容易诱发溃疡。 (3) 复诊率及胃镜复查率较低, 溃疡复发的概率较高。

综上所述, 对老年消化性疾病的患者, 有效心理护理措施加适当的药物治疗, 是治愈的最佳途径[5]。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75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诱因、表现、药物治疗、及转归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1疗程后, 溃疡愈合40例占53.3%, 溃疡好转22例占29.3%, 效果不明显10例占13.3%, 总有效率82.67%。结论 老年人性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见且巨大溃疡较多, 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及时胃镜检查, 治疗上保护胃黏膜, 减少胃酸分泌和根治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关键。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老年人

参考文献

[1]刘新光.消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4.

[2]于皆平, 沈志祥, 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339.

[3]张琴, 昌鸣, 杨龙, 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消化道疾病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 2005 (11) :697.

[4]肖湘君, 李雪, 明西林.143例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 5 (3) :468.

上一篇:商业形态下一篇:多目标期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