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2024-11-29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精选12篇)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篇1

本文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4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并进行临床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男28, 女14) 例, 男:女为2:1, 年龄60-91岁, 平均73.14岁。其中呕血者15例, 呕血伴黑便者20例, 单纯黑便者7例。伴失血性休克10例。血红蛋白<60g/L者12例。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6例, 肝硬化病史4例, 合并2种以上慢性病者12例, 以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为主。有长期服用降压药、非甾体类药物者10例。

1.2 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均经电子食管胃镜或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确诊, 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16例 (38.1%) 占首位, 其中胃溃疡9例, 十二指肠溃疡6例, 复合溃疡1例, 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11例 (26.2%) , 上消化道肿瘤6例 (14.2%)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6例 (14.2%) , 其它3例, 其中十二指肠炎1例, 吻合口炎1例, 胃息肉1例。

1.3 治疗方法

患者住院后均给予禁食、补液、静推质子泵抑制剂及血凝酶, 同时口服凝血酶500u+生理盐水10ml, 去甲肾上腺素8mg+生理盐水250ml,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用三腔二囊管, 联合垂体后叶素60u-120u+5%GS 500ml静滴, 奥曲肽25-50ug/h微泵注射, 对于血红蛋白<70g/L或血红蛋白<90g/L但伴心脑肺等慢性疾病或头晕明显者给予输血治疗。

2 结果

本组出血停止病情改善出院39例, 死亡3例。死亡原因:1例死于心衰合并肺部感染, 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并肝衰, 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并脑卒中, 病死率7.1%

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38.1%) , 而且以胃溃疡多见。老年人胃黏膜腺体萎缩, 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 高酸分泌所致的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下降, 胃溃疡相对增多, 随着年龄的增加胃溃疡发病率逐步上升[1]。

老年人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病率也较高, 原因可能为 (1) 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时, 存在长期慢性缺氧, 可出现微循环不良, 导致胃黏膜慢性缺血、淤血、缺氧, 形成局部高碳酸血症, 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2]。此外, 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及骨关节疾病, 需长期服用降压及非甾体类药物, 可造成胃黏膜损伤。大量研究提示, 非甾体抗炎药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3]; (2) 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减退, 黏膜损伤因素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 早期发生的胃部病变症状多不典型, 常被其它疾病症状所掩盖, 而未能得到及时治疗, 致病情恶化导致消化道出血; (3) 感染、急性心脑疾病等各种应激因素亦可造成胃黏膜损伤。本组资料中男女之比为2:1, 可能与男性有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持续时间长, 出血总量大不易止血是其主要特点, 本组血红蛋白<60g/L者12例占28.6%这可能由于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 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减退, 凝血功能障碍, 使胃内病灶易出血, 一旦出血便不易自止, 造成出血量大, 出血时间长。老年人伴随疾病多, 各脏器储备功能差, 使患者对出血的耐受性减低, 易造成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增加病死率, 本组3例死亡病例均合并2种以上慢性疾病。因此, 在救治中除积极止血输血外, 又要及时防治各种合并症以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杨蕊敏.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特点的再认识[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2, 8 (1) :13.

[2]路英, 刘艳平, 薛洪杰, 等.230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并存症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02, 22 (4) :237.

[3]李永渝.临床消化病理生理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73.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篇2

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由于很多疾病和病变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每一个病种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不尽相同,其中具体的治疗措施也有所偏重。

(一)抗休克和支持疗法

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补液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输入全血、血浆、右旋糖酐或平衡液,以维持重要脏器的有效灌注。定期复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保证一定的尿量。

(二)止血剂和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注射维生素K1或对羧基苄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用白芨、三七、止血粉,也可通过胃管用冰生理盐水灌洗,垂体后叶素可使内脏小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而致门静脉压力降低,发挥止血作用。近年报道心得安有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作用。

(三)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仍占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肿瘤引起的出血,如经上述非手术疗法不能控制出血,患者的病情稳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凡对出血部位及其病因已基本弄清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经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者,可改用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首先控制出血,然后根据病情许可对病变部位作彻底的手术治疗。

二、中医

(一)辨证分型

1、胃中积热证:吐血紫暗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黑如漆,口干喜冷饮,胃脘胀闷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主要药物:大黄、当归、白芍、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甘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热伤胃阴,加麦门冬、石斛、天花粉。

2、脾不统血证: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方药] 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及、仙鹤草、乌贼骨、阿胶、脾胃虚寒者加熟附片、炮姜或改用柏叶汤;出血量多者,可加地榆炭、侧柏叶、血余炭。

(二)经验方

[功效] 回阳止血。

[药物组成] 制附子9克,红人参10克,生白术10克,炮姜炭10克,炙甘草8克,灶心黄土(包煎) 60克,三七粉(分吞)5克,乌梅20克,阿胶15克。 [用法] 水煎两次,取汁约300毫升,熔入阿胶,待药液微温少少服之。

[主治] 气随血脱证。

(三)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胃中积热证:取上脘、内庭,针用泻法;

肝火犯胃证:取不容、劳宫、梁丘、太冲、地五会,针用泻法; 脾胃虚弱证:取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针用补法加灸。

2、穴位贴敷法

(1)栀子1克,郁金6克,白芷6克,大黄15克,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成糊状,敷于膻中、上星、上脘三穴,药干另换新药。适于热盛伤络型。

(2)白芷、炒栀子各适量,水煎,布包药渣趁热敷胸口,适于热盛伤络型。

(3)紫珠草、地稔根各150克,水煎,浓缩 500毫升(可按此比例制取药液),用时先取 300毫升,用胃管注入胃内,左右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充分接触,然后抽出。另取200毫升注入胃内保留。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59-0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病引起的出血。主要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等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老年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病情常常较重,病死率高。现将我院2008年6月一2010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诊治特点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9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門诊22例,住院76例,男67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72.5岁。对照组为同期非老年组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68例,女34例,年龄24--59岁,平均3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将两组患者的发病初发症状、预后转归及确诊后的发病原因分别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特点 老年组患者低血压或休克发生率较高,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出血病因均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老年组胃溃疡发病率高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非老年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于老年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性别差异 两组患者200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推测可能与男性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长期酗酒、饮食不当、生活不规律等,可能与工作性质及社会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也有关系。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的急危重症之一,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更易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死亡率也较高。近年来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消化性溃疡的总体住院率以及手术治疗率逐年下降,但是老年人群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住院率却呈上升趋势。原因可能与老年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有关。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中以消化道溃疡占首位,尤以胃溃疡居多,其次为胃粘膜病变。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为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其机制可能为:①老年患者常患有动脉硬化等疾病,血管弹性较差,血管舒缩功能及凝血机制障碍,病灶易出血,且不易止血。②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等疾病,经常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此类药物可抑制胃粘膜前列素的合成,削弱胃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1]。

两组出血皆以呕血、黑便为主要表现,但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其出血有以下特点:①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缺乏典型症状,病史较隐匿。②老年人多伴有其他器官疾病,代偿适应能力较差,易出现并发症,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③由于老年人多有服用阿司匹林等类药物病史,上腹痛发生率不高。④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率和再出血率较高。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有效的药物治疗不仅在止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还为以后的内镜及手术治疗争取时间。药物治疗UGIB的止血率可达70%以上,药物与内镜联合治疗止血成功率为93%~95%。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①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常用的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而发挥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②生长抑素(SS)及其衍生物,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并抑制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扩血管物质的分泌与释放,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流量,另外此类药物也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③立止血,此药具有类凝血酶的作用,可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形成而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本研究发现 药物引起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比例较高。在治疗时应立即停用非甾体类药物或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以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为主治疗,疗程一般为6~8周。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原因及临床表现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在治疗上应尽快判明出血原因,积极控制出血,治疗全身慢性疾病及并发症,防止重要脏器功能的衰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 篇4

1 临床资料

我院老年消化科2007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46例, 其中, 男111例, 女35例;年龄61岁~93岁;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69例, 消化道恶性肿瘤42例,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 糜烂性胃肠黏膜病变11例, 药物因素7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经过治疗、护理, 治愈27例, 好转106例, 未愈8例, 死亡5例, 总有效率91.09%。

2 临床护理

2.1 严密观察、准确记录

老年病人发生消化道出血时不一定出现明显的烦躁、出汗、口渴等伴随症状, 而仅表现为心率增快。如发生呕血、黑便症状时, 病变往往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多数老年病人均伴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 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常常不容易止血。因此, 必须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观察有无上腹饱胀、烦躁、恶心、出汗、面色苍白、脉速等。如有下列情况提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①反复呕血, 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②黑便次数增多, 而变为稀薄;由柏油样便转为暗红色, 周围循环衰竭持续存在;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压积不断下降, 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在尿量正常的情况下尿素氮持续升高或再次升高。出现上述征象必须及时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大量出血时可取15°头低侧卧位防止窒息。血压稳定后予半卧位, 鼓励咳嗽、深呼吸。

2.3 加强输血、补液、止血的护理

视病人病情于上肢静脉、颈外静脉、中心静脉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进行输液治疗, 将全日液体总量按20 h~22 h平均输入或酌情输入。病人脉搏大于120/min, 收缩压小于10.67 kPa, 心功能好者, 每小时可补液100 mL以上, 全血每小时300 mL[4]。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出血性休克时快速输液是必要的, 但老年病人基础心功能随年龄的增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 为避免快速大量补液引起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必须严密观察补液过程中心率、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有无肺水肿的发生。使用生长抑素止血时, 应使用独立静脉通道持续泵入, 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

2.4 心理护理

①老年病人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紧张心理, 他们最需要的情感依托是获得家人、朋友的理解、关心和体贴[5]。护理上要动员一切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对未来生活感到有希望、有价值。②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往往因一时难以控制病情而反复呕血、黑便, 导致紧张不安和恐惧等不良心理而加重病情。护士应守护在床边予以心理安抚, 及时消除血迹、呕吐物及排泄物, 减少感官刺激, 营造良好氛围。防止病人不良情绪的发生, 护士遇到病人急性出血时, 要做到忙而不乱, 抢救治疗动作迅速、操作熟练轻巧[6]。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③本组1例86岁的男性病人, 因患胃癌伴出血2 d入院, 经过1周的治疗效果不佳, 仍有黑便, 平时也沉默寡言[7,8,9]。我们耐心与他沟通, 从各方面关心照顾他, 并联系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来看望他, 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家庭的温暖。该病人毫无表情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积极配合治疗, 很快恢复了健康。

2.5 生活护理

2.5.1 环境

提供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光线柔和、空气清新无异味。

2.5.2 饮食

在上消化道出血时,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7]。呕血时禁食, 溃疡病病人在有少量出血且无呕血时, 可给予温凉的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 如米汤、豆浆、牛奶、藕粉等, 具有中和胃酸、收敛胃黏膜的作用, 进食速度不宜太快。如有腹部不适, 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时及时调整饮食的量。

2.5.3 活动

急性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出血停止后应根据病情及体力情况决定是否早期活动或者被动运动。严重贫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以防止心源性脑缺氧的发生。

2.6 基础护理

2.6.1 口腔护理

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 减少口腔的血腥味, 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 同时增加病人舒适感, 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2.6.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 呕血、便血后及时清理用物, 更换床单元。

2.6.3 预防压疮护理

长期卧床必然会有突出部位受压而发生压疮的可能, 除了强调定时更换体位以外, 保持干燥、加强按摩以及气垫床的应用均有助于减少压疮的产生。

3 小结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不典型, 合并症多而凶险。因此, 要熟悉和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改变,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 重视饮食和心理护理, 做好健康教育, 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成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华.中心静脉置管在老年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4) :26-28.

[2]刘正芳, 文琼仙.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3) :67-68.

[3]邓胜平.深化老年消化道出血病人整体护理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17 (6) :129-130.

[4]刘红艳.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概况[J].护理研究, 2004, 18 (8A) :1420-1421.

[5]林玲萍.消化性溃疡与社会支持[J].护理研究, 2002, 16 (4) :209-210.

[6]杨兴易, 李文放, 严鸣, 等.176例综合性加强监护病房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3) :24.

[7]王翠玉.消化性溃疡病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3, 17 (9C) :1003-1004.

[8]陈壮英, 李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suppl.2) :100.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查房 篇5

护理查房内容

1.2.3.4.一 疾病相关知识 病情介绍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疾病相关知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病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可归纳如下: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 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 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2.门静脉高压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 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 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 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4)结节性多动脉炎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 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临床表现

1.呕血和(或)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快的幽门以下的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3.氮质血症。4.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5.发热

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检查

1.化验检查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隐血试验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2.特殊检查方法

(1)内镜检查 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并可根据病灶情况作相应的止血治疗。做纤维胃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①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②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做胃镜较为安全。③事先一般不必洗胃准备,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水洗胃后进行检查。

(2)选择性动脉造影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处于上消化道持续严重大量出血紧急状态,以至于胃镜检查无法安全进行或因积血影响视野而无法判断出血灶,此时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可能发现出血部位,并进行栓塞治疗。

(3)X线钡剂造影 因为一些肠道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内镜窥见,有时会遗漏病变,这些都可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否则会因按压腹部而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一般主张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3天后谨慎操作。动脉造影及内镜的检查。

(4)放射性核素扫描 经内镜及X线检查阴性的病例,可做放射性核素扫描。其方法是采用核素(例如99m锝)标记病人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病人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而出血速度能达到0.1ml/分钟,核素便可以显示出血部位。

诊断

1.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慢性胃炎及应激性病变等。2.呕血和(或)黑便。

3.出血不同程度时可出现相应的表现,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4.发热。

5.氮质血症。

6.急诊内镜可发现出血源。

治疗

1.一般治疗

大出血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侧位,以免大量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禁食。少量出血可适当进流食,对肝病患者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应加强护理,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及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和心电图监护。2.补充血容量

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全血。肝硬化患者应输入新鲜血。开始输液应快,但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输血输液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可导致肺水肿,最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如果血源困难可给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3.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 ①近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疗效最好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或雷尼替丁在基层医院亦较常用。上述三种药物用药3~5日血止后皆改为口服。对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冰盐水100ml口服或作鼻胃管滴注,也可使用凝血酶口服应用。凝血酶需临床用时新鲜配制,且服药同时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以便使药物得以发挥作用。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垂体后叶素是常用药物,但作用时间短,主张小剂量用药。患高血压病、冠心病或孕妇不宜使用。有主张同时舌下含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80年代以来有采用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短期使用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但价格较贵。

(2)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药物止血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该方法即时止血效果明显,但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以保证止血效果,并防止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一)适应症

门静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二)禁忌症

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

物品准备 三腔二囊管

1根治疗盘、治疗碗、血管钳、镊子、血压计、听诊器、50ml注射器、弹簧夹1-3个、纱布、胶布、棉签、液状石蜡、弯盘、胃肠减压器。滑车牵引装置

牵引架、滑轮、0.5kg沙袋(或盐水瓶)牵引绳。

置管方法

三腔二囊管的性能

用50ml的注射器向三腔二囊管的胃气囊注入200-250ml的气体,食管气囊注入气体100-150ml,用弹簧夹家主管口后检查气囊有无破损、漏气或变形。检查漏气的方法有:①将其放入水中察看有无气泡逸出;②观察抽出气体量是否与注入气体量相等;③将气囊放在耳旁倾听有无漏气声。分别在开口处标明胃气囊、食管气囊和胃管腔。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清洁鼻腔。

抽尽气囊内的空气用液状石蜡油润滑三腔管前端及气囊外面,由鼻腔缓慢插入,至咽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和深呼吸,直至管插入50-60cm,抽出胃内容物标明头端已达胃部。

向胃气囊充气150-200ml至囊内压50mmHg。用血管钳夹住管口,向外提拉导管,感觉管子不能再被拉出并有轻度弹力时,利用滑车装置在管子末端悬以0.5kg重物做牵引压迫,抬高床脚,使牵引的角度为40度左右,牵引物离地面约30cm。用胶布将管固定在面颊部。

抽取胃液观察止血效果,如仍有出血,在向食管气囊充气100-150ml至囊内压约40mmHg,夹住食管气囊开口。将胃管开口接于胃肠减压器上,以观察出血的情况。记录插管的时间。

护理

1、插管后病人取仰卧位,牵引间歇期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咽部分泌物吐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

2、置管后的观察

观察出血的情况,经常抽吸胃液,观察其颜色、量。如抽出新鲜血液,证明压迫止血不好,应检查牵引松紧

度或气囊压力,并作适当调整。

观察胃气囊和食管气囊的位置:若病人感胸骨下不适,出现恶心或频发期前收缩,应考虑是否有胃气囊进入食管下端挤压心脏之可能,应给予适当的调整。

检查气囊有无漏气:每隔4-6h分别检查一次食管气囊和胃气囊的压力。若气囊破损会导致三腔管滑脱至咽喉部,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取下管口弹簧夹,抽出食管囊内气体或剪断三腔管,放出气体。

3、每日两次向鼻腔内滴入液状石蜡,减少三腔管对鼻黏膜的损伤。

4、定时放气。导管三个腔通道应标记清除易于辨认,三腔管放置24h后,应每12小时将食管气囊内的气体放出,同时放松牵引,并将三腔管向胃内送进少许,暂时解除胃贲门部的压力。15-30min后在充气牵引,以免局部黏膜受压过久糜烂坏死。

5、置管期间禁食每日两次口腔护理。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6、注意营养供给和局部用药。出血停止,遵医嘱从胃管腔内注入流质,少量多次。

7、拔管

拔管指征:三腔管放置时间一般为3-5天。若出血停止24h以上,先排空食管气囊,放松牵引,再排空胃气囊,观察12-24h,确无出血后,可考虑拔管。

拔管方法:拔管前口服液状石蜡油30ml,使黏膜与管外壁润滑后,反折胃管缓慢拔出。拔管后仍需继续观察病情,如有出血征象,可再次插管压迫止血。

健康教育

置管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插管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做深呼吸和吞咽动作,以配合插管。注意口腔与鼻腔的清洁,嘱病人不要将唾液、痰液吞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3)内镜直视下止血 对于门脉高压出血者,可采取①急诊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②注射组织胶或硬化剂如乙氧硬化醇、鱼肝酸油钠等。一般多主张注射后用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以减少硬化剂注射后因胃酸引起溃疡与出血;对于非门脉高压出血者,可采取①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②采用APC电凝止血;③血管夹(钛夹)止血。

(4)血管介入技术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垂体后叶素或三腔气囊管压迫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手术(TIPS)结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5)手术治疗 经上述处理后,大多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停止。如仍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考虑口腔或脾肾静脉吻合等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可降低死亡率,尤其是老年人不宜止血又易复发,更宜及早手术,如并发溃疡穿孔、幽门梗阻或怀疑有溃疡恶变者宜及时手术

病情介绍

ICU-6 王丽红 女 42岁,主因“间断呕血及黑便半月余”于05-12 9:00平车推入消化内科病房。既往自身免疫性肝炎致肝硬化病史3粘,近2月反复消化道出血3次,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肝炎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该患于入院前半月曾因“呕血及黑便”于佳木斯市传染病院住院治疗,给予“止血、抑

酸、营养补液、输血”治疗后,仍间断呕血及黑便,为进一步止血及行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前往我院就诊,门诊以“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收入消化科。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寒战,偶有恶心及呕血,无咳嗽及咳痰,未进食及饮水。间断排黑便多次,排尿正常。病人在消化科给予止血,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治疗,患者于5月17日下午行胃镜检查拔除三腔两囊管时,再次大出血,呕血,窒息,意识不清,于5月17日 16:20平车推入ICU。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再次留置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但效果欠佳,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止血,输血后仍处于休克状态:BP:80/45mmHg,P:125次/分,R:15次/分,T36.6℃,入院时急检血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9.90s,纤维蛋白原,1.60g/L,凝血酶原比值,1.42,凝血酶原时间%,57.0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1,凝血酶时间(TT),17.70s,凝血酶原时间,15.3s:血细胞分析(血常规):红细胞,1.89 10^12/L,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压积:16.50%,血小板,99 10^9/L,血小板压积,0.09%,平均血红蛋白量,26.4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3g/L,中性细胞比率,82.9%,淋巴细胞比率,9.9%,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20%:肾功:肌酐(CREA)105umol/L,尿素氮(UREA)6.2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11.0mmol/L;彩超示:弥漫性肝病变(肝硬化)胆囊受累伴胆囊内高回声 脾大 腹腔积液。

临床确定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 重度贫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缺氧缺血性脑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硬化失代偿期 腹水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2016年5月18日患者自口腔、鼻腔及三腔两囊管持续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性液,排大量暗红色血性便,持续输血治疗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入,血压持续测不出,家属主动要求拒绝再次输血以及心肺复苏,病人于22:30心电示波直线,给予患者死亡处置。

护理问题

体液不足:呕血,黑便引起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1、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4、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是否温暖和走位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5、准确记录每天出入量和呕血、黑便情况,估计病人出血量。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

2、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

3、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出血停止后适当床上活动,逐渐提高活动耐力。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1、禁食,无呕吐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时,给予清淡而无刺激性的冷流质。出血停止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协助病人做好肛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3、指导家属和病人学会观察排泄物的性质、次数。

4、密切观察继续出血情况和再出血情况。

焦虑:与环境陌生,健康受到威胁,担心疾病后果有关。

1、热情主动迎接病人做好入院宣教。

2、尽量主动满足病人生理、心理需求,让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3、针对病人的顾虑确认、解释或指导。

4、互相交流,加强沟通。

5、耐心细致的讲解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治疗过程。

6、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紧张、不安和恐惧心理。潜在并发症:窒息患者大量呕血时发生

1、病情允许下为患者留置胃管

2、加强观察生命体征和呕吐境况。

3、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减少交流时间。

4、指导病人在呕血时,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脸侧向一边,使呕吐物易于呕出,防止窒息。

5、病人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6、床边准备抢救器械,如负压吸引,气管切开包等。

健康教育

一、病情观察

1、出现吐血、便血或大便呈黑色要立即告知医生

2、病人出现头晕、心慌、皮肤湿冷等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

3、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呼之不应,四肢怕冷等休克状态要立即告知医生

二、饮食宣教

1、出血期应禁食水。

2、出血控制住后先吃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如牛奶、西瓜汁、梨汁、温凉的米汤等。

3、当大便隐血转为阴性后可进无刺激、少渣、低温、半流质饮食。如藕粉、稀面条、稀饭、米粥和少量青菜等。

4、恢复期应食软而易消化、无刺激的营养饮食,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戒烟、酒,禁食辛辣动火之品以及过热过烫的饮食,忌食生冷油腻、坚硬不宜消化的食物,以避免再出血。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篇6

关键词:老年人 消化道出血 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54-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胆道肿瘤、急性胃炎等。大量上消化道出血会引起患者失血和休克。因此临床上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及时准确,而老年人(≥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很常见,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伴随疾病多,病死率较高,故提高对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诊断率。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9 岁,平均年龄70.1岁,男女之比1.7∶1,平均住院时间6.7天。对照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17~59 岁,平均年龄32.6岁,男女之比2.5∶1,平均住院时间5.8天。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88例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8例老年上消化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作为观察组;将我院同时期所收治的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在观察组中男50例, 女38例, 年龄61~84 (平均73.4) 岁。对照组中男73例, 女27例, 年龄为15~52 (平均39.8)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是被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临床症状主要为大便潜血阳性、黑便以及呕血等, 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在观察组患者中, 有48例患者的出血诱因得到了明确, 其中有28例患者服用了阿司匹林或NSAIDs, 11例患者饮酒, 9例患者使用了激素类药物。对照组的患者中, 有30例患者的出血诱因得到了明确, 其中有14例患者服用了NSAIDs, 9例患者饮酒, 7例患者使用了激素类药物。

1.3 伴发疾病

观察组有60例患者存在伴发疾病, 其比例为68.18%, 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20.5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伴发病主要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以及高血压等, 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观察组, 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来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原因 见附表。

2.2 病死率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上消化道血常规检查, 同时还进行了胃镜下喷洒药物、抗休克、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止血药物、根据失血情况来对患者给予适量的输血、监测生命体征等处理。在本研究中, 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失血性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静脉曲张等。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由于急性胃黏膜病变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为19.32%, 该组患者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为患者服用了阿司匹林或NSAIDs, 对照组患者的比例为16%, 患者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饮酒过量所引起的, 这与黄晓琴等[2]在文献中的报道基本一致。

有研究资料表明[3], 导致患者出现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药物的服用不当所引起的, 老年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NSAIDs, 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的肝酶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它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在不断降低, 而此类药物对血小板的聚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还会对凝血机制造成一定的影响[4], 当此类药物在患者体内大量聚集时, 就会使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增加。

摘要: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8例老年上消化道患者, 将其作为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将我院同时期所收治的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静脉曲张。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 消化性溃疡的比例相对较大, 急性胃黏膜病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同时还伴有一些并发症。在对此类患者进行给药的过程中, 一定要慎用阿司匹林或NSAIDs。

关键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病因

参考文献

[1]魏海波.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胃镜诊治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4) :2737-2738.

[2]黄晓琴, 舒建昌, 叶国荣, 等.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6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3) :406-407.

[3]温桂颜, 陈昭琳, 龚晓兵, 等.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与预防[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5) :2841-2842.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间住院病例, 均经过胃镜、病理及大便潜血检查, 排除明显便血疑有下消化道出血者。凡年龄≥60岁者为老年组, 男105例, 女32例, 年龄最大者90岁, 平均年龄65.23岁, 因呕血和/或黑便者82例, 因其他病住院, 住院期间发生呕血或和便血55例;本组中32例存在两种其他疾病, 24例有两种以上慢性病, 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脑血管病。用120例<60岁为对照组, 男94例, 女26例, 年龄16-59岁, 平均38.5岁, 均因出血入院。

1.2 治疗

全部均采用禁食, 放置胃管, 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 能量物质及电解质静脉滴注, 经过治疗老年组有4例行胃大部切除, 非老年组3例因为静脉曲张出血行脾切除术。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原因比较

见表1。

2.2 临床情况、用药史

见表2。

20例死亡者中, 15例因其他病住院, 住院期间出血, 4例直接死于出血, 这4例均为静脉曲张;10例因全身疾病恶化出血后出现血管并发症。非老年组7例死亡中均为静脉曲张出血。

两组比较显著差异, P<0.01

3 讨论

从本资料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组及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占首位, 其次是消化道肿瘤, 这与国内的报道一致[1,2]。本组显示药物为诱因的上消化道出血也常见。其原因可能是: (1) 老年人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 (2) 胃食管动力下降排空减慢; (3) 唾液胃液量分泌减少, 对食管、胃的清除能力下降, 使药物在食管、胃停留时间延长; (4) 老年人食管下段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松弛, 碱性肠液返流可使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在胃肠道即刻崩解吸收[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黑便为多, 考虑与肿瘤组织对黏膜慢性浸润引起持续少量出血, 使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 待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才得以明确诊断[1,4]。有报道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多器官衰竭使死亡率高达36.4%, 这可能与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降低, 或并发休克引起胃肠功能衰竭又累及到呼吸循环系统导致心、脑、肺等衰竭有关[5,6,7,8,9,10,11]。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52例,男115例,女37例,男女比为3:1;年龄60~81岁,平均67岁。老年组伴高血压46例,冠心病42例,慢性支气管炎27例。对照组144例,男116例,女28例,男女比为4:1;年龄19~58岁,平均402岁。两组患者病因见表1。

1.2 诊断方法

所选患者均有呕血或黑便,或两者兼而有之。所选患者均在48h内行胃镜检查,且诊断明确。

2 结果

老年组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中胃溃疡占25.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25.7%,二者合计占50.7%,其次为胃黏膜糜烂占29.6%,而胃癌占6.6%,为第3位。而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炎、食管溃疡、Mallory-Weiss撕裂分别占5.9%、2.0%、2.0%、2.0%。对照组亦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52.8%,胃溃疡占12.5%,其次为胃黏膜糜烂,占18.8%。统计结果显示:老年组胃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糜烂分别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分别是P<0.01、P<0.05、P<0.05)。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其他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本组老年人以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占首位,其中以胃溃疡为主。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老年人动脉硬化、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影响黏膜细胞再生能力有关,亦可能与NSAID服用有关。老年人常合并有各种慢性疼痛、骨关节病变和冠心病、脑梗死等,常需服用NSAID。每日服用NSAID可使溃疡风险明显增加(相对风险=10~20倍),原因为前列腺素合成抑制[1]。前列腺素是胃黏膜保护剂,能干扰壁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生成而减少胃酸分泌。

老年组病因急性胃黏膜病变也较多,这与老年人服NSAID、饮食不当、饮酒等关系密切。据报道,药物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1)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作用;(2)抑制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3)降低胃、十二指肠黏膜血流量;(4)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5)在多个环节上协同幽门螺杆菌的损伤作用[2]。

老年组病因中胃癌较非老年组明显增加,这与老年人消化器官退行性变,腺体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防御能力下降,且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也可能随着年龄增大,慢性胃炎的发展和幽门腺向贲门侧移行,同时伴血管硬化,黏膜血流减少,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上皮细胞再生较差,溃疡不易愈合,在反复破坏与再生的慢性刺激下发生癌变。

参考文献

[1]王贤才(译).西氏内科学(第4分册),第21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50.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篇10

关键词: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

上消化道出血为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症, 其出血的根本原因主要由很多种疾病所引起, 严重者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与老化, 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等疾病发生率不断地提高[1,2,3]。鉴于老年人的伴发疾病非常之多, 对出血的耐受性较差等方面的原因, 这就使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系数不断地增加, 患者病死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地上升。那么, 这就引起了医学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 若要很好地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那么十分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弄清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引发该疾病的具体原因。本文主要采用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将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的2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诱该病的首要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将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的2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为142例, 女性患者为98例;年龄范围为28~81岁, 平均年龄为 (61.2±8.7) 岁;本组患者中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两组, 老年组的年龄为≥60岁, 有116例;而非老年组则是≤59岁, 有124例;非老年组患者的病程为1个月~3年, 平均病程为 (1.4±0.2) 年;老年组患者的病程为1.5个月~3.2年, 平均病程为 (1.7±0.4) 年。两组在上消化道出血种类、程度、性别、体质量、身高以及学历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在年龄上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病例入选的具体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 胃镜检查明确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变; (2) 有呕血、解柏油样黑便症状,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3) 活检病理诊断明确。

1.2 方法

1.2.1 分组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将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的2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将本组分为两组, 即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及非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组, 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

1.2.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出现的一切数据均由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 所有平均值均以“χ—±s”的形式加以表示, 统计学差异用检验的方法, P值是表征统计学差异的量, 即P<0.05, 则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尤其在P<0.01时, 则说明差异性具有显著性;P>0.05时, 则表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 老年组主要以消化性溃疡为首要发病的原因, 胃溃疡出血的发生率要高于十二指肠出血的发生率;而非老年组主要是以十二指肠出血为首要引发原因。而且, 老年组所伴随的并发症多, 远远高于非老年组, 通过卡方检验, 可知二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1。下面具体从如下几点阐述本研究的结果。

2.1 疾病诊断

胃镜检查明确上消化道病变, 如未提示肿瘤、溃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则列入急性胃黏膜病变;呕血、柏油样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为临床诊断依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别为:消化性溃疡99例,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0例, 急性胃黏膜病变26例,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炎6例, 胃癌4例, 其他少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炎2例, 食管炎2例,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1例, 胃平滑肌瘤l例, 吻合口溃疡1例, 十二指肠降部肿瘤1例, 28例因未行胃镜检查, 病因不明确, 根据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2.2 临床转归

老年组患者死亡9例, 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 (3例) 、肾功能衰竭 (3例) 、肺部感染 (2例) 和肝癌伴骨、肺转移 (1例) ;非老年组患者死亡3例, 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 (3例) , 其中l例合并肝性脑病。

2.3 出血病因

对于出血病因, 下表1所示将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了比较, 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3 结论

有资料报道认为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前三位[4]。本资料分析显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非老年组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 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明显下降, 且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见。其发生机制是由于[6,7,8]: (1) 老年人胃黏膜、腺体萎缩、减少, 致使胃液分泌减少,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形成障碍, 基础胃酸高, 从而胃黏膜易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破坏, 而发生充血水肿、糜烂、溃疡。 (2) 老年人多伴随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支架术后、脑梗死、骨关节炎等疾病, 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就是消化性溃疡, 多伴有呕血表现, 而且还合并很多较多的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而言, 比较适宜采用质子泵抑制剂。

参考文献

[1]杨卓.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396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24) :2483-2485.

[2]守华, 王文丽.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96例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 2004, 19 (1) :46.

[3]谭华斌, 边至慰.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98例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 19 (5) :318-319.

[4]王玉玲, 周永宁, 王沁, 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0, 22 (5) :267-269.

[5]彭廷勇.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68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08, 29 (7) :869-871.

[6]刘国珍, 张天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 2011, 27 (7) :713-715.

[7]金珠, 张贺军, 崔荣丽, 等.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的可能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 2010, 30 (8) :535-538.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篇11

【摘要】目的:探析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86例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病因中胃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乏力?失血性休克?贫血等临床表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在病因?临床症状?死亡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掌握其临床特征,早期发现并干预能有效的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降低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疾病所致的出血,中等出血量极易引发头晕?贫血等临床症状,大量出血则会引发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老年人患者由于生理?病理退行性变化,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和中青年患者存在极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症,死亡率较高[1]?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探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诱因?病因?临床症状?伴随疾病?并发症?再出血率?死亡率等方面的特征,以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期間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组,男性58例?女性28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5.64±8.68岁,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86例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5.86±8.22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呕吐物或者黑便隐血试验结果常强阳性[2],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低于正常参考值,且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高度可比,本次研究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入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出血诱因?病因?临床症状?伴随疾病?并发症?再出血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和病因分析

观察组服用非甾体药物为主要诱因,对照组主要诱因为饮酒;观察组病因中胃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道溃疡,由于患者常伴全身多器官疾病,同时在治疗期间滥用药物治疗基础疾病,尤其是使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激素等可刺激患者胃?肠粘膜?导致糜烂溃疡,进而造成出血,严重患者甚至可能发生穿孔[4]?当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出血等疾病,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循环障碍,免疫屏障功能明显减弱,极易造成粘膜充血?糜烂?水肿,导致溃疡出血[5]?幽门螺杆菌能严重破坏患者胃壁粘膜屏障作用,进而引起慢性胃炎以及肠胃溃疡,一旦遭受严重创伤?感染?精神上的重创时则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有临床研究报道[6]:重症患者合并应激溃疡大出血,死亡率高达50%?另文献报道[7],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中青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胃癌也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好发部位为胃窦,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减退,胃壁粘膜血流减少,血管硬化,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屏障功能降低,溃疡反复大声,在长期慢性刺激下极易发生癌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服用非甾体药物为主要诱因,对照组主要诱因为饮酒;观察组病因中胃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呕血?黑边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反应较为迟钝,且早期的胃部病变症状无特异性,常被其他疼痛性疾病掩盖,对于轻微胃部病变且未及时发现治疗,病情进一步加重将导致消化道出血?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凝血功能基质障碍?血管舒缩功能异常[8],常表现为头晕乏力?失血性休克?贫血等临床症状,病灶一旦出血则难以止血,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头晕乏力?失血性休克?贫血等临床表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老年人常合并多个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死亡率较高,老年人胃癌?食管癌等癌症发病率较高,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在病因?临床症状?死亡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掌握其临床特征,早期发现并干预能有效的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降低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2):74-75.

[2] 吴燕,厉英超,白鸿远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8):749-751.

[3] 黄映淮,曹润湖,罗彩清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及病因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4):50-51.

[4] 李诗海,刘小琼,肖曼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83例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3):375-378.

[5] 张龙久,陈冬梅.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07例临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6):660-661.

[6] 鲁凤荣.8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241-242.

[7] 张霞.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9):45-46.

[8] 胡乃元.13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5):3250.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试验组 (老年组) :

283例 (均>60岁) , 男203例, 女80例, 年龄60~88岁, 平均76岁;对照组 (非老年组) :254例, 男190例, 女64例, 年龄16~59岁, 平均45岁。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全部依据胃镜和病理诊断为依据。

1.2 方法对两组主要的临床表现、诱因、病因、合并症、预后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各组的比较采用u检验方法, P<0.

05差异有显著性, 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2.1 上消化道出血前的临床表现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返酸:

试验组54例 (19.08%) , 对照组120例 (47.24%) , P<0.01;食欲不振:试验组114例 (40.28%) , 对照组30例 (11.81%) , P<0.01。而短期内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大于600ml、贫血 (70g/L) 者:试验组118例 (46.46%) , 对照组35例 (13.80%) , P<0.01;

2.2 诱因服药 (非甾体类消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 者:

试验组142例 (50.17%) , 对照组26例 (10.23%) , P<0.01;吸烟、嗜酒者:试验组127例 (44.87%) , 对照组:115例 (45.27%) , P>0.05。

2.3 病因食管癌、胃癌:

试验组102例 (36.04%) , 对照组:26例 (10.23%) , P<0.01;消化性溃疡:试验组64例 (22.61%) , 对照组192例 (75.59%) P<0.01;急性胃粘膜病变:试验组:55例 (19.43%) , 对照组:21例 (8.26%) P<0.01;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试验组:57例 (20.14%) , 对照组:59例 (23.23%) P>0.05。

2.4 合并症有一种或几种合并症:

试验组:255例 (90.1%) 以高血压、冠心病者为多, 约占45%, 其他为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胆囊炎、糖尿病、脑梗塞等, 对照组:86例 (33.85%) 常合并肝硬化、高血压、糖脲病、胆囊炎为多。两组比较P<0.01。

2.5 预后上消化道出血治愈好转:

试验组193例 (68.2%) , 对照组:239例 (94.09%) P<0.01;未愈出院:试验组45例 (15.9%) , 对照组:7例 (2.76%) P<0.01;死亡:试验45例 (15.9%) , 对照组:8例 (3.15%) , P<0.01。试验组:死亡原因多为晚期胃癌、肝硬化, 且合并有多种疾病;对照组多为肝硬化, 少数为胃癌。

3 讨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前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老年组常以呕血或黑便为首发症状, 腹痛轻, 无规律, 少有返酸, 多无腹痛, 常以食欲不振为多。与年轻组比较, 差异显著。老年人无腹痛的原因是老年人神经未梢感觉迟钝, 且老年人常有其它基础疾病, 常被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 临床医师应注意鉴别, 认真询问病史, 早期发现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常以消化性溃疡多见, 但近年来老年人消化道肿瘤逐步增高, 且临床症状隐匿, 合并症多, 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 也是导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 对老年患者近期出现上腹痛、伴厌食、消瘦、贫血征象者, 应注意胃癌的可能性。对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应该及时做胃镜或胃肠造影检查, 防止漏诊[2], 早期治疗。老年人服用阿斯匹林及糖皮质激素类药是重要诱因。老年人常因伴随其它疾病 (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梗塞、糖尿病、关节炎或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 常需服用阿斯匹林等非甾体类药, 或者因伴有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而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 破坏了胃粘膜,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均可加重或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同时老年人肝脏血流、肾小球滤过率都下降、导致药物蓄积, 增加了药物的毒性, 更增加了诱发出血的危险性。老年人胃粘膜呈退行性变, 更易损害。而年轻人以消化性溃疡为第一病因。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较年轻人增高的另一原因是由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硬化, 血管舒缩功能不良和凝血机制障碍, 病灶易出血, 出血后不易止血, 故出血量常较大, 易引起循环衰竭致死亡。且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反复出血后可使原疾病恶化, 病死率高。

综上所述,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诱因多, 恶性病变多, 出血量往往较大, 病死率高。需要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早期诊断, 早期防治, 降低病死率, 提高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老年组 (试验组) 283例及非老年组 (对照组) 2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诱因、病因、合并症、预后。结果 上述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1) 。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 病死率高。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参考文献

[1]郭军.2682例老年人胃镜检查结果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4, 4 (17) :33~34.

上一篇:乡土儿童形象下一篇:深基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