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2024-10-08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精选12篇)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91例门脉高压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37例和B组54例。A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B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2组的止血效果。结果 A组24h止血显效率为81.08%高于B组的61.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止血时间A组为 (20.78±5.46) h短于B组的 (27.14±5.95)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8h后再出血率A组为2.70%低于B组的14.82%, A组输血量为 (1.68±0.56) U少于B组 (2.89±0.53) U,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疗效, 较单用奥美拉唑有止血速度快、输血量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

关键词:奥美拉唑,奥曲肽,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 病因复杂, 病情危重, 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治疗的关键。现就我院近期门脉高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5年以来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1例, 分为A、B 2组。A组37例, 男26例, 女11例;年龄39~67 (49.3±7.1) 岁;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6例, B级18例, C级13例;平均出血时间为 (20.78±5.46) h。B组54例, 男35例, 女19例;年龄38~67 (48.2±6.8) 岁;肝功能 A级15例, B级13例, C级18例;平均出血时间为 (27.14±5.95) h。2组性别、年龄、疾病构成、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以奥曲肽0.3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2次, 以25μg/h缓慢静脉滴注, 持续24h;同时给予奥美拉唑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2次。B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 用法同A组。2组均配有基础护理:半卧位, 口腔护理, 鼻腔内涂红霉素软膏保护鼻咽部黏膜, 含服西瓜霜含片。术前给予高糖、维生素、极化液、支链氨基酸等保肝治疗, 尽可能使肝功能恢复至A~B级水平, 这将有助于预防术后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保留双囊三腔管, 做胃肠减压用, 并观察胃内是否有再出血。如再有大量出血, 胃囊注气150~200ml, 食管囊注气100~150ml, 每12小时放气1次, 如有出血再注气。置管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为3~4d, 同时应用垂体后叶素20U加葡萄糖200ml, 20~30min内静脉滴注, 必要时3~4h后可再重复使用, 术后保肝治疗, 定期化验检查、补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 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 控制腹水及预防腹腔感染, 应用血凝酶、垂体后叶素等止血药物。如失血量较大, 影响有效循环血量发生休克时, 可输血, 但不宜输血、补液太多, 避免再出血。在抢救休克的同时, 也要防止出现肝昏迷, 可使用精氨酸, 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感染体液失衡及酸碱平衡失调。鼻饲用纽迪希业生产的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 (TPF) 。方法:术后48h先用白醋灌肠1次, 先缓慢胃管内注入营养液, 按照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营养液滴入速度, 平均8~12h达到50ml/h, 并维持不变, 避免过慢导致量不足, 过快刺激肠道引起痉挛。如有泛酸、喛气等症状, 可用奥美拉唑镁;腹胀可加莫沙必利碾碎成末与营养液一并滴入, 同时加强营养管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尿量、呕血量、便血量等, 记录24h出入水量。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并观察不良反应。出血停止标准: (1)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 无呕血、黑便, 血压、心率平稳, 血红蛋白稳定; (2) 胃管内引流液变清; (3) 胃镜证实出血已停止。出现以上3项中1项成立即可。在观察过程中, 对用药72h后出血仍严重且危及生命情况时, 则增加其他治疗措施, 包括急诊胃镜下止血、外科手术治疗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24h内止血, 无再出血现象;有效:24~72h内止血, 无再出血现象;无效:72h后仍有出血, 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A组显效率为81.08%高于B组的61.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2组无效3例, 均转手术治疗, 无死亡病例。

注:与B组比较, *P<0.01

2.2 止血时间、输血量、48h再出血率、24h止血率

A组止血时间为 (20.78±5.46) h短于B组 (27.14±5.95) h, 48h后再出血率为2.70% (1/37) 低于B组的14.82% (8/54) , A组24h止血率为81.08% (30/37) 高于B组的61.11% (33/54) 。A组输血量为 (1.68±0.56) U少于B组 (2.89±0.53) U (表2) 。2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48h再出血率和24h止血率比较 (注:1U浓缩红细胞相当于200ml新鲜全血)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B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术后再出血,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 (PPI) 。PPI可选择性、非竞争性抑制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K+-ATP酶, 从而阻断酸分泌的终末步骤, 抑制胃酸的分泌, 保持胃内高pH值, 并可降低黏膜中纤维蛋白溶解性, 稳定血凝块,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然而, 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需在pH>6.0时才能有效发挥;相反, 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5.0的胃液中会迅速消化。吴小平等[1]报道奥美拉唑4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 24h胃内pH≥6.0水平的时间平均为19.3h (占全天时间的80.24%) , 均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24h抑酸, 从而影响止血效果。而报道单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24h内止血率为38.10%。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 能抑制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 对正常人基础的血清胃泌素的抑制率为25%~40%。李岩[2]报道单用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24h内止血率为59.80%。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 可更有效确保胃内持续高pH值, 维持pH>6.0的时间从而达到确切止血的目的。荆小莉等[3]报道奥曲肽协同制酸剂治疗急性上消化道中、大量出血24h止血率为88.40%, 说明联合应用较两者单独应用24h内止血率明显升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止血疗效肯定, A组24h止血率明显高于B组, 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且平均输血量明显低于B组, 止血时间缩短, 再出血率降低。提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组具有止血迅速、再出血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等优点, 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虽然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会增加一定药物费用, 但其止血速度快, 输血量减少, 停药后再出血率低, 又可缩短住院时间, 并不会增加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吴小平, 周伏喜, 霍继荣, 等.静滴国产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及对胃内pH值的影响[J].医学新知杂志, 2003, 13 (3) :140.

[2]李岩.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现代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 20 (15) :17.

[3]荆小莉, 王东平, 李欣, 等.善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06, 26 (2) :144.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篇2

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由于很多疾病和病变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每一个病种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不尽相同,其中具体的治疗措施也有所偏重。

(一)抗休克和支持疗法

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补液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输入全血、血浆、右旋糖酐或平衡液,以维持重要脏器的有效灌注。定期复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保证一定的尿量。

(二)止血剂和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注射维生素K1或对羧基苄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用白芨、三七、止血粉,也可通过胃管用冰生理盐水灌洗,垂体后叶素可使内脏小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而致门静脉压力降低,发挥止血作用。近年报道心得安有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作用。

(三)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仍占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肿瘤引起的出血,如经上述非手术疗法不能控制出血,患者的病情稳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凡对出血部位及其病因已基本弄清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经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者,可改用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首先控制出血,然后根据病情许可对病变部位作彻底的手术治疗。

二、中医

(一)辨证分型

1、胃中积热证:吐血紫暗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黑如漆,口干喜冷饮,胃脘胀闷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主要药物:大黄、当归、白芍、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甘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热伤胃阴,加麦门冬、石斛、天花粉。

2、脾不统血证: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方药] 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及、仙鹤草、乌贼骨、阿胶、脾胃虚寒者加熟附片、炮姜或改用柏叶汤;出血量多者,可加地榆炭、侧柏叶、血余炭。

(二)经验方

[功效] 回阳止血。

[药物组成] 制附子9克,红人参10克,生白术10克,炮姜炭10克,炙甘草8克,灶心黄土(包煎) 60克,三七粉(分吞)5克,乌梅20克,阿胶15克。 [用法] 水煎两次,取汁约300毫升,熔入阿胶,待药液微温少少服之。

[主治] 气随血脱证。

(三)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胃中积热证:取上脘、内庭,针用泻法;

肝火犯胃证:取不容、劳宫、梁丘、太冲、地五会,针用泻法; 脾胃虚弱证:取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针用补法加灸。

2、穴位贴敷法

(1)栀子1克,郁金6克,白芷6克,大黄15克,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成糊状,敷于膻中、上星、上脘三穴,药干另换新药。适于热盛伤络型。

(2)白芷、炒栀子各适量,水煎,布包药渣趁热敷胸口,适于热盛伤络型。

(3)紫珠草、地稔根各150克,水煎,浓缩 500毫升(可按此比例制取药液),用时先取 300毫升,用胃管注入胃内,左右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充分接触,然后抽出。另取200毫升注入胃内保留。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篇3

关键词 洛赛克 雷尼替丁 重症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资料与方法

我中心自1996年开始至今所诊治的4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诊断标准均符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治疗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4±9岁;对照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2±10岁。两组患者均为脑出血患者。消化道出血以显性出血为标准,即呕吐或从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柏油样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方法:所有病人除了加强原发病治疗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洛赛克针剂40mg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连用3天,改为鼻饲胶囊20mg,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针剂300mg,每日1次,连用3天,改为鼻饲胶囊150mg,每日2次。观察指标为:呕吐咖啡色物,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柏油样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疗效结果采用X2检验。

结 果

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7例。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P<0.05)。

讨 论

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理迄今仍不明确,可能与丘脑、丘脑下部受损直接有关。药物因素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尤其是近年来溶栓治疗广泛开展,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增高[2]。重症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多有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胃黏膜失去食糜的保护,也是导致胃黏膜损伤的原因之一。重症脑出血病死率高达47.4%,与卓氏[3]报道一致,且与合并消化道出血有直接关系,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临床上消化道出血最直接的表现是呕血、便血和血红蛋白降低。当重症脑卒中患者出现上腹胀感、频繁呃逆、血压下降、烦躁及意识障碍加重等,应考虑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消化道出血若不能及时控制,常成为脑卒中致死的原因。洛赛克(奥美拉唑)是一种高选择性胃酸分泌抑制剂,它作用于胃壁细胞的氢-钾离子ATP酶(质子泵),与此酶不可逆转地牢固结合,使该酶失去活性抑制胃酸分泌的最终步骤而产生强大的抑酸效果,洛赛克的抑酸作用不仅强大而且持久,口服洛赛克20mg后,24小时内仅有1/3的H+-K+-ATP酶在壁细胞内再合成,恢复其分泌功能。停药后24小时其抑制胃酸的作用仍高达50%~80%,且该药在血浆浓度已降到可测定限以下时,仍明显地抑制胃酸分泌数天。重症急性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病后2周之内,故应重视早期防治,在抑酸药的选择中洛赛克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5.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32例, 男74例, 女58例, 年龄32~74岁, 平均53岁, 均在发病后24h内经内镜确诊为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Forrest分级:Ⅰa级 (动脉喷血) 28例, Ⅰb级 (活动性渗血) 78例, Ⅱa级 (血管裸露) 2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意外、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 术前6h内禁食, 同时予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术前半小时常规予地西泮10mg、山莨菪碱10mg肌注。进镜观察发现出血后, 在内镜直视下用冷生理盐水或8%去甲肾上腺素对可能的出血灶进行冲洗, 迅速确定出血部位。采用圈套器除去血痂, 暴露出血点, 然后进行内镜下套扎止血或药物止血。确定出血点后, 推进止血夹以确切止血, 于出血点四周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1~2m L/处, 总量为8~10m L, 同时在血管残端处注射1%的硬化剂。操作完成后观察3~5min确认无再次出血后结束手术。术后禁食24h, 确认无再次出血后可逐步进流质饮食, 48h后可进半流质饮食, 1周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后1周内停止呕血及黑便, 胃管内引流液清亮, 未发生再次出血者为显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发生再次出血, 甚至需要外科手术者为无效[4]。

1.4 观察指标

根据上述疗效判断标准, 将发生再次出血者列为观察组 (n=19) , 将未发生再次出血者列为对照组 (n=113) ,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是否休克、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等临床资料。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 发生再出血者19例 (14.39%) , 再出血组 (观察组) 患者的出血量、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均高于无再出血组 (对照组) 、观察组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将出血量、是否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等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 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后, 结果显示, 是否存在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低血红蛋白是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急性非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内科急症, 以往的常规止血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急诊胃镜检查具有直观、方便、安全的优点, 在明确出血部位, 观察出血情况的同时, 能根据出血病灶的特点而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从而减少输血量、再出血率及再次手术率, 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非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5]。本研究中的止血有效率为100%, 再出血发生率为14.39%, 与以往临床报道相仿[6]。

通过对本研究中的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是否休克、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发现再出血组患者的出血量、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均高于无再出血组、再出血组患者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无再出血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将出血量、是否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等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 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 是否存在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是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国内外以往研究一致[7,8]。

因此, 临床上, 对伴有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低血红蛋白水平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必须加强防护措施, 密切观察, 必要时尽早手术, 以免延误病情。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1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发生再出血19例 (14.39%) , 再出血组的出血量、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均高于无再出血组、再出血组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 是否存在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低血红蛋白水平是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伴有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低血红蛋白水平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必须加强防护措施, 密切观察, 必要时尽早手术, 以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出血,上消化道,内镜,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颜德中, 熊甲英.内镜治疗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4) :118-119.

[2]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09, 杭州) [J].中华内科杂志, 2009, 8 (10) :891.

[3]Tsuji Y, Ohata K, Ito T, et a1.Risk factors for 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gastric lesions[J].World J Gastroenterology, 2010, 16 (23) :2913.

[4]唐建华, 刘文超.9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8) :512-513.

[5]李莉, 谭跃, 黎振林, 等.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3, 38 (2) :159-160.

[6]徐爱平, 张宝华.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5) :333-335.

[7]陈永忠, 王红建, 冯百岁, 等.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08例治疗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6 (5) :769-771.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查房 篇5

护理查房内容

1.2.3.4.一 疾病相关知识 病情介绍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疾病相关知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病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可归纳如下: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 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 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2.门静脉高压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 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 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 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4)结节性多动脉炎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 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临床表现

1.呕血和(或)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快的幽门以下的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3.氮质血症。4.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5.发热

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检查

1.化验检查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隐血试验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2.特殊检查方法

(1)内镜检查 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并可根据病灶情况作相应的止血治疗。做纤维胃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①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②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做胃镜较为安全。③事先一般不必洗胃准备,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水洗胃后进行检查。

(2)选择性动脉造影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处于上消化道持续严重大量出血紧急状态,以至于胃镜检查无法安全进行或因积血影响视野而无法判断出血灶,此时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可能发现出血部位,并进行栓塞治疗。

(3)X线钡剂造影 因为一些肠道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内镜窥见,有时会遗漏病变,这些都可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否则会因按压腹部而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一般主张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3天后谨慎操作。动脉造影及内镜的检查。

(4)放射性核素扫描 经内镜及X线检查阴性的病例,可做放射性核素扫描。其方法是采用核素(例如99m锝)标记病人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病人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而出血速度能达到0.1ml/分钟,核素便可以显示出血部位。

诊断

1.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慢性胃炎及应激性病变等。2.呕血和(或)黑便。

3.出血不同程度时可出现相应的表现,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4.发热。

5.氮质血症。

6.急诊内镜可发现出血源。

治疗

1.一般治疗

大出血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侧位,以免大量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禁食。少量出血可适当进流食,对肝病患者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应加强护理,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及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和心电图监护。2.补充血容量

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全血。肝硬化患者应输入新鲜血。开始输液应快,但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输血输液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可导致肺水肿,最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如果血源困难可给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3.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 ①近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疗效最好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或雷尼替丁在基层医院亦较常用。上述三种药物用药3~5日血止后皆改为口服。对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冰盐水100ml口服或作鼻胃管滴注,也可使用凝血酶口服应用。凝血酶需临床用时新鲜配制,且服药同时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以便使药物得以发挥作用。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垂体后叶素是常用药物,但作用时间短,主张小剂量用药。患高血压病、冠心病或孕妇不宜使用。有主张同时舌下含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80年代以来有采用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短期使用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但价格较贵。

(2)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药物止血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该方法即时止血效果明显,但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以保证止血效果,并防止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一)适应症

门静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二)禁忌症

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

物品准备 三腔二囊管

1根治疗盘、治疗碗、血管钳、镊子、血压计、听诊器、50ml注射器、弹簧夹1-3个、纱布、胶布、棉签、液状石蜡、弯盘、胃肠减压器。滑车牵引装置

牵引架、滑轮、0.5kg沙袋(或盐水瓶)牵引绳。

置管方法

三腔二囊管的性能

用50ml的注射器向三腔二囊管的胃气囊注入200-250ml的气体,食管气囊注入气体100-150ml,用弹簧夹家主管口后检查气囊有无破损、漏气或变形。检查漏气的方法有:①将其放入水中察看有无气泡逸出;②观察抽出气体量是否与注入气体量相等;③将气囊放在耳旁倾听有无漏气声。分别在开口处标明胃气囊、食管气囊和胃管腔。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清洁鼻腔。

抽尽气囊内的空气用液状石蜡油润滑三腔管前端及气囊外面,由鼻腔缓慢插入,至咽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和深呼吸,直至管插入50-60cm,抽出胃内容物标明头端已达胃部。

向胃气囊充气150-200ml至囊内压50mmHg。用血管钳夹住管口,向外提拉导管,感觉管子不能再被拉出并有轻度弹力时,利用滑车装置在管子末端悬以0.5kg重物做牵引压迫,抬高床脚,使牵引的角度为40度左右,牵引物离地面约30cm。用胶布将管固定在面颊部。

抽取胃液观察止血效果,如仍有出血,在向食管气囊充气100-150ml至囊内压约40mmHg,夹住食管气囊开口。将胃管开口接于胃肠减压器上,以观察出血的情况。记录插管的时间。

护理

1、插管后病人取仰卧位,牵引间歇期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咽部分泌物吐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

2、置管后的观察

观察出血的情况,经常抽吸胃液,观察其颜色、量。如抽出新鲜血液,证明压迫止血不好,应检查牵引松紧

度或气囊压力,并作适当调整。

观察胃气囊和食管气囊的位置:若病人感胸骨下不适,出现恶心或频发期前收缩,应考虑是否有胃气囊进入食管下端挤压心脏之可能,应给予适当的调整。

检查气囊有无漏气:每隔4-6h分别检查一次食管气囊和胃气囊的压力。若气囊破损会导致三腔管滑脱至咽喉部,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取下管口弹簧夹,抽出食管囊内气体或剪断三腔管,放出气体。

3、每日两次向鼻腔内滴入液状石蜡,减少三腔管对鼻黏膜的损伤。

4、定时放气。导管三个腔通道应标记清除易于辨认,三腔管放置24h后,应每12小时将食管气囊内的气体放出,同时放松牵引,并将三腔管向胃内送进少许,暂时解除胃贲门部的压力。15-30min后在充气牵引,以免局部黏膜受压过久糜烂坏死。

5、置管期间禁食每日两次口腔护理。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6、注意营养供给和局部用药。出血停止,遵医嘱从胃管腔内注入流质,少量多次。

7、拔管

拔管指征:三腔管放置时间一般为3-5天。若出血停止24h以上,先排空食管气囊,放松牵引,再排空胃气囊,观察12-24h,确无出血后,可考虑拔管。

拔管方法:拔管前口服液状石蜡油30ml,使黏膜与管外壁润滑后,反折胃管缓慢拔出。拔管后仍需继续观察病情,如有出血征象,可再次插管压迫止血。

健康教育

置管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插管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做深呼吸和吞咽动作,以配合插管。注意口腔与鼻腔的清洁,嘱病人不要将唾液、痰液吞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3)内镜直视下止血 对于门脉高压出血者,可采取①急诊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②注射组织胶或硬化剂如乙氧硬化醇、鱼肝酸油钠等。一般多主张注射后用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以减少硬化剂注射后因胃酸引起溃疡与出血;对于非门脉高压出血者,可采取①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②采用APC电凝止血;③血管夹(钛夹)止血。

(4)血管介入技术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垂体后叶素或三腔气囊管压迫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手术(TIPS)结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5)手术治疗 经上述处理后,大多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停止。如仍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考虑口腔或脾肾静脉吻合等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可降低死亡率,尤其是老年人不宜止血又易复发,更宜及早手术,如并发溃疡穿孔、幽门梗阻或怀疑有溃疡恶变者宜及时手术

病情介绍

ICU-6 王丽红 女 42岁,主因“间断呕血及黑便半月余”于05-12 9:00平车推入消化内科病房。既往自身免疫性肝炎致肝硬化病史3粘,近2月反复消化道出血3次,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肝炎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该患于入院前半月曾因“呕血及黑便”于佳木斯市传染病院住院治疗,给予“止血、抑

酸、营养补液、输血”治疗后,仍间断呕血及黑便,为进一步止血及行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前往我院就诊,门诊以“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收入消化科。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寒战,偶有恶心及呕血,无咳嗽及咳痰,未进食及饮水。间断排黑便多次,排尿正常。病人在消化科给予止血,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治疗,患者于5月17日下午行胃镜检查拔除三腔两囊管时,再次大出血,呕血,窒息,意识不清,于5月17日 16:20平车推入ICU。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再次留置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但效果欠佳,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止血,输血后仍处于休克状态:BP:80/45mmHg,P:125次/分,R:15次/分,T36.6℃,入院时急检血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9.90s,纤维蛋白原,1.60g/L,凝血酶原比值,1.42,凝血酶原时间%,57.0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1,凝血酶时间(TT),17.70s,凝血酶原时间,15.3s:血细胞分析(血常规):红细胞,1.89 10^12/L,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压积:16.50%,血小板,99 10^9/L,血小板压积,0.09%,平均血红蛋白量,26.4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3g/L,中性细胞比率,82.9%,淋巴细胞比率,9.9%,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20%:肾功:肌酐(CREA)105umol/L,尿素氮(UREA)6.2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11.0mmol/L;彩超示:弥漫性肝病变(肝硬化)胆囊受累伴胆囊内高回声 脾大 腹腔积液。

临床确定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 重度贫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缺氧缺血性脑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硬化失代偿期 腹水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2016年5月18日患者自口腔、鼻腔及三腔两囊管持续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性液,排大量暗红色血性便,持续输血治疗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入,血压持续测不出,家属主动要求拒绝再次输血以及心肺复苏,病人于22:30心电示波直线,给予患者死亡处置。

护理问题

体液不足:呕血,黑便引起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1、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4、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是否温暖和走位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5、准确记录每天出入量和呕血、黑便情况,估计病人出血量。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

2、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

3、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出血停止后适当床上活动,逐渐提高活动耐力。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1、禁食,无呕吐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时,给予清淡而无刺激性的冷流质。出血停止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协助病人做好肛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3、指导家属和病人学会观察排泄物的性质、次数。

4、密切观察继续出血情况和再出血情况。

焦虑:与环境陌生,健康受到威胁,担心疾病后果有关。

1、热情主动迎接病人做好入院宣教。

2、尽量主动满足病人生理、心理需求,让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3、针对病人的顾虑确认、解释或指导。

4、互相交流,加强沟通。

5、耐心细致的讲解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治疗过程。

6、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紧张、不安和恐惧心理。潜在并发症:窒息患者大量呕血时发生

1、病情允许下为患者留置胃管

2、加强观察生命体征和呕吐境况。

3、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减少交流时间。

4、指导病人在呕血时,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脸侧向一边,使呕吐物易于呕出,防止窒息。

5、病人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6、床边准备抢救器械,如负压吸引,气管切开包等。

健康教育

一、病情观察

1、出现吐血、便血或大便呈黑色要立即告知医生

2、病人出现头晕、心慌、皮肤湿冷等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

3、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呼之不应,四肢怕冷等休克状态要立即告知医生

二、饮食宣教

1、出血期应禁食水。

2、出血控制住后先吃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如牛奶、西瓜汁、梨汁、温凉的米汤等。

3、当大便隐血转为阴性后可进无刺激、少渣、低温、半流质饮食。如藕粉、稀面条、稀饭、米粥和少量青菜等。

4、恢复期应食软而易消化、无刺激的营养饮食,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戒烟、酒,禁食辛辣动火之品以及过热过烫的饮食,忌食生冷油腻、坚硬不宜消化的食物,以避免再出血。

治上消化道出血等 篇6

谢泽茂

方一溃疡止血方(粉)

组成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白术6克,炙甘草5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阿胶、地榆炭,侧柏炭各10克,乌贼骨12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溃疡止血粉:乌贼骨3份、白芨2份、参三七粉1份。)

用法 (1)溃疡止血方:以水两碗约1000毫升左右煎煮滤液350-400毫升,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

(2)溃疡止血粉:上药按比例配制,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服5-10克,温开水送下,每天服2-3次。

功用 (1)溃疡止血方:健脾益气、养血止血、和营定痛。

(2)溃疡止血粉:收敛止血、活血化淤、制酸止痛、生肌护膜。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不论便血与吐血、尤以溃疡出血疗效最佳。

备注:本方为冶“脾胃虚寒,不能统血”之上消化道出血者而设:若证属虚多实少者,仍可用本方。但胃脘胀痛明显,舌苔厚腻者不宜使用本方。

临床一般以溃疡止血方(汤剂)治疗即可,若证情重者,应配用溃疡止血粉(散剂)治疗为宜。

方二大黄白芨粉

组成大黄、白芨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3~4 5克,日服3~4次,温开水送服。出血量多势急者,可每2小时服药1次。

功用止血、祛淤、生新。

主治呕血、黑便。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白细胞减少症

蔡范自

方一丹首生血灵

组成丹参30克,何首乌、鸡血藤、仙灵脾、黄芪各15克,茜草4 5克,枸杞子、肉苁蓉各9克,红参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3岁以下者服1/3剂,3-6岁者服1/3~2/3剂,6~12岁者服2/3~1剂。

功用 温肾壮阳、益气补血。

主治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备注本方也可用于治疗脱发。

方二升血汤

组成生黄芪、黄精、生苡仁各30克,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健脾、益肾。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方三温补升白汤

组成鸡血藤、太子参、大红枣各30克,北黄芪、枸杞子各15克,仙灵脾、巴戟天各10克,红花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主治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

备注服药期间,停服中、西补血成药,禁食酸醋、萝卜、蟹、虾、干咸鱼等。

口腔炎

许治泉

方一 胡连汤

组成胡黄连12克,当归10克,生甘草12克。

用治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早晚分服。

功用清化湿浊。

主治口腔糜烂,持续不断,或长期反复发作。舌苔厚腻或黄腻,大便不爽等。

方二养阴清热汤

组成生熟地各15克,白芍、黄芩、丹皮、玄参、桔梗、山药、地骨皮、女贞子各12克,天冬、麦冬、山栀子、生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荆,日服2次。

功用滋阴清热。

主治复发性口疮,扁平苔藓,干搛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阴虚火旺型患者。常伴有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头晕目眩,心烦急躁,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便干尿黄,舌质红或舌火红。苔薄黄,脉细弦或数。

方三生白解毒汤

组成生地3克,白蒺藜、钩藤各2克,木通4克,淡竹叶3克,蝉衣、甘草各1克。l(15天内婴儿剂量)。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频饮。

功用祛风渍热,凉血解毒。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 以往有过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或本次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而出血征象稳定已达72h者, 共120例。其中男性76例, 女性44例, 年龄26~82岁, 平均42.6岁。诊断符合2005年北京全国肝病会议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 对照组60例。

1.2 方法

观察组为当日输液量大于500ml或输注白蛋白、血浆、全血等胶体液的患者, 于输液结束后静脉推注呋塞米20mg, 对照组在有上述输液因素的条件下不用呋塞米, 其他基础治疗两组大致相当。

1.3 临床观察

观察两组在有上述输液因素时, 患者发生呕血或/和黑便等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的发生例次 (24~48h内) , 同时观察应用呋塞米后有无不良反应。

2 结果

再出血情况:观察组1例次, 对照组11例次, 两组再出血的发生率比较, 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观察组有1例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休息后恢复,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炎肝硬化常见并发症, 出血的发生多与其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关, 有资料显示, 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52.4%, 门静脉高压胃黏膜病变出血约占40.5%, 有过一次出血, 以后再出血随时可能发生。肝硬化住院患者由于病情的需要, 输液和输注血制品等在所难免, 在输液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 扩容后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 这类患者对扩容的承受能力差, 容易诱发上消化道再出血。为解决这一矛盾, 笔者采用输液后静脉推注呋塞米的方法控制血容量, 结果显示, 预防再出血效果良好,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呋塞米应用中, 仅1例发生一过性体位性低血压, 休息后很快恢复,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篇8

关键词:内镜,上消化道出血,护理,预防性指导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 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危及生命, 尽快施以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1]。消化道出血大致可以区分为静脉曲张性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其中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应用胃镜下局部喷洒8 mg/100 mL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巴曲酶1 U~2 U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2例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认为在规范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治疗临床护理的基础上, 重视术后预防性健康指导, 对加强临床急诊内镜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减少术后复发有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病人中男19例, 女13例;年龄18岁~76岁, 平均47岁;所有病例均有呕血或黑便, 经保守治疗24 h~48 h后行胃镜检查发现活动出血,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 胃溃疡11例, 吻合口溃疡3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即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除有原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精神病等禁忌证外, 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 在出血24 h~48 h内进行内镜下对出血灶喷洒巴曲酶1 U~2 U或8 mg/100 mL去甲肾上腺素盐水, 直至出血停止, 观察无其他部位出血后退镜, 术后适当禁食及常规内科药物治疗。

1.3 结果

32例病例中, 经过治疗成功止血28例, 总有效率87.5%, 无效4例, 无效4例均为胃癌, 术后再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随诊2年复发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病人的准备

做好术前病人身份、信息的核对, 详细了解病史及有无操作禁忌证, 与病人或病人家属签好治疗同意书及疾病知情书, 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操作前应做好各项常规检查, 在给病人吸氧、心电监护的同时开辟两条静脉通路, 迅速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 待血压平稳, 休克症状纠正后方可进行内镜检查及治疗。

2.1.2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由于发病急, 病情重, 病人及家属心情多焦虑和担忧, 既寄期望于治疗的效果又担心治疗的风险。多数病人术前均较紧张、恐惧, 护士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解释工作, 例如介绍成功的病例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 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胃镜检查对病人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还可根据病人对疾病认识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向其说明镜下止血治疗见效快, 住院时间短, 可节省住院费用等, 适时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如让家属陪伴在病人身边, 使他感到舒适、安全, 从而减轻紧张、恐惧性理[2], 积极配合治疗。

2.2 术中护理

此时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摆好正确体位, 固定牙垫, 取左侧卧位口角下放弯盘, 头稍后仰双膝稍弯曲, 面向操作者, 有义齿者需取下, 进镜10 min前给病人含服2%利多卡因胶浆10 mL, 减轻恶心、呕吐反应, 术者及助手需默契配合, 动作轻巧迅速熟练, 术中给予吸氧, 生命监测, 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病人出现明显恶心时, 可在出现呕吐动作的间歇嘱其缓慢深呼吸, 还可适时握住病人的手, 给其安慰, 分散其注意力, 增强其安全感, 缓解或减少操作带来的痛苦, 病人在呕吐时体位容易改变, 出现不能耐受、躁动, 应注意以防误伤、误吸。病人护士应帮助固定好病人体位, 安慰病人, 告知如何配合操作, 使医生对病灶准确定位, 使操作能够顺利地进行。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呼吸、脉搏、血压, 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做出处理, 必要时停止检查[3]。

2.3 术后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内镜的绝对适应证, 95%以上的急诊内镜止血治疗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但术后密切观察是巩固治疗效果, 及时发现再次出血的关键。病人结束检查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 观察半小时, 待平稳后护送病人返回病房, 临床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呕血、大便次数及性质、肠鸣音的变化情况, 记录24 h尿量,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注意血压脉搏变化, 有无体位性低血压, 注意血尿素氮及血红蛋白变化, 注意有无再出血征象, 协助生活护理, 完成平稳过渡。一旦出现再出血或怀疑再出血, 应及时报告医师, 再次急诊内镜检查确诊, 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4 饮食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注意饮食的重要性, 术后嘱病人禁食1 d~3 d, 无活动性出血后, 改为流质饮食1周。若仍无继续出血, 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 饮食以清淡及易消化为宜, 少量多餐, 避免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恢复期还要多卧床休息, 保证足够的睡眠, 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避免过早从事体力活动。

2.5 预防性健康指导

①预防性健康指导应贯穿于住院期间、出院前及出院后, 让病人了解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 让他们知道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时间比一般溃疡病治疗要长, 需要坚持服药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 反复出血者甚至需要坚持1年~2年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应建立电话随访制度, 定期追踪病人治疗情况, 鼓励和督促病人坚持规范治疗。②对服用NSAIDS和幽门螺旋菌感染的病人, 指导他们做好门诊随诊, 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巩固现有的疗效。③为病人发放宣传资料, 内容为不良心情与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及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补血原则、防护知识等, 使病人和家属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 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主要内容为配合医疗、护理、检查, 主动改变不良习俗, 坚持按时作息, 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等。强化病人在坚持服药, 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减少疾病复发的几率。

3 体会及思考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疾病, 胃肠道临近器官病变, 全身性疾病, 药物和其他等多种原因引起,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胆道出血、食道裂孔疝、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是其中最主要的病因[4]。内窥镜下局部喷洒凝血酶, 去甲肾上腺素止血具有疗效肯定,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安全费用低廉, 便于床边进行等优点, 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的首选方法, 它避免了盲目探查手术给病人带来的损伤痛苦和经济负担, 使他们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救治, 缩短了治疗时间, 降低了大出血的致死率, 尤其适合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对28例接受治疗护理和预防性指导后的病人进行了2年的跟踪随访, 了解他们接受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对今后治疗的信心以及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决心, 同时进行出院后注意休息、合理营养饮食、劳逸结合、改变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定期来院复查大便隐血、血色素等具体的行为指导, 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健康教育知晓率和病人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 效果也十分明显。2年间仅1例因家庭经济原因服药不规范病情复发, 其余27例病人病情稳定。通过对本组病人的护理及预防性指导和健康宣教, 体会到帮助病人或家属自愿地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 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5], 临床护士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诊断和治疗中对病人采取规范的护理干预的同时, 更多的注重对病人出院后的治疗和生活进行必要的指导, 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复发, 保证后续治疗的系统性, 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在执行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管理的流程中, 护理的规范意识是提高医疗执行效率的关键之一。规范、细致、到位的阶段性护理可以协同临床对治疗本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预防性健康指导对病人后续治疗和预防病情的反复更为重要。一些经验欠缺的医生对本病发展转归认识不足, 仅满足于住院期间的疗效, 在病人出院时未对其后期治疗进行预防性宣教, 而病人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 对坚持系统治疗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 不按照医嘱治疗, 随意加减或停服药物, 是导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极易复发的主要原因。从祖国医学的理论上说, 胃肠道许多疾病都与情志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良好的心态与作息规律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但许多病人却很缺乏这些疾病常识和预防保健知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按照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的理念制订护理计划, 针对病因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 应该根据不同病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病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状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有目的宣教, 达到减少疾病的复发,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目的。因此, 在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同时对病人进行预防性指导和健康宣教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锡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观察与护理10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31.

[2]陈海燕.潘丽洁.李志宏.重症监护病房陪护问题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 :62.

[3]王光兰, 王淑春, 纪华春.内镜诊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与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 2008, 23 (6) :547-549.

[4]许国铭.李兆申.上消化道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1.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选取98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入组的患者均伴有恶心、嗳气及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 实验室幽门螺杆菌检测显示阳性;入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24例之比为2∶1;就诊年龄18~40岁, 平均 (20.5±5.4) 岁;患病时间1~10年, 平均 (5.4±0.6) 年。所有入组患者均表示对治疗方案知情并愿意配合治疗。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治疗方法:

入组的所有患者选取相同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 具体为:阿莫西林胶囊 (0.5克/片, 国药准字H23020932,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口服, 1天4次, 1次0.5 g;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0.1克/片, 国药准字H20054408,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 口服, 1天2次, 1次0.2 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0毫克/粒, H20033510, 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 口服, 1天2次, 1次40 mg;枸橼酸铋钾片 (0.3克/片, 国药准字H10900084, 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口服, 1天3次, 1次0.3 g。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方案则采取四联疗法联合内镜治疗, 具体为:治疗前先用0.9%的生理盐水将溃疡出血面进行冲洗, 然后取1 m L1∶1000的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和9 m L0.9%生理盐水配成溶液并在出血部位周围进行局部注射, 每个注射点注射2 m L, 总量不超过10 m L, 直到出血停止。所有患者均全部进行回访患者且于治疗结束1个月后再次复查胃镜。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治愈是指患者临床表现恢复正常, 胃镜复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提示阴性;显效是指患者反酸、嗳气等症状显著好转, 实验室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弱阳性;无效是指用药前后患者病情及症状未见缓解, HP实验室检测扔提示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 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见表1。

2.2 影响再出血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根据是否再次出血将患者分为A、B两组, 影响再出血的单因素中, 年龄、性别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溃疡A1期人数百分比、出血量、血红蛋白、血小板、是否内镜治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内镜治疗、血红蛋白低、溃疡A1期是影响再出血的多因素危险因素。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其中就包括胃溃疡。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 上消化道出血中胃溃疡的发生率接近35%[3,4]。胃溃疡病因多种多样, 而且一旦出现并发症 (出血、穿孔等) , 往往病情较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发现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 但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体内胃酸分泌过多而保护作用减弱方面已经达成共识[5,6]。此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占优势 (P<0.05) 。以往治疗胃溃疡出血以药物方案为主, 药物包括抑酸剂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消炎药 (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 、胃黏膜保护剂 (枸橼酸泌钾)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并不令人满意。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和阿莫西林往往在治疗胃溃疡的时候应用比较广泛, 能够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进一步损伤。奥美拉唑属于常规抗酸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比较明显。而内镜治疗能够快速明确出现的位置并进行止血, 预防和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对再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 提示二次出血的病情明显重于第一次出血, 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造成再次出血的多因素包括内镜治疗、血红蛋白低、溃疡A1期三方面内容, 符合国外报道。总之胃溃疡出血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 提高了临床疗效, 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 为了能够治愈胃溃疡出血并预防再出血的发生率, 分析和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胃溃疡出血患者为考察对象并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四联疗法治疗, 观察组患者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 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幽门杆菌清除均占优势, 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胃溃疡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 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也预防复发, 而内镜治疗, 血红蛋白低, 溃疡A1期三项内容容易造成再出血。

关键词:胃溃疡出血,四联疗法,临床疗效,再出血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明.醋酸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J].青春文健康, 2010, 7 (19) :241-242.

[2]汤倩倩.甘露聚糖肽联合4种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10) :1412-1413.

[3]平兴俊.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5) :742-743.

[4]郭彦萍.金双歧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54例[J].大家健康, 2012, 6 (10) :88-89.

[5]钟旭江, 朱创健.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 2011, 4 (32) :3008.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裸露血管再出血患者33例, 其中, 男18例, 女15例, 将其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11例。1、2、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37.0±1.0) 岁、 (35±0.7) 岁、 (33±0.5) 岁。经检查, 33例患者均符合临床消化性溃疡再出血与禁食时间研究的条件[1]。按照临床研究的要求, 规定1组的11例消化性溃疡裸露血管再出血患者的禁食时间为1 d, 2组患者的禁食时间为2 d, 而3组患者的禁食时间为3 d或更长, 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消化性溃疡裸露血管再出血存在轻度再出血和重度再出血两种可能;①轻度再出血仅为溃疡底部的毛细血管破裂, 实验室检查患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如溃疡底部较大血管破裂, 患者则出现柏油样黑便和呕血[2];②重度再出血轻则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重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2 结果

经过观察, 1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血管再出血现象, 再出血率达到72.7%;2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血管再出血现象, 再出血率达到54.5%;而3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血管再出血现象, 再出血率仅为27.3%。可见, 禁食时间越长, 患者出血率越低, 详见表2。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以胃、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作为病变特征。慢性溃疡是指皮肤、黏膜受伤导致缺损并合并慢性的皮肤、黏膜感染, 导致伤口长期不能愈合的疾病, 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 若进一步发展会危及胃和十二指肠, 并造成消化系统的溃疡病[3]。

消化性溃疡病如果发生在胃部, 大约75%会发生在胃窦部。肉眼观察可见溃疡的边缘整齐、底部平坦, 溃疡周围黏膜皱壁呈现放射状, 这是因溃疡底部瘢痕收缩被牵拉引起。镜下观察显示溃疡可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有时浆膜面有纤维素渗出, 如果患者病程较长, 则可能出现与周围脏器粘连的情况[4]。消化性溃疡病如果发生在十二指肠, 则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壁或后壁, 且溃疡一般体积都较小, 位于浅表, 易于愈合[5]。镜下观察可见溃疡底部由表面至深层大致可分为四层:①渗出层, 渗出层由中性粒细胞、纤维素等少量炎性渗出物覆盖;②坏死层, 主要是由坏死细胞、组织碎片及炎细胞浸润;③肉芽组织, 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并伴有炎性组织浸润, 因肉眼观察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形似新鲜肉芽而得名, 其中, 毛细血管向着创面垂直生长, 成纤维细胞存在于毛细血管周围, 此外, 有炎细胞浸润;④瘢痕层, 肉眼观察呈现灰白色、半透明、质地坚韧, 由大量的纤维组织构成。

中医认为, 裸露血管再出血的原因为:①火热, 火热之邪均属阳, 阳性主动, 火热之邪游移全身, 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 受到火热之邪的推动, 不能够正常运行于周身, 由于心主血脉, 推动血液在脉道的运行, 心受火热之邪的熏蒸, 亦不能正常地推动血液的运行, 从而导致血液溢出脉道之外, 即所谓的裸露血管再出血;②脾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同时脾气主统血, 如果脾气虚, 不能顾护脉道, 也不能正常地统摄控制血液在脉道中的运行, 那么血液就会流溢出脉道, 成为离经之血, 导致裸露血管再出血;③血淤:血淤作为一种病机, 可导致血液不能在脉道中正常运行, 因血液瘀滞不通, 会导致机体其他机能的障碍, 血液一旦不能正常运行, 停留在某一部位, 就会加重这一部位疼痛, 产生功能障碍, 最后由于机体不能很好地统调血液的运行, 血液将会溢出脉外[6]。

总之, 各种因素均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 无论是发生在胃部, 还是发生在十二指肠部, 亦或其他部位, 都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而消化性溃疡发生后, 医师为患者治疗后须注意让患者禁食, 因为进食很有可能会导致消化系统再次受伤, 研究表明, 禁食时间越长, 再出血的可能性越小[7]。本研究表明, 消化性溃疡裸露血管再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与禁食时间负相关, 即消化性溃疡患者禁食时间短, 消化性溃疡患者裸露血管再出血的几率就越高, 反之, 禁食时间长有助于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减小再出血的几率, 提高患者康复率[8]。

综上所述, 消化性溃疡裸露血管再出血无论是从西医禁食时间控制上, 还是从中医引起再出血的因素防控上, 都应该及时诊治。而明确禁食时间、泻热、补脾、化瘀与再出血的关系, 对患者治疗中的进食时间和其他治疗措施的选择有重要参考意义, 可有效保证患者不再出现再出血, 尽早痊愈。

参考文献

[1]黄德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及时机选择[J].广西医学, 2015, 37 (4) :555-556, 580.

[2]王新月, 王建云.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的关键问题与优势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 (2) :263-267.

[3]周琪, 邢建军, 解影.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5) :244.

[4]马成芳, 金巧馨.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3) :279-280.

[5]汪官富, 徐颖鹤, 苏杭, 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9) :2074-2076.

[6]刘辽, 杨代喜, 蒋丹, 等.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成药, 2014, 36 (3) :491-497.

[7]尹江燕, 陈道荣.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19 (11) :2000-2002.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0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44-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且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会因为发病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包括食管、十二指肠、胃这些部位因疾病而引起的出血,在临床上主要病症为呕血或是黑便,并且通常伴有因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对人类的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注意,据国外相关资料显示,医院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患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1%,其病死率可高达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入院治疗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78例(65.0%),女42例(35.0%);年龄段:21-30岁3例,31-40岁21例,41-50岁39例,51-60岁31例,61-70岁26例,平均年龄为54.9岁;诱发病因: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酒精性肝硬化13例,应激性病变引起的溃疡4例,肝硬化57例,一般诱因(比如胃炎、十二指肠炎、饮食不规律等)10例,无明显病因的患者3例。

1.2临床表现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川表现以呕血、黑便为主,其中呕血32例,黑便79例,另外还有发生合并失血性休克的9例患者。患者的出血量在200ml-1900ml之间,消化道出血形成的血块大多数表现为暗紫色以及鲜红色。

1.3治疗方法120例患者中,19例病情较轻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其中包括患者卧床休息,观察患者的神色及其肢体皮肤体温,记录患者血压、脉搏、出血量以及每小时的尿量,保持静脉能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并在适当阶段进行抗生素的治疗与补充血容量;101例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中迅速建立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为患者进行补充血容量、吸氧、输血、监测生命体征等的观察与治疗,同时进行补充水分、补充电解质平衡液以及应用止血药、胃黏膜保护剂、制酸药等治疗手段。在出现必要情况时,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2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120例患者中109例痊愈出院(90.83%),8例患者病情好转(6.67%),3例患者最终死亡(2.5%),即死亡率为2.5%。

3护理

3.1一般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护理包括如下内容:

3.1.1首先护理人员嘱咐患者要安静的卧床休息,并且注意身体的保暖,保持患者病房拥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在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是不允许患者利用热水袋进行身体的保暖,这是因为热水袋产生的大量的热能使患者病灶部位的血管扩张,进而引起血压的波动。

3.1.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保证其拥有绝对的卧床休息条件,在卧床休息的过程中患者要使用正确的卧姿(即身体平卧且将下肢略微抬高)。患者在出现呕吐的情况时,立即将头转向单侧,避免呕吐物阻塞气管的发生。

3.1.3护理人员帮助并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指导患者保证经常使用清水或是盐水进行漱口,如此的目的是因为上消化道的患者会经常呕吐,患者口腔内出现的浓重血腥味极容易造成二次恶心、呕吐的发生。

3.1.4在患者的护理阶段,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的现象,应及时采取间断性或是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手段,以避免病情的严重发展。

3.1.5在患者的护理阶段,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并确保患者在有排痰需要的时候护理人员能够将其及时处理。

3.1.6在患者的护理阶段,护理人员务必遵循安全护理的原则,对于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提高巡床的次数;对病情较轻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知道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简单运动,同时患者一旦出现出汗、心悸、头晕等症状时,立即停止运动并通知主治医生。

3.2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之后,会随之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尤其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在大量呕血的时候,其心理承受能力会急剧下降。这时护理人员应本着沉着与冷静的态度,主动与耐心的心态,细心的与患者进行相互交流,逐步释放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正确运用解释、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缓解其心理的压力,打开患者心灵的枷锁,取得患者的信任,进而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除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之外,护理人员应鼓励家属陪床,知道患者家督多做鼓励和支持患者的活动。

3.3饮食护理上消化道患者的病因各有不同,因此患者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程度也是不同的,这时护理人员就要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为小量出血或者仅有少量黑便但并未呕血的患者提供清淡并且不具有刺激性的流质食物;为消化道溃疡患者提供少量多餐的饮食计划,并以流质食物为主,进而有利于疾病部位溃疡的愈合;对于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应保证其严格禁食。

4结语

上消化道出血作为目前医院非常常见的内科急症,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其发病的诱因各不相同,临床病症表现不一,病情的轻重程度也不同,所以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与护理方式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护理人员在接受不同患者的护理工作之前,应准确掌握患者患病的病因,在患者的护理阶段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与心理波动。切实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时间、治疗环境,在确保患者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案及时进行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路英,刘艳平,薛红杰,等.230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并存症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4):237.

上消化道再出血论文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重症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 男38例, 女31例, 年龄46岁~81岁, 平均年龄 (67±2) 岁。所有患者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 均经头颅CT证实为丘脑出血, 出血量10~15 m L, 其中57例破入脑室系统,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GCS评分6~13分) 。入院后2 h~72 h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将所有患者分为甲组30例, 乙组39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3]

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胃管内抽出咖啡样液体或血性胃内容物;排血便、柏油样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以上) ;同时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均发生于丘脑出血后。

1.3 排除标准

(1) 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 (2) 凝血功能障碍者; (3) 消化系统肿瘤者; (4) 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肾功能不全者; (5) 长期酗酒者。 (6) 近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凝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利血平等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药物。

1.4 治疗方法

2组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醒脑、对症支持等, 同时给予禁食, 胃管注入云南白药及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甲组给予奥美拉唑40 mg, q 12 h, 静滴;乙组给予奥曲肽0.1 mg, 静脉注射, 随后以0.025 mg/h的速度泵入, 持续72 h~96 h。

1.5 疗效判定标准

因患者不适合进行胃镜下观察止血效果, 故采用临床观察呕吐物、大便、胃管引流液及实验室检测来判定疗效。疗效显著:用药48 h内, 无咖啡色呕吐物及柏油样便, 胃管引流液颜色清, 大便色黄, 胃管引流液及大便隐血试验阴性。疗效一般:用药48 h~96 h, 无咖啡色呕吐物及柏油样便, 胃管引流液颜色清, 大便色黄, 胃管引流液及大便隐血试验阴性。无效:用药96 h后, 仍有咖啡色呕吐物或柏油样便, 胃管引流液颜色为咖啡色或红色, 胃管引流液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较严重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之一, 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18.2%~84.0%。脑出血时各种理化致病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 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 使得维持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完整性的保护因子和攻击因子之间平衡被破坏, 胃泌素分泌增加, 胃酸分泌过多, 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胃黏液分泌减少, 正常胃黏膜防御机制遭到破坏, 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在应激状态下, 迷走神经兴奋, 黏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 促使胃黏膜缺血缺氧加重, 导致胃黏膜上皮损害, 同时氢离子的反向弥散更加重了胃黏膜的糜烂和出血。丘脑出血时, 可能影响边缘系统、丘脑、丘脑下部及下行自主神经纤维, 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胃酸分泌大量增加, 黏液分泌减少及屏障功能削弱, 故丘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的多项研究结果提示,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患者原发性高血压年限、平素血压控制情况、入院时血压情况、意识障碍情况、有无其他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丘脑、脑干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脑叶出血及基底节区脑出血, 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出血量越大、高血压病史越长, 入院时血压越高、GCS评分越低及基础疾病越多者越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后上消化道出血出现的时间越早, 预后越差。上消化道出血时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反复出血易发生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使抵抗力低下;易导致误吸或窒息;可使血容量减少, 进而脑灌注不足, 缺血缺氧严重, 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因相当一部分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不能及时反映不适, 故临床工作中必须高度警惕, 严密监测, 认真观察, 及早诊断及治疗, 才能改善患者预后。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脑出血, 脱水降颅内压, 保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出入量, 治疗原有基础疾病。要注意血压的管理, 因为高血压对视丘下部、后部、灰白结节及迷走神经核的影响较大, 从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胃酸分泌增多, 加重上消化道出血。除给予一般治疗外, 同时可应用H+-K+-ATP酶抑制剂奥美拉唑, 其可选择性地抑制壁细胞膜中的质子泵H+-K+-ATP酶, 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终末步骤, 产生强力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同时, 奥美拉唑可以升高胃黏膜电位, 维持胃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保护胃黏膜屏障, 还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加速胃黏膜再生和修复。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 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的作用, 作用较强且持久, 半衰期 (T1/2) 较天然生长抑素长30倍, 有多种生理活性, 可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胃肠道和胰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时, 奥曲肽对胃酸、胃蛋白酶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抑制胃肠蠕动, 从而减少内脏血流;同时奥曲肽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等功能, 可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可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 使白细胞聚集减低, 从而降低对胃微血管的损害[4]。这些药理作用均表明奥曲肽可有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目前,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 奥曲肽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且安全有效。本文临床观察结果也表明奥曲肽用于治疗丘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优于奥美拉唑, 使用安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3]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45-349.

上一篇: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论文下一篇: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