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

2024-09-28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精选10篇)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 篇1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一)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由于出血来势凶险,常伴休克发生,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二)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

1、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因溃疡侵蚀血管引发渗透性出血,称之为显性出血。而隐性出血则通常经由大便的隐血检查中呈阳性反应。

2、呕血: 是指呕吐物中含有鲜红色的血液,多来自于幽门以上的部位,如出血与胃酸接触后可形成黑色或咖啡色液体。如出血大量且未与胃酸充分混合或接触,则呕血可呈鲜红色。

3、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在通过消化道后呈柏油样粘稠发黑便称之为黑便或血便。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 与患者出血、对疾病的发展及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禁食水、体液引流有关。

4、体液不足 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出血、机体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受力 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7、有潜在性受伤的危险 与出血、食管胃底粘膜长期受压、治疗囊管压迫气道、血液或分泌物反流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情况。

2、监测、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记录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术后

1、观察病情变化。

2、监测神志和生命体征、尿量。

3、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4、观察病人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因呕血、便血而感到恐惧,精神紧张、焦虑、悲观。护理人员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有密切关系,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病人取舒适卧位,谢绝探视人员。

2、饮食护理 出血期恶心、呕吐时应禁食。禁食可避免因进食而刺激胃肠蠕动,使出血加重或再次出血,但出血量较少时不宜禁食。禁食时间不宜过长,因饥饿性胃肠蠕动也可引起再次出血。一般禁食24~48h,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饮食,饮食应少量多餐,忌用生、冷、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用烟酒、浓茶、咖啡,过甜、过酸的饮料,因其能促使胃酸分泌,不利于溃疡愈合,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禁食时间应长些,出血停止后可给温凉半量流食,逐步改为全量流食、半流食,并且应为无渣易消化食物。此外,如是肝硬化的病人还应按肝硬化膳食进行宣教:有腹水时,用低钠饮食;肝昏迷时,严格禁食蛋白质。

3、体位的护理 病人出血期间,应安置在安静病室,绝对卧床休息,呕血及休克早期给予躯干及下肢抬高30度的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严重休克、昏迷时,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而引起窒息现象,下肢抬高30度,这样可增加脑血流循环量,以减轻脑缺氧。

4、口腔护理 每次呕血后,按常规做好口腔护理,以减少病人口腔中血腥气味,增加病人舒适感,防止口腔感染。

5、皮肤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由于留置胃管、三腔管,翻身活动受限,因此,预防褥疮亦很重要。应保持床褥平整、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洁,及时更换床单衣物。必要时用气垫床,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并经常按摩骨隆突及受压处。

6、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应用8~12号针头静脉穿刺,必要时建立2~3条静脉通道,并牢固固定,输血输液做到及时、迅速、定量。但应注意防止输液过多、过快发生急性肺水肿,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应用垂体后叶素滴注时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7、观察病情变化:

(1)判断出血程度:观察呕吐物及黑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当胃内出血量达250~300ml时可导致呕血,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此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迅速采取止血措施。

(2)病人神志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意识和表情能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休克初期,神经细胞反应兴奋,病人表现烦躁不安,此时不可麻痹,更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当休克加重,会出现血压开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弱而细速,病人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此时应积极采取止血及扩容措施。休克病人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高,但出血持续24小时后,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有低度或中度发热,所以应加强巡视,每15~30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尿量的观察与记录: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是观察出血性休克病人的重要指标,所以,应准确观察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并做好记录。

(4)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及四肢端温度,如病人甲床、面色苍白,肢端皮肤湿冷,提示大量出血,应迅速给氧,并注意保暖。

8、三腔二囊管压迫术的护理:

(1)密切注意三腔二囊管有无滑出,每4小时检查胃囊及食道囊压力是否正常,食道囊放气1次并松弛牵引。防止压迫时间过久引起食道粘膜、胃粘膜缺血、溃疡。

(2)每2h冲洗胃管一次,如有较多新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3)建立重症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三腔二囊管留置期间的病情变化并做严格交接班。术后

1、生命体征观察,病情较重或有休克者应及时观察病人神志、尿量、体温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血压,注意有无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2、体位 病人神志清楚、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预防术后并发症。

3、禁食,胃肠减压(参见胃肠减压的护理)。

4、静脉补液 禁食期间应补液,并记录出入量,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5、饮食 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当日可少量饮水,第二日进半量流食,每次50~80ml,第三天进全量流食,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食、软食。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关心、安慰病人。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措施,听取并解答病人家属的提问,以减轻他们的疑虑。

2、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护理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3、出院指导 病人及家属应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立即送医院治疗。慢性病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4、健康促进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戒烟戒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入选我院神经内科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70例, 其中男44例, 女26例;年龄41岁~85岁, 平均63岁;经CT或MRI确诊均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28例, 丘脑出血27例, 脑干出血15例;发生呕血者45例, 便血者22例, 呕血伴便血者3例;消化道出血与脑出血同时发生者14例, 发病后1 d~5 d并发出血者32例, 发病后7 d~11 d并发出血者24例;其中意识障碍者51例 (深昏迷者32例、浅昏迷者17例、嗜睡者2例) 。体温升高者48例, 血压升高者65例。周围血白细胞升高者62例, 脑疝形成者18例。

2 临床表现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脑出血使丘脑及丘脑下部直接受刺激, 使胃酸分泌增加, 胃终末血管痉挛及黏膜缺血发生溃疡而出血[2]。此外, 通过观察发现病人在发生消化道出血之前均伴有意识障碍加深、频繁呕吐、呃逆不止、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眼球游动或凝视、体温、血压持续升高、呼吸不规则或伴有鼾声呼吸, 进一步加重者形成了脑疝。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常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呕血为咖啡样物, 黑便为柏油样便。本组病例呕血者占64.25%, 便血者31.43%。

3 危险因素的评估

①脑出血的部位, 出血量的多少, 影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脑室、丘脑、脑干出血易发生。②危重病人缺血缺氧时造成胃肠道黏膜破坏出血的主要因素。③营养失调可加速出血的发生。④机械通气的正压妨碍了下腔静脉的回流, 使下腔静脉淤血, 门静脉压升高, 胃肠静脉充血, 其结果有可能诱发上消化道出血。⑤少见的因素如长期留置胃管, 使浸泡在胃内的部分胃管被酸化后成为尖锐异物而致出血。⑥病人恐惧、焦虑等应急心理反映也能造成机体持续应急状态。

4 先兆观察

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是预后不良的先兆, 因而观察出血先兆, 早期治疗对预后影响很大, 通过对70例病人行临床观察, 发现意识障碍进一步加深, 体温持续升高, 应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效果差, 眼球向一侧凝视, 鼾声呼吸、舌头后坠并伴有顽固性呃逆, 均提示脑干或下丘脑受累, 极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此时应提高警惕, 加强观察, 积极预防。首先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 这样可间接了解颅内压。同时注意呕吐物、大便的颜色。其次观察病人的血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最后观察病人的整体情况, 看病人的皮肤和眼结膜、甲床是否由红润变为苍白, 是否有四支发凉等休克的现象。

5 预防及治疗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多发生于脑出血的同时或1周内, 本组病例同时发生者占20%, 1周内发生者占45.7%。为了防止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我们在临床上尽早使用了H2受体阻断药, 同时对3 d内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留置了胃管, 早期留置胃管既可以营养支持, 又能抽吸胃液尽早观察胃内情况和及时准确用药。如发生了出血, 留置胃管的病人首先暂禁食, 并给予胃肠减压, 吸出胃内容物后立即遵医嘱胃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8 mg, 加冰盐水100 mL, 每天4次~6次。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40 mg, 静脉输注, 每日2次。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0.5 mg胃内注入, 每日3次。巴曲酶1 kU肌肉注射, 每日1次或2次。调整胃液pH值如甲氰咪瓜0.4 mg加小壶。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输注, 每日3次或4次。如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可用呋塞米和甘油果糖交替使用。没有留置胃管的病人在静脉给药的同时留置胃管, 插管动作要轻柔, 不要损伤黏膜, 以免加重出血。

6 护理

6.1 一般护理

病人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保暖、暂禁食、备急救药物致床旁,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瞳孔和意识的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 并做好记录及床头交接。

6.2 出血的护理

如出血量大, 应做好抢救准备, 及时清除口鼻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及时用药, 同时急查血型, 交叉配血。如出血量少, 则遵医嘱胃管给药, 或静脉用药, 给药及时, 用药准确, 观察用药效果, 做好记录及床头交接。

6.3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消化道出血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护理如下:①急性期暂禁食。平稳期以清淡流食为主, 如米汤、藕粉、菜汤等。牛奶要适量, 不能饮太酸、太咸的流食, 温度也不能太高, 以免胃黏膜血管扩张加重出血。②病情逐渐平稳后改为半流食, 进食易消化、含营养、低盐、低脂饮食。如大米粥、小米粥、蛋花、豆浆等, 每日4次~6次。不能食含有刺激、辛辣食物, 限制鸡汤、鱼汤等油性大的食物, 如面条、稠米粥等, 不喝饮料、浓茶、咖啡等。

6.4 胃管的护理

留置胃管最长时间不超过2周, 如2周后仍不能由口进食继续留置胃管者应重新更换胃管。插管动作要轻柔, 以免损伤黏膜再次引起出血。每次胃管内注食前应抽吸检查胃内容物。第一是确诊胃管是否在胃内。第二是观察胃内容物的颜色、量。如仍为咖啡样物或者超过150 mL应停止喂食, 并报告医生。每次喂食后应密闭胃管末端以防引起腹胀。

6.5 口腔护理

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口腔护理, 每日2次, 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依次擦洗病人的牙齿、牙龈、硬腭、舌面、颊部等, 直至干净为止。这样可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湿润, 防止口腔黏膜发生溃疡。

6.6 心理护理

脑出血发病急骤, 病情凶险, 伴有消化道出血者更加重了病人及家属的恐惧紧张心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 心理护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一方面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 另一方面也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的机制。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谈, 耐心听取病人及家属的倾诉, 并给予安慰、同情和尊重。以亲切和蔼的语言给予心理疏导, 鼓励病人战胜疾病, 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7 体会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常常表明病人病情危重, 预后不良。因此在发病早期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该及早预防并发消化道出血, 在控制脑水肿的同时就应该应用H2受体阻滞药并及早留置胃管, 这样有可能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3]。在发生出血时, 胃管内立即注入止血药、胃黏膜保护药、冰盐水等能有效控制出血。在护理过程中, 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先兆观察、积极的预防和精心的护理既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又及时抢救了病人的生命, 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缩短了病程, 耐心的疏导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 值的临床上学习应运。

参考文献

[1]赵筱英, 王风群.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急性是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临床医学, 2007, 7 (20) :7.

[2]张玉美, 龙海荣, 范桂英.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工企医刊, 2000, 13 (6) :81.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篇3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其病因较多,以消化道溃疡占首位,其次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再次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等。在临床上,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针对出血情况,及时抢救,细致护理,达到缓解病情和挽救生命,现将25例的护理体会报考如下。

1临床资料

25例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15~81岁,呕血15例,黑便25例,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10例,低热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使用双气囊三腔管2例。

2护理

2.1积极补充血容量。对大量呕血、便血、全身症状明显者,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立即配血用18号静脉留置针输液,按医嘱使用葡萄糖盐水、平衡液、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开始时快速输液,以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尽快输入足量全血是改善急性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关键,在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原则和输血查对制度,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者用新鲜血,避免诱发肝性脑病。注意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因输血可增加门静脉压力而激发再出血的可能。老年患者和心脏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滴速,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过快而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

2.2止血措施。

2.2.1药物止血的护理。非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和凝血酶等,遵医嘱按时按量,掌握注意事项,注意用药配伍,现配现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使用血管加压素或生长抑素,静脉使用时,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嘱病人及家属不能擅自调快滴速,以免发生意外,并要加强巡视,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外漏,影响药物疗效等。

2.2.2三腔管壓迫止血的护理。用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熟练的操作和插管后的密切观察及细致护理是达到预期止血效果的关键。插管前仔细检查,确保食管引流管、胃管、食管囊管、胃囊管通畅并分别做好标识,检查双气囊无漏气后抽尽囊内气体,备用。擦管后抽出胃内积血,先向胃气囊注气150ml,压力约50mmHg,封闭管口,缓慢向外牵引管道,使胃气囊压迫胃底部曲张静脉;而后向食道囊注气100ml,压力约为40mmHg,并封管口,使其压迫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管外端以绷带连接0.5kg砂袋,经牵引架作持续牵引。插管后将胃管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器或定时吸引。观察出血是否停止,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评估出血是否停止;可用冰水或冰盐水等洗胃,消除积血,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诱发肝性脑病。初次压迫可维持6~12h,以后每4~6h放气半小时后再注气,避免受压粘膜发生缺血和坏死。密切观察牵引装置,防止因胃囊充气不足或破裂致食管囊向上移位造成窒息等并发症,一旦发生,立即放松牵引物并抽出食管囊内气体。定时做鼻腔、口腔清洁护理,垫油纱布与鼻腔口管道压迫处,防止压疮发生,床边放置抢救物品以备用。

2.2.3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且有手术适应症者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应做好相应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2.3基础护理。

2.3.1休息和体位。病情严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取平卧位抬高下肢,以保证脑部供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病人及床单位清洁。

2.3.2饮食护理。合理饮食能促进止血,饮食不当可加重出血,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有恶心、呕吐者禁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质,尤其对消化性溃疡更重要,因进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并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渐进过度正常饮食。门脉高压出血者,止血后1~2天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嘱患者细嚼慢咽,防止再出血。

2.4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有利于掌握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情况,具体观察以下指标:神志变化;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呕血与黑便情况,正确估计出血量;观察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的温度,周围静脉及颈静脉的充盈情况;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等;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心电监护,尤其是老年人。

2.5心理护理。消化道出血病人易产生精神紧张、抑郁、恐惧心理等,及时进行疏导、解释和支持,提高病人的认知水平,保持冷静,尽快处理呕吐物或排泄物,如不小心让病人看见,应解释和安慰,告诉其中不全是血,有胃液、粘膜或粪便等,尽力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 篇4

题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个案护理报告

姓名:赵志琳

专业:护理

科室:消化内科二病区

工号:519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报告

【病史介绍】 主诉:黑便两天

现病史:患者,女,已婚,两天前进食粗糙食物(瓜子、花生)后出现黑便,为糊状便,每次量约50-100个,一天三次黑便,伴头晕、乏力,无出汗、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心慌、胸闷,无发热,无咳痰、咳喘。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给予抑酸,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今日又排三次黑便,当地医院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建议到上级医院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遂就诊于我院,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自起病以来,患者未进食,睡眠可,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既往史:患者一年前因腹胀,黑便,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诊断为“门脉高压,腹水,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血压病史五年收缩压最高大150mmHg,自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具体药物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出生长大于原籍,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婚育史:月经史14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有一姐姐和一妹妹,均体健。【初步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2、门脉高压

3、高血压病 【治疗方案】

1、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整体护理,禁饮食。4550,26岁结婚,育有2女1儿,配偶及子女均体2628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生化全项等。

3、给予止血,抑酸,降低门静脉压力,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2、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窒息,误吸。

4、营养失调:与禁食、上腹部胀痛不适有关。

5、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知识。【护理目标】

1、循环良好,排便已正常。

2、活动耐力增加。

3、无窒息或误吸发生。

4、营养状况明显好转,无头晕、乏力。

5、焦虑较入院前有好转。

6、患者知晓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和预防知识。【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4、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是否温暖和走位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5、准确记录每天出入量和呕血、黑便情况,估计病人出血量,必要时用心电监护。

6、提供舒适的体位。

7、呕血时指导病人漱口,做好口腔护理。活动无耐力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

2、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

3、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出血停止后适当室内活动,逐渐增加。

5、和病人制定活动计划,逐渐提高活动耐力。有受伤的危险:窒息,误吸

1、加强观察生命体征和呕吐境况。

2、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减少交流时间。

3、指导病人在呕血时,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脸侧向一边,使呕吐物易于呕出,防止窒息。

4、病人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5、床边准备抢救器械,如负压吸引,气管切开包等。营养失调:与禁食、上腹部胀痛不适有关

1、禁食,无呕吐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时,给予清淡而无刺激性的冷流质。出血停止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1、热情主动迎接病人做好入院宣教。

2、尽量主动满足病人生理、心理需求,让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3、针对病人的顾虑确认、解释或指导。

4、介绍同室病友、互相交流,加强沟通。

5、耐心细致的讲解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治疗过程。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知识

1、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2、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

3、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

4、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勿自用处方,慎重服用某些药物。【出院指导】

1.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及诱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自发出血的危险)

2.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3.注意药物的使用,(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粘膜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课件 篇5

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由于很多疾病和病变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每一个病种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不尽相同,其中具体的治疗措施也有所偏重。

(一)抗休克和支持疗法

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补液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输入全血、血浆、右旋糖酐或平衡液,以维持重要脏器的有效灌注。定期复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保证一定的尿量。

(二)止血剂和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注射维生素K1或对羧基苄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用白芨、三七、止血粉,也可通过胃管用冰生理盐水灌洗,垂体后叶素可使内脏小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而致门静脉压力降低,发挥止血作用。近年报道心得安有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作用。

(三)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仍占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肿瘤引起的出血,如经上述非手术疗法不能控制出血,患者的病情稳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凡对出血部位及其病因已基本弄清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经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者,可改用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首先控制出血,然后根据病情许可对病变部位作彻底的手术治疗。

二、中医

(一)辨证分型

1、胃中积热证:吐血紫暗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黑如漆,口干喜冷饮,胃脘胀闷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主要药物:大黄、当归、白芍、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甘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热伤胃阴,加麦门冬、石斛、天花粉。

2、脾不统血证: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方药] 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及、仙鹤草、乌贼骨、阿胶、脾胃虚寒者加熟附片、炮姜或改用柏叶汤;出血量多者,可加地榆炭、侧柏叶、血余炭。

(二)经验方

[功效] 回阳止血。

[药物组成] 制附子9克,红人参10克,生白术10克,炮姜炭10克,炙甘草8克,灶心黄土(包煎) 60克,三七粉(分吞)5克,乌梅20克,阿胶15克。 [用法] 水煎两次,取汁约300毫升,熔入阿胶,待药液微温少少服之。

[主治] 气随血脱证。

(三)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胃中积热证:取上脘、内庭,针用泻法;

肝火犯胃证:取不容、劳宫、梁丘、太冲、地五会,针用泻法; 脾胃虚弱证:取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针用补法加灸。

2、穴位贴敷法

(1)栀子1克,郁金6克,白芷6克,大黄15克,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成糊状,敷于膻中、上星、上脘三穴,药干另换新药。适于热盛伤络型。

(2)白芷、炒栀子各适量,水煎,布包药渣趁热敷胸口,适于热盛伤络型。

(3)紫珠草、地稔根各150克,水煎,浓缩 500毫升(可按此比例制取药液),用时先取 300毫升,用胃管注入胃内,左右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充分接触,然后抽出。另取200毫升注入胃内保留。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临床医学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206月-205月近四年收治的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符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条件:所有患者经B超、胃镜、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CT等检查,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依据修订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表现临床症状为腹胀、腹痛、头晕、贫血,伴随大量呕血及黑便,且经胃镜查实。其中,男32例,女16例,患病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43岁。所有患者肝硬化诊断明确,肝炎后肝硬化29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原因不明2例。

1.2检查方法

在24-48小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优先给予出血量大且伴随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输血、止血、补液及其他对症治疗,待病情平稳后进行胃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参照20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定标准。

1.3出血原因

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胃镜检查得出出血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24例,占出血总数50%;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3例,占出血总数27%;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占出血总数16.6%;急性胃黏膜病变2例,占出血总数4.1%;胃癌1例,占出血总数2%。

1.4诊断指标

有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病史;有肝功能衰竭与门脉高压性胃病表现;有肝实质硬化结节感;肝活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呕血与便血符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标准。

1.5治疗方法

入院后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尿量、体温、呕血与黑便情况。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与血尿素氮。给予抑酸并辅以黏膜保护剂硫糖铝(3g/d),以及改善肝功能、预防肝昏迷及补充血容量。治疗过程中予以口服凝血酶500U3~4次/d,或予8%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50ml,交替使用2~3次/d。静脉滴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剂量0.4μg/min,止血后减为0.1μg/min,3次/d,维持2~3d后停药。维生素K1注射液3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次/d,静脉滴注。

2结果

2.1疗效评定

患者出血疗效评定为:24小时内出血停止,无活动性出血且呕血、黑便停止,伴大便转黄为显效;48-72小时内出血停止,无活动性出血且一周内大便转黄为有效;其余为无效。

2.2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在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2例患者治疗后止血疗效显著,6例止血效果不显著,成功率87.5%;6例中,1例出血抢救无效死亡,5例续发感染。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 篇7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非创伤性的自发性颅内出血, 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是病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1]。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 (GIH) 是脑卒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征兆[2]。住院并发症可以增加脑出血病人的住院病死率, 既影响病人的近期预后也影响病人的远期预后[3]。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有效的救治与护理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GIH的病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GIH的病人11例,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病人53例, 在治疗的过程中11例合并GIH, 其中男8例, 女3例;年龄48岁~67岁, 平均56.4岁;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MRI) 显示:脑干出血6例, 小脑出血3例, 蛛网膜下隙出血2例;出血量>50mL 5例, 出血量>30mL 2例;年龄均在56岁以上, 并伴有基础疾病;意识清醒2例, 昏迷9例。

1.2 结果

11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GIH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除1例因有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致呼吸衰竭死亡外, 其余1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前提下有效控制合并症, 10例病人均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病情监测

脑出血并发GIH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多在发病后24h内出现, 亦可发生于病程10d左右[2]。因而责任护士在做好全面细致的入院评估基础上, 应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功能的变化。观察病人有无恶心、上腹部疼痛、饱胀、呕血、黑便、尿量减少等症状和体征。若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眼球浮动或震颤等, 提示病灶波及下丘脑及脑干, 有发生GIH的危险, 应立即报告医生, 同时观察大便的量、颜色和性状及尿量情况, 配合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大便潜血或抽取胃液做潜血试验, 有利于GIH的早期诊断, 便于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

2.2 鼻饲管的护理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多有意识障碍, 不能进食, 为了保证营养的供给,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往往给予鼻饲管灌注饮食, 11例病人中9例入院第3天均遵医嘱给予留置鼻饲管。下胃管是一项直接损伤病人消化道黏膜的机械性、侵入性操作, 操作者技术不娴熟、反复多次插管都极易损伤黏膜而诱发感染[2]。因而留置鼻饲管时应选择大小合适的胃管, 插管动作轻柔, 妥善固定, 防止脱落。对烦躁者采取相应措施, 如使用约束带,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以防止鼻饲管滑脱。同时应注意鼻饲液的温度要适宜, 防止过热。每次鼻饲前先抽吸胃液, 并观察其颜色, 如为咖啡色或血性, 提示发生出血, 应做好相应护理, 遵医嘱禁食或由鼻饲管内注入H2受体拮抗剂及其他药物。

2.3 估计和记录出血量

出血量的估计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很重要。确定有消化道出血后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失血量估计。因而应观察病人有无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 根据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 (RBC) 计数及红细胞压积 (HCT) 测定可粗略估计失血程度, 及时做好记录, 积极配合医生, 遵医嘱及时准确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2.4 加强用药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 也是用药过程的监护者。为了合理、准确、安全、有效地给药, 护士必须了解相关药理学知识, 正确评估病人用药后的疗效与反应, 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4]。当确定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GIH时, 应遵医嘱应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分泌, 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或云南白药等中成药由鼻饲管注入止血, 枸橼酸铋钾口服保护胃黏膜等。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奥美拉唑的转氨酶升高、枸橼酸铋钾的大便发黑 (注意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黑便鉴别) 等。

2.5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 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5,6]。因而应告知病人或家属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GIH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 系病变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 引起胃肠黏膜血流量减少, 胃、十二指肠黏膜出血性糜烂、点状出血和急性溃疡所致[1]。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18.2%~84.0%, 国外相关文献报道, 当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9分时GIH发生率>17%[2], 使家属或病人对疾病的原因及发生率有所了解, 消除其紧张情绪, 从而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休息。耐心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措施, 听取并解答病人或家属提问, 以减轻他们的疑虑。

2.6 加强基础护理

2.6.1 体位护理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病人颅内压往往增高, 因此应抬高床头15°~30°, 以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防止病情进展, 同时应注意使病人头偏向一侧, 以防止大出血时引起窒息。

2.6.2 口腔护理

大量出血的病人因陈旧血液残留口腔有腥臭味, 细菌易繁殖, 因而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 以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 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 同时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2.6.3 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定时做好翻身、按摩皮肤受压处, 以免压疮发生;出现柏油样便的病人要注意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3 小结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GIH可影响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和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 特别是减少脑血流量, 使脑损伤加重, 故是脑出血死亡的重要原因, 还可影响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2]。因而积极治疗并发症, 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7.

[2]吴航宇.急性脑卒中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疗策略[J].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 (3) :5-7.

[3]方敬献.脑出血患者住院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7) :558-559.

[4]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8.

[5]邰素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J].护理研究, 2014, 28 (6C) :2263-2264.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 篇8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03-0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上消化道疾病的并发症,出血的部位集中在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脏和胆道部位,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和便血,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弱现象,必须及时救治,否则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加强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是促进病情好转,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次数的重要手段。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逐年增多,再加上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正在不断退化,所以在临床表现上会和其他中青年患者出现差异,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我院从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0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并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69.8±2.3)岁。从患者的出血量来看,56例出血量较大,33例出血量中等,21例出血较少。从临床表现来看,恶心呕吐68例,呕血57例,黑便32例,心慌气短29例,发热83例,昏迷15例,且大多数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腹胀和乏力等症。从出血原因来看,39例为消化性溃疡所致,27例为急性胃黏膜损害所致,19例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10例为胃部肿瘤所致,还有5例为药物所致。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来看,共有87例有并发症,其中高血压32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20例,慢性支氣管炎8例,肺气肿7例,肺结核3例,脑卒中1例,还有1例为肝炎。

1.2 护理方法

1.2.1急救护理(1)随时准备好氧气、吸引装置等急救器械和止血、升压等常用的急救药品,以便随时开展急救治疗。(2)患者入院之后马上对其心电进行监测,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并向责任医生汇报。(3)采集血样,并快速进行血常规检查,确定患者血型之后对其进行交叉配血处理,并使用2-3条静脉输液线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功能正在不断老化,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再加上肌肉组织的松弛,使得血管不易固定,穿刺完成后极易发生破裂,所以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针管输液,减少因为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对血管的损伤。

1.2.2用药护理使用合适的止血药物,对患者的止血效果进行观察,查看患者是否依然出现呕血、黑便和血压下降等症状,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责任医生汇报。

1.2.3心理护理因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突然性发作,而且病情比较严重,所以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面情绪,产生悲观、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抓住患者的这种心理特点,主动和患者交谈,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言谈行动,关心患者、体贴患者,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对鼓励家属多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呕血,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处理,消除患者因此而产生的不安和紧张。除此之外,护士还可以向患者说明配合治疗的必要性。

1.2.4饮食护理溃疡患者在呕血得以控制之后就可以进食温凉的流质食物。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的患者则应禁食48-72小时,之后以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多维生素、少盐、低糖、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宜。此外,患者应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禁食生冷刺激性、油炸和多刺、多壳的食物。

1.2.5出院指导这个环节对于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出血基本知识的教授之外,还要提醒其注意出血的诱发因素,合理起居、合理饮食、坚持按时服药。阿司匹林禁用,因其可导致胃粘膜的损伤。嘱咐患者感觉不适时要及时就诊。

2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8例死亡。

3讨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没有特别显著的诱发原因和先兆性的临床症状。目前老年人发生急性胃黏膜疾病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应激反应、饮酒和的服用特殊药物等因素。在临床诊断中发现,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常都会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症。正是因为这些并发症的存在,使得老年人在发生出血症状之后,会给治疗增加一定的难度。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溃疡的概率比其他人更高。同时,动脉硬化会使老年人的止血功能变弱,从而导致反复性出血的发生,给患者的肾脏器官带来严重的压力。所以患有心血管、肺部和肾脏疾病等症的老年人,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就会大幅度上升。为了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控制病死率,就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桂芳.7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09,07(03):592-593.

[2]李萍.10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09,07(12):576-578.

[3]林阿珠,郑丽卿.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10(36):3346-3347.

[4]熊彩娟,张彩英,黄秋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12(19):1046-1048.

[5]邹雅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与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2(08):734-735.

[6]沈丽娜.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30):277-278.

消化内科护理查房 篇9

姓名:何晓玲 学校:西南医科大学

基本信息:郑一,女,80岁,重庆人,汉族,丧偶,医保,芒种时节发病,育有3个子女,子女体健。个人史,家族史,过敏史无特殊。家庭和睦,社会支持系统良好。对疾病部分了解,认知能力中上。2016年6月7日11时14分入院。

主诉:反复上腹胀痛4年余,再发伴纳差1周。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饭后明显,伴有反酸烧心,嗳气,曾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自诉期间曾出现黑便;经住院治疗好转,其后患者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长期服用保护胃粘膜药,症状可缓解。1周前患者因感冒受凉后腹部胀满加重,伴食纳减少,反酸烧心,为求进一步诊治,由门诊拟“纳差待查,糖尿病,高血压”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上腹部胀痛,饭后加重,伴有反酸烧心,嗳气后觉胀满缓解,口干口苦,食纳差,无恶心呕吐,偶有咳嗽咳痰,右下肢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夜寐差,大便干结,2-3日1行,小便色黄,夜尿频多。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片,Bid,血压控制可。冠心病病史,服用血栓通片、银杏叶片。20余年2型糖尿病史,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R降糖,早26U,中18U,晚26U,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曾患糖尿病足,现已治愈。重度骨质疏松症及右侧锁骨骨折病史,曾行右侧股骨置换术。

入院查体:T36.6OC

P78次/分

R19次/分 BP160/82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轮椅推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眼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肺部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肺可闻及吸气末湿罗音。心律齐,心率:78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剑突下及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无亢进,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下肢可见长约10cm手术瘢痕,右下肢活动障碍,右侧锁骨错位,右上肢活动障碍,无明显疼痛。膝关节屈伸困难,无关节肿胀,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生理反射存在。左侧第四足趾可见一小溃疡,表面黑色结痂,无流脓。

辅助检查:

胸片:

1、右侧锁骨中段、右侧肱骨外科颈骨折(未愈合)

2、心影增大

3、主动脉弓壁钙化。心电图为正常心电图。

查血:葡萄糖:11.5mmol/L,钾:3.49mmol/L,渗透压:310.8U/L,C反应蛋白:17.8mg/L,尿常规:葡萄糖+3 28mmol/L,酮体:+-0.5mmol/L,白细胞+-15Cell/uL,隐血:+2 80Cell/uL,红细胞:2-5/HP。血常规:白细胞:8.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8.1%,中性粒细胞数6.9×109/L。

腹部彩超:部分肝实质回声增多、欠均质。心脏彩超: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轻度返流。中医诊断:胃脘痛

脾胃湿热证

西医诊断:

1、慢性胃炎2、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3、原发性高血压3级

极高危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骨质疏松症

6、右侧股骨置换术后

7、右侧锁骨中段陈旧性骨折(未愈合)

8、右侧肱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未愈合)

诊疗过程:入院后遵医嘱予一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治疗上予降糖,降压,PPI抑酸护胃,氨基酸营养支持,活血化瘀,穴位贴敷调理脾胃,穴位注射通络止痛,脑电生物反馈改善头晕头痛。

6.8骨科会诊加用口服碳酸钙D3 1片,bid;阿法骨化醇0.5ugqd,依降钙10iu肌注2次/周。

6.12 加用拜糖平控制餐后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为早18u中6u晚14u

6.15 尿培养提示尿路感染,选用头孢西丁抗感染。

现患者诉食纳稍好转,饭后胀满减轻,伴反酸烧心,嗳气,口干口苦,头晕头痛减轻,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右下肢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咳嗽缓解,夜寐差,大便通畅,小便色黄,夜尿频多,无尿痛。6.19 血常规钾3.21mmol/L,加用氯化钾缓释片1.0gtid 护理诊断及措施:

1.疼痛:腹痛与胃粘膜炎性病变有关。

(1)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并可用转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法来减轻焦虑,缓解疼痛,病情缓解时,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理疗:可穴位贴敷:双侧天枢、大横、大肠俞等穴位清利湿热,理气和胃止痛。穴位注射足三里等缓解疼痛。

(3)遵医嘱予以抑酸护胃等药物,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2)加强营养

(3)预防感染

3.夜尿频多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1)休息:保持心情愉快,休息宜取屈曲位,尽量勿站立或坐直。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焦虑。

(2)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加强个人卫生,增加会阴清洗次数,减少肠道细菌进入尿路感染机会。

(3)用药护理:遵医嘱予头孢西丁抗感染治疗,观察疗效及用药后的反应。

4.水电解质紊乱与患者代谢障碍有关

(1)遵医嘱用药,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定期监测患者电解质情况

5.躯体活动障碍:与骨质疏松及骨折有关

(1)协助基础生活护理。

(2)指导患者正确活动:进行患侧的功能锻炼,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活动量以机体能耐受为宜。

6.焦虑: 与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关

(1)应耐心细致的回答病人及家属的问题,介绍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2)应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主动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病房环境及病室的病友,减轻紧张恐惧心理。

(3)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环境刺激。

7.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病因,避免诱发因素,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史,告知患者监测血糖和血压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加强饮食卫生和饮食营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及损伤胃黏膜。少食多餐,三餐定时定量。限制食物中胆固醇及糖分、脂肪的含量。多食蔬菜,吃含糖少的水果:如小番茄,猕猴桃等。

(3)用药指导:根据病人的病因,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教育病人遵医嘱正确服药,学会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不随便停药及减量。

8.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1)评估诱因:即评估是反应性低血糖还是药物性低血糖。前者见于少数2型糖尿病病人的患病初期,因餐后胰岛素分泌的高峰延迟出现,大多数发生在餐后4-5小时。后者多见于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当从动物胰岛素改用为人胰岛素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

(2)病情监测:一般血糖低于2.8mmol/L时出现低血糖症状,但因个体差异,有的病人血糖不低于此值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观察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尤为重要:肌肉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认知障碍、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老年糖尿病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3)急救措施:一旦确定病人发生低血糖,应尽快给予糖分补充,解除脑细胞缺糖症状。

(4)预防措施:护士应充分了解病人使用的降糖药物,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更改和增加降糖药物及其剂量;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不宜控制过严,一般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即可;普通胰岛素注射后应在30min内进餐;初用降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量;指导病人了解低血糖的诱因、临床表现和处理;病人应随时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食品,以便应急时食用。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 篇10

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护士的专科水平。、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道息肉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临床路径;护理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内科一种常见疾病,由于此病存在一定比例的恶变可能,所以临床上多主张应用手术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由于此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为服务对象一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临床路径应用于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护士专科知识。通过126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月~2O3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126例,男72例,女54例,年龄33-72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入院第一诊断均为消化道息肉,排除严重并发症等。

1.2 方法:根据本院工作实际,科室护理小组充分讨论后设计和制定了路径表的具体护理措施和目标,对126例患者入院时均发放路径表,向患者作入院介绍及路径表的内容及作用,严格按路径表的时间顺序进行相应的护理。患者出院时进行:

①满意度调查。

②住院时间统计。

③住院费用统计。

2 结果

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按时间顺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随时评价效果,根据评价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进行反馈及重复宣教,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身体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医师、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组成多专业小组,对特定疾病诊断或手术,特定的具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减少延迟康复和浪费资源,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品质。由于制定了息肉手术的标准住院时间,检查项目及用药情况,减少了对患者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及超范围用药情况,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责任护士沿着护理路径的内容,合理安排患者的各项检查、治疗、护理项目,护士主动给予有计划和针对性及预见性和护理,保证了各项项目准确及手术的及时实施,准确及时给予相应护理指导,使患者提早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面临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患者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学习及查阅资料以及向老师请教,督促年轻护士对专科知识的.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通过疾病对患者反复讲解,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

总之,临床路径的实施响应了国家的医保政策,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检查,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的基础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院床位周转率,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科水平。

因此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增加了民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及满意度,有利于缓解当今紧张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全民的满意率,是一种可行的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荣梅.应用电子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116例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32(2):88.

[2]邓若冰,吴英.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息肉患者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33(3):39.

上一篇:不乱扔垃圾的寓言故事下一篇: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