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通用12篇)
上消化道出血 篇1
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据我国六城市的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约为112/10万,年发病率81/10万[1]。由于其起病突然,合并症多,常伴发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瘫、失语以及心理障碍,因此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脑出血轻度病例经治疗后可明显好转,但重病者病情严重,昏迷1周左右则易伴发脑疝,病死率极高。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位于胃十二指肠的急性浅表性黏膜糜烂和溃疡。脑出血患者丘脑下部某些区域中枢神经功能改变,刺激胃液分泌增多[2],胃黏膜血管收缩受损而出血,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
现抽出博爱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重症脑出血病例86例,其中24例伴发上消化道出血,现就护理方面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43~78岁,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死亡6例,其中直接死于上消化道出血的2例,3例死于脑病,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都不同程度的伴发呃逆,上腹不适,黑便或呕吐咖啡色胃液,并血压下降。
1.2 治疗方法
按脑出血患者常规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稳定血压治疗外,给予奥美拉唑60mg静脉滴注,依病情留置胃管。用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云南白药每4~6g注入胃内一次。
1.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的变化,若瞳孔增大,不规则或不等大提示脑病,要及时降颅压,若意识障碍加深,呼吸深而慢,脉搏减慢,提示脑出血量增多,脑水肿,脑疝应及时降颅压,静滴呼吸兴奋剂,增大氧流量。体温变化,当病势凶险,出现脑水肿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时,出现中枢性高热,应予物理降温,配合医生治疗。另外要重点观察呕吐物,大便和胃管返流物的颜色、次数、量,记录24h出入量。如尿少提示血容量不足,应积极补液治疗。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大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头部制动,头部抬高15~30cm,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4~6次/d,负压吸引吸痰时,防反复持续吸引,必要时减少吸痰的次数和时间,吸痰前过度通气和高浓度氧气吸入,同时每次吸痰时间限制在10s内[3],及时开放静脉通路,用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维持稳定血压,心电监护,测血氧饱和度。避免使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严格限制探陪人员避免各种刺激,保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各种治疗护理集中完成,保证患者绝对安静休息。
2.2 饮食护理
少量出血者给予清淡、温凉、易消化、无刺激、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大出血患者应禁食,依出血程度酌情留置胃管,给予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云南白药每4~6h注入胃内一次。大出血者应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保证液体及血液的输入,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加洛赛克,1~2次/d静脉滴注。出血停止后胃内注入药液或流食回抽胃液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胃黏膜。
2.3 口腔、会阴、皮肤护理
对不能经口进食或禁食患者予盐水2次/d口腔护理,患者有真菌感染,改用苏打水。黏膜溃烂时涂适量药物,唇干者涂石蜡油。1∶20碘伏,2次/d会阴擦洗,保持外阴清洁无异味,预防泌尿系感染。定时翻身,叩背,按摩皮肤受压部位,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搬动时动作轻柔,每2h翻身一次,避免头部剧烈运动,翻身后在受压部位垫棉圈、气圈、海绵垫。
2.4 大便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患者,进食粗纤维饮食和活动量都少,多伴便伤。秘,应多饮水,便秘超过3d,给予开塞露60mL加生理盐水20mL灌肠通便,腹部环形按摩,口服大黄苏打3片/3次每日,或麻仁润肠丸1丸每日2次,以促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再出血。
2.5 胃肠道的护理
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定期测胃液性状,做潜血试验,依出血程度酌情留置胃管,特别是昏迷患者。怀疑有出血前驱症状者,应尽早插入胃管[4],吸出胃液观察,如有咖啡液胃液,考虑消化道出血,应抽吸胃液尽量抽净后用冰盐水洗胃,再用云南白药胃内灌注,夹闭胃管,保留1~2h后放开胃管引流,观察颜色、性状、量。长期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雷尼替丁、臭美拉唑,观察用药后疗效。
2.6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常因昏迷、偏瘫、消化道出血常有恐惧、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悲观失望的情绪十分严重,我们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及家属,细致耐心讲解疾病的转归变化,同种病例好转的例子强化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思想负担,取得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
3 讨论
脑出血伴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大,对患者机体危害大,应严密观察和护理,预防性用止血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避免使用对胃黏膜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护理,重点要观察胃肠道功能的变化及早发现预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确保静脉输液通畅,做好饮食护理,预防脑疝,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对减少溃疡并发症、防止病情加重,促进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27.
[2]庞晓晓.脑率中并应急性溃病疡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2) :160.
[3]方强.危重病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191.
[4]郑燕红.脑率中的预见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9, 5 (4) :4.
上消化道出血 篇2
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由于很多疾病和病变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每一个病种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不尽相同,其中具体的治疗措施也有所偏重。
(一)抗休克和支持疗法
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补液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输入全血、血浆、右旋糖酐或平衡液,以维持重要脏器的有效灌注。定期复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保证一定的尿量。
(二)止血剂和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注射维生素K1或对羧基苄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用白芨、三七、止血粉,也可通过胃管用冰生理盐水灌洗,垂体后叶素可使内脏小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而致门静脉压力降低,发挥止血作用。近年报道心得安有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作用。
(三)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仍占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肿瘤引起的出血,如经上述非手术疗法不能控制出血,患者的病情稳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凡对出血部位及其病因已基本弄清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经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者,可改用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首先控制出血,然后根据病情许可对病变部位作彻底的手术治疗。
二、中医
(一)辨证分型
1、胃中积热证:吐血紫暗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黑如漆,口干喜冷饮,胃脘胀闷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主要药物:大黄、当归、白芍、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甘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热伤胃阴,加麦门冬、石斛、天花粉。
2、脾不统血证: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方药] 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及、仙鹤草、乌贼骨、阿胶、脾胃虚寒者加熟附片、炮姜或改用柏叶汤;出血量多者,可加地榆炭、侧柏叶、血余炭。
(二)经验方
[功效] 回阳止血。
[药物组成] 制附子9克,红人参10克,生白术10克,炮姜炭10克,炙甘草8克,灶心黄土(包煎) 60克,三七粉(分吞)5克,乌梅20克,阿胶15克。 [用法] 水煎两次,取汁约300毫升,熔入阿胶,待药液微温少少服之。
[主治] 气随血脱证。
(三)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胃中积热证:取上脘、内庭,针用泻法;
肝火犯胃证:取不容、劳宫、梁丘、太冲、地五会,针用泻法; 脾胃虚弱证:取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针用补法加灸。
2、穴位贴敷法
(1)栀子1克,郁金6克,白芷6克,大黄15克,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成糊状,敷于膻中、上星、上脘三穴,药干另换新药。适于热盛伤络型。
(2)白芷、炒栀子各适量,水煎,布包药渣趁热敷胸口,适于热盛伤络型。
(3)紫珠草、地稔根各150克,水煎,浓缩 500毫升(可按此比例制取药液),用时先取 300毫升,用胃管注入胃内,左右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充分接触,然后抽出。另取200毫升注入胃内保留。
上消化道出血 篇3
摘 要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6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控制36例,因原发病加重死亡19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6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是胃黏膜缺血,胃酸分泌增加,激素分泌增加。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35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常需要积极救治,否则后果严重。当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后其死亡率达30%~50%[1],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病率在16%~47%,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成功率的重要步骤。我科2002~2008年共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2例,61例术后并发了应激性溃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61例,男46例,女15例;年龄38~79岁,平均54岁。61例均行CT检查,基底节区出血30例,丘脑出血及破入脑室14例,小脑出血6例,原发脑室出血4例,脑干出血4例,脑叶出血3例。幕上血肿>50ml11例,30~50ml 24例,20~30ml 16例;幕下血肿>10ml 4例,<10ml 6例。24小时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24例(39.3%),24小时~3天内出血21例(34.4%); 3天~1周内出血12例(19.7%),1~2周内出血4例(6.6%)。故1周内出血约占93.4%。其中有5例因再出血行二次手术。
临床表现:GCS评分3~5分31例,6~8分24例,≥9分6例。清醒患者多诉上腹部不适,轻微疼痛和压痛、恶心、黑便,潜血试验阳性和血红蛋白下降,其余则表现为呕血,抽吸胃液呈咖啡色或暗红色,黑便,潜血试验阳性。
本组病例中多数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缺乏主诉,难以早发现,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易被忽视,另外部分患者因病情太重来不及诊断应激性溃疡而早死亡。
方法:用手术或保守方法治疗原发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尽早插胃管,禁食,积极扩容、输血、止血。抗凝剂、激素和对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应停止使用,严重患者改善微循环药物亦应停止使用。具体措施包括:①止血:全部患者均使用了止血药物,如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止血敏等。②抑酸:使用了甲氰咪胍(0.4g,静推,每8小时1次),洛赛克(20~40mg,静滴,每日1次,连续7~14天),每小时测胃液pH值,胃液pH值稳定6;③有消化道出血从胃管内注凝血酶200~2000U,云南白药,冰盐水,均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④同时应重视全身支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其他并发症。
结 果
61例应激性溃疡病患者,36例出血被有效控制,病情平稳,19例因原发病死亡,另外,6例因上消化道出血难以控制而死亡。
讨 论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主要机制是丘脑下部受损,或病变涉及下丘脑前区自主神经中枢,迷走神经兴奋,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增高,同时大量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损害胃黏膜屏障,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使胃壁血管收缩,发生麻痹,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及瘀滞,胃黏膜血流减少,使胃黏膜屏障受损加重,导致消化道黏膜糜烂、缺血,产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程中出现酸碱平衡失调、低血氧、HCO3-浓度降低,胃黏膜屏障作用降低,因而不能有效地中和灭活反弥散的H+或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增加,造成胃黏膜损伤,且会增加黏膜对致伤因子的敏感性,易引起应激性溃疡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2]。对高血压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应早期积极地防治,首先是尽快解除颅内高压,并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压。同时应早期使用抑酸剂碱化胃液,碱化胃液能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实验证明[3],胃液的pH值在3.5~4.0时可有效地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因此,一旦患者入院,就尽早使用抑酸药,并安放胃管,定时抽吸胃液测pH值,使胃液pH值≥3.5。一旦发生应激性溃疡,则宜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因为质子泵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的H+-ATP(质子泵),抑制胃酸形成的最后环节,能有效地减少胃酸分泌。重点加强对术后高血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相关病因加以防治,提高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大多在发病后24小时开始出现,也有发生在2小时内者,还有在第2周发生的。最多发生在1周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要早期防治应激性溃疡发生,保护胃黏膜,降低和中和胃酸,止血及预防再出血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蒸玲,鞠波.216例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2(1):347.
2 于明琨,张光霁,江基尧,等.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华创伤杂志,1996,12(6):375.
上消化道出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重症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 男38例, 女31例, 年龄46岁~81岁, 平均年龄 (67±2) 岁。所有患者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 均经头颅CT证实为丘脑出血, 出血量10~15 m L, 其中57例破入脑室系统,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GCS评分6~13分) 。入院后2 h~72 h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将所有患者分为甲组30例, 乙组39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3]
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胃管内抽出咖啡样液体或血性胃内容物;排血便、柏油样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以上) ;同时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均发生于丘脑出血后。
1.3 排除标准
(1) 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 (2) 凝血功能障碍者; (3) 消化系统肿瘤者; (4) 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肾功能不全者; (5) 长期酗酒者。 (6) 近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凝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利血平等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药物。
1.4 治疗方法
2组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醒脑、对症支持等, 同时给予禁食, 胃管注入云南白药及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甲组给予奥美拉唑40 mg, q 12 h, 静滴;乙组给予奥曲肽0.1 mg, 静脉注射, 随后以0.025 mg/h的速度泵入, 持续72 h~96 h。
1.5 疗效判定标准
因患者不适合进行胃镜下观察止血效果, 故采用临床观察呕吐物、大便、胃管引流液及实验室检测来判定疗效。疗效显著:用药48 h内, 无咖啡色呕吐物及柏油样便, 胃管引流液颜色清, 大便色黄, 胃管引流液及大便隐血试验阴性。疗效一般:用药48 h~96 h, 无咖啡色呕吐物及柏油样便, 胃管引流液颜色清, 大便色黄, 胃管引流液及大便隐血试验阴性。无效:用药96 h后, 仍有咖啡色呕吐物或柏油样便, 胃管引流液颜色为咖啡色或红色, 胃管引流液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较严重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之一, 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18.2%~84.0%。脑出血时各种理化致病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 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 使得维持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完整性的保护因子和攻击因子之间平衡被破坏, 胃泌素分泌增加, 胃酸分泌过多, 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胃黏液分泌减少, 正常胃黏膜防御机制遭到破坏, 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在应激状态下, 迷走神经兴奋, 黏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 促使胃黏膜缺血缺氧加重, 导致胃黏膜上皮损害, 同时氢离子的反向弥散更加重了胃黏膜的糜烂和出血。丘脑出血时, 可能影响边缘系统、丘脑、丘脑下部及下行自主神经纤维, 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胃酸分泌大量增加, 黏液分泌减少及屏障功能削弱, 故丘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的多项研究结果提示,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患者原发性高血压年限、平素血压控制情况、入院时血压情况、意识障碍情况、有无其他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丘脑、脑干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脑叶出血及基底节区脑出血, 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出血量越大、高血压病史越长, 入院时血压越高、GCS评分越低及基础疾病越多者越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后上消化道出血出现的时间越早, 预后越差。上消化道出血时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反复出血易发生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使抵抗力低下;易导致误吸或窒息;可使血容量减少, 进而脑灌注不足, 缺血缺氧严重, 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因相当一部分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不能及时反映不适, 故临床工作中必须高度警惕, 严密监测, 认真观察, 及早诊断及治疗, 才能改善患者预后。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脑出血, 脱水降颅内压, 保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出入量, 治疗原有基础疾病。要注意血压的管理, 因为高血压对视丘下部、后部、灰白结节及迷走神经核的影响较大, 从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胃酸分泌增多, 加重上消化道出血。除给予一般治疗外, 同时可应用H+-K+-ATP酶抑制剂奥美拉唑, 其可选择性地抑制壁细胞膜中的质子泵H+-K+-ATP酶, 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终末步骤, 产生强力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同时, 奥美拉唑可以升高胃黏膜电位, 维持胃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保护胃黏膜屏障, 还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加速胃黏膜再生和修复。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 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的作用, 作用较强且持久, 半衰期 (T1/2) 较天然生长抑素长30倍, 有多种生理活性, 可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胃肠道和胰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时, 奥曲肽对胃酸、胃蛋白酶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抑制胃肠蠕动, 从而减少内脏血流;同时奥曲肽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等功能, 可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可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 使白细胞聚集减低, 从而降低对胃微血管的损害[4]。这些药理作用均表明奥曲肽可有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目前,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 奥曲肽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且安全有效。本文临床观察结果也表明奥曲肽用于治疗丘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优于奥美拉唑, 使用安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3]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45-349.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查房 篇5
护理查房内容
1.2.3.4.一 疾病相关知识 病情介绍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疾病相关知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病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可归纳如下: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 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 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2.门静脉高压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 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 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 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4)结节性多动脉炎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 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临床表现
1.呕血和(或)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快的幽门以下的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3.氮质血症。4.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5.发热
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检查
1.化验检查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隐血试验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2.特殊检查方法
(1)内镜检查 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并可根据病灶情况作相应的止血治疗。做纤维胃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①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②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做胃镜较为安全。③事先一般不必洗胃准备,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水洗胃后进行检查。
(2)选择性动脉造影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处于上消化道持续严重大量出血紧急状态,以至于胃镜检查无法安全进行或因积血影响视野而无法判断出血灶,此时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可能发现出血部位,并进行栓塞治疗。
(3)X线钡剂造影 因为一些肠道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内镜窥见,有时会遗漏病变,这些都可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否则会因按压腹部而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一般主张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3天后谨慎操作。动脉造影及内镜的检查。
(4)放射性核素扫描 经内镜及X线检查阴性的病例,可做放射性核素扫描。其方法是采用核素(例如99m锝)标记病人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病人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而出血速度能达到0.1ml/分钟,核素便可以显示出血部位。
诊断
1.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慢性胃炎及应激性病变等。2.呕血和(或)黑便。
3.出血不同程度时可出现相应的表现,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4.发热。
5.氮质血症。
6.急诊内镜可发现出血源。
治疗
1.一般治疗
大出血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侧位,以免大量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禁食。少量出血可适当进流食,对肝病患者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应加强护理,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及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和心电图监护。2.补充血容量
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全血。肝硬化患者应输入新鲜血。开始输液应快,但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输血输液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可导致肺水肿,最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如果血源困难可给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3.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 ①近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疗效最好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或雷尼替丁在基层医院亦较常用。上述三种药物用药3~5日血止后皆改为口服。对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冰盐水100ml口服或作鼻胃管滴注,也可使用凝血酶口服应用。凝血酶需临床用时新鲜配制,且服药同时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以便使药物得以发挥作用。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垂体后叶素是常用药物,但作用时间短,主张小剂量用药。患高血压病、冠心病或孕妇不宜使用。有主张同时舌下含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80年代以来有采用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短期使用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但价格较贵。
(2)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药物止血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该方法即时止血效果明显,但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以保证止血效果,并防止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一)适应症
门静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二)禁忌症
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
物品准备 三腔二囊管
1根治疗盘、治疗碗、血管钳、镊子、血压计、听诊器、50ml注射器、弹簧夹1-3个、纱布、胶布、棉签、液状石蜡、弯盘、胃肠减压器。滑车牵引装置
牵引架、滑轮、0.5kg沙袋(或盐水瓶)牵引绳。
置管方法
三腔二囊管的性能
用50ml的注射器向三腔二囊管的胃气囊注入200-250ml的气体,食管气囊注入气体100-150ml,用弹簧夹家主管口后检查气囊有无破损、漏气或变形。检查漏气的方法有:①将其放入水中察看有无气泡逸出;②观察抽出气体量是否与注入气体量相等;③将气囊放在耳旁倾听有无漏气声。分别在开口处标明胃气囊、食管气囊和胃管腔。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清洁鼻腔。
抽尽气囊内的空气用液状石蜡油润滑三腔管前端及气囊外面,由鼻腔缓慢插入,至咽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和深呼吸,直至管插入50-60cm,抽出胃内容物标明头端已达胃部。
向胃气囊充气150-200ml至囊内压50mmHg。用血管钳夹住管口,向外提拉导管,感觉管子不能再被拉出并有轻度弹力时,利用滑车装置在管子末端悬以0.5kg重物做牵引压迫,抬高床脚,使牵引的角度为40度左右,牵引物离地面约30cm。用胶布将管固定在面颊部。
抽取胃液观察止血效果,如仍有出血,在向食管气囊充气100-150ml至囊内压约40mmHg,夹住食管气囊开口。将胃管开口接于胃肠减压器上,以观察出血的情况。记录插管的时间。
护理
1、插管后病人取仰卧位,牵引间歇期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咽部分泌物吐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
2、置管后的观察
观察出血的情况,经常抽吸胃液,观察其颜色、量。如抽出新鲜血液,证明压迫止血不好,应检查牵引松紧
度或气囊压力,并作适当调整。
观察胃气囊和食管气囊的位置:若病人感胸骨下不适,出现恶心或频发期前收缩,应考虑是否有胃气囊进入食管下端挤压心脏之可能,应给予适当的调整。
检查气囊有无漏气:每隔4-6h分别检查一次食管气囊和胃气囊的压力。若气囊破损会导致三腔管滑脱至咽喉部,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取下管口弹簧夹,抽出食管囊内气体或剪断三腔管,放出气体。
3、每日两次向鼻腔内滴入液状石蜡,减少三腔管对鼻黏膜的损伤。
4、定时放气。导管三个腔通道应标记清除易于辨认,三腔管放置24h后,应每12小时将食管气囊内的气体放出,同时放松牵引,并将三腔管向胃内送进少许,暂时解除胃贲门部的压力。15-30min后在充气牵引,以免局部黏膜受压过久糜烂坏死。
5、置管期间禁食每日两次口腔护理。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6、注意营养供给和局部用药。出血停止,遵医嘱从胃管腔内注入流质,少量多次。
7、拔管
拔管指征:三腔管放置时间一般为3-5天。若出血停止24h以上,先排空食管气囊,放松牵引,再排空胃气囊,观察12-24h,确无出血后,可考虑拔管。
拔管方法:拔管前口服液状石蜡油30ml,使黏膜与管外壁润滑后,反折胃管缓慢拔出。拔管后仍需继续观察病情,如有出血征象,可再次插管压迫止血。
健康教育
置管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插管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做深呼吸和吞咽动作,以配合插管。注意口腔与鼻腔的清洁,嘱病人不要将唾液、痰液吞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3)内镜直视下止血 对于门脉高压出血者,可采取①急诊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②注射组织胶或硬化剂如乙氧硬化醇、鱼肝酸油钠等。一般多主张注射后用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以减少硬化剂注射后因胃酸引起溃疡与出血;对于非门脉高压出血者,可采取①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②采用APC电凝止血;③血管夹(钛夹)止血。
(4)血管介入技术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垂体后叶素或三腔气囊管压迫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手术(TIPS)结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5)手术治疗 经上述处理后,大多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停止。如仍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考虑口腔或脾肾静脉吻合等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可降低死亡率,尤其是老年人不宜止血又易复发,更宜及早手术,如并发溃疡穿孔、幽门梗阻或怀疑有溃疡恶变者宜及时手术
病情介绍
ICU-6 王丽红 女 42岁,主因“间断呕血及黑便半月余”于05-12 9:00平车推入消化内科病房。既往自身免疫性肝炎致肝硬化病史3粘,近2月反复消化道出血3次,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肝炎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该患于入院前半月曾因“呕血及黑便”于佳木斯市传染病院住院治疗,给予“止血、抑
酸、营养补液、输血”治疗后,仍间断呕血及黑便,为进一步止血及行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前往我院就诊,门诊以“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收入消化科。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寒战,偶有恶心及呕血,无咳嗽及咳痰,未进食及饮水。间断排黑便多次,排尿正常。病人在消化科给予止血,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治疗,患者于5月17日下午行胃镜检查拔除三腔两囊管时,再次大出血,呕血,窒息,意识不清,于5月17日 16:20平车推入ICU。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再次留置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但效果欠佳,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止血,输血后仍处于休克状态:BP:80/45mmHg,P:125次/分,R:15次/分,T36.6℃,入院时急检血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9.90s,纤维蛋白原,1.60g/L,凝血酶原比值,1.42,凝血酶原时间%,57.0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1,凝血酶时间(TT),17.70s,凝血酶原时间,15.3s:血细胞分析(血常规):红细胞,1.89 10^12/L,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压积:16.50%,血小板,99 10^9/L,血小板压积,0.09%,平均血红蛋白量,26.4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3g/L,中性细胞比率,82.9%,淋巴细胞比率,9.9%,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20%:肾功:肌酐(CREA)105umol/L,尿素氮(UREA)6.2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11.0mmol/L;彩超示:弥漫性肝病变(肝硬化)胆囊受累伴胆囊内高回声 脾大 腹腔积液。
临床确定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 重度贫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缺氧缺血性脑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硬化失代偿期 腹水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2016年5月18日患者自口腔、鼻腔及三腔两囊管持续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性液,排大量暗红色血性便,持续输血治疗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入,血压持续测不出,家属主动要求拒绝再次输血以及心肺复苏,病人于22:30心电示波直线,给予患者死亡处置。
护理问题
体液不足:呕血,黑便引起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1、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4、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是否温暖和走位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5、准确记录每天出入量和呕血、黑便情况,估计病人出血量。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
2、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
3、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出血停止后适当床上活动,逐渐提高活动耐力。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1、禁食,无呕吐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时,给予清淡而无刺激性的冷流质。出血停止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协助病人做好肛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3、指导家属和病人学会观察排泄物的性质、次数。
4、密切观察继续出血情况和再出血情况。
焦虑:与环境陌生,健康受到威胁,担心疾病后果有关。
1、热情主动迎接病人做好入院宣教。
2、尽量主动满足病人生理、心理需求,让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3、针对病人的顾虑确认、解释或指导。
4、互相交流,加强沟通。
5、耐心细致的讲解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治疗过程。
6、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紧张、不安和恐惧心理。潜在并发症:窒息患者大量呕血时发生
1、病情允许下为患者留置胃管
2、加强观察生命体征和呕吐境况。
3、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减少交流时间。
4、指导病人在呕血时,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脸侧向一边,使呕吐物易于呕出,防止窒息。
5、病人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6、床边准备抢救器械,如负压吸引,气管切开包等。
健康教育
一、病情观察
1、出现吐血、便血或大便呈黑色要立即告知医生
2、病人出现头晕、心慌、皮肤湿冷等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
3、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呼之不应,四肢怕冷等休克状态要立即告知医生
二、饮食宣教
1、出血期应禁食水。
2、出血控制住后先吃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如牛奶、西瓜汁、梨汁、温凉的米汤等。
3、当大便隐血转为阴性后可进无刺激、少渣、低温、半流质饮食。如藕粉、稀面条、稀饭、米粥和少量青菜等。
4、恢复期应食软而易消化、无刺激的营养饮食,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戒烟、酒,禁食辛辣动火之品以及过热过烫的饮食,忌食生冷油腻、坚硬不宜消化的食物,以避免再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 篇6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05-02
1临床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收住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17例,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2例,女25例;年龄16-91岁,平均44岁;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例出血20例;胃恶性肿瘤7例。经内科保守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止血成功予以出院。
2临床观察
2.1病情观察: 消化道出血多突然发生,变化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则有生命危险,故应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大出血时根据病情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1次,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动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是判断循环血容量的重要指标。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意识状态、四肢温度、皮肤及甲床的色泽、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的充盈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如出现少尿或尿闭,提示周围循环不足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休克时留置导尿,测量每小时尿量,保持尿量>30ml/h。
2.2出血量的估计: 出血量的估计有以下三种方法:①通过呕血、便血的性质估计出血量、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至鲜红色大便,呕血性质多为咖啡渣样:出血量多时,呕出液呈鲜红色或带血块。②通过全身症状观察: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低于基础血压30mmHg,脉搏比原来增快20次/分,伴有口渴、恶心、头晕,估计失血量约1000ml:脉细速、血压继续下降,且畏寒、皮肤发冷、烦躁不安、精神错乱,估计患者急性失血约2000ml。③根据血红蛋白估计:中度<99,估计失血1000~2000ml:重度<69,估计失血>2000ml。
2.3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仍应观察有否再出血。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未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压蛋白测点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在补液足够、尿量正常的情况下,学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门静脉高压的病人原有脾大。在出血后暂时缩小,如不见脾肿大恢复亦提示出血未止[1]。
3护理
3.1一般護理: ①减少探视,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注意保暖。②卧床休息以减轻胃肠蠕动,减少出血,减轻心脏负担,重者绝对卧床休息,采用抗体休克体位或下肢抬高30℃。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④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以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时使用止血药,必要时给养,床边备吸引器等物。
3.2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因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产生恐惧和精神紧张,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絮乱、迷走神经兴奋,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而加重病情及胃黏膜损害,因此护理人员态度应亲切和蔼,热情关爱患者,操时作动作轻柔娴熟,以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可让家属陪伴病人,使其感觉温暖,有安全感。当突然发生呕吐或便血时,应尽快清除一切血迹,减少感官刺激,并对疾情做适当的解释以及介绍以往的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帮助树立疾病的信心。
3.3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能促进止血,并能维持患者营养需要,饮食不当可加重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用许多宝漱口每天2-3次,防止口腔感染。对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质饮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及中和胃酸。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止血后1~2天可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慑入。避免进粗糙、生硬及刺激食物,以免损伤食管黏膜而再次出血。
3.4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在放三腔管前应认真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插管前应先检查三腔管两气囊是否漏气、气囊注气后大小、膨胀是否均匀等,插管过程中必须经常观察患者面色、神志等变化。插管后首先要观察压迫是否有效,其次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心慌、胸闷等不适,以便及时处理,
并且要保持胃气囊压力为20~70mmHg,食管气囊压力为35-45mm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置管24h后宜放出气囊气体,以免压迫过久可能导致黏膜坏死,鉴于今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
3.5内镜下止血护理
3.5.1术前护理:详细了解病史,排除胃镜操作的禁忌,协助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操作过程、术前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大量出血患者应立即予以静脉通道,在纠正休克的同时:按医嘱准备好术中用药、必备物品及抢救药品,术前给患者咽部喷麻醉液,减轻咽部不适及呕吐反应,并协助取合适的体位。
3.5.2术中护理:进境过程中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注意观察进境过程是否顺畅,以免造出损伤,术中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腹痛、呕吐等情况。
3.5.3术后护理:内镜下治疗后的患者需卧床休息,休息时将床头抬高15~30cm可以减轻胃酸对食管的侵蚀,减轻烧灼感,防止呕吐时误吸,同时观察使用凝血酶后有无过敏反应。
4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医学知识,有利于消除各种诱因。应避免过渡劳累,缓解工作生活的压力,保持乐观的情绪,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并避免暴饮暴食,遵遗嘱服用降低胃酸药物以及保护胃黏膜药物,避免服用对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并再三告诫戒烟酒。不能麻痹大意,如发现黑便立即休息,及时就诊,出院后定期随访。
5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因出血量大、不易自止,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以及精心的护理,是十分关键的。严密观察和正确的判定:首先要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还要正确地估计出血量,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止血方法,同时注重观察呕吐物和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量,以指导临床护理。出血是否停止或是否有再次出血,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作出相应的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非但要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应避免患者因恐惧、紧张或饮食不当引起再次出血而加重病情。所以对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止血治疗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上消化道出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16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其中男性72例, 女性44例, 平均年龄为 (56.4±15.8) 岁, 平均病程 (12.4±7.6) 年。所有患者经过头MRI或CT的检查确诊, 脑干出血32例, 小脑出血28例, 基底节及丘脑区出血56例。患者在脑出血的症状发生之后均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所有患者均出现呕吐咖啡样物或黑便, 或胃管抽出暗红、咖啡样胃液, 面色苍白, 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 血红蛋白下降等症状, 且有不同程度昏迷。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编码, 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8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1.2 护理方法
(1) 常规护理:a.加强患者病情监测, 每15 min对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等进行准确记录。b.快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 留置静脉针, 保证脱水剂能快速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详细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 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c.保持呼吸道通畅, 选择合适的吸痰时机,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d.合理选择应用敏感抗生素。e.观察患者有无呃逆、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及量等症状、体征, 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 监测大便隐血试验结果[3]。f.如患者出现大量出血, 应及时做好抢救准备, 清除口鼻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用药, 同时急查血型, 交叉配血。如出血量较少, 则遵医嘱给药, 观察用药效果, 做好记录及床头交接[4]。g.加强留置胃管护理, 留置时间不宜超过2周, 重新更换胃管时注意避免损伤黏膜。注意观察胃内容物,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h.加强泌尿系统护理, 做好详细、准确记录, 注意观察尿量变化。i.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及时跟患者或者家属沟通,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j.加强饮食护理, 合理搭配食物。k.加强口腔护理, 防止患者口腔黏膜发生溃疡。 (2) 优质护理服务:a.密切观察患者, 认真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让患者感觉舒适, 让其家人放心。b.护理人员建立患者的个人档案资料并提前和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 使各科室能够更高效地为患者提供优先服务。c.定期开展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由护士长及主要医护人员每天到病房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执行情况, 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护理。d.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分为每日考核、月度考核及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对于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 给予适当奖励, 以使其认识到自身价值, 激发全体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及积极性。e.对优质护理内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公示, 设立意见箱, 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以海报形式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f.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方案, 通过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对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 使其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使用t检验分析,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止血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
2.2 患者、主管医师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患者、主管医师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主管医师对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 (表2) 。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上如何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因素,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 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文献报道, 正确的口腔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预防呼吸道、泌尿系统等感染对上消化道出血控制有重要作用, 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患者、主管医师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比较高。提示我们在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进行优质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能原因是:优质护理能有效提供一整套详细合理的护理方案, 在护理过程中始终围绕患者展开, 医师、护理人员及患者配合度比较好, 因此, 临床护理效果比较明显。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5,6]。
综上所述, 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服务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116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8例, 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服务, 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止血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主管医师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主管医师对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 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服务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筱英, 王风群.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急性是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临床医学, 2007, 7 (20) :7.
[2]申红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16) :120-124.
[3]周亚兰, 孙志书, 郑建丽.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 :197-198.
[4]赖碧红, 童益新.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使用临床医学, 2011, 12 (9) :108-111.
[5]刘云爱.94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 (9) 72-73.
上消化道出血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 患者均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量100~500 m L,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26例, 女14例, 年龄55~79岁, 平均63.9岁, 高血压病史2~21年, 平均11.3年, 出血量15~105 m L, 平均68.5 m L, 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5例, 破入脑室12例, 脑叶出血8例, 丘脑出血5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 年龄53~79岁, 平均63.6岁, 高血压病史2~19年, 平均11.2年, 出血量15~108 m L, 平均65.2 m L, 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4例, 破入脑室13例, 脑叶出血9例, 丘脑出血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措施: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监测, 加大护理力度。主要护理措施: (1) 病情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每15~30 min测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并检查意识以及瞳孔, 且要详细准确记录。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及时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 头部冰枕, 抬高头部15~30℃选择合适的吸痰时机, 掌握吸痰方法。确保有效供氧, 吸痰后应听诊肺部, 评价吸痰效果, 注意观察痰液的性状、颜色, 如发现痰量增多且伴有体温上升趋势。应考虑呼吸道感染可能, 应及时摄床边胸片, 作痰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 选择应用敏感抗生素。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呃逆、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量, 有无便血、尿量减少等症状、体征, 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 监测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插胃管鼻饲的患者, 注意定时回抽胃液, 观察胃液的颜色是否为咖啡色或血性。 (2) 用药护理: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及时评估用药后的反应, 抽取胃液, 颜色是否正常, 观察大便是否正常及其色泽变化。 (3) 饮食及一般护理:严重消化道出血可造成重度贫血和循环衰竭, 因此应禁食24~72 h。定时抽取胃液观察色泽是否正常, 待出血停止后给予流质饮食。加强泌尿系统护理, 保持和监测肾功能, 应特别注意尿量的观察, 尿量是反映肾脏血流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 也是休克时最为敏感的监测指标, 必须做好详细、准确的记录, 特别注意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变化, 定时测量尿比重, 监测血生化, 注意肌酐、尿素氮的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前FMA评分 (27.1±10.1) 分, Barthel指数评分 (23.1±20.5) 分;治疗后FMA评分 (64.6±18.5) 分, Barthel指数评分 (64.1±18.6) 分。对照组治疗前FMA评分 (27.2±10.2) 分, Barthel指数评分 (23.2±20.6) 分;治疗后FMA评分 (35.6±8.8) 分, Barthel指数评分 (34.2±12.0) 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提高,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足下垂、足内翻、肩手综合征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30例, 显效率75.0%, 有效8例, 有效率20.0%, 无效1例, 死亡1例;对照组显效20例, 显效率50.0%, 有效10例, 有效率25.0%, 无效6例, 死亡4例, 总有效率75.0%。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进展较快, 需要及时救护, 在救护过程中重度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1], 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 注意观察呕血量, 在治疗过程中, 观察患者有无呃逆、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及量, 有无便血、尿量减少等症状。本组资料通过对40例观察组的精心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因此, 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监测、用药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上消化道出血 篇9
1 临床资料
入选我院神经内科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70例, 其中男44例, 女26例;年龄41岁~85岁, 平均63岁;经CT或MRI确诊均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28例, 丘脑出血27例, 脑干出血15例;发生呕血者45例, 便血者22例, 呕血伴便血者3例;消化道出血与脑出血同时发生者14例, 发病后1 d~5 d并发出血者32例, 发病后7 d~11 d并发出血者24例;其中意识障碍者51例 (深昏迷者32例、浅昏迷者17例、嗜睡者2例) 。体温升高者48例, 血压升高者65例。周围血白细胞升高者62例, 脑疝形成者18例。
2 临床表现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脑出血使丘脑及丘脑下部直接受刺激, 使胃酸分泌增加, 胃终末血管痉挛及黏膜缺血发生溃疡而出血[2]。此外, 通过观察发现病人在发生消化道出血之前均伴有意识障碍加深、频繁呕吐、呃逆不止、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眼球游动或凝视、体温、血压持续升高、呼吸不规则或伴有鼾声呼吸, 进一步加重者形成了脑疝。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常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呕血为咖啡样物, 黑便为柏油样便。本组病例呕血者占64.25%, 便血者31.43%。
3 危险因素的评估
①脑出血的部位, 出血量的多少, 影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脑室、丘脑、脑干出血易发生。②危重病人缺血缺氧时造成胃肠道黏膜破坏出血的主要因素。③营养失调可加速出血的发生。④机械通气的正压妨碍了下腔静脉的回流, 使下腔静脉淤血, 门静脉压升高, 胃肠静脉充血, 其结果有可能诱发上消化道出血。⑤少见的因素如长期留置胃管, 使浸泡在胃内的部分胃管被酸化后成为尖锐异物而致出血。⑥病人恐惧、焦虑等应急心理反映也能造成机体持续应急状态。
4 先兆观察
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是预后不良的先兆, 因而观察出血先兆, 早期治疗对预后影响很大, 通过对70例病人行临床观察, 发现意识障碍进一步加深, 体温持续升高, 应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效果差, 眼球向一侧凝视, 鼾声呼吸、舌头后坠并伴有顽固性呃逆, 均提示脑干或下丘脑受累, 极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此时应提高警惕, 加强观察, 积极预防。首先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 这样可间接了解颅内压。同时注意呕吐物、大便的颜色。其次观察病人的血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最后观察病人的整体情况, 看病人的皮肤和眼结膜、甲床是否由红润变为苍白, 是否有四支发凉等休克的现象。
5 预防及治疗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多发生于脑出血的同时或1周内, 本组病例同时发生者占20%, 1周内发生者占45.7%。为了防止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我们在临床上尽早使用了H2受体阻断药, 同时对3 d内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留置了胃管, 早期留置胃管既可以营养支持, 又能抽吸胃液尽早观察胃内情况和及时准确用药。如发生了出血, 留置胃管的病人首先暂禁食, 并给予胃肠减压, 吸出胃内容物后立即遵医嘱胃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8 mg, 加冰盐水100 mL, 每天4次~6次。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40 mg, 静脉输注, 每日2次。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0.5 mg胃内注入, 每日3次。巴曲酶1 kU肌肉注射, 每日1次或2次。调整胃液pH值如甲氰咪瓜0.4 mg加小壶。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输注, 每日3次或4次。如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可用呋塞米和甘油果糖交替使用。没有留置胃管的病人在静脉给药的同时留置胃管, 插管动作要轻柔, 不要损伤黏膜, 以免加重出血。
6 护理
6.1 一般护理
病人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保暖、暂禁食、备急救药物致床旁,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瞳孔和意识的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 并做好记录及床头交接。
6.2 出血的护理
如出血量大, 应做好抢救准备, 及时清除口鼻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及时用药, 同时急查血型, 交叉配血。如出血量少, 则遵医嘱胃管给药, 或静脉用药, 给药及时, 用药准确, 观察用药效果, 做好记录及床头交接。
6.3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消化道出血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护理如下:①急性期暂禁食。平稳期以清淡流食为主, 如米汤、藕粉、菜汤等。牛奶要适量, 不能饮太酸、太咸的流食, 温度也不能太高, 以免胃黏膜血管扩张加重出血。②病情逐渐平稳后改为半流食, 进食易消化、含营养、低盐、低脂饮食。如大米粥、小米粥、蛋花、豆浆等, 每日4次~6次。不能食含有刺激、辛辣食物, 限制鸡汤、鱼汤等油性大的食物, 如面条、稠米粥等, 不喝饮料、浓茶、咖啡等。
6.4 胃管的护理
留置胃管最长时间不超过2周, 如2周后仍不能由口进食继续留置胃管者应重新更换胃管。插管动作要轻柔, 以免损伤黏膜再次引起出血。每次胃管内注食前应抽吸检查胃内容物。第一是确诊胃管是否在胃内。第二是观察胃内容物的颜色、量。如仍为咖啡样物或者超过150 mL应停止喂食, 并报告医生。每次喂食后应密闭胃管末端以防引起腹胀。
6.5 口腔护理
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口腔护理, 每日2次, 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依次擦洗病人的牙齿、牙龈、硬腭、舌面、颊部等, 直至干净为止。这样可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湿润, 防止口腔黏膜发生溃疡。
6.6 心理护理
脑出血发病急骤, 病情凶险, 伴有消化道出血者更加重了病人及家属的恐惧紧张心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 心理护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一方面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 另一方面也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的机制。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谈, 耐心听取病人及家属的倾诉, 并给予安慰、同情和尊重。以亲切和蔼的语言给予心理疏导, 鼓励病人战胜疾病, 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7 体会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常常表明病人病情危重, 预后不良。因此在发病早期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该及早预防并发消化道出血, 在控制脑水肿的同时就应该应用H2受体阻滞药并及早留置胃管, 这样有可能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3]。在发生出血时, 胃管内立即注入止血药、胃黏膜保护药、冰盐水等能有效控制出血。在护理过程中, 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先兆观察、积极的预防和精心的护理既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又及时抢救了病人的生命, 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缩短了病程, 耐心的疏导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 值的临床上学习应运。
参考文献
[1]赵筱英, 王风群.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急性是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临床医学, 2007, 7 (20) :7.
[2]张玉美, 龙海荣, 范桂英.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工企医刊, 2000, 13 (6) :81.
上消化道出血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32例, 男74例, 女58例, 年龄32~74岁, 平均53岁, 均在发病后24h内经内镜确诊为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Forrest分级:Ⅰa级 (动脉喷血) 28例, Ⅰb级 (活动性渗血) 78例, Ⅱa级 (血管裸露) 2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意外、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 术前6h内禁食, 同时予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术前半小时常规予地西泮10mg、山莨菪碱10mg肌注。进镜观察发现出血后, 在内镜直视下用冷生理盐水或8%去甲肾上腺素对可能的出血灶进行冲洗, 迅速确定出血部位。采用圈套器除去血痂, 暴露出血点, 然后进行内镜下套扎止血或药物止血。确定出血点后, 推进止血夹以确切止血, 于出血点四周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1~2m L/处, 总量为8~10m L, 同时在血管残端处注射1%的硬化剂。操作完成后观察3~5min确认无再次出血后结束手术。术后禁食24h, 确认无再次出血后可逐步进流质饮食, 48h后可进半流质饮食, 1周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后1周内停止呕血及黑便, 胃管内引流液清亮, 未发生再次出血者为显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发生再次出血, 甚至需要外科手术者为无效[4]。
1.4 观察指标
根据上述疗效判断标准, 将发生再次出血者列为观察组 (n=19) , 将未发生再次出血者列为对照组 (n=113) ,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是否休克、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等临床资料。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 发生再出血者19例 (14.39%) , 再出血组 (观察组) 患者的出血量、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均高于无再出血组 (对照组) 、观察组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将出血量、是否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等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 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后, 结果显示, 是否存在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低血红蛋白是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急性非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内科急症, 以往的常规止血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急诊胃镜检查具有直观、方便、安全的优点, 在明确出血部位, 观察出血情况的同时, 能根据出血病灶的特点而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从而减少输血量、再出血率及再次手术率, 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非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5]。本研究中的止血有效率为100%, 再出血发生率为14.39%, 与以往临床报道相仿[6]。
通过对本研究中的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是否休克、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发现再出血组患者的出血量、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均高于无再出血组、再出血组患者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无再出血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将出血量、是否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等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 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 是否存在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是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国内外以往研究一致[7,8]。
因此, 临床上, 对伴有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低血红蛋白水平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必须加强防护措施, 密切观察, 必要时尽早手术, 以免延误病情。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1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发生再出血19例 (14.39%) , 再出血组的出血量、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例数均高于无再出血组、再出血组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 是否存在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低血红蛋白水平是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伴有休克和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低血红蛋白水平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必须加强防护措施, 密切观察, 必要时尽早手术, 以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出血,上消化道,内镜,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颜德中, 熊甲英.内镜治疗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4) :118-119.
[2]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09, 杭州) [J].中华内科杂志, 2009, 8 (10) :891.
[3]Tsuji Y, Ohata K, Ito T, et a1.Risk factors for 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gastric lesions[J].World J Gastroenterology, 2010, 16 (23) :2913.
[4]唐建华, 刘文超.9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8) :512-513.
[5]李莉, 谭跃, 黎振林, 等.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3, 38 (2) :159-160.
[6]徐爱平, 张宝华.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5) :333-335.
[7]陈永忠, 王红建, 冯百岁, 等.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08例治疗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6 (5) :769-771.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体会;健康疏导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5-0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nursing methods and nursing way. Methods 68 case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ordinary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of psychological guidance, perioperative, cooperate closely, postoperative clo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The results through closely monitor, timely to medicine, good food, psychological care, 68 patients achieved good care and treatment effect.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clinical nursing observation i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Key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experience; Health counseling.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以上的胃肠道出血以及胰腺、胆道的急性出血,死亡率较高。上消化道出血通常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是临床急症。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1]。出血原因顺序为: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性胃炎、胃癌、胆道出血、食管裂孔疝、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我科在2007年1月至2010年05月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0年05月在我院经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50例,女18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0岁。入选患者出血为小量出血、中等量出血和大量出血[2]。
1.2 相关标准:上消化道出血定为以屈氏韧带为界,其上的消化道出血。本组68例患者均为该症。
1.3 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同时存在,也有单纯黑便而无呕血者。出血量少者为100m1,出血多者为2000ml。多为鲜红色或暗紫色血块,6例伴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1.4 治疗方法与结果:所有治疗均采用内科治疗,迅速建立两路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吸氧、输血、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应用止血药、制酸药、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平衡液、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内镜止血、给予饮食治疗。经过抢救、治疗和护理,治愈58例,好转6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和自动出院2例。
2.临床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对TPR、BP的记录;患者神志的变化;呕血、便血量和性质及伴随症状的记录;皮肤及指(趾)甲及肢端色泽的温度变化的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呕吐物引起窒息;记录尿量和中心静脉压,及早发现并发症。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时了解有无继续出血[3]。
3.护理体会
3.1 急性出血时的护理:当患者发生急性出血时,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并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内呕吐物,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3.2 及时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治疗开始滴速要快,但也要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3.3 合理选择止血药:甲氰咪胍、垂体后叶素、善得定、洛赛克、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药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适量选用,同时注意传统药物和新药的不同应用;在用止血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掌握好其禁忌证,避免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4 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由于呕血后,口腔内会有残留血,给细菌生长创造了条件,细菌增多,易引起口腔感染,口腔内有臭味、异味。因此,我们用益口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使患者口腔清洁、清鲜,防止了口腔感染。皮肤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循环较差,因此要经常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并涂少量滑石粉。
3.5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否则可引起再度出血。在严重呕血伴恶心、呕吐,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暂禁食,待病情稳定,出血停止或少量出血且无呕吐物时给少量多餐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牛奶,逐步过渡为糊状饮食,如藕粉、芝麻糊等,以后根据病情转为软食、普食。忌食辛辣、生硬、粗纤维食物,防止诱发出血,如浓茶、咖啡、酒、浓鸡汤、肉汤、过酸过甜的饮料等。肝硬化患者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少渣饮食,忌食多刺的鱼,小排骨、花生、核桃、瓜子之类食品。有肝昏迷表現者,限制蛋白的摄入(每日<20g)。
3.6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4]。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尤其反复出血者因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感到前途暗淡,消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4.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危急重症,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加重出血,临床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医护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以及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焦宏芝,聂春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J]现代护理,2009,3:159.
[2]潘国宗.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30.
[3]赖育清.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38.
上消化道出血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63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选均符合以下标准: (1) 患者均来自住院部, 且经过脑部CT确诊; (2) 患者有明确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特征; (3) 患者入选前均未给予任何止血治疗及预防消化性溃疡治疗; (4) 既往无严重上消化道疾病[2]。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卧床休息、营养支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 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1.2.1 急性期护理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处于急性期应给予特别注意, 首先要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定期收集患者主诉情况, 是否有存在腹痛 (腹痛为出血先兆) 。对于意识不清醒患者要给予留置尿管与胃管, 降低胃肠压, 定时检测胃液p H值, 观察记录尿量 (尿量可反映组织灌注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收缩压<50 mm Hg, 且临床表征为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呼吸急促, 则有可能为低血容量休克[3], 应立即改平卧位, 吸氧, 保暖, 建立静脉通道, 补充血容量。留意患者是否持续存在黑便情况, 如果持续排出黑便, 应怀疑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 给予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冰水灌洗胃, 可有效促使血管收缩, 从而达到止血效果, 如果经内科治疗24 h后患者仍出血不止, 则应立即中转手术止血。
1.2.2 稳定期护理
脑出血患者大多伴半瘫或全瘫, 患者病情稳定后, 在保证患者充分休息的前提下, 可以鼓励患者进行自主性恢复活动:握拳、关节屈伸等, 保持躯干肌肉张力, 帮助患者更换衣物及科学提供就餐机会。部分患者在稳定期会出现体温过高情况,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头部、腋下置放冰袋, 温水擦洗身体, 降温的同时注意保证患者每天液体及能量补充 (饮水量2000 ml左右) 。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 需要预防压疮形成, 定期更换患者床单, 同时做好患者受压部位清洁工作, 定时翻身 (2~3 h/次) , 翻身同时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度按摩, 舒缓压迫部位压力及促进血液循环[4]。整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再次出血, 嘱咐患者饮食宜清淡,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小便通畅, 排便时间不宜过长 (<10 min) , 排便时不宜过于用力。
1.2.3 康复期护理
康复期护理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1) 健康教育。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相应地自理活动计划, 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 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鼓励患者自己独立完成, 如患者因疼痛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完成, 护理人员则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被动活动;对于沟通障碍患者, 护理人员不能急躁, 需细致表达, 争取患者能够完全明白, 并鼓励患者多交流, 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辅助护理。 (2) 早期康复锻炼。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能够促使患者机体功能快速恢复, 对于病情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效果。一般在病后1周左右, 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制定锻炼计划, 依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鼓励先床头锻炼, 再下地锻炼, 下地锻炼给予双拐支撑-单拐支撑-徒手行走流程[5], 对于未恢复自主运动患者先给予被动活动, 再鼓励自主活动。指导患者家属参与早期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6], 100分满分, ≥80分为显效;60分≤分数<80分为有效, <60分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调查表, 100分为满分, ≥90分为十分满意, 80分≤分数<90分为满意, 60分≤分数<80分为基本满意, <60分为不满意, 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经护理后,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护理后,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高, 临床病情不稳定, 具有病情加重、消化道出血合并症加重, 病情缓解、消化道出血合并症缓解的临床特征[7]。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一旦处理不好, 可造成患者肢体瘫痪, 甚至死亡, 因此, 加强患者的整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组研究采用整体护理的观察组33例患者, 取得护理总有效率90.91%的确切效果, 相比对照组常规护理则仅有70.00%, 说明整体护理对于临床预后有十分积极作用。同时,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整体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 改善护患关系, 值得临床应用与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整体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为整体护理临床推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63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护理总满意度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整体护理能够从多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 对于临床干预后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 整体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 改善护患关系, 值得临床应用与深入研究。
关键词: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整体护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丽丽, 应红芳.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2) :29-30.
[2]金香今.脑出血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整体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0) :93-94.
[3]胡秋兰.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25) :169-170.
[4]吴玲俐, 陶秀彬.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8, 27 (5) :383-384.
[5]丛晓毳.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 :283-283.
[6]王翠英.62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5) :2031, 2033.
【上消化道出血】推荐阅读:
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07-12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05-14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08-20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1-29
消化出血11-01
并发消化道出血08-27
急诊消化道出血09-14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10-19
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07-05
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