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

2024-09-29

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精选11篇)

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 篇1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并不明确, 预后较差, 临床表现为言语不清、半身不遂、神志模糊等症状, 也是致使老年人病残及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该病的护理, 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本研究对45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治疗和护理, 效果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7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 其中, 男24例, 女21例;年龄60~86 (平均65.8) 岁;高血压病史40例, 糖尿病病史3例, 无明显诱发因素2例, 脑梗死4例;临床表现如下:意识障碍36例, 偏瘫6例, 肢体麻木2例, 所有患者在发病后均出现血压大幅度增高的情况。头颅CT检查结果:基底节出血19例, 大脑半球出血8例, 丘脑出血6例, 小脑半球出血5例, 原发性侧脑室出血4例, 脑干出血3例, 出血破入脑室6例。

1.2 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 (2) 头颅经CT检查明确为脑出血; (3) 患者病情需要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脑血管病诊断的规定。

1.3 治疗方法

全部45例患者中, 手术治疗33例, 其中骨瓣开颅22例, 骨窗开颅7例, 侧脑室外引流4例;药物保守治疗12例。上述治疗后, 给予患者相应的止血、脱水、营养脑细胞、抗感染等方法处理。

1.4 护理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进展, 采取全方位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充分的指导和协助。全方位护理内容包括如下:

1.4.1 生活护理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一般宜进高蛋白、高钙食物, 而高脂、油腻、辛辣食物尽量少使用。患者若肠胃不好宜多进粥及富含纤维食物, 通过适量运动提高肠胃蠕动, 防止便秘。患者需戒烟酒, 生活规律。患者应避免大便时出力, 为确保大便畅通, 要给予合适的食物, 必要时可用开塞露。

1.4.2 病情监护

(1) 生命体征的监护:患者呼吸道护理意义重大。另外, 合理的降压措施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患者血压不超过165/95mm Hg, 无须干预;当其血压在170~200/100~110mm Hg范围内时, 先用脱水剂处理, 在针对血压改变情况进行给药;当其血压超过200/110mm Hg, 进行缓慢降血压治疗[1]。 (2) 意识和瞳孔观察:通过意识状态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评估。瞳孔可反映出患者疾病的部位及严重性, 例如, 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提示有小脑幕切迹疝;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变化提示为桥脑病变等。 (3) 颅内压监护:颅内压增高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患者死亡。我院采用NIP ̄200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检测颅内压, 超过14.7~20mm Hg认为不正常, 超过40mm Hg认为为严重高颅压[2]。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脱水剂使用要控制用量, 脑灌注压控制在70mm Hg以上, 避免影响脑血流灌注。 (4) 心功能的监护:老年人的心功能本来就较差, 脑出血患者体内儿茶酚胺过量, 导致冠状血管收缩, 引起心律失常, 甚至心力衰竭, 所以需要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定期心肌酶谱检查, 通过中心静脉压 (CVP) 的监护, 适当选取补液量, 避免发生心力衰竭。每日穿刺点换药。

1.4.3 心理护理

在渡过危险期后, 患者心理较为脆弱, 急需护理。医护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 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甚至可设计患者家庭背景、经济负担等。针对老年人自尊心强的特点, 要给与其充分的尊重, 取得其信任和理解, 谈轻松话题, 营造愉悦气氛。针对患者有较强的孤独感, 要尽可能找时间陪伴患者, 护士需要主动找话题, 如介绍医院、医生相关信息等。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注意事项, 应急处理等技巧, 总之让患者倍感充实和放松。

1.4.4 康复期护理

(1) 肢体功能恢复: (1) 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和病情, 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 向患者宣教, 让其知道计划的详细内容, 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让其自觉的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2) 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和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进行等长和等张肌肉锻炼;锻炼时间由短到长, 活动强度由轻到重, 循序渐进; (3) 进行肢体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 造成畸形, 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3]。 (2) 语言功能的恢复:鼓励患者多说多练, 从字开始, 到词、到句。患者取得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鼓励。适时增加难度。发动患者周围的人与其对话, 给患者创造一个锻炼的环境, 以利语言功能恢复。针对不同的语音障碍给予不同的训练方法, 指导时语言要简练, 吐字清除, 了解患者的语言习惯, 尽量用老人的地方语言, 利于沟通并让老年患者有亲切感。通过沟通时语言的刺激使患者了解自我康复的重要意义, 解除心理压力, 主动进行语言训练, 利于语言的早日恢复。

2 结果

预后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Ⅰ级12例, Ⅱ级2例, Ⅲ级7例, Ⅳ级19例, Ⅴ级5例。在治疗和护理后, 全部患者有33例恢复良好, 占73.33%;有6例为中度残疾, 占13.33%;有4例为重度残疾, 占8.89%, 有2例死亡, 占4.44%, 护理效果较好。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 颅内高压症不明显, 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出现并发症, 导致较高病残率及死亡率。

在基本医学问题上老年人与青年人并无区别, 但由于老年人存在多种脏器的减退, 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再加上脑出血后遗症的出现, 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本研究除了采用常规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外,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加强了心理护理, 随时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增强患者自我康复意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良好、正确的护理, 缩短了功能恢复时间,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 提高了治愈率。住院期间良好的护患沟通和出院后随访, 增加了老年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亲切感, 减少了因出院后用药不当引起的复发。

总之,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 易延误就医, 并发症多, 治疗及护理任务重。合理的治疗以及科学有效的系统性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84.

[2]仇丽华, 周燕.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 14 (3) :242.

[3]王淑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 2010, 24 (8) :2131-2133.

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 篇2

中国早在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25年将达到20%,2050年达到25.5%,也就是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断加剧的老龄化现象使得老年护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然而老年护理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就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护理技能的老年护理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学校德育中爱的肤浅性、形式化问题,从爱的教育对象、方法、内容和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学校教育以爱为中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和爱的需要,感悟爱的力量,践行爱的行为。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才能真正做好老年护理工作。为了探索这种爱的教育形式,我院从《老年护理》这一课程着手,对每一堂课都进行课前关爱教育,教育学生爱人、爱己,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和实践。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把2012级三年制高职护理6班和7班126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同年级大专8班和9班14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二年级女生,年龄18~23岁,平均(20+1.69)岁。无文化课基础、年龄及智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且由相同的讲课教师、统一的教材以及教学大纲,而且课时数相同,理论课28,实验课8。

(二)方法

1.实验组方法。每节课前5分钟采用视频、音乐、图片、PPT、情景剧以及角色扮演或者跟父母通话2分钟等形式进行课前关爱,让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充分分享爱和表达爱。

2.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即教师采用提问、复习等传统的课前导入形式,按照《老年护理》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将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教师配备、教学内容、学时以及教学进度等方面要一致。

(三)评价

成绩评价:完成课程后,通过采用相同的试题以及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总分100分,其中理论基础成绩占70分,实验成绩占30分。

教学评价:在实验组,发放100份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对课前关爱的效果进行调查并全部回收,有效率100%。

(四)统计学的方法

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及统计描述。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的综合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对照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低于实验组,经过t检验,差异明显(P<0.001)。

(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课前关爱是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通过课前关爱可以更加了解老人的心理以及对护理的需求,对学生关爱老人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老年人是一个庞大而弱势的群体,其身心状态以及对护理的要求和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而从事老年人的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关爱和理解老人,现在许多护理人员的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而且父母还比较年轻,使她们很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老年人的护理要求,很难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不同形式的人文关怀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亲身体会到护理老年人时更需要细心和耐心,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加懂得关爱老人、理解老人。

2.课前关爱开启了课堂美妙的前奏,改变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传统教学习惯,真正体现了情感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实现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教育的实现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陷和不足,这样有利于避免以后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过表2显示,实验组的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课前关爱,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表1显示,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低于实验组,这些更加说明课前关爱提高了学生为老年人的服务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静,马颖竹。老年大学学员心理状况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6(3):4,172.

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 篇3

【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特征。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经CT诊断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而同期实施CT诊断的非脑出血老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CT结果,并总结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特征。结果:研究组患者CT诊断结果显示中线结构移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诊断显示老年急性脑出血出血部位位于脑干时死亡率最高,同时出血量不低于30ml时死亡率明显高于出血量低于30ml(P<0.05)。结论:CT诊断老年急性脑出血可明确出血部位与情况,且有明显中线结构移位,可为治疗与预后提供依据。

【关键词】老年;急性脑出血;CT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60-01

脑出血也叫做脑溢血,指的是因非外伤导致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是一种临床综合征[1],因起病急、进展快,而且多为老年患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研究认为本病多与高血压与小动脉硬化等有关,尽早确诊与处理,可改善预后与生存质量。CT诊断属于近几年比较有效的诊断方式,为了进一步探讨CT诊断老年急性脑出血的特征,我院展开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95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老年患者,其中研究组45例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对照组50例为非脑出血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1月-2015年6月。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且均实施CT诊断,同时研究组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脑出血。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均值70.4±2.6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9,均值70.1±2.8岁。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CT扫描诊断,所用仪器为PROSPEEDFⅡ双排螺旋CT机(美国GE公司),诊断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层厚与层距均为5-10mm,将眶耳线作为基线往头顶常规轴位实施连续平扫。扫描结果交由本院经验丰富的医师阅片,详细描述出血部位、形态及脑中线移位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脑中线结构移位率,并对比分析,同时对研究组患者CT诊断特征进行总结。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组间中线结构移位率比较

研究组老年患者CT诊断结果显示有中心结构移位40例、未见中线结构移位5例,移位率为88.89%,对照组则可见中心结构移位4例、未见中线结构移位46例,移位率为8.00%,研究组中线结构移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研究组CT诊断特征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共有死亡患者5例,从CT诊断显示老年急性脑出血出血部位位于脑干时死亡率最高,同时出血量不低于30ml时死亡率明显高于出血量低于30ml(P<0.05)。

3 讨论

脑出血病理机制可能在于长期血压升高导致全身动脉壁透明变形,造成原本坚韧的动脉壁逐渐变薄及脆性增加,同时可能有囊状动脉壁或细小动脉瘤扩张,进而导致动脉对血壓升高耐受降低,有明显严重脑动脉表现,血压骤升使得内壁细小动脉突然破裂后出血[2-3]。因其发病急、进展快,尽早诊断十分关键。本研究对术后确诊为老年急性脑出血的45例患者(研究组)与非脑出血老年患者5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均有完整的CT诊断资料,结果显示研究组在中心结构移位率上高达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可见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有明显中线结构移位,经CT诊断后可作为诊断依据;进一步对研究组CT诊断特征分析可知,出血部位主要有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小脑、脑干等,而且存在部分多发部位出血,结合死亡率分析可知,脑干出血死亡率最高(P<0.05);从出血量与死亡率分析可知,当出血量不低于30ml时死亡率极高,明显高于出血量低于30ml(P<0.05)。此外,通过对CT诊断结果分析还知道45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有39例出血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整齐,成包裹样且有水肿带;另外6例出血成蟹足状或毛刺状等不规则形态,密度不均、边界不齐,周围有不明显水肿带。综上,中线结构是否移位属于CT诊断老年急性脑出血最为重要的指标与特征,也是急性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状况,对临床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应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陈荣灿.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66例CT特征及临床诊断[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73-2174.

[2]孙彩明.老年急性脑出血的CT诊断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6):250-251.

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脑出血急性期病人136例, 男72例, 女64例;年龄70岁~80岁, 平均74.5岁;桥脑出血2例, 丘脑出血41例, 小脑出血8例, 内囊出血57例, 其他出血28例;死亡42例。

2 早期观察与护理

2.1 正确观察瞳孔和眼球活动变化

瞳孔是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 当脑出血或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发生改变[1,2,3]。①桥脑出血时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及眼球固定。②丘脑出血时两眼球向下方或内下方注视, 亦可出现病灶对侧或同侧凝视麻痹, 双侧瞳孔缩小,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③内囊出血时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 呈“凝视病灶症”和“三偏症”, 即偏瘫、偏感觉障碍和偏盲。④小脑出血时眼球震颤或瞳孔往往缩小, 两眼球向病变对侧同向凝视。⑤小脑幕裂孔疝时早期病灶侧一过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如病情加重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⑥枕大孔疝瞳孔缩小后散大。如果有脑疝发生瞳孔变化最早、最快。因此必须认真观察, 5 min~10 min观察1次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 为抢救争得时间, 但应注意老年病人有青光眼、白内障者可影响观察, 应注意鉴别。

2.2 早期观察意识变化

意识变化是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脑出血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如小脑幕裂孔疝可表现为清醒、躁动、嗜睡、蒙胧、昏迷, 而枕大孔疝很快进入昏迷。在脑出血急性期意识的变化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70岁以上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且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相对延长一定的抢救时间, 但是老年病人神经系统代偿能力低下, 应激状态的耐受性降低, 对老年病人更应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2.3 准确记录血压变化

脑出血急性期多伴有高血压, 血压越高越会加重脑出血及发生脑疝, 必须及时观察血压, 也不可忽视低血压。一般2 h监测血压1次, 并做好记录。

2.4 注意呼吸改变

脑出血急性期, 由于脑组织缺氧、脑水肿使呼吸发生改变, 病情危重时常出现潮式呼吸、库氏呼吸、双吸气、叹气样呼吸等。尤其应注意脑干出血压迫延髓导致呼吸骤停。

2.5 观察体温

丘脑下部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丘脑大量出血时往往出现中枢性高热, 如果老年病人出现中枢性高热预后更差, 因此要做好老年病人高热的护理。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不明显, 物理降温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老年病人肢体活动不灵活、末梢循环不良, 用冰袋、冰帽时须防止发生冻伤。

3 急性期的护理要点

3.1 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和量

①迅速降低颅内压。快速输入20%甘露醇和其他脱水药是预防脑疝发生的关键。②静脉补液。脑出血急性期病人都有意识障碍, 均应禁食水, 给予静脉输液。但是高龄病人多伴有多种其他疾病 (如冠心病、心梗、肾功不全等) , 如果液体输入过多过快, 会因增加循环血量, 增加心脏负荷, 加快心率使病人躁动而加重出血。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速度、量并做好记录, 为合理用药, 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提供依据。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3.2.1 取出义齿

70岁以上病人多装有义齿, 当意识有改变时, 易松动、脱落而使呼吸道阻塞, 因此首先要把义齿取出。

3.2.2 吸氧

吸氧能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 但应注意掌握吸氧的浓度, 防止高浓度氧引起氧中毒。

3.2.3 吸痰

老年病人痰较多不易咳出, 为防止痰阻塞呼吸道应及时吸痰, 这对防止肺部感染非常重要, 吸痰时动作要轻, 吸痰管一定要插到位, 做到有效吸痰, 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3.3 镇静和抗惊厥

脑出血急性期可伴有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 如果不加以控制对预后是不利的,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应用地西泮和苯巴比妥, 但静脉应用地西泮时速度一定要慢, 因地西泮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高龄病人反应迟钝, 用药更应慎重。

3.4 卧位

在急性期一定要平卧, 头偏向一侧, 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人本身机体的抵抗力弱、耐受力差, 加之卧床后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很易发生压疮。所以在急性期也要做好皮肤护理。

综上所述, 老年脑出血病人在急性期如得到及时治疗、做好早期护理及观察、采取相应对策, 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对预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要:总结136例老年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包括正确观察瞳孔、意识、呼吸和体温的变化, 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和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正确的体位, 正确应用镇静和抗惊厥药物等。

关键词:脑出血,老年人,急性期,瞳孔,意识

参考文献

[1]史玉泉, 周孝达, 汪无级.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644-648.

[2]安得仲.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66-370.

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 篇5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03-0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上消化道疾病的并发症,出血的部位集中在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脏和胆道部位,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和便血,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弱现象,必须及时救治,否则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加强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是促进病情好转,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次数的重要手段。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逐年增多,再加上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正在不断退化,所以在临床表现上会和其他中青年患者出现差异,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我院从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0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并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69.8±2.3)岁。从患者的出血量来看,56例出血量较大,33例出血量中等,21例出血较少。从临床表现来看,恶心呕吐68例,呕血57例,黑便32例,心慌气短29例,发热83例,昏迷15例,且大多数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腹胀和乏力等症。从出血原因来看,39例为消化性溃疡所致,27例为急性胃黏膜损害所致,19例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10例为胃部肿瘤所致,还有5例为药物所致。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来看,共有87例有并发症,其中高血压32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20例,慢性支氣管炎8例,肺气肿7例,肺结核3例,脑卒中1例,还有1例为肝炎。

1.2 护理方法

1.2.1急救护理(1)随时准备好氧气、吸引装置等急救器械和止血、升压等常用的急救药品,以便随时开展急救治疗。(2)患者入院之后马上对其心电进行监测,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并向责任医生汇报。(3)采集血样,并快速进行血常规检查,确定患者血型之后对其进行交叉配血处理,并使用2-3条静脉输液线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功能正在不断老化,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再加上肌肉组织的松弛,使得血管不易固定,穿刺完成后极易发生破裂,所以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针管输液,减少因为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对血管的损伤。

1.2.2用药护理使用合适的止血药物,对患者的止血效果进行观察,查看患者是否依然出现呕血、黑便和血压下降等症状,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责任医生汇报。

1.2.3心理护理因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突然性发作,而且病情比较严重,所以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面情绪,产生悲观、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抓住患者的这种心理特点,主动和患者交谈,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言谈行动,关心患者、体贴患者,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对鼓励家属多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呕血,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处理,消除患者因此而产生的不安和紧张。除此之外,护士还可以向患者说明配合治疗的必要性。

1.2.4饮食护理溃疡患者在呕血得以控制之后就可以进食温凉的流质食物。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的患者则应禁食48-72小时,之后以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多维生素、少盐、低糖、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宜。此外,患者应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禁食生冷刺激性、油炸和多刺、多壳的食物。

1.2.5出院指导这个环节对于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出血基本知识的教授之外,还要提醒其注意出血的诱发因素,合理起居、合理饮食、坚持按时服药。阿司匹林禁用,因其可导致胃粘膜的损伤。嘱咐患者感觉不适时要及时就诊。

2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8例死亡。

3讨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没有特别显著的诱发原因和先兆性的临床症状。目前老年人发生急性胃黏膜疾病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应激反应、饮酒和的服用特殊药物等因素。在临床诊断中发现,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常都会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症。正是因为这些并发症的存在,使得老年人在发生出血症状之后,会给治疗增加一定的难度。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溃疡的概率比其他人更高。同时,动脉硬化会使老年人的止血功能变弱,从而导致反复性出血的发生,给患者的肾脏器官带来严重的压力。所以患有心血管、肺部和肾脏疾病等症的老年人,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就会大幅度上升。为了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控制病死率,就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桂芳.7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09,07(03):592-593.

[2]李萍.10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09,07(12):576-578.

[3]林阿珠,郑丽卿.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10(36):3346-3347.

[4]熊彩娟,张彩英,黄秋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12(19):1046-1048.

[5]邹雅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与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2(08):734-735.

[6]沈丽娜.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30):277-278.

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服用华法林并发不同程度出血患者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8~88岁, 平均78岁;伴发基础疾病:冠心病22例, 糖尿病10例, 心房纤颤15例, 脑梗死13例, 高血压12例;其中并发皮肤黏膜出血10例, 胃肠道出血7例, 牙龈出血6例, 肉眼血尿3例, 鼻出血3例, 球结膜出血2例。

1.2 出血原因素分析

1.2.1 大部分患者在家自行服药, 医师在门诊开出的华法林药物, 未向患者详细说明华法令的用法, 或者患者根本没有听明白医师给出的华法林导致出血危险的建议指导。用药期间不遵循监测INR要求。

1.2.2 用药过程中依从性差, 主要原因是缺乏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 不了解华法令终生服药的重要性, 任意中断用药或自行加大药量。

1.2.3 客观原因:口服华法林并发出血的患者多为老年人, 老年人生活能力降低自理性缺乏, 不按时用药, 健忘症或痴呆症者不能坚持服药, 时而出现重复用药, 药量无故增加导致出血。

1.2.4 心理因素:部分患者熟悉口服华法林药物过量易致出血的常识, 担心用药过度而导致的出血, 尤其曾有出血史患者, 害怕再次出血而自行停止服用华法令。1例75岁男性老年患者患有房颤, 服华法令治疗期间发生口腔黏膜、鼻腔、皮下出血, 经临床治疗后好转, 但顾虑重重因而拒绝继续服用华法令。

1.2.5 用药依从性分析:依从性好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 用药期间遵循监测INR要求, 疾病控制平稳。用药依从性好多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 可能与其理解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不仅能理解规范用药的治疗方式, 同时也能定期检测INR指标。实施健康管理, 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 提高了患者对医师及方案信任度用药依从性好。子女或配偶贴心、周到照顾比独居的用药依从性好。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患者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 护士宣教预防出血的常识:保持病房内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 床单要平整, 被褥衣裤轻软, 不可用力擦洗皮肤, 患者刷牙时用软毛刷, 不得用手抠鼻。

2.2 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因出血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心理, 护士应详细讲解疾病及药物知识, 并告知该药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且它引起的出血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 国外报道出血事件发生率0~7.9%[2]。尽力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使其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2.3 健康宣教:

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缺乏, 用药依从性差, 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均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出血是华法令抗凝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长期服用华法令的患者中约有6.8%发生出血并发症, 其中以胃肠道出血最常见, 血尿、软组织出血也常发生[3], 因此做好健康宣教尤为重要。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易健忘, 在住院期间我们需反复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 讲解服用华法林的重要性, 详细讲解华法林服用剂量, 作用、不良反应等, 说明随意停药或加大药量的危害性。科室印发健康教育手册, 向患者宣传有关知识, 平时和患者相互探讨, 通过提问等方式互相学习, 就疑难问题请科主任给与解答, 教会患者简单判定华法林过量的表现,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实现医护共防;定期检测INR的重要性, 当INR>5时, 有可能发生严重出血, 通常以INR 2~3为佳;平时食物的选择和宜忌;每天按时给药, 并作服药记录;出院患者建议其配偶或子女监督其服药, 并制定服药时间表, 用手机铃声或打钩的方式提醒自己按时服药。

2.4 出血观察和护理:

药物治疗具有个体差异性, 出血早期可见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表现, 在治疗期间护士随时观察口腔黏膜、鼻腔、皮下有无出血, 并注意询问大小便的颜色, 查看凝血常规,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对有出血倾向者, 应着柔软棉质衣裤, 擦洗皮肤宜轻柔, 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 静脉采血时选择明显的血管, 动作迅速一针见血, 采集的血液立即缓缓注入专用试管轻轻摇匀, 以免溶血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

2.5 饮食护理:

华法林影响维生素K依赖的Ⅱ、Ⅶ、Ⅸ、Ⅹ凝血因子的合成, 因此食物中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会影响华法林的疗效。由于他受饮食、用药、出血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限制, 实际使用率低, 护理人员应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 避免使用影响华法林疗效的药物 (如胺碘酮、甲硝唑、奥美拉唑、复方新诺明和利尿剂等) , 为了维持华法林稳定的抗凝强度, 患者应控制富含维生素K食物 (绿茶、菠菜、洋葱、胡萝卜等) 的摄入量, 另外, 应尽量避免过量饮酒增加华法林出血的风险。饮食搭配应每天相对固定, 避免波动太大, 以免抗凝不足引起栓塞或抗凝过度导致出血。

2.6 用药的护理

2.6.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对华法林特别敏感, 极易诱发出血。因此要每周监测INR, 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5]。研究表明, 患者用药后个体差异甚大。患者自身因素如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摄入减少、其他药物影响、原有基础疾病均可加重出血的风险, 所以协助医师在使用该药前认真做好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情况, 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6.2 重视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华法林抗凝初始量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量。更换另一厂家药物, 及时监测凝血功能指标, 对比分析前后治疗效果。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 应定期监测PT及INR值, PT及INR明显延长或有出血倾向者, 及时汇报医师处理。INR未达或超过治疗范围时, 切勿自行调整剂量, 出现血尿、黑便、牙龈出血等应暂停华法林, 并遵医嘱实施治疗。

3 小结

对老年口服华法林致ā血护理体会到患者及家属用药期间缺乏监测INR值与调整华法林的剂量的常识, 并了解到患者及家属缺乏用药过量会导致出血的危险常识, 遵医行为差, 自行加大药量发生了出血后果。因此, 护理人员反复强调华法林用药过量风险性, 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宣教。对60岁以上老年人, 尤其文化程度低、记忆差者, 与其保持长期联系实施健康管理, 定期询问病情, 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准确用药、注意饮食健康, 定期复查INR, 遵医嘱调整剂量,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减少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华法林,老年,出血,护理

参考文献

[1]裘一敏.口服华法林并发出血的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1 (9) :670.

[2]张彩梅.21例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令并发出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海峡药学, 2009, 21 (10) :196-197.

[3]项海燕, 唐燕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概述[J].重庆医学, 2012, 41 (16) :1652-1654.

[4]古瑞玲.华法令致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6) :1551.

老年性脑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7

1 病人的各种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亦称精神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 掌握其心理状态, 高度防止和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使病人处于治疗中的最佳心理状态, 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我们老干部科共有50张病床, 患者年纪大约都是60岁以上的离、退休老同志, 患者多数都是慢性病, 以心脑血管病较多。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 对待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又受到社会地位、文化程度、气质性格的不同而有差异, 表现在: (1) 有的人长期忙碌而不适应医院宁静的生活环境而烦躁, 呆不住, 感到苦闷, 内心不平衡。 (2) 有的人年老体弱, 儿女工作忙, 不能相伴而孤独寂寞产生失落感。 (3) 有人害怕自己有病而成为家庭负担, 社会累赘而产生厌世心理。 (4) 性格变异、急躁易怒, 由于语言不畅、行动不便, 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产生急躁易怒, 求愈心切, 往往操之过急, 大强度地进行活动与功能锻炼。 (5) 有的人由于疾病折磨, 心理上压力和躯体的改变, 他们希望得到尊重、理解和帮助, 得到最佳医疗和护理, 期待早日康复, 因此, 他们不惜花钱, 用贵重药, 自费买各种营养药、买灵丹妙药, 幻想返老还童, 为此他们能忍受痛苦, 积极配合治疗。

针对上述心理障碍, 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 积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配合治疗, 对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 发扬就死扶伤的精神, 关心体贴病人, 是心理康复护理的基本保证

康复护理要求护士必须有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要适应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需要, 他们是年长的病人, 自尊心强, 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们, 甚至要求子女对他们百依百顺, 对他们这样的心理, 我们就要以完备尊重长辈的态度主动打招呼, 要热心的对待他们, 绝对不可用埋怨或斥责的口气说话, 以免损害其自尊心。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 服务态度要热情、亲善和蔼有礼貌, 使患者一踏进医院就感到温暖、亲切。新入院的患者对医院、医疗生活不习惯, 需要熟悉环境和周围的人员, 接诊时护士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设施, 各种规章制度及医生和护士及医疗情况, 本病房的经治医生和责任护士等, 使病人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护士应多加关心和照顾, 如主动打水、打饭、洗脸、洗脚、剪指甲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病人提出的各种要求, 要根据情况尽量打到满足, 对不合理要求, 现有条件又办不到的事情, 应耐心地加以解释和说明,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心理刺激, 以满腔热忱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病人看到医护人员对他热情、诚恳、体贴入微, 心里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自然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用爱心解除病人心理障碍

老年脑血管意外病人年老体虚、体弱多病、反应迟钝、听力差、日常护理工作中, 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 观察病情, 了解病人心理活动, 进而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 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 态度要和蔼可亲, 语言要清晰, 说话速度不客过快, 遇到听不清的地方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 直到听明白为止, 以防造成负作用。

老年人最怕孤独, 喜欢儿孙满堂, 希望有人经常来看望他、尊敬他、关心他, 护士应用爱心抚慰颗颗受伤的心, 多问候、多谈心, 特别听病人讲他们经历的历史, 要认真听, 多赞扬, 切忌冷硬, 不理睬, 同时要动员家属经常来院看望。对于语言和肢体障碍的病人, 要鼓励适当锻炼, 如读报纸、念课文、谈心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活动,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但不可操之过急, 循序渐进, 客服急躁情绪, 增加信心和勇气, 客服困难, 必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4 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是做好康复护理的保证

老年脑出血病患者的预防与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80例, 男54例, 女26例;年龄56岁~83岁, 平均66岁。发病突然, 起病急骤, 在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内病情发展到高峰。老人因出血、脑水肿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 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喷射性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 预防与护理

2.1 预防措施

2.1.1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检测和治疗高血压患者是预防脑中风的重要措施[1]。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 从青年时期就应着手预防。老年人则应经常测血压。如发现有高血压, 当积极治疗, 坚持服药, 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并注意不能作强度大的体力活动, 避免情绪激动等。

2.1.2 控制体重

肥胖亦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通过节制饮食, 加强锻炼和参加体力劳动等, 能起到控制体重过度增加的作用。

2.1.3 注意饮食

为了预防脑出血, 饮食以素食与清淡饮食为主, 低盐饮食, 忌食肥肉、动物内脏、卵黄、脑髓、无磷鱼等。食植物油为主, 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这些蔬菜或含维生素C丰富, 或有降压、降脂作用。提倡进食复合糖类食品, 如淀粉、小米、高粱、荞麦面、豆类食品等。避免过饱, 宜少食多餐。戒烟酒, 吸烟可能影响血压升高和提高血小板聚集性而引起脑血栓形成。大量饮酒也会促使脑梗死发生。

2.1.4 保持精神愉快, 避免情绪激动

老年人神经细胞的衰老, 对情绪活动的抑制作用显著减低, 常常因心理改变和情绪变化而诱发脑中风, 因此对情绪因素不能忽视。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 避免过度紧张的刺激, 控制情绪波动, 保持乐观。

2.1.5

定期查血脂、血糖, 高血压的患者如果大便不畅, 解大便时就会憋气用劲, 这样血压就急剧升高, 松劲时血压又急剧下降, 特别是蹲的姿势时, 更容易出现这种大幅度变化, 以致大便时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因低气温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增高, 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2.2 护理保健

2.2.1 院前急救

积极抢救生命, 降低死亡率。患者发生脑出血后, 不要慌张, 要让患者躺在原处不动, 如无意识障碍, 要安慰患者, 使其身心保持安静。脑出血者尽可能让头部抬高15℃~30℃左右, 这样可能使脑血流量减少, 降低颅内压, 切忌去枕平卧。减少刺激, 严禁摇动患者,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 解开衣扣、领带, 取下假牙防止脱落。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 防止堵塞气道, 影响呼吸或窒息。禁食, 防止呕吐及应激性溃疡出现。观察血压, 必要时使用脱水剂降颅压。头部置冰袋, 降低耗氧量, 提高脑细胞耐受性。取近就医, 不宜长途运送, 减少颠簸, 搬动时同时抬头、肩部及全身。

2.2.2 一般护理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以利于患者休息。定时给患者翻身, 改换体位, 每2~3小时进行一次;要注意接触床面的皮肤有无颜色改变或破溃, 应该用软毛巾擦洗背部, 轻轻按揉, 以促进血液循环[2]。如病情重则需家属陪护, 陪护家属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协助定时观察两侧瞳孔、呼吸、脉搏、体温、血压、意识, 如发现瞳孔、生命体征和意识上有变化, 应及时报告医生, 以便及时处理。床头抬高15 °, 有助于降低颅内压, 促进头部静脉血液回流。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 发病第2~3天应遵医嘱胃管鼻饲;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宜禁食24~48 h;恢复期给予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戒烟酒。

2.2.4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 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 语速要慢, 仔细倾听。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向医护人员或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 可借助卡片、笔、本、图片、表情或手势等提供简单而有效的双向沟通方式。

3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生活习惯的不同, 讲解发病有关知识, 说明情绪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如有愤怒压抑时应自我疏泄或向亲人倾诉, 保持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后常留有后遗症, 而且恢复慢, 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患者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关心、理解患者, 鼓励其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87.

老年脑出血病患者的预防与护理 篇9

关键词:脑出血,预防,保健,护理

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常见的脑出血病高血压患者大约在50岁左右,大多数的患者的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在术后的治疗措施不合理,导致死亡率逐渐的增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期间内,本院根据对8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收治,其中包括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6例;并且患者的年龄都为56~83岁期间,患者平均年龄是66岁。患者出现突发性的疾病,以及急性病[1],既患者在数分钟或者是数十分钟之内,其病情都会发展到波峰值的状态。因为脑出血以及脑水肿老年患者会引起急性颅内压突然增高,导致老年患者有头昏、头痛、恶心和喷射性呕吐以及不同程度上出现的意识障碍等现象。

1.2 预防与护理

1.2.1 预防措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中风的出现,对此,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仔细的检测和治疗,能够使患者预防脑中风的重要因素。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曾经有过家族史,要从小对其就着手应该进行预防采取措施,老年人要定期的去医药对自己的血压进行仔细的测定。

1.2.2 注意饮食为了预防脑出血,应戒掉烟、酒,由于吸烟会导致血压逐渐的升高,以及血小板聚集性不断的提高,进而使患者出现脑血栓的现象;大量饮酒也会出现脑梗死现象。生活中为了能够使脑出血得到预防,对人们的饮食应该多以素食与清淡饮食为主要的食物,即盐份相对较低的饮食,切忌禁止食用肥肉、动物的内脏、卵黄、脑髓以及无磷鱼等食物。主要是以吃植物油为主,并且还要多吃尽量新鲜的蔬菜、水果。这样,蔬菜和水果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其它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降压、降脂作用。对此,要对人们进行大力的倡导,多食用复合性的糖类食品,降低碳水化合物、减少三高的摄入,一定要均衡营养,防止吃的太多,要少食多餐,加强运动,提高自身体质,增加机体抵抗力[2]。

1.2.3 医护人员要患者进行血脂、血糖、血压等定期的检查,如果,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大便不通畅的时候,由于解大便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憋气用劲,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血压出现急剧升高的现象,在松劲的时候,患者的血压会马上的下降,特别是采用蹲位的姿势时,这样就会更加容易出现相对幅度比较大的变化,最后,造成患者在大便的时候,会引起脑出血甚至导致死亡。出现这样的病例有很多,特别是在脑出血症状中,由于秋末冬初,气温骤变的时候发病的几率会非常的高。这样会导致低气温,能够使患者身体表血管弹性度有所降低,并且外周血管会出现阻力不断的增大,造成血压不断的升高,从而会导致脑血管患者出现破裂出血症状。

1.3 护理保健

1.3.1 在患者接受治疗时,医护人员积极的进行急救,通常在抢救生命的主要环节,并且减少我院的死亡率。当患者出现脑出血时,首先要冷静,务必让患者躺在原地,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告知其不要紧张,并且对患者进行安慰,使患者的身心保持健康。对于脑出血的患者,要尽可能的将患者的头部抬高在15~30℃之间,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脑血流量会大量的减少,并且,要对颅内压逐渐的降低,患者一定不能平卧。对患者要不断的减少刺激,不要使患者摇动,尽量的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搬动,必须确保患者呼吸道逐渐的通畅。对患者要主张在附近进行就医治疗,患有此类病症的患者,不适宜出现长途的运送,应减少颠簸,如果必须要动时,要同时抬起患者头部、肩部及全身,防止血液回流。

1.3.2 一般护理本院对患者还提供了相对要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这会有利于患者更好的休息,对于较轻病情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定时给患者进行翻身,并且使患者的体位不断的变换,这样能够促进患者血液的循环,还要更加的注意患者在接触床面的皮肤是否颜色会出现变化或产生褥疮,要使用软毛巾轻轻擦洗背部,并轻微按摩。假如病情在严重,要及时报告医生,争取在第一时间里抢救生命。

2 结果

本院对80例患者进行精心的科学护理,其中有76例患者得到治愈,除并发脑病的4例患者外,其余都没有出现并发症现象。

3 讨论

根据对本院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并且本院根据对患者进行讲解,在发病的时候出现的相关知识,这样会对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因素都会收到疾病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有些患者在愤怒压抑时,要进行自我疏泄或者是向亲人进行倾诉,确保情绪的稳定,以及出现乐观的情绪,从而会防止脑血管出现意外的症状。当脑出血患者处于急性期后,通常会留下后遗症等问题,并且使患者恢复的相对较慢,这样能够严重的影响到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在患者容易出现烦躁、抑郁等各种不良的清绪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关心和大力的理解,鼓励患者对自己要增强生活的信心以及勇气。

参考文献

[1]商艳杰.老年脑出血病患者的预防与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9):153-154.

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 篇10

【关键词】 脑出血;病情观察;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3-02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占首次卒中的10%-15%,30d病死率为35%-52%,其中半数死亡发生在最初2d内仅20%的患者在发病6个月时可独立生活[1]。既往认为,脑出血(ICH)是一个短暂的活动性出血,通常在30分钟内停止,致命性脑出血可导致死亡[2],但最近一些研究通过对脑出血患者反复进行头颅CT扫描,发现早期血肿扩大占较高比例,且与预后显著相关[3]。脑出血病人发病突然,病情演变迅速,导致迅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疝,需要临床有经验的护理工作者严密的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去除危险因素,才有可能阻止病人病情的恶化。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抽取脑出血病例258份,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基底节区出血92例(壳核出血大于30毫升34份,小于30毫升20份:丘脑出血10毫升以上18例,10毫升以下20例)桥脑出血26份(出血3毫升以下12份,3毫升以上14份),小脑出血18份(10毫升以上6份,10毫升以下12份),脑叶出血29例,其中,格拉斯格评分3-5分26例,死亡18例,其中脑干出血10例,小脑出血4例,基底节区出血4例。

2 病情观察内容

2.1 意识状态 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刺激所做出应答反应的能力。任何病因引起大脑皮质、皮质下结构、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部位的损害或功能抑制均可导致意识障碍。在脑出血病人病情不稳定期的意识观察中,我们通常以觉醒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划分方式: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协助辨别脑出血病人脑损伤的轻重程度,意识障碍程度的加深往往是病情加重的先兆,证明出血量的增多或脑水肿程度的加重,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2.2 瞳孔 瞳孔变化对脑出血病情的观察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果出现一侧瞳孔变大,对光反射迟钝,提示可能是颅内血肿或小脑幕切迹疝压迫动眼神经所引起的。如果瞳孔缩小,往往提示脑桥、脑室出血压迫脑干,而脑干出血需要护士高度重视,缩短巡视间隔,增加巡视次数,一旦瞳孔由小变大,往往提示枕骨大孔疝形成,病人病情危重。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在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中既是重要的观测指标又是重要的控制指标,将生命体征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对预防脑出血血肿范围的扩大及脑血肿程度的加深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2.3.1 体温 丘脑、脑干的出血或大量脑出血、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疝会有中枢性的高热,体温往往超过38°C,甚至达40°C以上且一般的降温手段很难控制体温。其它类型的脑出血会体温正常或增高,一般不会超过38°C,若出现体温高于38°C往往提示存在感染的可能。

2.3.2 脉搏 急性而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时,脉搏缓慢而深大,脉搏弱快则常见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

2.3.3 呼吸 呼吸频率与节律的变化在脑出血病人病情的判断中极其重要。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而出现叹气样或潮式呼吸多为病情极其危重的症状。

2.3.4 血压 血肿扩大的因素主要有血压水平、凝血功能、出血部位等。脑出血后的血压增高是一种保护机制,认为血压增高是为了增加脑血流量,在正常情况下,脑灌注压约等于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血压的增高,往往提示颅内压的增高,但血压超过脑血管的调节范围,会引起脑血流量的变化,脑出血后血压管理不善,可能造成进一步的脑损害。血压过高可加重脑出血,血肿进一步增大,过低又可致脑缺氧。因此密切观察血压的波动变化,及时妥善的处理,使血压稳定在适当的范围,一般认为,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左右较适宜。

2.4 出入量的观察 脑出血病人尤其重症脑出血病人,出入量的记录、观察非常重要。脱水利尿的前提下,尿量的观察、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的观察都可以反应病人入量的足与否。液体渗入过多加重组织的水肿,液体摄入不足,可引起血容量的不足,造成脑血流减少加重脑组织的缺氧。尿量过多或少尿会影响体内电解质钠、钾、氯,发现异常需要及时纠正。

3 护理体会

在脑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中,意识、瞳孔、呼吸、脉率观测指标需要护理工作者严格监测记录,及时反应病情的变化。血压、体温的调控在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上,是护理工作人员不但要观察而且要积极控制的指标。生理研究证实,当平均动脉压60-140mmHg时,脑血管可自动调节使脑血流量维持在恒定水平。如果<60mmHg则脑血流量下降;而>140mmHg时,易导致再出血。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脑缺血或出血加重。国内外多项研究[4]显示,积极降压可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研究显示较高的血压并没有改善脑灌注,反而增加了继续出血的风险。Powers等用150标记的水作为示踪剂,将脑出血患者平均动脉压降低15%后再次测量脑血流量,结果发现,全脑血流量和血肿周围血流量降压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早期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仅9%的患者出现血肿扩大。体温增高,脑组织代谢增加,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对于重症脑出血,可考虑亚低温冬眠疗法,可有效地保护脑组织,改善预后。

4 结 论

腦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中,意识、瞳孔、血压、体温、脉搏、呼吸都是重要的观察指标。其中,意识、瞳孔的变化只反应病情的转归,血压、体温等指标的变化作为可控指标,及早干预,可有效地改善疾病的预后。脑出血病人病情的观察,需要有经验的护理工作者综合的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改善病人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FujiiY,Takeuchi S,Sasaki O,et al.Multivariate analysis ofpredictors of hematoma enlargement in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1998,29:1160.

[2] 王维治,罗祖明,等.第六节脑出[A].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6.01:146.

[3] 宋维根,钟建国,肖佩荣,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1):58-60.

老年脑出血的观察护理 篇11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 均为本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18例, 年龄46~92岁, 平均年龄64岁;入院时, 所有患者入院前或院后都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 硬膜下血肿6例, 硬膜下积液4例, 硬膜外血肿6例, 脑干脑出血2例, 基底节区16例, 额叶脑出血4例, 颞叶脑出血8例, 壳核出血2例, 丘脑出血4例, 小脑出血2例, 脑叶 (皮质下) 出血6例。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意识障碍是反映脑出血程度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 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客观标志, 通过意识状况的变化的观察对判断病情分析病情轻重具有重要意义;瞳孔直径为2~5 mm, 当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 可能是一侧小脑幕切迹疝的早期体征, 双侧瞳孔散大并固定, 对光反射消失, 是脑疝晚期或脑干功能衰竭表现;生命体征包括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等, 机体代偿反应脑出血患者可出现为“两慢一高”、中枢性高热等, 应积极配合临床医生抢救;及时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现状观察其有无瘫痪或感觉反射的异常, 并有针对性护理。

1.2.2 心理护理

脑出血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合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与心理障碍, 因此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 给予疏导和精神上的安慰, 耐心讲解疾病有关知识, 稳定患者情绪,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配合治疗。

1.2.3 急救护理和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急救护理的主要内容为疾病本身的监护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做好术前准备;合并呼吸节律或深度改变时, 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确保呼吸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等。

1.2.4 康复护理

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 保持皮肤卫生, 尤应注意眼角膜、外阴及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擦拭, 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 按摩骨突及受压处, 预防压疮。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适当约束, 防止跌伤, 舌根后坠明显时, 取侧卧位;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合并呼吸节律或深度改变时, 保持瘫痪肢体给予功能位、早期被动按摩, 足底放托足板或穿硬底鞋, 防止足下垂;病情平稳后应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

2 结果

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老年人患者脑出血成活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小结

老年患者脑出血病致残率、病死率极高, 而且易复发, 是危害老年人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脑出血也是突发性疾病, 病程长, 恢复慢, 愈后差, 后遗症多, 老年人患者脑出血使患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所以医务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病情观察,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应加强舒适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心理护理, 从而提高病后的生存质量, 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老年脑出血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 各30例,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成活率。结果 常规护理组成活率为70.00% (21/30) 舒适护理组成活率96.07% (29/30) 两组检查成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680.P=0.006) 。结论 老年患者脑出血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后有效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 保证了老年患者脑出血舒适性、生存性、成活率, 体现了其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脑出血工作中的实际价值。

上一篇:上颌窦内提升下一篇:设计驱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