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2024-08-07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精选12篇)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篇1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 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 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轻则产妇抵抗力降低易发生产后感染, 重则导致产后出血性休克从而危及产妇生命。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有其重要意义。

1 产后出血原因

1.1 产程延长

难产使产妇体力消耗、精神紧张、休息不佳, 应用麻醉剂或镇静剂过多。

1.2 局部性因素

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张力减低, 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和复旧。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妊高征、重度贫血等。

1.3 胎盘滞留

多见于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和部分胎盘组织残留。滞留的全部胎盘或残留的胎盘组织影响子宫收缩, 使剥离处血管开放而发生产后出血, 注意观察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原因, 及时做好预防尤为关键。

1.4 凝血功能异常

如宫内死胎滞留过久、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和羊水栓塞等, 皆可影响凝血或致血管内凝血, 引起血凝障碍、产后流血血不凝, 不易止血。

2 预防

2.1 妊娠期

加强产前检查, 及早发现并纠正贫血和其他并发症, 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 如双胎、羊水过多、妊高征及以往有产后出血史者住院分娩时应做好输血、输液的准备。

2.2 分娩期

进入第一产程给予导乐式陪伴, 加强心理护理, 注意饮食和休息, 预防滞产发生, 助产人员应加强责任心,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第二产程应避免胎儿娩出过快。对双胎、羊水过多、多产以及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 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催产素10 U, 促进子宫收缩, 必要时胎盘娩出后再肌肉注射麦角新碱0.2 mg, 以加强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量。第三产程严格按产程处理。胎盘未剥离前不应过早揉挤子宫和强拉脐带, 胎盘、胎膜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以免有残留副胎盘遗留宫腔。阴道助产后应常规检查软产道, 以便及时发现, 明确裂伤部位, 立即缝合, 仔细测量阴道出血量, 尽量做到对产妇失血量心中有数, 及时处理。

2.3 产后留观

产妇产后留产房观察2 h, 据统计产后2 h的出血占产后出血率的80%, 也叫第四产程。仔细检查及时发现产道血肿。督促产妇及时排尿, 有利于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 观察产妇一般情况, 注意生命体征并记录, 注意血压波动情况, 一般出血性休克对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产后出血血容量减少, 使心搏加快, 故出血性休克早期血压明显下降之前, 脉搏常表现为快而细弱, 记录尿液情况。

3 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

防治休克, 要求护理人员情绪镇定、果断、工作有序, 一方面主动采取措施, 另一方面迅速通知医生。加强产褥期护理, 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 防止逆行感染, 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护理, 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春华, 华凯.69例严重产后出血的诊断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 17 (3) :154.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在我站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35例,孕37+2周2例,38~39+6周32例,40~41+1周44例,≥42周2例。其中自然分娩者52例,会阴侧切加胎头吸引28例,出血量500~700ml 167例,800~1000ml 13例。以上病例均采用容积法收集血量。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59例,胎盘因素11例,软产道损伤9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紧张和焦虑易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继发性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2],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应对产妇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价,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暗示等心理发表 ,稳定产妇情绪,从心理上克服妊娠分娩带来的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反应。对于因新生儿性别不满造成产后出血者,应在产妇入院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期盼男婴的产妇,尤其是经产妇,当出生新生儿为女婴时,可及早采取加强子宫收缩的措施,如按摩子宫、静脉注射缩宫素等。对已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人,应在做好抢救的同时,安慰病人,解除其紧张心理,使其保持镇静。

2.2 健康教育 根据孕妇的身心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学习目标,举办孕妇学习班,向其宣讲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对于临产后的产妇,鼓励少量多次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摄入足够的水分,以确保精力和体力的充沛,减少难产和滞产的发生。同时向其讲解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并嘱胎儿娩出后30min吸吮两侧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和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2.3 监测

2.3.1 孕期监测 加强营养,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保持身心健康,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通过询问病史和各项检查,对有产后出血史、妊娠合并贫血等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实行专案管理,定期系统检查。

2.3.2 分娩期监测 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可以应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产程延缓和停滞。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注意保护会阴和适时会阴切开,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监测出血情况。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及软产道有无裂伤。

2.3.3 分娩后监测 分娩后24h内,尤其是最初2h内将产妇留置产房观察,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如果2h阴道出血量超过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做相应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膀胱充盈或疑宫腔积血时先行导尿排空膀胱,徒手进宫腔取出血块,以便恢复宫缩。软产道损伤者立即缝合。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篇3

产后出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产后出血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产后出血在产前、产时、产后如何预防和护理尤其重要。在抢救产后出血时,护理人员要镇定,做到有条不紊,切忌手忙脚乱,一边采取止血措施,如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等,一边要迅速通知医生,现将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1产后子宫收缩乏力

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有产程过长、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子宫过度膨胀和精神紧张等因素,所以在孕妇入院时全面了解并观察其全身情况、产科情况。在观察和护理中注意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消除其心理紧张情绪,让产妇知道分娩是正常生理过程,并不是疾病,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如果产程进展异常,产妇又十分疲劳,经阴道分娩困难时,应准备剖宫产,胎儿娩出后,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采取针对措施,子宫收缩不良引起的出血,表现为子宫软、轮廓不清,有血块或者暗红色血液间断性自阴道涌出(因宫缩时好时坏,出血时多时少),应予以加强宫缩、按摩子宫、密切注意产妇出血量、宫缩情况,进行心电监护,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

2胎盘因素

因为胎儿娩出后,胎盘组织残留于子宫腔内,形成异物,可以影响子宫正常的收缩和缩复,使胎盘剥离处的子宫血窦不能闭合而发生产后出血,所以剥离胎盘时不可用力牵拉脐带或揉压子宫,并且知道胎盤剥离时的征象,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娩出并且测量出血量,以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手取胎盘或行钳刮术等,如果经以上处理不成功,应该考虑是否存在胎盘植入,这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3软产道损伤

如果宫缩良好,胎盘胎膜完整娩出后仍有持续阴道出血,且为新鲜血液,要考虑软产道损伤,软产道损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裂伤以及子宫下段裂伤,如急产(宫口可能未完全开全)和巨大胎儿娩出。所以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产妇应用腹压,切忌着急,在宫口未开全的情况下,快速娩出胎儿,造成软产道损伤,如果裂伤,应仔细检查并挟持出血部位,缝合止血。

4凝血功能障碍造成的出血

如果经检查不存在宫缩乏力、胎盘残留、软产道损伤等原因,且阴道出血为不凝血无血块形成,应该考虑凝血功能障碍,及时通知医生及请血液科会诊,协助治疗。

5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篇4

1妊前期

组织卫生知识讲座,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使育龄夫妇加强避孕措施, 减少人工流产率, 因产前有人工流产史者, 容易造成胎盘粘连及胎盘残留, 导致产后出血。

2妊娠期

2.1做好孕期的保健工作, 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处理, 对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2.2对具有较高出血危险的产妇, 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 这类产妇包括: (1) 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者; (2) 高龄初产妇和低龄孕妇; (3) 有子宫肌瘤剔除史; (4) 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 (5) 妊高征; (6) 合并糖尿病, 血液病等; (7) 宫缩乏力, 产程延长; (8) 行胎头吸引, 产钳等助产手术助产, 特别是并用宫缩剂更需注意; (9) 死眙。

3分娩期

掌握各产程时限, 发生产程进展缓慢, 延长或停滞, 及时处理, 特别是应将第二产程控制在2 h以内, 第三产程控制在15 min以内。

3.1加强第一产程的监护

3.1.1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 产妇由于缺乏正常分娩的知识以及对宫缩阵痛认识不足, 高度紧张, 易导致低张性宫缩乏力, 因此, 我们应对其多加陪伴, 使产妇感到支持、安慰、信赖、消除产妇的焦虑, 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度过分娩阶段, 并在宫缩间歇期间帮助其摄入一些清淡有营养的半流质饮食, 注意水分的补充, 以储备能量增强体力。

3.1.2应有专人守护, 密切观察其宫缩频率, 强度, 持续时间, 若出现宫缩乏力, 应报告医师, 在观察中及时的行肛查或阴道检查, 以了解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情况。

3.1.3严格阴道检查, 监护产程应尽量使用肛诊, 肛诊不清或产程进展缓慢时, 应在严密消毒下行阴道检查, 因反复多次的阴道内诊, 易使产妇受到宫风感染, 产褥感染增加, 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对于反复阴道检查, 应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3.2重视第二产程的处理, 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 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 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师在场守候, 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作会阴侧切, 不能姑息, 以免造成严重的软产道撕裂伤, 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掌握保护会阴的技巧, 对已有宫缩乏力者, 当胎肩娩出时, 即肌注催产素10 U, 并继以静滴催产素, 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3.3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盘未完全剥离之前, 不可强行牵拉脐带, 若胎儿娩出30 min, 胎盘尚未娩出而滞留于官腔, 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时, 应设法将胎盘迅速娩出, 立即肌注催产素, 促进子宫收缩并以手牵拉脐带使其娩出, 经以上处理无效时, 再次消毒会阴, 更换手套, 行人工剥离胎盘术, 剥离后应仔细检查其是否完整, 有无残缺, 术后给予抗菌素药物防止感染, 并以富缩剂加强宫缩, 继续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 生命体征的变化。

4产后期

胎儿娩出后, 产妇应继续留产房观察两小时, 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 h, 应重点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

4.1防止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娩出后, 应密切注意阴道出血量, 以及子富收缩情况, 若出血不止, 但能凝固, 应考虑子宫收缩乏力, 有时虽然阴道出血量少, 但产妇出现失血过多症状, 如面色苍白, 心慌, 出冷汗, 头晕, 脉细弱, 血压下降, 检查子宫轮廓不清, 摸不到宫底或宫底上升, 应警惕隐性产后出血, 应通知医师, 同时立即按摩子宫, 以刺激子宫收缩, 使宫壁血窦闭合而止血, 同时肌注或静注催产素, 必要时重复一次, 排除高血压后, 可肌注麦角新碱, 若出血较多, 病人一般情况差, 应协助医师急查血象, 生化, 并及早建立静脉通道, 以双管输液, 迅速补充血容量, 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2产后应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 其出血特点是, 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 血液能自凝, 若裂伤损伤小动脉, 则血色较鲜红。

4.3观察小便情况, 防止因尿潴留而影响子宫收缩, 导致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护理教学查房(定稿) 篇5

吴琴护士长: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依时间发生的早晚分两种:早期产后出血或原发性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胎盘娩出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发生最多、最常见。晚期产后出血或继发性产后出血:是指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后至6周的任何时间的子宫大出血。

产后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治疗原则是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为了以后在护理方面做得更好,今天组织大家一起针对产后出血进行教学查房。下面有请责任护士吴苏娟介绍患者基本情况。

吴苏娟:

患者,江玉琳,女,26岁,主因“孕39+2周,下腹不规则疼痛3小时入院”。自诉孕足月,下腹不规则疼痛3小时。入院时情况: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触诊不明显,双下肢无水肿,腱反射正常,产科检查:宫高34cm,腹围98cm,胎位LOA,胎心150/min,阴道检查未查。

入院诊断:孕39+2周G1P0LOA先兆临产。

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低流量吸氧,胎心监测,指导胎动计数,密切观察胎动、胎心。2月27日缩宫素引产,产程进展顺利,于16:10宫口开全进产房,于16:22在会阴侧切下,顺娩一活女婴,评分10分,产后子宫收缩差,出血750ml,予缩宫素等促宫缩治疗后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不多,予输红细胞悬液2u,产后予预防感染补血、对症治疗,泌乳量足,子宫复旧佳,恶露量少,色淡红,大小便正常,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痊愈出院,住院5天。

出院时情况:术后第四天出院,无不适,乳汁分泌畅,子宫收缩好,宫底脐下三横指,恶露量少,色淡红,会阴切口甲级愈合,复查血常规,电解质正常。

【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

(一)护理诊断

1.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产后子宫继发生出血有关。

2. 生活自理缺陷 与产后出血,使产妇活动受限,需卧床时间长有关,加之失血、贫血。

3. 焦虑 与担心生产安全有关。

4. 知识缺乏 与不了解产生并发症有关。

5. 有感染的危险

与产生继发性出血使患者抵抗力低、易感染及会阴侧切伤口有关。

(二)护理目标

1.当日组织灌注量得到及时补充,出血及时得到控制。

2.1周内血红蛋白基本恢复正常,产妇疲劳减轻,基本生活可以自理。3.产妇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护理。

4.产妇了解产生出血的注意事项,知道产生可能出现的危险。5.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计划与实施】

(一)组织灌注量不足的护理措施

1、积极寻找出血原因: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裂伤及子宫收缩情况,并重视患者的主诉。

2、持续监测产妇生命体征,针对出血原因,遵医嘱给予正确的处理。

3、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4、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

(二)生活自理缺陷的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日常生活。

2.常用物品放在易取的地方。

3.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

(三)焦虑的护理措施

1.医护人员服务热情、周到、技术熟练,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主动了解和观察患者的各种需求,及时给予帮助,满足其需求。

3.讲解产程大致经过,产时配合的注意事项,以及减轻产痛的方法和胎儿自我监测的方法。

(四)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的顾虑给予解释或教育。

2.指导有关产生出血的症状及必须立即就医的状况。3.指导产妇按摩子宫。

4.进行产生饮食及用药指导。5.加强母乳喂养指导。

(五)感染的危险的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

2.恶露需处理干净,每天做会阴护理。3.助产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

4.指导产妇穿宽松棉内裤,及时更换卫生护垫。

5.进食高营养、高热量、富含铁剂的食品,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吴丽荣:【护理效果评价】

1患者经过以上治疗护理措施,已解决的护理问题:①组织灌注量改变②生活自理缺陷③焦虑④知识缺乏⑤有感染的危险。2小时内组织灌注量得到及时补充,出血及时得到控制;1周内血红蛋白基本恢复正常,产妇疲劳减轻,基本生活可以自理;产妇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护理;产妇了解产生出血的注意事项,知道产生可能出现的危险。

2产妇了解产生出血的注意事项,知道产生可能出现的危险。3了解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性。【查房重点】

(一)产后出血按其病因分为四大类

1.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可由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分娩过程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异常头先露或其他阻塞性难产,致使产程过长,产妇衰竭;产妇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妇贫血、妊高征或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宫缩。2软产道损伤

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或)阴道已有裂伤。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而会阴切开过小胎儿娩出时易形成会阴严重裂伤,过早会阴侧切也可致切口流血过多。

3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或)胎膜残留。

4.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本身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二)治疗原则

1. 止血,去除病因,给止血药物。、2. 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3. 修复损伤。

4. 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常用药物:缩宫素、维生素K1、酚磺乙胺、氨甲苯酸、血浆、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酐。吴琴护士长:【讨论】 1.关于产后出血的预防

1)产前预防:对患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者要及时治疗。对双胎、巨大儿、羊水多多、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史的产妇应做好预防宣教。

2)产时预防: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消除紧张情绪。重视第二产程的处理,要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注意保护会阴和适时会阴切开,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监测出血情况。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及软产道有无裂伤。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2.关于心理护理

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病情发展迅速且严重,患者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恐惧等情绪,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应对产妇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价,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暗示等心理指导,稳定产妇情绪。

3.关于知识缺乏

(1)指导产妇进行按摩子宫(2)帮助产妇保持情绪稳定

(3)正确指导进行早期母乳喂养,以刺激子宫收缩

(4)告知产妇注意产褥卫生的重要性和严格避孕的措施(5)嘱咐产妇产后42天回院复查

4.必须及时准确判断出血原因,并积极给予正确处理 【评价】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篇6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69-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1],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之内,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目前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做好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发生36例产后出血产妇,旨在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急救护理与防治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发生产后出血产妇36例,年龄19岁~43岁,平均29岁; 36例均本院分娩,剖宫产8例,产钳助产4例,顺产14例,出血量500 mL~800 mL 15例,801 mL~1 600 mL 13例,>1 600 mL 8例;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7例,胎盘因素5例,软产道损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转上级医院抢救1例好转后出院,35例在本院抢救均治愈出院。

2.急救护理

2.1组织抢救

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护理人员应立即到位,明确分工,听从指挥,紧密配合抢救小组其他成员,迅速协助医生及时、有效地止血,切忌惊慌失措,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2.2常规护理

帮助产妇保持正确的体位,休克时采取中凹卧位(即抬高头胸20°,抬高下肢30°),有利于呼吸,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昏迷者将头偏于一侧;同时注意保暖;上保留尿管观察尿量;监护仪持续监测产妇的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准确统计出血量并做好记录,识别发生休克的症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并做到执行医嘱及时准确。

2.3 迅速补充血容量

迅速及时有效补充血容量,是防止失血性休克之关键。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使用12号~16号静脉留置针为宜,以保证通道畅通,正确掌握输液速度,避免输液不足加重休克或输液过快发生肺水肿。本组36例出血产妇,30例及时建立了有效的静脉通道并正确补充血容量,26例没有发生休克,4例因出血凶猛发生休克;3例未能及时建立了有效的静脉通道,3例血容量补给不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

2.4 保持呼吸通畅,有效及时吸氧

失血使全身脏器血液灌流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采用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3],流量为4 L/min~6 L/min,密切观察面色、口唇周围、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机体缺氧是否得到改善,休克症状是否缓解。本组36例出血产妇,均及时给予双鼻导管4 L/min~6 L/min流量吸氧,其中1例转为面罩吸氧,所有病例均无需气管插管。

2.5查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

产后出血多表现来势凶猛,护士应积极抢救,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争分抢秒、迅速止血。及时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若为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按摩子宫、宫缩剂的应用、宫腔纱条填塞、结扎子宫动脉或骼内动脉,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若为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出血,要及时准确缝合;若为胎盘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血;若为凝血功能障碍,针对原发病积极采取正确治疗措施。本组36例出血产妇,子宫收缩乏力27例,25例经宫缩剂的应用及按摩子宫后,出血减少,病情稳定,2例经促宫缩治疗效果不佳,预宫腔纱条填塞后出血控制;胎盘因素5例中,胎盘粘连4例,经人工剥离术后,出血得到控制,胎盘早剥1例,发现后及时予剖宫产且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加强宫缩处理,出血控制;软产道损伤3例,经及时修补缝合而止血。凝血功能障碍1例,经输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凝血功能得以改善后转上级医院救治好转出院。其余35例产妇均本院治愈出院。

3.护理体会

通过对36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本人得出体会:只有加强预防,及早识别,与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诊疗护理措施相结合,方能有效控制、减少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

(1)产后出血往往发生较快且来势凶猛,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危,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建立完善的抢救组织是关键环节之一,当发生产后出血病人时能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到位,并能很好地协助以提供各方面的关系(技术力量、人力、车辆、血源、设备等),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重视孕前、孕期保健工作对于凝血功能障碍、重症肝炎等不宜妊娠的妇女,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建议采取避孕措施避免怀孕。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对可能导致产后出血高危妊娠者,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妊娠合并症。

(3)加强分娩期监护第一产程:做好心理指导,消除孕产妇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指导好产妇饮食、活动、休息,积极鼓励宫缩间歇时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指导及时排便、排尿,避免体力过度消耗,防止产程延长,做好术前及预防大出血的准备。第二产程:常规产前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胎儿娩出后立即静滴催产素,同时掌握催产素的使用指征、用量及滴速,防止宫缩过强造成急产、软产道损伤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适度行会阴侧切术;胎头、胎肩娩出要慢;胎盘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注缩宫素及舌下含服米素(除有禁忌证),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第三产程: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或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娩出胎盘,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儿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软产道,及时缝合裂伤,如有阴道壁、会阴血肿应及时切开缝合,注意结扎出血点,必要时阴道内填塞纱布。

(4)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4],故产妇分娩后应常规留产房观察2小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面色及全身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后大出血发生休克早期的症状,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要保持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及急救的准备。如果2 h阴道出血超过200 mL应积极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5)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其抢救重要的一环重在及时发现与果断处理[2] [3]。因此,产科护士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技术操作,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掌握产后出血的救治急救技术, 熟悉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方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救治。其次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再次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争分抢秒、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辛会英,刘春侠.妇科产后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5):636637.

[2]韩枫.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7A):1731.

[3]梁小群.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当代医学, 2011,17(22):70-71.

[4]蓝凤飞. 60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8(30):84-85.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分娩1265例, 筛选出资料完整, 记录详实的产后出血21例, 年龄19~43岁, 平均 (28±1.2) 岁;初产妇10例, 经产妇11例;单胞胎19例, 双胞胎2例;顺产8例, 剖宫产13例;胎儿体质量不足4kg 12例, 体质量>4kg 9例;阴道明显血肿1例;子宫切除1例。出血原因分析:子宫收缩乏力12例, 胎盘因素5例, 软产道损伤2例, 妊娠合并症导致出血2例。

2 护理措施

2.1 产前护理

产前护理重在心理调适。入院时就及时开展心理调适, 主动与孕妇及家属沟通, 倾听孕妇的想法, 引导孕妇正确认识分娩, 掌握分娩常识, 以缓解紧张情绪。病房的布置要舒适洁净, 关心孕妇睡眠、饮食和精神状况, 向孕妇介绍科室情况, 参观待产室、产房, 介绍责任医师的精湛医术和助产士的优良护技, 以消除思想顾虑, 克服焦虑情绪。帮助孕妇了解妊娠、分娩常识, 指导产妇做好产后应对措施, 向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 指导产妇合理膳食, 确保产妇思想上准备充分, 精神放松可以减少产后出血, 有利于顺利分娩。

在加强产前健康教育的同时, 我们要认真做好产前监护, 筛选出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病例, 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高龄产妇、羊水过多、子宫肌瘤、高血压、巨大儿、双胎、贫血、肝脏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早处理, 在产妇分娩前充分做好可能的抢救预案, 同时要如实告诉孕妇及家属, 是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2.2 产时护理

第一产程护理:这一阶段子宫有规律性宫缩到宫口开全, 此期间产妇经历宫缩疼痛, 担忧分娩安全, 情绪紧张恐惧, 个别产妇出现情绪宣泄, 导致体力消耗过快, 可能造成宫缩乏力, 致使产程延长, 诱发大出血。在这一阶段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尤其重要。要耐心倾听产妇的述说, 观察产妇的膀胱充盈度, 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而影响子宫收缩, 导致出血。要密切关注产妇情绪变化, 引导产妇放松, 根据孕妇情况及时听胎心、做阴道检查, 触摸子宫收缩情况, 了解产程进展, 要以温和的言语与产妇交流, 以熟练的操作为产妇检查, 医护人员的耐心、细致、有条不紊都会对稳定产妇心理, 平定产妇情绪起到积极作用, 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第二产程护理:这一阶段是指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是顺利生产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 初产妇一般情绪波动较大, 分娩时间也较长, 面临严峻考验。在关注阴道出血量的同时, 要注意观察产妇的面色、血压和脉搏, 护理人员要安抚产妇情绪, 指导产妇集中精力, 学会分配体力, 合理应用腹压, 正确调理气息, 有效缩短产程, 避免产后出血。对于宫缩乏力的产妇, 可采取按摩子宫、刺激宫缩等方法防止出血。

第三产程护理:这一阶段护理的重点是预防产后出血。一定要密切注意胎盘剥离的征象, 千万不可过早用力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要确认胎膜是否完整, 是否有缺损, 是否有软产道损伤, 及时缝合以止血;在缝合会阴切口前, 检查阴道前后壁, 以免遗漏血肿。切口缝合时, 打结松紧要适宜, 这是防止血肿的关键;如发现胎盘有缺损, 要行宫膜探查取出残留组织;有出血倾向者的产妇, 及时静脉点滴催产素, 预防产后出血;密切关注子宫收缩情况, 关注阴道出血量;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适量应用宫缩剂, 可以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并能减少部分病例的出血量。及时发现产妇的不良反应, 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产后出血。如果发生产后出血, 应第一时间通知医师, 同时做好抽血、验血、配血试验, 保证能及时输血。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者, 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 软产道损伤, 胎盘因素, 妊娠合并症等。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其产生主要是由于产程延长和子宫过度充盈所致, 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常见因素有:羊水过多、双胎妊娠、巨大儿、尿潴留等, 精神紧张和妊高症也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分娩用力不当, 腹压过大, 子宫收缩力量过大, 可能造成胎儿快速娩出, 从而导致阴道撕裂。有的妇女不注意经期卫生, 有的患有子宫内膜炎症, 多次人流后子宫内膜层损伤, 这都可能导致胎盘粘连并诱发宫缩乏力[3]。常见产后出血高危妊娠合并症有: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妊娠疸瘀、死胎、羊水栓塞等, 都可导致产后出血。

术后一定要作好出院患者的健康宣教, 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 减少产后出血的可能性, 发现产后出血时, 一定要及时就医, 急性产后失血的产妇, 大多情绪紧张, 恐惧心理严重, 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 及时安慰产妇, 使产妇信赖医务人员, 配合各项护理措施, 以尽快控制病情。本组21例产后出血患者, 均医治及时, 护理得当, 病情迅速控制, 无死亡病例。

产后出血严重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科医护人员要做好孕期与产后的健康教育工作, 以精湛的技术、和蔼的态度做好产程护理, 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 有条不紊地做好救护工作, 把产后出血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期间, 资料完整, 记录详实的产后出血21例护理措施。结果 21例均医治及时, 护理得当, 病情迅速控制, 无死亡病例。结论 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4.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8-172.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篇8

1 概述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残留或滞留、凝血功能障碍等,其影响因素有多种,如人工流产、多次分娩、产后出血史、难产史、贫血、血液病、肝炎等。妊娠期羊水过多、胎儿过大、胎盘前置、妊娠高血压,以及分娩时期精神过度紧张、产道撕裂,产程过长等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2],各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不同原因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症状不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也不同,根据发病的原因找到临床安全有效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方法是解决此难题的关键,对降低孕产妇因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寻求安全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措施对于减少产后出血是十分必要的。

2 原因

产后出血原因可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4类。其中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占70%~90%。

3 临床表现

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胎儿娩出后立即出血,多因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数分钟出血,则与胎盘因素相关;胎儿娩出后出血多,多因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持续性阴道流血且无血凝块,多为凝血功能障碍;阴道出血不多,但产妇失血明显伴阴道疼痛,多为隐性软产道损伤(阴道血肿)。

4 预防及护理

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医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如医护人员慌了手脚,会给产妇带来强大的精神压力,更不利于病情的稳定。在寻找出血原因的同时进行一般处理,包括向有经验的助产士、上级产科医师、麻醉医师等求助,通知血库和检验科做好准备;建立双静脉通道,留置尿管,记录尿量;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氧;交叉配血;进行基础的实验室检查,并行动态监测等。从总体来说,加强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同时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防止失血性休克;积极预防产后感染。

4.1 产前护理预防

预防产后出血应从妊娠期开始,定期产前检查,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及时纠正贫血,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及早治疗相关疾患,适时终止妊娠;做好避孕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对有产后出血危险的孕妇加强产前检查,并保证就医环境的可靠度;提倡住院分娩。

4.2 产时护理

(1)第一产程:初产妇对分娩有紧张、恐惧心理,医师、护士、助产士要认真细致,态度和蔼,耐心解释,助产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亲切的语言和治疗性身体触摸等技巧,既有利于与产妇更好的沟通,也有利于治疗和护理操作,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注重休息和饮食,进食高热量饮食,防止疲劳和产程延长,合理应用宫缩剂及镇静剂。缩宫素应从小剂量开始,专人专护,密切观察宫缩及胎心情况,及时调整滴速及用量,甚至停用。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产程异常并报告医师积极处理,防止产程延长。(2)第二产程:在心理和生理上对产妇进行护理。创造一个有利于产妇心理的环境,产房应清洁宁静。注意保护会阴,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作会阴侧切或会阴正中切开,正确运用腹腔压力,避免娩出过快过猛,损伤软产道,操作规范轻柔。胎儿娩出后立即检测出血情况,并常规应用缩宫素,使用方法为缩宫素10U肌内注射或缩宫素5U静脉推注,也可缩宫素10~2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以100~150ml/h速度静脉滴注,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3)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正确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或牵拉脐带,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胎儿娩出后1~3min钳夹脐带对胎儿更有利,仅在怀疑胎儿窒息而需及时娩出并抢救的情况下才考虑娩出后立即钳夹并切断脐带[3]。正确娩出胎盘,准备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认真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如出血多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注意观察软产道有无裂伤、血肿等,如有裂伤及时缝合,血肿应切开清除积血,缝扎止血或碘仿纱条填塞血肿压迫止血,24~48h后取出。

4.3 加强产后观察

产后2h是产后出血的高危阶段,应将产妇留置在产房观察,密切注意产妇一般情况、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记录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4]。预防性应用缩宫素后,不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但接生者应在产后常规触摸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3]。嘱产妇保持会阴清洁,预防伤口感染。产后30min内新生儿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早吸吮,可使脑垂体分泌释放内源性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的发生,所以应鼓励产妇早期哺乳(尤其是初产妇无哺乳经验者),做好出血量跟踪[5]。产妇回母婴同室病房后也应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尤其是产后4~6h,应2h巡视1次,按压子宫,并指导产妇按摩子宫,及时排出积血,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而导致出血。鼓励产妇进食,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摄取,使产妇保持充沛的精力,避免因乏力导致出血,同时也增强了机体的抵抗力。

5 小结

产后出血是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产后出血的原因可为多因素,需全面考虑。临床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认真观察阴道出血情况,注意出血特点,包括出血量、血液形状、血液色泽和出血频率。注意观察子宫软硬及缩复情况,同时积极补充血容量、治疗休克,寻找病因,对因治疗。所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干预和预防措施,才能提高分娩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产科质量,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诊断,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215.

[2] 高云荷.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58-259.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9):641-646.

[4] 李静.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9):1069-1071.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篇9

1 产前护理

1.1 加强妇女宣教工作, 凡有重症疾病暂不宜妊娠者, 暂缓受孕。孕前要做好避孕指导, 减少人工流产, 避免宫腔操作。

1.2 了解孕妇的继往病史、家族史、妊娠分娩史及本次妊娠的高危因素,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羊水过多、高龄初产妇、妊娠合并肝炎、有剖宫产史等。超声检查确定胎儿大小、胎方位, 准确测量骨盆各径线, 对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不宜继续妊娠的妇女, 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1.3 加强孕期保健, 向产妇讲解有关分娩知识, 消除恐惧心理, 定期产前检查。注意指导孕妇正常饮食和休息, 避免临产时过度紧张与疲劳, 保持体力, 以保证顺利分娩。

2 产时护理

2.1 第一产程:

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增强分娩信心。严密观察产程, 勿使产程延长, 指导产妇进高能量饮食, 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充分休息, 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注意胎心、宫缩情况, 定期肛查, 了解宫口张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

2.2 第二产程: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胎心变化, 注意保护会阴, 防止软产道损伤。告知产妇要与助产人员配合, 教会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不要用力过猛, 对有可能发生出血者, 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师在场守侯, 如宫缩过强, 应给予镇静剂。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会阴侧切, 接产技术要规范, 遵循1-1-1原则, 即胎头娩出1 min, 胎肩娩出1 min, 胎体娩出1 min, 使子宫有收缩、缩复的过程[1]。当胎儿娩出后立即宫底注射缩宫素10 U, 同时用缩宫素20 U加5%葡萄糖500 m L静脉滴注6 h, 以促进子宫收缩, 防止出血。

2.3 第三产程:

准确测量产后阴道出血量, 注意胎盘情况, 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 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 以帮助胎盘娩出, 胎盘娩出后助手稍用力按摩子宫, 接产者以旋转法娩出胎膜, 防止断裂。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软产道有无损伤, 如有及时缝合;若为阴道血肿,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 清除血块, 止血缝合, 注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各种助产器械。

3 产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 h, 所以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 h, 严密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 认真执行产后观察常规, 观察脉搏、血压, 膀胱、会阴伤口、阴道出血情况, 正确估计出血量, 肛门有无坠胀等。注意子宫的隐性出血及外出血, 每次检查宫底时必须按压, 将宫腔内的积血挤出, 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尽量准确估计出血量, 若产后2 h内出血量≥100 m L, 产程中出血量≥200 m L, 必须寻找原因, 如因宫缩乏力出血, 表现为开始时出血量不多, 子宫收缩时减少, 松弛时增高, 出血色红并有血块, 有时血液积于宫腔, 检查时可有宫底升高、变形甚至子宫轮廓不清。此时, 应立即按摩子宫, 清除宫腔内积血, 如因软产道裂伤引起的出血, 多为持续出血, 呈鲜红色, 应立即检查产道, 缝合伤口。如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多为暗红, 间歇排出, 小块胎盘碎片或胎膜残留一般不会立即引起产后大出血, 多为在产褥期发生出血。胎儿娩出后, 应仔细检查胎盘的完整性, 如果发现胎盘有缺损, 应行宫腔探查, 用纱布裹住手指, 擦试宫腔四周。如果胎儿娩出后, 胎盘未自行剥离, 在行人工剥离时, 如感觉胎盘剥离困难, 应考虑有胎盘粘连或植入的可能, 立即停止剥离以防大出血和子宫穿孔。部分性胎盘植入, 可先行药物保守治疗, 植入的胎盘大多可变性坏死脱落排出;如胎盘全部植入则应考虑行子宫切除。如血中无凝块, 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重点监护2 h内的出血情况, 但也不能忽视2 h以后的出血情况, 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要定期巡视, 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3.2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 h后至产后6周阴道大量出血[2]。应详细了解病史、人工流产史、本次妊娠经过、分娩方式、胎盘胎膜剥离过程、出血量等。检查子宫大小, 宫口有无堵塞物, 是否关闭, 宫底有无压痛, 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胎盘残留及胎盘植入, 以及胎盘植入侵入子宫肌层的深浅和血液供应情况。对胎盘、胎膜残留和胎盘种植面复旧不全者应给予刮宫术。对晚期产后出血, 出血量不多者, 可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出血量多者, 产妇常处于休克状态, 应先抗休克治疗, 让患者平卧、吸氧、保暖, 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尿量、会阴部伤口及恶露等, 快速补液扩容, 必要时输血, 按医嘱给予抗生素, 预防感染, 纠正酸中毒, 预防心肾功能衰竭。产妇休克纠正后, 更要关心体贴产妇, 做好精神护理, 解除紧张情绪, 给予足够的营养, 改善产妇的一般状况, 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使患者早日康复。

4 预防

做好妊娠期预防保健工作, 孕期进行肝功、血常规、尿常规、凝血机制及产科超声检查, 及早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给予恰当预防, 积极治疗。正确处理三个产程, 避免产程延长, 保护好会阴, 牵拉脐带时手法要正确, 时间要准确, 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是否完整, 准确估计阴道出血量, 加强保暖措施,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 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5 小结

产后出血情况危急, 大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因急性失血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镇定, 密切配合医生, 快速进行抢救, 给予保暖、吸氧, 注意呼吸道通畅, 促进宫缩, 及时补液、输血、扩容, 改善微循环,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护理技能, 熟练掌握急救常规、急救技术和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 才能做到忙而不乱, 有条不紊, 协同医生, 挽救患者生命。所以平时就应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理技术, 及时筛选出高危孕妇, 加强分娩时监护, 正确处理产程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 缩短产程时间, 提高分娩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 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潘琢如.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5) :261.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2例产妇,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中最大年龄为37岁, 最小年龄为20岁, 平均年龄 (27.75±7.35) 岁, 其中初产妇31例, 经产妇15例;试验组中最大年龄为38岁, 最小年龄为21岁, 平均年龄 (27.98±7.43) 岁, 其中初产妇33例, 经产妇13例。2组产妇的年龄、产次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 包括止血处理、用药处理等等;试验组采用重点预防产后出血的加强护理模式, 具体措施为: (1) 产前预防, 首先是在产妇分娩前适时监测凝血系统功能, 发现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应提前做好相关应对产后出血的措施。其次是按照规范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 包括羊水量、胎儿的数量、胎儿健康状况、胎儿大小等等, 双胎或者多胎、胎儿体积较大、羊水较多的产妇应纳入产后出血高危范畴, 及时做好相关应急准备。第三是详细了解产妇的分娩史, 尤其是对于经产妇要详细了解既往史, 如果产妇存在分娩出血史或者难产史则要纳入产后出血范畴, 积极做好相关应急准备。第四是分辨分娩过程中容易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比如产妇为难产、急产或者产程过长, 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应用缩宫素, 并给予子宫按摩等护理干预。第五做好第三产程的应对准备, 当产妇顺利娩出胎儿之后, 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产妇用力将胎盘娩出, 并及时给予适量的缩宫素辅助胎盘娩出。在此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 及时对出血量进行评估。 (2) 产后护理, 首先是注意观察产妇的体征情况, 注意口唇、皮肤、指甲、黏膜颜色变化情况, 并密切监测产妇的体温、血压、脉搏、心率以及尿量, 观察产妇是否出现休克症状。其次是针对已发生大出血的产妇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为产妇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 预先做好各项输血前的准备措施, 及时补充循环血量, 并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维持产妇的血压处于稳定水平。第三是及时收集和观察产道流出的血液, 包括量、气味、质地、颜色以及有无血凝块等等, 积极做好产后出血并发症的预防。第四是严格按照医嘱对产妇应用止血药、缩宫素等药物, 并注意观察产妇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第五是密切配合医师检查出血的原因, 从而尽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彻底纠正产妇的出血症状。最后是做好感染的预防, 要保障病房干净卫生, 定期开窗通风, 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 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及时更换产妇的衣被、卫生垫等等, 并采用浓度为1%的新洁尔灭对会阴部进行清洗, 避免受到病菌的侵袭而引发感染。在此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 耐心回答患者疑问, 有技巧地交代病情等, 避免由于产妇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止血效果[2]。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中有3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中有16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78%, 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24.37, P<0.05) 。同时, 在发生出血的产妇中, 试验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保障“母亲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已经成了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率, 是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 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2例产妇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 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由此表明,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重点预防产后出血的加强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减少产后出血量, 缩短产妇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宁霞.人性化护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9) :1213-1214.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篇11

[关键词] 围产期;产后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171-02

产后出血指分娩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1]。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原因中最重要因素,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及早预防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的关键。本研究对25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实施预防护理指导,分娩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阴道分娩初产妇500例,年龄21~35岁,平均(28.4±5.6)岁;单胎孕龄36~40周;阴道分娩。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怀孕周数、胎儿大小、胎心搏动、孕妇宫高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主要方法有严密观察产程、分娩后进行子宫按摩、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等各指标严密监察。治疗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专业的助产士全程陪伴产妇,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疼痛安抚、行为指导、产后干预等方法护理。对两组产妇的产程、围产期阴道出血量、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使用()表示,组间均数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孕妇的全身及局部情况直接影响着产后子宫收缩及凝血功能。准备怀孕前应治疗全身性疾病,加强体质。局部性因素应在怀孕前治疗。产前检查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的均应列入专案管理,加强监护,积极应用产后出血评分,加强预测。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有全身因素与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精神紧张、产后过度使用镇静剂、麻醉剂等药物、产程时间过长、难产等。局部因素多见于多胎妊娠、羊水过度等。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影响与失血量、失血速度、产妇身体素质相关。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围产期对初产妇进行有效采用护理干预,对实施相应的心理指导安抚以及产后康复护理,可明显预防或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发展。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过程[2]。分娩时产妇会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时,要严密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急她们之所急,想她们之所急[3]。分娩过程中疼痛,可分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因此,对治疗组的产妇说明疼痛原因、疼痛的时间与频率,疼痛与分娩的关系,这样可使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明显缓解疼痛及因疼痛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对产妇进行呼吸与“触摸-放松”训练;在分娩过程中与其言谈,同时进行腹部按摩转移其注意力,可有效减轻疼痛。

分娩时指导产妇调节呼吸、正确运用腹压,宫缩间歇尽量放松,适当休息。同时鼓励产妇,增加产妇分娩信心,可确保产妇顺利分娩。分娩后指导其安静休息,产后24 h内尽量饮水、排尿,可降低产后尿潴留。产后干预主要为子宫按摩及早吸吮、早接触。产后24 h内密切检查子宫收缩情况与阴道流血量[4]。每30分钟内检查宫底高度、按压宫底、按摩子宫1次,这样可及时排除子宫内积血,刺激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及早恢复[5]。对子宫复旧不全患者特别留意,给予促宫缩药物,必要时需使用抗菌素消炎治疗[6]。围产期产妇建议适当下床活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促进排便,有利于产后恢复[7]。通过两组比较观察,对阴道分娩的初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总产程缩短,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生理及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并可促进产妇产后健康恢复。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

[2] 顾炜,李小妹,李霄林,等.松弛疗法对分娩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35.

[3] 宁英华.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95-96.

[4] 李志英,张爱东.产褥期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4,2(1):93.

[5] 禹志霞,惠培业.人性化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82-83.

[6] 马丽娜.已自然分娩产妇与临产妇互动临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01.

[7] 赵洁.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16-117.

(收稿日期:2011-12-29)

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抢救及护理 篇12

1 产后大出血的预防

(1) 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孕,必要时应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减少人工流产。重视对高危孕妇的产前检查,提前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入院,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2) 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注意产妇休息、饮食,防止疲劳和产程延长;合理使用镇静剂。第二产程:认真保护会阴,正确掌握会阴后、侧切开指征和时机;阴道手术应轻柔规范;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避免胎儿过快娩出,造成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不过早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可等待15 min;若有流血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有无缺损,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及血肿。 (3) 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 h是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 h.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产妇回病房前应排空膀胱,鼓励母亲让新生儿及早吸吮奶头,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2 病因

发生产后出血大致为四种原因: (1) 子宫收缩乏力,是由于产程延长或难产之后,产妇体力衰竭,精神过度紧张或临产后使用过多镇静剂、多胎、巨大胎儿及患有全身慢性疾病等,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有退行性变,如分娩过多致子宫肌壁水肿等异常改变子宫肌肉收缩不良,血窦不易关闭而发生产后大出血。 (2) 由于膀胱充盈使剥离胎盘滞留宫腔,胎盘嵌顿,胎盘剥离不全,以及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都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 (3) 软产道撕裂伤或子宫破裂,多见于胎儿过大,急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产力过强,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或未及时检查发现软产道撕裂伤时,均可导致产后出血。 (4) 凝血机制障碍。产妇患有全身性出血倾向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重症肝炎、肝硬化等引起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及妊娠中毒症、宫内死胎滞留过久及羊水栓塞等,因损伤的胎盘及蜕膜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的羊水产生大量凝血活酶激活凝血酶系统,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继而发生产后大出血。

3 抢救与护理

(1) 严密观察病情。产后24 h内严密观察产妇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阴道出血量多,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打哈欠,出冷汗等休克征象,应立即去枕平卧,保暖,吸氧,测血压、脉搏并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检查诊断和处理。 (2) 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对急性出血征象凶猛的应立即采取大血管穿刺进行输液,如休克严重血管塌陷不易穿刺,应配合医生尽快做静脉切开,建立通道,不宜反复无效穿刺,而贻误抢救时机。视病情给两路液体:一路给升压药物,一路输血输液,在静脉穿刺同时抽血查血型,做交叉配血试验,以尽快配备输血。 (3) 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针对病因及时处理,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必要时手术止血。如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者,应立即按摩子宫,按压出宫腔内积血和凝血块,肌注催产素20 U.软产道撕裂伤,应及时缝合止血。胎盘剥离不全的进行手取胎盘,如胎盘植入者不能强行剥离应采取手术处理,对子宫破裂、撕裂伤严重或出血迅猛,采取填塞止血等措施。不能奏效者,应及时做好子宫切除手术准备,以达到及时阻断出血原因的目的。对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应清除病因,纠正休克、酸中毒等。 (4) 密切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及出血量多少,可用弯盘浸湿纱布数量测定积血、出血量,做好特护记录,并留置导尿,记录出入量,尿量30 m L/h以下说明血容量不足,尿量少于20 m L/h说明血容量严重不足,需加快补液速度,并随时报告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5) 对重症患者抢救要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地进行,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出血情况,每5 min~10 min测量血压1次,血压平稳后减少测量次数。注意子宫的高低位置、硬度,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便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产后要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定时冲洗消毒,预防感染,增加产妇营养,促进早日康复。

4 体会

上一篇: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下一篇:多项式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