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产后出血

2024-11-26

早期产后出血(共9篇)

早期产后出血 篇1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妇产科医生面临最有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发病急, 发展快, 可造成产妇并发症增加, 因此严密观察、快速评估、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产后出血早期识别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我院近1年收治的512例产后出血的患者, 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5 717例, 产后出血患者512例, 其中剖宫产397例, 顺产59例, 难产18例, 其它38例;经产妇253例, 初产妇259例;年龄20岁~37岁, 平均年龄29.3岁, 孕周28周~42周。

1.2 诊断标准

参照8年制临床妇产科学, 产后出血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早期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500 m L或血球压积下降大于10%者或剖宫产24 h内出血量≥1 000 m L。

1.3 测量方法

(1) 阴道分娩的出血量 (m L) =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 (g) -接血前敷料干重 (g) /1.05 (血液比重g/m L) , 分别于12 h和24 h再次称重并记录出血量。 (2) 剖宫产出血量为吸尽羊水后, 负压瓶内吸入血液量, 加上术后敷料纱布浸血量, 按血液比重除以1.05换算为毫升数。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 (1) 分娩方式:本组中, 阴道分娩组为3 518例, 产后出血134例, 产后出血率为3.81%;剖宫产组为2 199例, 产后出血256例, 产后出血率为11.64%。二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产程:第一产程>6 h34例, 占25.37%;第二产程>2 h 42例, 占31.34%;第三产程>15 min 30例, 占43.28%。 (3) 妊娠始数:单胎总数为5 643例, 产后出血131例, 产后出血率2.32%;双胎总数74例, 产后出血9例, 产后出率12.16%。二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贫血、肝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肌瘤、疤痕子宫等共619例, 产后出血38例, 产后出血率6.14%。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首先,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不同的文献报道比例略有不同, 但子宫收缩乏力仍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据以往相关报道, 其可能与以下高危因素有关: (1) 心理因素:产前精神过度紧张, 恐惧分娩或产时精神受到刺激。近年来, 产妇多为第一次临产, 产龄较大, 所以在临产后休息差, 进食少, 过度疲劳, 产程延长等都可导致产妇紧张。 (2) 临产后使用过多的麻醉剂及镇静剂, 子痫前期患者过度使用镇静剂、解痉剂, 以及剖宫产麻醉过深均可使产后子宫收缩功能受到影响。 (3) 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肌瘤、剖宫产史等都会影响子宫正常收缩。 (4) 孕妇合并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脏病、心脏病、糖尿病、贫血等[1], 妊高症也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及缩复作用, 导致产后出血。 (5) 因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宫内死胎及妊娠中毒症及重度子痫等引起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导致出血。 (6) 产妇合并全身性出血倾向疾病亦可引起出血。

其次, 胎盘因素也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 在本组中占24.27%。胎盘娩出前阴道大量出血首先考虑胎盘因素。胎盘剥离有如下几种情况: (1) 胎盘粘连、胎盘植入:曾经有多次人工流产、引产史, 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致使宫腔感染机会增加, 再次妊娠时易发生胎盘粘连或植入, 致使血窦不易关闭[2]而出血。 (2) 胎盘残留:过早牵拉脐带和刺激子宫, 使胎盘部分从宫壁剥离, 胎盘剥离不全影响宫缩, 剥离面血窦开放引起出血。 (3) 胎盘滞留:由于宫缩乏力、膀胱充盈等因素使胎盘滞留在宫腔内, 从而影响子宫收缩。

另外, 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本组中所占比例7.77%。由于医师经验不足, 阴道分娩时宫口尚未开全, 产妇过早用力;滥用缩宫素, 宫缩过强, 产程进展过快;接产时未保护好会阴;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由于胎儿过大, 娩出过快;软产道组织弹性差, 产力过强, 均可引起会阴、阴道、宫颈甚至子宫下段撕裂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出血。

3.2 早期识别产后出血的重要性

产后出血是产科急症之一, 危险在于短时间内发生休克, 血液循环紊乱, 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 脏器功能受损, 严重者可导致产妇死亡。正常足月产妇体内血容量较孕前增加1 450 m L, 当失血量超过20%或快速失血超过500~800 m L时, 就可能导致休克。产后出血500 m L时, 需警惕出现危及产妇生命的严重出血。但是, 在现实中往往对失血量估计不足, 并且有些产妇的出血量达到甚至超过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时, 产妇机体自我代偿, 并不一定表现出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给诊断和处理带来困难。因此, 早期识别产后出血很重要, 尤其是严重的产后出血, 有学者将产后出血超过1 500 m L或超过循环血量25%的失血称为严重产后出血。

为了抢救产妇的生命,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 宜快速输液或输血, 补充血容量, 同时, 针对上述病因, 立即应用大量缩宫素类药, 并按摩子宫, 促进子宫收缩;人工剥离胎盘、清宫或宫腔纱布填塞, 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有软产道裂伤者, 及时修补软产道。同时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预防产褥期感染。

3.3 产后出血的预防

3.3.1 重视产前保健

提高产前保健的质量, 加强孕期检查, 避免高龄妊娠和分娩, 减少巨大儿的发生。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情况允许后再孕, 必要时应在早孕期终止妊娠[3]。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尽量减少人工流产、引产率。重视对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的产前检查,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3.3.2 产时正确观察产程及处理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受阻及难产, 做到适时分娩。产程中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鼓励进食, 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 必要时可酌情肌注杜冷丁, 促使其休息, 避免过度疲劳, 建立静脉通道。提高助产技术, 第二产程注意保护会阴, 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当胎肩娩出后, 立即肌注催产素10 U或静脉滴注催产素10~20 U, 以增强子宫收缩, 预防性减少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 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 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 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 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并且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 及时缝合。失血较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 应及早补充血容量, 其效果远较发生休克后再补同等血量为好。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由于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 掌握相关指征, 减少因不必要的社会因素引起的不必要的剖宫产, 降低剖宫产率, 从而减少产后出血。提高手术技巧, 规范操作, 合理选择子宫切口。抗生素应用要合理、有效。尽量早下床活动, 以利子宫复旧, 预防晚期产后出血。

3.3.3 加强产后观察

产后2 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最高危阶段。因此产后2 h内应在产房严密观察, 注意血压、脉搏、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会阴伤口、肛门有无坠胀感及膀胱充盈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至少每15 min按压一次宫底, 必要时戴消毒手套清理子宫下段及阴道积血, 保证子宫排血通畅。产后24 h内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可间断按摩子宫。协助并鼓励母亲尽早行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 早吸吮乳头, 可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量。并注意及时排尿, 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

综上所述,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 虽然产后出血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的产科主要并发症, 但均可以预防。因此, 做好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早期预防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郭晓红.产后出血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2 (9) :255.

[2]马长伟, 董轶美.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15 (8) :3612-3613.

[3]陈启松.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6) :38-39.

早期产后出血 篇2

结果: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结论:产后出血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胎盘、胎膜滞留,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合理选择剖宫产切口等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研究;预防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月-月产后出血共69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2.04%(69/3380),产妇年龄19-42岁。经产妇51例,初产妇18例。双胞胎3例,有人工流产史52例,孕周37-46周,出血量500-2800ml,休克9例。

1.2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年1月―年10月产后出血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3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及估计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中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病例选择的标准为产后24小时至少一次性大出血或持续、间断出血至中等量。

1.4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51例,占73.91%;软产道损伤6例,占87%;胎盘因素11例,占15.94%。其中前置胎盘6例,胎盘粘连或部分植入5例,血小板减少症1例。

1.5产后出血原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子宫收缩乏力51例,其中阴道分娩31例(巨大儿3例),剖宫产20例(巨大儿2例),软产道损伤6例(其中正常分娩4例,剖宫分娩2例),胎盘因素11例(正常分娩4例,剖宫分娩7例)。

1.6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

产后2h内出血57例(82.61%),产后2-10h出血12例(17.39%)。

2结果

产后出血大多数发生在产后2h内。出血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3结论

产后出血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胎盘、胎膜滞留,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合理选择剖宫产切口等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4讨论

4.1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4.1.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任何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4.1.2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剥离不全、胎盘粘连、胎盘部分植入、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胎膜残留。

4.1.3软产道损伤主要原因阴道宫颈裂伤,阴道壁血肿。

4.1.4凝血功能障碍任何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功能异常均可引起产后出血,产后并发症如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严重的`重度高血压子痫前期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出血,产妇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因凝血功能障碍可引起产后出血。

4.2产后出血的预防

4.2.1宫缩乏力的预防

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程护理,宣传分娩的护理常识,解除产妇思想顾虑,使之与医护人员配合,注意休息、饮食,避免过分体力消耗,使产程延长。正确使用产程图,加强产程观察,及时采取措施,有效缩短产程;妊娠末期。避免第一产程过早地使用腹压,如过早地有排便感,应注意有无头盆不称,确诊胎方位,并给予及时处理,避免多产。

4.2.2胎盘因素的预防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盘未剥离前,不应揉挤子宫或牵拉挤带。适当使用宫缩剂,胎盘粘连发生率约0.5%,其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如:多胎,子宫有手术史,人流术史,孕期出血和使用保胎剂(黄体酮)都是引起胎盘粘连因素。对具有以上因素最好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行人工取胎盘术,严重者手术切除子宫,则可有效地避免失血过多;胎盘娩出要仔细检查胎盘胎用膜是否完整,有无残留等。

4.2.3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血管阻力增加,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同时全身小动脉痉挛等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微血管受损以及血管脆性增加,易产后出血。

4.2.4软产道裂伤的预防

宫口开全前勿使产妇运用腹压,避免急产,以防产程进展较快,导致宫颈裂伤;第二产程时,正确保护会阴,使胎头、胎盘缓慢娩出,避免软产道裂伤,胎儿过大,阴道手术产时应行会阴侧切术,阴道手术时常规行阴道检查有无高位软产道裂伤。

4.2.5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

妊娠期注意观察产妇一般状态,对患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肝炎,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者,要及时纠正。对不宜继续妊娠且有产生出血可能的合并症应在妊娠早期终止妊娠。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史,剖宫产史应择期住院待产,已确为胎盘早剥或死胎者应及早处理,注意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冯中琴.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配合[J].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0).

早期产后出血 篇3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重要的手术, 对于难产及高危妊娠产妇的分娩具有重要作用, 是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之一[1], 目前在医学临床中剖宫产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 但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问题仍然是产科医学临床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剖宫产术后的各项并发症中, 产后出血是直接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4产妇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产后出血, 因此该研究研究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2], 为探究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 为剖宫产术后产后的出血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现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35例剖宫产妇的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收治的435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 其中90例产妇在术后早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出血问题, 占20.69%, 产妇年龄在25~3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0.2岁, 孕龄为38~42周, 平均孕龄为39.71周, 初产妇为62例, 经产妇为28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 选取了512例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作为参照组, 其中18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 占3.52%。

1.2 诊断标准

依据WHO临床诊断标准, 自胎儿娩出后24 h内总失血量达500 m L即诊断为产后出血。对于出血量的计算采用了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3]。

1.3 治疗方法

针对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 该研究会立即采取止血措施进行处理, 该院采用了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产后早期出血, 同时给予静脉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缝合切口裂伤或子宫动脉结扎等止血措施, 对于出血严重上述止血处理失败者, 须切除子宫。此外,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还应做好补充血容量防止失血过多以及预防感染等工作[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5]。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量

将剖宫产与阴道自然分娩的两组产后出血量情况进行了对比, 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例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显示, 剖宫产术后的出血率和出血量要高于自然分娩。在90例剖宫产术后早期出血的患者中, 72例患者的出血量在500~1000 m L, 占80%, 13例患者的出血量为1 000~2 000 m L, 占14.4%, 5例患者的出血量>2 000 m L, 占5.6%, 平均出血量为 (1058.02±110.43) m L, 自然分娩参照组产后出血量为18例, 占3.52%, 平均出血量为 (672.01±105.32) m L, 经过抗炎止血等治疗措施后, 患者均于5~9 d内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 见表1、表2。

2.2 出血原因分析

在该研究的90例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临床患者资料中, 主要的产后出血因素包括了产后宫缩乏力, 胎盘因素, 软产道裂痕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 具体为产后宫缩乏力62例, 占68.9%, 其中双胎8例, 巨大儿9例, 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 胎盘早剥7例, 前置胎盘10例, 疤痕子宫6例, 药物因素6例, 全身因素5例;胎盘因素16例, 占17.8%, 其中胎盘粘连13例, 胎膜少许残留3例, 7例为软产道裂痕, 占7.8%, 5例为凝血障碍, 占5.5%。见表3。

产妇进行剖宫产术分娩后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为年龄因素、多胎妊娠因素、流产史因素、妊娠期高血压因素、胎盘早剥因素、前置胎盘因素和子宫切口撕裂因素等,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3 讨论

剖宫产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重要手术, 目前的医学临床中剖宫产率也处在一个上升的状态, 随之而来的是剖宫产所导致的产后出血比率也在不断上升, 是最为最常见的剖宫产产后并发症, 产后出血若得不到及时的止血, 一旦发展至凝血功能障碍就只能行子宫切除术, 严重时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生命[5]。所以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一直是妇科临床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及早发现并产妇出血的相关因素, 并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做出准确分析, 有助于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应对术后产后出血, 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7]。

研究并分析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435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 其中产后出血90例, 占20.69%, 对可能诱发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探讨。

在该研究的产后出血量的研究对比中, 将剖宫产与阴道自然分娩的两组产后出血量情况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剖宫产的手术方式术后出血产妇占20.69%, 要多于非剖宫产的3.52%, 在90例剖宫产术后早期出血的患者中, 72例患者的出血量在500~1 000 m L, 占80%, 13例患者的出血量为1 000~2000 m L, 占14.4%, 5例患者的出血量>2 000 m L, 占5.6%, 剖宫产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 (1:058.02±110.43) m L, 要高于非剖宫产的平均出血量 (672.01±105.32) m L, 表明剖宫产术后的出血率和出血量要高于自然分娩[8]。

在剖宫产早期产后出血原因的分析中, 主要的产后出血因素包括了产后宫缩乏力, 胎盘因素, 软产道裂痕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 具体为产后宫缩乏力62例, 占68.9%, 其中双胎8例, 巨大儿9例, 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 胎盘早剥7例, 前置胎盘10例, 疤痕子宫6例, 药物因素6例, 全身因素5例;胎盘因素16例, 占17.8%, 其中胎盘粘连13例, 胎膜少许残留3例, 7例为软产道裂痕, 占7.8%, 5例为凝血障碍, 占5.5%。

在众多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中, 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为常见的因素, 经过研究显示, 有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发生产后早期出血的风险要是普通产妇的4倍左右, 这也与一些研究中的结论相吻合[7], 归结造成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剖宫产术的镇静和麻醉药物对于子宫的平滑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次是手术时的影响, 手术对子宫内膜的损伤会对其收缩产生影响, 最后是产妇个人的病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如产妇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等等[8]。

胎盘粘连, 前置, 植入是剖宫产术后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有胎盘因素的产妇所出现产后出血的风险要为普通产妇的3倍左右[9], 这与文献报道中的结果相一致, 产妇的流产次数, 人工流产的比率增加, 导致胎盘因素对于产后出血的影响逐渐增大, 因为流产过程中对宫腔的反复操作会损失子宫内膜进而引发感染, 增加了子宫内膜炎的风险, 再次进行剖宫产术后产后就容易引发出血。同时, 剖宫产产后早期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 前置胎盘, 多胎妊娠, 子宫切口撕裂, 胎盘早剥, 胎儿巨大, 妊娠高血压等因素都是诱发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保证产妇的预后及生命安全[10]。

综上所述, 对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具有很强的临床意义, 只有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采取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才能降低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所带来的风险, 同时做好各项产后出血的相关抢救准备工作, 医生的临床经验, 预防措施和手术技巧等多方面因素也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病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淑蓉.县级医院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18) :137.

[2]滑文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J].血栓与止血学, 2013 (6) :267-269.

[3]于改云, 关三华, 付晖.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 (4) :49-50, 65.

[4]王晓蕾.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5) :110.

[5]王海涛, 郭蓝蓝, 王乐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 2014 (5) :389-392.

[6]刘桂英.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3) :536-537.

[7]张林, 卫兵, 张曦, 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15) :2333-2335.

[8]陈志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4 (7) :129.

[9]刘辉.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4 (5) :94-95.

产后出血的原因 篇4

胎儿娩出后,胎盘自宫壁剥离及排出,母体宫壁血窦开放致出血。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产后宫腔容积缩小,肌纤维收缩加强,使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内血管被压迫止血,与此同时血窦关闭,出血停止。同时由于孕产妇的血液呈高凝状态,粘在胎盘剥离后损伤血管的内皮胶原纤维上的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纤维蛋白沉积在血小板栓上,形成更大的血凝块,有效地堵塞子宫血管,使肌纤维收缩后放松时也不再出血。若胎儿娩出后宫缩乏力使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和缩复,胎盘若未剥离、血窦未开放时尚不致发生出血,若胎盘有部分剥离或剥离排出后,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而致流血过多,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产后出血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产后出血患者136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与观察组 (护理干预) , 每组68例, 2组产妇的年龄及出血原因见表1。2组病例的产后出血量均大于500 m L。

1.2 护理干预方法

2组患者无论是剖宫产还是正常分娩, 产后阴道流血量、子宫收缩情况、生命体征的观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生较多量的阴道出血, 要随时评估出血量和休克程度, 同时均接受快速持续按摩子宫, 遵医嘱运用缩宫素等以加强子宫收缩;排除胎盘因素;予以积极止血、扩容、抗休克、预防感染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实施快速全方位的急救护理干预。

1.2.1 急救护理干预措施

(1) 抬高下肢:为了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与最大限度地减轻脑缺血, 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平卧时, 协助将其腿部抬高约30°; (2) 吸氧:一旦出现较多量的出血, 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供氧, 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 有效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3) 开放静脉通道:产后观察中, 发现较多量的产后出血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必要时开放至少两条静脉, 同时要合理使用留置针, 以免出现急性水肿症状; (4) 留置导尿:诊断为产后出血, 护理人员要及早为产妇留置导尿管, 及时排空膀胱, 减少影响子宫收缩的因素, 降低膀胱张力, 减轻膀胱充血, 降低心脏负担。同时通过尿液颜色与量的观察起到分析出血原因和出血程度, 利于纠正出血措施选择的作用; (5) 保暖:急救过程中, 护理人员一定要为产妇盖好毯被, 也可以用热水瓶或保暖袋, 以减少因寒冷、寒战而引起的病情加重; (6) 不轻易放弃:集中所有可行的力量, 全力以赴于抢救工作, 不因生机渺茫或任何困难而放弃抢救。

1.2.2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 出血急救期间, 护理人员应注重产妇的心理疏导, 并保持自然、亲切、和蔼的态度, 从而减轻产妇的紧张恐惧感。抢救时间虽然紧迫, 但操作要轻、稳、准, 并以高度的同情心适时安慰患者以解除其恐惧感及焦虑心理[3], 进而缩短护患距离, 做到护患良好配合; (2) 急救期间, 对于患者的正确配合给予肯定和表扬, 给予相信、鼓励和支持的目光注视或紧紧握住产妇的手, 及时帮助擦汗, 给予抚摸, 勤换会阴垫, 保护隐私使患者产生舒适感。从心理上起到安慰和被尊重、重视的作用, 从而增加自信, 以利战胜疾病; (3) 出血急救期间, 要适当地进行母婴早接触和吸吮乳房, 以反射性地增强子宫收缩;同时要诚恳地夸奖宝宝长的漂亮聪明, 发育健康壮实, 使产妇产生自我肯定感, 同时也暗示产妇做母亲的意识与责任, 从而用强大的心理支撑达到积极参与配合抢救的目的; (4) 抢救期间适时为产妇喂进浓热的红糖水和米汤, 以及时补充能量, 同时让产妇有温暖的感觉; (5) 产前检查时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 将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列入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4]。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同时给予积极治疗; (6) 孕期孕妇学校以及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耐心讲解妊娠分娩相关知识, 并严肃认真讲解生男生女都一样, 摒弃世俗和偏见, 让孕产妇能以较为轻松无压力的心态度过分娩期; (7) 孕期产前, 护理人员应重视产妇营养与饮食, 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使其合理饮食, 确保足够的能量供给, 防治孕期贫血; (8) 孕期产前, 护理人员应对孕妇进行休息与运动关系的指导, 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 使孕妇在得到充分的休息与安全的前提下, 适当运动, 以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各种防御和抵抗能力。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产后出血量比较2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2。

2.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3。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 严重威胁产妇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如果不能有效救治, 将导致患者产后身体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为了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险意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才能在产程中有条不紊地防范和应对各种情况, 从而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发生, 进而控制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在日常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流程与急救方案, 实地救治时再根据产妇的个体差异, 合理辩证地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密切关注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体征变化, 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要等到出血达到400 m L或500 m L才开始遵医嘱进行流程式的处理。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 一定要以沉着、冷静、迅速的救治, 使患者增加安全、信任感, 并且重视细节护理, 以达到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实施亲情护理, 真正地从身体、饮食、舒适度和心理上去尊重、爱护、体贴患者, 从而稳定患者情绪, 也方便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救护工作。本文对照组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678 m L, 满意度为77.9%;观察组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536 m L, 满意度为95.6%;2组比较, 观察组在产后24 h出血量上有明显的降低, 在护理工作满意度上有明显的提高, 说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合理应用预防与护理措施。快速大量凶险的出血不难发现和判断, 容易忽视的是那些迟发的、缓慢、持续、细小的出血, 所以产妇分娩后, 需先将其安置在产房严密观察2 h, 一定要认真观察, 正确按摩子宫, 查看阴道出血、准确估计出血量;同时注意产妇的全身尤其是心理状况, 及时发现规避出血隐患, 处理较多量的出血。出血量的及时准确测量非常重要, 我们一般用称重法 (较目测法准确) , 即:陆续收集产妇臀下所有垫单, 进行称重, 去除垫单重量, 得出血重量以估计。产后应正确使用缩宫素, 但短时间内反复出现子宫收缩不良而出血较多的患者, 特别是对出血量在产后2 h超过400 m L或在24 h超过500 m L的患者, 应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以致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产后出血来势凶猛, 如抢救不及时, 可直接危及产妇生命, 所以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5]。在整个孕期, 尤其是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心理护理措施的应用, 通过全方位的沟通宣教, 疏导孕产妇负性心理, 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减少产后出血量, 真正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提高产妇对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4-235.

[2]黄剑清, 黄永泰.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 2010, 29 (6) :58-59.

[3]李映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4-75.

[4]庞海燕, 徐亚红, 李秀梅, 等.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21 (24) :31-59.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分娩人数8561例, 产后出血160例, 产后出血发生率1.86%。年龄20~39岁, 初产妇108例, 经产妇52例。

1.2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超过500 ml。测量方法:产时胎儿娩出后即用特制聚血盆收集血量, 用容积法计算, 方纱, 有尾纱浸染血液用面积法计算, 本院6 cm×8 cm方纱浸透血8 ml, 5 cm×5 c m方纱6 ml, 22 cm×22 cm 有尾纱50 ml, 15 cm×15 cm有尾纱35 ml, 产后用称产褥垫称量法估计出血量。

2结果

出血量最少500 ml, 最多4 700 ml, 71例无症状, 生命体征平稳, 占44.48%, 发生休克24例, 占15.00%, 发展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4例, 占8.75%, 行全子宫切除术5例, 占3.13%。

3讨论

3.1 影响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

3.1.1 随孕产次增加, 子宫肌纤维弹力降低, 结缔组织增多, 影响子宫正常收缩, 致产后出血。且多次妊娠分娩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子宫内膜及继发感染, 患子宫内膜炎的机会增加, 再次妊娠时易发生胎盘粘连, 滞留, 而需行人工剥离胎盘, 致使产后出血增多。本文初产妇产后出血率1.67% (108/6438) , 经产妇的产后出血率2.45% (52/2123) 。

3.1.2 产程延长, 宫缩乏力, 过度疲劳, 使用镇静剂, 使宫缩能量来源减少, 影响子宫收缩, 导致产后出血。本文存在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阻滞产后出血率2.48% (36/1 446) , 无滞产产后出血率1.50% (107/7115) 。

3.1.3 本组8561中有妊娠合并症产妇1114例, 产后出血72例, 发生率6.46%.无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率1.14% (88/7747) , 其中合并症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9例, 双胎妊娠16例, 前置胎盘16例, 胎盘早剥8例, 巨大儿6例, 胎膜早破2例, 疤痕子宫2例。贫血、血小板减少、双角子宫畸形各1例。本文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例, 胎盘早膜4例, 贫血、血小板减少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 影响正常收缩及缩复作用使产后出血率明显升高。

3.2 产后出血的预防

3.2.1 产前加强三级保健网, 进行系统产前检查, 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 尤应重视妊高征, 有出血倾向, 应及早寻找原因, 并给予治疗, 及早终止死胎妊娠, 纠正贫血, 以提高机体对出血的耐受性。

3.2.2 正确掌握会阴切开的适应证及时间, 提高缝合技术, 避免软产道裂伤及血肿的发生。本文7例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病例中2例因过早切开使会阴出血多, 3例未行会阴切开导致软产道严重裂伤出血多, 另2例因缝合遗留死腔, 形成血肿。

3.2.3 严密观察产程, 应用产程图, 对有产程延长倾向者予积极处理, 对有PPH倾向者, 第二产程中建立静脉通道, 以备输血, 输液。积极主动处理和缩短第三产程。

3.2.4 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 对活跃出血点予结扎, 认真缝合裂伤组织, 规定分娩后30 min早吮奶, 早接触, 利于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 减少PPH。

3.2.5 本文中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占80%, 与文献报道一致。通常产后2 h内出血量占产后出血量3/4, 因此, 产后2 h观察尤其重要, 本院实行一对一陪护分娩, 产后2 h仍留在产房, 每30分钟观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 出血量、宫缩及膀胱充盈情况, 对产后出血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取得很好效果。

3.3 产后出血处理

3.3.1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针对出血原因进行处理, 如为产后宫缩乏力, 本院采取按摩子宫, 应用宫缩剂, 阴道内或直肠为放置米索前列醇, 宫颈上无齿卵圆钳4~6把, 宫腔内填纱条及髂内动脉结扎, 若仍无效, 需切除子宫。胎盘滞留者, 本院采取脐静脉注入缩宫素20 μ加生理盐水100~200 ml, 高浓度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及形成水压分离效果使胎盘剥离, 收到很好效果。疑有胎盘植入者, 决不可强行剥离胎盘, 避免用力牵拉脐带和按压子宫, 以免发生失血, 休克, 子宫内翻和破裂, 更不可钳夹造成难以制止的出血。疑有胎盘植入, 出血无法控制时及早行子宫切除术, 本文病例中有2例因胎盘植入而行子宫切除术抢救成功。凝血功能障碍致产后出血, 及时补充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血小板等。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青冈县妇幼保健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160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 占64、51%, 80%发生在产后2h内, 分娩次数多, 有产科合并症, 产程延长均可增加产后出血率。结论积极预防及治疗产科合并症, 加强产后2h的观察, 及时发现产后出血, 查明原因, 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治疗, 是减少产后出血和其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董金林, 费冲.胎盘早剥65例分析,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2, 27:145.

产后出血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科共发生7例产后出血, 年龄23岁~35岁, 其中初产妇4例, 经产妇3例;剖宫产5例, 阴道分娩2例;有流产史2例, 有剖宫产史1例;单胎6例, 双胎1例;子宫收缩乏力6例, 胎盘因素1例。均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均及时给予正确且有效的止血措施和精心护理。

1.2 结果

7例均抢救成功, 治愈出院, 其中1例因出血不止行子宫切除术。

2 护理

2.1 急救的护理配合

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往往由助产士首先发现, 故助产士在抢救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助产士应镇定而沉稳有序, 有条不紊的操作能使产妇稳定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助产士在发现产后出血后寻找原因的同时, 立即执行一叫二告三条道, 求助于有经验的助产士、产科医生、麻醉医生、血液科医生, 通知血库和检验科, 同时向家属告知病情[2]。打开双静脉通道、给氧通道、尿路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补充血容量。估计出血量, 继续丢失量应严格测量。先快后慢, 先晶后胶, 适时输血。晶体液可有效扩容, 最初1h内快速输入1 000 mL~2000mL生理盐水或平衡液, 若血压平稳, 示失血量不大。若血红蛋白低于60g/L, 红细胞压积 (HCT) 低于25%时应立即输新鲜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扩容量应为失血量的2倍~3倍。监测出入量和生命体征, 交叉配血, 基础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肾功能) , 并动态监测。迅速准确地进行产后出血原因评估, 选择适宜的止血技术。检查宫缩情况、胎盘、产道及凝血机制, 针对原因进行积极处理, 宫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 占70%~90%, 应首先想到是否宫缩乏力, 且其他原因致产后出血也常伴宫缩乏力。采用子宫按摩, 此法适用于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经腹按摩或经腹、阴道联合按摩, 应有力而持续, 需多人轮换按摩至子宫收缩恢复正常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 可达数小时。按摩同时配合使用缩宫药物。药物使用:缩宫素、巧特欣、欣母沛、米索前列醇、卡孕栓。根据病人情况选用合适方法进行手术止血:宫腔填塞, 有水囊压迫和纱布填塞2种方法, 阴道分娩可用水囊压迫, 三腔二囊胃管、尿管或者安全套, 注入250mL~1 000mL生理盐水膨胀宫腔, 24h~48h后移除。剖宫产术中选用纱条填塞, 纱条宽4cm~6cm, 4层, 长5m~10m。填塞前用碘伏浸润并拧干, 子宫切口上段出血, 从宫底部开始往下填, 呈“S”形来回填塞, 边填边把纱布压紧, 自上而下均匀紧密填满直至子宫切口附近。宫腔填塞后密切观察出血量、子宫底高度、生命体征变化, 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状况, 以避免宫腔积血, 做好腹部切口、会阴部护理, 预防感染。结扎盆腔血管止血适于宫缩乏力、前置胎盘所致严重产后出血, 可结扎子宫动脉, 甚至需行子宫切除术, 应积极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本组病例中1例双胎行剖宫产术中, 因宫缩乏力发生大量出血, 约2 000mL, 经积极止血措施, 仍无法制止, 为了抢救产妇生命, 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成功地挽救了产妇年轻的生命。如是软产道撕裂伤造成的大出血, 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有效地修复缝合。胎盘因素所致的大出血, 要及时将胎盘取出, 并做好必要的刮宫准备, 胎盘已剥离尚未娩出者, 可协助产妇排空膀胱, 然后牵拉脐带, 按压宫底协助胎盘娩出, 胎盘部分剥离者, 可徒手伸入宫腔, 协助胎盘剥离完全后, 取出胎盘。胎盘部分残留者可用大刮匙刮取残留组织, 胎盘植入者做好术前准备。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应遵医嘱相应处理[3,4]。

2.2 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做好孕前和孕期保健, 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对高危产妇如多孕、多产、多次宫腔手术、高龄初产或低龄孕妇、合并糖尿病、血液病者应及时治疗, 并提前住院待产。助产士应正确处理产程, 预防产后出血[5,6]。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保证产妇基本需要, 避免产妇衰竭状态,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 防止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 胎头、胎肩娩出要慢, 胎肩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注缩宫素, 以加强子宫收缩。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 胎盘未剥离前, 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按压子宫, 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 及时协助胎盘娩出, 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分娩后2h内产妇需留在产房观察, 密切注意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测量生命体征, 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 产后30min内行早吸吮、早接触, 可刺激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准备。

3 小结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凶险并发症且难以预测, 严重威胁产妇的健康, 需要积极预防、争分夺秒抢救、细心周到护理。本组7例产后出血经积极止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治疗护理,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最后均治愈出院。其中1例因止血困难而行子宫切除术。

摘要:[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对7例产后出血病人进行急救止血, 补充血容量防治失血性休克, 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结果]7例均抢救成功, 治愈出院, 其中1例因出血不止行子宫切除术。[结论]果断迅速的止血措施是抢救产后出血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出血,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王雪燕, 高燕.母婴保健与助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203-211.

[2]冯慧敏, 刘兴攀.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68-571.

[3]罗世利, 彭枫.优质护理服务在产后出血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 2013, 27 (7C) :2266-2267.

[4]朱桐梅, 刘嘉.5例初产妇会阴严重撕裂伤探讨[J].护理研究, 2013, 27 (7C) :2254-2255.

[5]赵江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25 (5C) :1374-1375.

产后出血的护理 篇8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 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出血量、失血速度及孕产妇的体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大量失血可迅速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存活者可因休克时间过长引起垂体缺血坏死, 继发严重的垂体腺垂体功能减退—希恩综合征。因为临床中经常发生估计的失血量比实际出血量偏少, 从而导致临床实际产后出血发病率比估计的要高, 故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护理, 以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现将产后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23岁, 第一胎。孕龄39周, 于2012年9月10日上午9点入院, 下午6点开始出现规律宫缩, 11日凌晨两点宫口开全, 2点20分在会阴侧切下娩出一女婴。产后3h出血总量200m L, 宫缩情况较好, 轮廓较清楚, 会阴缝合3针。大概5时左右产妇时感有尿并诉排尿疼痛、有便意感。随后产妇出现面色苍白、冒冷汗, 打哈欠等症状。立即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按摩子宫底、交叉配血、输血等治疗。测量生命体征分别为:血压85/55mm Hg, 脉搏120次/分, 呼吸26次/分。阴道检查发现位于后穹窿处有活动性出血, 立即给予缝合修补, 并用纱布压迫止血, 术中出血量约1000m L, 按摩子宫底挤出阴道血块500m L, 产后总失血量约1700m L。

2 讨论

2.1 病因

产后出血的病因大致有:各种原因所致的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出血既可由以上单一因素所致, 也可由以上因素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并存。该病例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软产道损伤, 软产道损伤常以下列因素有关: (1) 外阴组织弹性差; (2) 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 (3) 阴道分娩助产操作不规范; (4) 会阴切开缝合时止血不彻底, 宫颈或阴道穹窿的裂伤未能及时发现等。其中该病例的产后出血就是阴道后穹窿的裂伤未能及时发现所致。经软产道缝合、纱布压迫止血、输液、输血等对症处理, 一般情况良好。

2.2 护理

2.2.1 针对原因止血, 纠正失血性休克, 控制感染。

(1) 各种原因所致的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大出血, 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内填塞纱条或结扎血管等方法达到止血的目的; (2) 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 要及时将胎盘取出, 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有无缺损, 是否完整, 必要时做好刮宫准备。如有胎盘、胎膜残留, 可行钳刮术或刮宫术;出现胎盘植入情况时, 应立即做好子宫切除术的术前准备。 (3) 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大出血, 应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处直至彻底止血。软产道血肿应切开血肿、清除积血、彻底止血缝合, 必要时放置引流条, 同时注意补充血容量。 (4) 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大出血, 应尽快补充血容量, 可以选择输新鲜全血、血小板、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原等。 (5) 产后出血量失血比较多, 甚至出现休克现象者应输血, 以补充同等血量为原则;保持平卧、吸氧,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特别是血压, 记录好特护单, 直至出血性休克纠正, 血压平稳, 其他生命体征正常;认真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及持续按摩子宫。用腹带压迫腹主动脉, 排空膀胱;观察会阴伤口情况及严格会阴护理;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2.2.2 做好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

产后出血的护理 篇9

1护理对策

建立完善的孕产妇抢救组织, 针对高风险的产妇建立孕产妇抢救机构, 配备人力、物力, 当有孕产妇需抢救时能快速组织产科、儿科、麻醉科及护理技术骨干组成的抢救小组参加抢救工作;加强全体产科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监测、护理, 特别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训练, 要求全体产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危重病情的抢救常规, 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加强各种急救药品、设备、药品的管理, 做到定位、定量, 放置完好率达100%。

2预防

2.1 产前预防

产后出血应重视预防, 积极预防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在围产保健中, 应详细询问产妇, 及时发现急慢性疾病, 积极住院治疗。入院后要做好各项化验检查, 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加强健康教育, 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工作的宣传教育, 尽可能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给予有效的情感支持与语言的开导、安慰与鼓励。

2.2 产时预防

产时应注意营养和休息, 排空膀胱。临产后注意产妇精神、心理, 给予心理护理, 解除其思想顾虑, 保证正常饮食及休息, 防止产程延长、滞产、难产、产妇衰竭等情况发生。对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 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对经产妇及产程快的初产妇, 应及早做好接生准备, 防止因措手不及而导致产道损伤。要在宫口开全后, 选择适当机会, 做会阴侧切术,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切忌强烈按压子宫, 胎头娩出时不要过速, 应在宫缩间歇时嘱产妇用力向下屏气, 帮助胎头缓慢娩出, 胎儿前肩娩出后, 应常规使用宫缩剂。第3产程中应耐心等待胎盘剥离, 不要过早拉脐带或过早过多地按摩挤压子宫, 对既往有人工流产及胎盘粘连史者, 如15min胎盘未剥离, 应及早行人工剥离术, 检查胎盘是否完整, 最后常规检查软产道、宫颈, 如有重度裂伤或软产道血肿应立即给予缝合, 产后出血才能得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3监测与护理

3.1 分娩

掌握各产程时限, 发生产程延长或停滞, 应积极处理, 严格控制第1产程<12h, 第2产程<2h, 第3产程15~30min[2]。

3.2 产后

产后出血最常发生于产后2h, 故产后应留产房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出血量, 如2h的出血量>200ml, 需要给予相应的处理。因此, 助产士及护士应仔细监测产妇血压、脉膊、帮助产妇排空膀胱, 观察有无肛门坠胀痛, 检查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15~30min为产妇按摩子宫底, 正确估计出血量并记录, 及时纠正。

4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快且来势凶猛, 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 建立一个完善的抢救组织是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 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恰当的预防, 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产后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 因此产房工作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 严谨的科学态度, 认真细致的做好病情观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有重要关系,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保健知识和住院分娩的重要意义, 提高全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监测,护理

参考文献

[1]孙巧兰, 李丽琼, 李凤仙, 等.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3 (21) :3093-3094.

上一篇:少儿栏目下一篇:测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