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处理(精选12篇)
产后出血的处理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水平,减少孕产妇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与产前高危因素的存在、分娩次数增加、剖宫产手术、晚期妊娠静滴缩宫素引产相关。结论 避免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发生,早期诊断,针对出血原因正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发病原因,预防措施,病死率
产后出血是产科较常见的、对产妇危害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如诊治不及时,可使产妇造成继发贫血、产褥感染,甚至是垂体功能减退等;此外,大量失血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甚至是死亡,严重影响孕产妇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足月分娩总数1 040例,产妇年龄20岁~40岁,发生产后出血26例,发生率2.50%。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0例,胎盘因素3例,软产道裂伤2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1.2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 h测定失血量>500 m L为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
1.3 测量方法
顺产者于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将聚血器放于产妇臀下以便收集血液,直到产后2 h计量;产妇臀下的纸垫应于产后24 h取出称重计量。剖宫产者于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用负压瓶吸血,以及术中所用的敷料和清理阴道积血称重计入出血量。
1.4 产后出血的原因
(1)宫缩乏力:常于胎儿娩出前无出血或出血不多,而在胎盘娩出后出血。宫缩时出血量多,间歇时出血量少。腹部检查时子宫轮廓不清且柔软,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可减少出血。(2)胎盘因素:子宫内膜炎和内膜损伤(多次宫腔操作所致)可使蜕膜发育不全,造成胎盘部分或全部粘连。第三产程过早、过度、按压宫底和牵拉脐带,以及不适当使用缩宫素,使宫颈内口痉挛性收缩,造成胎盘嵌顿或滞留。(3)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即有鲜红色阴道流血,尤其有阴道助产者,排除胎盘因素后,应认真检查宫颈及阴道。(4)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阴道流血无凝血块,应立即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这几种原因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2 结果
2.1 高危因素
我院发生产后出血的26例产妇中无高危因素的产妇10例,占38.46%;有高危因素的产妇16例,占61.54%,无高危因素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有高危因素者。
2.2 分娩史
1 040例产妇中,经产妇368例,发生产后出血11例,发生率为2.99%;初产妇672例,发生产后出血15例,发生率为2.23%,初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经产妇。
2.3 分娩方式
1 040例产妇中,阴道分娩637例,发生产后出血15例,发生率为2.35%;剖宫产403例,产后出血11例,发生率为2.72%,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剖宫产。
2.4 晚期妊娠静滴缩宫素引产
1 040例产妇中,非静滴缩宫素自发宫缩分娩者940例,产后出血22例,发生率为2.34%;静滴缩宫素诱发宫缩分娩者100例,产后出血4例,发生率4.00%,非静滴缩宫素自发分娩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静滴缩宫素诱发宫缩分娩者。
3 讨论
3.1 重视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
在基层,孕产妇保健知识和分娩知识缺乏,所以,我们基层医务人员要加强孕产妇的宣教工作,宣传对分娩的正确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流产、引产,减少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对于有妊娠禁忌证要及时终止妊娠,增强预防重于治疗的意识,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提前就诊于有抢救条件的医院。
3.2 规范正确处理产程
第一产程:进行人文关怀,帮助产妇消除恐惧心理,加强对产妇的观察,及时排空膀胱,确保能量的充分摄入,不让产妇过度疲劳,必要时可酌情给度冷丁,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程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及适时运用腹压,并嘱咐产妇在宫缩间歇时稍向下屏气,使胎头缓慢娩出,以免会阴撕裂。接产技术要规范、正确,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术指征,手术助产时切忌操作粗暴。如果发现宫缩乏力者,当胎盘娩出后,应按摩子宫和应用缩宫素。第三产程:准确地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确认胎盘自然剥离后,协助胎盘娩出。切忌在胎盘未完全剥离前用力按揉、下压宫底,过早或强硬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有无缺损,如有残留,可用大刮匙轻轻搔刮清除,必要时进行宫腔探查。此外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血肿和裂伤,若有血肿,应切开清除积血、彻底缝合,避免空腔。发现裂伤,马上缝合,第1针要始于裂口上端0.5 cm处,最后1针要止于裂口下端0.5 cm处。
3.3 产后2 h观察
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机是产后2 h,故应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嘱咐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医务人员要定时查看阴道流血并按压宫底,协助子宫收缩,清除宫腔内积血。此外,还可帮助产妇早哺乳,也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3.4 正确规范处理剖宫产
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且正确规范处理,正确选择子宫切口,避免切口过低而造成缝合时不易对齐、愈合不良等。正确掌握缝合技术,避免缝扎组织过多过密,造成切口血液循环不良。
3.5 正确规范应用缩宫素并要严密观察
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缩宫素按常规剂量使用,也可能会使个别产妇造成子宫收缩过频、过强,致使胎头失去旋转和调整,发生头盆不称,产程延长。所以,在静滴缩宫素时,医护人员要有专人看护,密切观察宫缩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正确处理,避免频繁过强的宫缩造成胎头难以入盆、产程延长。目前,由于我们规范使用缩宫素,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并加强对产妇的看护,杜绝了由静滴缩宫素引产而发生的产后出血。
对于产后出血的处理,应该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防治感染[2]。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2.
[2]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2-213.
产后出血的处理 篇2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或)胎膜残留。胎盘部分剥离及剥离后滞留可因宫缩乏力所致。胎盘嵌顿偶发生于使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后引起宫颈内口附近呈痉挛性收缩,形成狭窄环,把已完成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妨碍事宫缩而出血,这种狭窄环也可发生在粗暴按摩子宫时。膀胱过度充盈也可阻碍事胎盘排出而致出血增多。胎盘全部或部分粘连于子宫壁上,不能自行剥离,称为胎盘粘连。部分粘连易引起出血。多次人工流产易致子宫内膜受损及发生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也可由于其他原因感染所致,子宫内膜炎可引起胎盘粘连。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处理对策 篇3
【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碼】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34-01
产后出血在产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高度重视,及早发现,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可以明显减少,治愈率得到提高,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将部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36例,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29.7±2.8)岁,其中剖宫产24例,阴道分娩12例。
1.2 方法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标准。剖宫产产妇在手术中刺破羊膜尽快吸干净羊水并且进行计量,手术完成后在进行计量,两者之间的差为出血量。阴道分娩产妇,在胎儿分娩出后将大弯盘放置于产妇臀部进行计算出血量。产后24小时送回病房在交待其家属注意相关事项,计算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在进行分析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原因。
1.3 处理对策 (1)加强高危产妇监护,积极治疗病理妊娠以及妊娠合并症,针对有可能发生的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做好各项措施;(2)分娩方式,剖宫产对产妇软产道的创伤以及手术时间的延长,有可能增加产后出血量。(3)早期发现,严密观察,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密切观察产后阴道出血量以及宫缩。(4)积极防治休克,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产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胎儿前肩娩出后使用催产素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并预防产后出血。产妇产后失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如不进行及时抢救,可导致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或者是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此时,应立即建立配//静脉通道,尽快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量及时纠正休克。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原因最常见的因素是宫缩乏力,本组占38.9%(14/36),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影响因素都可以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其中包括:(1)产妇体质虚弱,对分娩恐惧,精神过度紧张;(2)妊娠合并症,如宫颈疾病、妊娠其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3)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子宫病变,子宫肌璧损伤,如巨大儿、多胎妊娠、子宫肌瘤、剖宫产史等。
2.2 另一个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因素,本组占36.1%(13/36)。其中包括(1)胎盘粘连,常见多次人工流产,宫腔感染损伤子宫内膜;(2)胎盘滞留,常见于膀胱充盈,子宫收缩药物应用不当,第三产程处理不当等。
2.3 第三个产后出血原因就是软产道裂伤出血,本组占19.4%(7/36),阴道壁血肿2例,常见于会阴切口过小过早、急产、臀牵引术等。
2.4 凝血功能障碍,本组占5.6%(2/36)。任何继发和原发的凝血功能障碍都能导致产后出血。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
3 讨论
产后出血在产妇分娩期间是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占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3%[2]。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1)胎盘因素:患者有胎盘残留可进行钳刮术,疑植入时切记强行剥离,如果出血量没有危及生命对症处理后可进行化疗,必要时可采取子宫切除[3]。近几年来,有部分育龄妇女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通过人工手段促成多次妊娠,因此子宫多次首创,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增加,胎盘因素在产后出血的重要性也增加,应引起重视。(2)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先进行导尿排空膀胱,经过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沙条填塞宫腔,盆腔血管结扎,治疗子宫动脉栓,经过积极抢救无效并危及产妇生命时,应立即切除子宫[4]。(3)软产道裂伤:分层次进行缝合,以起到彻底止血。(4)凝血功能障碍:在以上三种因素除外后,尽快给产妇输新鲜全血,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必要时切除子宫[5]。
本次研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四个因素,胎盘因素出血13例、 宫缩乏力出血14例、软产道裂伤出血7例、阴道壁血肿2例中,可以存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目前在产前尚没有方法可以预测,因此,产科医生对产后出血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应加强,降低计划外生育强化三级卫生保健。
综上所述,出血原因的正确判断,采取及时有效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预防性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6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1):14-15.
[2] 膀胱截石位与四肢着床位处理肩难产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02):156-157.
[3] 凶险型前置胎盘6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8):150-152.
[4] 子侯爱琴.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02)251-252.
产后出血的处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25~42岁, 孕周:29~41周, 孕产次:G1P1A0L1 5例, G3P2A1L2 10例, G4P1A3L1 3例, G5P2A3L2 2例。按发病原因分子宫收缩乏力10例, 占50%, 胎盘因素4例, 占20%, 软产道裂伤1例, 占5%, 凝血功能障碍2例, 占10%, 宫颈糜烂渗血3例, 占15%。除2例重度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异常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超过800mL外, 其余患者出血量500~600mL。
2 原因分析
2.1 子宫收缩乏力10例:第二产程活跃期停滞剖宫产4例, 双胎剖宫产2例, 经阴分娩精神因素所致4例。
2.2 胎盘因素4例:多次流产史致胎盘胎膜粘连2例, 脐带帆状附着脐带断裂致胎盘滞留2例。
2.3 急产致软产道裂伤1例。
2.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凝血功能障碍2例。
2.5 宫颈糜烂面广泛渗血致产后出血。
3 抢救处理过程
3.1 对10例产后或剖宫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者通过按摩子宫, 同时给予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 缩宫素静脉滴注和宫壁注射, 米索前列醇400μg舌下含化, 卡前列甲脂栓塞肛等措施, 同时给予补液, 止血药物静脉滴注, 除1例双胎剖宫产者效果不佳结扎子宫动静脉上行支后仍出血, 故给予纱布条填塞宫腔后流血停止, 24h经阴取出纱布后未再出血。
3.2 对2例脐带帆状附着脐带断裂胎盘滞留者, 阴道出血不多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后以手取出。2例部分胎盘胎膜粘连者一手按压宫底, 另一手伸入宫腔, 从胎盘边沿部位轻轻徒手剥离后取出, 操作要轻柔。切忌强行剥离, 以免胎盘植入强行剥离引起大出血。
3.3 1例软产道裂伤, 仔细寻找裂伤部位, 为宫颈3点处裂伤, 给予缝合。
3.4 宫颈糜烂渗血者无法缝合, 给予纱布卷压迫止血, 同时米索前列醇或卡前列甲脂栓舌下含化, 其中1例效果不佳, 凝血酶纱布压迫后出血停止。
3.5 2例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在积极备血, 术中输注血小板同时剖宫产术, 术中出血较多, 但通过按摩子宫, 应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 输血、输液抗休克, 保住了子宫, 保住了生命。
4 讨论
产后出血的护理论文 篇5
1 临床资料
~在我站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35例,孕37+2周2例,38~39+6周32例,40~41+1周44例,≥42周2例。其中自然分娩者52例,会阴侧切加胎头吸引28例,出血量500~700ml 167例,800~1000ml 13例。以上病例均采用容积法收集血量。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59例,胎盘因素11例,软产道损伤9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紧张和焦虑易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继发性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2],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应对产妇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价,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暗示等心理发表 ,稳定产妇情绪,从心理上克服妊娠分娩带来的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反应。对于因新生儿性别不满造成产后出血者,应在产妇入院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期盼男婴的产妇,尤其是经产妇,当出生新生儿为女婴时,可及早采取加强子宫收缩的措施,如按摩子宫、静脉注射缩宫素等。对已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人,应在做好抢救的同时,安慰病人,解除其紧张心理,使其保持镇静。
2.2 健康教育 根据孕妇的身心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学习目标,举办孕妇学习班,向其宣讲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对于临产后的产妇,鼓励少量多次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摄入足够的水分,以确保精力和体力的充沛,减少难产和滞产的发生。同时向其讲解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并嘱胎儿娩出后30min吸吮两侧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和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2.3 监测
2.3.1 孕期监测 加强营养,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保持身心健康,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通过询问病史和各项检查,对有产后出血史、妊娠合并贫血等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实行专案管理,定期系统检查。
2.3.2 分娩期监测 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可以应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产程延缓和停滞。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注意保护会阴和适时会阴切开,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监测出血情况。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及软产道有无裂伤。
2.3.3 分娩后监测 分娩后24h内,尤其是最初2h内将产妇留置产房观察,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如果2h阴道出血量超过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做相应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膀胱充盈或疑宫腔积血时先行导尿排空膀胱,徒手进宫腔取出血块,以便恢复宫缩。软产道损伤者立即缝合。
产后出血的处理 篇6
【关键词】自然分娩;产后出血;观察处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居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作为助产士应能识别高危因素,做好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观察与处理。现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自然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10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自然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有效的处理原则,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自然分娩总数2077例,发生产后出血108例,产后出血发生率5.2%,其中产后出血量500ml~1000ml者100例,超过1000ml者8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38岁;初产妇55例,经产妇53例;双胎1例,死胎1例;臀位产1例,瘢痕子宫5例。
1.2 诊断方法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产后2小时≥400ml)[2]。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正确的测量和估计。估计失血量的方法:①容量法;②称重法;③面积法。
1.3 处理方法 108例产后出血者胎盘娩出后均采用:徒手按摩子宫、缩宫素20U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及卡孕栓2枚纳肛后观察阴道流血量。
2 结果
2.1 产前高危因素见表1。
2.2 产后出血原因见表2。
2.3 产后出血处理效果见表3。
3 讨论
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的观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首要环节。故产后两小时产妇需在产房密切观察,助产士应准确评估出血量,有出血倾向者及时告知大夫,与大夫、护士密切配合,针对出血原因及时有效进行处理。
3.1 产前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对于多胎妊娠、瘢痕子宫、有人流史、妊娠高血压疾病等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应做到心中有数,在产程观察中对于产程异常者及时告知大夫给予正确处理,尤其是计划分娩者,由于药物加速了产程,导致了产后出血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3.2 胎儿娩出后准确计算出血量,包括会阴侧切口的出血量。临床上我们常用的测量出血量的方法有容量法、称重法、面积法。各种方法均有利弊,要求助产士结合临床灵活使用。胎儿娩出后立即置集血器于产妇臀下,会阴缝合完毕产妇臀下铺无菌臀单至产后2小时,两者出血量相加准确计算出血量。
3.3 及时判断出血原因,正确处理。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娩出前出血是第三产程早期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出血,血呈鲜红色,考虑软产道损伤;如数分钟后出血,血色呈暗红,间歇排出,考虑为胎盘因素;胎盘娩出后出血,应首先检查子宫收缩情况[3]。
3.4 积极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20U,胎盘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卡孕栓2枚纳肛,胎盘未剥离出血量多者,立即手剥胎盘,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探查宫颈及阴道有无裂伤,有裂伤者及时缝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应每15~30min内按压宫底1次,了解子宫收缩情况,子宫底高度,子宫硬度及挤压宫腔积血和阴道积血,同时腹部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
嘱咐产妇返回病房后间断按摩子宫,及时排尿,以免因尿潴留而影响子宫收缩[4]。
参考文献
[1]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
[2]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7.[3]赵少飞,孙晓峰.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7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篇7
1 预防
在妊娠期要加强保健, 定期受产前检查, 对高危妊娠要提前入院进行治疗;在分娩时要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处理
(1) 产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如发现要让患者立即平卧, 必要时取头低脚高位主演保暖。及时有效地止血, 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要针对出血的原因配合医生进行止血, 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 预防感染, 对宫缩乏力性出血的要立即按摩子宫, 同时要注射宫缩剂, 如按摩子宫不理想, 必要的时候要作好子宫全切的准备。 (2) 填塞宫腔, 应用无菌纱布条填塞宫腔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氧气吸入, 吸入过程中要观察吸氧的效果, 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3) 对软产道损伤的出血止血最有效地就是及时准确的修复缝合, 胎盘因素导致的要及时将胎盘取出, 并做好必要的刮宫的准备。 (4) 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 发现出血不凝, 要立即和护士配合, 同时取血做凝血试验及配血备用, 并针对不同的病因疾病进行处理。 (5) 要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出血严重, 心理紧张害怕担心, 消除恐惧情绪, 在治疗的同时要鼓励患者, 不要怕要积极配合医生,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 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的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尿量, 同时观察子宫的收缩情况[1]。
3 产后出血的预防
(1) 做好避孕措施, 减少人工流产次数, 以减少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 (2) 严密观察产程, 防止产程延长。对有巨大儿、多胎、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 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宫缩剂, 促进子宫收缩[2]。 (3) 提高接产技术, 适时会阴切开, 减少软产道损伤。 (4) 正确处理第3产程:胎儿娩出后不过早牵拉脐带;阴道流血多应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 并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和血肿。 (5) 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段, 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h。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回病房前鼓励产妇排空膀胱, 鼓励母亲与新生儿及早接触、早吸吮, 能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量。
4 讨论
经过精心针对性的护理, 16例患者全部痊愈, 无1例死亡, 说明针对性护理非常重要, 临床医生的一定要细心耐心, 要总结经验, 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 使患者尽早痊愈。
关键词: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张旭华, 文英.产后出血119例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 (1) :54-55.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7年1月—2011年5月分娩总数10 380例, 产妇年龄18岁~45岁, 发生产后出血265例, 其中外院转入5例, 发生率为2.55%。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55例 (58.4%) ;胎盘因素71例 (26.7%) ;软产道裂伤37例 (13.9%) , 其中宫颈裂伤10例, 阴道壁裂伤27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0.75%) 。死亡1例, 转上级医院1例。
我院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7年—2009年分娩总数6 715例, 产后出血230例, 发生率为3.42%;2010年—2011年5月分娩总数3 665例, 产后出血35例, 发生率为0.95%。
1.2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 h内测定失血量>500 m L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救治不及时, 将会导致失血性休克, 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冰冷、意识丧失、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等, 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1.2.1 产后失血量的测定
我院产后出血测量方法采取容积法, 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 立即在产妇臀下铺灭菌垫, 并放置接血器至产后2 h, 血液用玻璃量杯计量。剖宫产手术时出血量测定为容积法加面积法, 术后一定要挤压宫腔积血。在院外分娩者则采用休克指数和临床表现相结合的方法估计出血量。测量失血量大于500 m L为产后出血。
根据休克指数判断产后失血性休克程度, 休克指数 (脉率/收缩压) :<0.5为正常, 表示血容量正常;≥1为轻度休克, 失血10%~30%;≥1.5为中度休克, 失血30%~50%;≥2为严重休克, 失血>50%[2]。
1.2.2 产后出血原因的确定
产后出血诊断不难, 关键在于迅速查明出血原因, 以便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期间有出血, 鲜红色, 尤其是急产或阴道助产的, 首先考虑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娩出, 阴道大量暗红色流血应考虑胎盘因素;确认胎盘娩出完整, 但仍有阴道出血, 应注意子宫收缩情况, 子宫柔软, 轮廓不清, 按揉子宫收缩转好后阴道出血减少, 可确认为子宫收缩乏力;如果宫缩良好, 软产道裂伤处无活动性出血, 而阴道出血无凝血块, 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 立即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 尽快确定诊断。
1.3 产后出血处理原则
针对病因, 迅速止血, 补充血容量, 纠正休克, 防治感染[3]。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2.1 产前高危因素
我院发生产后出血的265例中, 多数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 如产科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引起子宫肌层水肿、卒中, 影响收缩功能;子宫因素主要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次剖宫产、产次过多、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使子宫肌层过分伸展, 子宫收缩乏力, 导致产后出血;潜在凝血功能不良的疾病如妊娠合并贫血、死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重度子痫等。有高危因素168例, 占63.3%, 无高危因素97例, 占36.7%。其中高危因素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多, 其次为瘢痕子宫。
2.2 分娩史
10 380例产妇中, 初产妇5 744例, 发生产后出血126例, 发生率为2.78%;经产妇4 636例, 发生产后出血139例, 发生率为2.99%, 初产妇与经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6.677, P<0.01) 。
2.3 分娩方式
10 380例产妇中, 剖宫产总数3 840例, 产后出血119例, 发生率为3.11%;阴道分娩6 540例, 产后出血146例, 发生率为2.44%。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7.302, P<0.01) 。
2.4 晚期妊娠静滴缩宫素引产
10 380例产妇中静滴缩宫素诱发宫缩分娩者1 027例, 产后出血39例, 发生率为3.79%;非静滴缩宫素自发宫缩分娩者9 353例, 产后出血226例, 发生率为2.39%。静滴缩宫素诱发分娩者与非静滴缩宫素自发宫缩分娩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7.095, P<0.01) 。
3 讨论
3.1 加强产前检查, 严格掌握妊娠适应证,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做好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工作, 减少不必要的流产、引产。孕妇应定期做产前检查, 重视产前保健, 对有妊娠禁忌证者要及时终止妊娠, 强化预防重于治疗的意识。积极预防和治疗产科合并症、并发症, 纠正产前贫血, 对合并产科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次剖宫产等, 应选择剖宫产, 缩短产程, 减少出血。高危孕妇应当提前住院, 就诊于具备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
3.2 规范处理产程, 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
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是止血, 恢复血容量, 快速去除病因, 根据不同性质的出血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分娩期预防, 第一产程密切观察, 及时发现处理产程停滞或者延缓情况, 及时补充营养成分, 避免产妇疲劳[4]。
缩宫素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胎儿娩出后, 常规给予缩宫素10~20 U肌肉注射或子宫肌层注射, 也可用缩宫素10 U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静脉滴注, 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血压患者慎用。高危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及早用米索前列醇400μg舌下含化或600μg肛门用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药物过敏者禁用。
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娩出, 且伴活动性出血可立即行人工胎盘剥离术, 出血持续不停兼暗红色影响子宫收缩者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 不完整者外阴常规消毒后行宫腔探查术或器械清宫术, 动作要轻柔, 避免子宫穿孔。人工胎盘剥离难以分离者, 应警惕植入性胎盘的发生, 部分植入胎盘行保守治疗, 保留在宫壁待产后组织自溶而治愈, 完全植入胎盘采用子宫局部楔形切除术或次子宫切除术。
胎儿娩出后要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 缝合时要注意解剖的对合, 第1针要超过裂伤顶端0.5 cm缝合, 血肿应切开清除, 缝合止血或碘伏纱布压迫止血, 24 h~48 h后取出。个别产妇侧切口可下延至直肠壁, 上延至侧穹隆, 由于出血部位断裂血管的回缩, 使出血向纵行发展, 形成阔韧带或腹膜后血肿, 必要时借助超声辅助诊断, 在麻醉下行血肿清除缝合术。
排除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出血, 且出血无凝血块者, 考虑凝血功能障碍, 立即输新鲜血液, 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按DIC处理。
3.3 重视产后2h观察
临床上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产后2 h内的出血, 因此加强产后2 h的观察, 处理好产后2 h内的出血, 可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产科人员要及时检测生命体征, 产妇分娩后在产房内严密观察2 h, 每15 min~30 min按压宫底1次, 产后2 h内排尿, 清除宫腔积血帮助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当阴道出血达400 m L或生命体征检测休克指数到“1”时, 立即启动产后出血抢救程序, 可有效减少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减少大量输血者的风险, 降低抢救的难度。
3.4 及时、准确估计失血量, 快速、足量补充血容量
产后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休克, 其发生机制是有效循环血量绝对不足, 组织灌注不足, 器官缺血缺氧。因此迅速补充血容量和增加氧输送是复苏的关键[5]。
对产后出血量的估计必须及时、准确, 依据失血量的测定、休克指数、休克程度共同估计, 估计不当将会延误治疗。
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的补液原则为早期、快速、足量, 及时快速补充血容量, 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出现休克第1小时输入晶体液2 L, 补液量应为失血量的3倍[6]。一次失血在总血容量的10%以内, 不予输血, 可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出血量达20%~40%者, 应快速输注平衡溶液和乳酸林格溶液, 同时配血做输血准备, 补充晶体液+胶体液+血液, 其比例为3∶1∶0.53, 血液可用浓缩红细胞。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40%, 可按晶体液、胶体液、血液3∶1∶ (1.5~2) 的比例补充血容量, 按输血总量的1/3输入部分新鲜全血或按添加剂红细胞4 U+冷新鲜血浆4 U+冷沉淀6 U的比例输血, 既能非常接近新鲜全血的效果, 又能方便、快速地得到血液, 补充血容量, 抗休克, 纠正酸中毒[7]。
3.5 严密观察产程, 降低剖宫产率
本组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率较阴道分娩高, 剖宫产手术创伤止血不彻底, 操作时间较长, 增加产后出血量。目前由于社会和各方面的原因, 剖宫产率逐渐上升, 剖宫产后晚期出血量日渐增多,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手术时机, 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对剖宫产术中子宫体部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 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采用子宫环形捆扎术、改良B-Lynch缝合术可以及时救治产后出血。
3.6 严格掌握妊娠晚期静滴缩宫素引产指征
本组妊娠晚期静滴缩宫素引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自然分娩高, 由于缩宫素效应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性, 可能很小的剂量就可引起过强子宫收缩, 宫缩过强, 胎头没有旋转和调整方向的时机;尤其对于存在胎头俯屈不良或枕方位不太适合入盆的宫颈不成熟病例, 频繁的宫缩引导胎头“撞南墙”, 导致头盆不称、产程延长、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目前由于严格掌握静滴缩宫素引产指征和规范使用, 其导致的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
3.7 及时发现处理凝血功能障碍
产前做好凝血功能的相关检查, 及时发现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 积极治疗原发病, 改善微循环, 补充相关凝血因子, 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水平, 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6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是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出血与产前高危因素的存在、分娩次数增加、剖宫产手术、晚期妊娠静滴缩宫素引产相关。结论 避免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发生, 早期诊断, 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正确处理, 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发病原因,预防措施,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12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17-826.
[3]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12-213.
[4]况业妹.产后出血的病因调查及临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8) :163-164.
[5]关焕英.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20 (11) :96.
[6]张玉琴.产后出血183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9) :102-103.
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与处理分析 篇9
1资料与方示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产后出血60例, 年龄17~39岁, 平均26岁, 孕周32~42周, 初产妇36 例, 经产妇 (2~4产次) 24例, 经阴道分娩48例, 剖宫产12 例。产后出血情况:以胎儿娩出后24 h阴道出血量≥500 ml为标准。产后出血按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和产后2~24 h 3个时期限。
1.2 产后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41例, 胎盘部分粘连7例, 胎盘残留9例, 软产道损伤2例, 其他1例。
1.3 治疗方法
立即按摩子宫, 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胎盘已剥离, 但未娩出者, 可导尿按摩子宫使之收缩将其排出。如不成功, 可徒手取出胎盘。同时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 继之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 对于顽固性产后出血、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者, 给予宫颈注射缩宫素10~20 U, 并给予肠道或口服, 米索前列醇600~800 μg, 对于失血过多, 发生失血性休克并产科DIC 患者, 均以补充血容量为主, 积极抗休克、输血、输液、补充纤维蛋白原。
2结果
经按摩子宫, 应用子宫收缩药、止血药, 清宫术, 手取胎盘, 填塞宫腔等治疗, 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治愈, 平均住院7 d。
3讨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凡影响产后子宫肌肉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 均可引起产后出血。精神紧张恐惧, 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药、麻醉剂及宫缩抑制药。产程过长或难产, 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和体力衰竭等[2]。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巨大儿、羊水过多、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子宫水肿及渗血和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血窦不易关闭等。胎盘部分剥离, 既影响子宫收缩, 剥离面血窦又出血不止;胎盘滞留直接影响子宫收缩;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内, 影响子宫收缩。胎盘嵌顿于宫腔内, 影响宫缩。全部胎盘粘连时无出血, 而部分粘连时因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以及胎盘滞留影响宫缩引起出血。软产道裂伤常见会阴、阴道和宫颈裂伤, 严重者裂伤可达阴道穹部、子宫下段甚至盆壁, 形成腹膜后血肿或阔韧带内血肿。凝血功能障碍较少见。
宫缩乏力出血, 出血多为间歇性, 血色暗红, 有血凝块, 宫缩差时出血增多, 宫缩好时出血减少, 有时阴道流血量不多, 但按压宫底有大量血液和血块自阴道流出。若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 产妇可迅速出现休克症状。检查宫底较高, 子宫松软呈带状, 甚至子宫轮廓不清, 摸不着宫底。胎盘部分粘连或部分植入、胎盘剥离不全或胎盘剥离后滞留于宫腔。表现为胎盘娩出前、后阴道流血多, 间歇性, 血色暗红, 有凝血块, 多伴有宫缩乏力。胎儿娩出后, 阴道持续性出血, 色鲜红, 可自凝, 出血量与裂伤的程度有关。孕前或妊娠期已有易于出血倾向, 胎盘娩出后子宫大量出血或少量持续不断出血, 血液不凝, 可表现为伤口处和全身不同部位出血。
产后出血原因多种多样, 若发现出血, 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迅速寻找原因, 针对原因对症处理。开放静脉、输液、配血备用, 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 积极抗休克治疗及预防感染。按摩子宫, 促进宫缩。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注催产素10U、麦角新碱0.2 mg (有心脏病者慎用) ;然后将催产素10~30U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宫腔内填塞纱布压迫止血。结扎髂内动脉止血。如出血无法控制, 可行子宫切除术。对于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 若胎盘已剥离, 但未娩出者, 可导尿按摩子宫使之收缩将其排出。如不成功, 可徒手取出胎盘。若胎盘嵌顿者可用阿托品0.5 mg或吗啡10 mg肌注, 使子宫狭窄环松弛, 取出胎盘。胎盘粘连者须在严密消毒下徒手剥离胎盘。胎盘迟迟不能自行剥离, 人工剥离时发现胎盘或部分胎盘与子宫壁紧贴, 无明显分界, 出血不多, 可行化疗或动脉栓塞术, 出血多时常需做子宫切除术。针对软产道损伤应及时地将损伤的子宫下段、宫颈、阴道或外阴缝合好。针对凝血功能障碍, 应做DIC筛选试验, 如纤维蛋白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小板测定等, 积极查找出血原因, 立即输新鲜血以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对于各种产后大出血, 都应一边控制出血, 一边输血补液抗休克。在产后都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6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 必须及时处理。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处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4.
产后出血的处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间56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所有孕妇均孕足月,年龄21~39岁,4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经一般常规处理后止血有效,16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经一般常规处理后止血无效,16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均为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剖宫产手术指征有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病、巨大儿、疤痕子宫、产程停滞、社会因素、自愿要求剖宫产等,其中1例合并胎盘植入,16例患者在经过常规的温盐水湿热敷并按摩子宫、予缩宫素宫体及静脉运用、米索前列醇片0.2 mg舌下含服后仍未起到有效的止血效果,予行改良B-Lynch缝合术。
1.2 方法
16例患者参照B-Lynch缝合术,施行改良B-Lynch缝合术,所有患者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首先将患者的子宫从腹腔中托出,挤压并清除宫腔积血,先予2号微乔线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关闭宫腔,恢复子宫的完整性,然后用2号微乔线从子宫切口右下缘下方3 cm、距右侧缘3 cm处进针,穿过宫腔,在子宫切口右上缘上方3 cm、距右侧缘约4 cm处穿出,垂直向上,于宫体前壁缝合浆肌层(浅肌层)3~4针,间隔2~3 cm进针,间隔2~3 cm出针,缝线拉至宫底距右侧角3~4 cm,在宫底浆膜层下浅肌层穿过,行程约2~4 cm,垂直向下,于宫体后壁缝合浆肌层(浅肌层)3~4针,间隔2~3 cm进针,间隔2~3 cm出针,在与前壁进针点同一水平处垂直穿入子宫后壁,进宫腔,水平至后壁左侧与右侧相同的标志处出针,穿到后方的缝线,行程像右侧一样在左侧缝合,最后,在前壁距切口左下缘下方3 cm,并距左侧缘3 cm处出针,双手加压拉紧缝线两端,由助手压迫子宫,将缝线打结。完成缝合后,还需继续观察患者阴道流血量、子宫色泽及生命体征等15~20 min,当子宫颜色变为红润且变硬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常规关闭腹腔。
2 结果
1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经手术抢救后均止血成功,无一例切除子宫,术后未发生再出血,有效保留了子宫。手术完成后42 d对16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子宫复旧好,恶露色、量正常,无产后感染,B超复查子宫双侧附件均无异常。产后月经陆续恢复无影响,未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如何处理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是目前临床中讨论的重点[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分娩的认识逐渐改变,剖宫产率越来越高,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的概率也逐渐升高,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
宫缩乏力患者临床中主要采用增强子宫收缩力原则进行治疗,在剖宫产的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现象,因此,需要先对子宫进行按摩,同时给予促进宫缩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催产素达到促进宫缩的目的,近年来,前列腺素类药物在产后出血治疗方面取得了理想的干预效果,研究显示,前列腺素类药在产后出血中的治疗成功率可达80%以上[4],但仍有一些病例上述方法无效。临床上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止血方法还有宫腔填塞纱条,然而此种治疗方法操作时间长,填塞纱条若留有空隙可造成隐性出血,还可能引发感染现象;结扎盆腔血管可以有效止血,其手术创伤和技术难度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高;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疗效确切,基层医院条件有限无法进行;子宫切除能够更有效地抢救生命,但此种方式对女性的伤害较大,迫使患者失去第二性征,无法再次生育,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所以子宫切除在抢救无效危及患者生命时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有效保留子宫,是近年来治疗产后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手术方法在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也称B-Lynch缝合术,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可吸收缝线的缝合,促使子宫肌壁间纤维组织受到挤压,从而压迫血管,强制血窦关闭,达到止血的目的[5]。在实行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过程中,双手要紧握子宫,并要适当向下用力,迫使子宫呈现纵向收缩的状态,促使子宫肌壁间的血管和血窦相互挤压、被动关闭,而缝线将子宫被动纵向收缩、使其无法回复到原来状态而达到止血目的[6]。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将B-Lynch缝合术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改良B-Lynch缝合术,改良B-Lynch缝合术仅在浆膜层进行缝合,缝线在肌层内穿行,不会穿透子宫黏膜,大大减少了对子宫的刺激,同时也降低了感染风险[5]。且手术缝线在子宫前后壁各缝合2针,在宫底缝合1针,大大降低了子宫缩小后缝线滑脱的概率,也降低了脏器嵌顿的概率,保证了患者手术安全性。
笔者所在医院16例患者在经过一般常规治疗止血无效后采用了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均止血成功,无一例切除子宫,术后未发生再出血,有效保留了子宫。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产后感染发生,无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对本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在进行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在缝合前要用双手挤压子宫,或快速缝合子宫切口,恢复子宫完整性,有利于子宫收缩,同时能够减少子宫出血。(2)术中应注意由助手边向下向内挤压同时拉紧缝线打结,把子宫前后壁相贴,前后壁进针要基本水平。(3)要缓慢拉紧缝线,用力要均匀,为了使缝线不至于过紧割伤子宫,缝合时务必要通过浆肌层进行缝合,且要垂直于子宫平面拉紧缝线,避免子宫二次损伤[7]。(4)在按摩子宫、缩宫药物治疗无效后及早使用,术后予缩宫素静滴促进子宫收缩。(5)患者手术结束后,将子宫还纳腹腔,要对患者进行15~20 min的观察,了解患者子宫收缩情况,无异常后,再行关闭腹腔。
综上所述,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操作简便,可迅速止血,尤其适用于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保留患者的子宫及生育能力,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患者接受程度高,此种手术方法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医疗器械,尤其适用于基层的医疗单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215.
[2]曾玉华,周洪贵,李佳平,等.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运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4):312-313.
[3]王玉英.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71-2372.
[4]代秀云,刘国杰,郭兆君.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2014,8(1):43-44.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5.
[6]刘艳,刘海燕.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230-233.
产后出血疾病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产后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88-02
1 产后出血的原因
1.1 子宫收缩乏力。①全身性因素:有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严重贫血,产程延长或者难产使体力消耗厉害的,使用过多的镇静剂,麻醉剂和降压药等。②局部因素: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等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退行性变,前置胎盘等。
1.2 胎盘滞留和残留,妨碍了子宫收缩。
1.3 软产道损伤。
1.4 凝血功能障碍:重型胎盘早剥,妊高征、死胎、羊水栓塞等。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为记忆方便将出血的原因归纳为4“T”:张力(tone)、组织物(tissue)、创伤(trauma)和凝血酶(thrombin),所有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产妇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
2 产后出血的护理
2.1 产前护理。
(1)产前应定期检查,加强健康教育,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的宣教工作,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了解孕期相关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自测胎动、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尽可能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我们医务工作者要特别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定期随访并记录。
(2)对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重症肝炎等不宜继续妊娠的妇女,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3)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种妊娠合并症,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如多孕、多产及多次宫腔手术者,羊水过多,妊高征,子宫发育不良,有子宫肌瘤剔除史者,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应提前收入院。对胎盘早剥、死胎不下、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应及时处理,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2.2 产时护理。
(1)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消除其紧张情绪,保证充分休息,注意饮食,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
(2)重视第二产程处理,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防止胎儿娩出过快,掌握会阴后斜切开术或正中切开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接产操作要规范,防止软产道损伤。
(3)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若胎盘未娩出前有较多阴道流血,或胎儿娩出后30分钟未见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应行宫腔探查及人工剥离胎盘术。剥离有困难者,切勿强行挖取。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并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2.3 产后护理。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故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失血较多应及早补充血容量;产后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不能排空者应予导尿;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2.4 产后出血护理。
(1)在搶救产后出血产妇时,护理人员要镇定,做到有条不紊,切忌手忙脚乱,一边采取止血措施。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输液、输血等一系列抗休克的抢救措施。
(3)检查引起出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宫缩不良引起的出血表现为子宫软,轮廓不清;有血块或暗红色血间歇性自阴道涌出,应予以加强宫缩处理。如宫缩良有持续性阴道出血,应检查产道有无裂伤,如有裂伤,应缝合止血,如无裂伤,且流血无血块形成,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
(4)做好产妇心理护理,解除其紧张、恐惧感,严密观察产妇出血量、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变化,做好记录,必要时予以吸氧。
(5)产妇休克恢复后,仍应加强护理、严密观察,防止产褥感染及再出血的发生,并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改善产妇的一般状况。
3 产后出血的抢救
3.1 集中人力物力,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马上建军立双途径静脉通路,尽可能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
3.2 产后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镇定,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同时报告医师,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检血型,采配血,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作好记录。
3.3 徒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是: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将子宫上推,右手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作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协助医师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4 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流血量,产房观察2小时后无异常可回病房。
3.5 返回母婴同室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协助指导母乳喂养,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产褥期嘱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纠正贫血、加强营养、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有益于产后康复、婴儿成长。
综上所述,做好产前产时的护理,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积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刘付春,陈兢思,陈敦金.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产后出血处理指南”解读(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7):81-84
[2]王玉华.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预测评分减少产后出血[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7):859-860
[3]Oyelese Y,Scorza WE,Mastrolia R,et al.Postpartum hemorrhage.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07,34:421-441
产后出血因素分析及临床处理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9月产后出血者80例, 产妇年龄23~39岁, 平均年龄 (28.25±4.12) 岁, 妊娠1~6次, 平均妊娠次数 (2.3±1.2) 次;产次1~3次, 平均为 (1.1±0.6) 次;出血量500~1 000ml 64例, 占80%, 1 000~2 000ml 12例, 占15%, 2 000ml以上4例, 占5%。分娩孕期为36~ 42周。
1.2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总量超过500ml, 一般发生于产后2h内[1]。
1.3 方法
出血量采用计量法和称重法综合测量[2]。总结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因素, 采用百分率法计算 (构成比) , 分析针对高危因素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2结果
2.1 产后出血量
本组80例产妇中出血量在500~1 000ml 64例, 占80%;1 000~2 000ml 12例, 占15%, 2 000ml以上4例, 占5%。
2.2 产后出血的原因
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因素中, 宫缩乏力47例 (58.75%) ;胎盘因素16例 (20.00%) ;软产道损伤10例 (12.50%) ;凝血功能障碍5例 (6.25%) ;剖宫产2例 (2.50%) 。
3讨论
由于软产道或其附近结构的损伤、胎盘因素等造成的出血, 在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总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 在我国, 产后出血、 感染、 子痫、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因素, 而其中产后出血位列第一, 因此, 对产后出血的可能因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挽救孕产妇生命意义重大。本临床总结的结果和一些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依次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剖宫产等[3,4]。因此, 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3.1 产后出血与宫缩乏力
在本组病例中, 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位因素, 共47例 (58.75%) 。一般情况下, 胎盘娩出后, 子宫依靠肌纤维强力收缩使宫壁上的血管床闭合, 同时, 由于血栓形成, 使出血得以停止, 如果子宫肌纤维收缩乏力, 没能很好关闭血管床, 就会导致出血不止。造成宫缩乏力的原因有局部的, 也有全身性的, 局部因素有羊水过量, 子宫病变等, 全身因素则包括产妇精神因素, 体质强弱, 产程延长等, 这些因素造成垂体后叶缩宫素的分泌大为减少, 如果伴有子宫肌层病变, 更容易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对宫缩乏力的处理, 主要措施是及时合理使用缩宫剂, 按摩子宫, 宫腔填塞纱布, 阻闭出血部位从而减少出血量。
3.2 产后出血与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在本组病例中占到产后出血原因的20%, 是第2位的因素, 胎盘因素以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早剥、胎盘滞留、胎盘植入为主要表现, 其中, 又以前置胎盘最常见, 已有报道前置胎盘占据胎盘因素的70%以上[5]。产前要明确胎盘位置, 针对胎盘因素的各种情况, 预先做好应对预案, 同时做好产后出血的抢救准备工作, 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3.3 产后出血与软产道损伤
由于胎儿因素、产程异常等, 容易使产道在生产时的强大压力下出现撕裂伤造成出血, 软产道损伤见于大体重胎儿产妇, 剖宫产经产妇, 对于此类产妇, 要注意避免出现软产道损伤, 如果出现软产道损伤, 首先要明确撕裂伤的部位、大小,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缝合伤口。
3.4 产后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严格说并非是一个独立的因素, 其可能是羊水栓塞、胎盘因素、损伤感染等导致, 早期的表现是血液凝固, 然后是血液难以凝固, 此时, 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 因此, 要迅速采取措施予以止血。措施包括输全血、成分输血、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3.5 产后出血与剖宫产
近年来, 由于新的产科模式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初产妇中, 选择剖宫产的人数比例呈上升的趋势, 剖宫产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产后出血, 由于手术切口出血量比自然分娩要多, 而且, 剖宫产的麻醉剂对于子宫收缩有不良影响, 这些使得剖宫产成为产后出血不可忽略的又一个因素。为减少由于剖宫产造成的产后出血, 第一, 要普及产前知识教育, 让孕产妇对剖宫产及并发症有明确认识。第二, 从母体因素和胎儿因素严格手术指征, 无绝对手术指征者, 均有试产的机会, 但要加强监测, 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这样就有可能使源于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4-227.
[2]王山米, 吴久玲.孕产妇危急重症的防治和管理实用指导手册 (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23:102-108.
[3]顾燕芳.产后出血71例临床分析 (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0, 21 (4) :244-245.
[4]龚静亚.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1) :1998-2000.
【产后出血的处理】推荐阅读:
产后出血的救治与处理05-30
产后出血的诊断及处理11-20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12-15
产后出血的观察12-25
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07-20
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05-23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07-03
产后出血的药物防治08-14
产后出血的治疗护理08-23
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