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栏目(精选7篇)
少儿栏目 篇1
我国少儿电视栏目起步较晚, 其发展也经历着大环境下的探索与曲折。从1958年我国第一个儿童电视栏目《两个笨狗熊》等五个木偶剧的推出, 到80年代的《春芽》、《七巧板》、《第二起跑线》等栏目, 以及90年代的《大风车》栏目在广大少儿群体中的热烈反响, 再到21世纪初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火爆开播, 我国的少儿电视栏目在发展中大体经历了多样化探索、栏目化形成和专业化发展三个阶段。
如今, 在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 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要做出一档好玩、好看的少儿栏目, 前期对栏目的整体策划是不可小觑的, 从内容、形式、结构、营销等方面都要仔细斟酌。只有以扎实的理论研究为先导, 结合先进的教育学和传播学理念, 做到理念有深意, 结构有深度, 以广大的观众需求为目标, 依托科学的制作模式, 才能够打造出一档好玩、好看的少儿品牌栏目。
一、创立少儿品牌栏目的五个确定性原则
(一) 确定栏目的宗旨和定位
要想创立少儿品牌栏目, 在整体策划上必须秉承和树立正确的栏目宗旨和定位, 它是少儿电视节目得以继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个性鲜明的栏目宗旨和准确特别的栏目定位不但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还能赢得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朋友们的一致认可。
(二) 确定栏目的播出时间和时长
一档好的少儿品牌栏目必须有固定的播出时间, 这样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让他们按时收看。将重要的栏目放在整点或半点的时段播出, 有益于观众记忆播出时间, 这是一个潜在的收视习惯。一般到了整点的时候观众会不自觉的整个搜台, 这时一档好的栏目如果刚刚开始, 那么观众锁定该档栏目的几率会很高, 因此应注重在时段、对象等角度为节目的编排做出科学调整。以此为基础少儿栏目的播出时间必须要符合孩子们的作息时间, 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播出长度上, 时长要根据节目的宗旨和定位来确定, 时间不宜安排过长, 也不宜安排过短。过长的时间安排会使孩子们产生审美疲劳, 而且也影响节目质量;过短的时间节目要表现和反应的内容不能完全展开, 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吸收学习, 达不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节目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少儿栏目的播出时间和时长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安排。
(三) 确定栏目的标识、包装及片头
“我播什么你看什么”的电视播出模式终究不是未来电视发展的大势所趋。想要栏目吸引少年儿童的眼球, 不仅要栏目自身定位科学准确, 保证节目质量稳定, 更为重要讨巧的就是做好栏目的整体包装。
重视栏目包装, 要从节目预告片、栏目形象片以及节目本身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遵循且精且美的理念。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介时代, 包装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形式, 它是电视手段本身的价值, 它已经进入节目内容的体系。一个栏目包装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栏目的营销与栏目的品牌建立。从栏目的标识、片头、广告语、话筒、标题、个性化音乐、片花串底等等, 这些都是栏目形象品牌的展示。
少儿栏目的标识是最基本的形象设计, 宣传片、广告语、个性化音乐和LOGO演绎都要面面俱到。现在每个频道都有自己的形象标识, 而好品牌栏目也应该有自己的栏目标识。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智慧树》系列栏目采用智慧树的图标作为栏目标识, 象征意义清晰;整体栏目的包装, 选择了动态可爱, 色彩鲜艳的遮罩、模板以及妙语连珠的情趣字幕, 整体包装的融合统一都为栏目的视觉美感加分不少。而片头、片尾运用动画片, 引起小观众的兴趣, 最具特色的是选择幼儿稚气的声音进行配音, 这样的加入让栏目既显得亲切又有了创新;节目预告也运用了栏目人偶拟人配音, 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周末版的《金龟子城堡》则更显得独树一帜充满新意, 整体包装的节奏紧凑, 三维立体的栏目LOGO, 以及转场的特技包装等方面都给予小观众超炫酷的视觉美感, 这样的美感不仅吸引眼球, 更重要的是与观众之间拉开了距离, 提升了栏目的艺术深度, 使小观众形成仰视的心理。由此可见, 想要激起观众兴趣点, 做好栏目包装的特色与创意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四) 确定栏目的形态和结构
我们在制作少儿栏目的时候要把握栏目的整体设计结构, 进行开放式结构, 打破以往少儿电视栏目传统单一的结构模式, 借鉴国外的栏目类型却又不单纯的模仿复制, 提出全新的科学制作理念, 并将这一理念贯穿栏目始终。在形态设定上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科学依据, 营造充分的互动与学习气氛让小朋友及家长朋友共同观看节目的同时, 更多的从中得到快乐。
(五) 确定栏目的主持人
优质的少儿品牌栏目必须有优秀的主持人进行配合,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主持人是电视栏目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少儿栏目的主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 教会孩子什么是“真善美”, 在对孩子的学习引导上有着重要作用。《金龟子城堡》的栏目主持人是金龟子和她的朋友们阿偶、毛毛虫、青蛙王子和神奇的魔法师。智慧树系列栏目《智慧树》 (周末版) 的执行制片人就是金龟子刘纯燕, 栏目运用了主持人的品牌效应, 在栏目中金龟子的形象贯穿整体, 风格活泼可爱却又不乏睿智。由此可见做好少儿栏目的主持人并不意味着形式上表现幼稚拿腔拿调, 更重要的是体会儿童的思维特征, 说儿童话、替儿童说话, 学会以正确的儿童观左右自己的主持行为, 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儿童。
二、国内少儿栏目整体策划存在的问题
(一) 幼儿的负面模仿成败笔
在《智慧树》栏目中, 从片头情景的衔接到特别设立的板块《咕咚信箱》, 人偶小咕咚在整个栏目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这样一个外形特别, 行动可爱的动物形象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可是也因为这一形象的设定引起争议, 家长朋友在该栏目官网留言指出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小咕咚说话夹着嗓子, 娇滴滴的声音太难听了”。还有《小小智慧树》栏目中的三个人偶:朋朋, 托托和小嘟嘟, 无论从外形、情境设计以及说话方式、语调等方面都显露出了明显的模仿痕迹, 其模仿的对象就是英国BBC优质幼儿节目《天线宝宝》。当然, 借鉴成功案例的动机也是为了提升栏目质量, 可是模仿也需抓住要害, 仅仅是表面去模仿那么就只能定义为山寨了。
儿童探索期里会对任何新鲜好玩的事物进行模仿, 该系列栏目应创新出正面的人偶形象, 或者让人偶的扮演者传递出一种阳光向上的声音,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人偶们都过于矫情的说话。这样的小瑕疵虽然不影响栏目整体的播出与运作, 少儿更乐于这些人偶形象的好玩有趣, 可是这样的娱乐更掺杂着家长内心对幼儿成长的担忧。
(二) 形式生硬, 栏目可看性低
河南安阳电视台开办的少儿栏目《阳光伙伴》中, 选定了四位不同年龄的小主持人, 这样的设定颇具新意, 也让小观众们减少了距离感。可是小主持成人化的主持风格生硬刻板, 缺乏趣味性, 主持人调度整个现场的能力也有所局限, 大大降低了整场栏目的可看性。这也是地方少儿栏目质量粗滥, 形式老套的典型案例。由此可以明显的了解到媒介核心仍然支配着大多数受众的使用行为, 粗糙的制作水平只会刺激媒体核心的影响力, 更消极地影响受众群的生长。
(三) 娱乐至死, 缺少教育理念
上海东方电视台哈哈频道儿童综艺栏目《欢乐蹦蹦跳》中, 有一个版块叫做《童言无忌》, 以下是对其09年11月21日播出栏目的片段实记:本期的主题是《上海话大考验》, 主持人问4岁的小朋友:“我喜欢小花狗, 用上海话怎么说?”小朋友回答:“我喜欢, 我喜欢小花狗 (上海话) 。”小朋友对上海话不是特别熟悉, 说起来吞吞吐吐, 场上场下一片笑声。男主持人眼镜哥哥又采访一位4岁的小女孩:“来, 我们听听这位妹妹的好不好, 妹妹你告诉我‘我喜欢小花狗’这句话用上海话怎么说?”小女孩撅着嘴儿说:“我喜欢小花狗 (上海话) 。”这时女主持人小荷姐姐说:“哥哥, 她的发音全是在这里的 (故意撅着嘴巴) , 我喜欢小花狗 (模仿小女孩的语气) 。”眼镜哥哥接话:“她们家肯定是大户人家出来的, 大户人家说话不能太张嘴。”小荷姐姐说:“哦, 对, 对, 我们矜持, 我们小家碧玉。”
从正面来讲, 这个版块的确真实反映了小孩子的童真童趣, 可是开设这样的少儿栏目, 娱乐大众成了整体构思的重心, 而台上参与的小朋友, 就成为了娱乐大众的素材。当然, 这样的栏目一定也是迎合了大众放松消遣的收视需求, 可是从少儿的教育理念出发, 这样的一档少儿娱乐栏目艺术深度就显得肤浅了。
三、创立少儿品牌栏目, 把握整体艺术深度
在少儿栏目数量倍增, 栏目同质化严重的今天, 如果少儿栏目还沿袭“策划——制作——播出”的方式, 肯定是行不通的。在保证内容形式做好的前提下, 品牌推广对于栏目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必须让少儿栏目的经营与发展更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品牌化的建设与形成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我们必须从微观入手, 以小见大, 用科学理念掌控全局。
现在很多少儿栏目的收视率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提升自己的收视率, 地方电视台往往忽略自己和央视及各省级电视台整体实力上的差异, 盲目仿效。央视有什么我们有什么, 省里有什么我们有什么, 不仅降低了央视和省级同类节目的收视率, 而且使自己陷入矮子和巨人做战的尴尬境地, 令自己彻底丧失了荧屏竞争力, 造成少儿频道资源浪费。为缩短竞争差距, 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越开越多, 资源利用率却不高, 同时人力成本和设施成本在不断增加, 加重了地方电视台的经济负担, 造成区域宣传真空。为花大力气效仿央视品牌栏目, 导致自己本该设置的栏目没有设置, 本该利用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节目资源没有利用, 少儿栏目的发展不能或没有为当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引导教育的积极作用,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
电视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审美性, 它所有的艺术属性和价值规律都体现在电视艺术必须是一种审美活动。把握栏目的整体艺术深度, 需要创作者拥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积极的艺术感召力。笔者认为栏目整体艺术深度, 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即核心艺术深度和概括艺术深度。核心艺术深度是指栏目整体策划中对栏目主题巧妙设定。先进的科学理念的融入就是升华栏目整体的有效手段。概括艺术深度, 则是指电视手段的积极运用。比如内容的设定, 栏目包装的制作还有编导的个人意图。这样完整的设定才能给受众呈现出栏目的质感, 赚得口碑与关注的同时, 也提高了电视人的整体素质。
依据少儿的特殊心理, 一切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在少儿栏目的整体设定中, 分析儿童的独立人格、话语体系、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应保持栏目的新鲜感和节目的趣味性。编导在题材的选择上更要结合少儿的自身特点, 从而进行艺术的深加工。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而电视又是全国近四亿儿童最常接触、最易于接收信息的媒介形态, 因此对待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的收视群体, 电视工作者更应该在栏目的整体策划中做到严谨周全。
中国少儿栏目起步早, 其间也有成功与飞跃, 提高地方少儿栏目的整体质量, 还需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一档品牌栏目的成功必然有其本身的优势与特点, 深入挖掘探索, 自然就会找到成功的答案。
中国少儿栏目的发展, 栏目整体的策划就是整体运作的核心, 需要从导向、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频道定位等方面全局考虑。以上文提到的多个少儿品牌栏目作为例证, 少儿工作者可以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经验。但是要想进一步推动中国少儿栏目的整体发展, 作为少儿工作者要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培养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 更应以科学的理论基础做指导, 提高自我的创新意识, 这样栏目的整体水平才会有所提升, 栏目的整体质量才会有保证。
提高中国少儿栏目的整体水平, 就应该以栏目的整体策划为创新着力点, 以科学的理论研究为先导, 做到理念有深意, 结构有深度。只有这样将科学理念与电视媒介有机融合, 中国的少儿栏目才会推陈出新不断发展, 才能更好地赢得小朋友们、家长以及老师的喜爱, 才能制作出更多优秀的少儿品牌栏目。
摘要:自80年代起, 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就作为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蓬勃发展。到21世纪初, 开播的一些少儿栏目反响热烈, 拥有相对固定的收视群体, 其中包括好玩的《大风车》、《动画城》等栏目。优质的少儿品牌栏目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它可以传递社会的主流意识, 能够在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发挥积极作用。从少儿栏目的整体结构可以看出, 巧妙的栏目风格策划对于栏目主体本身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些地方少儿栏目在形式结构上有所局限, 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本论文将对少儿栏目在整体策划上如何有所突破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儿电视栏目,整体策划,品牌栏目,科学理念
参考文献
[1]佚名.《谈通过儿童电视节目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论文网.
[2]吴滔.《少儿电视节目的错位与定位》.记者摇篮, 2009年7月.
[3]陈落实.《浅议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1年.
少儿栏目 篇2
对于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媒体事业而言,由于我国网络用户的庞大,电视台和各种新媒体网络公司的创新型转变都在加速进行着,但是在此过程中,我国地方电视台的少儿栏目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1 少儿色彩惨淡,成人化特点太过突出
在我国的新媒体事业发展过程中,地方电视台的少儿栏目只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就是由于这种现实原因,在电视台创办栏目的过程中,不能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在栏目的策划与上线全程都以成人的眼光去营造特定的氛围,例如现在很多地方电视台的少儿栏目都是处于成人操控的阶段,在节目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相应的环节,并不能起到教育的意义,在节目中,少儿成为了受摆布和赏玩的工具,脱离了孩子们的关注点,无法吸引广泛少儿的兴趣。例如在家长和孩子组队做游戏的过程中,N个家庭分为N个小组,在通常这种情况下家长让孩子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或者孩子的思路也是跟着家长的引导,并不能让孩子起到主导作用。这样的节目中,少儿色彩惨淡,成人化特点突出,不能起到少儿节目应该具有的效果和含义。
1.2 没有符合实际的创新,受国外影响较大
众所周知,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媒体传播对外开放也在一步步的深入,外国媒体对我国的媒介市场虎视眈眈,对儿童节目这一部分市场亦如此,我国少儿节目的发展受到国外少儿节目的巨大冲击,欧美少儿节目排挤冲击我国的少儿节目市场。在当今地方电视台的少儿栏目中,原创率特别低,大多都是借鉴国外的资源与形式,不能标新立异,更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量身打造属于我国少年儿童的专属栏目。例如我国原创《大风车》就很能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并且起到教育和娱乐的效果,但是地方台却很少有这种优秀的节目策划,这也是目前我国少儿节目的一大问题。新媒体形式下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创作路径探析
2.1 坚持以少儿为中心
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的改进与创新,必须从少儿的视角出发,把满足少年儿童的需求作为主要创作原则,按照儿童的心理需求去选择主题,根据实际的主题制定栏目的策划方向,无论是在节目制作还是播出都以贯彻儿童本位思想为主旨,而不是在成人的立场去设定环境与场景,一般来说,儿童都喜欢感性、直观且生动形象的事物,所以在地方电视台进行栏目创作的过程中,要对抽象事物敬而远之,例如央视的《大风车》等栏目,就充分取材于生活,除此之外,地方电视台还要善于制作富有民族特色与地域情怀的栏目素材,从而丰富少儿情感,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2.2 在主持人的选取上更加贴近孩子的喜好与节目的设计需求
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可能在节目主持人的选取上不够严格,但是基于少儿栏目的受众特殊性,必须选取拥有亲和力的主持人去掌握和引导栏目。只有主持人具有足够的亲和力,善于抓好儿童的心理动态,善于与儿童沟通,会用风趣幽默或搞笑的语言风格和肢体动作去吸引儿童的主意,就会得到更好的节目效果,除此之外,在选取栏目主持人时,还要注重其内在素质与资质和表达方式,把文化积淀与说话简短精湛作为重要标准之一,只有主持人善于利用生动的词语来刺激儿童的想象力,才会让地方少儿栏目更加具有色彩感。
2.3 以体验式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
其实借鉴国外优秀的少儿节目就可以看出,我国地方电视台的少儿栏目都缺少互动环节,为了让幼儿主动参与进栏目,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让观看节目的少儿产生情感共鸣,互动就是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强烈的参与性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地方电视台在创作栏目时,要增设更多引导儿童主动参与的板块,不让大人过多干涉,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儿童参与电视节目,不是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电视节目中出现,而是要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见。例如,让孩子们参与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参与电视节目的讨论,通过网络与电视台的编导人员进行交流,也可以开辟专门的论坛,让儿童有机会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加强幼儿栏目的根本意义。除此之外,根据目前国内少儿节目的大势所趋,地方电视台应该在少儿节目中增加体验式活动或者创新出一种完全以体验式为主的节目,让少儿观众更加有兴趣。结束语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台只有在保持原有精髓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丰富少儿栏目创作,上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少儿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坚持以少儿为中心、在主持人的选取上更加规范严格和提高节目的互动性这三种创作路径,相信在国家的正确引导和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下,我国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谈如何办好县级电视台的少儿栏目 篇3
1 贴近儿童生活,丰富栏目内容
县级电视台的栏目大多是新闻类或者电视剧,少儿类的节目较少甚至没有。因此,在县一级的电视台开办少儿栏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具有创造性的。另外,县级电视台对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观众的爱好、儿童的特征以及喜好了如指掌,有利于少儿栏目更“接地气”;在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更有利于使开办的栏目贴近儿童生活。同时,要丰富栏目的内容,使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造性地将有益于儿童成长的内容融进其中,帮助儿童快乐成长。如《海娃看沧海》这一栏目,最初播出时,只有一个板块,且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围绕海沧区儿童开展的一些主题活动,刚开播时,因其贴近本地区的生活实际,有新鲜感和亲切感,受到儿童的喜爱和欢迎,也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但是,栏目播出半年左右就遇到了问题,栏目展开积极调查,努力寻找问题根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是该栏目内容太过局限,仅有一个板块的内容,儿童们看腻了,产生了收视疲劳。此时,栏目组根据这一情况积极地进行栏目内容的扩展,更新了栏目内容,做了相应的改版,除了“校园万花筒”这一主板块外,新增了教育新闻板块和课外活动板块,如手工制作、义工体验等实践板块。在此基础上,又重新获得儿童们的喜爱,儿童们可以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进而更好地成长。
2 创新栏目制作方法,提高收视率
县级电视台在栏目制作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资金缺乏、人员不足、技术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县级栏目在组织、制作、包装、推广方面呈现出明显弱势,这也是导致县级电视栏目陈旧、单调、收视率低的根源所在。因此,需要栏目组成员创新栏目的制作方法,进而提高栏目的收视率。儿童普遍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栏目在制作的过程中应充分抓住儿童的特征,创新栏目的制作方式,持续保持对儿童的吸引力。在现有条件下,栏目组要在栏目的制作细节,如栏目的背景、音乐、字幕等方面着手,不断更新栏目效果,经常给儿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在背景音乐的选取上,栏目组可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儿童最喜欢的音乐,将其加入到栏目中;也可以开展“我来唱,你来听”主题儿童歌唱必赛,邀请比赛中获奖的小选手为栏目录制歌曲,在激发儿童音乐兴趣的同时,保持了儿童对栏目的关注度。另外,在制作方面,还可以吸收借鉴其他少儿类节目的成功之处,不断完善栏目制作方式,创新制作方法。
3 立足本土特色,形成品牌效应
县级电视台开办的少儿节目若想脱颖而出,走向全国,很重要的资源或者优势就是将本土的文化特色融入到栏目中,在提升亲和力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如《种太阳》这一少儿栏目,就没有很好地与本土特色文化进行很好地融合,该节目在内容采编上显得较为被动,内容大多是各学校举办活动的概况,缺乏创新性的内容,没有融入本土文化特色,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该栏目想要更进一步发展,就应该与闽南的文化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如饮食、服装、宗教等,可以策划闽南语歌曲大赛、童谣大赛、诗歌大赛等丰富的比赛,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本地的风俗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还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少儿节目的制作方法和内容设计,如可以借鉴《饭没了秀》这一档少儿类栏目,从少儿本身出发,用他们的眼光来观察、发现、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少儿可以亲自参加,在参与的同时融入文化元素,栏目极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在保证栏目质量的同时还要关注栏目后期的包装和推广,具有明确的风格,以儿童喜欢的活泼、鲜明为主要基调,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同时,要关注后期的剪辑,在剪辑过程中尽可能体现本土特色,但又不乏活泼幽默。
4 结语
县级电视台开办少儿栏目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进行栏目的创办或者持续更新的过程中,要注重栏目的内容,结合本土特色元素,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栏目。同时,要博采众长,借鉴其他少儿栏目优点,制作出有内涵、优质、高收视率的少儿栏目。
参考文献
[1]吴黄娟.如何办好县级电视台少儿栏目[J].青年记者,2009(15).
少儿栏目 篇4
----《宝贝乐园》少儿电视栏目
为深入贯彻全国第六次少代会精神,传承红旗渠精神,服务全市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发展,搭建全市少年儿童多媒体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共青团林州市委、市教体局、市广播电台、市少工委等单位于2011年在林州电视台二套黄金档开设少儿电视栏目----《宝贝乐园》。作为一档专为4--12周岁少年儿童设立,并由家长共同参与体验的少儿电视栏目,它以各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贴近少年儿童生活、关注少年儿童成长,以培养符合林州特点的四好少年新体系为主要目标,把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具体有形的生活形式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社会的实践中去体验。
栏目各版块之间运用演播厅+外景互动、虚拟动漫制作等主要表现形式,融合娱乐、健康、教育等诸多有关少儿教育的题材,运用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可缺少的互动游戏合作,用现场实拍、推介的方式,选取宝贝各种各样的才能展示,着重强调观众参与的同时带给观众最自然的快乐,让孩子在得到锻炼和教育的同时,尽可能为孩子打造一场华丽的视觉圣宴,铺就一条光彩夺目的“星光之路”。
栏目板块包含:《宝贝时间》、《宝贝秀吧》、《宝贝对对碰》、《宝贝2+1》、《宝贝热线》等,通过热线电话、信息平台、栏目网址、俱乐部等途径,进一步密切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扩大收视层面,提高收视率。各栏目版块表演形式分为情景表演类,综合才艺类,互动体验类,现场竞赛类等。
情景表演类包括:情景剧、故事表演、小品、相声等。
综合才艺类包括:舞蹈、器乐、声乐、地方戏曲等。
互动体验类包括:亲子游戏、现场绘画制作、外场连线、实地体验等。
现场竞赛类包括:各项才艺现场比赛。
为进一步深化此档少儿栏目的教育宣传意义,2011年4月15日,在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宝贝乐园承载梦想,红旗渠精神伴我成长”主题活动暨宝贝乐园少儿栏目开播启动仪式在我市市直五小举行。市领导李建梅、李可、呼永强,市关工委执行主任李金生等出席仪式并启动宝贝乐园少儿栏目。此次活动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及共青团林州市委书记郭晓全面主持组织下,圆满的落下帷幕,为栏目组今后的各项工作总思想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要进一步增强全市广大家长关注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意识,让每一位少年儿童牢记红旗渠精神,做红旗渠精神的传人。
在仪式上市政府副市长李可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要求,要认真谋划,进一步突出少儿素质教育特点,及时反映我市少儿素质教育的新成果;要创新观念,发挥优势,不断开创主题活动的新局面,把《宝贝乐园》这一少儿电视栏目打造成全市少儿素质教育的特色品牌栏目和全市少儿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
林州市时代贸易有限公司为《宝贝乐园》少儿栏目线下活动机构“宝贝之家”俱乐部爱心捐赠15万元,用于俱乐部各项活动的开展,并与市广电总台王建军副台长一起共同为“宝贝之家”俱乐部揭牌。
此档栏目初定于2011年10月在林州电视台二套正式开播,播出时间每周六19:30左右首播,栏目时长30分钟。重播时间:每周一、三、五、日09:30、19:30,设立节日和寒暑期系列特别节目。
在此档栏目的正式开播期间,栏目组为进一步提高栏目受众的关注度和影响度,开设了《宝贝乐园》少儿栏目网站。2011年5月1日在各级单位的支持和各市直学校的全力配合下,正式成立了少儿栏目线下会员活动机构----“宝贝之家”俱乐部,发展俱乐部“宝贝”会员400多人,俱乐部家长会员800多人,为俱乐部各会员开辟俱乐部网站活动专栏及栏目咨询热线、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与热线平台的密切联系完善了俱乐部活动的各项组织开展工作,积极开发和培养终端受众,参与少儿电视节目线下的各项推广宣传互动活动,为少儿频道培养出忠诚的终端受众群体。
5月8日起至9月间组织策划了“明日之星”少儿才艺选拔大赛活动,为全市4--12周岁的少年儿童创建一次才艺交流的机会,从舞蹈、表演、绘画、器乐等不同方面展现全市少年儿童的独特风采,提高全市少年儿童的整 2
体素质,提升家长对孩子全方位素质教育的关注和高度认可,进一步加强林州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宝贝乐园》少儿栏目积聚优秀后备力量。此次大赛以幼儿园、小学、特殊教育机构等各单位为报名据点,以各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参赛,选出优秀的小选手签约《宝贝乐园》少儿栏目组,成为栏目组每档期的小演员和特邀小主持、小嘉宾。大赛相关活动由林州电视台一、二、三套黄金时间段公告通知报道,非黄金时间段不定时全程播报。大赛活动期间,大赛宣传片、大赛海报、报纸、平面广告大屏和网络媒体全面启动。赛事媒体宣传周期持续一个月左右,影响面广范。
赛事形式丰富多彩,分舞蹈、绘画、语言表演、器乐、声乐五大类别,幼儿、儿童、少年三个年龄组,经过海选、初赛、复赛、决赛、颁奖晚会等五个赛程。报名选手达800多人,大赛从报名之初即得到各学校、单位的大力支持,大赛海选阶段于6月26日在市直二小举行,晋级选手408人;初赛于7月20日在桂园学校举行,晋级选手196人;复赛于8月16—18日举行,晋级选手65人;决赛于8月26日举行,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1名、优秀奖44名,比赛场地均设在市体校。赛事期间,各校教职工积极配合大赛赛事安排,热情协助大赛各项活动的开展,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大赛颁奖晚会暨栏目首映初定于9月24日举行,颁发大赛一、二、三等奖及指导老师奖、组织单位奖。晋级复赛选手颁发栏目组鼓励奖,鼓励各参赛小选手的热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号召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自9月1日起,栏目组正式发布小演员、主持人的征集活动,为栏目组的正式拍摄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栏目的拍摄和播出工作中,为栏目打响开播第一仗,力求抓住热点,做好、做精每期栏目,策划出更多内容新颖,形式特别且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节目,吸引少年儿童及周边人群关注,提高栏目的收视率,提升栏目的品牌形象。
《宝贝乐园》少儿电视栏目组
少儿栏目 篇5
关键词:少儿广播栏目,儿童,专家型主持人,心理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教育广播《快乐卷卷猫》,是一档围绕儿童的学习、生活、娱乐、思想等角度展开的,以孩子为主体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有一个拟人化的可爱的名字——卷卷猫。从开播至今的5年时间里,该节目先后获得了国家广电局少儿精品栏目广播类的一等奖、河南省广播电视协会社教专题一等奖、广播剧一等奖等奖项。在媒介如此发达,互联网、电视的多重竞争下,该节目立足广播市场,获得广大儿童和家长的喜爱,这其中有一定的规律,笔者将结合节目、活动的具体设置以及新媒体的运用分析优秀广播少儿栏目的发展趋势。
1 跟随时代发展,开掘更丰富的形式让孩子受益
目前,广播中的少儿节目多数以主持人录制睡前故事、邀请孩子参加小节目的录制为主,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但少儿节目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仅仅讲些故事就可以满足孩子认知思维的发展需求。广播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相比较电视、网络,形式本身就容易单调,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更多的形式来丰富节目的音源和内容。
首先,结合最新的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将科普知识融入节目内容中。2012年,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宇宙中顺利对接。《快乐卷卷猫》巧妙地根据这则新闻设置了一期科普专题——探索太空的奥秘。主持人卷卷猫先通过节目征集了小朋友们的问题,然后将天宫一号飞行器模拟成机器人的声音,卷卷猫作为小朋友们的代表,在地面对天宫一号进行采访。采访中,栏目组将征集来的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如宇航员叔叔阿姨如何在太空吃饭、洗澡,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是怎么亲吻对方的,从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等,做成了天宫一号的回答。卷卷猫和天宫一号的对话吸引了很多小听友,很多家长发来邮件说孩子对天文知识更感兴趣了,希望卷卷猫多讲一些关于星空、宇宙飞船等的故事。
其次,将经典童话故事进行改编,邀请更多的孩子角色扮演,录制广播剧。《快乐卷卷猫》栏目组改编了童话《小红帽》、绘本故事《我选我自己》,将书中的平面形象,塑造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立体形象,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故事和角色来展现。每个参与的小朋友不仅能得到优秀播音员的指导,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播剧的录制,变得更加自信积极,对节目的参与感和忠诚度大大提升。
再次,节目里开设了不同的版块,如“迷你英语角”“谜语猜猜猜”“世界真奇妙”等知识版块,分别关注了孩子的英语学习、思维拓展和知识面的拓宽;又开设了“你来表达我来猜”“正话反说”“亲子默契大测试”“爱的存款”等游戏环节,孩子在节目中可以畅所欲言,做游戏,对身心都是很好的放松。
2 由主持人占节目主导转变为儿童占节目主导
以往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占据很大的部分,孩子的声音和加入只是点缀,更多的是主持人在讲,互动性和参与性非常弱。而《快乐卷卷猫》将节目的主导交给了孩子。每周一至五直播,每天设置的主题不同。周一师生大PK、周二小记者对话职场达人、周三才艺小明星的快乐生活、周四吐槽者联盟和心理专家的欢乐对话、周五结合当下新闻热点或本频率活动邀请相关的小朋友。可以发现,每天节目都有对话,而参与节目的正是12岁以下的孩子们。他们在节目中可以和自己的老师PK,采访职业达人,甚至和心理专家聊天,吐槽自己的身边事,获得帮助和解答。
每天的节目中,都会设置三到四个游戏,如“你来表达我来猜”“你说当然了”“正话反说”“思维游戏”和“词语接龙”等,让孩子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不停地收获新鲜感和挑战,在放松的同时说出心里话。
以孩子为主导,能让家长从另一面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也从另一面发现自己。一些家长在收听完孩子参与节目后感慨:原来自己的孩子还有这么活泼的一面;原来我在孩子的心里像老虎一样厉害,我要调整自己了;原来我和他爸爸的矛盾对孩子的影响这么深;原来我的孩子这么健谈这么有思想等。节目成为孩子和家长的桥梁,让他们更了解彼此。
3 主持人向家庭教育专家的方向转变,更加注重把握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
《快乐卷卷猫》平均每天都有三四个孩子作为嘉宾上直播,而孩子的天性是极为活泼开放的。如何和孩子们成为朋友,倾听他们说出更多的心里话,主持人卷卷猫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功课,先后学习了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国家心理咨询师课程、绘画沙盘艺术治疗课程、舞动治疗等心理治疗课程,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家长的教育方法更为了解。
逐渐地,家长和孩子会向主持人卷卷猫寻求一些心理上的帮助,无论在节目上还是节目下,卷卷猫成了家长和孩子们信赖的好朋友。孩子遇到成长的困惑会首先想到问卷卷猫姐姐,看她能否给自己建议;家长朋友也会针对育儿困惑来求助卷卷猫姐姐。少儿节目主持人向家庭教育专家的方向转变,不仅使孩子在节目中更加言之有物,更愿意倾吐内心,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实用性,增强了家长和孩子对节目的粘度。
4 线下活动由只针对孩子,向全家总动员转变
一档名牌节目,只有线上的内容远远不够,节目即活动、活动即节目。有意义又好玩的线下活动能更好地推动品牌节目的发展。以往的活动通常是只针对孩子,家长是一个陪同看护的角色。而《快乐卷卷猫》节目组,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全家总动员的理念。
每个月节目组会组织“欢乐家庭日”活动,将游戏和知识结合,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例如,在“家庭消防安全日”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参观消防队的报警台,用灭火器灭火,观看消防表演,家长比拼穿脱消防服,学习消防车的知识等。又例如,“家庭采摘日”活动,孩子和家长共同体验摘蔬菜、瓜果的乐趣,还能参观有机农场,喂养鸡和山羊等。这样的活动能使家长和孩子共同受益,同时又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感情,收到了非常好的口碑和效果。
5 新媒体的运用,更加拉近了主持人与孩子的距离
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微信、微博的使用大大拉近了主持人与孩子的距离。通过微信平台,主持人卷卷猫能迅速对孩子们的需求做出反馈,既丰富了节目内容,增加了线下活动的参与度,也能吸引更多家长和孩子的关注。
如节目组依托《快乐卷卷猫》开展的长期的“报时宝贝”评选活动,家长们只要进入微信平台,找到二级菜单中“报时宝贝”一栏,即可进入相应的微网站,从报名、提交照片和音频,再到投票,宝贝报时的动态展播等,全部用手机完成,操作便捷,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全国的小朋友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另外,客户端的开发也让孩子和家长们更容易参与节目和回听下载节目,打破了以往对收音机的依赖,用手机听广播,成为大趋势。
少儿栏目 篇6
1家校传播为传统文化奠定扎实基础
当前少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二方面,一是校园课堂教学,二是第二课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俗地勾画了诗歌的传唱功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有着广泛的渗透,仅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的古典诗词,已由之前的6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诗歌从开始传播的那天起,就不断地改进着传播方式,在诗歌传播过程中也必然会引起客观结果,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的目的所在,价值所在。在诗歌传播过程中,一首诗可能被广泛传播,也可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深受大众的喜爱,也可能为人们所排斥。中国有诗国之称,传播经典古诗词就是把民族文化的精华传下去。国学大师汤一介在回忆父亲汤用彤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启蒙时说:“我们上的都是现代学堂,现代学堂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太重视。为了让我补上中国文化这一课,父亲先让我读一些诗词,因为诗词比较好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家庭薰染都像是一把钥匙,在启蒙为少年儿童打开一扇传统文化之门。
第二课堂是传统文化教育平台的延伸与拓展,通过有组织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少儿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少儿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提升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学校教学有局限,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这对于系统地传播传统文化和长足发展有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少儿的课外阅读与家庭辅导,形成家庭读书氛围及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家长自身修养的同步提高,同时也增进亲子情感。有些校外辅导机构开设的阅读课程和国学班,也起到了提高全民素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
2媒体传播让传统文化呈现欣欣向荣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广阔的文化视野及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广播电视创作者有责任最大程度地为少年儿童提供传统文化精品节目。传统媒介始终不能在文化上走偏,进一步说就是不能被现实文化所左右。已有研究成果多从学校、课堂、教师的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现以少儿电视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编导实践为基础,分析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的效果,阐述传统文化对少儿社会生活的借鉴与影响,寻求传统文化在多元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渠道和方法,以期达到通过电视宣传手法为少儿开辟更为丰富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生态环境。
2.1开展“我爱诵读”口才大赛活动
《快乐童年》栏目推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与诵读为传播特色的比赛活动,它传播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将快乐作文与诵读常识紧密结合,并增加了口才比拼、权威老师经典点评和传授诵读知识点等生动有趣的环节。大赛旨在利用传播特色,搭建互动平台,与同学们一起探寻写作与诵读之间的贯通,激励与带动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到作文创作与诵读活动中来,体会写作的快乐、领略诵读的魅力。打开作文本,挑选得意之作,翻开书本,诵读华彩篇章,“我爱诵读”口才大赛,最大程度地利用电视媒体激发少儿学习的积极性。辐射面宽、参与性强,让爱读、会写的同学们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天空,并对同学们的言行和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宣传始终是少儿节目创作的亮点和重点,“我爱诵读”口才大赛把古今中外经典文章、诗歌、散文、故事通过优秀学生老师的朗诵、讲述,再经过电视拍摄制作成电视节目,通过电视节目传播经典文化、优良传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2.2开展“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
读朗朗上口的童谣,诵平仄压韵的古诗,写作带给人们心灵无限美好,如现代体诗集《繁星·春水》的作者冰心,从孩童起,这位婉约的女子,携对人世间最美好的幻想,将最初少女的情怀,酝酿、凝结、升华而成三五行、几小段、一薄本这样清新悠远的佳作,那时候的冰心二十出头,还未留美,骨子里浸润的全是欢快的童年、深挚的母爱、和谐的自然。那样深寒的一个冬夜,姐弟们在围炉前的一个小小决定,让中国的文化长河溅起涟漪阵阵,冰心将往日的思想记在一个小本子里,这些几十年前零碎思想的汇集,这些经过三个小孩子鉴定得来的诗作蜿蜒而来,走到每位阅读者的内心。字里行间能深切地感受到冰心童年生活中蕴藏着的深厚感情与回忆,让人读懂了什么是母爱、什么是童真、什么是大自然之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口才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这不仅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写作与诵读向来是相辅相成、紧密关联的,而且它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提笔会写,见文能读,成为衡量一个人写作水平和演讲能力的基本标准。诗歌创作大赛旨在利用电视传播特色,通过诗歌情景再现,还原了诗歌的画面感。诗歌创作大赛在写作与诵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励、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与诵读的活动中来。大赛邀请专业权威的嘉宾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并穿插生动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体验与领略写作的乐趣,对少儿的言行及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2.3开辟“童话评书”栏目
画笔一支描尽人间百态,醒木一块评说世间冷暖。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说书人运用母语和方言表演的传统文化,用口传心授方法流传下来。它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既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评书故事性强、语言丰富,表演细致,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细节描写较多,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还仍然有活力。童言无忌道古今,信手拈来画千秋。《快乐童年》栏目开辟的童话评书系列节目以儿童的视角,画画、讲故事,三国、水浒、珠海历史名人容闳、隋唐演义、春节传统习俗,一一道来,每个历史故事二十集左右,情节入胜,吸引小观众的眼球。
你来说、我来画,新说法、巧画法,说三国、说水浒、画人物,画山水,传统文化、精彩故事尽在“童话评书”新演绎。“童画评书”节目针对不同流派、不同演员对一部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在“评议”方面,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少儿与评书艺人打成一片,体味传统文化的创作,也激发了继承传统文化的兴趣。
2.4开设传统礼仪小课堂
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学习弘扬传统文化,让礼仪融入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淑女”“小绅士”。这些中华传统礼仪包括:用餐礼仪、交往礼仪、社交礼仪等,通过拍摄制作传统礼仪知识,围绕“温、良、恭、俭、让”之五德展开专家讲座,每期以一个主题把居家克己、待客之道、谈话交流、聚会有制、行礼有仪、长幼有序、称谓之礼等礼仪知识融合在一起。这种专家讲座、老师授课、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华礼仪文化,提升自己的修养。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快乐童年》栏目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明礼仪习惯,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传统文化全面和谐发展。
2.5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少儿视野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少儿了解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既可以增加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增加少儿对生养环境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每年国家、省、市都会公布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不断融合与冲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值得宣传与维护。《快乐童年》栏目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为传统文化中的“活”文化搭建宣传舞台,组织少儿学习与继承这项文化,让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封开麒麟白马舞、三灶鹤舞、前山凤鸡舞、三灶鹤舞、装泥鱼等非物质文化项目纷纷走进镜头,通过荧屏带给观众一片清新与享受。99岁高龄的鲍六老先生亲自上场为前山凤鸡舞敲锣,“装泥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地捕捉滩涂泥鱼的劳动场景,流行了700多年历史的鹤歌鹤舞是三灶民间迎春接福的拜年方式。珠海斗门还是中国的曲艺之乡,这里现存有粤曲、沙田民歌等20多个曲种,《快乐童年》栏目邀请民歌手进学校当“老师”,以特殊的形式推广沙田民歌传统艺术教育。
2.6开展以“经典”为主题的文艺晚会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鲜明的特点与元素,是构成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少年儿童深深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本民族文化藏到内心中,就能够寻找到属于本民族的丰富的矿藏资源。
《快乐童年》通过举办每年一届的“民歌童谣齐齐唱”少儿晚会,让晚会拉近少儿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距离,让大家通过精彩纷呈的节目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少儿晚会从舞美设计到舞蹈小演员五彩斑斓的各民族服装,以对唱、情境表演的形式演绎祖国各地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熟悉好听的旋律让人忍不住为之唱和,凸显经典“民歌小调”经久不衰的迷人魅力。“民歌唱起来”,大型晚会现场能让小观众兴奋不已、跟唱跟跳,而大观众则一同被带回到纯真美好、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童谣是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忆童谣”把小朋友玩的民俗游戏与舞蹈、歌曲相结合,新颖的表演形式让观众充分的感受“童谣”的亲和。经典小调是大家耳熟能详且朗朗上口的经典歌曲,加上小歌手的清脆动听的声音,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忍不住跟着哼唱,直观地让观众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髓。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打造一个和谐欢庆的晚会,不仅丰富了青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观众感受到祖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
3新媒体传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势
传统文化的经典特性,是少儿电视节目创作源源不尽的题材和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由于电视栏目的定时播出特点,为有效推动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渠道拓展势在必行,而新媒体技术轻松担当起“重复”消费传统文化内容的重担。网络电视台旗下的网络视频、互动社区、栏目的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有近十万粉丝,让少儿更轻松地参与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充分实现传、受双方直接了当的对话。《快乐童年》栏目充分利用数字化后的电视节目内容传播的灵活性,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社区流动媒体等交互传播模式下,搭建立体化宣传渠道,变“一次性”播出为反复播出,让传统文化节目内容得到广泛持久的关注。观众在手机网上看“民歌童谣齐齐唱”少儿晚会直播,把自己拍摄的文明礼仪形象篇放在网站上共享,小观众在微信平台亲自为“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的选手投票打分,传统媒体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传播目标得到了有效的传达。
少儿栏目 篇7
《深圳小记者》是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少儿频道2012 年全力推出的一档集校园新闻、时事资讯、儿童趣事等为一体的少儿电视新闻类栏目。作为周播节目,每期二十分钟,迄今为止,共播出了近200 期节目,已经在深圳广大少年儿童受众中获得了一定认可。但是,要寻求节目持续的发展与创新,营造良好的少儿电视环境,一些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框架理论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为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发展提供一些策略。
框架理论是欧文·戈夫曼借用人类学家格里高利·贝森特《游戏与幻觉理论》中的框架概念,在《框架分析》一书中创立的理论。他在书中对框架理论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个人组织事件的心理原则与主观过程。”[1]由于少儿新闻节目节目制作者多为成人,节目受众又以少儿为主,因此新闻生产的框架和受众理解框架就会存在巨大偏差,从而导致节目的价值呈现一种割裂的状态。
1 框架理论视角下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问题显现
1.1 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分裂
框架是人们借此观察事物的基础架构,是以当事人的视角对事物的一种判断。电视新闻在成人眼中,由于节目时效性和真实性的限制,往往比较严肃简练。但儿童电视新闻,主要是反映社会、家庭、学校与儿童有关的新近发生的、适合儿童理解和接受的事件,传递一些活动、游戏、娱乐、学习等的信息。[2]从儿童视角来讲,适合儿童理解和接受成为儿童电视新闻的先决条件。但是目前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往往围绕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展开,用成人新闻的框架代替儿童新闻的框架,导致节目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打下了成年人的烙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主持人的语言和新闻稿件的内容这两个方面。
在少儿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新闻播报中,许多小主持人的“语言符号机械化”和“非语言符号成人化”导致失去了少儿本应该有的童真和个性。比如第152期《深圳小记者》栏目中,两位小主持人端坐在屏幕前,以非常流畅方式得将导演撰写的台词背诵了下来,将传统的“主持人+ 画面”的播报形式一成不变得复制到了儿童世界,抹杀的小主持人天真烂漫和童趣。节目中的一些稿件组织上也缺乏趣味性,一些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稿件的写作语言抽象概括,完全将成人世界的新闻接受模式套用在了儿童新闻的内容编辑中。
1.2 成人媒介参与权的占有和儿童媒介需求的低估
从框架分析的角度去看待媒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媒介怎样反映现实并规范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因此在少儿新闻节目制作中,成人从节目的前期策划到后期的制作,成为媒介参与权的主要拥有者,用他们的对世界的理解来规范少儿的世界。但是近年来,随着少儿媒介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儿童不仅仅有信息获取的需求,而且有参与信息采集、制作、输出全过程的渴望,他们希望媒介能够真正反映自己的眼中的世界。
虽然《深圳小记者》栏目中会有带小记者去有趣的地方体验,也会让小记者用自己的话去报道一些新闻事件或者是在镜头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是他们却很少介入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环节。《深圳小记者》栏目的5个小版块中,多是编导设定环境,让儿童去进行体验性的报道,儿童更多扮演的是体验者的角色,而很少在版块的策划和讨论议题的设置上成为节目制作真正的参与者。
1.3 回避社会问题与公民意识培养的矛盾
框架关注的焦点是参与社会建构的主体认知,成人在社会构建过程中是主导。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中儿童被简单地认为是一个弱小群体,他们的发言权往往被剥夺,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也常常被低估。时事新闻和社会新闻在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分量少之又少,儿童对一些公共事件进行探讨更是难觅其踪。参与社会新闻的讨论,不仅仅是少儿新闻节目制作、发展的需要,更是儿童权利的一种体现体现和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深圳小记者》栏目中,“童眼看世界”版块做了一些尝试,选取了深圳本地发生的与小朋友有关的一些新闻,让儿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该版块并不固定,也显示出栏目组的这种谨慎心态,其实他们依旧低估了少儿接收信息的范围和能力。很多的重大事件都有少儿的解读空间,只要我们以一种他们听得懂得方式告诉他们,少儿一定会有自己的态度。
2 框架理论视角下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策略
2.1 框架转换
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认知的重要凭据。媒介传播的框架通过成人不自觉地描述“社会组织”中的规范、角色、等级等树立儿童的行为规范,形成儿童的社会期待。这种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儿童的想象与天性的发展。少儿新闻节目中,无论从新闻内容上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应该将新闻框架转向少儿的立场,充分意识到儿童对社会的主观认知。国外儿童新闻报道组织CE就尝试通过完全由儿童进行新闻策划、选题和制作,然后在大众媒体进行播出的的方式,使“为儿童制作新闻”变为“儿童为所有人制作新闻”。
2.2 沟通与交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经由框架的分享而实现,意味着框架也是交流传播的平台。尊重儿童、平等对待儿童观众就要敢于和善于引导。“儿童新闻的目的不仅让儿童了解自己的生活,也要让成人或全社会听到儿童的声音,通过大众媒体而不是儿童媒体让儿童的声音进入主流社会和决策层。”[3]美国电视史上迄今为止播出时间最长的儿童电视新闻《尼克新闻》,其成功的关键就是让儿童处在一个平等交流的场中,让儿童的声音、期望和观点在这个场中和成人碰撞,提升儿童的公民意识。
2.3 理解与分析
人们藉由框架来理解、分析外在世界层出不穷的事件。媒介中表现的多数信息是来自成人社会的现象,儿童对这些信息的理解是直观感性的,对于成人世界的框架不甚了解,从而会导致信息的误读。那么成人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树立自己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和理解的框架。日本NHK电视台《少儿新闻周刊》栏目中,家庭式的节目环境代替了专门的主持人,父母的角色就是运用各种方式,比如图表、模型、故事等引导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提升他们分析判断事件的能力。
总之,在当前电视媒体残酷竞争的环境下,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是知易行难。但在政府政策引导和鼓励下,电视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公共服务的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成长的视听节目。
摘要: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对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深圳小记者》进行分析,并从框架转换、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分析三个方面提供节目创新与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少儿电视新闻,框架理论,策略
参考文献
[1]Erving Goffman,Frame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of Experience[M].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74.
[2]陈舒平.儿童电视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