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互动

2024-10-12

栏目互动(精选5篇)

栏目互动 篇1

随着广播的逐步窄播化, 新型广播节目体系中, 戏曲节目的比率正在萎缩, 从过去的半壁江山到今天的偏安一隅, 一方面文艺品种的百花齐放挤占文艺广播的份额, 使其从“至尊”迅速降为普通的文艺元素;另一方面欣赏群体的老化与断层、戏曲自身的诸多缺陷与时代的不同步, 也限制了戏曲广播的发展, 特别是市级广播媒体, 在从传统综合广播向新型专业化广播的快速转型中, 费力不讨好的戏曲节目的边缘化倾向显而易见。尽管有些电台开办了戏曲频率, 但“维持”的意思很明显。然而这并不代表着戏曲广播的断炊和没落, 中国优秀的戏曲资源和戏曲文化依然是滋养戏曲广播的源泉, 戏曲资源的地域性优势依然是地域性戏曲广播的有力支撑,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关键是怎样利用这些既有的资源, 用非传统的手段去重新开发它, 巧妙地运用它, 使它重新焕发青春。南阳人民广播电台从2003年起开办的大型戏曲栏目《空中大戏台》, 五年多的运作, 聚拢了一个以栏目为依托、以戏曲为主体的广播艺术团, 吸引了游走于乡间坊里的戏曲人才资源, 催生了数百名擂台赛的周擂主、月擂主、年擂主。受众覆盖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数千万听众。栏目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也留下了两点思考:保本参与、诱惑互动拓展戏曲广播新路。

一、保本带动参与, 参与带动节目活起来

直播状态下的戏曲节目很难再维持单向传播的我播你欣赏的形态, 戏曲栏目形式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参与的问题, 用参与先使节目动起来。参与包括戏曲专业人才和戏曲受众两方面, 前者的参与需要成本, 后者的参与需要引导和组织。

首先看专业人才的成本需求。近年来, 随着城市戏曲市场的萎缩, 市级以下能够成建制或者能保证经常性演出的戏曲团体已不多, 戏曲人才的散落和游走已是非常突出, 靠正规戏曲团体来支撑广播节目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正规剧团都不同程度的切割成小分队, 在边远乡村为生计奔波, 他们的市场已经挪移, 戏曲栏目的“素材”渐行渐远。偶尔一期节目把其聚拢在演播厅“热闹”一时不是问题, 但戏曲栏目是固定的连续的, 每期节目都把这些远距离的“素材”召回来需要一定的奔波成本和参与成本。许多市级台正是这种成本困惑和经济效益的考量, 才逐步减少戏曲节目的比重和夭折了一部分无法可持续的戏曲栏目。而《空中大戏台》栏目的坚持和成功正是正视和解决了参与的成本问题。他们把这种成本分为栏目的幼苗期绝对成本和成熟期的相对增值成本。栏目前期的运作和成活阶段由电台拨出固定的成本投资, 让每期参与节目的名家、评点人员和乐队伴奏人员有与自己付出相等的收入, 让每期的节目擂主有吸引力的奖项, 擂主以外的参与选手都有参与这期节目的劳动报酬和成本奖品, 以保姆式的呵护缩短节目的萎蔫期加快其快速返青。同时, 用电话连线的方式让距离远的各路名家空中参与节目, 减少节目成本。这样, 所有参与节目者都是保成本的参与, 为戏曲节目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栏目成熟以后, 外部的广告投放台里并不急于收获, 而是作为增值成本返还栏目, 以扶持弱势栏目的特殊补贴, 增大节目的参与奖品和人员的工资报酬, 开掘栏目“素材”的源泉, 以参与性带动节目活起来, 保证戏曲栏目的可持续和繁盛。

其次是吸引和组织受众的参与。南阳是戏曲之乡、曲艺之乡, 戏曲文化的积淀深厚, 除了专业人才之外, 戏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每天早晚或节假日, 街头游园到处有戏迷的声影, 甚至小有规模。这种散落在城市各个点上的戏曲之光是一种松散的无节奏的闪现,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 那就是对戏曲的痴迷和对规模性演出的渴望。因此, 南阳电台组织成立了一个三百多戏迷参加的戏迷联谊会, 除了进行定期的联谊活动, 请专家乐队为其培训靠弦外, 每期节目作为固定的场内观众参加到《空中大戏台》节目中。这些不收门票的观众是艺术的观众, 除了营造现场的气氛外, 还成为场内互动的观众演员。这些观众大都是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城市的戏迷, 聚在一个特定的艺术场合欣赏或展现自我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能在正规的广播栏目中跟正规的乐队靠弦演唱一段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其获取经济报酬的期望值非常有限。电台还在其中挑出精英成立南阳广播艺术团, 这种松散的体制, 围绕着《空中大戏台》栏目却变成了一个紧凑的艺术群体, 成为广播节目的重要补充。在这个群体中, 戏迷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从河边从公园走入演播厅, 从业余走向正规, 电台以最低的成本使用了廉价的艺术资源, 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保证了栏目的有效运作。

二、创新形式, 促使受众的角色转换, 实现栏目互动

形式创新是戏曲广播栏目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电视《梨园春》是靠擂台赛和大奖的形式形成电视的优势。那么, 广播就必须扬长避短, 发挥互动便捷的功能, 用电话与广播的叠加功能在形式上产生一种吸引力, 让时空的重新融合形成新的兴奋场, 在这个“场”中, 看的见的眼前观众和看不见的场外听众或参与者在不同的方位、不同的环境中便捷地聚合在广播节目的磁铁效应中, 形成广播的向心力, 进而辅助栏目的成活和繁盛。为此, 《空中大戏台》栏目专门为场外听众设置了三十分钟的“场外听众参与”环节, 让听众一个电话就能进入现场, 就能与现场乐队合作, 就能听到现场专家的评点。参与者在电话里演唱, 经过现场合成的声音再同步传入收音机中, 实际形成三方通话、三方互动、三方共赏的效果。

所谓戏曲广播的资源包括两大类, 一是戏曲的专业人才、戏曲的有声资料, 二是戏曲听众。其中戏曲听众是由戏曲的剧场观众转化而来的。戏曲观众也分两部分, 一是纯粹的欣赏性观众, 二是有参与渴望和冲动的所谓戏迷。戏曲在城市剧场规模性的演出逐渐淡出后, 这批城市观众被冷落了, 如何促使这批观众迅速向广播靠拢, 实现由观众向听众的转换, 这是戏曲广播节目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缺失了剧场的观赏性, 进而转向单纯的听赏性, 这不是简单的身份转换, 也不是转换主体的自觉意识, 广播节目的鼓动和诱惑才是动力。这个动力包含两大元素, 一是节目内容的吸引力, 二是节目形式的诱惑力, 就节目形式来讲是吸引听众参与的推手。这是因为前面所讲的欣赏性观众, 他们在得到戏曲节目内容后很快转换成了戏曲广播的听众。他们可能会主动地去收听节目, 但到此为止, 他们的身份就定格在按时收听者。戏曲广播如果仅仅停留在我播你听的传统的模式上是没有生命力的, 按时收听者在收听疲劳以后还是会离开的。把一大批有参与欲望的戏迷听众吸引进节目才能使节目活起来、动起来, 这就是戏曲广播节目的互动形式或互动功能。《空中大戏台》的场外听众参与环节就实现了这种功能, 它不但迅速把一大批铁杆戏迷牢牢地绑在节目上, 更重要的是它感化了一大批欣赏性听众向参与性的戏迷转变。更可喜的是一批年轻的边缘化听众, 也通过“好玩”、学两句到尝试参与最终转化为戏迷, 使戏曲听众格局进一步向年轻化扩展, 为戏曲广播储备了源头活水。因此可以说, 《空中大戏台》这种互动的形式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 概括起来有三大特点:

一是便捷。电视节目的参与往往要人去观场, 而广播一个电话就能实现。《空中大戏台》是下午两点到四点的节目, 只要在这个时段内, 听众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都能通过电话进入节目现场。每周六下午, 有几个县的听众轮流参与, 在空中形成又一个不见面的擂台。特别是有一批农民戏迷, 扛着锄头下地, 听着收音机干活, 拿着手机参与节目唱戏。

二是隐敝。在戏迷群体中, 有一部分羞涩型的, 他们喜欢戏曲, 但在众人面前怕出丑, 参加电视节目更是望而却步, 广播却实现了他们“现场”唱几句的夙愿。《空中大戏台》有一大批听众, 他们往往避开人关上门, 在封闭的家里拨打电话参与, 从几句开始与现场节目乐队合弦演唱, 几年下来许多人竟锻炼到直接到电台演播厅去打擂, 实现了听众向戏迷挑战者的转变。

三是广泛性。正因为便捷、隐敝的特点, 降低了参与节目的门槛, 吸引了不同层次、不分美丑形象的听众参与节目。除了原有的盲人群体, 老年群体外, 一大批有文化的年轻群体正从当初的随意性参与逐步向通过这个“舞台”学戏、品戏, 研究戏曲文化的有目的的参与转变。每期节目中, 尽管参与试唱的听众水平不同, 初学者跑调的、荒腔走板的都有, 但这些真实的元素并没有破坏节目的效果, 往往是笑声一片, 笑声过后, 现场专家及时指导, 真正起到了培养戏曲听众的作用。

五年的实践成就了一个地方名牌戏曲节目, 同时, 围绕着节目而出现的戏曲广播文化, 正启迪着、指引着地方戏曲广播的发展方向。现在《空中大戏台》已经开始不定时的走出演播厅, 直播到社区、乡村。《十佳戏迷票友巡回赛》、《走进新农村》活动相继推出。从保成本参与到形式诱惑, 从听戏台到看戏台, 从吸引力到影响力, 喧闹的节目背后, 是广播人对戏曲节目的冷静思考中形成的一条戏曲广播的新路子。

栏目互动 篇2

中央电视台最近推出了一档公益节目叫《等着我》。

该节目是由中央电视台与全国纸媒、广播、网络与新媒体等全媒体平台强强联合,在公安部与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携手公益事业单位以及上万名志愿者共同发起的一项公益行动,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在2014年全新推出的全国首档展现国家力量的全媒体联盟寻人节目,其宗旨为“爱心接力,助力团圆梦,让心不再等待”。

据有关资料介绍,该节目源于2010年中央电视台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共同承办的《等着我——中俄跨国寻亲特别节目》,当时的节目播出后即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此央视决定在2014年将《等着我》全情打造成常态节目,这既是对之前特别节目的延续,也是对社会民生热点话题的进一步关注。《等着我》节目以等待、寻找和帮助为主线,将关注视角进一步拓宽,从父母寻找失踪的孩子,到古稀老人寻找失散多年的姐妹;从战场上浴血并肩的战友彼此寻觅,到寻找一部古老图书的主人……已播出的节目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对社会民生的关注,节目展现给观众的那份期盼和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普通百姓收获团圆幸福的良好愿望与大义之举无疑给当下良莠不齐、虚伪浮夸、粗制滥造的舆论环境带来了一抹人性和谐的光辉。就这一点已足以让我关注。

关注这档节目的同时,我还关注了@ cctv等着我V 的新浪微博,为了寻亲,我和@ cctv等着我V有了第一次互动。这里姑且把它看作寻亲路上的一个脚印,一段故事。

本来,这是一次曲折而漫长的经历,故事当然也应该很有可读性,因为这里面有足够多的悬念和足够丰富的情节,但我最终还是把它整理成了一段白开水般的平铺直叙,毕竟它在这里应该是一篇实用性的文章,变成故事那是以后的事情,而且理当在故事有了结尾之后。

在此,暂将发给@ cctv等着我V 的私信贴在下面,权当发布一次寻人启事吧!

《cctv等着我》栏目的各位老师好:

我叫韩立忠,家住沂水县沂水镇北松峰村。

我要找的人叫韩世亮,出生于1929~1931年间,老家是今山东省沂水县沂城街道小伴城村。1943年,年仅十几岁的韩世亮随他的未婚姐夫王凤起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武工队。某日夜间,武工队遭遇日本鬼子突袭,包括韩世亮在内的所有在岗的队员全部被抓到日军据点。据后来被释放回来的队员讲:韩世亮被抓到据点后鬼子对他这样一个小孩子没有太在意,韩世亮就趁看守人员松懈的时候跑了出来。家里人查询到韩世亮在回家的途中又遇上国民党抓丁,于是他又被国民党军带走了。再后来有与韩世亮见过面的同乡告诉他的家人说看到韩世亮随部队在益都(今山东青州)上了火车,自此杳无音讯。

当时,韩世亮的父母均已过世,家里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大哥韩世元,二哥韩世佐,姐姐韩世美。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亲人离散是很常见的事情,韩世亮的哥哥、姐姐都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又加上时局动荡、信息闭塞,所以他们在经过了力所能及的查询之后就选择了放弃,直到韩世亮的哥哥、姐姐陆续过世,大家都认为韩世亮也早已不在人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台湾回家探亲的沂水同乡派人到小伴城村打听韩世元的情况,得到的答复是韩世元早就死了。由于来打听情况的人是一个很木讷的农民,简单了解之后也没有再多问一下其他的情况,而这边接待的人大概是出于邻里关系的芥蒂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更没有介绍韩世元后人的情况。就这样,一个珍贵的机遇被草率放弃。这是时隔几十年之后老家人第一次得知韩世亮还活着,而且去了台湾。

几年之后又有一个来自韩世亮的消息,是韩世亮捎话给一位亲戚继续打听老家人的情况,这位亲戚老家在今沂南县(建国前属沂水县),其时他已在淄博工作,这位亲戚接到辗转得来的口信后写信给韩世元的儿子,邀他到淄博去谈一下如何跟台湾联系的问题,在这封信里这位亲戚说韩世亮在台湾已经有了安定的生活并且娶妻生子。如果这一次韩世元的儿子能抓紧落实,事情完全可能顺利解决,偏偏又因事耽搁了一些时间直拖到那位亲戚脑中风失语,再后来韩世元的儿子也去世了,事情由此搁置下来。

在今天看来,两次搁浅的理由都经不起推敲,甚至算不上是个理由,但在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再摊到老实巴交的农民头上,这事也算不上太奇怪。又或许因为当时两岸关系刚刚出现松动,跟不上政治形势发展的农民难免心有余悸吧。

此后再没有来自台湾的消息。也许是韩世亮已经绝望,或者年事已高甚至已经离世,才留给今天一个难解的谜团。

这个话题被重新提起是在2011年8月。此前,我开始收集整理我们家族的历史,意外得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我的祖辈与韩世元一家有过交往,并且涉及家谱的问题,为理清这段历史我到了小伴城村去寻访韩世元的后人,想从一个侧面查找我们家家谱的下落,这样就找到了韩世元的嫡长孙韩运兴。下面是这次寻访的结果:

上世纪30年代末,有一家韩姓人家人流落到我们村,是一个大人带着三男一女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中最小的就是今天要找的韩世亮,他们一家之所以到我们村主要是听说这里有同姓的人家可以投靠。因为我们祖上是十八世纪末或十九世纪初从今天的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逃荒来到沂水的,韩世亮的老家是与邹平相邻的周村,据说世辈还能论得上,韩世亮与我爷爷算是同一辈。这一家人在我们村安顿下来之后没过几年,韩世亮的父亲病逝,失去父母的这四个孩子生活顿时陷于困境,我们家族也是普通人家,没有能力拉扯这兄妹四人,于是他们就离开我们村去到小伴城村投奔了他们的外祖母家。至于其他,韩运兴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我的事就到此为止,但随后韩运兴提出了让我帮助他寻找在台湾的堂祖父韩世亮的要求。鉴于祖辈上的论道,按乡俗我也应该称韩世亮为祖父,因而寻亲成为我们共同的愿望,何况韩运兴又不会上网,于情于理我都责无旁贷。

我们曾先后去了县台办和几个台属家走访,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而后在网上发布寻亲启事,又经一位网友提议我们发函到台湾退辅会查询,对方答复查无此人(内容见附件)。其他措施包括:1.通过网络向台湾各地的山东同乡会发函(受客观条件限制发送成功的只有花莲县和澎湖县的山东同乡会);2.委托在台湾的临沂籍老乡到台北山东同乡会做了登记;3.通过台湾作家张典婉到海基会询问(询问结果未回复);4.通过微博委托台湾籍网友将寻亲启事在Facebook上转发;5.委托到台湾旅游的网友留意等。

应该说这些措施都是正确的、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但哪一条措施能够奏效却是未知数,毕竟是大海捞针,措施再多也难免百密一疏。

寻亲过程中我们格外留意有关台湾的信息资料,从中也得到一些启示:比如去台的国民党老兵因某种原因失去军籍进而丧失了荣民资格,这种情况下到退辅会查询是无效的;韩世亮在家时没有上过学,也一定不能上网,所以,能看到我们在网络上所发信息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而且依靠其它途径获取信息也同样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再如,韩世亮是不是改了名字?身体状况如何?是否还在世?如果他本人不能表达寻根的愿望,他的后人又不积极不主动的话局面就会很糟糕,大量资料表明在台湾土生土长的二代外省人故乡的意识很淡薄.....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本已坎坷的寻亲之旅更加曲折。

前景尽管渺茫,只要希望还在。我们之所以不愿放弃,实在是因为这个跨越时空的故事还有太多的悬念,还有那些已经无法弥补的错失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正因为如此,《等着我》栏目里每一个成功的例子都让我们怦然心动。

殷切希望通过《cctv等着我》这个平台实现我们的寻亲夙愿。

衷心感谢栏目组的各位老师,祝大家工作愉快!

韩立忠

2014年5月10日凌晨

附件一:关于家乡现地名(沂水县沂城街道小伴城村)的历史沿革的补充说明:

1.关于县一级的名称沿革:抗战中后期,小伴城村所在的区域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实际控制区。抗战期间,中共抗日武装为方便开展工作在当时的沂水县境内(含今天的沂南县全部和沂源县大部)成立有沂北县、沂中县、、沂南县、莒沂县、莒沂边县等,小伴城村属沂北县葛(沂水土话读gá 音)庄区,其它资料中仍称沂水县。

2.关于区、乡(镇)的名称沿革:建国后至1985年,统辖小伴城村的上一级政府先后称城关区、城关公社、城关镇、沂城区,1985年新划武家洼乡(后改为武家洼镇),小伴城属之,2000年武家洼镇撤销并入沂水镇,小伴城归于沂水镇管辖,2012年沂水镇改称沂城街道。

3.小伴城村村名自建村至今始终未变。

附件二:退辅会的两次复信(电子版)实录。

(一)來信編號: 10010130002

名: 韓運興

電子信箱:

qwe***@yahoo.cn

來函日期: 1001013

分: 一般民眾

別: 男

齡: 40

話: 0539-2716675

址:

擇地區請選大陸地區山東省沂水縣沂水鎮小伴城村

別:

來函內容: 服務照顧我是大陸人,多年來我壹直在尋找壹位在台灣的親人,他叫韓世亮,其他資料是:韓世亮原籍大陸地區山東沂水縣沂水鎮小伴城村(自1940年至今這裏曾分別屬于沂北縣葛莊區、莒沂縣葛莊區、沂水縣沂城區、沂水縣城關鎮等),1949年隨國軍到台灣,離家時家裏有兩個哥哥和壹個姐姐,長兄韓世元,二哥韓世佐,姐姐韓世美。我們的聯系方式是:

郵寄地址:山東省沂水縣沂水鎮小伴城村韓運興(郵政編碼276400)

電話:0539-2716675 電子郵箱:qwe***@yahoo.cn 請將以上聯系方式轉告韓世亮及其家人,拜托啦。同胞親情血濃于水,我們正在經受離苦的煎熬,請所有好心人理解並幫助我們,再次感謝。回函日期: 1001014

回函內容: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書函

地址:11025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222號受文者:韓運興先生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100年10月14號 發文字號:輔統字第1000001986號 速別:普通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普通

附件:主旨:台端致本會主任委員電子信箱敬悉,有關函尋韓世亮先生乙案,經查本會榮民資料

中並無籍隸山東省之韓世亮君,請 查照。正本:韓運興先生(電子信箱回覆)

栏目互动 篇3

一、“问吧”概况

澎湃新闻于2015年5月13日推出新栏目“问吧”, 问吧是一个新型问答社区。和其他问答社区不同, 问吧中最基本的元素是“话题”, “话题”的核心是人, 准备回答网友问题的名人和达人主动开设一个话题, 迎接网友提问。经过一天或者半天时间, 在积累了一些问题后, 名人和达人将陆续开始回答网友的问题。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 用到的基本只有“问”这个功能。用户可以进入问吧, 查看现在有哪些话题正在征集问题, 这些话题可以提问。有些话题已经征集了足够的问题, 或者答主不想再继续回答问题了, 这些话题会被关闭, 不接受新提问。问完之后, 用户暂时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只有被回答的问题才会显示在页面中。在征集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后, 答主会在约定的时间统一开始回答问题。

“问吧”以其强大的平台优势、新颖的问答模式和突出的互动性, 吸引了大量名人明星和群众参与其中。“问吧”分为时政、商业、思想、明星、投资、百科、运动七大板块, 吸引了来自各个领域的精英人士进行答题, 话题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形式上简单亮眼, 方便参与

(一) 在首页上位置醒目

澎湃新闻网页版的首页正上方为一个蓝色板块, 整个板块都是为“问吧”服务的, 板块内写满“我是姚明”, “我是主持人朱丹”, “我是金星……”等文字, 板块中有亮眼的黄色加粗的“我们都在问吧”, 其下引线指向澎湃新闻栏目分类中的“问吧”栏目, “问吧”右上方有红色醒目的“new”标志。蓝色板块冷静而不沉重, 黄色文字亮眼而不突兀, 色彩搭配与首页的简洁大气相呼应。从首页的相对位置来看, 新上线的“问吧”栏目位置十分醒目, 为澎湃新闻目前重点打造的栏目。

(二) 栏目简洁明了, 图文结合

在“问吧”栏目下分别有精选、时政、商业、思想、明星、投资、百科、运动等八个子栏目。栏目下面采取两栏式、全图片的模式, 图片上有不超过四十字的答主简介, 鼠标落在图片上即可出现分享按钮。图片下方有小幅的答主头像, 点击进入可看到答主的身份和他所回答的所有问题。旁边有点赞按钮和点赞数, 以及该话题当前的状态, 状态分为提问征集中、进行中、已关闭提问三种。每个子栏目底部都有一排和顶部完全相同的分类栏, 方便用户浏览完直接点击进入另一栏目。用户可以点击“问吧”主页右上角蓝色的“创建话题”按钮报名成为答主, 虽然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但这给普通民众参与答题提供了机会, 也增强了互动功能的广度和深度。

(三) 话题页面互动性强

话题页面有大量留白, 干净明了, 答主的头像、身份一目了然, 话题图片下方是800字以内的话题介绍和答主的自我介绍, 部分时政、财经类话题有相关新闻推荐, 再下方是明显的蓝色提问框。这样的布置能让受众在充分了解话题后, 想出自己和答主都感兴趣的问题, 然后马上输入提问框。页面左侧为新浪微博、QQ空间、腾讯微博、豆瓣四个固定的一键分享按钮, 不管浏览到什么位置都可以一键分享出去。提出的问题是黑色加粗较大号的字体, 答主的回答则是较小号蓝色字体, 受众不仅可以回答和关注显示出来的问题, 而且可以点赞和回复答主的回答, 随时参与到别的提问者与答主之间的互动中。有些页面下方还有推荐的类似话题。

三、内容上专业开放, 深度交流

(一) 精选板块择优整合, 吸引受众参与

“问吧”精选板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按照职业分类的几个主要话题集合, 分别是股市投资、律师说法、创业者说、问警察、戏剧人生、问医生, 这些是和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同时专业性又非常高的几个职业, 受众对他们的好奇心最为浓厚, 想要寻求帮助的可能性也最高。第二部分则是24条从各栏目中筛选出的尚未结束讨论的人气高、有意思的话题, 状态为“提问征集中”的话题全部位于精选中, 这样既有利于新开话题的问题的累积, 也有利于受众在进入“问吧”后快速无障碍地提问。

(二) 话题覆盖面广, 数量多, 更新频率快

(部分栏目统计图表)

澎湃新闻的内容以时政报道为主, 时政栏目的数量大, 更新频率也最快, 差不多每天都会更新。七个栏目中百科的数量最多, 因为覆盖面最广, 医生、新闻当事人、书评人、园艺师等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各栏目正在进行中的话题数量都较多, 这样保证了受众可参与的范围和选择性,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与讨论,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投资栏目, 这和当下股市局面有关系。运动栏目一个月更新三次左右, 话题主要是田径、足球、篮球等热门运动。

(三) 点赞数集中, 明星话题更易获赞

点赞已成为移动媒体互动性功能的一个突出代表, 简单的单击既意味着已阅, 还能表明自己的态度, 从点赞的数量能直观地看出参与该话题人数的多少, 也能反映出受众对这个话题的赞赏程度。统计数据表明, 所有栏目中的话题的点赞数大部分都集中在300个以下, 明星栏目获得超过900个以上赞的话题最多。获赞最多的话题是明星栏目中的“我是歌手白举纲, 我爱唱摇滚, 关于90后小鲜肉的问题, 问我吧!”, 获得1.8万多个赞。白举纲是2013年快乐男声季军, 粉丝众多, 所产生的明星效应不容小觑。

(部分栏目统计图表)

(四) 回复率较为平衡, 有待提高

问答社区中受众提问很重要, 而回复同样不容忽视, 只有回复率高、互动频繁才能刺激出更多的问题, 才能维持问答社区的良性发展。七个栏目中回复率最高的是百科, 最低的是明星, 主要是因为百科中的答主大部分是行业专家、达人, 与明星相比时间相对宽裕, 能用更多的时间回答问题。回复率为100%的话题的问题数量多在50个以下, 且话题比较冷门, 如“我是野生动物独立研究者季伟, 关于非洲野生动物尤其是非洲象保护的问题, 问我吧”, “我是新车间核心成员Amanda, 关于放飞气球拍摄大气层和地球的问题, 问我吧!”。也有话题的问题一条回复都没有的, 如“我是《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主编吴林海, 关于肉类致癌等食品安全问题, 问我吧!”。

(五) 主体的“澎湃”色彩明显

澎湃新闻做的是原创新闻和深度报道, 而这也在“问吧”当中得到了体现。澎湃记者和新闻当事人成为“问吧”热门答主, 通过回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的方式, 向受众展示事件更全面的细节, 还原事件真相, 或者由当事人直接回应受众的各种疑惑。“我是王若扬, 关于网上热传的我在上海地铁上吃凤爪事件的来龙去脉, 问我吧!”和“我是‘雨伞爸爸’刘侨, 在五大洲生活工作过, 问我吧!”等话题都是由网络热炒的事件当事人担任答主, 直接回应网友的各种问题。虽然微博也有回复功能, 但“问吧”是只呈现被答主选择回答的问题, 而且没有字数限制, 这样回答的内容公开且醒目, 也不至于淹没在口水中。但是这也有可能造成受众真正想知道的、对答主不利的问题得不到回答。

四、总结

澎湃新闻“问吧”栏目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 都在力图使受众参与的便利性和互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 虽然它还不够完美, 但在当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 其互动性功能依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范洪岩.传统媒体移动化转型的典范——澎湃新闻[J].东方传播, 2014 (10) :11-12.

栏目互动 篇4

目前学界和业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电视栏目或微博单方面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研究领域, 对二者文本良性互动的机理和策略研究不深。本文根据媒介文本之间具有关联性这一特点, 运用互文性理论来探讨跨媒介互动的深层意义, 以求创新电视栏目与微博互动形式的有效性, 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 加强传播效果。

一、跨媒体文本之间的作用机理:文本结构的“星云化”与“晶化”

“互文性”一词最早由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她指出“互文性表示一个 (或几个) 符号系统与另一个 (或几个) 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1]。不同的符号系统形成不同的文本, 不同的文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即为互文性。电视媒体长期以来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符号系统和话语体系, 即电视文本。电视媒体具有大众性、开放性, 使其具备互文性。而微博是依附于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介形式, 微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本体, 其互动性、开放性、交互性、包容性使其具备更强的互文性。而在现实的传媒环境下, 电视栏目与微博的文本互文性说到底是一种跨媒体文本的互动。

(一) 跨媒体文本之间的作用机理表现之一, 文本结构的“星云化”

微博用户的复制、粘贴、转发、评论、链接, 是微博自身文本之间的互文, 微博自身文本之间的互文使微博用户之间的交流变得容易和快捷。微博病毒式的传播模式使用户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一种具有扩张力的信息交流互动网络。这种文本结构以用户为基点, 以“关注”为中介, 形成了强大的微博用户文本。同时也为这两种媒介文本互动之后形成的跨媒介文本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电视节目文本在播出过程中和播出后是一种静态的存在, 而节目文本与微博文本的互动形成的跨媒体文本, 让静态的文本变为流动性极强的文本结构, 星云般地扩散出去, 网聚受众, 实现受众与用户身份的重合和转化, 有利于大量潜在受众群的形成。

(二) 跨媒体文本之间的作用机理表现之二, 文本结构的“晶化”

文本结构的“晶化”, 是指电视节目文本与微博文本互动形成的跨媒介文本结构, 互动过程中有对各自文本因素的扬弃、修补、延异、重新的排列组合, 这种文本结构, 结合了电视文本声画并茂的特点和微博文本的简洁性、符号化的优势, 把星云般扩散出去的文本结构“晶化”, 形成电视栏目的精准传播和媒介产品的微博精准营销, 扩宽电视栏目文本的传播渠道和生存之道。这种互动形成的跨媒体文本不仅是节目文本和语言结构的互文, 更是不同媒介文化的互文。

电视栏目自身应先利用好文本结构框架内的诸要素, 修补结构内的欠缺, 才能在跨媒体文本结构互动中吸引用户参与跨媒体互动。微博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 其文本内部结构本身的互动性令其他媒体羡慕, 而这种互动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新媒体环境下必然要在与其他媒介的合作中反观、完善与净化自身。二者的互文互动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中文本结构所要进行的要素嵌合、文本结构的“星云化”和“晶化”, 以增强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形势越来越强的大环境下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电视栏目与微博良性互动的文本策略:形式、内容与主题组合

电视栏目与微博良性互动的文本策略不胜枚举, 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二者的组合要素:形式组合、内容组合、主题组合。

(一) 形式要素组合

形式要素组合体现媒介文本的特性, 不同的形式承载不同的信息。电视节目文本与微博文本的互动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文本组合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互文, 直接互文性体现在:1.微博中直接以电视栏目的官方名称、栏目宣传图片作为栏目的账户名和头像。利用电视栏目名称和栏目宣传图片已经形成的认知度直接在微博中进行宣传, 降低了宣传成本, 增加了用户对节目的认知度。2.电视栏目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居多, 简短的文字配上图片明快而又形象地告知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尤其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新闻节目要求信息及时更新, 文字+图片的形式快捷又形象。这种形式也满足了手机微博用户接受信息的便利性。3.电视栏目在报道新闻信息及其他信息时直接引用用户上传的文字、图片或视频, 为节目提供了新闻源的同时也节省了新闻的采制成本, 营造电视新闻记者随时在场的真实和即时。4.节目的微博视频尚未在微博中完整呈现, 多数以链接的方式链接到节目官网或节目合作门户网站等。而观看完整的视频则不能满足微博手机用户及时观看的需求。

间接互文性体现在:1.微博文本以隐匿的方式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通过与栏目合作的方式在节目中或节目结束时打出合作方微博的名称或者标志, 期待观众线下参与。如央视新闻类节目《看见》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第2'24"时出现“微博输入“看见”发表您的观点参与互动。2.节目并未开通官方微博, 而是通过节目主持人、工作人员开通微博与用户沟通的方式听取用户对节目的意见, 从用户的@、转发、评论中寻找有趣的话题。

以频道为主体的形式开通官方微博, 如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 其微博内容涉猎央视所有的新闻类节目的相关信息, 但互动模式和信息则微乎其微。

(二) 内容要素组合

内容要素反映媒介文本的传播定位,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广泛开拓了信息源渠道, 使内容文本互动成为电视节目与微博文本互动的核心。利用微博进行节目宣传几乎是所有节目开通官方微博的基本愿望。节目官方微博传播内容的差异性因节目定位不同而相异。微博文本主要内容为节目的播出时间、内容预告、节目内容征集、节目亮点和悬念的描述、节目主持人近期活动、节目嘉宾的相关资料和近期动向、精彩语录 (可能与节目无关) 、节目喜好度的观众调查等。

新闻类栏目的微博不以预告节目为主, 而以告知新闻信息为主。电视新闻栏目中出现的来自微博的信息远远大于微博中出现的电视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栏目文本与微博文本在内容方面的互动强度最大, 微博文本为电视新闻提供信息源、跟踪调查、与事实更接近、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更快、更精准地检测社会环境和引导舆论提供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流动场域。

文化娱乐服务类节目的官方微博文本除了进行节目预告之外, 还注重节目精彩片段的视频节选和文字描述、节目主持人和嘉宾活动近况、精彩语录转发、节目内容相关的投票等。而出现在电视节目文本中的微博内容不仅仅来自栏目的官方微博文本, 而且来自用户最关心的事件、有趣的话题、名人语录等, 以最大量的相关信息来吸引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微博是电视栏目与用户互动的媒介组织形式之一, 从这个层面来看, 电视栏目也可看做是微博的一个用户, 在微博文本中以用户的身份与其他用户进行沟通互动, 同样作为用户的电视栏目只有经营好微博内容产品才能吸引其他用户的参与。经营用户, 拥有专业的微博团队, 让微博这一强大的人际传播媒体文本更好地为初级文本 (电视节目) 服务, 提高初级文本的传播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 电视以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权威性引导微博的舆论导向, 疏导社会情绪, 形成良性的微博言论交流场, 从而更加有利于电视栏目与微博的良性互动。

(三) 主题要素组合

主题要素反映一个媒介的文化定位或文化品位。内容体现主题, 电视节目发布的微博要与该节目的传播宗旨和文化定位相吻合才能达到为电视节目服务的最佳效果, 一些与节目无关的精彩语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关注, 却极易迷惑用户, 使用户对节目的定位模糊, 不利于节目的准确传播。如《快乐大本营》的文化定位为“快乐文化”, 受众定位为青少年, 它所发布的微博文本都以有悬念的内容、有趣的表情、精彩的图片和视频为主体, 形式喜闻乐见、内容简单清晰, 体现节目宗旨、频道定位, 吸引了四百多万粉丝。粉丝数量越多, 形成有效传播群体的可能性越大, 用户与受众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强调服务性, 电视栏目的微博文本传播应以用户的需求为准, 积极探寻与微博文本的有效互动方式。

微博文本的电视节目引用、参考、转载等也要注重与节目的文化定位相吻合, 让微博文本为电视节目增色加分, 丰富节目内容组织形式, 加深节目内涵。根据学者Mathes和Pfetsh (1991) 提出的“溢散效果” (spill一overeffeet) 理论, 认为媒介议题既可以从电视媒体流向网络媒体, 也可以由网络媒体流向电视媒体, 两种媒介文本相互作用并引起一系列反应。而微博信息迅速扩散的传播特点使媒介议题的信息由网络媒体流向传统媒体从而影响二者的议程互动, 并成为跨媒体互动达到“媒介共鸣”的助推器。近年来, 微博提供的新闻价值越来越多地被新闻媒体所采用, 甚至推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调整, 如微博打拐达人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 推动了国家相关政策做出重大调整。而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文本营造的社会氛围又为邓飞的微博公益竖起了旗帜, 让邓飞继续用这把旗帜在微博传播中播洒力量, 感染人心。

三、电视栏目与微博的互动余论

电视栏目文本和微博文本互动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 电视栏目和微博的文本互动多停留于形式层面, 两

种文本无论是直接的互文形式还是间接的互文形式都是对两种媒介初级文本的再现, 几乎没有依照互动媒体双方的特性专门打造适合微博的电视栏目文本形式或适合电视的微博体, 形式与内容、主题两张皮。其形式与内容的照搬表达了创作者希望互动的愿望, 也体现了对跨媒体文本互动的不专心和不专业, 互动流于不专业, 意义必将大打折扣。

(二) 微博营销的观念薄弱, 微博仅被视为电视栏目获取

信息资源的平台, 势必影响跨媒体互动, 从而影响文本的话语体系和组织结构。在所有开通官方微博的省级卫视节目中, 浙江卫视很注重将节目文本与微博文本的互动以营销的方式结合起来, 节目《我爱记歌词》就有输入#麦霸英雄汇#参与互动赢mini ipad的有奖参与活动, 此举很好地激发用户的互动热情, 但也只是单一的营销模式, 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精准营销。

(三) 李普曼曾指出:“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

因素, 这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 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2]本文中拟态环境是指电视节目文本与微博文本互动中构建的新的拟态环境, 这种新的拟态环境要求电视栏目与微博在互文互动中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来规范和促进二者互动机制的完善。

对电视节目的传统评价指标包括收视率指标、满意度指标、专家评价指标等。随着受众结构的年轻化, 受众的微博使用率增大, 电视节目在与微博互动的前提下, 应该加入微博参与度评价指标, 节目制作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满足受众的需求, 电视节目不得不考虑受众与用户的双重身份这一现实。同时, 微博也应该在这种双重现实的基础上, 开辟更有价值的便利互动模式和互动情境, 优化网络环境。微博实名制不足以抵制谣言的扩散、辟谣区也不能辟掉所有谣言。而互动让两种文本在相互交换信息、规避谣言、树立各自媒体威信的同时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寿农.文本.语言.主题[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18.

栏目互动 篇5

互动营销, 是指在营销中对受众的意见进行高度重视, 并在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中体现出来, 以便进行市场活动。通过受众的实际需求, 来促进供需双方之间的相互理解, 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审视生产和销售行为。[1]

在新的技术和市场背景下, 未来中国电视品牌栏目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满足受众心理需求, 利用多种传播渠道, 如网络等新媒体平台, 不断突破, 强化电视栏目品牌形象, 扩大栏目影响力, 运用品牌互动营销手段推进电视栏目的品牌提升。

一、《燃烧吧, 少年》采用品牌互动营销手段的原因

(一) 营销互动性强

电视栏目早已注意到品牌营销这个问题, 但是在营销过程中种种手段都存在共同的缺点, 就是互动性不强的问题。而品牌互动营销中, 电视栏目制作方和受众之间可以以平等身份进行对话, 制作方与受众交流的视角更加人性化、平民化, 双方的传播更加有人际传播的特点, 使受众产生亲切感。采用这种方式, 制作方不仅可以了解受众的看法建议, 而且可以及时改正, 并且也可以实现电视栏目品牌形象的健康发展。

(二) 营销成本低廉

在以往的市场营销中, 各种策划的活动以及广告的投放, 经济成本都十分昂贵, 如果选择新媒体进行品牌互动营销, 则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电视栏目制作方只需要注册账号即可使用, 也不需要付广告费, 而是换了一种方式, 使受众积极自愿地将宣传内容扩散开来, 通过口碑传播达到目的, 从而实现营销效果。新媒体的交互性方便了制作方与受众的沟通, 不仅能降低经济成本, 还能节省时间成本, 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营销活动的大面积传播。

(三) 草根舆论交叉传播

合理的“传播交叉区域”不仅指通过新闻进行传播, 也包括公关以及广告的联合。在进行电视栏目互动营销研究时, 我们发现, 同样可以应用这种传播交叉领域的原理。90后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力军, 他们是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 互联网上随处可见90后追求梦想、喜爱小鲜肉的言论, 90后这一代网络草根舆论领袖正在慢慢崛起。

二、对中国电视栏目互动营销的展望

(一) 目标消费群体的精确定位

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十分重要, 会直接影响营销活动的一切投入, 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最终营销结果, 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是品牌进行营销的前提, 特别是新媒体时代, 电视栏目想要持续稳定的发展, 必须有一个精确的定位来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品牌传播要重视消费者, 并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品牌传播内容。不仅要注重栏目内容的趣味性, 而且要注重传播手段的多样性, 以此来制定符合目标受众的策略, 吸引受众的好奇心, 使他们积极参与品牌传播活动。

电视栏目互动营销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广大消费者, 因此, 电视栏目制作商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指导进行生产并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及服务, 然后综合多种互动营销方式进行营销传播。所以, 想要做好电视栏目互动营销, 首先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 如《燃烧吧, 少年》, 它将受众群体定位在高中生、大学生等年轻人群, 因为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兴起、成长的一代人, 喜爱表达, 喜欢追求新鲜事物, 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

(二) 以品牌情感化提升群体认同感

中国电视栏目要进行互动营销, 需要努力寻求与消费群体间的黄金契合点, 强化品牌身份象征意义。例如, 《燃烧吧, 少年》就将自身的品牌定位为“青春、奋斗”, 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强化标签性, 使得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从而给受众留下良好印象。创建互动沟通的营销渠道, 依靠这一平台, 可以使受众与栏目的接触时间得到有效延长。

(三) 提高网络互动营销水平

网络的覆盖面很广, 受众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形成一个集体, 从而进行信息的快速交换分享。电视栏目想要顺利开展互动营销活动, 就需要充分重视网络, 综合利用网络媒介资源, 提升互动营销水平, 重视口碑营销, 依据自身定位选择媒介, 发挥各媒介独有的传播优势, 通过多种不同媒介综合利用, 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在电视栏目制作过程中, 除了要求制作人员对内容设计的专业, 也要求技术人员紧随其后精益求精, 完善技术方面的要求, 让栏目设计生产以及推广互为依托。通过栏目在数字电视、视频网站、平板电脑等平台的综合推广, 延伸到其他产业领域, 同时使栏目不断改版, 通过这种方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需求, 使利益最大化。

(四) 通过实时交流消除双方距离感

互动营销是专为受众互动打造的活动, 电视栏目品牌想要影响受众, 必须将受众的参与和大众的关注充分融合。电视栏目制作方在策划互动营销时, 要清楚“娱乐至上”的重要性, 新媒体独有的优势是轻松、随意、交互性强, 应当将这些优点发挥到极致, 同时辅以绝妙创意、完善的沟通渠道, 让受众不仅可以方便轻松地参与其中, 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品牌的影响, 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所以, 电视栏目只有提供多种渠道, 使受众参与其中, 才可以从受众方面得到更多的市场信息, 增加品牌传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快乐学语文下一篇:文化生态村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