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编辑

2024-06-28

电视栏目编辑(共12篇)

电视栏目编辑 篇1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化社会, 各种新兴媒体异军突起, 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 如何做好一些特色栏目成为其发展的关键, 那么, 又该如何做好一档特色栏目呢, 笔者将在下面———叙述可以采取的策略。

一、特色栏目的规划要立足本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电视节目频道日益丰富, 由原来的电视播什么, 观众只能看什么, 向着观众想看什么, 电视台制作什么的阶段转变。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地方电视台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 要想生存下来, 必须考虑自己制作的节目在电视受众中会拥有什么样的地位, 面对什么样的竞争。综合考虑可知, 地方台只有立足本乡本土的实际生活, 从当地挖掘和发现素材, 进行节目创作才是最有竞争力的方式。特色节目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我们应该正视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所以节目制作人员必须用战略眼光来规划栏目, 发展的眼光来制作栏目,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在节目制作之前, 一定要做足市场调查工作, 广泛听取群众的观点, 因为, 只有群众的眼光才是最雪亮的。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心态来判断一档节目的好坏。如有必要也可以采取试播的方式, 来测试观众对节目的接受程度和欢迎程度。总之, 一个特色栏目的推出, 必须尊重栏目的生命周期。

二、特色栏目的定位要贴近本地人生活

作为特色栏目, 一定要贴近当地人生活, 节目本身必须反映当地人的身边事, 关心的事。对电视节目内容要精益求精, 宁缺毋滥, 做优质内容, 只要电视台打造众多的优质的栏目或节目, 就一定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从而提高收视率。在山东省的菏泽市有一个栏目叫做“百姓天天看”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山东各地电视台也不断向其学习, 制作推出了各地的本土特色栏目, 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 贴近本地人的生活不能是电视台工作人员空想出来的贴近, 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贴近, 必须做出相关的市场调查, 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等等。

并将这些调查材料交给有关专家进行深入分析, 对栏目受众精心细分, 根据市场情况, 设定相应的经营目标。

三、挣脱思维限制, 创新特色栏目

要想办一个特色栏目就应当突破以前的一些理念, 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对电视栏目进行创新, 因为, 电视栏目是有生命周期的,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是特色栏目生存发展的动力, 任何特色栏目, 只要播一千遍, 谁都会烦, 只有在其中不断地植入新元素才能给特色电视栏目带来新动力。首先, 我们也应树立一种差异化竞争的意识, 并不是所有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都是有你没我的那一种, 特色栏目的优点就在于与其他栏目的差异化竞争, 这种竞争可以说, 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方台能比自身有优势。第二, 要开阔眼光, 拓宽电视节目的播出途径, 现在已经是网络社会, 大部分年轻人都把原来用在电视上的时间用在了上网上, 所以说, 地方电视台一定要将电视节目搬上网络, 让栏目受众可以在更多的终端上来观看制作的特色栏目, 从而提高电视观众的收视率, 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创办特色节目一定要关注城市周边地区的观众的需要, 城市周边地区大都是农民, 虽然一些农民家里已经有了电脑, 并已联网, 但很多人并不会使用它, 观看电视节目仍是他们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

四、要保证特色栏目的质量

特色栏目的质量是保证收视率的关键, 因此在制作特色栏目时, 一定要注意保证特色栏目的质量, 要将电视栏目质量作为整个栏目制作经营的核心。为了保证电视栏目的质量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必须明确节目的受众特点, 要以满足大多数观众的需要为主;必须处理好栏目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质量是前提, 数量是提高质量的基础;必须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有些问题现在表现好, 并不一定代表将来也会好, 所以应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栏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二者不可偏颇。

结语:

总之, 要办好电视台的特色栏目, 电视台编辑就必须突破自身的思维限制, 创新工作方法, 坚持节目源于当地人们生活, 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就一定能够将特色栏目办好。■

摘要:当前我国居民可以收看到的电视频道众多, 若电视台不能使自身节目拥有一定的特色, 那么自身发展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尤其是一些地方电视台。本文结合特色电视节目的生命发展周期, 就如何用战略眼光来规划和设计一档特色栏目, 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关键词:编辑,特色栏目,策略

参考文献

[1]田英.论教育电视新闻的编辑思维与编辑技巧的主体整合[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6)

[2]冯瑾.从模拟到数字化——谈电视编辑方式的变化[J].西部广播电视, 2005 (06)

[3]魏英.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M].郑州:郑州大学, 2006

[4]赵振.电视栏目对频道品牌建设的正效应——以江苏卫视"婚恋三部曲"为例[J].今传媒 (学术版) , 2011, 19 (6)

电视栏目编辑 篇2

第一章:电视编辑概述

第一节:作为思维活动的电视编辑

1、电视编辑是一种思维活动:张艺谋《上海申博宣传片》,歌曲《茉莉花》

2、电视编辑的思维形态:

1)电视编辑的形象思维:《少林寺》、《射雕英雄传》、《北京奥运会会徽揭幕会》

2)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3)电视编辑的创造思维:《邓小平》、《雍正王朝》

第二节:作为试听组合的电视编辑

1、电视编辑的叙述基础:

3)不同长度对编辑意义的影响:《战舰波将金号》

2、电视编辑的基本作用:

3)声画结合:《转世情缘》

4)营造节奏:《桂河大桥》

第三节:作为制作环节的电视编辑

2、电视编辑的传播关注:

1)即时传播的现场性:《新闻联播》

第二章:编辑语言演进 第一节

早期的探索

一、单镜头影片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二、简单镜头连接 《玩纸牌》、《街头风光》、《月球旅行记》

第二节

技法的实践

一、剪辑原理的奠基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二、剪辑成为艺术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第三节

蒙太奇学派

一、两类实验 《革命周年祭》、《带摄影机的人》

二、蒙太奇理念过渡 《母亲》、《敖德萨阶梯》

第四节

批判性反思

一、现实主义美学 《公民凯恩》、《北方的纳努克》

第三章:电视编辑语法 第一节 蒙太奇思维 1,蒙太奇的内涵。

⑴《水浇园丁》的叙事在构成 2.蒙太奇的叙述方式 ⑴《无间道》“再见警察”片段,平行式蒙太奇剪辑(2)《无间道》“再见警察”叙事线索(3)《红河谷》“处决与解救英人“片段:交叉式蒙太奇剪辑。(4)如《公民凯恩》、《泰坦尼克号》、《海上钢琴师》《大明宫词》等颠倒式蒙太奇。(5)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积累式蒙太奇(6)《新北京 新奥运》片段:积累式蒙太奇编辑(7)《朱德元帅》对比式蒙太奇(8)《腾飞》片段对比式蒙太奇剪辑(9)《克里姆林宫》象征性手法(10)(人与自然)隐喻式蒙太奇剪辑(11)《战舰波将金浩》片段;象征式蒙太奇剪辑(12)《海上钢琴师》象征性(13)《末代皇帝》重复式蒙太奇

第二节 镜头内部蒙太奇 1.长镜头的传播特点:(1)《花样年华》片段;景深镜头 2.长镜头与蒙太奇比较:(1)长镜头与蒙太奇比较(2)《俄罗斯方舟》长镜头的叙述方式。(3)《大事件》叙述时空(4)《亮剑》叙述效果

第三节 声画蒙太奇 1.声音元素(1)《康熙王朝》独白 2.声画蒙太奇(1)《爵士歌王》声画合一(2)《生死恋》日本影片:声画并行(3)《神探狄仁杰I》声画对立 3.声音蒙太奇。(1)《乡音》声音的互相补充(2)《烈火中永生》声音的互相对列(3)《红河谷》片段:声音蒙太奇解析

第四节 电视时空思维 1.电视时空思维的特征:(1)《邦尼和克莱德》主观与客观的交织(2)《望长征》、《广东行》、《走进西部》 《世纪初年走边关》等运用主观与客观交织(3)《雁南飞》多样与统一的融合 2.电视的时间处理:(1)《任长霞》和《24小时》美国电视播放时间(2)《长征号今夜起飞》时间的延伸(3)《公民凯恩》时间的压缩(4)《泰坦尼克号》时间的冻结(5)《金粉世家》时间的颠倒(6)《广告女郎》香港剧片;时间变速(7)《任长霞》时间的变速(8)《诸葛亮》光学效果的运用(9)《周恩来》声音的贯穿 3.电视的空间形态:(1)《嫂娘》 《长征》戏剧空间的构造(2)《生死恋》 《周恩来》心里空间的营造(3)《西藏的诱惑》哲理空间的传播

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 第一节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泰坦尼克号》片段:符合思维逻辑的镜头连接

《我们赢了》片段:体现镜头组接的各种关系

《摩登时代》

第二节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超越》片段:“动接动”解析

《愤怒的公牛》片段:“动接静”

《末代皇帝》

《沙与海》

《难圆绿色梦》

《任长霞》中拉镜头:视觉空间的变化带来内容的变化

《北京,“非典”阻击战》片段:摇镜头的隐喻功能

《偷自行车的人》

《丝绸之路》

《金陵节拍》

《长征》片段:降镜头与后退将头结合,寄托寓意

《金粉世家》片段:将镜头的落幅引出意外

第三节

空间组合的方向性

《天堂电影院》片段:轴线与镜头解析

《奥运会会徽节目直播》:主体运动突破轴线

《丰碑》片段:特写突破轴线

《国庆五十周年直播》

《红河谷》片段:用大的动作突破轴线

《天狗》片段:用连贯的情绪突破轴线

第四节

景别与角度的和谐性 《话说长江》

《阿拉伯的劳伦斯》片断:远景的视觉魅力.《黄土地》开篇:体现远景的情感力量 主人出场,景别的前进 《水浇园丁》 《出水芙蓉》

《千里走单骑》:全景内部形成对比 《圣彼得堡的末日》

《康熙王朝》:背面镜头刻画心理 《桂河大桥》:仰摇镜头

《阿拉伯的劳伦斯》俯拍镜头 《城南旧事》:平角度.《公民凯恩》:仰拍镜头蕴含反意

《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现场直播:俯拍镜头介绍环境 《长征》《国际歌》俯拍 《舟舟的世界》纪录片 《英雄无悔》

《玉碎》片断:景别跳越组合会造成视觉震撼 《这个杀手不太冷》开头:特写组合造成积累效果 《巴顿将军》开头片断:两极镜头形成对比

第五节

影调与色调的统一性

张艺谋的作品:影调和色调的形成《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调和色调的作用,色调的变化形成视觉的冲击和对比 《西藏的诱惑》《金粉世家》《国家机密》通过色调寄托情绪 《泰坦尼克号》《辛特勒名单》,黑白色调营造特定的历史氛围,彩色表现时间的跨越,调子和内容,情绪的统一.第五章

镜头的组接

第一节

剪接点的选择

《角斗士》片断:动作剪接点 《转世情缘》特写:情绪剪接点 《乔家大院》

《迎接挑战》片断:节奏剪接点解析

第二节

镜头长度的参照

《英雄》片断:以“比较长度”确定镜头剪辑

《英雄》片断:在“比较长度”之后镜头回归到内容长度 《天狗》片断:以情绪控制镜头长度 《军歌嘹亮》 《百万朵玫瑰》 《周总理的办公室》 《金陵节拍》 《乔家大院》

第三节

动作的剪接

《红河谷》片断:一个完整动作的分解 《红河谷》片断:以插入镜头完成动作剪接 《红河谷》片断:复杂的过程组合

《红河谷》片断:运用在不同场合的相似动作

第四节

镜头的分剪与插接

《一个国家的诞生》片断:用插入镜头突出注意对象 《康熙王朝》片断:用插入镜头刻画人物,推进剧情 《玉碎》片断:用插入镜头引起观众注意 《玉碎》片断:用插入镜头引发的戏剧性进展 《宝贝计划》片断:用切出镜头表示对事件的反应 《英雄》片断:用切出镜头显示对事件的注释 《缘起》片断:分剪插接拓展时间 《康熙王朝》片断:分剪插接营造气氛 《黑炮事件》片断:分剪插接刻画人物心理 《玉碎》片断:分剪插接营造气氛

《玉碎》片断:重复使用镜头形成插接效果 《超越》片断:运动镜头式分剪插接

第六章

电视声音编辑 《再说长江》、《故宫》、《守卫可可西里》、《船工》、《贞观长歌》、《丰碑》、《探索与发现》之《秘境追踪——寻找南少林》、《香花僧秘典》、《地震灾区第一夜》、《神医喜来乐》、《金粉世家》、《激情燃烧的岁月》、《望长城》、《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广东行》、《邓小平》、《红河谷》、《新闻调查·河流与村庄》、《三国演义》、《勇敢的心》、《十五次呼叫》、《红楼梦》

第七章

电视作品构成 《邓超颖》、《老镜子》、《长大的故事》、《我是一片云》、《克伦拜恩的保龄》、《罗杰和我》、《华氏9.11》、《大国崛起》、《探索发现》之《丧钟为谁而鸣》、《生命线》、《图兰朵》、《穿越时光的记忆》、《科教兴国》第六集《九亿人的课堂》、《五星红旗》、《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泰坦尼克号》、《闪闪的红星》、《神州吟》、《雁南飞》、《青藏铁路》、《反恐二十四小时》、《人间正道》、《长征》、《铁齿铜牙纪晓岚》、《丹麦交响曲》、《越狱》、《杨乃武与小白菜》、《和你在一起》、《花样年华》、《玉碎》、《英雄无悔》、《康熙王朝》、《天堂电影院》、《奥运三部曲》、《新北京新奥运》、《工地》、《云水谣》、《阳光灿烂的日子》、《红高粱》、《海上钢琴师》、《干妈》、《中国骄傲》、《回家》之《余光中·两岸情思》、《复旦往事——复旦大学一百周年特别纪念》、《新闻调查·“非典”突袭人民医院》、《长征·生命的歌》、《毛泽东》

第八章

电视节目编辑 第一节 电视新闻编辑 《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2007年7月14日)《世界报道》(中央电视台2000年8月24日)《新闻夜航》(黑龙江电视台2004年3月24日)《惊心动魄22小时》音乐电视编辑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编辑

一、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 1)格里尔逊式

1929年约翰·格里尔逊的《票网渔船》 1934年巴锡尔·瑞特的《锡兰之歌》

1935年埃德加·安斯梯和阿瑟·埃尔顿的《住房问题》 1936年哈莱·瓦特和巴锡尔·瑞特的《夜邮》 中国早期的有《天驹》、《收租院》 后期的有《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 2)真实电影式 《夏日纪事》、《我,一个黑人》、《美丽的五月》、《愚公移山》、《手工艺人》、《球的故事》、《上海第三药店》 3)直接电影式 《初选》《推销员》《给我庇护》《灰色花园》《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篮球梦》 4)访问谈话式

英国的《斯里兰卡的宗教节日》、日本的《望子五岁》《裸族的最后一个大酋长》《731细菌部队》、中国的《望长城》《中华之剑》《广东行》 5)个人追述式 6)新纪录电影式

美国影片《蓝色警戒线》《时间简史》、法国影片《证词:犹太人大屠杀》

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要求 1)情节化叙事 《血脉》

2)叙事单元细节化 1.深化主题 中国《船工》 2.推进情节 《血脉》 3.塑造形象 《腊梅花儿开》 4.传达情感 中国《下山》

三.电视纪录片的编辑技巧 一)纪录片中的长镜头 1.展示生活原貌 《邓颖超》 2.拓展生活内涵 《美丽的北京》《丰碑》 二)纪录片中的蒙太奇 1.平行式剪辑 《沙与海》《幼儿园》 2.对比式剪辑 《再说长江》《话说长江》 3.比喻式剪辑 《迎接挑战》 4.积累式剪辑 《工地》

三)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 1.求实弃虚,再现情景 《北方的纳努克》《狙击英雄》 2.避实击虚,再现情景 《故宫》《肇建紫禁城》

第三节 音乐电视编辑 《思念是一种病》 张震岳 《落叶归根》 王力宏 《我们的大中国》 《健康歌》 《白色恋歌》 《勇气》 梁静茹 《高级动物》 窦唯

《马德里不可思议》 蔡依林 《我们就是黄河泰山》 彭丽媛 《爱》 台湾版 《河流》

《Di Da Di》 李玟 《同桌的你》老狼 《怒放》 汪峰

《今天你要嫁给我》 蔡依林 《情歌去南方》 《二泉吟》 《牵手》

《红尘有你》 王杰 《唤醒爱情》 张娜拉 《黄金甲》周杰伦 《happy 2000》黎明 《海阔天空》信乐团 《舞娘》蔡依林 《好久不见》张学友

《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 张惠妹 《童话》光良 《亲亲》梁静茹 《走进新时代》张也 《一千个世纪》五月天 《祝你健康》张瑶 《精舞门》罗志祥 《牵手》

《永不分开,世界的爱》 《珠穆朗玛》

第四节 电视广告编辑

张弓酒“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 大宝SOD蜜“真情永不变,大宝天天见” 口子酒(新婚篇)“要娶就娶我那口子,要嫁就嫁我那口子” 蒙牛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

乐百氏纯净水广告“乐百氏纯净水,27层过滤,真正纯净,品质保证” 妙恋饮料“妙恋:初恋般的感觉” 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伊利“为梦想创造可能”

佳洁士“健康自信,笑容传中国” 三星相机“瞬间因你而永恒” 亲亲果冻广告(误会篇)夏奈尔香水电视广告 钙尔奇D600片电视广告

电视节目编辑艺术初探 篇3

电视编辑就是实现创作形象由分到合的完整过程,导演阶段的由合到分是手段,是方法,而由分到合是目的,因为合成完整的电视作品才能表达意义,深化主题,感染观众,创作中的分解与组合,都是基于蒙太奇的构成情节功能 ,把各个分散的镜头经过合乎思维逻辑的组接之后,才能构成完整的视听形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可以对素材进行选择,保留主要的、本质的部分,也可以突出重点强调有特征的,有表现力的细节。蒙太奇思维作为导演和编辑的一种方法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蒙太奇原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原义是安装、组合、构成的意思,即将各种个别建筑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设计蓝图,分别处理安装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发挥出比原来个别存在时更大的作用。电影界借用这个名词最初就是指镜头组合和构成的含意。蒙太奇广泛而丰富的内涵统帅和支撑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是全部思维的集中体现。

电视编辑人员在编辑电视片时,必须着眼于时空的合理性,必须建立在无限与有限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多样与统一结合的基础上,电视中的时间和空间以有限的形式展现了无限的内容,既体现主观思维,又遵循客观规律,既灵活自由地多样表现,又和谐统一,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为异彩纷呈的荧屏增光添彩。电视时空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一定抽象意义的概念,组接时应注意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保证时空结构合理、流畅,为剧情内容和人物动作服务。

各类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专题片、纪录片、新闻片、美术片等,在镜头组接时都要考虑镜头衔接,场景转换、段落构成的逻辑性,这也是整个电视编辑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性,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性和时间空间转换的逻辑性。也就是说,电视节目中镜头与镜头之间,场景与场景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组织衔接必须使这三个方面既合乎生活的逻辑,又合乎人们的思维逻辑。只有在剪辑时正确处理上述三个方面的逻辑关系,电视语言才能准确流畅,才能完美地表现电视节目的情节内容、思想内涵和艺术底蕴。

声音是电视节目主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一条连贯的声带,可以使一系列不连贯的镜头产生形象流畅发展的效果,音乐的伴奏可以抓紧一个蒙太奇段落,使它看起来是一个联合的整体,现代电视节目几乎离不开声音,有时"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多的时候是声画不分家,与画面组接的基本要求一样,不同的声音,配合画面的更选替换,声音的交叉离合,既要求聲音能够达到连贯、 顺畅,更要求声音与画面构成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相互吸引、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产生交相呼映,错落有致的艺术效果。

电视音乐编辑,主要是依据内容的表达和支配作用,音乐是主题提炼和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能够起到概括主题,表达作者对电视作品内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和倾向。

电视音响编辑:音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自然界万物运动、摩擦碰撞及人类的各种动作而产生的,是未经过加工的音声。音响的主要功能是写实,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也可以写意,音响在电视作品中能够烘托气氛、扩大视野、增强生活实感,赋予画面以一定的浓度和广度。在电视创作中,它不是简单地对画面形象的重复和解释,而是视听语言的整体结构元素。音响的最大作用是创造声音环境,提高画面的真实感。

电视字幕的运用,成为电视传媒系统中的一个强势传播要素,与电视的图像、声音、特技等一起组成了一种共时间共空间、多方位、多信息的传播手段,能从视听两个方面强化信息,加强信息的准确性、明晰性,减少听觉误差,减少不必要的解说时空,对视觉部分起强调作用。

电视图表的运用,图表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运用较为广泛,衡量电视思维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你的节目中是否有字幕、图表、图案的存在。探讨图表的功能和运用方式,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图表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一般的图表在电视节目中具有替代功能、解释功能、强调功能。图表的表达形式一般有人物照片、位置示意图、统计图表和各种标志等等。图表只是形象化的拘化符号,而要具体说明和抽象概括,必须借助解说词或报道词来完成,充分调动电视表现手段,创作出生动形象的电视节目,向观众传递丰富多彩的多维新闻信息,增强信息传播的形象性、新颖性、审美性、典型性和时效性。

电视栏目编辑 篇4

关键词: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编辑能力

现今, 新闻受众、媒体竞争以及网络平台等之间相互影响, 并且已发展成当前新闻编辑进步的一个主要动力[1]。新闻媒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新闻编辑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与较强的编辑能力。

1. 强化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电视新闻编辑是对创造性要求较高的一个工作, 新闻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地发展与创造。[2]也就是讲, 新闻编辑活动的关键就在于创新, 缺少创新的新闻便没有了任何的生趣。创新精神的强弱是衡量一名新闻编辑人员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也是新闻编辑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标志。

新闻编辑拥有创新意识与否, 主要表现在其是否拥有较强的拓展精神。新闻编辑在对节目进行编排的过程中, 应该突破传统、老旧的新闻编排模式, 大胆假设, 提出自己的意见与主张, 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在新闻节目中渗入自身的创新思维, 并且全面贯彻到新闻节目的各个环节当中, 进而有效推进电视新闻节目的丰富性、独特性以及多元化, 使其在诸多新闻节目中彰显个性, 赢得广大受众的欢迎。

2. 提升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的对策

2.1 转变角色

现今的时代是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存的时代, 针对这种情况, 新闻编辑的工作不但要确保新闻供给的速度, 还应该对信息加以分类与梳理, 在新闻编辑的功能与角色上, 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即从之前的信息把关人转变为信息管家。新闻编辑作为信息把关人, 在面对大量的同质新闻与信息时, 必须让受众知道新闻的真实意图, 在选取和加工新闻的过程中, 应该采取立体思维, 冲破单一角度的约束, 把新闻事实置于社会大环境下, 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报道, 使广大受众能够从多个角度掌握整个新闻事件的实质涵义。

此外, 转变受众的观念。纸质媒体缺少信息反馈体制,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 受众利用数字化的手段能够对新闻事实进行及时的反应, 作为新闻编辑, 应该充分尊重受众对新闻产品形态的确定, 准确、真实地掌握受众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传播, 在新闻编辑竞争这一环节中, 寻找到不断发展的动力与增值点。例如, 对于一位重要领导人的讲话、一篇社论亦或者是典型性的经验, 传统纸质媒体将其放在头条是可行的, 但是电视新闻媒体则不行, 电视新闻编辑在对新闻头条进行确定时必须了解, 最吸引受众关注的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一点对于电视新闻而言, 就是来自事件现场的、最新的新闻事件报道。

2.2 提升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

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编辑能力的提升, 首先是加强新闻编辑人员的自身素质, 使其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与学识。具体来讲, 新闻的第一素质是政治素质, 新闻媒体的重要属性就是政治性, 作为新闻各个部分把关人的新闻编辑, 应该密切关注时事, 善于由小见大。另外,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 新闻编辑仅仅具备传统编辑的采写编评能力是不行的, 同时还必须具备多媒体的传播水平, 也就是讲, 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熟练掌握操作多媒体计算机的能力与互联网的使用方式, 掌握最新型的新闻写作形式, 例如电子输入技术、超媒体的阅读等[3]。

2.3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编辑人员是新闻传播的灵魂, 因此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必须端正自身的立场与态度, 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使命,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与理念。务实是新闻报道的一大前提条件, 新闻必须具有时代性、真实性等特点, 必须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展开报道, 在对新闻加以筛选时, 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敏感性, 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3. 结束语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比较繁杂, 需要较为缜密的思维, 新闻编辑不但需要一定的人文科学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 还必须具有较为健全的人文精神作为支撑。由此可见, 新闻编辑工作应该不断创新, 突破当前的发展现状, 在持续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提升自身。因此, 树立创新精神, 加强自身新闻编辑的能力和基本素质, 是当前新闻编辑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话题。

注释

1[1]袁萍.新时期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路研究[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3, (17) :150.

2[2]李艳馥.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培养创新能力[J].科技传播, 2011, (18) :6.

电视画面编辑学习 篇5

一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变得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

恩格斯说过,新闻工作者的最大荣幸就在于他们能够目睹历史怎样形成。一次次的采访使我真切地感觉到“新闻发生时我在现潮是何等荣幸,我是如此享受身在新闻现场的感觉„„假如你在残奥会闭幕式进行现场报道,假如你对奥运冠军进行现场采访,你会感到何等的自豪和荣耀!

在具体的采写过程中我既感到荣幸,也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太多了。

我很幸运,第一份工作就为张琳——这个北京奥运会上为中国男子游泳队实现零的突破的银牌夺主做专题片,我第一个采访对象是张琳的小学班主任,在和老师的交谈中,我不仅要了解张琳的尽可能多的信息,并选取其中有价值的、与短片主题联系密切的,还要理清正式采访的思路以及问题的顺序,虽然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资料查找等准备工作,采访课也学过相关的采访知识,但这对毫无经验的我来说并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在正式采访中,我紧张得根本无暇认真听老师的回答,只顾考虑自己下面的问题,也无法按照她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有些可再细问的问题或不完美需要重录的地方,我当然都没有发现,幸好有经验的摄像老师都一一指出并安排重录,使采访能够较好的、顺利的完成。这宝贵的第一次采访使我深深了解到,保持平稳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并且光学好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理论知识再娴熟并不代表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尤其是新闻行业,实践经验更是非常重要的。

而后采访张林学校的小朋友时又给我上了宝贵的一刻,我们想把张琳在此上过课的消息告诉他们,然后拍摄他们的惊喜反应与感受。我认为应该直接采访,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真实、新鲜的效果,但摄像老师却一下把我的想法否定了,说我太理想化,我大胆地坚持自己的看法„一进班里,小朋友们看到硕大的摄像机后吃惊、惶恐、好奇、盯着摄像机,对我的提问置若罔闻,一连串的反应使我措手不及,我和摄像老师都无奈地笑了,只好先放下机器,和他们解释清楚并耐心地告诉他们应该看着我,不要紧张,之后的拍摄果真就顺利多了。虽然事后老师表扬我的问题既独特又切主题,并鼓励我会越来越好,但我还是又一次体会到记者这个职业真的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真真实实地投入其中,才能明白其中的“玄妙”。

带着真诚去采访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词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还要对别人真诚,只要你拿出真诚对待他人,尊重别人,别人也会谅解你,配合你。就像我们采访陶行知的学生——音乐家杜鸣心先生时,80岁的老艺术家低调地拒绝了我们,但我和老师并没有放弃,诚心地向杜先生解释我们做这个新闻的出发点、用意以及它的社会意义,宽厚仁义的老先生最终非常配合地完成了拍摄。我想也许就是我们的真诚打动了他吧。

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实习期间,我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犹记得自己在写第一篇新闻稿时是多么不知所措:抓不准切入点,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一连改了好几次。不过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名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后来通过认真拜读老师们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师修改后的稿件,我渐渐领悟了电视新闻写作,也逐渐地认识到电视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在很大方面存在着区别。具体的说,是从它的报道格式,语言等方面有了较深地认识和体会。例如,在写电视新闻稿前,应先浏览一遍拍摄录像,做到心中有思路,新闻稿中,每一句都要提前想到用什么画面,如果旁白较多的话,要斟酌有没有画面对应。语言上面,要简练,通俗,流畅,尽量少用书面语。比如,尽量说谁“和”谁,而非谁“与”谁,使对白听起来亲切。

为了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提高写作水平,我还在每天空余时间看以前节目的文案,看看其他记者的新闻是怎样写的,切入点都在哪里。就连看电视也不仅仅当作娱乐,看每一条新闻时,我会学习该节目新闻稿的语言,会注意整个报道的流程,会关注旁白和画面的搭配,而这些在以前我是毫无研究的。在老师们不厌其烦地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已经能够把握和运用新闻稿了。总之,通过耳濡目染,我在台里真正学习到了经验,长了见识。

作优秀的新闻人——勇往直前

作为新闻记者,勇敢无畏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我在实习中逐渐变得“勇敢”!在一个奥运会同心结活动中,采访本届残奥会SB级女子100米蛙泳冠军卡罗丽娜时,我们遇到了难题,羞涩的运动员不想离开自己的队伍,不愿接受采访,我和摄像老师都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当卡罗丽娜从大门口走出来时,所有媒体均抓紧时间拍照,摄像老师给了我一个眼神,我立刻大胆地走向前对她采访,卡罗丽娜没有丝毫地不高兴,非常配合的回答了我的问题。事后,我兴奋地无与伦比,为自己的勇敢、勇于抓住机会。可见,记者一定要大胆,带着闯劲,勇气是从事新闻工作最基本的素质,是新闻工作的起点,如果没有敢于拼搏、无所畏惧的气概,就不可能采访到有价值、有份量的新闻,也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新闻工作的使命。

这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节目的许多环节,选题策划、配音、采片,后期剪辑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对新闻行业和新闻工作也有了更具体、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

专业态度铸造职业辉煌。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辛苦和压力,充分了解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同时,我见证了节目组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感受到了什么是专业态度铸造职业辉煌。不管气候条件如何,只要有任务,记者就得出发。无论是暴晒的晴天还是潮湿的雨天里,只要有新闻发生,就得迅速到达现常加班赶稿更是家常便饭,就拿20分钟的教育新闻来说,稿子审定后,要将文字和影像以最完美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要注意远、中、近景的搭配,光线强弱的组合,镜头要保持稳定不颤抖,画面的角度和历时,景别的运用等等,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配音、上字幕,编辑们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让几个镜头更精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精心修改。我在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有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专注的,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我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我也真切地感到,唯有勤奋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记者。

实习过程中有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

在一次会议采访中,由于新闻稿中没有确切的参加人数,编辑老师找来了所有的会议资料查找,无果后,又打遍了电话询问,直到问出了具体数字并确定了无误后,才将稿子确认。

也许这个数字完全可以用‘近百人’或‘全场参会人员’代替,从而省去这其中的麻烦,但老师的专业态度使她理所应当地耐心确定这个数字。

这件事还给与我启示:新闻一定要保证准确,这样才能提高新闻事实的可信度。我对新闻的真实性、客观公正原则等新闻理论中的基本术语也有了切身具体的感受,它们不再是空洞的教条,而已成为我切实生动的人生体会。

每一次的挫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成为了知识和经验

几日来的写作,使我摸清了新闻稿的大致思路,完成的渐渐熟练,但我却忘了,越是以为自己熟练的东西就越容易出现错误。

在编写“新教师宣誓大会”的稿子时,我还是按照套路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交给老师审阅时,竟被检查出采访对象的名字打错,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我的一时大意不仅差点传达给受众错误的信息,更是对采访对象的不尊重,不礼貌。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示:做新闻一定要准确,精细,谨慎,保证传达给观众的每一字的信息都是准确的,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使其对新闻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这样才能提高新闻事实的可信度。

新闻人员的专业性也是至关重要的。9月19日,北京市举办了中小学生安全用药知识竞赛,我作为记者观看了整场比赛。学生们精彩而准确的回答使我情不自禁地连连鼓掌,一些我不了解或平时不注意的用药常识都被学生们一一解答,我渐渐把自己当成了一名观众,沉浸在比赛当中,直到比赛快结束时,我才醒悟,想想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此行目的,看看手中空空的笔记本,我非常懊恼,一些重要的细节都没有记在本上,虽然靠着稍好的记忆力最终完成了新闻稿,但这件事足以让我牢记、让我深刻反思,作为一个新闻人专业性是何其重要,专业新闻人的身份是要时刻牢记于心的。

身处其中,发现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切资源都是宝。

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得以将课堂所学予以运用和发挥,锻炼了自己的新闻业务技能,更给予了我课堂上所收获不到的:

采访中,话筒要稳,眼神要与老师交流,尽量不发出多余的声音,只可点头示意;

采访小朋友或个子较矮的对象时,身体适当放低,与其平视,勿造成其仰视效果;

采访结束后,要注意停顿几秒,方便后期剪辑;

剪辑时,有照片的画面,展示的时候注意用闪白,使其流畅;

回忆性场景要适当用模糊、淡化等特效,有怀旧效果;

这些小而重要的事项若非在真实的采访和制作中,是决不能真切的体会并牢记的。心态的蜕变和新的姿态

我并不想诠释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带给我有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心态的蜕变,是一个从茫然到理性,幼稚到成熟,虚幻到现实的变化的过程。

犹记得自己参与的《教育新闻》节目完成时,我是怎样的被震撼!电视中,一条条新闻从主持人口中念出来,仿佛是有生命的,一幅幅熟悉的画面,一句句熟悉的话语打动着我,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此刻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深刻地领悟到电视新闻的魅力,也终于懂得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热爱新闻业,对新闻工作激情万千、如痴如醉了。虽然过程真的很辛苦,从策划、采访,剪片,镜头的不断修改,到配音、上字幕,每一项工作都要付出体力与脑力,但是这在节目出来后的成就感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而这其中的充实、快乐、满足,意义也是非新闻人员所不能体会的,我何其有幸!

快乐幸福的实习时光总是在匆匆忙碌中一晃而过,我记得自己9月1日早早起床,吃过早点兴高采烈上班的情形就如发生在昨天。追忆这段时光,觉得自己是在台里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见证下成长了许多,这次实习就像是影射我的一面镜子,它让我看到自己闪光点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我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处在原点的左边,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地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力。

和第一天来报道的时候一样,当我离开海淀新闻中心的时候,我仍然是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但唯一不同的,是我心间增添的那份将来要致力于新闻工作的坚定信念。或许以前,我更多的是把新闻当成一个专业来学习,而如今,我却把它当成一种使命!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开始学会思考,开始把我的理想具体化,现实化,我想要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下一步该做什么。我感觉到自己手中的笔不再仅仅用于发泄自己的快乐喜悦或者惆怅忧伤,我要早日用我的手,写出真实而客观的报道,用我手中的笔,呼吁民声,服务大众!我觉得这是我这次实习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行文的最后,我要再次衷心地感谢新闻中心的领导和老师,很感激这一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无价之宝!

电视栏目编辑 篇6

1.线性编辑

1.1基本定义

对于传统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而言,在节目后期编辑技术处理中,技术人员往往采用的是线性编辑的技术来处理。而所谓的线性编辑是将磁带作为存储介质,线性编辑是通过编辑控制器来掌控录像机进行在线编辑。由于磁带在进行画面记录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和开展的,所以我们通常又称这种技术为线性编辑,而换句话说,线性编辑是指利用编录机、编放机、编控台等设备进行一对一的编辑,利用录像机等设备将母带上的素材复制在另一台录像机上完成第二版复制。而这样的线性编辑是通过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分开进行处理和编辑,同时,进一步利用字幕机等相关设备进行处理从而产生和制作出来完整的电视节目。

1.2优势及弊端

雖说对于现今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发展而言,更倾向于采取非线性编辑的技术方式来处理数据和视频信息。然而对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工作而言,线性编辑技术应用历史较长,技术较为成熟,掌握快,操作简单。同时,线性编辑的技术是将图像和声音分开处理,能够组合出较为完整的图像及视频信息。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技术在今天仍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例如技术人员十分忧虑的翻版问题。同时,我们也应发现和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在线性编辑技术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模拟信号转模拟信号的转换过程,然而在这样一个转换过程之中,一旦这一转换得以完成,就会形成无法修改的磁迹。这种记录的形成过程一旦出现错误,就会直接影响后续程序的正常进行。换句话说,也就是中转过程一旦定型,我们要想在视频中间添加或者插入其他视频、图像、字幕或者其他素材,那么从这一阶段开始的余下视频内容必须重新开始制作和处理。这样,就会极大的增加了技术人员处理信息和编辑的负担,直接影响图像质量,缩短磁带和录像机的使用寿命,从而进一步影响整个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进程,增大预期支出。在另一方面,也就是暗示我们想要利用线性编辑的处理技术来完成电视节目后期的编辑工作,制作出剪裁精细,视觉冲击力强,感觉效果好的视频,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于相关的技术人员而言,必须足够细心,投入大量的精力。

2.非线性编辑

2.1定义

针对传统的线性编辑处理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致使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编辑制作领域逐渐崛起。非线性编辑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如电影剪辑、广告制作、电子出版等诸多行业之中,这是一种对媒体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设备 ,非线性编辑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们信息时代又迎来了电视节目制作高技术、高灵活性的创造空间。而什么是非线性编辑呢?非线性编辑是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存储技术优势,依靠计算机中编辑板卡、编辑软件和SCSI硬盘进行和开展编辑工作的一种技术手段。

2.2非线性编辑的应用及优势

2.2.1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

非线性编辑所使用的系统即非线性编辑系统,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借助计算机数字化存储技术,可以对存储的数字化文件进行随时、多次修改,可以不按顺序排列组合数字化视音频素材,而并不需要对于后续工作进行重新处理。这样,就不会使视频、图像信息由于其他素材的插入或者修改带来损失,影响整体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和效率。这一点,其实完全是相对线性编辑系统而言的,充分显示出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灵活性,降低了所能带来的失误率及外界干扰,提高整体的图像质量,可以进一步延长录像机和磁带的使用寿命。

2.2.2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

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较强的灵活性,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播放方式进行素材浏览,调整素材的长度,进行手动剪辑,通过非线性编辑处理过后的视频画面,往往可以精确到帧,这样对于实际人员的技术操作而言降低了其操作的难度系数,并且使画面简洁便于修改。在具体的素材编辑和浏览中可以通过控制非线性编辑系统,调整播放时间从而进行编辑点定位,达到进行多次检查审阅,而不会影响整体的素材编辑正常运行。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之中,同一个素材能被反复使用,而不影响整体的画面及视频质量。这种优势的产生在于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以数字为存储载体,这样的话,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之中,不会造成信息流失,存储空间缩小等现象。在电视节目后期的字幕处理过程之中,非线性编辑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直接制作多种形式的字幕并且可以直接添加并播出,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倘若所准备的字幕在本次播出中不被需要,也可以直接保存起来,以后如有需要可以随时取用。在先进的技术操作中,我们对于电视荧屏的特技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强调视觉冲击力,场景感染力以及画面生命力,关注观众的反映效果。因此,也就要求编辑技术人员对视频材料进行特效处理。而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通过转换镜头等方式利用数字处理的方式制造特殊效果,是画面更具独特性、创造性。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重复利用、随意组合素材,实现画面的完美拼接和组合。这是由于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应用时间线排序镜头,从而调整素材的位置,使之可以配合整体的视频效果,插入到任意位置,进行重复利用。非线性编辑有编辑和控制音效的功能,通过利用多音频轨道的合成技术,在节目后期处理工作中。添加符合电视节目场景安排的音乐,更好的吸引观众,调动观众的热情和动力。

3.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线性编辑系统的差异

在节目编辑制作功能上,线性编辑系统所采用的素材处理方式单一,特技种类数量有限,不能随意插入素材和重复使用。而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手段灵活,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利用各种配制的图形、图像支持软件,完成素材处理的信息处理工作,增强画面的动感,可以增加特殊的效果有利于电视节目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系统特点上而言,线性编辑系统成本、维护费用较高,需要准备大量的设备,对于相关的录音机等设备进行维护。而非线性编辑系统成本以及维修费用较低,以数字为存储媒介,有较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线性编辑系统使用的是磁带编辑,母带磨损较为严重,模拟信号的复制存在衰减衰弱现象。非线性编辑系统以数字为存储媒介,音频信号轻易不会丢失,有利于提高节目画面的整体质量。

4.结语

伴随着我国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视媒体日益被普及并不断得以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充分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优势,满足广大观众的实际需求,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作水平,不断完善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工作,引进先进的技术,提升节目的整体制作水平。尊重当前电视节目观众的需求,完善自身,加快改革步伐。充分利用线性编辑技术以及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优势,应用于实际的广告商业、新闻媒体、广播电视事业之中,从而提升整体节目的质量和水平。

电视新闻的编辑 篇7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 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 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 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 而节目单侧重具体的实施。

与报纸排版相比, 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 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 电视则是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电视的版面, 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 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 由于版面的限制, 19:00的新闻中, 可能安排得短一些, 而在21:00的新闻时段中, 则可能介绍得详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代背景, 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出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 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 从剩余的材料中发现精华, 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 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 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 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 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 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 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 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综合以上三点, 我们不难看出, 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作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 (节目单) , 同时可以一菜几吃 (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 , 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 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 (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 。这些特点, 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 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 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 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 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 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 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 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 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 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 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 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 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 既接受指令, 又发布指令, 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 要有熟练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的。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 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 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 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 是否发、如何发, 都需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 如果来不及写稿, 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 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 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 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到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 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经验告诉我们, 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 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电视编辑思维探讨 篇8

关键词:电视编辑,思维,探讨

一、电视编辑的思维基础

电视节目是一种集视觉、听觉享受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其编辑过程中要求编辑主体积极拓展思维空间, 开展创新的思维活动。在电视编辑实践中, 电视编辑思维对思维主体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具体表现为对电视编辑工作的支配、指导、调整、评价等方面。

(一) 对编辑主体起到支配与指导的作用

在电视编辑工作中, 编辑主体的行为必然受到思维的支配与指导, 正确的思维对于编辑主体的行为起到客观的决定性与促进性。因此, 电视编辑主体要充分应用思维的支配与指导作用, 以达到强化行为目的性和主动性的意义[1]。

(二) 对编辑主体意识、行为的调节与评价的作用

编辑主体的意识状况和行为状况受到思维的调节与评价影响较大, 同时思维也将主动地对编辑主体的意识、行为的主客观方面进行相应的控制、支配、调整和评价, 进而促使编辑主体的意识和行为逐渐达到健全、清楚、协调、优化的理想状态。

二、电视编辑思维的特征

电视编辑思维与电视节目制作全过程均有密切的联系, 电视节目的播出作品是编辑思维特征的最终体现和实现。电视编辑思维是一种构建于视觉、听觉基础之上的形象思维,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有机性和整合性两个方面。

(一) 电视编辑思维的有机性

在电视节目的各项具体制作过程中, 电视编辑思维重在强调揭示工作程序之间的有机联系, 进而发现电视编辑工作之间本质联系的规律性和操控性, 实现对于电视编辑的科学化、规范化、体制化管理[2]。另外, 电视编辑思维的有机性还表现在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后的观众评价与认可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二) 电视编辑思维的整合性

电视编辑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工作系统, 编辑主体若想在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社会环境中获取具有实际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节目信息, 就必须坚持从社会、文化、经济、历史、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等各种因素中进行选择, 并且实现社会信息与电视艺术的完美整合。因此, 电视编辑思维的整合性主要表现为感性与艺术、哲学与艺术、形象与抽象等客观思想运动的互补与协调。

三、电视编辑思维的形态

在现代人类逻辑思维体系研究中, 世界各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将人类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三种基本形态, 对于电视编辑思维的形态划分也可以按照此方法进行。

(一) 逻辑思维

在电视编辑思维中, 逻辑思维是从事物本质出发研究和构建电视信息组织模式的思维活动, 其应用语言符号和信息波段作为主要表打工具, 全面展现编辑主体的对于电视节目的编排意图, 以及所期待的思想共鸣[3]。

(二) 形象思维

形态思维是指电视编辑主体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将抽象的思维理念转跨为具有形象特征的具体事物, 是逻辑思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升华。

(三) 创造思维

电视编辑中的创造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 体现了两者之间互补、协调, 以及创新发展的过程。创造思维的实现需要经过电视编辑主体对于各类知识、信息、技术的大量积累和储备, 进而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与表现手法为观众呈现出耳目一新的电视节目。

四、电视编辑互动思维的构建

随着现代电视节目编辑技术和操作手段的不断创新, 对于电视编辑思维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面临电视编辑工作日益复杂化的现实, 电视编辑互动思维的构建也就成为电视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电视编辑互动思维构建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构思电视作品, 创造出令人信服的真实时空。

(一) 横向与纵向的互动

从逻辑学角度而言, 人类的思维联系空间, 大致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大类别, 将其与思维联系相对应, 即形成相对的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电视编辑的过程中编辑主体的思维总是处于纵横联系之间, 缺乏两种思维模式的互动, 必然导致思维活动的局限性。

(二) 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

编辑主体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对于思维活动的互动发展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限制。编辑主体要通过科学的自我调节方法来保持内外互动系统的活力, 也就是要使电视编辑思维系统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关系, 促使其成为一个开放的思维活动系统[4]。

(三) 局部与局部的互动

电视编辑思维局部之间的互动是一种重要思维内在联系形式。为此, 电视编辑主体首先要认真研究思维系统中各个要素间的关系, 以局部互动性思想方法为指导, 建立电视编辑思维系统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系。

(四) 整体与局部的互动

在电视编辑思维活动中, 编辑主体要始终坚持整体表达效果高于一切的系统原则.因此, 电视编辑主体在工作中逐步确立整体联系高于局部联系、局部联系服从整体联系的思维方法, 并且深刻认识到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因果联系与循环模式, 进而实现电视节目编排层次的合理化布置。

总之, 在今后的电视编辑工作中, 编辑主体一定要逐步构建一种横向与纵向互动的全新思维方法, 以满足现代传媒工作的具体需求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峰.浅析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2]董姗姗、吴倩颖.对电视新闻编辑思维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学之友.2008

[3]李洪江.浅谈电视编辑思维对于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性[J].中国数字电视杂志.2008

论电视新闻编辑 篇9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

1 电视新闻编辑概述

1.1 电视新闻编辑的分类

电视新闻编辑主要分为技术编辑和文字编辑两类, 技术编辑主要是通过编辑软件将记者剪辑初步剪辑的片子串成播出的样式。但事实上, 作为节目的最终合成者, 技术编辑必须做到心细、手快, 还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技术编辑应该像裁缝, 手巧心细出的是细活, 但又不能像绣花的一样磨洋工, 因为新闻是赶时间的, 一旦延误了时间, 那也是不能允许发生的。

和技术编辑相对应的是文字编辑, 文字编辑要把错的弄成对的, 要把废话浓缩成精华, 要让平庸变得精彩。说到底, 电视编辑就像是画师。就等主持人和摄像们画了一条龙之后, 再在眼睛的部位上点上一笔, 那一笔点的好, 那龙能活起来;那一笔点得不好, 那也是要坏事的。但就整个片子的制作系统来看, 文字编辑仅仅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的人”, 从这个定义上来说, 编辑只是拾遗补缺的人。

1.2 电视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的区别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和报纸编辑不同。报纸编辑是版面的终结者, 最终标题的样式, 文风的呈现, 全靠他们。比如《南方周末》和《中国青年报》就全是编辑给定的型, 从上面的编辑定义看, 他们重在“加工”, 而且编辑还能毙稿, 假如笔管里面有子弹的话, 他们还能“毙人”呢, 舆论杀人的事, 也不是没有过, 所以报纸的编辑是老大, 他们的头是总编辑, 是大哥大。电视新闻的编辑主要任务不是改稿, 而是理稿, 就是编辑定义里“整理”的意思, 是初级阶段的编辑。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辑大都做的是减法。拿来记者发回的稿件后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就动手, 把一些啰里啰嗦的话去掉, 再把错别字改过来, 看得顺畅了也就完事了。这种编辑比较好当。还有一种人比较顶针, 看着谋篇布局不顺畅就要在结构上做点调整, 按照新闻的一般规律和电视画面的逻辑顺序列出个一二三四来。其实这就是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辑最根本的工作, 也就是整理稿子。没到现场去过也不要紧, 因为原料还是原汁原味的, 只不过是出场次序重新排了个队。现在电视编辑应该学的是做加法, 把稿件看过以后再从观众的角度来提问题, 为什么有这个起因?为什么有这个结果?一问记者二问当事人, 做个二次采访, 把所有疑问都回答了出来。去掉不实之词, 增添新鲜内容, 使加工过的稿件更丰满。

2 电视编辑的个性因素对节目的影响

除了纯新闻节目, 像新闻联播之类, 在通常情况下, 一个栏目就应该有一个风格。这风格和编辑的关系最大。编辑看问题的走向, 行文的习惯决定了一个栏目的文法定位。但是这不能就此认为一个栏目的所有文章都是一个面孔, 作为编辑本人也应该具有文法的多样性, 人的文章和人的说话不一样, 说话是一种腔调, 那是与生俱来的。但文章是后天生成的, 可以嘻笑怒骂, 也可以让别人痛哭流涕, 这就犹如琼瑶多情但也骂人, 金庸侠骨也不乏柔情。鲁迅在写了《论“他妈的”》之后, 接着又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 前篇让人痛快, 后篇让人痛心。如果编辑能把握住多种体裁, 再指点文章, 那么栏目就会活泼起来。我总以为, 从一个栏目的节目中, 应该能够看出一点编辑的影子来的, 那叫个性风格。任何栏目都应该有个性, 就连广告类的栏目也要有个性。

3 电视编辑在大型新闻活动策划中的作用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进行大量的新闻活动策划。就是在一个阶段内, 就一个主题, 进行系列报道的策划。常州电视台生活频道从2008年12月15日开播以来, 就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新闻活动的策划,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09年春天, 生活频道举办的“常州市万人风筝大会”拉开了帷幕。第一阶段, 生活频道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寻访民间扎风筝高手, 在寻访的过程中, 我们的记者和主持人开始学习扎风筝和放风筝。第二阶段, 我们开始到风筝之乡—山东潍坊去定制风筝。当1000只印着生活频道四大名牌栏目的风筝到达常州时, 我们举行了盛大的迎风筝仪式, 并进行了试放。第三阶段, 我们把常州市十大开放式园林做成了十个高十米、宽八米的巨型风筝, 激发起市民爱祖国、爱家乡的人文情怀。经过前三个阶段在生活频道新闻栏目中海量的系列报道。到第四个阶段来临的时候, 我们所期待的高关注度如期而至!

风筝大会举办当日, 活动主场—常州市青枫公园从清晨5、6点就开始汇聚人潮, 到活动开始的9点钟, 偌大的青枫公园已经人满为患。当我们的主持人和记者表演完自己的节目, 准备开始放风筝的时候, 发现整个现场已经没有一寸空地能让我们放飞这些市民期待已久的风筝。据扬子晚报等省内媒体当天的报道, 当时青枫公园内外集结的人流达到十几万人。生活频道首次大型活动的成功, 在常州市民中口耳相传, 留下了长久的回味, 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之后, 生活频道又相继成功举办了“常州市万人陀螺大会”、“常州市万人跳绳大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万人陀螺大会更创造了多项“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每次都达到了应者云集的效果。

此外, 生活频道举办的第一、第二届“常州方言大赛”, 《常州市民出行手册》第一版到第四版的免费发放, 《常州市民健身手册》的策划、推广, 无一不在观众中引发强烈的反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三年多来, 生活频道举办的大型活动每次都成为商家冠名的大热门, 由此为台里带来一千多万广告赞助费。

在所有这些活动成功的背后, 电视编辑的主动策划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生活频道几年来的实践, 为媒体市场化运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电视编辑工作创新探析 篇10

关键词:电视编辑工作,现状,创新,有效措施

当前, 电视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独特优势, 在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媒体竞争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电视媒体要想吸引更多的受众, 就必须形成自身风格模式, 这就要求编辑工作必须要不断创新, 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发出受众喜爱的节目。由此可见, 电视编辑工作的优劣是电视节目能否满足社会需求, 实现发展预期的重要保障。下面就对如何加强电视编辑工作创新展开深入探讨。

1 缺乏创新是当前电视编辑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内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跨跃式发展, 广大民众心理和对节目的需求都发生了改变。电视编辑工作缺乏创新, 传统的宣教式传播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受众的欣赏需求, 这样, 电视媒体的竞争优势就会被削弱。具体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不足, 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目前, 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存在信息量相对不足, 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问题。一是节目内容中文字数量所占比重较大, 但常常只是把数字进行简单的堆砌, 缺乏必要的相关事件、人物详解, 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深入了解需求;二是对时政类新闻相关内容只进行简单阐述, 甚至反复使用一些经验性稿子, 使新闻内容流于乏味和枯燥的境地;三是一些电视新闻编辑使用的语言缺乏美感且晦涩难懂, 这常常是因为只顾信息传递, 而忽视了满足受众审美需求的内在要求, 从而导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吸引力持续下降。

1.2 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不足, 无法满足受众新鲜感需求

在一些电视新闻中, 时间概念较为模糊的词语使用量过多, 如“近年来”、“前不久”或“最近”等的大量使用, 违背了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规律, 这样的表述缺乏时效性, 无法满足受众新鲜感需求, 极大地降低了其对新闻节目的兴趣。同时,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 报道形式缺乏创新现象较为严重, 常常只是使用一些单调的画面和运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就完成了一次新闻报道, 甚至于部分新闻还在使用同期声出字幕, 画面与解说相结合的编辑手段来进行报道, 试问, 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不思变化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又怎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呢?

1.3 电视新闻编辑的方式、模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

电机新闻编辑是一个创造性工作, 其工作方式必须随着受众需求不断修正和改变, 才能吸引到更为广泛的受众。在传统电视新闻编排无法满足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受众的需求时, 电视编辑工作仍然以原来的工作方式来进行, 就会使受众对其产生厌恶情绪, 从而降低节目的吸引力。

综上可见, 造成当下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状况表现不如人意, 其原因主要是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不到位所致, 而这个不到位则主要是创新不足引起的。因此, 若想改善电视新闻节目, 使之取得预期的发展, 电视编辑工作就必须不断创新, 才能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

2 创新电视编辑工作的有效措施探析

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过程通常可分为外采与编辑两个环节, 在信息化发展迅猛的今天, 电视新闻编辑只有进行必要的创新, 才能使新闻节目更具吸引力, 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探寻有效的创新方法与手段,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

2.1 遵循编辑基本规律是电视编辑工作创新的重要前提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在长期的发展中, 形成了一套编辑基本规律, 在电视新闻编辑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过程中, 不能违反和违背这种规律。在电视新闻传播领域中, 应当遵循的基本编辑出版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选择的新闻内容要具备时效性, 这是编辑选择和加工稿件的首要条件;二是在处理新闻稿件与图像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要将真实性当成新闻的生命线;三是将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及时有效的报道, 即最大限度地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四是, 要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 如同期声的巧妙编配, 就能让节目现场感更加强烈, 从而赢得受众的欢迎与喜爱。

2.2 编辑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电视编辑工作的基础

首先, 电视新闻编辑要牢固树立创新思维。由于电视新闻编辑始终处于高度的竞争当中, 只有重新创新, 并时刻充满创新意识, 在工作中主动地创新, 才能使电视新闻节目保持持续的吸引力。

其次,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需具备创新意识, 还要有将创新意识转变为良好节目内容的能力。如电视编辑的工作内容纷繁复杂, 要求编辑具备各各方面、把握每一个细节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搭配音画能力、重组画面能力、深度追踪能力、话题延展能力等都可能成为工作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再次, 要培养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 还要促进其思维更加贴近普通受众。电视媒体首先是一种大众媒体。电视编辑必须要培养平民意识、大众思维, 要在节目中把普通受众的兴趣爱好呈现出来, 追求老百姓能够感受得到的那种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也就是说要有人间的烟火味, 这样才能制作出深受受众喜爱的电视新闻节目。

2.3 新闻表现形式的创新是电视编辑工作创新的主要体现

表现形式是否富有创新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其节目质量的优劣。电视新闻编辑不仅可以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来实现和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还可以通过加强新闻内容表现力, 如在节目内容增加生动形象有声音和画面, 从而能给受众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更为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电视新闻节目通过编排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主要方法有:

一是由于电视涵盖了画面、文字、声音等几乎所有的视、听觉符号, 电视新闻编辑可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符号来丰富电视新闻, 创新表达形式, 使受众感觉到新鲜、强烈的刺激, 从而有效减少收视随意性对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不良影响。

二是在新闻表现形式上要适应受众的互动心理。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中, 可以加大互动节目的设置, 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来对新闻话题进行讨论, 让观众充分地参与到节目当中来。

三是在新闻表现形式上要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除了要注意在整合新闻内容时提高有效信息的含量, 另外还要实现信息在新闻编排形式上的强化和优化组合, 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四是在新闻表现形式上要满足受众对时效的需求。在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要能满足观众与新闻同步的需求。即努力对正在“发生着的新闻进行直播式报道”, 这样的新闻制作理念更加符合受众需求。

3 结论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对于节目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 只有加强电视新闻编辑创新, 注重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编辑, 才能牢牢抓住受众眼球, 用优秀编排服务和引导大众, 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林婧婧.浅谈如何培养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新闻传播, 2012 (9) .

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篇11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

在社会环境的前提下,目前来看,电视新闻行业正在进行着一定的变革,身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一分子——电视新闻编辑,我们不只要看到电视新闻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也要看到社会发展背后对电视新闻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不只是要提高自己在专业能力上的修养,更要加强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来适应新时代中人民群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做出符合时代的电视新闻节目。

一、电视新闻编辑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空泛、表达苍白无力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有向广大观众传达信息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当前许多的电视新闻节目,特别是一些地方台的电视新闻节目,十分的枯燥和空泛,很多时候播报的新闻就是在进行其他电视台的新闻重播,没有自己的新闻,也没有点评和更深层的报道,报道的新闻根本触及不到新闻问题的本质,这些问题会使观众的视角转移,从而让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降低。而且电视新闻节目对有些新闻一句带过、信息量很少,有的内容十分全面,但是有用的却不多,主持人对新闻的播报形式化,语言僵硬、表情严肃单一,这样的新闻节目观众怎么会感兴趣呢?

(二)旧闻変新闻,跟风严重

新闻,顾名思义:新的见闻。他的时效性是生存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网络新闻、报纸、电视新闻都是一样的,没有例外。所以,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必须要有时效性,新鲜感才是观众所需要的。但是现在很多的电视新闻节目没有意识到或者是不注意这一点,报道的新闻材料过于陈旧,或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把“旧闻”变成了“新闻”,还有就是因为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匮乏,电视新闻盲目跟风的现象越来越多。有的电视台可能把一些新闻播报改成了一种图文结合的脱口秀进行表达,因为新鲜感收视率大涨,在不久之后,你再看电视屏幕上,这类的节目铺天盖地,或是方言版、或是评书版等等,不伦不类。盲目的跟风正说明电视编辑的创新能力的不足,这会使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彻底失去信心和兴趣,改从其他途径获取新闻信息。

(三)形式陈旧,编排过于单一

再好听的声音也只可绕梁三日,任何漂亮的物品在眼前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电视新闻节目也是一样的。电视节目的播报形式、播报流程过于固定单一化,对观众的吸引力低,整套节目完全程式化,长时间下来观众已经产生厌烦感。这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来说是一个极其不利的。

二、怎样培养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

(一)提高对新闻的敏感度,开发新闻“嗅觉”

对新闻的敏感度,也就是对新闻养成一种自然的“嗅觉”,像一盘美味出现,通过你的鼻子,你自然就会发现。这一点是身为一名新闻编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最特殊的素质,也要让它进化为一种本能。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发掘新闻的要点、亮点,特别是对当天头版头条的发掘,当人们都关注一件事的时候,你要发掘其他的亮点,吸引观众眼球。我们以一个成功的新闻作为案例:安阳曹操墓,在当时发掘和鉴定时,大部分媒体对曹操墓的真实性做大篇报道,对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随着新闻的逐步播报,已经无法吸引大家的眼球了,这时郑州市的某一媒体以安阳市民在曹操墓发掘工程中的心态变化和生活影响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分析,新闻出台当日引发了良好的评价和关注,新闻切入点的发掘,可以决定新闻的价值,但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有灵敏的新闻“嗅觉”。

(二)电视新闻的基层化

新闻编辑在关注社会重大新闻和国际事件的同时,也要多关注基层、底层的生活小事。任何新闻的受众都是百姓,无论怎样的新闻事件都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来自基层,都是某件小事的折射,在基本的小事中可能蕴含着有价值的新闻,新闻编辑不应该放过这么大的编辑素材群体,它们也可以激发你的灵感。所以,新闻的头条不一定非要是像“9.11”那种大事件,也可以是关系到人们群众利益的小事,让新闻来到百姓的身边,不让它飘在群众够不到的地方,体现现代新闻的亲和力和生活性。我国最经典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于1976年开播到现在已有37年的历史了,在这37年里,他的发展也伴随着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以今年1月份《新闻联播》的创新改版为例,其内容就更加贴近民生,贴近百姓生活,也更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一月份其收视率为4.53%,只是平均收视率就比2012年一月提高了24.32%,这就是创新取得的成果。一档中国最大的国际性质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在寻求创新,因此可见创新对电视新闻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三)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对编辑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电视新闻编辑有了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创新的能力,因为就算是你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你没有想过去创新,这个能力就等于没有。所以,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意识。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提出质疑开始,不仅仅是对新闻中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要掌握好方式和方法。要做到知道什么地方需要提出质疑,才能更好地发掘新闻的价值点。所以,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有扎实的各科理论来做为质疑的资本,按专业的能力对新闻素材进行整合,提高发现新闻亮点的能力。

理论上的东西永远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支持这些理论。在实践之前我们无法评判理论的正确性,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对自己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说创新是工作的灵魂,不单单是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上。作为可以决定新闻价值程度和生命力的一名新闻编辑,必须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越来越好,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江毅.浅谈如何开发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J].新闻天下,2011

[2]高艳珍.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初探[J].华章,2011

电视新闻后期编辑研究 篇12

电视新闻为一类视觉艺术形式, 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的丰富变换、综合处理、后期的巧妙编辑制作, 将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赢得大众的广泛认可与赞许。由于电视新闻信息量大、传播快捷, 因此成为当前传媒发展的主导力量。如何提升电视新闻整体质量水平, 则成为新闻工作人员应主力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优质的新闻节目应体现突出的思想性, 同时后期编辑制作应形成良好的效果, 编辑人员应将采访获取的各类价值化新闻资料通过有效的提炼、合理的编辑、全面的汇总、有效的加工, 配以适当的解说词, 同新闻画面形成良好的一致性, 进而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 深化其内涵, 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 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制作尤为重要, 只有掌握实践技巧, 明确操作方略, 提升编辑制作水平, 方能创建出真正优质精品的电视新闻节目, 打造形成行业的亮点品牌。

2 电视新闻画面应配以适宜的解说词

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制作阶段中, 对于一些需要说明的新闻画面应配以适宜的解说词, 形成对新闻内容的良好补充。同广播以及报刊媒介相比, 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体现了更高水平的操作要求。因此编辑解说词应做好布局谋篇, 激发其生动直观性, 获取受众的全面认可。对于需进行气氛渲染的电视新闻片段, 群体活动报道, 在制作编辑解说词时也应力求简明扼要, 避免应用大量重复的辞藻堆砌, 这样将令观众产生厌烦之感。而对于表述人物内心世界、喜怒哀乐, 或展现优美形象的景观等新闻素材, 则应由不同的视角入手, 应用丰富手法、各异的景别, 多元化、丰富层次的镜头, 运用适宜的画面展示新闻内容, 并就画面背景配以适当的文字解说。令观众感受的视觉以及听说信息良好结合, 深刻、全面的感知电视新闻传达的内涵。倘若新闻画面浅显易懂、观众可一目了然, 则不需进行详细的解说, 仅作稍微的提示便可。另外, 播音员倘若在电视新闻中出镜, 则需要位于新闻画面之前添加导语, 也可在新闻画面播出之后加入编后话。该类后期编辑方式适用于具有一定传播力以及重大新闻的报道播出。

3 电视新闻同期音的科学制作

为提升电视新闻收视率, 深化新闻节目宣传效果, 可依据表达需求位于电视新闻之中合理的加入同期音。可将采访者、当事人的身份、姓名、职业等信息借助字幕清晰呈现出来, 促进同期音以及新闻画面、导语解说词的良好结合。同期音的加入可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鲜感, 可在后期制作采编阶段中依据新闻结构以及现实表达需要, 利用受众好奇了解热点新闻内容的心理, 合理的引入同期音, 进而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内涵深化、外延拓展, 扩充新闻节目信息量。相比于单一应用新闻画面以及解说词的电视新闻, 将更加具备吸引力, 凸显新颖性。对于重要会议、大规模社会活动的电视新闻报道, 更应合理的应用同期音, 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被同期音渲染的现场气氛所感染, 提升政府组织号召力、亲和力, 强化大众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在报道采访领导, 追踪其深入基层、关怀群众的典型新闻事件时, 可配以领导慰问群众的同期音, 体现领导对基层施以人文关怀的亲民、爱民之情, 塑造典范领导形象, 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达到良好的新闻舆论效果。编辑同期声阶段中, 应参照电视新闻节目的中心思想, 明确其内容结构, 选择适宜的同期声编辑制作长度。有关采访面谈相关政策举措的新闻同期音, 可适当延长时间, 而对于群众的感受与想法的新闻同期音, 则可做精炼、简要的概括。应确保同期音的编辑加入过度自然, 衔接良好, 做到丝丝入扣, 不突兀、不冗余, 进而令电视新闻节目更加和谐、良好与自然。

4 优化电视新闻后期字幕编辑处理

电视新闻后期字幕的编辑处理, 可对其解说词、新闻画面以及同期音形成良好的提示作用, 令画面构图更加均衡, 声音影响更加协调。一些电视新闻倘若单纯应用画面则较易令观众产生片面、错误的理解, 无法准确的传递新闻表述内容。倘若加上适宜的后期字幕, 进行科学准确的编辑, 方能令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更加清晰、准确, 令观众快速理解, 全面接受。例如新闻采访对象的身份、不同地区的方言等需要通过后期字幕的处理编辑明确显示, 还可用于对新闻事件的背景做进一步介绍, 呈现总结全面的分析数据等, 进而令观众清晰掌握新闻信息内容, 扩充视野, 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忠实观众, 有效提升节目收视率与美誉度。

5 结语

总之, 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制作环节尤为重要。我们只有把握后期编辑制作实践技巧, 做好字幕的编辑处理、同期音的科学制作、配以适宜解说词, 方能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 优化新闻节目制作质量, 赢得受众的广泛认可, 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摘要:本文就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处理技巧、科学实践策略展开探讨。对优化电视新闻画面效果, 提升电视新闻节目价值及影响力, 强化后期编辑处理水平, 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后期编辑,技巧

参考文献

[1]向延桃.论文学修养与电视新闻后期编辑的关系[J].魅力中国, 2011 (15) .

上一篇:火灾痕迹下一篇:信息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