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品牌建设(精选10篇)
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篇1
近几年来, 随着信息产业网络化、多元化的发展, 媒体形式不断地变化, 媒体内容、渠道、功能也不断地更新, “三网融合”、“三屏合一”对于电视媒体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融合并不是将电视所传递内容简单地上传至网络, 或者是网络自然地延伸了电视内容的传播渠道, 双方存在着不平等的介入关系, 网络传播大大分散了电视媒体传播的范围, 也削弱了电视媒体传播的力度。
在收视人群越来越挑剔的情况下, 电视媒体的发展也如同报刊、广播等媒体一样, 已然成为传统媒体, 可能在目前政府宣传部门的行政干预下, 电视媒体的发展还可能按传统的方式延续一段时间, 但是,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 传统媒体所承载的信息内容不再是独家的, 新媒体传递信息之快, 内容之广, 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建设电视节目的品牌变得格外重要, 树立品牌成为在竞争中生存的法宝。电视的品牌建设分为电视台的品牌建设、频道专业化建设、栏目品牌化建设、主持人明星化建设等方面。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 建设电视栏目品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电视栏目的品牌建设要充分利用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
近些年,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一大批品牌节目的出现, 丰富了银屏, 有大批的新闻品牌节目, 也挺立在各卫视或各地面频道, 可见, 电视媒体的经营者越来越重视对电视品牌的打造。品牌的打造需要宣传, 电视媒体也都适时地把宣传重点投入对品牌栏目的宣传上。在北京电视台, 对于品牌栏目的宣传, 多年来形成了总编室统一宣传、各频道宣传科宣传、栏目自身宣传等一套自上而下的宣传方式。新媒体出现后, 有些品牌栏目还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微信, 进行各种方式的推介。
众所周知, 电视媒体的从业者在信息选择、画面剪辑、特技包装等方面的优势是新媒体的从业者所无法替代的。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竞争, 必须借助于专业的人员创作出专业的作品, 在技术上, 画面更清晰、声音更逼真, 视听感受更愉悦;在经验值上, 电视语言更贴切、处理方式更多样、制作手法更具表现力, 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拼的就是专业、真实、精致。在一次媒介渠道公信力的调查中, 电视媒体的公信力远远排在其他媒体之上, 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排在所有媒体之后, 由此判断, 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也是媒体竞争中的巨大优势, 电视媒体所创作的内容务必要始终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得公信者得天下。在北京电视台, 集中了很多优秀节目编导和记者, 也推出了很多家喻户晓的栏目品牌。例如, 《法治进行时》《养生堂》《档案》等, 这些栏目以其专业的制作团队、长期积累的制作经验以及始终坚持真实的态度, 在银屏前留住了众多忠实的观众, 这些都是利用传统媒体自身的优势, 进行品牌建设最好的例子。
二、电视栏目的品牌建设要深度挖掘信息资源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曾经说过:电视媒体的发展建立在国家、区域发展的基础上, 失去了这个依托, 电视媒体难有大的发展机会。然而, 令我们庆幸的是, 电视媒体的一代又一代的决策者们, 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 不仅在信息资源内容的源头垄断上下功夫, 还在信息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上做文章。
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集中表现为多种形式的互动, 在这种情况下, 电视媒体既然没有新媒体那样灵活多变, 就应该坚持做视频内容的创作者, 把视频内容的传播交予新媒体, 这样的模式其实就是“三网融合”、“三屏合一”最终的发展结果。在北京电视台, 依托于台内现有资源而推出的北京网络电视台, 基本上把所有频道所有节目都进行了信息化、数据化处理, 加上其他网络媒体对北京电视台节目的传播, 明显地扩大了传播的受众范围, 而对于北京电视台的品牌栏目而言, 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对于品牌栏目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符合传统媒体的发展规律, 又要适用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 对于媒体而言, 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 每种媒体之间都在不断地竞争和融合, 但又如同广播没有取代报刊, 电视电影没有取代广播一样, 网络媒体的出现也无法彻底地取代电视媒体。归结到一点, 就是电视媒体拥有多年培养的电视制作人才和多年积累的电视制作经验, 这是其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宝贵财富。
目前, 作为电视媒体要做的, 不是去急匆匆地扩展传播网络, 而是让自身对内容的创作能力更强, 对内容的创作范围更广, 使内容的挖掘更具深度, 换句话说, 电视媒体要打造出更多的、更好的、更专业的品牌栏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一加一》、北京电视台《锐观察》、东方卫视的《东方新闻》等新闻栏目, 就突出体现了对信息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
三、电视栏目的品牌建设要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手段
作为电视从业者都知道, 一个栏目要想存活五年、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保持一成不变的形式和创作手段是不可能完成的, 观众的审美标准是不断变化的, 审美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所以电视栏目的品牌建设要不断地创新, 内容和形式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进行改变。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一档创办了15年的栏目——《法治进行时》,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 栏目一直在坚持不断地创新, 扩展节目的内容、改变版块的设计、研究表现的形式和融入新媒体的手段, 所有变化都是以创新为目的, 多年后还能有很好的收视和广告创收, 这是电视媒体中品牌建设最好的模板。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 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借助, 不完全是传播渠道的借助, 而是在内容创作时用新媒体做全新的包装, 任何新媒体的手段都可以为电视的内容服务。
目前, 很多电视媒体已经开始了新媒体的改造, 一些直播栏目通过网络互动、手机互动, 观众发送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 可以实时出现在屏幕下方, 或直接出现在演播室的屏幕上;通过4G回传技术, 视频可以实时地传回制作或播出平台。央视体育频道是较早利用新媒体打造品牌的电视媒体, 其他电视媒体的新媒体改造也雨后春笋般地进行。南方卫视《今日最新闻》引入APP互动方式, 拍一下屏幕, 马上双屏互动;北京网络电视台全新打造的多功能新媒体演播厅, 目的就是改变电视从业者的思维方式, 用新媒体的概念做品牌电视节目。
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 现在的媒体环境正在因为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而进行着最残酷的革命, 在媒体竞争与融合、分类与整合的变化中, 没有任何法则可以借鉴, 这就让我们电视媒体的从业者们, 务必保持与时俱进的头脑, 不断地创新思路, 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手段, 谋取电视媒体发展出路的更大突破。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 手机、网络对视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这其实对于电视内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先进的技术手段只会帮助视频的生产方, 也就是电视媒体, 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总之一句话, 屏幕上需要什么视频, 电视媒体就提供什么视频;屏幕上什么时候需要视频, 电视媒体的视频就什么时候提供。
居安思危, 不进则退。作为电视媒体人, 应该把握新媒体变革的机会, 在不断的学习中创新电视节目, 在创新的思维中打造电视栏目品牌。
摘要: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 对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造成重大冲击, 电视媒体要想和网络媒体竞争, 建设电视栏目的品牌格外重要。
关键词: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韩鹤.电视在全媒体环境下的突围之策[J].当代电视, 2012.
[2]喻国明.融合是一场革命[J].综艺报, 2014.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品牌策划研究 篇2
一、准确把握受众的需求
以当前湖南卫视收视率比较高的《快乐女生》为例,我想它的成功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对受众的准确把握,满足了受众的审美期待,也满足了受众对梦想的追求。如今的观众,不仅仅欣赏参赛选手的演唱,也沉浸在评委的激烈点评,更享受在节目紧张的各个环节。可以看出,从选手,到嘉宾评委,到大众评委,到赛事规则,每一步的精心策划都吸引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而它的成功就在于这点点滴滴的策划创新上。当今的媒体竞争中,我们的电视栏目必须要有观众才有价值,媒体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实现良性的运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媒体的竞争是受众的竞争,受众决定着媒体的命运。作为电视人要改变自身的观念:媒介提供的是一种产品和服务,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目的的活动,一个栏目的好坏,受众是最终的鉴定者。因此,要创新电视栏目的策划,就必须牢固树立“以受众为本”的思想,认真研究目标受众的文化水平、欣赏习惯、作息规律、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使我们生产出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服务受众。因此,电视策划在保证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要从以“媒体为中心”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方向转变,即要从以“生产为核心向以消费为核心转变,将受众的需求,特别是潜在的需求作为传播什么、如何传播”的起点。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快乐大本营》,一个生存了十多年之久的电视综艺节目,并且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收视率,这对于中国的电视界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它的生存之道——那就是不仅具备良好的电视栏目策划班底,还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在受众的定位上清晰明确,抓住了年轻受众这一群体。快乐对于人们来说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时尚概念。《快乐大本营》的“张扬快乐,张扬个性,张扬青春”的理念,牢牢地抓住了年轻受众群体的心,使得《快乐大本营》成为年轻人每周的必备话题。
只有充分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他们才能更多地关注到我们的栏目,从而才有利于我们去培养核心观众,这部分人群会以各种方式参与节目,给节目的制作更多的建议和评价,并且会带动周围的人收看,不断扩大节目的影响力。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只有充分了解和尊重受众的需要,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直接参与节目,才能比较准确地了解目标受众的收视期待和节目效果。
二、熟悉电视市场的动态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进入到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我们的策划就是要争取市场空间,使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熟悉电视市场的状况,找到最佳的方法和途径来提升栏目的影响力。例如湖南卫视的大型脱口秀《天天向上》很受观众喜欢,各大电视台的脱口秀栏目有很多,但为什么它可以收视率一路飙升呢?面对众多的挑战和竞争,仅仅了解受众的需要是不够的,还必须面对整个媒介市场,特别是要对相似的栏目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找到对方的突破点,才能够抢占先机。《天天向上》栏目的品牌建立在于对受众的了解,在于对电视市场的分析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栏目定位,给观众娱乐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个深远的立意提升了栏目的档次更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准确的定位是栏目的生存之本,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做到统筹兼顾。今天的电视栏目异常纷杂,对于复杂多样的观众需求来说,没有一种产品和品牌能够完全地覆盖整个市场,市场永远会有空隙,因此,我们也永远可以在市场空隙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比如,在内容、形式或播出时段上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那么凭借这个市场的空白点,就可以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去开拓市场。再比如《天天向上》的主持团体,应该说也是栏目精心策划的结果,超强的主持阵容,七个主持人个个出彩,虽没有美女的陪衬,但毫不逊色,更加凸显其特色。在这个主持团体上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现了国际化也实现了艺术上的综合化。把握市场的脉搏才能处理自己的品牌和价值。湖南卫视在综艺娱乐节目上的创新深受大众欢迎,正是因为回避了在综合性、新闻性、文化性等方面与其他台的正面交锋,选择主攻娱乐类节目,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三、栏目内容与形式充分体现娱乐化
如果说,受众定位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那么内容的定位就是解决为受众提供什么服务的问题。一个电视栏目在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之后,就要面对栏目自身的内容和形式的定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强化和美化和内容,只有为受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以新颖的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才会在节目中找到快乐,才会成为栏目的核心受众。《天天向上》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绝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开掘稀缺资源,坚持优质化生产,突出独特的个性,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土壤,依靠团队的团结,赢得观众。所以说,栏目的定位要抓住受众的“兴趣点”做文章。兴趣是受众心理选择的重要基础。在今天到处都是竞争的时代,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更需要电视这一媒体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内容来愉悦我们的生活。这也符合电视媒体与生俱来的娱乐功能。娱乐是人的天性,也是电视的天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已成为电视栏目的主流方式,所以不仅综艺娱乐栏目注重娱乐化,而且在众多的资讯、服务、社教节目中,娱乐元素也在广泛地渗入。我们熟知的《快乐大本营》每期节目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主题,邀请不同的嘉宾参与节目。虽然栏目没有固定的谈话形式,主要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拉家常的方式以及游戏环节来推进节目,这样在整体上不会让受众感觉做作,反而更加轻松真实。在节目的进程中主持人以及嘉宾的搞笑元素,完全是本能地发出,而不是刻意找卖点,让观众能够发自内心地去笑。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淡化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界限,更让人觉得他们之间的对话像是朋友之间的谈话,而不是访谈。而且大多选择的话题轻松幽默,让嘉宾和观众都进入放松的状态。好的内容和选题要找到好的形式去诠释,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电视正在步入创新的时代。但纵观电视综艺娱乐栏目,模仿现象日趋严重,创新却呈现衰减现象,我们必须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时代永恒话题。电视文化团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综艺娱乐栏目创新也是势在必行。
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青年科研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1CQ162
【1】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
【2】游洁.《电视策划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篇3
一、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现状
1. 内容同质化倾向严重, 缺乏文化内涵
以体育竞技游戏类节目为例, 2012年奥运会期间, 各电视台纷纷打奥运牌, 《突出重围》、《梦立方》、《芒果大直播》等一系列竞技游戏类节目全面开花, 但游戏的闯关环节雷同, 在看似玄机重重的关卡上, 无非是极限的突破和奖品的回报, 这不仅无法赢得观众的认可, 更直接导致了对电视体育频道缺乏收视兴趣。此外, 品牌的背后还包含对文化的融合, 任何栏目在满足观众趣味的同时, 更应该挖掘体育精神所折射出的深厚文化底蕴, 电视频道的品牌必须要接受它所宣传的文化, 这些是目前电视频道节目所缺乏的。
2. 缺少体育节目专业性人才, 节目编排定位不够明确
央视体育频道在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上优势巨大, 相对而言, 其他体育频道节目所面临的挑战形势很严峻, 实现品牌化遇到缺乏人才和资源的双瓶颈, 无论是从专业化程度上还是在频道节目设置上, 都有一拥而上的现象, 而自有节目编排十分匮乏。采、编、播是电视体育产品必需的生产线, 但采、编、播更需要人才, 人才培养是电视体育频道生产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差距也较为明显。
3. 节目品牌管理机制不健全, 个性化栏目创新力度不够
栏目是组成频道的基本单位, 也是整体发展方向, 一些电视体育节目不重视栏目创新, 最终导致失败的例子时有发生。从一定意义上说, 很多体育频道中长期稳定的精品栏目不多, 如何在电视体育节目传播中突出个性、拉近媒体与受众在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距离, 并保持一些自身的特色与性质、保持目标观众群体容易识别的若干标志?这是节目品牌栏目创新和发展之关键所在。
二、电视体育节目品牌栏目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1. 丰富体育节目内容, 不断提升品牌栏目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体育节目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竞争上, 无论是自制节目还是引进的节目都要注意特色。电视体育直播、电视体育新闻、体育专题栏目、体育评论等各种节目, 都要突出自身频道发展的特色和定位, 形成节目的专业品牌。以广东体育频道为例, 经过近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四类品牌, 即体育赛事现场直播、电视体育新闻、电视专题栏目、体育活动四大节目品牌, 以体育赛事现场直播为例, 该台针对广东地区受众热衷参与的习惯, 经过几年的努力拿到了德甲、欧洲冠军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NBA、CBA等国内外赛事的播出权, 还推出了与当地百姓生活相关的游戏类、休闲娱乐类专题体育节目, 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提升体育文化内涵, 一些体育新闻节目挖掘岭南文化特色, 将岭南文化中表现的平等、民主、娱乐性、新鲜感、快节奏等元素融入到体育新闻节目中, 体现岭南文化的开放创新和包容。
2. 打造品牌节目主持人, 做好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制作策划
品牌栏目的成功, 名牌效应至关重要, 其间众多个性突出、风格各异的主持人的培养十分重要, 此外还应加大电视体育节目的编排策划, 善于根据当前观众的心理、信息资源及时编排节目, 通过标准的制作让节目产品类型化, 严格按照前期策划、拍摄、编辑调整流程建立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制度化管理, 通过包装推广扩大自身影响力。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时, 凤凰卫视《奥运任我行》、《奥运手牵手》等日播节目和周播节目, 利用名主持人、记者、评论家、嘉宾的知名度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另外, 地方电视台在与中央、省级电视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要在节目的贴近性上树立自己的频道品牌, 结合本土和地域特色, 不断探索和形成互动参与性强且与本土民众高度关联的本土化栏目, 而这些都需要加强策划。
3. 积极探索市场激励机制, 实现品牌栏目市场化管理
电视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建设需要管理上的创新, 要在节目编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上取得突破,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栏目的现有资源, 以获取最大效益, 有力保障体育节目栏目品牌的建设。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收视率评估体系, 实现栏目的优胜劣汰, 积极引进收视率调查体系, 监控栏目的收视和影响力情况, 实现动态化管理, 对考核靠后的栏目实施末位淘汰, 并据此调整节目设置。同时, 要科学地用人, 大胆尝试制片人制, 对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人力资源实行有效开发。目前, 一些地方台还依靠人数编制来经营管理, 这已经不能适应电视体育事业市场化的发展需要, 体育电视台必须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 形成良好的竞争状态, 推进栏目的品牌化发展。
综上所述, 电视体育节目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化全媒体时代下处于不败之地, 不仅仅需要优质丰富的节目资源和频道影响力, 更需要一个定位准确、个性鲜明的栏目形象, 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 打造品牌主持人, 提升节目质量, 丰富文化内涵, 才能实现电视体育节目品牌化栏目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玉梅:电视体育新闻传播的文化解析[N];中华新闻报;2000年1.张玉梅:电视体育新闻传播的文化解析[N];中华新闻报;2000年
中国电视品牌的机遇 篇4
从全球电视面板企业的供不应求使得面板价格高速上涨到目前由于市场的不景气,使得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电视面板价格也随之出现大幅的回落。
回顾上半年情况,根据 IHS tv-sets-shipment-tracker-June 报告来看,中国Top 5大电视品牌的上半年销售业绩相比2015年的销售目标仅达成42%,这个数字是低于2013年和2014年同期的比重。
而从中国6大电视品牌厂电视面板的采购数字来看,由于上半年电视面板供应和需求仍然没有达到平衡,使得电视品牌厂采购电视面板仍较积极,达到29.4百万台,相比2014年同比增加了15%。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电视面板厂为达到上半年目标,上半年末时进行的一些塞货。
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缓慢使得中国内销市场的增长仍不景气,以及国际上的汇率动荡使得中国品牌本持有的优势--成本优势变得荡然无存,这也使得电视品牌厂在销售时举步艰难。且因为电视面板价格的过高,也让电视品牌厂的利润达到最低点。
电视面板的过多采购以及市场的不景气使得中国电视品牌厂在上半年年末的库存水位高于正常。6月底库存水位达到了7周(正常水位5周),虽然相比5月份7.2周下跌了0.2周,但仍然高于正常水位。这让中国电视品牌内面临库存过高压力,外面临市场的低迷的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打破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半年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者我们可以期待什么事情呢?
库存过高导致的电视品牌厂3季度面板采购策略调整:
由于上半年末遗留的库存水位较高,中国5大品牌厂7月份开始出现大幅的采购调整。特别是康佳,继6月份人事调整之后康佳大幅变更策略,积极调整采购策略,消化库存。根据IHS统计结果,3季度中国6大品牌厂的采购计划达到15.4百万台,同比下跌5%,环比增加仅3%。
电视面板价格的大幅回落将改善电视品牌厂的利润:
由于电视品牌采购策略的调整,加之面板厂的满载稼动率,使得3季度面板价格出现剧烈的动荡,由于电视面板是电视整机成本的60%~70%,电视面板价格的下跌有助于电视品牌厂成本的改善,利润的改善,以及销售的改善。
果断抛弃效益性差的产品,积极改善产品格局:
大尺寸化方向仍坚定不移。随着大尺寸化方向的推进,我们可以看到2季度40-43"的占比达到30%,高于1季度5%,而32寸2季度仅达到30%的占比,低于1季度9%,而中国面板企业如BOE,China Star等目前也积极准备43"的产品,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机遇并且开拓市场。但由于上半年LG Display过高的推广43",电视品牌厂上半年末累积了一定的库存,这也影响了下半年43"的拓展。
UHD化来改善产品效益。中国电视品牌企业上半年面板采购中UHD面板采购达到了310万台,占上半年面板采购量的11%,随着技术的成熟,良率的控制,UHD 面板价格下半年时将进一步走低,且LG Display的 M+ 方案,Samsung Display的Green 2方案,BOE 的E+方案,以及未来将要量产的China Star也都在积极推广低价位UHD 产品,这也使得UHD 产品的比重下半年有望快速发展,进而改善电视品牌的产品格局。
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篇5
1. 电视包装的含义
电视包装全称应为电视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 是电视台品牌形象确立和市场营销的综合体, 包括视觉形象设计、电视频道的市场策略、品牌建设, 发展及维护等等诸多方面。它通过声音、图像、颜色等诸多外在表象来规范和强化电视台的整体行为和外在表现。
2. 电视包装的内容及其手段
电视行业的形象性是其最重要的属性之一, 其包装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种:
(1) 频道的标识。这是大众认知和接受电视频道最直接的方面, 其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图案简洁明快, 辨识度强, 有强烈的时代感, 艺术感, 同时要符合电视台的地域特点和频道定位;
(2) 频道的宣传片, 这是电视包装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宣传片的电视包装手段虽然可以多姿多彩, 灵活运用, 但一定要秉持相对统一, 基调保持稳定的原则。即俗话说的“形散, 神不散”;
(3) 频道的主体色调。视觉是人的主要感官之一, 其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既要准确把握频道的定位、栏目的风格, 又要色彩鲜明、协调、漂亮、富有艺术气息和时代感;
(4) 频道的主持人。主持人是观众最熟悉的电视明星, 也是电视台与观众互动最主要的渠道, 主持人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电视台形象的代表, 因此, 主持人的发型, 妆容, 服饰的设计在电视包装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与栏目的风格统一, 又要与频道的基调相吻合, 同时还要兼顾到主持人的个性化。
除了上述这些内容, 频道的字幕系统和演播室设计等其他方面也是频道自身包装中的重要方面。
3. 电视包装的功能及其作用
首先, 电视包装是电视台品牌化的具体表现, 是电视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它对电视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包装可以让电视品牌更加明晰化, 增强电视台的识别性;
其次, 电视包装使用最新的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法, 让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屏幕形象变得更加鲜活, 把电视“声、光、色”的显著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诱发了观众的收视兴趣;
再次, 电视包装对电视节目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了电视行业编播手法的创新和提高, 使得节目编排更加的科学化, 合理化, 人性化, 便于了观众的收看, 满足了观众收看的愿望;
最后, 由于电视包装使得电视节目变得更加好看, 观众的收视忠诚度就得到增加, 收视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这就又将刺激广告商增加广告投入, 从而增加了电视台的广告创收, 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4. 电视包装的原则
电视包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 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要有一定规范和准则。
(1) 整体协调统一, 这是电视包装最基本的原则。
电视包装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整体效果设计应当占据第一位, 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具有局部服从整体, 个人服从集体, 下级遵从上级的工作理念。
(2) 特色突出, 强调个性化, 这是电视包装应该遵从的重要原则。
电视包装应服从于电视台及频道的准确定位, 突显其本土特色, 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吸引力, 激发观众的收视欲望, 才能在市场中的竞争中争得主动。
(3) 简洁明了, 易于辨识, 这是电视包装设计中应该坚守的理念。
首先,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崇尚单纯明了是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其次, 电视也是一门时间的艺术, 在很短的时间内, 快捷而清晰地传达给观众丰富的信息, 是这个行业发展的要求, 这对于加深观众的印象, 增强认知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持续发展, 次第更替, 这是电视包装遵从的理念原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电视包装是电视频道品牌塑造、维护、推广的重要手段, 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不可能一簇而就的, 这就需要我们抛弃一步就位的想法, 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 任何事物的更新换代都不能太突兀, 应该顺应时代的进步, 电视频道的发展, 理念的提升, 递次的改变。电视包装应该遵从于人们的收视习惯和消费心理, 逐步让观众认可并接受。
(5) 技术创新, 理念超前, 这是电视包装工作进程中必须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电视包装是电视频道整体工作中的精华部分, 是观众观注度最强和最能引起观众收视兴趣的关键所在, 先进的技术手段, 超前的理念, 匪夷所思的架构设计, 使得电视节目变得更加的缤纷多彩, 强烈的刺激了观众, 吸引了他们的关注。
(6) 人文关怀, 强调文化属性, 是电视包装工作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
电视行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关注民生, 这是也党和政府赋予电视台的重要使命。电视包装应尊重观众的收视习惯及接受状态, 拉近距离, 增加亲近感和亲和力, 增强互动性和观众的参与性。与此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电视包装是一门公共艺术, 而艺术具有文化内涵, 简单地移植和改用只能是舍本逐末, 是没有竞争力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孕育了极其深广的文明, 只有立根于本土, 才能走向世界。俗话说:一方水土, 一方人。电视包装的发展只有在扎根于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审时度势, 因地制宜, 突显浓郁的民族特点的基础上, 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品牌频道, 这也是电视频道品牌发展的生命源泉。
5. 全面系统的建设也是电视包装的重要原则。
电视频道包含的内容极其庞杂, 既可以分成人、财、物三类, 又可以分成内在与外在两种表现, 因此我们应当遵守系统性原则, 将各种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共同发展, 发挥整体优势, 团结集体的力量, 增强电视频道品牌竞争力。
漫谈地市党报的“品牌栏目”建设 篇6
关键词:地市党报,栏目设置,品牌栏目
对于地市党报来说, 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或自身发展需要等原因, 设置一些栏目是常有的事。但如何将所设置的一些栏目打造成品牌栏目, 让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许多地市党报往往思考过少或过简。在新媒体发展日益迅猛、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发展日益萎缩的背景下, 地市党报开展品牌栏目打造, 对于提升党报的影响力、探索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之路, 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
品牌,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是商品存在的生命力。在经济大潮下, 品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品牌背后的巨大影响力和巨额利润, 让商人们追逐不已。借用经济学的这一词汇, 在地市党报发展中, 是否具有品牌价值, 关键还是看报纸受众的广度、社会认可度及由此给报社带来的经济效应。而报纸的品牌形象, 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报纸的品牌栏目。
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应运而生、异军突起, 给传统纸媒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自身优势, 在激烈竞争的媒体发展大潮中, 继续在地区舆论阵地中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这是所有地市党报需要直面的问题。毋庸讳言, 从速度、广度、内容的丰富性以及阅读的便捷性等方面, 传统纸媒的确存在着诸多的窘境,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纸媒必将走向消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是给地市党报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机遇。地市党报需要根据自身实际, 在版式结构、栏目内容、品牌打造等方面迈出应有的步伐。其中, 品牌栏目打造, 成为地市党报延续影响力和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必备选项。
一、栏目设置已成为三级党报发展的新常态
打开近年来的中央、省级和地市党报, 读者很容易看到, 在全国三级党报中, 开办专栏或专版已经成为新常态, 成为各级党报彰显个性与特色的手段与方式。
从三大中央党报来看, 《人民日报》开办的栏目有“今日谈”、“人民论坛”、“民生观”、“美丽中国”等10余个;《光明日报》开办的栏目有“品牌背后的故事”、“光明论坛”、“身边的科学”、“新媒体一日”等;《经济日报》开设的栏目则已常态化, 在该报中, 短小精悍的栏标随处可见, 如“热点点击”、“深度”、“现场”、“视点”、“新闻眼”等。
而随意选取几家省级党报来看, 《湖南日报》开设有“湖湘好家风”、“月桂聊天”、“三湘时评”、“行进湖南精彩故事——湘创客”、“主力军”等;《浙江日报》则有“‘三改一拆’在行动”、“民情同期声”、“浙匠360”、“最美浙江人·百姓喜爱的村支书354”等;《广西日报》开设有“稳增长促发展”、“学习践行‘三严三实’”、“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文明花开耀八桂”等栏目。
对于三级党报中位于最底层的地市党报来说, 栏目或专版的开设也步入了常态。例如, 福建省《闽南日报》的头版开设有“监督在线”专栏, 二版开设有“权威发布”、“漳州商务之窗”、“新常态新税风”等专栏, 三版则有“行进中国新福建·新漳州·精彩故事”、“漳州气象之窗”等栏目;江西省《新余日报》的头版开设有“走基层察民情看发展”专栏, 二版则有“新余时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栏目;贵州省《黔东南日报》开设的栏目更多, 头版有“苗乡侗寨行”、“聚焦·改革发展”、“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聚焦·扶贫攻坚”、“聚焦·文化旅游”等, 二版开设有“灯下漫笔”、“深度·视点”等, 五版开设有“民族村寨”、“行摄黔东南”、“读书乐”、“黔东南故事”等等。
从三大中央党报来看, 所设栏目亲民色彩明显增强, 十分吻合自身的定位;省级日报的栏目则在民生关注、地域色彩等方面着墨明显;地市党报的栏目地域风味更为浓厚, 民生专栏异彩纷呈, 对于报纸自身的定位与特色化打造, 较前两大党报更为突出。整体而言, 对于栏目设置, 三级党报可以说是步履默契而坚实, 已成为常态化现象。
二、品牌栏目建设对于党报的意义与价值
栏目, 一般来说自成一体, 有独立的名称, 有较固定的版面、篇幅。栏目的具体内容可以每次不同, 而栏目名称却要不断出现。因为这些特点, 使得栏目具备了能够建设成为品牌栏目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 地市党报往往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和目的设置一些栏目。而在新形势下, 地市党报则有必要将部分栏目打造成品牌栏目。
品牌, 是一种无形资产。从经济学上看来, 品牌代表的就是产品的竞争力、客户群, 代表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对于地市党报来说, 品牌代表的就是党报的形象和影响力。打造品牌栏目, 对于党报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提升效应不容忽视。对于地市党报来说, 设置一个栏目十分容易, 而要将其打造成品牌栏目仍将面临挑战。因为, 栏目能否形成品牌效应, 并不是由报社决定, 也不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更主要的, 是要得到广大读者和群众的认可与肯定。所以, 如果地市党报设置栏目并有意将其打造成品牌栏目的话, 则对于读者和群众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栏目如能真正打造成品牌栏目, 由此给地市党报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例如, 在每年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广告招标公告中, 稍作观察就可以看到, 只要在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品牌栏目播出时段的广告, 价格是以秒来计算, 相当昂贵, 但商家们仍然趋之若鹜。从这一点来看, 就十分明显地看到“品牌栏目”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可以看到品牌背后, 带来的巨额利益。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对于地市党报来说, 品牌栏目建设的意义重大。报纸的品牌栏目, 代表的就是报纸的竞争力、吸引力和信任度, 也是报纸文化内涵的象征;更是报纸抢占市场、赢得广阔发展空间的方式和手段。因此, 地市党报的品牌栏目建设能否实现长久性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该报的今后发展作用巨大。
三、品牌栏目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搞好栏目的定位。从国内知名媒体的一些品牌栏目来看, 他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栏目长期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或观众。例如, 央视的“焦点访谈”, 历经20多年的风雨, 至今仍是央视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栏目在定位上十分成功, 在内容上注重准确及时反映群众的心声, 敢于为民直言、视角独到, 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栏目的准确定位是品牌栏目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 要注重栏目的差异化发展。只有在报道中不断体现出独家性和差异性, 不断彰显个性与特色, 才能让栏目打造成功并走得更远。
二是要服务好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顺应群众的合理需求。地市党报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 就是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舆论上做好引导。如果设置的一些栏目定位不准, 未能实现地方党委、政府的预期目标, 就容易引发栏目的信任危机, 将导致栏目被迫取消。因此, 在栏目设置上, 一定要考虑到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深入谋划和研究。同时, 栏目设置也要注意顺应群众的合理需求。如果一味粉饰太平, 没有展示党报的操守与公信力, 也会“死”得很快。因此, 关注群众的合理化需求, 将之体现在栏目报道之中, 读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将会大大提高。
三是要具备地域色彩与人文情怀。中国地大物博, 在每个地区, 都有各自独特的个性与习俗, 当一打开地市党报, 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地域文化气息, 读者的阅读兴趣将会大大增加。只有在内容上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 地市党报才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此外, 品牌栏目设置还要具备人文情怀。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 拓展民生新闻的领域与空间, 历来是地市党报的“拿手好戏”。地市党报要有自己的担当与操守、自身的关注与坚持, 才能真正具备自己的品牌与形象。
四是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新闻媒体开展采访, 先决条件就是需要具备采访所需的一些设备与条件。诸如采访工具、交通工具、食宿保障等等。因此, 地市党报在设置栏目之前, 就需要考虑到相关问题, 建立对外联络、后勤保障、采访约束、监督督查、考评激励等相关机制, 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 确保栏目的可持续和深入发展, 才能让栏目逐步成长为品牌栏目。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里, 地市党报要出彩出新, 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就要下功夫践行好“走基层、改文风、转作风”, 建设好部分品牌栏目, 用品牌的理念引领报业的发展, 让报纸真正成为永不褪色的新闻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成明.品牌务实与案例[M].九州出版社, 2002.
[2]汪澜.锻造品牌栏目提升媒体价值[J].新闻记者, 2005 (11) .
[3]赵琳.试论电视栏目品牌在现代电视传媒竞争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大学, 2008.
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篇7
关键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
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来临, 中国电视业进入了“受众主导、内容为王”的时代, 此时如何从众多电视栏目中脱颖而出, 成为气象影视团队一直探索的课题, “创立品牌”、“打造品牌”成为数字技术时代电视竞争的必然追求。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 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 成就自我核心竞争力以拓宽电视受众市场。将成为根据市场需求被定制生产的媒介产品, 也是通过成熟市场营销手段销售的媒介商品。而成为商品以后标志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竞争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加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 塑造独特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文化势在必行。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是全方位、系统化的, 从节目的策划、制作到运营都要时刻贯彻电视品牌意识, 以品牌意识指导电视媒介商品的市场化运作, 形成独特竞争力。加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 要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创建气象精品节目、培养知名气象节目主持人、打造优秀的气象节目制作团队、提供气象节目品牌服务、加强与广告商的长期稳定合作和进行节目品牌营销活动。
一、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进行全面科学的品牌调研与诊断, 充分研究市场环境、准确定位节目的目标受众群, 了解和把握目标市场电视受众的构成及他们的收视心理、收视习惯和收视喜好, 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信息导向。在品牌调研与诊断的基础上, 提炼清晰明确、易感知、能触动感染观众内心世界的节目品牌核心价值, 确立节目内容的风格定位。形成鲜明的符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定位的形象包装, 使其具有很强的识别标志。建立鲜明的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以提升气象节目的品牌价值, 实现品牌营销。
二、创建气象精品节目
加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要实行精品战略, 打造精品节目。创建精品节目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增强策划意识、突出特色、把握重点, 注重节目的精细化和个性化;保证节目质量, 建立完善的节目评估体系;抓好人才建设, 实行内部制片人制;实现节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节目竞争机制, 建立奖惩有度的创优机制;增强创新意识, 对节目内容、编排风格、形象包装等方面大胆改革, 求新求异, 使观众不断保持对品牌节目的注意力, 最终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在保证日常节目质量的同时, 还要加强品牌的感染力, 以突发性天气事件及节假日为契机精心策划制作特别节目。
三、培养知名的气象节目主持人
气象节目主持人是打造气象品牌节目的支柱和中坚力量。知名气象节目主持人可以作为电视气象节目的鲜明标识, 节目的品牌象征, 以个人魅力吸引观众并进而增进观众对节目的喜爱和信任, 从而培养起观众对该节目的忠诚度。具有独立个性风格的主持人, 对于强化节目品牌个性至关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重视主持人包装, 使其具备专业素质、拥有独特的主持风格以及了解与天气相关的丰富知识, 用主持人的个性化表述来经营节目, 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推动节目的品牌建设, 成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强有力的代言人。
四、打造优秀的气象节目制作团队
凝聚并吸纳优秀的人才, 打造金牌的制作团队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的核心工作。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 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加强在职教育工作, 提高现有职工学习积极性, 迅速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专门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 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用人机制运转灵活顺畅, 考核评估机制科学合理。通过机制的协调和互助共识达到相互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的目的, 打造高效运转、富有创造性和战斗力的优秀团队。
五、提供气象节目品牌服务
提供品质服务, 时刻了解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做好用户市场调查和反馈信息分析。从受众的角度策划合适的节目, 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 随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改变服务的内容。
六、加强与广告商的长期稳定合作
与广告商的长期稳定合作, 可以加速节目的品牌建设, 通过节目的品牌建设, 可以更好的为广告商提供更有价值的传播效果, 形成双方良性的合作循环。
七、电视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视产业在全方位的品牌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地认识并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1) 一味模仿, 缺乏个性。中国电视内容产品中互相模仿甚至全盘照搬之风愈演愈烈。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曾说, 凤凰卫视参与大陆媒体品牌竞争的这些年, 节目不断被拷贝、被模仿, 不仅是节目形态和节目名称, 还包括语言、服装、动作、表情、场景, 甚至新节目开播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有人开播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节目。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最多的是“快乐”和“相亲”, 节目类型、形式同出一辙, 没有创新, 导致它的短暂生命周期。原因在于它的模仿不只是停留在皮相上, 而是成功地把握住了此类节目的精神与气韵, 在形式上进行突破。它的复制行为背后总有处心积虑的本土化思维, 而后续的创新总是做得到位和彻底。
2) 包装欠佳, 形象模糊。“电视媒体的品牌形象 (TVMedia Brand Image) 是存在于观众大脑中的, 关于电视台、电视频道、电视栏目的知识和对电视节目态度的总和。电视媒体的品牌形象包括栏目形象、频道形象和电视台的形象, 主要是栏目形象和频道形象。”要树立电视内容产业品牌的品牌形象有多种手段, 其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包装。
3) 品牌的开发利用率低。目前, 广告收入依然是各级电视台的主要经费来源, 因此, 各级电视台十分重视广告经营。但是广告行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薄弱, 一旦社会经济发生波动, 广告行业直至依靠它的电视业就会受到强烈的震荡。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后, 主要依靠广告业支撑的电视业遭受重创, 一些电视台甚至关门大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 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充分注重品牌的发利用。品牌延伸是做好品牌开发利用的一条根本性途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不断推出新产品, 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把企业原有的品牌资产发扬光大, 则是竞争战略的核心, 这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品牌延伸的策略规划。电视品牌的塑造任重而道远, 只有建立、打造电视品牌才能在电视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在数字技术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品牌意识不断得以加强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努力, 健全电视品牌机制, 最终达到占有市场份额, 拓宽受众市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杨.关于电视气象节目[A].秦详士.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 (二) [C].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0.
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篇8
1.1 移动电视发展,填补传统电视“盲区”
移动电视一般是指在可移动物体内通过电视终端以接受无线信号的形式收看电视节目的一种技术或应用。近年来,各大城市结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流动人群日益增多的现实,大力扩大移动电视的覆盖范围,推进改版创新,加强规范管理。同时,突出“服务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市民精彩生活”的媒体责任,注重满足移动人群的实际需求,努力让移动电视节目“随处看、随心看、随时看”。经过几年的建设,移动电视已成为影视事业构成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许多流动人群对城市形象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1.2 节目内容丰富,初步形成自身特色
从节目构成来看,移动电视播放的内容主要包括新闻资讯、娱乐休闲、生活服务、商业广告等几个方面,比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更简短、实用,贴近当地实际。同时,移动电视积极推进规范化制作,形成了自采自编、独立运行、特色主持人的栏目制度,使得移动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富有创意,初步形成了自身特色。
1.3 多渠道传播,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
目前,移动电视已经在民航、铁路、地铁、长途客运汽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户外楼宇、电梯等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以前提供简单的VCD播放,提升到DVD音响视觉效果,有些产品已与卫星导航系统融为一体。有数据表明,北京的移动电视已经搭建完成覆盖六环内地区的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在全市400余条公交线路上安装了2400余个移动电视,日覆盖受众超过130万人次,现已成为全国单体城市移动电视终端数量最多、受众人群最大、终端完好情况最好,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知名媒体。
1.4 重视满足受众需求,从理性层面向感性层面拓展
移动电视是在户外移动的环境下播放节目,受众多是在有限的时间和变动的空间范围内,被动接收播放的节目,因而,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受众更需要简要、快捷、可视性强、吸引人的节目来满足出行中的信息和情感需要。根据这种要求,移动电视除了以通俗易懂、简要快捷的资讯满足受众信息需要外,更要在改版中倡导快乐、温暖理念,给出行的人群精神安慰,这就从满足理性层面需求延伸到了满足情感层面需求,是对受众特点分析进一步深化的体现。
2. 移动电视如何加强品牌建设
在媒体的发展中,“品牌”是媒介公信力的基础,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源泉。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积极构建媒介品牌,树立品牌形象对于移动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辩证处理移动电视和传统电视媒体的关系,树立品牌发展理念
移动电视和传统电视是“不即不离”的关系,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媒介机构通过屏幕向观众播放制作好的节目,因而移动媒体需要借鉴传统电视的成功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快自身发展。但由于收看环境和渠道不同,移动电视又是不同于传统电视媒体的新媒体方式,和传统电视相比,移动电视更是一种伴随性、补充性媒体,是对边缘性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利用。在特定的收视环境和状态下,移动电视往往是使观众在短时注意中初步了解信息,为后续关注打下基础,并以零碎的收视积累收获相对大的“长尾效应”。因此,移动电视要认清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作为伴随性媒体和补充性媒体的角色功能,既要吸收传统电视优点和经验,又要避免成为传统电视的附庸,沦为传统电视节目的“文摘集成”,以适合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传播的节目内容,具有创意的节目编排方式,彰显自身的独特本色,树立媒介品牌形象。
2.2结合自身发展阶段,打造品牌节目内容
“频道综合”和“频道分立”是电视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现象。在频道资源较少的年代,多个不同的栏目在一个综合性的频道中,随着频道资源的丰富,分立的专业性频道播放的是性质接近的栏目。当前,传统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发展阶段不同,前者已经从频道综合时期的节目短小而彼此独立,发展到频道分立,节目综合,即在专业频道分途发展的背景下,节目设计在整体上表现出综合、去碎片化的特征,以板块为单位构造节目,把零碎的短小节目统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一定逻辑性和长度的板块构造,构成逻辑线索的可能是事件、话题或主持人本身。一些电视媒体频道编排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专栏节目少而精”,就说明了这种趋势。相比之下,移动电视处于发展的早期,尚处在频道综合阶段,而且,传统电视和移动电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观众在传统电视收看时,可以利用手中的遥控器主动地在多个频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频道,而移动电视却是被动收看一个频道的节目。每个观众短暂零碎的收视时间要求栏目多样而精简,量身定做适合移动电视的丰富内容和节目体系,这样才能使观众随时有“入口”可以进入节目之中,形成包括频道、栏目、节目、主持人在内的移动电视内容品牌。
2.3 适应受众收视习惯,强化品牌形象
媒介传播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观众是电视传播的起点和归宿,也是电视传播的对象和反馈的主体,这就需要充分尊重观众,按照“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的原则,加强对移动电视受众的分析研究,要结合受众不同特点对节目内容和编排方式进行合理安排。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对外在事物的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在移动的环境中,对移动电视的注意多属于后二种类型。因而,移动电视要善于把握受众注意力的特点,以灵活的节目安排满足移动人群的需求。有关机构调查显示,移动电视受众群体中有90%的人对新闻类节目感兴趣,有60.4%的受访者希望移动电视多播一些新闻性和知识性的节目。根据这个收视特点,移动电视主要提供四个方面的内容:新闻资讯、生活服务、休闲娱乐以及公益性节目,并在节目设计和编排体现“短、快、新、活、全”的原则,让受众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完整地看到节目。对于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尤其要突出直播或转播功能,力争做到随时插播、及时更新,满足观众需求。
同时,结合一定的板块化整合思维。在以一天为单位的节目安排中,可以根据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夜间的不同时段和收视特点,设置特色鲜明的新闻、娱乐、生活、文化等板块,并将之相对固定化。这样,观众能在“移动也快乐”的理念下,具有相对明晰的收视预期和主动需求,将大大增加对移动电视的兴趣,这对加强受众和移动电视的关联度,从理性层面逐渐过渡到感性层面,继而向更高层次的象征层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4 借鉴成功经验,创新品牌经营思路
作为品牌构成中的市场要素,产业经营能为移动电视工作有序开展和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为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传统电视媒体来看,电视经营竞争日趋激烈,已经从广告经营发展到节目经营、资本经营和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呈现出广告争夺白热化、产业经营多样化、节目经营社会化、电视经营国际化等特征。而移动电视的经营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需要借鉴传统电视的经验,创新经营方式,促进品牌构建。
目前,移动电视在经营上的问题是收入来源渠道不多,一般以广告的反复播放来获得收入,这种恶性循环影响了媒介的品牌形象,对产业经营在长远上有不利影响。据专业媒体调研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乘客在公交车上看移动电视,收看广告的比例达到82.9%。但是,广告的过多过滥,违反了传播适度性规律,影响了移动电视的整体媒介形象。因为,移动电视经营的基础是节目内容和媒介整体品牌形象,移动电视要把精力首先放在提高节目质量和树立媒介品牌形象上,而不能急功近利,让频道搞成一个充斥着让人反感的广告、没有特色的“大杂烩”。
总之,移动电视作为新媒体的一种类型,有其自身特点、发展阶段和未来要求,而并不仅仅是移动的传统电视。因而,需要在分析当前移动电视发展成功和不足经验基础上,吸收传统电视媒体优点,从更新理念、丰富内容、合理经营等方面入手,持之以恒地构建自身媒介品牌,促进移动电视的长远发展。
摘要:移动电视作为新媒体的一种类型,体现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对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的现代意识和理念,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有着十分不同的自身特点、发展阶段和未来要求。本文就移动电视发展状况与品牌建设进行探析,以待商榷。
树精品意识 创品牌栏目 篇9
一、把握受众需求 精确节目定位
要吸引观众,创造好的收视率,电视栏目就必须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层次进行精确定位,把观众的需求作为电视栏目最基本的定位标准,打造媒体的优势品牌。《青城纪事》是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品牌栏目,自2008年7月19日创办以来,始终以“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品牌栏目”为己任,相继推出一批批精品节目,且先后荣获国家、自治区级各类奖项,使得栏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青城纪事》以讲述青城百姓自己的故事为宗旨和定位,记者编导坚持走基层、下农村、进社区。他们采制的《架上的攀登》《打工妹于滨》《修鞋匠小于》等节目,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聚焦他们的喜怒哀乐,讲述平凡人物的精彩故事,记录流年岁月里的百味人生,带给了观众思想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以及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定位,确立了栏目的平民风格,形成了稳定的收视群体。
二、创新选题内容 力求出新出彩
世界最著名的品牌管理公司——美国奥美传媒集团认为:一个强势品牌必须具备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和品牌忠诚度。而这4个方面的产生都必须依靠内容,也就是保证“内容为王”。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凤凰卫视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央视新闻频道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都归结为内容上的优势。《青城纪事》在创办之初,就提出了“立意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内容精道”的口号。特别 “内容精道”这一原则,在它的选题上都有详尽的体现,成为它一直能够保持较高收视的保证。在展开普通百姓、社会精英、时代人物精彩故事的同时,《青城纪事》的编导们发挥栏目植根于呼和浩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肥沃土壤的优势,大力挖掘青城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相继推出了一批反映呼和浩特多彩历史人文胜迹与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系列节目。例如:《大召》《召城瑰宝——席力图召》《千年白塔》《昭君自有千秋在》《诗情画意哈素海》等,大大提升了栏目的文化内涵和品味,赢得了观众认可,其关注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三、注重社会效益 提升栏目影响力
一个栏目要想获得更充分地展示,不仅在于内容和形式本身的开发,还需要在栏目之外对栏目进行宣传、推广和后开发。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业对栏目后开发的重视程度可谓越来越高,各个栏目对自己进行后开发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2013年,为了配合呼和浩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青城纪事》栏目以此为契机特别推出了“青城好人”系列节目。该节目以弘扬城市文明新风,集聚社会正能量为宗旨,力求以先进人物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光芒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在全社会形成文明风尚。编导们纷纷把镜头对准了我们身边最普通的青城人,他们感人的故事、高尚的美德陆续在荧屏与观众见面。每一个“青城好人”,都有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优秀的青城好人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青城好人”系列节目,让真善美、正义和文明在人群中弘扬,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谐。“青城好人”系列节目至今已经采制播出了《我是你们的妈妈》《青城好人——武巧莲》《青城好人——康枝英》等30多期节目,为“创城”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进一步扩大了《青城纪事》栏目的影响力。
品牌栏目是维系一个台、一个频道的生命要素,它对观众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和信任度。一个重大的题材,如果运用简单的采编形式,或放在一般的栏目、一般的时间中播出,效果自然是一般的。如果借助品牌,反响就会强烈得多。正因为如此,“树精品意识,创品牌栏目”是我们电视栏目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之道。
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篇10
网络视频自制栏目会在品牌与名牌的积极引导下走向良性发展。视频网站作为媒体, 起初必然像电视、广播、报纸一样依靠广告费用维持生存, 电视、广播、报纸都有自己的原创自制内容, 那么视频网站的起初盈利模式也必然如此。政府、银行、基金及传统媒体行业巨头都会投资视频网站,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投资给视频网站的标准是什么?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他们只会投资给视频领域大品牌或者知名品牌 (名牌) 的公司和企业, 对于视频网站而言, 品牌化是其必须走的路线。
2 网络自制视频栏目品牌建设的策略分析
2.1 打造自制视频栏目品牌的核心价值
网络自制栏目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满足受众获取通过名人效应带来的节目内容的需求。《晓说》是以主持人高晓松为中心量身定制的网络视频自制脱口秀节目, 栏目每周五播出。话题内容包括电影、人文、历史、社会现象等, 以高晓松个人观点为主要传播内容, 大量运用网络流行词汇, 带有极强的高晓松式个人风格, 节目话题的选择很多是来自网友的留言。这与广播、报纸、电视台的专业记者采访, 专业编辑审稿, 并且附带签字, 用个人信用担保内容真实可靠, 甚至请专家解释、作证的节目内容制作模式完全不同。网民消费的不是内容的专业化, 他们也不需要专业化的意见, 因为这不是学术研究, 只是猎奇的观看, 顺带满足受众窥探名人私下聊天状态的欲望。节目主持人名字中有“晓”字, 讲述的是主持人对大千世界世事万物的感观, 这也许是对它内容不专业化的最好体现。因此, 也可以推出这样一个结论:名人效应在这里被首先消费, 因为消费者就是一群很窄的受众——粉丝。
2.2 差异化定位品牌
这是大众化媒体向窄众化、分众化媒体时代过渡的品牌建设的基本问题。以《晓说》为例, 它的受众主要是高晓松本人的粉丝, 这档自制的网络栏目就是所谓的互联网IP脱口秀节目。它有鲜明的文化取向、极强的个人特色, 成功地建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
2.3 自制视频栏目的品牌延伸与空间布局
如果高晓松作为名人本身就是一个品牌的符号, 《晓说》不过是他打造自己品牌的延伸。之前高晓松主要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扩展自己品牌的影响力, 那么, 在优酷与爱奇艺视频网站上做《晓说》, 不过是自己品牌空间布局转移到了新媒体阵地。在视频网站利用名人效应积累了足够多的原始资本之后, 它的品牌延伸不再是其他名人品牌建设的延伸, 而是围绕自己品牌向离自己品牌领域最近的发展区辐射以及渗透出的过程, 也是新产品、新品牌、新内容的品牌建设空间布局的过程。在《晓说》和优酷解约之前, 优酷借助《晓说》推出了《小晓说》自制动漫栏目, 之前的剧集也出版了图书, 不仅输出到高铁、飞机、长途大巴客车上, 甚至反向输出至浙江卫视。优酷可以说为《晓说》品牌的向外延伸做足了功课, 一方面赚回了宣传费用与人工成本, 另一方面, 打造出了一个自制动漫栏目。优酷对《晓说》的品牌建设过程就是自制栏目品牌延伸与空间布局的典型过程。
《晓说》最终离开优酷, 续签了爱奇艺视频网站, 更名为《晓松奇谈》, 这个更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晓说》本来就是优酷的自制栏目品牌。站在视频网站优酷的角度看, 一个充满了高晓松影子的自制栏目, 没有了高晓松做主持, 还可以叫做《晓说》吗?网络自制视频栏目主动与名人捆绑, 一旦名人不再与视频网站续约, 自制栏目就会失去品牌的核心价值, 而没有其他的任何产品品牌价值可以延伸和辐射。视频网站自制栏目不能一味地以名人建设为名牌, 而忽略了独特的节目内容制作理念、内涵是主要的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培义, 卜彦芳, 杨强, 等.媒体组织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2]薛可, 余明阳.媒体品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4]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