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2024-07-13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精选12篇)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篇1

一个娱乐节目如果想要得到大众的关注与接受,并获得长期的较为稳定的收视率,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不能凭空捏造。其次,要与时俱进,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调整,随时增加新鲜事物。这两点能够保证娱乐节目在政策允许下,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一类型的娱乐节目因为带有自身强烈的色彩特征,能够长期存在,不会无疾而终。因此,对于每一档由国外引进的综艺娱乐节目,要想让其能够长期存在,必须要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革。

1 新时期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转型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政治形态,因此引进的娱乐节目不能被直接使用,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尤其是在节目内容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每一档电视娱乐节目在引进初期会对原来节目有一定程度的模仿,尤其是在节目形式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但是,这个模仿时期往往不会太长,在一段时间后节目制作方就会要求对节目进行新的改造,让其以新的、更加符合我国观众需求的面貌重新出现,让其具有我国娱乐节目特色。这一过程往往被称作“本土化改造”。

对引进的娱乐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革,一方面是基于观众的接受因素考虑,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环境和政策因素的需要,例如,广电总局出台的“限娱令”,对选秀类节目的本土化改造带来了促进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电视台陆续的引进了多档娱乐节目,这些娱乐节目也是类型多样,如知识竞赛类《开心辞典》,表演选秀类《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中国达人秀》,职场选拔类《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社交谈话类《非诚勿扰》等。在这些引进的娱乐节目中,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是本土化较为成功的案例。

2 当前引进国外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的不同方式

2.1 观摩、模仿、借鉴

当前,我国引进国外的电视娱乐节目的最常用的途径是“观摩,模仿,借鉴”。采用这样的途径引进国外电视娱乐节目不用购买版权,而是通过观摩国外收视率较高的节目,对节目中有吸引力的节目内容和有趣的节目形式进行模仿,然后将国外娱乐节目制作成功的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制定关于新的娱乐节目的策划。

采用这一途径引进国外娱乐节目并获得巨大成功的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这一节目是对美国的一档选秀节目一《美国偶像》的模仿。《超级女声》所走的路线基本上与《美国偶像》相同,都是“平民路线”,降低了选手参赛的门槛并由观众投票来决定选手的胜负,这一路线开创了我国选秀节目新的局面,让观众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娱乐节目中。而在赛区设置、比赛规则、环节设定等方面,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来的模式,而是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这一切都使《超级女声》这一档娱乐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收视热潮。

2.2 购买版权,合作制作

随着各类娱乐节目的开播,各大电视台越来越看到了娱乐节目在争夺高收视率的重要地位。而对于一个娱乐节目来说,好的节目创意更是制胜的关键。因此,许多有实力的电视台,在引进国外电视娱乐节目时,往往会选择“购买版权,合作制作”的途径。选择这种途径,一方面可避免版权纠纷,另一方面可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办好节目的核心创意和行之有效的制作方案。避免在探索上花费太多时间。

近年来,我国所引进的大多数娱乐节目都购买了版权,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这些节目的摄制都获得了原版节目编导人员的指导,拍摄过程比较顺利,也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3 电视节目模式本土化所面临的困境

3.1 资源短缺与节目市场化对于创意产业的阻碍

不同的频道承担不同的任务,虽然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对于电视节目资源短缺的我国来说,这样的分配会导致过多粗制滥造的节目充斥人们的生活。在众多粗制滥造的节目当中,有很多由国外引进的节目。这些节目大多是为了迎合观众需求,但是却有缺少资金支持,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3.2 我国电视节目娱乐性对娱乐节目价值观的困境

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我国的一些电视节目越来越注重娱乐性,而忽略了节目的内涵,但是过于注重娱乐性电视节目必将走入困境。这在《快乐女声》和《中国达人秀》这两档选秀节目中有深刻的体现。《快乐女声》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女声》的改版,并不只是以选手竞赛为重点,还夹杂了各种关于选手的杂志拍摄、住宿拍摄等等来引人注目,这种娱乐性虽然能在短时期内引起受众的好奇心,却缺少长久的吸引力,难以带给受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中国达人秀》在展示选手的风采的同时,也通过评委的点评对选手的吃苦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引领了正确的价值观。

4 本土化特色视域下我国电视娱乐发展策略

4.1 突出强调流行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引进的娱乐节目往往是属于流行文化,要想使流行文化获得发展土壤,必须给其增加本土文化色彩,让流行文化更加接地气,与人们生活相互关联。如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在录制每一期的时候,都会为节目增添当地色彩。如在洛阳录节目的时候,将洛阳“花城”的美誉代入,整期节目都有花相关。

4.2 强化百姓意识,坚持走贴近生活的娱乐路线

强化百姓意识,坚持走贴近生活的娱乐路线是娱乐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的保障。任何节目只有走贴近群众生活的路线,才能拉近与百姓的距离,让群众感到亲切。《超级女声》作为一档选秀节目,之所以获得广泛的关注,就是因为拉近了与观众的关系,将选手的命运交给观众。

4.3 走城际合作之路,扩大栏目影响力

一档娱乐节目若想扩大影响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城市。要尝试着走城际合作之路,与多个城市合作,突破单个城市的禁锢。如湖南卫视每年的跨年演唱会,就不仅仅的局限于长沙一个地点,而是与台北、首尔等城市连线,共办演唱会,扩大了栏目影响力。

4.4 整合媒体优势,走市场化运作之路

整合媒体优势,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是电视台娱乐节目提高收益的最佳措施。在这一方面,湖南卫视的做法值得各大电视台借鉴。湖南卫视的各个娱乐节目除了在湖南卫视播出外,其版权概不出售。观众要想下载,要想重复观看必须通过芒果TV,这样就可以为电视台增加额外的高收益。而湖南卫视每当新节目的宣传,湖南卫视都与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加大宣传力度。

5 结语

引进国外综艺节目虽然是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措施。但为了让其能够长期发挥提高收视率的作用,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让引进来的综艺节目无论是在节目内容还是形式上都符合我国观众的口味和习惯。只有随着观众观看需求的转变而调整的节目才能够得到观众的长期青睐,而始终固守原来模式的综艺节目势必会让观众厌烦,最终落被停播的下场。因此,各电视台必须克服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让引进的电视娱乐节目完成本土化转型。

摘要:近年来,以韩国为代表的国外各类娱乐节目进入了大众视野,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国内各大电视台纷纷向其取经,引进了各类娱乐节目,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无一不引起收视狂潮。目前,国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引入成为各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一大措施。但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颁布,各电视台所引进的综艺娱乐节目势必要进行改版,实现本土化转型。因此,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转型现状进行分析,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策略,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本土化,困境,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肖平.国外电视节目策划原理与观众细分[J].当代传播,2007(1).

[2]杨乘虎,苗棣,差异与融通: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外电视艺术比较[J].现代传播,2007(2).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篇2

近年来,从省级卫视到地方台都纷纷推出美食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了避免同质化,节目制作方进行了多种尝试,力求在节目中因地制宜、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美食类真人秀节目怎么做,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2016年,大理市电视台在美食类真人秀节目中,在节目的文化性、地域性和参与性上进行了本土化尝试,开启了原创之路。

一、在美食节目中挖掘文化内涵,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

中华美食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美食往往与文化相连,中国的不少菜肴,往往有文化蕴含其中。筷箸纷纭之际,一段文化的风味便从舌尖直达心底。此外,美味的食物能唤起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情感共鸣,我们的味觉与视觉、听觉一样,总能将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传达至人的内心,甚至灵魂深处。就美食节目而言,观众关注的并不仅仅是美味的菜肴,还有美食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档美食类真人秀节目,只有“秀”是远远不够的,制作美食的过程、菜品的历史故事更能吸引观众。在我台开办的美食真人秀《我是大厨》中,一期以表现“家乡味道”为主题的节目,在我们的编导和参赛方做了充分的前期策划和准备后,其中一方参赛队选取了大理地区一道传统的民间美食——“砂锅泡皮炖泥鳅”。记得美食家蔡澜说过:“所谓的名菜佳肴,不过就是家常菜,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才变成了经典。”“砂锅泡皮炖泥鳅”即是如此。我们的这道参赛菜选取家常食材,有大理人常见的泥鳅、泡皮、蒜苗、大蒜、豆腐,有产自大理洱海的海菜、芋花,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样食材虽然普通,但却都是大理味十足,甚至连做菜用的器皿用的都是大理砂锅之乡——祥云县的“老土锅”。在食材置办和美食制作过程中,家乡那份熟悉的味道萦绕其间,队员间不时聊起幼时自己的阿爸阿妈做这道菜时的种种场景,大理白族人民的传统饮食文化在节目中得以一一展现。这些类似的节目处理,所要展示的内容,并非只是菜肴的面貌,而是背后蕴含的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底蕴,这一道看似简单的菜肴,其取材和烹饪过程中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养生等理念。本期节目制作播出后,不少观众留言:节目做出了大理人心心念念的家乡味、触动了游子心底最柔软的那一份乡愁。

二、在地域特色上做文章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不同,众口难调,一些极具地域性的节目往往成为大台的弱项,而这恰恰为地方台所开辟的各种带地域特色的节目增加了可靠有效的节目源和更大的生存空间。有一定地域特色内容的节目成为地方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不可忽视的优势,我们可以将这种优势应用于美食类真人秀节目中。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特色菜,大理是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地区,有秀美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风,民族风情浓郁,因此大理的饮食文化也相当丰富,餐饮品种多样并各具地域特色。在大理有很多的美食,地方特色菜更是种类繁多、深受大家喜爱,像邓川的乳扇、弥渡的卷蹄、宾川的海稍鱼,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特色菜,说到火腿,大家会想到大理州云龙县的诺邓,说到好吃的“粑粑”,就想到大理市的喜洲古镇,这些小吃、菜肴已经成了地域性的标志。而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是特色菜的制作者,他们手艺不一,但所做的菜肴都具有家乡的味道。在大理市电视台《我是大厨》开播之际,我们就考虑要做一季极具地域性的美食真人秀节目,为了让节目内容更具挑战性,我们的命题是:使用相同的食材做出不同地域特色的美食。最终,两支参赛团队同样以“鸡”为主材,做出了风味迥异的“漾濞赶马鸡”和“永平黄焖鸡”。节目摄制过程中,两队参赛队员分别带领我们的摄像师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寻找原生态、最健康的食材,从镜头中我们能感受到各队队员面对美食的一种生活态度,漾濞县历史悠久的马帮文化与永平县豪爽醇香的饮食文化在节目中也得以展现。因为这两道烹饪手法、口感风味各不相同的“漾濞赶马鸡”和“永平黄焖鸡”,观众加深了美食印象,并通过节目了解了漾濞县和永平县不同的地域文化,节目内涵和观赏性得到大幅提升。

三、当地观众直接参与节目互动

真人秀的主体是人,而且是所谓的“真实的人”或者说非角色扮演的真实状态下的人。因为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参与者是普通人,观众才会感到节目具有亲和力和接近性,观众对与自己情况更接近的普通人会投以更多的关注。让当地观众直接参与到节目中来,形成互动,让观众从被动到主动,这无疑是将来各种媒体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因为有了“互动”,观众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第一受众,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来,电视的功能也才能被大大强化。

《我是大厨》(第一季)邀请了大理州内各知名、优秀餐饮企业的大厨参加节目拍摄。参与节目拍摄的大厨们都是以厨师为职业的普通人,节目中,他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各有各的拿手绝活,节目播出后,观众从荧屏上看到了身边熟悉的餐厅大厨们的真实表现,大大缩短了节目的距离感,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感大大加强。在后几期的节目中,我们继续与观众加强互动,制作节目宣传片花在我台综合频道滚动播出,并请节目合作企业为参赛选手提供奖品,刺激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让当地观众直接参与到美食真人秀节目中来,形成互动,不仅办活了我们的节目,也见证了美食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地方台本土化尝试的成功。

总之,地方电视台美食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应紧扣地域、地方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文化、乡土元素,充分调动本土受众参与,才能在媒体变革浪潮中站稳脚跟,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浅谈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的本土化 篇3

关键词:电视娱乐谈话节目 本土化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追求的满足,国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电视作为一种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81%,为观众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为了争抢更多的受众,电视台更是煞费苦心,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开辟各种节目类型。而这其中,娱乐谈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成功的例子可谓是屈指可数,如何在原有节目形态的基础上增加本土化的元素则显得尤为重要。

1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近年的兴起及成功范例

1996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实话实说》,1998年香港凤凰卫视创办了《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这几档谈话类节目的成功使得谈话类节目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在电视上大行其道。之后几年谈话节目的娱乐化泛滥、电视人观念的转变与大环境的改变有着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①1999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广电系统内部管理改革座谈会,要求全面推进以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制度改革。具备宣传喉舌和文化属性的传媒机构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开始追逐经济效益。电视台只有在收视竞争中领先一步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这样才能受到广告商的垂青,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如何获得高收视率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人们对观看电视的需求已经从最初娱乐消遣为主上升到消遣娱乐和获取新闻两方面为主,但电视相对于报纸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仍然较低。电视所具備的画面感现场感强、丰富全面等优势更加适合谈话类节目娱乐化的呈现,使观众感觉嘉宾就在眼前,更有身临其境与嘉宾近距离接触的感觉。

②“泛娱乐化”潮流的趋势。中国的媒体在发展初期都承担着新闻舆论工具,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功能,随着政治的民主,经济的开放,作为节目来说,一些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化、娱乐化的节目。所以受众的影响促使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电视节目“泛娱乐化”之风促使了谈话类节目的娱乐化。正是这些原因导致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在各大电视台节目策划人眼中大放光芒,从而纷纷涌现。

顺着这股潮流,很多电视台推出谈话类节目。2000年推出的《聊天》,2001年推出的《对话》和《超级访问》就成为内地同类型节目中的佼佼者。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台湾很多综艺节目进入内地观众的视野,如《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娱乐百分百》等等。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深夜播出的娱乐谈话类节目《幸福晚点名》,虽然与台湾中天综合台《大学生了没》在节目形式上极其相似,但在本土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仍可以看作是成功的例子。

2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的特点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注重娱乐性,节目本身就相对轻松,观众易于接受。加之节目在嘉宾选择、话题设置贴合本土化,受众自然就会有亲切感。例如有些话题“明星的叛逆青春”、“明星搭机过海关”等话题也是普通人常遇到的,这样一方面在话题上有亲近感,另一方面普通人也想了解明星的生活,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所以我认为,娱乐谈话类节目的本土化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受众,受众在心理上容易接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本土化的节目也存在自己的劣势。如果只注重一味的本土化,迎合了当地受众,在其他地方的受众数量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各地的生活文化有着差异,例如黑龙江卫视的《本山大本营》,如果不了解东北人的说话习惯,没看过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的观众就很难融入其中了解人物的关系,所以《本山大本营》在北方的观众肯定多于南方,收视率在南方肯定不如北方。

3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方面改进措施

任何电视节目的兴衰存亡都和受众心理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只有满足了最大多数受众的收视心理需求,一个节目才能生存、发展。随着内地电视业的发展,虽然它的政治使命和行政方式依然存在,但是它更可以被看作是以节目为内容、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所以,在保证大的方针政策方向上的正确之外,如何吸引受众就变得很重要。现在,就我的认识谈谈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在本土化上改进的几点措施:

3.1 保留必要的本土化。虽然很多港台节目很成功,但是成功不能复制,不能一味效仿,所以应当在主持人驾驭话题能力、节目话题设置方面下功夫。

3.1.1 主持人方面: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担任的角色随着谈话角度、谈话内容、谈话进程的变化而变化,大致来看可以分为讲述者、引导者、求救者、聆听者和统帅者五种角色。作为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如果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节目不同进程中的身份,以及所负担的具体责任,那显然不可能在临场主持中对节目起到应起的作用。主持人在谈话期间注意引导嘉宾时的技巧性,主持人的文化内涵也要以内地的儒家思想为主,审美习惯以内地为标准。并且“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使得媒体遵循党性原则,所以主持人在引导话题时要注意回避敏感问题,也要避免低俗化。

3.1.2 节目话题设置:在话题上加入观众所喜爱的原生态元素,多挖掘民间资源与传统资源,多一些原创性的因素。在提倡自然的现代社会,电视观众看惯了荧幕上那些包装精致的演艺秀,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更希望看到加入了本土化元素的“真实电视”。所以在话题设置上应当注意观众喜欢的话题。

3.2 在本土化方面做出改进措施。

3.2.1 节目话题设置:为了争取更多的收视率,在本土化基础上应当有所改进,可以在政策允许基础上学习港台节目的模式,结合内地的文化,设置一些受众关注的话题。例如《幸福晚点名》,虽然形式上与《大学生了没》很相似,但是针对内地观众作出了一些改进。如2010年5月1日的话题针对内地近年来剩男剩女问题“谁说年轻人不相亲!”就是结合了当今社会流行的话题。

3.2.2 节目包装:内地节目形式单一,许多娱乐谈话类节目只注重镜头的应用,关于字幕、现场布置、音效并不费功夫,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就以轻松娱乐为主,节目后期制作时应当利用这些元素来丰富节目,在这一点上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就做得很好,在开场加入一些说唱来表现被访者的背景话题等,而说唱正是内地年轻人喜欢的形式,节目受众也是年轻人。现场布置也很轻松,椅子和茶几的布置感觉没有距离感。

3.2.3 电视台内部在本土化上的监督:内地节目有时在学习港台节目时会落入低俗化或者一味追求节目效果而忽视或者摒弃本土化的风格,而媒体会对大众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影响。电视台内部应该在节目前期策划上就重视节目风格、节目内涵的设置,从开始就注重监督,避免出现一些不适宜内地电视制度的节目模式或者内容,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本土化在节目中的体现。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在本土化方面从主持人谈话方式、节目话题设置、节目后期包装上加以努力,只有汲取成功节目的经验,加入自己本土化的元素才能在同类型的节目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于丽爽,宋茜.脱口成风 谈话的力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第1版.

[3]刘洋,林海.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篇4

一、媒体内容组织与表达的本土化

媒体内容是由一组组“信息链”构成的, “信息链”包含信息量和信息质两个层面。信息量衡量的是信息的多或少、大或小, 而信息质衡量的是信息的深度、广度、延展度等信息的内涵。当电视、广播媒体处于相对“垄断”地位, 媒体内容作为相对的“稀缺资源”而与受众相处时, 城市广电报以电视节目表、娱乐新闻、影视介绍等内容刊载对受众形成了极为有效的价值吸引力;而当全媒体时代到来, 媒体内容可能成为“过剩资源”时, 媒体内容的信息量和信息质的组织与表达仍停留在娱情、文摘等不痛不痒层面的广电报, 就会立即被受众冷落。如何通过媒体内容信息量和信息质的创新与突破, 加大受众的选择空间、选择权利, 立足所属城市、突出区域特色、传播本土新闻, 提高信息质内涵, 是地方广电报内容本土化的首要问题。

1. 突出本土重点工作宣传, 唱响地方发展主旋律

媒体应当传播什么样的内容, 与受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调查表明, 地方广电报的受众范围多为普通百姓, 不必上网, 不必看电视, 以最低廉的成本尽览本市新闻、要闻是他们首要的需求, 根据这一需求, 唐山广电报的做法是努力提高新闻类栏目的原创比例, 突出本土重点工作宣传, 唱响地方发展主旋律。唐山广电报将曹妃甸建设、全民创业、城市建设、优化经济环境、新农村建设、环城水系工程、陶博会等本市重点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 开设了《最新闻》、《新闻眼》、《热门话题》、《大道消息》等专栏, 以通讯、图片、专题、系列报道等多种新闻宣传形式, 富有成效地向百姓解读唐山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2010年, 首届曹妃甸论坛在本市召开, 政界名流、商界精英云集唐山, 论坛召开前后, 广电报策划了《走近大论坛》新闻专题, 利用十个版面对大论坛做立体宣传, 采写了《社会各界热议“论坛”影响力》、《聚焦大论坛》等有价值的新闻稿件。此外, 广电报还不定期开辟专版、专栏, 分别就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等本市新闻专题展开讨论, 把广电报做成本土的新闻信息交流平台、城市资源展示平台。

2. 吸引本土受众参与办报, 凸显地域特色

能够对于同质、同类信息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 挖掘信息的理性深度, 提出有分量的主体观点, 是提升专题报道品质的重要途径。以开放式办报的思想吸引社会上的物力、智力、信息等资源的支持, 让同城读者参与办报, 这不仅会弥补广电报在新闻采编软实力上的不足, 而且因为“身边人在办报”这一亮点增强了媒体的本土群众号召力和市场吸引力。

唐山广电报每年都会针对某些主题, 邀请本地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群众代表参与选题策划、撰稿, 结合地方实际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报道。近两年来, 广电报编读往来、密切配合先后策划了《唐山评剧百年》、《祝福新中国60华诞, 喝彩新唐山》、《牵手盛大陶博会, 爱心支持大论坛》、《唐山大地震感动唐山人》、《我的唐山我的爱》、《我爱五月天, 我爱新唐山》等大型专题栏目50余期, 每一个专题策划都是十个版面以上规模, 集新闻调查、背景、评论、链接等多种表现手法于一体, 针对发生在本地的、群众关心的大事、要事以及社会现象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报道, 拓宽了专题广度, 加深了专题厚度, 使其更具有新闻价值, 而且因其是“土特专题”, 市民参与、群众互动, 凸显地域特色, 深受读者欢迎。

3. 增强信息的感染力, 提升本土注意力和认同感

媒体提供的信息不仅新鲜、独特, 也不仅要有理性深度, 还应能够激起观众情感、心灵的共鸣, 有力地影响、感染受众, 这应是媒体内容“信息质”的最高层面。改变简单的编辑做法, 加强信息整合和精度加工, 能让读者耳目一新, 使报纸体现出较高的“含金量”, 无疑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较佳方式。2009年开始, 唐山市广电报精心开辟了时尚唐山、速度唐山、唐山人物、唐山女人等具有本土特色的专栏、专版, 挖掘同城人对自己城市的关注点, 策划本城市民习惯、喜欢、本土特色鲜明、群众参与广泛的主题活动, 让读者在本土热点话题的探讨和延伸中了解城市历史、文化、风情、景观等, 进而对报纸形成情感上的信任和依赖。

影视娱乐内容仍然是广电报独占资源和传统优势, 围绕“城市时尚生活周刊”的定位, 每期广电报休闲娱乐专版都会根据不同时期的热播剧内容, 适时推出明星动向、热播剧花絮、影视评论等娱乐专题。心理情感、消费理财等专版更是从情势到内容都要突出精致化、本土化、服务化的特点, 以精美的印刷、新鲜的版式预设、丰富时尚的内容以及强大的生活服务功效在本市平面媒体中独树一帜, 不仅做本土信息的提供者, 更成为了本土生活体式格局的倡导者。

二、品牌重塑与传播的本土化

1. 完善媒体定位, 增强本土读者的品牌认知

品牌的建立和推广是一个战略性、系统性工程, 是一个最具实效的发展战略。对于地方报纸而言, 品牌意味着拥有比同类报刊更广泛的受众认同, 更大的发行量和受到更多广告主的青睐, 从而获得稳定的发行、广告和衍生收入。日渐成熟的读者对阅读品牌越来越挑剔, 而广电报因为其与生俱来的模糊定位、边缘媒体等劣势, 致使其品牌意识和品牌能力极度疲软, 强化广电报的品牌价值、增强读者的品牌认知, 是广电报稳定市场的根本。

做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媒体, 首要的就是对受众进行重新定位和细分, 有针对性地在本地读者群体中按其所需强化媒体的品牌效应。唐山广电报跳出年龄和性别的束缚, 稳定消费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家庭妇女这一广电报的最大读者群, 努力开发城市信息有所需求的务实阶层和对娱乐休闲有所需求的休闲一族, 以“都市生活周报”的重新定位打造品牌。其次, 在报纸的核心吸引力上做文章, 集中人力和智力策划构建本土化品牌栏目、品牌专版、品牌策划、品牌活动等品牌要素, 推出本土名记者、名编辑、名博客。

2. 以本土公益活动为切入点, 树立媒体品牌形象

本土公益活动的策划总的原则就是不与主流报纸、电台、电视的活动冲突, 剑走偏锋, 做有广电报特色的民生类、服务类、娱乐类、休闲类的互动活动策划, 不怕小就怕少, 不怕偏就怕慢, 体现出电视报时时在动、处处有身影, 投入不大但可以影响一批人的特点。近两年来, 唐山广电报先后策划了“让法制的阳光普照社区——律师进社区”、“源宿美发美妆杯”街舞大赛、“泸州老酒坊·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记忆”大型系列报道、与唐山电视台生活服务频道联合举办2009唐山春夏汽车展、“奉献爱心救助患病少女”义演晚会、“用心传递, 用爱沟通”向贫困学子献爱心公益活动等, 特别是广电报社以特别支持单位名义全面参与了“成龙龙子心——大爱唐山行慈善活动”的策划和宣传工作, 为唐山的慈善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宣传支持, 确保了此次活动广泛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诸如此类活动不仅使广电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而且也在《唐山广播广电报》发行大覆盖的品牌价值推广中实现了责任媒体的“爱心大覆盖”。

三、产品服务与营销的本土化

地方广电报转型为生活服务类报刊在业界早已达成共识, 变传播为服务是地方广电报谋求新发展的基础。强化地方电视报的民生服务价值、资讯服务价值、日常服务价值, 将其打造成一个本土的公众服务平台, 利用自身媒体的宣传优势、发行网络优势、策划队伍优势广泛服务于本土市民的生活, 是推行地方电视报转型发展的关键。

1. 服务读者、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新闻服务是媒体服务读者的根本, 但地方广电报的新闻应是区别于主流报纸上的硬新闻的另类新闻。另类新闻要以本土生活为基础, 以求新、求异等心理为切入点, 采写反映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新趋势。个性化信息服务要体现在以超强的信息量取胜, 提供吃、穿、用、玩、游等各方面的信息, 大而全, 及时而周到, 突出实用、好用的特点, 将报纸做成本土市民的生活指南手册。

客户的合作是地方广电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老老实实帮客户赚钱”、“让客户先赢”是唐山广电报的一贯做法。在此基础上, 他们与众多本土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无论是市场高歌奋进还是低迷不振, 都能与客户同进同退, 充分给予客户机会, 给予客户支持和信任, 而客户给予报社的则是创造地方广播电视报广告创收纪录的信心和广告份额。唐山广播电视报在房地产低迷时期, 策划了600人的读者看房团, 组织了广电报购房团, 让多家合作楼盘销量大增, 而且让有购房需求又犹豫不决的读者以实惠的价格购得了心仪楼房。

服务社会, 这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敢于担当, 善于担当, 以更加出色的工作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这是唐山广播电视报一向坚持的办报理念。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经济危机期间的深刻解读与正面引导报道、房地产市场宣传的精心策划和购销代表之间的充分互动、扶危济困、关注弱势群体……多年来, 他们一直用媒体的力量和报人的真诚服务于社会。

2. 细分市场、多元化跟进, 服务本地媒体区域信息、分类信息市场

在对唐山周边外县媒体市场的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2008年, 唐山广电报发行了《好地方》外县专刊, 针对外县的本土读者积极调整编排思路, 通过与主报捆绑发行、单渠道发行、一对一定位发行等工作的开展, 《好地方》专刊已在遵化、迁安等地产生广泛的影响, 县域广告刊登量大幅增加, 读者追读率大幅提高, 为广电报开发县区媒体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抢占本市媒体分类信息市场, 2009年又成功推出了《全资讯》专刊, 由原来的新闻纸16版, 先后改扩成轻涂纸68版、128版, 现《全资讯》信息服务专刊与主报形成了捆绑性运营, 在发行、广告等方面充分互动, 不仅提高了主报发行渠道的增值能力, 扩大了主报零售终端的赢利空间, 而且深入、广泛地推进了广电报的品牌认知度, 强化了品牌的本土市场竞争力。

3. 事件营销、活动营销, 强化媒体本土市场号召力

围绕本土民生热点焦点行业, 精心策划, 以活动为切入点, 以战略双赢为着眼点, 积极抢占本土广告市场份额是唐山广电报强化市场号召力的有力武器。2009年初, 在房地产行业走势极不明朗, 广告投放最为低谷时期, 广电报适时组织、承办了2009唐山 (广电报) 房地产业界营销精英座谈会, 通过专家学者政策解读、北京优秀房地产公司现场传经、本地房地产精英共同座谈等形式, 树立了本土房地产公司宣传的信心, 明确了广告投放形式及方向。此后, 又以房地产行业法律咨询会、楼盘销售集体说明会、看房团、集体团购等多种形式与开发商和读者互动, 从而以广电报为媒介构建了读者买实惠房、放心房, 商家快卖房、多卖房的多赢性平台, 广告运营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以此为背景, 2010年10月1日, 以房产资讯为主打的精致华丽的300版唐山广电报特刊作为国庆大礼奉献本土受众, 当日, 几乎所有的售报点都出现了排队购报、甚至是抢购报纸的场面, 当期实现305万元的广告创收。

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激烈碰撞与充分融合, 作为广播电视媒体延伸与补充的广电报业早已远离了它的黄金时代, 在竞争手段日益复杂、竞争程度日益激烈的媒体之战中疲态尽显。而唐山广播电视报却积极面向市场、主动参与竞争、不断创新思路, 有效地推进了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报纸年发行量52期, 期发行量25万份, 每期最多达到300个版面, 成为唐山地区“发行数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阅读周期最长”的平面媒体和最具人气的都市周报。媒体价值与上海《申江服务导报》、北京《精品购物指南》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服务周报并驾齐驱。2011年在全球广告主大会上, 唐山广电报被授予“2011年全球广告主周刊中国最具广告影响力专业媒体”荣誉。回顾唐山广电报媒体转型历程, 笔者认为:本土化战略, 实为城市广电报业重塑品牌、突出重围的内驱力。

摘要: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激烈碰撞与充分融合, 地方广电报业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积极面向市场、主动参与竞争、不断创新思路, 有效地推进这一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本文以唐山广播电视报媒体本土化战略实践为例证, 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探讨、阐明从内容生产、品牌创建到营销方式的本土化战略对地方广电报媒体转型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地方广电报,本土化,战略,内容生产,品牌创建,营销方式

参考文献

[1].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篇5

有这样一句话:国际化就是本土化,本土化是国际化的核心.

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着很多道理.如果一家企业或一种产品想要打入国际市场,就一定要适应目标市场国家的本土行情.往往有时候能够适应本土的产品比拥有强大的技术更重要.特别是在同类行业中假如有强大的本土竞争对手存在,那么就算你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再明显,在其本地化优势下都很难得到发挥.搜索引擎也是同理,Google虽名声在外,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都是百度这家本土搜索引擎所都无法比拟的.

但就是因为Google的水土不服,以及没有及时针对国内互联网做出相应的对策,导致了现在一直被百度压着无法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的情况.而百度,虽说争议不断,但是作为本土搜索引擎的老大,确实对中国互联网的理解要比Google深的多.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是Google这个外来的“和尚”却不怎么会念经,中国互联网国情这门功课没有百度这个本地“和尚”修行的好,没有读懂国内的互联网市场行情.而且现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本地化的趋势以及地方性网站的崛起,搜索引擎的本地化也变的越来越重要.虽说现在Google越来越认识到本土化本地化的重要性,也逐渐做出了一些本土化方面的改进,这是值得广大站长欣喜的事情,但在本土化本地化方面仍然不是百度的对手.

搜索引擎的本土化本地化对于用户来说,帮助是极大的.比如在百度搜索英文关键词:bus.你会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bus这个单词的英语解释,而排在第二位的则是你所在地方的公交查询网站,而你在google搜索的话,排在第一位的则是全国公交查询网站,两者的搜索结果都针对本地化作了相应的优化,对于用户来说,两者的搜索结果都方便了用户查询所需信息.因为大部分的用户想要查询的都是本地公交信息,而不管是本地公交查询也好还是全国公交查询也好都能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但是对于网站一方来说,本土化和本地化的影响要比网民深的多.不同的算法,不同的排名,都会对网站有很多影响.如果你的站是做公交信息查询,优化了bus、公交查询,公交班次查询,公交班次时间查询等关键词的话,一定想让自己的网站这些关键词的排名更靠前,这就相关到了搜索引擎的本地化了,谷歌的本土化现在其实做的也不错了,但是本地化要比百度差很多.因此做公交信息查询网站的站长可能会选择本地化程度更高的百度来做排名,因为即使用户不输入地名,也很可能会搜索到你的站,而如果是通过百度,也许搜索时前面不加地名,搜索到你的网站的几率会很低,排名也相对靠后.这就是为什么谷歌收录更快,更公正,但很多站长会选择百度做排名本地化优化的原因.

站长网admin.com扬扬认为搜索引擎的本土化本地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网站的seo以及推广策略等多方面.而本土化本地化又是搜索引擎未来的方向.只有更加本土化和本地化,搜索引擎才能和网站共同进步.无法适应搜索引擎本土化本地化的网站将步履维艰,不能提高本土化本地化程度的搜索引擎也将无法适应网络的新发展在市场上萎靡不振.特别是地方网站以本地为依托,对本地的依赖性高,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本地化,一切信息皆以本地为中心,为本地用户提供产品、信息、服务以及交流平台.除了有针对性的本地化推广外,另外一个吸引用户流量的渠道就是搜索引擎,地方网站不仅需要搜索引擎的本土化,更需要搜索引擎的本地化让更多的本地用户通过搜索了解网站,成为网站的忠实用户.

搜索引擎的本土化本地化是未来发展突出的要求.而网络信息的本地化和地方网站的发展崛起又是和搜索引擎本土化本地化应用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没有搜索引擎的本土化本地化地方网站的发展将受到制约,同样,地方网站发展受制,也制约着搜索引擎本土化本地化进程乃至适应新形势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以前的网民只是看看新闻娱乐一下,而现在的网民衣食住行都希望能从网上获得相关的本地信息.地方网站因需求而发展,搜索引擎也因需求不得不转变,两者因此而契合到一起,只有互相了解并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发展.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篇6

关键词:跨文化;真人秀节目;本土化

引言

电视真人秀节日最早起源丁欧美国家,这种电视节日以其独特新颖的形式颠覆了以往大众的品味。与电视剧和电影中明星们所扮演的虚拟角色不同,真人秀节日都是通过镜头真实地记录下参与者的各种行为情况,能够及时将参与节日录制的各路明星以及平民百姓最真实的一面反映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因而这种节日一经推出就迅速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各种真人秀节日也开始纷纷出现在了我国观众的电视荧屏上。《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花样姐姐》等一些真人秀节日逐渐活跃在了每周末的黄金8点档。我国各大真人秀节日基本上都是直接购买的国外相应节日的版权,有一些没有购买版权的甚至还涉及到了侵权的问题,因而真人秀节日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l 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真人秀节日是进入21世纪以来才逐渐开始在我国开始流行起来的。最初的一档真人秀节日是由广东卫视率先推出的《生存大挑战》节日,这是一档由观众白发报名参与的牛存挑战类节日。这类节日的兴起在当时的电视产业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虽然这一时期国内的真人秀节日还处丁起步阶段,缺乏运作和宣传经验,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太大的反响,但是,这确实是我国真人秀节日迈出的第一步。

真人秀节日真正开始在我国观众市场上广泛受到关注和热捧是在2005年左右,当时湖南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分别推出了《超级女声》和《我型我秀》两档选秀类节日,可谓是火爆了2005年的整个夏天。《超级女声》和《我型我秀》的巨大成功也与它们不设门槛的亲民路线分不开,这为许多怀揣着明星梦的少男少女们提供了一个圆梦的舞台。从那以后,我国电视真人秀节日市场日益火爆,节日类型和花样也是层出不穷,真人秀节日在我国迎来了新一波发展热潮。

2 跨文化背景下文化差异对中外真人秀节目的影响

2.1 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

西方的真人秀节日竞争性较为激烈,有着明显的英雄主义色彩,而且在一些真人秀节日中还夹杂着暴力、色情等内容。而中国的真人秀节日在购买国外版权的同时,也会根据我国的文化传统加入一些中国化的元素,节日内容大都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也会被融入其中。

2.2 社会公益性与娱乐精神的对比

众所周知,真人秀节日的制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大众,引起社会共鸣。而在真人秀节日的公益性和娱乐性的侧重点上,中西方的节日内容又会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西方的真人秀节日娱乐性较强,较少考虑社会效益,节日的制作单纯的只是为了娱乐效果和博取收视率,节日的内容也通常较为开放与刺激,这其中还不乏一些暴力和色情的内容。而中国的真人秀节日在赚取娱乐效应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节日的社会公益性和社会舆论的反应。广电总局也对我国的真人秀节日进行了规范和整改,在真人秀节日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严格把关,确保真人秀节日的积极健康向上。

3 当前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大量模仿和借鉴欧美与韩国的综艺节目,创新性不足,同质性明显

近几年来火爆我国各大卫视荧屏的真人秀节日,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仿照欧美以及韩国的真人秀节日而引进制作的。像2005年红遍全国的《超级女声》就是购买的《美国偶像》的版权,最近热播的《奔跑吧兄弟》也是购买的韩国综艺节日《Running Man》的版权。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各大真人秀节日模仿痕迹较为明显,照搬照抄外国同类真人秀节日现象严重,缺乏自主创新性。所以,国内真人秀节日形式大都千篇一律,尤其是近期各大卫视的选秀类节日泛滥,但却很少有节日能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共鸣。

3.2 恶意炒作引发公众舆论嘘声,道德与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真人秀节日的日益火爆也让许多想要一夜成名的人找到了出名的机会。许多真人秀节日的嘉宾为了能够在公众眼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制作方也为了保证收视率,都会想方设法地采取各种方式博人眼球。这其中就不乏节日制作单位的恶意炒作、虚假宣传、暗箱操作等低劣的手段。许多选秀节日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会大打亲情牌,用选于的身家背景作为炒作的资源,还有一些选秀节日选于的比赛名次都是节日组出现安排好的,这种暗箱操作的方式欺骗了观众对丁节日的信任。除此之外,一些相亲类节日中诸如马诺等拜金女的出现也都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公众的舆论嘘声,观众开始质疑真人秀节日嘉宾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 跨文化背景下探析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之路

4.1 深入群众,让观众广泛参与,使节目更加贴近大众生活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真人秀节日大都以明星嘉宾的参与为主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较远。为此,节日制作方应努力推出更多群众性的电视真人秀节日,走群众路线,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有机会参与节日的录制。

4.2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更多赋有教育性意义的真人秀节目

目前中国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日大多以选秀类、相亲类和明星竞技类节日为主,节日娱乐效果强,但缺乏教育意义。因此,在跨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日要想有自己的特色,把节日做得更加具有本土化特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各大卫视可以推出更多类似丁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及河北卫视自主创办的《中华好诗词》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真人秀节日,这些节日采用寓教丁乐的轻松形式,让广大的电视观众在收看真人秀节日的同时学习到了更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5 结语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研究 篇7

1 选取体现民生民情的新闻材料

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电视民生新闻要正确把握发展路线,避免走入误区;同时,也不能只是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忽略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电视民生新闻应该着眼于本地观众的需求,不仅要做出具有地方化特色的新闻,还要深入挖掘热门的经济、政治等社会发展主流新闻意识方向的“本土化”电视民生新闻。从采访的新闻内容来看,地方性的电视新闻节目应充分体现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利用平民化的表达形式,着重关注了百姓的民生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充分体现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特色。地方性的电视新闻媒体,应该把本地区的百姓作为主要的采访群体,因为其主要收看群体也是本地区的。因此,电视民生新闻想要提高收视率,就必须充分满足本地区观众的观看需求,尽量报道一些百姓喜闻乐见或者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这样就会引起本地区观众的观看欲望,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

2 电视民生新闻要体现地域特色化

多年前,湖北卫视曾推出一个名叫《现场直播》的电视栏目,主要是请武汉本地的著名曲艺人用方言来说新闻,并且是以杂谈的形式,节目一经推出,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要体现本土的地域化特色。本地的曲艺名人具有非常好的品牌效应,他们采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来说新闻,吸引了当地大部分观众的眼球。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主要是指关注本地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并且深入发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风情,从而使得地方性电视媒体的区域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还应该着重去关注本土化的人文轶事,力求把电视新闻与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地区文化特色浓厚的电视新闻,就会更为本地区的观众所接受,使其传播效果得以很好的发挥。重视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文化特色等也是电视民生新闻本土化的实质体现。电视新闻是视觉文化,通过本地区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出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也提高了本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因此,应该大力提倡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

3 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节目是做给平民老百姓看的,要获得高收视率,就必须获得广大老百姓的支持。中国文联的副主席仲呈祥曾说过:“观众喜闻乐见就被片面地理解为什么东西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就可以不加甄别地选用,自然就造成了消极的顺应群体当中某种落后愚昧的鉴赏习惯的现象。一旦消极的去顺应,就又强化了受众当中落后消极的东西”。作为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或者编辑就应该以平民化的视角去认识这个社会,并观察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大小琐碎事,从中挖掘出新闻的热点和焦点。并且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透过电视屏幕,以平民化的视角、平民化的语言、平民化的话题来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电视民生新闻本土化,应该以观众的角度去进行换位思考,透过平民化的视角,改变传统的叙事模式,并及时报道老百姓真正想要关心并了解的新闻信息。

4 结语

总之,各个地方性的电视新闻媒体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把“本土化”作为其发展的突破点。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怎样才能把握好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的度,使其既符合本地观众的需求,又能够与新形势下,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保持步调一致,做到与时俱进。当然,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不仅要重视它,更要正视它,才能让它更好的发展壮大下去。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去深入挖掘本土化的民生新闻,并且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热点,从而被本地观众所接受,形成具有本土化的电视民生新闻。

参考文献

[1]王绿萌.论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J].戏剧文学,2009(4):100-102.

引进电视栏目现状及本土化思考 篇8

1 电视栏目引进现状

中国引进电视栏目有多种方式,引进内容主要是构思策划、节目形态、节目名称、操作方式、节目风格等。引进最主要的是电视栏目创意,这区别于其它同类节目关键。对于外国电视节目的引进主要有两种方式:观摩模仿借鉴和购买版权合作。一种是电视台对境外热播的节目观摩,派出人员亲赴考察,最后对域外节目的创意的提炼经验,通过与实际情况结合,新节目被策划研发。另外一种是希望在核心创意和制作方案上进行复制节目。这保证了栏目的成功率,具备市场号召力。例如,《中国梦之声》原版是美国的《美国偶像》。2002年《美国偶像》获得了收视率成功,东方卫视是对其成功的一次复制。其次,引进模式。电视栏目的引进,不仅名字和节目模式,包括了节目宗旨、操作流程等,甚至员工每天工作计划、选手招募方式都被细致复制进来。这种模式就国际连锁餐饮,高度标准化的模式,完整的品牌形象,都成为成功的保障。

2 引进后存在的问题

2.1 包装风格没有延续

电视台引进域外电视栏目,目的是打破自制风格,精美的画面和包装,最优的节目内容带给观众,抢占收视率,其中沿用了原栏目的包装风格。例如,《中国好声音》原版节目中黑红标准色的使用、食指和中指图形,甚至舞美设计、栏目声音、导师转椅都被保存下来。整个节目具有国际化风格,在版权上实现,国际版权的有机的整体,品牌形象认知程度加深。但是,反面的例子也不少,栏目的包装风格再次包装,没有原版的影子。例如,《中国最强音》电视栏目。栏目像是再设计过,削弱了本身整体形象。在《中国最强音》电视栏目中,原本的“X-FACTOR”文字样式也没有呈现,标准声音没有实现做听觉引导。

2.2 同质化现象严重

引进国外的电视栏目,国内出现了一窝蜂的现象。电视荧屏“达人风”“歌手风”盛行。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国梦之声》以及《中国最强音》。《中国最强音》引进于英国《x—FACTOR》,《中国梦之声》则引进的美国《美国偶像》,均为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理念都是坚持梦想,真人秀对象是个人和组合,四个知名艺人进行选拔,然后分对抗。两个节目同样引进自国外,收视率的高低有差别,但会给观众造成误区,电视节目相似度高,无从选择,引进的电视节目缺乏特色。

2.3 缺乏本土特色

例如《星跳水立方》,引自德国一个同类电视节目。德国的这个模式,在海外引起了强烈关注,刷新了收视纪录。然而,《星跳水立方》开播后,却没有获得预想成功。专业人士分析,《星跳水立方》对原版的过分延续,没有考虑本地观众接受习惯。观众不能欣赏,看明星进行跳水比赛的乐趣。国际引进电视栏目,模仿或者购买版权,要再次进行本土的改造,贴近本土习俗,融入老百姓生活中去。

3 本土化包装趋势

要实现引进电视栏目的发展,电视栏目本土化是最终的发展途径。首先,要符合引进方品牌形象。为降低风险,电视台会出现盲目引进现象。例如,没有特色的栏目设计,造成了观众看哪个卫视都一样现象。电视栏目在内容和包装上,要符合整体品牌形象,不能弱化电视频道形象。例如,《非诚勿扰》栏目的定位就十分到位,符合江苏卫视的形象。《非诚勿扰》是一档婚恋类节目,借鉴了国外节目,通过了本土化创新,匹配了江苏卫视形象,让栏目包装与卫视形象形意合一。其次,要符合中国受众需求。文化创意产品—电视栏目和家电和汽车相同,需要去粗取精的过程。栏目里的人白皮肤黄皮肤后,文化风俗需要调整。再如,《中国达人秀》引自英国《英国达人》,中国式的真人秀节目从选取美女帅哥,转向选取身怀绝技的达人,呈现出对弱者的感动,唤起评委和观众的同情。《中国达人秀》经常出现评委热泪盈眶的镜头。最后,要保持原版基因。本土观众的视觉与原版不同,栏目就好移植植物,在环境改变,植物只会有两种状态:一种死亡;另一种根据阳光,水分变化调节状态,最后生存下来。例如,《百变大咖秀》原版中有很多“幕后访谈”,源自这个国家较慢的生活节奏。中国的生活节奏较快,拖拉的访谈影响收视效果。因此,缩短了访谈的时间,节目效果非常好。

4 结语

由此来看,虽然引进版权的策略,中国电视制作方获得了收视率。但是,只单纯的“克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篇9

一、展示民风强化本土理念

从形式上, 城市电视台“本土节目”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采用本地方言来播报。绍兴电视台请来了“师爷”说起了“绍兴语”;山东齐鲁台以本土语言直接与观众“拉呱”;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则请来《阿六头说新闻》, 厦门电视台则办起了《今日“大代志”》。这些节目让受众倍感亲切, 形成了一批忠实的受众。乡音动听, 于是推而广之。漳州电视台二频道在策划编排中, 借鉴有关节目的经验, 立足于开掘和弘扬当地本土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生活, 使内容更加贴近民众的心理, 在传播方式上以乡情、乡事促进了节目与受众产生感情共鸣。与漳州电视台其它栏目《闽南风》、《这方土地》相互协作、相互配合, 使电视台栏目的本土化开采有了新的创意和新的取向。

城市电视台面对央视和卫视的强势话语权和资源优势, 要在夹缝中求生存, “电视节目本土化”不失为一条捷径。城市电视台的收视优势就是在本地受众, 因此节目本土化理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方言历史悠久, 虽然来源驳杂, 但是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中所具有的乡土情怀, 草根魅力, 最易被本土观众接受并唤起共鸣。[1]

老百姓对本土文化节目的认同感也与日俱增。漳州电视台在本土化的开采方面, 以“心贴心”的平民化姿态走进百姓生活, 跟受众互动充分, 使老百姓对节目的参与感与日俱强。《闽南风》、《这方土地》、《本地话新闻》的成功, 主要在于抓住自身的资源优势, 突出特点。漳州电视台二频道的《读报时间》开办近三年来, 收视率一直排在全台前三名, 信誉度不断提升。栏目分四个板块:《新闻资讯》、《看图说话》、《观点表达》和《名言谚语》, 在具体播报上, 讲求多样化, 讲求栏目的趣味性和可看性, 灵活运用闽南语, 使节目清晰明快又多彩多样。《名言谚语》根据时间长短, 来确定选用条数。“逢桥要下马, 过渡莫争船” (车到山前必有路) 、“秀水无惊衫破, 就惊腹里无货” (不怕外表看内才) 、“一人智不为两人议” (人多出智慧) 、“相公食有剩” (互让有余) 、“一言一用, 千言无用” (有用的话不须多) 等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谚语, 无疑增加栏目的生动的色彩。

漳州电视台二频道栏目在新的策划定位上, 要求采编们充分了解当地受众的需求, 生活情趣与心理变化, 始终坚持把节目内容锁定在与当地民众关注的焦点事件上, 讲求新变化。在对闽南文化的开采上, 要求追求文化的价值的构成和定位, 把视野放在闽台文化交流的大局上。[2]乡音只是形式, 内容上挖掘本地乡事乡情的价值和本土化的精髓, 来寻找节目内涵的文化价值。

二、挖掘内涵提升文化品味

城市电视台本土文化发展策略, 是依据受众需求的接近性即求近心理来设置的。在电视传播区域内发生的事件, 容易引起本地受众的兴趣。当然, 节目的人文价值的存在, 并不仅仅指地缘而言。很多中年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当自己成为高考学生家长时, 只要电视台播出与高考有关的人和事, 不管是发生在黑龙江或海南岛, 不管与自己孩子报考的专业与城市有没有关系, 都会停下手中之事, 把新闻看个够。新闻事件从地域上讲, 虽然离受众很远, 但因为它与受众有关、与百姓有关, 而引起关注。因此, “本土化”发展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本地城市的区域生活上, 必须开拓视野, 加强交流, 促进提高。本土化节目要继续保持“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就要跨出现状, 主动融入主流。而这主要在于开拓视野, 突破本土文化的局限, 构建自身的核心价值体系。

当国务院发布医改方案后, 这一民生内涵浓厚的事件立即成了各地民众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漳州电视台二频道抓住这个“取点”, 在策划编排中要求各栏目在宣传报道医改正面积极意义的同时, 要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 引导社会对医改的认识。《生活空间》、《读报时间》、《这方土地》在播报本土新闻时, 通过专家采访讲解医改保障和具体实施方案, 并以目前看病难, 看病贵的现状, 开设资讯栏目, 来进行分析, 使民众感受到医改的实质性意义所在。新闻和专栏结合本土化的民众生活, 以平民化的视角来拓展服务范围, 资讯内容, 以新的“迹点”, 通过互动, 让各种信息更符合本地民众的口味, 提升信誉度。

漳州电视台二频道在本土文化的播报上, 根据本地文化特色, 调整节目结构, 《闽南风》、《台商在漳州》、《这方土地》等富有地方风情的节目, 相互配合, 多元宣传。漳州电视台今年荣获第十届全国电视外宣节目“彩桥奖”一等奖的节目《戏缘》, 对漳州本土文化艺术——布袋木偶戏, 进行独特而深刻的挖掘与展示。布袋木偶戏是闽南地区具有一千多年的民间艺术, 而又以福建漳州的布袋戏最具特色。漳州往台湾的人口大迁徙, 带去了以姓氏血缘文化为主导的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闽南的各大剧种也随之传入台湾, 其中就包括漳州的布袋戏。《戏缘》以两岸亲缘的视角为出发点, 体现了“父子同业, 人戏同根”。节目在本土文化艺术的开采中以亲情相别、相见为依托, 寻求新的“迹点”, 节目一播出, 观众反应强烈。

三、加强策划扩大节目外延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某一地域形成的人文特征, 会明显留下地域文化的烙印。作为节目采编, 应该认识到节目传播在促进城市文化发展中应有的责任。“本土文化”并不是一味迎合受众, 在引导大众生活, 建设“和谐”社会中, 同样有自身的位置。作为城市电视台, 我们做不了满汉全席, 不妨做做清粥小菜, 它也自有清新爽口独特之处。本土化节目并不是简单的旧闻堆积和民情反应, 编导们在节目策划和选题上, 应寻求新的“迹点”来准确定位, 来不断提升节目格调, 丰富节目内涵, 在开拓本土文化的新视野中, 来达到文化价值的提升。

(一) 明确自身定位, 突出特点

打通本土气脉, 就是要展现本地方言的魅力所在。乡音乡情具有自身特色的情怀和草根魅力。受众看本土化节目, 大多就是企盼节目用乡音, 说出他们渴望了解的生活、民情、民意, 而标准的方言神韵, 正是一种写真。本土节目中都承担着传播和弘扬当地文化的重任, 本土节目要突出自身血缘性、亲情性的特点, 来丰富地域特色, 开采文化的优势所在。[3]

“木偶戏”是漳州自古就有的地方戏种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 该戏团解散, 沉寂了多年, 如今“布袋木偶戏”成为传扬漳州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漳州台专题片《戏缘》以木偶戏为主线, 以两岸父子的木偶戏经历为依托, 来提升节目的文化内涵, 既实现了民间艺术的宣传与推广, 又实现了节目的人文价值。

对于本土节目来说, 创造的是一个更接近人际传播的语言环境。在节目的策划上, 编导们必须认清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确立“民间、民生、民心”的传播理念。这次漳州电视台二频道策划的主要“亮点”之一就在于, 要求采编们立足于闽南文化深厚的历史资源和闽台交流的不断繁荣, 在民众生活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共同话语。在传播内容上适当减少严肃性话题, 多表现闽南的风土人情、民俗历史以及大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更富有艺术性、亲情性的色彩, 来达到自身的定位特点。

(二) 开拓新视野, 认真取点

采编们最直接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节目达到播出的要求。一个编辑就象领着读者去“串门”一样, 要让受众看起来轻松明快, 而不是交给读者一个“地址”, 让他们自己去找。[4]

都市频道最深的烙印, 就是都带有很浓厚的都市色彩, 如都市百姓生活、流行时尚、前卫观念等等体现了当地人生活的基本内容。而要做到节目的“入心”, 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以当地人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人为本”本土化节目的选题要反映民情、民意、民心。这就要求传播工作者对民众的认知结构、收视习惯、收视偏好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在栏目的策划编排上, 二频道有的放矢地设计和制作相应的栏目和节目, 对《本地话新闻》、《生活空间》、《夜视新闻》的播出时段作了多次调整, 以发挥栏目的自身优势。近几年来, 漳州电视台多个专题在全国获奖, 如《你拍我唱》、《戏缘》、《雷声滚滚》等节目, 其主要的成就在于善于挖掘民俗, 展示民风, 并在此基础上, 注意文化价值的提升。各地民风民俗, 千变万化, 如何对地方节庆进行“取点”?地方节庆娱乐, 是一个采编们不可忽略的地方文化的集点, 对节庆娱乐进行文化价值的挖掘提升, 会使节目更接近百姓生活, 使受众增加对节目的认同感和亲近感。[5]

漳州电视台在本土节目策划中, 加强对本地“端午节”、“东山赛龙舟”、“民间茶艺表演”、“平和柚子节”等等闽南特色民俗风情的全方位的宣传报道。[6]并对各地民俗文化活动进行认真取点,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提升节庆娱乐活动的人文价值, 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三) 坚持双向传播, 寻找“亮点”

本土化节目不仅仅是向受众传达乡情民生的生活空间, 它同样担负着引导民众, 充当党和人民喉舌的责任。在新的时代里, 漳州电视台二频道在这次策划中, 以民众的感情和理解为出发点, 采取多种形式, 拓宽各种渠道, 来建立民众参与节目交流的平台。在栏目资讯服务项目上, 增设“周末看点”、“家长访谈”等版块, 更多从民众的视角来制作节目, 强化积极的平民参与和互动精神。以此进一步开采健康和谐生活的人文状况, 提升“卖点”。目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 各地民众的创业热情高涨, 节目只有从更积极, 更有效的方向来开采新的“亮点”, 才能达到引导社会舆论, 弘扬本土文化的目的。

漳州台《记者在线》在增加资讯专栏以后, 美誉度不断提升。《闽南风》、《这方土地》等栏目在对“台商在漳州”的系列追踪报道中寻找新的人文“亮点”, 来扩大栏目的影响力。

本土化节目承担着传承, 扬弃, 发展本土区域文化的媒体职责。在节目采编入乡随俗中, 同样要应势取变, 开采节目更新的“卖点”。漳州台纪录片《你拍我唱》表述的是两位农民艺术家的人生经历, 一个是唱歌、写词, 一个是摄影、拍照, 几十年在农村生活的风风雨雨。节目以弘扬文化为宗旨, 立足于老百姓身边感人之事, 在制作节目中争取艺术性、情感性相协调, 通过二位农民艺术家的经历, 使受众倍感亲切。

“文中无理, 平板玻璃”, 对于本土化节目来说, 越有区域性文化特色的节目, 就越受当地民众的欢迎, 也越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本土节目的设立, 正是城市电视台的优势所在, 如何作足本土化、区域化这篇文章, 是我们仍需思考的问题。[6]因此说, 节目的独特取点和文化价值的挖掘提升无疑是打通本土气脉的必要所在。从总体策划编排上寻求独特之处就在于节目的定位上突破传统媒体模式、开阔视野、树立自身的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繁荣, 中国的改革也开始进入深水区, 本土化节目到底能走多远?广电系统改革也在几年的实践中正逐渐走向明朗化。“怎么办”一时没有明确答案, 但启迪思路的“怎么看”却不断涌现, 栏目更多给受众提供新视角, 新观点而达到情感的引导, 传播的目的。对文化的新视野的认识, 使各传播媒体日益认识到要办“有思想的媒介”。视野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抓住这条主线, 采编者才能在内容上要扬长避短, 尽显自身节目的“深刻”所在。对于本土节目的文化开采, 只有在细节处寻求“价值”, 力求在突出主题的同时追求节目的新“内涵”, 为本土文化的弘扬做出自身的贡献。

参考文献

[1][5]陈正荣.中国城市电视台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166.

[2]祖群英.当前闽台文化交流的机制创新研究[J].中共福建省党委党校学报, 2008 (4) .

[3]亢海玲, 毛志凌.解析方言栏目剧的尴尬处境与选择[J].东南传播, 2009 (11) :130-132.

[4]陈宝国.中国电视节目节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篇10

一、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一:接地气, 节目内容体现实用性和服务性

由于电视的普及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观众已不满足于你播我看的收视状态, 现在的观众更多了一些我想看什么、我不想看什么的自由选择性。电视的主要功能也已经从宣传教育向传播信息和娱乐方向发展, 人们打开电视机常常想从中获得的是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 或者是一些实用的、能为自身发展带来直接利益的信息, 因此城市台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节目宗旨。在跟省级和国家级电视的竞争中, 城市台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但城市台可以充分利用好自己本地的信息优势, 发挥当地传播中枢作用, 提供其他台不可能提供的服务内容。2009年, 泰州电视台新开了《小范帮你忙》栏目, 它脱胎于民生新闻节目当中的一个子栏目, 当时节目时长为15分钟。这档帮忙服务类节目有四个注重, 其中第一个就是注重帮忙结果, 既然做帮忙, 帮忙结果就一定要明显。帮忙环节要有针对性设计, 可以多采用一些调查体验的手段, 帮忙过程要着力体现, 比如说我们的辛苦、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评论。第二个注重, 就是注重前期的策划和具体的执行并重。第三个注重就是注重一定的时效性。第四个注重, 就是通过活动扩大影响力。

二、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二:立足本地, 以差异化实施错位竞争

目前, 全国电视媒体之间上演着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率之战, 城市台虽然不具备中央台和省级台的垄断性和权威性以及广泛的覆盖率, 软硬件设施也相对较差, 但是城市台却拥有绝对的地缘优势, 有其他台不具备的和当地观众的绝对亲近性。因此, 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优势, 立足本地, 亲近观众, 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以差异化战略进行错位竞争是城市台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的法宝。

那么, 城市台新闻类节目如何通过本土化运作, 牢牢抓住本地受众呢?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一是关于重大题材的报道。显然, 作为城市台来说, 很多国内外重大题材宥于条件无法全方位报道, 但是城市台可以通过解读等方式, 与当地的实际进行联系, 使国家大事和身边的百姓生活结合起来, 以引发观众的兴趣。例如针对党的十八大, 《泰州新闻》栏目就推出了《贯彻十八大·典型》、《贯彻十八大·动态》、《贯彻十八大·解读》等一系列专题报道, 让广大观众领略党的十八大精神。其二是对本地人身边事的报道。当地人关心当地事是新闻传播的一条规律。城市台应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以民生新闻为例, 对新闻素材作低视角的处理, 可以使城市台把触角伸向大型媒体无法关注的趣味新闻领域。

三、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三:贴合观众收视心理, 以独到播报方式彰显地域特色

在以区域化、本土化定位征战媒体市场的过程中, 一些电视台开始大胆采用 “本土话” 播报, 直接用当地的方言演绎新闻或情景剧, 一开口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这不能不说是电视的一大创新。 在播报中最先采用地方方言形式的一般是民生新闻, 因为内容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 再用观众自己熟悉的口音传达出来, 会令人感到格外亲切。这种做法, 使节目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更可以提升节目的人气。因此, 城市台节目在内容上立足本地、贴近观众, 以本地事、身边事为载体, 服务于本地观众, 在节目形式上采用方言或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方式, 使节目突出本土化特色, 可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在江苏地区, 苏州台的《施斌聊斋》、泰州广播电视台的《直播生活》、《柏说人间》都是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方言类新闻节目。

四、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四:全方位互动, 提高观众参与度

电视文化是一种最具开放性的文化样式, 它不是封闭的, 单向的由传播者到接受者的交流, 而是全方位的, 多层面的交流, 因此, 城市台在节目的制作中要广泛吸引观众参与。互动手段的更新、互动形式的多样、互动回报的增大, 都是增强观众参与意识的有效手段。 “撞福星”是泰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与观众实现互动的首次尝试。该台在一些自办新闻节目后, 推出几道和本期节目相关的问题, 答对的观众有机会获得由赞助商提供的奖品, 这种方式第一次让老百姓体会到收看节目的物质回报, 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泰州广播电视台在播放电视剧时不定时地播放数字, 观众发送该数字短信就有机会获得现金500元, 抽奖名单在次日的晚间档黄金栏目《新闻夜班车》中播出, 这个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反响, 拉动了电视剧和《新闻夜班车》的双重收视率。2013年, 泰州广播电视台还将推出全新的求职栏目《职场杜拉拉》, 把为观众提供招生考试和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作为栏目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以服务为核心、以资讯为特色的栏目, 除了在第一时间向观众传递最新的各类招生考试、求职招聘资讯外, 还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想投资经营的人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 并请当地一些成功的创业典型和职场精英人物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创业故事, 给其他想创业的人以启发和借鉴。

五、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五:合理编排, 形成节目兴奋点

在发扬地方特色、办好城市台电视节目的运作中,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环节, 那就是要重视节目播出时间的合理编排和认真分析本地观众的收视习惯, 城市台节目的播出时间应与其他台打时间差。对于城市台来说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异常激烈, 外有央视、省台包围、内有其他同级媒体的夹击, 因此, 认真分析受众群及其收视心理, 与其他台同类节目作差异编排, 确定理想播出时间也是突围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那么节目播出时间怎样编排才能更适合当地人们的需求呢?现在普遍把晚上 19 点到 21 点 30 分视作黄金时段, 其实何为“黄金时间”?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各地观众的作息习惯, 以及通过收视调查得出的观众层细分结果而确定, 即“此”黄金时段非“彼”黄金时段。比方有些电视台的经济类节目、访谈节目, 由于调查了解到一些白领阶层和社会精英休息一般都比较晚, 而他们又往往对这些高端节目非常关注的特点, 而把节目安排在每晚十点半以后, 得到的收视效果一样很好, 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另外, 现在电视台都在请专业的调查公司对自己的节目进行不间断的收视率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本地节目在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和对观众层进行细分, 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节目的合理化编排。把不同时间习惯收看不同节目的人群细分, 然后根据某时段的人群播出与其相适应的节目。这样就相对可以固定一部分收视人群。从2013年起, 泰州广播电视台把黄金时间前后延伸一小时, 从6点开始到10点30结束。为了培养观众新的收视习惯, 6点档的《小范帮你忙》结束之后, 就是本地的《泰州新闻》, 紧接着就是三集电视剧联播, 9点40分的时候, 安排当地收视率最高的《新闻夜班车》。在如今大打收视率之战的电视荧屏, 城市台的节目要想和央视及其他省台争夺观众的眼球, 就必须对自己当地的观众有充分的了解, 实施“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百胜”的战略。

摘要:当卫星带着境内外上百家电视台的节目铺天盖地而来之时, 城市台不得不深思自己未来的出路。城市台应对当前收视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出奇制胜, 用改变来迎接挑战, 用地方特色来谋求发展, 留住自己的观众。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下找准适合自己的定位, 依托本土求发展, 强化服务意识, 贴近百姓生活, 打造地方特色浓郁的品牌, 才能成功实现突围。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篇1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视“真人秀”艺术节目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的主力,也突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生产方式,“超女”作为中国带有强烈“自我”特征的审美典型特别是对于传统的选秀方式有着历史性的颠覆,从而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自古至今,大多数选秀活动,仍是一种等级形式,并未形成“大众全民参与”的热潮。然而,作为较早开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湖南卫视“超女”,国内很多电视“真人秀”节目都是围绕这一节目的文化审美符号、隐喻、审美品位的方式进行制作模仿,标志着中国电视是娱乐文化由等级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超女”节目与大众文化密切联系,形成文化品牌互动艺术传播。

关键词:大众审美;中国电视真人秀;本土化文化;品牌互动艺术传播

在我国电视“真人秀”对于“超女”娱乐艺术方式的制作基本上是沿袭国外成果较多,而对于本土“平民选秀文化”的创新理论研究仍显不足。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发现和总结“超女”社会文化特点和规律,并把握国内大众对超女节目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取其对中国电视娱乐发展的积极因素,去其对社会文化观念的消极因素,并要不断提升其创新意识和文化品位。

一、中国电视真人秀艺术节目——“超女”现象概述

当我们在看电视娱乐节目时候,最吸引人们关注的莫过于“选秀”节目了,如《星光大道》、《梦想中国》、《非常6+1》等这类节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些节目最早起源于《超级女声》,发展至今《超女》节目已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品牌,如何提高《超女》节目的创新及品味及不断满足我国大众的文化需求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选秀”的发展与新时期中国电视“超女”艺术节目起源

中国电视选修娱乐国内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96年广东台《生存大挑战》开创电视娱乐先河。并加以本土化风格以“PK”“晋级”“民间造星”“全民参与”等节目制作节目,与湖南卫视联手打造这一轰动全国的平民造星运动。由于“万人海选”节目的特色新颖,“超女”节目很快形成了影响力,也是“平民选秀”成功的典范。也为大量娱乐机构输送大量有潜质的人才,这个平民选秀的方法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赢得大众的青睐,并由此引发更多综艺节目效仿,如《星光大道》、《梦想中国》等。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选秀传统,著名红学研究家刘心武曾说:《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也是超女,热衷宫廷选秀。以薛宝钗从年龄到才学再到容貌都是有资格参加选秀女的是个“超女”。那时候的“超女”主要从官员的女子中选出,目的保护贵族的特权,要求该女子有较好的容貌文采书画等,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对“超女”美的追求文化符号与标准。

随着在电视节目发展中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电视“真人秀”节目“不务正业”“旁门左道”,降低传统节目严肃效果。所以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长期未得到发展,随着国内大众传播的提升,人们审美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专业人士发现在大众传播中“无论赛事多专业,最终要落在观众这个终端“超女”节目正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个终端从中得到启发,并使得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发展,“超女”的出现也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二)“超女”节目在本土电视选秀节目迅速发展原因

任何一种文化火爆的形成都有其背后的成因,都有其形成热点的必然性。“超女”节目成为热点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包括其经济利益的驱动。如:1、超级女声节目本身更象一部悬疑电视剧;2、超女粉丝也非常强大;3、改变以往“自买自夸”形式,体现一种的亲民,零距离的效果;4、活动独特的整合营销方式,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本土电视选秀节目“超女”节目品牌文化

中国电视真人秀“超级女声”和“超级女生”虽一字之差但体现了节目的创意点。很久以来,娱乐电视节目大多采用了自给自足封闭生产方式,很多电视节目没有在市场获利而在超级女声品牌形成、盛行的同时,一条巨大产业经济链条也悄然形成。“超女”也成了一个品牌文化的象征,蒙牛已通过赞助超女活动和借助超级女生们喊出的“酸酸甜甜”的口号,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超女与蒙牛的品牌组合,实现了双赢。

“超级女声”开创了娱乐事业新时代,美国一期的《时代周刊》,超女冠军李宇春赫然出现在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在文中表示:《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代表着一种民主运作的模式,由观众自己选出心中的偶像,挑战了中国传统的规范,在中国来说很不容易。在“超女”的品牌文化中如“PK”“玉米”“宇迷”等都形成了流行的文化用语,可见超女的品牌效应。

二、中国电视真人秀艺术节目——“超女”节目的互动传播表现形式分析

“超女”节目表现出一种超强的互动参与性,这是大众文化内在体现。所谓大众文化,即大众参与的文化。由“超女”节目进而产生了许多其他电视选秀娱乐节目,同时通过现代传媒手段与品牌的包装增加了受众对品牌的记忆度和关注度。

(一)本土电视选秀节目节目种类

由于湖南卫视“超女”节目的火爆,引起国内荧屏“选秀”愈演愈烈,《超级快女》、《超级巨声》、《星光大道》、《梦想中国》、《红楼梦中人》等等,选秀活动花样百出。让普通人走到央视舞台上来,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本土电视选秀节目——“超女”节目效果形式表现

具有美丽的嗓音并不代表能被观众喜欢成为超女,还应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内在气质。改变一种“王婆卖瓜”的一种自夸式的表达,“精英”在这里往往形成另类。除了节目现场选手与评委的互动外,还在如下活动宣传把节目推向高潮:1.立体化传播:循环播放的“超女”宣传片,强刺激深化了观众对“超女”品牌的识忆度和关注度。2.完整、系统的整体形象包装方案:超级女声的形象CIS设计;视觉:品牌标志,理念:想唱就唱。3.强劲的整合营销推广体系,与蒙牛的结合全国巡演等活动的策划宣传。

三、“超女”现象与大众文化文化互动审美传播研究

对于“超女”现象,体现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庶民文化和草根阶层的胜利,而超女是标志性的事件,是大众文化的崛起。“超女”节目也有创新精神,强调了互动性,而作为大众娱乐节目传播时也需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提升“超女”节目品位,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超女”现象代表大众文化和时代内涵

超级女声经过主办方的精心策划、观众的广泛参与以及媒体的炒作,"超女"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有人说“超级女声”属于大众文化,由于它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大众传媒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无论娱乐节目多么精彩最终会落在大众这个终端。“超女”作为特定的文化符号,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大众流行语形成特定的大众流行文化。

(二)“超女”节目与社会审美文化分析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大众参与主要包括调动大众参与、全民参与、电视海选、淘汰赛、电视直播、短信投票、开发优胜者。“超女”这一节目的平民性,使它成为大众文化再好不过的表现形式,从而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表达审美需求的平台。

审美表现体现“中性美”,这些更像男孩子的女孩们身上所具备的双性气质颠覆了一直以来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李宇春的走红,使得很多人认为超级女声生产的是中性女星,都有点不女人的味道。在“超女”节目中出现的这种两性模糊化现象可以说是对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颠覆与突破。

(三)中国电视真人秀“超女”节目与大众文化品位分析

当中国电视真人秀“超女”节目闯入人们的生活,不可避免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大众文化具民主多元化贴近老百姓生活。但平民化并不意味品位不高。我们习惯将古典音乐称为“传统”音乐。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广为传唱的流行音乐中其实非常注意对文化元素的吸收,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了传统文化特色的流行音乐会增添其文化品味。包括周杰伦的《七里香》、《菊花台》,像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都是很好地结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元素。要提升“超女”文化品位我们所提倡复兴传统文化不是盲目地重复以前,而是要振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要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并由等级文化走向大众文化。但在思想内容方面“超女”节目品位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如:平民选“秀”不应以选手“出丑”的节目吸引眼球,也不宜以拜金文化为节目主题。而在节目内容表现上也不是简单复制西方而须立足中国的文化土壤。

总之,如果我们能很好将中国电视“真人秀”艺术节目品牌与本土传统文化作适当结合,调整好节目的创新形式及文化品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选秀节目创新之门将会被打开,并会有成千上万的成功优秀的选秀节目涌出,而不再是“层次不高的娱乐化”现象。这将会使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未来世界市场中占据强有力的位置,对弘扬中国本土文化也起着推动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选秀节目才能更好地引导大众审美观,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电视“真人秀”艺术节目在大众审美文化中积极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式宪.“选秀”狂欢与电视人文生态环境之忧思[J].艺术评论,2007(11)

[2]谢耘耕,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J].新闻界,2006(02)

电视栏目的本土化发展 篇12

《舞动奇迹》的市场全球化定位

定位全球化——全球化的观众视野。节目要有市场,就要考虑受众的欣赏需求,亦即找准与受众需求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实现节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一个节目是面向本地观众,还是面向地区外的观众,或者是全球的观众,这是电视营销首先必须考虑的“空间市场”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媒体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电视媒体本身,全球化视野和全球性的市场定位已经成为关系二者生死存亡的大前提。尤其对于一个省级频道的娱乐类节目而言,《舞动奇迹》前有《舞林大会》、《舞状元》等知名舞蹈选秀节目的正面竞争,后有《我型我秀》、《棒棒堂》等新兴全景类真人秀节目的“追击”,在此态势之下,《舞动奇迹》开始走国际化路线,将全球观众纳入节目的收视范围,无疑是最明智的竞争策略。

首先,以《舞动奇迹》为载体,湖南卫视和香港最大的电视机构——无线电视台(以下简称TVB)实现了跨区域合作。这一合作项目的意义不只在于开了内地省级卫视与香港电视台共同举办娱乐节目的先河,更重要的是,通过两个电视机构的跨区合作,产生了由双方媒介资源整合互补带来的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赢取了收视人群,增强了观众到达率、覆盖面和影响力。

由于TVB拥有国际性的节目销售渠道,湖南卫视凭借一个双方共同制作电视节目的机会,便将一个区域性节目扩大成为国际性、全球化的娱乐节目,其进军全球华人节目市场的效果可谓“四两拨千斤”。

为了跳出“区域思维”,增强节目内部的张力和可看性,与香港派出“清一色”的本土演员不同,湖南卫视则精心选择了一支由法国、泰国、韩国等各国明星组成的比赛队伍。多国艺人的加盟,更加明确表达了该节目走向国际市场的意愿。

包装全球化——立体式的商业营销。《舞动奇迹》第二季采用了与第一季完全不同的包装手法和宣传手段,达到了立体式商业营销效果,给该节目再次打上了全球化的印记。

该节目的启动仪式在电视和网络上同步直播,明星们在著名门户网站上开设博客专区,十大城市还同步推出大型户外舞蹈选秀活动,这些宣传活动的每一次亮相都直接扩大了该节目品牌的知名度。电视媒体的宣传推广,平面、网络、手机等媒体立体式跟进,多类型的媒体多角度宣传形成了立体式的营销效果,超越了传统的宣传手段,不断丰富着节目的层次,有效拓展了节目外延和公众影响力。

节目的外部包装是吸引眼球的第一步,真正能抓住观众注意力的还是节目内部的各个元素。为瞄准国际市场,该节目的各元素也处处体现国际化。从中国民间舞到韩国民族舞、印度风情舞,从国际标准舞到爵士舞、踢踏舞,节目舞蹈将全世界最风靡的类型尽揽其中,看得国人眼花缭乱之余,又能吸引广泛的国际观众。而充满巧思的舞蹈编排、人性化的舞蹈主题、绚烂的灯光和服装及演员造型,充满时尚动感和现代气息,又保证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全球市场的普适性。

表述方式的全球化——娱乐和商业的节目特色。市场决定节目的运行轨迹和方式。《舞动奇迹》采用直播的竞赛形式,增强了节目的悬念和张力,加强了节目的娱乐效果和观众参与互动性。湖南卫视大量起用外籍明星、体育明星的做法,在为节目增加新鲜感、注入娱乐因子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商业品质。

为表达商业性诉求,提高收视率,该节目还注意创造一些潮流词汇,设置短信互动平台,并聘请明星评委,获得了广告商和观众的双重认同。

同时,为唤起全球观众普适的商业文化认同感,该节目还贴上了人文关怀和爱心标签。与第一季的“慈善”主题相呼应,推出了一系列奋斗励志、爱情亲情、抗震救灾、白领生活等不同的节目主题,传达了媒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电视节目的商业营销策略

引入风险共担机制。媒介的最大影响往往来自规模效应。通过多机构、多地区或多国的合作及融资,实现演员、制作人员、销售渠道等多种资源的相互补充,共担投入风险,共享版权收益,是实现规模效应,提升电视节目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在巨额投资的电影制作和发行领域,我国早已引入了风险共担机制,实现了多方合作投资制作、共同分担风险并分享投资收益的局面。而目前的电视媒体合作仍是机构间的临时合作,未建立起基于对某个节目的长期经营和品牌战略发展的紧密合作机制。临时合作较为松散,不容易突出节目的独特风格,培养节目的目标观众群,难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市场青睐。

而反观《舞动奇迹》的成功运作就不难发现,两个电视机构以创造节目品牌为载体,以创造序列式的品牌节目为目标,以实现市场最大化为诉求,引入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机制,实现了国际、国内市场的双赢。

具体到实际节目营销,首先,在节目的设计和创作上应有意识地考虑欧美、亚洲其他国家电视观众的消费需求,从节目创意、题材风格、人物造型,到舞美设计、主持风格和片花剪辑处处体现出节目的跨文化传播特质。其次,节目应采用国际化的营销模式,通过植入式广告、音像版权、序列节目开发等营销因素,降低对单一区域收视率的依赖性,增加节目输出的商业收入。

建立品牌节目输出机制。电视产业的兴旺和持久发展,需要建立品牌节目输出机制,建立全球性的电视节目销售网络。电视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核心产品,这一机制的形成首先依赖于在制作电视节目时,以增强节目的输出和销售能力为前提,即提高电视创作内容的质量。一味地强调电视节目的商业性,容易导致电视制作的简单化、内容的贫乏化、低俗化等弊端,因此提升节目的盈利能力,在电视制作时应努力贯彻精品战略。在实现节目输出时,必须强调品牌节目的输出。

如何保证持续不断地实现由高收视和节目输出带来的广告效益,一方面,作为“大众文化市场核心媒介”(1)地位的电视,唯有在树立节目品牌、提升节目品质、创新节目形象、打造节目独特风格上下工夫,生产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并建立起节目远期发展和长期经营的品牌意识;而另一方面,在媒介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和丰富销售手段,包括与兄弟机构互惠合作等。

“现今国内比较成熟的节目都是全国大市场支撑的大节目,其品牌影响力也都是全国性的,或者至少是区域性的,其广告商的投放也大多是全国的目标市场,所以真人秀节目要在商业上成功运作起来,还必须形成节目规模、形成品牌传播。”(2)实际上,真正的商业运作和品牌创建,不仅是赢得国内市场的策略,也是形成版权输出,以带动广告商跟进的法宝。

健全消费环境监测机制。多元化的投资、优秀的制作团队和全球性的销售渠道都为电视节目的营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准确的受众定位却是节目成功营销的前提条件。电视节目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是被观众消费,健全节目消费环境监测机制有利于上述策略的有效实现。消费环境监测机制包含收视对象的调查和反馈、同行或同类节目的制播及收视状况、国内外同类节目的市场情况以及社会文化消费氛围的异动情况等。对这些情况的跟踪研究,是对节目制作进行校正、提升节目品质,进而提高节目市场盈利能力的普遍认可,不仅在于上述项目的调查应该是长期性和常规性的。

一档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不仅在于它所具有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外部形态,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所蕴涵的丰富内容能完成对大众精神的导向。在凸显娱乐功能和商业功能的同时,其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也能得到张扬和实现。归根到底,只有在节目内容上契合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精神的追求,才能真正树立电视节目品牌,实现成功的电视节目营销。

上一篇: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下一篇:序号标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