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2024-07-18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精选12篇)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1

1 前言

随着智慧广电建设、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 在融合媒体发展的背景下, 广电行业不仅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 未来更应成为社会的信息中心枢纽之一, 成为家庭的媒体和信息的智能中心。面对人民群众对获取信息的方式手段的变化, 广电应加快构建支撑融合媒体发展的新型广播电视网络, 形成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条件。

因此, 建设高带宽、高可靠性、可运营管理、具备多种业务综合承载能力和扩展性的广播电视网络, 实现对现有广电有线、无线的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及内容资源的智能管理以及多种业务和应用的接入, 完成广电业务从单一单向传播形态向全媒体、全业务、全功能的转变, 是广电行业向融合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广播电视网络的业务承载需求

未来的广播电视网络应能支撑全业务运营, 融合网的业务承载将基于传统广播电视音视频业务, 并面向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及用户终端的跨网联动, 积极拓展广播电视新业务和新服务, 具体需承载的业务如图1 所示。

(1)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构建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传播方式和手段, 推动形成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2) 实现有线业务无线化

基于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资源构建无线双向网, 推动传统有线广播电视业务向无线领域延伸。打通有线、无线传输通道, 构建二者在系统架构、业务部署、内容传输及呈现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 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互动电视、融合通信等业务的有线无线一体化承载。

(3) 打造传统广播电视的双向化和交互化

通过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构建数据回传通道, 解决目前有线电视和无线广播电视的双向化问题, 实现内容资源在异构网络前端、平台和终端上的协同关联, 推动传统单向广播电视业务向双向化、交互化业务演进。

(4) 丰富广播电视的展现形式和呈现手段

基于融合网, 丰富广播电视的展现形式和呈现手段。在室外, 借助于无线广播网和无线双向网实现广播电视、互动电视内容的无线化和移动化承载, 保证用户随时随地地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在室内, 通过多屏业务实现多样化内容服务在电视、手机和平板等媒体终端间的互动和传播。

(5) 助力行业信息化应用

依托互联互通、宽带交互、天地一体、智能协同覆盖、可管可控的特点和优势, 广播电视融合网可以实现跨行业服务, 通过和重大行业需求结合, 应用IPv6、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 提供应急系统、行业专网等业务服务, 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广播电视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支撑广播电视融合网业务的发展。

3 广播电视网络的承载网络需求

3.1 以IP技术为基础构建广播电视网络

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电信、互联网、广电网络等多种网络的融合是未来网络架构的主流发展趋势, IP技术使得信息汇集和现有网络整合成为可能。采用IP网构架的有线电视数据网具备高传输带宽、通道的双向性, 协议的统一性和流量的不对称性和对多点组播协议等特点, 可以完成视音频信号的传送, 实现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 它在支持双向网络, 开展VOD等双向业务的时候就有极大的优势。

基于IP的广播电视网络具备以下特点。

(1) 标准化和开放性

基于IP的广播电视网络在开放的架构和标准的协议之上, 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 符合国标及广电总局制定的相关行业标准。

(2) 安全性和可靠性

广播电视网络在考虑技术先进性的同时, 还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及维护等方面重点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按照全网数字电视l P平台规划, 系统设计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2 以有线、无线融合构建广播电视网络

广播电视网络将以有线、无线、卫星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的多种广播电视网络为承载, 面向广电网络一体化业务需求, 实现有线无线融合接入, 合理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无线广播网、无线宽带数据网的优势互补, 从而实现广播电视网向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演进。

在传输方式上, 广播电视网络将通过有线无线融合接入,实现有线无线卫星综合承载, 构建全方位立体的承载网络;在协同机制上, 实现天地一体服务保障;在业务服务上, 实现个人、家庭、车载、楼宇、户外等多场景覆盖, 提供涵盖“电视、宽带、通信、物联网”等服务的综合业务;在功能支撑上, 支持以广播、组播、单播等形式实现不同类型的广播业务;在覆盖范围上, 通过有线无线卫星传输网络的智能协同覆盖, 实现农村、山区、海岛等传统技术不易建设地区的广域覆盖, 以及城市小区的热点覆盖;在系统容量上, 支持热点地区和非热点地区多用户多业务流混合传输模式, 解决在数据传输方面的瓶颈效应;在发展模式上, 立足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 面向宽带通信领域和物联网领域, 为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宽带的平台, 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广电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创新现代传播模式。

4广播电视网络逻辑架构

从网络功能纵向分层的观点来看, 根据不同的功能可将网络分解成4个功能层面, 如图2所示。

(1) 业务和内容层

处理业务逻辑, 其功能包括业务逻辑、业务管理 (认证、鉴权、计费) 和地址解析, 且通过使用基于标准的协议或接口来接入广电业务内容。

(2) 控制层

负责业务逻辑控制, 并指示传送层建立合适的承载连接, 控制层需要支持众多的协议接口, 以实现与不同类型网络的互通。

(3) 传送层

NGB的承载网络, 负责建立和管理承载连接, 并对这些连接进行传送执行用以响应控制层的控制命令。

(4) 边缘接入层

由各类媒体网关和媒体设备组成, 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至网络, 并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分组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 用户终端在接收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也能享受双向互动、随时随地接入的互联网业务和双向通信服务。

5广播电视网络物理架构

5.1网络总体架构及特点分析

如图3所示, 广播电视网络将以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为物理传输网络, 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将是有线电视网、无线广播网、卫星广播网、无线广播电视双向交互网的有机结合, 四张网络通过重叠互补实现室内室外全覆盖, 形成广电特色的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的广播电视网络。无线广播电视双向交互网面向未来的双向、交互、移动的融合媒体需求, 连接传统的隔离的广播网络, 形成融合覆盖、业务协同的广播电视网络。

融合网络的建设应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无线广播网、卫星广播网、无线广播电视双向交互网和各自的优势, 合理分布, 达到用尽量少的投资实现尽量好的覆盖效果。

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中无线双向网络有无线双向网和自适应Wi-Fi两种技术方式。

5.2无线双向网

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络考虑了广播电视特定的信道划分方式, 广播/组播为主的业务应用, 低频段部署对终端天线数量的限制等因素。基于这些考虑, 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基于广播电视频率划分的8MHz的系统带宽利用方案、灵活的广播/组播方案、提供相比于OFDMA更高频谱效率的多址方式、面向视频传输更有效率的调制方式。

5.3广电自适应Wi-Fi技术

广电自适应Wi-Fi无线网络是融合网技术体系中的一部分, 是广播电视为充分开发频谱资源在Wi-Fi技术领域的有益探索。广播电视自适应Wi-Fi网将采用认知无线电 (cognitive radio) 技术, 在UHF频段内, 无线收发系统可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 动态辨识、感知并自我调整收发参数, 以优化通讯效果。收发参数包括发射频率、信道带宽、发射功率、调制方式、动态自适应编码等。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可以采用主从方式或网状网方式, 网络部署快捷简单。

6 广播电视网络的特点

广播电视网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支持广电业务聚合和新媒体业务的融合

融合网的业务承载将基于传统广播电视音视频业务, 并面向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及用户终端的跨网联动, 积极拓展广播电视新业务和新服务。

(2) 延伸传统广播电视的覆盖

融合网构建了广电无线双向网, 推动传统单向广播电视业务向双向化、交互化业务, 通过打通有线、无线传输通道, 构建二者在系统架构、业务部署、内容传输及呈现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 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互动电视、融合通信等业务的有线无线一体化承载。

(3) 采用基于IP协议的分组传输模式

广播电视网络采用基于IP协议的分组传输模式, 有别于传统的基于TS流的传输网络, 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适配性, 并与其他控制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特性。易于与其它异构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对于多种业务的兼容性和多种终端的适配性能较好。

(4) 可管、可控、可信

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管理平台具备对有线无线融合网络的安全管控, 对网络中内容安全和内容运营进行监测和管理, 确保网络可管理、可控制、可信任。

(5) 鲁棒、灵活、易扩展的网络架构

广播电视融合网提供了鲁棒、灵活、易扩展的网络架构, 具有自组织、自愈合的能力, 可为用户选择最优的接入方式并提供随时随地、统一的融合媒体业务。

7 结语

广播电视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需结合广电自身特点伴随技术演进不断创新, 为广电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需要结合广电视频业务传输的主要特点, 并考虑增值业务发展的需要, 采取扁平化逻辑架构, 根据广电自身用户发展规划建设一个可靠、灵活、满足业务发展的数据网。

摘要: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网络的业务承载需求和承载网络需求, 总结了数据网的逻辑架构和物理网络架构, 介绍了数据网的特点, 并对广播电视网络在未来广电业务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融合,架构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2

4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电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广播电视更加繁荣,发展更迅速,使得广播电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一定程度的停滞,但是实际上,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势必将融合在一起,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并且不可替代,通过两者优势的相互学习与融合,能够使其未来电视在发展中,更加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广泛性以及创新性,也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参考文献:

[1]吕艳萍.网络电视发展与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7):68-69.

[2]马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重要性和发展策略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13):74.

[3]陈廷燕.传统电视媒体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数码世界,2015(3):31-32.

[4]王崇鲁.三网融合时代网络视频网站的生存发展之道[J].移动通信,2011(7):69-72.

[5]李文清.电视受众行为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8):226-227.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3

摘要: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更加积极的去开拓全新的媒体阵地,同时这也成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因为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技术在電台电视台的发展中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需要集中力量去做好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的推广工作。

关键词: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发展

加大广播电视的发展力度,积极的创建新媒体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广电总局认真贯彻相关的重点工作内容,当前是一个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所以这也成为了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员,成为了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之内不同电台和电视一定要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1、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得到了非常全面的发展,网络新媒体对报刊媒体产生了非常大的挑战,同时在传统电台、电视台也逐渐的渗透和深入。电台电视台广告收入和各种有关业务的收入一直都处在提升的状态当中,但是因为新媒体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加快网络广播电视的发展也成为了新媒体发展中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1.1传统广播电视销售网络媒体分流的影响比较大,同时,网络音频视频内容消费日益上升

我国宽带网民数量已经逼近2亿,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有线电视用户的数量,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已经达到了70%,这也就意味着电视传递信息的功能在网民当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网民的上网高峰期通常集中在20点—22点,和电视观看的黄金时段是一致的。尤其是网民对网络音乐和网络影视功能的使用增长速度非常的明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给电台电视台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2传统的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增长速度减缓,而网络媒体广告收入不断增长

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一直一来都是媒体广告市场上的两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最近几年,互联网等新媒体在不断的发展,这样也就使得我国的广告市场格局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变化,网络广告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省级电视台广告的年收入,报纸广告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互联网的严重冲击,其增长的态势一直都不是非常的明显。广告系统的广告收入虽然一直处在增长的状态当中,但是其增长的比例已经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1.3传统广播电视收视效果评估方式网络受众分析方式的影响较大

收视率是电视效果评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它也是电视广告投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传统手中调查分析得到流程就是采用人口统计学的原则对人群进行抽样处理,同时还要对样本进行访问和调查处理,将媒体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处理,对样本中的受众数量级资料进行全面的计算,此外还要将计算的最终结果做外摊处理,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所有人群的基本状况广告也被认为是具和媒体一样具有收视率的内容,但是在新媒体消费当中,很多的信息被自动的记录在了电脑硬盘上面,不需要消费者特殊记忆,也不需要采用抽样调查的防晒就能获得用户的详细消费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现状和问题

2.1.电台电视台对网络广播电视重视不够

电台电视台开办的音视频网站之所以整体实力偏弱,主要在于网络广播电视得不到电台电视台领导的重视。目前,除中央三台和个别省级广电机构外,全国大多数电台、电视台还没有将网络广播电视纳入台里的发展规划。因而以下情况普遍存在:网站地位不高,仅是台内总编室、技术部门、广告中心或节目部的下属机构,缺乏相对独立运作的条件;人财物投入不足,网站人数很少,年投入仅够日常运行,网站设施落后;网站内部缺少激励机制,新业务开拓和市场运营动力明显不足;媒体内部网站技术和编辑部门大多分设,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合作困难,频率、频道各自为政,节目资源流失严重,新业务整合难以推进等。这些都直接导致电台电视台网站音视频业务的发展受阻。

2.2.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运营力不足

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网络广播电视影响力偏弱,还与电台电视台运营网络广播电视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具体表现在:对专门针对信息网络的节目内容制作能力不强,通常也不善于对传统节目进行适合网络化呈现和传播的二次处理;对用户的把握能力不强,缺乏对用户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也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处理,导致传统媒体网站对用户的吸引力较小,流量普遍较低;市场推广能力不强,缺乏对多种营销手段的综合使用能力;缺乏盈利模式和手段,目前传统媒体网站很少能实现自负盈亏,缺乏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当前多数网络媒体的差异化创新业务都来自商业网站。长期事业体制导致市场意识缺失、缺乏相关动力机制等等,是造成广电市场运作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所在。

3、关于促进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认识水平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认识水平,是当前促进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首要任务。应综合利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会议、培训班、下发文件等多种形式,宣传网络广播电视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优势和不足等,使各级电台电视台领导充分认识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紧迫性和长期性,主动将其纳入电台电视台的发展规划中。

3.2.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主管部门应组织制定全国网络广播电视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制定资金扶持政策和各种优惠政策,指导和推动全国网络广播电视的发展。应加大对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等重点音视频网站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央视国际网络组建“网络视频联盟”、中国广播网组建“网络广播联盟”和“高校网络电台联盟”,实现全国特色音视频资源的纵向整合。加强对地方音视频网站建设投入,推动省级广播电视网站向各省(市、区)音视频门户网站发展,并力争成为当地多媒体门户网站;推动地(市)级广播电视网站向地方特色网站发展,对中央和省级音视频门户网站形成有益补充。

3.3.理顷运营体制,实施市场动作

加强内部结构调整,成立直属于台的网络广播电视运营新机构;对于已成规模的广播电视网站,应提升级别。实行资源整合,将台里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务整合在一起,避免频率、频道、栏目、部门各自为政,造成节目资源流失;技术与编辑部门的资源也应整合,确定需要分设的应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对有条件的广播电视网站应推行公司化转制,实施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决策流程的改革和优化,将其逐步塑造成新型市场主体。

4、结语

当前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而这会对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的去发展网络广播电视,这样也就为广播电视日后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紫鸣.网络播客与传统电视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4

1 背景

1.1 专项工程的建设内容

2014年10月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以下简称“总局”) 开始全面启动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 (以下简称“专项工程”) , 该专项工程任务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无线电视数字化建设, 在全国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的2572个广播电视发射台站, 以及现有条件成熟的545个乡镇补点台站, 采用2个频道, 6230部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 基于卫星链路构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 并更新改造节目源、天馈线、塔桅、防雷接地、空调、供配电等配套系统, 在全国实现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无线数字全覆盖的目标, 投资约41.61亿元;二是启动数字音频广播覆盖试点, 在地级以上城市以及10千瓦大功率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的330座调频广播发射台, 各新增1部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发射机, 并更新改造节目源、天馈线、塔桅、防雷接地、空调、供配电等配套系统, 在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套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的目标, 投资约5.95亿元。总计建设资金约47.56亿元。

1.2 工程进展分析

自该专项工程启动以来,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一组织和部署下, 已经完成如下工作:

1.为每个省局制定了频率规划方案, 为每部发射机指配了频率、功率等级等相关技术参数;

2.在实验室、现场开展了基于卫星链路构建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系统的技术试验, 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3.制定了总体技术方案, 为该工程的实施, 提出了总体技术框架、技术线路;

4.完成了数字电视广播发射系统和卫星信号源接收设备的招标采购。

对于基于卫星链路构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 本质上还是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 卫星链路仅仅作为其传输分配网络的一种形式, 因此在下一步工程实施中, 主要还是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的建设。

但是总体技术方案仅仅提供了技术框架和技术路线;频率规划仅仅解决了频率指配的问题, 从频率兼容的角度为每部发射机寻找一个适用的频率资源, 这两个方案无法指导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如何建设, 也无法获知网络建设后的预期覆盖效果。因此, 各省局仍需在总体技术方案的指导下, 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本省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案, 为下一步的工程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1.3 该项工程特点

在4月底总局科技司组织召开的该专项工程技术工作会议上, 王效杰司长深刻地阐述了该项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是无线广播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战略转型;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我们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可谓中央高度重视、财政高度支持, 全球高度关注。

如图1所示, 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总体架构, 可知:第一:视音频信源编码采用我国自主创新的AVS+和DRA;第二, 以卫星链路作为传输分配网络的主要形式;第三, 对卫星链路进行加密传输, 对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进行清流播放, 信号在传输分配过程中进行了加、解扰的处理;第四, 基于卫星链路构建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覆盖网络。

这一技术方案国际无先例, 国内首创。我们通过技术试验, 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但是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批次的单频网适配器、激励器、卫星接收机在工程实践中的良好匹配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因此在技术新、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的这样一个重大专项工程中, 我们更需要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工作, 更需要规范、谨慎, 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推进中不可预见的技术风险。

2 网络规划的重要性

2.1 多频网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有多频网和单频网两种形式, 对于多频网来说, 主要考虑的是其频率兼容和覆盖问题。在已有的频率规划方案中, 解决了频率兼容的问题, 接下来主要考虑的是其覆盖问题。

如图2所示:为某发射台站覆盖效果的理论分析图,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接收场强, 发射天线是四层四面的全向天线, 但是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 其覆盖效果图不是规则全向的, 而是不规则的, 其覆盖边缘很难界定。而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与模拟信号最大的一个不同, 即“峭壁效应”, 从良好接收到无法正常接收瞬间所致, 而导致其覆盖区域必须明确界定。因此, 对多频网来讲, 不仅要考虑频率兼容问题, 还要考虑覆盖问题。

2.2 单频网

对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来讲, 我们首先分析单频网在理想情况下的覆盖效果, 一不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二台址可以按照我们的需求对称布局;三按照单频网的组建要求, 满足同一时间、同一频率、同一比特三大同步要求, 相邻台站间距在PN序列长度要求范围之内组建单频网。

如图3所示, 我们假设单频网中所有发射台站同一高度、同一全向天线、同一有效辐射功率下, 研究不同拓扑结构, 即台址的选择对单频网覆盖效果的影响。左边的图为拓扑结构图, 右边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接收场强, 粉色为可能产生的同频干扰区域, 我们研究了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外一点、三角形外两点不同拓扑结构下的覆盖效果。可以看出, 同等高度、同一全向天线下、同等有效辐射功率, 不同拓扑结构下的覆盖效果完全不同。

如图4所示, 我们同样假设同一高度、同一全向天线、同一有效辐射功率下, 研究不同台站间距对单频网覆盖效果的影响。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接收场强, 粉色为可能产生的同频干扰区域。可以看出, 随着台站间距的不断扩大, 单频网的覆盖效果完全不同。

如图5所示, 我们假设同一高度、同一全向天线, 同一天线增益和馈线损耗, 不同发射功率对单频网覆盖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 不同拓扑结构下, 调整不同发射台站的发射功率, 覆盖效果完全不同。

以上研究结果, 均是在理想情况下的研究, 而地形、地貌是影响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 我们下面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如图6所示, 三个发射台站呈一字形拓扑结构组建单频网, 根据实地勘察结果, 三个发射台站可以同等功率均为1000w、天线场形可以同为四层四面全向。图6是单频网的覆盖效果仿真分析图,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接收场强, 可以获知, 从接收场强需求的角度来讲, 可以完全实现良好覆盖。图7是该单频网的同频干扰分析结果,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时延差, 同时可以看到, 该单频网产生了严重的同频干扰现象。

即我们在工程实施之前, 通过网络规划分析, 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三个台站组建单频网, 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 产生同频干扰现象的可能性, 同频干扰现象处于单频网中的大概位置。而如果我们不进行网络规划分析, 根据实地勘察结果, 直接对该三个台站进行工程实施, 而在实测之后发现这些区域, 客观测试接收场强很高, 但是主观无法正常接收, 即这些区域无法通过增补发射台站来解决,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功率等级、天线场形等技术参数确定的情况下, 在工程实施之后还有无解决的可能, 即便可以解决, 在返工解决期间, 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因此, 在单频网中, 除了频率兼容、覆盖问题以外, 最主要的是单频网网内的自我干扰问题, 在工程实施中, 根据实地勘察结果, 按照单频网的组建要求, 发射端满足三大同步要求, 网内相邻台站间距满足PN序列长度要求, 依然存在出现同频干扰现象的可能性。

对单频网来讲, 在工程调试中有两大调试难点:从发射端来讲, 一是信号从复用器输出、经单频网适配器、进入传输分配网络通过不同路径肯定不能同时到达各个发射台站, 首先得解决单频网的三大同步问题;二是从接收端来讲, 解决单频网重叠区域的良好覆盖问题, 而重叠区域的良好覆盖, 离不开网络的规划、仿真、分析、优化, 因此三大同步要求以及网络规划优化, 才能确保预期目标的理想覆盖。

2.3 网络规划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网络规划, 是在频率规划的基础上, 通过调整功率、台址、天线场形等技术参数, 解决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的覆盖问题, 实现现有条件下的最优覆盖。它是我们后续工程实施的依据, 是工程验收测试的依据, 为我们测试路线的规划、测试抽样点的密集性选择、覆盖边缘的界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参考, 只有做好网络规划, 我们在工程实施中才能做到统筹规划、胸有成竹。

3 网络规划的实现

3.1 规划流程

如图8所示, 为网络规划流程, 首先是明确需求, 需求分析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业务需求, 例如该专项工程中:采用2个频道, 12套标清节目播出, 固定接收方式, 视音频信源编码方式为AVS+和DRA;二是覆盖需求, 即明确该台站的目标覆盖区域;根据需求分析结果, 我们选定工作模式;根据选定的工作模式, 我们确定接收门限的设置;第二步为台站勘察, 对拟建台站资源进行实地勘察, 主要包含地理位置经纬度信息、海拔高度、天线高度、节目引源、机房电力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机柜的位置、天线新建还是旧发射天线改造还是跟模拟天线共用等相关基础数据;同时完成该发射台站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从而为本台站选用适合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第三步, 规划优化阶段, 通过对多频网进行覆盖效果分析, 对单频网进行覆盖效果、网内同频干扰分析, 结合本台站的覆盖目标, 对各个台站的功率、天线不断优化、调整, 完成覆盖网络的最佳规划, 最后完成网络规划方案。

3.2 规划工具

网络规划离不开专业的仿真规划软件, 更离不开包含地形、地貌等信息的高精度地图数据、以及科学的仿真规划分析方法。一方面, 对于点对面的覆盖效果分析, 难以手动计算, 需要借助专业的仿真规划软件;更不能忽略地形地貌对覆盖效果的影响;同时在具备软件工具和地图数据的基础上, 更需要科学的分析方法和丰富的优化经验。

3.3 规划方法

网络规划优化的方法有很多种, 核心思想一是减小多径信号的时延差, 二是扩大多径信号的强度差;在这个指导思想下,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功率、调整天线场形、天下下倾、增补发射台站、调整静态延时等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的方法来完成网络优化工作。

对于调整静态延时这一手段, 需谨慎采用, 它有其自身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不能将其作为常规手段, 因为单频网的干扰分为干扰与被干扰、相互干扰两大类, 而该手段仅适用于干扰与被干扰这一类型, 对于互相干扰这一类型, 无法应用。更不能存有工程实施之前不做网络规划工作, 工程实施之后, 单一地靠调整单频网中发射台站的静态延时来解决单频网同频干扰的错误思想。

3.4 规划结果

结合刚才的实际案例, 我们来看单频网的网络规划结果, 如图9所示, 是网络优化之前的单频网同频干扰分析结果,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时延差。图10是网络优化之后的单频网同频干扰分析结果。通过比对可知, 网络优化效果明显, 通过对单频网采用一种或者多种优化手段, 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消除、转移、降低同频干扰现象, 从而提高单频网的有效覆盖面积, 这就是网络规划的结果

4 结束语

十几年以来, 笔者所在的团队, 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 从工程实践到理论研究, 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契合, 愈发了解到单频网技术的优势, 也愈发理解了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专业性以及工程调试的难度。只有规划设计科学、工程推进严谨、系统调测周密, 才能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系、开放性, 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重大专项工程任务。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5

1数字电视技术与有线电视网络

模拟信号是数字电视技术的前身,这两种技术都和有线电视网络相关联。数字电视技术的作用方式是,首先通过数字分解来转化原信号,然后再传播这些已经分解转化过的数字信号,而还原重组则要等到最后有线电视进行接收的时候再进行。原信号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播放效果会更加令人满意,画面给人的感觉更真实。通过模拟信号技术来拷贝原信号,之后和有线电视直接传输是模拟信号的作用方式。数字电视技术特性:①模拟信号只是拷贝原信号,会给原信号带来损伤,导致有线电视的画面模糊、失真和花屏,数字电视技术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数字电视信号可以将原信号处理转化,使得有线电视信号不至于受到损失,画面效果好。②光纤传输信号。电视信息的承载量可以被光纤扩宽,观众可以享受到的频道数量比以往多,电视的娱乐功效会更高。③可以结合互联网。现如今,有线电视的功能比以往更多。只要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字电视中,就可以使有线电视网络增加视频通话、电子游戏、网上浏览影片等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④电视视听效果得到提升。因为数字电视对信号的加密技术更好,信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观众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视听盛宴。

浅析网络电视台的发展战略 篇6

【关键词】网络电视台 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 三网融合

2009年12月,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上线测试。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借助《非诚勿扰》等强势节目的互动,网站的人气和流量提升显著,全国排名由原来的27000多位飙升到600多位,综合实力已经跃居全国省级广电网站第二位。①借助此良好势头,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于2010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是全国第二家获批并开播的省级网络电视台。江苏组建网络电视台迎合了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上海等地纷纷组建网络电视台。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在各方网络电视台风起云涌之际需要抓住自己的创新点,力求差异化的生存空间。

一、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竞争环境分析

1、内部竞争优势

第一,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内容全面丰富,主要负责互联网视频节目服务,其中包括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转载服务。例如,将江苏的时政新闻栏目放入首页的热点栏目里,方便用户搜索收看。更为细致的是将深受观众喜爱的《孟非读报》环节从《南京零距离》节目中抽出,单独设置专栏。为独爱此环节的观众节省了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的时间,简化了用户在网络视频中的搜索步骤。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不仅提供转载时政新闻的服务,还具备采访权,能够制造原创的新闻节目,这是其独特优势。

第二,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借助江苏广电原有品牌的影响力,承载了文艺、娱乐、科技、财经、体育以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节目制作、汇集、播出服务。例如,2011年3月31日在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上推出《非诚勿扰》“网络抢先看”。网络抢先看的内容与电视播出的节目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再次掀起一股网络收视热潮。以往网络电视台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把电视上有版权的视频节目纹丝不动的搬到互联网上,传播的内容缺乏创新,也没有针对互联网传播的特点调整节目的播放策略。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在实践中弥补了网络节目播放的这一缺口。

第三,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画面质量好,内容更新的速度快。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塔配备了国际先进的视音频解码技术,使得视音频的播放清晰而流畅,独家打造全新的视听平台“幸福TV”。除了先进了技术支撑,还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制作团队。

第四,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是集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为一体的全新播出平台。所有手机用户,都可以选择浏览器直接访问,或下载相应的“无线江苏”手机客户终端,方便快捷的收看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的节目。

2、内部竞争劣势

首先,从受众角度来看,网络电视的受众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较年轻化,并且网络电视需要受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这可能使得网络电视台的受众局限于年轻人范围内。

其次,从市场角度来看,各省级网络电视台趋同化现象严重。如何以独具匠心的内容以及优质的节目资源使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在众多的省级网络电视台中脱颖而出,给受众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品牌印象仍然是有待思考的问题。

第三,从互联网传播特性角度来看,大家热衷网络的原因之一正是网络的互动性传播特征。但是,网络电视在立足于网络的互动传播特性进行内容创作却极其少见。

最后,从盈利模式角度来看,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主要靠网络广告,盈利模式单一。网络电视台的经营一向是网络电视台发展的关键,如何在传统经营模式中开拓出一条创新性、系统化、整合性的经营之路是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有待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3、外部环境机会

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2010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管理规范》、《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等文件,对互联网电视将采取“集成服务+内容服务”的管理模式,分别颁发两类牌照。5月,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开办网络电台、电视台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未经批准,商业网站不得使用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作为机构名称。”②由此可见土豆视频、优酷视频、PPTV网络电视和PPS网络电视等知名的民营视频网站有可能受到广电旗下网络电视台的强烈冲击。

“三网融合”的大趋势。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从2010年开始,我国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到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③网络电视台具有视频内容供应、集成播控,分发传输等综合功能,是可以面向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三个领域的内容聚合和播出平台。“三网融合”的迫切需要促进了网络电视台的建设,网络电视台也进一步推进了三屏合一、三网融合的进程。

宽带的迅速发展促使网络电视和视频网络用户飞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3.88亿,占整体网民的94%,网络视频的使用几乎覆盖所有网民。④视频已经成为网络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拥有巨大的用户群。

4、外部环境威胁

威胁一,来自民营性视频网站。据统计,2009年,我国网络视频广告达10多亿元,主要被优酷、土豆、酷6等民营视频网站所瓜分。⑤大部分用户收看网络视频的渠道仍然以优酷、土豆、PPTV等视频网站居多。

威胁二,央视以及其他省级电视台都在积极组建网络电视台。在网络电视台的设计、播出内容等方面难免趋同,这种同质性容易导致受众对网络电视台产生混淆和模糊感。

优势S1、丰富而有吸引力的节目资源;2、借助江苏电视台原有节目的影响力;3、电视、广播双重视听享受;4、画质好,更新快;5、集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为一体的全新播出平台。

劣势W1、很难吸引原本电视受众中的中老年群体;2、同质化严重;3、缺少互动性节目内容;4、盈利模式存在缺陷。

机会01、国家政策的支持;2、三网融合的趋势;3、已有的网络视频奠定的基础和提供的机会。

威胁T1、民营网络视频;2、央视、其他省级和地方的网络电视台。

二、在SWOT分析指导下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战略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所著《竞争优势》中提出了基于SWOT分析的4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即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WO战略(利用机会,改变劣势)、ST战略(发挥优势,规避风险)、WT战略(克服劣势,规避风险)。⑥

1、SO战略

在国家支持三网融合,促进广电发展网络电视台的大环境下,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要抓住机会和市场,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继续挖掘或创造具有吸引力的节目资源。要针对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制作出符合网络用户需求的视频节目。

2、WO战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媒体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2006年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200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中重点指出要大力发展新媒体,提高重点新闻网站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江苏广电应该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新媒体的要求,制定出新的政策。例如,对相关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思想,转变机制,用市场化手段提升主流媒体网站的实力。

3、ST战略

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的主要竞争者包括民营的商业性视频网站以及其他省市网络电视台。针对民营商业性视频网站,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要积极发挥自己在制作和发布节目方面的优势,利用原有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的影响力,争夺更多的视频话语权。

4、WT战略

网络电视覆盖面有限,且它的受众以年轻人居多。针对受众的特征,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应该深度挖掘满足主体受众需求的节目,同时开发新的用户群体。那么如何吸引他人目光,使其成为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受众呢?笔者认为CNN的做法为此提供了一个范例。“CNN最初的发展理念便是电视新闻的‘窄播+24小时’全新闻频道。CNN完美的结合了有线电视和网络电视。CNN电视节目通过all politics、my CNN两个网站分发的同时也将受众群进行分类,完美的体现了“窄播+24小时”的传播理念”。⑦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可以以此为鉴,在明确受众特征后进行细分,对网络电视台的频道设置和播出模式做出针对受众需要的调整。

此外,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在发展中应当注重新媒体间的融合和经营模式的创新。网络用户进入某一视频的渠道是各不相同的,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必须能够使更多用户通过自己习惯的渠道进入网站。因此,开拓新的渠道,不断增强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①王宏伟,《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N].《新华日报》,2010-12-30

②李岚、罗艳,《广电发展网络视频产业的优劣势分析》[J].《视听界》,2010(2)

③汤健萍,《三网融合背景下重庆网络电视台的构想》[J].《新闻研究导刊》,2010(6)

④谢梦,《“中国网络电视台”开播“国家队”也来抢钱了》[N].《华西都市报》,2009-12-29

⑤殷俊、许林,《国家网络电视台发展新解》[J].《传媒观察》,2010(2)

⑥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⑦文远竹,《浅析我国网络电视台的困境及出路》[J].《电视研究》,2010(12)

(作者: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7

关键词:SDH,DTM,网络

1 引言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体系) , 是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的传输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结构, 包括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 以及相关的同步方法组成的一个技术体制。

SDH采用的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的缩写, N=1, 4, 16, 64) , 最基本的模块为STM-1, 4个STM-1同步复用构成STM-4, 16个STM-1或4个STM-4同步复用构成STM-16。SDH用来承载信息的是一种块状帧结构, 如图1所示, 块状帧由纵向9行和横向270×N列字节组成, 每个字节含8bit。整个帧结构由段开销区、净负荷区和管理单元指针区3部分组成, 其中段开销区主要用于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及指配, 以保证信息能够正常灵活地传送, 管理单元指针用来指示净负荷区域内的信息首字节在STM-N帧内的准确位置, 以便接收时能正确分离净负荷, 净负荷区域用来存放用于信息业务的比特和少量的用于通道维护管理的通道开销字节。

SDH网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 从而简化了信号的互通以及信号的传输、复用、交叉连接等过程。其特殊的复用结构允许现存准同步数字体系、同步数字体系和B-ISDN的信号都能纳入其帧结构中传输。

我国广播影视节目源传输网络大多采用SDH技术组网, 广播影视节目经前端编码复用后输出的ASI流, ASI流码率小于45Mb/s, 码流经过适配器转换为DS3 45Mb/s信号, 三路DS3信号再进行复用为155.520Mb/s信号, 通过SDH传输网STM-1光纤传输。接收端SDH传输网将155.520Mb/s电信号通过解复用器解码出三路DS3信号DS3信号通过适配器转换为DVB-ASI信号, DVB-ASI信号再通过解码器输出数字电视信号, 如图2所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大量节目和覆盖要求, 而且其传输安全可靠, 增值业务的接入也很便捷。

随着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 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速率也有很大的差异, 如HD-SDI信号1.5Gb/s, ASI信号45Mb/s, E1信号2Mb/s, IP信号更是从几kb/s到1Gb/s, 速率的差异导致多类型信号难以适配并通过SDH进行快速有效传输。

并且SDH网络在运行中还存在以下劣势:

(1) 采用DS3传输DVB信号时, 其传输效率仅有76%左右, 传输效率不高;

(2) 业务的开通或调整需要进行业务层设备、传输层设备的网管配置以及业务设备的单机硬件配置, 环节多效率低;

(3) 网络保护采用大量的SNCP保护、复用段环保护及通道环保护, 网络常态或异态时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带宽以保障高等级业务, 业务的安全可靠和带宽利用率形成矛盾。

2 DTM技术

DTM (Dynamic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是由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于2001年发布的一个光传输网络技术标准, 它是时分复用技术和电路交换网络技术结合而成的, 主要是针对下一代电信网 (NGN) 中实时内容的爆炸性增长, 为实时视频业务提供Qo S担保而设计的, 它也可用于基于包交换业务。采用该项技术可组成专业媒体网络、移动电视网络、数字地面电视网络、内容分发网络和面向消费者网络, 也是实现三网合一的强大武器。

DTM通过强调简化和避免过多计算的排队、缓冲和控制机制来充分利用光纤几乎无限的传送容量。它利用了诸如低传播时延、动态带宽分配、信道间的全业务隔离、可升级的高速传输等多种特性实现这一技术。即使在大规模网络中DTM也能保证很高的传输质量, 而且特别适于密集波分复用 (DWDM) 的基础网络。DTM可在单一的综合网络中同时满足诸如视频、IP、PDH等不同类型的传输要求。为了优化带宽的使用, 可以512kb/s为单位根据要求配置透明信道直至光纤的总容量。由于DTM可保证以广播级和演播室级质量进行实时视频传输, 因此DTM设备已在现有的商用网中得到应用。目前其物理接口的速度已高达40Gb/s。

DTM分为业务层、DTM层和网络层。其中业务层可接入视频、音频、IP数据等;DTM层是将传输数据以最小512kb/s为单元分片进行传输;网络层可适配对接PDH、SDH、IP网络等。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3 基于DTM技术组网特性

采用DTM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组网方式, 如星形网、环网、网状网。下面以网状网为例, 介绍DTM组网的快速预案与恢复机制、1+1通道保护机制的实现。

3.1 快速预案与恢复机制

快速预案与恢复机制主要技术措施有:

(1) 采用最短路径机制的端到端预案;

(2) 不需IGMP的稳定架构和可扩展的组播服务构建;

(3) 回溯功能;

(4) 自动恢复;

(5) 在线或预设恢复机制;

(6) 首先保护优先级高的通道。

如图4 (1) 所示, 建立一条由A至F的网络, 数据节点通路为A→B→C→D→E→F, 如果节点C与节点D之间通路中断, 网络会自动进行新路由的选择, 并保证传输路径最短;如图4 (2) 所示, 数据节点通路变为A→B→C→G→H→I→E→F, 迅速恢复传输。

3.2 1+1通道保护

1+1通道保护机制主要技术措施有:

(1) 所有服务均可设置为1+1保护;

(2) 保证独立的物理通道;

(3) 在接受板上具有本地切换机制;

(4) 切换时间小于50毫秒;

(5) 1+1保护和再路由机制可结合使用。

如图5所示, 从节点A至节点F, 配置A→B→C→D→E→F和A→B→J→G→H→I→E→F两条保护通道, 其中通道A→B→C→D→E→F作为主用通道, A→B→J→G→H→I→E→F作为备用通道, 两个通道配置为1+1, 并在节点F进行切换, 当节点C与节点D之间出现中断, 节点F会自动进行通道切换, 选择A→B→J→G→H→I→E→F通路作为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4 典型设备及组网

目前, 瑞典Net Insight公司制造出基于DTM技术的产品, 为世界上各个广播和媒体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移动电视、IPTV和有线电视等供应商, 提供有效和易于扩展的光传输方案。

4.1 典型设备

其主要产品是Nimbra系列, 如Nimbra600、Nimbra300等, 设备接口丰富, 其中用于主干网模块有STM-64/OC-192、STM-16/OC-48、STM-4/OC-12、STM-1/OC-3、DS3/E3、IP/Ethernet等, 用于接入模块有Fast Ethernet、Gb E、ASI、SDI、AES/EBU、E1、STM-1、E3/DS3等, 如图6所示。丰富多样的接口板, 能够非常便捷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4.2 典型网络

近年来, 广播电视发展一日千里, 对广播电视业务的传输容量、传输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 特别是新媒体、新业态的相继推出, 对于传统的ASI+DS3+SDH的传输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为适应新业务的发展, 笔者所在单位利用Nimbra设备组建了一个星形光传输网络 (如图7所示) , 中心站点配置为两台1+1的Nimbra 680, 三个端站配置为Nimbra 360, 每个站点通过两条光纤与中心站的两台Nimbra680连接, 配置成1+1通道保护。

5 展望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和运营分析 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运营,问题,对策

1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出现了一些问题。

1.1 思想滞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缺陷

广播电视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初期,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社会的变迁,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产业获得了一次次的跨越式发展。广播电视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备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它的影响力也是居高不下。但是由于资源供给在传统的封闭式媒体资源供需体系中存在结构性短缺,对总体资源的使用率有着一定的制约效果。广播电视传播在发展中呈现出一定的保守性,思想比较滞后,在节目的选材、制作和录制的时候,技术不过关或素材陈旧,导致广播电视的发展出现一定的困难。当下,面对其他传播媒体的冲击,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缺陷不断暴露出来,比如广播电视的组织结构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的行业定位不准确,受到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力度过大,缺乏开放性和个性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工作理念发展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从众化严重,决策机制不科学,也缺乏相对规范的市场,经营理念也较为僵化。

1.2 多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观众流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途径日趋多元化,广播电视在多媒体时代只能算作众多传播媒介中的一种,这就导致大批广播电视观众流失,市场竞争力减弱。当下,互联网发展极为迅速,其他移动通信设备和软件也是层出不穷,优越性也比较突出,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媒体的地位逐渐与广播电视传媒相抗衡,也争取了大量的广播电视观众,其中包括绝大多数的年轻群体,这也是广播电视网络发展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1.3 民营资本和外国资金的介入,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广播电视传媒在发展中逐渐开放,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内外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加剧了广播电视传媒的压力。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介入的节目基本上是除了新闻宣传类之外的所有节目,有的可以利用电信、卫星、网络等介质,影响整个广播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他们多数具有一定的宣传和造势手段,并且采用商业运作的模式,这些都为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之所以存在问题,是有一定原因的,主要表现在:广播电视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特别是长期发展规划,并且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布局不规范,信号的兼容和传输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发展资金,这些恰恰是我国目前广播电视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

3 优化广播电视运营的对策探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了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要想优化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调整运营策略就需要对症下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1 革新思维,构建优质的广播电视服务平台

要想促进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优化运营机制,首先就要革新观念,转变思维,采取有效的对策构建优质的广播电视服务平台。为了提升广播电视的服务质量,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应该提升责任意识,转变工作思路,搭建优质的服务平台,通过网络通讯、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现代手段,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依据信息及时的调整,进行有效的管理。

3.2 创新方法,革新广播电视网络的模式

在以往的广播电视服务项目中,广播电视的职能往往比较单一,工作方式比较死板,并且传输的方式都是单向的,不能与观众实现双向交流。以往的广播电视节目除了确保节目正常的播出之外,很少涉及和发展其他业务,使得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营模式比较单一,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现阶段,优化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革新方法,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3.3 发展技术,实现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经历了几次革新,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为观众增加了新的体验,也催生了更多的业务,推动了广播电视网络的深度发展。优化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技术是基石,也是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芳生.浅析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经营发展[J].新西部,2012,(12).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探析 篇9

1 网络电视和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

1.1 制作音频广播领域应该做到取长补短

近年来,虽然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快,音频制作中已经引进数字化技术,使音频广播节目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最佳音质仍然主要是通过模拟音频来提供,数字化的采样及量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音质。网络音频制作一定要通过提高量化比特数来减少量化步长,尽可能减少损失。在音频质量方面,数字音频经过模数/数模转换以后和模拟音质越靠近就表示音频质量越好。当前,SSL9000J系列、AMEK9098系列模拟数控台是世界上公认的音质最佳的调音台,也就是数字化模拟信号控制系统。按照国家的标准规定,高清制作以及录音棚原版录音应该采用24bit量化,为了有效确保加了音效特技后效果,还应该选择32bit内部处理精度,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个制作环节中不会出现损失。但是大多数非线性产品中都采用的是16bit音频,这比主流数字录像机中采用的20bit音频甚至都低。网络数字时代中的音频技术并非弃模变数,而是有机结合两者,做到取长补短,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达到模拟音质,通过数字化手段很好地克服传统音频设备的缺点。

1.2 合理应用网络技术传播传统广播内容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为网上广播带来了新气象,但并不代表其完全取代广播媒体。因为广播媒体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具有自身非常独特的优势。而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网上广播从完善技术、内容的过程中,传播广播肯定会找到能够结合因特网的最佳模式,进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广播事业而言,网络广播是一种很好的机遇,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传统广播业未来必然会和网络传播实现一体化整合,慢慢朝着网络多媒体、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广播信号可以通过卫星、无线电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途径向全球播出。同时,广播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线路的相似性很大,从传播电视资料分析,计算机网络应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有线电视网。借助网际网路也可以很好地接收到国内外的一些广播电视节目。通过网络电视建立广播直播点播系统,可以打破电台的媒体传输方式,利用互联网为听众和电台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使之前的听众都变成观众,使活动、会议、新闻等都变得更全面、直观。

2 电视媒体和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模式

2.1 广播电视媒体组织网络电视业务、网络广播业务

电视台和电台想要从传统媒体打入新领域,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开办自己的网站,即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新的传播平台,然后将部分网民都收纳到自己的受众群体中。同时,在相同的传媒旗下进行资源整合以及共享,经过多媒体、台网互动的实际经营过程能够复合、充分应用广播电视的内容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2 积极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移动多媒体广播的主要优势在于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应用广播通道,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投入资金,也可以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电视信号,同时费用低廉,因此比较适合广大人民群众消费。此外,接受终端包括笔记本、MP3、MP4、数码相机、掌上电脑及手机等小屏幕的便捷式移动终端,在飞机、轮船及火车上的接受终端都可以收看。另外,通过无线通讯网可以为高端人群提供个性化交互服务、点对点服务以及手机电视服务等。

2.3 发展网络高清业务

现阶段,我国数字电视传输非常高清,但网络电视具有非常强的交互性。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电视技术能够高清传输并且清晰显示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沟通以及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改革,虽然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的技术有很大差异,但目标都相同,也就是通过网络渠道来实现远程交互,两者未来都会朝着“高清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网络高清利用电视机或者机顶盒有机结合数字网络、高清显示技术、交互式操作及高速网络传输有机结合,为广大用户提供多种服务。例如,可视电话、远程教育、网上银行、交互式高清晰数字视频及网络游戏等,使每个家庭都能够实现网络生活。

摘要:网络电视是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多,网络数据电视形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肯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网络电视的发展。这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带来了巨大挑战,有机融合广播电视和网络电视必然成为未来电视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网络媒体成长的一种必然选择。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和网络电视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电视,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化发展思路 篇10

关于网络对广电媒体的影响、“三网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国家也已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试点工作, 而试验的结果喜忧参半, 未来广电媒体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媒体转型、融合、调整的“磨合期”, 还有太多模式、技术、管理上的问题需解决。本文从广电媒体的相关技术出发, 分析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差别, 广电媒体面临的状况以及走网络化道路的思路, 寻找到广电媒体与网络的最佳契合方式。

1 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差别

关于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优势与不足从目前的情况看,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 从传播的角度看, 广电媒体是点对面的线性传播, 受众的接受方式为被动式的;网络媒体是点对点的非线性传播, 可以不受时间上的限制进行点播, 受众的接受方式为主动式的。

其次, 从影响力来看, 广电媒体的地域局限性较大;网络媒体则可以是全球范围的, 不受地域的影响。

第三, 从受众方面看, 广电媒体受众年龄结构跨度较大, 年轻、中年、老年都占一定比例, 但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出现, 有趋向中老年化的倾向, 受众数量也在不断减少;网络媒体的受众以年轻人为主, 数量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第四, 从受众终端看, 广电媒体的终端数量很大, 已经非常普及, 而且画面、音频质量较高;网络媒体的终端数量较多, 并有急速增长的趋势, 但受网络速度的影响, 终端的画面质量、音频效果一般。

综上分析可知, 就目前而言, 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各具优势, 都有自己的受众群。

2 技术进步将导致广电媒体优势的弱化

2.1 下一代互联网出现将加速分流广电媒体的受众

2012年12月, 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正式启动, 到2013年年底, 将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 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2015年, 移动互联网业务全面向IPv6演进过渡。虽然互联网的更新换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下一代互联网究竟如何定义学术界尚未统一, 但对其具备的主要特征已达成共识, 即更大的地址空间、更快的速度 (100M字节/秒以上的端到端高性能通信) 、更加安全、有效, 更方便的管理等等, 这必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网络速度不足的问题, 使高清、流畅的音视频文件的顺利传送得以实现, 原本就处于优势的互动性强、信息海量等更加突显, 而广电媒体节目源的技术指标优势将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 网民数量持续增加, 新兴媒体终端不断出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2.1%, 手机网民数量达到了4.2亿, 其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 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 则进一步促进了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根据有关文献提供的《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网络收视调研报告》:2012年, 我国经常通过电脑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有2.38亿。以上这些数据明白:网民的增加, 各种媒体终端的出现和数量的持续走高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广电媒体的受众。

2.2 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将改变传统的接收方式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 它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且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特别是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 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可以预见, 未来方便快捷的无线接收方式将成为广电媒体新的竞争者, 进一步分流受众。

2.3 广电媒体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全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将于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 这将大幅提高用户终端的节目技术质量。广电企业也积极开展技术研发, 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人机交互功能的强化是2013年产业界的焦点之一, 数字化后, 电视频道增加了很多, 用户普遍反馈--换台、选台的操控比较麻烦。人们看电视时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换台”, 如果语音识别能让换台变得简单, 基于电视的用户体验将有显著增强, 对提高用户黏性有利。4月2日, 歌华有线和科大讯飞开展智能语音交互合作两家公司在北京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致力于开拓有线电视数字化与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相融合的新业务新领域。不过, 要达到精确的语音识别、语义识别和结果匹配, 还有一段路要走。

3 广电媒体网络化的几个思路

3.1 树立网络营销观念

网络是一个工具, 广电媒体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 开展营销活动, 树立品牌形象、提供服务、反馈信息等。比如可建立广电媒体的网站, 延伸传播平台。比如CN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主网站下就设有video、international、i Report等14个分网站, 此外还有RSS订阅、Blog、CNN Mobile等11个功能设置, 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 寻求传统广电节目内容在网络传播中的同步或重复传播, 这是很好的借鉴。

3.2 充分发挥广电媒体的优势

作为传统媒体广电媒体具有品牌、内容、受众、公信力高等优势, 通过自建网站或与网络媒体合作互用, 可以延续收视率, 形成协同效应, 达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互相支持优化功能并扩大彼此影响力的目的。特别是在内容上, 经过广电媒体长期的积淀, 一些优秀的节目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高素质强大的采编队伍是稳定、持续提供媒体内容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 在受众心中较高的公信力是广电媒体又一显著优势, 只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 充分发挥广电媒体的优势, 一定可以在与新兴媒体的竞争、融合中占得先机。

3.3 关注新兴媒体终端, 把握信息走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 带来媒体的革命, 而作为搅动这场革命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 必定会加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推动传统媒体的变革。对于广电媒体来说其信息终端设备已显现出多种模式, 传统的广电终端被无线终端不断分化。因此, 广电媒体不能一味去争夺这部分受众, 而是可以通过网络, 为受众提供更优质、更广泛、更方便、更贴心的多终端媒体信息服务。

摘要:广电媒体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 承受着来自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 只有适应网络, 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从广电媒体的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出发, 分析了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差别及网络化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广电媒体,网络媒体,互联网

参考文献

[1]赵霞, 徐瑞青.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网络收视调研报告[J].电视研究, 2013 (2) :18-20.[1]赵霞, 徐瑞青.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网络收视调研报告[J].电视研究, 2013 (2) :18-20.

[2]陈少鹏.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J].青年记者, 2011 (1月中) :13-14.[2]陈少鹏.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J].青年记者, 2011 (1月中) :13-14.

[3]邓长海, 王泉安.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互补[J].新闻前哨, 2010 (11) :111-112.[3]邓长海, 王泉安.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互补[J].新闻前哨, 2010 (11) :111-112.

高校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网络电视 受众 需求

一、前言

网络电视即IPTV,也称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严格意义上说,网络电视可根据终端分为三种形式,即TV(机顶盒)平台、手机平台(移动网络)和PC平台。而以计算机为平台收看网络电视则是当前网络电视收视的主要方式。笔者所要研究的正是这种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网络电视在高校的发展状况。

高校作为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地方,收看网络电视的人群也相对较多。而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地处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地理位置偏僻,聚集了来自祖国各地的一万多名学生,学校附近的休闲娱乐场所比较匮乏。另外,电视设备并未普及到每个宿舍。但是,由于学校便利的网络服务,校区内电脑的普及率相对较高。在调查中,笔者也证实了一个情况——榆中校区80%的同学依靠网络获取所需信息,基于这样的现状,选择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二、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网络电视收视状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被调查者中男生占68%,女生占32%,他们中有42%的文科生和58%的理科生,调查涉及全校四个年级,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占32%,三年级占32%,四年级为37%,被调查学生有49%来自农村,22%来自城镇,21%来自中小城市,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学生收看网络电视的内容,时间,方式,等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一)收看网络电视状况

1、收看网络电视的时段

图(1)调查显示,75%的学生选择在晚上8点到11点收看网络电视,学生由于白天时间多在上课、自习、参与室外活动,很少有时间收看网络电视,所以晚上成为收看的最佳时间。

2、收看网络电视的软件

调查结果显示,有51.2%的学生选择了PPLIVE作为网络电视收看软件,PPLIVE作为老品牌的P2P网络电视软件,电视频道的种类齐全,数量也多,软件的选项设置灵活,操作界面友好,方便灵活。实际试用过程中连接播放各频道的速度快,播放信息较详细,观看过程中的稳定性也不错。另外,用户也可以选择不使用软件本身的播放器,而选择其他自己喜欢的播放器观看。另外有1/5的选择了兰大网络电视,兰大网络电视作为兰大校园网专用网络电视,具有速度快,节目流畅的特点,但是其节目量较少,只能满足基本的信息需求。

3、收看节目类型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电视收看电影、电视剧以及体育类节目,这类节目多属于休闲娱乐性质,而从收看纪实类节目的学生人数来看,网络电视则不能满足需要。当然这与网络电视本身的纪实类节目数量和质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满足需求情况

笔者根据调查访谈,总结出五种高校网络电视使用与满足形式:休闲娱乐,获取咨询,消磨时光,生活习惯,汲取经验。

认为网络电视为他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4.4%,其中娱乐休闲的主要形式为收看电影、电视剧、娱乐性节目以及听歌,看球赛等。

而近1/3的同学表示他们更加看重网络电视所提供的咨询类节目,因为比起浏览网站获取信息,电视媒体提供的信息更加精炼。有同学表示,通过收看网络电视,可以知道每天全世界都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对于媒体而言,培养固定的收视群体是十分必要的,而网络电视兴起不久,已经具有了一群固定受众,在被访者中有超过10%的人表示收看网络电视只是一种生活习惯。

另外有12%的人认为,收看网络电视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因为闲着无聊,打发时光。

除此以外,网络电视还满足了一部分人汲取人生经验的需求。在被调查者中很多人表示,丰富人生经验,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通过收看网络电视,特别是一些电影、电视剧、访谈类节目,可以发现不同境况、遭遇的人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学习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待人接物的正确方法。

调查发现网络电视在满足同学们的各种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36.3%的人认为收看网络电视很浪费时间,因为网络电视所提供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十分有限,更多的人都在付出宝贵的时间收获一些“垃圾”。26.5%的人认为收看网络电视很耽误学习。还有20%的人认为收看网络电视影响个人价值观,特别是网络电视上风行的韩剧,以及一些国外节目,经常收看都会受到一些影响。另外,有一部分人认为经常收看网络电视不利于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经常守着网络电视的人,常常是很少跟同学进行交流的,长此以往,不利于个性的发展。

三、网络电视在高校发展的对策研究

在本次调查中,被访者对网络电视自身优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4%的人认为网络电视的自由点播功能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2.2%的人更看重网络电视可以随时收看的好处,这使得他们不再为错过一档喜欢的栏目而大伤脑筋。大概是厌倦了传统电视插播广告的方式,有18.7%的人表示网络电视广告少是其一大优势,值得保持和推广。另外,有同学提出网络电视收视范围比较广,一般的家庭电视只能收到中央台和地方台,而网络电视可以收到很多外国的经典频道,如BBC、DISCOVERY等,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开阔了视野。调查中,有8.9%的同学选择了网络电视个性化的收视习惯作为其主要优势,因为他们觉得网络电视通常具备私人化的收视环境,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随意收看喜欢的节目,避免了全家人一起看电视、抢遥控的尴尬,同时,也可以自行调节音量和屏幕大小,甚至可以几个节目同时收看,非常方便。但是,网络电视由于刚刚起步,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本次调查采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善校园网络条件,提高网络电视收视质量

目前的网络电视主要存在节目不流畅,画面不清晰,声音质量差等缺点,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网络带宽限制。二是压缩技术的限制。在调查中,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流畅度和清晰度作为网络电视需要改进的首选项目。

(二)加快节目更新,丰富节目内容

在本次调查中,有25.5%的同学认为网络电视的更新速度过慢,很多最新流行的电视节目、电影和体育赛事都不能及时更新,这大大影响了他们对网络电视的关注程度。也有17%的同学认为网络电视节目量不足。此外,按照网络电视特性来制作的节目还很少,大多数经营者只是简单的对传统的电影、电视节目进行压缩转换,然后放到网上,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电视节目屈指可数。

(三)提高互动性,加强节目原创性

网络电视相比传统电视的突出优点是其互动性,而目前的网络电视几乎不存在互动,受众仍然停留在收看节目的单向交流形式。另外,目前的网络电视大多是转播各电视台节目,缺乏自办节目,无法实现个性化,也很难满足受众需求。

(四)加强宣传工作,推广网络电视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很多不收看网络电视的同学并非不喜欢收看网络电视,而是对这一新兴事物全然不知。所以,加强网络电视宣传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整合软件市场,简化软件界面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网络电视软件不下十种,每种都有其独到之处,这使得受众在选择软件时遇到很多困扰,而且,大多数软件存在界面不友好,选项设置复杂等缺点,对于电脑新手来说需要一定的掌握时间。所以,推广网络电视,还应整合软件市场,开发出一种具有多重优势,可满足大多数用户需要的网络电视软件,并且简化软件的设置,使得更符合大众化需求。

(六)了解受众需求,细化节目分类

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电视受众主要集中在拥有个人电脑的人群中,而从调查中不难看出,这批人主要利用网络电视进行休闲娱乐,所以,网络电视应多提供一些具备休闲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另外,目前的电视节目分类还十分笼统,让受众很难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所以,网络电视供应商应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求,细化节目分类,从而更方便受众进行浏览和选择。

(七)规范行业管理,严审节目内容

目前网络电视缺乏行业管理,这使得有些供应商有可乘之机,为了获得点击率,提供了一些色情、暴力、血腥等限制级别的电视节目,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网络电视继承了传统电视和网络的双重特点,有着其天然的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相信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对于网络电视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网络电视,充分地利用网络电视,尽快掌握其规律,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网络电视是什么电视,传媒观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2006年7月

[2]邢旭东.网络电视的传播特点.新闻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2005年6月

[3]邢旭东,网络电视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新闻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2006年5月

[4]胡兴军,网络电视发展的良好态势及障碍,广播电视信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2005年7月

[5]张建军,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传媒科技,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2005年4月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12

1 网络电视的特征

(一) 网络电视充分利用网络的及时性以及交互性, 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观众可通过点击自己所喜欢的节目来进行观看。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则存在很大的弊端, 节目的局限性使得受众不能依照个人喜好来进行节目的筛选, 播放时间局限性也影响了观众的观看欣赏。网络电视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的出现, 受众可以依据个人喜好来挑选节目。 (二) 网络电视创新型的经营模式对于网络电视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传统的有线电视收费模式下, 用户只需要缴纳月租费用即可, 没有特订的收费细则。而网络电视的收费固定则是根据受众所选频道与网费经行特定收费, 观众可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取相应的电视频道, 而电视频道、内容的不同则具有不同的收费标准, 这就使得网络电视的收费标准更加多样性、自主性。与此同时, 受众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的不同开通不同的增值服务, 例如雕饰导购业务等。 (三) 高品质的视听效果。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传统广播电视的音效画面已不能对受众产生更为强烈的试听效果。而网络电视的则是在传统试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其视听效果更为清晰, 生动。现如今的3D、4D音像效果更为网络电视画面的丰富、真实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2 网络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网络电视虽然具备互动性、个性化、高视听等方面的优势, 发展态势良好, 但我们在网络电视的发展过程中, 任然能发现很多方面的问题。

(一) 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 使得人们还不能真正消化网络电视这些突如其来的新型产业。面对网络服务的众多种类, 网站区域的繁多, 在线注册的复杂流程等多方面都可能让受众望而生畏, 不能参与到网络电视中去。 (二) 网络化的发展普及迅速, 使得我们的网络环境尚未得到规范, 从而出现一些本没有节目播放权的网站擅自播放节目却没有交付相关节目及其工作人员相应的费用, 出现重大版权问题以及各网站之间的版权纠纷问题。 (三) 网络电视的发展虽然使得观众可以不用受到电视台的限制自由选择节目, 但仍旧受到网络宽带的限制。例如在周末休息的时间段期间, 就常常出现因为上网人数过多导致网络拥挤的情况, 导致网络连接慢或是出现网络连接中断的现象。 (四) 由于99年颁布的电信与广电禁止互相渗透的条例, 使得广电与电信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环境中, 而这种现象的持续不仅严重阻碍了网络技术的发展, 还阻碍了网络电视的发展。

3 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

早在十几年前, 网络电视就以渗透到发达国家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 早为新兴起的电视产业, 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 作为新兴产业, 我国尚未发展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产业设备, 国家相关不能应该加强相关产业设备的研发, 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此来确保网络电视的健康、快速发展;其次, 由于我国的网络电视尚处于发展阶段, 没有充足的经验, 在此环境下, 我们就更应该将受众放在首位, 根据观众的兴趣爱好来设定、丰富节目的内容, 通过吸引观众的主意来确保网络电视的快速发展;最后, 广电与电信作为我国网络事业的龙头企业, 只有相互帮助, 相互合作, 才能做到真正地互利共赢, 才能获得真正地发展。

网络电视虽然刚刚崛起, 但其独特性、互动性却吸引了很多受众的眼球, 并且其潜力尚未挖掘, 还有很大的潜力。与此同时, 无线网络的蓬勃发展也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 只要我们重视网络电视的发展, 抓住其优势进行完善, 定会取得辉煌的成果。

4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与分析

网络电视的出现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播电视的发展, 但还有一定的观众喜爱传统广播电视的形势。近年来卫星通讯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台不断地自我优化, 也为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开拓着崭新的局面。首先, 数字化电视的出现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视听体验, 其强大的信号功能, 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项重要原因, 也就很大程度缓解了网络电视视听效果极好的冲击, 确保了广播电视的受众人群。其次, 世代的进步不可阻挡, 不能改变它, 我们只能去适应它。因此,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 也要积极吸取先进的技术以及理念, 可以将广播电视与网络相互结合, 依靠网络技术可提前公告近期的节目花絮, 增进电视信息的传播。还可以更具观众的反馈信息来制定节目播放时间的安排, 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在大力发展外部工作的同时, 广播电台还应充分内化自身的结构, 正确审视自身发展的相关因素。加强强强合作的意识, 做到资源互动, 扬长避短。只有整个广播电视体系团结起来, 才能发挥其真正地力量, 完善广播电视的发展, 开通美好的未来。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电视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模式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娱乐生活, 传统的广播电视则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本文通过对网络电视特征的概述, 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调查, 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提出来自己的分析、看法。

上一篇:虚拟频谱分析仪研究下一篇:我国公路测量技术分析